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科学院研究所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管理办法(共)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院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推进我院干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我院科技事业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结合我院干部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干部管理工作坚持遵循研究所自身的发展规律,坚持服从、服务于科技创新活动的需要,突出抓好能力建设,建立一支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符合我院特点以及领导干部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的干部管理体系。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事业法人的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包含:所、院、台、中心等(以下简称研究所)。
第二章 干部管理部门与职责
第四条 院党组负责研究所领导班子建设及领导干部管理工作,人事教育局、分院党组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
第五条 人事教育局在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管理方面承担以下职责:
(一)全院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研究所领导班子建设及相关组织协调、管理工作。
(二)研究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以及干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的总体部署、协调和推进、落实。
(三)研究所后备干部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四)履行组织人事部门干部监督职能。
(五)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管理相关政策、规章制度、管理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修订)。
(六)指导、协调分院党组开展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 分院党组配合人事教育局,在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管理方面承担以下职责:
(一)本系统研究所领导班子建设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工作。
(二)本系统研究所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及教育培训工作。
(三)本系统研究所后备干部管理工作。
(四)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管理的调查研究。
第三章 领导班子结构与职数
第七条
领导班子结构:
根据不同类型研究所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组织结构,在组建研究所领导班子时,年龄上要形成梯次,专业上要顾及研究所主要领域方向,成员性格上要能够互补。领导班子中一般应配备职业管理干部。
院与地方共建的隶属我院的具有事业法人资格的研究机构领导班子配备,可根据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领导班子职数:
领导班子职数原则上应与研究所规模、所在地区特点以及承担的科研任务相适应。研究所正式职工在300人以下,领导班子职数一般为3名;300—500人,职数一般为3—4名;500—1000人,职数一般为4—5名;1000人以上,职数一般为5—6名。院党组可根据实际需要,对领导班子职数作适当调整。
第四章 干部任期与考核 第九条 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的有关规定:
(一)研究所领导班子一届任期5年,领导干部原则上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不超过两届,对特别优秀且工作需要的可适当放宽。对优秀的领导干部,可采取党政交叉任职、交流、轮岗、地方挂职等形式继续任职。
(二)领导干部任期内调整职务,任职3年以上的,计算为一个任期;任职不足3年的,只计算任职年限,不计算任职届数。
(三)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应当保持稳定。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任满一个任期:
1.达到退休年龄的;
2.由于健康原因不能或者不宜继续担任现职务的; 3.考核结果不称职需要调整职务的; 4.自愿辞职或者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的;
5.因受处分或处罚需要变动职务或者被罢免职务的; 6.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职务的; 7.其它情况不宜继续担任现职务的。
(四)任期服从年龄,任职最高年龄不超过60周岁。换届时任职年龄超过57周岁的,原则上不再进入下届班子。党政正职在届内到达退休年龄者,需要调整的,须报院党组审批。党政副职在届内达到退休年龄者,经分院向人事教育局备案后,由所在单位按照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第十条
对交流提任、公开选拔和竞聘上岗的领导干部,视情况可采取试用期,试用期为1年。试用期满后,经组织人事部门考核,报院党组研究被正式任用的干部,其任期从试用期起计算。未被任用的干部,按试用前职级安排工作。
第十一条 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6个月内,研究提出本届班子所长任期目标,经研究所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报人事教育局、分院党组。
所长任期目标主要包括:战略规划与制度建设、科技成果与条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合作与交流、党建与创新文化建设等目标。
第十二条 领导班子考核包括任期届满考核和届中考核,考核的重点是检查所长任期目标完成情况。
第十三条
领导班子任期届满考核及换届程序:
(一)经济责任审计:监察审计局根据年度考核计划下达审计任务,由分院审计部门组织实施。
(二)考核预告:考核前1—2个月,人事教育局(分院党组)对被考核单位发出考核公告。
(三)考核准备:领导班子要依据院规定的所长述职报告内容,围绕所长任期目标,认真总结任期内各项工作,形成书面述职报告;每位班子成员要填写《中国科学院所级领导干部任期届满个人总结》。
(四)考核大会:参加人员一般包括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中层管理人员、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各类职工代表(职代会主要成员、党支部书记、民主党派代表、离退休人员代表等)。视研究所具体情况,参加人员也可以是全体正式职工。
考核大会由分院党组主持,会议程序包括:所长代表领导班子作述职报告;分院审计部门宣读《所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考核组有关领导讲话;布置考核有关事项并组织民主测评。
(五)个别谈话听取对现领导班子及成员的考核意见,谈话范围包括: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层管理干部及各类职工代表等。注重听取所在单位党委、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意见。
(六)考核组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考核评价意见。经分院党组研究,形成考核报告上报院党组审定。
(七)反馈:按照一定的程序,分别向被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反馈考核结果。
(八)整改:按照反馈意见,被考核领导班子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制订整改措施,并在2个月内报送分院党组和人事教育局。
第十四条 领导班子任期届中考核工作程序参照第十三条执行。第十五条 领导班子述职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一)所长任期目标的完成情况
1.科技战略规划的制定与部署、科技布局的调整;科研、人事、财务资产、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2.科技任务的承担和完成情况,科研经费的争取与使用,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科研产出的水平与效益及影响,基础设施与园区建设等。
3.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优秀人才的引进与青年人才的培养,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后备干部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等。
4.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与地方、企业、大学及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情况,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
5.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
(二)研究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今后工作的建议与设想。
第十六条 领导干部考核可结合领导班子任期届满考核、任期届中考核、年度考核进行。
对领导干部的考核重点围绕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并以此作为干部任用、奖惩的主要依据。领导干部考核具体内容:
(一)政治思想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态度、大局意识、思想品质等。
(二)领导能力。主要包括政策理论水平、战略规划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
