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中外立法比较(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8:4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安全:中外立法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安全:中外立法比较》。

第一篇:食品安全:中外立法比较

食品安全:中外立法比较

(一)2011年中国食品安全事故

1、大陆企业

“瘦肉精”事件(双汇集团);“地沟油”事件(京津冀);蒸功夫“香精包子”事件(肉味香精,“蒸功夫”包子铺);小肥羊“卫生黑幕”事件(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染色馒头”事件(柠檬黄、防腐剂、甜蜜素,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 味千“猪骨汤精”事件〔猪骨汤精,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俏江南“回锅油”事件(回锅油,俏江南集团);速冻水饺“细菌超标”事件(金黄色葡萄球菌,思念、三全、湾仔码头)。

2、境外企业

“砷超标”事件(砷、铅、镉超标,雀巢和喜宝);“血燕”事件(亚硝酸盐含量超标,马来西亚企业);台湾“塑化剂”事件(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假绿色猪肉”事件(普通冷鲜猪肉冒充绿色猪肉,沃尔玛公司)。

(二)中外食品安全法律文件及其主要规定

1、中国现有法律文件及其主要规定(1)中央法律文件及其主要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五章食品检验;第六章食品进出口;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第八章监督管理;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打击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立案侦查——公安及时立案快速侦破;法院量刑——要坚决依法严惩,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要加大财产刑的适用,彻底剥夺犯罪分子非法获利和再次犯罪的资本,要从严控制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适用缓刑和免予刑事处罚;职务犯罪——贪腐渎职者涉案不得用免刑;健全制度——发现监管漏洞要提司法建议。

(2)地方法律文件。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加快食品安全法地方配套法规立法步伐。以黑龙江省为例,哈尔滨市在全国最早出台了生猪屠宰管理法规《哈尔滨市生猪饲养屠宰检疫销售管理条例》,规范了生猪屠宰等安全监管。2010年哈尔滨市制定了《哈尔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此外,哈尔滨市畜牧局出台了《哈尔滨市畜禽产品药物残留管理办法》,加大了对养殖场(户)用药的监督和指导;哈尔滨市工商局制定了《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预案》等13项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市场监管;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哈尔滨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2011年12月1日起,《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将开始施行,这是全国首个专门性食品安全地方法规之一。类似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已于2011年9月1日开始施行。

2、外国现有法律文件及其主要规定

(1)英国现有法律文件及其主要规定。英国从1984年开始分别制定了《食品法》、《食品安全法》、《食品标准法》和《食品卫生法》等,同时还出台许多专门规定,如《甜品规定》、《食品标签规定》、《肉类制品规定》、《饲料卫生规定》和《食品添加剂规定》等。A.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例如,《食品安全法》规定,一般违法行为根据具体情节处以5000英镑的罚款或3个月以内的监禁;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食品或提供食品致人健康损害的,处以最高2万英镑的罚款或6个月监禁;违法情节和造成后果十分严重的,对违法者最高处以无上限罚款或两年监禁。B.关于监管职权的规定。英国食品安全监管由联邦政府、地方主管当局以及多个组织共同承担。例如,食品安全质量由卫生部等机构负责;肉类的安全、屠宰场的卫生及巡查由肉类卫生服务局管理;超市、餐馆及食品零售店的检查则由地方管理当局管辖。为强化监管,英国政府于1997年成立了食品标准局。该局为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的独立监督机构,负责食品安全总体事务和制定各种标准,实行卫生大臣负责制,每年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食品标准局还设立了特别工作组,由该局首席执行官挂帅,加强对食品链各个环节的监控。英国法律授权监管机关可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场所进行检查,并规定检查人员有权检查、复制和扣押有关记录,取样分析。C.关于监管制度的规定。在英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一个重要特征是执行食品追溯和召回制度。食品追溯制度是为了实现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保证食品质量安全而实施的对食品质量的全程监控制度。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地方主管部门可立即调查并确定可能受事故影响的范围、对健康造成危害的程度,通知公众并紧急收回已流通的食品,同时将有关资料送交国家卫生部,以便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安排工作,控制事态,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权益。第四,关于系统平台的规定。为追查食物中毒事件,英国立法规定政府应建立了食品危害报警系统、食物中毒通知系统、化验所汇报系统和流行病学通信及咨询网络系统。

(2)德国现有法律文件及其主要规定。德国法律规定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食品企业自查和报告制度等,成为德国保护消费者健康的决定性法律机制。A.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规定。德国食品监督归各州负责,州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监管方案,由各市县食品监督官员和兽医官员负责执行。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BVL)负责协调和指导工作。B.登记注册制度和检验制度。食品生产企业都应在当地食品监督部门登记注册,并被归入风险列表中。监管部门按照风险的高低确定各企业抽样样品的数量。每年各州实验室要对大约40万个样本进行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样本成分、病菌类型及数量等。食品往往离不开各种添加剂,添加剂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与否。C.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规定。在德国,添加剂只有在被证明安全可靠并且技术上有必要时,才能获得使用许可证明。德国《添加剂许可法规》对允许使用哪些添加剂、使用量、可以在哪些产品中使用都有具体规定。食品生产商必须在食品标签上将所使用的添加剂一一列出。D.关于食品快速警报系统的规定。在欧盟范围内已经初步形成统一、有效的食品安全防范机制,即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警报系统。德国新的《食品和饲料法典》和《添加剂许可法规》的一大特点就是与欧盟法律法规接轨。如果某个州的食品监管部门确定某种食品或动物饲料对人体健康有害,将报告BVL。该机构对汇总来的报告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加以分析,并报告欧盟委员会。报告涉及产品种类、原产地、销售渠道、危险性以及采取的措施等内容。如果报告来自其他欧盟成员国,BVL将从欧盟委员会接到报告,并继续传递给各州。如果BVL接到的报告中包含有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不明的信息,它将首先请求联邦风险评估机构进行毒理学分析,根据鉴定结果再决定是不是在快速警告系统中继续传递这一信息。

(3)美国现有法律文件及其主要规定。A.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指导原则:只允许安全健康的食品上市;食品安全的监管决策必须有科学基础;政府承担执法责任;制造商、分销商、进口商和其他企业必须遵守法规,否则将受处罚;监管程序透明化,便于公众了解。B.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分为联邦、州和地区三个层次。以联邦为例,负责食品安全的机构主要有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下属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和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农业部下属的食品安全及检验局和动植物卫生检验局,以及环境保护局。三级监管机构的许多部门都聘用流行病学专家、微生物学家和食品科研专家等人员,采取专业人员进驻食品加工厂、饲养场等方式,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构成覆盖全国的立体监管网络。C.涵盖食品产业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法律及产业标准:既有类似《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这样的综合性法律,也有《食品添加剂修正案》这样的具体法规。D.严厉的法律责任规定:一旦被查出食品安全有问题,食品供应商和销售商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和数目惊人的巨额罚款。E.实行食品召回制度:万一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召回制度就会发挥作用。F.信息公开制度:联邦政府专门设立了一个“政府食品安全信息门户网站”。

3、中外食品安全主要法律规定比较

(1)食品安全标准:中国过低。以乳业行业标准为例。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1986年《生鲜乳收购标准》(老国标)规定,生乳蛋白质最低值每100克为2.95克,细菌总数为每毫升不超过50万个。而2010年6月施行的新版《生鲜乳收购标准》(新国标)则把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下限从2.95克降到2.80克,菌落总数上限已改为每毫升200万个。国外生乳蛋白质最低值明显高于我国,菌落总数上限明显低于我国。例如,欧美国家生乳蛋白质最低值多在3.2克以上,美国和欧盟的菌落总数上限为10万。

(2)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中国不健全。A.中国监管体制不健全:各监管部门的职权划分还不够明确,法律未就协调和沟通机制作明确具体的规定。B.中国监管制度不健全:追究政府及其相关监管部门相关法律责任的制度不健全;公众知情权制度和政府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特别是未就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的设立和运行作具体明确的规定);公众参与制度不健全。

(3)法律责任:中国的财产责任比较轻。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修正)第144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而美国法律规定,一旦被查出食品安全有问题,食品供应商和销售商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和数目惊人的巨额罚款。

4、近期中国食品安全立法的重要进展

(1)完善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规定。2011年4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禁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禁止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2011年5月13日卫生部发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突破性进展:规定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显标注,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进行严格审查;删除了不再使用的、没有生产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甲醛等品种;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者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不得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等。

(2)建立健全了一些食品安全法律制度。A.建立健全政绩考核制度。例如,北京、广东、上海与浙江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推行了县区长负责制,统筹推进市县两级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实现各环节紧密衔接,有效形成全链条监管。B.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举报制度。2011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黑龙江、河北、甘肃、辽宁等省均出台了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吉林省开通24小时投诉举报热线。四川省公开各食品监管部门、公安和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电话。C.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例如,吉林省聘请上千名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深入各社区摸排食品安全隐患。

(3)提高了财产责任的力度。例如,刑法修正案

(八)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最低刑为有期徒刑,罚金上不封顶)。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第96条规定,条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另外,武汉市加大惩治力度,上黑名单企业将无法获得贷款;北京正在建设食品安全信用系统,对不良企业实行5年行业禁入。

第二篇:中外司法制度比较

中外司法制度比较

一、司法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比较

司法制度是指国家体系中司法机关及其他的司法性组织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组织与活动的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等方面规范的总称。

西方国家的司法制度是建立在“三权分立”理论基础之上的,“三权分立”理论以权力分立和制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分开、并立,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由此形成了独立的司法制度。尽管西方各国的法律规范不尽相同,但其司法制度的独立性共同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司法机关的地位独立。司法机关的设置、权限、活动方式和程序等,都由法律明确规定,任何机关和个人都无权改变或撤销。而且,司法机关的经费包括人员工资和活动经费按照法律规定实行预算单列,由国库直接拨付。第二,司法活动独立。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依照法定程序独立行使司法权,自主进行司法活动,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均不得行使司法权或干预司法审判活动。而且,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受另一个法院的干涉。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不当判决,也只能依据上述程序进行变更。第三,法官独立。西方各国一般都以法律规定法官职务终身制。法官一经法定程序任命,非经弹劾,不得被免职、撤职或令其提前退休。而且,法官在审判活动中的言行不受法律追究。[1]

而我国的司法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是“议行合一”,即决定和执行国家重大事务的权力由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我国的司法机关虽然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的干涉,但是这种独立不是绝对的,它最终要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主要是对审判、检察机关和司法人员公正司法的情况进行监督,受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申诉和对司法人员的控告,督促他们依法办理。

二、组织体系比较

中西方司法机关组织体系的构成存在明显差异。西方国家的司法机关组织体系一般是指法院的组织构成,而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严格地说,不是司法机关。就中国而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律师组织、公证组织、仲裁机构等组织统一构成我国的司法组织体系。

就法院组织体系而言,西方国家大多实行三级制,只有少数国家是四级制(如英国);西方国家在普通法院之外,还设有宪法法院、行政法院、税务法院、专利权法院等等专门法院(如美国);在一些联邦制国家,州法院与联邦法院并立,均有各自的组织体系,互不隶属。而在中国,法院体制实行单一制,上下级法院之间存在严格的控制关系,并设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等专门法院,全国还普遍设立了人民法庭,作为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

此外,在检察机关的组织构成上,中国与西方国家也存在较大差异。西方国家的检察机关不是独立的,在大陆法系国家,它通常附设于法院中(如法国);在英美法系国家,检察机关则隶属于行政机构系统(如美国)。而在中国,检察机关与法院、行政机关并立,从中央到地方分四级设置,并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派出机构。

三、审判制度比较

审判制度也称法院制度,是审判机关适用法律过程中的一系列有关组织和活动的法律制度,包括法院的设置、审判组织、法官、审判原则、审判方式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一)法官。作为国家审判权的行使者,法官如何运用法律,如何正确地实施法律,直接影响审判工作的质量,影响司法的公正。因此基本上各国都对法官的资格、任免、保障等一系列要求做出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

1.法官的任职资格。即对法官在业务、政治和道德素质上的要求。英美法系国家对法官的任职资格要求较高。在业务素质上,一般要求首先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并且从事律师工作若干年,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如英国的上诉法院法官从执业15年以上的辩护律师中选择,郡法院的法官也要有7年以上的辩护律师经历。在政治素质上,西方国家一般要求法官中立,名义上禁止参加政治活动,在道德素质上,一般需要有良好的社会评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依据我国05年制定的法官法,担任法官同样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在业务素质上,一般要求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在政治素质上,要求有政治上的坚定性,即忠于宪法,拥护宪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道德素质上,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秉公执法,公正廉洁,作风正派。

2.法官的任免与任期。西方各国的法官都依一定的程序产生,主要有任命、选举两种方式。大多数国家的法官由国家元首或议会或政府首脑任命产生,如美国联邦法院的所有法官都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在州法院系统中,加利福尼亚、弗吉尼亚等洲的法官由州长或州议会任命。而美国绝大数州法院的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有28个州的法官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4个州的法官由本州立法机关选举产生。在任期上,西方大多数国家实行法官终身任期制。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法官都是终身任职。有的国家虽有一定的任期,如瑞士为六年,但可以连任,没有任期限制,实际上有名望的法官几乎是终身任职。[1]

中国法官的任免权由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掌握。除了法院院长由选举产生,其他法官均以任命方式产生;除了法院院长有任期限制(每届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但不超过二届),其他法官均可终身任职,“非法定事由,非因法院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处分”。

3.法官保障制度。即从职业、身份、工资、人身等方面对法官履行职责予以法律保障。西方国家强调司法独立,而司法独立的表现就是“法官独立”。为保证法官独立行使职权,各国都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制度,主要内容有: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他人的指示及不适当的影响,只服从法律;专职法官任期终身制,即使实行任期制,其任期往往也较长。法官非经弹动,不得被免职、撤职或提前退休;实行高薪制。除工资外,还有岗位津贴等,并有退休金、抚恤金、残疾金;此外,还不同程度地规定了免责特权,即法官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条件下,对于其履行法官职务中的有关事务,享有不受诉讼及不出庭作证的权利。只有在构成法律规定的罪行时(如德国,故意枉法罪)才负法律责任。实践证明,西方对法官的保障卓有成效。中国法官法同样对法官履行职责提供了法律保障:依法审理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非因法定事由,非因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执行国家公职人员统一的福利保险等政策和定期增资制度;法官的人身权受法律保护。在为法官提供保障机制的同时,不少国家也提供了制约机制。西方国家主要对构成主观故意的较大的犯罪追究法律责任,而我国法官法也对法官的惩戒作了具体规定。这种法官在享有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同时,对自己的错误裁判承担责任,体现了权利与责任的统一。尽管我国法官法规定,法官依法履行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并且从人身身份、工资等方面规定了保障制度。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仍然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独立行使职权。例如,中国与西方国家不同,法官不是唯一行使审判权的主体,还包括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在处理与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时,法官的独立不可能是绝对的,独立的程度多少取决于司法工作是否真正的保证了司法公正,是否体现了法的正义,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2]

