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朋友圈应该屏蔽父母 一辩稿(大全)
朋友圈应该屏蔽父母一辩稿(正方)
主席,尊敬的各位评委,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下面由我来向大家阐明朋友圈为什么要屏蔽父母。
开宗明义,朋友圈是当下比较时兴的社交公众平台,它相对于QQ空间更具有隐私性,因而更受当代人的喜爱。像我们父辈的长辈们,他们也渐渐被我们所影响,学会了用微信,可以和我们更便捷的沟通。再者,何为屏蔽,就是我们在朋友圈中发布的讯息或者图片,我不想或者不敢让你看到,因而我就屏蔽你。我们再来看父母,父母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见证了你从出生到成年的过程,亲子关系让我们的父母会对我们有一种特别的关注。而现在我却说要你冷酷的屏蔽掉父母,为什么?同学们,这样做不是因为我不尊重我的父母了,而是这样做是我用我对他们的爱在保护他们。首先,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亲子关系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关注不亚于你的爱人对你的关注。父母想要通过朋友圈这个途径来了解你的生活,怕你走弯路,为你的人生出谋划策,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当你夜深人静开始矫情着抱怨人生的时候,父母看到后会有多担心。他们看不到你,他们也不在你的身边,你除了平添父母的担心之外你什么都没有给予父母,何必呢?当我们在朋友圈中所发的内容和父母的价值观相违背而产生矛盾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屏蔽而减少因价值观不同而产生矛盾的机会?他们善于小事扩大化的心从你出生那一刻就存在了,我们今天就自私一点的屏蔽掉他们,把可以与父母分享的通过打电话,视频的方式告诉他们,让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从冷冰冰的文字变成了暖心的话语,多好。再者,对方可能会说我们要把自己的父母当成朋友,想法固然不错,但是事实是,我们做得到吗?在我们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必然会和父母的关系渐行渐远,我们因价值观的不同可能会产生些许的隔阂,这是我们没办法避免。但是朋友不同,我们在同一个年龄段成长,能够相互理解。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会有这样的感受,就是一旦朋友圈里有父母的存在,你必然在发朋友圈的时候有所顾及,你会想父母看了之后的感受,能不能理解。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朋友圈貌似有一点只是服务于你的父母而忽略的身边的朋友,这样就失去了朋友圈的意义。我们有和父母在一起的圈子,同样我们也需要一个同龄人的空间去分享,去传递,所以让朋友圈展示出他最真实的意义,这样才好。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的观点是朋友圈应该屏蔽自己的父母。
例子
自从加了父母微信后,朋友圈再也不敢乱发段子了。因为他们会拿出高考做阅读理解的劲头,把你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仔细深刻地分析一遍,最的结果一般是:“孩子,你心灵鸡汤喝少了„„”
1.上次发了个状态:今天没吃药,感觉自己萌出了新高度。于是乎,母上大人夺命连环call问我说是不是生病了要记得吃药„„
2.曾经在朋友圈发“最近贫困求包养~”回家后爹妈轮番对我进行沉重的思想分析„„从这是一件小事讲到人格品质问题„„我觉得他们说得很对!所以把他俩屏蔽了„„ 3.男朋友的妈妈就是这样的人。。我只要发一点难过的心情,她对着男朋友披头教训:“你是不是又欺负人家小姑娘了!我告诉你不要吓跑人!”
