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新《消法》实施对橱柜行业之影响(二)

时间:2019-05-14 16:5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详解新《消法》实施对橱柜行业之影响(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详解新《消法》实施对橱柜行业之影响(二)》。

第一篇:详解新《消法》实施对橱柜行业之影响(二)

详解新《消法》实施对橱柜行业之影响

(二)2013年10月25日,一份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发布,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13年10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随着现在时间已渐渐临近3.15,各地陆续开启了3.15消费维权通道,而《新消法》也即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修订后,全文共8章,2014年执行的新消法全文中最受关注的网络购物、个人信息保护等新领域新问题成为最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最大亮点。

新消法解读三: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决定》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要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俊臣表示,个人信息的保护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国家工商总局也在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修改《网络商品交易以及有关服务行为的管理暂行办法》,将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作为“12315”中心单独申诉举报类别进行统计,落实无条件退货、先行赔付的制度,加强网上交易监管等。

网络消费所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话题。此前,曾经发生过因为快递单上个人信息泄露而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的案例;也有橱柜经销商因企业泄露个人信息而导致解散合同的情况发生。吴先生在某橱柜企业预订了一套橱柜,并留了电话。可是不久,装修、橱柜养护、厨电等公司的电话便接踵而至,吴先生不堪其扰。吴先生发觉,在厨柜选购过程中,唯一留号码的就是在定制橱柜环节。于是他找到橱柜经销商,但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些电话都是配套增值服务,在这些公司可以享受到相应的折扣优惠。吴先生听了后非常气愤,但却投诉“走投无门”。

个人信息被随意泄露或买卖,消费者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像上述案例,谁都知道是橱柜商家“出卖”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但却没人管也没地方去投诉。修改后的《消法》首次将个人信息保护作为消费者权益确认下来,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实际上,无论是快递公司,还是网络商品的经营者,甚至是橱柜行业的经销商,都可能牵扯到一个收集个人信息,并且信息是否安全的问题,针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也是此次新版法律的亮点之一。

新消法这一规定实施后,在橱柜行业中,橱柜经销商的个人信息也必然会得到更加万全的保密,这也将成为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之后的一大创新举动。

新消法解读四:拒绝霸王条款

《决定》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这些内容的,其内容无效。中消协2014年年主题2月24日在京公布,“新消法 新权益 新责任”最终成为新消法实施之年的年主题。当天同时发布的还有“2013年‘让消费者更有力量’年度十大事件”。在这份名单中,“霸王条款”两度上榜。

饭店收取包间的最低消费、开瓶费,以及预付卡超期余额不退等等是否属于霸王条款,消费者和经营者一直争议不断。新消法对霸王条款做了规定,但是即使在这样的原则规定下,各方对于霸王条款的具体内涵还是存在争议。什么叫霸王条款? 在橱柜行业,先付款再收货,在消费者看来,这绝对是霸王条款之一。先前中华橱柜网就报导过,长沙陈女士买了新房,请了一家专业的橱柜公司装修厨房并交纳了300元定金。过了几天,陈女士的新厨房贴好了瓷砖,橱柜公司也设计出了正式的图纸,这时他们要求陈女士先支付橱柜安装设计总费用的50%;之后,橱柜公司的人员花了几天时间准备安装橱柜的板材后,打电话通知陈女士立即交清所有余款,并说余款交清后才上门安装橱柜。而橱柜安装完毕后,与图纸出现了偏差,这样陈女士很是恼火。但全额付款这一程序,使得陈小姐并没有有力的手段来牵制橱柜公司。

在橱柜行业,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橱柜业作为“先付费后安装”的代表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霸王条款”的重点打击对象。对橱柜企业来说,这一新条例的出现,或将改变整个橱柜行业支付方式的格局,而最终结果将如何,我们只能实践出真知,试过之后再下结论。

但不管其结果如何,新消法的出现,倡导了新的消费理念、强化了消费维权力量、拓展了新型消费市场、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拒绝霸王条款,我们期盼,能够使橱柜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的橱柜行业消费环境早日实现。

第二篇:新解读:详解新《消法》实施对地板行业之影响(二)

新解读:详解新《消法》实施对地板行业之影响(二)

每一年的3.15消费维权日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但在2014年,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3月15日的正式实施,却给本次的消费维权日带来了一层更深刻的意义。

根据2013年10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修正案决议,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消费条款、责任义务、维权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不仅提倡出了新的消费理念,更对消费者的权益保障做出了更人性化的更改。中华地板网立足于行业媒体的角度,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订进行深度解读,助力地板企业更精准的展开服务调整,为消费者进行消费维权提供专业的参考。

解读三——私人信息保护解读

“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短信骚扰、电话骚扰甚至是邮箱骚扰,已经在现如今的社会十分常见。在酒店订一个婚宴,婚庆、旅游、婚纱照等公司的电话便会接连不断;在某商家处订下一套地板,装修、房产等公司的业务人员便会接踵而至。信息泄露,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干扰的同时,也开始让人们对于自己私人信息的保护更加重视。

在地板行业之中,消费者出于售后安装需求,都会需要留下一个联系方式方面商家进行沟通。但同时,作为家居建材行业中的一部分,许多地板经销商和其它建材商家往往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客户信息交流,以方便互相之间扩展客户,提升销量。这种信息共享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商家之间提升销量,但却在无形之中侵害了消费人群的个人信息隐私权。

2014年3月15日,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之后,包括地板行业在内所有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都将被划入法律的保护范围。这对于地板消费者来说,就意味着在此之后一旦出现任何私人信息被商家单方面泄露的情况,即可从法律方面要求商家担负责任。而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地板企业的影响则更加重大。消费者信息保密条款的出现,明确了企业在法律方面的保密责任,这就要求地板企业针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建立一套完善的保密机制,并树立好企业的诚信形象。

解读四——消费知情权解读

“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以及提供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经营地址、联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信息。”

近年来,一二线城市地板消费市场的逐渐饱和,加上三四线地区市场开拓的进程缓慢,让许多地板企业开始致力于新销售渠道的开拓和探索。这其中,电商渠道更是成为了许多大牌企业争先抢占的领域。但同时,对于地板这种消费金额偏大、产品辨别度偏低的产品,大部分消费者都很难放下心通过电商渠道来进行消费,这不仅是出于消费安全的考虑,也是为售后服务的不稳定性而担忧。

不能和商家面对面交易,不能了解商家的全面信息,地板产品的缺点也有可能被商家刻意掩饰——知情权的缺失,让不少地板消费者对于电商渠道不可避免的竖起了一道心墙。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消费者知情权的明确规定,即通过法律打破了地板行业电商枷锁,对于地板电商的发展影响甚大。对于消费者来说,知情权并不是仅仅简单的代表着“知道”,而是通过“知道”,能够明确责任方的所在。一旦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出现任何问题,消费者都可以准确的找到责任方,不会再遭遇“打太极”,出了问题找不到责任人的情况。