(二)审判方式

在审判方式上,西方国家实行两种不同的原则。英美法系国家一般实行四级三审终审制度。多采用当事人主义的审判模式。在庭审中,强调起诉方与被起诉方力量的均衡,法官居中公断,是消极的“仲裁者”,举证责任由起诉方承担,特别重视证据法。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地位平等,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在整个审判过程中,庭审的作用极大。大陆法系国家一般实行三审终审制度。多采用职权主义的审判模式。庭审过程中,法官处于主导地位、起诉方与被起诉方地位相对弱化,在刑事诉讼中。虽然规定控辩双方地位平等,但控方为国家检察机关,控辩双方自然不持衡。

中国实行四级两审终审制,采取类似于职权主义的审判模式。而且具有自身特色:公、检、法机关在刑诉中分工负责、相互配台、相互制约,检察机关不仅是公诉机关,更是法律监督机关。在庭审过程中,法官居于审判主导地位,控诉双方职能相对弱化。法官在法庭调查中成了主要举证人,可主动调查取证,不受起诉方证据的限制;而且在开庭前,受理案件后即进八实质审判阶段。

中外司法制度改革

当今的司法改革有三个发展趋势:第一,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开始淡化;第二,民族意识、宗教冲突和本土文化兴起;第三,贸易自由化使各国在法律方面的交往日益方便,国外的法学知识对中国的影响也日益广泛。中国的司法改革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中国司法改革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因素占主导地位;第二,职业主义的兴起是过去10年最令人瞩目的现象;第三,外来知识持续引入,但不断受到本土文化的阻却,表现在:诉诸人心的观念、官方权力的过分依赖及后现代法学思潮的影响。

国外司法改革

一、公正与效率兼顾

公正和效率是司法活动追求的两个基本目标

在刑事司法领域,世界各国解决诉讼迟延问题的举措是简化诉讼程序,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规定举证期限和审判期限。首先是简易程序的采用。如美国的辩诉交易,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实行的处刑命令,各国刑事程序中的简易裁判程序。其次是减少诉讼环节,如英美等国的罪状认否程序,常常导致法官直接定罪和处刑,从而简略了组织陪审团进行听证和辩论程序。最后是对特殊程序的采用,如交通案件速决程序、少年案件程序。当然这些都是在坚持公正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民事司法领域,作为诉讼超级大国的美国主要面临诉讼案件数量大幅度增加和诉讼费用高昂。1990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民事司法改革法》对法院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1998年10月通过了世界第一部专门的ADR立法《替代性纠纷解决法》,规定联邦地区法院应当允许在所有案件中使用ADR。在美国,民事诉讼证据开示程序、审前会议、公共政策性案件等使美国的法官已从超然裁判者,转变为类似于行政人员的“案件管理者”。而在德国,目前民事司法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以有限的资源投入在较合理的时间内处理好不断增加的诉讼案件。德国《民事诉讼法》自1877年颁行以来,已经进行了近百次修改。晚近几次大的修改,其核心内容主要是简化程序,加快诉讼的进程,加大审理的集中程度。例如, 1976年12月3日的《简化与加快诉讼程序的法律》、1990年12月17日的《简化司法程序法》以及最近一次(2001年)对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英国, 20世纪90年代的民事诉讼改革以“接近正义”为目标,在负责这项改革的沃尔夫勋爵发表的《接近正义》中期报告(1995)和最终报告(1996)的基础上,英国于1998年公布了新《民事诉讼规则》,并于1999年4月26日正式施行。截至2008年6月30日,该规则共进行了46次修改。针对程序复杂、耗费较大、诉讼拖延等方面弊端,沃尔夫勋爵提出的司法改革原则以及新的分配正义诉讼哲学主张,都体现在英国新《民事诉讼规则》中。

二、司法民主化与专业化并进

司法的民主化改革是世界各国的一个共通的特点。例如,在日本,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于2004年5月正式通过了《裁判员参加刑事裁判的法律》;之后,又于2007年7月通过了《裁判员参加刑事裁判的规则》。根据日本司法改革的进程,上述立法确立的裁判员制度将于2009年5月正式生效并付诸实践。日本裁判员制度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国民参与司法的制度。在裁判员选任方面,它吸收了英美等国陪审团制度的经验;在裁判员职权方面,它借鉴了德、法等国参审制度的做法。日本的检察审查会制度是国民参与司法的又一重要制度,由公民审查检察官的不起诉处分决定是否妥当,以便对检察官的起诉裁量权进行监督和限制。为了提高监督实效,修改后的《检察审查会法》则规定:检察审查会作出起诉决定后检察官仍不起诉的,检察审查会可以再次决定起诉,并由裁判所指定的律师代替检察官提起公诉。此外,韩国国民参与刑事裁判制度也富有特色。为了提高司法的民主性和正当性,韩国于2007年6月1日制定颁布并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关国民参与刑事诉讼的法律》(法律第8495号)在刑事诉讼中正式引入陪审团审判制度。在俄罗斯,广大民众把陪审制的重建看作是刑诉制度改革乃至全部司法改革的“核心”和“中心环节”。“立法者力图通过由普通民众组成的陪审团取代职业法官来裁断公民是否有罪,以确保法庭审判不再仅仅沦为对侦查结果的草率审查,而成为完全意义上控辩两造的理性对抗的新格局。

专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民事司法中,从私力救济到公力救济的纠纷解决发展过程也是纠纷解决的专业化程度提高的过程。公力救济的权威源于其专业而不仅仅是强制。在刑事司法中,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出现专门负责犯罪侦查/刑事公诉/刑事审判的刑事司法官员,以及专门负责刑事辩护的律师等,这也是刑事司法职能的独立化,刑事司法人员的职业化,刑事司法工作的正规化;而且,随着刑事司法工作越来越专业化,刑事司法人员在不同层面上出现专业化分工。一方面,专业化是推广法治原则的要求,要求司法行为“中规中矩”;另一方面,专业化也是回应纠纷新类型和犯罪智能化、技术性的要求,要求司法技能“与时俱进”。

三、限制权力与保障权利结合

尊重人权和保护人权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以权利为本位是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和原则。根据现代法治的精神,权利是权力的本源,权利应该优于或高于权力;而权力应该是权利的后盾和保障。而且,在社会生活中,权力很容易膨胀和滥用,并成为权利的侵害者,因此,为了保障权利,必须制约权力。法治的基本目标是要以法的精神为基础,建立一种稳定且良性运转的社会秩序。法治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重心和一个基本点。所谓“两个重心”,包括法律的制定和法律的实施。所谓“一个基本点”,就是治官限权,即“为官者不得违法”。这首先“有良法可依”,还要坚持“依法办案”的原则。“依法办案”之要旨就在于依照法定的程序办案。各国的刑事司法改革总体上体现出从传统的注重打击犯罪到现代的注重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基本人权的目标转向。例如,《俄罗斯刑事诉讼法》最主要的特点是在司法价值取向上由同犯罪作斗争转向保护公民的自由与权利,扩大了追诉对象和辩护人的权利。改革后的刑事辩护制度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辩护人的地位也获得了大大的提高。其一,扩大辩护人参与诉讼的范围:辩护人不仅可以在公民被提起诉讼之时起,就可以获得辩护人的帮助,而且对于经济困难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免除其法律帮助的全部或部分费用。其二,增加辩护人的诉讼权利:介入诉讼后的会见权不受时间和次数的限制;辩护人有权在提起控诉时在场,参加讯问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等调查活动;同时,辩护人有权了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指控的案件的材料和证据材料。

此外,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也不应被置于“被遗忘的角落”。在有些情况下,被害人的利益与打击犯罪的社会整体利益并不一致,因为在具体案件中某个被害人所强烈追求的未必都是社会全体成员对打击犯罪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刑事司法系统所面对的是一种三角形利益关系,即社会利益、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利益、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刑事司法的发展方向就要在这种三角形利益关系中寻求平衡,全面合理地保护人权。

不过,在某些国家也存在着相反的趋势,例如, 9·11事件后,美国政府为了有效地打击和遏制本土的恐怖犯罪活动,在刑事诉讼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的变革。变革的基本方向是扩大联邦政府的刑事侦查权力,这使得公民的宪法权利遭到侵蚀,进而改变了社会安全与人权保护两大价值目标之间既有的平衡关系,同时也影响了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基本宪政结构。尤其是2001年9月国会通过的“爱国者法”,对恐怖主义犯罪和恐怖分子做了模糊界定,扩大了打击和追诉对象的范围;赋予行政执法部门羁押外国人几乎是无限的权力;扩展了联邦执法部门在刑事侦查活动中的权力范围,使刑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更加富有效率。又如,英国2002年7月《司法改革白皮书》强调对犯罪的控制和案件事实的查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是以牺牲被告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四、诉讼主体合作与程序多元互补

现代社会多元的价值需求决定了司法程序的多样化。为了应对犯罪高峰和诉讼爆炸,司法效率某种程度被摆在了“优先”的地位。作为美国法律制度核心的对抗制诉讼的社会价值是将诉讼主导权赋予当事人(通过其代理律师)行使,但是也有其零和博弈的底蕴。因此,出现了通过“合作”诉讼缓和对抗制模式的实践范式,在摒弃零和博弈之不利后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放大对抗制所独具的社会效用,或者以当事人在依然保留对诉讼结果的主导权的前提下提高替代诉讼的协作型纠纷解决机制的应用;或者在对抗制模式常见的竞争框架范围内强化合作。辩诉交易是美国刑事司法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每年大约90%以上的刑事案件,都是以辩诉交易的方式结案解决的。这种方式尽管备受质疑,但是它有利于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会效益,大大提高了办案的效率,节约司法资源,这使得辩诉交易在美国由地下转向合法(直至20世纪70年代,联邦最高法院才在判例中予以认可),并且由一国推广至英国、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国家。

司法和谐的价值也促进了司法模式的多样化。例如,近年来,一些国家尝试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引入调解的机制,而且从系统的角度采取各种措施来实现“恢复性司法”,即促使那些因一念之差或其他偶然因素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回归健康正常的社会生活。一些特殊程序的设立也体现了程序多元的特点。例如,在日本,少年诉讼程序、强制医疗程序以及被害人参与诉讼程序都是对常规程序的补充。

在民事司法方面,英国以公正审理权(或正当程序权)为国民的程序基本权,在宪法和普通法中皆有表现,不仅包含公正审判的权利,而且包含诉诸法院的权利, 1999年实施的新《民事诉讼规则》的首要目标就是确保法院公正地审理案件,其主要措施包括降低诉讼成本、实施法律援助政策、加强法官对案件的管理、设置多元诉讼程序等。加拿大、美国等国也都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强法院对案件的管理。可见,在某种程度上,程序的规范化从公正审判转移到保障诉权,从对抗制转化为管理制,强调当事人对抗与法官管理、普通程序与多元程序相辅相成。

法国1975年颁布的新《民事诉讼法》,突破1806年拿破仑时期《民事诉讼法》的观念,强调诉讼中的“合作”精神,即:一是实施法律援助制度和法律保护保险制度,保证平等行使诉权;二是减轻上告的负担。后者包括:(1)强制实行法国最高行政法院律师制度;(2)在1967年设置调查法官制度协助主审法官基础上于1984年又新设调查官减缓上告法官审判任务过重的问题;(3)1978年在最高法院设置选择系属制度对上告理由进行判断而直接作出受理、驳回或者撤销的简易处理。这三项措施以既存上告制度为前提,还推出意见照会制度(如同我国的请示答复制度)对上告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三是简化诉讼程序和手续,防止诉讼迟延;四是以丰富多元的ADR制度对仲裁和诉讼进行有益补充,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寻求法官权力和当事人权利之间的平衡。

德国百余年来经过百余次修改的民事司法的发展方向从当事人进行主义到当事人自由逐渐被限制、法官干预逐渐加强,这分别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法律的特点。2002年1月1日新《民事诉讼法》正式生效。新一轮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通过增加法官的阐明义务、扩大独任审理来实现一审程序的强化;二是重新构建了上诉条件和方式,由此重构审级功能,增强初审法院裁判对当事人的影响力,限制上诉数量;三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推广应用。该法第278条规定强制性的“和解辩论”程序,即所有的民事诉讼在口头辩论之前必须有一个善意和解的协商程序。

在民事司法中,现代西方各国“简易程序”名目各异,大致包括:(1)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是以支付金钱为诉讼标的的案件;亲自诉讼、口头进行、非专业化;职权主义介入较多,注重调解;较低的诉讼费用标准;赋予当事人选择权;法官的司法权和当事人程序保障权两方面都受到一定限制,当事人一般不允许反诉,原则上实行一审终审制。简言之,小额诉讼与普通诉讼程序完全分离,小额诉讼程序与其说是一种诉讼程序,毋宁说是一种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2)大陆法系国家的“简易普通程序”,即普通程序的简化形态。(3)大陆法系用于分流金钱诉讼的督促程序。(4)普通法系国家用于分流形式性问题和程序性事项的即决判决程序和与之类似的“根据诉答状作出的判决”及“作为法律事项的判决”。当然,各种简易程序也是在一定理念基础上根据或单一或多样的不同价值取向进行设计的。20世纪,各法治国家围绕着怎样更好地保障社会成员利用司法的权利,掀起了接近正义运动的“三次浪潮”,从创立和完善诉讼周边制度到现代型诉讼(扩散性利益司法保护)再到构建诉讼外争端解决机制(ADR),纠纷解决的功能逐渐从法院向社会化的ADR转移,形成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与诉讼之间一定意义上的“竞争”关系。指导ADR运动的两大方向,一是接近司法或正义指向ADR,从量上对诉讼进行分流;二是自治或自律指向的ADR,从质的角度改善和缓和司法和诉讼的固有弊端。总体而言,ADR除了具有缓解诉讼压力还有社会合作和自治的意义,并且对司法起着量的分流和质的改善的作用,不过正式的诉讼和非正式的ADR之间面临着正式的程序正义和自由裁量的个别正义之间的适度平衡,ADR的运作及其对司法及法治的积极作用,从根本上只能是一个相对合理和不断调整的过程。ADR的发展与司法改革的互动发展,促生新型非正式司法程序的发展如简易程序、小额程序、社区法院等,使法院承担促进、协调和制约监督ADR职能,促进传统诉讼文化向合作和解性转化,促进当事人在纠纷解决程序中的参与程度,以及改变法律教育和法律职业传统思维方式等。无论是美国迅速发展的司法ADR制度、英国的民事司法以“尽可能避免诉讼”为基本目标的改革方案和ADR具体措施的逐步应用、德国的自治取向的起诉前调解前置,还是日本的以行政主导建构而形成的司法与行政合一体制的管理型纠纷解决模式,都表现了ADR机制与诉讼制度的相互补充。

中国司法改革

一、当前我国司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司法机关受地方行政影响

由于我国现行的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是按行政区域设置的,司法机构的人、财、物等有形资源均由各级行政机关支配和管理,具体表现为:一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经费依靠地方政府供给;二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人员编制由地方政府决定,法官及院长由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和任免,法官、检察官通常是由本级党委组织部门或政府人事部门考察推荐,由本级人大选举或者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上级司法机关虽然也可以参与一定意见,但是最终还是由地方党政说了算。这就使得地方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能够通过掌握用人权,对司法机关的工作形成实际控制,使司法官员在行使职权时不能不有所顾忌,从而受地方保护主义和当地行政机关的左右,影响司法公正;三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工作条件的改善、装备的更新依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批准。这种体制上的弊端导致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解决案件时受地方政府的干涉或者潜在的威胁。其后果是使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丧失了作为国家司法机关应有的中立性而沦为保护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司法工具。使国家的司法活动地方化,使国家的某些法院成了“地方的法院”,不仅严重制约了审判工作的发展,而且破坏了国家法制的统一,直接影响国家法律的权威。[2] 司法权地方化。我国宪法设定的是人民代表大会领导下的“一府两院”模式。事实上司法机关不具有和政府相并列的地位。司法机关的财政权和人事权受制于其他国家机关和组织。特别是由于地方司法机关受制于地方政府、地方权力机关和地方党政委,由此导致了司法权的地方化。