(三)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
(四)工作业绩。
(五)廉洁自律情况。
(六)学习培训情况。
第十七条 对领导干部民主测评包括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内容,分为好、中、差3个等次。综合评价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
第五章
干部教育与培训
第十八条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干部教育培训可结合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项培训计划和上级党组织部署的专题活动等进行。领导干部在5年任期内接受各种培训的累计时间不少于4个月。
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学习;科技管理培训;国情、院情和廉洁自律教育;领导能力、领导艺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人文知识培训。第十九条 干部教育培训为指令性要求,由人事教育局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领导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范围。
第六章 干部待遇
第二十条 研究所实行法定代表人年薪制。按照法定代表人年薪制的相关规定统一核定年薪,经院党组会议审定后执行。
第二十一条 实行领导干部疗养和年度体检制度。疗养工作由人事教育局负责组织,每年分期分批组织领导干部疗养。体检工作由分院或研究所负责组织。
第二十二条
坚持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院领导以及人事教育局、分院党组主要领导,应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与领导干部谈心、交流思想,帮助解决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第二十三条
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引导和帮助未达到退休年龄的离任所级领导干部,调整心态,重新定位,转移到新的工作岗位继续发挥作用。
正常离任且符合保留待遇条件的领导干部,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政治、薪酬及其他相关待遇。对正常离任领导干部,由院党组授予荣誉证书。
对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常离任的所级领导,继续从事科研工作的,按照有关规定,可一次性给予一定数额的科研经费支持。
第二十四条 为交流干部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提供帮助与支持。尊重个人意愿并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交流干部的配偶与子女的随迁、就业(学)等问题;对异地交流干部,按规定给予一定的专项生活补贴。
第七章 干部监督 第二十五条 严格执行中央和中国科学院有关干部监督的各项规定,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坚持以正面教育和预防性监督为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把干部监督贯穿于干部培养、考核考察、选拔任用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
第二十六条 重点抓好对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主要开展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政治纪律、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群众路线、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廉洁从政等规章制度以及正确运用人民赋予权力等方面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加强对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中心组学习制度执行情况的指导和监督。人事教育局及院有关部门参加分院、直属单位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分院党组参加本系统研究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院有关部门视情况参加。
第二十八条 坚持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加大对领导干部问题的调查核实力度。建立对领导干部问题的分级核实和督办制度,调查核实工作由院有关部门负责,分院党组协助。
第二十九条 建立组织人事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沟通信息,交流情况,密切合作,齐抓共管,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的机制和方法。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条 院机关、分院机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其它院直属机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人事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中国科学院机关公开选拔副局长试用期的管理办法》(科发党字〔2001〕239号)、《中国科学院干部监督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科发党字〔2002〕34号)、《中国科学院所(局)级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科发党字〔2006〕68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中国科学院研究所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管理办法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院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推进我院干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我院科技事业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结合我院干部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干部管理工作坚持遵循研究所自身的发展规律,坚持服从、服务于科技创新活动的需要,突出抓好能力建设,建立一支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符合我院特点以及领导干部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的干部管理体系。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事业法人的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包含:所、院、台、中心等(以下简称研究所)。
第二章 干部管理部门与职责
第四条 院党组负责研究所领导班子建设及领导干部管理工作,人事教育局、分院党组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
第五条 人事教育局在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管理方面承担以下职责:
(一)全院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研究所领导班子建设及相关组织协调、管理工作。
(二)研究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以及干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的总体部署、协调和推进、落实。
(三)研究所后备干部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四)履行组织人事部门干部监督职能。
(五)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管理相关政策、规章制度、管理标准 的研究与制定(修订)。
(六)指导、协调分院党组开展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 分院党组配合人事教育局,在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管理方面承担以下职责:
(一)本系统研究所领导班子建设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工作。
(二)本系统研究所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及教育培训工作。
(三)本系统研究所后备干部管理工作。
(四)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管理的调查研究。
第三章 领导班子结构与职数
第七条 领导班子结构:
根据不同类型研究所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组织结构,在组建研究所领导班子时,年龄上要形成梯次,专业上要顾及研究所主要领域方向,成员性格上要能够互补。领导班子中一般应配备职业管理干部。
院与地方共建的隶属我院的具有事业法人资格的研究机构领导班子配备,可根据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领导班子职数:
领导班子职数原则上应与研究所规模、所在地区特点以及承担的科研任务相适应。研究所正式职工在300人以下,领导班子职数一般为3名;300—500人,职数一般为3—4名;500—1000人,职数一般为4—5名;1000人以上,职数一般为5—6名。院党组可根据实际需要,对领导班子职数作适当调整。
第四章 干部任期与考核
第九条 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的有关规定:
(一)研究所领导班子一届任期5年,领导干部原则上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不超过两届,对特别优秀且工作需要的可适当放宽。对优秀的领导干部,可采取党政交叉任职、交流、轮岗、地方挂职等形式继续任职。
