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共5篇)

时间:2019-05-14 02:4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第一篇: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史文静 王常红

(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河南 郑州 450007)

摘要

浅议中职教育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发展对策,避免中职教育不能长足发展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改革

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中职教育热迅速升温。从2002年起,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开始回升,到2004年招生达到566万人,呈现出良好增长势头,2005年以来招生快速增长,当年招生达656万人,2006年招生达到750万人,在校生达到1800万人,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创历史新高,预计2007年这两组数字还会刷新。但在中职教育蓬勃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我们也必须看到,就整体而言,中职教育尚未形成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促使中职教育增长的因素还不稳定,中职教育仍然是各类教育中最为脆弱、薄弱的部分。

据调查显示,生源不足、招生大战愈演愈烈;经费短缺,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就业率虽高,但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率不高成为各地中职教育发展的三大软肋。

一是生源不足,招生大战愈演愈烈。一方面多数地方政府重视普通高中教育,把保持较高的高考升学率作为一项政绩。尽管上级对职业教育十分重视,但地方政府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等方面极力支持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仍然处在边缘化的位置,庞大的普通高中规模挤占了中职教育的生源。如某地级市2009年初中毕业12900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约9000人,约2000人进入社会,仅剩下约1900人进入中职。另一方面中职学校数量多、规模小,招生大战在所难免。由于教育、劳动、民政等部门多头审批中职学校,近几年来中职学校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而生源数量有限,各校在招生中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以吸引生源,其中少数学校采取不正当手段,如虚假宣传、给回扣等,导致中职教育招生秩序混乱,信誉下降。

二是经费短缺,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政府在职业教育上的投入仅次于义务教育。而在我国,各地政府对中职学校的生均投入低于普通高中。以湖北为例,2008年中职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1779元,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1881元;中职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204元,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250元,专项资金更是向普高倾斜。尽管中职教育学生每年收费2200元,但比普通高中学费、三限生收费、择校费、借读费等总收入仍要低很多,所以中职学校正常运行十分困难。据了解,一所在校生3000人的中职学校,在相当节约的情况下每年约有100万元的经费缺口。

教育经费的短缺直接影响了中职教育的整体质量。一方面,中职教师的工作量大,学生的素质下降让老师的职业成就感下降,在这种条件下很难引进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学校缺乏基本的实习条件。经费的不足使得学校无力改进教学条件,尤其是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简陋的教学设备根本无法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长此以往,中职教育将难以为我国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三是就业率虽高,但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率不高。据统计,近几年来好多中职教育的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远高于高职和本科的就业率,这被认为是中职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后据分析发现,这一数据掩盖着两个问题:一是任何一个初中毕业生,包括农村青年,只要他愿意外出找工作,都能找到一个低端的报酬较低的工作,而目前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大多数仍是低端报酬较低的工作。二是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以沿海地区为主,过去是珠江三角洲,现在是长江三角洲。据某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职就业35.4万人,其中本地就业12万人,外地就业23.4万人,外地就业比例在70%左右。从中不难看出,中职教育就业率高是一个虚高数字,中职毕业生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十分有限的。

三、中职教育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中职学校的教育如何以质量、效益、特色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正确定位其培养目标,构建办学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制订中专招生方案;以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这是当前中职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亟待我们进行思考与探索。如何办好中职教育,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供同行参考。

(一)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

中职学校要想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首先要解决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笔者认为,中职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目标上,并以能力为本位,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肯干”体现了德育标准; “够用”体现了专业要求;“会学”体现了发展潜力。并按照“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立足当地,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重点在培养宽基础、复合型、智能型人才架构上下功夫;把学生培养成为“艰苦行业留得住,实操、管理都能干,转岗换位适应快,经过努力上得去”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要发挥中职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骨干作用,确保“基础牢,后劲足”的优势。只有这样,中职生才能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合理

“发展是硬道理”,“适者生存,强者发展”。从这意义上来说,专业建设的优劣决定了转型期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应对当前职业教育的严峻挑战,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改革和发展,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因此中职教学专业设置应重调查研究,面向经济,适度超前;专业改革应坚持“宽口径,多方向”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专业增设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等。

(三)中职教育的改革力度要加大

中等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思路必须是以市场需要为中心。在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围绕市场旋转。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满足市场需要是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中职学校教育应把培养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多功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做为己任,在新形势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增加学生的就业岗位,提高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1、教法改革——突出教法的适用性。正确认识当前学生现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中职教育的实效性。结合中职学生自身的努力目标,分别进行“学习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因材施教,分类教学”,让各层次学生可以“量力而行”,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确立学习目标,挖掘中职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2、课程改革——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中职教育专业和课程必须根据地方及企业需要设置,这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只有当中职教育满足了地方和企业需要,才能得到支持;有了支持,中职教育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所以,除了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外,劳动者还应具其他多种能力,如自主学习的能力、社交能力、职业道德、责任感和组织纪律等等。教学过程中,惟有这样,中职学校才能受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当中职学校受到欢迎时,中职学校也就有了发展的原动力。

3、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该突出以下几点:①、提高教师素质,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责任感以及执教的基本技能、技巧。②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有两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并且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永远保持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③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社会发展不需要读死书的书呆子,尤其对中职学生而言;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打基础已成了求学主要目的,专业教师不仅可以进行理论教学还要能进行实践指导。

4、学校建设改革——突出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对师资、设备要求的特殊性,单靠职业学校本身是难以解决师资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的问题的。只有通过联合办学的方法,才能解决;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办学已是大势所趋。校企合作期间,企业可以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中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这样既解决了职教实训条件差的困难,又为帮助学生实现由实习到上岗的“零过渡”奠定了基础。

