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即用实证性方法进行研究
即用实证性方法进行研究、描述研究结果或进展的报告。如对某个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成的调查报告;对某种教育现象进行科学实验后写成的实验报告;对某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以后写成的经验总结报告等。这类报告都是以直接研究所得到的材料为基础,对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经验、办法、建议及存在的问题,得出应有的结论。
2、文献性研究的报告 即用文献法进行研究的报告。如教育史研究中的文献考证的报告。这类研究报告以对文献的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并展示文献的考证过程,说明文献的来源和可靠程度。
(二)、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
一份研究报告是否有意义,取决于它的质量,研究者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学研究成果的生命所在。研究报告的表述必须观点正确、材料可靠,论证要以事实为依据,无论是阐述因果关系,结论的利弊和价值,结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都必须从事实出发。推理要合乎逻辑,不可无根据地臆断。
2、创造性
创造性是衡量研究报告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别人没有提出过的理论、概念、教育教学新方案,新的实验方法,别人没有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和调告中第一次获得的新的数据等,都是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规范性
研究报告的表述虽无定法,但有常规可循。在撰写研究报告时,要按照一定的格式,不能忽视最基本的规范要求。写作之前要有明确的计划和提纲,要根据研究的结构特点和逻辑顺序,研究课题的任务和内容,来考虑表达的形式和表述的方式。
4、可读性
为了便于传播和交流,研究报告的表述应具有可读性。语言阐述必须精确、通俗,在不损害规范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简洁的语言。专门的名词术语,可以用,但不能故弄玄虚。文字切忌带个人色彩。一般不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不可把日常概念当作科学概念,不宜采用工作经验总结式的文字。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不仅要有创见,也要讲究辞章,达到科学与文学、科学与美学的最佳结合。(三)、各类研究报告的结构及撰写方法 撰写不同类型的研究报告有一般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教育研究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向,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研究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1.教育调查报告
对某种教育现象调查后,对其结果整理成的文字材料,就是教育调查报告。其作用是就某一科研课题搜集材料、罗列现象,在整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分析、归纳、综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探索事物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调查报告一般都包括总提、主体、结论这个“老三段”的基本格局。调查报告结构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导言。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待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通调查还是非普通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夯、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便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体现调查报告的价值。
(3)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条分缕析地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数据如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可以增加说服力,一目了然。调查报告正文的写作在安排上要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①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②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③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性;④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讨论或建议。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结论。利用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参考资料。在调查研究报告过程中对参考、引用的资料要写明出处。目的在于对所写报告负责,并给读者提出信息,也是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出处的书写顺序一般是:书籍――作者、篇目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次;报刊杂志――作者、篇目名称、报刊杂志名称、期次、页次。
2、教育实验报告
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就是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可以分为三部分:①前言;②实验过程和结果;③讨论及结论。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单位作者: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或写明某某课题实验者或牵头人、组长、撰稿人,其他人员可写在报告的结尾处。目的在于对实验报告负责,并便于读者与之联系。(3)课题的提出。用以说明本课题的来源、背景、针对性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的价值,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表述要具体、清楚。
(4)实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交代:①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应范围;②实验的组织类型(方法)及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即:是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取这种实验类型的依据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试成绩及评分标准;基础测定及测定内容等。③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④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实验就不成立了)。这里,要对两个变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也要交代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还是操作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因
