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家歌谣中看客家人的价值观念

时间:2019-05-14 02:1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客家歌谣中看客家人的价值观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客家歌谣中看客家人的价值观念》。

第一篇:从客家歌谣中看客家人的价值观念

从客家歌谣中看客家人的价值观念

【摘 要】客家歌谣是客家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客家歌谣的吟诵,却体现出客家人勤劳节俭、吃苦耐劳的生活观念,宗族社会中人情讲究的处世观念,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向学观念,念祖思亲、爱国爱乡的伦理观念、团结协作的群体观念。这些观念对于客家民性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今天还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

【关键词】客家歌谣 价值观念 民性塑造

客家歌谣是中国民间歌谣的重要分支,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人在南迁的过程中创作了许多生动活泼的歌谣,这些歌谣不仅对客地儿童有着娱情作用,还对客家人精神气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客家歌谣可以反映出客家人对事物的不同看法,是客家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写照。本文拟从客家歌谣入手,探讨客家人特有的价值观念。

一、客家歌谣体现出客家人勤劳节俭、吃苦耐劳的生活观念。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客家人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并练就了在困境中求生存的吃苦耐劳的客家精神。

在客家人的价值观里,勤劳就是根本。客家地区有很多教育子弟以勤为本,树立勤劳价值观念的客家歌谣。例如《火萤虫》:火萤虫,唧唧虫。桃子树下吊灯笼。灯笼光,照四方;灯笼暗,跌落坎„„大人挑一担,细人扛一箩,扛去细妹背驼驼。

这首歌谣反映了客家孩子从小就热爱劳动的场景,他们帮助大人做农活儿,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其乐融融。

客家歌谣中教育节俭的也有不少,如《好姑娘》:勤俭姑娘,鸡鸣起床。梳头洗面,先煮茶汤。灶头锅尾,光光昌昌。煮好早饭,刚刚天亮。„„能够咁样,真好姑娘。

客家妇女在长年累月的社会实践中,锤炼了她们特有的勤俭、刻苦、坚韧的性格,以及罕见的生活能力。旧时许多客家妇女,丈夫“过番”出南洋,往往十年八载没有一个钱寄回来。但只要家中有三两亩薄田,她们就能以超人的毅力,克勤克俭,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无论是老弱的扶养,幼儿的教导,家政的料理,亲朋的应酬,无不处心积虑,务求周到。这首歌谣《好姑娘》就是客家妇女勤俭品格的写照。

二、客家歌谣反映出客家宗族社会中讲究人情的处世观念。

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真情无价”。可见,情义对于人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客家人尤其注重人情,特别是宗族社会中的人情世故。客家社会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源自中原的宗族文化。每个姓氏都有宗族组织,且聚族而居。客家人崇尚人情味,离不开人情味。众多客家歌谣中都有此类的描写。例如《月光哇哇》:月光哇哇,细妹煲茶。阿哥兜凳,大伯喝茶。茶又香,酒又浓,食到大伯面绯红。可见客家人情味之醇厚。

在客家宗族组织中,讲究亲情、理顺亲情乃是宗族子弟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如歌谣《麻雀子》:麻雕子(麻雀),尾巴长,讨了老婆唔认娘。娘是路边草,还系老婆好。娘是路边青(路边蘑菇),还系老婆亲„„

这首歌谣暗讽男青年娶了妻便忘了娘的现象。客家人会以此来告诫客家孩子将来成家立室之时,不可贪恋夫妻之情而抛弃父母的养育之恩,务必平衡各种情份。这让客家孩子从小就树立起重人情、讲亲情的正确的处世观念。

三、客家歌谣传递出客家人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向学观念。

客家人历来就有“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一方面是由于客家先民大多来源于中原门户清高者,他们受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思想的熏陶;另一方面由于客家地区山多地少,耕作困难,随着人口的繁衍发展,光靠耕作已不能满足生计,可以说是地瘦家贫。因此,富于进取精神的客家人越是贫困,就越要供子弟读书仕进,以此来改变自身与家族的命运。这种观念成为了客家人坚定的信念、普遍的价值观念。

客家崇文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很大的原因在于客家人给孩子从小就灌输读书光荣、读书改变命运的观念。比如通过客家歌谣的传唱,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如《月光光》: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鲤麻背上一盏灯,鲤麻肚里做学堂。做个学堂四四方,兜张凳子写文章„„

歌谣中的“秀才郎”、“做学堂”、“写文章”都是向儿童灌输读书的意识,读书写文章是无限荣光的事情,暗示读书的美好前程。通过歌谣的渲染,使得小孩人人羡慕读书,热爱读书,刻苦读书,读书也就形成风气。客家地区还广泛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蟾蜍罗(癞蛤蟆),咯咯咯,唔读书,么老婆。山鹧鸪,咕咕咕,唔读书,太番薯。这首拟人式的歌谣,生动地教育了小孩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这么直白朴实、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得读书的意识深深地扎根于客家人的心底。

