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探究担保法与贷款审查及诉讼实践[讲稿]
探究担保法与贷款审查及诉讼实践[讲稿]
探究担保法与贷款审查及诉讼实践[讲稿] 作者 张要伟
一、担保法概述
1、担保法[96条]及司法解释[134条];[七章]
2、国外担保立法例及担保法出台前后;[民法典]
3、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判例[保证6件、抵押2件、借款合同12件、担保纠纷25件[存在重复]]
4、担保法律体系。
二、保证有关问题
1、独立保证(宝丰县赵庄乡企业委)[最高法院理解][保证合同有效的双重制约因素(主合同和本身)]
2、保证合同变更:(1)内容变动:不承担加重部分,减轻同时减轻;(2)履行期间变动:原期限不变;(3)变动未实际履行,仍按原约定承担责任。
[只要不增加保证人的保证金额,本保证不受借款人和银行对借款合同进行任何修改、补充、删除的影响(中国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营业部与中国航空工业供销西北公司等借款担保合同纠纷上诉案)]
3、保证合同转让:(1)债权转让[保证人责任不变(约定特定债权人或者禁止转让的除外)](通知义务及通知方式:宝酒集团借款香宝担保案件);(2)债务转让[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不再承担责任,未转让部分仍然承担]
4、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诉讼时效:(1)保证期间的性质;(2)未约定时保证期间的推定[6个月];(3)本息清偿完毕视为两年;(3)约定长短的疑问(超过两年);(4)时效为保证期间催收日,与借款合同不同。
5、无效保证:(1)国家机关[例外];(2)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益目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概念);从事经营活动的可以保证];(3)企业法人分支机构未经授权(分支机构合同效力的误解;宝丰县建行担保案件);(4)企业法人职能部门。
6、无效保证保证人的法律责任:[无效保证的错误认识]
(一)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
(1)债权人无过错,担保人和债务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2)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不超过不能清偿部分二分之一。
(二)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
(1)担保人无过错,不承担民事责任;
(2)担保人有过错,不超过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7、企业破产中保证的处理:
(1)债权人既可以申报也可以向保证人主张权利;(2)未受清偿部分保证人仍承担保证责任;
(3)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在破产程序终结后6个月内提出;
(4)债权人知道破产未申报也未通知保证人,在能受清偿范围内免责。[申报期限]
三、抵押有关问题
1、房屋:所有/共有[所有;共有(共有人同意,应当以登记为准)]
2、土地:国有/集体
(1)集体[担保法34、36条]:乡(镇)村企业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经发包方同意的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
(2)国有:出让/划拨
出让:使用年限[国有使用集体土地证][土地评估] 划拨:登记+审批(司法解释)出让金[国土资源部令]
3、国有企业关键或者成套设备(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司法解释)
4、特殊单位[国家机关(交警队、武装部)[无效]/学校、医院、幼儿园[非公益设施+自身债务]](宝丰县人民医院)
5、抵押部门原因无法登记[解释58条](赵庄林木抵押)(无法登记证明+权利证书)
6、在建工程抵押(登记、评估价值确定)
7、工程款及税款[合同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宝丰县土地开发中心)
8、抵押期限:(1)担保法本身规定(债权消灭、抵押物灭失);(2)当事人约定、主管部门要求登记(汝州注销抵押);(3)解释规定第12条规定;(4)超时效与未超时效的区别[起诉时要求优先受偿权]
9、抵押财产涉及的几种情况:(1)查封、扣押、执行;(2)赠与、继承;(3)转让;(4)征收、征用、灭失、毁损;(5)出租;(6)抵押物价值减少。查封、扣押、执行:不影响,但应及时主张; 赠与、继承:不影响;
转让[通知抵押权人+告知受让人]:仍然可以行使;
征收、征用、灭失、毁损:抵押权灭失,但对补偿金、赔偿金、保险金可优先受偿(宝丰县医药公司);
出租:(1)先出租后抵押:实现抵押,租赁在有效期内仍然有效;(2)先抵押后出租:实现抵押,租赁合同对受让人无约束力。抵押物价值减少:
(1)有权要求恢复原状或者另行提供担保;
(2)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请求提前行使抵押权。
10、破产中别除权。积极主张。
11、抵押登记机关:
1、无地上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
2、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产房建筑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部门(与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相吻合)建设部规定与法不符(国有企业土地评估问题)];(3)林木;(4)航空器、船舶、车辆;(5)企业设备和其他动产;(6)其他财产。
12、无效抵押
1、抵押财产不符合法律规定:
(1)土地所有权:国有/集体[转换途径:征收和互换]
(2)集体土地使用权[除乡(镇)村企业产房占用土地和“四荒”][特殊的是集体宅基地房产抵押](3)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公益设施;(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指海关)的财产。
2、流质抵押(与典当区别)
3、全部或大部抵押[解释69条]丧失履行其他债务能力
4、未经共有人同意的抵押[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5、国家机关设定的抵押;
6、破产立案前6个月为原先没有抵押重新设定抵押;
7、违规违章建筑物抵押;
8、列入公告拆迁范围的房地产;(湖南嘉禾县拆迁事件)
9、国有划拨土地未经审批;
10、董事经理以公司资产为股东或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抵押。
11、越权或者违法批地问题。
四、质押有关问题
1、主要质押标的:存款单和票据[票据贴现与票据质押的区别]
2、存款单核押:核押即使虚假,金融机构仍然承担责任;
3、票据质押应注明“质押”字样;
4、不转移占有不生效;返还质物不能对抗第三人;
5、存款到期质权的实现(商酒务信用社实例)[注明情况、余款续存、通知出质人]
五、担保的诉讼及管辖问题
(一)诉讼问题:
1、法人分支机构担保:追加法人参加[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除外];
2、连带责任诉讼:债权人可单独或者同时起诉债权人和保证人;
3、担保物权诉讼:债务人和担保人应作为共同被告。
(二)管辖问题:
1、同时提起诉讼,根据主合同确定管辖;
(2)连带责任单独起诉保证人,以保证人住所地法院管辖;(3)主合同和担保合同约定不一致,根据主合同确定管辖。
六、以贷还贷
1、以贷还贷的含义[息转本]
2、闹店社案例[双方恶意串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新疆案例]
3、辩驳理由:(1)合同法关于无效的规定;(2)法无明文规定;(3)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允许计收复利[最高法院借贷解释];(4)贷款通则属于规章,且相关规定已废除。
4、法律根据:解释39条
5、实际情况涉及借款人、保证人变更:(1)均未变更:不存在问题;(2)保证人变更,需填写实际借款用途或出具情况说明;(3)借款人变更,出具承贷证明,原债务人与新债务人达成协议,信用社加盖公章同意。
6、[北京朝阳区工行以贷还贷案例]信用社在以贷还贷中需要注意的付款义务问题:
1、借款合同双方权利义务辨析;
2、出现的问题[个人/单位];
3、贷款收回凭证不能加盖“现金收讫”印章;
4、单位出具情况说明。
7、需要注意的问题:[济南分行文件认定为违规]
1、掩盖真实贷款状况;
2、养成信贷人员惰性;
3、容易出现息转本;
4、容易由活转死。
七、贷款催收协议书
1、超过时效和没有超过时效[没有超过时效的法律后果:借款合同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开始计算]
2、对于超过诉讼时效保护的法律依据:
(1)法释(1999)7号《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
(2)担保法解释第35条;
(3)法释(2004)4号《关于人民法院应当如何认定保证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后又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问题的批复》。
3、催款通知单有必要重新设计;要素必须齐全[信用社未签章]。
第二篇:财产纠纷与诉讼实践
财产纠纷与诉讼实践