(二)领导干部任期内调整职务,任职3年以上的,计算为一个任期;任职不足3年的,只计算任职年限,不计算任职届数。
(三)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应当保持稳定。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任满一个任期:
1.达到退休年龄的;
2.由于健康原因不能或者不宜继续担任现职务的; 3.考核结果不称职需要调整职务的; 4.自愿辞职或者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的;
5.因受处分或处罚需要变动职务或者被罢免职务的; 6.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职务的; 7.其它情况不宜继续担任现职务的。
(四)任期服从年龄,任职最高年龄不超过60周岁。换届时任职年龄超过57周岁的,原则上不再进入下届班子。党政正职在届内到达退休年龄者,需要调整的,须报院党组审批。党政副职在届内达到退休年龄者,经分院向人事教育局备案后,由所在单位按照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第十条
对交流提任、公开选拔和竞聘上岗的领导干部,视情况可采取试用期,试用期为1年。试用期满后,经组织人事部门考核,报院党组研究被正式任用的干部,其任期从试用期起计算。未被任用 的干部,按试用前职级安排工作。
第十一条 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6个月内,研究提出本届班子所长任期目标,经研究所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报人事教育局、分院党组。
所长任期目标主要包括:战略规划与制度建设、科技成果与条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合作与交流、党建与创新文化建设等目标。
第十二条 领导班子考核包括任期届满考核和届中考核,考核的重点是检查所长任期目标完成情况。
第十三条 领导班子任期届满考核及换届程序:
(一)经济责任审计:监察审计局根据考核计划下达审计任务,由分院审计部门组织实施。
(二)考核预告:考核前1—2个月,人事教育局(分院党组)对被考核单位发出考核公告。
(三)考核准备:领导班子要依据院规定的所长述职报告内容,围绕所长任期目标,认真总结任期内各项工作,形成书面述职报告;每位班子成员要填写《中国科学院所级领导干部任期届满个人总结》。
(四)考核大会:参加人员一般包括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中层管理人员、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各类职工代表(职代会主要成员、党支部书记、民主党派代表、离退休人员代表等)。视研究所具体情况,参加人员也可以是全体正式职工。
考核大会由分院党组主持,会议程序包括:所长代表领导班子作述职报告;分院审计部门宣读《所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考核组有关领导讲话;布置考核有关事项并组织民主测评。
(五)个别谈话听取对现领导班子及成员的考核意见,谈话范围包括: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层管理干部及各类职工代表等。注重听取所在单位党委、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意见。
(六)考核组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考核评价意见。经分院党组研究,形成考核报告上报院党组审定。
(七)反馈:按照一定的程序,分别向被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反馈考核结果。
(八)整改:按照反馈意见,被考核领导班子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制订整改措施,并在2个月内报送分院党组和人事教育局。
第十四条 领导班子任期届中考核工作程序参照第十三条执行。第十五条 领导班子述职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一)所长任期目标的完成情况
1.科技战略规划的制定与部署、科技布局的调整;科研、人事、财务资产、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2.科技任务的承担和完成情况,科研经费的争取与使用,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科研产出的水平与效益及影响,基础设施与园区建设等。
3.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优秀人才的引进与青年人才的培养,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后备干部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等。
4.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与地方、企业、大学及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情况,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
5.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
(二)研究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今后工作的建议与设想。
第十六条 领导干部考核可结合领导班子任期届满考核、任期届中考核、考核进行。
对领导干部的考核重点围绕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并以此作为干部任用、奖惩的主要依据。领导干部考核具体内容:
(一)政治思想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态度、大局意识、思想品质等。
(二)领导能力。主要包括政策理论水平、战略规划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
(三)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
(四)工作业绩。
(五)廉洁自律情况。
(六)学习培训情况。
第十七条 对领导干部民主测评包括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内容,分为好、中、差3个等次。综合评价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
第五章
干部教育与培训
第十八条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干部教育培训可结合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项培训计划和上级党组织部署的专题活动等进行。领导干部在5年任期内接受各种培训的累计时间不少于4个月。
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学习;科技管理培训;国情、院情和廉洁自律教育;领导能力、领导艺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人文知识培训。
第十九条 干部教育培训为指令性要求,由人事教育局制定培训计划。领导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范围。
第六章 干部待遇
第二十条 研究所实行法定代表人年薪制。按照法定代表人年薪制的相关规定统一核定年薪,经院党组会议审定后执行。
第二十一条 实行领导干部疗养和体检制度。疗养工作由人事教育局负责组织,每年分期分批组织领导干部疗养。体检工作由分院或研究所负责组织。
第二十二条 坚持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院领导以及人事教育局、分院党组主要领导,应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与领导干部谈心、交流思想,帮助解决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第二十三条 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引导和帮助未达到退休年龄的离任所级领导干部,调整心态,重新定位,转移到新的工作岗位继续发挥作用。
正常离任且符合保留待遇条件的领导干部,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政治、薪酬及其他相关待遇。对正常离任领导干部,由院党组授予荣誉证书。
对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常离任的所级领导,继续从事科研工作的,按照有关规定,可一次性给予一定数额的科研经费支持。
第二十四条 为交流干部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提供帮助与支持。尊重个人意愿并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交流干部的配偶与子女的随迁、就业(学)等问题;对异地交流干部,按规定给予一定的专项生活补贴。
第七章 干部监督
第二十五条 严格执行中央和中国科学院有关干部监督的各项规定,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坚持以正面教育和预防性监督为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把干部监督贯穿于干部培养、考核考察、选拔任用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
第二十六条 重点抓好对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主要开展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政治纪律、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群众路线、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廉洁从政等规章制度以及正确运用人民赋予权力等方面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加强对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中心组学习制度执行情况的指导和监督。人事教育局及院有关部门参加分院、直属单位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分院党组参加本系统研究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院有关部门视情况参加。
