第一篇:院教字20号
院教字〔2013〕20号
河北传媒学院
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办法
(2013年10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档案和师资管理系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师业务档案及师资系统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是正确评估教师业务能力、学识水平、工作实绩及教师评聘职称、晋升工资的凭证,是形成教师竞争激励机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质量好坏和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第三条 教务处作为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本办法,杜绝不符合办法的各种行为发生。
第四条 各单位应积极主动配合教务处开展此项工作,保证收集上交的各项师资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第二章 教师业务档案管理部门的任务 第五条 教务处师资管理科负责全校教师业务档案的统筹规划,制定规章制度,统一管理,并接受学校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
教师人事档案由人事处负责管理。
第六条 各单位确定专人管理本单位的教师业务档案,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七条 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的主要工作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法令法规、方针政策及保密规定,规划全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
2.制定并完善教师业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维护全校教师业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并集中统一管理。
3.负责全校教师业务档案及有关资料的收集、鉴定、分类、保管和统计工作,指导、监督、检查各单位档案材料的归档与上交。
4.充分利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师资管理模块,开展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
第三章 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具体办法
第八条 建立教师业务档案的对象包括:专任教师; 兼课教师;外聘教师(含外教);客座教授。
第九条 教师业务档案所收录的内容包括:个人简历(附表1);《专任/外聘教师聘任登记表》(附表2)/《教职工兼课申请表》(附表3)/《聘请客座教授呈报表》(附表4)、《教师教学业绩信息登记表》(附表5);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职称证、高校教师资格证及其他能体现资格、身份的证件复印件;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各类涉及到该教师的通报等。暂时还未取得的证件,应在取得后及时上交师资管理部门。
第十条 教师业务档案的立卷编号办法:
档案编号采取首字母加六位阿拉伯数字组成。首字母分别为:专职教师Z;兼课教师J;外聘教师W;客座教授K。六位阿拉伯数字为教职工的教务系统工号。第十一条 教师业务档案的归档流程:
1.专任教师:通过人事处组织的试讲并被学校录用后,所在院系组织填写《专任教师聘任登记表》一式三份并提交各类证件的复印件,人事处、教务处、所在院系各留存一份备案。教务处师资管理科负责为专任教师建立业务档案并将个人信息录入师资管理系统。
2.兼课人员:原则上不允许非教师岗位的人员兼课,若有专业急需相关教师,需按照学校规定的课时量排课。拟兼课教职工需填写《教职工兼课申请表》一式三份(可 复印)逐级审批,连同建立业务档案所需各类证件的复印件一并交至人事处、教务处及所在院系留存。教务处师资管理科负责为兼课人员建立教学业务档案并将个人信息录入师资管理系统。
3.外聘教师:各院(系)、部需提前会同教务处、督导办公室组织拟聘教师进行试讲,确定录用后组织填写《外聘教师聘任登记表》一式三份,连同试讲听课表和各类证件的复印件提交人事处、教务处及所在院系留存。教务处师资管理科负责为外聘教师建立业务档案并将个人信息录入师资管理系统,人事处负责为外聘教师核定课时费发放工资。
4.客座教授:各院(系)部、机关处室聘请客座教授,需填写《聘请客座教授呈报表》一式四份(可复印)并提交至教务处、人事处、产学研合作处、院办各一份留存备案。教务处师资管理科负责为客座教授建立业务档案并将个人信息录入师资管理系统。每学期末,产学研合作处统计客座教授讲座情况连同相关讲座材料一并抄送至教务处师资管理科入档留存。
5.《教师教学业绩信息登记表》:每学期末放假前两周内,各院系按照教务处通知组织所有任课教师填报此表,并按照规定的时间交教务处入档留存。
6.对于通过各类进修培训取得的证书和各类获奖证 书,各单位按照教务处通知统计上交入档留存。
第四章 教学师资管理系统
第十二条 应充分利用师资管理系统建立教师资料库,由教务处负责根据教师业务档案对教师资料库进行日常维护与完善。
第十三条 各单位应积极配合师资管理系统的完善工作,人事处负责每月末将本月全校教职员工的人事关系变动情况(包括新进、离职、调岗等)制表并抄送至教务处师资管理科,以便及时更新教师资料库。
第五章 教师业务档案及师资系统信息的检查与监督 第十四条 所有教师业务档案是职称评定、晋升级别的量化评比依据。各单位、各任课教师应保证上交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不弄虚作假。对无证明材料的信息不予收取和录入。各单位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人员应负起监督与审查的责任,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对逾期未上交所需材料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教师个人,将予以严肃处理。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最终解释权归教务处。
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教师 业务 档案 管理
河北传媒学院院长办公室
2013年10月24日印发
第二篇:校学生会字〔2007〕第20号
附件1:
山东科技大学学生会2011年上半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校团委的悉心指导下,2011年上半年山东科技大学学生会将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学联第二十五次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党政、学团工作中心,始终以“全心全意服务同学”为工作宗旨,切实以“突出两条主线、抓好三个重点、夯实两项基础”为主线,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建党九十周年、建校六十周年为契机,服务学校发展,不断开创学生会工作的新局面,为培养符合社会要求,具有山东科技大学特色的优秀大学生,为建设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科技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重点工作
(一)以重点做好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和六十年校庆工作为主线,全面开展思想教育活动。
1、紧紧抓住“五四”、“七一”等重大节日,积极配合团委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主题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同学把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以校庆六十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迎校庆活动,如“我眼中的科大”摄影征集活动、“我要上校庆”选秀活动等;
2、有针对性、时效性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如开展“感动科大人物”评选等活动。积极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为创建和谐校园做出新的贡献。
(二)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科大同发展”校园文化活动,切实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1、扎实推进学生会品牌活动建设,开展诸如“溢彩纷呈”校园相声大赛、健美操大赛、“文艺课堂”、相约珠山下之“回眸青葱岁月,起航绚丽人生”等活动,大胆创新,努力提高活动质量;