【摘要】:以民事诉讼档案为中心从法律史的角度展开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是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一种新视野和新思路。法律史和社会经济史结合,给法律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经济史和法律史结合,透过法律的维度来看社会经济,可以增强社会经济史的叙事功能、解释功能、人文关怀和整体史追求。以往的研究侧重于宋代、明清时期、民国时期的民事诉讼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果。不过,对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财产纠纷与诉讼实践尚没有展开以区域为基础的系统、细致的研究。财产纠纷本质上是财产权利的争议,而财产权利则是由正式的财产制度或非正式的财产制度加以确认和保护的;财产纠纷的诉讼解决,在审理程序上受到国家诉讼制度的约束,在处理依据上受到财产权利制度的约束。因此,财产纠纷及其诉讼实践与财产权利制度以及相关司法制度等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阳泉市法院1950年至1965年民事诉讼档案的解读,并结合其他资料,对财产纠纷与诉讼实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通过诉讼解决的财产纠纷是众多财产纠纷的一部分,与未进入司法过程的财产纠纷相比较,它们在形成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影响以及解决的方法与过程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在经济社会变革的特定历史时空中,在没有相对完善的民事法律制度的司法场域中,诉讼当事人是如何表达他们财产诉求的,司法权对财产权利是如何进行确认和保护的,财产诉讼解决过程中各种力量和因素是如何介入和产生作用的,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有效而深刻
地表达着民众之间的财产权利关系,国家权力和民众权利诉求之间的关系,经济社会和法律之间的关系,政策、法律构成的正式制度与以民事习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非正式制度在财产权利保护方面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变革时期,经济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变化、基层社会权力结构的调整、政治运动的频繁交替、随着旧法统的废除而带来的法律制度变革及其相当不完备状态等,都对包括财产纠纷在内的民事纠纷及其诉讼实践产生了影响。同样,财产纠纷及诉讼实践反映着和参与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革和权利观念的发展。诉讼档案表明,法院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的司法实践中,在法律制度不尽完善甚至有所缺失的情况下,依据既有的法律规定、政策和习惯,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实现了保障财产权利、维护社会经济制度的功能,其经验对于新时期的社会经济制度完善、法律发展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男女结婚不仅创设夫妻身份关系,在经济生活中也要发生财产关系,财产关系成为婚姻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婚姻关系的经济基础和实现婚姻家庭的社会经济功能,有必要对夫其财产关系加以制度化,这就形成了夫妻财产制。离婚时的财产分割是夫妻财产制的内容之一。诉讼实践表明,离婚时当事人双方在财产权利诉求上有所差异。一般地讲,男方往往表现出对财产的强烈要求,甚至把女方退还财物作为离婚的条件;女方对财产则很少表现出如此执着的态度,而是希望尽快结束难以维持的婚姻关系。法官注意依法维护妇女的财产权利,有时也会考虑到男方的实际情况,以作出合乎法律、政策和实际的处理。离婚时财产纷争所涉及的财产的多寡、种类等因时代经济发展状况和个人家庭经济状况而异。部分案件反映出建国初期妇女在家庭经济生活中的困境。分家、继承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常见现象,也是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在大多数情形之下,人们已经根据民间的分家习惯,对死者生前的财产进行了分配、占有和使用,同时,也预先按照均分或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对死者身后遗产之事进行了安排。只有那些通过和解、调解尚不能平息当事人不满的案件,才不得已诉诸法庭。分家、继承中这些麻烦案例的发生及诉讼过程,集中地反映了新的但是尚不完善的继承制度与旧习俗之间的冲突与妥协、改造与吸纳的复杂关系。在兄弟之间的分家、继承纠纷中,法官依据法律确认的私有财产继承权的原则,认可长久以来形成的诸子均分的习惯,并参考各个家庭人口、经济状况以及对大家庭的贡献等,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处理。在妇女作为原告提出的继承纠纷案件中,法官显示出毫不妥协的立场,把保护妇女的财产继承权作为平等、民主的新制度的基本要求和改造社会的重要途径。对待过继问题,则比较谨慎一些,对于那些依据习俗只是为死者“顶盆”、“搭幡”而建立的过继关系,法官不承认过继子的财产继承权。作为稀缺资源的房屋、宅基地是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的物质资料,房产权、宅基地权是关于人们相互之间信赖关系和行动选择的制度安排。房屋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与产权在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中的重要性结合在一起,使得房屋产权在个人、家庭、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凸显出来。围绕房屋产权的纠纷与诉讼,在产权界定、维护经济交易安全和社会秩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房屋纠纷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住房紧张;产权关系变动而导致产权不明;法律规范缺失而引起产权争执;有的人意图侵占他人财产而致讼。房屋纠纷的主要类型有房屋所有权之争、房屋买卖纠纷、房屋典权纠纷等。国家政策、法律和民间习惯在房屋纠纷的处理过程中互相结合、彼此影响。宅基地纠纷到了1962年之后不再是所有权之争,而是宅基地使用权以及相邻关系的问题。民间因借款、代买物品而欠款形成的债务纠纷,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具有亲戚、朋友、邻居、师徒关系的当事人之间。由当时民众的经济生活水平所决定,借款、欠款数额一般较小,且均属于无息借款和欠款。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的发生往往是因琐事纷争而起,出于过失的居多,故意实施侵权行为的尚属少数。个别案件显示,一些单位或政府机关的不负责任和滥用权力致使公民的财产受到很大的损害。尽管没有一套详细的法律规范来规制借款行为和侵权行为,但“欠债还钱”和“损害东西要赔偿”这种“活的法律”构成了审理债务纠纷和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的基本规则。法官在查明和确定有无借款、欠款的关系和事实发生,借款、欠款的数额,还款的具体方式,有无侵权行为的发生、责任在谁、损害财物的价值、赔偿的方式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诉讼档案记载的民事纠纷与诉讼实践过程表明:除离婚案件外,法院审理了分家、继承、房屋、宅基地、债务、赔偿、买卖、合同、加工、抚养等各类案件,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基于此,将这一特定时期的民事法制归结为主要是离婚法制是不够准确的。民事判决作为一种结案方式,在解决重大财产纷争的案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不宜过分夸大法院调解的意义;民众在诉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牢固而强烈的私有财产权利观念是由现实经济生活决定的,一些超越特定历史阶段和普遍的私有权利观念的社会变革,往往不能持久和深入人心;政策、法律等正式制度和民事习惯如彩礼习俗、典权交易习惯等非正式制度在财产权利保护上发挥了各自的功能。民众的权利观念,以及在此观念支配下的为维护自己权利而进行的包括诉诸于国家权力介入的诉讼程序等各种形式的斗争,是社会经济变革和法律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社会经济变革和法律发展也在影响民众的权利观念和行动选择。协调国家法和民间法的关系,为权利提供细致周到的和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是民众的基本需求,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内在需求和法律现代化的基本命题。【关键词】:财产权利财产纠纷诉讼实践制度民事诉讼档案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5.1;D923 【目录】:中文摘要10-13Abstract13-18第一章导论:研究的视野、问题与意义18-361.1视野:经济史、社会史与法律史18-231.2问题:财产纠纷与诉讼实践23-301.3意义:历史的追寻与现实的关注30-36第二章离婚诉讼中的财产纷争与处理36-742.1离婚诉讼中财产纷争的概况37-412.1.1离婚诉讼的基本情况37-412.1.2离婚诉讼中财产纷争与处理的基本情况412.2离婚诉讼中财产纷争处理的基本依据41-442.3离婚诉讼中财产纷争与处理的事例44-722.3.1五十年代初期
解除封建旧式婚姻中的财产纷争与处理44-462.3.2离婚诉讼中财产的争执与平衡46-622.3.3“借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与财礼问题62-702.3.4对服刑人员离婚案件中财产的处理70-722.4小结72-74第三章分家、继承纠纷与诉讼实践74-1043.1分家、继承纠纷与诉讼的概况75-783.2分家、继承案件审理的基本依据78-863.2.1新中国继承制度形成的历史实践基础78-803.2.2新中国成立后审理分家继承案件的基本依据80-863.3分家、继承纠纷与诉讼的实践分析86-1013.3.1关于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继承权的确认87-893.3.2兄弟之间的分家、继承纠纷与诉讼89-953.3.3妇女继承权的维护95-983.3.4过继引起的继承纠纷与诉讼98-1013.4小结101-104第四章房屋、宅基地纠纷与诉讼实践104-1534.1房屋纠纷与诉讼实践105-1404.1.1房屋纠纷与诉讼的概况105-1074.1.2房屋纠纷审理的基本依据107-1114.1.3房屋纠纷与诉讼的实践分析111-1404.2宅基地纠纷与诉讼实践140-1514.2.1宅基地制度的历史变迁140-1414.2.2宅基地纠纷与诉讼的实践分析141-1514.3小结151-153第五章债务、赔偿纠纷与诉讼实践153-1725.1债务、赔偿纠纷案件审理的基本依据1535.2债务纠纷与诉讼实践153-1605.2.1债务纠纷的概况153-1545.2.2债务纠纷与诉讼的实践分析154-1605.3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与诉讼实践160-1695.3.1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的概况1605.3.2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与诉讼的实践分析160-1695.4小结169-172第六章财产纠纷与诉讼实践的启示172-2046.1财产纠纷及诉讼实践与社会发展变革的关系172-1826.1.1经济制度的变革对民事纠纷与诉讼实践的影响173-1766.1.2基层社会
