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真题汇总[五篇]

时间:2019-05-14 02:5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真题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真题汇总》。

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真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真题汇总

(2010•海口高二检测)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身心和谐。其中体现‚人我和谐‛思想的是()A.天人合一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民贵君轻

D.修、齐、治、平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人我和谐‛是指人际关系的和谐,A、C、D三项分别是天人和谐、君民和谐、身心和谐,B项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A.儒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道家学说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采用黄老思想治理国家。材料体现了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简化事情,不用权谋。

(2010•泰安模拟)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文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下列思想不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A.民贵君轻

B.君舟民水

C.为政以德

D.君权神授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材料中所悟出的‚道理‛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A、B、C都是体现了民本思想,D项则为君主专制辩护。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还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说的‚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所反映的思想与下列思想主张相吻合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材料中‚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是指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它为各代人民所接受,也被统治者所采用。

(2010•莆田高二检测)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解析】选A。本题考查辨析能力。孔子主张的‚仁‛是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孟子主张‚仁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荀子主张‚仁义‛,希望统治者施政时以德服人,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礼乐文明社会。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建议以礼人法,以法护法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解析】选D。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民性‛有‚善质‛,可见是主张民性本善的,而‚立王以善之‛是‚天意‛,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2010•汕头高二检测)中国古代君主有颁布《罪己诏》的传统。其内容一般是君主反省自己的德行和政策。唐德宗曾颁《罪己大赦诏》曰:‚天谴于上而朕不悟, 人怨于下而朕不知‛。与上述思想有关的派别是()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解析】选A。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汉代儒家的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说,认为,君主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的目的是()A.以法治国

B.禁止各家思想传播

C.独尊儒术

D.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的统一

【解析】选D。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能力和把握本质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是为适应政治上大一统。

(2010•沈阳高二检测)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①举贤良对策

②重用文学儒者

③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而采取措施有提倡兴办儒学、重用儒者,②③④都促进了儒学正统地位。

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十百年绝侍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

【解析】选C。本题考查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元朝时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容,明朝时继承了这一趋势,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2010•长春高二检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其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A.强调获得精神方面的自足

B.宣扬追求来世的幸福

C.强调要有强烈社会责任心

D.官扬追求自由的生活

【解析】选C。本题考查辨析问题的能力。朱熹是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儒家倡导积极入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而佛教倡导因果轮回,道教主张无为而治。这是其最大不同之处。

从成语典故‚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可以看出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教派有()①佛教

②道教

③墨家

④儒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能力。‚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分别是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内容。

中国古代的封建思想对妇女有‚三从‛‚四德‛的要求,‚三从‛是指‚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随子‛,‚四德‛指‚妇德(品德)、妇言(辞令)、妇容(仪态)、妇功(手艺)‛。且中国古代对妇女也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块木头抱着走‛之说,这些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妇女一定要德才兼备

B.妇女地位低下 C.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

D.妇女没有人身自由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事件本质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这些封建思想的‚本质‛,本题的四个选项都能反映题干的意思,但最能体现题干本质的是封建思想对妇女的束缚。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徙。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能力。材料强调人的主观感受,这与心学观点相吻合。

(2010•大连模拟)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附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宋明理学作为封建社会的精神统治工具,其根本出发点就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秩序。

下列提到的历史现象或文学故事中,李贽应该持反对意见的是()A.木兰从军

B.梁祝化蝶

C.‚至圣‛孔子

D.商鞅变法

【解析】选C。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李贽是明朝进步思想家,他指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因此明显选择反对‚至圣‛孔子。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能力。由材料‚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可知反对专制独裁。

清初学者唐甄曾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这一言论反映的经济思想是()A.重视农业

B.重农抑商

C.农商并重

D.工商皆本 【解析】选C。本题考查获取材料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内容看,唐甄认为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重视发展农业和商业,所以本题应该选择C项。

(2010•潍坊高二检测)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解析】选A。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心学‚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只注重内心修养,不关注社会实际,‚已非儒学之正宗‛,说明顾炎武认为宋明理学出现了危机。王阳明不倡导‚经世致用‛,也没有受西方影响,顾炎武也没有主张摈弃孔孟儒学。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解析】选C。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西周时期的‚封建‛-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西汉的郡国并行制等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是为‚一家‛服务,并非为天下苍生考虑。故C项符合要求。2011〃淮安模拟赵鼎新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形成》中指出:‚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正确的是()①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②‚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③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④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A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④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2011〃醴陵一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受冷遇和董仲舒受重用的原因。

材料二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内容?

