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女权主义对英语的影响
:性别歧视是英语及其它许多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数十年来越来越引起女权主义者的不满和抗争 ,也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剖析 ,探讨了女权运动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 ,论述了女权主义者为争取妇女的平等地位所做出的贡献。
1英语语言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1.1男尊女卑的宗教思想
在英语国家,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偏见长期存在,这与英语国家社会长期处在父权制的统治之下密切相关。在基督教盛行的英美社会中,女性从属地位更是从“ 精神法典 ” 角度被固定下来。在《圣经 》 的创世篇中,上帝首先创造了男性— — — 亚当,亚当从此便被看成是“ 人类的始祖 ”。动物与女人是作为男人的帮手被创造出来。上帝把所创造出来的各种生物的命名权交给了亚当,从此,用语言符号来界定各种植物、动物等的权力便落在了男人的手中。上帝创造性别的手段也很奇特:他在亚当熟睡后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创造出了夏娃。既然女性是男性的骨中骨、肉中肉,既然她只是作为男人的帮手来到这个世界上,那么她对男性的从属似乎便成了上帝的意志。英语中泛指人时可用 he或 man而不用woman,专指性别的词被称为 Adam2rib words,也是从这里来的。两百多年前,托马斯 •杰佛逊(Thomas Jeffers on)在《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 on of I ndependence)中写道:“We hold thesetruths t o be self2 evident, that allmen are created equal...” ,毫无疑问,这里的 men泛指所有的人,包括 men和 women。这种状况表明男性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忽略了女性角色的存在。
1.2英语语义变化中的性别歧视
man与 woman语义的发展也不对称。man可指“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 或“ 重要人物 ” ,而对应的 woman则不具有。man在使用中含有“ 勇气 ”、“坚强的毅力 ”、“控制 ”、“主宰 ”之意 ,这在动词化的 man中尤为明显。如:①Well, Imustman it out.(t o bear up manfully)② Happy is your soul if Christ man the house...and com2mand it.Collins English Dicti onary在对 woman解释时没有一条释义可以表明 woman具有“ 重要人物 ” 之意。往往提起 woman,就一定“ 缺乏勇气 ” ,“胆小如鼠 ”。在英语中 woman不仅可指“ 女佣人 ” 和“情妇 ” ,甚至可指“妓女 ”(woman of thestreet)。这种语义的贬义化也发生在其他与男性相对应的性别词上。例如:① king国王;queen王后;在男性同性恋中扮演性别角色的同性恋者(male homosexualwho acts like a woman)②master男主人;mistress女主人;情妇③mister先生;madame女士;鸨母指代女性性别的词在其语义上的发展上逐渐染上淫秽或其他消极语义 ,而指代男性性别的词却没有沿着同样的方向发展。这样的例子在英语中十分常见 ,再以 mother为例:mother虽具有“母亲 ” 这一高尚的语义 ,却也没有避免贬义化。Mother可用来指“下层社会的上了年纪的妇女 ” ,而Shakes peare 《李尔王 》 中 Mother成了“ 歇斯底里 ”(hysteria)的代名词。如 Oh how thisMother s wels up t oward my heart!在英语中还保存着习语“the fits of the mother”。尽管男人似乎比女人更易发脾气。另一方面 ,相反 , father仍然保留“ 父亲 ”的尊严 ,还可用来指“ 有社会地位的长者 ”。[ 2 ]性别歧视不仅表现在语义的变化中 ,它也表现在词的选择和搭配之中。在英语中有些词可以去形容男子 ,对女人则不行 ,有一些专门的词去修饰女人 ,而它们无不带有歧视的意义。如:强有力的男人可用 charismatic(具有超凡魄力的)修饰 ,对强有力的女人则用另外一词“domineering(盛气凌人的)”;固执的男人用的是 strong willed(意志坚强的),固执的女人则用“stubborn(执拗的)”;幽默的男人用的是“witty(机智的)” ,对女人则说“sarcastic(好挖苦人的)”;爱唠叨的男人用“articulate(表达力强的)” ,对女人用“garrul ous”(喋喋不休的)。语言不仅反映人们的社会观念及成见 ,而且还传播、记录这种观点和成见。在历史上 ,社会地位、身份显赫的都是男人。干比较低劣工作的都是女人。p r ofessi onal的词义演变说明了这一点。当它与不同的性别连用时 ,语义也不同。① He is a p r o.他是专业人员。(p r ofessi onal)She is a p r o.她是妓女。(p rostitute)这种同义语义场中的性别用词多为贬义。还可以从以下数例中得到证实。② He is a tramp.他是个流浪汉。She is a tramp.她是个荡妇。③ He is going t o fight t o defend his honour.他打算为保护他的尊严而斗争。She is going t o fight t o defend her honour.她打算为保护她的贞操而斗争。.3男性为中心的婚俗
人类从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 ,男女角色进行了再分配:“ 男主外 ,女主内 ” ,妇女的主导地位也随之失去。男性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领域中都占着绝对的主宰地位 ,而女性的天地则缩小到家庭。我们知道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它是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与人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 ,当社会形成了男性占统治地位和女性居附庸地位的局面时 ,语言会有突出的反映。例如在以男性为中心的英语社会的婚俗中 ,一位女士嫁给一位男士后就会失去自己的姓名而变成“某某夫人 ” ,就会从 Miss变成Mrs.,或失去姓而只留下名 ,该女士也随着这种“附庸 ” 关系而获得其社会地位。即使这位男士已经过世 ,她仍然是他的遗孀(如: Tompwidow)。[ 3 ]女性的从属性还表现在姓氏的变化上。未婚用父姓 ,结了婚用夫姓。这不能不说是男尊女卑的赤裸裸的表现。婚姻状况是 p rivacy,英美人都不愿轻易把自己的婚姻状况告诉别人 ,但男人用 Mr.一词 ,结婚与否都可以 ,故人们不会由此知道他的婚姻状况。而女性一结婚就成为“Mrs.…”(某某夫人),这样就向他人公开表白了自己是个已婚的女人 ,不再是一个“Miss”(小姐)了。在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中 ,阳性为尊的思想体现在语言使用中不足为奇。英语中除了客套语“Ladies and Gentle2men” 以外 ,其它阴阳称呼语的并列几乎无一例外地遵循阳性在前 ,阴性在后的规则。如: boys and girls, men and woman,males and females, he and she,Mr.and Mrs., John and Mary,host and hostess,Adam and Eve, husband and wife等等。描述或称谓中的性别歧视
在英语中,经常出现对女性带有歧视性的描述或称谓。女人经常被说成食物、植物或弱小、温驯的小动物。下面的词常在男人的口中指代女人: vixen(雌狐)、bitch(母狗)、chick(小鸡)、cow(母牛)、cr one(老母羊)、dog(狗)、hen(母鸡)、g oose(雌鹅)、bird(鸟)……。用这些词称呼女性,实际上是对女性的侮辱、嘲弄,甚至是不怀好意,调戏妇女。世界各国女性一般在操持家务方面要比男人多得多,但不幸的是由此引出许多食物的名称去代指女人。如: Cheese cake(奶酪蛋糕)、ookie(小甜饼)、dish(一道菜)、sugar(糖果)、peach(桃子)、iece(点心)、t omat o(西红柿)、p lum(李子)……。野餐时可能会有人说: Good food.Delici ous women!女性互相称赞时也常说: You l ook g ood enough t o eat或 You have a peach and creamomp lexi on.西方国家 ,尤其是英语国家历来自我标榜人权、男女平等 ,但他们的母语 — 英语中所流露出的事实上的男女不平等 ,往往使他们难以自圆其说。例如美国人常用“ 鸡 ” 来比喻女性的一生。“I n her youth she is a chick(“ 小鸡 ” ,喻为“少女 ”), then she marries and begins feeling cooped up(“圈养 ” ,喻为“ 思想行动被禁锢 ”), so she goes t o hen parties(喻为“ 妇女聚会 ”),where she cackles(鸡下蛋后“ 咯咯叫 ” ,喻为“ 嘀嘀咕咕地讲话 ”)with her friends.Then she has her br ood(” 母鸡孵蛋 ” 喻为“ 生儿育女 ”)and begins t o henpeck(喻为“使丈夫惧内 ”、“母老虎 ”)her husband.Finally she turns int o an oldbiddy(“ 老母鸡 ” ,喻为“老女佣 ”)。在美国俚语中 ,女大学生宿舍被称为 hen coop(鸡棚);a wet hen不是落汤鸡;而是指讨厌的人 ,泼妇。[ 4 ]
2女权运动与英语语言的改造