此,在实验前,就应对与效果变量测定内容相关的原因变量进行测定,以便与效果变量对比:只有经过这样的对比,才能发现共变关系。⑤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只有严格控制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6)分析与讨论。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①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②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③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劣;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7)结论。它是对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它直接来自实验的结果,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
(8)附录和参考文献。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写清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出处的书写顺序一般是:书籍――作者、篇目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次;报刊杂志――作者、篇目名称、报刊杂志名称、期次、页次。如引用未经翻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
3、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经验总结报告的基本结构大体有以下几部分:
(1)题目。可以是既定的科研项目,即专题经验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阶段(如—学期、—学年等)全部工作的回顾。从中找出成效较大、印象较深、且富有新意的东西来确定总结的题目。
(2)引言。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大多数以凝炼简洁的语言交待本篇经验总结的背景、写作目的、取得的主要成绩等,使读者一开始就判断出有无参考价值。(3)正文。围绕经验总结的主题(总观点)组织材料。可在文中设小标题,但要注意所叙述的若干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经验总结既要有典型的事例,又要通过分析研究,加以理论概括,做到内容生动,有理有据,说理性强,使人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工作上可资借鉴。
(4)结尾。这是经验总结的精髓和结晶。它是通过正文的典型材料及对其分析而概括出的结论,是从大量具体事实中找出的规律性东西,它应反映作者的独到见解。
至此可见,各种类型的研究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尽管如此,它们却包含了或者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个三段式的基本格局。如调查报告可分为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实验报告可分为引言、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三个部分。经验总结报告可分为情况概述、经验总结、存在问题和今后意见等三个主要部分。当然.这只是教育研究报告习惯格式的沿用,并不能限制文章结构形式的创新。研究报告的结构可以根据内容和体裁的不同而灵活掌握。只要能够达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缜密、条理清楚的要求,在写作形式上是可以有所不同的。
(四)、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环节
俗话说:有了好布料,不等于有了好衣服。把第一手材料变成研究成果,需要经过思维加工和文字加工过程,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要写好研究报告,必须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草拟详细的写作提纲
撰写者必须统筹规划好文章的结构,组织材料,草拟提纲。拟定报告撰写提纲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构思的过程,对搜集到的大量材料,经过比较、提炼,进行必要的取舍和增删,精选出最有价值的论点和论据。并对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内容表达层次,每一章节叙述什么内容.穿插哪些图表、照片,都做缜密考虑。先列出粗纲,然后修改补充为详细提纲。有了详细提纲,便可以从全局着眼,开始撰写。2.撰写初稿 撰写初稿是撰写过程的中心工作。对研究报告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引言、正文、结论)的写作要求分别阐述如下:
(1)引言。引言是研究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不同类型的研究报告还有各自的具体要求,前面已有叙述。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
高尔基说过,开头的第一句是最困难的。研究报告有多种开头方法。有的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入主题;有的有的提出问题引入主题;有的交待研究的目的 和要求逐步玩展开。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科研报告的内容、写作的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们必须防止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正文是研究报告的主体,占报告的绝大部分篇幅;是研究报告的关键部分,体现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必须重视正文部分的撰写。各种不同类型的研究报告在正文部分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要写好正文部分.都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折、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这是基本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易出现的两种毛病: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论点,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只有论点,没有材料,缺乏说服力。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科,平铺直叙,看不出其主要论点是什么,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能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成果,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而采用图、表、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的情节。当然,选用的图、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准确无误。
(3)结论。科研报告的结论部分是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它是整篇报告的归宿。结论必须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有的报告可以不写结论,但应作一简单的总结或对结果开展一番讨论;有的报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议;有的报告不专门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而是把论点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个部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研究报告,都必须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内容的简单重复,更不是谈几点体会,喊几个口号。写结论必须十分谨慎,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简明具体,不能模棱两可,含
糊其辞。
3、修改定稿
鲁迅先生说过,写作时不要十步九回头,写完后不要—去不回头。任何文章只要仔细审阅,都会发现或大或小的问题。文章写完后必须回头认真修改。
有的人感到修改比写初稿还难,确有其事。因为初稿是自己精心写出来的,自己觉得很恰当的才写进去,要自己去发现哪些地方不恰当就不那么容易。只有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修改得好,修改初稿首先要经过反复审阅,对那些可有可无的叙述要大刀阔斧地砍掉,毫不痛惜。当然,初稿写好后,可以不必马上修改。因为人的思维有“滞后性”——写完就修改,往往跳不出原构思的“圈子”。所以搁一段时间后再修改,原先的思路淡薄了,或许能得到新的启发,这时修改的效果就会更好些。一篇研究报告经过反复修改后,还应当请人指教,再行修改。要有“不耻下问”、“登门求教”的精神,必须“自以为非”,不可“夜郎自大”。只有经过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才能达到比较成熟的程度。