权力结构对民事纠纷与诉讼实践的影响176-1796.1.3政治和法律因素对民事纠纷与诉讼实践的影响179-1826.2诉讼实践中的财产权利观念182-1926.2.1权利观念的历史发展182-1886.2.2财产权利的重要价值188-1916.2.3认真地对待权利诉求191-1926.3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中的财产权利192-2046.3.1财产纠纷处理依据的多重性192-1956.3.2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与财产权利实践195-204结语204-205参考文献205-215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215-216致谢216-218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218-220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三篇:贷款审查的要点及报告的撰写
贷款审查的要点及报告的撰写
(2012-07-19 11:07:19)
转载▼
标签: 分类: 鱼博览栏
贷款、核查 财经
贷款审查报告的写作方法
按照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贷款管理制度,完成贷款调查之后,信贷后台部分的审查人员应当对调查人员移交的所有贷款资料进行核实、评定,复测贷款风险度,提出审查结论及同意放款的限制性条件,即贷款审查,亦称贷时审查。贷款审查所形成的书面报告,称作贷 款审查报告。
贷款调查是贷款审查的基础,如果贷款调查工作扎实深入,贷款调查报告客观 公正,贷款审查的工作量就相对小一些,贷款审查报告的篇幅就短小一些,内容也简单的多。同贷款调查报告的写作一样,目前贷款审查报告的写作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本章的相关内容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第一节 认真全面初审
贷款初步审查是贷款程序中的重要环节,是极为重要的风险防范关口。贷款初步审查与贷款调查的内容基本一致。贷款调查人员既调查收集情况,又对调查资料进行认定,集调查审查于一身。但由于受工作单位、业务素质、工作经验、分析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等方方面 面因素的影响,调查人员有可能受理不合规定的借款申请。从严格控制贷款风险的角度出发,审查人员必须换位思考,从另外的角度,对其提供的资料进行再核实、再认定。
一、审查信贷规范化运作 贷款初审阶段,审查人员应当首先审查调查人员及经营行受理、调查、审查、审议、审批、上报等环节的运作是否符合信贷管理制度;贷审会审议表、主责任人名单表等内部上报资料是否齐全。按照有关规定,信贷业务决策中必须坚持审贷部门分离、先评级授信、后审批发放贷款,严防越权限、逆程序、超范围受理、审查贷款业务。
二、审查信贷政策 审查人员应根据商业信用社法、贷款通则及相关政策制度,从基本要素、主体资格、贷款条件、本行的信贷产业及行业政策、信用等级评定、授权授信等方面,逐一核实贷款调查 人员提供的贷款申请资料和调查报告是否完整有效,是否符合本行的贷款准入条件和现行的 制度政策,这是贷款初步审查的关键环节。
对应该由调查人员及经营行提供而没有提供的信贷业务材料,审查人员应当列出单子,及时通知调查人员及相关行补充完善,说明情况,提出审查意见,限期予以补充回复。原则上凡是贷款调查人员调查认定的内容,审查人员都应当重新审核,看其是否真实有效是否符合信贷准入条件和相关政策制度。全面初审的目的,是解决贷款资料的完整性及合规合法性问题。全面初步审查的主要内容,同贷款调查阶段收 集借款申请资料的内容基本一致。
第二节 突出审查贷款风险控制点
在全面初步审查贷款申报资料和调查报告完整性及合规合法性的基础上,应当侧重于从非财务因素、财务、现金流量、担保等方面的审查入手,分析判断贷款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切实解决贷款资料完整有效、手续合规合法而不安全等问题,尽可能避免或降低贷 款风险。
审查的重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审查分析借款人(含项目)政策及地区等非财务因素风险
审查贷款项目或借款人所处行业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地方重点支持、一般支持还是属于限制支持。如果属于一般支持或限制支持,就必须审慎处理。
审查借款人或贷款项目所 在地区的信用及法律环境。如果政策干预执法,不支持金融部门保全资产信用社者该地区客户存在大量逃废、悬空信用社债务行为,不良贷款占比较高,贷款就应当特别慎重。
审查 借款人所处行业的风险大小及在本行业的位置。如果借款人所处行业的风险较大,在同行业中的地位一般,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产品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对其贷款应当特别慎重。
审查借款人的信用等级类别。如果为一般支持类或限制支持类,贷款就应当特别慎重。审查借款人的还款记录。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往往无法直接观察,只有从历史记录的事实当中加以判断。如果借款人出现过严重拖欠、经历过重组,对其贷款应当慎重。
还要审查贷款用 途、期限、方式、利率或费率是否符合国家及本行的信贷政策等等。
二、审查分析财务风险
审查贷款人的财务状况,不仅审查分析借款人的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还要注意财务数据之间的核算关系。如果借款人严重亏损,经营效益不佳,贷款就 应当慎重。
要注意从有关报表中寻找问题和疑点,判断借款人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如果存在虚信用社营业绩、编制虚假财务报表,骗取信用社信任等情况,贷款就应当特别慎重,从严 掌握。
对借款人采取资产低值高估等办法人为降低资产负债率的做法要特别注意。
审查借 款人的资本金及其他资金到位情况,以及还款来源、还款计划、还款能力等等。如果借款人存在还款缺口,还款能力不足,贷款就应当特别慎重。
三、审查分析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是指借款人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现金流量作为借款人的还款来源,就如同人体中的血液一样重要。借款人出现现金流量不足或下降趋势,则预示着借款人的第一还款能 力有可能出现风险。现实中不少信贷人员只注重借款人盈利水平的分析,而忽视现金流量的重要性,把现金流量的分析等同于净收益的分析。实际上,现金净流量不仅不等于净收益,而且还有可能出现净收益增加而现金净流量减少的情况。
要审查借款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 量是否充足,即来自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否足够偿还贷款本息。如果借款人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还款,且现金流量稳定,则意味着借款人还款能力较强。如果现金流量不足,即使借 款人财务状况较好,贷款也要慎重。
四、审查分析担保风险
审查分析担保风险的重点是,看信用社持有的担保权益是否大于贷款本息和执行担保所可能发生的费用。否则,其担保就不够充足。对保证贷款,要审查保证人的保证资格、信用等级、保证系数、保证人的保证意愿与履约动机、保证的方式和法律责任等情况。对保证人财务实力不强、不乐意履行保证责任的,贷款应特别慎重。
对抵押贷款,要重点审查其资产评估方法是否正确,价格是否合理,变现能力强弱,抵押率的计算是否科学,该抵押能否有效消除贷款风险,是否需要另行追加保证担保或抵押物。对质押贷款,关键是审查分析质物的资料是否齐全、完备,质物是否合法,出质人及开具存单等质物的机构是否出具了 有关证明材料。关于担保风险,尤其是抵押物的选择、评估及抵押率的计算问题,在贷款 调查报告一章已经谈到,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节 针对审查出的问题撰写贷款审查报告
贷款审查报告的内容与结构,各家信用社的要求反差较大,有的要求将审查的主要内容 在贷款审查报告中全部反映出来,有的只要求反映审查出的问题,各行应按照各自主管部门 的要求认真撰写。
作者认为,贷款审查的主要任务是,认定事实,揭示风险,对优良客户寻找依据,给予扶持;对潜在风险贷款,把关守口,堵塞漏洞,加以限制。因此,贷款审查报告与贷款调查报告相比,篇幅应当短小,主题更加突出,应当突出审查出的问题,突出贷款风险控制点,突出反映贷款的合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如何,突出风险防范措施,切忌重复与照搬贷款调查报告。像借款人基本情况等通过审查没有问题的有关内容,就不必再次出现在审查报告当中。审查报告可长可短,审查出的问题可多可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无论是中长期项目贷款审查报告,还是流动资金审查报告的写作要求基本一致。
一、标题 同贷款调查报告的标题一样,贷款审查报告 的标题,应当简明扼要地概括贷款审查的主要内容并标明材料的文种,一般应当标明受理贷款审查的金融机构。主要由受理贷款审查的金融机构名称、客户名称、贷款项目名称、贷款种类、信用社金额和文种词组成。如《***联社关于对***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吨**项目申请****万元固信用社产贷款的审查报告》《***联社关于对***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吨**项。目申请****万元固定信用社贷款的审查报告》中的“***联社”为金融机构名称,“股份有限公司”为借款人名称,“****万元”为贷款金额,“年产***吨**项目”为贷款项目名称,“固定资产贷款”为贷款种类,“审查报告”为文种词。
