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

时间:2019-05-14 16:1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

第一篇: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

学知网(www.china-study.net),专注于提供优质的管理培训课程与服

务。

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

中国超市经营生鲜商品已经有五年时间了,超市经营生鲜区已经普及,经营的现状喜忧参半,忧的是基本管理问题较多,一些企业不得要领,总感觉做不起来;喜的是超市经营生鲜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在发达国家(美、德、日等)相当部分农产品是通过连锁超市和食品商店销售的,中国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超市生鲜经营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也是必然趋势。

一、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

1、生鲜供应链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入世之后的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中的粮、油、棉、糖等大宗品种处于比较劣势,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而劳动密集型的农副产品则有相当大的数量和价格比较优势,这些品种恰恰是超市生鲜经营的几个主要品类,如果蔬、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这也是生鲜供应链的主要物流和研究对象。

农业产前环节——产中环节——产后加工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

农业产前环节:种苗业、饲料业、信息指导、产品规划

农业产中环节: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农用物资、肥料业

农业产后加工环节:品级分类、商品化加工、包装加工、保鲜加工、储存加工、食品加工

农产品流通环节:渠道规划、网点布局、冷链流通技术、产销地市场建设

农产品消费环节:品种品质提供、消费引导

农产品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种苗培育到大田管理、农畜产品加工、保鲜直至流通、市场销售等所有环节和整个流程,在农业产业链主线上的各个环节都与其他许多产业相关联,而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标准化等基本要素又影响着农业产业链的始终,最终形成了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线的网状分布。它所追求的是多种形式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生鲜供应链与农产品产业链所涉及领域基本相同,但生鲜供应链是以农产品产后加工、流通和消费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农业产业链的下游或末端。

2、农产品流通环节现状

① 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建设,即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农贸市场。在国家鼓励和市场调节之下,大规模的农产品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正在逐步形成,但区域内农产品综合物流配送体系尚未成型,网络分布不够均衡,农产品大宗物流与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未能有效衔接,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出现。

② 农产品流通产业政策

目前的市场架构与国家的相关流通产业政策有关,现在我国各级政府鼓励、支持的“菜篮子工程”中承担零售环节流通的主渠道仍然是传统的农贸市场或肉菜市场。例如:平均每2-3万人规划设置一个2000-25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每个农贸市场服务半径约500米。现有农贸市场虽然购物环境和卫生条件较差,只经营未经加工的生鲜初级产品,但由于商贩享受低成本包税经营,这就在商品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从而迎合了部分传统消费观念和购物行为。

从我国农产品市场结构看,大规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立,局部实现了农产品不同地域及不同季节的调剂和互补,但还停留在初始原材料性农产品的集散和销售上,由于常温状态下的初级农产品保鲜困难,损耗量大,反之又给季节性和区域性调配带来无效物流和诸多不便。

③ 连锁超市生鲜区的主渠道作用

发达国家的生鲜产品或者农产品销售主要靠连锁超市和食品商店。目前美国和德国的农产品的95%是通过这类终端销售的,日本的店头销售比例也达到70%。

作为供应链销售终端的城镇农贸市场频繁扩建,会给城镇规划管理中的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市容管理以至城镇土地的利用带来很大矛盾。如蔬菜中毛菜和净菜销售的结果比较,100吨毛菜可以产生20吨垃圾,由此产生了一个数额惊人的无效物流成本(其中包括: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市海量管理资料下载,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严禁用作商业用途。学知网(www.china-study.net),专注于提供优质的管理培训课程与服

务。

容管理方面的成本在内)。一旦把蔬菜加工成净菜,就会减少大量的后续工作量和成本开支,蔬菜本身也可以得到梯次开发和利用。

生鲜商品为达到保鲜的目的,要求快速进入消费环节,流通中的环节越少越好,因为生鲜商品的新鲜度和食用安全性就是其价值所在。但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上的分散性又使生鲜商品在流通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承载这些集散功能的生鲜供应链管理所追求的经营目标并不是流通链条的增多和拉长,而是追求生鲜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与价格最大限度地适应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基于这样的考虑,连锁超市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产地批发市场集中采购生鲜商品,减少中间环节,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才真正是符合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流通方式,现在农业产业化所提倡的订单农业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销直接见面的合理性。

生鲜经营的当前情况也反映了这样的市场趋势,由于农贸市场的无序发展和低效运作使得正规连锁超市生鲜产品在价格上面临巨大压力,也迫使它们向生鲜供应链的上游寻找更为直接的农产品供应商,不仅与周边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联系,有的企业甚至投资蔬菜基地建设,争取品种、质量和价格上的优势。另一方面,蔬菜生产基地也在绕开批发环节,向下游发展直销业务,现在上海已形成多种蔬菜生产与销售对接形式,每天直销、直供的蔬菜达1300多吨,占全市日供应量的30%以上。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鲜经营场所的生鲜产品质量、集成度和经营环境要求都在不断提高,适应这种消费趋势的连锁超市生鲜区将会成为生鲜产品销售不可替代的主渠道,并对现有的农贸市场和部分批发市场业务形成相当的冲击,而国家的相关流通产业政策也应该关注超市生鲜经营的发展状况,并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二、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生鲜供应链资源整合的关键环节

1、谁来衔接农产品的生鲜配送?

连锁超市:由于生鲜加工配送不同于常温干货配送,要求有相应保鲜条件并有不菲的投入,配送半径有限,相对经营风险较大,加之制成品加工管理复杂,使得多数连锁超市一时没有贸然介入。

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向两头延伸,一是农产品生产领域;二是下游流通领域延伸。但是物流集散属于大宗转运,要让它来承担面对各连锁企业的各个连锁分店的各类生鲜品集散和配送,又感觉未能形成足够的单店配送规模,即便是大型综合超市的单店生鲜经营规模也不足够大。

中间商或供应商:目前承担这一任务的相当部分个体中间商和供应商,无论是配送能力、配送服务质量、品控标准等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对大型连锁超市体系,非正规的配送产生了不合理的配送成本,表面上配送成本推向了供应商,实质上高出的配送成本部分还会被计入商品价格,又在结算时返回到连锁超市,最终摆在消费者面前的是居高不下的售价,这确实是个挥之不去的难点问题。

目前的生鲜产品供应商的经营规模小、基础实力较弱,品种后续开发能力不足,影响到连锁超市的长期经营;加之经营和配送的地域限制,不易形成标准化的、稳定的供需关系;由于供应商中大企业和大投资者比较少,市场上缺少中坚力量。

由于未能形成技术含量较高的“一条龙”的产业经营链条,对处于下游的连锁超市生鲜经营来说,其上游始终是处于运作不顺畅、不稳定的状态甚至成为断档,这是继我国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产销衔接出现“盲区”之后,生鲜供应链上出现的第二个盲区——规范的生鲜配送体系,目前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连锁企业向上游延伸和发展,那就是生鲜加工配送中心。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连锁超市集团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是一个连接上、下游的重要环节,有一部分连锁企业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生鲜配送中心,虽然功能和定位各不相同,但已经开始认识并起步了。

3、投资建设依据

① 生鲜商品的采购渠道分布状况

现在超市生鲜商品的采购来源主要分为两类,本地采购和产地采购。本地采购的产品包括叶菜海量管理资料下载,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严禁用作商业用途。学知网(www.china-study.net),专注于提供优质的管理培训课程与服

务。

类(蔬菜基地)、鲜肉类(肉联厂)、鲜活水产(淡水养殖基地)、部分副食品(豆腐、豆浆、豆制品)、半成品凉菜、切配菜等;产地采购的产品包括大宗干菜、部分水果、冰冻水产、干鲜制品、加工制品。

②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作用

——整合本地连锁店的销售能力,从基地直接进货,减少中间环节;

——部分农副产品直接从产地采购,或面向全国招标采购;

——部分高毛利,低技术含量的加工产品自己加工生产,解决消费者对产品来源不清的疑虑。

由此通过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对连锁企业内部的销售能力和库存进行重组,可以提高门店的生鲜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加强采购谈判能力;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多向产地市场采购,同时淘汰一些实力弱、运作不规范的中、小中介商和供应商,重建有效的生鲜采购渠道;这又有助于规范化管理程度,使连锁超市与供应链上游的沟通更加顺畅,商品采购供应更有保障。

③ 有利于投资合理性

生鲜加工设备一般要占到大型综合超市总投入的1/3,合理规划这类设备投资十分重要。如果建立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大卖场部分前期加工工序设备可以集中投资,也避免设备过度投入;而对生鲜现场加工场地不足的小型超市连锁业态店面,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可以有效保持生鲜经营品类和品种的经营规模和完整性。

④ 有利于产品品质、加工和管理标准化

如果没有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各店分散经营的生鲜区要建立起统一的生鲜产品采购验收标准并在各店统一执行这一标准存在着相当的困难,管理上也容易出现一些漏洞,使有些外在的标准化问题直接摆在每一个连锁店面前。建立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后,外部问题的影响会在加工配送环节化解,大大减轻单店生鲜区的管理压力。

⑤ 有效控制和减少连锁店铺的存货和损耗

生鲜经营的难点之一是损耗问题,对于鲜活易腐产品,合理有效地控制单店产品库存量是一个关键环节,没有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调控作用,单店的安全库存和最低订货量很难压下来。

