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知识讲稿

时间:2019-05-14 20:1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摄影基础知识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摄影基础知识讲稿》。

第一篇:摄影基础知识讲稿

摄 影 基 础 知 识 讲 稿

郝国英

一、摄影创作的基本要素

(一)构图

是评判摄影作品良莠的一个重要因素。怎样构图,怎样构好图,以下的原则可以作为参考。

1、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主张主体不要放在画面中央,因为画面中央不是令人舒服的视点,如此构图容易流于呆板,缺乏生动。根据这项法则,可以在相机的观景窗内虚拟一个九宫格(“井”字线),当你通过观景窗取景时,应该把主体尽量放在其中的某个交叉点上(比如我们常说的黄金分割点上)。

美丽的天空 要凸显天空的美丽高远,可将地平线放在画面下部,也就是虚拟的九宫格下面那条水平线附近。如果天空景致乏善可陈,地面的信息丰富多彩,可将地平线放在上面的那条虚拟水平线上

大面积主体 例如人物特写,可将主体身上最重要的部位,如传神的眼睛,放在画面中的某个交叉点,而且应该放在位于上面的两个交叉点之一,避免主体上面有太多留白。

移动的主体

在移动的主体前方留些空白,让主体有“前进”的空间,如果主体是有生命的,如人或动物,一般情况下,应让其视线迎向镜头,并给他或她或它留出凝视的空间。

2、建立一个前景

拍摄风景和建筑时,应该注意建立一个前景,这样不仅突出物象的对比,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景深,让欣赏者有一个三维的空间体味。前景位置要恰当,选择时首先要考虑与创作主体的关系,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在构图时需要认真选择和比较,找出最佳的前景角度和拍摄位置。

3、“S”形构图”

当前、中、远景中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恰巧处在一条曲线的时候(如道路、河流、舞蹈等),用字母“S”相联接,形成蜿蜒曲折的组合,产生一种曲线美,一种韵律和节奏。

4、对角线构图

将作品所表现的主体走向安排在画面对角线的位置上,让人感到一种稳定,一项创作意图的延伸,或产生一个意犹未尽的联想。

5、框架式构图

用框架式的物体作为前景,烘托框架内所表现的创作主体,是一种形式感强、主次虚实分明的构图方式。

摄影构图的形式和方法还有许多,比如“对称式构图”、“正方形构图”、“长矩形构图”、“L形构图”、“俯拍构图仰拍构图”等等,只要用得恰当,都会产生令人难忘的视觉效果。摄影构图有“减法”之说,所谓“减法”就是摄影画面要简约,构图时,与创作意图无关的内容尽量舍去,这样才能突出主题,凸显视觉的张力。

二、摄影基本技巧

(一)几种常用的拍摄程序

1、光圈优先

AV(A)

2、速度优先

TV(S)

3、P档

(智能程序功能)

4、M档

(手动功能)

5、T门

(长时间曝光锁定键)

6、B门

(长时间曝光)

7、自动模式

AUTO

(二)几种常用的测光方式

1、电子快门单反相机一般设有三种测光方式,如“评价测光”、“局部测光”和“点测光”。各种测光方式都是通过半程按下快门按钮进行工作并决定曝光值。

2、数码相机(指数码单反相机)也具备三种测光方式,与电子快门单反相机的测光方式雷同。

①多重测光

这个方法是相机自动评估整个画面的亮度分布,然后再测量出最适当的曝光值。是一般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

②中央重点测光

这个方法是将焦点放在画面中央主体上,但平均整个画面。

③点测光

这个方法是要测量位于点测光目标的主体上。

(三)如何正确曝光

1、正确曝光,首先要学会正确测光,以什麽为依据测光为准,常用的方法如下

①18度灰板

②手背

③绿色(中间色)

2、如何用光 ①顺光

画面平淡 ②侧逆光

画面有层次 ③逆光

剪影效果

(四)光圈与速度的关系

单反相机包括数码单反相机的镜头,都装有光圈,用来控制照射到胶片或感应到影像储存器上的光线总量,从而保证正确曝光。

1、光圈分成序列档级,并按标准的光圈指数“F/数值”预先设定好了

以最大光圈是F/1为例,向 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F/22 类推,每档光圈都比上一档光圈所通过的光线量正好减少一倍(光圈值越大,通光量越少。反之,光圈值越小,通光量越大)。

2、照相机上设定的速度是控制曝光时间的(如1/2000秒到30秒不等),速度慢,通光时间长,也就是说通光量大,反之速度快,同光时间短,通光量少。根据上述原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的光圈速度组合,可以达到同样的通光量。如设定光圈为F/2.8,速度为1/6 0秒,光圈F/4比光圈F/2.8的通光量正好减少一倍,但是如果速度减慢一档,设定为1/3 0秒,那麽这两个光圈速度的组合结果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通光量一样多,虽然F/4光圈收缩了一档,但是它的速度却增加了一级,通光时间正好是F/2.8的一倍,因此说它们的的通光量是相同的。不同的光圈速度组合还可以产生不同景深效果,光圈值越大,通光量越少,景深越大,通常称“小光圈”。反之,光圈值越小,通光量越大,景深越小,通常习惯称“大光圈”。以此办法类推,可以组合出许多不同的光圈速度组合,在摄影创作的实践中经常需要利用光圈速度的不同组合,来达到控制景深的目的。如风光摄影,为了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就需要压缩光圈(也就是说采用小光圈,如F/16),增加景深,这样画面前景、中景和远景都可以相对的比较清晰。再如人物摄影,特别是人物特写,需要背景模糊,就可以采取大光圈(如F/2.8),压缩景深,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3、曝光补偿

一般设在相机的程序盘上,也有在相机机身程序盘附近设一个专门的钮,曝光补偿一般分1/3档、1/2档、1档逐次类推。使用曝光补偿应根据创作需要来掌握。如使用反转片拍照和数码单反相机时一般要减1/3挡或半档,但是拍雪景的时候又要加档,一般情况要加1档到2档,总之,要根据创作需要和经验掌握。

4、多次曝光

这在拍夜景中经常使用。譬如拍夜景(必须用三脚架,固定好位置不变),一般情况下,第一次曝光欠半档,第二次曝光时,按实际测到的曝光指数曝光。

5、静态摄影模式

ONE SHOT 适合拍相对静止的风光、人物类的作品。

6、动态摄影模式

AI SERVO(跟踪对焦)适合拍体育或运动类的作品。

7、连拍模式

分一般速度“L”和高速“H”,一般在片体育和运动题材的作品中使用。

(五)几种滤色镜的用法

大部分滤镜放在镜头前使用时都会减弱光线,所以为了防止拍出的照片太暗,应该在使用滤镜时补偿曝光的不足。每个滤镜都会有“滤镜指数”它表示在使用时需要增加几档补偿才能达到正确的曝光。滤镜值数是×2,说明需要增加1档曝光,×4需要增加2档曝光,×8需要增加3档曝光。滤镜指数通常印在滤镜圈上或包装盒上。

1、偏振镜

滤镜指数:×2~×4 增加曝光:1到2档

使用特点:

①色彩饱和度更高。如蓝天更蓝,白云更白。②可以滤去玻璃、水面上的反射光或眩光。

③偏振镜使用时要注意太阳与相机的镜头的角度,最好呈45度角,因为它对整个天空的影响不是平均的,控制不当可能会造成天空一半是黑的。

2、灰渐变镜

滤镜指数:无 使用特点:

缩小光比。譬如我们拍一幅风光作品,现场环境是天空太亮,地面较暗,光比太大。这种情况下,在镜头前加上一片灰色渐变镜,将灰色部分放在镜头上方,就可以将天空颜色压暗,调整色调的和谐。

3、黄色滤镜

滤镜指数:×

2增加曝光:1档(黑白摄影时用,压暗天空,白云突出。让皮肤颜色浅淡)。

4、红色滤镜

滤镜指数:×8

增加曝光:3档(黑白摄影时用,蓝天几乎变黑,云彩异常突出,戏剧性的增加了对比度,从而帮助你创造出有冲击力的画面。绿色被压暗)。

(四)色温

色温是指光波在不同的能量下,人眼睛所感觉到的色彩变化。色温的计算以kelvin为单位。色温特性

1、在高纬度地区,色温较高,所见到的颜色偏蓝。

2、在低纬度地区,色温较低,所见到的颜色偏红。

3、在一天之中,色温有变化,当太阳光斜射时,能量被(云 层、空气)吸收较多,所以色温较低,色彩偏暖偏红,当太阳直射时,能量被吸收较少,所以色温较高,色彩偏冷偏青。

从摄影的角度衡量正常色温标准为5500K。了解了色温的特性,我们可以在摄影创作中科学地使用滤色镜(数码摄影可以利用色温的调整)来控制色温(色彩)的变化。

三、新闻摄影中应注意几点的问题

(一)注意搜集获取拍摄信息的途径

1、重大活动(节庆、会议、国际活动等)。

2、突发事件(事故、灾情、战争等)。

(二)现场新闻

1、事件不同,装备不同(相机和镜头的组合)。

2、掌控瞬间,把握分寸,角度要新颖、广泛。

3、抓住主体,抓住事物根结(拍什麽,表现什麽),做好记录。

(三)深度新闻

1、拍出话题来(通过你的图片,引发出一个让人关注的社会焦点。譬如生产安全问题、环保问题、就业问题、服务质量问题等)

2、问题报道(安全隐患的解决、重大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抢险救灾等)。

(四)图片故事

通过有代表性、连续性的多幅图片记述一段历史,一个事件,一种文化现象,一段故事等。

(五)技术与器材

1、P档、快速、连拍、闪光灯(室内情况下尽量用大光圈,闪光灯使用要科学,要学会用反散射光)。

2、充分利用好现场环境和道具。

3、拍人物注意:胸像到肘,半身到肘,全身到脚。

4、一机两头(基本配置:24 — 70mm镜头,70 — 200镜头,闪光灯,摄影包,大容量快速记忆卡),体育摄影需要配置更长焦距的镜头(如:300mm 或 400mm 焦段的镜头);有条件单位,相机的选择应该掌握以下原则,①尽量选购全画幅相机(文件损失的小)。

四、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善于捕捉精彩瞬间。

五、扎实的文学功底,娴熟的摄影语言

六、摄影创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理选择相机和镜头

一是根据财力,二是根据个人的创作

需求,一般情况下,一机两头(一个机身,一支广角到中焦镜头,一支中焦到长焦镜头足已)。

2、坚持用好三脚架

三脚架是摄影创作的工具,缺一不可。尤其在拍摄风光、景物和人物合影等内容时,一定要用三脚架和快门线,尽最大可能减少震动(包括环境在内),确保影像画面的清晰度。

3、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前一定要检查电池是否电量充足,记忆卡是否清空。拍满的记忆卡一定要及时拷贝保存,重要创作内容建议使用RAW格式,这样文件信息保存充足。

4、养成记摄影笔记的好习惯。尤其是出去采风创作和新闻摄影,做好笔记有利于记忆,有利于总结积累。

第二篇:2018手机摄影讲稿

各位姐妹,大家好!

我是来自海宁五中的教师XXX,平时,我在学校负责各类新闻宣传的报道及摄影,摄影是我的兴趣爱好。今天,很荣幸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手机摄影的相关技巧,欣赏手机摄影的美图!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摄影是每个人都会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只需用它来记录每一天的生活点滴,而不用精益求精,像单反那样非得拍得高大上!但是,知道吗?现在手机拍摄的照片也可以非常精美!