中职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创出“名牌产品”。要根据本校的优势,依据专业设置的近期和远期规划;按照“紧贴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充分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办出特色”的原则,确定作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使学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中国的中职教育一定会蓬勃发展。

第二篇:真功夫发展瓶颈及对策分析

真功夫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真功夫在国内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暴露了大型连锁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些问题,也遭遇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发现真功夫全球华人餐饮连锁还存在以下问题。

发展瓶颈

1.市场定位战略实施存在偏差

按照真功夫的市场定位战略,其最大的目标顾客群应该是关注健康的都市白领,并且促使这一批顾客经常性的消费,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这样的战略定位是十分精准的,真功夫以“蒸的营养专家”自居,宣扬“营养还是蒸的好”,营养健康成为其产品的核心概念和品牌的核心价值。而城市白领作为社会阶层中高素质、高收入、快节奏的人群,对营养健康的中式快餐无疑具有极大的需求和现实的购买力。而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长沙只有一家真功夫的门店,且位于流动人口密集的火车站,距白领所在的核心商业圈存在一定的距离(超出10分钟的步行外送范围),这使得该门店对城市白领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因此该门店的布局并没有很好地契合总公司的市场定位战略。

2.产品本土化、多样化、创新性不足

我国有川,鲁,粤,湘,浙,闽,徽,苏八大菜系,如何将“蒸的营养”与我国菜系多元化的制作手法与风味习惯相融合,也成了考验“真功夫”的一道难关。真功夫属于粤菜系,而粤菜广泛吸取了川、鲁、苏、浙等地方菜的烹调技术精华,虽自成一格,但还是与上述菜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粤菜口味讲究鲜、嫩、滑爽、生脆,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而湘菜口味偏重于咸、辣、酸,属重口味。通过我们的亲身品尝和对顾客的拦截访问,我们发现真功夫在迎合本地消费者口味方面做得还很不足,主要表现为不够辣,不够咸,而且绝大多数湖南人并没有饭前喝汤的习惯。真功夫长沙店的本地顾客很少,说明其“水土不服”的症状已表现得十分明显。

从产品种类看,真功夫的套餐选择太少,不能满足顾客的不同需要。特别是素菜只有生菜、西兰花和油菜心三种可以选择。在主打产品的套餐中,大部分都是配以生菜,其搭配显得十分单调。

从新品研发的角度看,真功夫的创新能力较弱,新品推出的周期非常长,不能为顾客提供持续的新鲜刺激。

3.产品性价比不高

尽管中式快餐品类市场,品牌集中度非常低,但真功夫面对的主要对手,不是“洋快餐”,而是其他中式快餐品牌。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真功夫的价格比一般中式餐厅稍高,与西式快餐持平。这使得其在本土化和多样性方面弱于本土中式餐厅,在新鲜感方面又逊于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

就具体产品和消费者的实际感受而言,真功夫也是定价偏高,很多消费者反映,真功夫菜和饭的比例不当,一部分顾客将菜吃完后还剩下大半碗饭,更让他们觉得不划算。许多人花同样多的钱却愿意选择麦当劳等西式快餐的原因,因为至少花钱多了一份新鲜感。

4.促销和营销力度不够

在促销方面,真功夫也做得不够。近年来,整个快餐市场都采取低价策略,麦当劳、肯德基也是优惠活动不断。但真功夫却没有推出多少有吸引力的促销活动。没有优惠券,学生卡的派发,也没有VIP卡等留住老顾客的措施。目前,真功夫的品牌文化主要集中在中国功夫以及相关的联想上,更多地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而不是留住消费者。

即便是对其功夫文化和营养健康理念的营销,真功夫也不是十分主动和热情。根据我们的调查,真功夫基本上没有在本地电视台和报纸杂志上做过广告,也没有派发过传单,更没有在长沙举办过什么有影响力的活动,因此它或多或少还固守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生产理念。真功夫选择李小龙作为其招牌形象,但其宣扬的实际上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认真精神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干劲,这与消费者的第一联想——中国功夫还是存在偏差的。

营养健康作为其品牌的核心价值,由于营销力度的疲软,也未能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强有力的品牌关联和品牌联想。

5.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不高

中式快餐是明显的买方市场,因此提高顾客忠诚度是中式快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真功夫由于存在产品本土化、多样化和创新性不足以及性价比不高的问题,虽然顾客对其环境、服务、卫生基本满意,但由于菜品的口味不合意,很多本地顾客会选择和过往的旅客一样成为一次性顾客,因此其顾客忠诚度不高是显而易见的,这直接制约着其销售额的平稳性和提升空间。

6.经营模式单一,扩张速度缓慢

真功夫目前在全国已有371家分店,且全部为直营店,虽然直营店在企业经营早期有其固有的优势,但随着企业成长到现在的规模,这种经营模式的弊端日益成为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只采用直营营销方式,这样每开一家店都要自己投入大量资金,风险较大,最后由于资金紧张出现财务问题而停止营业,是很多中式快餐企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目前已经出现部分潜在进入者紧跟“真功夫”随后,照搬“真功夫”模式,同样以“蒸”的定位,以低出“真功夫”的价格,去征战市场。因此若真功夫不加紧转变经营模式,加快扩张速度,通过运营的改善、地域的扩展来拉大与其他模仿者的距离,极有可能停滞不前,止步于此。

解决方略

1)提高区域覆盖率,优化门店布局。

真功夫作为全国连锁的快餐企业,目前仅有华南、华东、华北三大片区,与它的同行肯德基、麦当劳相比,其在全国的区域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是十分低的。以华中地区为例,真功夫尚未建立后勤中心。具体到湖南,真功夫仅在长沙火车站开设了一家门店,而肯德基有 家,麦当劳有 家,其覆盖率之低可想而知。若真功夫进一步将门店布局到CBD——五一商圈和大型商业广场附近,其市场定位战略将得到充分的实施,直接结果将是其在长沙的市场占有率和营业额的大幅增长。快餐业依靠位置传递产品,不同位置门店的商业潜力存在差异。真功夫在进一步扩张时还需优化门店布局,以提高其辐射作用和单店收益。