综上所述,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可以有效调控大宗农产品物流和各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的物流联系,并以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为核心,向生鲜供应链的上游延伸,最终重新整合生鲜产品供求双方的各种资源,包括:资金、设备、原料、货源、人员、专业化管理、信息等等,使投入更为合理和有效。

三、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定位分析

1、农产品物流中心和超市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区别

在农产品产业链上,物流配送处于供应链的不同位置,其特性和功能会有所差距,并主要分为几类:

农产品物流中心(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属于农产品大宗商品跨地区调配,并是本地区区域性农产品集散地,是以大物流为主的,如全国十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有北京新发地、大钟寺、岳各庄;山东寿光;深圳布吉(年交易量达160多亿元)。另一类是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山东烟台苹果批发市场等。这类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年交易量很大,但批发市场数量有限。

城镇农贸市场:处于农产品物流中心的下游,是面向城乡居民消费的集贸市场。

农产品配送中心:由于近年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超市生鲜经营也日益普及化和大众化,农产品配送中心是面向规模化经营的连锁超市生鲜区提供的加工配送服务。

因此,连锁超市的生鲜区及其加工配送中心和农产品物流中心有上下游的区别,服务对象和运作方式各有不同,主要竞争者是农贸市场(肉菜市场)和部分销地批发市场业务,现在由于市场布局和满足度不高,竞争的态势不很激烈。这里我们关注的焦点是面向连锁超市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

2、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定位

位置:处于整个生鲜供应链的后端;

海量管理资料下载,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严禁用作商业用途。学知网(www.china-study.net),专注于提供优质的管理培训课程与服

务。

规模:经营规模比大物流中心小的多;

类型:属于多品种、小批量、频率高、响应时间要求短;部分生鲜制成品加工属于从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操作形式,并要求专业性比较强的配送系统;

功能:比一般常规配送中心的功能复杂,属于灵活性和柔性化要求较高的配送中心;

服务半径:由于生鲜产品保温和加工制作周期等原因,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服务半径有限。

3、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应考虑的若干问题

① 业态和规模的问题

连锁超市的业态和经营规模影响着超市生鲜区的经营规模和经营形式,而面向连锁超市生鲜区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需要依据本连锁超市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考虑自身的建设规划。

一般来讲,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连锁超市及其生鲜区的规模化经营,无论大卖场的单店经营规模,还是小型超市的连锁规模,没有生鲜经营规模,加工配送中心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小型超市大规模连锁:单店规模小,经营方式更多地表现为便民性和功能性服务的特点,所以无法期望其产生大卖场生鲜区的热烈现场气氛和销售业绩,应注重生鲜经营的功能性商品组合,因此它对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依赖性非常大,特别是改造现有的小型超市,增加生鲜经营,加工配送中心将是面临的首要问题。

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大型综合超市连锁经营初期,由于能够集合相当的生鲜商品品种和销量,部分制成品可以在超市现场加工解决,同时以色、香、味吸引顾客,当在同一地区形成连锁规模后,最终会面临生鲜供应链管理和优化投资组合问题。

连锁生鲜超市(连锁生鲜专卖店):这种业态形式还未被人们充分认识,从有先行者开始涉足,到产生市场效果,以至成为主力业态之一,还要一个发展过程,而生鲜加工配送和完整规范的冷链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样生鲜经营才能从作为连锁超市集客目的的手段,逐步成为超市经营的利润增长点。

② 综合规划和分步实施问题

在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规划中,要根据生鲜区整体销售预测和企业后续发展来确定加工配送的规模定位和设备配置,也可以在综合规划的前提下,考虑分步投资建设。

一般初级产品市保鲜转配(部分产品还需要厂家直配,如:豆浆、豆腐等),制成品如面包、主食厨房、熟食配菜则需要投入加工设备了。

③ 产品加工方式灵活转换问题

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加工部分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符合专业化分工的要求,但是目前的生鲜加工合作的环境并不是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生鲜制成品采购时,生产的批量和标准化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核算及品质,供应商配送的生鲜制成品往往在采购谈判过程中无以为凭,生产成本和利润空间是一个模糊概念。为了降低成本和加工标准化,由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是一个阶段性的功能,当部分产品转为自制,产品加工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是透明的问题,在产品更新转换时,自制产品也可以再转为由供应商加工的定牌产品,此时的采购谈判所订出的价格和质量标准就是确定的了。这样品种的收拢和外包之后,可以使不稳定的供应商关系转为稳定的供需关系。

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运作中一定要以利润为核心,如果自制和外协加工并存,我们会以自制为主,以扩大利润空间;那么,自制和定牌生产的调整转换,既有产品更新的转换;也有销售旺季,自有加工能力不足时部分产品外协加工;也不排除自己开发,外协加工。

外协加工标准:配方、工艺、设备特殊;

配方、工艺、设备和成本核算过程清晰;

基本类半成品(部分加工工序外协),如标准急冻面团

目的:带动外部小型加工企业群体,调整生产能力的互补和余缺。

④ 自有品牌产品加工问题

海量管理资料下载,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严禁用作商业用途。学知网(www.china-study.net),专注于提供优质的管理培训课程与服

务。

生鲜产品除非加工技术特殊,采购渠道特殊,一般生鲜制成品的可仿制和复制性比较大,但由于加工配送中的容易进行定牌包装,如:红富士苹果、新疆香梨等。要把产品开发、产品特色和自有品牌结合起来。

如新疆葡萄出口到香港摊着卖,而美国品种吊着卖,我们的葡萄虽好,但价格却卖不高。又如源自中国的新西兰猕猴桃,品种品牌优化后返销中国。

初级农产品商品化和自有品牌包装工作最终会集中到三个关键点:

食用性标准,如:绿色或者有机食品标准;

内在质量和产品保鲜期;

产地或经营者品牌标志。

例如:联华的20多个大类的自有品牌产品中,就有部分生鲜类产品,“阿强”蛋、大米等等。

⑤ 电脑管理软件的开发

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管理,会对管理软件提出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响应速度,一般要在24小时内完成一个配送作业,每天配送一次,有些小型连锁店铺由于存货空间不足,或者出于保鲜销售的考虑,每天两次甚至三次的配送情况都可能出现,时间性强,这样实际上对信息传输、汇集、反馈、分析、成本核算等的信息处理要求相对较高;二是商品核算,通常可以分解为毛利目标确定、产品成本核算、单品管理和盘点管理等几个环节,要使这种比较特殊的商品核算方式程序化。

⑥ 生鲜配送中心的品种结构

在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加工品种选择上,一般要考虑几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品种选择标准,应选择销售量较大、需要特殊存储条件和整理加工的生鲜产品;二是经营条件,应选择支柱性的商品大类,这样加工配送中心的储存加工能力、产品开发能力、配送能力才可能有效发挥;三是在经营品种上可选择以下几类:

面点类:急冻面团、半成品、成品、中式面点(饺子馅和皮);

肉类制品:排酸肉(低温肉)、包装肉类、半成品调味菜;

海鲜类:冰鲜、冻鲜海产;

熟食类:凉拌菜、烧卤制品。

四、生鲜供应链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在生鲜商品的供应链上,供应商群体和供应形式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其中有的可能代表着发展的趋势。

1、供应商配送

1996年深圳、北京等地的大型综合超市刚开始成规模地经营生鲜商品时,除了超市派人到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外,几乎没有中间供应商,招商和采购工作非常困难,经营的品种和价格也难以保持稳定。两、三年后,招商采购工作好做多了,因为生鲜经营带动了一批生鲜商品的小供应商,并在大型生鲜经营企业周围逐步聚集了一个群体,从事初级产品保鲜转配、半成品加工、熟食凉菜制作等等。到目前为止,这个市场潜力仍然很大,特别适应一些小资本投资者经营,只要有产品,能打进市场,或者十分熟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作和运输配送,就比较容易进入。但要估计到,这种供应商配送如果不能上规模,达到规范化管理,向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发展,其生存的时间和空间会很有限。

2、大型连锁超市集中配送

随着一些单店规模比较小的连锁超市公司开始经营生鲜商品,特别是一些定位于生鲜超市的企业出现(上海的顶顶鲜),生鲜商品的集中统一配送开始产生。

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建设中要考虑把握两个要点,也是对集中配送的挑战:

1)采购产品经营规划能力;

2)产品开发指导能力。

两种能力的形成,将为以后的发展和成为组织者提供专业资本,同时这个阶段的生鲜加工配送海量管理资料下载,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严禁用作商业用途。学知网(www.china-study.net),专注于提供优质的管理培训课程与服

务。

中心也存在着面向社会的配送服务机会。面向企业内部为主,外部配送服务为辅,远交近攻;在形成优势和品牌产品后,逐步向公共服务性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转移;形成区域性农产品物流配送和加工配送中心。

3、生鲜经营联合体

随着ECR管理观念的深入,超市生鲜区与生鲜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在进一步磨合发展中正在寻求建立在共同发展的新基础,生鲜经营联合体就是共同着力探索的一种新形式,而零售企业的连锁经营规模、生鲜加工配送中心运作状况、生鲜供应商的成熟化程度和实力、联合经营体的合作组织方式、紧密程度和管理机制将影响专业化集群经营成败。