第二十八条 坚持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加大对领导干部问题的调查核实力度。建立对领导干部问题的分级核实和督办制度,调查核实工作由院有关部门负责,分院党组协助。
第二十九条 建立组织人事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沟通信息,交流情况,密切合作,齐抓共管,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的机制和方法。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条 院机关、分院机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其它院直属机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人事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中国科学院机关公开选拔副局长试用期的管理办法》(科发党字〔2001〕239号)、《中国科学院干部监督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科发党字〔2002〕34号)、《中国 科学院所(局)级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科发党字〔2006〕68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
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向“创新跨越、持续发展”推进的新阶段,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的一个新的直属科研机构。
xx年4月20日,经过一年多酝酿,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正式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协议书》,这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在浙江省设置研究机构“零的突破”。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还就研究所建设的具体事宜共同签署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建设备忘录》。
宁波材料所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理事会由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第一届理事会于xx年5月29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研究所的《章程》。《章程》中规定,宁波材料所将报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事业法人单位,纳入“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范围。
宁波材料所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国科学院与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制定的办所方针,通过集成技术、整合资源,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成为促进成果转化的一个动态平台。目前,在中科院及浙江省和宁波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宁波材料所的筹建工作进展顺利,预计xx年
底全面完成各项基本建设,xx年初开始投入正常使用。与此同时,研究所将以灵活的方式,引进人才、组织项目,边建设、边运行,力争使“硬件”设施建成验收之日,即为部分“软件”成果取得收获之时。
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宁波材料所必将成为我国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特色鲜明、水平一流,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研究机构,成为重要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高校基本信息学校名称: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高校代码:99999 所在省市:浙江 学校地址:浙江省宁波市科技园区沧海路181号火炬大厦三楼 联系电话: 学校传真: 学校址:
第四篇: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中科院计算所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目的:为保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网络与信息的安全,规范所内网络资源的使用和所内网络用户的上网行为。
二.适用范围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有网络用户。
三.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四.职责
一、中科院计算所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处理中科院计算所网络语信息安全重大问题,协调处理重大突发性的紧急事件。
1.处理计算所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2.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的报科技网应急小组 3.对所用户提供网络与信息安全咨询和技术支持; 4.定期对网络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并通知终端用户; 5.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二、中科院计算所网络与信息安全办公室设在网络管理办公室,1.网络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和事务处理工作。2.要保证有专职人员负责计算机与网络管理和维护
3.要对网络进行安全性能的优化,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有效抵挡外来入侵
三、各部门管理网络联系人职责
1.负责监控和分析本单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处理、汇总安全事件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
2.3.4.明确我所应急组织体系、职责和应急处理流程; 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完善重要业务的数据备份机制,加强信息内容安全的管理,发现有害信息及时清除并上报;
5.要时刻谨记,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同时加强安全防护意识,防止非法盗用的发生。
6.按要求对接入互联网的网站进行备案。
7.要配合并协助落实此制度的实行。
五.具体管理办法
1.所有网络用户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计算所通信、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规定》(见附件1)等所内的相关规章制度,在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要立即启动《中科院计算所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见附件2),并努力将损失减到最小。
2.所内的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仅用于与科研、教育及相关的业务,通过网络系统进行的数据传输、邮件通讯或新闻发布,其内容也必须是上述性质的范围,不得违反国家对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有关的安全条例和规定,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
3.所内计算机的帐号只授予个人使用,被授权者对自己享用(或因特殊需要由集体享用的)资源负有保护责任,口令密码必须选择六个字符以上,不得泄漏给外人。集体享有的账号,在上网时要有完善的登记制度。账号信息如有泄漏,应及时变更,严格禁止将自己帐号让与他人使用的情况。并且不得在邮件服务器端保留已收取的邮件。
4.遵守有利于科技交流的国际惯例,在非授权情况下,不得私自拷贝不属于自己的软件资源,严禁将带病毒的文件输入计算机。要及时安装最新系统升级程序,并进行病毒库的升级。
5.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严格执行计算所安全保密规章制度,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妨碍社会治安的信息和淫秽色情等信息;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严禁处理涉密信息,严禁通过任何无保密保障措施的通信设备传递国家秘密信息,涉密计算机系统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6.对在计算机上被动收到的不良信息,严禁扩散,应及时报告网络管理员,协助删除,并报有关部门处理。
7.严禁私自在网络和计算机上进行大量消耗资源且没有科学意义的测试操作、广告型或链式通讯操作、游戏型或赌博型操作。所内计算机严禁在线看电视,下载电影。
8.严禁盗用他人IP地址或自行使用未分配的IP地址。因其而产生的流量费用自付。
9.任何人不得在电子公告服务系统中发布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信息:(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 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10.如发现违反上述任何规定者,将视情节严重程度及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给予停止使用网络和帐号3~6个月的处罚,直至提交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11.如发现他人有违反上述任何规定的行为,应立即报告网络管理员。12.所网络的有关工作人员和用户必须接受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
六. 本办法的解释权在计算所科研支撑处
