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发布2017版《国防部重大武器项目评估》报告
美国发布2017版《国防部重大武器项目评估》报告
美国发布2017版《国防部重大武器项目评估》报告
2017-05-13 战略前沿技术
战略前沿技术
微信号 Tech999
功能介绍 【战略前沿技术】紧紧围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聚集前沿科技以及孕育产生前沿科技的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等,密切追踪科技前沿热点,敏锐捕捉战略前沿技术,传播前沿科技资讯。欢迎点击订阅!
本文由蓝海星智库(ID:SICC_LHX)授权转载,作者:魏博宇编者按:在美国武器装备建设的组织管理体系中,国会作为立法机关和拨款机构,拥有对武器装备研制项目进行审查、评估、监督、检查的职责和权力。美国政府问责署作为国会重要的办事机构,负责评估监督国防部装备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经费使用、成本效益等情况,政府问责署每年向国会提交《国防部重大武器项目评估》年度报告,在美军装备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评估监督作用。国防部重大武器项目由国防部确定,按2000财年不变价计算,研发、测试和评估(RDT&E)的最终费用超过3.65亿美元,或采购费用超过21.9亿美元的项目。2017年3月30日,美国政府问责署(GAO)发布了新版《国防部重大武器项目评估》年度报告(下称《评估报告》)。该系列报告始于2003年,每年发布一版,目的是评估国防部重大武器项目进展情况,重点查找武器装备采办中的“拖进度、涨费用、降性能、少列装”等问题,寻找问题原因,并为国会和国防部提供采办改革的建议。
本年度是政府问责署第15次发布该系列报告,对目前全部78个重大国防采办项目进行了评估,概括描述了各个项目的经费投入、进度安排、发展状况、存在问题等,分析了影响项目执行效果的因素,以及国防部推进采办改革的进展。纵览整个评估,可以看出自2009年实施《武器系统采办改革法案》以来,困扰美国武器装备发展的经济可承受性问题得到缓解,重大项目的采办费用控制取得初步成效,但进度拖期等现象仍然存在。1.项目总量比2015年减少1个,总费用上涨94亿美元2016年国防部重大武器采办项目盘子包括78个项目,比2015年减少1个,总采办经费估算为14647亿美元,比2015年上涨94亿美元。国防部重大武器采办项目数量和总采办经费在2010年达到最高值,此后开始下降,2014~2016年采办经费总盘子的规模基本相当。图1 国防部近10年重大武器采办项目总盘子变化情况
在2016年投资盘子的78个项目中,46个项目的费用增加了268亿美元,32个项目的费用下降了175亿美元。大多数项目过去一年的费用变化率均在0%到5%之间,近海战斗舰、遥控猎雷系统等少数项目费用变化率大于20%。图2 2016年投资盘子中总采办费用变化的分布情况2016年投资盘子上涨的94亿美元中,开发费用较2015年上涨37亿美元,采购费用上涨56亿美元。开发费用增长最多的3个项目为改进型一次性运载火箭(11亿美元)、新一代作战控制系统(5.75亿美元)和近海战斗舰(4.69亿美元)。采购费用增长最多的3个项目均为造舰项目,DDG 51“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近海战斗舰和SSN 774“弗吉尼亚”级潜艇的总采办费用分别增加了63亿美元、55亿美元和34亿美元,这三个项目均增加了计划购买的舰船数量,由此增加了采购费用。2.投资总盘子的增长因采办改革得到改善,大部分费用增长发生在生产阶段国防部重大武器项目2003年开展首次全面评估以来,整个投资盘子的累计费用增长已超过4840亿美元。然而,增长的费用中有4760亿美元是在五年前或更久以前发生的,2010年之前开始的项目占总费用增长的绝大部分。这表明自2009年实施《武器系统采办改革法案》以来,困扰美国武器装备发展的经济可承受性问题得到缓解,重大项目的采办费用控制取得初步成效。2009以来共有19个项目启动开发,在过去一年里,这些项目的费用共减少34亿美元,但平均需延时3个多月才能交付装备。《评估报告》显示,近五年来,国防部重大武器项目成本总体上涨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如图3所示,2016年重大项目总盘子的成本控制效果虽略差于2015年,但仍有72%的项目在过去一年成本上涨少于2%,46%的项目在过去五年成本上涨少于10%。图3 2012~2016年项目总盘子成本控制情况对比2016年重大项目总盘子比首次全面评估增长4220亿美元,包括:在项目启动和关键设计评审之间,项目的开发和采购费用增长777亿美元,其中开发费用增长257亿美元;在关键设计评审和初始生产决策之间,项目费用增长907亿美元,其中开发费用增长210亿美元,采购费用增长697亿美元;在生产决策之后,项目费用再次增长了2536亿美元,约占总费用增长的60%。图4 2016年投资总盘子中项目关键节点的开发和采购费用增长情况重大武器项目生产后成本的显著增长,特别是开发资金的增长表明,很多项目在没有演示验证具有全集成能力的原型机的情况下,就启动了生产。另外,生产后项目采购费用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因计划外的采购数量增加所致。3.完成投资盘子计划的未来资金为近十年来最低,项目拖期时间比2015年延长近2个月《评估报告》显示,完成2016年投资盘子计划的开发活动以及采购所有装备所需的未来资金数额有所减少,共计5736亿美元,为近十年来最低。其中5460亿美元用于采购,276亿美元用于开发,未来开发资金的总额不及十年前的一半。未来投资费用的变化表明,投资盘子总采办费用的大部分已经花掉,无法再分配。未来可用于开展已计划开发活动和采办已计划装备的资金占当前投资盘子总额的40%。相比之下,2006年,未来可用资金为9668亿美元,占投资盘子总额的59%。图5 2006~2016年国防部投资盘子未来开发和采购投资金与已投入资金的比较(按年划分)2016年投资盘子项目的能力交付平均延迟时间比2015年延长了近2个月,累计达30.8个月。2016年投资盘子的78个项目中,11个项目比2015年延期,其中有7个项目需要延期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超过半年的延期时间足以要求国防部通报其违反采购项目基线的规定。遥控猎雷系统项目的延期时间最长,达到2.5年,因此国防部已取消该项目。4.尽管半数以上项目在过去一年中购买力降低,但投资总盘子实现了107亿美元的购买力增长购买力定义为一定资金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因此单价降低则意味着购买力提高。2017版《评估报告》指出,在全部78个重大武器采办项目中,40个项目购买力降低,采购成本增加62亿美元;33个项目购买力增加,采购成本降低169亿美元;5个项目购买力不变;投资总盘子实现107亿美元的购买力增长。
第二篇:美国国防部发布《2018年中国军力报告》
美国国防部发布《2018中国军力报告》
王仁宣译
本文由北京振华领创科技组织翻译,供相关研究机构和人员参考。
美国国会授权国防部提交题为“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和安全发展”的报告。该报告强调了中国的军事发展,同时也阐明了中国政府对军备竞赛总的态度。
该报告指出,中国虽然不是美国的敌人,但中国肯定是美国的对手。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2018年中国军力发展报告》论述了中国军事发展的趋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年8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陆战队上将约瑟夫·邓福德(国防部照片由海军上士多米尼克·A·皮涅罗提供)
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促使其与世界各国之间维系的关系发生异常变化。表面上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听起来是造福沿线国家的,目的是为发展中国家和中国邻国建设基础设施。
中国(领导人)根据这项倡议,资助了(包括)远至非洲的(国家的)重大急需项目。他们在巴基斯坦修建了公路,并在马来西亚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在斯里兰卡拥有大量股份(投资)。哈萨克斯坦、蒙古、老挝和吉布提也参与了“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政府试图颠覆自二战以来维持亚太地区和平和倡导亚洲国家发展的既定国际秩序。但是,“一带一路”倡议所投入的资金和项目都有附加条件,所谓“一路”就是(将影响力)引向中国--使各国在政治、军事,尤其是经济层面上都容易受到中国的影响。
经济影响力
在 2017年,中国利用其经济影响力敲打韩国,警告首尔不得允许美国在该国以反制朝鲜核导弹计划为由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即“萨德”反导系统,英文缩写THAAD)。中国政府为阻止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以极具杀伤力的经济手腕反制韩国。