四、客家歌谣流露出念祖思亲、爱国爱乡的伦理观念。

客家人虽然在不断地迁徙,但是在他们的意识深处依然是故土难离。在经历了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时时为客、处处为客的窘境后,客家人对故土的留恋,念祖思亲的情怀比其它同为迁徙民系的人们更加强烈。在客家歌谣中有很多是充满了念祖思亲、爱国爱乡情绪的。如不同版本的《月光光》:八月啊十五呐,月光光,阿妈共 拜呀拜月光;阿妈问 一声,故乡就在哪方„„阿妈讲 嘀呀,故乡就在莲塘啊。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割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月光光》在海内外客家地区广为传唱,几乎每个客家地区都有不同的版本,音律比较一致、内容有所不同,但是感情都基本趋向于思乡的主题。关于歌谣中提到的地名“莲塘”。贺州有莲塘镇,深圳、南昌也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名,而是一种文化认同。

客家人同样传承和发扬了“忧国忧民、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从小就培养客家子弟的爱国爱乡情操,以期望客家子弟长大成人能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客家歌谣很多都具有爱国爱乡的教育功能,唱出了客家人反抗外敌的英勇举动。如《火萤虫》:火萤虫,唧唧虫。„„伙呀伙,割禾,割呀割,番割,番呀番,台湾。大家赶走番鬼佬,等 台湾转唐山。“唐山”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对祖国或故乡的一种习惯称呼,他们也以“唐人”自称。这首歌谣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寄希望于赶走侵略军,使台湾回到祖**亲的怀抱,爱国爱台之情溢于言表。

五、结语

客家歌谣吸收了大量与客家生活有关的知识、经验,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一种口耳相授的教化工具。通过在孩童时期的口耳相传,客家人的优良传统美德、特有的精神品质得到了很好的传承。透过客家歌谣可以看到客家人具有勤劳节俭、吃苦耐劳的生活观念,宗族社会中人情讲究的处世观念,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向学观念,念祖思亲、爱国爱乡的伦理观念。这些观念教化了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也塑造出了客家民系与它民系相区别的民性。

[参考文献]《客家文博》2013,02期

第二篇:从故事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事 中 看 中 西 文 化 差 异

一、课 程 目的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考方式。【能力目标】: 1.通过故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一些差距,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

用英文的思考方式去学习英语。

3.通过场景表演,培养学生大胆运用英语,大胆表达自我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科学饮食。

二、课前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三、方式方法

1.通过英语课讲小故事,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兴趣和动机,为突破难点提供良好的诱因。

2.教师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用丰富色彩的文字和图案,有趣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全力注意,并通过提问和他们自己表演来强化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3.要求学生上台表演,使学生能达到教材提出的新要求,四、课程内容

(一)从

事 中 看 中 西 文 化 差 异

1、饮食

故事一:望文生意

洋人:“你们中国人的确是一个勤奋的民族。” 中国人:“怎见得?”

洋人:“每当我早晨经过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写着„早点‟两 个大字,提醒过路上班的人,不要迟到。”

故事二:

一美国人几年前随一个香港旅游团去泰国旅游。香港游客大把将钱花在了买燕窝上。这令美国人很不解:为什么中国人对鸟的口水这么感兴趣。

故事三:吃水饺

在纽约的一家中国餐馆,一位外国朋友吃水饺用的方式是“中餐西吃”,按西餐的习惯,先喝汤;他把那一大碗青菜豆腐蛋花汤先喝完,然后开始操起他的刀叉;先用刀将每一只饺子切开,使肉馅和饺子皮分开,然后吃一口饺子皮,再吃一口馅……慢慢咀嚼、品尝,吃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向我(中国人)投来微微的一笑。我见状,走近问:“好吃吗?”他用生硬的中国话答:“如果再能配上一点果子酱和奶油,那会更加OK。”

故事四:外国人看麻球

有个好吃的洋人,从中国带了几个麻球回国去,逢人便说:“你们看中国的麻球,真稀奇!没有洞,豆沙是怎么放进去的?再说,你们看,这芝麻,一颗颗地贴,需要多少时间啊!”

