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陕甘宁边区邮政史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时间:2019-05-14 16:1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陕甘宁边区邮政史中两个问题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陕甘宁边区邮政史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第一篇:对陕甘宁边区邮政史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对陕甘宁边区邮政史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最早成立的邮政局,是1935年7月在陕西延川的永坪镇(今属陕西省延川县)成立的陕北省苏维埃邮政局。同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在陕北省邮政局基础上,成立西北邮政管理局,后改名西北邮政总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统一战线形

成,先后改名为陕甘宁特区邮政局、陕甘宁边区邮政局。1938年3月,边区邮政被国民党政府撤销。同年5月,边区政府成立通讯站,专门寄递边区党政军文件。

1946年在通讯站基础上成立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合并了边区内11所中华邮政局,实现边区邮政的统一。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队进犯延安,边区邮政随解放军转战陕北,并成立军邮局为解放军战士服务。1948年延安收复,1949年边区邮政扩大,成立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总局。1951年l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边区邮政管理总局改组为西北邮政管理总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邮政,在激烈的战争环境中,艰苦奋斗,多次改名称,改地点,但邮政机构始终顽强存在,邮政通信始终保持通畅。对保证党的通信联络,保证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这段历史长达巧年,许多档案遗失,实物湮 没,笔者在编写《陕甘宁边区邮政史》过程中,根据档案文献和有关资料,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使之尽量符合历史事实,现就下列问题,阐述己见,敬请指正。

一、关于张国燕出卖边区邮政问题

1938年春末,中华邮政陕西邮政管理局派员到延安边区政府交涉,要求关闭边区邮政局,由中华邮政局统一办理边区的邮政业务。当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的张国熹下令撤消了边区邮政,从3月22日起,边区邮政局停止对外营业,发行的邮票同时作废。边 区政府重要公文信件由边区党委发行科办理,其他邮件则交中华邮政局收递。

张国熹下令取消边区邮政,是陕甘宁边区邮政史上一个重大问题。由于张国熹曾是党内错误路线的代表人物,并成为叛徒,过去邮政部门一直把撤销边区邮政,作为他的一大罪行。对这个问题,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当时环境,并和有关专家进行具体分析,认为有以下因素值得考虑:其一,当时的形势是民族危机、日本侵略、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为达成第二次 国共合作,实行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治上、军事上做了重大让步,例如取消苏维埃和工农红军的称号等;其二,边区邮政当时是地区性的通信组织,设施简单,尚不具备自己建立国内邮路和国际通信的条件。而且边区邮政撤销以后,感到通信有很多问题,边区政府又重新建立了自己的通信组织,但并未恢复邮政局,只称通讯站,也未发行邮票,邮件一律免费寄 递,并且一直维持到解放战争之初;其三,边区邮政作为重要的革命组织,它的存留或取消,是大的政治事务,而且根据国共合作协议,边区不建立银行和邮政的条款,撤销边区邮政不大可能是个人行为。还有一点,1942年中共与林卓午达成的邮务问题协议,以及18集团军发布的命令,都明确提出:“邮务系有关抗日战争并带有国际性质之国家企业,各地军政当局应尊重邮政规章及其行政与工作系统,并给以充分的业务便利与妥善之保护”。这里指的邮务,当然指的是中华邮政。这些都说明陕甘宁边区当时形成的邮政通信格局不是偶然的。

二、关于国共通邮问题

有的文章将中华邮政第三军邮总视察段总视察林卓午,1941年底去延安与中共洽谈邮务问题.作为是西安与延安的第一次国共通邮。将1949年中华邮政陕西邮政管理局,派员去延安洽谈通邮,作为第二次国共通邮。经查阅史料,证实这两个说法都不够确切。事实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陕甘宁边区内,并存着中华邮政和边区邮政两套机构,各有自己的局 所,各用自己的邮票,边区与国民党统治区,一直存在着通邮关系。在1946年5月,边区邮管理局接收合并了中华邮政局后,所用的中华邮政邮票,仍向西安陕西邮政管理局领取,在边区邮政局营业窗口,同时出咨边区邮政邮票和中华邮政邮票。凡是寄往边区内