二、开头 同贷款调查报告的开头一样,完整的贷款审查报告也应当有个简练的开头。
贷款审查报告 的开头一方面应当写明贷款审查的原由、客户名称、申请贷款的项目名称、申请贷款金额等情况;另一方面应当点明借款的可行与不足之处。多为:“接到****年*月*日***递交的关于 ****有限公司责任申请****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的调查报告及项目的有关材料之后,我们组织人员对客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审查。审查认为……较为可行,但存在……问题。现将审查情况报告如下:”。或者为“现将审查出的问题报告如下:”开头部分之所以写明接到贷款客户 部门移交“贷款调查报告及有关资料”的年月日,主要是为了显示从受理该笔业务到审查结束 的时间长短,从而促使审查岗提高审查效率。
三、基本政策及规范化运作审查 这里主要介绍借款人及担保人有关资料是否齐备,贷款投向是否符合本行的信贷准入政 策,信用等级评定及授信管理是否符合有关信贷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信贷业务内部运作资料是否齐全合规。如果符合要求,就写明“借款人及担保人资料齐备,贷款投向符合……信贷业务内部资料齐全,符合报批要求。”如果不符合有关要求,就指出存在的具体问题。
四、主体资格审查 这里主要介绍借款人是否具备规定的有效证件,借款申请手续是否齐全,组织机构是否合理,产权关系是否明晰,是否具备准入资格,法定代表人、主要部门负责人有无不良记录,借款人在本行及他行的信用记录,贷款用途是否合规合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等等。如果没有问题,就作肯定性回答。如“该企业所属行业属于**支持类行业,具备行业准入条件; 信用等级为 AAA,具备借款人资信准入资格……”。如果存在问题,就一一明确指出,如“** 市**局属于国家机关,不具备担保资格……”“借款人**公司总经理李**,曾在**县**厂任厂长,李**任厂长期间,该厂以改制为名使*行的****万元贷款悬空……”“该项目未取得环保部门的许可,不符合贷款条件……”。对借款人的还款记录及履行能力的评价不可回避。
五、借款人(含项目)信贷政策及地区等非财务因素风险审查主要介绍贷款项目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地方重点支持、一般支持还是属于限制支持; 项目的合法性手续是否齐全,建设及生产条件能否落实;贷款项目所在地区的信用及法律环 境如何;借款人所处行业的风险大小及在本行业的位置如何;借款人的信用等级类别,以及与本行的往来关系情况。如果这些因素对贷款的安全性较为有利,可以点出,以体现对贷款的支持。如果影响贷款的安全性,要一一详细指出,加以分析,以引起重视。对借款人所在 地区是否为贷款高风险区等情况不应回避。
六、项目投资审查 主要介绍借款人的投资结构是否合理,各项资金能否落实到位,如果不能按时足额到位,对项目及贷款风险的影响程度有多大。对于借款人人为压缩项目投资总额,有可能倒逼金融部门增加资金注入量,拉大资金缺口的要详细说明,特别指出,以引起注意。
七、产品市场审查 主要介绍借款人(项目)产品竞争程度,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优势及不足,替代产 品对该产品的影响程度等。如果存在人为夸大产品市场需求及销售前景等情况,要特别指出,以引起注意。
八、财务风险及现金流量风险审查 主要介绍对借款人财务风险及现金流量风险的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包括借款人的偿债能 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还款来源、还款计划、还款能力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否足够偿还贷款本息,当年取得的现金有多少是依靠经营活动取得的,有多少是依靠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得来的,等等。如果这些因素对贷款的安全性较为有利,可以点出,以体现对贷款的支持。如果影响贷款的安全性,要一一详细指出,并加以分析,以引起重视。对借款人的现金流量能否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等不可回避。
九、担保风险审查 这里要重点回答信用社持有的担保权益,在大于还是等于或小于贷款本息和执行担保所可能发生的费用。对保证贷款,要介绍保证人的财务实力、履约意愿和履约动机的审查情况。对抵押贷款,除回笼抵押物是否合规合法之外,要重点回答对抵押物的评估方法,抵押物的变现难易程度,最终的可能变现价值,贷款抵押率的计算是否正确等情况。对质押贷款,要 回答质物的价值评估情况,出质人、开出存单等质物的金融机构是否出具了有关书面证明等。还要介绍借款人的抵(质)押物变现后能否足额抵偿贷示,能否全部消除贷款风险,是否需要调整固定资产抵押部分另加保证担保或抵押物等情况。如果上述因素对贷款的安全性较为有利,可以点出,以体现对贷款的支持。如果影响贷款的安全性,要一一详细指出,并加以分析,以引起重视。对抵押物的信用社方法、变现难易度、实际变现额、信用社持有的担保权益是否大于贷款本息和执行担保可能发生的费用等不可回避。
十、综合审查结论 这里要对承贷主体、还款能力、发展前景等作出总体评价,明确贷与不贷的结论,对贷款金额、期限、用途、币别、利率、用款方式、担保方式、还款来源与方式提出明确意见,指出借款人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行可能存在的信贷风险,提出改进意见和规避风险的限制性条 款。同意放款的限制性条款通常包括,要求借款人资本金足额到位,否则不能发放新贷款;针对贷款担保不足等问题,要求调整固定资产抵押部分,降低抵押率或者另加保证担保;制定分期还款计划,并将还款计划列入借款合同;与企业签定协议,开立还款专用帐户,加强对企业销售收入的有效管理;经营行与借款人、保证人三方达成协议,经保证人书面同意,办好企业原欠贷款本息的债务落实手续;要根据客户获得的订单、已经取得的订单承诺或购 货合同核定所需要原材料以及正常的生产经营费用逐笔发放贷款; 制定贷后管理方案,明确贷后管理责任; 贷款发放后派驻客户经理,跟踪资金流向,跟踪原材料购进,跟踪库存商品,跟踪产品销售,跟踪货款回笼;**行和**行至少*个月对客户生产经营状况、贷款使用及安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报**行,等等
第四篇:企业管理创新与创新实践探究
企业管理创新与创新实践探究 姓名:(三号楷体加粗,下同)学号: 01000076
学院: 管 理 学 院
专业: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职 称:
20××年 ×× 月 ××
[摘 要] 创新是现代企业进步的原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者,必须把握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新要求。应认真分析激发组织创新力的影响因素,不断进行创新实践,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获得跨越式发展,实现持续成长。
一、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
自1912年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第一个从经济学角度系统地提出创新理论,从而为现代社会、现代组织引入了经济发展、生产率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真正驱动力。现在,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成功企业都将创新视为关键的竞争优势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现代企业进步的原动力,正如哈佛大学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认为的,2l世纪将是熊彼特的世纪。管理体系中的创新者是指那种看到经济中存在的潜在利益,并敢于冒风险,把新发明引入经济中,以便获取这种潜在利益的企业家。对企业来说,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笔者认为,有两方面因素促使企业进行管理变革。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在新世纪中,企业面临的外界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且外界环境的变化速度还在不断加快,企业管理面临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的挑战。二是管理理论不断取得新发展。近20年以来,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管理理论,如20世纪80年代提出学习型组织理论,90年代初提出核心能力理论、业务流程再造、虚拟组织、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等。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表明,企业管理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要取得持续发展,必须根本性变革管理理念、内容和方式,运用新的管理理论指导企业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探索全新的管理方法。如果企业的管理变革仅仅停留在对原有管理方式进行局部的修整,将难以应对激烈变化的外部环境,必将为市场所淘汰。众多管理创新成果的成功经验表明,实施管理变革,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具有管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勇气、创新的智慧,能够驾驭创新艺术,能够融会百家之长为我所用,摸索企业管理变革的规律和历史方向。