其实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的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西餐的注重实用与营养性的基本特征。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热食、熟食)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西方人的饮食习俗是以动物性食料为主食,辅食是生菜(如:蔬菜、水果等)。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是“聚食制”;而西方是“分餐制”。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

中国人眼里的山珍海味(delicacy of the Chinese cuisine),包括燕窝(bird„s nest),鱼翅(shark‟s fin),鲍鱼(abalone),熊掌(bear„s palm)等等。其实大部分中国人也并不清楚为什么这些都是好东西,或是它们的营养成分到底在哪里。对它们的追捧恐怕也只停留在老祖宗传下的观念。而外国人觉的这些是奇奇怪怪的食物

动物的内脏 鸡心,鸡肺,猪肠,猪肚,好像没有什么动物的内脏是我们中国人不吃的。咱们中国人自己在一起吃得香,而老外就是觉得动物的内脏很恶心,只能丢弃,不能用来作东西吃。而事实上动物的内脏除了增加你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没有其它什么营养价值。中国人喜欢用”吃哪儿补哪儿”来为吃动物内脏辩护

众多特色中国食品中,令老外最不能接受的还是桌子上摆着的这哪里是在享用美食,这分明是让他们彻底忏悔他们对动物所施的虐刑。所以,请老外吃饭,别点那些能让他们联想到动物生前形态的菜,那只能让他们胃口全无。还有,别让他们看到小虾米。那无数的小眼睛在他们看来太恐怖了。

2、夸赞:

故事五:处处都漂亮

一次外国友人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时,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very beautiful,一旁的新郎非常高兴代新娘说了声:“哪里!哪里!”不料到,外国人摸摸脑袋,用生硬的中国话回应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结果引起全场哄堂大笑。

第六幕:

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老师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却一脸难堪的样子。

★为什么同样是赞美,却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反应呢?

文化差异:

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客套,褒扬的话语言辞。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

比较下面改变措辞的介绍: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

而在婚礼上,如果有人赞美新娘漂亮,中国的新人虽然非常高兴,但嘴上却会很谦逊的说“你过奖了”,“哪里,哪里”等。而西方人却会很高兴大方的接受赞美,并道谢“Thank you!”西方人就是不了解这 “哪里!哪里!”是自谦,才只好说处处都漂亮。

3、关心

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

Chinese: You look pale.What's the matter? American: I'm feeling sick.A cold, maybe.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Drink more water.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Have a good rest.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

文化差异:

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美国人对上面第一句话的反应通常是“Take care of yourself.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不必教人怎么做。中国人则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而且以兄弟姐妹或父母亲人的口吻,或以过来人的口气,这对美国人行不通。

特别忠告:对病人表示关心,不必尽提建议。

如:1)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ve got a bad cold.2)I hope you'll be all right very soon.3)Take extra care of yourself.4、邀请:

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任教,中国同事总是对她说:“有空来坐坐”。可是,半年过去了,美国同事从来没有上过门。中国同事又对她说:“我真的欢迎你来家里坐坐。如果没空的话,随时打电话来聊聊也行。”一年下来,美国同事既没有来电话,也没有来访。奇怪的事,这位美国人常为没人邀请她而苦恼。

文化差异:

中国亲朋好友合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喂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国人则没有串门的习惯。一年内遇到大节日,亲朋好友才到家里聚一聚。平时如果有事上门,实现要有时间确切的预约。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随便上门时不礼貌的行为。因此,美国同事对“有空来坐坐”这句话只当作虚礼客套,不当作正式邀请。无事打电话闲聊也是美国人视为打乱别人私人时间和活动安排的毛燥行为。若想邀请美国人上门,应当诚意的与对方商定一个互相都方便的时间。

5、笑一笑: 中国太奇妙了

有位美国朋友访问了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譬如:‘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文化差异:中文中动词的使动,主动,被动用法都不明显,都得在特定的 语境中才好理解。而英语就有明显的不同,主要靠助动词be,do来体现

厕所文化:

一个外宾想上厕所,便对翻译说:“I wonder if I can go somewhere?”(我可以方便一下吗?)而翻译却把somewhere误解为“某处”,因而回答道“Yes, you can go anywhere in China.”(行,中国你哪儿都可以去。)外宾不禁愕然。

文化差异:

中国上厕所有很多说法:方便,洗手,出恭。在英美国家:

1.Public lavatory意为“公厕”,在公共场所,厕所门上都标有Gent’s(男厕),或Ladies’(女厕),有时也标有Men’s, Men’s room, Gentleman’s, Women’s Women’s room.如:Where is the Gent’s?(厕所在哪儿?)If you would like a wash, the Gentleman’s is just over there.(如果要上厕所,男厕就在那边。)2.toilet是最常用的一个词。可指“公厕”,也可指“私厕”。例如:I wonder where the toilet is.(我想知道厕所在哪儿。)3.lavatory是个客气的词,但不如toilet常用 4.bathroom是书面语。5.loo是一个口语词,在英国用得很普通,主要指私人住宅中的厕所。如:Excuse me, 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where the loo is?(请问,厕所在哪儿?)6.powder room是美语,女士常用。如:I would like to powder my nose.就表现了美国人的幽默。