材料三 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家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身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了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自《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髓》

(3)据材料三,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内容?对本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1)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孔子的主张不适应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内容:爱国、自强、好学、诚信。

(3)内容:忠孝一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影响:丰富了韩国的民族精神;为韩国的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第(1)题再现所学回答,第(2)题可从材料中概括得出,第(3)题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概括得出。

课标文综16.O1[2011〃福建卷]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课标文综16.O1[2011〃福建卷]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的治国方略。题干强调的是德礼、刑罚与政教的关系,德礼是本,刑罚是用,二者缺一不可,故选择D项。其他选项都是强调德礼与刑罚之间的关系,故排除。

课标文综12.O1[2011〃广东卷]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课标文综12.O1[2011〃广东卷] C 【解析】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仁政的思想。研读题干材料,大意是:行仁政,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确定了,分配土地,制定俸禄标准也就解决了。孟子认为实行仁政的前提是‚经界‛,即解决土地问题,故选择C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徭役赋税、均贫富、民贵君轻的思想,可排除A、B、D三项。

文综37.O1、R1、R3[2011〃全国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文综37.O1、R1、R3[2011〃全国卷] 【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

(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

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有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及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迁移能力。第(1)问通过阅读材料即可归纳,难点在于什么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内涵,什么是其理想政治。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区分。根据所学知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内涵主要是讲君民关系,而其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就是其理想政治。答题时需要注意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全面地归纳。第(2)问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归纳二人思想的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重要代表,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人,二人思想的相同点也就容易回答了。第(3)问第一小问需要更多地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并要注意审题,两种思想的关系既包括联系,又包括区别;第二小问只需要回答清楚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产生的背景即可。

课标文综12.O1[2011〃浙江卷]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课标文综12.O1[2011〃浙江卷] C 【解析】 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①符合题意。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要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②不符合题意。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与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不同。罗马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此基础上,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③不符合题意。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④符合题意。

课标文综37.O1、M2、Q4[2011〃重庆卷] 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此举被称为是‚稽古右文,崇儒兴学‛的盛事。但与此同时,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先后又制造了50余起文字狱。‚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就是笼罩在文字狱恐怖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照。——摘编自韦庆远《明清史续析》

材料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怀疑主义、独立思想,都是没有活动余地的。没有自由工会,没有出版自由和结社自由,充其量只有对宗教的有限的宽容。适应这个体系的某些苏维埃犹太人却发现自己受到较多的宽容,有些人甚至取得了重要岗位。但是多数犹太人仍面临着怀疑和不信任,而且在宗教事务上受到困扰。艺术、文学,甚至科学都变成了政治宣传的工具。创新性、试验性的作品——以及从事它们的人员——在苏维埃文化生活中消失了。——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对于恢复高等院校正常的招生制度,邓小平在1975年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但由于‚四人帮‛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未能实现。但他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着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些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史实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苏联思想文化状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状况带来的严重后果及产生的根源。

(3)指出材料三体现的邓小平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高考的动机;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影响。(4)在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中,你认为应该怎样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课标文综37.O1、M2、Q4[2011〃重庆卷] 【答案】(1)一方面罗致文人大规模地编纂各类书籍;另一方面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制造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一方面有利于保存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破坏了文化遗产;文字狱加强了文化专制,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怀疑主义和独立思想受到严格限制;没有出版和结社自由;对宗教持有限的宽容态度;艺术、文学、科学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创新性、试验性作品遭到扼杀;创新性、试验性作品的作者等遭到‚清洗‛。给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体制)。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了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4)略。