而对于地板企业来说,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知情权的确定更是一次关于服务的挑战。产品销售以及服务环节透明化,一直是行业所倡导的话题,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却屈指可数。但在有法律条例规定的推动下,地板企业或可借此契机大胆突破,在产品信息以及服务上尽可能的去做到公开透明,让消费者信赖放心,并就此培养消费人群的品牌忠诚度,帮助企业在电商渠道之中取得突破。

第三篇: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对反贪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对反贪侦查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新刑诉法实施近一年来,对于更好的规范反贪案件侦查活动、保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反贪实务中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对于案件侦查带来了一些影响和挑战,本文结合当前新刑诉法实施后对职务犯罪侦查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反贪职务犯罪侦查

刑事诉讼法素有“小宪法”之称,是刑事司法支柱性的法律,刑诉法的修改会无可避免地对我们现在刑事司法实践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现有的执法理念、制度机制、执法行为都必须契合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高检院曹建明检察长明确指出:把学习贯彻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刑诉法的实施,将对检察机关反贪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新刑诉法在诸多领域内的新规定,给反贪侦查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使反贪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迫使我们在办理贪污贿赂案件中,必须做到案件质量更高、证据收集更细致全面,不可避免地增大了办理反贪案件的工作量。下面结合反贪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就新刑诉法对反贪工作的影响及其应对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对反贪侦查工作的影响

(一)新刑诉法增加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规定

新刑诉法第五十条在严禁刑讯逼供的规定后面,增加“不得强迫

1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意味着侦查机关不能强迫犯罪嫌疑人提供不利于他自己的证据,这就要求侦查人员独立收集证据,不能过于依赖犯罪嫌疑人的配合,对侦查人员长期依赖口供的习惯是个挑战。

(二)关于律师提前介入的问题

新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和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使得反贪部门在侦查过程中要面对的对象不仅仅是犯罪嫌疑人,同时还增加了律师,律师作为法律职业从业者,非常熟悉法律知识与程序,将会给侦查活动带来很大的阻力。律师介入侦查后,将为犯罪嫌疑人分析其所交代事实的法律性质和后果,使得犯罪嫌疑人因畏罪而产生心理波动,因而其供述具有不稳定性;由于利益的驱使,个别素质低下的律师为了挣钱必然会出现违背职业操守,为犯罪嫌疑人提供违法帮助,使得罪嫌疑人拒供、翻供、串供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此外修改后的刑诉法规定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而旧的刑诉法则是笼统规定侦查阶段受委托的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情况。旧的刑诉法是规定“可以会见”,这就意味着有“不可以的情况”,从而造成了实践中律师会见难的问题。而修改后的刑诉法规定了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此规定具体、明确、硬性。至此,辩护律师在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方面

便可以说是毫无障碍,增加了检察机关反贪部门的侦查难度。在押犯罪嫌疑人请来辩护律师的目的是充分维护其自身权益的,从心理学上分析,辩护律师的到来,缓解了审讯的压力,进而增强了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气场,增强了其对抗的意志性,助长了其侥幸心理。

(三)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问题

新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明确确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一规定将会使我们一些侦查人员通过惯用、正当的讯问谋略方法而取得的口供被作为非法证据而予以排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同时如果对讯问取证方式随意质疑,正常的讯(询)问行为都要求证明取证合法性,在加大办案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办案人员的负担和工作量。

此外,新刑诉法还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写入刑诉法对侦查部门的规范执法,取证能力、程序意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侦查部门不仅要负责收集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还要收集证据证实自己侦查行为的合法性,所取证据的合法性,保卫侦查活动成果。

(四)关于技术侦查方面的影响

新刑诉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及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并确定了经由技侦手段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由于我们反贪部门查处的重大贪污贿赂案

件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其往往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交际广泛、反侦察能力较强,采用常规手段很难破案。有了这一规定,采取科技手段取得定案的证据,对检察机关加大反贪查案力度、保证办案质量,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但在现在我们的日常侦查工作中,所采用的技术侦查手段很有限,反贪部门现有的技术设备,主要是同步录音录像,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照相机、摄像机等,主要是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现场搜查时起到固定证据,证明侦查行为合法性的作用,对于发现案件线索,搜集证据,突破案件上作用不大。虽然新刑诉法并没有赋予检察机关技术侦察执行权,但在具体实践中,全部寄希望于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显然不太现实,最终很可能还是经过严格审批后,借用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的名义,实际上则由检察机关自己执行。那么秘密录音、秘密摄像、秘密监听、秘密跟踪等核心技术侦查设备的缺乏,以及检察机关反贪部门侦查人员在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设备服务办案能力上的空白,是制约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有效行使的最大短板。

二、反贪部门应对新刑诉法的建议及对策

(一)做好案件初查工作,转变传统侦查模式

在立案之前,要进一步提高初查的要求,在办案前一定要做好线索的筛选、过滤和评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细致全面的初查,掌握大量充足且程序合法的证据材料,同时要在案件办理之初就有对整个案件证据链条的全面谋划,力争做到在接触犯罪嫌疑人之前将部

分关键性证据依法固定好,这样在接触犯罪嫌疑人以后,手里掌握了一定的子弹,有助于迅速击垮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在侦查过程中,要求转换侦查思路,变“由供到证”的落后侦查模式为“由证到供”的现代侦查模式。在侦查中要尽可能多地调取新刑诉法规定的各种类型的证据,对电子数据等新的证据形式要进一步熟悉、掌握,进而确保面对复杂局面时侦查手段的多样性,用科技手段支撑办案,提高证据收集效率。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技侦手段,有效使用录像、录音、定位等技术,改变传统证据收集模式,实现科技固定铁证的目的,从而拓宽获取证据的渠道。

(二)正确应对律师提前介入带来的影响

针对律师提前介入对侦查活动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应当正确面对这一现实,不要怕和律师打交道,争取在律师接触犯罪嫌疑人之前就把主要证据砸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犯罪嫌疑人的第一次讯问,加大突审和取证强度,争分夺秒的查证重要的犯罪事实,把对应的书证、物证固定好,完善笔录和材料,集思广益,堵好口子,并充分利用录音录像等手段,不给律师任何可趁之机;另一方面,加强与律师的交流和沟通,发现律师有妨碍侦查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他们敲敲警钟,对于个别干扰办案情节严重,且构成犯罪的律师一定要严格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这样从而从心理上对律师产生一种震慑,让律师在代理案件的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规范侦查行为,确保程序正当