和解放区的邮件,贴用边区邮票;寄往国统区的邮件贴用中华邮政邮票,边区和国统区照常通邮。中华邮政总局也没有因为不承认人民邮政而加以反对。这种情况和其他一些解放区通邮方式有所不同,因而被称为“陕甘宁方式”,(请参见《中国近代邮电史》凡13)直到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队进犯延安后,双方通邮关系才告中断。关于林卓午去延安的情况,徐一青先生在《集邮》杂志发表的“林卓午赴延安前后的若干史实”一文中说:“关于林卓午去延安的目的,近几年的报刊普遍使用的词局是‘通邮’、‘国共通邮’,有的甚至把林卓午说成是国共首次通邮的功臣,这些与事实不相符,因为代表国民党政府的中华邮政,不仅在林卓午赴延安以前即在陕甘宁晋等边区存在,而且在陕甘宁边区制定的通讯站章程中规定:“凡寄往外埠各信件,寄件人按中华邮政章程,贴足邮票,本站可代递给附近邮局”,那么,林卓午到延安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答案是为了商洽军邮事务,即交涉解决各该地邮务之各项难题。”(见(集邮》1卯2年l期)而林孝祥在回忆其父林卓午赴延安与中共商谈的邮务问题 内容就更具体了,他说:“当时商谈的主要问题是:(l)在通邮中沿途军政检查问题,(2)设立军邮电台问题,(3)国共两区邮政业务中法币和边币的比率和兑换办法等问题”。(见(邮政文汇)1望洲年1期)。综上所述,可知当时陕甘宁边区与国统区是有通邮关系的;林卓午赴延安商谈的是邮务问题,而不是通邮问题。因此,“第一次国共通邮”说,就不能成立了。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犯延安,边区与国统区邮路中断。1948年4月,解放军收复延安后,边区邮政局积极恢复扩展邮路,在国民党军队严密封锁.交通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陕甘宁边区至各解放区和各解放军总部都建立了通邮联系,但边区至西安、银川等国民党统治地区,仍无法通邮。根据这一时期,中华邮政陕西邮政管理局档案记载:宜川至肤施(延安)、肤施至绥德、米脂、佳县等十条邮路有的停办,有的因“情况不明”而陷于停顿。西安去延安、宜川的邮件,只发到洛川,去愉林、神木的邮件则发往宁夏接转。1949年初,解放战争进人最后阶段.国民党统治已近土崩瓦解。陕西渭河以北各县陆续解放,西安至北线、东线的邮路全部阻断。去上海、汉口、太原等城市的邮件主要靠班期极不正常的民航飞机或军用飞机带运。中华邮政陕西邮政管理局代局长蔡远掉,迫于形势,派视察员戴沧州、李俊哲等携带密令赴延安谈判通邮问题。4月中旬,戴、李等人到达延安后,受到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总局局长刘义维的接见,由于当时边区邮管总局即将随解放大军南下,刘义维并没有和戴、李等人谈判通邮问题,而是向他们宜传了党的政策,并嘱咐戴、李速回西安,转告蔡局长及全体中华邮政员工都安心留下,保护好国家财产,等待接收。戴、李回到西安后,于5月18日向陕管局扩大局会议作了延安之行的汇报,两天后5月20日西安解放。对于这段历史,有的文章称之为是“第二次国共通邮”。该文章说,戴和边区刘局长,“双方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了会谈,并顺利地达成了协议。”这与事实不符了。文章还说,“以后的一个多月中,西安与延安的通邮不断扩大。”这也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出人,因为此时延安和西安都已是解放区,不存在国共通邮问题了。

第二篇:对《醉翁亭记》中两个选段的欣赏

对《醉翁亭记》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至于负者歌于途„„”两个选段的欣赏:

从表达作用看,前段承上,后段启下。

从内容组合看,前段主要写景,景中有人;后段重在写人,人中有景。

从描写笔法看,前段概括描写山间景色,后段详细描写游宴场面。

从行文布局看,前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显分述总收之法;后段写滁人、宾客、太守的野游,现层层递进之状。

从氛围表达看,前段给人以空寂的静美,后段表现出欢愉的动美。

从质感描绘看,前段显“色”,后段传“声”。

从表现手法看,前段描写景色,对比鲜明;后段描写活动,烘托有力。

从句式特点看,前段基本上是一句一景,后段则是一句一事。

从情感表达看,前段寓情于景,后段在叙事中抒情。

用影视知识来赏析,这两段分别是一组快速闪过的空镜头和一个内容充沛的长镜头。

用美术知识来赏析,这两段分别是美丽的风景和生动的风习画。

用绘画技法来赏析,这两段分别运用了简练的写意之法和细致的工笔之法。

用美学知识来赏析,这两段分别表现了“美中之乐”与“乐中之美”。

用句法知识来赏析,这两段骄散相间,文笔多姿,音调优美。

用音韵知识来赏析,两段文字中“者„„也”选用,往复赞咏,自然流畅,一唱三叹。

第三篇: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两个问题

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两个问题

一、如何提高现场教学的质量?