【解析】 本题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化政策及其原因与影响,前三问都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中不难归纳出两方面的史实,但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影响。第(2)问特点的归纳要紧密结合材料,逐字逐句归纳才能回答全面。至于其影响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就能回答。第(3)问动机的归纳要全面分析材料,特别是第一段,如能结合‚左‛的思想在文化政策上的反映,归纳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影响的回答要注意材料给的第一个时间(1975年),再结合背景就能做出比较全面的回答。第(4)问属于开放型问题,根据前三个问题的回答,不难找到正确的方向。

课标文综12.O2[2011〃安徽卷] 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下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课标文综12.O2[2011〃安徽卷] B 【解析】 四幅图片中,①是安庆迎江寺,寺庙属于佛教;②是徽州牌坊群,反映儒家‚三从四德‛或‚三纲五常‛的内容;③是涡阳老子庙,属于道家;④是合肥包公祠,彰显包公,体现儒家所提倡的‚忠孝节义‛精神。本试题属于较易试题。

课标文综14.O2[2011〃北京卷]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课标文综14.O2[2011〃北京卷] A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政治与思想的关系。从材料中分析,文庙从唐代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国各地,很明显是统治者利用孔子加强专制统治。B项说法错误,汉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项从材料中难以得出;D项文庙的修建与城市经济发展无关。

课标文综15.O2[2011〃北京卷]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课标文综15.O2[2011〃北京卷] D 【解析】 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他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强烈地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因此他的《明夷待访录》被列为禁书。A项的主张属于二程;B项的主张属于李贽;C项是隋朝儒学家的思想。

课标文综38.O2,I2,C2,F1[2011〃福建卷]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图(a)、(b)、(c)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材料四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促成辛亥革命爆发的外部原因。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

(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

课标文综38.O2,I2,C2,F1[2011〃福建卷] 【答案】(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

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

(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

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

(4)体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今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第(1)问,解答本问的关键是理解文言文材料,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材料一的关键句是‚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材料二的关键句是‚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郡县制的积极作用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可从三幅漫画进行概括。‚中国佬‛带有轻视侮辱之意;‚我们在中国应该做什么‛‚中国就要崩溃了‛,反映了他们认为中国软弱可欺。回答成因时要结合图片出现的时间,并从中外两个方面回答。1900年,‚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反映了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这是辛亥革命发生的重要原因。第(3)问,材料四主要强调中华民国政府对于原来满清政府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借款等承认都继续有效,这反映了辛亥革命在反帝方面的严重不足,其原因主要从其阶级本身的特点来考虑。第(4)问,关键是理解‚一边倒‛的内涵。‚一边倒‛倒向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所以答出来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史实即可。国内外环境和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课标文综14.O2、Q2[2011〃广东卷]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课标文综14.O2、Q2[2011〃广东卷] A 【解析】 本题考查魏晋时期佛、道、儒三教融合趋势的出现。陶渊明、陆修静、慧远虽不处于同一个年代,体现其虚构性,但他们三人分别代表儒学、道教、佛教,相聚畅谈,乐而忘返,正是当时思想界佛、道、儒三教融合趋势的一种反映,故选择A项。其他选项,皆不符合题意。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年,诗歌繁荣是在唐朝,绘画以写实为主是在宋代,B、C、D三项均可排除。

课标文综21.O2、A2[2011〃江苏卷]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4)在中国历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课标文综21.O2、A2[2011〃江苏卷] 【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2)表象:风俗。

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析】 本题以顾炎武的三段材料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顾炎武的思想产生原因、基本主张和影响的认识,以及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这类‚小切口,新角度,多层次,深分析‛为特征的题目,是各省市命制主观题的主流。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设问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把握好材料的时代特点。第(1)问,顾炎武思想产生的背景,要结合明朝后期史实概括,可以从君主独裁、宦官专权、官僚腐败等角度回答。第(2)问,材料一强调个人修养问题,材料二强化教化作用;功能从提高个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等方面总结。第(3)问,突出顾炎武是儒家思想家,反对理学,主张恢复孔孟之道的目的。第(4)问,要概括材料回答,学以致用是顾炎武思想最大特点,体现时代责任感的是他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课标文综26.O2[2011〃课标全国卷]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课标文综26.O2[2011〃课标全国卷] C 【解析】 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旨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体现了黄宗羲天下为公的思想。A、B、D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课标文综27.O2、P2[2011〃山东卷]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各异而实同耶。——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