日本7-11公司的大众食品协同组合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盒饭在7-11是一个销售量很大,容易形成经营特色的产品,初期的联合体就是围绕着盒饭的开发体制、销售体制和物流体制展开的,其中日本7-11公司不参与直接生产,只领导和主持产品开发,参与合作的中、小生产商按照要求进行盒饭开发生产,并与日本7-11公司形成产销同盟。

1979年由10家日餐和西餐生产厂组成;1991年第一家副食品加工场加入;1996年6月,已拥有55个公司,116个加工场加盟。7-11的盒饭从协同组合的厂家进货,工厂的专业化加工程度非常高,为了保证鲜度要求,7-11实行在线订货,并一日三次门店配送服务。

日本7-11公司的领导地位是建立在通过POS系统的销售数据对产品试销等阶段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以动态分析结果及时向厂家反馈顾客和市场信息,并对厂家的的开发和生产进行指导。

联合体的成功运作使其工作范围也在不断延展,直接涉及生产加工领域,包括:生产商的生产品种、生产构成、合作厂商情况、设备状况、生产能力;同时还触及到新产品开发和品种规划、原材料采购、物料产品配送问题、制定卫生和质量标准、甚至包括技术开发方面的问题等,并对生产环境(清洁、照明、换气、空调等)、技术(各作业环节)和库存管理等实行ABC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追加生产体制,即7-11公司的订货部分采用订货制,部分采取随时追加的生产体制,商家和厂家保持着高度的信息沟通与合作弹性。

从中国生鲜经营产业链条的现状看,销售终端的消费信息采集、分析、加工,形成生鲜产品开发及引导,再到新产品返销到市场,整个流程的信息不畅,提炼不够,反映迟钝,由此产生了生鲜供应链上的第三个“盲区”:缺少组织化的新品开发机制。无论是连锁企业的加工配送的新形式,还是生鲜经营联合体形式,这个开发组织机制的建立和运作状况将很大程度地影响着生鲜经营的持续发展和盈利来源。

海量管理资料下载,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第二篇:超市生鲜经营现状分析

毋容质疑,生鲜经营是超市功能配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的学者甚至提出,“生鲜食品”是驱动整体卖场的灵魂,是超市经营的命脉,是商场集客力的重要来源,是门店吸引来客数的重要因素,社区型超级市场的成败完全取决于生鲜商品销售营运的好坏。同时,蔬菜、水果在整 个生鲜部是个极其重要的部门,蔬菜、水果、五谷杂粮,都是人们每日必须消费的食品,因此蔬菜、水果等的质量和价格,成为生鲜经营商品质量、价格以及形象最 敏感的温度计。商业上有句名言:蔬果带动肉类、海鲜;肉类、海鲜带动面包和熟食。可见蔬果经营在整个生鲜经营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生鲜部门是超市中最具特色的部门,同时营运的特点也是难度最大、跨度最广、专业性最强,而在生鲜品经营中难度最大的恐怕就是蔬菜了。由于蔬菜 本身的物化性能,怕磕碰,水分易丧失,保鲜不好易影响卖相与鲜食的效果,甚至腐烂变质,以及现阶段蔬菜储存、运输、加工条件的落后与流通方式的不配套,使 得现在超市蔬菜经营存在着很大的困境。

问题与困境分析首先要确定主要竞争对手,确立参考系,找出不可避免的损失因素与可以避免的人为因素。单纯从蔬菜经营的角度来讲,超市 蔬菜经营最直接、最根本主要竞争对手是农贸市场、早市以及马路商贩。果蔬产品不同于服装、家电等其他耐消费品,顾客会多跑几家超市,好货比三家。每个生鲜 超市都有自己的服务半径,为了采购的便利性,顾客一般都会就近购买。因此,由于服务半径的影响,同行不是主要竞争对手,其他超市并构不成太大竞争。

可以说,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超市蔬菜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境是:鲜度控制不好与过大的物损。“新鲜度”是鲜销蔬菜的生命和价值所 在,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时,质量判断主要还停留在形状、色泽、新鲜程度等为主的感官判断上,在同样的采购成本条件下,鲜度最终可以影响到销售的价格。但由于 蔬菜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怕磕碰,难储存,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在销售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水分散失与货物损失,这些是产品的物化性能带来的必然损失。但是,由于管理水平、流通销售方式的不同,即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失差别却很大,这些因素是改进经营状况中需要控制的重点,需要认真分析出现这些问题与产生差 距的原因。根据笔者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

1、管理上的原因。由于蔬菜类商品的产品化程度低,以及其本身怕磕碰、易变质、不易保鲜的物化特征,在配送、摆放、销售、指标核算等 各个环节,对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与不同的管理流程细化程度,会对蔬菜的鲜度保持与物耗控制产生很大的差异。其中的重点是责任心管理,不可能要求蔬菜经营各个环节的人员做到小商贩那样的责任程度,关键是如何最大可能的用指标核算、物质奖惩、规范流程来提高各个环节所有人员的责任心与积极 性。

2、销售方式。销售方式涉及到蔬菜商品的设施、灯光、摆放、保鲜,以及供应商合作方式、定价原则、折扣等各个方面。

3、采购。货物采购的方式与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销售。现在超市蔬菜绝大部分的货物来源还是批发市场,不管是超市的自采还是供应商 供货。不同于工业产品,蔬菜类商品的分级质量标准,描述起来非常模糊,难以明确,蔬菜本身在生长过程也不可能大小规格统一,所以采购与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 对接,性价比的核算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几点,往往是超市蔬菜经营管理者注意最多的因素,但笔者认为却不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也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鲜度与物损问题的 最有效途径。因为单纯从竞争对手的角度考虑,上述几个方面无论超市管理做的多么好,不可能超越小商贩,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鲜度与物损,还需要从下述几个方面 认真应对:

4、二次包装与配送。为了便于管理与降低成本,现在规模较大的连锁超市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生鲜品配送中 心。生鲜配送中心的主要职能有(针对蔬菜类):统一采购,依靠规模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与堵塞采购漏洞;对采购的蔬菜进行初步分级与加工;蔬菜的临时保鲜储 存;根据各个门店的需求将蔬菜配送到各个门店等。可以说,生鲜配送中心的设立是非常必要的,其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在分装与二次配送的时候,却不可 避免的出现了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注意的物损的问题。在二次包装的过程中,对蔬菜进行初加工,剔除残次果、烂叶是必须的,但是笔者认为对大部分蔬菜分包,包 裹保鲜膜的工序是没有必要的无奈之举、多此一举。

包裹保鲜膜的主要目的是蔬菜的保鲜与防止顾客随意挑选带来物损。其实蔬菜本身就是鲜销产品,依靠保鲜膜来保鲜,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办 法,还没有加湿的效果好,保鲜的最好方式就是及时把蔬菜销售出去。虽然没有包保鲜膜,小商贩的菜比超市的新鲜,就是一个明证。另外,消费者在采购产品的时 候,都有一种主动挑拣的欲望,你把产品都给他捆好了,让他被动去消费,缺少了一种挑拣的乐趣,岂不让他非常的不爽。有过超市促销经验的人都知道,对于大堆 头的随意挑拣促销产品,场面非常的火暴,价格是一个方面,随意挑拣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原因。归根结底,采取这种包装方式主要的原因还是对自己的产品质量与 管理水平没有信心,产品如果比较统一、标准,看上去都很新鲜,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再强一点,象小商贩那样,难道还怕顾客挑选?

同时,二次包装对蔬菜的损害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蔬菜非常怕摩擦与磕碰。在运输过程中,些须的摩擦与磕碰是难免的,但是,在二次包 装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二次的磨损,甚至更大的磨损。就拿黄瓜来说,在第一次运输过程中,瓜与瓜之间的接触面会有轻微的压痕,这是必然的,当在第二次包装 时,瓜与瓜之间的接触面必然发生了变化,不可避免的又会出现第二次压痕。更糟糕的是,当进行了二次包装后,重新装箱配送,装箱一定不会紧密,会比较蓬松,而蔬菜运输时最怕的就是装箱不紧实,这样在运输过程的颠簸中,给蔬菜带来的磨损是致命的。大家可以观察农贸市场商贩的蔬菜,怕磨损的蔬菜一般都是原箱,象 呵护婴儿那样的保护蔬菜,这也是黄瓜可以保持“顶花带刺”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二次包裹保鲜膜必然会增加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讲,二次包装是得不偿失。

5、偏重设施建设,忽略了与上游蔬菜供应环节的紧密联系与协作。连锁超市的蔬菜经营管理,一般都会比较关注面对顾客销售的蔬菜经营形 式,包括经营品种项目、卖场布局、设备配置等。在蔬菜经营管理流程设计时也会更多考虑蔬菜加工和经营过程本身,而对蔬菜供应上游的采购环节、来源和物流配 送的影响却疏于认真考察与应对,实际上蔬菜流通渠道及采购配送现状等外部因素对超市蔬菜经营的影响非常之大。

