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元谋农村安居工程与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工作浅析
元谋农村安居工程与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工作浅析
姚世友
提高民居建筑档次,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元谋农民群众迈向小康生活的迫切愿望。在我县绿色产业、县域工业、特色旅游业不断培强壮大,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创新高的情况下,黄瓜园镇雷丁村村民同全县其他村组群众一样,有了开展特色民居建设的强烈愿望。全村48户群众有36户主动报名开展特色民居建设。面对群众的迫切需求,如何乘势而为组织引导,结合村情民情搞好服务,已经成为元谋各级党委政府亟待研究解决的难题。本人以黄瓜园镇雷丁村为例,对元谋特色民居建设工作进行浅析。
一、基本情况
地处元谋热坝的黄瓜园镇龙山村委会雷丁村,距元谋县城24公里,黄瓜园镇集镇7公里,海拔1080米,年平均气温21.4℃,年降水量645.00毫米。国土面积0.8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147.49亩,人均耕地0.67亩。特色种植、养殖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全村共有48户217人,2011年度农民人均收入达5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500元,是近年来县委、政府和黄瓜园镇党委、政府重点打造的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因为水源丰实、古树众多、沼气池多、长寿老人多和从未发生治安及刑事案件,而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2005年被州委、州政府评为州级文明村,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村,2009年被州委、州政府评为州级卫生村,2009年再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村。村内建有灯光篮球场一块,停车场2个,自来水已经全部入户,道路全部硬化。但是全村48户有40户农户的房屋为土木结构,有6户农户的房屋属砖(空心砖)瓦(石棉瓦)结构,只有2户农户的房屋是砖混结构。大部分均属D级危房,已经到了该拆除重建的时间。2011年,雷丁村全村共有36户群众报名参加特色民居试点建设工作,但因为宅基地审批困难重重等原因,有28户群众至今没有开工,仅有8户群众能动工建设。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在雷丁村特色民居的试点建设工作中,存在着以下六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乏规划。雷丁村属自然形成村落,未实施过村庄详细规划,农户房屋基本上是按照传统习俗建盖,布局星星点点,七零八落,杂乱分散,不具规范。建筑风格各行其是,基本上局限于满足最基本的生活居住需求,建筑标准低,抗震性能差,特色不鲜明,同时造成了宅基地资源浪费。二是新宅基地调整落实工作困难大。雷丁村群众的宅基地大多数属于自然继承取得的宅基地,面积分配不均,最多的900平方米(人均100平方米),最少的120平方米(人均仅24平方米)。在实施特色民居试点建设过程中,有28户农户要求通过置换方式,重新安排宅基地进行建盖,但未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从而导致由县扶贫部门申报批复的20户建设指标,仅有8户农户动工开建,剩余12户的指标至今未能落实。
三是技术指导不到位。由于受政府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少、政策措施不配套和农户思想认识不到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虽然已为项目农户提供了标准的施工图纸(图集),但项目农户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无技术人员上门服务指导,仍然按照农村建筑市场的传统习俗建盖,房屋结构不合理,总体上还是“火柴盒”样式。同时因施工队伍及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所建盖的房屋功能不全,使用性能差,外观粗糙简单,丧失农村民居特色。
四是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不少农户受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为了尽可能的节约建设资金,没有按照图纸构造和技术规程实施,对钢筋、水泥、砖、砂、石等主要建材质量要求不严,质量检验基本凭借感官判断,总体上存在质量安全隐患问题。
五是项目部门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既然是特色民居建设,项目管理部门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监督管理办法措施,但在雷丁村的项目建设中,基本上处于松散式管理,导致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成效差,质量难以保证。
六是补助资金存在缺口。据项目农户反映,当初的计划是由政府户均补助2万元,其余的由项目农户自筹。但目前项目即将完工,仅有8户农户领到了1万元的补助资金,另外1万元的补助资金没有落实到位。
三、对策和措施
特色民居建设是一项“一代人建房,几代人受益”的民心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面广,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州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安居工程示范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农村安居工程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召开了全州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推进会议。为稳步推进我县特色民居建设工作,特提出八个方面的建议。
首先是要选好项目村和项目户。项目村的选择,不仅关系我县特色民居项目实施,更关乎我县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工作的推进。第一要选好项目村。对项目村组的选择,要本着有利于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的要求,根据经济条件、承受能力、区位优势、民族特色、产业配套等因素选定示范村,原则上要满足以下五个基本条件:
1、村庄规模在50户左右,属村镇总体规划中确定保留和相对集中的村庄;
2、有较强的产业支撑和产业引领,上一年度村民人均纯收入高于本乡(镇)平均水平;
3、有可开发利用的优势资源,传统文化和古树名木得到较好保护,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好、辐射带动范围广;
4、有较好的村风、民风,村组干部综合能力强,干群关系和谐,办事公道,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能团结带领本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进行建设;
5、有较高的群众响应度,群众有一定的经济积累,能自觉执行特色民居建设的各种技术规范和要求,服从项目主管单位的监管。对符合以上条件的村组,优先进行示范建设,以更好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第二要选好项目户。项目户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特色村庄建设工作的开展。要按照农民自愿、有建房愿望、有一定经济积累、能自觉执行村庄和项目建设规划、自觉服从项目乡(镇)和项目主管部门管理等条件进行选择。通过各级干部深入宣传和调查筛选,确定具有可实际操作的农户,按照规定程序报各级审批实施。坚决杜绝以行政命令方式,采取行政措施强制农户实施特色民居项目建设。对已经批准实施的项目户,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履行当初约定事宜的,要坚决进行调整,以确保特色民居和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第二是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一个高质量的规划,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元谋的特色民居和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工作中,一定要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按照《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村庄规划编制方案的通知》和《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安居工程示范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农村安居工程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的要求,从全局性和区域性统筹考虑,由当地政府主导,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高起点、高标准的编制出特色村庄规划。