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课标文综27.O2、P2[2011〃山东卷] 【答案】(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解析】 本题以黄宗羲、孟德斯鸠为切入点,考查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出现的新的社会思潮:中国明清之际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欧洲启蒙思想。第(1)问依托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作答,‚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就是黄宗羲对先秦儒学的继承,‚新见‛则是其对先秦儒学的发展。第(2)问包括两小问,解答好第一小问是前提。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二中的‚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强调不能以‚现代‛事物的尺度去度量‚古代‛事物,体现历史评价、辩证评价的方法。在解答第一小问的基础上,从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以及阶级局限性等方面辩证分析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解答第(3)问,紧扣材料三观点——‚传统‛和‚交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来说,黄宗羲的思想可以看作‚传统‛,孟德斯鸠的思想可以看作‚交流‛。先分别分析回答二者对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具体影响,再回答二者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共同影响。

课标文综3.O2[2011〃天津卷]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课标文综3.O2[2011〃天津卷]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代李贽的思想。李贽作为儒学思想家并非完全反对传统儒学,排除A项;B项是材料本身,并非说明的内容;从题干中李贽‚为下下人说‛,说明他发展了传统儒学的内容,故选择C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2010•盐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子语录》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中张载的言论指出宋代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有何建树?(4分)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2分)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儒学演变。第(1)题材料一体现孔子德治思想,材料二体现了经董仲舒为适应‚大一统‛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第(2)题要概括张载的观点进而回答出儒学对塑造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作用;第(3)题首先比较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不同观点,同时结合各自时代背景分析原因。第(4)题要根据儒学自身发展演变概括原因,即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统治的需要。

答案:(1)为政以德。提倡大一统;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魏晋以来社会矛盾尖锐儒学核心地位受到冲击,为维护封建统治,急需重树儒学正统地位;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以乏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弘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方且割万有,专己私,侈身臂,矜总持,不纵以权,不强其辅,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祸者,荡然无所利赖。

——王夫之《黄书》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2分)

(2)针对材料一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理由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2分)(4)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材料四,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进步思想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10分)【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2)题,针对君主专制的弊端,顾炎武主张分君权,材料信息能体现这一点;第(3)题,从材料信息中提取,概括要点;第(4)题,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又起反作用,依据此原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观点:抨击君主专制。

(2)方法:分天子之权;理由:集权导致混乱;天下之大;

(3)家天下、世袭等级制、中央集权制。(任答两点,得2分)(4)共同:抨击君主专制;

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评价:积极: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为反对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消极:提不出新社会方案,思想不完善。

第二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形成:孔子与儒家(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仁;德政;礼。教育思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学习方法)

先主

秦流发展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时思荀子(性恶论;仁政说;水舟之说;唯物思想等)期想的的 形成:创始人老子,主张:道为万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为理想状态;辩证思想。

发展:庄子。思想主张:万物齐一;不执着于物。

思奠想基战国时期的百家背景:经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经营方式变化,小农经济开始出现。文时

化期争鸣及其历史意义 政治: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贵族没落,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崛起,士阶层扩大,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发表主张。—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打破。内容:各家主张战国时期的儒家和道家之外,还有法家思想需注意,为后来

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汉朝儒学正统背景:汉初黄老之学不能解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需要新的理论适应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思想地位的确立 经过A 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有限限制君权学说)和天人合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三纲五常学说代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与汉武帝的反应作用: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传 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统背景唐朝: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弥漫各个领域。;儒学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影响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要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文儒— 生的关怀联系起来。理或天理为其核心观念。化学宋的的明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主发 主张A、世界观:理。(在世界――本原、在社会――儒家道德伦理,在个人――人性)

展学B、方法论: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穷尽事理。(事理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人伦道德)流影响: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思想内容 代表:陆九渊、王守仁。

陆王心学 陆九渊主张:A、世界观:心是万物渊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B、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内心反省”

强调了主动王守仁主张: A、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佛,即心是佛)B、方法论:致良知。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合一。