对于生鲜产品来讲,商品的产品化程度越高,管理的难度越小,例如面食、分割冷冻肉等。如果蔬菜产品在进入流通与销售之前已经最大限度 地标准化和产品化了,超市蔬菜经营者就会大大减少为蔬菜产品加工核算,以及损耗控制之类的问题所困扰。这就需要现在的超市经营管理者,要重视与加强与上游 的蔬菜供应商的协作,借鉴供应链管理思想与“零库存”思想,把蔬菜的产品化程度尽量前移,向基地化采购、加工方向发展,真正的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 系,而非单纯的竞价打压政策。传统的购买运作与现代采购战略在观点上的差异可以集中归纳为致力于所有权总成本最低而不是购买价格。尽管生鲜商品的购买价格 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仅仅是蔬菜总成本公式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考虑蔬菜的二次配送、成本核算等服务成本和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产 品周期寿命成本对生鲜商品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例如,如果从批发市场进货,和竞争对手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上,如果能够从蔬菜种植基地直接进货,就可以节省 1-2天的货物周转期,这1-2天的时间对蔬菜的保鲜是非常关键的,这样,就具备了比竞争对手更大的优势。

6、价格虚高,依靠高价格弥补管理与供应链的弊端,牺牲了大批顾客群体。超市明亮、干净、卫生的整体形象是传统农贸市场无法比拟的,这本来是超市经营很大的优势所在,但几乎所有的超市都没有好好利用这一优势,在经营上基本走入了一个“怪圈”。由于场地设施分摊成本与管理成本的影响,在 还没有把顾客群体从农贸市场争取过来,销量还没有上去的前提下,可以说,超市蔬菜的平均销售成本是很高的,因此,几乎大部分超市的价格定位都在高端上:超 市的环境好,干净卫生,所以蔬菜的价格理应就高一点,挣的就是有钱人的钱。殊不知,这样会赶走大部分的顾客,从而造成销量不能在一个阶段内有一个明显的上 升,销量上不去,蔬菜不能够及时的销售出去,必然会不新鲜,越不新鲜越没人买。同时,销量小,平均销售成本必然会居高不下,更需要用高菜价来维持成本,甚 至更加逼着去走高端,出现了天价的无公害与绿色、有机蔬菜,试问:无公害与绿色、有机蔬菜的生产种植成本真有那么高吗?这样,必然会造成恶性循环,把好的 经营项目变成了“鸡肋”。其实,大家都应该知道,只要降低了流通配送成本,提高必要的管理水平,把物损降下来,把销售数量做上去,即使价格和农贸市场持平,蔬菜经营的利润率也是非常客观的。同时,蔬菜经营的销量如果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对其他生鲜品的销售,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会提升超市的综合经营效 益。

如果想彻底弄清楚现阶段生鲜超市蔬菜经营存在困境的原因,从根本上改善生鲜超市蔬菜经营的现状,就必须了解蔬菜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现有的果蔬类农产品基本上以下面的渠道流通:

通过图中可以看出,现阶段,终端市场中蔬菜类农产品销售的主要产品来源是批发市场,即使通过连锁超市或者农产品配送企业配送产品,其来源也主要是批发市场。上述流通方式的形成与存在有其必然性。其他深层次的历史原因我们暂且不论,仅从物流成本方面来分析。由于农产品不同于工业产品,在保鲜期上有严格的要求,可以把相当长的时间段内销售的产品集中起来运输,所以,在流通中需要有一个基本运输量的要求,否则,分摊运输成本会很高。所以,便形成了现在依托于批发市 场的传统流通渠道,即通过产地小运输户把农产品集中到产地批发市场,然后由大的运销户运输到销地大的批发市场,再由销售地大的批发市场分散到小的二级市 场、农贸市场或者小商贩、超市。远距离运输通过大的交通工具,短距离运输借助小的运输工具,以此来实现运输成本的较合理化。但是,这样,容易出现以下弊 端:

首先,产品的加工、分级存在很大的困难。大家都知道,批发市场批发的果蔬类生鲜产品,都是“通货”,产品没有经过严格的分级。而对于超市生鲜的零售来讲,没有经过严格分级的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浪费。因为,在开放式的货架销售中,没有那个顾客会去选择品质、级别不好的产品,如果货物不严格分级,不仅会影响到货物的整体美观度,而且品性不好的产品,总归会被“拣剩”下来,耽误了处理的最佳时机,造成巨大的浪费。如果把产品的严格分级由连锁企业的自 己的配送中心来完成,或者转嫁给供应商、配送商,一样会增加成本。另外,从批发市场来的货物,由于环节的增加,其新鲜度会大打折扣,也增加了成本。

其次,流通过程中的质量承诺机制无法建立,批发市场来的货物,由于其产品来源的不确定性与流通的随意性,其无公害、绿色品质很难保障。现在依托批发市场的 松散型、不定向型流通方式,同时形成采购方式随意性,无品牌、无包装,法人不明确,责任就不明确,生产环节造成的污染在无控制地进入流通环节后仍然会面临 二次污染的威胁,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判断基本上停留在形状、色泽、新鲜程度等为主的感官判断上,质量追溯机制无从谈起。消费者对超市销售的产品质量有信心,从根本上讲是如果采购的货物出了问题,可以找到销售的主体——超市,可是蔬菜出了质量问题,如果超市或者配送企业是从批发市场上随机采购的,又去找谁来承担责任呢? 第三、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价格形成机制,无序流通使得供求关系成为价格形成的主要因素,尽管在长期的传统流通过程中,市场价格的调节从总体上看供求基本平衡,价格也基本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在局部范围内的价格,过多的体现在供求平衡因素,偏离商品价值。这种无规律的价格波动,不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还加大了超市与配送企业采购环节的管理难度,容易产生财务漏洞。第四、容易产生城市垃圾与无效物流。没有经过严格分级与标准包装的农产品,特别是蔬菜,许多没有使用价值的菜叶与残次果,不仅会占用运输的吨位,增加物流 费用,在销售、食用过程中扔掉后,还会造成大量的垃圾。一般每个城市的批发市场与农贸市场往往是垃圾成堆、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区域。

因此,作为超市与农产品配送企业来讲,仅从物流运输成本的角度考虑,这种方式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优的方式。在一个固定消费区域内,农产品的销售主要是 由分散的、无组织的小商贩主导时,上述传统的运输、流通方式是必然的。但当超市、物流企业等销售农产品的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其某些品种的销量可以满足 运输的基本要求后,上述流通渠道就会变的不合理,这些企业必然会绕开批发市场等环节,转向种植基地定向采购货源,在减少流通环节与运输时间,降低成本与提 高新鲜度的同时,定向采购也可以确保农产品品质。这种方式代表着农产品流通的未来趋势。

所以,无论是超市还是农产品配送企业,其根本的竞争力在于产品资源的产地化,即在产地经过严格分级、包装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或终端销售环节,而不经过中 间任何的流通环节。而这种方式,在允许的最小保鲜期内,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运输、销售量,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生鲜产品的经营中,如何建立与优化自己的 供应链,是每个企业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对于依托于批发市场的超市与配送企业来说,在与传统商贩的竞争中,根本无法确立竞争优势,甚至是死路一条。

第三篇:我国汽车租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方向

我国汽车租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方向

汽车租赁业在国际上已有100多年历史,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我国汽车租赁业是一个新兴行业,至今只有2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来,汽车租赁业发展很快,行业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发展,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并开始向一部分乡镇延伸。汽车租赁行业正在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目前总体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我国汽车租赁业的发展历程

回眸20多年的历程,我国汽车租赁业的发展与管理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89 年至 1997 年的培育起步阶段。1990年北京承办亚运会筹备过程中,为满足外国记者在华工作对交通便捷、机动的需求,1989年5月我国诞生了第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北汽福斯特汽车租赁公司。1989年后的十年间,一些经营规模相对较大的汽车租赁企业陆续成立,如首汽租赁、上海安吉汽车租赁等,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多数企业是公交、旅游、出租和融资租赁行业派生出来的。这个阶段,汽车租赁完全是市场化运作,全国没有相应的法规。

第二阶段是 1998 年至 2004 年的纳入管理阶段。1998年4月,交通部、国家计委联合发布了《汽车租赁业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汽车租赁业纳入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对汽车租赁业实行行政许可,明确了准入基本条件等。这个“暂行规定”虽然对当时汽车租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把汽车租赁业按道路运输业的办法管理,将租赁车作为营运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是 2005 年至 2010 年的市场放开阶段。2004年7月1日,国务院决定取消了对汽车租赁的行政许可,交通部随之退出管理,各省市陆续放开了汽车租赁市场。此后,全国中小汽车租赁企业迅猛增加,汽车租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没有行业主管部门的统一归口管理、协调,汽车租赁业处于无头管理的真空地带,造成汽车租赁市场秩序混乱、盲目发展、无序竞争,影响了汽车租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阶段是2011年至今的回归管理阶段。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明确汽车租赁业归交通运输部管理。2011年4月,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汽车租赁行业重新走上统一管理的轨道,这对我国汽车租赁行业发展无疑是个利好。尔后,为了加强汽车租赁行业的管理,一些省市制定了相应的规定或办法,有的实行行政许可,有的实行备案制。由于各省市对汽车租赁的定位不同,管理规定的差异性也很大,不利于汽车租赁行业的发展。据了解,交通运输部对汽车租赁管理工作很重视,准备将汽车租赁业管理纳入国家道条,同时,把《汽车租赁管理规定》作为国家道条的配套规章。目前,交通运输部准备先出台一个发展汽车租赁行业的指导性意见。