总之,撰写科研报告要有“三严”的精神,即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报告必须达到“五性”要求,即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确证性、可读性。这样的报告才可能是有一定的质量的研究成果。
(五)、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
科研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为条件的,而这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因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可靠的。人们阅读或审查科研报告,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是如何解决的,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因此,写作科研报告,主要精力应花在方法和结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
2、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
在科研报告中怎样使自己的论点清晰有力地得到论证,这是应关注的核心问题。正如前所述,论点的证实除了必须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依靠科学事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科研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提炼出观点。首先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点与事实的关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选好事实。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以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揭示出普遍规律。其次要恰当地配置事实,用事实来论证,以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论点,支持新的论点和批驳旧的错误的论点,阐明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论点。当然,并非所有的论点都要用大量的事实来论证。
3、要实事求是
分析讨论要不夸大,不缩小;敢于坚持真理。不为权威或舆论所左右;在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不要绝对化,更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规律
第二篇:公司规章制度范本(即用性)
****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规章制度
第一章行为守则
一、进入车间须按车间规定穿著厂服且衣著整齐。
二、上班时间不得处理私人事务。
三、服从上级主管之工作安排,切实完成工作任务。
四、不得向别人透露自己的薪资,也不得探询别人的薪资。
五、不得向别人泄露与职务相关之各项工作机密。
六、不得索取或接受不正当的金钱或馈赠。
七、对于工作相关之文件资料及公司财物需要妥加保管。
八、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他人工作区域。
九、合理使用资源,节约用水、电及文具用品。
十一、充分利用废纸背面做草稿或便条(有机密性则除外)。
十二、严禁在生产区域内跑跳或在上班时间聚众说话。第二章考勤制度
一、1、公司总体实行每天8小时工作制;
2、早8点到12点,下午13点30到17点30;
3、上班时间未到或下班时间早走,为迟到或早退;
4、迟到、早退不超2次,请假不得超过2次。一月内除允许休息及请假的2天外,其余均上满班及请假不超两天的为全勤。
5、忙季时,根据公司订单需求实行1至4小时加班规定。(具体工作时间及休息规定依各车间主任编制的车间制度进行执行)
二、员工作息时间根据季节和工作特点由各部门自行安排。
三、员工加班加点应由部门主管安排由总经理批准;依厂规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第三章薪资制度
一、公司每月以现金形式发放工资,员工需查看工资清单的,公司应给予方便。
二、公司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员工工资;每月3日前发放前一个月工资,三、公司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1个月内)的,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员工工资;停工、停产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发给员工基本生活费,基本生活费的标准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四、因员工原因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公司可以对员工进行罚款或辞退,罚款可从员工本人工资中扣除,但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员工当月全额工资的5%,扣除后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五、有下列情况之一,公司可以代扣或减发员工工资而不属于克扣工资:
(1)代扣代缴员工个人所得税;
(2)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4)扣除经员工确认赔偿给公司的费用;
(5)扣除员工违规违纪受到公司处罚的罚款;
(6)员工请事假而减发的工资。
第四章 奖惩办法
目的:为使公司整体作业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使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能,提 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形象及效益,本着奖勤罚懒,违章必究的原则,特制订本办法:
一、奖励 奖励: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卓有成效者予以奖励。
奖励分为:
1、嘉奖:奖励人民币50元。
2、记功:奖劢人民币100 元。
二、惩罚:对在工作中表现消极,违反公司制度或给公司带来损失者给予惩罚。惩罚分为:
1、警告:罚款人民币50元。
2、记过:罚款人民币100 元。
三、员工有下列表现者,予以嘉奖:
1、对工作认真负责,确有成效者。
2、积极主动配合上级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者。
3、爱护公物,节省原材料,或废物利用著有成效,有事实可资证明者。
4、对工业安全、卫生有建设性建议,已经采纳行之有效果显著者。
四、员工有如下表现者,予以记功奖励:
1、建议改进生产流程、工程技术、管理技术或改善设备,经采纳行之有效者。
2、预先制止或举报违规行为、或损害公司形象及权益行为,经查属实者。
3、研究创新或有其他特殊贡献,使公司获得重大利益者。
4、对公司运行有重大革新,提出具体方案,经采纳确有成效者。
六、员工有下列表现者,予以警告处罚:
1、特殊职位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造成损失者。
2、工作疏忽或未依作业规定作业,造成返、工返修、浪费资材情节轻微者。
3、未经请假旷工半天以下者。
4、非本人工作场所进入他人工作场所妨碍他人办公者。
七、员工有下列表现者予以记过处罚:
1、因工作疏忽或未按工作规定工作,致使机器设备或物料遭受损失或伤及他人者。
2、操作非经指定机器设备,影响工作安全者。
3、未经许可,私自带人入厂参观或携带违禁物品进入厂区者。
4、对同仁恶意攻击、中伤或诬告伪证而制造事端者。
5、撕毁或涂改公告栏之公告、公文及宣传资料,或任意张贴、散发传单肇事者。
6、直属干部对属下员工明知舞弊有据,而予以隐瞒庇护知情不报者。
7、检查或监督人员未认真履行职责,造成客户投诉,影响公司声誉者。
8、蓄意涂改考勤卡以骗取考勤者。
9、散发谣言或泄漏公司机密,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者。
10、有威胁、侮辱上司行为者。
第五章修改与解释
第一条:修改
一、本制度视实施情况,由行政人事部提出,经各总监、总裁批准,可以修改。
二、未提及事宜,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条:解释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行政人事部,如有不明事项,请向行政人事部咨询。
第三篇:硕士毕业论文实证研究方法选择
一篇转帖的文章,作者真的很强大!