作用,激励A、是宋明儒学主流,影响深远

人们奋发立影响 B、三纲五常维系专制――消极

志 C、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积极

A、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激化

背景B、商品经济的冲击,市民阶层兴起,主张追求个性,发展经济李贽思想 C、儒家道德与吏治腐败

主张A、鞭鞑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权威(反对孔子思想为万世至论,反对四书五经为思考标准)

明清时期的 B、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思想家 背景:明末清初,士大夫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将学术研究与现实结合形成经世致用思想

代表:顾炎武、黄宗羲

反对君主专制与经世致用 A、经世致用

主张 B、工商皆本

C、批判君主专制。(顾:<天下郡国利病书> 黄:<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影响 A、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B、冲击君主专制良知支配行动

第三篇:专题十八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十八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我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据此回答1~5题。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①井田制崩溃 ②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 ④出现了私人讲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百家争鸣”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B.百家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百家争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3.孔子、孟子和荀子之间的关系是()A.同时代的思想家 B.学术观点水火不容

C.思想上的总结、改造和发展 D.学术上都吸收了法家、道家的合理成分 4.“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有()A.儒、道、墨、法家 B.儒、道、兵、法家 C.儒、道、墨、兵家 D.儒、兵、墨、法家 5.史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这反映了()A.文化教育被儒墨垄断 B.民间私人办学增多 C.学校教育开始出现 D.各诸侯国重视教育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据此回答6--8题。

6.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A.“人无有不善” B.“制天命而用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以法为本”

7.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当今世界哪些还有继承和发扬的价值()①“仁”的学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有教无类”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儒家思想发展过程的正确表述是()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性恶论““性善论” B.“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仁政” C.“仁政”“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D.“仁”“仁政”“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接服务于()A.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B.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 C.“百家争鸣” D.分裂割据 10.新儒学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思想是()①春秋大一统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君权神授 ④仁政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确立儒家正统地位的过程包括()①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新儒学 ②“五经”为首教科书 ③兴办太学 ④郡县学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体现了继承性,又不乏叛逆精神。据此回答:12----15题。12.明清时期,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并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思想家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3.明朝后期,进步思想家李贽()A.批判儒家思想 B.提出工商皆本主张

C.强调经世致用 D.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4.(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日‘一贯’,日‘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15.重视或发展民本思想的思想家有()①孔子②孟子 ③王阳明 ④黄宗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宋明理学把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16----18题。

16.下列有关宋代理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B.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C.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唯物主义思想、D.其本质目的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17.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分歧在于()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天理”所在 C.“灭私欲” D.对佛道思想的认识 18.下列言论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①“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②“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④“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0.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工商皆本”的学说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1题9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5分,共40分)21.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突出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自《论语》

孔子说:‚如果是面对着仁善,那么就是对老师也不要作谦让.‛‚善人治国一百年,可以消除残暴和杀戮了。‛‚只要心追求仁善,就不会有邪恶。‛ ——引自《何新论坛》 材料二 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德性即知识------苏格拉底

材料三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亍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二一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lO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1)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比他稍晚些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上述材料表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2分)(2)你如何理解孔子死后,“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2分)(3)自20世纪以来,为什么“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2分)(4)结合材料

一、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广泛开设会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3分)

22、一切文化现象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相联系.据此回答:(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有哪些?苏格拉底与中国的孔子大约生活在同一时代,也是享有盛名的历史伟人,简要说明其思想主张及产生的影响。(7分)(2)

17、18世纪西方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激进彻底的启蒙运动,同时期的中国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出现了反思和批判的思潮。

结合当时中西社会的状况,分析中西思想变化的原因。(6分)(3)概括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的共同特点。(3分)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张子语录》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

材料三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敦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二《答聂文蔚》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目的是什么?(3分)(2)材料二又反映了理学家们怎样的思想追求?(4分)(3)材料三反映的思想与材料二有何不同?(8分)

【参考答案】

1.A 思路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上述四项均为社会大变革的表现。2.B思路分析:“百家争鸣”中各学派是彼此吸收融合的。

3.C思路分析:都是儒家代表,后者对前者的学术观点进行了总结、改造,推动发展。4.A思路分析:考查识记能力。5.B思路分析:材料反映的是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的变化。6.C 思路分析:A项为墨家主张;B项为荀子的思想;D项为法家思想。7.A思路分析:“贵贱有序“注重等级划分,在今天已无继承和发扬的价值。