当前,我国汽车租赁业的特点:一是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全国租赁车拥有量达30万辆,每年约增长20%;二是已成为新兴的消费模式,租车出行是一种时尚,如旅游、商务、重大社会活动、婚车等;三是汽车租赁业正在向中小城市、乡镇发展;四是市场竞争加剧,中小企业面临困难很多;五是汽车租赁业正逐渐向规模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二、发展汽车租赁业的重要性

发展汽车租赁业对交通运输、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带动汽车产业、旅游业、金融保险业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汽车租赁业在交通运输服务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汽车租赁是一种新型交通运输服务业态。汽车租赁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经济发达国家在机场设立门店是汽车租赁显著特点。据统计,美国50%的短租业务发生在机场。在纽约、洛杉矶等机场,有多家汽车租赁公司设有门店。其重要作用:一是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出行方式;二是为国家和省市政府举办重大社会活动提供交通保障,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杭州西博会等等;三是通过融资租赁形式给道路运输企业提供汽车装备,增加道路运输能力;四是发展汽车租赁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小汽车占用交通资源,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而短期租赁与公共交通的结合可以引导人们放弃小客车选择公共交通。据测算,一辆租赁车可抵4-5辆自备车。选择租赁车出行是一种绿色交通方式。当汽车租赁服务比较完善时,出行者可以通过租赁车辆来满足自驾出行的需求,引导消费者减少购置机动车,从而减少社会车辆的总量。

2、汽车租赁带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租赁业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汽车租赁的上游是汽车制造商、下游是二手车交易市场与各类消

费群体,汽车租赁的功能是在其上下游之间促进汽车所有权、使用权的转移和货币资本的循环流动。汽车租赁业和汽车制造业关系密切,汽车制造业通过汽车租赁为其新车的推广和销售服务。在美国,汽车生产企业销售给汽车租赁公司的车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30%以上。因此,汽车租赁在汽车产业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3、汽车租赁促进旅游业发展。在欧美一些国家,汽车租赁已经成为旅游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机场、码头和火车站都设有汽车租赁站点。并且在预定酒店、机票、车票等方面实行资源共享。一些饭店、宾馆与汽车租赁企业广泛合作,旅游者可以通过饭店、宾馆租赁汽车。在我国,旅游运输企业基本上是客运的一个业务类别,车型相对单一,无法满足个性化旅游交通的需求。在很多城市,越来越多的自主旅行者都依靠汽车租赁提供交通工具和服务。随着旅游者消费档次的提高,使用小型交通工具,自主设计旅游路线的自助旅游需求量不断扩大,这为汽车租赁带来了较大的潜在需求。

三、汽车租赁业的市场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租赁已成为新型的消费模式,租赁市场需求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驾照无车的“本本族”人数越来越多。2012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1.14亿辆,而驾驶人1.84亿人,这样,有驾照无车的“本本族”有7000万人。浙江省汽车保有量775万辆。而有驾照的有1115万人,“本本族”达340万人。而且驾驶员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机动车的增长速度。因此,潜在的个人租车用户在不断扩大。

2、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汽车租赁业,租车市场潜力无限。近几年来,国内外游客每年都有一定幅度增长,据国家旅游局的信息,2012年国内游客达31.3亿人次,比2008年的17.1亿人次增长83%,2012年境外人员来中国的游客达1.38亿人次。2013年一季度国内游10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4%,入境游也有3160人次。这就隐藏

汽车租赁的无限商机,在很多旅游城市,越来越多的自主旅行都依靠汽车租赁服务企业提供交通工具和服务,这个巨大的市场尚待进一步开发。

3、企业租车用户在不断增长。一是外资企业为了少占资金,节省用车成本,多数企业都采取租车;二是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中石化、通信、银行等)是长租客

户;三是一些私营企业主比较喜欢租车;四是一大批持币观望的企业改买车为租车。

4、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将派生出相当数量的租车用户。

5、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医院等事业单位是潜在的租车用户。

6、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发买车不如租车。用车观念转变,为汽车租赁业创造了新机遇。

以上几点,足见中国确确实实有一个潜力巨大的汽车租赁市场,汽车租赁业是一个前途光明的朝阳产业。

四、汽车租赁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我国汽车租赁业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政策法规不完善,诚信体系不健全,汽车租赁企业规模小、经营不规范、管理水平落后、网络化程度低,影响了汽车

租赁行业快速、健康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租赁车辆的定位问题。汽车租赁是人车分离,汽车租赁企业向客户提供车辆使用权,不提供客运服务,承租人在车辆使用上与自备车相同。因此,租赁车辆不应该

定为营运车辆。在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中明确:公交客运、出租客运、旅游客运、货运属于“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而汽车租赁属于“L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二者分属完全不同的两个门类。从依法纳税看,汽车租赁业的营业税是按服务业5%税率纳税,而交通运输业按3%纳税。这次营改增试点,把汽车租赁服务作为有形动产租赁,作为现代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而公安部2008年9月发布的《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中将租赁车划入营运类,这样直接影响到车辆的保险费用和报废年限,致使保险费用比自备车增加一倍;按照营运车的报废标准设限,规定15年报废,致使租赁车辆进入二手车市场明显贬值,严重挫伤汽车租赁企业的经营积极性,不利于汽车租赁行业的发展。

2、汽车租赁业的管理问题。汽车租赁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只有具备一定资金实力和经营规模的企业才有能力提供不同档次的车辆和优质服务,为广大消费者服务,并对消费者负责。

自从国务院明确汽车租赁归交通运输部管理后,迄今尚未出台全国性的汽车租赁统一法规,而各省市陆续出台汽车租赁管理办法、规定,差异性也很大。大体分为两类:一类行政许可制;另一类备案制。我认为全国统一法规,建议实行备案制为好。但还需要规定准入门槛,一般不少于20辆为宜,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县以下可放宽至不少于10辆。企业要具备法人资格,车辆不能私人挂靠,一定要在企业名下。对企业不按规定备案的要进行处罚,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限期整改,甚至取消汽车租赁资格。

3、汽车租赁经营车辆范围问题。现在,不少省市地方法规规定,把租赁车辆限于9座及以下的小客车,我们认为这是不合理的。汽车租赁业务范围应该涵盖所有汽车

种类的租赁,这样应该包括小轿车、商务车、大客车、货车、特种车等,国外的汽车租赁就是这样的。如考虑到大客车租赁的安全问题,我认为关键是加强安全管理。主要措施:一是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专管员;二是保险要增加乘座人员意外险;三是对驾驶员加强考核,应达到营运车驾驶员的标准。但不能为了考虑安全问题,就不让经营大客车租赁。一个法规不能着眼一时,而要有长远性、前瞻性。国际上对租赁车辆是没有车型、座位的限制,我们也应该这样。

4、带驾租赁的问题。带司机汽车租赁是市场客观的需要,也是汽车租赁服务的延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租车要求提供带司机的需求日益扩大,主要是外资企业、政府举办大型社会活动、高端客户商务活动等。可是,有的管理部门往往认为带司机租赁会冲击包车和出租车业务。租赁车是具有使用机动灵活、随意性强、体面等特点,这些都是包车、出租车无法比拟的。出租车、包车和租赁车都是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功能不同,完全可以各司其职,共存共荣、相互补充、和谐发展。

为此,建议对长租车辆和政府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允许带司机租赁。中高档车辆用于商务活动的带驾租赁,运管部门选择有一定经营规模的租赁企业,进行资质认定后允许带驾租赁服务。

5、租赁车交通违法处理问题。目前,公安交警部门对租赁车交通违法的非现场执法,是对车不对人,这给汽车租赁企业带来很多麻烦,如果客户不去处理,租赁公司

只能代人受过,替人买单,不但罚款,更为难的是记分。有企业不得不买分或通过铲分机构,这样容易滋生腐败和危害社会秩序。我们建议将租赁车交通违法记录转移至承租人名下,真正处罚违法当事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公安部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几个城市搞试点,争取早日与国际接轨。

6、防范骗车问题。由于信用体系不完善,社会诚信度不高,骗车现象时有发生。汽车租赁企业对骗车采取了不少防范措施,虽有一定效果,但骗车还是防不胜防。骗车发生后,报案难、立案难、索车难,搞得汽车租赁企业有苦难言。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各汽车租赁公司继续加强自身的防范措施;二是呼吁国家尽快完善信用体系;三是公安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四是江苏省人大通过把汽车租赁行业列入特种行业管理。贵阳市人民政府出台“贵阳市机动车租赁治安管理办法”,这些地方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7、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落后问题。据了解,目前我国汽车租赁行业中,极大多数是小微企业。汽车租赁小、散、乱的情况是历史形成的,尤其是前几年市场放开后,进入汽车租赁行业没有门槛,只要有一、二辆车,再搞一些挂靠,就是一家租赁公司,夫妻店,家庭作坊式的经营很多,管理极为落后。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变动很大,开业和关停企业频频发生,按目前这种落后管理模式,离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甚远。