本文的缘起:
当初一个舍友来自西部地区,从没学过计量(OLS都没学过)。但毕业论文老板要求用数据说话,发愁。我于心不忍,告诉她:我每天晚上自习回来,睡觉前花10分钟给你讲解一下STATA的操作和出来的各项结果意义。第一天,我讲了OLS。画了一张散点图和一根直线,用了1分钟就让她完全理解了OLS的精髓,这是用来干啥的。后面9分钟讲解了STATA的操作和OLS的各种变种。结果只一个星期,讲完五种方法(下面会介绍),她信心大增。后来一下子发了好几篇CSSCI,计量做的天花乱坠,让人误以为是一个大师。毕业论文也顺利通过。她说我的方法是当今世界上最快的计量速成法。她说,以后有时间要好好看看计量书,打打基础。我推荐她读伍德里奇的那本现代观点。但她论文发表了好多篇,至今还没看那本书。问其原因:“看了一下OLS,跟你讲的没啥区别,就是多了些推导。那些推导看不看都不影响我用软件。现在没空看,先发论文再说。”
我笑其太浮躁。但后来想想,这种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或许适合一部分人群。因此有必要写出来让这部分人群都有所收获,不会因为发不了CSSCI而担忧,不会因为毕业论文不会做计量而担忧。因此有了本文。你是不是属于这样的人群?请看下面: 本文的目标人群:
1、不懂计量的人;
2、想学计量却苦于缺乏时间的人;
3、想学计量却看不懂、推导不了那些恐怖矩阵的人,也就是不想看推导过程,也想发论文的人。
4、不想看计量书,却想写计量论文,发几篇CSSCI,尽快毕业的人。
5、所有想速成的人。
但是目标人群一定要能看懂STATA软件操作手册的人(或者其他软件操作手册)。如果你不认得手册上的字,不要来告诉我。我也不认得。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懂STATA、EVIEWS的人给你讲解一下,那么你看不懂手册也无所谓。
本文的目标:不看计量推导、不看计量书籍就能发计量论文,而且是大规模批量生产计量论文,甚至是发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
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你能否掌握本黑客教程的内容,能否阅读软件手册。申明:不是教你如何抄袭作弊,而是教你写计量论文的方法和捷径。目录
一、计量论文的两大要点是什么?
二、如何判断计量论文的水平高低?
三、做计量的“大杀器”有哪些?
四、瞎倒腾计量的秘诀
五、大规模发CSSCI的建议
一、计量论文的两大要点是什么?
1、计量模型的建立(就是那个方程,表达什么经济含义要知道);
2、模型中的系数如何估计出来(关键在于估计方法的选择)。第1个要点涉及你论文主题。你一般要想用数据检验某种经济关系,根据这种经济关系来建立计量模型。如果你不知道要检验什么经济关系,那我劝你就此打住。你发不了经济研究了。第2个要点。千万种方法的出现,目的都是要把那个系数给估计出来。不同估计方法的估计效果好坏,就是根据各种统计量来判断。如果能选择一种最合适你数据的估计方法,那么这论文基本就成了。
二、如何判断计量论文的水平高低?
掌握了上面两个要点,只是说你能写出一篇计量论文,并不是说能写出一篇高水平的论文。水平的高低在于你处理这两个要点时水平的高低。下面仔细讲解。
如果只是为了写计量论文,只需要“知其然”即可。没有人会因为不会推导OLS估计量而对软件里面出来的结果不知所措。这条途径,最快捷的走法是找一个懂的人,把结果里面的各种东西所表示的意思给你讲一遍,每个东西要注意什么。基本就可以了。在一般的CSSCI上发表论文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找不到人,就看STATA的手册,里面的例子会讲解每个指标参数统计量的含义。这样慢一点,但效果很好,而且也能成为STATA专家。STATA手册比高级计量教材看起来轻松多了,就是告诉你怎么操作软件,然后得到什么结果的。计量论文中的估计问题,最关键的事情,不是能推导估计量,而是在STATA里面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估计出来。然后解释结果的经济意义。而计量水平的高低,不在于方法的复杂性,而在于方法的合适程度。因此高水平的计量论文,不必要求作者掌握高深的计量推导,而在于“选择”的技巧。每种计量方法,都有优劣。所谓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水平高的人,能够选择以其之长,攻它之短。同时又能隐藏计量方法内在的拙劣。其实,计量论文的水平主要决定于论文的主题的重要性。这个话题大家都很关心,就很重要,发表就很容易。所以,你会发现国际顶级期刊上一些计量论文所用的方法很简单。这些论文能发表,主要是他讨论的问题很重要(这涉及第一个要点),采用的方法即使有缺陷,也无伤大雅。如果问题不是非常重要,只是有新意,但是估计方法比较合适,也能发一个中上等期刊。如果问题属于鸡毛蒜皮之类,那就只能诉诸于超级复杂的计量方法,祈求审稿人看论文时,方法还没看完就已经累得半死,再也没有心情来思考你的问题的重要性,然后也能通过了。
三、做计量的“大杀器”有哪些?