受压于男权统治和歧视下的妇女为争取平等的地位 ,从来也没有停止过抗争 , 20世纪的妇女解放运动和女权主义运动就是一个例证。女权主义运动起源于欧洲的法国 , 60年代盛行于整个欧洲和美洲。一批著名的女权主义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 ,如法国的西蒙 •波伏娃(Si mone de Beauvoir)、克里斯多娃(J.Kristeva)、西苏(H.Cixous)、英国的弗吉尼亚• 伍尔夫(VirqiniaWoolf)、美国的肖瓦尔特(E.Showalter)等都非常重视对男性语言的批判。她们认为英语中各种对女性歧视性的词、词组或习惯表达法不仅玷污了妇女在语言社区中的形象 ,同时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潜移默化驻留于语言库中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女性的价值判断。她们在为妇女权益斗争的同时 ,也对英语语言进行了革新、改造 ,目的是为了从语言上颠覆男权的统治。女权运动对英语词汇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2.1改变以阳性代词或名词的无标记使用对词法上含有阳性成分、语义上无性别标志的词 ,一律把阳性的词尾改为中性词尾 ,并且创造出与阳性词尾相对应的阴性词尾词 ,使原来阳性词尾的词成为有标记词 ,专指男性。例如:男性词 性别词 中性词chairman chair woman chairpers oncogress man congress woman congress one /memberof congress foreman for womansupervis or post man post womanpost worker mankind womankind
2.2慎用含有 man(men)的词汇或短语当这些词汇或者短语所指的对象不能确定为男性 ,或者包含两种性别的时候 ,一般使用下面的词汇或者短语来替换 ,例如:man(人)→humanbeing, human, person, individucalmankind, man(人 类)→ humanbeings, humans,humankind, humanitymanmade(人造的 ,合成的)→synthetic, artificialmanpower(人力)→workforces, staff, pers onnel, labourt o man→t o staff, t o run, t o work, t o organize
2.3用无性别标记的中性词指代带“女子气 ” 的后缀
如 2 ess、2 ette、2trix等(带有这类后缀的词所指的对象往往给人以“ 浅薄 ” 或者“地位低下 ” 的感觉 ,有些还含有道德上和性行为方面不贞洁之意)。例如:waitress→serverstewardesses→flight attendantsaviatrix→aviat orpoetess→poetp rop rietress→p r op riet orscul p tress→scul p t orusherette→usher 2.4避免使用有意贬低,轻视女性的词语例如:避免把女性称为 the distaff(母系)或 the fair / s oft /weak / second sex(美丽 /温柔 /软弱 /从属的性别);避免把妻子称为 the little woman(小妇人);把 lawyer and theirwives更改为lawyers and their s pouses,把 a secretary and her boss更改为 asecretary and his or her boss或 a secretary and a boss。在英国,商店的女营业员被称为 salesladies与 sales men相对应。女士服装被称为 ladiespwear与 menp swear相对应。另外,在称呼一位婚姻状况不明的成年性别的时候,最好使用中性的称谓 Ms.。
2.5在同时提及男女两性时用平行称谓例如:man and wife(夫妻)→husband and wifemen and girls(男女)→men and women /boys and girlsPresident Bush and Mrs.Thatcher→President Bush andPri meMinisterMrs.Thatcher / Mr.Bush andMrs.Thatcher人称代词的使用是英语中最易带歧视性的,因为英语这种语言缺少一个清楚明了的中性的第三人称去表达男女们。女权主义者通过采用复数形式、去掉代词、用冠词代替、不同的句法结构、第二人称、被动语态或者重复名词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 they没有单数反身代词形式,女权主义者就创造了 themselves作为无标记单数人称反身代词。现在, them2selves已在加拿大政府文件及其法律条文中广泛使用。)例如:(1)He had t o think for hi m self.→They had t o think forthemselves.(复数代换)(2)Through discussi on each member can find others havesi milar p r oblems and that theirmethods of s olving these could beuseful t o hi m.→……and that theirmethods of s olving these could be use2ful.(去掉不必要代词)(3)The reader must take a number of variables int o ac2count in p lanning his app r oach.→……in p lanning the / an ap2p r oach.(用冠词代替代词)
结束语
性别歧视问题与其说是一个语言现象 ,不如说是社会历史文化问题。社会进步了 ,妇女的社会地位确实提高了 ,那么语言性别歧视的现象也会确实日趋减少。也就是说 ,一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程度越高 ,就说明这个社会或民族的文明程度越低 ,反之则亦然。但文明总是在不断发展和提高的 ,作为文明和文化载体的语言 ,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适应发展潮流的成分就保留下来了 ,而不适应的部分就会得到遗弃 ,这也是由适者生存定理所决定的。当然 ,有遗弃 ,就必然有新生。要想遗弃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的成分 ,必须有相应的替代成分形成 ,这便是摆在语言学家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参考文献: [ 1 ]徐守勤.袖珍英语谚语词典 [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8.[ 2 ]朱跃.英语与社会 [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1995.[ 3 ]潘建.英汉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与女权运动 [ J ].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1,(4): 86.[ 4 ]李剑波.英语语言与性别歧视法律文化传统 [ J ].法律英语世界 , 1999,(2): 10.
第二篇: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源自西方,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以现代的哲学与社会运动的观点来看,女性主义的通常以18世纪的启蒙时代思想家为起源。女性主义在19世纪渐渐转变为组织性的社会运动,因为当时人们越来越相信女性在一个以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大部分的女性主义者在政治上采取整体观的行动路线。
女性主义在西方社会取得了不少重要的影响,当中包括女性投票权;较为平等的工资;提出离婚的主动权,获得大学教育的权利等。女性主义者希望改变语言的运用,并非希望要求女性有平等权利或在政治论述中取得影响。
女性的发展,是在自我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从而在社会上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在社会中立足。女性的解放、自由和发展,是女权主义发展的三部曲,归结在女性的发展,创造女性的文化,从而对整个人类走出危机境遇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做出贡献。Evaluation feminism
Feminism, derived from the west, with the female experience for the source and motivation of the social theory and political movement.The word feminism, first appeared in France, means that the women's liberation, then to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gradually popular.In a modern philosophy and social movement point of view, feminist usually in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thinkers 18 th century for the origin.Feminism in the 19 th century gradually into organized society movement, because when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believe women in a male in the center of the society by not equal treatment.Most of the female activists in politics take whole to the concept of the action line.Feminism in western society made a lot of important influence, including women suffrage;More equal wages;Divorce the initiative, a college education rights, etc.Feminists wants to change the use of language, is not expected to ask women have equal rights or in the political discussion get influence.The development of women, is in the identity and social identity, and thus in the society of the status and deserved in society based on.Women's liberation, freedom and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minist trilogy, concluded on women's development, create the women's culture, and to the human situation out of crisis for the prospect of and make contribution.