7.wash room, washing room, westroom常用于美国英语。

8.W.C.是water closet的缩写,常用于英国英语,表示“有抽水没有设备的厕所”,有时也可用手势表示,即拇指和食指圈成圆,其他三指向上,模仿成英文W和C的形态。

9.John是俚语。如:Last night I went to visit John twice.(昨晚我去了趟厕所。)10.go and see one’s aunt是俚语,常用于英国英语,表示“上厕所”“去大便”。

(二)、请同学用英语来情景表演:

1、两个新同学初次见面打招呼,互相介绍

2、你介绍你的新朋友给你的老朋友认识。

第三篇:从功利主义中看基督教传播

从功利主义中看基督教传播

一、基督教与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有广义、狭义的分界。广义上的功利主义强调的是功利价值、以功利为衡量事物价值尺度的价值观。而狭义上的功利主义是指以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1]

那功利主义究竟和基督教有什么关系呢?基督教强调的是心灵自身的净化,也就是通过人与神的接触、忏悔来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快乐,如果按照边沁的理解功利主义内涵“幸福最大化”,在追求幸福这一点上与宗教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也就是说这样的慰藉与快乐也可以算是功利主义的一部分,那更不用说那些因为畏惧末日审判或是犯罪过后期望得到宽恕的人,这样的相信更是功利主义的部分。而且在《圣经·约伯记》中也体现出神早已预示到这一切,耶和华在天上临朝,上帝的众子侍立在旁,撒旦也在其中。耶和华提及他的忠仆约伯,说道“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①。撒旦却就约伯的忠诚向上帝挑战,指控约伯只为了物质利益才事奉上帝。上帝若容许他把约伯所拥有的一切都夺去,约伯必定会舍弃忠诚。撒旦就是因为看穿了多数信徒对于物质的追求,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向上帝提出了质疑。虽然最后约伯依然对上帝保持了忠诚,但是凡是出现在《圣经》中的必有其道理,而撒旦所说的有其存在的价值,也充分体现出了其实在基督教信徒中,依然有着大量的因为追求功利而信奉神的人,约伯的忠诚就是为了警示不诚心信奉的世人。“神迹”或“特殊的感应”对民众皈依基督教信仰具有催化作用。[3]它只能影响人们去开始相信基督教,但这种相信很快就会因为困难而动摇。例如《圣经》的《出埃及记》中提到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民走出埃及,以色列人在开始是真心的信奉上帝还是因为畏惧上帝所降下的神迹才跟随摩西?他们当初就是希望跟随摩西出埃及后能得到更好的生活,但却一一违背上帝戒律,而当遇到生存问题时就第一时间质疑耶和华,这不是典型功利主义的特征吗?

所以,只有那些得到神的感召,通过灵与上帝沟通的人才是真正的信奉上帝的人,而那些出于任何目的,不管心灵上的慰藉或者是物质上的追求,去信奉上帝的行为,都是与基督背道而驰,但当今社会却拥有大量的这类人,而又正是因为存在这样一批人,在宗教的传播上就应该采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

二、基督教传播中的功利主义

如果说功利主义直接体现在基督教文化中,这确实很难找到任何的论据支撑,但是却不能排除基督教在传播手段中没有碰触到功利主义的范畴,或有目的性地针对特定人群的需求来传教。从民众最初接触基督教信仰的动机与途径来看,大多数人是在生活或生命处于危机或困境之下开始接触基督教信仰的,可以说,基督教信仰最初是作为“逃遁的武器”为信仰者所选择和使用。[4]例如,许多留学生到了海外,总会有牧师主动上门关照,给予心理辅导,邀请其参与教会活动,甚至提供食物,住宿等帮助,让留学生们开始接触基督教,从而传播 ①《圣经》中约伯记:1:8 教义,让留学生们开始信教。西方很多传教士在传教的时候就利用了留学生的特点——内心的寂寞空虚,留学生需要内心慰藉,传教者就利用这些“内心慰藉”去达到传教的目的,去完成自己心中所谓的“使命感”,获取内心的满足与受人尊重的快乐。双方都带着目的地去完成各自心中的需求,从而基督教也在不知不觉中通过了功利主义完成了传播。

在基督传播的过程中,功利主义是最须要避免的,也是最难以避免的,因为大多数人选择继续笃信基督的动力,要么就是与神的真实交流(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如此),要么就是带有目的性的功利,或许是心灵的慰藉,也或许是物质的追求,但不管怎么样,没有这份功利的动力,就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所以利用功利主义可以算是最简单而又最便捷的手段,让人去开始接触基督教,相信基督教。

