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之探究

时间:2019-05-14 17:4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之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之探究》。

第一篇: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之探究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之探究

姚国联

[摘 要]家风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其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备受重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对当前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内容进行了概述,并指出其主要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对利用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全面强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传统家风家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作用

一、引言

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家风家训,其指导着一代又一代人勤勉、诚信、友爱、奋斗,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瑰宝。在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更要大力倡导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教育,其不仅是文化的结晶,更是传统美德的结晶,也是警世育人的基础。加强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在当前具有弘扬传统文化美德、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提升个人修养等诸多方面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大学生的人格修养,使其养成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加强对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应用尤为重要。因此,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全面强化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概述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而家风家训以期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形式在历史文化中享有重要的位置。良好的家风家训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良好的家风家训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良好的家风意识,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一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就是和谐的。

从内容方面而言,中国传统的家风家训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范围界定,其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比如曾国藩的《曾氏家训》有曰:“男儿当以懦弱无能为耻。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其中就有对个人修身的要求等。传统家风家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要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贯彻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

三、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主要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地位

1.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国传统家风家训逐渐兴起并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为当前整个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任何一个优秀的家庭都十分讲究家风家训,其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根据家族的发展,出于对人性的思考形成了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各个方面的一系列传统家风家训的格言,因此成为中华文化的结晶。

2.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传统美德的结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传统美德一直被奉为为人做事的重要标准和基础,是对一个人整体素质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当前,中国传统家风家训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不断前进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家风【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家训对其具有总结和发展性,可以认为,中国的传统家风家训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是传统美德的结晶。

3.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警世育人的基础。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十分重视对人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警世格言,对人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这些优秀的教育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家风家训。在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各方面的警世育人教育,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作用。因此,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警世育人的重要基础。

(二)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作用

在当前,加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弘扬传统文化美德。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结晶,对其进行宣传和教育有助于全面提升和弘扬传统文化美德,促进当代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美德方面的学习,使其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又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美德在当代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

2.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为人处世能力,必须要全面加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教育,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

3.提升个人修养。在传统家风家训中,其对个人修养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修身几乎占据了传统家风家训的大部分,因此在当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传统家风家训的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境界的升华,使其能够充分提升个人的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利用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开设传统家风家训相关的课程及讲座

传统家风家训在发展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从具体的家庭出发,虽然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其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当前,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开设关于传统家风家训的课程和讲座。一方面,要对高校教师进行关于传统家风家训和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与教育,并根据学校的教学规划和目标,开设相应的家风家训的课程,使得高校教师能够在课程上充分将家风家训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完美的结合,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邀请一些专家和学者进行传统家风家训的讲座,对具体的事例和经验进行讲解,并充分迎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想,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相关课程和讲座是提升传统家风家训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重要基础,必须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

(二)提高广大师生对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度

传统家风家训对人的教育首先体现在思想层面,再由人的思想对其具体的行为进行指导。因此,在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提升对其的重视程度,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学习标准和行为准则。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理论和格言等都来自于传统家风家训,因此可见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要性。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全面提升广大师生对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和吸收传统家风家训的相关知识,并将其成功运用到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同时,要特别提高教师对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度,这样一来,其就能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得学生随时能够感受到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要性。

(三)举办关于家风家训的实践活动

传统家风家训重在实践,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举办关于家风家训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精华,使其认识到在思【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想政治教育中传统家风家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学校要定期组织专门的活动,使得学生以各种节目的形式展现其所理解的家风家训,提升其对家风家训的整体印象。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深入具体的家庭中,学习其家风家训,提升其自身的个人修养。只有在实践中进行家风家训的教育,才能切实加强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五、总结

加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能够充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实现对世人的引导和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全面强化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从开设家风家训相关的课程及讲座、提高广大师生对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度、举办关于家风家训的实践活动等方面出发,全面强化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实现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言午,雨晓荷.家风家训[J].晚霞,2014(12).[2] 李超.家风家训伴成长[J].宁波通讯,2015(8).[3] 张洁.湖州市“家风家训”建设的实践与启示[J].江南论坛,2016(1).[4] 王亚君,叶林.关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讨[J].文学教育(下),2016(6).[5] 任婷婷.新时期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J].高教学刊,2016(11).【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本文为重庆高等教育学会2017-2018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业教育路径研究》(编号、CQGJ17195B)阶段性成果