在新刑诉法实施后,作为侦查人员要改变以往重实体轻程序的侦

查行为,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严格规范办案程序和讯(询)问活动,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要想在嫌疑人、律师以及法院的前面,对于所取得的证据要提前考虑其合法性因素,发现问题要早做准备,绝不给嫌疑人、律师或法院留下任何漏洞。

(四)进一步加大设备投入,充分利用技术侦查手段

在新刑诉法实施以后,我们要转变传统思想,用高科技手段支撑办案,提高证据收集效率。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技侦手段,需进一步加大现代装备投入,积极探索运用电话监听、手机卫星定位、测谎仪器等现代装备进行侦查,改变传统证据收集模式,实现科技固定铁证的目的。并力争建立于建立与公安、银行、工商等部门建立信息查询共享机制,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侦查工作的需要。

随着民主与法制的进一步健全,人权保护的意识不断加强,尤其是新刑诉法的实施,反贪侦查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侦查办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面临严峻考验。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办案意识,不断提高侦查水平和侦查策略,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对待和落实各项侦查工作及措施。

第四篇:新刑诉法实施对检察技术工作的影响

新刑诉法实施对检察技术工作的影响

作者:刘英杰 | 来源:中国检察网 | 更新时间:2012-8-27 22:51:18【字体:小大简繁】 210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其内容主要涉及完善证据制度、举证责任、鉴定制度、技术侦查措施、讯问活动等。检察技术部门作为检察机关的重要部门之一,此次修改主要从四个方面赋予了检察技术部门更广泛的职能,同时也对检察技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怎样把握好、履行好新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技术部门的职能,解决司法实践中反映突出问题,对我国检察技术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关于检察技术工作的新规定

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检察技术工作的意义重大,即解决了长期困扰检察技术工作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简要归纳,新刑诉法直接涉及检察技术工作的新规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明确规定了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证据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电子邮件、网络聊天记录、电子签名、访问记录等。电子数据不同于传统证据种类,其具有一体两面性,在采集、固定方面有自身的特点,同时具有变造性。新形势下,新刑诉法第48条对于证据种类的分类上作出了调整,明确增加了电子证据这个概念。高科技手段获取的证据被合法化,无疑为我们打击犯罪,固定证据链有非常大的帮助,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对新时期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执法理念中走出来,科学执法,专业执法。电子证据的确立,自侦中技侦的合法化要求我们技术人员要有相当的专业知识。若是对电子证据我们还不会操作,那势必会影响办案的效率甚至质量。因此,在人、财、物的保障方面,就需要加大对技术人员基本的电子证据的取证方法、数据恢复检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增加专业的、专门的技术人员,配备先进的电子证据取证的常用设备和软件工具,电子证据的获取是电子证据进入证据行列面临的新问题。

(二)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

新刑诉法第121条、第157条中的“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在证据的分类中,鉴定意见是言词证据。鉴定人必须出庭就鉴定意见的内容接受控辩双方的口头询问和反询问。鉴定结果是一种“意见”而非“结论”,对其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查,这就要求鉴定人员坚持以严格依法、客观公正、以人为本接受监督为原则的“阳光鉴定”,增强工作透明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改进和加强检验鉴定工作。

(三)规定了“技术侦查措施”

新刑诉法第二章第八节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重大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根据侦查需要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对技术侦查适用的时间、范围、程序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使技术侦查合法化, 检察机关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手段辅助侦查,通过技术侦查措施所获取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技术侦查措施在收集固定证据方面的优势将显现,同时对职务犯罪嫌疑人将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技术侦查措施必将成为检察机关严惩职务犯罪的一大利器,这必将对检察机关侦查工作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技术的运用,特别是效率将会大幅度提高,检察业务将会如虎添翼。

(四)首次增加了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的规定

新刑诉法第121条明确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 “两录”工作从部门规制上升到法律层面,其重要性、严肃性和规范性有明显增强。

二、《刑事诉讼法》修改对检察技术工作的影响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完善为检察技术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检察技术工作带来一些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检察技术工作的工作量将大幅上升

新法第48条将电子数据列入证据之列;第121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在第二章第八节中增设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共五个条文。按照新刑诉法的规定,明年重大犯罪案件也会纳入“两录”工作范围,录像次数、录像时长、工作强度比以往会有明显增加,技术部门原有一名兼职技术人员的配备不能满足工作需求。这涉及到的各方面的工作一旦开展,必将会导致检察技术工作的工作量大幅上升,对检察技术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检察技术人员将明显短缺

新刑法增加的检察技术工作方面的内容,使得检察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检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远远落后于硬件建设的步伐。不少基层院法医、司法会计、文检等传统门类人员空缺,电子证据、心理测谎、技术侦查新兴门类更是空白。没有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工作无法全面展开。对于同步录音录象高检院规定要全程录音录象录音录象且实行审录分离,而录制工作一般由检察技术人员负责。这使得同步录音录像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不是检察机关的关键岗位,人员配备难的问题更加突出。逢到案件全面铺开,没有专职人员,兼职录制人员人手少、调配难、业务能力不高严重影响了讯问的顺利进行。基层院根本无法调配出满足工作需要的录制人员。即使解决了人员数量问题,又会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在案件办理密集期外,又会造成录制人员的闲置。由于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基本都是一人身兼数职,导致技术岗位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工作积极性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增加技术人员配备迫在眉睫。

(三)对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加强了检察机关对技术侦查权、同步录音录像、电子证据等方面的规定,这些事项对技术部门来说是新增的课题,此前很少接触,这就要求检察技术人员不仅要精通传统的相关业务,还要熟悉诉讼法律、证据制度、电子证据取证等方面的知识。

三、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检察技术工作的对策思考

新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技术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检察技术作为检察业务工作的组成部分,在配合业务部门案件侦查、证据固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执法的规范化,科技强检、信息化工作的展开,以服务其它检察业务工作的需要、以先进科学的方法推进整个检察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第一要务。在新的形势下,检察技术工作必须对新的形势给予充分、清醒的认识,重新认真分析技术工作的特性,加强检察技术在检察业务中的应用,在新的检察形势要求下对检察技术工作进行创新。如何发展、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检察技术工作的作用,工作如何实现超前式定位、跨越式发展,是新形势下检察技术工作目前的重要课题。为确保新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守执法规范。各基层院在相关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没有出台之前,一方面要积极的向上级部门提出建议,加快对相关司法解释和操作性规范的制定工作。另一方面要结合各院检察技术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来细化和规范相关程序,。对整个检察技术从受理范围、委托受理程序及期限、工作方式、工作结果、工作管理、工作培训等进行统一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有文可依。对信息化建设、技术协助及工作总结、培训等进行专门规定,使检察技术工作走向正规化、系统化,使新刑诉法相关规定具有操作性。