2)推进产品本土化,加强新品研发。

中式快餐有很强的地域性,为避免企业 “客居异地”、“水土不服”。企业应在保持主要产品的标准化的前提下,更加注重针对地方特色进行产品的开发与创新。

真功夫目前在长沙提供的均为无辣或者少辣菜品,仅有的改进是免费提供辣酱。而这是远远不够的。真功夫应切实结合本地饮食习惯对真功夫的菜品进行必要的创新与改造,加强新品研发,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为门店业绩的攀升提供持续的新的增长点。

3)调整套餐搭配,提升性价比。

真功夫应该加快新品种特别是蔬菜类产品的开发的速度,并调整套餐中食品结构,使之真正做到营养均衡。增加素菜的份量,不仅可降低套餐的热量,也可降低成本,有利于套餐价格的下调。另外,可以根据消费者人群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特点细分套餐的种类,甚至可以提供个性化营养配餐服务,真正满足消费者的“健康”方面的需要。

4)加大营销力度,强化品牌效应。

品牌强大的奥秘就在于对品牌核心价值的精确定位和持之以恒的坚持。目前真功夫营养健康的核心价值定位十分精准,但其营销力度不强,造成其在长沙的品牌效应十分微弱。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和拦截访问,我们发现真功夫在长沙的知名度并不高,而且许多受访者对真功夫的名字存在误解。因此,真功夫应着实加强文化营销和绿色营销。为保留老顾客,还应进行让利促销和关系营销。

5)转变经营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真功夫应努力改变目前的经营模式,实现经营模式多样化。为加快扩张速度、拓宽销售渠道,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特许经营,这是实行企业扩张最省时省力的方式,而且是连锁企业大规模扩张的必由之路;二是实行多渠道分销策略,真功夫可在中心商务区打造方便的网络和电话订餐服务,为目标顾客群提供便捷省力的服务。三是建立战略联盟来进一步扩大市场。如与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忙碌的司机朋友提供营养健康的美食。

小结:“真功夫”品牌的发展道路应该是:深化品牌的核心价值,增强产品创新能力,实现产品标准化、本土化、多样化与差异化相结合,加大创意营销力度,不断提升品牌形象,走品牌化和跨越式发展之路。

第三篇:餐饮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对策

餐饮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根据餐饮行业协会统计,餐饮业的增长率要比其它行业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我国餐饮业正迎来一个大发展的美好春天,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连许多国际企业集团都看好中国餐饮的未来。但目前中国的餐饮业,尤其是中小餐饮业面临着许多困境,包括营销模式、管理模式、发展模式等诸方面。这一点,从泊来快餐品牌如麦当劳、KFC、必胜客等进入中国以来取得优异的市场成绩而国内餐饮却节节退守完全可以看出来,中小餐饮在面对外来势力,只有防守之功而无还手之力。要摆脱目前的困境,路在何方?

四大问题困扰中小型餐饮业

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小餐饮走连锁是必经之路。而中小餐饮业要开拓连锁模式,必须解决几个问题:

1、财务安全问题。餐饮业的特点决定了它日常财务的复杂性,每天进出的账目繁复,如果单纯的人工操作就存在诸多隐患,单店如此,连锁经营更是头痛的问题。

2、标准化问题。众所周知,中餐做连锁最难突破的是标准化问题,如果无法突破这一瓶颈就无法实现大规模经营运作。逸马首席顾问马瑞光表示,不少中餐连锁企业就是因为标准问题和连锁模式问题导致经营不善,比如马兰拉面、红高粱餐饮连锁等等。

3、先进性问题。先进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数据化,数据是最直观、明了的,通过数据,管理者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进、销、存状况,财务报表、账务分析、日常运营等都可以通过数据及时到达管理层。

4、管理自动化问题。自动化管理可以满足及时、高效、客观等现代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要解决上面提及的四个问题,唯有采用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对数据的及时记录和保存保证了财务安全性;同时,信息化管理也可以保证实现标准化、先进性和管理自动化。餐饮信息化管理是指针对餐饮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整合,从预订、接待、点菜、菜品上传到厨房分单打印、条码划菜、收银、经理查询、管理层掌控、信息分析、财务状况等实现全方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化。目前餐饮市场上使用的餐饮信息化管理系统大致有手工单据集中上传、PDA点菜和IC卡手持点菜、触屏操作等几种类型。餐饮信息化管理优点

1、保证财务安全。可对每日情况,包括营业、销售、成本决策等方面提供强大的查询及分析报表功能,且账务信息记录完整,并能严格杜绝收银及账务上的“跑冒滴漏”。

2、节省人力。餐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由计算机可以控制整个流程,从客人进酒店到离开酒店,从定餐桌、开台、点菜、厨房加工、就餐提供服务、结账、清台、财务,到采购等流程都有计算机帮助,餐饮系统管理软件可减少服务员的人数,减轻服务员的工作量。

3、控制成本。餐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控制餐饮成本。餐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全程跟踪一道菜的流程——哪个厨师做的、客人点菜后几分钟上的、什么时候退回来的、什么原因,甚至这道菜毛利率,各个细节都能一清二楚。每到月底,也可以统计某一道菜,卖出多少份,用了多少原料,赚了多少钱。也就是说,每一种菜品的投入产出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控制好了餐饮成本,可以最大化地优惠顾客,长久地留住顾客。