不过,当今基督教传播方式的扭曲与当今社会的转型有很大的关系,不能单单责怪传教方的功利。随着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社会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压力越来越大,单纯的传教已经不能让烦躁的都市人静下心来去领会基督教的教义,而功利主义正正贴合了如今都市人只求结果的心理,对基督教的皈依,心灵压力的倾吐,正正成为基督教得以传播的方式。压力或危机事件的触发是现阶段民众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动力。[5]如果不是通过功利主义合理利用,包括基督教在内的所有宗教在当今社会都将难以生存,而基督教传教者也仅仅是利用了“功利主义”去让人接触了解基督教,而后续的信与不信则依然由当事人决定。所以,对功利主义心理的良好把握,着实有利于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三、基督教功利主义在中国

钱穆的《现代中国学术论衡》说道:"中国自身文化传统之大体系中无宗教。"中国古往今来作为一个大国,从来就没有宗教之说,有的都是一些大英雄主义与儒家经典著作。直到国难当前,物资缺乏的年代,人们失去了方向,这时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让他们百求百应的神,带有强烈功利性,每个人都从自身需求出发,这也是当时中国人的特点,也是他们的需要。基督教的传入,人们逐渐转而信教,希望通过央求外地的神从而得到生命的救赎,而维持他们信仰的就是神祗的灵验程度。那怎么样才能让当时的中国人笃信基督教?针对中国人这样的特点,当时的传教士对中国人功利主义心理进行了利用,从而让基督教得以在中国迅速地传播。

方德望(Etienne Faber)神父在陕西传教时,曾通过施洒圣水的方式来驱赶蝗虫。此后因民众没有追随其教义而引发蝗虫复出。当他第二次发挥圣水的神效来彻底驱走蝗虫后,村民们折服于圣水的灵验,纷纷要求受洗,并主动在村庄里建立教堂。[6]

又如,龙华民(Nicolas Longobardi)神父在韶州传教时,曾送一幅圣母像给一个难产的孕妇,并叫她“每天念七遍我们的父和福哉玛利亚,礼敬圣母的其次节日”。孩子顺利出生后,孕妇一家认为“无疑是得到圣母的特别帮助的”。在圣母像带来的不可置疑的灵验的吸引下,全家人皈信了天主教。[7]

这些例子都很好地印证了在当时的中国,如果基督教不通过解决人们内心的诉求,它根本就无法在中国传播,只有通过解决人们诉求的目的,才能让基督教在中国有点点立足之地,尽管这样的传教方式与教义不符,但功利主义在基督教的中国传播上确实提供了强大的推力。

功利心态提供普通民众进入基督教的门槛,对于宗教皈依来说,门槛是最重要的,如果无法吸引民众走进基督教,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后续的皈依。而一旦民众走进了基督教,就有可能在后续的礼拜、诵经、唱诗等宗教活动中,不断加深对基督教的理解,并有望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8]所以对于不同的地方国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特点,基督教要生存,就要改变,在传播方式上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改变,功利主义式传教也并非一无是处。

四、功利主义可以成为基督教最初传教的手段,但不能成为其的持续的方式

尽管基督教功利主义的利用,在世界上,在中国内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笔者认为,功利主义仅仅能作为让人初步接触基督教的途径,并不可以以功利主义性质去维持信众与基督教的关系。

功利主义的良性利用,可以成为基督教传教的重要手段,但如果被恶性利用,后果将会不堪设想。例如在14-16世纪的欧洲教会发行的赎罪券,信徒以为教会掌握“功德库”,储存基督无限的恩功,和殉道圣徒的多馀有限善功,可以拨给信徒,以抵减他们犯罪应得的刑罚。当时教会就是利用信徒“原罪”的思想,恶性利用功利主义,在信徒对基督教皈依后依然利用功利主义的思想去欺骗信徒,让信徒自以为获得了救赎而从中获利,导致当时民不聊生,引发后来的宗教改革。

而在《福音时报》曾经提到:“基督教本是最不功利的,传福音却可能把功利传进去。善行是基督徒本该去行的,行善者却可能带着功利主义之心。”[9]例如现在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基督教徒在做善事、公益活动的时候,借机传教,借做善事,宣扬神的伟大与无私。他们就是利用了贫穷人民的心理,在最须要帮助的时候得到帮助,通过不断的馈赠与补贴,维持信众对基督教的信仰。在慈善本来是基督教践行圣经爱人如己的教训,是一种本能和责任,如果为了让别人信教而行善,那么就失去了行善的实质意义。“爱不是为了吸引别人来归向主,而是我们如果爱了,别人就会被吸引来归向主。”[10]神爱世人理应面向普罗大众,而不仅仅是那些有意向信教的人。

所以,笔者认为功利主义思想只能成为基督教最初传教的手段,当民众对基督教有了初步认识后,绝不能再以功利思想驱使信徒,否则结果只会与最初设想越走越远。要想维持信徒与上帝,信徒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就应该通过一系列教会的活动去感召信徒,让信徒与上帝真正建立起雅达的关系,绝不能通过功利主义思想来维持这段关系而不断满足信众的要求,这与圣经的根本思想完全不符。而通过功利主义来维持的关系是经不起风雨的审问,经不起时间的推敲,一旦与诉求稍有不符,这段关系也将随之破裂。