所谓的大杀器,不是指超级复杂的计量方法,而是指这种东西一旦用起来,一般不会有人来攻击。所谓的一招毙命,毙了审稿人的命。计量方法很多,可以说满天飞。但是,真正有价值的方法,被人公认为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方法(就是所谓的“大杀器”),只有5种。并不是你所看到的所有的方法都有人信。这点大部分初学计量的人都不会意识到。看到书上介绍一个方法,就认为这是一个好方法。其实不是。书上很多方法的介绍,仅仅是出于理论推演的需要,并不是实际研究中都能用的。你如果查阅一下国际上关于经验研究类的论文,会发现大部分论文所用方法无非是:
1、简单回归;
2、工具变量回归;
3、面板固定效应回归;
4、差分再差分回归(difference in differnece);
5、狂忒二回归(Quantile)。
大杀器就这几种,破绽最少,公认度最高,使用最广泛。真是所谓的老少皆宜、童叟无欺。其他的方法都不会更好,只会招致更多的破绽。你在STATA里面还可以看到无数的其他方法,例如GMM、多层次分析法等。这个GMM实在是一个没有用的忽悠,他还分为diffGMM和系统GMM。其关键思想是当你找不到工具变量时,用滞后项来做工具变量。结果你会发现令人崩溃的情况:不同滞后变量的阶数,严重影响你的结果,更令人崩溃的是,一些判断估计结果优劣的指标会失灵。这完全是胡搞!这GMM的唯一价值在于理论价值,而不在于实践价值。你如果要玩计量,你就可以在GMM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玩计量的方法后面讲)。有人会问:简单回归会不会太简单?我只能说你真逗。STATA里面那么多选项,你加就是了。什么异方差、什么序列相关,一大堆尽管加。如果你实在无法确定是否有异方差和序列相关,那就把选项都加上。反正如果没有异方差,结果是一样的。有异方差,软件就自动给你纠正了。这不很爽嘛。如果样本太少,你还能加一个选项:bootstrap来估计方差。你看爽不爽!bootstrap就是自己提靴子的方法。自己把脚抬起来扛在肩上走路,就这么牛。这个bootstrap就是用30个样本能做到30万样本那样的效果。有吸引力吧。你说这个简单回归简单还是不简单!很简单,就是加选项。可是,要理论推导,就不简单了。我估计国内能推导的没几个人。经济研究上论文作者,最多只有5%的人能推导,而且大部分是海龟。所以,你不需要会推导,也能把计量做的天花乱坠。
工具变量(IV)回归,这不用说了,有内生性变量,就用这个吧。一旦有内生性变量,你的估计就有问题了。国际审稿人会拼了老命整死你。国内审稿人大部分不懂这东西(除了经济研究这类刊物的部分审稿人以外)。工具变量的选择只要掌握一个关键点就行:找一个和内生性变量有数据相关的,但是没有因果关系的东西,这就是你的IV了。例如贸易量如果是内生的,那么你找地理距离作为IV。北京到纽约的距离,那是自然形成的,没人认为是由贸易量导致的,这就是没有因果关系。但是你会发现两者在数据上具有相关性。这就很好。这种数据相关性越强,IV的效果就越好。就这么一段话,IV变量回归就讲完了。在STATA里面,你直接把原回归方程写出来,然后把IV填进去就可以了,回车就得到你的结果。关键是你不一定能找到这样的工具变量。你能找到,这个工具也不大能用。不过要注意,IV不灵不代表你不能发表。经济研究上还不是发了一大堆这样的论文。所以,你只要找到一个IV,效果不是差的太离谱,一般都能发。当然不能发国际一流了。国内是没问题。国内审稿人没人会重复你的结果看看是否有问题,因此你说这个IV效果已经是最好的了,世界上还找不到第二个比这个更好的了,审稿人也没的话说。就发表呗!如果审稿人说,另外一个IV效果可能要比你的好。那你就采纳他的建议用他的IV(尽管他的建议会更差),然后感谢他一下。第二次审稿,难道他还会说自己上次是胡说八道???所以就发表了,哈哈哈哈!有人又会问:面板不是还有个随机效应嘛?我只能说,你是看过书的人,所以才知道随机效应。其实随机效应压根就没什么用处。有人信誓旦旦说可以用hausman来检验。我只能告诉你,这检验压根就不可靠。可靠也是理论上可靠,实践上根本没人信。当然中国人都信,不信的都是美国欧洲这样的计量经济学家。你难道不知道hausman还会出现负值!做过这个检验的人都很头疼这个负值,不知道该怎么做。你如果看看一些高手的建议,或者一些书籍,你就会发现,最权威的建议就是:当你无法判断该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的时候,选择固定效应更可靠。随机效应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做,但是固定效应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做。所以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差分再差分,是固定效应的一个变种,在估计某个事件发生带来的效应时最有用的方法,特简单,看看STATA手册就明白了。狂忒二回归(Quantile)是一般均值回归的一个推广。看名字挺吓人,其实很简单。如果你知道OLS是一个均值回归,那类推就可以知道1/2分位数回归。你知道的,正态分布下,均值就是1/2分位数的地方。均值回归就是1/2分位数回归。知道了1/2回归,你自然知道1/4和3/4分位数回归了。如果还不懂,翻开伍德里奇的书,讲到简单OLS回归时,我记得有一个图,上面对不同位置的x位置画了不同的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第2版是figure 2.1,pp26,见下面)。如果是异方差问题,那么不同x位置的正太分布图的方差就有变化。这个图上注明了预测值是E(Y|X),就是Y的条件期望,就是那根回归预测直线啦。在正态分布下就是Y的密度函数的中心点的连线,就是1/2分位数点的连线。如果那条预测线画在密度函数的1/4和3/4分位数点上,那么预测结果就不是Y的均值(在非正态下可能是均值),而是1/4和3/4分位数点的预测值。这下明白狂忒二回归了吧。分位数回归就是看看那根预测直线在不同的分位数点上有什么结果,得到什么样的回归系数。通常的OLS预测直线,仅仅是一个特例而已。进一步推广,可以推广到任意分位数点回归的情况。道理一样。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的图2.1(解释Quantile回归的意义)