一、IPPA作品欣赏

iPhone 摄影大赛,简称IPPA, 是专为 iPhone 手机成立的摄影奖项,这个从2007年开始举行的,被称为世界顶级的手机摄影大赛已经举办了11年了,是最具影响力的手机摄影赛事之一,关注度高,同时含金量也很高。要求照片不能经过PC端修图软件处理,但可以使用任何iOS应用调整。比赛分为18个类别:抽象、动物、建筑、儿童、花卉、景观、生活方式、自然、新闻、全景、人物、肖像、系列组照、静物、日落、旅游、树木、其他。有18枚金条,分别奖予在18个组别当中参赛作品最优秀的参赛者

这是2018年IPHONE摄影大赛总冠军,来自孟加拉国的一位选手,Salam 使用 iPhone 7 拍摄了这张照片,作品名叫“流离失所(Displaced)”,一群罗兴亚的儿童难民聚集在户外,围坐在一部投影机后观看有关健康和卫生的宣传片。2017 年 8 月以来,在缅甸西南部与孟加拉国接壤的罗兴亚邦,因叛乱冲突流离失所的数十万难民翻越国境逃到孟加拉。

获奖作品全部使用 iPhone 拍摄,每一个都看起来精心打造,有恰到好处的构图、曝光和角度,丝毫不亚于专业摄影器材。

二、我们的作品

虽然我们也持有iphone手机,为啥拍出来的总不尽人意呢?尤其是男朋友手下的我!这是我摘自论坛的照片!

自拍的我是这样的,虽不能算好片,但至少肤色白里透红,笑容可掬,可是男朋友手下的我表情僵硬;自拍的我眉清目秀,男朋友手下的我脸色腊黄,手肿得像萝卜头;自拍的我少女感十足,男朋友手下的我成了风一样的女子,镜头都快捕捉不到了;自拍的我萌萌嗒,男朋友手下的我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明明是元气少女,却拍成了恐怖片。还有各种各样的……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三、摄影学习框架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有可能是对摄影器材不够熟悉,有可能是取景构图等摄影技术不佳,也有可能后期处理不到位……我觉得摄影是需要耐心去体会的。技术提升,我们可以通过反复操作熟悉我们手中的摄影设备,在反复操作中体会取景,光线、构图,色彩等知识,同时,作品风格也可以多逛论坛,通过欣赏大家的作品,培养摄影美感,提升自我审美素养提升,形成自我的审美偏好。

四、手机设置

拿起我们的手机,请为它安装一款好用的拍照软件,如布丁相机,POCO相机等等,好多拍照软件还都是免费的。

其次,我们要经常清洁手机的摄像头,因为手机与相机的不同之处是前者是一个复合功能型设备,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相机,所以你的手指很可能在打电话时放在镜头上。所以在拍照时,使用任何可以清洁镜头的东西如衣服、围巾等等,稍微擦拭一下镜头,去除灰尘、指纹、油污,都有可能提升拍照效果。手机的设计趋势显然是轻薄,所以你不会获得如单反相机般的巨大手柄。同时,并非所有手机都内置了光学防抖功能,所以在拍照时,第一个需要注意的因素便是保持稳定。尽量使用双手持机、在拍摄时停留数秒,往往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稳定的图像。当然,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配备一个三脚架。

如前面IPHONE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除了使用 iPhone手机,还用到了大量的外置设备,比如个三脚架、灯光、反光板、外接镜头等若干工具。

还有一个,大家在平时拍照中也会发现,利用数码变焦,将图像放大几倍后拍摄的相片,分辨率和细节都大大地降低了,出现了许多的噪点。

现在我们小结一下,1.安装一款得心应手的拍照软件

2.经常擦拭手机镜头,保持洁净 3.谨慎使用数码变焦 4.手机拍照要稳,保持姿势

五、摄影中的光线

这是一张摄于清晨的照片,这是一张摄于傍晚的照片,这是一张大约摄于阳光充足的照片 最糟糕的拍摄时间是正午,这时的光线最刺眼,对比强烈,缺乏生气,曝光很难掌握,拍摄人物时容易出现“阴阳脸”。

一般来说,阴天是拍人像的最佳摄影天气。因为此时云层厚,太阳光经散射后,光线柔和,画质细腻。

摄影的『黄金时段』是清晨或傍晚,这时的光线柔和,色调温暖,给拍摄主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如果你可以做到创造性构思,清晨或傍晚的光线会为你的作品装点上一抹魔幻色彩。注意拍摄主体、拍摄位置和角度、与光这三者构成的关系,是顺光、侧光,还是顶光、逆光、合理选择角度。

下图是各光线下对同一人进行摄影的效果,你要什么样的效果就可以选择合理的角度。

1、顺光,亦称“正面光”。

光线投射方向跟摄影机拍摄方向一直的照明。顺光时,被摄体受到均匀的照明,景物的阴影被自身遮挡,影调比较柔和,能隐没被摄体表面凹凸及褶皱,但处理不当会会比较平淡。顺光照明不利于在画面中表现大气透视效果,表现空间立体效果也较差。在色调对比和反差上也不如侧光侧逆光丰富。顺光的优势不但影调柔和,同时还能很好的很好的体现景物固有的色彩效果,在进行光线处理时候,往往把较暗的顺光用作副光或者造型光。

2、侧顺光(斜侧光)。

光线投射水平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成45度角左右时的摄影照明。在摄影艺术创作中,常用作主要的塑形光。这种光线照明能使被摄体产生明暗变化。很好的表现出被摄体的产生的立体感。表面质感和轮廓,并能丰富画面的阴暗层次,起到很好的造型塑型作用。

3、侧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90度左右照明,受侧光照明的物体,有明显的阴暗面和投影,对景物的立体形状和质感有较强的表现力。缺点是,往往形成一半明一半暗的过于折中的影调和层次,在大场面的景色中往往形成不均衡。这就要求在构图上考虑受光面景物和阴影在构图上的比例关系。

4、侧逆光。

亦称反侧光、后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大约称水平135度时的照明。侧逆光照明的景物,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景物被照明的一侧往往有一条亮轮廓,能较好的表现景物的轮廓形式和立体感。在外景摄影中这种照明能较好的表现大气透视效果。利用侧逆光进行人物近景和特写时,一般要对人物做辅助照明,以免脸部太暗,但对辅助照明光线的亮度要加以控制,使之不影响侧逆光自然照明效果。

5、逆光:亦称“背面光”。

来自被摄体后面的光线光线照明,由于从背面照明,只能照亮被摄体的轮廓,所以又称作轮廓光。逆光有正逆光、侧逆光、顶逆光三种形式。在逆光照明条件下,景物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只有被照明的景物景物轮廓,使这一景物区别于另一种景物,因此层次分明,能很好的表现大气透视效果,在拍摄全景和远景中,往往采用这种光线,使画面获得丰富的层次。

6、顶光。

来自被摄体上方的光线照明。在顶光照明下,景物的水平面照度大于垂直面照度,景物的亮度间距大,缺乏中间层次。在顶光下拍摄人物,会产生反常的、奇特的效果,如前额发亮,眼窝发黑、鼻影下垂,颧骨显得突出,两腮有阴影,不利于塑造人物形象的美感。如果用辅助光提高阴影亮度形成小光比,也可获得较好的造型。在风光摄影中,拍摄位置恰当也可获得较好的影调效果。顶光有包括顺顶光、顶光、顶逆光,前两者照明效果相似,后者与逆光效果相似。

7、脚光。

由下方向上照明人物或景物的光线。在前方的称为前脚光,这种造型光线形成自下而上的投影,产生非正常的造型。常被用作表现画面中的光源如油灯、台灯、篝火等自然照明效果。或者用作刻画特殊人物形象、特殊情绪、渲染特殊气氛的造型手段。也可做面部的修饰光使用,在景物背后的脚光称为后脚光,这种光线照射人物的头发尤其是女人的长发或者景物的细节有修饰和美化的作用,在摄影棚的拍摄中常作为一种效果光使用。

尽量靠近拍摄对象有利于更好的测光和对焦。逆光影响了相机测光并且使被摄物体光线变暗?那么就离被摄物体近点,遮住光线。只要距离适当,就会拍出效果比较好的细节图。

曝光不足是指整个照片曝光昏暗,达不到实际场景的亮度,或同时暗部“死黑”没有细节。曝光过度正好相反,场景过亮,高光溢出“死白”没有细节。简单说来,曝光过度,照片会发白,曝光不足,照片又会变暗,不同的远近距离,也有着不同的曝光度。

切记不要以为只有曝光正常才是正确的,其实,不同的场景可以多尝试不同的曝光程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要曝光适度,这是我们的目标。但是如果曝光适度不可能,让我们在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两者中选择,那么选择过度曝光,这样杂色会小些。因为杂色在阴影部分经常出现,如果让曝光不足的照片变亮,我们要在photoshop里增加照片的杂色。所以曝光过度更佳,因为把照片变暗不会像让照片变亮那样增加杂色。但是网上的一些论点是:曝光过度的照片,高光部分损失的层次是后期无法弥补的。}

六、构图与取景 1.构图的作用

在摄影过程中,构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摄影构图就是对画面中元素的组合搭配,主次关系交代清楚。运用线条结构、色彩、光影等进行构图,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章法,构图突出了线条与色彩的美感。

案例1:你看见这幅照片的第一视觉落脚点在哪里?

我想,绝大部多数观众的第一视觉落脚点,都在画面纵深处,远方穿破云层的霞光那里。稍微改动一下,大家的第一视觉落脚点就会完全不同!不信?那就请大家再看这幅图。大家的第一视觉落脚点应该在画面下部的海螺,之后才顺着画面纵深看到远处的霞光。实际上,你在欣赏这张照片的时候,你分了两个步骤,也就是说,画面拥有两个层次。而摄影师可以通过他的构图,来影响观众的观测顺序和观测层次,这就是“构图能主动引导观者视线”。

案例2:大家的第一视觉落脚点,是在哪儿呢?

我想,大多数人的视线应该都是停留在花海与天空的交界处。往画面纵深看,是人看图时的固有习惯。

如果改动一下,在花海中加上一条小径呢?

这时候大家的第一视觉落脚点应该是在花海中的小径,然后顺着小径延伸到天空。通过上述例子,大家可以感受到构图就是摄影师的武器,通过构图可以告诉观者:你应该这样看。

无论是前景构图,延伸线构图,透视构图或者渐变构图,实际上都是在起着这样一个作用:主动引导观众视线。

案例3:有时候,仅仅告诉观众“该怎么看”还不够,我们还要告诉他们:注意了,我的这幅作品的主角是这个!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吧。

大家随便浏览一下这张图片,然后回想一下画面留在你脑海内的东西。闭上眼睛几秒钟,不要看图,回忆一下你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 那把伞)。我想,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那盆左下角的花草,然后是大环境(准确的说是画面后方的稍微改动一下,再看看:

留在大家脑海内的东西应该只有两样:一盆花草,和另一盆花草。

你是愿意人们记住整个大环境呢,还是下午大家记住另外一盆花草呢?

这完全由摄影者决定,也就是说,你能通过构图去决定你的主次内容,让观者记住哪些信息,然后过滤掉哪些信息。

案例4: 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构图,能表达出大不相同的画面情绪。这个画面表现的是安静、祥和的美好氛围。大家感受到的应该是不稳定、不安定感。

画面内容几乎没有变化,但下图采用了倾斜构图,加剧画面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人的心理,这就是构图的第三个作用:传达情绪。

你要告诉观者:我这幅图片想传达的是喜悦,是悲伤,还是落寞。画面内容是情感的一部分,而构图亦是如此。

案例5:这幅图就是纯风景,表达的是自然的美,没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倾向。而如果在画面中加进一个小小的人呢?