汽车租赁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我考虑有以下几条出路:(1)走联合之路。“国信租车”就是将全国一部分中小企业联合起来,进行资产整合、壮大实力、形成品牌。(2)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资源。与大企业合作,通过加盟、兼并等方式成为大企业的营业网点。(3)继续做好自己的一块蛋糕,多搞一些特色经营,特色服务。

在经济发达国家,虽然汽车租赁业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集中度很高,但是中小汽车租赁企业还是不少的,我国更是如此。关键在于中小企业要做好自己一块蛋糕,多搞一些特色经营,在车辆品种、车型、服务等方面有自己的经营特色,通过努力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五、汽车租赁业的发展方向

从国际汽车租赁业发展经验和我国汽车租赁业发展环境来看,汽车租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是发展方向。汽车租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与汽车产业、金融保险、旅游等行业的紧密衔接,积极采用信息化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提升汽车租赁业服务水平。

1、汽车租赁规模化。目前,世界汽车租赁市场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一些汽车租赁公司从最初的小规模经营,逐步通过兼并重组,已整合发展成为租赁网点遍布全球主要国家、拥有数十万辆租赁车,数万名雇员的特大型跨国司。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全球汽车租赁业发展潮流,规模化经营为汽车租赁企业带来了规模化的效益。

美国汽车租赁业走的就是一条不断整合、兼并重组的发展之路。20世纪90年代,美国汽车租赁企业多,规模也较小;90年代后,美国汽车租赁业开始兼并重组,逐步形成大的汽车租赁公司。通过重组,美国汽车租赁市场的集中度逐年上升,前三家最大的汽车租赁企业所占市场的份额2010年已达到86.6%,这三大公司是安特普利斯(占52.5%)、赫 兹(占 17.8%)、安 飞

士 巴 基 特(占16.9%)。而我国规模较大的汽车租赁企业很少,绝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汽车租赁业只有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获得规模效益。

2、汽车租赁网络化。网络化发展是汽车租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建立全面覆盖的汽车租赁网络,使各地租赁门店共享客户资源,可以降低汽车租赁经营风险,解决租赁车辆的调度问题,还能为消费者提供异地还车便利服务。国际上大型汽车租赁企业都高度重视营业网点的网络化建设,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建立了与现代汽车社会相适应的专业化、网络化的汽车租赁服务体系。

美国安特普利斯汽车租赁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企业,已经在北美、南美、欧洲、中东地区建立了汽车租赁网络。我国一些规模较大的汽车租赁企业(神州、一嗨、首汽、安飞士等)也开始不断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已经建立覆盖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一、二线城市的营业网点,并逐步将服务网点推向三线城市,加快扩大服务范围,从而提供异地租还车服务。

汽车租赁的网络化发展,有利于为客户提供多方位的优质服务和产品,最终实现规模化经营的最优化和利润最大化,有利于汽车租赁企业拓展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

3、汽车租赁品牌化。品牌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国外大型汽车租赁企业高度重视品牌建设,把企业品牌当作生命,当作企业之本。汽车租赁企业要始终坚持汽车租赁品牌,既是对企业自身的自信,也充分保护客户权益,赢得客户的信任。国外汽车租赁企业的兼并重组较为频繁,但是为了维护顾客对汽车租赁品牌的忠诚度,打造“百年老店”。我国汽车租赁企业也开始注重品牌的培育。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租赁业相关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诚信体系的健全,国家对汽车租赁业的重视,行业管理的加强,我们应该对汽车租赁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国汽车租赁业一定能够成为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本文作者为浙江省汽车租赁协会会长)文/冯瑞林

第四篇:生鲜超市蔬菜经营现状分析

生鲜超市蔬菜经营现状分析

毋容质疑,生鲜经营是超市功能配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的学者甚至提出,“生鲜食品”是驱动整体卖场的灵魂,是超市经营的命脉,是商场集客力的重要来源,是门店吸引来客数的重要因素,社区型超级市场的成败完全取决于生鲜商品销售营运的好坏。同时,蔬菜、水果在整个生鲜部是个极其重要的部门,蔬菜、水果、五谷杂粮,都是人们每日必须消费的食品,因此蔬菜、水果等的质量和价格,成为生鲜经营商品质量、价格以及形象最敏感的温度计。商业上有句名言:蔬果带动肉类、海鲜;肉类、海鲜带动面包和熟食。可见蔬果经营在整个生鲜经营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生鲜部门是超市中最具特色的部门,同时营运的特点也是难度最大、跨度最广、专业性最强,而在生鲜品经营中难度最大的恐怕就是蔬菜了。由于蔬菜本身的物化性能,怕磕碰,水分易丧失,保鲜不好易影响卖相与鲜食的效果,甚至腐烂变质,以及现阶段蔬菜储存、运输、加工条件的落后与流通方式的不配套,使得现在超市蔬菜经营存在着很大的困境。

问题与困境分析首先要确定主要竞争对手,确立参考系,找出不可避免的损失因素与可以避免的人为因素。单纯从蔬菜经营的角度来讲,超市蔬菜经营最直接、最根本主要竞争对手是农贸市场、早市以及马路商贩。果蔬产品不同于服装、家电等其他耐消费品,顾客会多跑几家超市,好货比三家。每个生鲜超市都有自己的服务半径,为了采购的便利性,顾客一般都会就近购买。因此,由于服务半径的影响,同行不是主要竞争对手,其他超市并构不成太大竞争。

可以说,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超市蔬菜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境是:鲜度控制不好与过大的物损。“新鲜度”是鲜销蔬菜的生命和价值所在,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时,质量判断主要还停留在形状、色泽、新鲜程度等为主的感官判断上,在同样的采购成本条件下,鲜度最终可以影响到销售的价格。但由于蔬菜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怕磕碰,难储存,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在销售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水分散失与货物损失,这些是产品的物化性能带来的必然损失。但是,由于管理水平、流通销售方式的不同,即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失差别却很大,这些因素是改进经营状况中需要控制的重点,需要认真分析出现这些问题与产生差距的原因。根据笔者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

1、管理上的原因。由于蔬菜类商品的产品化程度低,以及其本身怕磕碰、易变质、不易保鲜的物化特征,在配送、摆放、销售、指标核算等各个环节,对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与不同的管理流程细化程度,会对蔬菜的鲜度保持与物耗控制产生很大的差异。其中的重点是责任心管理,不可能要求蔬菜经营各个环节的人员做到小商贩那样的责任程度,关键是如何最大可能的用指标核算、物质奖惩、规范流程来提高各个环节所有人员的责任心与积极性。

2、销售方式。销售方式涉及到蔬菜商品的设施、灯光、摆放、保鲜,以及供应商合作方式、定价原则、折扣等各个方面。

3、采购。货物采购的方式与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销售。现在超市蔬菜绝大部分的货物来源还是批发市场,不管是超市的自采还是供应商供货。不同于工业产品,蔬菜类商品的分级质量标准,描述起来非常模糊,难以明确,蔬菜本身在生长过程也不可能大小规格统一,所以采购与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对接,性价比的核算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几点,往往是超市蔬菜经营管理者注意最多的因素,但笔者认为却不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也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鲜度与物损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因为单纯从竞争对手的角度考虑,上述几个方面无论超市管理做的多么好,不可能超越小商贩,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鲜度与物损,还需要从下述几个方面认真应对:

4、二次包装与配送。为了便于管理与降低成本,现在规模较大的连锁超市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生鲜品配送中心。生鲜配送中心的主要职能有(针对蔬菜类):统一采购,依靠规模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与堵塞采购漏洞;对采购的蔬菜进行初步分级与加工;蔬菜的临时保鲜储存;根据各个门店的需求将蔬菜配送到各个门店等。可以说,生鲜配送中心的设立是非常必要的,其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在分装与二次配送的时候,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注意的物损的问题。在二次包装的过程中,对蔬菜进行初加工,剔除残次果、烂叶是必须的,但是笔者认为对大部分蔬菜分包,包裹保鲜膜的工序是没有必要的无奈之举、多此一举。

包裹保鲜膜的主要目的是蔬菜的保鲜与防止顾客随意挑选带来物损。其实蔬菜本身就是鲜销产品,依靠保鲜膜来保鲜,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办法,还没有加湿的效果好,保鲜的最好方式就是及时把蔬菜销售出去。虽然没有包保鲜膜,小商 2 贩的菜比超市的新鲜,就是一个明证。另外,消费者在采购产品的时候,都有一种主动挑拣的欲望,你把产品都给他捆好了,让他被动去消费,缺少了一种挑拣的乐趣,岂不让他非常的不爽。有过超市促销经验的人都知道,对于大堆头的随意挑拣促销产品,场面非常的火暴,价格是一个方面,随意挑拣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原因。归根结底,采取这种包装方式主要的原因还是对自己的产品质量与管理水平没有信心,产品如果比较统一、标准,看上去都很新鲜,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再强一点,象小商贩那样,难道还怕顾客挑选?