2、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做好春季运动会、男子足球赛、学生排球赛等体育赛事的筹备举办工作。
(三)着重抓好科技学术活动、深化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
1、针对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司法考试、出国考试、公务员考试、考研等与同学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型公开课和经验讲座。配合团委开展“挑战杯”等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切实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
2、拓宽青年志愿者服务领域,如开展“文明山东、志愿先锋”主题活动、“美化校园”之志愿植树活动、“保护环境”之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新疆地区捐款、捐书活动、山东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消防技能培训等活动,积极配合团委开展校庆志愿者的选拔等工作。
(四)把握同学需求,拓宽服务领域,加大维权力度,强化维权意识。
1、加强与学校服务部门的合作,共同服务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开展“3〃15”维权系列活动等,切实维护好同学们的切身利益;
2、努力拓宽学校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渠道,通过开展“与餐厅经理面对面”等活动,切实发挥好学生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定期完成《工作简报》
印发和汇编工作,使上下意见得到及时沟通和工作的改进;
3、完善意见征集体制、反馈机制,公开、透明、及时地将对同学们意见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解决好同学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五)加强学生会组织建设,塑造学生会文化,强化队伍人才培养。
1、进一步完善落实《山东科技大学学生会制度管理手册》,与学生会内部机制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机制,落实制度,强调原则,权责分明,着重提高学生会的工作效率;
2、提高对学生会成员的整体要求,如定期调查学生成员的学习成绩,并纳入学生会工作业绩考核。通过组织学生会成员讨论2011年全国两会热点、观看党史纪录片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
3、把握全校学生组织的发展全局,与各级学生组织通力合作,认真做好学团工作,如与院级学生会共同发布《两周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学生会常委座谈会等;
4、加强学生会的人文关怀,强调以“工作促友谊”为理念,通过开展“我在学生会的点滴生活”----记录成长足迹、学生会内部K歌大赛等活动,加强学生会文化、精神的传承。
(六)继续加强对内沟通、对外宣传,落实“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策略。
1、加强宣传工作力度和广度,创新出环保、新颖的宣传形式,充分发挥电子屏幕和《山科大团情手机报》的宣传作用,净化校园宣传渠道;
2、与校内外包括科大报、科大电视台、开发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建立广泛联系,畅通报道渠道,积极宣传我校特色,展现我校风采,树立我校形象;
3、加强与社会知名人士和优秀校友的联系,通过开展“与智者对话,求科学发展”名人巡回演讲活动、相约珠山下之“我与校友面对面”等活动开拓广大青年学生的视野,并积极与各高校、各社会团体沟通、交流,重点做好“鲁澳两地青年学生领袖”论坛等交流活动;
4、继续深化学生会资金运作模式,节约日常支出,广开财源、多渠道筹措资金,争取创新开辟学生会奖励机制。
第三篇:安卫字[2008]20号
安卫字[2008]20号
关于印发2008年安义县打击非法行医
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县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卫监所:
为巩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成果,严厉打击无证非法行医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特制定2008年安义县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2008年安义县打击无证行医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安义县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和 非法采供血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代章)
二00八年四月一日
主题词:法监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方案通知 安义县卫生局办公室2008年4月1日印发
(共印15份)
2008年安义县打击无证行医专项
整治工作方案
为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进一步巩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成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按照市“打非”办有关要求,4月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打击无证行医专项整治工作。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整治目的加大对无证行医取缔力度,有效遏制非法行医行为,建立和完善打击非法行医的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净化医疗市场服务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二、整治内容
重点打击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无证行医行为;打击无任何行医资格的游医、假医;打击擅自变更地点到县城内且无执业医师资格的行医行为;打击借助虚假宣传、招摇撞骗,或打着医学科研、军队、武警的幌子误导和欺骗患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非法行医活动。
三、整治步骤
本次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为期一个月。
第一阶段(自即日起至4月5日):宣传动员、调查摸底。通过媒体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发动群众检举揭发,提供线索,同时进行明查暗访,摸清无证诊所底数。尤其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信息网络等媒体,利用横幅标语、板报咨询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无证行医、非法行医的危害,教育广大群众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使广大群众能识别无证行医、游医骗人花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阶段(4月6日至4月25日):集中整治、强力取缔。本次整治工作由县卫生局牵头,有关单位配合。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形成整治合力。要根据所摸清的底数,对无证诊所尤其是县城内非法牙科诊所进行集中取缔。对涉嫌构成非法行医罪的,公安部门要依法进行查处。同时,加大对无证行医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造成高压严打态势,震慑不法分子。
第三阶段(4月26日至4月30日):创新机制、长效管理。针对无证行医流动性、反复性大等特点,要创新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实行标本兼治、长效管理,巩固专项整治成效,防止无证行医死灰复燃,达到净化医疗市场秩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目的。