第三篇:女权主义~
Women throughout the ages have protested the limitations imposed on their lives by social,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institutions.In the fifth century, Hypatia, an influential Roman scholar, sought a reawakening of female dignity and power;in the fifteenth century Christine de Pisan chronicled the achievements of women and instigated a debate across Europe on women’s equality;two centuries later Anna van Schuman, a Dutch woman, wrote books in support of women’s education.In the American colonies, Abigail Adams lobbied her husband, John, to “remember the ladies” as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raged on in the name of equality for all men.Soon after, in England in 1792, Mary Wollstonecraft was writing the feminist tract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But the first wave of modern feminism is usually declared to have begun in 1848, with 100 women and men at the Seneca Falls Convention.There, Elizabeth Cady Stanton and Lucretia Mott threw down the gauntlet for women’s suffrage;afterward, feminist Susan B.Anthony joined Stanton to lead the movement.Neither womanas well as long-term active feminists themselves—is bringing an ever-broadening perspective to the bargaining table of women’s rights.These women have been delving into some of the early feminist thoughts on the patriarchal structure underlying all modern polit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s, and they include the problems of racism and classism in their analyses.This generation too, accustomed to contemplating systems(such as ecosystems)and not just the individual factor, is looking at the entire system, from home to work to voting booth to religious institution.Many are questioning why women are expected to adapt to a world created by men.Many are lobbying for an adaptation that goes both ways.And many are rejecting society’s old definitions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 woman and replacing them with their own definitions, remembering feminist Mary Daly’s admonition that the right to define is power.In this generation, women are studying at West Point and winning Rhodes scholarships, and they expect to earn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This is the Title IX generation, women who grew up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join Little League teams, to play in soccer leagues, and who had access to school basketball and volleyball courts and to softball diamonds.This generation looks out at a world of women surfing alongside men, a powerful third wave.在整个年龄的妇女提出抗议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限制社会、政治和宗教的人们。在第五世纪一个有重大影响的人物,Hypatia罗马学者,找了再度活跃的女性的尊严和力量
在十五世纪克里斯汀·德·刚被记录了女性的贡献和煽动辩论整个欧洲对妇女的平等权利;两百年后安娜·范·舒曼,荷兰的女人,写书支持女子教育。
在美国的殖民地,阿比盖尔·亚当斯游说她丈夫约翰女士“记忆”美国革命名义激烈平等所有的人。不久以后,在英国1792年,玛丽·渥斯通克拉夫特·写辩护道的女性的权利的女人。
但第一波通常是现代女性主义的公布,开始于1848年在100女性和男性的塞尼卡福尔斯会议。在那里,伊丽莎白Cady斯坦顿和everglades挑战来丢掉了妇女选举权;后来,女性主义苏姗·b·安东尼加入斯坦顿带领运动
womanas以及也带来了themselves-is长期活跃的女权主义者ever-broadening视角讨价还价桌旁妇女的权利。这些妇女的钻研一些早期的女权主义思想对男权结构潜在所有现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classism于种族主义和在他们的分析。
这些妇女的钻研一些早期的女权主义思想对男权结构潜在所有现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classism于种族主义和在他们的分析。这一代太习惯于考虑系统(如生态系统)而不只是人的因素,正在看整个系统,从家到工作要投票摊宗教机构。
许多的问题是为什么女人将适应创造的世界被藐视。许多在游说,改编而成的都是如此的方式。和许多拒绝社会的旧有界定这意味着什么做一个女人和替换他们记住他们自己的定义,女性主义玛丽·权利警戒的定义就是力量。在这个世代中,女人是研究并赢得西点罗兹奖学金,而且想要获得同工同酬。这是一代,妇女第九条长大的机会加入,少棒队伍参加足球联盟,他们能够在学校学习篮球和排球法院垒球钻石。看这世代的一个世界的女性与男人一块冲浪,一个强大的第三次浪潮。
第四篇: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批评
从两性文化的意义上说,西方的文化传统是男尊女卑的传统。女性作家和女性读者,与男性自古不同。亚里士多德声称,妇女之所以是妇女,乃因她们缺少某些品质。圣托马斯•阿吉纳斯认为,女人是“不完善的男人”。英国诗人多恩写《空气和安琪儿》时也间接提到阿吉纳斯的理论:形式是男性的,物质是女性的;优越感如神的男性理智,将它的形式压印在柔顺的、无自动力的、女性的物质上面。在孟德尔之前,男人视其精子为活动的种子,精子将形式给予等待着的卵子,卵子在接受男性的效应之前没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在埃斯库勒斯的三部曲《俄列斯特》里,雅典娜让阿波罗提出的男性的看法胜:母亲不是她孩子的双亲之一。就是说,男性理智原则的胜利,结束了肉感的、女性的复仇女神的统治,确立了男权统治的地位。
这种文化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正是为了批判和反对这种占据主流的文化传统,女权主义才得以兴起并不断发展。
(一)女权主义、妇女和女性
特丽尔·莫伊曾说:“最近十年来,女权主义者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运用‘女权主义’、‘妇女’和‘女性’等术语。„„只有清楚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才能说明当地女权主义
①中真正关键的政治和理论问题。”因此在论述女权主义批评之前,有必要对女权主义、妇女和女性这三个术语的概念略加说明。
女权主义(Feminism)是一种政怡观点,指赞成并支持60年代后期新妇女运动所提的目标。因此女性主义批评是一种特定的政治话语话,它赞成并支持反对男权统治和性别歧视的斗争,而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中的性別问題。由于这种政治性质,不论什么方 法或理论,只要适合女权生义的目标,无一不可应用。换言之,一切承认是女权主义的批评和理论,必须与两性之间的权力关系联系起来。也就是与性或性别政治联系起来。因此女权主义批评的主要任务,就是揭露男人对妇女女的统治,这种统治如何构成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意识形态,以及如何提供它的最基本的权力观念。
在实现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女权主义者将现行的批评方法政治了;在此基础上,女权主义批评逐渐变成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支。女权主义者处于与其他激进批评家相似的地位,在学术机构外围,从边缘立场讲话,强调所谓“中性”或“客观”作品中也有政治,在“批评家”一词最广泛的意义上充当文化批评家的角色。
就文学方法和理论选择而言,女权主义是多元化的。如前所说,不论什么形式,只要适用于它的政治目的,无一不为其所用。其实,既然女权主义坚持男权统治的普遍性,它必然是多元化的;因为,既然男权统治普遍存在,就不可能有纯属女权主义或妇女的空间。一切思想,包括女权主义思想,无一例外地要受男权意识形态的影响。当然,问题不在于某种思想的始源,而在于它的实际运用和效果。就是说,关键不是看一种理论或方法首先由男人或女人提出,而是看它的实际运用和效果是否具有女权主义特征,事实上,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许多女权主义批评家都曾借用他人的思想,例如法国的埃莱娜·西苏借用了雅克•德里达的哲学;美国的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借用了哈罗德·布鲁斯的文学理论;还有一些人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拉康的心理学,解释性別差异和男权社会的性别构成。