8.D思路分析:D项表述是孔子、孟子、荀子的论断,前后之间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9.B思路分析:思想统一服从于政治上的大一统。1O.B思路分析:④与题干无关。

11.D思路分析: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它们都是确立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一个过程。12.B思路分析:符合题干要求的是黄宗羲。l3.A思路分析:李贽批判儒家思想。

14.D思路分析:本题实际考查宋明理学的内容及危害。分析材料可知顾炎武针对的是宋明理学。而“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是宋明理学的特点。15.D思路分析:王阳明的思想与题干要求无关。16.C思路分析:理学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17.B思路分析:两者都属唯心主义哲学,A错;两者都要求人们“灭私欲”,都吸收了佛道的部分思想,C、D两项是两者的共同点。

18.C思路分析: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19.B思路分析:根据材料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选出。20.C思路分析:明确当时的时代潮流应是发展资本主义,只有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才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1.(1)孔子强调人的德、仁、善;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智、智慧、知识。(2)孔子死后,经过汉武帝“独尊”,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正统思想。

(3)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

(4)积极影响: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有利于当前和谐世界的构建。

思路分析:抓住关键即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学说,结合材料中的阐释回答第(1)问;归纳孔子的儒学两千多年的线索,相应回答第(2)(3)问;联系和谐中国及和谐世界回答(4)问。

22.(1)社会条件: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生产力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城镇兴起;士人游说讲学开阔视野、促进文化觉醒;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见解不同。

苏格拉底:学追求是研究人类自身,强调人的价值;强调知识的作用,提出“知识即美德”,即“智德合一”;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风起云涌的人民起义;专制腐朽的王朝统治;因循守旧的八股取士;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资产阶级的壮大等。

(3)反传统,反教条;反专制,倡民主;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不同时期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对比。解答时要注意从各自的时代背景、思想文化的内容来进行分析比较和概括。

23.(1)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社会安定的目的。

(2)朱熹肯定了“理”的绝对性和神圣性,而实际上就是“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因此他实际上是要求人们恪守三纲五常,如此就会天下太平。

(3)王守仁是心学的创立者,所谓心学不过是理学的延伸和发展,理学宜扬的是理在心外,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而王守仁则认为“心外无理,理外无心”,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因此,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内心感悟就能“致良知”,强调道德自律,而理学则强调“格物致知”。

思路分析:该题集中体现了宋明理学的基本思想。解答时应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认真阅读材料,然后用准确的语言回答问题,注意不能摘抄原文。

第四篇:《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公开课反思

反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单元主要围绕儒家思想的产生形成发展而论述的,课标选取了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汉武帝时期\宋明时期\明清时期,这么几个阶段.这单元的难点在教学上我认为是第一把一些哲学思想让学生明白;第二点如何讲思想时使思想史变的生动.

关于知识教学方面遇到的难题是如何使自身的知识获得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对这些思想有着充分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大量的引入代表作者思想观点的名句,让学生去总结,这些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我明确告诉学生,理解或者说是应付考试的角度,关键是把这些思想的关键点记住,比如孟子的思想只需记住: 仁政\王道,民贵君轻,性本善的观点,之所以这样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因为每个学生平均三个人一本历史书的情况下,老师教学又需要在这学期结束时,把必修三上完,只有精讲,让学生精记.但对知识的诠释方面要明确一个观点,这些思想的产生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分不开的,所以要把这些思想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学习.对于教材的处理方面,我感觉我补充了一些东西,比如玄学的产生,书中没讲,但我认为这也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有利于讲解儒学与佛道的融合问题,说明三教合归儒的问题,从而突出此时的儒学已经在注意自己思想的思辩性了,我在讲董仲舒新儒学时强调儒学没有这种理论系统性的缺陷.在教授过程中所应注意的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哲学,必须有一个完整而准确的理解,才能有所收获,但在语言表述严谨的同时,还应注意解释的通俗易懂,事例的生动性,比如讲到五常时,我认为它相当于现在的八荣八耻,判断人际伦理的标准,它是打上地主阶级烙印的道德标准.在整个的儒学思想讲解过程中,宋明理学是个难点,不容易讲清楚,因为学生在没有接触到唯物论时,当你告诉他们所谓的唯心唯物时,虽然举了通俗的例子,但很多学生想确切知道哲学是怎么回事,容易偏题.在讲述的吸引学生方面,我受到于丹论语解读的影响,尽量把引入的史料通俗的讲解出来,比照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情形,对于大思想家还主要从一些历史命题中去引入 ,比如在讲述董仲舒的新儒学时,把汉武帝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作为你所面临的难题,你会如何做,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对董仲舒的举措有所期待.另一个方法就是穿插历史故事,比如我穿插陶弘景这个山中宰相既拜老子也拜孔子说明道学向儒学的史实,问学生为什么,引入三教融合的问题;在比如举王阳明打败朱宸濠反遭诬陷的问题说明儒学需要进一步的革新为下一课留下话题.由于这些人物的轶事较多,容易和他的思想主张联系在一起,所以我想思想课想生动点,除了问题的引领,就需要这些生动的故事来说明这些思想家的伟大了。