【摘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均具有可行性。应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资建设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促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推动下,各高校都开展了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育,有利于整体提升大学生“双创”意识和能力,更能缓解就业压力。但纵观全国高校开展的“双创”教育现状,多停留在理论灌输以及具体就业政策的宣讲层面,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更是缺乏。因此,有必要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模式,将“双创”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必要性

1、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多数高校仅把“双创”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组成部分,缺乏独立课程体系的意识,因此,在师资安排上,基本上是由就业指导课老师或辅导员兼任“双创”课程,没有专职师资;在课程内容上,仅灌输“双创”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就业创业政策,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在授课形式上,多采用大班授课,甚至有些高校仅仅做几场“双创”讲座。总结起来,这一局面基本上是由于学校、教师、学生层面不重视造成,而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和体系,可以探索将“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提升学

校、教师、学生对”双创”教育的认识,从而推动“双创”教育的发展。

2、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多年以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以教授理论为主,实践教育为辅的模式,这一长期坚持的模式越来越让学生觉得乏味,影响了学习动力。而“双创”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立在实践或者案例基础之上的,如果将思想政治课相关理论有机地融入到“双创”以及大学就业实践和案例中,使学生通过“看得着、能感知”的这种有机会自身经历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更能增加相关理论的可信度。从这个角度讲,推动“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必然选择。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可行性

1、理论层面上具有可行性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偏重于思想教育,创新创业重在使学生增强“双创”意识,同时,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水平,而思想政治教育重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者在教育目的上基本是统一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本身就涵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以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内容,这和“双创”课程教育内容是吻合的,只是教育形式有所不同,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总之,理论上,“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通的,都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物质观等观念,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保障。

2、实践层面上具有可行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经济社会大环境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其课程体系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牢牢建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就业实践基础之上,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立足于社会发展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基础上的,可分为意识形态教育、能力教育、世界观教育、社会实

践教育等。所以,二者都必须立足于实践层面来开展,都必须在教育体系中贯穿实践环节,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部门,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高校中由立的教学单位负责,模式日趋完善,因此在实践中将二者合而为一,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路径选择

在所有高校面向所有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战略要求,目前情况,一方面不可能依据每一个学生的特色设置创新创业个性化课程,另一方面将创新创业短时间内形成独立的教育教学部门和体系也不现实,因此,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是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双创”内容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推动相关师资以及教育方法融合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目标。

1、在教育内容上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根据实际,将创新创业内容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是目前比较可行且有效的办法。比如,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分别纳入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形势与政策》课,内容都是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热点紧密结合的,国家创新创业和就业政策也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因此该课程完全可以承担部分“双创”授课任务。再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时代精神以及职业道德部分,本身就是“双创”课程内容,还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思想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也都和“双创”内容息息相关,通过这种融合,不仅消化了“双创”课程内容,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实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现状,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2、在师资上实现二者融合

师资是教育的基础,很长时间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配备都存在不足的境况,尤其是非重点高校,师资严重缺乏。大多非重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基本上是由行政人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专职比例也很低,此情况下,推动创新创业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机融合实属一种可行且有效的办法。一方面,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在原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中,选择学历、职称、专业等方面符合国家要求的部分师资,实施培训,使之能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这样,不但有利于“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有利于整体提升师资建设水平。

3、在教育方法上实现二者融合

长期以来,各高校招生和就业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成为就业指导课的附属,且多数由就业部门承担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导致偏离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使学生无法真正实现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同时从大教育观来看,也无法真正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恰好能弥补这种缺陷,其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因此,通过教学方法上的融合,对二者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是有益的。首先,通过融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增强了竞争力,就业率也就得以提升。其次,通过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嵌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不是单一的理论说教,是和自己的就业创业以及职业生涯息息相关的课程,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余展洪.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整体设计改革刍议[J].高教学刊,2015(13).[2]周志鹏.“双创”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作者简介】