同时,二次包装对蔬菜的损害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蔬菜非常怕摩擦与磕碰。在运输过程中,些须的摩擦与磕碰是难免的,但是,在二次包装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二次的磨损,甚至更大的磨损。就拿黄瓜来说,在第一次运输过程中,瓜与瓜之间的接触面会有轻微的压痕,这是必然的,当在第二次包装时,瓜与瓜之间的接触面必然发生了变化,不可避免的又会出现第二次压痕。更糟糕的是,当进行了二次包装后,重新装箱配送,装箱一定不会紧密,会比较蓬松,而蔬菜运输时最怕的就是装箱不紧实,这样在运输过程的颠簸中,给蔬菜带来的磨损是致命的。大家可以观察农贸市场商贩的蔬菜,怕磨损的蔬菜一般都是原箱,象呵护婴儿那样的保护蔬菜,这也是黄瓜可以保持“顶花带刺”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二次包裹保鲜膜必然会增加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讲,二次包装是得不偿失。

5、偏重设施建设,忽略了与上游蔬菜供应环节的紧密联系与协作。连锁超市的蔬菜经营管理,一般都会比较关注面对顾客销售的蔬菜经营形式,包括经营品种项目、卖场布局、设备配置等。在蔬菜经营管理流程设计时也会更多考虑蔬菜加工和经营过程本身,而对蔬菜供应上游的采购环节、来源和物流配送的影响却疏于认真考察与应对,实际上蔬菜流通渠道及采购配送现状等外部因素对超市蔬菜经营的影响非常之大。

对于生鲜产品来讲,商品的产品化程度越高,管理的难度越小,例如面食、分割冷冻肉等。如果蔬菜产品在进入流通与销售之前已经最大限度地标准化和产品化了,超市蔬菜经营者就会大大减少为蔬菜产品加工核算,以及损耗控制之类的问题所困扰。这就需要现在的超市经营管理者,要重视与加强与上游的蔬菜供应商的协作,借鉴供应链管理思想与“零库存”思想,把蔬菜的产品化程度尽量 3 前移,向基地化采购、加工方向发展,真正的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非单纯的竞价打压政策。传统的购买运作与现代采购战略在观点上的差异可以集中归纳为致力于所有权总成本最低而不是购买价格。尽管生鲜商品的购买价格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仅仅是蔬菜总成本公式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考虑蔬菜的二次配送、成本核算等服务成本和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产品周期寿命成本对生鲜商品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例如,如果从批发市场进货,和竞争对手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上,如果能够从蔬菜种植基地直接进货,就可以节省1-2天的货物周转期,这1-2天的时间对蔬菜的保鲜是非常关键的,这样,就具备了比竞争对手更大的优势。

6、价格虚高,依靠高价格弥补管理与供应链的弊端,牺牲了大批顾客群体。超市明亮、干净、卫生的整体形象是传统农贸市场无法比拟的,这本来是超市经营很大的优势所在,但几乎所有的超市都没有好好利用这一优势,在经营上基本走入了一个“怪圈”。由于场地设施分摊成本与管理成本的影响,在还没有把顾客群体从农贸市场争取过来,销量还没有上去的前提下,可以说,超市蔬菜的平均销售成本是很高的,因此,几乎大部分超市的价格定位都在高端上:超市的环境好,干净卫生,所以蔬菜的价格理应就高一点,挣的就是有钱人的钱。殊不知,这样会赶走大部分的顾客,从而造成销量不能在一个阶段内有一个明显的上升,销量上不去,蔬菜不能够及时的销售出去,必然会不新鲜,越不新鲜越没人买。同时,销量小,平均销售成本必然会居高不下,更需要用高菜价来维持成本,甚至更加逼着去走高端,出现了天价的无公害与绿色、有机蔬菜,试问:无公害与绿色、有机蔬菜的生产种植成本真有那么高吗?这样,必然会造成恶性循环,把好的经营项目变成了“鸡肋”。其实,大家都应该知道,只要降低了流通配送成本,提高必要的管理水平,把物损降下来,把销售数量做上去,即使价格和农贸市场持平,蔬菜经营的利润率也是非常客观的。同时,蔬菜经营的销量如果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对其他生鲜品的销售,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会提升超市的综合经营效益 农产品超市化经营模式决定成败

农产品进超市还是进农贸市场,表面上是农产品进入哪个销售渠道的问题,更深入地看,它涉及到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建立、整合与完善的问题。我们既要把握住发展趋势,同时也不能超越国情和国人现阶段的消费水平与消费习惯。而以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来实施农产品的超市化,则是亟需业内人士关注与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关乎城乡人民生活和农产品销售的大问题。

经营模式面面观

我国农产品的超市化经营虽然也借鉴了国外超市的相关经验,但因为国情和市场均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没有固定的成功模式可以借鉴,因此基本上是在摸索中前进。具体来看,农产品超市化目前主要有三种经营模式。

“农改超”模式 这是我国各地纷纷推广的农产品超市化的一种重要模式,也是国家改善“菜篮子”工程的一项重要政策。“农改超”是将传统的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后,建立在农贸市场基础之上的农副产品超市。它与农贸市场的根本区别在于:产品有质量标准、包装标准,有商标并标明产地,但因为“农改超”后农副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这种曾欲向全国推广的模式并没有在我国取得预期的成功。目前似乎正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亟需新的更有生命力的模式加以创新和发展。

“超市+生鲜区”模式 几乎所有的超市都设有专门的生鲜区,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日常生活需要。目前超市生鲜区大部分采取的是与供应商联营的方式,超市并不靠生鲜区来赚取利润,甚至亏本经营,而是靠生鲜区来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以其他商品的利润来弥补和维持生鲜区的经营。应该说,在农产品超市化的问题上,目前这种情况更普遍。

“农加超”模式 所谓的“农加超”就是在目前一些农贸市场的基础上进行改建,采取农贸市场加超市的模式,在现有农贸市场中或旁边辟出一块超市,保留一块农贸市场,在适当的时候,用超市慢慢取代农贸市场。这样做的好处是,农改超的建设成本可以降低不少,同时在经营上也是商家和厂家有分有合。目前已经有企业开始对这种新型的农产品超市化模式进行实践和探索。

上述的几种模式,除了“农加超”这种新型的模式目前正处于摸索和实践中,其他两种模式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年的发展历程,总的来说都经营状态都不太理 想。与国外超市的农产品经营大部分都具备良好盈利能力相比,我国农产品超市化的这种经营状况是不正常的,经营方式也存在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更适合中国现阶段农产品超市化的模式呢?

优化供应链是关键

连锁超市比较关注面对顾客销售的生鲜经营形式,包括经营项目、卖场布局和设备配置等,却往往疏乎了生鲜供应链上游的生鲜商品供应和物流配送,而这些对超市生鲜经营的影响非常大,在某些方面还形成了制约作用。超市的生鲜经营不可能离开生鲜上游供应链尤其是农产品生产环节而独立存在。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博士认为,要把超市经营好,首先就是办好生鲜农产品,尤其是蔬菜和水果经营。目前超市应该做好两点工作:一是优化农产品的供应链,大量地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减低成本和零售价格,把消费者吸引过来;二是在生鲜农产品中取非常少的,或者不取利润,从超市经营的其他产品中的盈利来补贴生鲜农产品。

国内生鲜专家、深思顾问机构首席顾问方昕认为,虽然供应链上游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对农产品超市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给“农改超”带来的困扰也不会是短时期的问题。而生鲜超市差异化经营是其优势和活力所在,所以农产品供应链上的资源优势和自有品牌开发是未来生鲜超市的两个基本支撑点,它是“农改超”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生鲜超市寻求局部细分市场上经营优势的基本手段。

探寻合适经营模式

尽管生鲜超市在目前的情况下很难盈利,但仍积极应推进生鲜超市建设,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取代低层次的农贸市场。

农副产品有两个特点,一是生产周期长,另一是销售周期短。这两点要求它必须有迅速、有效、快捷的加工基地。前不久在北京开了第一家生鲜超市的家乐福冠军超市,其经营秘诀就是靠低价和降低采购成本。而冠军超市在一个城市内至少要达到35家的规模,才有可能建立起统一的配送中心来实现规模供应,降低采购成本。要将配送中心的作用最大化,冠军超市的目标是在2008年能在北京开40家以上。因此,如果这个目标无法达到,冠军进入中国也会失败。

或许国外零售巨头的经验让国内企业有所借鉴,冠军超市在全球拥有近6 2300家店,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

方昕认为,生鲜经营只要能有效地建立生鲜经营管理体系、商品结构和销售策略定位和控制损耗,将可以达到20%左右的综合毛利。这比超市目前整体的毛利要高出数倍。而随着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超市生鲜经营已经普及化,满足消费者农产品消费需求的零售方式也趋多元化,任何一种终端经营方式都不可能独占生鲜消费市场,谁管理经营得好,谁的商品结构和销售方式更贴近消费者,谁就可能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农改超”也好,“农加超”也罢,抑或是更普遍的生鲜占很大比例的超市,都不例外。

在超市中,生鲜经营商品结构中品种数一般在千余种左右,近年生鲜区经营的品种数在不断扩大,有的超市生鲜区品种甚至已超过2000种,但无论品种数量多少,生鲜经营似乎更应该关注20/80法则下重点商品和辅助商品的构成比例,如果商品构成比不合理,单品数增加只会加大生鲜经营管理上的难度和损耗,未必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联营方式扩充的生鲜品数量,其销售能力和获利能力也同样令人怀疑。