第五篇:第一单元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儒家思想的演变:

春秋:创立;战国:蔚然成大宗; 秦朝:遭打击;

汉朝(汉武帝)正统地位;魏晋-隋唐:三教合一,面临挑战 宋明:改造后理学成为官方思想;明清:批判中发展。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历史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①经济上:井田制瓦解②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

③阶级关系上: 士阶层崛起④学术上:私人讲学出现,“学在民间”

2、主要流派

①、道家:老子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哲学:主张世界的本原是“道”,世界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庄子主张世界万物都相对、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

②、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③、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④、儒家:孔子主张仁(核心)、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主张仁义施政、君舟民水、性本恶。

3、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㈠、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1、形成背景 ①、汉武帝初期社会危机加剧: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三大问题)②、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③、汉武帝举贤良对策,选拔人才。

2、代表作品:《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3、思想主张:A.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为加强君权,提出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C.为巩固统治秩序,提出 “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4、历史意义:他的主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汉武帝加以实行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 ①思想: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②政治:起用儒学家参政 ③教育:以儒家五经为教科书〔诗书礼易和春秋〕,兴办太学和郡县学

3、影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三、宋明理学

㈠、产生背景: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地位;汉唐以来三教合一趋势的推动;

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阶级需要新的统治思想。

㈡、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程朱理学: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思想);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朱熹特别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明天理的途径是“格物致知”。

2、陆王心学: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核心思想);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认识论)。

3、二者异同

①、同:都继承了孔孟思想、主张理是宇宙万物本原、以纲常伦理维护君主专制、重视主观意志的作用。②、异:

a、对天理的定义不同:程朱认为是外在的理〔客观唯心主义〕,陆王认为是内在的心〔主观唯心主义〕。b、认识理的方法不同:程朱主张格物致知,陆王主张知行合一〔通过反省内心得到天理〕。㈢、理学影响

1、消极影响:用纲常伦理约束人们,维护君主专制,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

2、积极影响:注重气节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阶级上: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 •思想上: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西学东渐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影响

• ①、离经叛道的异端李贽:挑战孔子和儒学的正统地位; • 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评价: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是反封建的先驱。• ②、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区别对待亡国与亡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④、王夫之的唯物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唯物论),物质是可知的(认识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辩证法)。• 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历史影响: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强大而顽固的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

下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真题汇总[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真题汇总[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教材分析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材解析及训练

    |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 ●劝学:标准要求目标 目标分解 知识能力目标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道家、......

    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

    基础知识整合 (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 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

    复习卷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标及教学要求] 一.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

    中国近现代主流思想的演进

    中国近现代主流思想的演进 一、总特征:日趋理性化、科学化;由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思想文化),到向苏俄(苏联)学习(革命→建设),再到走自己的路(革命→建设);由走资本主义道路,到走社会......

    XX一轮简约版教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XX一轮简约版教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类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史 2011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1·巢湖一检】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四书》是儒家......

    中国传统文化320题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320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26题) (一)民风民俗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2.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