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没有管理的创新,企业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更谈不上竞争优势。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经营者,必须把握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新要求。时代要求经营者:一是能快速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过程中,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二是每个管理者,都应成为创新者,每个企业都要为全体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建立新的机制。三是企业个性化管理创新。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二、对管理创新的再认识
1.观念创新——虚拟办公模式。世上没有永远对任何企业都通行的管理模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企业都应有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在管理世界中,没有权威,只有创新。美国管理专家毕可斯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由于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未来企业办公室内看不到一个员工,有人选择在家或工作室工作,有人在外面拜访客户,所有的工作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迹象表明,虚拟办公室工作状态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这种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权威管理和严格管理,意味着组织的分权,把权力从领导者手中分散到组织成员手中,员工获得了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领导者则支持、指导、协调员工的工作,激发员工的智慧,并为员工服务。这时企业领导不再是聪明的总裁,而是集体智慧的网络。大家通过网络分享信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无为管理”的管理理念。所谓“无为管理”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的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管理达到如此境界,才能使领导者真正摆脱日常事务,面对未来,纵观世界,审时度势,筹谋企业发展的根本大计,策划实现使命的长期战略。
2.战略创新——具有全球意识的国际化经营
实行全球化战略,不仅要有利用国际资源,占有国际市场的战略意识和雄心壮志,更重要的是有全局的逐步的发展战略和策略。首先,要面向全球开发与配置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利税和金融风险来配置资本;根据不同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和优势来组织技术开发;根据不同地区文化水平和企业需要来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其次,建立一套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高效生产体制。越来越多的企业改变了以国内生产为主,海外生产为辅的传统经营方式,力求建立各种形式的海外生产基地。韩国三星集团董事长告诫自己的员工,“国际化是我们在21世纪赖以生存的关键。进人21世纪,不实行国际化,我们就无法生存。世界将走向自由市场。韩国也不例外”。再次,全球化的经营战略更多的是指建立面向全球的国际市场营销体系。许多企业通过启用当地营销人才或加强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不仅懂营销、懂外语,而且熟悉当地文化特点和消费习惯的营销人才,以完善国际营销体系,迅速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而且,企业要成长为跨国公司,还需要具有经营视觉灵、经营规模大、经营区域广、经营范围宽等特征,以适应信息时代对企业发展的需要。
3.制度创新——学习型的企业组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信息复杂多变,人类知识日益膨胀。在美国,每天约有上千家企业诞生,同时每天又有千余家企业倒闭。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化,企业如何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企业策划主任伍德格告诉我们:“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真正出色的企业,都是那些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能不断学习的组织。彼得·圣吉在研究系统动力学的管理理论和
无数优秀大企业的管理实践后提出:未来理想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出现,是企业制度的一次创新。4.组织创新——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在管理者及劳动者之间共享,企业组织等级结构已不再受到管理幅度的限制,纵横交错的信息渠道造就了一种崭新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这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人员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它具有敏捷、灵活、快速、高效的优点。它是一种静态构架下的动态组织结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等级型组织和机动的计划小组并存,具有不同知识的人分散在结构复杂的企业组织形式中,通过未来凝缩时间与空间,加速知识的全方位运转,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竞争优势在于不但降低了企业管理的协调成本,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用户的能力。不难预言,扁平化企业组织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独具特色的组织创新。
5.市场创新——网络营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技术进入商品流通的每个环节,实现了对传统商业管理的根本性变革。网络营销就是信息革命带来的一次市场创新。二战以后,跨国公司得以迅猛发展,其全球一体化的经营战略,使得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和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然而,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因素的不同,使跨国公司进入国外市场面临重重困难,但是,国际互联网络的投入使用克服了各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甚至是同化了这种差异。它提供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市场,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依赖,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从而加速了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的程度,使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从营销的角度讲,网络上生产者和消费者一对一的互动沟通,了解顾客的要求、愿望及改进意见,将工业时代大规模生产、大规模营销改进为小群体甚至个体营销,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满足,符合现代营销观念的宗旨。同时,它的革命性在于缩短了整个经济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节约了社会资源。具体到营销机制,网络技术打破了横跨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时间、空间障碍,弱化了存在于二者之间的各种中间环节和渠道。
三、促进创新与创新实践
(一)促进创新因素分析
1.结构因素。一是有机式结构对创新产生正面影响。有机式组织结构是相对于机械式组织结构而言。它强调内部的全面合作,更重视非正式的沟通,倾向于将权力分散化,能够对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因为有机式结构纵向变异、正规化和集权化程度低,可以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应变力和跨职能工作能力,从而使创新更易于得到采纳。二是拥有富足的资源,能为创新提供另一重要的基石。组织资源充裕,就使管理当局有能力购买创新成果,敢于投下巨资推行创新并承受失败的损失。三是单位间密切的沟通有利于克服创新的潜在障碍。
2.文化因素。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通常有如下特征:接受模棱两可,过于强调目的性和专一性会限制人的创造性;容忍不切实际,组织不抑制员工对“如果……就……”这样的问题作出不切实际的、甚至是愚蠢的回答,乍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行的,但往往可能带来问题的创新性解决;外部控制少,组织将规则、条例、政策这类的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接受风险,组织鼓励员工大胆试验,不用担心可能失败的后果。错误被看作能提供学习的机会;容忍冲突,组织鼓励不同的意见,个人或单位之间的一致和认同并不意味着能实现很高的经营绩效;注重结果甚于手段,注重结果意味着对于任一给定的问题,可能存在若干种正确的解决办法;
强调开放系统,组织时刻监控环境的变化并随时作出快速反应。