规划要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村庄整治、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相结合,与推进扶贫开发、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统一,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要因地制宜,结合元谋特色旅游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挖掘特色民居文化内涵,把特色民居项目建设工作延伸为增加群众经济收入的新途径,把农宅的单一居住功能转变为群众的生产生活资本,以全新的速度加快元谋特色民居建设进程。同时要提高规划执行力。规划一经确定,就是特色民居建设的“纲”和“魂”,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更改。在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房屋、巷道、绿化、供(排)水等各个方面,都要严格按照规划的设计进行建设,不得任意更改设计标准和风格进行乱搭乱建,影响整体效果。
第三是要做好宅基地调整落实工作。在雷丁村特色民居建设中,因为宅基地问题,导致试点工作停滞不前。这个问题在县内的其他村组仍然存在,已经成为制约我县特色民居和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工作中的瓶颈问题。可否采取置换或其他方式,既保证特色民居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又能通过对原宅基地的复垦增加耕地面积,达到土地占补平衡,实现特色民居建设用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科学配置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让农民群众能够接受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特色民居建设工作上来,将会加快元谋特色民居和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步伐。
第四是要用好政策,整合资源,重点打造。要举全县之力,以特色民居建设为切入点,每年度重点打造1-2个高规格、高标准的特色村庄示范村。由县级统筹,从县级部门项目资金申报和下达工作入手,整合好上级的扶持政策和县内的支持政策,保证各项资金的及时到位和集中使用。采取统一领导,以县为主,统筹规划,分类安排,围绕项目,打造平台,集中投向的方法。集中住建、扶贫、国土资源等部门的项目资金,投入示范村特色民居项目建设(户均整合投入不少于2万元);集中财政、农办、扶贫、农业、交通、水务、文体广电旅游等部门的涉农项目资金,投入示范村项目建设(每个村整合投入不少于150万元)。把特色民居和安居工程示范村建设成为全县的特色村庄示范村。
第五是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提升特色。凡是实施特色民居建设项目的农户,都要坚持国家民居建筑设计和抗震设防标准,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要求、高品位建设。必须做到“五要”。即: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指导,要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不能越俎代庖,不搞政府统规统建,确保让农民自主建设;要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指导,确保施工符合建筑规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杜绝豆腐渣工程,让农民群众满意;要建立健全特色民居建设管理制度和严格开工许可制度,对不使用规范设计图纸或不按规划实施的,一律不发放开工许可证;要全面考虑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一村一策、分类指导,充分体现民族特色、人文特点,切实保持历史风貌、乡村风光,做到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从而达到“抗震、节约、环保、适用、美观、简洁、大方”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第六是要完善金融保障服务,建立农民建房贷款贴息机制。为保障特色民居和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切实解决部分群众因为建房资金不足,从而导致房屋质量和标准难统一等问题。各级应积极与金融部门协调,争取金融部门对农民建房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农民建房贷款政府贴息机制,对符合信贷条件农户给予一定数额的信贷资金支持,由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以充分调动农民开展特色民居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确保建设标准得到落实、建筑质量得到保障、整体效果达到预期目的,特色民居和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七是要加强教育引导和宣传培训工作。要充分听取和尊重村民的意见,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坚决杜绝在建设过程中引发新的矛盾,从而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农民是特色民居和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要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各相关部门和有关乡(镇)必须做到宣传发动、帮扶措施、政策落实和培训工作四到位。在宣传发动上,要通过广播电视、文艺演出、召开村民会议等多种宣传方式,让群众知晓,让干部知情;在帮扶措施上,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结合四群教育工作的开展,切实落实好帮扶责任,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政策支持;在政策落实上,重点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政策资金的运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培训工作上,要根据元谋农村建筑市场和特色民居、特色村庄需求,由人事劳动部门牵头,住建等职能部门参与,乡(镇)密切配合,大力实施农村人才培训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村建筑实用人才,为推进特色民居和特色村庄项目工程建设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
第八是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县级总负责,乡(镇)主抓,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项目部门服务到位,职能部门监管到位的工作机制。确定乡(镇)人民政府为特色民居和特色村庄项目建设主体单位,成立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门工作人员具体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及时协调处理相关问题,确保项目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结合四群教育工作开展,实行县级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和新农村指导员积极参与的办法,加大部门及干部服务工作力度。实行特色民居和特色村庄建设工作责任制,县与项目乡(镇)签订责任状,项目乡(镇)与项目村委会(社区)签订责任书,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能职责;项目乡(镇)与项目农户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格按照协议书内容兑付补助资金。以确保示范村建设工作落实并圆满完成。