加进一个小小的人以后,不仅能迅速吸引观众的视觉焦点,整个画面还颇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觉。

你到底是想要传达自然之美,还是苍茫寂寥的感觉?构图可以帮你。

小结:当你在构图的时候,你要思考的是:我是要引导观者去看图,还是想要告诉观者这幅图的主角,或者是想通过构图向观者传达情绪。

2.常见的构图方式

现在来总结一下最基础的几个摄影构图方法,① 九宫格

九宫格构图是将被摄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九宫格的4条线交汇的4个点是人们视觉最敏感的地方。这4个点也就是人们的“视觉集中点”。

在手机设置中,打开九宫格线条,便于在实际拍摄中辅助进行九宫格构图,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的网格线都可以在设置中打开。

在拍摄照片时,把主体景物放置在4个网格线的交点位置附近即可,主体景物在画面中会比较凸显,这个构图方法适用于大部分拍摄场景。②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是指把画面横分或竖分成三份,每一份都可放置主体景物,这种构图既适用拍摄风光也适合人像。能让画面主题鲜明突出,构图简洁。同样可以利用手机的九宫格来辅助进行三分法构图。

在实际拍摄场景中,可以利用地平线、海平面、山峰、草地、树林等边缘线条进行三分构图,这些边缘线条可以当做三分线,利用线条对画面的切割形成三分构图,提升画面的均衡感。

③对称构图法

对称构图就是以一个点或一条线位中心,两边的形状和大小是一致且呈现对称的,画面的色彩、线条、结构都是统一和谐、具有对称感的画面。对称构图是一种较为均衡的构图形式,具有平衡、稳定、交相辉映的特点。尤其在拍摄建筑线条,风景的倒影等场景中广泛运用。

通常,水面的倒影、相似的建筑结构、形状等场景都可以运用对称式的构图方法,提升和增强画面的对称美感。

④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在 摄影中使用三角形构图也同样能够是的照片变得平稳,三角形构图通常以3个视觉中心作为主要位置,或是以一些建筑线条组成的三角,营造出平稳的画面风格。⑤对角线斜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也叫斜线构图,大部分的的拍摄场景中,只要稍作留意就能发现画面中的线条,构图时就可以多利用线条,可能就会有不同的视觉体现。对角线型构图的特点是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增添图片的立体感、延伸感和运动感。

⑥曲线构图

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看上去有韵律感,常用于河流、曲径,沙漠等。曲线带来的是视觉得引导,蜿蜒曲折的线条感以及更强的趣味性。

⑦汇聚线构图

两个常见的提升画面纵深感的构图方法就是:汇聚线构图和放射线构图。汇聚线构图常见于风光、建筑类摄影题材,当手机的拍摄方向存在纵向延伸的线条结构时,远处的景物会逐渐变小,最终汇聚在视野尽头,画面中会有明显汇聚线视觉感受。日常拍摄中经常使用汇聚线构图的场景主要有:公路、铁轨、建筑和电线等 就是指一些线条元素向画面的相同方向汇集、延伸,最早在画面的某一位置汇集。一般情况下,这些线条的数量要在两条及以上才能够产生这种汇聚效果。把主体人物或景物置于汇聚线中心,毫无疑问,肯定成为焦点。

⑧放射线构图

放射线是由一中心点出发向周围发射的线条,例如太阳反射的光芒。放射线构图具有开放性和透射感,从而体现出画面更加丰富的层次和纵深。⑨留白式构图

许多摄影初学者拍摄照片,往往会把照片拍得满满当当,认为把照片填满,才能突出主题。其实不然,画面中元素越多,反而越显得杂乱,主题不够明确。留白构图即是摄影减法的经典运用,通过大面积留白来突出照片主体,困惑于照片缺乏美感的主题的摄友,可以多尝试留白构图。⑩.框架式构图

顾名思义,是用前景景物做一个“框架”,形成某种遮挡感,框架有利于增强构图的空间深度,将观众视线引向中景、远景处的主体。

这充分利用了人观察框内事物的本能,或者说,是某种共有的叛逆心理:“你越是挡,我就越是要看!” 当我们选中其中一个或数个效果的时候,你再去想具体的构图方法,比如通过引导线构图来移动观者视线;或通过三分法来平衡主次角色,通过倾斜构图来表达强烈情绪等等。

当我们在运用框架构图时,需要注意避免以下情况。

一,使用中规中矩的建筑作为框架时,拍摄时要精细调整相机机位,一定要拍将框架拍正,否则就会是一张失败的作品。与其这样的话,干脆放弃框架构图。

二,避免框架辨识度低,很多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将框架部分处理成剪影,就要求选择剪影部分辨识度高的物体,否则,观者无法分辨前景会很困惑。

三,避免丑的框架,选择树木做前景时,要注意观察树木的形状,树枝的走向,树叶是否枯烂等,避免杂乱的树枝与烂叶出现在画面中。3.取景

完整意义的构图不仅指“形式”,而且还指“内容”,还可以体现作者的意志和思想感情。因此,构图包含的要素就有很多,比如,拍摄位置、拍摄距离、拍摄角度;主体、陪体的运用;用光、景深运用;取舍、色彩构成等。迄今最负盛名的摄影构图大师——法国著名摄影家布勒松指出:“构图是我们永远必须全力以赴的首要任务。”

面对一个被摄体,必须考虑,我是应该从正面、侧面、还是背面来拍。比如,拍摄人像时,经过观察,发现有的人物适合侧面表现,有的场景背影更加漂亮,等等。各类题材的拍摄都涉及到拍摄位置的选择问题。

1、正面方向 相机正对被摄主体的正面。有助于表现主体的正面形象;擅长于表现对称美;能产生庄重、威严、静穆之感。但正面方向也往往会使画面缺乏透视感,使画面呆板。

2、背面方向 相机从被摄主体的背面拍摄,这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拍摄角度。把它用于人物摄影往往能使主体与背景融为一体,从而有助于观众联想主体人物面对背景产生的感受。背面方向拍摄人物时,要注意人物的姿式,使人物背影能产生一种含蓄美,让观众引起更多的联想。

3、斜侧方向 摄影中运用最多的“方向”。斜侧方向拍摄时,被摄体本身的水平线条会在画面上变成一种能产生强烈透视效果的汇聚线,有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画面也就随之显得生动;也有利于突出主体。然而,斜侧方向的斜侧程度有一系列变化,往往会使主体形象产生显著变化,因此要注意对比不同斜侧方向的效果,寻找最佳角度。

4、正侧方向 相机与被摄主体成90°的侧方向。常用于人物的拍摄,能生动地表现人物脸部,尤其是鼻子的轮廓线条。对于拍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正侧方向有助于表现双方的神态面目。但正侧方向一般不宜拍摄建筑物,因其会削弱建筑物的立体感、空间感。拍摄距离的不同带来画面的景别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擅长的表现力,要根据表现意图去确定景别。绘画理论中的“远取其势,近取其神”之说,对摄影构图也是适应的。你的画面是以势动人,还是以神感人,或是以情节取胜,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应该采取怎样的景别。

1、远景 远景的被摄景物范围广阔深远,擅长于表现景物的气势,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强调景物的整体结构而忽略其细节表现。

2、全景 全景的被摄景物范围小于远景,擅长于表现主要被摄对象的全貌及其所处的环境特点。相对来说全景比远景有更明确的主体。

3、中景 中景的被摄景物范围介于全景和近景之间,擅长于表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4、近景近景是突出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份、主要面貌,擅长于对人物的神态或景物的主要面貌作细腻的刻划。、特写 特写是对被摄人物或景物的某一局部进行更为集中突出的再现。它比近景的刻划更细腻。特写既可以突出人物、景物的主要面貌,也可以仅仅拍摄任何一个细部,如人的脸部,或双手、双脚、双眼等,目的在于传神、传质。

面对一个被摄体,又必须考虑,我是应该平拍、俯拍还是仰拍。三种视角的透视效果各不相同,产生的作品各有其味道,随着被摄体的不同,感觉又会有很多差别。

1、平拍 相机的位置与被摄主体处于类同的高度,镜头朝水平方向拍摄。平拍较符合人们通常的视线,有助于观众对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平拍还有助于主体在画面上更多地挡去背景中的人物或景物,使主体更突出;平拍人物或建筑物还不易产生变形,使景物或人物在画面上显得亲切、自然。

2、俯拍 相机位置高于主体的水平高度,镜头朝下拍摄。俯拍能使前后景物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有助于强调被摄对象众多的数量、盛大的场面;有助于交待景物、人物之间的地理位置;有助于画面产生丰富的景层和深远的空间感;也有助于展现大地千姿百态的线条美。

3、仰拍 相机的位置低于被摄主体的水平高度,镜头朝着向上的方向拍摄。仰拍有助于强调和夸张被摄对象的高度;有助于夸张跳跃动体的向上腾跃;有助于表现人物高昂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表现拍摄者对人物的仰慕之情。在室外采用仰拍还能最大限度地把被摄主体衬托在天空之中。

人物专题

站姿:拍摄站姿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以自然的姿势作为主要姿势拍摄。

■ 注意表现美女的曲线美。站姿拍摄时,应该充分表现出美女的曲线美。一般而言,通过腰部、腿部、颈部的调整可以很好地表现出美女的曲线。比如,通过一脚高、一脚低的方式可以使美女脚部形成好看的曲线。

■ 合适的手部动作可以使照片更加舒展。可以通过道具的使用,使美女的手部姿势显得更加自然。例如,让美女拿着挎包、气球等,都可以使美女的动作更加自然。另外,还可以给模特设计动作,使模特的手部显得更加自然。例如,让美女做出拥抱、伸懒腰、插口袋等动作,也可以使美女的动作显得更加自然。

黄金比例给大家参考,只要记住:“脚贴底,头留空,腿交叉”1米70就在眼前。

a)脚要贴底 b)头要留空

脚贴边很重要,但是只有脚贴边还是不够的,头上要留空间,我对比了很多自己和别的照片,留空在30%到70%都可以,但最好的还是40%-50%,如果空间留的太多会显得人小,如果少了,人就明显有压迫的感觉,所以从下图不难可以看出,第一张天空留60%人比较小,而最后一张留25%的显得明显拥挤了。3.腿并拢交叉

同样的原理都可以用在横过来坐着和站着的照片。

横过来的照片如果是坐着,尽量把腿往左下角或者右下角伸,伸得越远腿便会越长。

当然,焦点对着眼睛,微微有点仰拍效果会更好!

就这3点,只要掌握好,长腿不是梦想,祝大家出游愉快,照片美美啊!