3.人力资源因素。在这一类因素中,有创造力的组织能积极地对其员工开展培训和发展,以使其保持知识的更新。同时,它们还给员工提供高工作保障,以减少他们担心因犯错误而遭解雇的顾虑。组织也鼓励员工成为革新能手。一旦产生新思想,革新能手们会主动而热情地将思想予以深化、提供支持并克服阻力,以确保创新得到推行。研究表明,革新能手们有一种共同的个性特征:高度自信、有持久力、精力旺盛、敢于冒风险。同时也显示出与动态式领导相似的特征。如他们会以其对创新成功的潜在可能的认识,以及他们个人对其使命的坚信不移来激励和鞭策他人,并善于从他人处争取支持的力量。另外,创新能手们一般拥有提供相当大决策自主权的职位,这使得他们能在组织中引入并推行所提倡的创新。
(二)创新实践
1.企业管理创新要以提高企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特别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核心能力的竞争。只有拥有核心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处在了完全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创新的使命是摒除企业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妨碍因素,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经济全球化趋势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我们袭来,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到2006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基本结束。在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对接的条件下,竞争将进一步升级和加剧,市场游戏规则将得到更严格的执行。这对我国长期在很不规范的市场上从事商务活动的企业来说,直接面对国际跨国厂商的竞争,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新的竞争环境要求我国的企业必须形成自身的核心能力,管理创新必须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
2.企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是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告诉我们,企业要取得大的发展,必须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社会发展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层出不穷,致使生产力层面和生产关系层面的矛盾不断产生,企业经营也如逆水行舟,要想不被淘汰,必然要加快创新步伐,解决制约因素。而管理创新只有首先瞄准企业中的主要矛盾,排除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才能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获得持续成长。
3.企业管理创新必须与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相融合。管理创新的实质是合理组织生产力,体制创新的实质是解放生产力,技术创新的实质是通过新的技术手段直接发展生产力。尽管三者侧重点各不相同,在企业管理中的性质、地位、作用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都是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实现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没有体制创新作保证,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就会缺乏动力,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也不可能持续进行;没有持续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就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体制创新就难以得到具体落实;没有持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就难以达到持续提高生产力的目标。企业管理创新必须考虑制度的制约和技术进步对管理创新可能造成的影响,将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把握平衡,通盘考虑。
4.企业管理创新要持续进行。国外管理实践和研究证明,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续发展。IBM、强生、Sony等国际一流企业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这些管理机制能激励并源源不断地释放出企业的创新能力。例如,海尔从《日日清管理法》管理创新成果到《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管理创新成果,通过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使得海尔从经营艰难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集团企业,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
5.企业管理创新要走民族化和国际化相结合之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我国企业
作为真正的企业,只是改革开放以后才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的,至今只有20多年的历史,还处在青年、少年时期,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整体来看还很稚弱,在应对这些严峻挑战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困难。”而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上百年市场经济的道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环境中,众多企业已形成企业运营、企业管理的一整套成熟、先进、科学的模式,创造了丰富的实践成果。我国企业的实际和企业管理理论的现状,决定了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洋为中用”将是我国企业管理以及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形式。同时,企业管理创新还要充分考虑本土文化的特点,发掘本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不生搬硬套,而要引进、消化、创新、发展,走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化之路。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知识型企业成长与创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王淑芬.知识经济与企业创新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3]吴敬琏.中国企业还处于少年期[N].人民日报,2007-01-04.[4]刘同福.中国式持续发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5]徐兆辉,等.管理科学与社会经济[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刘臣钦,等.现代企业组织设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第五篇:流动资金授信及贷款审查要点
企业流动资金授信及贷款审查要点
为指导和规范信贷业务审查,提高审查质量,有效防控信贷风险,根据《中国XX银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中国XX银行法人客户授信管理办法》和《中国XX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特编定本审查要点。
一、前臵审查
(一)客户类别审查
区分客户为集团性客户还是单一客户。集团性客户原则上对集团进行统一授信,不单独对集团内单个企业授信。单一客户应进一步区分是小企业客户还是非小企业客户。
集团性客户识别执行《中国XX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办法》的规定;小企业客户的识别执行《中国XX银行小企业信贷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
(二)业务审批流程及权限审查
确认客户管理行,目前我行客户包括总行管理客户、分行管理客户及支行管理客户三类。
按照本级行转授权文件,确定该客户申请的业务是否为本级行审批权限,属本级行权限的业务应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向上级行报备或备案,超本级行权限的业务应进一步确认有权审批行,并确定业务上报审批流程,具体业务审批流程执行《中国XX银行关于规范信贷决策行为的若干规定》。
(三)内部运作资料审查 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用信时除涉及要素变更需重新提供外可不提供)、统一授信审议表(授信时需提供)、借款申请书(或流动资金借款申请表)和流动资金贷款调查表(这两项申请贷款时提供)、调查报告、主责任人员名单及材料清单填写是否齐全并合乎要求,应注意各资料在时间顺序上是否衔接一致。
(四)存量客户附加审查情况
1、存量业务评价报告
要素是否齐全;存量业务中是否存在风险点。
2、检查底稿
是否有总分行历次检查和风险排查中的工作底稿及整改意见,如有,则应了解落实进度及具体情况。
3、存量批复 是否存在限制性条款未落实及贷后管理未到位情况。
4、会审情况
会审结果及信贷策略是否与本次业务操作一致。
二、客户主体审查
(一)主体资格的合法有效性审查