七、本守则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行
二○○七年五月再次修订
附件
一、计算所通信、计算机信息系统
及办公自动化设备保密管理规定
一、总 则
(一)为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的国家秘密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计算所实际,制定本管理规定,本规定适应于对全所涉密通信、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管理。我所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和非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规定所称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所有采集、存储、处理、传递、输出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简称内网)。非涉密信息系统是指连接因特网的局域网,简称外网。
(二)本规定所称的通信、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电话机、传真机、打印机、文字处理机、声像设备等为终端设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的设备、技术、管理的组合。
二、保密管理责任
(一)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实行领导负责制,我所主管领导负责我所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工作我所的保密委员会对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保密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其有关人员是计算机系统的保密责任人。
(二)各单位保密负责人及保密兼职管理人员要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认真履行职责。要配备必要的保密设备,定期按照有关保密法规对我所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保密技术检查;要建立系统的工作记录和安全应急机制,进行安全隐患分析,及时发现和排除泄密隐患。
(三)有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单位,应根据所从事的项目涉密等级制定相应的保密管理措施。各单位保密负责人应对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员进行严格审查,定期考核,并保持相对稳定。
(四)各单位保密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根据涉密管理工作需要和涉密项目研制的需求,在确定涉密计算机和撤销涉密计算机时,需填写涉密计算机确定、撤销审批表,经所保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到设备管理部门、保密办公室办理相关事宜。
(五)有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单位,应指定涉密项目的安全保密管理员,负责本单位内网的网络安全运行和上机人员的管理,担负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监控管理的任务。
三、计算机系统保密管理
(一)我所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需进行安全保密方案设计,其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与保密设施的建设同步进行,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在投入使用前,须按照国家保密局制定的《涉及国家秘密的通信,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审批暂行办法》,经上级保密工作部门或地市级(含)以上地方保密工作部门审批;使用的安全保密设备必须经过国家主管部门指定的评测认证机构的测评认证,建立的涉密内网需标明密级,并有文字说明。
(二)涉密计算机信息网络,不得直接或间接联入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络,必须与外网实行物理隔离。
(三)涉密网络安全管理员要严格控制对系统的各级访问权限,其密码口令不得泄露。根据相关规定,对数据进行存储、更新和删除,防止对已有数据和文件进行非法传播和破坏。
(四)各单位(部门)严禁涉密信息在外网传递,必要时需使用涉密介质进行涉密信息的相互传递,并严格登记;涉密内网上需要交流的涉密信息,应放置在专门的目录区进行存储、处理、传递。
(五)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内网进行联网时,应采取访问控制、数据保护、审计跟踪和系统安全保密监控管理等技术措施。
(六)涉密信息和数据必须按照《计算所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办法》进行存储、处理、传递、使用和销毁。
(七)涉密信息处理场所和涉密信息系统的硬件设备,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涉密信息处理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境外机构驻地、人员住所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
2、涉密信息处理场所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和有关规定设立控制区,未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3、涉密信息处理场所应定期或根据需要进行保密安全检查;
4、硬件设备应当经过保密安全检查;
5、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采取防电磁泄露的保密防护措施,涉密计算机电磁泄漏发射距离必须在安全范围之内;处理绝密级信息的计算机的防护要符合保密安全要求。
6、计算机信息系统所采用的各种保密技术设备及技术措施,必须是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许可的;
7、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硬件设备,不得用于其它系统。确需转入其他涉密项目使用的设备,必须进行严格的保密技术处理,并经所保密办确认无涉密信息后,方可使用。
8、涉密计算机需作相应的密级标识,涉密及非涉密计算机需建立总台帐,研究室随时更新并定期向设备管理部门上报。
9、其他物理安全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保密标准。(八)存储有涉密内容的计算机和各类磁盘,要按行业保密范围的规定,在机器和磁盘外表、存储涉密文件名与文件首页上标明密级。并严格按涉密载体进行管理。
(九)个人使用的涉密活动硬盘要妥善保管,不使用时应放在密码文件柜或密码保险柜中,未经批准禁止将存贮有涉密事项的活动硬盘携带出楼。
(十)工作需要携带U盘外出时必须注意存放、保管和使用安全。
(十一)严禁使用非涉密便携式计算机处理和存储涉密信息。需处理涉密信息的便携式计算机要经所保密委员会审批后方可使用;涉密便携式计算机需外接涉密磁介质方可处理涉密信息;涉密便携式计算机及涉密磁介质携带外出时需填写涉密载体便携式计算机外出审批表,经批准后方可携带外出,返回时需保密办检查和注销。
(十二)存储过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载体不能降低密级使用。不再使用的涉密载体应交回保密办统一处理。(十三)存储过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载体维修时应严格实施监督,保证所存储的国家秘密不被泄露。
(十四)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的信息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涉及的国家秘密信息,其密级和保密期限一经确定,应采取下列保密措施:
1、按照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标注相应的密级标识,密级标识不能与正文分离;涉密电子文档、过程文件、图纸都应有密级标识。
2、应按照相应密级文件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3、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口令设置秘密级为8位,口令更换周期不得长于一个月;机密级为10位以上,口令更换周期不得长于一周;绝密级应采用一次性口令或生理特征等强认证措施,口令更改作相应记录。
4、涉密计算机杀毒软件要及时升级。
(十五)计算机信息系统打印输出的涉密文件,应当按相应密级的文件进行管理。
(十六)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各种计算机软件及信息,不得公开进行学术交流,不得公开发表。
(十七)使用计算机和涉密载体处理涉密信息时,如需要较长时间离开,必须退出计算机系统或关机,并将涉密载体存入保险柜。
(十八)涉密部门的领导和重要涉密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得使用他人赠与的手机和带有发射装置而又无保密措施的无线通信工具。
(十九)所内部通信网络的构成、线路、防范措施等保密事项,不得向外泄露。
四、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
(一)国家秘密信息不得在与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和传递。
(二)我所使用的涉密计算机网络远程通信设备必须是经上级单位认可的密码传输通讯设备。
(三)严禁通过任何无保密保障措施的通信设备传递国家秘密信息。
(四)涉密便携式计算机不能上互联网、不能存储涉密信息;非涉密便携式计算机不能处理涉密信息。(五)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包括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经审查、批准与境外特定对象合法交换的国家秘密信息,不得在国际网络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递;内部事项不得在外网上公布。
(六)上网信息的保密管理实行“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用户应当根据国家保密法规,实行上网信息保密审批领导责任制。向国际联网的站点提供或发布信息,必须经过所保密委员会审查,建立保密审查和存档制度。