生鲜超市取代农贸市场是必然趋势,但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将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渡阶段。有关专家认为,这个阶段里,“农加超”模式或许更适合中国目前农产品超市化的发展。在这方面,苏果超市走在了实践“农加超”模式的前列。据了解,今年苏果将对20个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其中一些可能将实行“农加超”模式。而整合供应链资源,降低成本和农产品价格是其重要步骤之一。目前苏果正在实践的这种模式,是否能为正在摸索中前进的农产品超市化找到一条新路,我们且拭目以待。

开家小型水果蔬菜超市有利可图

果蔬菜小超市赚钱不难

作为开办在居民区眼前的小超市,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巩固住一定的消费群体,经营中的根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商品品类齐全,货真价实能给居民带来实惠;另一条便是在经营上有附加的特色服务。特色是吸引顾客的惟一的鲜招,在一定程度上讲,附加经营特色是商家提高竞争优势的惟一手段。如今,许多大、中型超市都设有蔬菜、水果、熟食之类的专卖区,作为距离与居民最近的小型超市为什么不附加经营这类项目呢?世人皆知,蔬菜、水果、粮油、熟食之类是居民一 日三餐必需的生活消费品,人们下班后就近购买,既方便又新鲜,现买现吃,虽然多花块儿八毛也觉得花的痛快,因此附加这种项目会吸引一定的消费群体。

一般的住宅小区住有200户左右的居民,约7000人左右,小区附近如果办有两家小超市,那么每家超市一天就会得到许多人的支持,照此计算,每人每天用在蔬菜方面的消费按几元计算,一家小超市每天仅销售蔬菜这一项即可收入近万元。而且这种收入比较稳定,附加这种项目,超市只需增加三四名专营人员,每月除去费用,老板仍可净赚。住宅区附近的小超市有其独特的销售优势和固定的消费对象,与乱哄哄的农贸市场相比,其信誉、质量和环境较好,居民就近购买既放心又节省时间,更不会担心像在农贸市场买来的食品发现质量问题或短斤少两时,去找卖主讨公道费窝火生气,有时甚至难觅卖主踪影。

由此可见,居民区小超市经营蔬菜是一项便利居民为自己增加收入的可办项目,从“便民”这一点上来说,不但优于繁华闹市区的大、中型超市,而且胜过农贸市场;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每天的获利要比经营其他商品赚得多,并且资金周转很快。因此,商家附加蔬菜经营项目,会取得较好的经济回报。

第五篇:水轮机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心得体会

水轮机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心得体会

金涛 能源学院 1120200113

为期五周的小学期,让我对水轮机这一课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老师的课堂上,我了解到,水轮机是一种将水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动力机械。在大多数情况下,将这种机械能通过发电机转换为电能,因此水轮机是为水能利用和发电服务的。水是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能依赖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和洪水开展了斗争并学会了利用水能。公园前二千多年的大禹治水,至今还为人们所称颂。公元37年中国人发明了用水轮带动的鼓风设备-水排,公元260-270年中国人创造了水碾,公元220-300年间发明了用水轮带动的水磨,这些水力机械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缺点是笨重、出力小、效率低。真正大规模地对水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在近代工业发展和有关发电、航运等技术发展以后。水利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指通过修建水利枢纽工程来进行对河流水力资源在防洪、灌溉、航运、发电以及水产等发明的综合利用。我国的水电发展设备事业也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了蓬勃发展,1975年我国还只能自行设计制造7.5万千瓦的新安江水电站,我国已能自行设计制造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混流式水轮机发电机组及单机容量17万千瓦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我国的水力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设计、制造的水力发电设备远销到美国、加拿大、菲律宾、土耳其、南斯拉夫、越南等国,受到了这些国家的欢迎。

水轮机是把水流的能量转换为旋转机械能的动力机械,它属于流体机械中的透平机械。早在公元前100年前后,中国就出现了水轮机的雏形—水轮,用于提灌和驱动粮食加工器械。现代水轮机则大多数安装在水电站内,用来驱动发电机发电。在水电站中,上游水库中的水经引水管引向水轮机,推动水轮机转轮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作完功的水则通过尾水管道排向下游。水头越高、流量越大,水轮机的输出功率也就越大。

通俗点说,水轮机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风车一样。因为水(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其实他们的工作原理很简单的。只是在水轮机的另一端,有一个励磁装置,也就是发电机。这样就可以发电了(当然还有导线,变压器,转速控制器之类的)

水轮机及辅机是重要的水电设备是水力发电行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设备,其技术发展与我国水电行业的发展规模相适应。在我国电力需求的强力拉动下,我国水轮机及辅机制造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其经济规模及技术水平都有显著提高,我国水轮机制造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水轮机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冲击式水轮机和反击式水轮机两大类。冲击式水轮机的转轮 受到水流的冲击而旋转,工作过程中水流的压力不变,主要是动能的转换;反击式水轮机的转轮在水中受到水流的反作用力而旋转,工作过程中水流的压力能和动能均有改变,但主要是压力能的转换。

冲击式水轮机是借助于特殊导水机构引出具有动能的自由射流,冲向转轮水斗,使转轮旋转做功,从而完成讲水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水力原动机。在冲击式水轮机中,以工作射流与转轮相对位置和做工次数的不同,可分为切击式水轮机、斜击式水轮机和双击式水轮机。

切击式水轮机工作射流中心线与转轮节圆相切,故名切击式水轮机。其转轮叶片均由一系列呈双碗状水斗组成,故又称水斗式水轮机。切击式水轮机是目前冲击式水轮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机型。其应用水头一般为300-2000m,目前最高应用水头已达到1771.3m(澳大利亚的列塞克-克罗依采克水力蓄能电站,水轮机出力P=22.8MW)。斜击式水轮机主要工作部件和切击式水轮机基本相同,只是工作射流与转轮进口平面呈某一角度α,射流斜着射向转轮。斜击式水轮机适用于水头在35-350m、轴功率为10-500kW、比转速为18-45的中小型水电站。双击式水轮机水流先从转轮外周进入部分叶片流道,消耗了大约70%-80%的动能,然后离开叶道,穿过转轮中心部分的空间,又一次进入转轮另一部分叶道消耗余下大约20%-30%的动能。这种水轮机效率低,一般适用于H<60m,N<150kW的小型水电站。

反击式水轮机的工作原理是,在一个圆锥形筒的下端焊接两个或更多个出水曲管,圆锥形筒可绕中心竖直轴自由转动、往筒里灌水,水从下端曲管中流出时产生沿水流方向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水以相反方向的力作用于曲管上。这样,圆筒在水流的反作用力作用下,绕竖直轴转动,直到筒中的水流尽为止。这个现象也可以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配图中是水轮机模型转动时的闪光照片。反击式水轮机可分为混流式、轴流式、斜流式和贯流式。轴流式、贯流式和斜流式水轮机按其结构还可分为定桨式和转桨式。定桨式的转轮叶片是固定的;转桨式的转轮叶片可以在运行中绕叶片轴转动,以适应水头和负荷的变化。各种类型的反击式水轮机都设有进水装置,大、中型立轴反击式水轮机的进水装置一般由蜗壳、固定导叶和活动导叶组成。蜗壳的作用是把水流均匀分布到转轮周围。当水头在40米以下时,水轮机的蜗壳常用钢筋混凝土在现场浇注而成;水头高于40米时,则常采用拼焊或整铸的金属蜗壳。

在反击式水轮机中,水流充满整个转轮流道,全部叶片同时受到水流的作用,所以在同样的水头下,转轮直径小于冲击式水轮机。它们的最高效率也高于冲击式水轮机,但当负荷变化时,水轮机的效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反击式水轮机都设有尾水管,其作用是:回收转轮出口处水流的动能;把水流排向下游;当转轮的安装位置高于下游水位时,将此位能转化为压力能予以回收。对于低水头大流量的水轮机,转轮的出口动能相对较大,尾水管的回收性能对水轮机的效率有显著影响。

下载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办公设备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办公设备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2010-05-21 19:38出处:论坛作者:办公中国【我要评论】 [导读]做为维修服务行业,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说法“天干三年饿不死手艺人”!基本这是个古训......

    中国动漫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动漫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美术学1101班 熊斯敏 2011111822 一、中国动漫发展史 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

    浅谈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浅谈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摘要】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正在不断地进步。电气自动化在工业现代化的环境中凭借自身的优越性而获得了重要的地位和良好的......

    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方向

    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方向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教学方面。小学教育现代化发展,既具备教育......

    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养蜂业也在不断地壮大。针对我国养蜂业现状,就如何实现我国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做出了一定地思考 关键词:养蜂业;现状......

    土木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5篇)

    土木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2011年第26期科技曩向导◇建工论坛◇ 土木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赵永旗,王婷灏2 (1.驻马店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驻马店463000; 2.河南......

    银保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银保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摘要】银行保险合作(下称银保合作)是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推动下,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相互渗透、银行资本和保险资本相互融合的产物,其已......

    新世纪与永辉生鲜产品竞争分析

    新世纪与永辉生鲜 产品竞争环境分析 日期:2013年10月30日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