4、提高效率。系统的快速反应可以提高酒店的工作效率,提高上菜的速度,减少上错菜、掉菜的机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库存管理可以做好仓库中物品的“收”、“发”、“盘”、“存”,对有保质期要求的物品通过批号和保质期的管理,提高物品周转的合理性,减少损失,最大限度地缩短物品出入库的时间,减少消耗,保证库存账面数据与实物量一致,为其他相关系统及时提供最新的物品库存信息;另外,利用厨房和点菜联网,包括有线或无线网络,每一菜单经餐厅或PDA点菜后,通过网络及时传送到厨房,以便厨房及时掌握所需,减少服务员的跑动,加快厨房出菜速度,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5、更加人性化的服务。餐饮管理系统软件在界面的设计上尽量做到人性化。菜单操作简单,界面直观,一般的操作都有提示,服务员使用起来很轻松。预定、接待和收银这三个界面里,都能显示酒楼实际的台位布置,并且以不同的颜色来实时显示台位的预定、开单或用餐的情况,这样酒楼的前台预定和接待的管理就更加明了、科学、有序。客人用餐完毕结账时,服务人员可到就近的上传机上打印出客人的留台单,以供结算用。结账由台面服务员同收款员配合完成。并可由收银打印出结算单;收银系统支持集团消费、会员卡、挂账、现金、支票、礼卷等多种付款方式,可根据酒店管理要求和在收银员权限范围内进行折扣和服务费的使用。

6、改善饭店的管理水平。餐饮的信息化系统先进性与灵活性完美统一能使酒店的管理迈向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使酒店的管理信息化、现代化、高效化、先进化、标准化、规范化,真正走进国际管理水平的行列。

7、提供管理者决策的依据。通过餐饮的信息化系统,总经理查询决策系统的功能非常强大,可以查询营业收入统计、员工业绩统计、人均消费额、翻台率等;可以以图形或表格形式进行各种分析:财务状况分析、营销决策分析、营业收入分析等。能对餐饮企业的经营起到全面的辅助决策作用。餐饮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面对餐饮信息化管理在中国未来的运用前景,不管餐饮经营者还是IT服务商,我们都必须前瞻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如何在未来更好地利用餐饮信息化管理或提供更加完善的IT 技术支持,我们都必须正确面对餐饮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只有科学规范的餐饮管理信息系统,才能真正高效地为餐饮现代化管理服务。管理系统科学规范是指信息标准化和管理的规范化,这在餐饮现代化管理建设中是最重要、最严格的要求之一。如不严格执行,就会信息不畅,使数据收集、加工、分析等环节复杂困难。因此,只有科学、规范的信息管理制度才能搞好餐饮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2、系统发展的规模化。针对餐饮企业特点,要形成餐饮自动化的规模发展,在系统开发方面应有一定分工。一部分软件产业人员集中力量,开发出预留数据接口、能实现二次开发的标准应用版软件;其次,针对不同企业的二次开发,根据各餐饮酒家的具体情况,在标准版基础上为企业量身订做,满足企业的特殊要求;第三,销售和服务人员专心做好销售工作、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

3、技术与理念的统一化。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餐饮信息化管理已十分成熟,基本实现了IT技术与管理理念的结合。餐饮信息管理要配合企业制度的改革,其工作的开展绝不是在现行的业务流程中增设一套并行的信息流程,或要求信息系统去模拟现行的业务流程,简单地代替原本手工完成的登记、计算、结账和收银等工作。餐饮业的信息化管理应将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结合起来。

第四篇:淮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发展瓶颈及其对策

淮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发展瓶颈及其对策

引 言

淮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创建于1961年,坐落在八公山区土坝孜,是一所规模较大、分科齐全、设备先进、技术精良、集预防、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卫生部二级甲等医院,市级文明单位,矿业集团医保定点医院,新农合定点医院,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定点医院,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定点医院,淮南市生育保险定点医院,爱婴医院,惠民医院,诚信单位。1987年批准内设淮南市痣瘘医院,现为淮南矿业集团痣瘘专科定点医院。淮南二院担负着淮南市西部地区及周边邻县近220万人口的卫生服务任务。

二院经过50多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淮南市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力量,给整个淮南市医疗体制带来竞争和活力,让患者能够真正享受到实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淮南市第二人民医院也正遭遇着阵痛……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二院的发展也经历了30多个春秋,然而现阶段无论从财力、人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来看,相比起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朝阳医院、新华医院、东方医院还处于弱势的地位。

一、淮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发展现状

淮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创建于1961年,坐落于八公山区土坝子,与其他树大根深、占据天时地利的医院相比,二院并没有什么优势,只能充分发扬自己的个性特点:积极主动向患者“推销自己”;诊疗服务更注重“人性化”,医务人员“脸难看”的问题基本解决;红包、回扣等基本不存在;设立特色专科门诊,1987年批准内设淮南市痣瘘医院。但二院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

1、激烈竞争中的艰难发展

尽管二院医院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都很强,但是,二院“人气”却不是很旺。

二院生存竞争压力较大,首先是淮南市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第一人民医院、朝阳医院等医院地理位臵好,周边人口密度大,群众就诊首先选择周边医院,二院就诊患者数量自然也就很难增加。

其次是来自其他医院的竞争。第一人民医院、朝阳医院、新华医院、朝阳医院起点高,而且近几年,各个医院的“服务面孔”改变,服务态度改善。患者的消费习惯也影响着医院的“就诊人气”。大多数人生病首先选择三级以上医院,这些都令淮南二院望尘莫及。

再者,淮南二院办医成本较高。因为起步都比较晚,无论是名气、地位、信誉都不能与其他医院比,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并非易事,而且由于二院是公立医院,各种广告、公关费用的审批过程冗繁,很难跟上实际需要的步伐。

最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淮南市一共有六所市级医院,市财政很难兼顾所有医院,我院发展在财政上很难得到市里的充分支持。