崔利宾(1981-)男,汉族,河南滑县人,硕士,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第三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摘 要】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均具有可行性。应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资建设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推动下,各高校都开展了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育,有利于整体提升大学生“双创”意识和能力,更能缓解就业压力。但纵观全国高校开展的“双创”教育现状,多停留在理论灌输以及具体就业政策的宣讲层面,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更是缺乏。因此,有必要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模式,将“双创”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必要性

1、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多数高校仅把“双创”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组成部分,缺乏独立课程体系的意识,因此,在师资安排上,基本上是由就业指导课老师或辅导员兼任“双创”课程,没有专职师资;在课程内容上,仅灌输“双创”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就业创业政策,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在授课形式上,多采用大班授课,甚至有些高校仅仅做几场“双创”讲座。总结起来,这一局面基本上是由于学校、教师、学生层面不重视造成,而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和体系,可以探索将“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提升学校、教师、学生对“双创”教育的认识,从而推动“双创”教育的发展。

2、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多年以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以教授理论为主,实践教育为辅的模式,这一长期坚持的模式越来越让学生觉得乏味,影响了学习动力。而“双创”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立在实践或者案例基础之上的,如果将思想政治课相关理论有机地融入到“双创”以及大学就业实践和案例中,使学生通过“看得着、能感知”的这种有机会自身经历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更能增加相关理论的可信度。从这个角度讲,推动“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必然选择。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可行性

1、理论层面上具有可行性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偏重于思想教育,创新创业重在使学生增强“双创”意识,同时,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水平,而思想政治教育重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者在教育目的上基本是统一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本身就涵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以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内容,这和“双创”课程教育内容是吻合的,只是教育形式有所不同,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之,理论上,“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通的,都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物质观等观念,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保障。

2、实践层面上具有可行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经济社会大环境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其课程体系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牢牢建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就业实践基础之上,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立足于社会发展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基础上的,可分为意识形态教育、能力教育、世界观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所以,二者都必须立足于实践层面来开展,都必须在教育体系中贯穿实践环节,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部门,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高校中由独立的教学单位负责,模式日趋完善,因此在实践中将二者合而为一,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路径选择

在所有高校面向所有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战略要求,目前情况,一方面不可能依据每一个学生的特色设置创新创业个性化课程,另一方面将创新创业短时间内形成独立的教育教学部门和体系也不现实,因此,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是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双创”内容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推动相关师资以及教育方法融合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目标。

1、在教育内容上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根据实际,将创新创业内容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是目前比较可行且有效的办法。比如,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分别纳入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形势与政策》课,内容都是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热点紧密结合的,国家创新创业和就业政策也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因此该课程完全可以承担部分“双创”授课任务。再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时代精神以及职业道德部分,本身就是“双创”课程内容,还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思想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也都和“双创”内容息息相关,通过这种融合,不仅消化了“双创”课程内容,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实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现状,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2、在师资上实现二者融合

师资是教育的基础,很长时间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配备都存在不足的境况,尤其是非重点高校,师资严重缺乏。大多非重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基本上是由行政人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专职比例也很低,此情况下,推动创新创业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机融合实属一种可行且有效的办法。一方面,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在原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中,选择学历、职称、专业等方面符合国家要求的部分师资,实施培训,使之能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这样,不但有利于“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有利于整体提升师资建设水平。

3、在教育方法上实现二者融合

长期以来,各高校招生和就业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成为就业指导课的附属,且多数由就业部门承担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导致偏离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使学生无法真正实现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同时从大教育观来看,也无法真正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恰好能弥补这种缺陷,其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因此,通过教学方法上的融合,对二者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是有益的。首先,通过融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增强了竞争力,就业率也就得以提升。其次,通过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嵌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不是单一的理论说教,是和自己的就业创业以及职业生涯息息相关的课程,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内在动力。

第四篇: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

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作用呢?