(二)适当调整检察技术力量的配备。为应对新法实施后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应对当前检察技术力量的配备进行适当的调整。各院应从实际出发,结合本院检察技术工作的特点,在充分提高现有人员素质的基础上科学的配置专业技术人员,增加人员配备,创造技术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一方面,对新进院的检察技术人才在工作上多鼓励、生活上多关心、教育培训上给机会、事业开拓上给平台,使他们感觉到被重视、被重用,在情感上滋生感恩之心,这样他们才会用心工作,工作起来会倍加努力。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在检察技术方面有特色、亮点的,要总结,要肯定;对检察技术改革做出重大贡献的,要给予重奖。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让检察技术人才真正感觉到在检察机关有奔头、有想头、有盼头,从而激发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影响和带动一批检察技术人才的产生。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实战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热爱检察技术工作的优秀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检察技术工作的迫切需要。

(三)加大资金投入,更新基础设施。各级检察机关应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及时采购先进的检察技术设备,对有问题的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换,对不符合新规定的设备进行升级和更新,以满足新形势下检察技术工作的需要。比如,配备必要的电子证据取证设备、心理测谎仪、便携式同步录音录像设备等。

(四)加大业务学习和岗位培训力度。各级检察机关要重视检察干警对新法的日常学习, 通过集中网络视频培训、视频录像自学、各部门研讨、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透彻学习新刑诉法修改的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另外还应邀请一些资深业务专家和法学专家,对技术干警进行集中性强化培训。加强对办案人员和检察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同时开展模拟演练,让办案人员互相交流办案体会、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技术干警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使新《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和执法理念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

(五)完善和加强现有的检察技术,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多年来,传统的检察技术门类为检察业务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应当不断完善和强化。随着各个业务部门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精化,在准确和快捷的要求下,对技术的要求和依赖会日益严格和增强。但是根据目前的形势要求,检察技术工作重点在电脑网络信息化技术在检察业务中的运用上,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使办案更加准确和快捷成为一条必然的途径。要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入手,更大范围内加大信息库建设,提高侦查人员运用高科技侦查技术,为提高执法办案水平提供强大保障。将科学技术充分融入检察业务发展中、充分应用于案件侦查和证据核实过程,真正具体地将技术和办案捆绑起来,提高侦查水平、办案质量和效率是当今检察技术工作新形势的最显着特点和强烈要求。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是目前被高度强调的检察技术工作,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此项任务。心理测谎、电子证据取证技术是新兴的门类,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工作力度,使其在办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工作作风。技术部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阳光鉴定”的作用,使检验鉴定过程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鉴定人员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以保障当事人有权参与到检验鉴定工作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及时获得全面、客观、真实的情况,为人民群众了解、监督检察机关检验鉴定工作开辟更加广泛直接的渠道,切实把整个检验鉴定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把严肃的执法过程变成贴近群众的工作方式,把规范的法言法语变成通俗易懂的表述,以便于民众直接监督,不断改进和加强检验鉴定工作。

刑诉法关于侦查措施规定中的两个问题

作者:朱孝清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更新时间:2012-9-4 23:05:43【字体:小大简繁】208

【学科分类】刑事诉讼法

【出处】法制网

【关键词】刑诉法;侦查措施

【写作年份】2012年

【正文】

修改后刑诉法在监视居住这一强制措施中新规定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这一种监视居住方式;在“技术侦查措施”一节中新规定了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这两种特殊侦查措施。有观点认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必须“符合逮捕条件”,且执行中又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故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中对符合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条件的犯罪嫌疑人不如直接逮捕,而没有必要使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另有观点认为,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这两种侦查措施,法律规定其使用主体是公安机关,而不包括人民检察院,因而这两种侦查措施只能由公安机关使用,而不能由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中使用。笔者试就这两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关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职务犯罪侦查中有无使用必要问题

修改后刑诉法将监视居住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住处监视居住,一种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住处监视居住能一定程度地限制职务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但难以有效防止其串供、毁证,因为犯罪嫌疑人与家人共居一室,其家人完全可以协助实施串供、毁证等行为,故在职务犯罪侦查中意义不大(当然,如果犯罪嫌疑人家中只有他一个人,如裸官、异地交流的单身干部,在住处监视居住也有积极意义)。因此,对职务犯罪侦查有积极意义的主要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根据法律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可适用于两类犯罪:一类是无固定住处的,这主要是少数异地指定管辖的案件,少数异地的行贿嫌疑人等;另一类是特别重大的贿赂犯罪。从法律规定看,能够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一是数量少;二是要求高,要“符合逮捕条件”;三是审批严,要经上一级检察院批准;四是存在办案安全风险。

笔者认为,虽然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之一是必须“符合逮捕条件”,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仍具有逮捕所不能代替的独立价值:第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强制措施。通过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如果获取了足以证明犯罪的证据,即可转为逮捕;如果万一犯罪不能构成,则可解除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这种“往后退”比逮捕后“往后退”对犯罪嫌疑人和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要小得多。同时,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的,除符合免赔情形外,都要刑事赔偿,而对监视居住后撤销案件、不起诉的,目前尚无刑事赔偿的明确规定。第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比逮捕更利于促使贿赂等犯罪嫌疑人交代犯罪事实。侦查经验表明,对贿赂等犯罪的嫌疑人适于使用逐渐加温式的强制措施,而如果采取一步到位、直接逮捕的措施,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就往往“封口”,不再继续交代犯罪事实。由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对犯罪嫌疑人在争取从宽处理的希望上要大于逮捕,因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有利于促使犯罪嫌疑人交代犯罪事实,“挤清油水”,还有利于促使犯罪嫌疑人清退赃款,挽回国家损失。第三,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长于逮捕,对特别重大、复杂案件特别是某些窝案、串案,有利于缓解侦查羁押期限的紧张。此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还有利于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在不对犯罪嫌疑人羁押的情况下降低对纪检监察部门调查措施的依赖。因此,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要依法该用就用、善于使用。

当然,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人身安全风险明显大于逮捕,它容易发生犯罪嫌疑人逃跑、自杀等事故,故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无论是由公安机关执行还是检察机关配合执行,都要高度重视并确保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安全。为此,要慎重选择监视居住的指定居所,使其能够保证办案安全;要为指定居所装备必要的安全设备、监控设备和录音录像设备,消除居所内部和周边一切不安全隐患;要培养、训练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管理人员,规范其监督管理流程,实现监督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对因疏于监督管理甚至玩忽职守造成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检察机关可以配合公安机关执行。既然指定居所监所居住对职务犯罪侦查有独特的价值,检察机关就应积极协同同级公安机关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建造符合侦查职务犯罪需要、由检察机关专用或保证检察机关使用的监视居住指定居所,并配备对讯问过程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设备,以保证依法使用该强制措施的需要。