从财政上看,我国自1980年以来,基本上实行的是以“分灶吃饭”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这种财政体制虽然调动并刺激了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在某些领域或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但与此同时,在“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下,一方面我国的行政机关掌握着整个国家的财权,各级司法机关的经费必须由同级政府决定;另一方面司法机关在装备、办公条件、办案经费等方面会因各地经济发展及财政收入状况不同而大相径庭。而且在职工住房、工资、福利待遇方面也会因地区经济发展及财政状况不一而出现大的差异。这样一来,司法部门的经济利益,司法人员的个人物质利益同地区经济利益融为一体,息息相关。因此在这样的经济利益结构中,司法机关及司法人员在审理案件(尤其是经济案件)执行判决时,都有一种基于部门和个人利益考虑的主观愿望,希望本地当事人胜诉, 本地的企业正常经营、盈利、不亏损,本地银行里的钱不被划走。于是司法活动中违背法律规定,抢管辖、滥用职权、枉法裁判、偏袒本地当事人、不作司法协助等司法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地方司法机关除了在财政上依赖于地方政府外,在人事制度方面,还受制于地方政府和地方党委。在实践中,地方党委和地方政府的人事部门拥有地方司法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的推荐权或指派权。实际上是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内定,通过同级人大履行一下选举或任免手续。这种权力机构和权力隶属、权力依赖关系,使得地方司法机关无力抗衡地方政权的权力干预,当然不可能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这就决定法院及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只有与地方政权合作,才能正常开展工作。一些案件的处理明知不合法、不公正,但如果坚持原则、秉公执法,顶撞了地方政权及其有关领导人,法院的经费来源就可能被切断、砍掉,工作就无法开展。法官的司法行政职务及审判职位晋升就面临威胁,甚至可能会被无端免职、调离、遭到政治上的打击报复。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法院及法官违法滥用司法权,搞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确实有些迫不得已。可以这样说,司法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只是在职能上分开了,但是在体制上依然是难舍难分的。这是司法机关无法充分实现宪法赋予的独立行使司法权的重要原因。

(二)司法权行政化

司法模式行政化。现代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司法的非行政化。由于受政治、文化传统和司法传统的影响,我国的司法体制、法院机构设置、法官制度、司法运行过程都带有明显的行政化色彩。审判权与行政权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行政机关可以对行政事务进行积极而主动的干预,而法院则不应该采取主动的方式。法院是一个是非的判决者,法官只能坐在法庭上行使权利,不能到处出击主动提供服务。但在现实中,我们的法院所承担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司法职能。这是由于我们对法官和法院的职能定位以及权力运行特点并不十分清楚。这样的局面主要是体制问题造成的,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法院就永远摆脱不了“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

从法院的设置来看,基本上是走行政区划的路子,这种体系无法摆脱司法和行政的各种关联,产生不利于公正司法的因素。从法院内部结构来看,法院从院长、副院长、庭长到普通法官形成了一个等级体系,这种等级体系是按行政官员的阶次加以套用的,行政性官员甚至已经成为法官能力与水平高低的衡量器。从法院内部上下级关系来看,不同层级的法院之间不是单纯的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而是具有行政意义上的上下级领导关系。上一级法院有权对下一级法院的工作进行指导,甚至对个案进行所谓“提前介入”的干预,而下一级法院主动就案件的判决向上一级法院请示汇报,这种关系为司法不公提供了温床。这种司法体制本身的行政化,是导致当前我国审判不能真正独立、公正以及司法腐败的重要原因。

(三)审判方式不科学

1.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审判方式是法官职权主义,由法官一手操作调查取证、审理、裁判等全过程。而这种操作往往又在“暗箱”里封闭进行,从而使审判权的行使得不到监督和制约,给法官偏袒一方创造了条件,这种“暗箱操作”难以保证实体公正的结果。

2.在我国,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都是审判组织。合议庭负责审理绝大部分案件,审判委员会则对合议庭审理的重大、复杂、疑难案件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但在实践中,许多合议庭只是负责审查事实,提出适用法律的意见,最终判决则是通过请示领导等方式得到了最终结论后才能作出和宣判,从而导致了“先定后审”的走过场现象;法官对案件只有审理的权力,而无裁判的权力,审判委员会集权太多,讨论案件过多,而审判委员会成员又大多不参予具体案件的审理,这就形成了审者不判、判者不审,审判分离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调动审判人员的积极性,还人为地延长了审判时间,导致超审限现象的出现。由于集体讨论,责任分散,出了错案无人负责,违法审判的责任追究落实不了。[5]

3.法院的审判结果最终要体现在裁判文书上。由于裁决文书过去简单机械,说理性不强,论述不深入,既不讲判决的道理,也不讲判决的法理,使当事人不信服,导致上诉、申诉居高不下,导致了另一层面上的审判透明度不高,也导致个案判决可借鉴性较差。因此,为了实现审判结果的公正,体现裁判结果的法律文书的改革势在必行。[6]

(四))司法腐败严重

司法腐败,是对当今社会危害最大的腐败,因为它危害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公平正义的信念和追求。司法腐败表现在个人身上,就是将公共权力私有化;表现在地方,是将公共权力地方化。国家赋予司法人员的职权,成为个人、地方谋取个人私利、部门利益、行业利益的手段,司法活动被用作权钱交易的工具。近几年来一些法官吃、拿、卡、要,索贿受贿,执法犯法,贪赃枉法;有些法院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导致司法不公的问题较突出;这些司法腐败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不仅严重地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和司法的权威,而且严重地败坏了党和国家的崇高威望。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五)法官素质不高 我国的法官队伍基本上形成于《法官法》颁布以前。当时以工代干的人可以成为法官,法院的司机、打字员能提成法官,还有复转军人等皆可轻而易举地成为法官。《法官法》将法官入门的起点规定为大学本科以上。但目前,我国法院符合规定的却不足三分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法官职业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法官选拔标准与程序上的偏差,表现为:一是准入条件过低,导致法官精英程度不高。在我国,以往的初任法官考试和人大任命审判员考试内容难度尚不及律师资格考试,无论是否经过正规的法律教育,是否有从事法律职业的知识背景,是否从事审判工作,有无审判职称等,都属法官之列,一律叫法官,造成我国法官绝对数量庞大,与世界通行的法官精英化格格不入。二是任命格次较低,不利于法官地位的提高。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员由同级人大常委会任命,任命者格次不够高。而且,助理审判员由本院院长任命,而助理审判员也属于法官,这样无疑削弱了法官任命的崇高性,实际上降低了法官的地位。低素质的法官给法院工作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直接产生两个方面的恶果。一方面是错案往往难免,由于一些法官素质不高,对法条理解能力偏低,对证据的判断失误,不能胜任高度专业化的审判工作;办案水平低,超审限办案问题依然存在;部分法官缺乏对审判技能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审判技能较差,无法独立地、高质量地处理复杂案件,不能很好地履行法律赋予的公正司法的职责;另一方面是法官违法违纪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法官甚至贪赃枉法,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殉私舞弊。这两个恶果已严重危害了法院的权威性和司法的公正性。

(六)“执行难”问题

生效的判决应当执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保护,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和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职能。但多年来,法院“执行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已成为困扰法院工作,影响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突出问题。执行机构互不隶属,力量分散,装备薄弱,严重制约执行效率,影响执行效果;整个社会的协助执行观念仍很淡薄,对生效的法律文书缺乏应有的尊重;少数领导干部滥用权力,以权压法,公然非法干预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生效的法律文书得不到执行,就会动摇人民群众对国家法律的信心,损害法律的尊严。当发生纠纷时,许多当事人要么是“屈死不告状”,自认倒霉;要么是以私了方式解决;更有甚者,雇佣社会黑势力,以“黑”对“黑”,因经济纠纷引起杀人越货、绑架勒索的刑事案件时有发生,“执行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痼疾。

二、针对我国司法制度的不足所采取的改革措施

(一)改革司法体制,确保司法独立

实现司法独立是我们实现法治、追求司法公正的必要前提。国家的司法审判权只能有国家的司法审判机关来行使,其它任何机关均不得行使这项权力。为了使法院摆脱行政的束缚,就必须改革现有法院的组织方式、司法人员的任免程序和方式,改变各级地方司法机关的财政体制。首先要打破司法机关按行政区划设置的体系,创制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可使司法机关免受利益诱惑和其他地方权力影响的司法体系。同时还必须改革现行司法机关的财政、人事体制,让司法机关摆脱在经费上对地方上的依赖,在人事上受地方上控制。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于:(1)改“平行管理”模式为“垂直管理”模式,收回各级行政机关对司法机关人、财、物的决定权和供应权,改由中央统一管理。地方不再负担司法机关的经费。充分发挥中央对地方司法权的支配作用,从而实现国家法制的统一。(2)将法院的行政管理事务分中央和地方两级进行管理。中央司法管理机关行使对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的管理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管理机关行使对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的管理权

(二)改革审判方式,确保程序公正

审判方式的改革首先应以审判公开为核心,公开审判的实质就是要当庭举证、质证、认证和裁判,案件事实调查和认定的整个过程都应当在法庭公开。其次要改革审判方式:一是庭审方式要从询问制向对抗制转变,强调当事人举证,加强对证据的质证和开庭辩论,充分发挥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参与诉讼的积极性。把开庭审理的过程真正变成调查案件事实、核实证据和双方当事人说理辩论的过程;二是审判方式要采取法官的独立负责的责任制,改革现行合议制与审判委员会制,建立主审法官制。改变现行中的审判集体负责制,要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审与判脱节的状况,取消层层审批制度,使参加案件审理的主审法官享有独立裁判的权力,同时让其真正独立地负起责任。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应对主审法官起监督和指导作用,但不能代替主审法官承担责任,一旦出现错案,应由主审法官个人承担责任。同时还要确定法官独立审判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并且对违反该行为规范的后果作出具体规定,从而在制度上确保审判是在严格遵循诉讼程序的前提之下实现的。三是简化诉讼程序,真正体现“两便”原则,避免重复劳动,以最少的诉讼消耗,取得最佳的审判效果。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实现案件繁简分离,从机制上确保案件审理的快捷高效,使一般经济纠纷,能得以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四是凡是能够调解,当事人也愿意调解的,开庭前可以调解,庭上庭下也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由审判庭予以受理和审判,不应久调不决。

(三)切实解决“执行难”

切实解决“执行难”,维护法律的权威,使审判的正义、高效、有序落到实处,必须加快建立执行工作的新体制和新机制,设立独立执行局,对执行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和协调,统一调度指挥执行装备和力量,组织进行集中执行;确定执行重点地区、重点案件,组织、实施对重大案件的专项执行。各级法院还要积极探索解决执行难的有效途径,强化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依法惩处拒不执行生效裁判的犯罪行为,维护案件胜诉方的合法权益。规范执行程序和秩序,对秩序中应当公开的事项一律公开,增大执行工作的透明度,自觉将人民法院的执行活动充分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执行救济,提高执行的公信度。

改革司法人事制度,提高司法审判人员的整体素质

司法人事制度的改革,就是要从行政管理模式向依据审判规律而形成的模式转换,全面提高司法人员的队伍素质,建立严格的选拔制度和淘汰制度:一是要提高法官资格取得的难度,严格法官的任免程序,把好选拔关,要严格按照修正后的法官法、检察官法和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选拔、任用、管理法官、检察官,要大力拓展经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法律人才进入司法机关的渠道,建立一套从律师队伍中选拔检察官、法官的制度,坚决杜绝非专业人员进入司法队伍从事司法工作。调离、辞退业务能力低下的检察官、法官。推行法官逐级选任,缩减法官人数,实现法官精英化。二是要完善培训机制,实行法官轮训制,努力造就一批精通法律业务、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懂外语的专家型法官。三是提高法官待遇,以吸引全社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法官队伍中来。在法院组织体系、人事体制改革方面逐步使地方法院与地方政府发生脱离,通过人事制度改革以减少或消除司法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

(五)改革法官管理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公正司法裁判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官的价值判断。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法官队伍的素质:

第一,严格规范法官的输送渠道与选拔条件,提高法官队伍的资质水平。一方面,要拓展经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法律人员进入法院;另一方面,要严把法院进入关。今后应明确规定,以高等教育政法院校和法律专业的毕业生为法官的主要来源,无法律专业大专毕业以上学历者不能作为法官的选拔对象。目前存在的复转军人和党政机关分流人员进入司法机关的作法应当严加控制,尽快消除这种现象。对现有法官进行专业知识考试,合格者统一由最高人民法院授予法官资格,颁发法官资格证。对考试不合格者,坚决淘汰出法官队伍。这样才能使得提高法官待遇,确保法官身份独立的各种保障既成为必要又成为可能。这样既有助于防止司法腐败,又能提高司法效率。

第二,健全法官考核与淘汰制度。健全对法官的考核制度,既要考核业务知识和办案质量,也要考核政治品质和职业道德。要以考核结果作为法官提职、晋级和加薪以及淘汰的依据,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以激发法官队伍的进取精神和自我约束意识,从而形成以制度塑造法官的道德人格,以法官的道德人格支持制度的管理机制。

第三,改善法官的工资、福利待遇,提高法官职业的社会地位。法官职业极具创造性,是一种专业化和道德人格要求很高的特殊职业,法官的职业活动是一种复杂劳动,社会应给予法官相应优厚的工资与福利待遇。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法官的职业责任和使命感,也有利于培育尊重法官、崇尚法律权威的社会风尚,这是一个法治社会应当具备的。

总之,司法改革是制度的改革,更是人的改革,司法改革要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积极探寻现代司法模式,以适应我国4 加强和规范舆论的监督 对司法活动的监督除了立法权的监督外,还应当受到舆论的监督,所谓舆论监督,是指舆论界(主要指新闻界)利用新闻媒体对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予以报道、传播、评论,以行使监督的权利。西方一些国家将舆论监督视为除立法、司法、行政以外的第四种权力。近年来,国外的一些重大腐败案件大多是被新闻媒体披露出来的,如美国的“伊朗门”事件、日本的利库路特案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法院教育整顿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法院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各类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公民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法律另有规定不予公开审理外,一律实行公开审判制度,不许实行“暗箱操作”。允许新闻机构以对法律自负其责的态度如实报道。司法腐败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某些审判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着各种庭前、幕后的非法交易和操作,使原本应该公开的审判活动变成了一种“暗箱操作”,新闻舆论监督可体现为客观、公正、全面地报道案情,使广大民众和社会各界都能了解法院的审理经过和判决结果,这对司法就是一种约束,可以防范司法人员暗中弄虚作假,任意枉判。,从而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我们在肯定舆论和媒体的监督的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应当看到过滥的渲染性报道的负面影响。要使舆论和媒体的监督发挥正面作用,必须使其规范化起来。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新闻舆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力度不够,尚未形成足够的社会压力;另一方面过滥的渲染性报道又可能造成对司法活动的不公平影响。损害司法独立和司法活动的中立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立法对新闻监督予以规范,遏制和减少其监督过程中的非规范行为,以避免其产生错误的导向,干扰司法独立。