四、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充分认识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加强领导、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在专项整治工作中要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特别是取缔和行政处罚时,在取证、处罚程序和运用法律上要做到合法,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同时根据专项整治工作内容,制定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推进,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篇:五发字【2011】20号后备干部实施方案通知
五发【2011】20号
关于印发《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党(总)支部:
《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实施方案》经乡党委、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五庙乡委员会
五庙乡人民政府
2011年6月15日
报:县委组织部
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实施方案
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为村干部队伍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根据乡党委党建工作创新决定,在全乡范围内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为增强选人用人的公开公平公正和公选工作的有序性,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指导,通过创新选拔任用方式,优选一批能人充实到村任职,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为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选拔范围和基本条件
(一)选拔范围:返乡创业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实用专业技术人才、科技带头人、种养殖能手均可报名参加公选,其中村民小组长中表现优秀者可优先考虑。
(二)参加公开选拔的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综合素质高。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认真执行乡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热心公务、支持村 “两委”工作。
2、“双带”能力强。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履行村规民约等方面模范带头。
3、群众反映好。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能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4、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列为参选对象:
(1)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和治安管理的;
(2)拒绝完成村规民约所规定义务的;
(3)带头并参与群体性上访事件或封建迷信活动的;
(4)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
三、选拔名额
各村选拔2—3名后备干部,其中必须有一名35岁以下人员、一名女性。
四、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6月15日—6月30日):各村“两委”要广泛宣传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重要意义,切实统一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明确对象条件、选拔程序、时间安排、报名办法等,动员符合条件的人员报名参加。
2、报名推荐(7月1日至7月10日):公开选拔的报名方式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形式。个人自荐即有意参选者直接报名;群众推荐是指由十名以上本村干部群众联名,提出推荐名单;组织推荐是指在个人自荐和群众推荐的基础上,召开全体党员(一般不得少于党员总数的80%)和非党员的村民代表、本村的县、乡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同志代表、热心村级事务的知名人士(不得少于30人)参与的民主推荐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报名人选,根据推荐情况,征求被推荐者本人意愿后,填写好《五庙乡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报名表》。报名时需交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复印件及个人免冠彩色照片一张。
3、审查遴选(7月11日至7月15日):根据推荐报名情况,乡党
委将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确定考察人选。
4、组织考察(7月15日至7月25日):乡党委、政府成立考察组,通过入户调查、征求群众意见、个别访谈等方法,全面考察考察对象的政治和现实表现,再由乡党委集体研究确定村级后备干部人选。
5、结果公示(7月26日至8月2日):对于确定的村级后备干部正式人选,乡党委统一发布公告公示,公示期7天,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期间,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经查实后将取消后备干部资格并予以调整。经公示无异议的,将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和培养。
五、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做好公开选拔的组织指导工作。乡党委成立村级后备干部公开选拔领导小组,负责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工作,包村干部为所在村公开选拔工作的指导员,各村党(总)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
组长:吴银胜
副组长:李桃生吴喜陆
成员:杨中才程为丰冯耀廷程银楼丁操杰宋建华
姚四海朱冬红
2、宣传发动,增强党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乡党委、政府以公告形式,公布村级后备干部选拔通知。各党(总)支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广泛发动,充分利用宣传栏、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工作,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优秀人员报名,各党(总)支部必须确保有3人以上参加报名,为公开选拔工作打好基础。
3、坚持原则,严格条件和程序。按照党管干部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公开选拔对象的条件,规范操作程序,积极推优,择优录用,切实达到发现并选拔人才的目的。在公选过程中,要严肃纪律,加强监督,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的干扰,保证公选工作的公正性。
六、管理及使用
1、培养锻炼。采取集中培训,增强后备干部理论素质和发展能力,鼓励后备干部参与实践锻炼,通过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团支部书记等岗位,提高后备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扩大知名度、提升影响力。
2、制度管理。后备干部由乡党委跟踪考核管理、村党组织重点培养使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联系人制度和动态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民主评议,并根据评议结果及时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
3、选拔使用。对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经过培养锻炼,能够胜任工作的后备干部,通过法定程序选拔进村级班子。在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新进班子成员原则上从现任后备干部中提名产生。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日