由于女权主义是政治性的,所以并非一切妇女都同意女权主义。就是说,女权主义和妇女的槪念不可混淆。妇女写的论妇女作家的著作,并不一定都反对男权思。文学中的某种妇女传统,也不一定就是女权主义传统,正如罗莎琳•考沃徳所说:““决不能说以妇女为中心的著作必然与女权主义有关。以妇女为中心的小 说决不是一种新现象。‘米尔斯和布恩’,出版的浪漫小说由妇女所写,被妇女阅读,为妇女销售,一切都是关于妇女的。然而,以性、种族和阶级服从为基础的幻想,常常构成这些小说的特征,它们最最脱离女杈主义的① 目的。”不过,确实有人将“女权主义的”文本与“妇女的”文本混为一谈。这是因为,他们设想描写专属妇女的经验本身就是一种女权主义行为。单从一方面看,这是正确的,既然男权制总是压制妇女并抹杀妇女的经验,那么使人了解并认识这种独特的经验无疑是一种反男权的策略。但另一方面看,妇女的经验也可以以异化的、欺骗的、乃至低下的方式表现出来,描写这种经验的作品并不是为了妇女的解放。因此,决不能把妇女的经验当做女权主义政治的本质。应该说,共同的妇女的经验,本身并不形成对妇女处境的女权主义分析。一个人与他人有共同的经验,并不一定就与他人结成共同的政治阵线。虽然女权主义重视反男权的妇女经验,但作为一种政治性的理论,它不可能仅仅是那种经验的反映或后果。
确实,女权主义批判大多评论妇女作家;但这只不过是一种重要的政治选择,而不是对女权主义批评的界定。女权主义批评相对统一的原因,不在于它的对象,而在于它的政治观点。女权主义批评家完全可以评论男作家的作品。事实上,不少女权主义者都这样做过,例如,凯特·米莱特在《性的政治》(1969)里就论述了诺曼·梅勒、亨利·米勒和D.H.劳伦斯等男性作家,揭露了他们作品中所表现的性别歧视。
与“女权主义”和“妇女”的概念相似,“妇女”也不可与“女性”的概念混淆。长期以来,许多女权主义者惯于用“女性”表示“社会构成”(即文化和社会标准所造成的性别特征和行为模式),用“妇女”和“男人”表示纯生物上的性别差异。就是说,“女性”表示修养,“妇女”指自然属性。“女性”是一种文化构成,是后天生成的。从这种观点出发,男权压迫包括把某些社会的女性标准强加于生物性的女人,使人相信那些女性标准是“自然的”或“天生的”,而不符合这些标准的妇女便是“非女性的”或“不自然的”。事实上,“女性”和“妇女”两个概念的混淆,恰恰是在男权制的影响下形成的。男权制要求人们相信存在某种妇女的本质——“女性”。因此,女权主义必须澄清这种混淆,明确“妇女”和“ 女性”的差异:妇女都是女的,但并不一定都有“女性”。
不过,女权主义并不想固定“女性”的含义。因为男权制已经确立了一套“女性”的特征(如温柔、怯弱、训从、谦卑等等),如果女权主义再确定一套 “女性”的特征,势必会形成二元对立中的一个方面,重新陷入男权制的陷阱--毕竟一向是男权主义者相信“女性”的品质。例如,如果女权主义者对男人说妇女女是强有力的和富于创造性的,其意识深处仍然是希望得到男人的承认。
按照以上对女权主义、妇女和女性的区分当前西方的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范畴:“妇女”批评和“女性”理论。“妇女”批评指以某种方式集中于妇女的批评,但不注重从政治上研究运女作家和作品,它本身不是女权主义的,但以妇女为其观察研究的客体。不过在男权制的社会环境里,即使对妇女作家和作品的非政治研究,也必然被客观地认为是对女权主义事业的支持,因为它毕竟使妇女受到了注意。当然,明显带有性别歧视的“妇女”批评则另当别论。“妇女”批评家不一定是女权主义批评家。
但是,在女权主义批评领域里,大多数重视“妇女”的批评 家都采取女权主义观点。因此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伊莱恩•肖华尔特提出要区分两种不同的批评:一种是“女权主义批评”,关注作为读者的妇女;另一种是“女性批评”,论述作为作家的妇女。肖华尔特认为,第一种虽然论述男性作者的作品,但在批评中仍然侧重于妇女,因为它一般要由妇女实现,以妇女的经验为依据,洞穿男性作者歧视妇女的手法。第二种完全集中于妇女的写作,以经验为根据,说明妇女写作的每一个方面,如作品的历史、题材、风格、结构、以及妇女的创作心理等,同时提供对具体作家作品的研究。对肖华尔特来说,论述妇女作家本身就是一种女权主义行为,但被论述的作家并不一定是女权主义者。在她看来,认识妇女的创造性比认识作品的政治观点更加重要。
现在再简单地看看“女性”理论。就其最简单的定义而言,它指的是关于女性构成的理论。但构成论者不一定是女权主义者。例如弗洛伊德的理论提供了性别差异的分析基础,强调性特征不是天生的、生物学的本质,而是婴儿进入人类社会过程中的文化和社会构成,但弗洛伊德非但不是女权丰义者,而且还常常受到女 权主义者的抨击。因此所谓“女性”理论实际是读者或批评家应用的一个范畴,并不是女权主义本质的东西。
1、安·杰弗逊和戴·罗比合编《现代文学理论》(第二版)(新泽西,1986),第204页。
2、伊莱恩·肖华尔特编《新女权主义批评》(纽约,1985),第230页;其中“米尔斯和布恩”为一家出版商的名称。
(二)女权主义的理论问题 在西方学术界,传统的看法认为理论是男性的。男人的严密谨慎、勇于进取和富于雄心的特征,使他们更适合于理论研究,因此女权主义者经常揭露男性科学中虚伪的客现性,回避理论的固定性和确定性,希望发展一种女性的话语,从观念上摆脱公认的、由男性产生的理论传统。
西蒙.德伏娃在《第二性》(1949)里明确提出了女权主义基本问题。她指出,如果一个妇女想说明自已,她一开始会说“我是一个女人”;但男人是不会这么说的。这个事实说明,“男性”和“女性”决不是对称的。英文“man”(男人)可以泛指所有的人,而“woman”(女人)则不可。(同样,汉语里的“他们”可以包括男和女,而“她们”则只指女人。)在西方,这种不平衡可以追溯到《旧约全书》。妇女分散在男人中间,没有独立的历史,没有自然的统一性,也没有像其他被压迫团体那样联合起来。妇女处于与男人不平等的关系之中;男人为主,女人为次,或男人第一,女人第二。男人的优势造成了妇女屈从的意识形态,立法者、牧师、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都试图说明妇女的从属地位乃上天的意志,因此保持这种不平等关系对人间有利。德伏娃指出,由于男人相信妇女天生低下,所以才形成妇女应受压迫的观念。虽然抽象的“平等”不绝于耳,但真正的平等却从未实现。因此只有妇女本身才能说明妇女的特征。
大多数对性别差异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生物学、经验感受、话语、无意识和社会经济条件。从生物学出发而无视社会生活的观点,主要为男人所用, 他们企图以此维持妇女所处的地位。所谓“妇女只不过是个子宫”的说法,淸楚地概括了这种态度。换言之,妇女的身体就是她的命运,如果怀疑其身体的性的作用,那就是违背自然法则。不过,有些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也赞颂妇女的生物学特征,认为那是妇女优越而非低下的源泉。这种辩护常走极端,有时甚至陷入虚幻的女子沙文主义观点。
从经验感受出发,诉诸于妇女的特殊经验,认为它们是艺术和生活中女性价值的源泉,常常构成激进女权主义者的观点,她们认为,既然只有妇女才经历女人特有的生活经验,如排卵、行经、分挽等,那么也只有她们才能谈妇女的生活。她们强调,妇女有着不同的感觉和情感,妇女观察事物的方式与男人不同,对事物的感觉和看法也不同。这些差异只有在妇女著作里才真正得到体现,因此研究这些差异的文学表现应称之为“女性批评”。
话语是女权主义者最关注的一个方面。这与米歇尔•福柯的话语和权力理论的流行相关。她们认为,妇女所受的压迫基本上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语言的压迫。因为,如果接受福柯的理论,承认“真实性”取决于对话语的控制,那么人们就有理由相信,男人对话语的支配已经使妇女陷进了男性的”真理“。从这种观点出发,女作家与男作家争夺对语言的控制便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过,有些女权主义者也采取相反的观点,如社会语言学家罗宾•拉考夫认为,妇女的语言实际是低劣的,因为它缺乏阳刚之气,包含软弱和不确定的范式,多集中于琐碎、轻浮和不严肃的事物,且过于强调个人情感反应,因此妇女如果想在社会上与男人平等,她们就应该采用男人的话语。然而大多数激进的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已经被强行灌输了这种男权意识形态,必须揭露、批判并与之斗争。
第四个方面无意识或无意识的过程深受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一些女权主义者完全脱离生物论,将”女性“与无意识过程相联系,认为那些过程会暗中破坏男性话语的权威。如她们相信,凡是有助于自由发挥意义的事物都是女性的,因为女性的性特征是革命的、破坏性的、异质的、”开放的“,既无范围限制,也无原型化的危险。所以,即使有什么女性原则,也只能由女人限定,男人是无权过问的。
最后,社会经济条件或社会学方面,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理解。从社会经济条件方面考虑男女差异的形成,在英国女权主义批 中比较突出,也较为大多数普通妇女接受。一般认为,弗吉尼业·吴尔芙最早从这方面对妇女的作品进行了分析。自她以后,一些女权主义者,尤其马克思化义女权主义批评家,一直努力把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状况与两性间的权力关系联系起來,不承认存在什么普遍的女性。
上述五个方面侧重点各不相同,但仍然同属女权主义批评的范畴。因为它们都有一种三重性的信念:揭露男权制的前提和偏见,推进对妇女作家作品的发现和重新评价,详细研究妇女文学和批评的社会文化语境。当然,五个方面”三重性“的比例也各不相同。一般说,女权主义的文学批评多注意属性而非性别,多 集中于社会和心理因素而非生物学因素。
与三重性的信念相呼应,女权主义批评在第一阶段主要坪击男性的性别歧视,在第二阶段主要研究妇女作家及其著作,在第三阶段则集中于文学的、批评的、心理社会的和文化的理论。
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女权主义在政治和方法论上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或分歧。就文学领域而言,一般认为有以下主要类型:
1.社会女权主义,其兴趣在于妇女的社会作用,主张研究文学作品中描写或表现妇女的方式,注重妇女的形象。
2.符号女权主义,其出发点是符号理论,主张研究表示女性的代码及其分类,通过符号的表达来确定妇女在文学社会中的 作用。这实质上也是一种语言学的方法。
3.心理学女权主义,由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理论发展而来,强调一种不受男性标准和范畴限制的女性性征,考察文学作品中女性欲望的无意识表现,探索女性欲望受压制的情况。