(七)凡以提供网上信息服务为目的而采集的信息,组织者在上网发布前,填写审批表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发布;凡对上网信息内容进行扩充或更新,除经领导批准已公开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的外,要认真执行信息保密审核制度。
(八)对于非涉密且开通了国际互联网服务的计算机必须专机专用,不能处理任何涉密信息。与社会公共网连接必须经过本部门领导批准并在各单位备案,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在所内联通社会公共网。
五、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保密管理
(一)所属各单位需指派专人对办公自动化设备进行管理,使用专门保密设备进行涉密文件打印、传真、安全传输、涉密介质复制、加密通话时需经批准方可使用。
(二)涉密文件的复印、传真、安全传输、加密通话时必须填写审批表,经批准后到保密办公室使用专门保密设备办理。
(三)密收传真、涉密文件安全传输时要履行涉密载体登记签收手续,用后收回,未经所主管负责人批准不得私自复印或抄存。
(四)严禁在无任何安全保密传输的话机上谈及军工项目相关的涉密信息,任何部门和个人发现违规情况都有权力提醒、制止,对严重违规者需上报保密委员会。
(五)打印、复印、传真涉密文件产生的废纸必须按涉密文件销毁。
(六)从事保密文件打印、复印、传真等使用的保密设备存放处应严加管理,无关人员不得随意接触设备。
(七)使用密码传真时传真件上应有发件人签名和加盖“密传”图章,传真件需拿回的应先行复制,发件人签名和加盖“密传”图章后传发,操作员应将密传件留存备查1年。
(八)密码传真应密收密复,禁止密件明发、明件密发和明密混发。
(九)中央和国务院文件不得利用密码传真、密码网络传输。
(十)从事涉密工作的单位(部门)应在一台指定的计算机上从事涉密信息的打印,不能使用连接外网的打印机。
(十一)所属各单位需要配备保密设备时,需向所保密办公室提出设备申请,并填写保密设备申请表,由本单位课题组负责人和保密负责人同意后交所保密办公室,经保密委领导同意后方可配备。
(十二)设备维修时工作人员必须在场实施保密监督。
六、其 它(一)应急措施
(1)发现保密重点部位、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涉密介质、密码设备等被恶意破坏或盗抢等情况需采取的应急措施:
发现人应立即制止或做好保护现场工作,并通知保密办公室及相关保密负责人;保密办公室接到通知后应立即报告主管所领导及上级相关部门,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2)发生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应急措施: 保密委员会主任负责全所各项工作的分工和协调,保密办公室人员、涉密系统管理员及相关部门主管保密工作负责人和执行人参与,做好保密抢救工作。灾难处理完毕后,尽快恢复正常工作,并对应急工作进行总结。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计算机信息系统泄密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三)各单位保密负责人应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对本单位进行定期检查,所保密委员会将进行不定期抽查,抽查中对认真履行职责和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人员按照保密奖惩办法进行奖励和处罚。
(四)本规定的解释权在所保密委员会。(五)本规定自所务会通过之日起开始执行。
附件二
中科院计算所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密级:内部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中科院计算所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证网络与信息安全指挥调度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满足突发情况下中科院计算所网络稳定、持续运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中科院网络中心具体要求,特制订此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科技网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等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下述情况下的重大通信保障或通信恢复工作。
(1)中科院计算所网络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2)国内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1.4 工作原则
在中科院计算所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计算所各用户单位应遵循,明确责任,分级负责,严密组织、密切协同,快速反应、保障有力的原则。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中科院计算所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处理中科院计算所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问题,协调处理重大突发性的紧急事件,具体内容如下:
6.处理计算所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7.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的报科技网应急小组 8.对所用户提供网络与信息安全咨询和技术支持; 9.定期对网络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并通知终端用户; 10.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中科院计算所网络与信息安全办公室设在网络管理办公室,网络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和事务处理工作。
各部门管理网络联系人职责 5.负责监控和分析本单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处理、汇总安全事件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
6.7.8.明确我所应急组织体系、职责和应急处理流程; 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完善重要业务的数据备份机制,加强信息内容安全的管理,发现有害信息及时清除并上报;
3 预防和预警机制 3.1 安全事件分级
中科院计算所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根据危害和紧急程度,分“一级/紧急”、“二级/报警”、“三级/预警”、“四级/一般”四种。一级为重大网络事故,二级为一般的网络事故。
3.1.1 一级/紧急
下列情况之一为“一级/紧急”级别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1)新的网络蠕虫爆发或出现网络瘫痪的安全事故;
(2)计算所网络因网络攻击造成的或不能找出确切原因的网络中断或出现路由器失去控制;
(3)发生关键网站服务器(中科院计算所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确确定)瘫痪,或者发生其它有恶劣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事件
3.1.2 二级/报警
下列情况之一为“二级/报警”级别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1)出现一种新的利用主流操作系统合应急程序漏洞的网络蠕虫;(2)计算所因发生网络攻击造成的或不能找出确切原因的网络性能明显下降的事件;
(3)网站内容被非法篡改,或者利用网络服务进行仿冒诈骗(如:网络防冒钓鱼等);(4)发生敏感的信息类内容安全事件,尚未造成较大影响的。
3.1.3 三级/预警
下列情况之一为“三级/预警”级别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1)出现针对近两个月内发布的主流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漏洞的攻击方法
(2)个别计算机出现已知的病毒或蠕虫发作
(3)个别主机发布非法信息内容(如:色情信息、迷幻药、购买枪支弹药等),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损害;
3.1.4 四级/一般
下列情况之一为“四级/一般”级别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1)发生未达到三级的一般新安全事件;
(2)出现新的漏洞,尚未发现利用方法或者被利用迹象;(3)出现新的蠕虫/病毒或者其它恶意代码,尚未证明可以造成严重危害。
3.2 信息监测与报告
3.2.1 信息监测
计算所网络管理办负责对所属的计算机网络与信息进行安全管理和监控,及时汇总并发现问题,出现如下问题向科技网进行通告。
(1)网络或信息系统通信和资源使用异常,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应用服务中断或数据篡改、丢失等情况;(2)电子公告服务、群发电子邮件等网络信息服务中反动有害信息的传播情况;
(3)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4)已经确定或可能发生的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情况、(5)网络恐怖活动的嫌疑情况和预警信息;(6)网络安全状况、安全角势分析预测等信息;(7)其它影响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的信息。
3.2.2 信息上报
我所网络用户发现问题,应向中科院计算所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通告,中科院计算所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要及时地汇总、分析并将问题报科技网应急小组。
3.3 预防预警行动
在获得网络事故消息时,中科院计算所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应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工作的应对措施,通知相关部门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报上级单位。
4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说明