韩国汽车和其他出口产品被中国禁运。由于禁运商品占韩国出口中国所有商品的约四分之一,因而对韩国经济造成了直接影响。此外,韩国的旅游业也受到了波及,因为到韩国旅游的近半数来自中国;韩国在中国的零售商店也接连倒闭。
虽然韩国政府最终决定允许美国部署“萨德”系统,但中国利用经济铁腕的举动必须引起全球其他国家的关注。
南海
国防部在概述报告中称:“为进一步实现有效控制争议地区的目标,中国在其局部领土和领海争端中,不但继续在南沙群岛建造前哨基地,而且继续扩大对南海领海主权的要求”。换言之,中国正在充分运用军事实力和外交影响来宣示南海主权。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上将,2018年6月28日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大楼,会见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N·马蒂斯(国防部照片由陆军中士安布尔·I·史密斯提供)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朝鲜战争时的人海战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路。中国领导人希望建设一支具有全球实力的军事力量。报告指出,“中国军事战略文件强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使命,要有能力确保中国国家海外利益安全,包括不断被提及的海洋和信息领域重要性、进攻性空中行动、远程机动以及空间和网络行动。”
中国军事战略谋划者借鉴美国在1990/1991年沙漠盾牌/沙漠风暴行动中取得的成就,制定了中国的军事发展目标。为应对任何军事力量的挑战并能够击败对手,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进行根本性变革。
作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力量,为构建指挥控制扁平化、现化代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付诸实施。中国正在寻求从地区冲突到同级别竞争对手间的战争等各级别冲突中取胜。报 告称:“中国军队改革旨在实现扁平化指挥和控制结构,提升各级军兵种间的联合指挥和作战能力”。解放军正在使用实战化的训练场景,定期演练部队和锤炼装备。
新能力
在一些新能力开发方面,中国正投入数十亿美元的大量资金,这些新能力包括人工智能、高超音速技术、网络攻击能力等等。中国还下水了一艘航空母舰,解放军海军列装了许多新的舰船。中国海军与几年前相比更加活跃,并要求建立更多的军事补给港。此外,解放军海军陆战队员额从1万人扩充到了3万人。解放军空军初步具备了核打击能力,这使中国首次实现空基、陆基、潜艇三位一体核反击能力。
2017年8月16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陆战队上将约瑟夫·邓福德在访问中国期间,观摩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机械化步兵分队进攻战斗演练。(国防部官网照片由海军上士多米尼克·A·皮涅罗提供)
网络行动在中国军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解放军拥有一大批训练有素、时刻备战的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网络间谍行动已经司空见惯。让我们确信的是,中国有能力得到F-35 “霹雳”Ⅱ联合打击战斗机的“细节”,他们可将其应用到中国的J-20 隐形战斗机的研制。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认定,中国和俄罗斯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然而,美国必须与中国打交道,维持两国间良好的军事关系是符合两国最大利益的。
报告称,“虽然国防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实质性的接触,但国防部还将继续监控和适应中国不断演变的军事战略、军事学说和军事实力的发展,并促使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更加透明”。
国防官员说,美国军方将适应应对对抗任何竞争对手,并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篇:美国国防部发布《2018核态势评估》报告概要 (2018-03)
美国国防部发布《2018核态势评估》报告概要
导言
2017年1月27日,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指示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起草一份新的《核态势评估》。总统明确指出,他的第一要务是保护美国、同盟国和伙伴。他还强调了消除核武器的长期目标以及在核武器从世界上被谨慎地消除之前美国拥有现代、灵活和抗打击的安全和有把握的核能力的要求。
美国仍然致力于在全球最终消除核、生物和化学武器的美国的努力。美国已经将核武器储备从冷战时期的最高峰减少了85%,而且在二十多年来没有部署新的核能力。尽管如此,全球核威胁的状况从2010年《核态势评估》以来有明显的恶化,包括来自潜在敌人的越来越明确的核威胁。美国现在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更加多样化和先进的核威胁环境,潜在敌人非常活跃地进行核武器及运载系统的开发和部署。
正在演变和不确定的国际安全环境
1/15
在美国持续减少核武器的数量和突出地位的同时,包括俄国和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却一直走着相反的道路。他们在自己的武器库中添加了新类型的核能力,在他们的战略和计划中加强了核武力的突出地位,而且不断增加咄咄逼人的行为,包括在外层空间和网络空间。北韩继续其非法的核武器和导弹项目,直接违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决议。伊朗已经在《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中同意限制其核项目。然而,他们仍然保留其技术能力和在决策以后一年之内开发出一件核武器所必须的大部分能力。
目前存在的威胁,其范围和混合类别史无前例,包括重大的常规、化学、生物、核、空间和网络威胁,还有非国家的暴力团体。这些发展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在我们制定政策和策略,并开始维持和更新美国核力量时,从2010年《核态势评估》以来这种迅速恶化的威胁环境现在必须主宰我们的思维。这份2018年《核态势评估》对过去在更良性的核环境下和更温和的大国关系中制定的核政策与规定做出评估。其重点是在美国、同盟国和伙伴面临日益恶化的威胁环境时确定保护美国所需要的核政策、核战略以及相应的核能力。它由战略所驱动,并对现在和未来需要的核态势及政策要求提供指导。
美国不希望将俄国或中国看作敌人,而且寻求与这两个国家建立稳定的关系。我们长期以来寻求与中国对话,增强对我们各自的核政策、理念和能力的了解,提高透明度,并帮助管理误判和误解的风险。我们希望中国也有这种兴趣,可以开始这种有意义的对话。美国和俄国在过去一直保持着战略对话以管理核竞赛和核危机。鉴于俄国的一些行动,包括其对克里米亚的占领,这种建设性的互动已经大幅下降。我们期望出现那种条件,允许我们再次与俄国开展透明和建设性的交流。
尽管如此,本评估对俄国、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战略政策、计划和能力,特别是核能力构成的挑战直言不讳。它提出了保护美国、同盟国及伙伴,以及促进战略稳定所要求的灵活、适应性强并具有抗打击性的美国核能力。
美国核能力的价值
2/15
对美国、同盟国和伙伴而言,美国的核能力和威慑政策的必要性的根本原因十分明显。美国的核能力对威慑核侵略与非核侵略做出了必不可少的贡献。这种对防止敌人的核打击有独特和关键性的威慑效应是美国的头等要务。
美国的核能力不可能防止所有的冲突,也不应该有这种期待。但是它对威慑核侵略与非核侵略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对于这种目的它必不可少,这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是如此。非核武力同样有不可或缺的威慑作用,但不能提供类似的威慑效应,正如在核威慑出现之前常规威慑未能阻止历史上强国之间过去的、周期性的和灾难性的战争。此外,仅仅有常规武力不足以确保许多盟国对美国提供的核威慑对他们的安全所赋予的巨大价值,而这也相应地成为核不扩散的一个关键因素。
美国核能力和持久的国家目标
美国核政策和战略最高的优先考虑是威慑潜在敌人不发动任何规模的核袭击。但是,遏阻核袭击不是核武器的唯一目标。鉴于目前和将来威胁环境中多样化威胁和极其不确定性,美国的核武力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发挥如下的关键作用:
›对核攻击和非核攻击进行威慑; ›对盟国和伙伴提供保障;
›当威慑失败时实现美国的目标;以及 ›为不确定的未来规避风险的能力。
这些作用互相补充并相互联系,必须根据每一种作用和设计用来实现这种作用的战略对美国核武力的适当程度进行评估。防止核扩散和阻止恐怖分子获得现成的核武器、材料及专业知识也是在制定美国核政策和规定时的关键性考虑。这些多重作用和目标组成了美国核政策和要求的指导核心。