2、二院医疗服务的“顽症”

二院发展资金的不到位,致使医院新建医疗大楼、先进设备仪器等项目久拖不决,使得医疗过程中如:核磁共振、介入治疗等治疗检查无法完成。这样一来,许多患者就不得不选择其他医院进行治疗或进行相关检查,这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诊治,延误病情,还使得患者就医的过程更加繁杂,客观上也影响到二院的病源,对二院的声誉也照成负面影响。

二院发展受阻,也严重影响到了人才的引进,硬件设施的不到位,使二院专家队伍的培养也深受影响,更不用说人才的引进。由于二院的待遇不佳、发展艰难,每年新招收的本科毕业生经常出现“今年来、明年走”的现象,二院人才的储备被严重制约。

3、二院需要社会多一些理解、多一点支持

实施医疗改革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但是少数不法分子无限放大自己的权利,“逢医必闹”,严重干扰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秩序,也给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使许多患者对二院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一出现问题,群众的不信任、不理解反过来更容易和医院发生纠纷。许多正常死亡患者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操纵下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医疗事故”,患者家属不依不饶,医院为了保证医疗秩序的正常,大多只能是赔钱了事。现在流传的“死个病人赔一年”的说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院应对医疗风险的确艰难。结果,以后只要碰到危重病人只有转往上级医院。

同时我国医疗行业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制定滞后、执行困难,医疗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权益很难得到切实保护,医务工作者们工作时,战战兢兢,也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治愈。

4、“矿医保”严重制约二院发展

“医保”问题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二院最大的困扰。淮南市是一个重工业城市,淮南矿业集团是淮南市最大的企事业单位,矿业集团医保很大程度上任倾向于新华医院、东方医院等医疗机构(矿业集团前身淮南矿务局旗下医疗单位),迄今为止,只有痔瘘专科为矿医保的专科定点医院。二院其他诊疗项目仍然被矿医保排除在医保定点单位之外。对于二院来说,是否矿医保定点决定了你是否能吸引享受矿医保的人员。因为医保人员相比于自费医疗的病人具备更强的消费能力,能否成为矿医保定点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二院的生存。矿医保是发展当中的一道坎,矿医保政策上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影响到患者对医院的选择,从而严重制约了二院的继续发展。

二、淮南二院发展的策略研究

淮南二院要发展,必须从宏观方面入手当务之急,二院必须先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解决发展资金问题

利用国家现阶段加大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的政策,二院应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政策支持,通过财政扶持、政策贷款等,尽快完善二院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引进先进设备。

2、强化医院内涵建设

(1)应坚持走“特色医院、品牌医院”的路子

进一步明确二院的功能定位,突出“肛肠痔漏专科医院”的亮点,靠特色开拓医疗市场,靠亮点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

(2)抓好人才培养、引进、储备

采取人员在职培训、进修深造等途径,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通过聘、联、雇、调等多种方式,引进一批领军人物和科技人才;提高待遇,增加二院人才储备,扩充二院新鲜血液,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3)大力推行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

二院要发展也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以引进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为手段,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推行成本核算为“抓手”,精打细算,减少浪费;以“热情、温情、深情、真情”为标准,做到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医疗卫生单位管理水平,靠管理出活力,向管理要效益。

3、建立医院的文化与品牌底蕴(1)注重细节

品牌建设应从细节着手,科室牌、导医台、院内健康教育宣传牌、护士的言辞,任何一个小小的方面都要体现医院的人性关怀精神,尤其医院面对的是病人这样的特殊群体,所以我们要在细节上体现医院品牌的感召情怀。

(2)就医环境更具人性化

一流的服务水准是二院的最大优势,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便捷温馨的服务流程是二院取胜的关键。二院注重医院环境的改造,以“清新、舒适、典雅、洁净”的环境来赢得患者。

(3)做好广告活动策划

二院应该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投放广告,并且利用诸如世界健康日、世界艾滋病日等主题健康日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以及街头义诊活动,努力在患者群众心中形成品牌印象,并使广大群众对品牌形成亲切感。

(4)要有长期品牌规划

品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二院不能只看看短期经济效益,以追求赢利为最终目的,只有品牌经营成功,才能做到医院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因而,二院本身必须对自身品牌的建设有着一个合理的长期规划,至少应该具体到应有怎样的品牌宣传计划。(5)以人为本

现在企业的发展靠的是人才,医院发展靠的更是“专家”。所以在人才成本投入上,医院更应从长远考虑。无论是各科专家,还是普通护士,医院都应该使他们具有归宿感,并感觉到被尊重,医院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可忽视。放眼任何一个企业和公司,如果不能形成并稳定一支高效扎实的工作团队,都无法快速发展。

(6)创新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21世纪医院管理的命脉。江泽民主席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医院的创新,是一个医院发展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结束语

尽管二院发展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机遇和市场的拓展空间非常大,可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随着居民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对生命质量、生存质量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居民潜在性的卫生费支出自然也在不断提高,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也将给二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

二院要想长期立足于医疗市场,必须转变经营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学习国外、国内其他医院成功的经验。在修正自身缺点,突出自身优势的同时,还应建立完整的人才网络链,加强与其他医院的横向、纵向联合,保持相对稳定的团队,严格管理与人性化、个性化管理相结合。二院应实行“职责管理、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等措施,采用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模式,不断进行自我总结与学习,改革与创新,从而创出自己的品牌,最终在为淮南200多万人口提供卫生服务的同时,自己也能取得长足发展。

第五篇: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对策

摘要: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这又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国家今后一项长期的政策。但目前有很大一部份中职学校存在着“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就业难、生存难”等问题,离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尚有很大距离。而这其中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是很多中职学校仍然没有走出以前的招生、教学和管理模式;对职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做得很不够;中职教育改革的力度不大等等。这些已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桎梏。面对中职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进行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与其说中职学校面临着存亡危机,不如说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职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有偿招生、随行就市、顶岗实习、信任危机、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创新精神、录取流失率、复合型人才