1、企业是否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如属分支机构,应了解所属企业的详细情况及对分支机构的授权。
2、企业证照是否年检有效,各证照反映的企业要素是否一致。
3、注册资本是否与现行章程相符;实收资本与验资报告及财务报表入帐是否一致。
4、企业法人经营期限是否覆盖办理业务期限;经营范围是否与办理业务的用途一致。
5、章程及有关修正案是否齐全,是否有股东签章,对公司办理融资业务是否有限制。
6、验资报告中股东是否与现行公司章程一致;股东出资方式、出资额及占比;实物出资是否已办理权属变更。
7、涉及的资质证书及行业许可证书,应查看其是否在有效期内
8、审核工商局打印的户卡是否与上述情况一致,不一致的原因。
(二)与金融机构合作情况审查
1、基本户、一般户、专户及临时帐户开立情况,主要流水结算行。
2、综合查询中是否存在不良的信用记录及对外担保记录;了解企业整体融资(含直接融资)额度、用信品种、担保方式及对外担保情况。
3、重点审查企业与农行的合作情况:建立合作关系的时间,合作过程中信誉如何,在我行流水结算情况,当年信用等级是否已评定,是否满足本次授信中用信品种准入要求。
(三)客户的股东、法定代表人及实际控制人情况审查
1、特别要关注民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个人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资质、任职经历、从业经验、社会信誉及地位;是否有兼职情况,兼职企业是否有不良记录,如有不良记录,不良形成原因及解决情况;个人股东之间的关系;人行查询情况中是否有不良,不良形成原因;个人财产调查是否详细,财产权属是否清晰,是否存在可供抵质押的财产及担保意向。
2、客户股东为法人客户的,应了解股东的背景,重点包括其所有制性质、实力和在行业中的地位。
(四)集团客户审查
关联或集团的认定理由;集团股权及关联架构;业务关系如何;资金往来情况如何;整体融资情况及对外担保情况;在我行融资额度、业务品种及担保方式。
(五)涉及具体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查
1、是否存在法定代表人授权情况,存在授权时应审查:是否有合法的委托书,委托权限及期限如何;受托人身份证明;签定时是否有调查人员在场并核对身份。
2、法律文本签定时是否有调查人员在场并核对身份;签章的名称(姓名)是否与有关资料一致。
3、根据企业章程分析企业有权决定贷款的内部机构是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股东(董事)是否在工商局备案的注册及登记资料显示的范围之内;股东(董事)会决议出席及签字人数是否达到公司章程或法律规定要求,签字与预留签字样本有无明显偏离;授权代理股东(董事)是否履行了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的授权程序;决议内容是否与企业申请贷款的内容有偏差。
(六)客户的准入标准
1、授信主体准入
(1)增量授信(含核定特别授信额度)、存量续授信客户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持有有权部门颁发并年检有效的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贷款卡(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客户可不提供贷款卡)。
②生产经营合规合法,财务制度健全(小企业可适当放宽),符合国家产业、行业政策和XX银行的信贷政策。
③有稳定的经营收入和良好的信用记录,五级分类无不良,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
④授信用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⑤客户信用等级原则上应在A级以上(含);对办理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和保理业务的贸易型客户,客户信用等级可放宽至B级;办理注资盘活业务或低风险业务,可不受客户信用等级和五级分类限制。(2)余额授信客户原则上应具备(1)规定的条件,并已制定详细的压缩退出计划。
2、流动资金贷款客户主体准入
(1)借款人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①已经XX银行核定统一授信额度;
②生产经营合法合规,符合营业执照范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XX银行的信贷政策;
③在XX银行开立基本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低风险业务品种可只要求开立临时存款账户),自愿接受XX银行信贷监督和结算监督;
④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人民银行核准发放并经过年检的贷款卡,特殊行业或按规定应取得环保许可的,还应持有有权部门的相应批准文件;
⑤实行公司制的客户、合资合作客户或承包经营客户申请信用必须符合公司章程或合作各方的协议约定;
⑥管理、财务制度健全,生产经营情况正常,财务状况良好,具备到期还款付息的能力;
⑦无不良信用记录,或虽然有过不良信用记录,但不良信用记录的产生并非由于主观恶意且申请本次用信前已全部偿还了不良信用,信用状况已恢复正常的;
⑧贷款用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
⑨不符合信用贷款条件,要提供合法、足值、有效的担保; ⑩申请外汇流动资金贷款,须符合有关外汇管理政策; 办理属总行规定的低风险业务品种的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应具备以下条件:借款人具备借款主体资格;生产经营合法合规,符合营业执照范围;无主观恶意造成的不良信用记录;贷款用途合法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第二还款来源真实合法、风险可控。
(2)可循环流动资金贷款的申请人除需满足上述基本条件规定的条件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
①XX银行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上(含);
②财务结构合理,现金流量充足(经营未满两年的申请人或虽经营已满两年但根据经营计划尚未达产的,预计现金流量充足),发展前景良好,预计具备到期还本付息能力;
③与XX银行合作关系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
(3)中期流动资金贷款申请人除需满足上述基本条件规定的条 件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
①XX银行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上(含);
②居行业排名前列,财务结构合理,现金流量充足(经营未满两年的申请人或虽经营已满两年但根据经营计划尚未达产的,预计现金流量充足),发展前景良好,预计具备到期还本付息能力;
③与XX银行合作关系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
④若不符合信用贷款条件,申请人能够提供合法、足值、有效的抵(质)押担保或由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含)客户提供的保证担保。
3、小企业信贷业务客户主体的准入
(1)具备企业法人资格,生产经营符合国家政策,设备先进,产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成长性;
(2)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股本权益性投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公司制的企业法人申请信用符合公司章程,或具有董事会授权或决议;
(3)持有人民银行核准发放并经过年检的贷款卡,以及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代码;
(4)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营业执照年检手续,从事特殊行业的须持有有权机关颁发的营业许可证;
(5)在XX银行开立账户,自愿接受XX银行信贷监督和结算监督;
(6)销售回笼好,现金流量充足,还款意愿强,能够按期偿还本息;
(7)主要管理人员具有1年以上从业经验;企业盈利,评定的信用等级在A+级(含)以上;
(8)信用记录良好,无不良贷款和欠息;企业主要投资人和管理人员遵纪守法、信誉良好;
(9)能够提供合法、足值、有效的担保,符合信用贷款条件的除外。
(10)只办理低风险信贷业务的小企业可不受第(7)款的限制。(11)禁止对以下小企业办理信贷业务:
①法人代表以及主要投资人、管理人员有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信用卡恶意透支、以及涉黑、涉赌、涉毒等不良行为的;
②财务管理混乱、有严重偷漏税行为的; ③生产技术落后、严重污染环境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的;
④大中型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恶化、规模缩小而符合小企业标准的。
(12)以下客户不作为小企业准入: ①房地产企业; ②集团成员企业。
三、客户经营情况审查
(一)国家行业政策审查
企业所处行业的确定是否合理;是否为《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限制或淘汰行业、工业设备及产品,外资企业投资行业是否为《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限制或禁止的投资项目;国家当前对行业的基本政策。
(二)农行行业政策审查
是否为本年总分行明确的高风险行业;经营方面是否符合特定行业或相关业务品种的准入条件。
(三)经营条件审查
1、硬件情况
经营场所(位臵、面积、权属);人员配备情况及结构;涉及生产及加工的,应提供其机器装备情况及产能且是否有符合环保政策的证明材料;产品保管情况。
2、软件情况
企业在该行业的积累;经营及管理模式;技术装备情况,产品质量检测及保障。
(四)市场情况审查
企业上下游客户情况及稳定与否;产品采购情况及资金结算情况;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及回款情况;产品的平均利润情况。
(五)企业发展情况审查
企业发展潜力和软硬件改造提升情况;发展预测是否明显偏离企业的经营和市场情况。
(六)集团客户经营审查
除对集团内各企业进行上述第(一)至第(五)审查外,还应掌握集团经营模式、资金管理和财务核算情况、交易运做情况和集团内经营实体和非经营实体。