总而言之,在当代日星月异的社会中,功利思想已经占据了大多数人的心灵,在基督教的传播中良性地利用功利主义确实能达到让基督教发展的作用,去功利化,保持基督教的神圣性的观点在这样一个多样的社会逐渐难以立足,但这种功利主义的利用仅仅能保持在信徒刚接触基督教的阶段,绝对不能持久,当信徒全心全意服侍主的时候,就应该摒弃一切功利。

参考文献:

[1] 杰里米·边沁.《道德和立法原理导论》 [M].(1789)[3] 梁丽萍.《社会转型与宗教皈依:以基督教徒为对象的考察》 [J].世界宗教研究,2006(2).[4] 同[3] [5] 梁丽萍.《社会转型与宗教皈依:以基督教徒为对象的考察》 [J].世界宗教研究,2006(2).[6] 谢和耐.《中国和基督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p138-139 [7] 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M].北京: 中华书局,1983 : p 445 [8] 范正义.《试论教徒的功利心态在基督教对华传播中的作用》 [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7 [9] 于欣伟.《牧师探讨慈善与宣教:教会也当慎防陷入功利主义》 [N].福音时报,2012/05/29 [10] 同[9]

第四篇:从联系中看MOOC

从联系中看MOOC、微课和微课程

2010年8月,比尔·盖茨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Techonomy Conference)上预言:“未来五年,网络将成为最好的学校”。不到三年,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微课、微课程接踵而来。源于斯坦福的Udacity、Coursera,以及麻省和哈佛联手创办的edX——领军全球的MOOC三大主流机构携越来越多的加盟大学进入网络课程。比尔•盖茨的预言提前成为现实。

MOOC与微课、微课程是相互联系的,云计算为它们提供了大行其道的可能性,翻转课堂则为它们创立了现实的网络课程范本。MOOC就是在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成功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灵感,又如海啸与风暴般席卷世界,放大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效应。

中国和世界也是相互联系的。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中国名校开始走向MOOC。上海市成立了“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30所高校的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选课,7门课程实现校际学分互认。中小学在高校引领下,很快从翻转课堂中汲取营养,在MOOC风暴的激情催动下进军微课与微课程,义无反顾地加入以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为前奏的大数据变革教育的行列中。

微课、微课程在字面上仅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模式。从教育技术视域考察,微课属于新一代教学课件范畴。微课程则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其灵感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老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指出:“‘微视频’(指微课——笔者注)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如果从广义教育资源角度理解,微课程则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广西师范大学郑小军老师把它归纳为“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比较微课与微课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微课是教师授课的电子浓缩版或曰课件的改良版,与十多年课件教学的结局那样并不撼动传统教学方式与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微课程则体现课程改革要求,并且支持正在酝酿中的第三代课程改革。从学习模式上来看,微课程更接近于MOOC。MOOC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选修MOOC可以取得学分,可以充实生活与职业生涯,“教育成为了人们基本的权利”(Coursera创始人达芙妮•科勒语)。微课程是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接轨得更加无缝一些。

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微课需要跳出技术与浓缩课的藩篱,走向微课程,在课程视野观照下,思考“微视频”的功能定位,使之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为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新词汇层出不穷,时髦语言越来越多。我省在进行微课比赛,论坛里又出现微课程。这两者是相同,还是有差别?我不大明白。

按一般理解,“课”与课程的含义不同。“课”一般是指课堂教学,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或音频。系列微课是指一系列讲解具有连贯性知识点的微课。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这种解释还是把微课还是“课堂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课程“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藉以向学生传授社会认为重要的学识及传统的价值观。课程不限于课堂内,亦可以包含课堂以外的非规范学习。广义地讲,课程是学习者从无知通过学习而得知的过程。学习课程的可能是有意安排或者偶然发生的,也可能是美好的或是痛苦的。” “课程”一词在中国始见于唐宋期间。但当时的课程与我们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远。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但这里的“课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施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解放以后,由于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到80年代中期以前,“课程”一词很少出现。(摘自360度百科)

照这样来看。微课程不同于微课。微课好理解,微课程的界定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那么两者的差别是什么?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民生问题

当代大学生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民生问题

【摘要】2011年的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共36页。这份报告共分为三部分: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和2011年的工作。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进行摘录和总结后,形成“十大热点”,分别是扩大内需、就业问题、医疗改革、社会保障、食品安全、收入分配、农民增收、企业融资、教育改革、环保节能,十大热点内容显示,民生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而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和“4万亿投资”结构的调整表明政府在经济刺激措施的结构上有所转变,医疗卫生、就业、社保、教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与民生相关的支出比重显著提高,这显示出政府在保八前提下,更加关注民生。