对核攻击和非核攻击的威慑
美国对核攻击和非核战略攻击的有效威慑要求确保潜在的敌方不会对首先使用核武器(区域性的或针对美国本身的)的后果做出误判。他们必须懂得,他们不可能从非核入侵或者有限的核升级中得到任何好处。纠正任何此类误解在目前对于保持欧洲和亚洲的战略稳定至关重要。
3/15
潜在的敌对国必须认识到,在整个正在出现的威胁和情况范围中:(1)美国能够发现他们,并对其侵略行径,包括新形式的侵略进行追究;(2)我们将击败非核战略攻击;并且(3)任何核升级都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相反,将造成他们无法接受的后果。
没有一种适用于所有情况的威慑。因此,美国将使用量身打造的、灵活的方式来有效地威慑各种各样的敌人、威胁和情况。量身打造的威慑战略知会各种潜在的敌人,按照他们对风险和代价的估算,他们的侵略将带来无法接受的风险和无法忍受的代价。
美国的核能力以及核指挥、控制和通讯(NC3)必须增加灵活度,使威慑战略适应一系列潜在敌对国和威胁,并且能够长期进行调整。因此,美国将保持一系列灵活的必要的核能力,确保对美国、盟国及伙伴的核侵略或非核侵略无法达到目的,而且确保此类侵略会给现在和将来的潜在敌人带来无法忍受的后果的风险。
为此,美国将保持并更新其核能力,将NC3现代化,并加强对核军事与非核军事计划的整合。将为此任务对野战指挥和服务部门进行组织和资源配置,开展规划、训练和演习,以整合美国的核部队与非核部队的作
战行动,应对敌方的核威胁和部署。美国将与面临核威胁的盟国协调整合行动,审议盟国在核威慑使命中增加义务分担的机会。
对盟国和伙伴的保证
美国有正式和延伸的核威慑承诺,为欧洲、亚洲和太平洋的盟国提供担保。担保是一个共同目标,基于与盟国和伙伴合作,威慑或击败我们面临的威胁。任何国家都不应怀疑我们延伸威慑承诺的力量,或者怀疑美国及盟国威慑(或者在必要时击败)任何潜在敌人的核侵略或非核侵略的力量。在许多情况下,对盟国和伙伴有效的担保取决于他们对美国延伸核威慑可靠性的信心,这也使其中的大多数国家避免了拥有核武器,从而帮助实现美国的核不扩散目标。
在威慑失败时实现美国的目标
4/15 美国只在极端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使用核武器,以保护美国、其盟国和伙伴的生死攸关的利益。尽管如此,如果威慑失败,美国将奋力以可能的最低水平的破坏,以美国、盟国和伙伴能够达到的最佳条件结束任何冲突。美国数十年来的核政策始终如一地包括这个一旦威慑失败时限制破坏的目标。
为不确定的未来提供风险保护
美国将继续努力建立一个更加合作和良好的安全环境,但也必须规避预期的和不可预测的风险。风险保护战略帮助降低风险并避免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的威胁,包括地缘政治、技术、运营和程序上的风险。它们也有助于威慑,可以帮助降低潜在敌人通过对核能力的“突破”或扩展来获得优势的信心。鉴于核武器在潜在敌人的国防政策和战略中日益突出,以及未来威胁环境的不确定性,美国的核能力和迅速对其进行调整的功能对降低或消除风险(包括意外的风险)至关重要。
美国核事业的从业人员
没有成千的美国武装力量的成员和文职人员,有效的威慑是不可能的。这些人将他们的职业生涯贡献给对战争的威慑和对国家的保护。这些杰出的男女被要求遵循最严格的标准,他们对美国的核能力和核威慑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参与核威慑使命的军人和平民很少得到公开的褒奖或追捧。他们的工作是默默无闻的职责,却有着至高无上的重要性。他们为这个国家以至世界提供了安全和稳定,应当得到美国人民的支持。我们据此实施的军队改革已经被延误了很久,国防部依旧全心全意致力于充分支持那些保护美国免受核威胁的军人。
三位一体核力量:现在与未来
今天的核战略三位一体主要是在1980年代或之前部署的。由三部分组成:装备有潜射战略导弹(SLBM)的潜艇(SSBNs);陆基洲际弹道导弹(ICBM);以及载有重力炸弹和空射巡航导弹(ALCMs)的战略轰炸机。三位一体核力量和非战略核部队一起,辅以NC3的支持,可以提供适应美国战略所需要的多样性和灵活度,以实施威慑和担保,在威慑失败时达到目的,并避免风险。
5/15
对多样性和灵活性不断增加的需要反过来成为现在持续并更新三位一体核力量和非核能力并将NC3现代化一个主要原因。三位一体核力量内部之间的配合与重叠确保我们对抗袭击的威慑能力的持久存在,而且使我们在整个危机或冲突中有能力对付一系列敌对目标。取消三位一体核力量中的任何一个分支都会极大地减低敌方计划袭击的难度,并可使敌方集中资源和注意力来击败其他两个分支。因此,我们将保持传统的三位一体核力量,直到计划的更新项目部署完毕。
美国目前运行14艘俄亥俄级潜艇并将继续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俄亥俄级潜艇保持有效的运作和生存能力,直到被哥伦比亚级潜艇所取代。哥伦比亚计划将交付至少12艘潜艇以取代目前的俄亥俄潜艇舰队,该计划准备提供未来几十年中所需要的威慑能力。
陆基弹道导弹部队由400枚单弹头民兵三式导弹组成,它们部署在几个州的地下发射井中。美国启动了陆基战略威慑计划,准备在2029年开始取代民兵三式导弹。该计划还要将450个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设施现代化,为部署400枚洲际弹道导弹提供支援。
三位一体核力量的轰炸机分支由46架有核投射能力的B-52H轰炸机和20架有核投射能力的B-2A“隐形”战略轰炸机组成。美国已经启动了一项计划,开发和部署下一代轰炸机,B-21“袭击者”。从2020年中期开始,它首先将补充传统的和有核投射能力的轰炸机部队的装备,最终将其取代。
B83-1和B61-11重力炸弹能够威胁一系列有保护的目标。因此,这两种炸弹都会被保留在储备当中,至少要等到对2020年交付的B61-12重力炸弹有了足够的信心。
从1982起,B-52H配备了ALCMs。有了ALCMs,B-52H可以航行在敌方的防空系统之外而仍然保持其效力。但是,ALCM现在已经超过了设计的25年期限,却要面对敌方不断改善的防空系统。远程对峙(LRSO)巡航导弹更替计划将被保持在未来的轰炸机部队中,以提供能够突破先进的综合防空系统并在其中存活的对峙武器,支持轰炸机分支的长期有效性。
6/15 目前的非战略核力量只包括一小批B61重力炸弹,由F-15E和盟国双重能力飞机(DCA)携带。美国正在将核能力纳入可在前沿部署的、具有核投射能力的F-35战机,更替目前已老旧的DCA。和正在进行的B61炸弹延长使用寿命计划一起,它将对保持区域性威慑的稳定和对盟国的担保起到关键的作用。
灵活和安全的核能力:一项价格合理的要务
过去几十年来,美国高层官员一直强调,国防部的最高优先事务是威慑核袭击,并且为此保持必要的核能力。对保持和更新美国核能力的计划的费用有各种不同的估计,最高的预测将未来的费用估计为目前国防部预算的大约6.4%。维护和运营我们目前老旧的核武力要求2%至3%的国防部预算。重新建设准备服务几十年的三位一体核力量的更换计划在高峰的几年中只需要在2-3%的维护和运营费用之上增加额外的4%。这个长期更换计划需要目前国防部预算的6.4%,它只占全部联邦预算的1%。上次在1980年代进行的类似投资费用占了国防部预算的10.6%,几乎是当时联邦预算的3.7%,而在1960年代初期,所要求的费用占了国防部预算的17.1。相比之下,现在更新美国核能力的支出更加合理。
考虑到有效的美国核威慑对美国人民、盟国和伙伴的重要性,毫无疑问,此项保持和更新计划应该被认为是不仅必要,而且价格合理。
以非战略核能力提高威慑
核武力更新计划中的一些现有成份在战略环境剧烈变化之前就存在。为满足美国战略中出现的新要求,美国现在将对更新计划进行有选择的补充,以提高美国核武力的灵活性和应对能力。它是美国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反映,尽管当前威胁环境中的挑战大幅增加,现在只需要进行适量的补充。
此类补充将打击潜在敌人任何错误信心—以为使用有限的核武器就会造成对美国及其盟国的优势,从而提高威慑力。俄国相信,有限地首先使用核武器(可能包括低威力的武器)可以提供此类优势,这种信念部分基于莫斯科的错觉,认为更大数量和种类的非战略核系统可以在危机和较小规模的冲突中提供强制性的优势。近期俄国关于这个正在演变的核武器原则的声明似乎降低了莫斯科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门槛。俄7/15 国通过大量的演习和声明展示了他们关于这些系统提供优势的理念。更正这个错误的俄国观念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战略性措施。
为应对此类挑战并保持威慑的稳定,美国将提高其量身打造的威慑选择的灵活性和范围。要清楚,这并不是意图或发动“核战争”。现在扩大灵活的美国核选择,包括低威力的选择,对于保持对区域性侵略的可信的威慑非常重要。它将提高核门槛,并帮助确保潜在的敌人不会认为他们在有限的核升级中能得到任何优势,从而减低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因此,美国将维护并在必要时提高全世界前沿部署的核轰炸机和DCA的能力。我们承诺将DCA升级为具核投射能力的F-35战机。我们将与北约合作,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必要时改善)驻扎在欧洲的DCA的战备状态、生存能力和运作的有效性。