第五篇:成科字【2014】20号成都市研发机构管理办法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 《成都市研发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高新区科技局、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科宣局,各区(市)县科技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和《成都市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2014-2017)》等文件精神,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我局制定了《成都市研发机构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成都市研发机构管理办法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 2014年7月24日
— 1 — 附件
成都市研发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成委发〔2013〕13号)和《成都市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2014-2017)》等文件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包括:
(一)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四)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国家工程实验室;
(五)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六)教育部、财政部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
— 2 — 第三条
申请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配套经费的单位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申请单位必须是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第一依托建设单位,且在成都市及其区(市)县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注册并在成都市及其区(市)县税务行政主管部门纳税的企业法人和省部级管理的在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央企直接管理的在蓉科研院所(含已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
(二)配套资助申请必须在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获批(授牌)后一年内提出。
第四条
同一机构在同一领域获批建设多类(个)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的不重复支持。本办法不对已获市级部门资助过的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重复支持。
第三章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五条
成都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是依托我市行业重点企业建设,是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科技进步的基础条件,主要从事自然科学、科学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或者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吸收与再创新以及科技成果工程化研究开发,为企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工艺和装备,并能够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多种综合性服务的研究开发实体。
第六条
申请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助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第一申报单位应当是在蓉依法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
(二)企业信用状况良好,两年内未发生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行为或者产品质量事故;企业可以独立或者与高校院所联合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助。
(三)第一申报单位应为我市行业中综合实力强、技术研发水平一流的重点企业,应至少满足以下2个条件:
1.企业主营业务的投入产出比在过去两年均不低于国内行业或区域行业的平均水平。
2.企业的相对市场占有率(相对于川内同行业竞争者)在过去两年均接近或超过30%。
3.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或全产业链的技术及系列产品。
(四)有明确的工程技术研发方向并符合国家及我市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政策;有明确的管理章程和组织结构,有严格的技术、知识产权和财务管理制度。
(五)具有工程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承担过国家、省部级、市级重大项目的技术带头人;研发团队总人数不少于15人,拥有一定数量和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和设计开发人员,副高级(含)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获得者不少于3人,本科以上学历研发人员不少于5人;配备能够承担工程试验任务的工程师、实验师(技师)或熟练工人队伍。
(六)具备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具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设备、工艺装备以及开发平台。
(七)承担过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近三年承担市区级科技项目2项以上,并均已通过结题验收;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有效发明专利不少于2件或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含软件著作权)不少于6件;标准化建设水平处于同行业领先。
(八)研究开发费用投入总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满足以下条件:上一销售收入不足5000万元的,比例不低于6%;上一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比例不低于4%;上一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比例不低于3%。
(九)上一承接同行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以及成果转化、技术评估、技术转移、技术咨询等委托任务或自身进行的科技成果转化试验项目不少于1项。
第四章
产学研联合实验室
第七条
成都市产学研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是指在蓉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的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服务的实验室。
第八条
申请成都市产学研联合实验室资助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第一申请单位应为企业。参与联合实验室建设的企业
— 5 — 应为在成都市及各区(市)县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注册并且在成都市及各区(市)县税务行政主管部门纳税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创新型企业、市级以上(含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市级以上(含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企业信用状况良好,两年内未发生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行为或者产品质量事故;具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强的科技投入能力,上一企业对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的研发费用投入不低于200万元。