坐姿:坐姿的重点是要注意线条的搭配,人坐下后,身体、大腿、小腿会形成线条,线条之间的配合是关键,如果再配合手的变化,就会形成千姿百态的美姿。

一般通过下面3 个方面对坐姿进行调整,照片给人的感觉更为舒适。■ 让模特的腿部尽量伸展。模特的腿部向前延伸、脚尖向下, 这样可以使模特的腿部看起来更加修长,从而使人不会显得矮小。

■ 让模特把腰背挺直,显得更加挺拔。

■ 坐的时候不要整个人都坐在椅子上,应该坐在椅子外延的1/3 处。

景物篇:

风光摄影中,层次感能让二维的画面变成三维的立体感,而前景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纵深感,能把观者的视线直接引入画面之中。

前景的选取非常重要,其大小、形状、色彩都会直接影响到整幅作品的效果,所以前景能否运用得当,很好地考验了摄影师的发现和审美能力。

如何训练自身的发掘能力,我的建议是可以在同一场景,从各种视角试着发掘不同的前景来表现它,下面以我在雨崩村拍的一组片子来举例。

1、这是没有任何前景的神山,画面过于直白。

2、找到一片弧度和山形一致的树叶作为前景,注意树枝形状的选取直接影响到整个画面效果。

3、除了树的枝叶,树干也能作为框架前景,框架式前景需选取线条较为优美的物体,物体不能太过复杂,以免分散观者的注意力。

4、前景可以在上,也可以在下,这张利用暖色的小花作为前景,让前景从冷色调背景中分离出来,强化了画面的空间感,这类前景可以安排在画面三分之一下的一角里。

5、这张是利用头顶的经幡作为前景,透过经幡看到神山,经幡的前景很好地交代了环境,反映了这里独特的人文背景。

6、神山和神瀑都是藏民们心中的圣物,这张采用低角度,使用广角镜头的畸变效果,让前景的玛尼堆如同向着头顶的神山进行膜拜,玛尼堆与神山左右上下呼应很好地平衡了整个画面。

也可以在同一有前景的场景里以一样光圈,不同的对焦点来进行练习。

7、这张焦点为后面的楼梯,虚化前景。

8、这张对焦点为前景,虚化背景,产生另外一种视觉效果。

要善于利用大自然中各种树枝、花草、石头、山体、人文、动物等作为前景。

9、头顶各种造型优美的树枝,注意尽量放置在天空空白处。

10、各种特色树干。

11、局部树叶,注意色彩尽量能以背景拉开。

12、大面积树叶。

13、各种花花草草,花草虚实变化能让画面更加唯美。

14、明暗、大小对比的各种石头、山脉。

15、低角度拍摄的各种水坑、水洼,广角镜头让前景更具视觉冲击力。

16、各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或物件。

17、各种人物、动物。

18、各种能把你的视线引入画面之中的引导线。

总之,一个恰到好处的前景能让你的画面更具魅力,如果前景选取不当,会让画面凌乱,反而起到画蛇添足的副作用,拍摄前用心观察、构思,多角度、多走动发掘会让你有意外的惊喜。

第三篇:摄影基础知识课件资料

教学课件内容

(一)关于摄影

一.认识摄影

二.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三.摄影的未来

(二)摄影基础知识

一.照相机的种类 二.胶卷

三.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 四.曝光及其控制 五.景深及其制约因素 六.摄影构图及用光 七.景别

八.摄影作品分析 九.影片分析

(一)关于摄影

一.认识摄影

(一)跨入摄影这道门槛之前先了解几个问题 1.摄影到底是什么?

2.你对摄影的了解有多少?

3.你知道照片是怎样拍出来的么? 4.摄影是艺术么?

5.什么样的照片才算得上摄影艺术?什么样的照片才能算得上是一张合格的照片呢?

(二)在你按下快门之前,有三个问题值得考虑了:

1.这幅照片我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2.我怎样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身上,又如何把观赏者的视线吸引过来?

3.画面简洁了吗?是不是只包括了有利于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的东西?是否舍掉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不必要的每一项内容?

以上就是你在拍摄和研究每幅照片时都应考虑的三项基本原则。

(三)好照片的标准

1.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2.一幅好照片要有个能引人注意的主体 3.简洁是才能的姊妹 4.关于影像的清晰度

摄影的原词(photography)源自于希腊语,“photo”意为“光”、“光电”,“graphy”为“描绘”之意。可见摄影原意为“用光线来描绘”。

1839年8月19日,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并为其命名时,其初衷应该是将其定义为艺术的。也正因如此,达盖尔等这批世界上最早使用照相机的摄影师们,为了摄影的艺术地位而做出了很多艰苦的探索和努力,也因而产生了高艺术摄影和画意摄影等历史上最早的摄影流派。

从这一层面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摄影是一种借助于光的作用而对客观实在所进行的视觉表达。所以,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而言,在不同的摄影师心中也有不同的定位。

艾梅特•戈温:摄影乃是一种处理人人皆知但却无人关注的事物的工具。我的照片旨在表现你视而不见的东西。

卡蒂尔•布列松:摄影就是在若干分之秒内理解事件的意义,并同时找出能够恰当表现这一事件的准确结构形式。(创立“决定性瞬间”理论,被称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罗曼•维希尼克:摄影为人间目击者,是一种报告性、记录性的工作。它要传达人性的课题,了解和关心是照片所要表现得重点。

罗伯•罗逊柏格:摄影就像切割钻石,要是有所闪失就是闪失了。

二、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

1、摄影术的诞生

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墨经》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著,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的银版法摄影术由法国政府在法兰西学院的一次会议上公诸于世,仅一个小时后,全城的光学仪器商店就被蜂拥而至的消费者挤满了,他们争相购买可以拍摄图片的器械。这仅仅是开始,摄影术的流传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诞生不到10年间,仅在巴黎,2000台照相机和超过50万张摄影用金属版就被抢购一空。这股骚动和热潮席卷了整个世界。在1853年一年中,美国一万多名摄影师拍摄了近三十万张照片。1856年,伦敦的大学增添了摄影课程。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就此诞生。

摄影术的诞生以达盖尔的银版法公布之日为标志,然而它却是人类共同探索、共同实践的结果。暗室成像、针孔成像,再结合感光材料的试验,人类一直在为能捕捉并留住稳定的影像而探索不止,经历无数人的不懈努力和积累,最终诞生了摄影术。

2、摄影的发展

摄影的历史,离不开器材的发展。摄影是科技的产物,摄影的发展与器材的不断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摄影器材的发展,主要是讲照相机和镜头的发展以及黑白感光材料(胶片、相纸)的发展,这两部分的内容代表着摄影器材的最基本构成。

从针孔成像的“暗箱”,到今天具有眼控对焦功能的高度自动化照相机;从当年尼埃普斯曝光8小时的沥青铜版,到今天按下快门片刻后便可得到照片的“波拉”;从经典的银盐胶片和相纸形成的传统的影像生成工艺,(Picture形式)到全新概念的数码摄影和电脑图像处理系统(Images形式),摄影器材和工艺在发展上经历了难以尽数的变革,也包含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每当我们在满足视觉图像的欣赏之余,是否也会由衷的感叹人类文明与科技的伟大。作为摄影学习者,对摄影器材和工艺的演进有所了解,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1).照相机的发展

照相机发展到今天,已是人类高智能的集合体。在现代一部高级照相机中,往往融汇了最先进的光学、最尖端的电子学和最精密的机械学,其科技含量相当高。作为摄影的重要工具,照相机在自身的发展上,大致经历如下阶段:

从1839年至20世纪初,为照相机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期间,照相机由最初的木制暗箱式发展成金属为主的机身,性能上逐渐形成机械化。如快门由手拨方式进步为机械快门,光圈和速度均达到可有一个以上控光挡位调节,镜头也由单镜片发展为多镜片组合形式,从而使照相机的摄影功能大大提高。另外,一些颇具个性化的特殊性能开始陆续出现。如19世纪50年代出现了立体照相机;1888年美国的伊斯曼针对大众消费研制出了使用胶卷拍摄100张照片的“柯达l号”照相机。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末,是照相机发展的中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照相机实现了光学化、机械化完善和成熟的过渡。1914年,划时代的徕卡照相机原型(Ur—Leica)产生。1924年,徕卡照相机正式投产。徕卡被公认为一个无可争议的里程碑——照相机跨入高级光学和精密机械的技术时代从此确立。1947年,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曝光后片刻即可拿到照片的即得式照相机“波拉洛依德”(Polaroid简称“波拉”,粤语译为“宝丽来”)。多年来,“波拉”照相机已形成自家独特的一步成像系列。1948年,同是模组概念的中片幅l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哈苏”(Hasselblad)和大片幅技术照相机“仙娜”(Sinar)相继由瑞典和瑞士推出,由于采用了模组式设计,使它们的照相机在不同时期研制出不同款式的部件得以互换,显示出照相机制造在机械上的精密和标准化。1949年,德国蔡司·伊康公司(Zeiss Ikon)生产的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康泰克斯”(Contax)代表了现代135单反照相机的基本造型。在镜头研制和摄影光学的改良方面,1949年美国发明了变焦距镜头,1950年法国发明了摄远镜头,1954年德国发明了微距镜头。包括广角、折反射等更高级的光学镜头纷纷出现,镜头越来越朝着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发展。特种光学玻璃不断被生产出来用于照相机镜头,镜头镀膜工艺也越来越得到普遍应用,镜头的各种照相功能和成像性能迅速被提高„„这个阶段,欧美许多厂家在照相机的机械和光学开发中,重视科技与独创,从起步到飞跃,不断地完善和成熟,从而确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定型产品。著名的如德国的“徕卡”、“罗莱佛莱克斯”、“林霍夫”(Linhof)、“蔡司伊康”(Zeisslkon)、“康泰克斯”、“罗敦斯托克”(Rodenstock)、“施奈德”(Schneidet,),瑞士的“仙娜”、“阿卡”(Arca),瑞典的“哈苏”,荷兰的“金宝”(Cambo),美国的“波拉洛依德”等。

20世纪60年代起,照相机的发展进入高级阶段,最大特点体现在电子技术的融入。与以往不同的是,照相机开始包容了更多的科技含量,除了光学、机械学,还有材料力学、人体工程学和电子学等。特别是电子工程技术的大量运用,给照相机带来的不仅是性能和功能上的大幅度提高,使照相机的发展产生了日新月异的进步。1960年,以“潘泰克斯”为品牌的日本旭光公司,在德国世界照相机博览会上展示了世界上首台以电子测光的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Pentax SP'’,率先跨出照相机电子时代的第一步。从此,照相机电子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块、微电脑、激光、红外线、超声波等尖端电子工程技术,极尽能事地不断地融进照相机。当今,一部照相机内可以设置的功能简直多得令人眼花缭乱,人们不必具备专业技能便可轻松地拍照。

2).感光材料的发展

感光成像,是摄影过程的实质性问题。当年,尼埃普斯为了记录一次影像,要在阳光下进行长达8小时的曝光。至于若要获得能欣赏的正像,那时的前贤们为此曾耗费了更多的时间。我们难以想象当年达盖尔为了在铜版上获得一个正像,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今天,高达ISO3200的感光片可以在烛光下轻易完成曝光,快捷便利的“波拉”片可以在数秒内实现成像。今非昔比,这之间汇集了无数人、无数次的探索和实践,经历了一步一步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从而形成了许多种感光成像的工艺。

一百多年来,感光材料在发展上大致沿以下工艺变革演进:银版法和碘化银纸法→→蛋清工艺→→火棉胶湿版工艺→→明胶干版工艺→→软片和胶片工艺。每一类工艺,都代表着影像生成的系列过程,每一类工艺中,也都包含着一些派生工艺。

3).彩色摄影的出现

彩色摄影的发展,从历史上来看,并不晚于黑白摄影。科学研究在很早便已发现光和色彩的关系,并曾进行过多次探索。从摄影正式诞生的年代起,感光成像的技术使黑白摄影早先一步进入实用,尽管摄影尚未能直接记录和再现事物的实际色彩,但是人类为对影像赋予色彩的追求却一直在进行着。人类在从事有关色彩摄影的各种试验和探索的同时,也采用过许多其他办法来为黑白影像增添色彩,包括绘画式的手工渲染、调色等工艺。先驱们在对光和色彩的研究中,通过认识和完善三色理论,乃至加色法、减色法、网屏与彩屏、染料与成色,及其他有关彩色摄影的科技发明和实验上的不断成功,步步逼近了彩色摄影的实现。1935年,柯达克罗姆(彩色反转片)研制成功并付诸实用,从此,彩色摄影终于算是梦幻成真。继而在1942年,彩色负片正式推出。彩色摄影变得像黑白摄影一样方便易行。彩色摄影发展迅速,几十年内便在全球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

三、摄影的未来

1981年,日本索尼(SONY)公司在德国国际广播器材博览会上推出了世界上首台磁录像照相机“玛维卡”(Mavica)。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照相的银盐工艺,以电磁记录手段开创了新的图片影像生成方式。记录的影像依然以图片出现,只是记录影像的载体已不是银盐胶片而已。当时由于像素难以提高且成本和造价昂贵等一系列问题,被认为实用价值不大而未获开发推广。