保障人民法院审判权的正确行使,必须强化监督机制。尤其是随着法官独立审判和实行责任制的实施,法官权力进一步扩大。权力若不受监督和制约,必然导致专断和滥用,必然导致腐败。但在强化监督的同时,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对司法审判活动的乱干预,个别领导干部以言代法、干预法院独立办案的行为,不仅不是正当的监督,而且是违法的,应坚决纠正。

(四)改革合议制和审委会制,建立法官独立审判制。法院严格、公正执法依赖于法官严格执法和公正裁判,而法官公正执法的基本要求是法官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即法官享有独立审理和裁决案件的权利,同时对自己的错误裁决承担全部责任。但“两制”的实行情况往往是审判与裁决相分离,这种以取消法官独立审判为特点的体制,消弱、虚化了司法责任制度,直接导致法官队伍进取精神萎缩,政治、业务素质下降,从而与严格、公正执法的法治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必须改革完善这种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建立起符合审判规律和法律规定的管理模式。一是要充分发挥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的作用;二是强化合议庭的作用;三是审委会应把绝大部分案件的审判权下放给审判长和合议庭;四是认真落实审判责任制,真正做到权责的统一

(三)改革监督机制,强化司法监督。对司法权进行有效的监督,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主要应当强化国家权力机关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强化此监督的首要任务是在制度上真正落实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赋予国家权力机关对一定范围内的案件具有准司法权。在国外,议会赋予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最高司法行政长官准司法权。当然,赋予国家权力机关准司法权,并不意味着国家权力机关替代司法机关,国家权力机关也没有必要介入所有的司法案件。

因此,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司法权时,应当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从国家权力机关对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进行监督的角度上看,国家权力机关可以对下列案件行使准司法权:一是涉及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滥用权力的案件,包括司法机关以及司法人员在司法程序中的职务犯罪行为和司法诉讼错案的赔偿案件;二是对法律适用产生异议而需要作出立法解释的案件。这对于强化国家权力机关对司法机关的制约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具有重要作用。

除国家权力机关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制约外,还要健全司法机关的内部监督机制。在法院内部实行立、审、执“三分离”制度,即立案权、审判权、执行权分别由三个职能部门行使,三者之间形成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机制,避免由于权力的过分集中而失去制约。同时,要制订、实行一系列监督制度:实行法官与当事人隔离制;改革现行陪审制,建立专家陪审制;建立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制定法官道德法等等。总之,对司法权的监督制约,不仅要建立一套监督机制,而且这套监督机制必须具备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对司法活动的监督除了立法权的监督外,还应当受到舆论的监督,所谓舆论监督,是指舆论界(主要指新闻界)利用新闻媒体对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予以报道、传播、评论,以行使监督的权利。西方一些国家将舆论监督视为除立法、司法、行政以外的第四种权力。近年来,国外的一些重大腐败案件大多是被新闻媒体披露出来的,如美国的“伊朗门”事件、日本的利库路特案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法院教育整顿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法院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各类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公民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法律另有规定不予公开审理外,一律实行公开审判制度,不许实行“暗箱操作”。允许新闻机构以对法律自负其责的态度如实报道。司法腐败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某些审判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着各种庭前、幕后的非法交易和操作,使原本应该公开的审判活动变成了一种“暗箱操作”,新闻舆论监督可体现为客观、公正、全面地报道案情,使广大民众和社会各界都能了解法院的审理经过和判决结果,这对司法就是一种约束,可以防范司法人员暗中弄虚作假,任意枉判。,从而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我们在肯定舆论和媒体的监督的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应当看到过滥的渲染性报道的负面影响。要使舆论和媒体的监督发挥正面作用,必须使其规范化起来。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新闻舆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力度不够,尚未形成足够的社会压力;另一方面过滥的渲染性报道又可能造成对司法活动的不公平影响。损害司法独立和司法活动的中立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立法对新闻监督予以规范,遏制和减少其监督过程中的非规范行为,以避免其产生错误的导向,干扰司法独立。

保障人民法院审判权的正确行使,必须强化监督机制。尤其是随着法官独立审判和实行责任制的实施,法官权力进一步扩大。权力若不受监督和制约,必然导致专断和滥用,必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第三篇:中外诗歌比较

从悼亡诗看中外诗人不同的柔肠侠骨

我爱诗,爱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阔,也爱雪莱“如果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坚定信念。我爱陆游心中承载爱情的沈园,也爱普希金毕生追求的那片自由的大海。我为舒婷《致橡树》中独立的爱情观所折服,也因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中的奉献精神而感动。

我相信,诗歌是人类共同的语言。纵使我们处在不同的时代,我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弥尔顿的《On his deceased wife》可谓中西方悼亡诗的璀璨之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是高中学的,当时只觉得旋律很优美。再度听见这首词是大学看《甄嬛传》时,果郡王从边关回来,见到甄嬛时,甄嬛内心百味杂陈,见到相爱的人,不能拥抱,甚至连眼泪也不能掉。千丝万缕的感情最终化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娓娓道来。那种感情,自此,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每每读来,总是落泪。

也许读惯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豪迈壮阔,大家都把苏轼评定为豪放派。在我看来,这个豪放的男子温柔起来,实在可以和容若媲美。

昔日伉俪情深的夫妻,如今已然阴阳相隔数十载。纵使我难以忘记你的温柔体贴,纵使我是那么的想和你“共剪西窗烛,话语夜雨时”,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连你的坟墓都那么的遥远。可是,就算见了又能怎样呢,十年的风雨沧桑,你还能否认出我就是当年那个子瞻。

日夜的思念,你是不是感觉到了呢?梦中,你坐在窗前,正在细细地梳着秀发。一切只如当年。相见的场面我想过千遍万遍,想说的话我有千言万语。然而,真正见了还是“相顾无言”,两行清泪。只是梦罢了,对你的思念无处寄托,只能期盼每年在你的坟墓前诉说衷肠。

我们再来看弥尔顿的“梦亡妻”: On his deceased wife(梦亡妻)

Methought I saw my late espoused saint

我仿佛见到了爱妻的圣灵来归

Brought to me like Alcestis,2 from the grave,好象从坟墓回来的阿尔雪斯蒂,Whom Jove's great son3 to her glad husband4 gave,由约夫的伟大儿子送还她丈夫,Rescued from death by force, though pale and faint.从死亡中被抢救出来,苍白而无力。

Mine, as whom wash'd from spot of child-bed taint 我的阿尔雪斯蒂已经洗净了产褥的污点

Purification in the old Law did save,按照古法规净化,保持无暇的白璧;

And such, as yet once more I trust to have 因此,我也好象重新得到一度的光明,Full sight of her in Heaven without restraint,毫无阻碍地、清楚地看见她在天堂里,Came vested all in white, pure as her mind:

全身雪白的衣裳,跟她的心地一样纯洁,Her face was veil'd;5 yet to my fancied sight 她脸上罩着薄纱,但在我幻想的眼里,Love, sweetness, goodness, in her person shin'd

她身上清晰地放射出爱、善和娇媚,So clear, as in no face with more delight.再也没有别的脸,比这叫人更加喜悦。

But O, as to embrace me she inclin'd 可是,啊!当她正要俯身抱我的时候,I wak'd;she fled;and day brought back my night.我醒了,她逃走了,白昼又带回我的黑夜。第一次读这首诗,只觉得晦涩难懂,后来看翻译,查了一些资料后,才发现这首诗的用情之深可以和《江城子》相比。

诗第一段阿尔雪斯蒂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她为救丈夫埃德米特斯免于死,自愿去死。刚死,就被大力士赫丘利斯从冥王那里抢救回来,送还给了他的丈夫。这里引用这则希腊神话,主要是写妻子进入自己的梦中,梦境之真实,好像这个神话故事在自己身上重现了。

第二段中,诗人阐述了爱妻的死因,即死于产褥。他相信如此善良的妻子死后应该获得了宁静,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诗中,“洗净了产褥的污秽”和“重见到天堂里他的清辉”从两方面阐述妻子得到了救赎,在天堂里身心皈依。

第三段尤其令人感动。早年,弥尔顿就因为操劳过度导致了眼睛失明,因此,他从未见过爱妻凯瑟琳的真实面貌。在第三段中,诗人真真切切的在描述:她一身素装,纯洁美好。含有宗教主义的色彩,也可以看出,虽然,他从未见过妻子,但是,在他心中,妻子的形象如同圣徒一样,是纯洁、洁净的。“面罩薄纱”也可以看出诗人从未目睹过夫人的真面目。

第四段中,当这一切都这么真实的存在梦境中时,作者从梦中醒来,妻子已然离去,只留下自己慢慢回味。

要说起弥尔顿,很多人可能对他存有和苏轼一样的误解。大多数人知道他大概因他的失乐园。要说成就最高的也当属失乐园。但当你把苏轼和弥尔顿的两首诗放在一起读,并且联系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他们一生的遭遇时,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一、背景

苏轼一生从历史上看应该说是非常坎坷的。早年因受其父苏洵熏陶,发奋读书,博闻强识,为日后文学成就奠定了基础。年方20就参加了礼部的考试,并且获得了第二名。五年后,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中的,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道路。

诗人往往都是感性的,因此在政事上,他们少了些许干练纯粹。诗人又是有气节的,从来不会屈从,不会勉强自己违背自己的价值取向。

苏轼因在王安石变法这件事上与新党格格不入,因而被调到杭州,随即又到密州、黄州等地做官。经历了宦海沉浮,几升几降,而能与自己分担的人却早已阴阳相隔。或许是因相思过度吧,正月二十晚上,他的思念幻化成梦境一点一点蔓延开来。

弥尔顿是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他出生在英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中,同样,受其父影响,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旅行的途中,他找到了自己应该坚持的道路。回到伦敦后,他开始了宗教论战,主张取消国教的主教制度,并且一生都在为此努力。

国王查理一世被斩首后,他继续写诗歌鼓励人们提高对革命的信心,巩固革命的政权。也在此时,他因为身兼数职,而劳累过度,双目失明。

随后,王朝复辟后,他被捕入狱,但却幸免于难。出狱后,他仍然站在清教徒的角度,为革命战斗着。他的失乐园中,通过对夏娃、亚当和撒旦堕落的描写,反映出了英国资本主义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的失败。

弥尔顿的这首诗是写给他的第二任妻子凯瑟琳的,凯瑟琳嫁给弥尔顿才刚刚一年三个月就因产褥去世了,诗人悲痛之余,写下了这首诗。

同样是政途上失意的两个人,同样是具有伟大抱负的两个才子,当面对自己政途的不如意和妻子离去的悲痛时,他们的语言瞬间融化了,在读者的心中澎湃,九转回肠。

二、写作手法

苏轼的诗总体是写实为主,而弥尔顿的诗则写虚为主。这或许也是中外诗人最大的不同。西方诗人因为受宗教影响,再加之其受希腊神话和浪漫主义的作用,他们经常极富想象力,而中国的古诗词作家,大多以质朴自然,感情自然流露取胜。

在这两首诗中,苏轼第一段先是写情,写不能相见,阴阳相隔的悲恸之情。而后,退一步,写纵使相见也难以相识的悲咽,讲感情加深一层。第二段写景,写梦中见妻子时的场景,家乡,轩窗,梳妆台以及明月,短松冈这些意象反映出了诗人见到亡妻时的情形。两段,情景分明却有景中有情,情中含景。

弥尔顿在诗中,先是用希腊神话为自己梦见妻子铺陈。第二三段虽描述了梦中妻子的模样,当却因包含有宗教主义色彩而使得凯瑟琳朦朦胧胧,难以触摸。也是因为受到宗教主义的影响,弥尔顿虽未见过亡妻,但在他的想象中,善良的人在死后都会得到救赎,都会得等到身心的宁静。因此,凯瑟琳是一袭白衣,纯洁无杂的。

三、不同的收尾

人生有很多悲痛之事,而最让人无奈的也莫过于阴阳相隔了吧。人死不能复生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然而,西方诗人因为受到宗教影响,常常会认为自己所爱之人死后身心得到了皈依,因此,他们的悼亡诗,悲伤色彩便会减淡不少。在这点上,中国诗则截然不同。在这两首诗中,结尾都以梦醒为基础,写现实妻子早已去世的伤感之情。然而,苏轼的更让人心生悲咽。妻子已然离去,那样对窗梳妆的场景再也不会有了,那个懂自己的人就这样不存在了,独留我们在两地饮尽思念与孤独的愁绪。弥尔顿的则以宗教为依托,认为妻子在另一个世界得到了宁静,找到了归宿的地方,因此,纵然,妻子离自己而去了,悲伤也冲淡了些许。

透过不同的结尾,联系是人物的生平,我们也可以看出其更深的意思。苏轼的是对仕途的灰心意冷,对前途的迷茫。而弥尔顿的虽有悲伤之情,却展现出了他对反国教革命仍然存在着信心。

四、相同的爱情观

无论是王弗还是凯瑟琳,我觉得她们都是幸福的,因为有这样侠骨柔肠的爱人。

以前,我一直以为爱情就该从一而终,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才是值得称许的。因此,我无法理解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后再娶林洙的事实。现在,我逐渐明白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与人会渐行渐远。

我想苏轼和弥尔顿写这首悼亡诗时,他们的续弦是知道的。她们应该也没有嫉妒的心。毕竟,一个人为一个人守候,心里存在她们的位置,这位置任谁也取代不了。后来人与前人各有位置,各有一片天地才好。

这种爱如此豁达,明朗。纵使时间流逝,岁月沧桑也难以抹杀曾经的相思相守。生前恩爱非常,死后这样并不华丽的诗词才能感人肺腑。这样的爱,深沉,浓重,与娶了几任妻子是无关的。他们永远都可以光明正大的说:你是我的挚爱。

相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位诗人的侠骨柔肠,更是人间真爱的纯净美好。不同的文化碰撞,相同的人类情感,这或许就是诗歌为什么受欢迎的原因吧。