4.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从社会经济地位出发,分析妇女受压迫的情形,强调社会经济条件的决定作用,对文学作品中妇女人物的分析类似对工人的阶级分析。5.女性同性爱的女权主义,提倡一种”肉体的“写作理论,探索性特征与文本特征之间的关系,甚至以阴唇为独特的女性写作 的源泉,反对以男性生殖器为中心的写作神话。
6.黑人女权主义。黑人妇女受多重压迫:在白人至上的社会里受白人压迫,在家族社会里受男人压迫,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作 为工人受资本家压迫„„。她们对只关心中产阶级白人妇女的女权主义不满,提出以黑人妇女为出发点的理论设想和审美观念。这种女权主义在美国日益受到重视。综上所述,女权主义不是一个慨念统一的学派,而是一次比较松散的运动,明显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三)政治·妇女写作和女作批评
在女权主义早期,其文学批评一般都侧重于政治,表达对不公正的愤怒,力图提高妇女对男人压迫的政治意识。这种女权主义与其他政治上的激进主义颇有相似之处。例如,妇女作为被被压迫的社会群体,可以与工人阶级相提并论,也可以与黑人相提并论。妇女虽然不像工人阶级那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不像黑人那样是外来的少数民族;但就受压迫而言,他们却可以归为同一个范畴。因此有人说,在西方社会里,最受压迫的就是黑人、工人阶级和妇女。此外,对上述三个被压迫群体的论证,一般也都采取类似的方式。压迫者通过意识形态,如种族歧视、资产阶级思想和父权制,极力有意识地维护其压迫的地位;而每一个被压迫的群体,则千方百计地进行某种政治斗争,以便提高被压迫者的觉悟,进而争取使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因此在文学作品里,每一个被压迫群体都竭力防止其成员的形象受到歪曲。
按照这种政治理论,意识形态完全变成了一种单方面的治工具。因此凯特•米莱特认为,意识形态是万能的阴茎棒,各个阶级的男人都用它来敲打妇女;在男人的心目中,妇女只能是软弱的、性受虐狂的。这种肴法有其正确的一面,指出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但它忽视了“性”形成当中的无意识心理过程,忽视了造成成妇女受压迫的社会和经济原因。
那么,这种所谓的‘性政治’如何影响文学呢?按照早期女权主义的观点,文学价值和文学常规已经由男人决定,因此妇女常常以不适宜的形式,勉强表达自己关心的问题。例如在叙事作中,从文学常规看,关于冒险和爱情的发展,一般都有某种“男性的”动力和目的性。另外,男性作家心目中的读者似乎总是男人,至少是以男性为中心的读者。这在大众文化乃至日常生活里很容易找到明显相似的例子。例如我们电视上关于淋浴电热器的广告,常常是一个漂亮的妇女,撩人地脱落浴巾,刚好让观众瞥见她裸露的躯体。不管广告制作者是否有意识,这显然主要是吸引男性,把女性观众徘斥在外。不过,女性观众很可能以“合作“的态度徘斥女性,她们也会像男人那样看这则广告。如果把电视广告改为文学作品,可以说文学作品也排斥女性读者,但女性读者也会以“合作”的方式无意识地被迫像男人那样阅读。
根据这种理解,早期女权主义者强调反对大男子主义和性的暴力。她们从女性读者的观点出发,揭露在男性小说的性描写里,男性统治的情况无处不在。她们似乎认为,男性作家因为自己的性别,必然在小说中再现生活中压迫性的性政治。毫无疑问,这种观点有力地批判了男权文化,但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它把性别歧视这一局部的意识形态现象,当成了普遍适用的总体意识形态,仿佛所有男性作家无一例外地都推行对女性的压迫。或者说,它把男性统治当成了基本的压迫形式,以性别代替了阶级,或认为性别压迫独立于其他社会和经济形式的压迫。这显然是把一个复杂的过程简单化了。它忽视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组织和与之相应的家庭意识形态,忽视了经济体制和劳动分工,忽视了教育制度和文化发展,一句话,忽视了男权制和资本主义的本质。
针对早期女权主义的片面性,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提出了一种唯物主义观点。她们指出,男人和妇女写作的物质条件不同,这必然影响他们写作的形式和内容;因为关于性别程式的问题,不可避免地与它们的历史物质条件相关;所谓妇女解放,不可能单靠文化中的某些变化。她们认为,“性”的意识形态既影响对男、女著作的阅读方式,也影响判断著作的标准;女权主义批评必须考虑文学的虚构性,不能简单地把性别歧视通通归罪于男性作家。在她们看来,文学作品没有固定的意义,解释依赖于读者所处的情境,依赖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意识形态,也就是依赖于他们本身的物质条件。不过她们承认,妇女不仅可以从文化上界定的描写“|性”的独特方式,而且应该尽可能保持她们的影响。
从早期女权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女权主义批评与传统批评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传统批评未能将女性作家作为作家来讨论而不考虑她们的性别;2.传统批评忽视了大量存在的女性作家:3.传统批评倾向于以男性经验为基础作普遍性的阐述。
美国著名女权主义批评家伊莱恩•肖华尔特在她的《她们自己的一种文学》(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1977)里,从妇女经验论的观点出发,通过考察自勃朗特姊妹以来的英国小说家,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分期,勾勒了妇女文学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1840至1880年为“女性阶段”,这一阶段妇女作家多模仿男性作家,模仿主流文学的小说传统,将居支配地位的文学和社会标准或男性 美学标准内在化。1880至1920年为“女权主义阶段”,这一阶段开始对主流文学方式提出异议,为女作家的价值和权利进行辩护。1920年以后为“妇女阶段”,其标志是转向内心世界,寻求个性,减少对对立面的依赖。按照肖华尔特的观点,”当我们观察妇女作家群体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富于想象力的连续统一的整体,某些形式、主题、问题和形象一代接一代反复出现。”(3)这就是说,妇女有她们自己的文学,这文学有其独特的历史和传统;以往的文学史忽视妇女作家及其作品,有着严重的局限。
按照肖华尔特的看法,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家是弗吉尼亚•吴尔芙。她写了大量关于妇女著作的文章,可以说是现代女权主义批评的先驱。虽然她从未采取女权主义的态度,但却—直考察妇女作家面临的问题。她认为,妇女或者像男人那样写作,或者根据男人对她们的期望写作:“在第一种情况下,她们创作出灵巧地模仿男性风格的作品,但不可能与原风格的作品相提并论;在另一种情况下,她们调制出一种矫揉造作的女性风格,而这只不过是迎合那些认为妇女低下的人的偏见。“(4)妇女要实现自己的文学抱负,总会遇到社会和经济的障碍。例如关于妇女多写”流行“作品的看法,有可能长期存在。因为客观的、超性别的批评 主张实际上无法达到,所以妇女便转而争取商业上的成功。在19世纪,小说写作是妇女可以供养自己的少有的方式之一。当时,由萨缪尔•理查逊的《帕美勒》和《克拉丽莎》所引起的感伤文学有很大市场,但这种文学未能经受住持久价值的考验。评述这种文学的文学史学家没有注意到当时妇女的经济条件,因而很容易认为感伤是女性作家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特征,甚至在当代文学中还继续寻求这种特征,仍然期望着它的出现。
在吴尔芙论妇女作家的著作中,《妇女的职业》一文相当重要。她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妇女作家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像许多19世纪作家那样,她们受到妇女意识形态的束缚:”屋里的安琪儿“的理想,要求妇女楚楚迷人,毫不自私,纯洁无瑕,富于同情;妇女要创造写作的时间和空间,必须运用女性的欺骗和谄媚。另一方面,对表达女性情感的忌讳,又妨碍她们如实倾诉自己的经验,尤其是作为一个血肉之躯的经验。这种对女性欲望的压抑,不论在作品还是在生活中都不曾克服。实际上吴尔芙并不相信什么女权主义意识,她认为妇女写作之所以不同,并非因为她们的心理上与男人不同。而是因为她们的社会经验不同,她自已努力写妇女的经验验有意识的,其目的是要找出某种语言方式,描写受限制的妇女生活。吴尔芙相信,一旦妇女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上与男人平等,她们的文学拖负就不再遇到障碍——她们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艺术才能。换言之,她认为精神或心理上的雌堆同体不仅仅是一种理想,只要同时用”脑子的女性一边和男性一边来写作“(5),雌雄同体的理想就可以实现;只要去掉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上的限制,就可以回到一种自然状态。但是,她最后的自杀表明,她无法实现自已的欲望,这种超越性特征的努力仍然以失败告终。
究其原因,雌雄同体的理想脱离了具体的社会现实。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分析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丽莲•罗宾逊在她编的《性别、阶级和文化》(1978)一书中指出,文学形式、文学风格和文学史,无一能独立于内容、意识形态和政治;不存在辨断文学作品的客观的审美标准,也不存在孤立的观念领域;形式 主义的观念服务于统治阶级,高级文化系统地排除了妇女、非白人群体和工人阶级;因此女权主义批评必须从更广泛的社会领域研究文学,包括性别、种族和阶级压迫。”女权主义批评„„是有目标的批评,是进行参与的批评。„„它必须是意识形态的和道德的批评;它必须是革命性的。”(6)丽莲·罗宾逊认为,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者鼓吹理论上的多元论;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强调孤立的意识形态批评;只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才要求关注性别,阶级和种族的参与性的政治批评。
综上所述,女权主义批评的目标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点:1反对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父权制偏见;2探索妇女文字;3考察意识形态、语言、心理、社会、历史和政治的力量如何影响生活、文学和批评。肖华尔特把第一点称之为“女权主义的批判”,第二点称之为“女性批评”,第三点称之为“文化批评”。女权主义者普遍认为,这三点以辩证的方式彼此关联。
(四)经验论与理念论