在国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与战争、反恐有关的突发事件以及召开重要会议、重大国事活动等特殊重要时期,没有发生三级以上重大互联网安全事件时,应按照“三级/预警”级别安全事件的处理要求和流程做好应急准备;当发生或可能发生三级以上重大互联网安全事件时,按高一级级别安全事件的处理要求和流程进行各项应急处理。
4.1 应急事件处理流程
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启用此应急预案,按如下流程进行处理
(1)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局势,将危害程度和损失控制到最小;
(2)发生技术类安全事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报告科技网应急小组;若发生信息内容类安全事件应直接报告院安保办;
(3)对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需按国家有关规定保护现场;
(4)对被攻击的系统进行恢复和加固处理;
(5)密切监视本单位网络情况;与科技网应急小组保持联系;听候进一步的指示;
(6)在安全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本单位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漏洞、危害程度、处置过程和损失情况报科技网应急小组,信息内容类安全事件直接报院安保办;
(7)与科技网应急小组联系解除临时的网络隔离措施;
4.2 信息共享
4.2.1 信息通告机制 在发生或可能发生三级/预警安全事件的情况下,应在24小时内向科技网应急小组报告相关信息;二级/报警安全事件情况应在8小时内报告;一级/紧急安全事件情况应在1小时内报告;
信息内容类安全事件直接报告院安保办;
4.2.2 信息共享的方式
事件信息的报告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真、公文、专报等方式,有如下要求
(1)三级/预警安全事件使用电子邮件或传真报告,并邮件回复或使用电话确认对方收到;
(2)二级以上安全事件必须先通过电话通报,同时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报告,并使用电话确认对方收到;
(3)敏感信息应通过机要渠道报院安保办(4)根据情况及时补充正式的公文报告。
4.3 应急结束
接院安保办指示终止应急事件流程
5 保障措施
在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中,必须遵守以下规范,严格工作纪律,确保不出现任何责任事故
1.有关人员应服从领导,加强协调,遵守工作程序,注意保密; 2.应急值班电话和所有应急工作人员应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 3.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启动后,有关人员要坚守岗位 4.遇到特殊问题、不能判定或需要上级协调的问题,应及时请示汇报
6 《中科院计算所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五篇:秦办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材料
解放思想 转变作风
全面推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近年来,秦岭路街道党工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抓住关键,创新举措,着力在解放思想上求突破,在转变作风上出实招,在选人用人上树导向,在制度建设上抓落实,努力把领导班子打造成为政治信念强、创新能力强、民主作风强、整体合力强的“四强”班子,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开创又好又快的社会发展新局面 我们始终把理论武装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以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扎实开展“一竞双争”读书竞赛活动,以庆祝建党88周年 “唱红歌、读经典、学典型”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打造特色。各科室、社区根据自身能力及可运用的资源,打造各自的活动重点,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品牌,各职能科室以“唱响红歌,凝聚力量促发展”为主题,秦江社区以“读经典”为主题,金源社区以“学典型”为主题,突出特点和亮点。在街道党工委、科室、各社区的大力组织、推动及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读书竞赛”活动获得了强烈的反响,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街道中层领导干部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120余份,有力地促进了秦办的文明建设工作。二是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街道党工委组织机关和下属各社区全体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以“学习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管理,加强服务,建设和谐宜居社区”为主题,以建设和谐秦岭、效率秦岭、魅力秦岭、平安秦岭为目标,迅速掀起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热潮。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勇于在实践中寻求机遇,创造条件,破解难题,以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拓宽,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上有了新提高,在思想观念的解放上有了新突破,在科学发展的思路上形成了新共识,初步形成了以“一条主线、三项统筹、五个促进”为核心的135新型发展思路。三是组织开展了几项集中活动和重点工作,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相关领域已经或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针对基层社区办公条件落后问题,我们大力推进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先后投资200万元,陆续新建和改造了秦江、金源、棉西、建西、杜康等六处办公楼,初步实现了全办社区办公的一站式服务;针对辖区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我们积极响应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号召,强力推进“清洁家园,美化街道”百日行动,使辖区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针对群众信访较大的问题,我们以“全国百名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听民声、解民忧、促和谐、迎国庆”信访稳定专项治理活动,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努力实现全年信访零记录的目标。可以说,这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创新实践,正是我们学习理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结果。
(二)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巩固团结务实的干部执政新风尚 我们把作风建设作为关系事业成败,关系人心背向的重大政治问题来抓,紧密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实际,深挖陈年积弊,找准突出问题,强力加以扭转,从教育培训、健全制度、改进方式方法三个方面入手,切实解决社区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干部干事创业能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社区“两委”干部的教育培训。2009年11月,我们邀请区委党校副校长李培霞讲师向街道党工委全体党员及社区两委党员讲授了一堂生动的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辅导讲座,突出学习了如何不断提高街道社区党的建设水平;今年4月上旬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回头看”之际,街道组织了全体党员及干部职工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积极推进街道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二是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社区干部监督管理。修订完善了财务“双代管”、合同代管、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等制度,成立了以街道经管站为主的社区财务结算中心,加强对社区财务的管理。目前,8个社区党建经费全部纳入街道财政预算,在按月均500元标准的基础上实报实销。其它资金代管率、帐簿代管率、合同代管率均达到100%。同时,建立领导干部谈话制度,了解社区“两委”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思想状况及工作情况,及时对社区干部交换思想、开展批评、加强社区“两委”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实行“任前谈话”提要求,教育新任干部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诫勉谈话”敲警钟,对有轻微违纪行为或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谈话、诫勉教育,达到提前打招呼、及时提醒、教育挽救的目的。三是改进方式方法,转变社区干部工作作风。建立联系点制度,街道中层干部固定包1个社区,每名社区干部固定联系几户,及时了解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同时,通过设臵书记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另外,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对户口管理、土地承包、拆迁安臵方案制定等,做到 “一事一议”、“一事一公开”。目前,已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23起,为老弱病残居民解决安臵住房3处。