(二)参与联合实验室建设的高校、科研院所在合作专业方向上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在所处专业领域应具有较高工程化研究开发水平,并能在合作过程中为企业提供实验设备、人才、研发咨询等技术支持,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给予合作企业优先权。
(三)企业与合作高校、科研院所应签署合作期限在3年以上的产学研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明确的规划目标、稳定的合作机制、清晰的知识产权归属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有明确的战略咨询、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具体合作内容。
(四)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应具备固定的实验场所和仪器装备等基础设施条件,拥有科研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人才队伍。
第五章
申请资助的程序
第九条
申请研发机构经费资助基本程序:
(一)申请单位登录“成都市科技项目申报系统”(http://kjxm.cdst.gov.cn),进行身份注册,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资助申报;按照相关要求填报材料,经所在区(市)县科技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将申报材料报送市科技局政务服务窗口。
(二)市科技局受理申报后,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组织专家组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根据需要会同市级相关部门进行现场考察;根据现场考察和评审结果确定拟资助机构名单并进行社会公示。对公示期满没有异议的,分批下达文件并授牌。
(三)研发机构资助为常年申报,每年6月底为评审工作受理截止时间。
第十条
申请研发机构资助的单位,应同时以纸质(一式一份)和电子版形式提交申报材料,并准备相关证明材料供现场查验。
(一)申请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配套资助的单位须提交《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配套资助申请书》;
(二)申请成都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助的单位须提交《成都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助申请书》;
(三)申请成都市产学研联合实验室资助的单位须提交《成
— 7 — 都市产学研联合实验室资助申请书》。
第六章
资助政策
第十一条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对新获批(授牌)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给予200万元资助,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五类国家级中心给予100万元资助;对新授牌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50万元资助;对新授牌的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给予20万元资助。
第十二条
支持研发机构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开展技术标准研制、科技创新服务以及国际科技合作等技术创新活动。
(一)人才团队建设。对本办法授牌的研发机构内新入选“成都人才计划”顶尖创新创业团队项目、青年项目、海外短期项目的人才(团队)分别给予500万元、50万元、50万元资助。
(二)技术标准研制。支持研发机构开展符合成都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技术标准、国家技术标准等技术标准研制;国际技术标准资助60万元;国家技术标准资助40万元。
(三)科技创新服务。支持研发机构基于“成都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提供可开放服务,共享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科技成果等科技资源,根据共享业务开展情况给予资助。
(四)国际科技合作。支持研发机构与具有较强技术研发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外机构开展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合作;经评审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给予最高20万元经费资助。
第七章
管 理
第十三条
市科技局将研发机构建设纳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体系,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动态管理;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每个向市科技局报送《成都市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工作报告》;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每个向市科技局报送《成都市级研发机构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重点总结技术创新活动进展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
(一)承担的各级各类科技项目及创新投入情况;
(二)专利申报及授权情况、技术标准研制情况;
(三)技术交易活动及技术咨询、培训、检验检测等创新服务活动开展情况;
(四)新入选国家、四川省“千人计划”、“成都人才计划”情况。第十四条
市级研发机构自获得资助之日起,每三年复审一次,复审一般采用书面材料形式,必要时结合现场考察;研发机构应在期满前30日内向市科技局提交复审申请材料,复审申请材
— 9 — 料参照认定申报材料要求提交,重点陈述技术进展、取得的主要成果及产业化实施情况。复审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复审合格的继续享有市级研发机构资格并享受第十二条的扶持政策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研究中心;复审不合格的取消市级研发机构资格。
第十五条
未按时提交《成都市级研发机构工作报告》和复审材料的工程中心和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撤销其资格,其原依托单位3年内不得再申报市级工程中心或产学研联合实验室资助。
第十六条
市科技局对2014年之前授牌的成都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按照本办法进行复审,通过复审的重新统一授牌并享受本办法第六章的有关资助政策。
第八章
附则
第十七条
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资助经费的单位,一经查实,撤销资格,追回已拨付经费并列入信用黑名单,同时向社会公开,5年内不得申报成都市各类科技项目。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资助经费纳入成都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预算,在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中列支。经费使用按照《成都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成财教[2013]294 — 10 — 号)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成都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原《成都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实施办法》(成科计字〔2000〕14号)、《成都市资助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实施细则(暂行)》(成科计〔2011〕39号)、《成都市产学研联合实验室资助实施细则(暂行)》(成科计〔2012〕1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