二、关于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能否适用于职务犯罪侦查问题

修改后刑诉法在“技术侦查措施”一节中,规定了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这两种侦查措施,即第151条规定的:“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但是,不得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对涉及给付毒品等违禁品或者财物的犯罪活动,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实施控制下交付”。刑诉法把这两种侦查措施规定在“技术侦查措施”一节中,但它不属于技术侦查措施,而是一种特殊的侦查措施。

隐匿身份侦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隐匿身份侦查泛指侦查人员在不暴露自己身份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所有侦查(调查)活动,它以获取犯罪情报、证据为目的,但在与犯罪嫌疑人的关系上,它既可以直接针对犯罪嫌疑人实施,也可以不直接针对犯罪嫌疑人实施。狭义的隐匿身份侦查指侦查机关出于侦查的必要性,经机关负责人决定,选派侦查人员或选定其他公民隐匿身份,采取接近侦查对象、深入犯罪组织内部、提供犯罪条件等方法获取犯罪情报、证据或抓获犯罪人的一种侦查措施,它与广义的隐匿身份侦查的区别在于,它仅直接针对侦查对象实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隐匿身份侦查,指狭义的隐匿身份侦查,它一般包括三种方式:一是贴靠侦查,即采取接近侦查对象的方法获取犯罪情报、证据;二是诱惑侦查,即对已有犯意的人提供犯罪条件或机会,从而在其实施犯罪时将其抓获;三是卧底侦查,即采取深入犯罪组织内部的方法获取犯罪情报、证据。该三种方式在深入犯罪的程度上,卧底侦查最深,诱惑侦查次之,贴靠侦查最浅;在行为方式上,贴靠侦查和卧底侦查都是通过直接与侦查对象打交道而获取犯罪情报、证据,而诱惑侦查则是通过提供犯罪条件或机会使侦查对象实施犯罪,从而将其抓获。

控制下交付,是指侦查机关在发现非法或可疑的交易物品后,在对物品进行秘密监控的情况下,允许非法或可疑物品继续流转,从而查明犯罪事实、抓获犯罪人的一种侦查措施。

笔者认为,虽然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这两种侦查措施的使用主体是公安机关,但它可以适用于职务犯罪侦查,其理由是:首先,它有法律依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适用本章规定。”这里的“本章规定”,指刑事诉讼法第二章关于侦查的规定,具体包括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这两种侦查措施在内的各种侦查措施。其次,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规定的侦查措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0条规定:“法律应当为腐败犯罪的侦查活动规定适当的手段。这些手段在严重的案件中可以包括秘密侦查及窃听通讯。”这里的“秘密侦查”包括隐匿身份侦查。该公约第50条还规定:“为有效打击腐败,各缔约国均应当在本国法律制度基本原则许可的范围内并根据本国法律规定的条件,在其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措施,允许其主管机关在其领域酌情使用控制下交付和其认为适当时使用诸如电子或者其他监视形式和特工行动等特殊侦查手段。”由于我国已批准加入该公约,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就是为履行该公约规定的义务而规定了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这两种侦查措施的,因而没有理由把它们排斥在腐败犯罪侦查之外。再次,许多国家将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用于腐败犯罪侦查。例如在美国,对于贪污贿赂案件的侦查,除了采取查阅有关人员的财产情况外,还经常利用耳目收集破案线索和证据,派遣特工人员进行化装侦查等。在英国,根据有关判例法,在犯罪侦查包括职务犯罪侦查中,遇到常规侦查手段难以获取证据时,可以使用化装侦查、布设耳目等特殊侦查措施。在德国,根据《德国刑事诉讼法典》规定,对于严重犯罪包括公职人员严重犯罪,在采取常规侦查措施或技术侦查措施难以取得效果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侦查员卧底侦查、线人侦查等措施。在澳大利亚,对于某些隐秘型犯罪包括职务犯罪,除了可以使用技术侦查措施外,还可以使用线人或卧底侦查措施等。第四,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在以往职务犯罪侦查实践中屡有使用。隐匿身份侦查适于用来侦查内幕性和隐秘性强的犯罪,而职务犯罪特别是贿赂犯罪没有直接的被害人,其犯罪行为有职务作掩护,行受贿双方通过权钱交易都得到了好处,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加上物证、书证少,外人很难了解并揭开其内幕,因而隐匿身份侦查就常用来侦查贿赂犯罪。如侦查人员通过隐匿身份,深入商品购销、工程发包、资源分配等活动之中,探知其送收回扣、手续费、好处费的“潜规则”、“行情”和具体证据;通过在有关领域物色“线人”、“信息员”等提供职务犯罪线索;通过物色特定人员靠近行贿人,探知其行贿的真情;通过公安机关物色人员在看守所对侦查对象搞“狱侦”等。控制下交付在职务犯罪侦查中也有使用,如检察机关通过被索贿方获悉某公职人员向其索贿的信息,就让被索贿人应约去交付财物,检察机关就在他们预定的地点落实秘密监控措施,并在他们交付财物时获取犯罪证据或者人赃俱获。

综上所述,将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用于职务犯罪侦查,既有必要,也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我们不应人为地划出“禁区”,设置障碍。

当然,检察机关使用隐匿身份侦查措施,一般不像公安机关那样,采取打入犯罪集团内部、诱惑侦查等方式,而是采取短期介入的方法;在介入的程度上,一般也不会太深,因而不大可能采用“可能危害公安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实施“诱使他人犯罪”的行为。但尽管如此,还是要严格遵守法律的限制性规定,一是必须为了查明案情,二是必须基于侦查上的必要性,三是必须经检察长批准,四是不得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取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

【作者简介】

朱孝清,单位为国家检察官学院。

第五篇:中消协:新《消法》实施半年典型案例分析

中消协:新《消法》实施半年典型案例分析

1、依法维权,12名小学生成功挑战餐饮行业霸王条款

【案情简介】5月31日,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六年级12名学生为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到“牛太郎”自助烧烤城欢聚。结账时,一名学生出示了该店8.8折会员卡。商家称店堂内有告示“节假日不打折”,当天是周六,不能打折。孩子们只好按每位69元的原价结算,共支付828元。离开后,孩子们仔细查看会员卡,发现没有标注“节假日不打折。”次日,他们向南平市延平区消委会投诉。

【调解过程及结果】工作人员认真查看了打折卡,发现12名小学生反映情况属实,立即与商家取得联系,经调解,商家同意按8.8/折结算,退还12位孩子每人8.2元,共计99元。

【案例评析】根据新《消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意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若日后在餐饮服务中,仍然存在此现象,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维护自己的权益。