此外,在近期,美国将改进一小批现有的SLBM弹头,提供低威力选择,并在较长期间,发展一种现代的、可以携带核弹头的舰载巡航导弹(SLCM)。与DCA不同,低威力的SLBM弹头不需要或依赖东道国的支持来提供威慑效力。它们将提供在平台、射程和生存能力方面更广的多样性,并对未来“核爆发”情况提供有价值的规避风险保护。
国防部和国家核安全署(NNSA)将开发部署一种低威力的SLBM,以确保一种快速反应的选择,可以穿透敌人的防线。这是对现有能力的相对低成本的近期改进,将帮助应对任何关于美国区域性威慑能力“有机可乘”的错误观念。
除了这项近期的步骤,在长期,美国将开发一种携带核弹头的SLCM,运用现有的技术来确保其性价比。SLCM将提供需要的非战略性地区力量,一种有把握的反应能力。它还将针对俄国违反《中程核导弹条约》、其非战略核武器以及其他破坏稳定的行为提供一个合乎军备控制的回应。
在2010年《核态势评估》中,美国宣布之前的携带核弹头的SLCM退役。在过去数十年中,这种导弹为威慑和为对盟国的担保起到了作用,尤其是在亚洲。我们将立即开始恢复这个能力的工作,启动一项能力研究,为迅速开发一种现代的SLCM制定一份备选分析报告(AoA)。
8/15 这些对计划的核武力更替项目的补充是为增加美国核能力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做出的慎重选择。它们符合所有的条约和协定,总体上,他们将:提供一套多样的特性以提高我们适应威慑和担保的能力;扩展美国对核或非核战略攻击做出可靠反应选择的范围;而且,示意潜在的敌人,他们有限的核升级不能为其提供任何可利用的优势。
核武器的指挥、控制与通讯的现代化
美国必须拥有一个提供全天候,即使在最巨大的核袭击压力下也能控制美国核武器的NC3系统。NC3必须有能力保证所传送信息的完整性,并拥有必要的弹性和存活力来抵抗核袭击的影响。在和平时期和危机中,NC3系统具有五个重要功能:发现、警示以及攻击特征认定;随机应变的核武计划;决策会议;接收总统命令;以及启动对军队的管理和指挥。
目前的NC3系统传承自冷战时期,最后的一次更新还是在30年前。它包括了相互关联的部分,其组成包括预警卫星和雷达;通讯卫星、飞机及地面站;固定的和机动的指挥部;以及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尽管NC3系统一度是先进的,现在它既受制于老化的系统部件,也受制于新的、21世纪不断增长的威胁。尤其令人关注的问题包括不断扩大的太空和网络空间威胁、有限核升级的敌方战略,还有国防部内部对NC3系统管理权限与责任的分散;从其性质来看必须将该系统加以整合。
鉴于保证NC3系统具有存活力和效力的迫切需要,美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加强对付网络威胁的防护、加强对付太空威胁的防护、强化对战术预警和攻击评估的整合、改良指挥部和通讯联络、推进决策支持技术、整合规划与运营,以及改良对整个NC3系统的管理。
核武器基础设施
要具备灵活适应变化中的需求的能力,美国就必须拥有一个有效的、反应灵敏而且富于弹性的核武器基础设施。这样的基础设施为同盟国和潜在的对手提供了美国核武能力的确证,从而有助于进行威慑、提供保障、以及避免敌对势力的发展风险。它同时还可以阻止敌对势力的军备竞赛意愿。
9/15 国防部提出在运载平台上携带核弹头的军事需要,NNSA负责对国防部的核弹头要求进行研究、开发、测试、评估和制造的项目。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核武器基础设施受到了老化和经费不足的影响。超过半数的NNSA的基础设施已超过40多年之久,有四分之一可以回溯到曼哈顿计划的年代。之前所有的NPR都强调保持一个现代核武器基础设施的必要性,但美国在维持一个弹性化的而且有能力对未知的发展做出反应的现代基础设施方面显得不足。如今,重新调整为美国核武器制造战略材料和部件的实体基础设施已刻不容缓。如同我们的核力量是可负担的当务之急一样,建设一个有弹性并有效的核武器基础设施同样如此;没有这样的基础设施,我们的核威慑无法存在。
美国必须具备保持和确认一个有安全保障并且有效的核武器库的能力。与国防部的替代项目同步,美国将保持并按时交付所需要的核弹头,以便为战略和非战略能力提供所需要的支持。这些项目包括:
于2019财政完成W76-1使用寿命延长计划(LEP); 于2024财政完成B61-12LEP计划; 于2024年财政完成W88变更;
使NNSA的W80-4使用寿命延长计划与国防部的LRSO计划同步,并于2031财政年完成W80-4LEP;
提前一年于2019财政完成W78核弹头替代项目,以支持在2030年装备GBSD,并调查在海军飞行器上携带核爆装置的可行性;
维持B83-1使其超过目前计划的退役期限,直到找到一个合适的替代;以及 根据潜在敌对势力的威胁和弱点来探索未来对弹道导弹弹头的要求,包括探索在空军和海军系统之间通用的重入系统的可能性。
美国将推行计划以保证核武器基础设施必要的能力、能量和反应力,以及必需的员工技能,包括:
争取建立国防部和能源部共同的先进技术开发能力,确保适当整合这种能力,以满足国防部的需要;
10/15
提供长久的生产钚核的能力与能量,到2030年以每年不少于80个的速度进行生产,这方面的延迟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需求和更高的成本;
保证现有的重组美国生产锂化合物的计划,使其能够满足军事需要; 为铀处理设施提供全额资金,并保证有足够的低浓缩铀以满足军事需要; 保证必需的反应堆能量来生产足够的氚以满足军事需要;
保证美国在2025年之后继续研发和生产安全可靠的战略辐射硬化微电子系统,以支持库存现代化;
快速推进国会提出的库存反应计划,为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拓展提升核弹头设计、研发和制造技能的机会;
制定一个NNSA路线图,以评估生产能力与现代化及避免危机的需求是否相称; 保持对所需的核重力炸弹的信心,以满足威慑的需要; 保持并加强评估核武器所需的计算、实验与测试能力。打击核恐怖主义
美国打击核恐怖主义的战略包含了广泛的活动,形成了对现有的和正在出现的危险的深度防御。通过多管齐下的手段,美国竭尽全力来防范恐怖分子获取核武器或可用于核武器的材料、技术和专业知识技能;对他们获取、转移或使用这些资源的企图做出反击;并通过发现和解除核装置或处理核爆炸的后果来对核事件做出回应。
作为有效的威慑,美国将追究任何支持或允许恐怖分子获取或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恐怖集团或其他非国家行动体的全部责任。尽管美国核武器在打击核恐怖主义中的角色是有限的,我们的敌对者必须明白,恐怖分子针对美国或其同盟国和伙伴的核攻击将被视为“极端情况”;在极端情况下美国可能考虑使用终极报复手段。
核不扩散与军备控制
有效的核不扩散与军备控制手段能够支持美国、同盟国和伙伴的安全;它控制核材料和技术扩散;限制制造、储存和部署核武器;减少误解与误判,以及避免破坏稳定的核武器竞赛。美国将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1)减少持有核武器的国家数量,包括维持可信的美国延伸核威慑及核保证;2)阻止恐怖组织获取核武器和核材料;3)11/15
严格控制可用于核武器的材料、相关技术及知识技能;4)寻求能够加强安全并且可证实和可执行的军备控制条约。
《核不扩散条约》(NPT)是核不扩散体制的一个奠基石。它在建立核不扩散共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加强了国际间要让寻求在条约之外拥有核武器者付出代价的努力。
但是在今天,核不扩散核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最突出的是,北韩正在直接违背《核不扩散条约》,直接对抗多个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走上核武之路。在北韩之外还有伊朗的挑战。尽管JCPOA可能限制德黑兰的核武计划,毫无疑问,假如伊朗做出决定,它能够很快就拥有核武能力。
为了继续支持核不扩散,美国将通过战略对话、降低风险的沟通渠道以及共享核武安全与安保的最佳做法等方式来适当地提高透明度和可预见性,以避免在拥核国家和其他国家发生可能的误判。
尽管美国不会寻求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但仍会继续支持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筹备委员会以及国际检测系统和国际数据中心。美国不会恢复核爆炸实验,除非是为了保证美国核武器库的安全与有效性;美国呼吁所有拥核国家宣布或保持暂停核试验。
通过帮助管理各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军备控制有益于美国安全。它可以在对立关系中增加透明度、理解以及可预见性,从而减少误解和误判的风险。
美国致力于军备控制的努力,这样的军备控制要能够增强美国、同盟国以及伙伴的安全;可证实也可执行;而且有负责任地履行其义务的伴伴国家的参与。这样的军备控制能够使美国保有维持其战略稳定的能力。但是,在一个不断出现严重违背现有军备控制义务与承诺的情况、潜在的对立面企图改变边界并推翻现有规则的环境中,很难想象会出现进一步进展。
在这方面,俄国继续违反一系列军备控制条约和义务。在核武方面,俄国最明显的违规包括一个受到《中程核导弹条约》禁止的系统。在更广义的方面,俄国或是拒12/15 绝或是避免其在多个条约中的责任和承诺,而且拒绝了美国按照新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开始另一轮协商以商讨并寻求削减非战略核武器的工作。