(一)现场教学如何定位?

1、主体职责明确。明确每类主体的职责要求,是现场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和基础。现场教学中的教学主体是学员、教员和教学基地的当事人三类。学员是现场教学的核心主体。在教学中,要求学员在课前做好思想准备和知识准备;课中要全身心地融入现场、感受现场;课后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并内化为指导实践的认识和方法。教员是指组织、协调、引领各方完成教学流程达到教学效果的教学参与者。现场教学对教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一是要有理论功底,并能结合教学基地的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二是具备主持技能,主要是指思维清晰、表达流畅等;三是要有应变能力,能够始终紧扣主题,掌控流程,及时调整教学中出现的偏离情况。当事人一般是指向学员介绍情况并与学员互动交流的教学参与者,是直接参与基地建设的负责人或熟悉情况的知情者。当事人在介绍和交流互动中,必须紧扣教学主题,使学员深度融入现场教学中。

2、以教学促启发。现场教学的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之处在于更直观、生动的传达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员学习热情,启发学员思考。现场教学应当同小组讨论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员深化认识、总结提升、启发思维。

(二)现场教学的主要环节

1、找准契合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就是要坚持需求导向,找准契合点,使开发出的现场教学项目符合干部的学习需要。

2、找对教师。教师在现场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的选择过程中,应当坚持属地化原则,即现场教学的承担者最好是由那些在当地工作和生活、并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担任。

3、找好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即教学主题,主题是现场教学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和求知欲。现场教学主题的选择不仅要保证主题能够实现教学目的,还应当注重将现场教学主题与区情以及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比如虹口区在开拓现场教学点的过程中,紧密结合区情和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发出“多伦路文化街”现场教学项目、“花园坊”现场教学项目和“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现场教学项目等。

4、找明薄弱环节。通过现场教学项目的开展,吸收学院意见和建议,找到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促进教学项目的完善。

二、如何搞好“一把手”培训?

(一)“一把手”培训中的难题

1、调训难。“一把手”作为各职能部门和基层部门的主要领导,工作任务重、担负的责任大,组织部门在调训“一把手”的时候,往往面临工作和学习的冲突,调训难度大,加上课程设计上的缺陷,导致“一把手”调训出现了“调了不来、来了不训、训了不用”的现象。

2、干部的需求难以协调。“一把手”来自于各条块部门,培训需求多元,涉及到党务工作、产业发展、社会管理、文化事业、教育卫生、民生保障等各领域,如何协调好多元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面临的难题。

3、课程开发有难度。由于工作分工的原因,“一把手”的培训需求难以协调,客观上给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增加了课程开发的难度。

(二)加强调训力度。干部调训工作应当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将工作任务有关联的条块部门“一把手”联合培训的同时,还要注重条块分开,从而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一,强化约束激励机制,增加动力,促进干部加强学习的自觉性。第二,深化培训方式改革,注入活力,加大研究式、体验式、模拟式和案例式教学的比重。第三,优化干部培训内容,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增添吸引力。在充分把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干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因人而宜,因岗而宜,设计合理的培训内容,确保实现干部培训“急用先学”和“缺什么补什么”的目标。

(三)加强需求调研。党校作为干部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当加强干部教育的需求调研。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认识到了“知”人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中很重视“知”学生,倡导为人施教,第一,要善于分析干部,了解干部,然后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第二,要牢固树立按需培训的理念,加强需求调研,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本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党的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第三,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广泛选择调查对象,保证数量突出质量。

第四篇:唯一住房执行中的两个问题

唯一住房执行中的两个问题

---------------当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被执行人除唯一住房外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时,很难在实现生效法律文书内容、遵守民诉法执行豁免规定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七条规定:“对于超过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房屋和生活用品,人民法院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在保障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和普通生活必需品后,可予以执行。”这为唯一住房的执行提供了法定依据,但并没有明确限定“生活所必需居住房屋”的具体标准和如何保障“最低生活标准的居住房屋”的操作模式,实践中做法不一。笔者对此略述己见。

一、被执行人住房超过生活所必需的认定

(一)被执行人住房超过生活所必需的认定标准。

笔者认为,不能单纯以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房屋数量为标准,应结合被执行人的居住情况、房屋面积、房屋价格等多种因素予以认定。