不过要注意,大杀器要用对。有内生性变量,你就不要用简单回归了,你得用IV回归。这几种大杀器的精髓一领会,基本上其他东西就难不倒你了。就是STATA里面的选项多选几个或者少选几个的问题。你所要做的就是在STATA里面打钩、设置参数。对付一般的CSSCI论文,已经是绰绰有余了。如果你提了一个大家很感兴趣的问题,就是一个重要问题,那么用用IV,或者固定面板,发个经济研究基本没问题。如果你的问题不是很重要,还想发经济研究,那你就要简单问题复杂化。上面大杀器能解决的问题,你就用更不可靠的方法但更复杂的方法去解决吧。大家用开源软件就会知道,一般开源软件会有一个稳定版本,功能比较少,效果很稳定,能满足你日常几乎所有的需求。还有一个开发版本,专门给那些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人倒腾的版本,因为是开发版本,所以很不稳定,经常会出错、崩溃。不过能倒腾的人不怕崩溃,崩溃了能自己修。你要是想倒腾,接着往下看吧。
四、瞎倒腾计量的秘诀
瞎倒腾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是低水平,第二种,那你也猜到了,就是高水平瞎倒腾。
低水平瞎倒腾,就是大杀器不够过瘾,要用摄人魂魄、但容易走火入魔的计量方法达到发表经济研究的目的。例如,没事弄弄协整,搞一把单位根检验之类的。听起来头头是道,其实都是杞人忧天。你想想,要是有协整,时间序列你根本不用着急。要是没有协整,你着急也没用。那你还协整个啥!面板来说,你有协整,也没有一个较好的估计方法,期刊上不是还有很多人在用固定效应OLS,或者是加点滞后滞前项变成一个固定效应动态OLS来估计非平稳面板嘛。面板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可靠的协整向量估计方法,否则STATA这样的软件早就提供按钮了(STATA和EVIEW现在只有协整的检验方法,不是协整向量的估计)。既然没有公认可靠的方法,你急啥!
其实,协整这玩意,最大的价值也在于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几乎没有。当年格兰杰发表协整思想,说如果变量不平稳,在没有协整关系的情况下,前人回归都不可靠。这话把大家吓个半死。惊魂未定时格兰杰又说,在协整情况下没问题,大部分论文中的经济变量都有协整关系。大家一听,松了口气,原来没有问题。有问题的那些少数自然自讨没趣。从格兰杰当年这搞笑天分,你就知道期刊上那些协整玩意都是忽悠。当然,又是单位根检验,又是协整检验,然后各种估计方法,这就好几页篇幅过去了,经济研究编辑一看,至少进入匿名审稿了。兵法曰:唱空城计,以静制动。意思你知道的。
上面是低水平瞎倒腾。虽然摄人魂魄,但是一旦走火入魔,论文就被毙。风险和收益,你自己把握吧。下面简单谈谈高水平瞎倒腾。这不属于本文的目标范围,但是既然提到瞎倒腾,不提一下这个有点缺陷。能干这事的人,一般都要看过高级计量。不看是不会的。如果你没看过,下面可以直接跳过。
这高水平瞎倒腾,基本上是一招毙命,当然是毙审稿人和主编的命。要毙了自己的命,还不如不瞎倒腾呢。我只讲一下操作步骤。能如此瞎倒腾的人,基本一看就能心领神会。找一篇顶级期刊的名人写的经验研究论文。这类论文通常是问题很重要,方法很傻瓜。然后你去拓展方法。这里改改残差假设,那里修修变量平稳性强度,重新推导一下估计量(这就是为什么走这条路,你就得会推导),得到一个新的分布,然后按照这个新分布来做显著性检验,得到你想要的结果。看看有什么结果变化。啥变化也没有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没大的变化,也会有系数程度大小的变化,或者显著性有所轻微变化。只要有变化,就大做文章,巴拉巴拉一大堆讨论,晕死他再说。这论文写出来,投经济研究自然没什么问题。说实话国内能这么玩的人毕竟少数。你玩把戏,审稿人都不一定看得出来。自然就通过了。如果投国际上一流刊物,那么多人在玩这个把戏,都是火眼金睛,就看你玩的转否。如同马戏团的杂技,有人玩得溜,有人会出破绽。再补充一个中等水平的瞎倒腾方法。你也不需要会推导公式,但是你得会用一些傻×程序,例如GAUSS,MATLAB、R等。你平时紧紧盯着那些出新方法的期刊,我指的是国际期刊哦。一旦有一个新方法出来,作者都会附一个程序,例如R程序。你就下载下来。看明白这篇对应论文的摘要、introduction和结论,基本搞清楚这方法是针对什么样的问题的,在什么情况下能用。这就行了。你拿过来把中国数据往里面灌,然后出来一篇论文。因为这方法很新,国内基本没人见过,即使见过也是极少数人。没人见过就好办事。你说自己的结果怎么样可靠,怎么样比别人的结果要好,那就是好。编辑肯定没见过这方法,审稿人只是小概率见过。所以这论文一投就中。
五、大规模发CSSCI的建议
以揭示经济变量之间关系为目的的人,掌握大杀器的用法就够了。发CSSCI没有问题。你把一个数据集用一个方法做一遍,每个方法都做一遍。然后挑最差的一个结果写一篇论文,然后发表。然后次佳的结果写第二篇,推进你第一篇的结论,说你用了新方法有了新发现。准能发。这年头的CSSCI,大部分都是没有什么新结果的,花钱就能发。你要弄出一些新结果来推进一下,那就是上层之作了。然后,你知道的,第三篇文章杀出来了,第四篇文章又杀出来了。别忘了,还有第五种狂忒二方法,CSSCI编辑基本不知道啥东西,你基本上是一招杀敌。这样至少5篇CSSCI。一般研究生博士生都能毕业了。碰到**的学校,你也**一点,再找一个数据集,再整5篇CSSCI。10篇总能让人毕业了吧!!如果你的学校非要发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社科,那你就再把我上面的五种方法看一遍,融会贯通,让自己能做到对症下药,发经济研究基本没问题。对症下药就是计量方法要选择合适的,那几种大杀器不要用错了地方。结论
你那学校发经济研究也不能毕业???难道你在哈佛念书?那你看错帖子了。哈佛写经验类论文是不能毕业的!!对于大部分国内学生来说,没人教授计量经济学,很痛苦。有人教授计量,更痛苦。计量经济学的教材、那些漫天飞舞的矩阵,有时间看看,没时间不看也行,不影响写论文。关键是看看软件的手册,有条件找个懂软件的人,一周就能成为计量写作的高手。我猜想看这帖子的大部分人都是属于写经验论文的吧,按照上面的方法,发个10篇CSSCI基本没问题。难道毕业还有问题?
特别申明:以上方法,只是用于应急、被迫发表才能毕业等情况。如果有时间,还需要认真阅读高级计量,不但做到知其然,还要做到知其所以然。
用五种计量大杀器,成功登上国内一流期刊的具体实例 对照具体的案例,效果更佳。
1、《市场化改革、企业业绩与国有企业经理薪酬》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不折腾。