一般说,英美女权主义批评强调妇女的经验和历史,而法国女权主义批评则注重语言、哲学、心理分析和其他话语系统中“女性”的构成。由于后结构主义的影响,尤其是拉康著作的影响,法国一些女权主义者将“女性写作”理论化了,从而打破了西方话语中语言学和形而上学的传统。由于“女性写作”与女性心理的特殊力量相关,所以它还打破了由男性性征体系造成的沉默,以一种激进的“差异”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有些法国女权主义者的风格,常常带有超现实主义的色彩。正如伊莱恩•肖华尔特所指出的,“法国女权主义批评实质上是心理分析式的,强调压抑;美国女权主义批评是文本式的,强调表达。”(5)
按照艾丽丝•贾黛恩的看法,美国和法国的女权主义批评有三大区别:1.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重视作者的性别;而法国女权主义批评家则强调“女性写作”,她们追随后结构主义的“自我消亡”,认为以经验为根据的作者只是进行探索的一个所在,因而既不重视作者更不重视其性别。2.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注重研究妇女的形象、性别原型和小说的人物,注重文学模仿的诸种因素;而法国女权主义者则是分析型的,她们摒弃模仿论,认为形象、原型和人物只不过是语言的转义或产生的效果。3.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从文学作品本身或其背景寻求她们的“真理”;而法国女权王义者则认为真实与虚构间的关系无法确定,所谓人义主义的真理追求只不过是一种幻觉,换言之,他们认为历史上表示“其他性”的“女性”与分裂的写作一致,而不是与女性的人一致。(有人认为这种女权主义者是“反女权主义者”,因为女权主义的基本前提依赖于性别特征的区分,即男性和女性的二元对立。)
70年代后期,随着后结构主义在美国盛行,许多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对法国女权主义批评表现出越来越浓的兴趣,逐渐形成了理念论的一极,与原来的经验论并行不悖。概略地说,女权主义的经验论强调性别对立所造成的女性的特殊经验感受;理念论则追求一种两性融合的形而上的思想。前者政治意图强烈,认为只有修正男性历史的主观意识,才能保障女性意识的存在;后者则要求超越性别经验的藩篱,达致一种无性别意识差异的乌托邦。
经验论的女权主义批评主要批判男权与男性神话,推翻正统基督教的男性创造说,消除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的男性中心论。经验论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在她们合写的《阁楼里的疯女人》的绪言里,从语言的发展对男权与男性性征进行了论证。她们认为,自从维多利亚时期以来,父系的文学创作理论依附于基督教的创世说,神化了男性作者。她们从”作者“(author)一词的词源追溯男权传统所带来的性别歧视。“作者”一词衍生出“权威””(authority),根据牛津英文辞典的解释,兼有“创始”、“增殖“、”对子嗣的控制“和”传权不辍“等意义。(6)由于男性观点一直统治着文学,所以”笔“(pen)可以视为男性生殖器”阴基“(penis)的象征,”男性性征„„实际上是文学权力的本质。诗人之笔在某种意义上(甚至不只在比喻的意义上)就是一个男性生殖器。“(7)。这就暗含着笔为男性所独有,文学是父系的统治。她们认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的文学传统强调模仿,仿佛文学创作者是人间的半神,模仿天神的创造行为,以其作品为一个镜中的宇宙,或者像浪漫主义诗人所说的那样,作品是万能上帝永恒创造的回音。因此,如果创作是男性的行为,那么男女两性的主、客体地位也就确定:男性是积极的、主动的,女性是被动的、接受的。于是,文学创作便被认为是男性居主动地位的文字性行为。
在这种解释当中,创作的作品不仅是作品的实体,而且还是权力的象征,代表着神授的主权和父权。作者(男性)是文学家族中的族长,女性是这个家族的从属,是作者塑造的雕像。正如诺曼•布朗所评论的,“诗是创造的行为,是生命的行为,是基型的性行为。性的特征就是诗。美女是我们的创造物,或者是皮格马利翁的雕像。美女是诗;(佩脱拉克的)劳拉确实就是诗。”(8)按照这种意象,女性被剥夺了行为的能力,同时被赋予了双重的意义:她是性的产物,也是性爱的对象;她是阿拉伯数字中的”0“, 没有内容,没有生命,对人生也没有大的影响。这种看法显然涉及到弗洛伊德的男性中心的看法,就是说,在俄狄浦斯情结时期,女性缺少男性的生理特征,因此没有创造的能力。
吉尔伯特和古芭认为,自古以来,权力和享受是两性性行为对立的原则,分别为男性和女性所有,然而既然男性已经垄断了权力,必然会进一步淫没女性拥有享受原则的生理事实,在文明社会中则会剥夺女性创作的自我。因此女权主义批评要求还女性以本来的面貌,既拒绝被视为妖女,也拒绝被视为天使。丑化与美化都是脱离经验的玄想,因此应该回到不容否认的与自然的联系。(9)这种联系就是她们的生理、家庭与社会的经验,是她们作为女性所特有的自我。乔叟笔下巴斯夫人的”经验就是权威“的观 ,可以说是女权主义经验论者的宗旨。她们主张女性独有的经验是他们自己的躯体,是她们讲述的故事,也是他们创作的题材。他们主张重视性别经验的差异,希望以此使女性读者和作者产生共同的认识,,从而伸张长期遭受压制的女性的权利。
女性主义经验论者常常沿用社会文化批评的概念和术语,主张建立一种被压迫阶级的文化。女权主义者玛丽·戴莉称女权主义批评方法是一种”解放“,并提出要争取”正名“的权力:女性的命名权横遭践踏。我们一直受到限制,不能以自己的力量为自己、为世界、为上帝命名。古老的命名法不是对话的结果—— 《创世记》故事中的亚当为动物及女人命名,已经在无意中承认了这个事实。女人正逐渐认识到,由男人为天下万物命名是欺人之举,因为这有失公正。”(10)戴莉认为,各种事物的特性都是男人命名的结果,都是男人强加的解释,因此女权主义批评的主要目的就是修正这种父系传统中的谬误,消除其中的性别歧视,恢复有血有肉的女性的经验,然后从女性的经验出发,解释传统赋予女性的形象,求取女性的真正自我。换言之,原先父系文化的镜子里映出的女性,不是妖女便是天使,现在必须用真正的血肉之躯来取代。女性要走出《白雪公主》童话中的魔镜,扬弃邪恶的继母和天真的公主这种两极的形象,追求实际经验世界中的真正的女性。
经验论基本上是进取性的,志在破除男权的偏执。理念论则主要是防御和改革,希冀艺术能脱离政治,两性能和平共处,携手跨入乌托邦的文明世界。理念论也从权力和性征两方面入手。为肯定女性。理念论者借犹太神秘教对《创世记》作另一种解释。《创世纪》第一章第27节说:“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就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犹太神秘教认为,既然男女的原型都是上帝的形象,上帝便兼具雌雄两性,因此雌雄同体方为伊甸园中完美人性的特质。后来这种解释演变为雅各布•波希姆的神秘说,最后又并入保罗《加拉太人书》的第三章第28节所说的情形:“并不分„„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身上,都成为一体。”(11)雌雄同体不仅在神秘宗教中被视为理想,而且在人类学研究中还被推崇为一种形而上的理念。卡洛林•黑尔布伦在她的《走向一种雌雄同体的认识》(1973)中,以这种神话为女权主义理念论的基础引用了俄国神学家伯捷耶夫的论述:“按照人的理念,按照上帝对人的构想,人是完整的、男性化的女性的存在,是太阳的也是地球的,是理念的同时也是宇宙的„„原罪的第一个后果就是两性的分离和雌雄同体人的堕落。”(12)女权主义理念论也谈“解放”,但指的是打破性别的分离和对立,达到男女心智的解放。理念论强调心智和精神,“我相信我们未来的救赎,在于规避两性的对立和性别的束缚,在于走向一个能自由选择个人的角色和行为类型的世界。我认为我们应该追求的理想,最好的解释语就是‘雌雄同体'„„男女的性别特征和男女作为人的行为本能,都不应僵硬地进行分派。”③女权主义理念论者认为,男性的勇敢、主动、理性和女性的温柔、内向、感性等可以互相交融,男性可以温柔,女性也可以刚强。一些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甚至认为,男性主恶,女性主善,只有互相交融才能达致人的完美。这颇像藏传佛教中欢喜佛的象征意义:男主恶,女主善,男女交合,化恶为善。
女权主义理念论者还强调对权力的分享,对性征的讨论限于抽象的层次,因而不争辩实际生理的异同。她们的目标是女性可以分享男权,可以自由地从事文艺创作活动。由此延伸,将女性本质注入父系文明,使其发生质的变化,才是保证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唯一方式。或者说,男女要共同创造文化,共同分享权力,就必须改变男女两性的对立,废止男性单方面的统治,建立一种新的、超越矛盾的、中性的和谐。
不论女权主义的经验论还是理念论,在实际批评运作中都注意权力与性的关系,但前者强调权力与性征同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关系,而后者则铺陈“同性生殖”的意象,强调不假外求的理念。当然,两者都强调了西方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理象。由于女权主义理念论常常被怀疑脱离实际,被怀疑有沦为女性自造“天使”形象的危险,所以总的看来经验论比理念论的声势更大一些。
纵观女权主义批评的演变发展,可以明显看出它与妇女运动的联系。60年代中后期,西方出现了日益高涨的妇女解放运动,提出了十分激进的主张,要求彻底改变现存的世界,被称为“激进 的女权主义”。后来,尤其到了70年代中期,其主张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文化和意识形态联系起来,逐渐形成了 “文化的女权主义”,波及到各个文化领域,当然也涉及到文学和文学抵评。“激进的女权主义”提出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把性别问题视为社会政治问题,导致了妇女意识的改变,激发了妇女的社会热情。“文化的女权主义”强调把妇女从”男性价值“的压迫下解故出来。根据”女性价值“创造一种替代性的文化,其本质是一种道德的、反主流文化的运动,其目的则是改变妇女的形象。女权主义批评虽然受到”激进女权主义“的影响,但更多的是从”文化女权主义"发展而来。它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呈现出多元的面貌。
(3)伊莱恩?肖华尔特《她们自己的一种文学》(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l977),第 11页
(4)赫伯特?马德《女权主义与艺术:论弗吉尼亚?吴尔芙》(芝加哥,1968),第121页
(5)伊莱恩?肖华尔特《新女权主义批评》(纽约,1985),第249页。(6)参见《阁楼里的疯女人》。(耶鲁大学出版社。1979。)第4页。作者引用。爱德华·赛义德《开始:意图和方法》。(纽约1975)。第83页的论述并延伸其意
(7)
桑德拉·吉尔伯特《文学的父系》载当代文学批评。(纽约1986)第189页(8)诺曼·O布朗《爱之躯体》(纽约,1968),第134页。
(9)参见《阁楼里的疯女人》,第15页。
(10)玛丽·戴莉《超越上帝父亲:走向一种妇女解放的哲学》(波士顿,1973)第8页