2、耐用商品出故障 “举证责任倒置”成功维权

【案情简介】2014年4月13日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保护消费者权益委会城南分会(以下简称城南分会)接到消费者林某的投诉,称在岳池县某品牌专卖店购买了一辆价值3000元的电动自行车,使用三天后,频繁出现间断性断电故障,并找到经营者多次维修。林某质疑电动自行车存在质量问题,向经营者提出退货的要求。经营者则以,电动自行车已经维修过多次,况且林某在没有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检测的情况下无法证明电动自行车属于质量问题为由,坚决不同意退货,只同意维修。无奈之下,2014年4月16日林某向城南分会,提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请求。

【处理过程及结果】在依法受理投诉后,城南消委分会工作人员立即组织消费争议双方当事人到场,对投诉事项进行当面核实。但争议的焦点仍然是对电动自行车质量问题上的认定,双方各执一词、争议较大,调解陷入僵局。城南消委分会工作人员认为电动自行车应当属于耐用商品,符合新《消法》中新增权利和义务。援引新《消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之规定。要求经营者承担举证责任,但经营者无法证明电动自行车故障是由消费者人为因素造成的。据此,电动自行车频繁断电故障应证实为商品质量瑕疵引起的故障。经营者表示一时难以接受退车的调解意见,工作人员意识到经营者对新《消法》中的新增权利与义务自知甚少,于是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耐心细致地向经营者反复讲解、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最终使消费争议双方真正领会了新《消法》中新权利、新义务的含义,并达成了调解协议,经营者同意向消费者退还3000元购车款。消费者对调解人员表示了感谢,同时表示要认真学习新《消法》的相关内容,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评析】本案适用于新《消法》新增权利、义务。电动自行车应当属于技术构造较复杂、含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耐用商品,而消费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难以发现一些隐蔽性的质量瑕疵。消费者在购买并使用商品过程中频繁断电故障属于性能故障,经多次维修均未能保障消费者的正常使用需求。同时,在行车过程中可能难以避免会出现因为此类故障导致处置突发情况不当而造成的交通事故,为消费者和其他交通参与者人身、财产安全埋下隐患。因此,耐用商品的举证责任应当由经营者承担。

该案承办机构和人员对耐用商品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准确。经营者应当通过举证或证明商品本身符合质量要求,或该瑕疵的存在是由于消费者使用不当或者外部因素所造成等,来完成自身举证责任,但经营者始终无法证明电动自行车故障是由消费者人为因素或因商品正常损耗造成。因此,电动自行车频繁断电故障应证实为商品质量瑕疵引起的故障,应当支持消费者提出的退货要求。

3、网购商品退货难 “商品完好”难界定

【案情简介】消费者于2014年3月26日花费268元在网上购买了一个胎音仪,在3月31日收到货,认为并不实用,就与公司协商退货,公司当即同意退货,但事后收到的退货款却比购买时支付的价款少了55元,据该店负责人的解释:这是按照新修订的《消法》规定,对网购商品七天无理由可以退货。之所以没有给予全额退款的理由是消费者已经拆封过该商品,公司与厂商经过协商,厂商认为要对该商品进行重新包装和清洗,需要55元的费用,故不能给予消费者全额退款。而消费者表示:商品拆包后,在没有影响商品性能,外包装没有丢弃的情况下,公司理应给予全额退款。

【案例评析】新《消法》中明确,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而许多商家将此条款引申出不影响二次销售的规则。一般情况下,“商品完好”包括消费者为检查、试用商品而拆封的情况,只要不是因消费者的原因造成价值明显贬损的,均属于“商品完好”。消费者认为是正常试用,而商家则认为已经造成了价值的贬损,这才导致了消费者维权难。

4、超市标价涉嫌欺诈维权退款适用消法新标准

【案情简介】2014年3月15日,江苏省如东消协栟茶分会在河口镇进行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现场咨询服务活动,栟茶镇刘姓消费者向工作人员投诉,称其于当日7时在栟茶镇好品德超市购买3.5公斤莴苣,在结账时发现该超市出具的购货小票上标的价格与超市标明的该商品的实际销售价格不一致,多付款3.01元,消费者认为超市存在价格欺诈,要求现场处理。工作人员立即对该超市进行检查,发现超市莴苣标明的销售价格为2.52元/公斤,而消费者结账的小票上标价是3.38元/公斤,消费者付货款为11.9元,实际付款价格高于所标价格0.86元/公斤,超市存在价格欺诈行为。超市负责人称,莴苣的销售价格正常是3.38元/公斤,3月14日,超市进行莴苣促销,促销价格为2.52元/公斤,3月15日超市没有进行促销活动,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更改销售价格,收银系统又恢复到正常销售价格,超市不是主观故意,存在过失行为。

【处理过程及结果】工作人员组织双方当事人现场调解,双方当事人同意接受消协调解,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工作人员通过现场调解,超市赔偿消费者500元。

5、金融理财结算需告知及时消保委调解帮维权

【案情简介】2011年2月28日,顾女士在江苏省盛泽某银行投资10万元购买了“乾元三号”理财产品,年利息为6.3%;期限为三年,至2014年3月1日终止合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上银行告知了该产品的有关风险,签约后顾女士按约每年领取利息。直至今年3月1日,顾女士在支取本金和利息时,被告知该理财产品的债务人已在3个月前提前还款,也就是说,顾女士第三年只能领取9个月的利息收益。顾女士认为没有收到银行方面提前还款结算的通知,造成顾女士损失了3个月的利息收益,是银行的过错,她还认为银行也许是故意不通知储户而无偿占用资金,由于银行工作人员态度也十分强硬,多次交涉均无功而返,无奈之下顾女士来到江苏省苏州市消保委盛泽分会投诉。

【处理过程及结果】盛泽分会受理了该起投诉并开展调查,约见了银行负责人。该负责人认为,造成利息损失完全是投资者自已的责任,银行没有过错,他们给出的理由是:

一、理财产品是借款人委托银行代办的业务,它不同于储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一方面,投资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已看过说明书,知道或者说应当知道理财产品的风险;另一方面,银行也与投资人签订了理财产品客户协议书,有关的风险提示在协议书中写得很明确;

二、银行没有占用投资人的资金。银行认为借款人不管是提前还贷还是推迟还贷,只要款项回到银行,银行就立即将款项打到投资人账上,故不存在占用投资人资金而不付利息;

三、借款人提前还款后银行已用短信告知投资人,只是顾女士当初留给银行是固定电话没有短信显示,而且银行打了两次电话均无人接听才未作进一步通知,该责任仍在顾女士身上。

分会工作人员在查看双方签订的理财产品客户协议书时注意到提前终止的条款“在本产品存续期间,投资者无提前终止权,产品管理人有提前终止权。一旦产品管理人提前终止产品,将提前2个工作日以公告形式通知投资者,并在提前终止后3个工作日向投资者兑付应得的理财产品本金及收益,理财收益按实际理财期限计算”。根据这条规定,银行要以公告形式履行告知义务,在本案中消保委认为银行作为服务的提供者,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应当及时兑付存款额义务,也就是说要及时告知投资者结算,但这一点银行没有做到位,因此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经调解,银行一方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顾女士也接受了银行的赔礼道歉,双方达成“由银行支付顾女士10万元存款3个月的活期利息以及200元的礼金券”协议,双方握手言和。