《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促进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化教学改革、拓宽教学渠道、挖掘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实现身心和谐功能的需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还应该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完美结合。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而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实践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对受教育者的认识、情感、意志的全过程施加作用引导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已成为体育的重要功能,体育的功能就是体育对人和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体育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既包括对其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还包括对介于“生物”和“社会”之间并兼含两者的“心理”的作用和影响。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于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两方面。

二、体育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1、体育运动有助于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自信心的树立、优良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由不具备某种知识技能到具备某种知识技能,由不知到知之较多,由身体软弱化为身体强壮,由对体育不感兴趣,到乐于参加体育活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自信心的树立和不断强化的过程,并且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这一点上它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及的优势。通过一个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不仅树立了自信心,同时也是特殊的情感体验过程,既有成功的体验,也有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挑战,更是在困境面前的执着、坚韧、勇敢顽强的心智的运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动手、动脑、进行充分的心理体验,培养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实现身心的和谐交融。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质得到增强和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其自我知觉和自我概念也会相应发生积极的变化。

2、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

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又有许多参与合作、协调配合、竞争对抗的机会。尤其是高校教学改革后“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得到了不同的发展空间和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这是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教学中所不具备的。通过随机的合作或对抗组合,通过有针对性的强弱组合和强强组合,不仅扩展了交往的范围,使同学们学会了互相协作与相互帮助,更使同学们通过活动的开展体验到了受助与助人的快乐。体育活动过程中所提供的人际交往的时间与空间,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协调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和睦友好的相处。体育活动中的帮助与保护的实践过程也有助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在这些合作或对抗中,既会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打击,这种失败所引发的挫折体验,对学生是一种心理的磨炼过程,体育运动磨砺意志的独到之处是将心理融于生理之中。积累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正确理解和认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提高竞争和合作意识,科学和创新精神,使大学生逐渐在活动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并迅速发展。学生的参与意识、表现欲望、张扬的个性、拼搏进取意识和自尊心、自信心的确立比任何时候都来得迫切和强烈。这时的学生特别关心自己的形象,特别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愿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希望获得成功。体育课程可以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和自身的价值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体育运动的科学性,使得不同的学生群体有不同的表演舞台和表现机会。通过体育活动参与过程中的行为塑造、成就展示、感情表达、自我推销不仅满足了学生们的表现欲,也使学生在通过这种体育活动的方式更加了解自己、欣赏自己、相信自己。

4、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勇敢坚强的意志

体育本身具有激烈、紧张、强度大、对抗性强、竞争性强的特点。也正是这种来自身体和心理的刺激,激发和推动了学生们的体育热情。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通过体育运动,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斗志,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抗挫折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4]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拼搏精神在大学生中产生的辐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其作用将是久远的。通过这个过程,使得学生们通过体育课能有更多的机会使自己得到锻炼、提高;能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富有朝气和活力,能以饱满的激情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而情绪稳定性也在体育活动中得以改善和加强。使广大学生通过这种活动参与方式和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来影响并促进实现自身的价值,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功能,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得以体现,通过体育教学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提高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体育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寓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体育之中,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品位,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第五篇: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都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平台。校园生活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个这个桥梁,大学生可以对社会有一个较深刻,真实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价值观;

一、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教育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胡锦涛同志强调,广大青年学生要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要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的、永恒的青春。

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形式,是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要求,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早在1953年,政府就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与中等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决定》,强调实践环节对国家建设人才培养的意义;1987年国务院批转了原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实习和社会实践工作的报告》,指出青年学生只有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好地了解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才能逐步锻炼成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合格知识分子。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作用[1]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和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就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而言,所希望的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都受到教育,都得到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这一目的,它既便于学校组织以扩大受益面,又不失活动的严密;既便于安排,又便于检查;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既有普遍性,又有层次性。社会实践活动解决了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效果很好的一些教育活动,学生也乐于参加,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参加的人数很少,致使相当部分的学生滞留在活动圈子以外。这个问题的解决,使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受益面大大扩展,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分析社会的现实需要、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了高校“两