(11)参见卡洛林·黑尔布伦《走向一种雌雄同体的认识》(纽约,1973),第17页
(12)同上书
(13)同上书,第25页
第五篇:对《茶花女》中女权主义的解读
摘要
《茶花女》这部经久不衰的小说向我们讲述了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与阿尔芒的坎坷的爱情,以女权主义思想为主线,探讨作品本身的女性思想,分析女性代表玛格丽特的女权主义的萌芽,发展直至消亡;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分析了玛格丽特悲惨命运的必然性,特别是一个底层女性在那个放荡,奢靡,虚伪的男权主宰的社会极度抗争的悲剧。
关键词 :控制;社会背景;女权主义;男权主义;平等
Abstract
La dame aux camelias enduring novel tells the story of the tragic fate of the prostitutes Margaret to us, as well as her rough love with armand, feminist thought as the main line, discusses the work of women thought, analysis of the women on behalf of Margaret's feminism germination, development and die;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Margaret tragic inevitability of fate, especially an underlying female in the wild, extravagant, false extreme fight the tragedy of the male dominated society.Key words: control;The social background;Feminism;Male 2
目 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1
正文 „„„„„„„„„„„„„„„„„„„„„„„„„„„„1
引言 „„„„„„„„„„„„„„„„„„„„„„„„„„„„1
一、压抑的女权主义 „„„„„„„„„„„„„„„„„„„„„1
二、女权主义意识的外现与男权意识的矛盾 „„„„„„„„„„„2
(一)玛格丽特对男权主义的盲从阶段 „„„„„„„„„„„„„2
(二)玛格丽特女权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冲突阶段„„„„„„„„„„3
(三)玛格丽特对男权主义的反抗阶段 „„„„„„„„„„„„„4
(四)玛格丽特对男权主义的妥协阶段 „„„„„„„„„„„„„4
三、女权主义的淡薄 „„„„„„„„„„„„„„„„„„„„„6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7
郑重声明 „„„„„„„„„„„„„„„„„„„„„„„„„„8
对《茶花女》中女权主义的解读
引 言
《茶花女》这篇小说主要围绕着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的爱情来写,本来爱情是自由的,只要两情相悦就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女主人公却是一位身份非常卑微的妓女,所以这无形中就预示了他们爱情悲剧的结局。阿尔芒在小说的最后认为自己错了,并感到深深地歉意。的确,阿尔芒是错了,可是阿尔芒为什么会错呢?如果我们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去看待一个女人,去看待一个妓女。那结局会不会好一点呢?故事发生在法国的十九世纪,虽然宪法规定人人平等,但是在资本主义虚伪的面具下仍笼罩着明显的阶级意识。而对于生活在最底层的妇女来说,她们连正常人的生活都不配拥有,更何况是空中楼阁的真挚爱情呢?也许小仲马自己也不知道茶花女这部作品折射了当时社会在男权主义的强权控制下,女性的生存悲剧。
一、压抑的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又称女权运动,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 运动。女权主义最早出现在法国,主要探讨的是男女平等问题。他们追求地位平等,强调妇女解放,并逐渐开始意识到性别关系和性别权利的问题的存在。
与其他阶级斗争不同的是,女权主义具有非暴力的特征,它以提高妇女对自身地位和潜力的认识为最终目的,在此过程中极易导向为一种文化批判,通过分析女人所属地位的形成原因,进而提高女性对自身的认识和对现实的理解,推进她们从男权制度中解放思想和对精神的奴役。1970年,凯特·米勒特的《性政治》论文发表,成为了女权主义理论形成的文学标志,女权主义文学理论逐渐成为了20世纪一种重要的文学理论形式。
小说《茶花女》创作于1847年,正直七月王朝末期,一方面,弱肉强食的资本社会主义到处充满着虚伪和冷酷,上层阶级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人民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许多出身底层、本性善良的妇女,被迫卖淫为生,在杯酒中卖笑。
另一方面,男权主义的色彩浓厚,女人作为“第二性”只能依附于男人生活,对于比女人更低一等的妓女来说,男人就是生命,在男权的压迫下,女权思想悄然出现,她们追求平等,自由,崇尚纯洁的爱情,重塑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改变女性立于边缘的传统。
在这个悲惨的世界里造就了这样一个悲惨的人物,玛格丽特的悲剧来源于当时社会普遍的道德观。主人公玛格丽特本来只是一个贫穷的乡下姑娘,可为了谋生来到了巴黎,却不幸沦落风尘成为妓女。染上了奢靡挥霍,寻欢作乐的恶习。但是玛格丽特仍保持着纯洁的心灵,在遇到阿尔芒后度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可就在她想要改掉恶习和阿尔芒永远在一起的时候,阿尔芒父亲的出现彻底毁灭了她的美梦。玛格丽特被迫离开了阿尔芒,回到巴黎重操旧业,最后在遭到阿尔芒不明真相的种种侮辱和伤害后,心力交瘁,在贫病交加中含恨而去。
在这部小说里处处流露着父系文化传统中男权对女权的控制。父系文化传统从各个方面向女性伸出触角,使女性的心理在长期的压抑中畸形。正像尼采所说的那样:“男性为自己创作了女性的形象,而女性则模仿了这个形象创作了自己。女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习惯于依附男人而存在,屈从于男人的意识,不但肉体上不受自己的控制,连精神一并被男人侵占。”在当时的那个时代里,女性似乎牢牢地依附着男人而存在,在当时的社会里女权主义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烈,更谈不上女性传统观念的颠覆,男权主义占统治地位,力图把女性美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当中。女性美的唯一参照对象是男性的审美愉悦程度,所以构成了男女的歧视性审美关系。女性意识对男性意识非常依赖,甚至根深蒂固。在男权背景文化下的女性是从属的弱者,是以男子为中心而存在的依附品,茶花女发表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轰动,当然了充满了很多的争议。
二、女权主义的外现和男权主义的矛盾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妇女必须顺从并规劝男人你要走向妇人们去吗?别忘了你的鞭子。这种男性的偏见,完全植根在男性经验的视野之中”,①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同时,无形中阻碍了女性的独立与自主意识,充斥着对女性的歪曲和鄙视。因此女权在男权的压力下退化了,她们不知不觉中承担了抚育子女及料理家务的责任。而在《茶花女》的这部小说中我认为玛格丽特对男权意识经历了盲从、冲突、挣扎和妥协的四个阶段。
(一)玛格丽特对男权主义的盲从阶段
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打扮总是少不了一朵茶花,人称茶花女。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一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与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亲摩里阿龙公爵在偶然发现玛格丽特很像自己的女儿后,便收了她为自己的干女儿。玛格丽特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应只要她能改变自己过去的生活,便负担她的全部日常生活费用。但在她的周围没有人对她付出真感情,没有人是因为为了她而爱她,她游走于富家子弟周围,却像没有灵魂的空壳一样。在这个只是外表华丽,而内心丑恶的现实里,人们彼此欺骗,用虚伪遮蔽这个世界。
在这一阶段,玛格丽特是完全盲从于这个社会的道德系统,屈从于男权意识,她认为女子的肌肤容貌之美是女性美的基础,她用奢华装扮着自己,取悦着男性。当时的男权意识当然也认为女性的美是通过男性的审美观念来决定的,就连小仲马也没有离开这个怪圈,因此他是这样塑造茶花女的:“她高挑的个头儿,身材未免苗条的过分,但是,她衣着上善于搭配,以高超的技巧稍一调解,就消除了这种疏失。她那条开司米大披巾边角一直垂到地面,两侧飘逸除丝绸衣裙宽宽的花边,还有厚厚的手笼,藏住双手,紧紧贴在胸前,四周围着十分巧妙排列的褶皱,线条那么优美,再挑剔的目光也挑不出毛病。她那张鸭蛋形的脸蛋,清秀得难以描摹,两道清纯如画的弯眉下,镶嵌着一双黑眼睛,而遮蔽眸子的长长睫毛低垂时,就在粉红的脸颊上投下阴影;那鼻子纤巧挺直,十分灵秀,鼻子微微向外张,强烈地渴望性感的生活,那张嘴也特别匀称,嘴唇曼妙的微起,便露出乳白色的牙齿;那肌肤上一层绒毛,宛若未经手触摸过的桃子。这些组合起来,便是她那张柔媚面孔的全貌了。”这完全符合男性对女性美的要求,充斥着男性对女性的所有美好的幻想。实际上,玛格丽特的美成了男性思维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男权主义在这个阶段暴露无疑,女权主义在强烈地男权主义意识的控制中,玛格丽特无心也无力反抗。在那个男权占主导地位的年代,她只能靠外表来取悦男性。
(二)玛格丽特女权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冲突阶段
在这一阶段玛格丽特遇到了阿尔芒,玛格丽特生病期间,阿尔芒每天跑来打探病情,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普律当丝向玛格丽特讲述了阿尔芒的一片痴心,她很感动。玛格丽特和她的朋友跳舞时,病情突然发作,阿尔芒非常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残害自己,并向玛格丽特表白了自己的爱情。小说中阿尔芒这样说道:“自从我看到你以后,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是为什么,你在我生命中就占了一个位置,我曾想忘掉你,但是我做不到,你的形象始终留在我的脑海