第四篇:中外音乐剧比较

《中外音乐剧比较》

音乐剧作为现代的一种独具艺术内涵的戏剧形式,它的音乐、舞蹈、表演、舞台美术以及所承载的艺术品质和表现出来的魅力对人们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青睐。音乐剧并不只是由音乐伴奏的表演,它不是歌剧、喜歌剧或是轻音乐剧,也不是歌舞杂耍、音乐荒诞剧或是夜总会的歌舞表演,这其中音乐在音乐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剧的发声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声音,中国演员处在唱法与表演的误区中,这正是中国音乐剧与百老汇音乐剧的主要差异。什么因素构成了音乐剧?奥斯卡.哈姆斯坦曾回答:“它是你所能想到的任何元素,其中,只有一个因素是音乐剧绝对包括的—音乐。”的确,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没有了音乐,也就没有音乐剧的存在了。在音乐剧这一戏剧形式中实行的是作曲中心制,一部音乐剧的成功往往最先捧红的是作曲家,而一部音乐剧是否成功也往往取决于作曲家对其中音乐的创作。由此可见,音乐不仅仅只是帮助完成或完善音乐剧,而是构成音乐剧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美国人在音乐剧的探索上显得十分稚嫩,音乐剧还没有脱离话剧艺术范畴,其中音乐经常作为话剧结构内的穿插性段落而存在.可以说,在这个时期,在美国的文化中,大部分是欧洲化的,无论是戏剧舞台上的文学作品还是音乐,几乎完全受欧洲传统支配,这也导致许多美国人到英国去学习音乐。经过众多艺术家们的努力,美国音乐剧逐步摆脱了英国音乐喜剧的影响,完成了向美国式音乐喜剧的转变,其代表作有福罗伦斯.齐格菲尔德的《齐格菲尔德活报剧》。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列强丧失了霸主地位,美国成为了新的世界强国。在经济上,美国无疑处于领先地位。1920年以后的十年间,乐观的情绪几乎无所不在。美国式的“自信”文化,已取代了过去欧洲文化的主导地位而在各种行业中出现。美国历史上将这段时期称为“爵士年代”。爵士乐这种独一无二的美国音乐形式,也成为音乐喜剧的“音乐俗语”。

1929年,爵士乐岁月里无拘无束的欢乐,在股市暴跌和经济大却下来。经济危机的后遗症使娱乐业的状况极为严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音乐喜剧中爵士乐无忧无虑的欢乐情绪是合乎20年代的乐观精神的,却不适于大萧条时期社会的需要。于是,音乐剧通过对当前时事更辛辣的讽刺以回应来自电影(有声电影,特别是歌舞片)和广播媒体的竞争,在满足观众的欣赏需要的同时,显示出了音乐剧对社会现状深刻的认识。乔治。格什温就开创了一秘交响味儿”的爵士风,将小歌剧与时事讽刺剧结合,将商业娱乐与严肃主题结合。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政府致力于重振国民情绪和经济资源,使得音乐剧嘲弄时事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弱。这时的音乐剧从富有争议的时事主题转移到一些永恒且普通的话题,并追求优美的旋律,许多作曲家都用古典音乐来创作,用音乐戏剧取代音乐喜剧。与此同时,乡村

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清新的风格也进入了音乐剧的殿堂.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巴特为首的音乐人开娜进军”百老汇,20世纪70年代以后,韦伯更是力挽狂澜,书写了音乐剧的新历史,给音乐剧带来了一股狂热脚摇滚,佩和清新的“轻歌剧”风,带动音乐剧的歌剧色彩复苏。尽管音乐剧中音乐的创作是紧跟流行乐坛的,然而,音乐的运用不仅仅是因为它流行,还因为它与剧情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音乐剧的发展、成熟,音乐已成为这种戏剧的一种强有力的叙事方式,音乐交待历史背景,烘托气氛,音乐亦可展开故事情节。将音乐与故事串联起来,开始于吉罗姆。《科恩的袱艺船》。《演艺船》打破了以往音乐喜剧的庸俗和歌剧的凝重感,使音乐剧达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高度,其独特和成功之处在于智慧地溶入

了传统的元素,而又不落俗套。它不像通常的音乐喜剧,不合逻辑的故事围绕着歌曲、舞蹈、表演展开,而是用音乐来表达故事,展开情节。科恩在该剧的音乐创作中,一方面使歌曲显得缠绵徘侧,凄楚哀怨,表达了不幸的婚姻和黑人的不平等地位在人们心灵深处所留下的伤痛:另一方面,科恩追求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密西西比河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剧中著名的歌曲“老人河”就描写了源远流长的密西西比河以及两岸的黑人生活,在表现自然风光的同时,表现了黑人的劳动、生活、受欺压和不满,这首歌在全球至今仍传唱不衰.在成熟的音乐剧中,音乐不像在影视作品中一样处于陪衬、配角地位,而是上升到主角的地位直接表达人物的情感,诊释人物的性格。在顺艺姗中,脚„老人河,‟.“遐想呼g‟‟情不自禁爱上他”到“我为什么爱上了你”,每首歌曲都是主人公在一定情景下的情感表露,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在撤克拉荷马》中,歌曲“人们会说我们在恋爱”表现了两位恋人互相传递、表达他们的爱情;“走出梦境,‟m吐表达了劳蕾对爱情的向往与渴望。有的作曲家还巧妙运用歌剧中的宣叙调〔朗诵调)来表现人物间的对话、较量、和冲突,取得

了用音乐叙事的很好效果。例如墩吉与贝丝》、《西区故事》中都有这种念唱风格。在著名的《窈窕淑女》中,作曲家甚至采用了介乎说白与宜叙调之间的“朗诵风格”作为男主角的音乐表达方式。这种用音乐直接表达人物的语言、情感、性格,虽不如说白清晰明了,却能给观众留下更大的想像空间。需要一个质的转变。鲜明的中国风格与特色是国产音乐剧定位 的重要命题之一。按照这一命题的要求,在进行原创剧制作时,不仅要把握住这一外来艺术的共性特征,而且必须充分调动中华民族丰富的艺术资源,通过在一、二度创作方面的努力,让作品在编、导、音乐、表演、舞美等方面全方位凸现鲜明的个性即中国风格与特色来。

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廖向红在导《赤道雨》时,评价宋祖英的演唱时曾说:“身为歌手,宋祖英在《赤道雨》中尝试了很多突破,比如为了满足音乐剧的娱乐性、大众化需要,她尝试把自己的民族化唱腔拓展开,融入通俗唱法:另外,她还尽力克服作为歌手习惯性的鼻音发声,在剧中对白上,有非常强烈的愿望学习以话剧演员的方式在舞台上讲话;总之,身为一个成名歌手,宋祖英尽管舞台经验己经相当丰富了,但她依旧尽心尽责,对音乐剧的创作充满了热情,以她的能力是完全可以驾驭好这一角色,从而给《赤道雨》增色的。”

曾经对百老汇音乐剧有过研究并有过亲身实践的美籍指挥家刘键说:“美国百老汇音乐剧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最初是由一种啤酒馆歌舞发展而来的,迄今为止己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为美国一个很大的文化产业,同时是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刘键认为,中国的音乐剧现在处于误区中,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音乐,二是表演。音乐剧最重要的应该是音乐,但是,在我们这里,音乐剧的主体不是音乐和演员的演唱,而是重在舞台设计和剧本。一部音乐剧是靠音乐贯穿始终的,音乐不应是辅助的,不应是剧情的陪衬。百老汇音乐剧的主要特点是:必须有醒目的主题音乐和主题歌曲,剧本只要内容平民化,政治上积极进步就可以;在表演上,演员的表演语汇要明朗易懂不做作。最为重要的是演员定是百里挑一,能歌善舞,是最适合音乐剧演出的。刘键说:“我曾问过许多演过音乐剧的中国演员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左手代表流行唱法,右手代表美声唱法,音乐剧的发声部位应该在哪儿?他们的回答是在中间。这是不对的,音乐剧的发声应该在我的背面,是另一种完全不同于两者的声音。中国的演员处在唱法的误区中,这也正是中国音乐剧同百老汇音乐剧的最大差距。国内演员看得太少,他们一直处于自我摸索的阶段。音乐上过于圆润,舞蹈和发声都过于民族化。现今世界音乐表演棱角分明,个性突出。发扬民族风格是必然的号但必须要让世界认同,民族艺术只有走向世界,才可以真正体现和展示它的民族特征。”

综上所述,音乐剧在实现艺术“时尚化”的同时努力实现着时尚“艺术化”。音乐剧不仅在舞台上塑造了20世纪的一种开放、乐观、幽默的人格类型,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对现实人生、尤其对当代青年的性格陶冶、生活时尚和人格魅力的培养发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音乐剧艺术在百余年的发展途程中,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举世闻名的剧作大师、作曲大师、舞蹈创作大师、表演艺术大师、舞美设计大师和制作大师,作为有着悠久、丰厚舞台表演艺术传统的国度,我们不能固定“程式化”的表演传统,我们传统的舞台表演艺术在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把握中若柑与时俱进”,我们就不仅能融入时尚而且能创造时尚。我认为,许多具有综合表演手段的地方戏,特别是歌舞性较强的“曲牌体”地方戏,在其“与时俱进”的历程中,会促成音乐剧艺术的中国风格。

《中外音乐剧“主打曲”特色之比较》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至1997年以来,33部欧、美音乐剧100首“主打曲”与中国1983年至2005年以来,28部中国音乐剧60首“主打曲”的分析、对比,得出各自的特色,供从事音乐剧的朋友们参考。

关键词:歌剧、音乐剧;主打曲、歌曲、咏叹调、宣叙调、咏叙调。

一个多世纪以来,音乐剧的发展,虽然样式众多,多姿多彩,各具特色,但已定型为:源于欧、美的音乐剧。我们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至1997年以来的33部100首欧、美音乐剧的“主打曲”(注1)与中国1983年至2005年以来,28部中国音乐剧60首“主打曲”(注2)的分析、对比,找出中外音乐剧“主打曲”的特色。

本文所说的“主打曲”是指这些音乐剧中的唱段是全剧中经常出现并贯穿全剧的主要唱段,它仅次于“主题歌”的地位,当然,也应包括主题歌。

在几部音乐剧的著作中都提到音乐剧是从歌剧、喜歌剧、轻歌剧发展而来,并指出其“声乐主要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重唱、合唱。声乐曲调的类型主要有:咏叹调、宣叙调、咏叙调。”(注3)当我们对上述33部100首外国音乐剧与28部60首中国音乐剧分析、对比后,发现外国音乐剧的这些“主打曲”都是歌曲,不是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或咏叙调,而中国音乐剧中的60首“主打曲”却是另外一回事了。笔者无意对咏叹调、宣叙调或咏叙调各有什么特色进行论述,而只对这些“主打曲”是歌曲并有何特色进行分析对比,然后就中国音乐剧中“主打曲”与之对比,得出中外音乐剧“主打曲”之异同。

外国音乐剧“主打曲”有以下几种特色:

(一)这些“主打曲”90%几都是歌曲,只有个别的介于歌曲与歌剧咏叙调之间。说其是歌曲,有以下歌曲写法特色:

(1)

曲式结构简单、严谨、清晰,多为AB材料的单二部曲式或变奏式的写法。也有ABA单三部曲式,或变化写法,像20世纪20年代音乐剧里程碑式的音乐剧《演出船》中的《老人河》,可以说是从歌剧到音乐剧过渡时期的作品,其结构是复三部曲式,A:a+b+a+B+A1+b+尾声(B的材料)。后来音乐剧的“主打曲”,在结构上越来越简单清晰。

(2)

这100首“主打曲”大部分都采用的是动机一再重复,与乐句重复或变化重复的,这正是民间歌曲的写法。请看《演出船》中的《老人河》:

再看1935年乔治。格什温作曲的音乐剧《波吉和贝丝》中的《夏天摇篮曲》:

这是一首黑人民歌风的一再重复音调的变奏曲性质的歌曲,是一首小调式的摇篮曲,剧中年轻的妻子克拉拉轻摇着孩子唱起了这首歌。

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音乐之声》中的多首唱段,都是这类一再重复动机的写法,这正是歌曲的写法,而咏叹调、宣叙调决不是这种写法。请看《我心爱的一切》:

这是一首重复句首,变化句尾的典型歌曲写法,用重复加强人的记忆,变化取得发展。再看《音乐之声》中的《孤独的牧羊人》:

这更是一首重复句首,变化句尾的歌曲,所不同的是歌中使用了“雷依哦得”衬词发出的声响,使歌曲风趣无穷,大跳的音程成为歌曲的一大特色。

我们再看寇特.尔《懵懂女士》中的《我的船》;《猫》中的《回忆》;《剧院魅影》中的《夜的音乐》等众多的“主打曲”都是重复的歌曲。

(二)音乐剧“主打曲”另一特色是其旋律“好听、易唱、易记、易流传”。音乐剧的作曲家追求其“旋律单纯朴素、优美流畅、上口好唱”;追求歌曲“有听觉冲击力,有心灵震憾力,和旋律美”。这些主打曲共同的特点是,无论是听演员演唱或是观众自己哼唱,都感觉像有一种无形的手在撩拨自己的心弦,使人产生“心动”、“心悦”或是“心痛”、“心醉”。总之,就是产生“一种共鸣”。这样才能达到流传,几呼每部成功的音乐剧都有流传开了的歌曲,例如《猫》中的《回忆》;《歌剧院的幽灵》中的《夜之曲》等等。这里我们举《夜之曲》为例:

像这样有震憾力的“主打曲”还有很多,读者可从《外国音乐剧教程》中找到。

(三)音乐剧是以现代流行音乐为其基调,其“主打曲”基本上就是流行音乐的写法,流行音乐是当代最具有通俗化、娱乐化、大众化品格的现代艺术。音乐剧在欧美久演不衰,其原因就在于它的基本品格是考虑到受众的喜爱。我在日本学习时看了一些欧美音乐剧和日本音乐家创作的音乐剧,说有观众为音乐剧发狂,一点不假。一部音乐剧演下来,就有不少 会唱其中的主题歌。考虑受众的另一特点是演唱技巧上较简单,不像歌剧,要求演唱者有高难度的技巧,会表演的流行歌手就能唱这些音乐剧中的歌。当然,考虑受众还表现在音乐剧的内容上的平民化、与生活相关的剧情。

(四)音乐剧“主打曲”的动作性、表演性强,使其满台充满活力,“载歌载舞”成为其特色。这与歌剧中程式化的舞蹈不一样,比如格什温的《波吉和贝丝》,音乐用黑人爵士乐的风格与节奏,演唱起来动作性很强。大家都熟悉的《音乐之声》,其音乐的可动性很强,每首歌就像一首表演唱。台上一个人演唱,其他人有动作伴随,就产生了台上的互动,互动往往影响台下共鸣,也能产生互动,这就使演员与观众沟通,剧场效果就会很生动。这与音乐剧创作使用丰富多彩、音乐风格新颖独特的音乐语言有关。专家们分析音乐剧创作的三种主要语言有: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后两种音乐的动作性是很强的,这里就不一一举例说明。

(五)音乐剧“主打曲”的剧情多为欢乐、诙谐、喜剧性的。因此,欢乐、诙谐情绪是这42部音乐剧的基调,并且多数为爱情题材。像《耶稣基督万世巨星》与《悲惨世界》这样严肃性的题材是极少的。当我们研究了这100首音乐剧唱段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说:欢乐、诙谐情绪的音乐剧唱段,其旋律朗朗上口,有青春活力;其节奏明快,有摇滚、迪斯科、爵士乐等所谓的现代节奏;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

(六)音乐剧“主打曲”的伴奏乐队是不具一格的多样化的编制,特别是现代电声乐队的加入,使音乐剧成为“时代”的产物。电声MIDI的音响有无穷尽的音色,这使音乐剧的音乐,无比丰富,音响神秘莫测,这一点我在日本亲临剧场的感受深刻。