无论如何,新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有效期至2021年2月,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延长5年至2026年。至2018年2月5日美国已经达到了条约的中央限量,并将继续执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美国仍然有意愿参与慎重的军备控制谈判。我们愿意考虑军备控制的机会,使各方回归遵守规则、有可预见性以及透明度上来;假如条件许可,而且可能的成果能够改善美国、其同盟国以及伙伴的安全,美国仍然会接受未来的军备控制协商。
13/15
14/15
15/15
第四篇:项目评估报告
项目评估报告范文
一、项目开发背景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归口管理,农行德江县支行在上级行的指导帮助下,实行上下联动公关,大力拓展机构类法人大客户,经德江县委、政府多次协调研究,决定于二○○五年一月一日正式起动运行社保工作,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全部纳入该局核算,对这些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有利于社会的保障与稳定,更有利于公共的财政体系建设,新成立的德江县社保局因涉及的单位与个人较多,资金规模较为可观而成为各家金融机构的竞争热点,农行德江县支行在上级行的大力帮助下,在本行领导的亲自关公下,争取到了县委、政府的同意,将该局的所有账户开设在我行,从而赢得了项目的合作权。
二、项目基本情况
1、德江县社保局的管理范围
德江县社保局是德江县财政局下属的二级局,负责对德江县所有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实施集中核算、集中计发。并为每一统管单位建立内部账户,分户核算管理。
2、集中资金的范围和预测资金量
德江县社保局只在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开设一个银行存款账户,集中核算单位、个人的养老金、医疗金等资金均要纳入一家银行的帐户内进行统一管理,且由代理银行统一代发。其集中养老金、医疗金、失业金等资金流量约500万元,留存金融部门资金月均300万元;代发单位、个人“三金”,总人数为5000人,“三金”支出总额为500万元,留存金融部门资金逐月累计年末可望达1500--2000万元。
3、项目建设安排
德江县社保局计划把县直行政、企事业单位一次性集中起动,所有前期工作均已到位,现仅欠一部分办公设备(附后表)。
三、农行争取社保局账户的重要性
近几年,虽然我行存款总量与增量的市场份额均在本地区金融同业排名第一,但是我行经营资金超负荷运转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地解决,组织存款工作仍是 我行的工作中心与重点,作为经济不发达的德江县来说,财政性存款及行业系统资金在市场存款总量中占着十分重要和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争取德江县社保局账户对于我行组织存款、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第一、缓解存贷比例高、资金负荷重的矛盾。截至2003年末,我行各项贷款总额 亿元,各项存款总额仅 亿元,贷差
亿元,存贷比例达 %,向上级行借款 亿元,因存款组织不足,每年均向上级行借款,严重制约我行扭亏与消化历史包袱的进程。
第二、保住存款市场份额并有效拉动存款增长。因地区经济落后及国家国企改革,公司客户除烟草行业外已屈指可数,较好的电信、移动因财务一体化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滞留地区存款较少,企业存款难以有效增长,而今年我行储蓄、机构存款增长 亿元,占我行存款增量的
%,因此,社保局账户及代发“三金”业务能拉动我行储蓄、机构存款的稳定增长。否则,丢掉这一关键账户就意味我行失去一个大系统客户。
第三、改变账户归属的历史原因造成我行机构客户存款有效增长不足的现状。因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专业银行按行业分工及未抓住80年代账户清理的商机,导致我行占有的行政事业、机关团体客户账户市场份额低的现状,严重制约机构存款的有效增长,现在如果能将该客户揽入我行,那将是一大商机。
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预计总投资 万元,我行投资 万元,其中:
1、建立社保缴费大厅,内设养老保险缴费处、医疗保险缴费处、工伤保险缴费处、生育保险缴费处。缴费大厅面积150-200平方米,需费用13.5万元;
2、购置办公桌椅11套,需费用0.8万元;
3、购置计算机设备10台,需费用5万元;
4、购买公务车一辆,需费用6-8万元;
5、购置笔记本电脑1台,需费用1.5万元;
6、购置激光扫描复印机1台,需费用1.5万元;
7、购置立式空调2台、挂式空调5台、电炉20个,需费用3万元;
8、购置传真机5台,需费用0.8万元;
以上合计需费用: 万元
五、投资回收分析
从2005年开始我行在项目上可获得的收益为:第一年 万元,第二年 万元,第三年 万元,项目前三年累计可以实现收益 万元,项目总投资
为 万元,说明项目在三年内可以收回投资成本。
六、项目风险性分析
通过评估测算,该项目总投资为 万元,从项目带来的存款效益预测,我行投入资金的收回期是: 年,而我行与德江县社保局签订的合作协议期限是20年,说明该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较强,风险较低。随着合作时间的不断增加,银企的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增强,资金的集中力度和规模将逐年增加,农行在项目存款量增加的同时,经营利润也将不断扩大。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投入资金的安全性收回提供了可靠保障。
七、结论及建议
随着我国系统资金管理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不断完善,社保系统资金统一管理的力度和范围将逐步扩大,农行与当地社保部门建立长期、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农行机构类存款业务的稳定、快速发展,社保的低成本存款资金的注入,有利于我行增加资金实力,对我行以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项目的开发成功,使农行在德江县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了农行在本县的经营地位和知名度,为我行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的开发成功,为我行的经营和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拓宽了我行的发展渠道,对我行在德江县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开辟了一条稳定的存款来源渠道,可以促进我行储蓄存款的稳步上升;第二,可以带动我行机构类信贷资产的投入,增加事业类优良客户的市场份额,促进我行有效信贷资产的提高,为实现经营利润打下良好基础;第三,增加了优良个人客户群体,可以拉动我行个人消费信贷的有效增长。第四,行政、事业单位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较多,为我行以后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第五,可以降低我行对机构业务分散公关的费用,减少客户开发成本;第六,可以促进我行业务经营的好转,为实现最终经营赢利打下基础。
通过评估分析,我行认为开发德江县社保合作项目,是十分必要的,这对我行以后的发展有着十分现实、重要的意义。项目的投入可以在短期内收回,项目效益较好,切实可行,为使此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建议上级行开发德江县社保项目,特报二级分行审批。
中国农业银行德江县支行
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五篇:教育部发布特殊教育评估报告
教育部发布特殊教育评估报告