(三)以队伍建设为基础,树立公道民主的选人用人新导向 我们坚持把正确选拔任用干部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内容来抓,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完善选任体制,拓宽监督渠道,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使一大批政治过硬、政绩突出、年轻有为的优秀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是明确选人用人导向。工作中,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选人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真正有能力、有魄力、群众基础好、改革意识强的干部充实到第一线,产生了良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2009年5月,对辖区8个社区两委进行了换届选举,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秦岭路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试行)》和区有关文件精心组织实施,民主产生17名社区正副职,促进了全班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二是积极进行选人用人改革。2009年,我们以全国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积极确定秦江、棉西两个社区作为党支部换届选举“公推直选”试点,其中秦江社区被中原区确定为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公推直选”试点,区组织部赵青部长及全区各办组织员全程指导参观了“公推直选”民主推荐、选举的两个阶段。通过以党支部“公推直选”试点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把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干部推向了两委的领导岗位。今年春节前,2月2日至4日期间,我们根据《中原区“三三差权制”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办法(试行)》的要求,结合街道内设机构和编制的核定、内部机构设臵变化的实际情况,在全区首次启动了“三三差权制”公开选拔机关中层正职竞争上岗试点工作,公开选拔了10名机关中层正职干部,进一步激活全街道干部活力,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三是建立干部考核体系。将完善干部考核任用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我们围绕 “基层工作法”的落实进行,创新干部考核方式,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中层干部考核体系,考核评议工作以社区为单位,采取 “社区干部进行个人总结、居民群众代表参与座谈评议、社区干部之间开展相互讲评、机关科室对口给予鉴定以及社区党组织进行综合评定”等五种形式进行。最后将每名社区干部的业绩记录在考核表内,存入个人档案,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社区干部本人,并要求社区干部对照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在此基础上,召开社区干部全年工作总结大会,总结社区建设的经验体会,查找不足,奖先促优,为明年社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推进科学民主的班子决策新落实 我们把强化制度建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领导班子科学决策能力的保障。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制度的不断完善推进科学决策的深入落实。一是完善议事决策制度,增强决策科学性。修订完善了集体领导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规范了街道党工委决策的程序和职责。凡属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都要提交街道工党委会议讨论决定,做到“三个坚持”、“四个不议”。“三个坚持”即坚持集体讨论重大事项不含糊,坚持抓大事,议大事不马虎,坚持班子成员积极参与集体领导不应付。“四个不议”即属于非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重大性的问题不议,属于行政领导方面的事项不议,属于执行中没有特殊情况的不议,属于其他会议研究解决的问题不议。二是巩固党内生活制度,增强决策民主性。我们要求各科室、社区坚持和不断改进民主生活会制度,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班子和个人身上存在的问题都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确保问题解决到位;加强班子成员之间谈心和沟通,班子成员在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合拍,工作中密切协作、相互支持,形成了“班长”处事公平,“成员”有职有权、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三是优化选人用人制度,增强决策公正性。遵循“靠实践检验干部,靠大家选拔干部,靠政绩使用干部”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重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先后培养了副科级后备干部4名,公开推荐6名干部走上了社区书记的办事处中层工作岗位,营造了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的选人用人环境,有效激发了全办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街道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不可否认还是存在着一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认识上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思想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片面认为只要经济抓好了,思想政治建设自然也就上去了,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抓经济建设上,对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到位。二是制度不够健全。思想政治建设究竟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缺乏具体、量化的规定。致使不少同志认为思想政治建设是“虚活”,感觉无从谈起,甚至把思想政治建设片面理解为理论学习。三是载体不够丰富。抓思想政治建设口号喊得多,抽象原则提得多,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少,力度不大,效果不佳,方法不适应。在建立思想政治建设的长效机制、创新活动载体方面思路不够宽,办法不够多,影响了思想政治建设水平的提高。
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从历史来看是成功之要,现实来看是当务之急,长远来看是制胜之策。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理论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要用开放的理念加强理论学习,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学习的核心内容,不断提高镇办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和知识水平。要着眼长远,建立统一的思想政治建设教育规划,科学设计主题教育,把系统培训与举办研讨会、读书会、开展调查研究等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的作用,建立分层分类教育新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是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用的监督。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水平的提升,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必须在一定的领导集体中和组织制度下实现。进一步提高镇办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水平,健全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工作制度,完善权力制约机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重大问题报告制度、财产申报制度、任职全程审计制度等,保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
三是选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活动的载体。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到改革开放的大局中定位,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思想政治建设,真正做到两促进、两不误。根据思想政治建设的具体要求和任务,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具体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工夫,寻找科学的活动载体。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逐步建立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长效机制,使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秦岭路街道党工委 2010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