20世纪90年代后期,数码摄影及配套的电脑图像处理系统迅速崛起,使得传统的银盐类感光材料不再是记录影像的唯一方式。数字化的图像通过计算机可更自由、更宽泛地加工处理,从而免除了以往“湿”操作的麻烦和不便,使摄影的后期制作得以彻底从传统暗房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当然,对于习惯于以传统银盐图像为专业标准的人而言,数字化图像的像素仍不够理想,但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像素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及数码摄影更全面、更高级的普遍应用,银盐类感光材料成为未来社会的一段历史也未必不是一种可能。不论你认为这是摄影的异化、派生或是彻底革命,然而它确实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并且代表着一种未来。

(二)摄影的基础知识

一、照相机的种类

照相机的种类繁多,分类方式也各式各样,这里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介绍部分类型的相机。

(一)按胶卷型号分类(画幅不同)110照相机

体积小巧,每张画幅的大小为13*17mm。120照相机

除可拍摄60*60mm的标准画幅外,还有画幅尺寸为45*60mm、60*70mm、60*90mm多种规格,优点是画幅大,因而影像像素多,适合高度放大,制作高清晰度、颗粒细腻、高分辨率的大幅照片,但是他体积大,笨重,胶卷成本高。

135照相机

画幅尺寸为24*36mm,,胶卷宽度为35mm.(二)按照照相机的外形和结构分类

1、平视取景照相机

2、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三)特殊种类的照相机

1、一步成像照相机

2、防水照相机

3、水下照相机

4、广角照相机

5、全景照相机

二、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

(一)光学原理

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照相机拍照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联系:投影器f

(二)镜头的种类

⒈镜头的口径(孔径)镜头口径也叫有效口径,表示该镜头的最大光圈值,同时还表示该镜头通光能力的大小。用直径与焦距之比表示,如镜头通光孔径25mm,焦距50mm,其比表示,如镜头通光孔径25mm,焦距50mm,其比为25:50=1:2大孔径的镜头透光能力大,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中使用,而不需要借助人造光(只用现场光),这是小孔径镜头无法做到的。但是大孔径镜头的制造工艺要求高,大孔径镜头的照相机价格昂贵。而且当我们在日光下和普通环境的正常光线下使用大孔径镜头时,也不会经常把光圈开足到与镜头孔径同大的光圈值上,通常总得收小一些光圈。这样在一般情况下,就显示不出它的优越性。

⒉镜头的焦距及分类 标准镜头的优点是:

①影纹细腻,层次丰富,适宜人像、风景等摄影。

②用它拍出来的人像和景物照片,其景物的大小和透视的比例适中,人眼看起来正合适、舒服。

③它的镜头口径大。镜头口径越大,说明感光能力越强,可以适应光线较弱的照明条件快速曝光。

广角镜头的特点:

视角大,即包括景物的范围大,拍摄的场景大。

②从拍摄效果看,广角镜头对景物有一定的夸张表现,这种夸张能给人以辽阔的感觉,而且焦距越短的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越夸张。

③广角镜头还有一个优点,它的景深较大,即使拍摄对焦略有偏差,也可以拍摄出清晰的照片。

④它的缺点是照度不匀,有时一张照片中心部分亮,四周部分暗。至于广角镜头产生透视比例失真现象,是能采取某些方法予以纠正的。

远摄镜头的特点: ①景深短。也就是在被摄主体前后一个极短的距离内景物清楚,拍出来的照片缺乏立体感,前后景物大小差不多。

②远摄镜头最大的特点是拍摄景物变形小,并能在离目标较远的地点拍摄。在拍摄人物和动物时,一致引起他(它)们的惊恐和不自然现象。

变焦镜头的特点:

在一定范围内焦距可以连续改变,也就是说视角是连续可调的。变焦镜头最大的优点是一只变焦镜头能代替若干只定焦镜头的作用,因而携带方便,使用简便,既不必在拍摄中不断更换镜头,也不必为摄取同一对象不同景别的画面前后跑动。

它的主要缺点是口径通常较小,常会给拍摄带来麻烦,如在光线较暗的条件下,影响胶片的感光,如想用高速快门、大光圈时,往往不能满足需要。使用变焦镜头后的取景屏也不如定焦镜头明亮,还常常会使裂像镜聚焦指示失灵。在生产技术水平相同的前提下,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总比定焦镜头要差些。变焦镜头大而笨重,易造成持机不稳。

(三)快门及分档 ⒈什么是快门

快门是相机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按下快门按钮,相机快门自动打开,并持续设定时间后关闭。

⒉快门分档

通常把快门开启的时间长短叫快门速度,快门开启的时间短,即速度快。快门按曝光时间的长短也分为若干档,并要求相邻长时间快门是短时间快门持续时间的2倍。

分档排列如下:1,1/2, 1/4,1/8,1/15,1/30,1/60,1/125,1/250,1/250,1/500,1/1000,„单位为秒(s)

由于快门速度盘面积小,故略去分母:1,2,4,8,15,36,60,125,500,1000等,这些数字均是表示实际快门速度的倒数秒。

大于1秒的快门速度,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以便于区别。2,4,8,15这是表示实际的快门速度。

相机快门速度标记盘上还常见“B”、“T”俗称慢门(也有人把1/30秒的各档,包括B、T档均叫慢门)“B”门和“T”门只是操作方式不同:B门是按下快门钮,快门开启,松开快门钮,快门就关闭。T门是按下快门钮,快门开启;关闭快门要重新按一下快门钮。B门和T门快门速度不由相机自动控制,而是由摄影者人为随意控制,是特意为长时间曝光准备的。使用B门或T门时,最好用快门线控制,相机用三脚架固定,可以保证曝光过程中相机有较大稳定度。快门速度只能调节在标记上,不能调节在两档之间,否则容易损坏快门的 7 机械装置。标X的位置为闪光灯档,使用闪光灯时,快门速度须调到该挡。一般为相机焦距的倒数,能持稳相机的速度也是焦距的倒数。

⒊快门的作用

控制曝光量(进光时间),这是快门的基本作用。它与光圈配合解决曝光量的需要。影响成像效果(成像清晰度)

这是快门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动体摄影时,如拍摄一溅出的水花用高速、拍摄雨滴成一直线的效果用低速。另外在任何拍摄中都存在持稳相机的问题。

(四)光圈的作用及其分档

光圈——直径可以改变的通光孔。由几块金属薄片组成,处于组成镜头的多片透镜之间。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系数表示,记为F。F=f(镜头焦距)/D(光圈直径)当镜头焦距一定时,光圈系数与光圈直径(有效)成反比。光圈分为许多档,分档的原则是,要求大光圈是相邻小光圈通光量的二倍,也即通光面积的二倍。

4,5.6,8,11,16,„记为F4,F5.6,F8,F11,F16„

F8的通光量是F11的二倍,F5.6的通光量是F4的1/2。光圈可调定在两档正档上或之间的任何位置。

光圈的作用是调节进光量,影响景深和像的清晰度。调节进光量

光圈是通光孔,光圈大进光多,感光片获得的照度就大,因此光圈和快门共同控制曝光量。

影响景深

景深是指能在感光片上结为基本清晰像的景物纵深范围,这个范围越大,则称景深越大。光圈大小可以使景深发生变化。

光圈影响景深的基本规律:光圈增大,景深缩小,光圈缩小,景深增大。影响像的清晰度

影响像的清晰读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镜头本身所产生的球差和慧差(光学知识欠缺者可理解为像的变形),这种像差大小与光圈大小有关,光圈越小,像差越小;另一个是由光的波动性所产生的衍射现象,它影响清晰度的规律是光圈越小,危害就越严重。于是相机就存在一个最佳光圈,使用这个光圈拍照影像质量最好。大于这个光圈像差影响增大,影像质量下降,小于这个光圈,衍射现象增强,影像质量也下降。每个相机最佳光圈不同,一般为最大光圈缩三档处,镜头质量高的在缩二档初,质量再差的在缩4~5档处。

三.胶卷

(一)胶卷的种类 按尺寸分类:

有“120”,“135”,等型号。常用的是“135”胶卷,这种胶卷宽35毫米,长160~170厘米,片边两旁具有规则的片孔,一般可拍摄3.6厘米×2.4厘米的底片36张也有可拍摄20、24、72张的“135”胶卷。

按感光速度分类:

按感光速度有Iso100、Iso200、Iso400等等。这里数值变一倍则我们曝光时所需的曝光量也变一倍,数值越大则速度越快。

按色彩分:

有黑白片,彩色片,X射线片等等。

(二)感光度

感光度是指胶片对光的敏感程度,也是胶片所具有的感光能力和标志。由于胶卷制造厂使用的「感光乳剂」不同,对于光线的灵敏度也不一样。低感度的胶卷需要较多量光线照射,才能使卤化银晶体产生作用;高感度胶卷只需极微弱的光线照射,就可使卤化银产生作用。所以感光度高的胶片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就能感光,称为高速感光度(或快速)胶片;相反感光度低的胶片,则须在光线较强的场合下拍摄。如果在同一光线的条件下,使用不同感光度的胶卷拍摄,其照相机的光圈或快门速度就应该有所变化,也就是说,高感光度的胶卷,光圈要小些快门速度要快些;低感光度的胶卷则相反,光圈要大些或快门速度要慢些。

四、曝光极其控制

(一)曝光量

就是参与曝光的光的总能量,用公式表达为:曝光量=光强×曝光时间 摄影中曝光量正确与否至关重要,过度或不足都会影响像的效果。最佳曝光量公式:

最佳曝光量=8~10/胶卷感光度 单位lx﹒s(勒克斯﹒秒)

(二)互易律

互易律也叫倒易律。曝光量=光强×曝光时间 照相时光强由两个因素决定:景物亮度和相机光圈大小。光圈一定时,景物亮度越高,光强越强,而曝光时间即为快门速度,故照相时胶卷的曝光量公式可改写为:曝光量=快门速度×光圈大小×景物亮度。从此公式中可以看出,在景物亮度一定时,光圈大1档,快门速度快1档,即通光孔(光圈)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快门开启时间(快门速度)缩为原来的1/2,曝光量不变。(举例:如水桶接水)

对某一景物拍照使用光圈F8和快门1/125S,现列出如下光圈快门组合值,仍对同一景物做几次拍照,其曝光量相同。

使用光圈 F2.5 F4 F5.6 F8 F11 F16 F 22 快门速度 1/100 1/500 1/250 1/125 1/60 1/30 1/15 通常把光圈快门对等互补保持曝光量不变的规律叫做互易律。互易律也有失效的时候,这就是光线太暗时和快门速度太高时,可能按以上规律推算会导致曝光不足,需要增加曝光量来弥补。

五、景深极其制约其影响

影响景深的三因素:第一,光圈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第二,调焦距离,调焦距离越大,景深越大。调焦距离即摄距。例如聚焦于10米的景深大于聚焦于1米的景深。摄距与景深成正比的规律还有一个前提,这就是摄距在超焦点距离以内。如果摄距超出了超焦点距离,那么,摄距越远,景深不是越大,而是越小,与原规律相反了。第三,镜头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如何取得最小景深:最大光圈+尽可能小摄距+长焦距镜头

六、摄影构图及用光 构图的概念

1.什么叫“构图”

含义是:把各部 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在《辞海》中,谈到“构 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 法”或“布局”。

所谓构图,也就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 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 重要因素,则作品中全部摄影视觉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它使内容所构成的一定内部 结构得到恰当的表现,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得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

2.构图的目的

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 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 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总的来说,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别人的艺术,这话可真切地表达了构图的目的。

(二)创作与构图

1、主题的形成

主题是灵魂,是属于思想性的东西。“意在摄先”是说在摄之前必须立意,意也就是主题,主题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主题一是摄影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 孕育而成的,二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