(七)小企业经营审查
除对企业进行上述第(一)至第(五)审查外,要特别对企业上及本年纳税申报表或有效汇总纳税申报资料和近二年及近期电费、水费缴纳清单或有效汇总缴纳凭证(新建企业可不提供)进行审查。
(八)授信期内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的审查
应重点关注与授信时相比,国家政策调整、市场环境变化、企业经营策略调整、关键管理及技术人员更迭、软硬件升级改造、上下游合作客户变更及授信时发展预测的实际落实程度等情况,把握相关变化对企业经营及还款风险程度的影响情况。
四、财务情况审查
(一)审计情况审查
是否为需要审计的财务报表,未经审计的是否有调查核实认定;审计的会计师事所是否为我行不予认可的事务所;审计是否有专门目的;审计报告的签章是否符合要求;审计范围是否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并附有报表附注;是否为标准无保留意见,有保留意见的,是否有调查说明。
(二)报表勾稽关系审查
各张报表内部各项目之间勾稽关系是否平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损益表表间勾稽关系是否平衡;本期与上期报表之间勾稽关系是否平衡。
(三)财务数据及比率准确性审查
核对财务数据调查报告中的财务数据与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否一致、财务报表数据是否与CMS录入一致、财务比率的计算是否准确(需要采用有效数值和平均数值进行测算的是否已进行了相应的测算)
(四)重点科目关注
对于报表中余额较大的科目应关注其形成原因、构成及帐龄;是否存在关联单位往来资金,存在往来资金的形成原因。
(五)财务数据有无异常变化
连续财务报表及近期财务报表中有无异常变动科目,财务比率有无异常变动,如有,是否有相应的调查说明及可明显推知的理由。
(六)财务状况评价
财务核算规范是否;连续的对比,反映企业自身发展变化情 况;同行业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对比,反映企业在行业中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及经营增长状况的优劣;从保证授信安全性的角度,是否需要对企业某些财务科目或财务指标进行规范或限制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另外,授信期内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的,应着重审查财务指标变动状况,特别注重财务异动情况,深入了解并分析其变动的深层原因及合理性,判断对用信偿还能力的影响程度,充分揭示企业风险变化情况,并结合业务实际提出有针对性风险防范措施。
财务情况的分析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财务分析时应以剔除待处理损失、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无效资产后的有效资产作为审查、评价客户财务状况的数据。
2、对财务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应根据会计政策和制度,对相关数据作相应调整,并以调整后的数据作为财务分析的依据。如难以估计或作出相应调整,则应在财务分析中予以揭示,并分析判断该因素对财务评价的影响程度。
3、分析现金流量时应注意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结合。如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净流量明显低于报告期内实现的净利润与计提的折旧、摊销、坏帐准备、减值准备之和,往往说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大量被应收帐款、存货所占用,经营质量较差;如造成当期经营活动中现金净流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季节性大额原料采购所引起,则应区别对待。具体审查时应注意剔除季节性收购等偶然因素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4、财务分析应结合行业、产业、企业特点及历史作具体分析。如新建企业由于处于投入期和业务拓展期,财务指标不尽理想;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的XX、规模较小的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波幅较大;产品处于导入期企业往往销售增长较快,成熟期企业主要财务指标较为稳定,衰退期企业,则出现销售收入下降、财务指标持续恶化等。
5、注意揭示并分析或有负债、对外借款、关联交易、涉诉案件等重大事项对客户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6、对集团母公司的财务审查,一般应以集团公司本部财务报告为依据,合并财务报告为参考,汇总财务报告不能作为财务分析的依据;对集团合并财务报告的分析,应当注意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审查是否存在应合并而未并,不应合并而合并以及应抵冲而未抵冲等情况,防止申请人通过报表合并虚增资产或少计负债、虚增收入或少计 成本。
7、对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分公司申请信用的,应结合分公司财务报告以总公司财务报告审查为主。
五、授信及贷款额度核定
(一)授信额度理论值
以公式法测算的,采用的行业可接受值是否准确,授信理论值测算表中各项数值填写是否正确;采用担保法测算理论值的是否符合相应条件。在测算企业授信额度理论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客户对应行业可接受值时,要对照行业目录,尽量选择较细分的行业级别所对应的行业可接受值,无法找到对应目录的,可选择尽量接近的行业可接受值。
2、能够提供合并报表的集团性客户,应根据集团合并报表,结合所属行业和集团整体信用等级测算整体授信额度理论值;对于单一成员企业,根据各自财务报表,结合各自所属行业和信用等级测算授信额度理论值。
3、对于多元化经营的客户,客户在某一行业营业(销售)收入占营业(销售)总收入的比例60%(含)以上的,采用该行业的可接受值测算授信额度理论值;否则(或其他难以归并类别的客户)采用综合类行业的可接受值测算授信额度理论值。
4、测算公式中的De(客户报告期负债总额)不得剔除企业银行承兑汇票中保证金占用的相应额度;C(客户报告期在农行信用余额)中如包含企业在农行办理的低风险信用额度,则在得出的T(授信额度理论值)中应剔除相应部分额度才是企业非低风险业务的授信额度理论值。
(二)授信及贷款额度核定的理由
企业正常的流动资金需求及使用安排;企业资金周转情况;整体流动资金使用包括的企业自有资金及融资的相应比例;授信额度是否考虑了企业对整体授信的偿还能力。
授信期内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的,应着重审查其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贸易背景真实性一般以交易合同为依据,但非唯一依据,审查人员还应结合企业的结算流水、交易特点及通常的交易规模分析判断贸易背景的合理性,要重点关注关联企业交易,应结合市场交易情况分析其对价的合理性及实际履行的可能性,必要时应要求调查部门补充调查过程及调查方法并结合分析。
六、担保情况审查
(一)存在受信企业的物的担保及第三人的担保组合情况
是否有其他担保人就XX银行实现担保权的先后顺序承诺放弃抗辩权的材料。
(二)保证担保(上市公司及关联企业担保应在对其他保证担保审查要点的基础上进行,不含自然人担保)
1、上市公司保证担保
是否符合《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证监发[2005]120号)的要求。
2、关联企业保证担保
保证担保授信额度比例是否超过规定。
3、其他保证担保(分支机构担保应有所属企业授权并了解其详细情况)
主体审查及财务审查参照受信主体审查进行,另外,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经营期限是否覆盖保证期限;是否存在互保及循环保证;信用等级是否评定且符合要求;信用担保机构作为保证人的,实缴的资本金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担保额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需要一级分行以上审批方可担保的情形;是否存在我行禁止接受保证的情况;是否属于中短期信贷业务且担保期限符合规定;可担保额度测算是否准确。
(三)抵押担保(应对抵押人主体资格及信用情况进行审查)
1、权属及权证
权属是否清晰;权属证书是否齐全;房产权属是否经过了房管局网站的查询并核定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查封情况。
2、抵押可行性及价值
是否属于我行不得接受的财产抵押八种类型;抵押人经营期限是否覆盖抵押期限;抵押物是否进行了评估并经有关调查人员确认抵押的价值,应当予以扣除的款项是否已经扣除;抵押比率是否符合规定;抵押物是否存在在先抵押情况;抵押登记是否需要有权机关批准;抵押权属证书记载是否有有效期限制。
3、抵押物变现能力
国家法律法规或有权机关对抵押物处臵是否有限制政策;抵押物使用情况,如存在出租,租赁人是否出具放弃抗辩权的书面材料;在建工程是否已有建设施工单位出具放弃抗辩抵押权的证明材料;是否能够办理以我行为第一受益人的财产保险。
(四)质押担保(应对质押人主体资格及信用情况进行审查)
1、质押权属
是否为出质人所有或出质人依法可设定质押。
2、质押可行性及价值
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可出质的动产或权利的范围;是否存在农行不接受的动产或权利质押的六种情形;质押物是否进行了评估认定并扣除了应扣除的款项;质押物价值波动是否较大,估值及保管的难易程度如何;金钱、商业汇票、保单、仓单、非上市公司股权、非上市且无银行担保的企业债权及以外币计价的质物是否能够落实农行制度的具体条件或要求;质押比率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已质押的债权;农行规定需要办理质押登记的是否能够落实有效的质押登记手续;第三方保管的质物是否已取得保管人的资质等级证书(或证明保管人保管能力的证明材料)、保管合同、记载保管事项的书面文件及财产保险单
3、质押物变现能力
质押变现的操作程序难易程度;质物属性及变现中的潜在受众如何;质押期间产生风险时的处臵措施如何;是否需要且能够办理相应的保险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