1.被执行人享有其他固定的租赁房屋。实践中经常存在这样的情况,被执行人名下有一套住房,同时因从事生产经营又从第三人处租赁房屋,并且长期固定在租赁房屋内从事日常生产生活;或者被执行人在城镇购置了商品房,同时又在农村承包集体土地从事畜牧养殖或经济作物种植,为了生产便利和生活需要,在承包土地上修建房屋或临时建筑长期居住。《规定》第七条并未规定被执行人对住房享有所有权,因此笔者认为,只要被执行人享有稳定的居住权,即使该第二处住房并未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也可以认定被执行人的住房已经超过了生活所必需的标准。

2.被执行人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名下有其他房产。尽管被执行人除唯一住房外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但与被执行人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名下有其他房产。如果被执行人长期居住在家庭成员名下的房屋,并将自己名下的房屋出租给第三人用于收益。笔者认为,由于被执行人具有相对稳定的其他住所,符合《规定》第七条规定的条件,因此此种情况下可以认定被执行人的住房已经超过了生活所必需的标准。

3.被执行人的唯一住房面积过大。对于被执行人的房屋面积明显超过生活所必需的认定标准,可以参照当地建设部门公布的上人均最低住房标准建筑面积,以及建设部发布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规定的第三条第二款,“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人均住房面积的60%”的规定。

4.被执行人的唯一住房价格过高。考虑到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对于认定被执行人住房是否超过生活所必需的另一标准就是价格判断原则,法院可以依照被执行人住房在当地的市场价格作为参考标准。因为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大城市,不同地段的房屋价格差异很大,当被执行人的唯一住房因所处的位置、地段、结构或用途等条件使其实际价值较大,评估变现后即使安置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后仍有足额房产变价款实现债权,则法院可以认定被执行人的住房已经超过生活所必需的标准。

(二)被执行人住房超过生活所必需的认定程序。

对于执行超过生活所必需的唯一住房时,法院必须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只有公平、公正、透明地进行认定,合理地保障被执行人的异议权、复议权,才会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实践操作性。

1.以申请执行人提出申请为前提。目前对被执行人住房超过生活所必需的认定程序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应由法院依职权启动认定程序,第二种观点认为应由申请人提出申请以启动认定程序。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申请执行人有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法定义务。第二,《规定》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才能对被执行人超过生活所必需的房屋予以执行。第三,如果法院未经申请而是依职权予以执行的,在保障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需的居住房屋时,很难得到申请执行人的配合和协助。

2.由被执行人对执行行为提出异议。当法院收到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书和材料后,应当严格按照上述四项标准,及时地对被执行人住房是否属于生活所必需进行审查。法院审查后认为被执行人的住房超过生活所必需的范围,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法对该住房予以查封,但暂不采取拍卖、变卖或者抵债措施。被执行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三条的规定提出执行异议,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证据以证明该房屋属于生活所必需的。如果被执行人没有在规定期间提出异议申请的,应视为被执行人放弃了申请异议的权利。

3.组成合议庭举行听证会。当被执行人对执行行为提出异议时,法院应当在十日内组成合议庭,通过举行听证会的形式进行审查,并通知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参与听证会。如果被执行人的异议理由成立,法院裁定撤销或者改正。如果异议理由不成立,法院裁定驳回异议申请,依法对被执行人的房屋进行拍卖、变卖或者抵债。被执行人对驳回异议申请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

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但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二、对被执行人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需居住房屋的保障

法院对被执行人超过生活所必需的唯一住房予以强制执行后,如何保障被执行人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需居住房屋就成为关键。笔者认为,建立“周转房”机制可作为应对和解决唯一住房执行问题的新途径。此处的“周转房”是指功能齐全、面积较小、能够满足一个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廉价租赁房,租赁方能及时提供充足的房源。具体而言,“周转房”机制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由政府提供公租房、廉租房作为“周转房”。

供房主体应当具有及时提供房源、随时订立租赁合同的资格,有人主张由申请执行人来寻找和确定供房主体。但是实践中申请执行人很少配合,对于申请执行人而言,自己非但没有实现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益,还得先行为对方当事人解决问题,这让申请执行人普遍难以接受。笔者认为最适合的供房主体为政府,由政府长期提供一定数量的公租房、廉租房作为“周转房”,而公租房、廉租房与商品房相比的最大特点就是价格低廉且稳定,不会出现因房租上涨而预留租金不足的情形。