里。我已经两年没有看到过你了,但今天,当我遇到你的时候,你在我心坎里所占的位置更加重要了。最后,你今天接待了我,我认识了你,知道了你所有的奇特遭遇,你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别说你不爱我。即使你不让我爱你,我也会发疯的。”他告诉茶花女,他现在还珍藏着她六个月前丢掉的纽扣。玛格丽特原来淡薄的心灵动了真情,她送给阿尔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许,这朵代表自己也代表爱情的茶花向读者宣誓了向命运抗争的第一步。玛格丽特开始相信了有爱情,开始有了挣脱男权萌芽的想法。
(三)玛格丽特对男权主义的反抗阶段
玛格丽特决心摆脱百无聊赖的巴黎生活,和阿尔芒到乡下住一段时间。在这个阶段,玛格丽特的女权反抗意识达到了高潮。她独自一个人筹划了一笔钱,毅然的离开了公爵,与阿尔芒每天享受着乡下的宁静和美好。玛格丽特忘掉了萎靡奢华的贵妇生活,她不再依附那些虚情假意的贵族们,成了一个暂时独立有思想的女性,她的选择向世人昭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首先也是人!女人除了要追求平等的社会价值以外,还有自我价值的空间,还需要自我价值的体现。在小说中,当公爵知道了玛格丽特与阿尔芒同居的事情后,玛格丽特这样坚决地说道:“我决不离开阿尔芒,我也不再隐瞒我和他的同居生活。这样做可能很傻,但是我爱他。有什么办法呢?再说我也活不了多久了,不愿意再自找苦吃,去服从一个老头子的意志;只要一见他,我觉得自己也会变老。让他把钱留着吧,我不要了。”话语间无不流露着一个柔弱的女性对爱情的执着、无限的信心和坚定,当然还有对男权意识的奋力反抗,以及在为自己的命运做主。
想必读者在读到小说的这部分的时候都会对玛格丽特对传统社会道德的颠覆怀有敬佩之情。在庞大的男权制度社会里,女性被当做社会边缘公民而看待,而妓女可想而知是在社会的边缘悬崖上生存的,玛格丽特竟然有这样的勇气与社会抗争,我们无不感到震惊和钦佩。但是这种抗争到头来还是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她的抗争高潮像是加速悲剧来临的一个催化剂。
(四)玛格丽特对男权主义的妥协阶段
毕竟他们的爱情不是普通的爱情,这也意味着有很多的坎坷。不久,阿尔芒和妓女在一起的事情传到了他父亲的耳朵里,可想而知,他父亲当时的愤怒,失望,他用严厉的话语要求阿尔芒离开玛格丽特,可此时的阿尔芒已听不进任何对玛格丽特不利的语言了,在他心目中她是神圣的,他匆匆离开了父亲来到了他们乡下的家,他知道在那有个人等着他回去。
父亲知道这时的儿子已深深爱上了这位妓女,再多言语对他来说已不起任何
作用了。父亲打算去见见儿子心目中的女神,并让其离开他的儿子。父亲见到了玛格丽特,但不知怎么了,他对她有了些许的同情,但他为了家族的利益,为了女儿的幸福,他还是请求她离开他的儿子,玛格丽特看着这位父亲,她答应了。玛格丽特是无助的,更是善良的,“听到这段开场白,我浑身直打哆嗦”可见,她明白了他情人父亲的——这一个“身材高大,神态庄重,待人和气的,人人所能见到的最正直的人”所要讲的是什么了,软硬兼施的他像一个专制的君主,披着仁主的衣冠,来棒打鸳鸯了。为了成全他年轻美丽,纯洁的像一个天使的女儿走入一个体面地家庭,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而庄重、正直、堂而皇之地说:“小姐,你爱阿尔芒,你用你能用的唯一方式向他表明你对他的爱,为他的前途牺牲你的爱情。什么方式不能用呢?什么又是唯一的方式呢?不言而喻,那就是:小姐,请你走开吧,一个妓女的到来只会玷污我们家族高贵的姓氏”。
请看吧:“阿尔芒的妹妹要结婚了,她要嫁给她所爱的男人,她要进入一个体面的家庭,这个家庭要求我的家庭也要我的家庭里的一切都是体面的。要成为我女婿的那个人的家庭已经得知阿尔芒在巴黎如何生活(如何生活呢?不言而喻,就是与玛格丽特的爱情生活),并向我声明,如果阿尔芒继续这样生活,他们就要取消婚约,这种牺牲(指阿尔芒准备给玛格丽特六万法郎——他母亲的遗产)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人们并不了解你,他们会认为他为你作出的牺牲是出一种不正当的原因。而这种不明了的原因有可能玷污我们家族的姓氏。别人才不看阿尔芒是不是爱你,你是不是爱他,这种爱会不会促进你们的幸福,会不会给你带来尊重。人们只看到一件事,那就是阿尔芒-杜瓦尔容忍一个妓女。正因为如此,阿尔芒“正直、善良、忠厚”的父亲才不得不费尽心思使玛格丽特做出“伟大的牺牲”。
玛格丽特死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季、无情的城市,就像所有美丽善良的人倍受煎熬、贫病交加一样令人怜惜。而更甚的是她心中的爱至死不渝,这对“精神与肉体均被摧残”的妓女来说,像是荷花出自污泥。可笑的是,出得不是时候,开得不是地方,注定了悲剧一场。
玛格丽特最终退却了,这足以见证在男权主义控制下的女性生存的悲剧。一直以来,男性就把女性的贞洁看的非常重要,像中国就有这样的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封建的思想观念把女性的贞洁与她个人的幸福、家族的名声、以及以后和她过完后半生人的家庭、幸福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所以这样的束缚完全相当于捆绑了玛格丽特的双手,她根本无力挣脱。就算她对爱情的勇敢和执着都再次内化,但是阿尔芒的父亲还是通过当时男性是怎么评价女性贵贱的方式来看待这本该平等的爱情。男权主义系统再次占了上风。最终,玛格丽特作为
女性的抗争失败了,小说悲剧结尾。
三、女权主义的淡薄
主人公玛格丽特从始至终她都生活在制度的压迫下,是个没有话语权的最底层的女性,当她在面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时,已由原来的主动争取的革命热情逐渐变成被动提升的心理满足,这种心理的变化也带动了她对爱情的看法,与阿尔芒的爱情最终也以悲剧结束。
在当时的法国,社会女权主义非常淡薄,人们对妓女根本就没有起码的尊重,那些资本主义的贵族阶级只是把玛格丽特作为成为自己情人的炫耀品和战利品,根本没有半点情感和真诚可言。而阿尔芒的出现却有点扭转这样的局面,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真情是显而易见的,不禁让我们读者们高歌,妓女和平常人一样,同样需要正常人所需要的东西,包括一份真挚的爱情。但是这种女权意识的稍稍苏醒,马上又被传统的男性对妓女的偏见而沉沦。阿尔芒觉得玛格丽特仍贪恋过去挥霍无度、萎靡奢华、寻欢作乐的生活而狠狠地羞辱了玛格丽特,他---阿尔芒也无法摆脱对妓女的成见。与其说他们之间的误会是由阿尔芒的父亲造成的,还不如说是整个当时法国社会造成的。小说中阿尔芒的父亲对玛格丽特说:“你的身份会玷污我们高贵的姓氏,并且为了我纯洁的女儿可以顺利成婚以及为了阿尔芒可以有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你唯一的选择就是离开阿尔芒。”为什么仅仅因为玛格丽特是妓女就让她在追求自己幸福的路上这么坎坷呢?为什么这个社会不给女性与男性同样的社会地位呢?生活在底层的妇女被生活所迫才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她们没有错了,她们只是选择了活着,虽然是“卑贱的”,但是难道她们选择活着的时候就等于放弃了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吗?就等于放弃过一般人可以有的生活吗?社会?你为什么不给女性机会呢?你总让她生活在社会的边缘。我们总是被这个世界改变着,就像玛格丽特,被这淡薄的女权主义逼的退缩了,尽管她在努力争取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可是一个柔弱的底层妓女拿什么去与强大的社会抗争呢?拿什么去与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抗争呢?所以,那个时代!注定了阿尔芒和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特别是玛格丽特作为妓女的悲剧。
结束语
《茶花女》长盛不衰的过程之中,虽然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常常会被制作者根据需要进行改变,茶花女的形象也并非一成不变,但是其中一些基本的要求却并没有发生变化,即肉体和精神绝对分离,既是充满诱惑力的、可以欲望的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本质上是无欲的、纯洁的,最重要的是她的变化是由浪漫爱引发的,爱情使她醒悟从而内化了男权制度的要求,为了爱人的利益勇敢地牺牲了自己。客观上来说,理想的浪漫爱也包含着两性之间互相的关爱和扶助,但我们仍然对其提出批判和质疑,因为其中对女性的要求实在是太多了。茶花女有着善良美好的品质,牺牲自我,成全他人。这场哀戚凄怨的爱情悲剧是由门第等级观念和金钱势力的压迫造成的。作品的主题具有批判资产阶级的冷酷无情和男权社会下男性对女性审美的偏见。从而同样容易引起处在同样的等级观念和男性强权势力压迫下的中国女性产生强烈的同情和共鸣,激发了他们反对封建礼教和勇于追求爱情的决心,而这些决心正好体现的就是女权主义在我们的身边悄悄苏醒。小仲马在这部巨作中让读者延伸了对女性文学的想象,推动了女性形象和女性主义的传播,我想这一点小仲马肯定自己都不会想到
参考文献: [1]苏屹蜂.论《茶花女》悲剧的成因.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2]尼采.查拉斯图拉是说[M].楚图南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3]冷和平.男权文化背景下女性生存悲剧[J],苏州大学学报,2009.[4]小仲马.茶花女[M].郑克鲁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5]张继贤.《简爱》的女权主义解读,<长城> 2011.[6]徐姗娜.花开,在不同的世界——《茶花女》四种文体之比较.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7]许荣.法国中产阶级:历史与现状.湖北社会科学.2004.[8]张莉芬.无辜的妇女 罪恶的社会——从茶花女、陈白露谈起.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
[9]徐杰.哀其不幸叹其争——杜十娘和茶花女形象之比较.文学研究,2005.[10]崔大庆.论欧洲19世纪小说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郑重声明
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毕业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行为,本人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
年 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