当然,外国音乐剧决不只有以上六大特色,让我们再从60首中国音乐剧唱段中来分析其特色。

因为音乐剧是源自欧美,我们还是以外国音乐剧为准尺,对比中国音乐剧的特色。

在目前研究音乐剧的著作中,一般把1982年创作演出的《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作为中国的第一部原创音乐剧剧目。而改革开放20多年里,明确打出音乐剧大旗的据说只有《山野里的游戏》、《鹰》、《四毛英雄传》等为数不多的少数剧目。这说明作者们对自己的作品还是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因为音乐剧毕竟是外来品种,中国音乐剧在草创阶段,抱着学习的态度较好。因此,多数剧目都以“轻歌剧”、“喜歌剧”的名目演出。本文是根据《中国音乐剧作品选集》进行研究、分析的,因此,凡选进书中的歌曲,均作为“主打曲”对待。笔者发现的情况如下:

(1)60首中国音乐剧“主打曲”中,我们惊人的发现,真正属于歌曲的不多,多数唱段介于歌剧中的宣叙调或咏叹性质的唱段。例如《日出》中的《你是谁?美丽的女人!》。当然,是歌曲或咏叹调并无好坏之说。而像《芳草心》中的《小草》是一首绝妙的好歌。外国音乐剧大多数唱段是歌曲不是歌剧唱段,这一特点直接影响了后面的几个特点。对于这一点,我发现问题出在中国音乐剧的唱词写法,过于散文化,过于强调抒发性情绪,缺少规整的词格,作曲家谱曲时就只好写成散文式的唱段,说是歌曲,又过于散,说是宣叙调又不像,说是咏叹调又不成。

(2)60首中国音乐剧“主打曲”中,像《小草》那样一再重复乐句的不多,有重复后面的乐句,由于唱词的散文化,使音乐主题不能更集中些,松散的唱段就达不到《小草》那样句法清楚,结构严谨。60首中国音乐剧中,很少有一再重复。

(3)说到音乐剧旋律的“好听、易唱、易记、易流传”这一特点,60首中国音乐剧中只有《小草》算得上这一特点。笔者分析了这60首唱段,不属于可流传而未宣传出去之列。原因除不具备上面两点之外,还有下面几个原因。

(4)中国音乐剧作家们似乎注意到了通俗性与向流行音乐靠近这一特点。但是我阅读了这些钢琴谱后,发现不少旋律是散文式的通俗歌曲,而伴奏却是严肃音乐的织体,或严肃歌剧的写法,不少唱段的难度也超出通俗这一范畴。(5)就音乐的动作性、表演性来说,在内容上是注意到了,例如《特区回旋曲》、《快乐的推销员》等。但是从音乐的动力性看,也是欠缺的。当然,有许多剧的剧情并没有为音乐提供可动的因素。

(6)剧情多为欢乐、诙谐、喜剧性的,这一点中国音乐剧是做到了,不单是爱情题材,而且多写的是现代生活题材。我不得不在这里提出,中国音乐剧中的唱腔不讲中国语音规律,不讲四声,倒词现象严重这一事实,有的唱段像翻释过来的歌曲。威尔弟、普契尼的歌剧是按意大利语行腔的,用意大利语演唱非常顺畅舒服,欧美音乐剧以流行歌曲为基调,也是讲究语言规律的,中国音乐剧倒词的唱腔,让人听来总是别扭的。

(7)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时间很短,赶上电声乐器时代,靠高科技手段制作的伴奏音响,是过去时代所无法可比的,可以说是五光十色,声响艳丽。但是再好的声响,没有精彩的旋律唱段,依然无济于事。

中国音乐剧出现的问题,我以为在剧本作者身上,因为歌词是剧作家写的,剧作家不是作曲家,如果剧作家懂曲式学,会弹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学习过威尔弟、普契尼等大师的歌剧,又对欧美音乐剧进行过笔头分析,我想,上述问就可解决的好一些。

第五篇:中外秘书比较

Chapter One

2、秘书工作:秘书和秘书机构为领导工作服务,处理机关日常事务,完成领导交办任务,对提高领导工作效率起辅助作的工作。

3、中外秘书比较的目的:

4、秘书性工作的时代性变化:

5、中外秘书比较的基本内容:(1)为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1)领导视野的拓展与秘书工作;(1)有关产生、发展历程的比较。(2)为适应现代管理和领导活动的需要。(2)管理要素的拓展与秘书工作;(2)有关现实状况的比较。(3)为适应我国秘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3)权力运用的主动性与秘书工作;

(3)有关发展趋势的研究。

4、秘书人员如何协助领导高效行使权力: 法纪严明是提高管理效益的基础。(1)要了解组织运转中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2)要善于把握带有倾向性的动态。

5、中外秘书比较必要性体现在:

工作实践比较研究的必要性:

(1)可以更加系统地吸收外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秘书工作有益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2)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秘书工作的基本职能和本质属性,提高我国秘书人员的素质。

(3)可以对我国传统秘书工作方法进行扬弃,发扬优良的民族传统,丢弃消极的东西,形成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秘书工作体系。秘书理论比较研究的必要性:

(1)有益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秘书理论有益部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2)促进中外秘书理论的融合。

6、中外秘书比较的主要方法:

7、中外秘书比较的内容:

8、学习中外秘书比较的要点:

(1)系统研究法;(1)纵向历史发展比较的关节点;理清脉络;点线结合;(2)比较研究法;(2)横向现实状态比较的对应点;相关理解;主动思考;(3)文献研究法;(3)职能活动比较的特征点;Chapter two

1、人们把国家的产生和文字的产生,作为秘书工作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和基础。

2、秘书工作基本属性是近身综合辅助性。

4、人类社会秘书活动的源头在原始社会。早在原始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身边就有了近身辅助的秘书性人员。

魁普:古秘鲁印加印第安人用打结的绳子统计人口、记录土地疆界,作为部落标记,传达命令表示宣战、记载刑法、墓志等。早期奴隶制阶段: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古代东方的原始社会制度开始解体,一些地区的原始公社开始演化成为奴隶制国家。国库文书档案:古罗马贵族元老院、百人团会议、市议会所形成和拥有的公务文件档案,因其保存处与罗马国库在一起而得名。

统一国家文书档案:平民与贵族联合成自由公民后,平民的文书档案和贵族元老院的文书档案均移到统一的文书档案馆集中保管而得名。

5、黄帝设置六相,辅助自己分管各方面的事务。黄帝身边的史官:仓颉、沮涌、孔甲。

6、原始社会时期的秘书性活动内容:

(1)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的纳言的活动。(2)原始信访活动。

(3)原始会务活动。原始会议的组织操办是我国秘书会务工作的源头。(4)记言记行的史官活动。黄帝时期,就有了仓颉、沮诵、孔甲等充当史官。(5)占卜吉凶的巫祝活动。可以说巫祝是宗教秘书活动的始祖。(6)出现了原始文书。

7、原始文字是最早萌生原始秘书性工作的基础性条件。

8、简述中国原始秘书性活动与外国的不同之处:

(1)中国原始秘书性活动大多可以为后世所了解,而外国的原始秘书性活动却大多湮(yān)灭。

(2)中国原始秘书性活动的一些方法至今影响着当代的秘书活动,而外国的的原始秘书活动对当代的影响极小。(3)中国的原始文字演化为现代中国汉字,古文书也有明显的承继关系;其他古国的文字和文书大都失传了。

9、东方古国文书的内容:

(1)宗教文书(4)军事外交文书(2)经济文书(5)国王纪年文书(3)法典文书(6)科技文化文书

汉穆拉比法典:是迄今已发现的、古代奴隶制国家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律,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伊文斯根据泥板文书书写比较规范统一、字迹清晰等特点分析,古希腊已有了专门刻写泥板文书的人员“司书”。

10、古希腊文书档案大体有以下几种:

(3)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做领导的耳目,高度重视关系到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并向领导反映。

(1)题铭文书,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曾广泛地利用题铭文书,撰写了一部《希腊波斯战争史》。(2)神庙文书,它标志着古希腊集中保管国家文书档案的开端。

(3)王国文书,公元前4世纪未,文书档案基本上归王室统管,它标志着奴隶民主制的瓦解和神庙文书档案时代的结束。古希腊的《预言书》对古罗马的秘书性工作影响较大。

11、古罗马文书有以下类型:

(1)贵族神庙文书。(①大祭司团文书档案.②占卜祭司文书档案③军事外交祭司文件档案④贞女祭司文书档案。)(2)平民神庙文书档案。(3)国库文书档案。(4)统一国家文书档案。(5)皇帝文书档案

12、从已经掌握的历史文献资料看,“誓”是我国最早的国家文书。

13、按文书的载体分,商王朝的文书可分为三类:①甲骨文书 ②金文文书 ③简牍文书

14、商王朝的国家秘书性工作管理制度:(1)确立了国家公文格式。

(2)初步建立了国家文书归档保管制度。

(3)太史寮内秘书性人员有了初步的分工,并由负责长官统一进行管理。《尚书》为我国最早的公务文书汇编本;

15、西周王朝社国家秘书性工作特点:

(1)秘书性工作的分工更加明确,出现了卿事寮和太史寮。(2)巫史分离,史官司地位升高,成为西周重要的秘书官员。(3)西周凡官署皆设史,其办文辅政的秘书性工作更为普遍。(4)西周专设了“天府”收藏保管国家公务文书,实行副本存制度。

(5)西周的保密制度有所加强,文书档案无关人员无法窥见,盗窃者即受严刑处罚。(6)形成了采风调查制度,派官员深入民间以观政,了解礼仪法度实施情况。(7)西周的秘书性工作有了初步的规则。

(8)西周还出现了公文用印制度,以加盖印章强化官府的权力和信用。

16、中外奴隶制国家秘书性人员的职能活动相同之处:

(1)职能地位比较确定,均是奴隶制国家最高统治者身边的综合辅助者。(2)职能范围比较明确,都围绕实施奴隶占有制统治展开办文辅政活动。(3)素质要求比较相近,中外秘书性人员都要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4)在“君权神授”观念的影响下,奴隶制国家秘书性工作均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5)占卜在奴隶制国家秘书性人员办文办会办事中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秘书性人员发挥辅政作用的重要手段。(6)国家秘书性人员的任用,采用世袭制。

(7)秘书性人员对其辅佐对象的人生依附关系已经确立,这一关系一直沿袭至封建社会。

17、简述中外奴隶制国家公务文书的相同之处:

(1)基本内容均反映了当时奴隶制国家社会生活状况和国务管理活动。(2)对国家文书档案均极为重视,视为神物和珍宝,(3)对文书档案的管理随时代发展越来越严格,越来越重视保密。(4)奴隶制国家的文书已产生了用印制度。

18、中外奴隶制国家公务文书方不同之处:(1)文书载体的不同。(2)文书保管体制上的差别。(3)文书文体的分类不同。

(4)国家文书使用文字语言发展的不同。(5)国家文书与宗教文书关系上的差别。Chapter three

1、教皇文件档案:是教皇在主持教务中产生、利用和保存的文件档案。2、4世纪,在圣罗伦萨大教堂里建立了最早的教皇文件档案馆。

3、欧洲教会活动中的秘书性工作有以下特点:

(1)办文办会办事是以宗教名义,但活动的内容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极强的影响力。

(2)辅助对象虽然是教会首领,但并非局限在某一领域的辅助,而是具有综合辅助性;

(3)教会秘书性人员虽是基督教徒,但对世俗有广泛的接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会首领的需要;

(4)教会文件档案虽然主要为教会服务,但其中包括大量教会与世俗封交往的文件材料,因此,它也具备直接为世俗封建统治服务的职能。

4、春秋战国时期的秘书性工作的特点:

(1)新兴的地主阶级子弟“士”不少人充当了诸侯国君身边的秘书性官吏。

(2)采用了新的文书载体,除了一部分继续使用甲骨文书外,普遍采用了木、缣帛等书写材料。(3)政务记录已形成制度,不仅记录君主言行,一切政务要事均要记录,并抄录副本多份。(4)文书种类有所发展。

(5)保密制度有所加强,创建了封泥制度。

(6)拓宽了文书档案的利用范围,除了作为统治的工具外,还用作传授知识和编写典籍史册的材料。

5、秦汉王朝的秘书性工作在以下方面出现新变化:(1)皇宫内秘书性工作与政务秘书性工作分开;(2)秘书性机构和人员进一步扩大;(3)中央秘书性工作的分工;

(4)地方政府、监察系统及军事组织也配备了秘书性人员。(5)秦汉统一了文字。(6)书写材料的进步;

(7)形成了更为规范的秘书工作制度;(8)文书档案的管理进一步加强;

(9)对秘书性官吏的选任采用多种形式,这对先秦史官秘书性人员的世袭制是一大进步;(10)创办了培养秘书性人员官吏的学校。

6、封禅中的秘书性工作,实际上是盛大祭典会务组织,就秘书性工作而言,它标志当时秘书性官吏的综合组织能力系统安排事务的能力,办文、办会、办事的综合业务水平,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7、中外封建社会早期封建王朝秘书性工作的相同之处:(1)时代基础和历史发展过程上相似。

(2)社会环境有相似,都出现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封建国家政权均是封建主阶级的压迫劳动人民的机关。(4)秘书性人员的职能地位相近。(5)秘书性人员的职能活动相近。(6)秘书性工作的职能领域相近。

8、国家管理水平和秘书性工作水平的一个综合标志:国家公文文体种类的丰富程度。

9、秘书性工作的传统不同,中国国家秘书性工作代代相传有秉笔直书的的客观求实的传统,秦汉王朝又有五善、五失、常课、集簿等考核体制,逐步养成了严谨规范的传统。

10、中欧封建领主的秘书性工作的相同之处:

(1)在隶属关系上,秘书性人员都对封建领主存在人身依附的关系,直接对封建领主负责。(2)在工作内容上,除了办理文书档案和参谋辅助外,还要根据领主的需要,管理和操办大量事务。(3)封建领主所重视的文件的大体类型也比较相似。

(4)封建领主的秘书性活动大多以辅助领主管理内部事务为主。

11、中国与欧洲封建领主的秘书性工作的不同之处:(1)对封建王朝相对独立性的程度不同。(2)秘书性人员受其封建领主的保护程度不同。(3)封建领主的秘书性工作的职能稳定性不同。

12、中欧宗教活动中秘书性工作的相同处:

(1)都以传播宗教教义为宗旨,开展办文办会办事的秘书性工作。(2)均有一定的宗教组织作为活动领域。(3)均按照一定的宗教活动的程序进行。

Chapter four

1、欧洲封建社会城市秘书性工作的内容包括:(1)保管国王、大封建主对城市颁发的各种文件;

(2)组织操办市政长官与封建领主之间为了协调矛盾而召开的会议;(3)为市政长官草拟城市管理中需要的各种文件法规。(4)操办城市议会会务,草拟会议文件,作会议记录;(5)办理市政日常公务。

2、英王亨利一世时期建立了中央管理机关——枢密院,设有专司财政的部门,也先后设立具有顾问咨询性质的御前会议,起着枢密院和最高法院的作用。

3、三级会议:国王腓力四世为取得反对罗马教廷斗争的胜利,于1302年首次召开了有高级骑士、世俗贵族、富裕市民代表参加的三级会议,它成为国王的咨询机关,也是国王同封建贵族、市民上层结成联盟的形式。4、14世纪,法国国王将文书档案专门存在的王宫教堂内,称为“宪典宝库”。

5、宪典宝库建立的意义:

(1)说明法国国王为了强化王权对文书档案更加珍视;