反方
但我个人却认为朋友圈是不应该屏蔽父母的。理由如下,第一,我们虽然作为一名成年人,但在父母的眼中,我们永远是孩子,何况,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好不容易学会了玩微信,却因为你把他们屏蔽了而无法了解和关心你的近况,这岂不是与孝道背道而驰了吗?父母如果近期内不知道你的事情,是不是意味着父母会胡思乱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担心呢?尽管我们发的朋友圈有时会很单调,但父母看到了,也会感到很欣慰、很满足、很开心。再说了,能发朋友圈的内容,几乎是没有所谓的隐私和秘密可言的了;第二,我们是有什么事情是无法对我们的父母说的呢?我个人认为父母是可以与我们成为朋友的,既然如此,还有什么是无法对朋友开口的呢?;第三,朋友圈屏蔽父母绝不等于拒绝与父母沟通交流,但是就少了一种与父母交流的方式了,渠道就变得单一了,难保我们的父母不会因此而多想;最后,我认为,我们在慢慢地成长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就在慢慢地变老,他们活在这个世上的时间也会变得越来越少,关心我们的时间也会变得越来越少。为了让他们安心,我们的朋友圈也不应该屏蔽父母
应答方案
1.代沟问题,朋友圈里是与自己话题相符的圈子,与父母沟通应选择另外的方式,如打电话 2不管多大,我们永远的父母眼中的孩子,有时在朋友圈发些娱乐性,或前卫的东西会被父母扩大化甚至误解,会增添他们的忧虑。
3朋友圈的消息鱼龙混杂,我们更希望与父母的关系能保持纯洁、温馨,屏蔽朋友圈不代表拒绝沟通,我们可以用打电话或直接面谈与他们沟通,能更好的维护亲子关系。
第二篇:微信朋友圈应该屏蔽父母四辩稿
微信朋友圈应该屏蔽父母
谢谢主席,谢谢评委、观众,非常感谢对方辩友的唇枪舌战,实在让我方大开眼界。但是其中一些观点细细想来却是漏洞百出:第一,对方辩友人为地夸大微信朋友圈的作用,朋友圈不过是微信里一个发表图片和文字与好友分享功能罢了,对方辩友何苦要为微信朋友圈扣上沟通亲子传递亲情这样的高帽,让它背上一个的如此伟大重要使命呢?第二,而我方认为: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想法,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圈、朋友圈。而每个子女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更不是父母的傀儡。父母疼爱子女,有时甚至总是拿自己的想法去衡量子女,认为要随时掌握孩子的所有信息和情况,才能使自己放心,这样就真的是为子女好吗?据了解,许多子女认为父母进入微信朋友圈,不仅没有消除他们之间的“代沟”,反而带来了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其实,每一个人都渴望自由,父母亦存在属于他们的私人空间,有些事情父母也只会告诉他们自己的朋友不见得会告诉子女。同样,子女也想拥有一定的私人空间,让自己好好的释放。
再者,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绝不等于拒绝与父母沟通,更不是把父母排斥在感情之外。如果说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就会影响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甚至阻挡了亲子间的沟通。这绝对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单是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方式就绝不是仅仅限在微信朋友圈这一个小小的圈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并不是一个微信朋友圈屏蔽了父母就会视同陌路的,也不存在不屏蔽两者便亲密无间。
我们都知道父母很爱我们,而作为子女的我们又何尝不爱自己的父母呢?正是因为我们爱自己的父母,不想让他们为我们时时担心,才在微信朋友圈里屏蔽他们,而不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朋友圈让我们与父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这种举动正是我们对父母的尊重、包容与变相的关心呀!父母的爱本没有错,只是有些父母过分地关爱让子女接受不了。如果父母能稍微放开他们的手,让子女有一个相对自由的个人空间,相信他们的亲子关系会更加和谐,家庭也更加幸福。纸鸢离手,禁不住丝线缠绵;大雁南飞,依然频频回望。岁月易老,世事易变,流逝的岁月中,不变的是父母那一生都深情的牵挂,更是作为子女的我们对父母永恒不变的关怀。
因而,微信朋友圈应该屏蔽父母!谢谢!
第三篇:微信朋友圈不应该屏蔽父母 结辩稿
结辩稿
听完对方辩友的论述,无非是说: 场上争论的点无非有:
那么今天我们的微信朋友圈到底要不要屏蔽父母?我方坚持认为,一定不要屏蔽。
第一:微信朋友圈的意义就是分享自己的生活给周边的人,拉近彼此的距离。生活定律,随着人生年轮的外延,我们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今年来大学报道的前一天,我就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说“从此踏上了离家的单行道。”因为我们上了大学,几乎只有寒暑假可以回家,而且寒暑假你可能还有其他的事情。大学毕业呢?家又远了一步,我们连寒暑假也没有了。所以我们和自己最亲近的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短。而朋友圈给了这么一个平台,时时刻刻可以分享着自己生活的细节。拉近正在渐行渐远的彼此,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屏蔽父母。