2、陪体在画面的地位和作用 陪体深化主体的内涵。

画面处理好陪体,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情节。陪体的选择要能用来刻画人物 的性格,说明事件的特征,也就是要有典型性

画面陪体的安排必须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不能喧宾夺主,陪体在画面所占 面积多少,色调的安排,线条的走向,人物的神情动作,都要与主体配合紧密,息息 相关,不能游离于主体之外。

陪体的处理也有直接和间接处理,有时陪体不直接见诸于画的情况,我们说 陪体虽是与主体构成情节的对象,但有一些画面与主体构成情节的对象不在画面之中,而在画面之外。

3、环境对烘托主体的作用

1)、前景处在主体前面,靠近相机位置,它们的特点是呈像大,色调深,大都处 于画在的四周边缘

1.利用一些富有季节性和地方特征的花草树木做前景,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 彩,使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前景用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3.突出画面内容的概括力

4.运用前景与背景景物作内容上的对比,5.前景给予人们一种主观的地位感 6.前景的运用可增加画观的装饰美 7.前景有均衡画面的作用

8.前景运用虚焦点的表现手法,给人们一种朦胧美的感觉。2)、背景是指在主体的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的景物,以强调主体是处于在什么环境 之中,背景对突出主体形象及丰富主体的内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首先要抓取一些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作背景,明显地交代出事件 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气氛,以加深观众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抓取其有时代特征的 景物,使人们了解时代背景。

2.背景的处理力求简洁。

背景要力求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对比 4.空白的留取

画面上留有一定的空白是突出主体的需要 画面上的空白有助于创造画面的意境

空白还是画面上组织各个对象之间呼应关系的条件 空白的留取与对象的运动有关

画面上的空白与实物所占的面积大小,还要合乎一定的比例关系 5.画面要达到整体的均衡

强调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时,要求画面的均衡平稳,甚至有意地采取对称 式的均衡,从四平八稳的对称均衡中显示出一种古朴的庄重的关系。

在一些强调幽雅、恬静、柔媚的抒情性风光画面及生动活泼的人物、情节画 面中,要求的是变化中的均衡画面上可以有疏有密,有虚有实但整体要求是均衡的。

均衡还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加以运用。即有意地违反均衡的法则,使画面人不 均衡中造成某种动荡感,象受到外界冲击一样。利用不均衡的变格形式来深刻地表达 主题。

6、介绍各种构图方式:

黄金分割线构图.三角形构图.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对角线构图.S形构图.辐射形构图.框架型构图.对称构图;平衡构图;夸张对比;形态重叠;空间交错;形态切断;隐形构成;偷梁换柱;视觉推移;影子效应;动感;趣味。

7.各种构图的特点: 水平线构图:平静,安宁,广阔舒展的感觉 垂直线构图:重心稳定,庄严,肃穆的感觉 对角线构图:动感,上升,延展之势 S形构图:优美而富于节奏变化

辐射形构图:强烈的扩张性,爆发力和动感 三角形构图:稳重,沉着,不可动摇 框架型构图:强烈的形式感,纵身感

(三)摄影用光

所有的光都具有方向性,这个概念容易理解。根据光源与被摄主体和摄像机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可以将光线分为顺光、逆光、侧光三种基本的类型;而根据三者纵向的相对位置,又可分为顶光、俯射光、平射光及仰射光四种光线。

1、运用顺光拍照

顺光即光源从照相机方向正面照射到被摄体上。其特点是:亮度高,光反差小。光照所形成的阴影都在被摄体的后面。因被摄体正对镜头,所以被摄体表面受到的照明是一样的,因而缺少明显的明暗对比和反差,显得平淡,缺乏层次和色彩对比。反映在照片上就是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

用顺光拍摄的彩色照片的优点是:色彩朴实,有较好的饱和度和透明度。尤其拍摄老年人肖像,顺光可以掩饰面部的皱纹和斑痕。另外,对脸部稍有凸凹不平的缺陷,还能起到一定的弥补和美化作用。,运用侧光拍照

侧光,光源从侧面斜角度照射到被摄体上,另一侧具有明显方向性投影,能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立体感,表面质感以及景物的纵深感。侧光是拍摄彩色片比较理想的光线条件。利用侧光照明,有利于浮雕、水纹、田垄等各种表面结构粗糙的物体的表现,同时也更有利于主体物与背景色调的区别,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因此,它的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

在人像摄影中,如果测光的角度太大,将会在面部产生强烈地反差。这样明暗对比将超过彩色片的宽容度范围,所以,在拍摄时,需要在暗的一侧加用辅助光,以减弱反差,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3.运用逆光拍照

逆光,光源从被摄体方向射来,正对着照相机镜头。逆光光线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光线投射的角度高于被摄体,叫高逆光;另一种是光线投射角度低于被摄体,叫低逆光。

逆光的特点是,能勾画出被摄体的部分或全部轮廓,有助于增强被摄体的立体感;使背景色调浅淡,被摄体色彩明亮鲜艳,加深景物的空间感;对表面结构粗糙的物体,能表现出鲜明的质感;在拍摄人像时,因光线从背后照射,人的眼睛不受光线的刺激,表现自如。

复习题:

照相机的结构及光学原理。什么是快门?如何分档?

光圈的概念,其大小与光圈指数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分档,光圈的作用。什么是景深,景深的制约因素。

什么是感光度?如何分级?其表示方法如何? 什么是曝光量? 什么是互易律?

摄影用光光线的类型(水平方向)。

七.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景别的取决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二是所使用摄像机镜头的焦距长短。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相对距离的变化,以及摄像机在一定位置改变镜头焦距,都可以引起画面上景物大小的变化。这种画面上景物大小的变化所引起的不同取景范围,即构成电视景别的变化。

通常来说,景别大致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不同的景别有不同的功能。(一)远景

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远景视野深广、宽阔,画面中人体隐约可辨,但难分别外部特征,主要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战争场面、群众集会等。在很多情况下,电视节目常以远景镜头作为开头或结尾画面,或作为过渡镜头。

(二)全景

全景主要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被摄人体的全身,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如果说远景重在表现画面气势和总体效果的话,全景则着重揭示画内主体的结构特点和内在意义。全景可以完整地展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并且可以通过形体表现刻画人物的内心状态;全景可以表现事物或场景全貌,展示环境,并且可以通过环境烘托人物;全景在一组蒙太奇画面中,具有“定位”作用,指示主体在特定空间的具体位置。

(三)中景

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较全景而言,中景画面中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空间降至次要位置。中景往往以情节取胜,既能表现一定的环境气氛,又能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活动,是电视画面最常见的景别。

中景能够展现物体最有表现力的结构线条,能够同时展现人物脸部和手臂的细节活动,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擅长叙事。由于特写、近景只能在短时间内引起观众的兴趣,而远景、全景容易使观众的兴趣飘忽不定,相对而言,中景给观众提供了指向性视点。它既提供了大量细节,又可以持续一定时间,适于交待情节和事物之间的关系,能够具体描绘人物的神态、姿势,从而传递人物的内心活动。

(四)近景

近景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小块局部的画面。近景以表情、质地为表现对象,常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物体的主要特征,可以产生近距离的交流感。如世界各国大多数节目主持人或播音员多是以近景的景别样式出现在观众面前的。

(五)特写

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是视距最近的画面。特写的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形象,选择、放大细微的表情或细部特征,引起视觉注意。特写可以强化观众对细部的认识,以细部来寓意深层涵义,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还可以把画内情绪推向画外,分割细部与整体,制造悬念。因此贝拉?巴拉兹说特写镜头“不仅是在脸空间上和我们距离缩短了,而且它可以超越空间,进入另一个领域??精神领域,或叫心灵领域”,它“作用于我们的心灵,而不是我们的眼睛”。

正因为特写能够短暂地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具有惊叹号的作用,所以在编辑中往往成为一组蒙太奇句子中的表现重心。同时它又被称作万能镜头,当出现跳轴镜头时,插入中间,可以弥补转场或跳轴带来的突兀感。

八.摄影作品分析

考生在进行摄影作品分析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作品是怎样突出主体的?是怎样利用配体、前景,后景,方向,视角来表现主题的

(2)作品是怎么样运用线条形成画面节奏,抒发感情,突出主题,表现主题的(3)摄影作品的光线,影调的特点在哪里?(4)这应作品的夸张,变异在哪里?

13(5)怎样将自己直接感觉到的气氛,情绪说得自然,说得真切,说得让自己和考官都信服?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具体的摄影作品,发表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审美价值观。

九.影片分析 1.考察要点

首先,影片分析考察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基本要求是文字通顺,无错别字,并具有较高的写作技巧。其次,是考察考生对于影片某些特殊的处理手法的理解,如 张艺谋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的黑白、彩色两种色调的运用;再如《秋菊打官司》中纪实手法的运用等。第三,考察考生对于一部影片的主题的把握能力,要求考 生能够理解影片的深层含义和社会性。如《离开雷锋的日子》所讨论的主题是:在自由竞争、个人利益备受关注的社会转型时期,雷锋所代表的自我牺牲精神、集体主义却并未过时。

2、影片分析的写作方法与格式

要写一篇影片分析,首先就要确定写作的角度。一部影片可分析的方面和角度很多,有的考生一会说说影片的主题思想,一会又分析剧作结构,一会又分析视听语 言方面的特色,觉得方方面面都想说一说,但又说得不深入,一篇优秀的影片分析永远不是面面俱到的,永远都是抓住其中一两个突出的方面深入地论述。

首先,可以对影片作社会学分析,即作品如何反映时代的某个社会问题,作品所包含的社会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作品是如何展开这一社会主题的。如《秋 菊打官司》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影片给观众展示了一幅中国普通农村的真实生活画卷,通过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卑微的小人物执著的要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讨个 说法的故事,揭开了一个关于法律观念的主题:每个人都有用法律保护尊严的权力,中国的法制观念彻底普及还需要很长的路。

其次,也可以影片作叙事分析,也就是影片剧作技巧的分析,分析一部影片如何建立一种叙事关系,也就是如何讲故事,影片的创作者如何通过情节的铺排、细节的设置、人物形象地塑造来一步一步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

再次,可以从技术的层面对影片的导演手法、视听语言的技巧进行分析,分析作品如何建立时空关系、影片叙事的镜头体系、导演如何进行场面调度等。如侯孝贤 的影片中视听语言突出的特色就是长镜头的运用,那么考生就可以深入地去分析在侯孝贤的影片中,长镜头是如何具体运用的,长镜头给观众的视觉和心理感觉是怎 样的,长镜头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民族审美心理。再如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中运用了大量的音乐来烘托影片的主题,考生也可就视听中的“听”来进行分析。当 然,对于参加本可入学考试的考生而言,大多数都未进行过专业的视听语言方面的训练,因此导演手法、视听语言的分析不宜涉及的过多,考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 如果能够找出影片中一两个突出的视听语言的特征,则可以进行视听分析,如果不能找出影片突出的视听语言的特征,也不要不懂装懂,可以避开视听的分析,转而 进行社会学的主题分析或叙事技巧的分析。

前几年考过片目:

《暖》《香魂女》《我的父亲母亲》《甜蜜蜜》《可可西里》《秋菊打官司》

复习参考片目:

《霸王别姬》、《榴莲飘飘》、《小城之春》、《罗生门》、《雁南飞》、《林家铺子》(注意美工);

《红色娘子军》(剧作)、《烈火中永生》(摄、美)、《毕业生》、《克莱默夫妇》(剧作);

《美国往事》、《铁面无私》、《秋瑾》(音乐,谢晋93)、《黑炮事件》(导); 《芙蓉镇》(场面调度)、《鸟人》(镜头结构)、《迷墙》(纯诗)、《最后的贵族》、《本命年》;

《悲情城市》(文学性)、《心香》(孙周91)、《过年》(平民诗,黄建中92); 《雾中风景》(场面)、《蓝风筝》、《周恩来》、《活着》(92.06《收获》)、《重庆森林》;

《暴雨将至》(视听讲故事)、《阳光灿烂的日子》、《杀手里昂》(美学)、《饮食男女》;

《卧虎藏龙》、《烈日灼人》、《黑骏马》、《背靠背、脸对脸》、《有话好好说》、《鳗鱼》(导);

《小鞋子》、《樱桃的滋味》、《花火》、《幸福时光》、《罗拉快跑》;

《美国美人》(使美国电影转型,中产空虚,现代文明从家庭解剖社会、经济、文明的现状);

《花样年华》、《黑暗中的舞者》、《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夏钢——《无人喝采》《与往事干杯》《谁来倾听》(物质的丰裕、感情的贬值、人性的失落)。

画的元素:

光、色、人、景、物、镜头、剪辑、场面调度(构图、运动、角度、景别)

第四篇:摄影技巧基础知识作业

1.什么是135单镜头发光数码照相机?