2、《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 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面板固定效应模型+IV,左右开弓一招毙命,不折腾。
3、《中国自主创新中研发资本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兼论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 02期
折腾一大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最后回到简单OLS(第一种大杀器)来估计时间序列,连常见的EG两步法也不见踪影。一句话,能折腾。
以上只作为示例,不涉及作者。他们能发一流期刊,是因为主题选得好,不是因为计量工具问题。这些论文的计量仅仅需要知道EVIEWS或STATA软件怎么操作即可,不需要更多的高级计量知识。你可以不看计量经济学教科书,可以没有高深的计量知识,但是,你得有经济学知识。即使是愿意折腾的人,协整检验在软件里面也就折腾几下就出来结果了。一般的CSSCI的例子自己可以找找,多得是。
最后:祝大家灌水CSSCI,顺利毕业。但切忌抄袭等学术不端。
第四篇:质性研究方法浅析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教育研究工具——“质的研究”方法浅析
现行的教育环境下要求广大的教师做研究型教师,可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啊。据笔者调查,现如今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真正潜心做研究的可谓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有二:一来是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偏低,平均为大专水平,对于专业的研究理论和技术基本一无所知,多数人对于“研究”态度还是敬而远之;二来,教师基本的教学工作任务过于繁重。备课、上课,各种读书笔记、业务积累,每学期还要准备常规检查的材料,如此种种已经让老师们应接不暇,哪还有心思潜心研究?如此反复的工作量,只会让老师们产生职业倦怠感。
如何让老师们从繁琐又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走上幸福而又充满乐趣的研究之路呢?我认为,还是先消除老师们对于做研究的误解与迷茫,然后再让其了解一些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最为重要。
说起做研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作为教师的教育研究,也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教育研究可以看成是教育工作者对待教育的一种态度。是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了解学生,对已有的教学内容经过恰当的筛选和加工,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一个过程。狭义的教育研究隶属于规范研究,是基于一定的观念、方法和途径对教育问题的一种探究、研讨过程。对于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而言,由于直接面对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所以研究主要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表现为行动研究或实践研究,其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即“质的研究”。对于质的研究国外学者这样定义:西方学者伯格(Berg)指出:所谓“质”,是指一件事物是什么(what)、如何(how)、何时(when)、和何地(where)等意义,其本质是非常暧昧不清的;邓津(Denzin)与林肯(Lincoln)也指出“质的”一词,隐含着“过程”与“意义”双重意涵;斯特劳斯(Strauss)指出:质性研究的目的不在于验证或推论,而是在于探索深奥、抽象的经验世界之意义,所以研究过程非常重视研究对象的参与及其观点之融入;同时,质的研究对于研究结果不重视数学与统计的分析程序,而是强调藉由各种资料收集方式,完整且全面地收集相关资料,并对研究结果做深入的诠释。
陈向明(2000)是中国大陆质性研究的代表人物,她的定义是: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2008)认为:质性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也被译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在我国人类学界通常被称为“文化人类学方法”,在社会学界通常被称为“定性研究”。质性研究的操作定义如下: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主要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我在完成硕士论文的时候就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查阅了不少的文献资料,对这种研究方法了解的也较为透彻了。其实,质的研究方法还包含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具体如下:
1.扎根理论是一种质的研究方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格拉斯(B.Glaser)和斯特劳斯两人在一所医院里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的病人的一项实地观察,在《扎根理论的发现》(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一书中提出了“扎根理论”。其形成过程受到了美国符号互动理论、实用主义思想、科学的逻辑、工作社会学的影响。扎根理论在研究方法产生、发展和逐步成熟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体现如下:
1)在资料中建构理论。扎根理论认为研究者应着重资料的分析与实质理论的建构。斯特劳斯和科宾认为,扎根理论强调理论的发展,而且该理论植根于所收集的现实材料,以及资料与分析的持续互动。扎根理论的研究者在建构理论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在不断提问与发现经验材料中,直接从原始资料中提炼概念、建构理论;强调研究材料的经验性与生活性;强调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强调扎根性的发展概念与范畴。
2)不断进行比较。比较是扎根理论的主要分析思路之一,在资料和理论之间不断进行对比,然后归纳出类属(category)及其属性。扎根理论是一个不断比较、思考、分析、转化资料成概念以建立理论的过程。其涵义包括:比较不同的人(比如他们的观点、情境、行动、话语和经历等);比较相同个体在不同时间的资料;事件的比较;数
据资料与类别的比较;一个类别和另一个类别的比较。
3)适度运用文献。扎根理论注重对实证材料的进行归纳、建立概念、并建构理论的特点,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即扎根理论可能不太重视文献资料。实际上,文献分析也是扎根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一定的文献分析有助于研究者对比原有理论的优缺点,从中发现可能的理论创新之处及研究方向,另外扎根理论的成果也可用来与原有理论进行对比。当然也有研究者认为过多使用原有理论会束缚研究者的思路,前人的思想可能会束缚我们的思路,使我们有意无意地将别人的理论往自己的资料上套,或者换句话说,把自己的资料往别人的理论里套,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削足适履”,而不是“量体裁衣”。但也不可否认文献分析的价值,适度而又灵活地使用文献资料能够让我们的研究更具方向性。
4)对理论保持敏感。扎根理论特别强调研究者应对理论保持警觉。在研究的过程中,扎根理论特别注意将经验材料与理论建构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保持理论敏感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收集资料时有一定的焦点和方向,而且在分析资料时注意寻找那些比较集中、浓缩地表达资料内容的概念,特别是当资料内容比较松散时。
5)研究过程的系统化与程序化。是指发现问题、收集资料、编码、转译、摘记和报告撰写等一系列步骤。在研究方法上,扎根理论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等。同时,在收集与分析资料过程中,不断采用归纳、演绎、提问、对比、验证等方法。
6)强调理解式研究。一方面,研究者尽量采用“当事人”立场收
集、分析资料,理解当事人行动的意义,并且在建构概念过程中也尽量考虑用当事人的原话。另一方面,扎根理论认为研究者的个人解释在研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者可以利用自身的经验性去理解资料。这样,原始资料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立场之间不断得到互动性的辨析与提炼。通过扎根法建构的理论,实际上是研究者将个人解释与理解资料本来涵义两者完美结合的产物。
2.访谈法
由于社会科学研究设计到人的理念、意义建构和语言表达,因此“访谈”便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有用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的访谈法在执行过程中实际上应该是一种充满情感的对话之旅,而在分析过程中却应该积极秉承价值中立的基本原则。
3.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一般运用于个案研究当中,以求对某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进行深度的描述和分析。对于问题的学术定义通常为单独的个案研究提供了逻辑合理性。参与观察法要求研究者作为所要研究领域的一员直接参与其中,参与者的角色使之能够从局内人或成员的角度接触所要探索的“小世界”的自然状态。参与是一种策略,否则研究者便无法接近所要研究和探索的某些领域,直接观察和体验是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和形式,但同时研究者可以运用访谈、查找文献和其他方法收集资料。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
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亲爱的老师们,如果您理解了质性研究,那么我坚信,您很快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型教师了。同时,也会越发感到充实、快乐、幸福„„
第五篇:民俗旅游开发中的外部性实证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民俗旅游开发中的外部性实证研究
作者:张旭亮 张海霞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4期
[摘 要]文章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探讨了图瓦民俗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外部性不经济性。并针对这些外部不经济性提出一些了消除图瓦民俗旅游开发外部不经济性的建议,以期为民俗旅游或图瓦民俗旅游开发者或机构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关键词]民俗旅游;图瓦人;外部性
[中图分类号]F592.99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