第二:微信朋友圈有着它自己的优势,它能提供更多的交流方式。如果我们选择屏蔽朋友圈,对方辩友会说,打电话也能交流。那么请问在座各位,是不是每天都能打一个电话给自己的父母?假设我们每天都习惯通过电话问候父母,每一通电话10分钟。那么一个星期总共10080个小时!而我们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仅仅只有1.167个小时。而且我们电话第一句无非是,吃了吗?最近好么?身体好吗?记得多穿衣服。这些不痛不痒的话。我们隔着手机,双方知道最近发生了什么大大小小的事情吗?你能看得见父母因为想念你眼角的泪痕吗?你能看得见生活的琐碎又记刻了几分沧桑在父母的面庞吗?可能你的父母只是想看看你的寝室是什么样子,他们只是想看看新环境下的你瘦了没有,只是想看看食堂的饭菜和家里的区别。而朋友圈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一个图片,一个小视频,一段语音,你需要做的只是不要屏蔽。
第三:会有这样的观点,屏蔽是一种尊重。不想让自己的父母看到不开心的东西,怕他们担心。那么请问,这种想法是不是过于自私?尊重是双方面的,要懂得互相尊重。你认为你父母担心,所以你选择屏蔽。你有没有考虑父母的感受?你知不知道当一份热忱被拒之门外的伤害?还有你说怕你父母担心,所以你选择屏蔽。这种想法很可怕。一,你因为朋友圈存在的担心就去极端的选择屏蔽,屏蔽可能担心的事同时,你也屏蔽的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这是一种消极的处事观念。二,你发伤心的事父母担心,所以屏蔽。按照你的逻辑,那么你朋友呢?难道他们不会担心?那是不是也要屏蔽你的朋友?所以朋友圈存在的一眼何在?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件小事,有一次我在朋友圈里发了张我参加活动的照片。我觉得那只不过是我许许多多活动中很平凡的一张。可是后来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父亲的头像换成了那张照片。说真的我那时候没有忍住泪水。在你看来微不足道的事,在父母看来是一个新大陆。真正爱你的人才会这样做吧。
所以不要屏蔽父母了,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考虑吧,这一辈子,他们为我们着想太多了。
第四篇:作文:朋友圈该不该屏蔽父母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如今,微信作为一种大众主要的交流方式,朋友圈的功能也逐渐成为人们分享生活感悟、抒发情感的重要阵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用上微信,不过一些年轻子女逐渐“屏蔽”父母。
也许是不想父母因为风吹草动就紧张兮兮,也许是不想父母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唠唠叨叨。也许,还有什么其它原因吧、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结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例文:
若爱,就请进来
微信朋友圈给了人们更多的公共表达空间,每到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时,朋友圈必然被秀孝心、晒孝顺刷屏,甚至有这样的段子,问:什么地方的儿女最孝顺?答:朋友圈。其实很多人的父母并不使用朋友圈,而且朋友圈带有分组发布功能,屏蔽爹妈的也不在少数。是不是颇具讽刺意味?
有人说,屏蔽父母是不想父母太忧心自己;有人说,朋友圈就是日记本,孩子长大了,应有自己的空间;有人说,屏蔽是留有距离,这是爱的距离……理由种种,也似乎合情合理。
然而,我想问问,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很在意的一个朋友的朋友圈屏蔽了你,你心情如何?会怎么想——我们之间出了什么问题? 同理,这些冠冕堂皇的屏蔽父母的理由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存在着问题!如果说屏蔽父母是不想父母太忧心自己,这真是一片孝心吗?此孝子可知被屏蔽了的父母心里会不会难过?如果说长大了需要私密空间,可朋友圈不同于日记,本身总对人公开啊?不能言着,QQ私密日记可记之也;能对他人言不能对自己父母言,微信群可说也;何必要在屏蔽父母这件事情上较劲?如果说屏蔽是为了留有爱的距离,那么,屏蔽了你的人对你说他爱你,你信吗?你一定不信!当然,父母会信的,因为他们最能包容孩子。但不能因为他们能包容就去伤他们的心吧?(对上述理由逐一反驳)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我们逐渐长大,与父母渐行渐远,可知道父母一直在原地看着我们?让父母了解你的生活,看到你长大成熟,这不是为人子女应该做的吗?微信朋友圈可以帮我们做到这一点,为什么还要设置屏蔽?
我们不仅要让父母进入我们的朋友圈,还应在电话上微信上多些与父母沟通,告诉他们很多事情自己可以处理好,若偶有牢骚,也是人之常情,父母不必紧张。如果父母明理从容,信任孩子,那甚是好;如果父母做不到,紧张兮兮,一见风便是雨,那我们收敛一下自己顺从父母又何妨?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朋友,爱父母,就把父母请进你的朋友圈吧,让父母得以看着日行渐远的你的背影;必要时,回头搀扶他们一把,让他们不至于落后我们太远。(照应标题,提出呼吁)
相关新闻评论: 孩子的朋友圈 为什么 屏蔽爸妈
记者对30名20岁—30岁的年轻人进行了调查,有10%的年轻人完全屏蔽父母,70%设置分组可见,仅20%完全开放。子女朋友圈屏蔽父母,原因何在?