答:135相机就是指35mm相机,它的名称的由来是根据底片宽度为35mm得来的。为了统一相机的标准,柯达公司制定了1XX名称制定的标准,所以后来有了110相机、135相机和120相机。

135胶卷采用的是35mm电影胶片,35是其宽度,那么,前面那个1是怎么回事呢?Oscar Barnack设计的莱卡相机首先使用35mm电影胶片,但是一开始胶片必须先装进可重复使用的暗合里,把片头剪去,才可拍摄。1934年,柯达公司引入了一次性的135胶卷盒,这实际上是德国斯图加特的Nagel相机厂的发明,柯达收购了该厂。柯达于1935年正式推出135柯达彩色胶卷。所以,135的那个1是指有别于可重复使用暗合的一次性暗合,135胶卷的完整定义则为“采用一次性暗合的35mm胶片”。

2.什么是镜头的焦距?

答:镜头焦距:是指镜头光学后主点到焦点的距离,是镜头的重要性能指标。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着拍摄的成像大小,视场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画面的透视强弱。镜头的焦距是镜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了被摄物在成像介质(胶片或CCD等)上成像的大小,也就是相当于物和象的比例尺。当对同一距离远的同一个被摄目标拍摄时,镜头焦距长的所成的象大,镜头焦距短的所成的象小。根据用途的不同,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差非常大,有短到几毫米,十几毫米的,也有长达几米的。镜头的焦距分为像方焦距和物方焦距。像方焦距是像方主面到象方焦点的距离,同样,物方焦距就是物方主面到物方焦点的距离。必须注意,由于照相机镜头设计,特别是变焦距镜头中广泛采用了望远镜结构,物方焦距与像方焦距是不一定相等的。我们平时说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是指像方焦距。

3.什么是镜头视角?

镜头中心点到成像平面对角线两端所形成的夹角就是镜头视角,对于相同的成像面积,镜头焦距越短,其视角就越大。对于镜头来说,视角主要是指它可以实现的视角范围,当焦距变短时视角就变大了,可以拍出更宽的范围,但这样会影响较远拍摄对象的清晰度。当焦距变长时,视角就变小了,可以使较远的物体变得清晰,但是能够拍摄的宽度范围就变窄了。

4.什么是鱼眼镜头 ?

鱼眼镜头是一种焦距为16mm或更短的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它是一种极端的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是它的俗称。为使镜头达到最大的摄影视角,这种摄影镜头的前镜片直径很短且呈抛物状向镜头前部凸出,与鱼的眼睛颇为相似,“鱼眼镜头”因此而得名。鱼眼镜头属于超广角镜头中的一种特殊镜头,它的视角力求达到或超出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5.什么是超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中,视角范围特别广的镜头(80—110度)才这样称呼。在35毫米相机上,多指15—20毫米的镜头。超广角镜头有着宽广的视野,又不像鱼眼镜头有强烈的畸变,是很好消除了畸变的镜头。

6.什么是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焦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的摄影镜。

7.什么是标准镜头?

视角为50度左右的镜头之总称。焦距长度和所摄画幅的对角线长度大致相等的摄影镜头。其视角一般为45°~50°。画面35毫米为40—60毫米焦距的镜头,6*6厘焦距的为75—80毫米焦距的镜头,4*5英寸则是120—150毫米。标准镜头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间的摄影镜头,标准镜头所表现的景物的透视与目视比较接近。它是所有镜头中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头。

8.什么是中长焦距镜头?

中长焦镜头最基本的特点是,镜头视角小,所以视野范围相对狭窄;能把远处的景物拉近,使之充满画面,具有“望远”的功能,从而使景物的远近感消失;缩短了景深,把对被摄体聚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限制在一定尺度内,用以突出被聚焦的部分(多为被摄主体或要突出表现的部分)。视角小、视野狭窄。

9.什么是长焦距镜头?

长焦距镜头是指比标准镜头的焦距长的摄影镜头。长焦距镜头分为普通远摄镜头

和超远摄镜头两类。普通远摄镜头的焦距长度接近标准镜头,而超远摄镜头的焦距却远远大于标准镜头。以135照相机为例,其镜头焦距从85毫米— 300毫米的摄影镜头为普通远摄镜头,300毫米以上的为超远摄镜头。

10.11.什么是望远镜头? 什么是折返镜头? 望远镜头是摄影机、相机、摄像机中镜头的一种,属长焦镜头,一般焦距在800——1200mm。

折反射镜头是一种利用凹面的反光镜位于镜头筒的末端,距离照相机最近。光线到达反光镜抛物线形状的表面后向其焦点反射,并经一片较小的反光镜再向照相机反射。反射的影像通过主反光镜中央的圆孔并由各种透镜单元进一步聚焦后传递到照相机。

12.什么是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是一种用作微距摄影的特殊镜头,主要用于拍摄十分细微的物体,如花卉及昆虫等。为了对距离极近的被摄物也能正确对焦,微距镜头通常被设计为能够拉伸得更长,以使光学中心尽可能远离感光元件,同时在镜片组的设计上,也必须注重于近距离下的变形与色差等的控制。大多数微距镜头的焦长都大于标准镜头,可以被归类为望远镜头,但是在光学设计上可能是不如一般的望远镜头的,因此并非完全适用于一般的摄影。

13.什么是移轴镜头?

一般拍摄建筑物是站在地上,为了拍到全貌,相机要稍微向上仰。由于建筑物下部较近上部较远,会拍出“下大上小”的汇聚效果。镜头本身是没有变形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透视关系。纠正办法:相机正对着建筑物拍摄。这时可能镜头视角不足,需要换更广角的镜头。对于35毫米相机,等效方法是用同样焦距但视角更大的镜头,正对目标拍摄,将胶片移到剪取时要保留的位置(实际是将镜头向相反方向平移)。这种镜头就是“移轴镜头”,原理如上所述。

14.什么是景别?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15.什么是远景?

电影摄影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这种画面可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广阔深远的景象,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或环境气氛。还宜于表现规模浩大的人物活动,如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人如潮涌的游行示威,千军万马的对阵厮杀等。电影的远景,在展示空间和渲染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上,是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大远景比远景视距更远,适于展现更加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浩渺苍茫的自然景色。这类镜头,或者没有人物,或者人物只占很小的位置,犹如中国的山水画,着重描绘环境的全貌,给人以整体感觉。大远景在影片中主要用以介绍环境、渲染气氛。

在远景中, 人物在画幅中的大小通常不超过画幅高度的一半,用来表现开阔的场面或广阔的空间,因此这样的画面在视觉感受上更加辽阔深远,节奏上也比较舒缓,一般用来表现开阔的场景或远处的人物。

16.什么是全景?

全景是(Panorama),又被称为3D,是一种新兴的富媒体技术,其与视频,声音,图片等传统的流媒体最大的区别是“可操作,可交互”。全景分为虚拟现实和3D实景两种。

17.什么是中景?

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视距比近景稍远,能为演员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不仅能使观众看清人物表情,而且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

18.什么是近景?

近景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者景物局部面貌的画面。

19.什么是特写?

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其特点是抓住现实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富有特征性的部分,作集中的、精细的、突出的描绘和刻画,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0.什么是光圈?光圈作用是什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形,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

作用:1.能调节进入镜头里面的光线的多少;

2.光圈是决定景深大小最重要的因素,光圈大(光圈值小),景深小,光圈小(光

圈值大),景深大!

21.什么是快门?快门作用是什么?

快门是照相机用来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时间的机构。是照相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形式及功能是衡量照相机档次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秒数低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某款相机就强调快门最快能到1/16000秒,可轻松抓住急速移动的目标。不过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出来。

作用:一是必须具备有能够准确调控曝光时间的作用,这一点是照相机快门的最基本的作用;

二是必须具备有足够高的快门速度,以利于拍摄高速动动全或有效控制景深;

三是必须具有长时间曝光的作用,即应设有“T”门或“B”门;

四是具有闪光同步拍摄的功能;

五是具有自拍的功能,以便于自拍或在无快门线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曝光时,使快门开启。

22.什么是景深?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哪些?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换言之,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

影响因素:1 镜头焦距;2 被拍摄体的距离;3 光圈的大小;4 感光元件大小(与容许弥散圆半径有关)

23.什么是曝光?影响曝光的因素有哪些?

曝光,英文名称Exposure,曝光模式即计算机采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为多种,包括: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曝光、AE锁等模式。照片的好坏与曝光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曝光量由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具(光圈大小)决定。

影响因素:

一、光线强度;

二、物象的亮度:

1、光源的照明方向;

2、物体的反光能力;

3、拍摄环境的影响

24.什么是补光?

所谓补光,就是通常位于或邻近相机轴心线的、对被摄对象作总体照明用的光源,其目的在于使阴影部的细节能获得恰当的曝光。

25.什么叫曝光正常?

指根据景物的亮度和记录表现景物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光圈与快门组合,正确记录景物的影像于感光片之上。

26.什么叫曝光过度?

指由于光圈开得过大、底片的感光度太高或曝光时间过长所造成的影像失常。

27.什么叫科学曝光?

曝光的定义,如果予以科学的解释的话,即是:光线的强度乘以光线所作用的时间。定义中的“光线的强度”,是指CCD受光线照射的强度,即照度(以I代表照度,单位是勒克司)。定义中的“光线所作用的时间”,是指感光片受爱线照射的时间,即曝光时间(以T代表曝光时间,单位是秒)。

28.什么叫正确曝光?

指根据景物的亮度和记录表现景物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光圈与快门组合,正确记录景物的影像于感光片之上。

29.什么叫光圈优先曝光模式?

光圈优先(A/AV)是指,由摄影师控制光圈大小,相机会根据当时的光线来自动设置出适合的快门速度的拍摄模式。

30.什么叫快门优先曝光模式?

快门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时间[1]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

31.什么是手动曝光模式?

手控曝光模式每次拍摄时都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时间的调节,这样的好处是方便摄影师在制造不同的图片效果。如需要运动轨迹的图片,可以加长曝光时间,把快门时间延长,光圈减小;如需要制造暗淡的效果,快门要加快,曝光要减少。虽然这样的自主性很高,但是很不方便,对于抓拍瞬息即逝的景象,时间更不允许。

32.什么是程序曝光模式?

程序式自动曝光按照一定的曝光程序组合而成33.什么是全自动曝光模式?

AE全称为Auto Exposure,即自动曝光。光圈优先AE式是由拍摄者人为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为选择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要求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

34.什么是摄影?摄影对我而言是什么?