(二)法院不作为租赁合同的当事人。

法院与政府签订的只是供房意向书,双方约定由政府长期提供一定数量的公租房、廉租房给法院,以作为“周转房”用于安置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当实际发生租赁关系时,并不由法院与政府签订房屋租赁合同,而是由政府和被执行人直接签订房屋租赁合同,被执行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是否签订租赁合同。

(三)法院从房产变价款中先行扣除20年公租房、廉租房标准的租金。

由法院从房产变价款中先行扣除2年公租房、廉租房的租金交给政府,预留18年公租房、廉租房的租金交给被执行人。当2年租赁期满后,被执行人不愿搬出“周转房”且仍符合公租房、廉租房条件的可申请续签合同,被执行人自愿搬出“周转房”的则自行安排住房。如果被执行人不愿居住公租房、廉租房,未与政府签订租赁合同的,法院可以参照公租房、廉租房的租金标准,从房产变价款中先行扣除20年的租金交给被执行人,由被执行人自行解决居住问题。

第五篇:《两个问题》读后感

《两个问题》读后感

《两个问题》是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故事由一颗很大的麦子开始,有学问的人都说不出这颗麦子的来历。国王传了一个最老的农夫来见他,那个农夫果然很老,扶着两根拐杖,那个农夫看了也不知道这颗这么大的麦子的来源,他说:也许他的父亲知道。国王又请了那个农夫的父亲,而老农的父亲却只扶了一根拐杖,他种麦子的时候的确比现在的大,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麦子。他和那位老农一样说出了:也许他的父亲知道。国王就请了老农的祖父,他竟然不用拐杖就进了皇宫,他见过这个麦子也曾种过。然后国王问了他两个问题:为什么以前能出产这么大的麦子,而现在不能出产这么大的麦子?为什么你的后代反而没你健康?他答道:因为近来的人不肯自食其力,专靠别人养活。从前,人们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劳动,不贪图别人的钱财。

在这篇童话中,叙述国王与老农、老农的父亲和祖父的问答,从问答中解开这一颗奇特的麦子之谜。国王提出的两个问题说的是今不如昔,老人将造成问题的原因归结为近来的人不肯自食其力,全靠别人养活。祖父所说的他生活的那个社会无人想到犯买卖粮食的罪过并无钱币那时候的田地是自由的,是一自耕自种、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作者希望人人自食其力、辛勤劳动的社会理想。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要自食其力,不依靠他人。广东惠州市惠阳区太阳岛中英文学校六年级:孙文杰

下载对陕甘宁边区邮政史中两个问题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陕甘宁边区邮政史中两个问题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史复习题

    简答题(20’) 一. 西汉 东汉 一、汉初王国问题 二、从无为到全盛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四、王莽改制 五、东汉政治 西汉 一.1.西汉社会的特征▲“ 汉承秦制”,秦代的制度在相当程......

    暖通管道安装中的两个问题

    暖通管道安装中的两个问题【油漆】【支架】1、管道刷防锈漆和面漆每平米的用量多少,详细可查阅《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第十一册(刷油、防腐蚀、绝热工程),这上面给出的用......

    两个细则问题梳理

    两个细则问题梳理 1、并网发电厂应落实相应调度机构制定的反事故措施,对涉及并网发电厂一、二次设备的反事故措施,并网发电厂应与相关调度机构共同制定相应整改计划,并确保计划......

    北京邮政新成立两个主题邮局

    北京邮政新成立两个主题邮局记者杜芳通讯员张轶博刘戈 2013年11月21日09:47 来源:中国邮政报 11月11日,“中国航空”主题邮局揭牌暨“中国梦航空情”寄语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中......

    教师在口语表达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在许多中小学生中间都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某老师的课讲得好,听得懂。”“某老师的课讲得不好,听不懂。”那么,为什么会有“讲得好,听得懂。”和“讲得不好,听不懂”之分呢?究其真......

    教师在口语表达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在许多中小学生中间都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某老师的课讲得好,听得懂。”“某老师的课讲得不好,听不懂。”那么,为什么会有“讲得好,听得懂。”和“讲得不好,听不懂”之分呢?究其真......

    初中数学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获奖)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两点反思 双流县黄龙溪学校 任宗强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是一项基础工程,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我经常在思考“怎样才能够把学生教......

    对教学管理中问题的思考

    对教学管理中问题的思考 周二倾听了教研室高主任关于《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整改建议》及用“组织考后反思”来促进“课堂教学与学的行为改进”。结合我校教师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