【关键字】报告、就业、民生、大学生、教育

正文:

纵观温总理的报告,“民生”依然是整个报告的主题和核心词汇,并且也是篇幅最多、论述最充分,也最真实感人。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今年的工作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篇幅很重,一、《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民生问题

温家宝总理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强调:

1、“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2、“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从总理提出的保障和改善书生的各项政策和严肃的措施中,不难看出总理已经将民生问题提至政治高度。

二、民生的含义

1、“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到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给“民生”注入了新的内涵,并将之上升到“主义”、国家方针大政以及历史观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

3、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4、民生问题其具体内容包括:促进充分就业,进行基本的职业培训,消除歧视问题,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问题(如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事务参与权)等等。用白话解译过来就是老百姓 1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吃得安全一点,房价下降一点,学费少收一点,不再为看病难、看病贵犯愁„„

三、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中央将民生问题提升为重大政治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进入了现代化过程中民生问题突显的阶段,民生问题必须成为国家决策最重要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民生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看起来是貌似很“俗气”问题,但是一旦处理得好,就能极大地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能增强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来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与否,都与民生有没有得到真正改善有关。这也说明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如何更好的改善民生,切实实现“以人为本,人民为大”是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一环,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和向人民群众作出的郑重承诺。

四、民生问题中关注的热点:

1、教育

评价中国教育应该有三个标准。温总理在报告中对怎么样评价中国的教育说,主要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要看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我们的杰出人才是不是培养出来了。这是非常核心的标准。第二个标准,看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能够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第三个标准,要看中国的教育和整个人类教育发展的差距。这是三个方面目前都存在的很严重的问题。

中国的大学生,特别是我们2008一级的大学生,都是深受其教育弊端的影响,首先在高中一味的学习,想考上自己心目中的象牙塔,从而忽略了自己成长的内在需求,变得只适应应试教育,而没有全方面的发展。其次,我们很多的学校,包括地方政府评价一个地方的教育,还是以升学率来评价教育。升学不等于成才,这两个不相等。所以我建议各个地方一定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标准。最后,现在的教育体制中,还存在拿一个毕业证书来评价学生,但是这个学生从学校毕业以后,他没有成才,他的人生方向就迷失了。他能够在社会上做什么,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是我们现在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育这一方面,我们上的是师范学校,最近的就是支持国家的到偏远地区工作,支教,给那边的孩子们带来一片光明。

2、就业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就业是重点。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就业关系到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就业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就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地方党委、政肘更是责无旁贷。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各种就业指导服务活动.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供求信息网络。积极帮助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冲比的服务,创造良好条件。

但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目前的政策是应急的补救,这些政策的出台肯定会对这一两年内的就业起到促进作用,是肯定有效的。但是从长远来说,是治标不治本。比如,大学生就业难这部分,不是短期的问题,而是长期的。国有企业早就人满为患了,吸纳能力有限。再提出要让中小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吸收大学生就业,但是对国有企业没有单独提出在解决就业方面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国企虽然能够吸纳一部分大学生就业,但是很难,因为这些大型国企早就人满为患了,大家都知道它待遇好,都想往它里面进,所以国有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现在提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虽然能应急,但是这里面有后患。比如,大学生到农村去当村官,但是现在中国的农村是衰败中的农村,农民都往外走,大学生怎么可能呆的住?也有极少数的典型可以,但是大多数肯定没几年就走了。

3、医疗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鼓励各地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定价机制,建立由有关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这意味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将引入市场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在医疗服务定价方面,将主要由医院、医保机构、生产供应商这三大“利益相关方”参与博弈。医保机构是代表患者利益与医院议价。理论上讲,医院有权力拒绝A医保机构而选择B医保机构。引入市场机制,让三大利益相关方进行博弈,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最终得益的将是患者。

对于大学生来讲,医疗好像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都不去关注这一问题,而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是大三的尾声了,马上就要大四了,对于一些不考研的同

学来讲,马上就要踏入社会去参加工作,甚至成家,到时候医疗保险就显得犹为重要了,现在有一大现象就是“看病难、看病贵”,国家正在努力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这样的话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所以这一方面,不得不关注。

4、房地产

继续把解决中低收入的居民住房问题放在首位。“今年政府将采取积极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也就是说政府不可能坐视房地产出现较大波动,不论是房价过高导致百姓购房困难还是房企大面积出现危机引起连带社会问题都是不允许的。积极政策一词表明中央政府不会坐视不理,也不会继续打压,而政策的目的在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其次才是健康,最后是发展。要稳定,必须在131文件的框架下让各方都要拿出姿态,政府要支持,税收要减免缓转,企业要让利降价,信贷要积极落实,消费者要有信心和能力,这是一个共克时艰的非常时间。只有各方一起出力才能稳定房地产市场,才能树信心,保就业。