1、过度关心与说教
小王是南京的一名大四学生,此前她就加妈妈为好友。“当时只想方便联系,但之后的事情却让我很头疼!”小王说,有时会在朋友圈中晒出自己的生活状态。可每次时间不长,妈妈的电话都会准时打来,劝她要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同学聚餐我拍张美食照,我妈说这菜太油了不健康;男同学送了一束花,我妈说先找到工作,恋爱可以放放。我知道这是一种关心,但这感觉就像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很难受。”
市民庄小姐有一次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她和朋友参加化妆舞会的照片,从来只看不评的父亲突然给她评论,“别化得和蛇精似的”,纠结一番后,她将父亲拉入了黑名单。
市民小吴称,自己的朋友圈一有风吹草动,父母都要在“评论”中提点自己。其实自己有时候只是想要“刷一下存在感”,没想到一件小事在父母眼里都是大事,他们不仅没完没了地在朋友圈评论,有时甚至还会打电话过来对自己进行教育。小吴感到很无奈,产生了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的念头。父母的过度关注,让孩子选择屏蔽了事。但在父母眼中,这只是在通过微信了解孩子生活,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表达对孩子的关心。
2、和父母之间有“代沟”
也有人因为觉得和父母之间有“代沟”而屏蔽父母。肖女士在公司因为工作与同事产生矛盾,于是到朋友圈里吐槽说“遇到奇葩,醉了醉了”,结果肖女士的母亲立马打电话过来质问她为什么要喝酒。解释了好一会儿,肖女士才知道是自己刚刚在朋友圈里的吐槽让母亲误解。此外,她经常在朋友圈里转发一些搞笑链接,并配上“要上天啊”等网络词语,父母在朋友圈里看到后,认为这些网络词语粗俗。“这些词语就是网络流行语,父母不懂。”
小陈也介绍,她曾在分享链接时用了“握草”“妈呀”之类的感叹,没多久就遭到了父母的严厉批评——语言不文明、不干净!这些在小陈看来仅仅是同龄人语境下的无厘头网络流行语,在家长那里却成为不可逾越的“雷区”。子女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直接屏蔽掉父母。
3、不想父母担心善意屏蔽
独自在南京打拼的杨先生对爸妈是报喜不报忧,他说,“记得有次心情不好,发了条状态到朋友圈。没过多久,父母就双双打电话过来询问。花半小时解释前因后果,再花半小时聆听教育,消除他们的担心,挂了电话后觉得心情更郁闷了,从此类似事情都会选择屏蔽父母再发出来。”而那些号称“朋友圈屏蔽父母是不礼貌不尊重他们”的说法也并非完全正确。部分的屏蔽行为应该被理解和原谅,所谓“白色谎言”,也是这么个道理。
唐女士说:“我嫁到南京,父母担心我的生活,所以我经常发些充满阳光笑容的照片到朋友圈,如果哭穷或者说吃土,会被我妈打电话询问这个月房贷够不够还。”从事IT行业的徐先生表示,自己屏蔽父母是出于善意。“我经常加班到晚上八九点,下班时习惯拍张夜景发到朋友圈。遇到烦心事,也常发条微信在朋友圈发泄。要是爸妈看到,肯定又要担心我了。”
4、父母微信有不少鸡汤和伪科学
一天中,与父母微信聊天的时间一般多久?大多数的受访者表示在半小时以内,剩下的16%则表示没几句话可聊。
“妈妈经常分享给我一些心灵鸡汤,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类似的内容百发不厌。”研究生小朱说,“差不多的内容总是能发上很多遍,这些也是和妈妈主要的聊天内容。”他表示,刚教会妈妈使用微信时很期待,希望妈妈在生活中多些乐趣,但困扰也随之而来。
江女士也向记者介绍,妈妈发来的链接有“开心的女人才叫美,一个很开心的女人通常不会太丑……”这样的“鸡汤”文章。“她发链接来,我只好给她回几个微笑的表情。但是,我妈还不够,还要问我‘读后感’。”
此外,不少受访者都提出,父母们在微信上对于辨识文章的真伪缺乏判断力,经常会转一些危言耸听的“生活伪科学”,还会特意转给自己看,搞得自己哭笑不得,解释也解释不通。这一点,也成为不少受访者在微信上屏蔽父母的原因。
家长心声:学习使用微信 为了离孩子近一点
子女在微信中视父母如“虎狼”,但是在父母眼里,微信却是能够拉近与子女间距离的新方式。
毛女士的儿子在澳门上大学,儿子离家后,她经常盼着儿子在朋友圈里分享校园生活,一开始儿子更新得还算频繁,可渐渐地,毛女士发现儿子朋友圈里的新东西越来越少。“有一次侄女聊天说漏了嘴,我才发现儿子的很多条朋友圈状态都选择了不让我看。”为此,毛女士心情特别郁闷,不过后来儿子解释,因为此前发布过打球受伤的照片后,发觉妈妈十分紧张。“加上有时候和同学出去玩儿,或者社团活动多,他说怕我担心,这才把一些微信好友分了组,不让我看。”毛女士也理解了孩子的苦衷。
“我觉得朋友圈这个事情,孩子在里面发的一些肯定有不愿意让我们大人看的,既然这样没有必要强求,孩子长大了需要自己的空间很正常,所以我对孩子的朋友圈关注得很少,尽量不去干扰孩子的生活。”小杨的妈妈表示,孩子个人隐私的一些事情是不愿意和家长倾诉的,自己也尊重孩子的选择。相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有时候通过微信语音或者视频聊天也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专家建议:回归传统沟通方式 将爱落在具体行动上