中职教育是对中国历年来应试教育的一种挑战和改革,国家为发展中职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中国中职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和传统的学徒制度;使培养大批有技术的劳动者有了可能。而且中职教育从开始到现在,都是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然而,当前却存在着制约中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因素,必须有针对地从多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一、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而中职生凭借着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实用性的优势,赢得了广泛的就业市场。良好的就业环境推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尤其是民办的中职学校的兴起与发展;更加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国策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职学校正逐渐成为独立的教育本体,参与市场竞争。但是生源现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及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与教材之间的矛盾等若干因素;已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桎梏,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因此在过去的几年里,曾经红火了一阵子的中职学校因普高扩招、毕业生就业安置等问题而出现了招生难,生存难和持续滑坡的局面;甚至,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因此而纷纷面临关门。尽管当前有的中职学校采取了教职工全员招生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办法以解决生源难题,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勉强维持运转;但生源的“录取流失率”高达30%以上,且居高不下;招生成本极高,而且教师们为此也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和思想包袱。尤其是许多刚毕业新分配来的年轻专业老师,因每年无法完成招生任务而工资奖金被扣罚(待遇变相降低);工作一般不到3~5年,刚刚积累了一点中职教学经验,就纷纷“跳槽”离开了原所在的中职学校(每年无法完成招生任务而工资奖金被扣罚是其主要原因)。这就加速了中职学校的师生人数比例的降低,造成部分专业教师的教学负担过重;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形成了恶性循环。面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进行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尽管当前的中职学校的教育存在着差强人意的缺陷和不足,学生仅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但是,我们应该十分清楚地看到,我国毕竟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无疑需要一批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创新的高科技人才,但更需要千千万万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有一定技术理论的新型员工。与其说中职学校面临着存亡危机,不如说中职学校的招生、教育和管理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

二、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职学校的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1、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都不能与时具进;缺乏吸引力,硬件设施也跟不上。学生的实习实验条件差,实训设备陈旧简陋;也很难满足教学需要。开设课程的实用性不强,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

2、中职教育本身的理念不清,有很多中职学校对中央职业教育精神没有很好的领悟。学校为了自己的生存,不顾教学质量只图经济效益。有些学生在一些三年学制的中职学校,却只读了不到一年的书就以“顶岗实习”的名义去工作了;但为了那张毕业证却还得要交六个学期的学费。由于没有受到很系统的职业教育,学生也很难适应其所在的工作岗位;使得中职学校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信任危机。

3、有些中职学校制订的中专招生方案,也缺乏创新精神。仍采用自己十几年前制订的原“圈地”承包式招生方法和通过给予推荐学生的中学老师“招生回扣”的方式;用“有偿招生”的手段等来完成上级教育部门下达的中专扩招指标。如此的中专招生方案,早已落后于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早已知道:原初中班主任力劝并亲自带送初中生去读中专的“猫腻”。而中学老师推荐的学生就读职业学校,也是“随行就市”;把学生推荐给回扣高的中职学校,而不是考虑这些中职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教学质量。

(二)学生方面:一般来说,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才来读中职学校。

1、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本属于“淘汰产品”,中职学生起点较低。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其中一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在入学不久,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言谈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习气,时常出入游戏机房、营业性卡拉OK厅舞厅;有的喜欢看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常和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吸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等。

2、现在的中职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3、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将来的就业形势尚可;因此在校的中职生就成了“60分万岁”一族。他们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有毕业证,有毕业证就可以找得到工作;没有了进取心,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要。

(三)教材方面: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职学生现用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知识的更新。有些专业教材还是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有些新版书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更新包装,内容还是老的基本没变。而近几年企业在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却还一成不变,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

2、有些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中职学生基础又较差,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有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学习确实强人所难;

3、教材的实用性不强,理论偏多;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少,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生产脱节;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

(四)师资方面:

1、从质量上来看:中职教育的教师有很多都是从普通教育改行过来的,特别是专业课的老师;很难做到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双师型的要求。况且就是这样的改行教师也不能满足现有中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很多新兴的专业根本就没有教师。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2、从数量上看:加上中职学校不断扩招,师生人数比例逐年减小;造成部分教师负担过重,形成有时一个老师教3到5门专业课的情况。如此大的工作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五)教法改革方面: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内核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职业教育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

1、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中普遍运用的典型教学方法研究力度不够,单纯就一种方法进行研究,缺乏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虽然强调了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但忽视了综合性和互补性。(2)某些基本概念认识模糊,甚至出现歧义。例如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概念认识不清,在一些研究文献中可见将教学模式混同为教学方法的现象。

2、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结构体系亟待健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中职教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分类依据不够科学。合理的分类是构建、完善教学方法体系的基础。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注重教学外部形态和知识的呈现形式,忽视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内部的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方法的内容显得陈旧。

3、我国中职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我国中职教育受普通教育影响,主要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都是辅助的,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不改变,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

4、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由于我国中职教育大多是由普通教育改制而来,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载体具有明显的普通教育的特性,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适宜采用协作教学、现场教学、能力分组制、开放教学等组织形式。

5、现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如下弱点,阻碍了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1)我国职教师资队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水平没有达到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不是经过严格的考核,而只是经过常规的认证。(2)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要求是:既教理论,又教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同一个过程展开。

(六)政府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有些政府的政策和决定凭的是一些感性的东西,没有前瞻性,也没有系统性。

2、中职教育的教研机构不但少而且研究水平也很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中职教育专业比较多,研究机构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益不可能象普通高中来得那么大,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不是从大学里来的就是从普通高中来的,改变他们的思维也需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3、许多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中职学校的投资兴趣与力度在减少;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了制约。