一、评估背景与评估方法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这是我国对新世纪教育改革做出的全面新部署,不仅明确了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还特别强调了推动各项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及保障措施。《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改革和发展,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与人民群众新期盼,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5年4月,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残联”)组建近30人的评估组,对《教育规划纲要》中特殊教育部分的实施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估。评估组成员包括来自中国残联及下属教育就业部领导,中国盲人协会、中国聋人协会、中国肢残人协会、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5个专门协会主要负责人,部分高等院校特教专家以及部分特教学校校长等。调研评估的内容全面覆盖《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特殊教育发展任务。根据全国各地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选取了东中西部5个省(浙江、福建、河南、四川和陕西)进行取样。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实地考察以及深入访谈等方法全面了解了《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特殊教育的发展实际情况。
二、成绩与经验
评估组高度肯定了《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所取得的卓越成效。
(一)特殊教育政策保障显著加强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政策保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支持特殊教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行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
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七部门编制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国办发〔2014〕1号),要求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经费保障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确定了三年内将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从72%提高到90%以上,特教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从平均2000元提高到6000元以上的重要目标。同期,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王勇国务委员主持会议并总结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特殊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
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盲校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等三个特殊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教基二〔2010〕2号);2012年,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2号),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专业水平较高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教师数量基本满足办学需要。到2020年,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与此相适应,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及教育规划纲要都将发展特殊教育列入任务要求,各地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以及相关配套政策为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各地制定并实施的相关政策与措施,有力促进特殊教育事业有了一个大发展。
(二)特殊教育投入力度明显增加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国家及地方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明显增加。教育部、发展改革委、中国残联等部门从2008年开始,组织实施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四年中,中央和地方累计投入54亿,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支持新建和改扩建1182所特殊教育学校; 2012年开始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二期项目,累计下达资金24.42亿元,重点支持了62所残疾人中高职院校和高等特殊师范院校,用于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及购置教学康复实验设备。1 从2014年起,各地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单列,年生均标准达4000元,预计2016年达到不低于6000元。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也逐步得到同标准落实。2 社会力量支持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也明显增加。交通银行筹资和6万名员工捐款1亿元,实施“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资助残疾学生完成学业,并设立“特教园丁奖”。据中国残联统计,五年间仅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特教方面筹款就有2亿多元,受益残疾儿童少年达28万人次。此外,各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持特殊教育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
各地执行“两免一补”时,普遍将特殊教育单列,其补助项目、标准普遍高于普通教育,生活费基本由国家“全包”。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都享有国家相应的助学政策资助。
(三)特殊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截至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2000所,其中2009-2014年期间新增加328所(图1)。3基本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且残疾儿童较多的县都有1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
图1 2009-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数
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特殊教育改善办学条件项目,中央特教专项补助经费从2011年的2500万元提高到2014年的4.1亿元,四年里累计投入5.4亿元,4资助范围由中西部地区扩大到除京津沪以外的全国所有省份,基本实现全覆盖,支持的内容扩展至重点支持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特殊教育学校配备设备设施以及区域“医教结合”实验等,特殊教育学校少、破、旧、陋等状况正在加快改变,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四)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3年,在特教学校学前班(部)就读的残疾儿童近1万人。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有近万名残疾幼儿在普通幼儿园随园就读。
截至2014年,接受特殊教育的在校学生39.49万。未入学残疾儿童数从2010年的14.5万人减少至2013年的8.3万人。5视力、听力以及智力残疾学生入学率提升,自闭症、脑瘫、多重残疾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图2)。
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87个,在校生7227人;其中盲生1054人,聋生6173人(图3)。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97个,在校生11671人,毕业生7240人,其中5532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图4)。6