(2)标志着政务的纷繁,产生了更多文件材料,集中保存国家文书档案也有了重大发展;(3)对法国秘书性人员保管和利用文书档案为国王提供服务,有了更为良好的基础性条件。

6、欧洲封建国家的秘书性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1)为强化王权服务的作用大为加强,秘书性工作的领域更为扩大。

(2)秘书性工作地位有所提高,文件档案作为王权的象征,被视为宝物由国家统一管理。(3)文书档案的保管更加机密,带有一定的神密性和不可接触性,珍藏在与世隔绝的密室中。(4)王国的秘书性工作与教会的秘书性工作逐渐分离,国家的文件档案保存在教会的情况已不多见。

7、我国造纸术西汉早期已经发明,到东晋末年桓玄下令公文统一用纸张作载体,并为后世沿用。

8、从梁陈开始,文章有了“文”与“笔”之分。“笔”后来发展为应用文。

9、唐设政事堂,为三省集体办公议政之处。隋唐建立了以刑律为后盾的一套秘书工作的制度。

10、宋代的秘书工作制度又有所发展:

(1)一文一事制度(2)引黄贴黄制度。(3)诏令副署制度。(4)公文誉写制度(5)军邮制度。

11、宋代的档案工作也有所发展,设架阁库保存档案。南宋时还设有中央架阁总库,收藏全国重要档案史料。

12、中外封建社会中期国家政权机构秘书性工作不同之处:

(1)时间要素上的差异。(2)空间要素上的差异。(3)受宗教的影响程度不同。(4)文书载体的不同。

13、封建社会中期城市秘书性工作的相同相似之处:(1)都要从事办文辅政的日常事务,充分行政长官的助手,(2)均要办理涉外事务和外交文书。(3)经济领域的秘书性工作增多。

14、封建社会中期城市秘书性工作的不同之处:

(1)城市秘书性工作与封建国家的关系状态不同。(2)城市秘书性工作的交往渠道和方式不同。(3)城市经济领域的秘书性工作专业化程度有差异。(4)城市秘书性工作与宗教的关系不同。

15、封建社会中期宗教秘书性工作的相同处:

(1)辅助对象和基本职能相似。(2)内部事务方面相似。(3)在指导思想上相似。(4)都要协助宗教首脑与官府往来。

16、封建社会中期宗教秘书性工作不同之处:

(1)介入世俗社会生活的程度不同。(2)介入世俗社会生活的方式不同。(3)与封建国家政权的关系不同。

Chapter five

1、英国枢密院:原是英王的私人顾问机关,也是代表王权的最高行政机关,后演变成为协助国王处理立法、司法和行政事务的中央政府机关。2、1681年西班牙将40万条以上的法令精简为6377条,编成《印度等地法律汇编》,秘书人员在精简和汇编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使这部法律汇编成为后来英、法、荷制定殖民地法令的范本。

3、在英国像商业拓殖家公会一类的带有行会色彩的规约性商团。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股份公司。

5、尚宝司负责皇帝印玺的使用。

7、国家机关秘书性工作的相似处

(1)秘书性机构的渊源大体相似。(2)服务对象的相似。(3)工作内容的相似。

8、国家机关秘书性工作不同之处

(1)在隶属机关上有差异。(2)服务对象的差异。(3)业务内容和工作方法上的差异。(4)国家行政中枢秘书性机构的体制不同。

9、对外事务中秘书性工作的相同之处

(1)中国与西方外交秘书性工作的增多,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2)中国和西方外交秘书性工作均是为国家推行的外交政策服务的。(3)中国与西方的外交秘书性工作,均是国家外交事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4)外交活动促进了秘书性工作的发展。

10、对外事务中秘书性工作的不同之处(1)反映在主动与被动的差异上。(2)反映在攻势与守势的差异上。(3)反映在外交立足点的差异上。

Chapter Six

1、法国大革命在抓住了政权和军权后,立即组织秘书班子草拟了《人权宣言》,并在议会通过了这一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基本原则的文件。在国民会议组织条例的最后一章规定成立国民会议文件档案馆,并从议员中选出馆长,由议长、会议秘书、馆长分掌文件档案馆的三把钥匙。

2、法国大革命中的秘书工作,为推行革命措施,发动群众,打击封建反动势力,发展革命形式,巩固新生政权,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采取了一系列秘书工作改革、特别是批准了卡缪起草的国家档案馆条例。这个条例是近代史上 关于档案的第一个重要文件,按此条件建立的国家档案馆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档案馆,它具有全国性,公开为全国公众服务。

3、巴黎公社的秘书工作特征具:

(1)为夺取无产阶级政权服务,(2)为组建无产阶级政权机构服务。(3)为打击阶级敌人服务。(4)为保持无产阶级本色服务。(5)为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6)为发展无产阶级事业服务。

4、西方国家近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的表现:(1)秘书办公工具的变革。(2)秘书部门的地位得到巩固。

(3)国家秘书工作的分工得到进一步发展。(4)国家机构中的秘书人员的素质进一步的提高。(5)国家秘书机构的负责人一般都是决策层的重要成员。

(6)政权首脑一般都配备有个人专职秘书或为首脑个人公务服务的秘书班子。

5、近现代秘书工作分支的发展:

(1)由秘书的参谋咨询功能,发展成为专司参谋咨询的机构和专门从事参谋咨询有偿服务的中介机构。(2)由秘书办文办会事务,发展成为对顾客提供办文办会服务的秘书事务所。(3)出现了秘书行业组织,如秘书协会

6、晚清,民间还出现了专门培养幕僚的私人开办的学校——幕馆。

7、太平天国为了便于文件处理,在天京设立了诏书衙,专门管理公文和缮写公文。

8、太平天国专设了公文传递机构“疏附衙”,每隔三五十里置一所,每年驿递员二古十名不等。

9、根据《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总统府设秘书长一人,由临时大总统直接任命,胡汉民被任命为首任大总统府秘书长。

10、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秘书工作改革:(1)在公文上,废除封建称谓,一律称现任职务名称,普通民众则称“先生”或称“君”。(2)规定凡发文必须盖印、签名。(3)公文文尾均要以公元署年月日。(4)改革公文文体,尽可能地简化公文。(5)高度重视人民来信。

11、南京临时政府秘书工作——首开中国现代国家秘书工作之先河。

12、文书工作竞赛运动:1947年,由国民党政府组织的运动成立了专门的竞赛组织机构,颁布了竞赛的有关规则,对公文的撰拟、办理、书写、打字的速度、数量、质量进行比赛,以提高秘书人员的业务能力。

13、在长征途中,为了适应组织军事化的要求,很多机构撤消,机要科是当时唯一的秘书部门。

14、近现代中外秘书工作发展体现:(1)秘书工作机构更为健全。(2)秘书工作的内容更为丰富。(3)秘书工作制度更为规范。

(4)秘书工作的效率有所提高。(5)国家秘书人员的来源更为广泛。(6)国家秘书人员的从业人数大为增长。

15、近现代中外国家政权机构的秘书工作的不同之处:

(1)服务对象的不同。(2)运作体制不同。(3)变革程度不同。(4)外事工作的立足点不同。

16、中外企业秘书工作的相同之处:(1)服务对象相似。(2)工作内容 相似。(3)职能地位相似。

(4)秘书人员的任用方式相似。

17、企业秘书工作的不同之处:

(1)规范性的程度不同。(2)受政府的影响不同。(3)企业秘书与企业主管的关系有所差异。

18、中外无产阶级革命中秘书工作的相同处:(1)秘书工作的利益目标相同。

(2)无产阶级革命中的秘书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

(3)无产阶级革命中的秘书与领导者之间,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在工作上是主辅配合的上下级关系。

19、中外无产阶级革命中秘书工作的不同之处:

(1)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2)文化上的差异。(3)复杂性程度不同。(4)曲折性程度不同。20、秘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相同之处:(1)秘书工作向社会各个领域扩展。(2)秘书工作业务分工向专业化发展。

(3)在秘书业务操作上融入了大量相关知识和方法。

21、秘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不同之处:(1)强调秘书工作的政治性方面,(2)秘书工作的社会普遍性上的差异。(3)对秘书工作的制约上的差异。(4)在秘书行业发展上的差异。(5)秘书教育体制上的差异。Chapter Seven

1、秘书参谋职能基础的相近处:(1)领导者主事者对秘书参谋的需要。

①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的需要;②承担责权压力的需要;③科学决策的需要;(2)秘书具有参谋辅助的便利条件:

①秘书处于组织管理的中介位置,便于在上传下达,左右沟通的过程中发挥参谋辅助的作用。②秘书处于信息枢纽位置,便于在信息输入、转换、输出的运作中,发挥参谋辅助作用。③秘书工作具有综合职能的优势,便于站在领导工作需要及全局的高度,发挥参谋辅助作用。④秘书具有近身沟通的便利,更有利于发挥参谋辅助作用。

2、秘书参谋职能基础的不同处:

①参谋辅助环境的差异;

②参谋辅助功利目标的差异;

③参谋辅助能量的差异;

3、中外领导者选择秘书人员的要求相似之处:(1)就领导者的信任程度而言,中国与西方领导者一般是选择忠诚可靠的人充当自己的秘书。(2)就秘书的参谋智能而言,中国与西方的现代秘书人员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的职业训练。(3)在秘书参谋辅助的主动性上,西方秘书人员提出参谋建议,大多需要考虑上司的态度。

4、秘书参谋职能体现的相同之处:

1)参谋辅助的体现形式相近,秘书体现参谋辅助职能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综合性。

2)参谋辅助效果的制约因素相近: 第一是参谋辅助效果的间接性。(1)要经过领导决策的选择。

(2)要受到执行实践的选择。(3)受到具体条件的限制。第二是参谋辅助效果体现的机遇性。

(1)善于发现和利用组织管理活动需要造成的机遇。

(2)善于发现各种异常现象、失误,找出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危害性以及有关对策建议。(3)关注领导者注意力造成的机遇。

(4)理解和体察领导者的心理情绪及其变化,从理论上讲,作为高素质的领导者任何情况下,对来自各方面的意见或建议,都应该认真倾听,理智选择,按需要和可能采纳。

3、参谋辅助多种价值性相似。

(1)实际效益价值。(2)衍生价值。(3)参考价值。(4)沟通价值。(5)负面价值。

5、秘书参谋职能体现的不同之处:

1、参谋辅助层次区别差异:

(1)体现在高层秘书的参谋辅助上。(2)中层秘书辅助上的差异。(3)低层秘书参谋辅助上的差异。

2、参谋辅助运作上的差异

(1)体现在对重大决策参谋辅助的程度上。(2)体现在参谋辅助的主动性上。

(3)体现在参谋辅助对群体智能开发的程度上。

3、参谋辅助障碍上的差异

(1)体现在管理体制上的障碍。(2)体现在领导人方面的障碍。(3)体现在秘书方面的障碍。

6、秘书参谋方式的相似处:

1、对决策的参谋方式相似

(1)在领导决策前要作大量铺垫性参谋。(2)决策形成时要作有效的辅佐性参谋。(3)在决策执行中要做全过程的参谋辅助。

2、把握参谋时机的方式相似(1)跟踪把握参谋时机的方式相似。(2)重点把握参谋时机的方式相似。(3)预测把握参谋时机的方式相似。

3、进行辅助的沟通方式相似(1)咨询式(2)进谏式(3)探索式

4、进行辅助的思维方式相似

(1)比较式(2)诊断式(3)补充完善式 Chapter Eight

1、中外秘书文书撰拟的相同处:(1)文书撰拟任务性质的相同;(2)文书撰拟基本要求有相似;(3)文书撰似基本程序有相似;

2、文书撰拟的不同处

(1)文书撰拟的传统影响的差异,特定用途和专门体式要求的文种,在行文规则上既有隶属关系间的沟通,又更多的是非隶属关系的横向沟通,具有一定的变通性。

(2)文书撰拟的文体模式的差异,在美国,常用的文书类型有公务信函,英国常用的文书种类与美国大体相似,其中公务信函、各类报告、备忘录是经常和大量使用的文体。法国与德国等西方国家文书种类也大体与美英相似,以公务信函、报告书、备忘录等为经常大量使用的文种。

3、需要拟办的文件:

(1)一般是上级机关主送本机关并需要贯彻落实的文件;(2)本机关所属部门或下级机关主送本机关的请示性文件;(3)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主送本机关需要答复的文件;

4、中外收文处理相同相似之处:

(1)收文处理都有系统的程序,每一道程序都规定了操作内容和要领;(2)都有拆封、分类、登记、送领导者阅办等主要环节;(3)对封皮上标明亲启或机密的来件,都应交给收信人拆封;

(4)对拆封的来件,秘书都要阅读,以便进一步处理;

(5)中外秘书既要办理收文事务,又要对领导人处理文件起到参谋辅助作用;(6)为防范秘书收文处理出现差错都建立了有关制度;

5、中收文处理不同之处:(1)在收文范围上存在差异。(2)收文处理要求上存在差异。

(3)收文处理包含的内容上存在的差异。(4)领导者参与收文处理的程度不同。

(5)收文处理中的秘书参谋辅助程序上的差异。

6、存在上述差别的原因:

(1)秘书工作的传统和体制不同;(2)领导者对秘书工作的要求不同;(3)对收文处理范围的划定方式不同;

7、签发是文件形成的关键性环节。文件经过领导人核准签发后即已生效。签发人是代表发文组织行使权力的,对文 件负有完全责任,应以高度责任感行使这一权力。

8、定稿是文件的标准稿本,是进行发文登记和缮印的依据。

9、中外秘书发文处理相同相似之处:(1)发文处理都有确定的程序。

(2)中国和西方国家秘书在发文处理中都十分强调清理核查工作。(3)都强调发文处理的规范性和完整性。(4)都强调有领导人的签署。(5)一般都有发文登记制度。

10、中外秘书发文处理不同之处:

(1)中国高层领导机关发文时,还要寄发发文通知单,以便收文方点收文件。西方没有此规定。(2)在寄发信封的书写格式上,各国按自己的传统有着一定的区别。(3)西方国家发文中往往使用一些标记符号,中国一般没有使用。

11、立卷归档是文书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12、如何确定文书立卷的范围:

(1)要保证文书档案的齐全和完整;(2)要保证文书档案的精确;(3)要便于有效管理。

13、立卷归档的文件材料:在本机关职能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即已经办理完毕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

14、归档的工作步骤:

(1)编制案卷的系统化存放号。(2)案卷移交前检查验收。

(3)案卷移交归档。上一的案卷,在第二年1~2月份集中立卷,3月份全部移交归档。(4)办理移交手续。

15、档案的利用是以馆(室)藏档室信息资源为基础。档案的编研工作,是以馆藏档案为主要对象。

16、美国常用的文书档案的分类方法:

(1)主题分类法,即按文件最重要的主题名称作为归档分类的首要因素,次要的主题作第二个因素,依此类推;(2)按地区分类,以地域位置作为分类的最主要依据;(3)与主题结合的分类,如“主题——数字”分类;(4)由主题要点派生出来的“十进位制”分类法;(5)按语音归档分类法;(6)按年月日归档分类法。

17、中国与西方国家秘书文书档案工作的差异: ①在文书档案工作的范围上有一定差异; ②在文书档案的分类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 ③在文书档案的保存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20、中处秘书资料工作的差异之处:

①侧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秘书除了购买必备的工具书、参考书外,更强调对上级机关的方针、政策的收集整理,对各种会议中获取、实践中产生的资料的进行收集、整理,而且实践资料对中国秘书的价值更大。西方秘书侧重于出版物资料的收集和整理。②为领导者服务要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秘书的资料工作主要为领导的组织管理工作和行使其职权服务,也就是为领导者的公务服务。而西方国家秘书的资料工作,既为领导者的公务服务,也要为领导者的个人事务,即“私务”服务。Chapter Nine

2、中外秘书布置会场的差异之处:(1)大型会议的会场布置,中国强调规范严谨,而西方则比较灵活。

(2)中国会场装饰布置,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强调典雅庄重而有意韵;而美英等国的会场布置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相对比较自由、浪漫。

(3)在会场桌椅的排列上,中国强调整齐,变化比较少;而西方则比较富于变化。

3、中外秘书会前文字材料的差异之处:(1)体现在执笔撰稿任务的轻重上。(2)体现在对调查研究的重视程度上。(3)体现在侧重点的差异上。

4、中外秘书准备会议文字材料,都十分重视报告,特别是主题报告,中国不少会议中,典型材料占很大比重,特别是总结性会议、工作研究性会议等,典型材料往往能产生极大的影响,会议秘书对这类材料也极为重视,要花费极大精力。西方国家秘书在准备会议文字材料时,比较重视各类数据报表,通过提供数据报表,让与会者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对问题做出判断。

5、会议记录最突出的特征是其具有原始记录性。

6、中外秘书作会议记录的相同之处:

(1)基本任务相似;(2)基本作用相似;(3)基本原则相同;(4)会议记录最后归属相似;(5)基本结构相似;(6)基本过程相似;(7)基本要求相似;(8)辅助手段相似;

7、中外秘书作会议记录的差异之处:

(1)在格式上存在某些差异。中国会议记录的基本格式是大体统一的。美、英等国的会议记录有正式会议记录和非正式会议记录之分。(2)某些程序环节上的差异。如英国会议记录中,一般都要求记载宣读上次会议记录的有关情况,有时还要对上次会议记录履行通过手续,并由主席签字。而中国一般没有此项规定。

(3)某些特殊要求的差异。西方股东会会议记录,记录者必须了解到会股东所持股份的情况,以便在有关问题表决形式决议时按股份数额计算是否通过。这是中国的传统会议记录中一般是少见的。

(4)某些记录项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英国会议记录上,通常有下次会议的时间一项;中国一般未规定此项。

8、中外秘书会后文字材料工作的相同处:

(1)对会议所有的文件材料,会后都要进行认真清理,不允许随意丢散任何会议文件材料。(2)对会议记录会后都要整理成正稿,并打印寄发给有关人员。

(3)对包括会议记录在内的所有重要会议文件,都要进行整理,立卷归档保存。(4)秘书在会后都有一定的文字起草任务,这些文字工作都是为会议服务的。

9、会后文字材料工作的差异之处:

(1)在撰拟文稿等文字工作的任务轻重上存在差异。中国秘书任务较重,西方国家秘书任务较经。

(2)在会后草拟文字材料的类型上存在差异。中国秘书会后除了整理会议记录外,还要草拟寄发会议简报、会议纪要等。西方国家秘书除了整理会议记录外,主要是起草会议摘要和各种感谢信和祝贺信。

(3)在草拟过程上也存在某些差异。西方秘书在会后寄发礼仪性书信时,按已定的名单和惯例草拟寄发即可。而中国秘书会后草拟简报、会议纪要等,要按正式发文的程序办理。

10、中外秘书会后催促执行工作的差异之处:

(1)中国秘书催促执行会议议定事项的重点,以下属执行单位为对象;西方秘书则主要是提醒领导者,以免遗疏漏。(2)中国秘书在催促中还要了解具体执行情况;西方国家则没有明确规定这方面的要求。

(3)中国秘书在催促执行会议议定事项的工作中,还要反馈信息,并及时发现问题,协助领导者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工作任务比较重。而西方则未明确规定这方面的内容,会议议定事项的执行,主要靠法规和责任关系的制约。Chapter Ten

1、中外秘书整理领导办公室也存在某些差异:

(1)信赖基础的差异。(2)磨合过程的差异。(3)整理范围的差异。Chapter eleven

1、专职秘书的文稿撰拟相同相近之处

①撰拟内容相近;②要求上有相近之处;③撰拟特征的相近之处;

2、信息资料处理的相同之处: ①收集处理信息的范围和环节相近。②收集处理信息的手段有相近之处。

③协助其领导积累资料的要求相近。④协助其领导积累资料的重点相近。

4、生活服务及安全保卫工作的差异之处:一是体现在各自的生活习俗上,二是体现在有关管理制度上,三是体现在领导观念上。

5、辅助领导人实施管理的相同之处: ①辅助的领域相近

1)对领导人决策提供辅助和服务;2)为其领导人开展各项领导活动做好协调沟通工作;3)协助领导人进行督促检查,强化指挥控制。②辅助方式相近; ③辅助要求相近。

6、辅助领导人实施管理的差异之处:参谋辅助的层次差异,授权方式上的差异。

7、财务辅助的相同之处: ①参谋建议活动中的财务辅助; ②撰拟文稿活动中财务辅助; ③受权理事活动中的财务辅助; ④筹办会务活动中的财务辅助; ⑤对领导人公务旅行的财务辅助;

8、财务辅助的差异之处:

1、财务辅助范围的差异;

2、财务辅助程度的差异,3、财务辅助要求的差异;

4、财务辅助手段的差异;

5、财务辅助在办文中的差异;

6、财务辅助机密性的差异,10、中外秘书在领导人旅行活动中工作的相近之处: ①根据领导人外出目的拟定计划; ②协助领导人确定随行人员名单; ③准备领导人外出活动的文件资料; ④做好外出活动的物质准备; ⑤记录领导人旅途的活动情况; ⑥做好必要的宣传报道;

领导人旅行安排的差异之处:

旅行目的差异; 旅行区域上的差异; 安排组织者上的差异; 注意事项上的差异。

Chapter twelve

1、宏观环境:各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构成的社会环境。

2、中观环境:由组织的管理体制、权力的运行方式、秘书的组织环境构成的社会环境。

3、微观环境:秘书开展其业务的具体人际环境,主要包括秘书与领导班子、领导人的人际关系,与机关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关系及与具体交往的组织内外公众的关系等。

4、中外秘书性活动产生的共同基础:人类群体活动的需要

5、中外秘书性活动作用的共同之处:都是社会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

6、现代职业化的秘书活动与历史上官吏性秘书活动的显著区别:

①现代秘书活动范畴,不仅仅限于国家官僚体系,它广泛存在于一切社会管理活动乃至一切重要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科学文化活动中。②现代秘书有了办文、办会、办事等特定的职业内容;有了秘书职业技能教育考核体系;有了指导秘书实践的秘书工作理论系统和秘书行业协会学会。这是官吏性秘书时代所不具备的。

③现代秘书活动是非权力性的服务活动,起到参谋助手、协调沟通、分忧代劳等作用;

④现代秘书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其领导者或主事者的工作效率,在服务的有效程度中体现自身的劳动价值; ⑤现代秘书必须根据领导者或主事者的需要决定自己的工作重点和活动方式。

7、西方女性更适合从事秘书职业表现在:

(1)女性的一般特征比较适应秘书工作的职业特征。

(2)女性的打字天赋具有一定优势。字母打字机,是“文化史上继造纸术和印刷这后的第三项重要文化工具的发明。

8、西方男女不平等对从事秘书工作的影响

(1)西方不少职业至今仍然是男性的世袭领地。(2)在西方男女同职不同酬的现象十分普遍。

9、西方现代女性的就业时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开始至结婚为止。第二阶段从婚后所育孩子上学开始至接近或达到退休年龄为止。Chapter Thirteen

1、我国秘书素质标准主要内容:

政治素养方面要政治坚定、忠诚积极、遵纪守法,品德修养方面要坚韧不拔、无私奉献、能当诤友;

知识素养方面要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较高的政策水平、扎实的基础知识;

技能修养方面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出谋划策能力; 在生理和心理素质方面要顽强自信、理智冷静、善自我调节、身体健康等。

2、我国秘书素质如何与国际接轨:

(1)面对我国秘书理论与实践的实际情况,继承发扬我国秘书文化中优良的传统,摒弃不切实际的东西;

(2)针对我国国际交往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秘书素质体系,吸取其合理部分充实到我国的秘书素质系统中去。(3)根据现代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的需要,加强我国秘书人员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

(4)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和现代领导对秘书辅助需要的变化,不断调整我国秘书人员的素质结构,使秘书的素质标准更加贴近秘书工作实践。

3、秘书素质标准:是对秘书活动主体提出的知识、能力、气质、人格、作风等方面的要求,是秘书活动主体 主观方面素质的标准化反映。

5、文字处理能力、综合办公室能力是各国选用秘书的共同要求。

6、CPS考试:美国国家秘书协会设立的“秘书专业证书”(CPS)项目,由专门学校主持考试并发给证书。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行政管理专业证书,可在信头或自己署名后缀C.A.MP字样。

7、美国国家秘书协会的CPS考试内容包括:

技能、技术、知识三个方面(1)人际关系原则;

(2)日常公务中涉及到的法律原则;(3)实用的经济学及管理原则;(4)信息处理的有效程度;(5)现代秘书工作基本程序;

Chapter Fourteen

1、秘书: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中,以文字和行政事务为主,直接为领导服务的综合性办公人员。其工作有辅佐性和公务服务性。

2、美国则强调“起到行政助理作用”,并明确提出“秘书实际上处于负责人的地位”。

3、我国秘书工作及其理论带有治世理政的严密性、规范性和承继性。

4、美国秘书工作及其理论带有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多样性、效率性和机变性。

5、英国秘书的含义有三个层次:

(1)主事者身边的公务服务人员和办事助手;(2)非盈利社团中义务操办日常事务的负责人;(3)政府官员。

6、英国国家系统的秘书分为两类:(1)政务官(2)事务官。

7、事务官分为四级:(1)行政级(2)执行级(3)文书级(4)助理文书级 Chapter Fifteen

1、中外秘书收集处理管理信息的相同处:

理论依据的相同之处。中国和西方秘书信息工作,都是依据现代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基本性质的相近之处。秘书信息工作都具有服务性、从属性、广泛性、综合性、时效性。

基本环节的相近之处。中外秘书信息工作都有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反馈、存储和提供利用等基本环节。

基本方法的相近之处。(1)反映在信息工作各环节的操作方法有相近之处。

(2)反映在获取信息的方法上。(3)反映在信息综合分析的方法上。(4)反映在信息处理的基本手段上。(5)反映在信息开发利用的方法上。

2、中外秘书收集处理管理信息的差异之处:(1)信息网络构架上的差异;(2)开发利用方式的差异;

(3)调查获取信息的侧重点的差异。

3、我国秘书工作中比较侧重典型调查,蹲点调查是颇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调查方式。这种调查不仅有利于深入具体地了解到可靠的一手材料,而且有利于密切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培养调查者的吃苦耐劳精神。

4、西方国家秘书在运用调查手段获取信息时,往往侧重于运用民意测验即问卷调查方式。

5、中外秘书管理协调的相同之处:(1)领导者对协调重视相近。(2)秘书协调的地位相近。(3)秘书协调的主要内容相近。(4)秘书协调的主要方式相近。

(5)中外秘书协调的地位相近。

6、中外秘书管理协调的差异之处 : 一是协调环境的差异之处; 二是协调依据的差异之处,三是协调的侧重点的差异,西方国家秘书协调,更侧重于使用电话、接待来访者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协调。

中外秘书协助领导安排日程的异同 相同相近之处:目的的相近,依据与原则相近,基本环节相近。

7、中外秘书协调安排领导活动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围绕领导工作中心,突出重点。

(2)必须建立有关制度,做到领导日程安排规范化。(3)必须注重实施。

(4)必须征求领导人的意见,并由领导人最后审定,决不能由秘书及秘书部门包办代替。

9、中外秘书完成领导交办事务的相近之处:

(1)扮演角色相近,中外秘书都要完成领导人随机交办的工作任务,都扮演领导机关或领导人代表的角色。(2)任务范围相近,在领导人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领导人都能授权书秘书去完成。(3)授权方式相近,一般都是经过领导人授权。

(4)基本要求相近,都必须认真仔细地听取领导人的指示和命令,并要求边听边记录摘要。

10、中外秘书授权方式的相近之处:

(1)确定性授权:领导人将任务的内容、处理的目的、要求、步骤、办法都在授权时明确地向秘书指出,秘书只要按照领导人的明确指示去办理,就能完成领导交办的事项。

(2)弹性授权:领导人指出授权范围、处理原则;而具体的处理程序和办法,由秘书人员自行处理。(3)不确定授权:领导人只指出要解决的问题,让秘书全权去处理。

11、中外秘书完成领导交办事项的差异之处:

(1)交办事务内容的差异,体现在私人事务上和机密性事务上。(2)接受交办事项时承诺的差异,(3)交办方式的差异。

12、中外秘书机构管理的相同相近之处:

(1)对秘书机构管理的高度重视相近,(2)秘书机构的主要任务管理相近。

13、中外秘书机构管理的相异之处:

(1)秘书机构设置的差异,(2)职能范围的差异,(3)指导体制的差异。

14、中外对秘书劳动成果认定和激励的相同之处: ①影响秘书劳动成果的要素相近。②秘书劳动成果都难以准确测定。

③秘书获取劳动成果的途径和客观效应的相似之外。

15、中外秘书获取有效的劳动成果有多种途径:

按工作内容分,可从参谋建议、协助管理和事务服务三种途径取得劳动成果。

下载食品安全:中外立法比较(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安全:中外立法比较(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外文化比较

    邹丽媛中药2班201314650217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中国文化重人,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且讲究并存与一体性。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教学大纲课程代码:开课学期: 学时:40学时学分: 教学方式:专题讲授、集中讨论开课单位:经济与政法学院 一、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政治学及其相关专业必修课。......

    食品安全立法之我见

    食品安全立法之我见[摘要]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包括体系不够完整、内容不够全面、职责不够清晰、法律责任规定不严等。各方呼吁尽快出台一部可行性强......

    中外企业文化比较研究

    中外企业文化比较研究 摘要: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企业文化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知名企业都具有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有独特......

    中外饭店管理比较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旅游管理2010级姓名:田翠翠学号:*** 1 中外饭店管理比较及解决 目录摘要summary………………………………………………………… 关键词ke......

    中外国防教育的比较

    中外国防教育的比较 ——中美国防教育比较 摘要大学生国防教育对于国防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有利于增进大学生的爱国心,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而普通高校作为国防教育的......

    中外海关工作比较

    海关实务 》期末考试论文指导教师: 王兰 学号: 20102025 姓名: 潘秋先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外海关工作比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

    中外大学生创业比较

    5平方米的饼店 月收入过万嫌上班工资低 创业开饼店 嫌上班工资低 创业开饼店 读大学时,关晓冠常利用暑假时间做兼职。家教、报纸投递员、餐厅服务员都干过。关晓冠说他从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