如何解决上述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摆在中职教育面前的最大难题,也是解决中职学校生存危机的关键所在。

三、中职教育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中职学校的教育如何以质量、效益、特色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正确定位其培养目标,构建办学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制订中专招生方案;以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这是当前中职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亟待我们进行思考与探索。如何办好中职教育,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供同行参考。

(一)、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

中职学校要想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首先要解决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笔者认为,中职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目标上,并以能力为本位,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肯干”体现了德育标准;“够用”体现了专业要求;“会学”体现了发展潜力。并按照“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立足当地,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重点在培养宽基础、复合型、智能型人才架构上下功夫;把学生培养成为“艰苦行业留得住,实操、管理都能干,转岗换位适应快,经过努力上得去”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要发挥中职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骨干作用,确保“基础牢,后劲足”的优势。只有这样,中职生才能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构建的中职教育模式要科学

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摒弃传统的中职学校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办学封闭、管理过死、专业面窄等弊端。中职教育应把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尤其要综合考虑人才的择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素质的培养;注意对他们进行忧患意识、责任心与使命感的教育,以及承受挫折能力、生存竞争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既有敬业精神,又有创业潜能的新世纪人才。具体的措施如下:

1.活化办学机制,因材施教,实施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模式。中职教育的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允许部分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实施同门进、多门出、多层次、多规格、上下分流的三级(普高类、中职类、高职类)的“双学籍、双文凭”培养模式。应在统一招收初中毕业生(同门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既可按普高模式培养,也可按中职模式培养。按普高模式培养学生,在前两年的普高课程学习结束后,又可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再次分流。不愿意参加高考或高考未被录取却又想读中专的,根据个性特长选定专业,再按中职模式培养。继续中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考核合格后拿中专文凭;成绩优秀的,按高职模式培养;进入第四年的高职课程学习,考核合格的拿高职文凭(多门出)。这种因材施教的三级培养模式,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达到人尽其才,智尽其用的目的。另外,也能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

2.中职培养模式的构建,应立足于“前一年打基础,后两年育专长”。中职前一年按“必需”、“够用”原则,依专业大类构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使中职学生具备“宽专业、厚基础”的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尤其要加强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后两年根据市场经济人才需求预测提供的信息,确定专业方向;按需增设专门化及新技术的选修课程。精选课程内容,强化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并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择业的可能性,进行专门化方向的岗位实习,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上岗能力。提倡“一个文凭多个证书”,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实操训练,使中职学生具备专业大类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

3.中职学校的教育必须综合考虑学生择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处于新世纪的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新世纪人才;而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应是全方位、立体的;应把服务社会、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即做人重人格,做事重效能。

(三)、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合理

“发展是硬道理”,“适者生存,强者发展”。从这意义上来说,专业建设的优劣决定了转型期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应对当前职业教育的严峻挑战,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改革和发展,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1.专业设置应重调查研究,面向经济,适度超前。专业设置应在充分调查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社会职业分布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和职业与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向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掌握哪些是社会迫切需要和正在发展的职业,哪些是劳动力过剩的职业。然后,根据学校自身的层次、特点、条件,做好专业设置规划,并适度超前确立专业方向,力求使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适销对路”。

2.专业改革应坚持“宽口径,多方向”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宽口径”专业的课程结构优点是:弹性强、有后劲、上手快、转岗换岗适应性强,即使学生毕业前与岗位技能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但配以“多方向”辅助,即在同一专业中,针对就业市场分解出若干个专业方向,供学生毕业前一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爱好,选择一个专业方向,以完成上岗前的技能准备;也能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3.专业增设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中职学校各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和办学特色。因此,增设专业应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派生与本校已有专业基础相近又有前途的专业;特别是目前其他中职学校没有而社会又急需的专业。应充分利用中职学校现有的场地、设备、师资基础,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力创特色,形成局部优势和“名牌”效应。

4.专业建设应“长短结合,软硬兼施”。长线专业建设必须以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为依托,短线专业应根据产业结构变化而开设。长线专业建设要立足于“基础牢,信誉好”,即应拥有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设施基础,合理的师资结构基础,宽厚的课程体系和优化的课程结构基础,以及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基础,且在社会上要有“拳头”专业的良好信誉。短线专业建设要立足于“灵活、适用”,即办学灵活,能依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能起到补充、辅助“长线”专业的作用。另外,专业建设还要做到“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既重“硬件”建设,又重“软件”投资。在专业设置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学风、师德建设方面要舍得花钱,要放宽眼量,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要重视这些“隐性资产”的建设与管理。这样才能发挥“一流硬件”作用,培养出“一流”人才。

(四)、中职教育的改革力度要加大

中等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思路必须是以市场需要为中心。在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围绕市场旋转。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满足市场需要是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中职学校教育应把培养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多功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做为己任,在新形势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增加学生的就业岗位,提高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1、教法改革——突出教法的适用性。正确认识当前学生现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中职教育的实效性。针对现有中职学生结构复杂,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摸底学生的入学基础和能力状况;结合中职学生自身的努力目标,分别进行“学习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因材施教,分类教学”,让各层次学生可以“量力而行”,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确立学习目标,挖掘中职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对“学习型”,主要是进行学历教育,为该类中职学生升高职打基础。对“技能型”,主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服务型”,主要面向企业中一般操作工,可以通过基础与特色模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尤其强调了职业技能的培训。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层次中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及时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课程改革——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中职教育专业和课程必须根据地方及企业需要设置,这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只有当中职教育满足了地方和企业需要,才能得到支持;有了支持,中职教育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课程的基础性是强调传授给中职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知识,实用性是强调传授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既能为中职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为中职学生毕业后的谋生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上课程设置中还要突出对中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即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由于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和组织劳动的变化,这要求劳动者能独立地进行学习、计划、实施、控制和评估工作;所以,除了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外,劳动者还应具其他多种能力,如自主学习的能力、社交能力、职业道德、责任感和组织纪律等等。教学过程中,惟有这样,中职学校才能受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当中职学校受到欢迎时,中职学校也就有了发展的原动力。