房地产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这一代,如果不是“富二代”,如果不想当“蚁族”,那么我们80、90后,对于以后成家以后的房子问题就要特别的忧心。房价一味的疯涨,我们的工资又特别的低,赚了一年的钱只够买一个厕所,这个问题让我们心痛。特别是现在结婚处对象,第一点就是看有没有房子,所以对于一些有儿子的家庭,也比较犯难。所幸国家出台了一些调控政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可以申请公租金,廉租房,也可以等待房地产行业的价格恢复合理。

5、食品药品安全。

对于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这是国家第一次提高到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高度去重视,对整个行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将起到重要影响。国家现在高度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并且已经有了具体的措施,从源头上,从审批注册等方面进行门槛性的监管,力度很大。以往,对于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多是由各行政部门、国务院下属的具体部委去发文执行,但是这一次,已经提升到政府工作报告的高度了,并且提到了一些具体的管理环节和措施,这是以往没有的,这将对整个食品药品行业的质量提高起到重大作用,督促企业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从意识上提高,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大家应该都不陌生,首先我代表的是一名中国人,其次我的身份才是大学生,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近来爆出的已太多太多,从大米里我们认

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所以,对于食品药品问题,已是刻不容缓,站在大学生的角度,我们只能平时买东西时多注意,留意国家的动态,如果以后有幸在食品检查部门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和生态环境约束加剧的情况表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续,我国已经到了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必须把保增长、扩内需与调结构有效结合起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我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一是需求结构失衡,经济增长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二是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增长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扩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三是要素结构失衡,经济增长依赖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四是城乡结构失衡,城市发展和建设速度快,农村发展水平低;五是区域结构失衡,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能力强,中西部内陆和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弱。

解读温家宝总理提出的这一政策,我们大学生可以从中找出三个有用的信息。第一是国家今后肯定会注重发展中西部,我们在东部地区不好找工作的话,可以考虑往中西部发展,政策比较优惠。

第二,农村的发展水平虽然现在还很有低,但是现在国家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产业,所以,有时候,留在城里不如回到农村,下乡去发展。

第三,现在的科技很发达,我们一定要有创新精神,多运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搞科技创新。

7、党建方面

温家宝总理提到:在党的建设方面,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进行,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显著,党内民主不断扩大,党内生活准则和制度不断健全,党的各级组织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朝气蓬勃,党的作风建设全面加强,党内法规更加完善,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提高,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

作为当代大学生,特别是一名中共党员,时刻把握国家的形势,了解国家的政策,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党忠诚,努力学习,为国家为

党做出贡献。

总结:

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最大的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能越来越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真诚的希望这能付诸实践,我们翘首以待中国越变越好。

【参考文献】

1、温家宝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新华网评论

3、马成瑶、姚旭关于十二五规划的课件

4、《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党委宣传部

下载从客家歌谣中看客家人的价值观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客家歌谣中看客家人的价值观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学方法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学方法 三千年前,以弟子三千著称的孔子,开创私学,成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认识到只有通过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因此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教学活动,从事......

    从选秀节目中看大众文化

    从选秀节目中看大众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草根”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与此同时,草根文化也渐渐风行起来,成为大众文化的一支。 顾名......

    从行为规范的细节中看理想

    从行为规范的细节中看理想,信念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从行为规范的细节中看理想,信念》.12月11日的〈扬子晚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在吉......

    从《论法的精神》中看孟德斯鸠

    从《论法的精神》中看法律的真谛 梦回18世纪启蒙时代的法国,有这样一个人,他既是一个时代的儿子,也是一个时代的战士。他拥有着媲美周树人先生的犀利文笔,在那个封建王公腐朽奢......

    从唐诗中看中国月文化

    从唐诗中看中国月文化 从三岁孩童咿呀之时就能说出“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这样家喻户晓的名句。便流传着“熟读唐诗三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样的说法。在众多的唐诗中,有......

    从全面深化改革中看旅游业发展

    从全面深化改革看旅游业发展 一体和对外开放,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建设、权力制约监督和军事国防,再到文化体制、公共事业、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深入观察和认真思考之后都......

    从《大宋提刑官》中看“仵作”的历史

    法制史作业 姓名:刘晨 班级:法学二班 学号:2013410873 《大宋提刑官》里的有关法制方面的错误 《大宋提刑官》是我近几年来看过的较好的一部电视剧。是一部关于描写宋慈断案......

    从电影《喜宴》中看同性之恋

    从电影《喜宴》中看同性之恋 (2010级新传新闻1班江梁艳201018120152) 《喜宴》拍摄于1993年,是李安“父亲三部曲”之一,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对传统的中国夫妇在美国为儿子举办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