图2 2009-2013年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少年人数7
图3 2009-2014年全国残疾人普通高中学校(班)数和在校生数
图4 2009-2014年全国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数和在校生数
2014年全国共招收残疾大学生9542人,其中7864名残疾学生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678名残疾学生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图5)。8此外,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残疾学生有7000多人。2015年,教育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对各级招生考试机构为残疾人参加高考(精品课)提供平等机会和合理便利做出明确规定,有望支持更多残疾学生到普通学校就学。
图5 2009-2014年全国高等院校录取残疾学生数
(五)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2012年,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加强特教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条件准入、培养培训、教师管理、落实待遇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国培计划”从2012年增设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已培训特殊教育骨干教师近6000名。高校开办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数量明显增加,人才培养规模持续加大;2013年,教育部批准华东师范大学开办全国第一个“教育康复”专业,推动培养特殊教育相关服务人员;2014年,教育部启动“特殊教育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确定了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所高等院校为实验学校;2015年6月南京特殊师范学院实现专升本;教育部、中国残联从2010年起设立了 “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每年评选200名优秀特教教师,已有1000人获奖;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等各类教师表彰奖励都有特教教师的身影。
2009-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48125人,比2009年增加10180人,增幅26.8%(图6)。9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比从2009年1:4.19上升到2014年的1:3.86。10 2009—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教师参加特殊教育培训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有30802名特殊教育教师参加培训,较2009年增加了10088人,增幅48.7%。从参训人数的比例来看,参加特殊教育培训的教师比例由2009年的55%提高到2014年的64%(图7)。11
图6 2009-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数量
图7 2009-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教师参加培训人数与比例 各地以提高特殊岗位津贴的方式把提高特教教师待遇问题落到实处。内蒙古、浙江、湖南、海南、陕西、宁夏等省、自治区提高特教津贴比例,最高达到当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30%-50%。黑龙江、贵州规定随班就读教师享受特教津贴。陕西规定省、市、县三级特教专职教研员享受特殊教育岗位津贴。辽宁规定中高职特教学校教师享受特教津贴。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海南、甘肃将特教教师津贴范围扩大到退休教师。
(六)部分地区创造特教改革发展新经验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经验。【案例】浙江——卫星班模式
浙江省的特殊教育卫星班是介于“特教学校与辅读班”之间的一种残障学生分类安置形式,是为满足特教学校教学发展需要和某个区域特殊学生的就学需求,根据“资源集中、就近辐射、双向协同”的原则,在周边镇街的普通学校内延伸设立的特殊教育教学班;主要招收智障、脑瘫、自闭症等适龄特殊学生,按照相关程度进行教育训练。卫星班特殊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按当地同级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10倍以上拨付。每个卫星班实验点由省教育厅一次性拨付50万元建设经费。
【案例】四川——“1+5+N”模式
四川成都双流县特殊教育学校(含县级特殊教育中心)和彭镇中心小学的“1+5+N”融合教育模式,“1”是指设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县级资源中心,“5”是指建立在五个镇(街道)的中心小学的二级资源教室,“N”是指建立在乡村普通学校的资源教室。
【案例】福建——学前特殊教育
2011年,福建省出台了《特殊教育幼儿园管理办法(试行)》和《特殊教育幼儿园设置标准》,在各级残联的推动下先后设立了厦门市心欣幼儿园、福建省福乐幼儿园等5所公办特殊教育幼儿园;支持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举办学前班;推动和鼓励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学前班招收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随园就读;鼓励社会力量开办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
【案例】上海——特教教师双证和职称考评单列
上海市教委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展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岗位证书培训,实行特殊教育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和“特殊教育岗位证书”双证制度。五年来,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审单列,与普通教育教师分开评审,突出特殊教育教师的独特要求,有效提升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案例】广西——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
2012年11月,广西自治区教育厅设立广西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落实编制25名。中心组织开展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训工作,组建专家团队,开展调研、考察、指导,为出台特殊教育政策提供专业支持。
三、问题与不足
当然,《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首先,评估组发现各级地市、县乡等基层政府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部分地方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水平偏低,仍将其定位为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而非残疾儿童应享有的权利。部分地市基础教育管理部门尚无专人负责特殊教育工作;各有关部门没有形成共同谋划和管理特殊教育事业的良好协作机制。