针对这种现象,记者咨询了一位心理专家,她认为,正是因为双方交流沟通得不够充分,才会引起父母对子女生活的好奇,所以子女也要理解父母的心情。作为子女不应采取拉黑或屏蔽的对抗方式,这样会使得父母与子女更加处于对立面。如果子女感觉受到打扰,可以采取直接沟通或者微信分组等软性方式进行解决,建立和谐的相处关系。而父母也要学会不以自己的意志去影响孩子的私生活,尊重子女在朋友圈中的隐私,试着用微信聊天而非关注朋友圈的方式去沟通及表达关心。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这两句话是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诠释。孩子大了外出工作了,空巢老人想念孩子,自然会比较唠叨。”专家也建议,年轻人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回家探望等方式,每天或每周固定与爸妈好好聊聊天,许多的隔阂间隙也许就可以慢慢消弭,许多想不通的心结也会豁然开朗。回归最传统的沟通方式,将爱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无论是刷屏还是屏蔽,都是浮云了。记者 芦艳
第五篇:保护环境应该以人为本一辩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观众,以及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
当今社会,自然污染和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突出存在,人类开始越来越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而采取的行动的总称。环境保护的目的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障社会的持续发展。人和自然都是环境保护过程中重要的因素,以人为本和以环境为本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他们的区别在于,是将人还是将环境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我方坚持认为,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环境保护会对人类的环保行动产生更加强烈的促进作用,让环保成为大众愿意去参与的一项行动。以人为本相较于以环境为本而言将人的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可以保障人类有所收益。更加丰沛的回报,会让人类提高参与热情,创造丰富成果。人是环境保护的承担者和践行者,只有人类愿意去做,才能在意志的引导下,共同行动,切实保障环保事业进行的更加长远,真正提升环保事业的行动效率。
第二、以人为本的环境保护更能保证社会的持续性发展。人类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依靠自然来创造各种福利,供自身更好的生活。要发展,当然要资源。甘肃甘南州曾因为过度放牧破坏环境而采取了“停牧休牧”的政策,修复生态自然的状况。当地牧民的生活来源却因此被断绝了,经济状况一落千丈。政府为了解决这一困境,不再一味的保护,而是推行了季节性放牧,并推广与草场相关的第二、三产业。现如今,甘南草场的生态状况在被逐渐改善,牧民也有了固定的经济来源。由此可见,利用与保护是不冲突的,过分的重视了自然,以自然为本,往往会为了顺从自然而忽略人类社会展的连续性,为了环境保护,我们可以改变发展的途径,我们可以寻求新的相处模式,但我们绝不可以为了环保而停下发展的步伐,因为环保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可持续的发展,只有紧扣发展的以人为本式的环境保护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第三、环境保护以人为本能更快的实现人与环境彻底的和谐。环境保护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决定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方向,若以自然为本,就会为了修复已经被污染的环境而进行大量的投资。而以人为本,注重对环境的修复的同时,更注重的是对科技的投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可以为我们带来新能源新材料我们的发展会降低对自然的依赖性,人与自然最终才会达到和平的共处,这就是环境保护的目的之所在。我们与自然和谐的同时,我们的社会也在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