课”的教学,较大地提高了“两课”的教学实效,较好地解决了“两课”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不能很好联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学懂理论,提高了学生对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的认识,从而有助于青年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的成长,也是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历了活动内容从单一到多维,活动主体的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一个由量变的不断迭加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前,“学习社会、助困扶贫、服务社会、实践成才”已成为大多数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每逢假期,青年学生们走出校园,下农村、下厂矿、到学校、访军营、进商店,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正日益成为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而受到学生们的高度重视。

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解决青年学生对现实社会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如何来认识和解决这些新问题和矛盾,一直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如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毕业就业问题。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高校毕业生已由过去统包统配的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多数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方式。这种择业方式,导致大学生复杂心态和矛盾心理的产生。一方面,实现了由“服从国家需要”到“尊重个人自愿”与“服从国家需要”并重的转变,而备受学生的推崇和欢迎;另一方面,由于人才市场机制与竞争规则的不健全等因素,又使得部分学生束手无策。从而在一些学校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对社会的偏激看法,对这些过激的认识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矛盾的解决,单靠在校园的教育和引导是难以奏效的,然而,学校可有针对性地组织青年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社会和实践,使青年学生了解和认识国情,认清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实现个人志愿与祖国需要的有机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这种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和形式,有助于问题、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办法。

三.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表现:

1.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热爱祖国,献身社会,前提是要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大学生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十分缺乏社会实践体验,容易造成认识的片面性和思维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对改革开放事业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对改革和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工厂、农村去感受、体验,既充分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看到由于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发展不平衡,学习工人、农民善良、纯朴、勤劳的优秀品质,从而真正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大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有待于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实践是意志形成的关键。以个人意志从脆弱到坚强必须通过实践活动的具体化、对象化的过程,在成功与失败的磨炼中得以实现。

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养成,才能体现。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置身于具体活动环境中,耳濡目染,将社会公认的法律制度、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因素吸收到个人思想中,内化为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3.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大学生能力,增长才干,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认识能力、选择能力。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主观认识见之于客观,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将主观认识系统与行为系统有效地连接起来,达到知与行的统一,从而推动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的一生是选择的一生,提高大学生的选择能力十分重要,而选择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在比较中,才能逐步提高。二是培养社会活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独立设计实践方案,与各方面人士广泛交往,多次反复试验,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实践成果等,社会活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得以提高。三是培养创造能力、创业能力。社会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迫使学生深入思考,综合分析,激发创造灵感,创造新的成果,因而,改变了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创造能力低的状况。创新、创造是创业的前提,通过到企业公司兼职、勤工助学、创办企业和注册公司等方式,将自己所学知识、创造成果应用于社会,从而培养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

[2]陈红艳.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价值[J].安顺学院学报,2007

(6)

[3]王学俭.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理论战线,2005,(5):121—122.[4]吴晓晴.浅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13—14.

下载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之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之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无偿献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大学生无偿献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血液被人们誉为“生命之河”,任何人都离不开它。在目前条件下,血液还不能人工制造,只能依靠广大健康、适龄的公民来献血获取.无偿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学生党团建设五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学生党团建设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学生充当的社会角色也越来越多,担任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名族的希望祖国的......

    利用飞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初探(初稿)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文 利用飞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摘要】飞信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与手机间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免费性与便捷性、普适性与共享性、即时性与定时性......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摘要:网络是一种时代进步的产物, 是一种在现代条件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 网络既带来了教育手段......

    重视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重视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0级教育学院韩香香12010130125我很荣幸能够听到这次报告,通过本次报告,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

    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策略探究

    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策略探究[摘要]“90后”大学生已成为大学的主要群体,具有自我意识强、个性特征强、竞争意识强、参与意识强等特点,同时还具有社会责任感弱、团队意识......

    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性研究一 、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1、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指遵循职业素质养成规......

    电影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电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内容摘要:“90后”大学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多样化等复杂的环境中,他们有着思想活跃,价值观多样化等时代特点。电影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