6、公布消费者信息不应当,新消法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权

【案情简介】3月27日,江苏省泰州姜堰消协接到投诉,姜堰区家居广场内经营户吴某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了公布。消协工作人员立即前往了解,发现经营场所有消费者姓氏、性别及住所等个人信息。经调查了解,这100多名消费者均为吴某客户,其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予以张贴公布。吴某解释,公布信息是为了扩大其销售的某品牌建材的影响,宣传其产品信誉,并无牟利企图,同时承认了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事实。

【处理过程及结果】根据3月15日起正式实施的新《消法》中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 姜堰消协工作人员明确指出经营者应该按照新《消法》落实各项工作,不得违法泄露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最后,消协工作人员将此案件移交工商部门并立案查处。

新消法七大要点附案例

3·15到来,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新消法)已在网上预热并引发关注。买卖关系中,消费者往往是弱势群体,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早在1994年即颁布实施,在如今更加多元、复杂的消费环境下已有明显脱节之感,消费者常常要面对“有法却无可依”的无奈,付出巨大的维权成本,权益维护得举步维艰。新消法此次作出的调整,将维权的天平更向消费者群体作出了倾斜,其中被称为“亮点”的7个新增条款让人感到消费者离维权的春天似乎更近了一些。为此,北京晨报特邀请法律专业人士从健康领域的消费切入,详解7个维权亮点。

亮点1:消费者享有7日“后悔权” 新消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费者定作的;

(二)鲜活易腐的;

(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报纸、期刊。【案例】母亲节前,张小姐在某网站购买了数盒保健品想送给母亲,隔天收到货品送往母亲家,没成想张小姐的姐姐也为母亲购买了同品牌的保健品数盒,这下张小姐发了愁,这么多保健品要吃到什么时候呢,于是想到了退货。她联系网店店主,而店主却拒绝了张小姐,店主称:“我们不是七日无条件退换货的店,在小店购物不退不换”。【律师说法】现行的消法中,没有直接具体规定可以退换货的天数,根据《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执行“三包”规定。目前仅有电视机、自行车等18类商品以及手机执行“三包”规定。而新消法确认了“七天无理由退货”制度,赋予了买家一定的“后悔权”。新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所以在新消法实施后,该网店的做法属于侵权,网店有义务为张小姐办理退货。过去网购中只有部分商户属于“七日无条件退换货”,而新消法要求所有网上销售店铺均执行该条例,但消费者需注意的是,以下四类商品是不包括在内的。一是消费者定作的;二是鲜活易腐的;三是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四是交付的报纸、期刊。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北京四惠律师事务所 庄清忠律师)亮点2:消协可提起公益诉讼 新消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7条规定,消费者协会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诉讼。【案例】李先生购买了某公司生产的按摩椅,但使用一年多后出现停滞、接触不良等现象,李先生多次将按摩椅送往生产厂家修理,但仍故障频频,李先生无奈将其收入了储藏间不再使用。而上周,按摩椅生产厂家宣布因质量原因,全球召回该款按摩椅,但召回区域不包括中国。李先生看着新闻叹了口气,怎么办呢?为了一台半旧的按摩椅花钱费时间打官司太划不来了。【律师说法】近几年来,不断出现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群体性消费事件,对于消费纠纷数额较小的事件,相当多的消费者衡量维权成本后,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维权。在诸如东芝洗衣机召回排除中国,三鹿奶粉、问题胶囊等群体性消费事件中,在这些霸王条款、虚假宣传中,消费者往往势单力薄,举证困难,且案件诉讼周期长、花费较大,消费维权常常陷入尴尬境地,“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结局让不少人望而却步。而修改后的《消法》明确了消协的诉讼主体地位,今后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可针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上述案例中,根据修改后的《消法》,李先生可以请求当地的消协提起公益诉讼。此外,消费公益诉讼还应进一步扩张原告资格、明确诉讼范围、规范诉讼中消费者与消协之间的权利义务、对消协在诉讼中处分实体和程序权利的能力予以一定限制,才能使消费公益诉讼真正成为消费者维权的绿色通道。亮点3:禁止泄露消费者信息 新消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案例】王某是普通的公司职员,经常收到莫名其妙的短信或者电话,内容包括房产广告、发票、保险等垃圾信息和诈骗信息。和王某一样,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也会遭遇这样的情形,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无孔不入,甚至影响到正常作息生活,消费者普遍认为隐私很难得到保护。【律师说法】超市、商场或其他服务机构,多数都会要求消费者办理会员卡,一部分消费者在办理会员卡的同时,无形中泄露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不排除被一些不法分子买回去,提供给其他经营者,一些不法经营者便利用这些信息推销产品或服务,比如常见的手机垃圾短信。关于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泄露,消费者个人一般很难知道是被谁给泄露出去的,这是因为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有的在不同的经营者都有留存,在消费者被发送的商业性信息或其他垃圾信息所烦恼时,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了解决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在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接收商业性信息或其他垃圾信息后,经营者依然发送的,消费者可以依据法律规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北京市易行律师事务所张志强律师)亮点4:精神损害赔偿入法 新消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经营者有侮辱诽谤、搜查身体、侵犯人身自由等侵害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权益的行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案例】某天方小姐到北京某大型超市购物,出来后被超市保安以偷窃为名强行拖回。保安用语言侮辱方小姐,并要强行搜身,后经民警核实,方小姐并未偷东西。然而,方小姐的精神受到严重伤害,除了母亲梅女士外不敢接触任何人,被家人送到精神病院住院治疗,花费巨大。梅女士作为方小姐的监护人起诉超市,要求超市对已经发生的费用作出赔偿。经鉴定,方小姐的精神病与超市的搜身有因果关系。经法院调解,梅女士与超市达成调解,超市向方小姐支付包括精神抚慰金在内的各项赔偿金共计90万元人民币。【律师说法】上述为真实的案例,该超市的工作人员侮辱诽谤、搜查身体、侵犯方小姐人身自由的行为严重侵害了方小姐作为一个消费者的人身权益,对其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损害。方小姐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要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同时,方小姐还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一条规定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超市的工作人员是履行超市的职务行为致使方小姐受到伤害的,应由超市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亮点5:新增维权纠纷举证责任倒置 新消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案例】上海的汪女士去年在某品牌专柜为父母购买了一台腿部按摩器和一台颈椎按摩器。由于加热、开关等频出故障,两台按摩器先后于去年12月和今年2月更换过。不料,按摩器再次出现故障。汪女士以产品质量问题要求退货,却遭专柜方面拒绝。对方表示,汪女士需拿出权威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确认属于产品质量问题方可退货。【律师说法】新消法第二十三条增加的一款实际上是对举证责任的重新分配。在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中,除了一些特殊情况下举证责任倒置的以外,《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举证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即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提供证据,并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所以过去消费者如果因为购买耐用商品或装饰装修等服务向法院提起维权诉讼,那么消费者需要就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提供相应证据。对消费者而言,举证通常是维权的障碍所在。因为信息不对称、缺乏专业知识及一些情况下需事先鉴定等原因,导致消费者维权成本过高,不得不选择放弃。新消法实施后,实际上把这种特殊商品或服务的部分举证责任分配给了经营者。在六个月内对购买耐用商品或装饰装修等服务瑕疵发生争议的,经营者不能提交充分证据证明商品没有质量问题的、损害是由消费者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这就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增加消费者胜诉的几率,鼓励消费者在产生纠纷后积极维权。但值得注意的是,举证责任倒置并非免除消费者的全部举证责任,消费者应当举证证明其向经营者购买了争议商品或者服务,且该商品不能正常使用或者服务出现瑕疵。本案汪女士购买按摩器与耐用品相比,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属于消费类电子产品,故不适用该条规定,汪女士仍需要对按摩器是在经营者处购买的以及按摩器存在质量问题进行举证。