3、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1、提高教师素质,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责任感以及执教的基本技能、技巧。

2、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有两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并且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永远保持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

3、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社会发展不需要读死书的书呆子,尤其对中职学生而言;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打基础已成了求学主要目的。这就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可以进行理论教学还要能进行实践指导。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中职学校需要切实加强教师的技术业务的培训。学校应该建立起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每年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前往企业实地调查、学习,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获得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第一手材料;重点提高中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了解企业需求及相关岗位从业人员要求。进修教师还可以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现有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编写,让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同时可以聘请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出市场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建设改革——突出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对师资、设备要求的特殊性,单靠职业学校本身是难以解决师资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的问题的。只有通过联合办学的方法,才能解决;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办学已是大势所趋。校企合作期间,企业可以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中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这样既解决了职教实训条件差的困难,又为帮助学生实现由实习到上岗的“零过渡”奠定了基础。学校要依靠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教育教学指导中的作用,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和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适时的教学内容安排。学校应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鼓励毕业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习”,使校外实习基地真正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为了使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更好地接轨,学校还可以引导部分优秀企业在学校设立冠名班;这些企业在取得毕业生优先招聘权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如为冠名班学生提供下厂实习机会,提供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为冠名班提供一定数量的奖学金等。目前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已成功地与江苏锦盟公司合作,由企业提供200多万元的设备,建立了锦盟实训基地,并由企业直接面试挑选学生冠名成立了3个锦盟班,为校企合作开辟了新路。

5、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对中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进行监控和统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尽早把教学方法改革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一同纳入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轨道,充分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为改革试点提供倾斜政策,鼓励在教学中运用新方法。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专门的机构和组织,开发研制中职教育教学方法,把教学方法改革纳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轨道,以巩固和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五)、制订的中专招生方案要切合实际

生源就是财源,这已经成为中职学校的共识。中职招生问题是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

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广纳生源,中职学校可通过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周边学校保持联系和接触。通过当地党政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不断拓展办学的新思路、新时空,使中职教育的办学走出窘迫的困境。实现多层次、多规格办学,搞活招生机制,面向社会服务。总之,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开办什么专业,培养什么人才,并逐渐向终身学习体系发展;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此外,目前正在试办的综合高中所采取的“延后分流”的办法也很值得中职学校借鉴。其做法是: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可以满足上普通高中或综合高中的意愿,融通普高和职业学校的资源,优势互补,让学生在高中的二、三年级根据志向和个人素质自由选择普教课程或职教课程,逐渐由学校分流过渡到课程分流。有些中职学校也有自己的初中部,其初中毕业生,完全可以参照上述做法广纳生源。

不可取的是:有些中职学校为了完成上级教育部门下达的中专扩招指标,把“招生回扣”当成了自己抢夺生源的杀手锏。因此仍采用十几年前自己制订的原“圈地”承包式招生方法和通过给予推荐学生的中学老师“招生回扣”的中专招生方案。这种用“有偿招生”的做法,不仅无法降低生源的“录取流失率”和年轻专业老师的纷纷“跳槽”离开率;而且还会降低中职教育的公信力,影响中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也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6年并没有采取“有偿招生”的措施,而前往该学校报到的初中毕业生已经达到2100人(新华网南宁8月24日电)。广西机电工程学校2006年不给向学校推荐学生的中学老师一分钱回扣的办学理念和做法,很值得其他中职学校借鉴和学习。

中职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创出“名牌产品”。要根据本校的优势,依据专业设置的近期和远期规划;按照“紧贴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充分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办出特色”的原则,确定作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使学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中职学校也只有靠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教育品牌才能吸引和留住学生。

下载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突破三大瓶颈 谋求教育发展

    突破三大瓶颈 谋求教育发展 摘要:用全球视野、时代准则和批判性思维审视当今中国人才人力资源,人多而才少,缺失创新创造能力、实践实干精神以及探究探索素养,是我国人才不容......

    高中教育瓶颈及未来发展思考

    高中教育瓶颈及未来发展思考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点,在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中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资源配置日......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发展瓶颈与对策

    浅谈大病保险市场化运行的发展瓶颈及对策 摘要:大病保险是国家在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之外为城乡居民在商业保险机构进行投保的补充医疗保险。实施大病保险是解决城乡居民因病......

    煤炭产业目前的发展瓶颈以及对策研究

    煤炭产业目前的发展瓶颈以及对策研究 姓名:唐彧钦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摘要:位于内蒙古西南部的鄂尔多斯,面积为8.7万平方公里,70%的土地下面都埋有煤层。本世纪初在政府的大力支......

    检验科发展如何突破瓶颈

    检验科发展突破如何瓶颈 随着医学科枝的进步,检验医学的发展及现代医学管理模式的改变,检验医学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健康检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检验科良好......

    如何突破农村发展瓶颈?(定稿)

    如何突破农村发展瓶颈?8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减免农业税后,这一政......

    旅行社发展遭遇瓶颈

    旅行社发展遭遇瓶颈 宝中模式已成业界热点话题今年去哪里旅游了?”当这句话成为人们的常用语时,突然发现,旅游休闲已经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出差顺便看一下名胜风景,到......

    制约我区生猪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制约我区生猪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2010年我区生猪存栏量达30万头,年出栏45万头,从数量上来讲,我区已是鲁中地区最重要的生猪养殖基地和生猪调出大区。今年我区生猪产业还被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