其次,特殊教育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发展的不平衡。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农村、牧区特殊教育发展缓慢,水平较低。同一省不同地区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老少边穷地区对特殊教育关注不够。全国仍有589个30万人口以下的县没有特教学校,多分布在全国老少边穷地区。二是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发展不平衡。学前特殊教育刚刚起步,残疾幼儿入园率偏低,贫困地区基本为空白;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高等特殊教育整体规划与管理亟待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对残疾大学生支持保障的力度也需进一步加大。三是特殊教育所关注残疾儿童的障碍类别不均衡。除视力、听力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自闭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情况堪忧。
第三,特殊教育质量不容乐观。调研发现,教材、教具、教法等诸多因素制约着特殊教育质量的提升。1983年为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编制的教材仍在一些特殊学校中使用。教师们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自主制作教材的必要技能相对较弱。评估组还发现作为我国特殊教育主体形式的随班就读呈萎缩态势,质量堪忧。送教上门服务普遍缺乏工作制度,对送教对象、人员、目标、内容、成效等重要问题尚未形成体系,服务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
第四,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我国目前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等各类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不足。
特殊教师津贴59年维持未变,虽然有部分省份提高了比例,但大部分省份在等待国家层面政策。亟待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政策,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四、对策与建议
评估组建议,《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后五年,即“十三五”期间,要按照总书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维护残疾人教育权利为出发点,以全面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为目标,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落实好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抓手,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扩大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残疾人教育改革发展。第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督导检查。加快推动《残疾人教育法》立法工作,提高各级政府依法履职的意识。将残疾儿童入学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等纳入到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督政指标,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确保特殊教育政策法律落到实处。
第二,改革特殊教育管理体制,统筹规划全口径残疾人教育发展。将残疾人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扫盲教育和终身教育等的管理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内部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或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全口径残疾人教育,确保纳入教育发展全局,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保障投入,切实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满足残疾人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第三,继续加大特殊教育投入,保障正常运转。建立特殊教育投入增长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加特教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将残疾人学前、义务、高中阶段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实施15年免费教育。继续改善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启动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专项建设项目。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继续支持特殊教育发展。
第四,坚持普及提高并重,注重提升残疾人教育质量。在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同时,必须将提高教育质量摆上议事日程。在完成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研制和教材编写基础上,应开始研究非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建设,制定标准,加强内涵发展。探索普通高校如何为残疾大学生融合教育提供支持保障服务,出台随班就读相关政策,研制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师建设标准,建立随班就读质量监控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送教上门对象、人员、目标、内容、质量评估等多方面问题,保证残疾儿童获得适合的教育与康复服务。
第五,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推动各省出台特教教师编制标准。针对特教学校特点,提高编制标准。根据随班就读需要,提高普通学校资源教师配备标准。在编制结构中保证一定比例的康复等相关专业教师。
整体规划特教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体系。普通师范院校普遍开设特殊教育必修课。统筹规划高等特教师范院校布局,保证质量。特教教师培训全面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规划和项目,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教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加快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力度,充实优化特教专业队伍结构。制定特教教师职业标准和特教职务(职称)评聘体系。切实提高特教教师岗位津贴标准。注:
2、同上。
3、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jzx/sjcx/ndsj/,2015-03-25
6、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4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jzx/sjcx/ndsj/,2015-03-25
7、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09年-2013年数据[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jzx/sjcx/ndsj/,2015-03-25
8、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4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jzx/sjcx/ndsj/,2015-03-25
9、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78/A03/ghs_left/s182/,2015-09-11
10、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78/A03/ghs_left/s182/,2015-09-11
11、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78/A03/ghs_left/s182/,201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