亮点6:新增销售假冒产品进入信用档案 新消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1)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2)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3)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4)伪造商品的产地,仿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5)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6)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单;(7)拒绝或者拖延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对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的;(8)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9)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权利的;(10)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经营者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案例】辽宁的宋先生春节期间在一家超市购买了一袋有机大米,吃了一半后,宋先生通过新闻得知市场上有些有机食品没有证书,属假冒产品。他赶紧查看了所购大米的包装袋,发现上面虽然有“有机食品”标志,却没有认证机构的标注。随后,宋先生到超市询问并索要证书,超市表示没法提供。因为“有机”二字,宋先生觉得自己花了高价买了假货,心里不是滋味。【律师说法】新消法第五十六条是对经营者应受到行政处罚的各种情形做的列举,且加大了行政处罚的力度,同时新增加了一款是将经营者受处罚情况记入档案,并向社会公布。由于现行消法并没有涉及诚信体系,因此该新增条款也被认为是此次消法修改的一大亮点。当经营者因违反本条规定而受到处罚时,该情况就会被记入档案,并且公之于众。对经营者而言,公布处罚记录会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比如被记入诚信“黑名单”后影响其向银行申请贷款、影响其各种奖项、荣誉的申报,甚至可能影响其参与重大经营项目的招投标等,在无形中加大了经营者的违法成本,对防止其实施违法行为起到了非常大的威慑作用。当然这一规定对工商部门也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即需要加快建立企业诚信的信息数据库,以便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可供查询的企业诚信信息平台。本案宋先生购买的有机大米没有相应证书,销售者或存在欺诈,宋先生可依法向消协及工商部门投诉、举报,如核查属实确为假冒伪劣产品,则该经营者不但要受到行政处罚,最终的处罚结果将记入档案,并向社会公布。

亮点7:新增违法广告发布者、代言人将负连带责任 新消法第四十五条第三款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案例】天津的张先生在一保健品专柜购买了酵母片和麦绿素片,他给家人食用该营养品后不久,就有朋友提醒这个产品的质量有问题。经过查询后他发现,这两款产品的生产许可证编号对应的产品名称是“糖果(压片糖果)”,而不是“麦绿素片”、“富硒酵母片”,也就是说,这两款产品属于无生产许可证编号的违法产品。张先生表示,之所以选择该品牌正是因为看中该公司形象代言人是某人气女演员,该女演员在张先生印象里形象一直非常好,才导致自己的误信。【律师说法】新消法第四十五条增加了两款,分别是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以及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个人在一些情况下的连带责任。以名人代言为例,名人代言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的事件屡见不鲜,商品经营者看中名人的人气效应,不惜花高价聘请名人。一些不负责任的代言人在代言产品前对产品缺乏了解,导致消费者基于对代言人的信任而购买了问题产品,代言人存在一定的责任。故新消法对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及代言人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这将使得代言人在选择代言商品时更为慎重。这里的连带责任是指消费者有权要求代言人或广告经营者、发布者等主体中的任何一方承担全部责任,而上述每个主体都负有承担全部责任的义务,各责任人相互间有连带关系。本案张先生购买的保健品属于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在广告宣传中声称系酵母片和麦绿素片,但生产许可证编号对应的商品为糖果(压片糖果),经营者该行为或构成虚假宣传。某人气女演员为该产品做形象代言人,在经营者上述行为确为虚假宣传的情况下,造成消费者损害的,消费者可以要求代言人或经营者任何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下载详解新《消法》实施对橱柜行业之影响(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详解新《消法》实施对橱柜行业之影响(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会计准则实施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会计准则实施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一、项目研究背景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新准......

    中消协:新《消法》实施半年典型案例分析(五篇模版)

    中消协:新《消法》实施半年典型案例分析 1、依法维权,12名小学生成功挑战餐饮行业霸王条款 【案情简介】5月31日,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六年级12名学生为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

    “新消法”实施一周年消费维权的现状调查

    “新消法”实施一周年消费维权的现状调查 今年3月15日,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消法》)实施整整一周年,相对于旧《消法》,新《消法》修改内容涉及面广,对网......

    《圣经》对莎士比亚之影响

    摘 要:就对文学的直接影响而言,古希腊的神话和基督教的《圣经》已经成为浸润欧美文学的不可或缺的两支伏流。提起《圣经》,不少中国读者便会因它是基督教的经书而敬而远之。......

    正与负:新的著作权法对图书馆之影响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新的著作权法给图书馆的运行带来的严格约束、对图书馆文化保存职能的强烈冲击,以及对图书馆发展的积极效应,并阐述了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关 键 词】......

    浅谈深化改革对社会行业的影响

    【摘要】“再不实行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30年前,一个伟大领袖,一个中国新时期的设计者——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中国从此走......

    《物权法》对典当行业的影响

    《物权法》对典当行业的影响 【内容简介】本文立足于从《物权法》对担保物权的改进入手,分析《物权法》对典当行业的七大积极影响:将促进典当业务的拓展;有利于典当行业的规范......

    新零售的行业影响分析

    新零售的行业影响分析 新零售——成就的是一个零售王国 随着移动端支付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不带现金,而当我们越来越适应支付宝支付、花呗、借呗来消费线下线上商店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