摄影,是一种生命点滴的记录,是美好的值得留住的光影的记录,对于我来说,是爱好,是兴趣,是一种美好的梦。

第五篇:儿童家庭摄影基础知识

儿童家庭摄影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和器材准备

1、拍摄儿童需了解的基础知识

拍摄儿童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摄影方面的基础知识,当然看到这篇文章的大部分朋友肯定都具备一定的摄影基础,象如何确定正确的曝光量及合理构图等,不用我再多说。不过在此我还是要强调几点与拍摄儿童关系较大的摄影技巧。首先是光圈和快门对拍摄效果的影响,比如大光圈可以使景深变浅,高的快门速度能让运动“凝固”等。其次是闪光灯的合理运用及控制,我们应了解强制闪光、慢速闪光同步等不同闪光设置的作用,以及什么时候需要用到闪光灯拍摄,而什么时候绝对不能用。此外还有手动白平衡、手动对焦及超焦距的运用等。关于这些摄影基础知识的详细内容大家可以参看本刊以前的相关文章或其他摄影书籍,后文也将结合具体的实例为大家作一些讲解。

2、拍摄儿童的器材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拍摄儿童照片,首先当然要有一台相机。现在城市中大多数家庭都拥有传统照相机,而与传统相机相比,数码相机非常低的拍摄成本及“即拍即看”的特性,使其非常适合用于儿童摄影。下面简单谈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数码相机来拍摄儿童。如果你有足够的银子和发烧度,单反数码相机当然是最佳的选择,在镜头的配备上要充分考虑到单反数码相机焦距的折算系数,一只大光圈的标头(装在单反数码上就成为标准的中焦人像头了)和一只超广角变焦头,应可以适合大多数拍摄要求。当然大多数朋友还是会选择消费级数码相机产品,拍摄儿童推荐大家购买手动功能强、镜头光圈和变焦比大的准专业产品,时滞和连拍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如富士S602、索尼F717、奥林巴斯C730、美能达D7H、松下FZ1等,都是目前性价比不错的产品,也很适合于儿童摄影。当然要拍摄好的儿童照片,器材的选择只是一方面,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我使用傻瓜机Kedak215和袖珍机Sanyo MZ2也拍摄了大量有趣的儿童照片,大家不要一味贪高求新,只要用心,哪怕千元级的产品也能拍摄出不错的儿童摄影作品。

------------------

--

二、各年龄段儿童的拍摄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时期,不仅在饮食和教育等方面各有特点,拍摄照片也有不同的技巧和方式。下面我就用图解的方式来给大家进行实际示范。

1、母亲肚子里

当然拍不到BB本人,而是其母亲大人的大肚子,让宝宝长大后看看其出生前与母亲的“合影”,是很有意义的。

如果你有医院的熟人,可以留下宝宝在母亲肚子里彩色B超的图象,绝对有纪念意义。

2、医院产房里

婴儿刚出生时一般都很“丑”,但非常有纪念意义。一定要注意拍摄清楚宝宝身上的“出身证”哦。

医院的光线条件不是很好,但小宝宝的眼睛是脆弱的,要注意千万别用闪光灯对宝宝拍照。弱光下拍摄相机的高感光度和大光圈就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了。

3、满月前

满月前宝宝大多数时间都在家中的小床上度过,拍摄条件比在医院时会好一些,一般在光线最佳的中午拍摄,可将BB的小床移到窗边,才不会造成快门过慢。

满月前小BB每天睡眠的时间非常多,你拍照时,一般都懒得理你,不过睡觉时,有时候会微笑喔。这时当然是苦守在BB旁的你不能遗漏的画面。

月子里和爸爸妈妈小哥哥小姐姐爷爷奶奶的合影不可少。

4、半岁前

满月后到半岁前小孩的变化很大,看到这里,我心中暗暗佩服我老婆大人,能变魔术般可以自己坐起来了。

这个时期做父亲的会很辛苦,老婆身体尚未恢复,家中有小孩,在经历寒夜起来泡牛奶、换尿片、唱催眠曲的百忙之中,别忘了拿起相机,帮小宝宝拍拍照,观察他们变化万千的表情和动作,分享成长的喜悦,且为它们留下一生只有一次的成长的纪录。

5、一岁前

半岁后的小孩室外活动明显增多,不要忘记拍摄亲子出游的照片。在天气好时出去散散步、晒晒太阳,可以增加抵抗力以及吸收维他命D到户外拍照时最好不要让婴儿与母亲直接面对阳光,可采侧光、背光或逆光的方式,然后再用闪光灯补光,拍出背景闪亮、表情自然的照片来。这个时期的小孩还有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开始姗姗学步了

6、三岁前

1~3岁的小孩是最有趣的拍摄对象,这个一天天成长的小宝宝开始逐步懂得一些“人事”了,但又非常天真烂漫,我们可以投其所好,让其与玩具合影、与动物的合影。小孩外出活动时间也越来越多,更方便我们掌握光线,巧妙的构图。这个时期的拍摄尽量采用抓拍的方式,而不要摆拍。

7、七岁前

一般小孩在三岁后,生活重心有了很大的改变,除了在家庭中,更多时间会在幼儿园里。这时可以多拍摄一些在幼儿园的活动及与小朋友的合影。这个时期的小孩开始逐步失去幼童时的天真,变得“老成”起来,你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摆拍”。可要抓紧时间多拍一些照片哦,现在小孩成熟得早,上小学后,就不一定会甘心当老爸的免费小模特了。

------------------

三、儿童摄影心得总结

1、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

爱心和耐心是拍好儿童照片的基础,儿童的情绪及行为具有被动性,使他们的注意力难以持久,是难以把握的拍摄对象,我们很难想象对三岁前的儿童进行“摆拍”。小孩的感觉是敏锐、直接的,一定要真心喜欢小孩,要想拍出好的儿童摄影作品,必须用心与小孩交流。从另一方面看,儿童的表情千变万化,举手投足间总是天真烂漫,是天生的表演者。对于家庭中儿童照片的拍摄大多数应采用抓拍的方式。我反对让小孩去影楼拍摄所谓的“儿童写真”,这些照片大多太过老气横秋或矫柔造作。

2、儿童摄影有禁忌

儿童摄影本身难度较大,而中国人的忌讳也很多。比如幼儿在睡觉时不能拍照,有种说法是会造成幼儿因受惊吓而做噩梦,尤其是老年人会有这样的观点。当然这是没有多少科学道理的,儿童睡觉时完全可以拍摄,只要注意不惊扰小朋友即可。不过如果有老人在场,尤其你的岳父母或公公婆婆在场时千万不要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但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就是闪光灯的使用问题,从医学角度来讲,婴儿在出生后到三岁前,视觉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全,强光会对眼疫系统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拍摄时,要尽量避免使用闪光灯,最好用自然光拍摄,有部分傻瓜自动型的相机,当光线不佳时,会自动激活闪光灯,一定要加以注意。大一点的孩子必要时可以用闪光灯拍,但也最好以反射补光或在闪灯前加柔光片。

3、什么都可以随时拍

儿童摄影究竟可以拍些啥?其实除了常规的头像、半身像拍摄外,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拍摄,象小手手、小脚丫子都是值得拍照留作纪念的。如果是小男骇的话,甚至小鸡鸡也是很好的拍摄对象^_^。

模特儿的台风是训练出来的,小孩子也要从小拍、时常拍、一直拍,让他养成看到镜头很自然,不做作,姿态大方的习惯。拍摄得多了,你就可以成为合格的专业家庭摄影师了。拍摄小孩要注意拍摄时机的掌握,因为美好的情景转瞬即逝让小孩放松,尽情去玩,拍出来会更自然活泼。数码相机没有消耗胶卷的压力,完全可以做到随时拍、大量拍。

4、变化拍摄的角度

儿童照片记录着成长的经历,应该是多维多向的。这里的“角度”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拍摄的视角,拍摄时至少应有三个角度,与儿童平视角度拍、站高些俯拍、蹲下甚至躺下来仰着拍,尽量多些拍摄垂直角度上的变化,还要变化拍摄的距离及镜头的焦距,除了全身或大半身像,也要有特写和远景,除了用中长焦镜头,也可用广角镜头。就好象一部电影多些场景的变化,才更“生活”。

另一方面是儿童表情的角度也应丰富,大多数家长拍摄的儿童照片一律是“笑”容,未免单调和生硬,儿童的表情是丰富的,记录他的成长,就要记录他的喜怒哀乐,这才是人生。拍摄笑的、拍摄哭的、拍摄怒的、也可拍摄沉默的、发呆的、做怪像的。笑的照片大多数很普通,而一张做怪样的照片可能让宝宝长大后想起一段“故事”。

5、用好数码相机的功能

现在数码相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其特有功能,丰富儿童摄影的乐趣。比如很多都有快速连拍功能,能为你捕捉到极为爆笑的珍贵画面。可以用微距功能拍小孩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或拍出浅景深效果,巧用手动白平衡可以拍出色调温馨的画面。

另外现在不少相机都具备数码短片的拍摄的功能,可以用后期软件连接制作,并刻录成VCD,也非常有乐趣。还可以给拍摄的画面配上语音注释,灵活运用也很有意义。拍摄完成后,数码照片可以使用电脑进行处理并保存,也可以送去冲洗或打印。关于这方面的话题,本刊有过多篇文章谈到,这里就不多谈了。

家庭中的儿童照片也许不是其他人所喜欢看的照片,但对于小宝宝人生的的许多第一次,非常值得留下纪念,也是父母日后的珍贵回忆。在本文最后讲一句题外话,当父亲一年多来,除了给女儿拍摄感受到的乐趣外,更多则是养育的艰辛,养儿方知父母恩啊,我们年轻人真的要好好孝顺父母,再忙都要“常回家看看”,也别忘了让小孩多跟爷爷奶奶一起合影哦。

下载摄影基础知识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摄影基础知识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塔式起重机基础知识讲稿[精选合集]

    起重机械基础知识及检验 第一部分 塔式起重机一、塔式起重机的分类及性能 二、塔式起重机的结构 三、塔式起重机的机构 四、塔式起重机安全装置及附属装置 五、塔式起重机的......

    《手机照相基础知识》讲稿

    《智能手机相机基础知识》培训讲稿 PPT1: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TCL智能手机的培训师温耀兴,很高兴能跟大家在这里对智能手机作一些沟通。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智能手机的基础知......

    计算机基础知识讲稿(最终5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 问题1:请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由于计算机应用的广泛,而促进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类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不是计......

    诗词基础知识(讲稿)[合集五篇]

    诗词基础知识 ——2012年12月8日在钟山诗词研究会的讲课 周勤璋 尊敬的各位诗友:大家好! 受你们的邀请,到这里来,感到很荣幸。受到你们如此热烈欢迎,我很感动。谢谢大家! 在......

    诗对仗基础知识(讲稿)

    《诗 基础知识》(对仗) 对仗,是我们汉语言文学特有的用词方法。这是因为我们的汉字是一字一音,非常适合组成相对的词和句。不仅我们写格律诗需要对仗,其实,诗、词、曲、赋这类的形......

    WORD基础知识培训讲稿

    word2003培训教案 第一节 WORD基本操作 教学目的: WORD的启动与关闭,掌握汉字的输入方法,学会窗口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汉字的输入方法;窗口的基本操作。 教学步骤: 一、WORD的......

    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讲稿

    计算机基础知识 培训时间:培训对象:主讲: 一、文件夹的创建与管理 这个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有些教师对这件事不是那么重视。不就是一个文件夹吗,好建,其实不然,经过一年......

    商业摄影--讲稿01-概念

    《商业摄影》讲稿 1、产品摄影基本概念、数码相机发展 一、商业摄影的概念 商业摄影主要是以产品(包括工业产品、商品等)为主要拍摄对象的一种摄影形式,通常运用数字照相机,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