第二篇:开展农村安居工程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元谋县监察局开展农村安居工程特色村庄
建设工作监督检查情况汇报
为做好元谋县2012年农村安居工程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工作,根据《关于印发元谋县2012年农村安居工程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元办字〔2012〕34号)文件要求,元谋县监察局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现将我局参与元谋县2012年农村安居工程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工作监督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学习,认真领会文件精神
元谋县监察局自收到《元谋县2012年农村安居工程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后,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并及时向本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传达文件精神。
二、积极参加农村安居工程特色村庄建设工作联席会议,贯彻落实村安居工程特色村庄建设工作。
按照农村安居特色村庄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的要求,元谋县监察局一直按时参加农村安居工程特色村庄建设工作会,认真听取情况通报,参与交流发言。认真领会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安居工程特色村庄建设工作的文件和指示精神,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三、认真履行职责
元谋县监察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元谋县2012年农村安居工程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元办字〔2012〕34号)文件要求,做好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有关项目资金和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的监督检查及审计监督工作,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杜绝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截留。
四、协同相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元谋县监察局预计9月份协同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对农村安居工程特色村庄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对工作中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的,实行责任倒查,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严格调查履职情况,做到对人对事双落实。
元谋县监察局
二○一二年九月四日2
第三篇:卫生室基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及建设标准化示范村卫生室
卫生室基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及建设标准化示范村卫生室
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网底”,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规范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自病贵”的问题,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1、房屋:应“一室分开、五统一、规范化”(即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药房、预防接种室)。
各村委会应排除一切阻力,协助村卫生室解决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并与生活用房独立分开,室内布局应符合国家卫生学要求,外墙上设有150cm×90cm健康教育宣传栏和合疗公示栏。
2、科室设置:村委会所解决的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必须达到 80平方米,做到诊断、治疗、药房、留观、预防接种五室分开,各功能区域符合医疗卫生规范要求,设置合理,不与乡村医生住宅相连或相近的村卫生室须设有值班室。
3、标识标牌:须采用全省统一的村卫生室标识,卫生室内各标牌为全市统一合金科室牌,规范村卫生室各标识牌悬挂位置及村卫生室所使用的物品标识(详见蓝政办发[2009]48号、蓝卫发[2009]15号文件)
4、规章制度:各村委会协助村医建立健全全县统一的村卫生室工作制度、工作职责、乡医规范、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医疗文书书写、医疗安全、安全注射、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传染病报告等各项制度(详见文件)
二、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搞好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及标准化示范村卫生室的建设,乡政府成立以刘宝忠为组长、王锡鑫副组长的五人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李树端同志兼任,工作人员为公卫科成员。
三、工作目标
1、各村委会负责协助村卫生室做好卫生室的组建工作,即
全力解决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土地使用和审报、审批等相关手续,务必使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达到80平方米,坚决完成县上、乡上等上级部门交给的标准化卫生室、甲级村卫生室的组建任务。
2、卫生院负责“空白村”村卫生室的组建:包括调配乡医、规化设置、机构审批、配发设备和标准化村卫生室、甲级村卫生室的建设工作。
四、工作步骤
1、调查摸底:各村委会要对本村卫生室(包括“空白村”)的基本情况和医疗卫生服务状况准确掌握了解,并制定设置规划。
2、组织实施:各村委会对本村卫生室(包括“空白村”)业务用房面积不符合标准化村卫生 室建设及甲级村卫生室标准的应当即协调解决,村委会应认真及时落实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第一,村委会在本村辖区内进行土地规划征用审批手续重新组建;第二,可以村委会集体用房来解决;第三,也可利用学校闲置空房等诸多途径,积极协助村卫生室做好“空白村”、标准化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
3、评审验收:“空白村”卫生室及标准化甲级村卫生室建成后,由村委会提出申请、乡卫生院申报,对达到建设标准、验收合格的村卫生室实行“以奖代补”,对不符合或不按时完成的村委会及村卫生室将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组建。
第四篇:关于全镇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全镇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首先,欢迎区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考核组的各位领导莅临西集镇检查指导工作。在此,对各位领导一如既往给予西集镇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下面,简要向各位领导汇报我镇的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住建、规划、国土、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大力关心下,我镇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新山亭”和建设“五个西集”的工作目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强化措施,稳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全镇共规划建设刘庄千户社区、伏羲庄园社区等5大新型农村社区,计划总投资6.2亿元,拟建居民楼86栋、2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建成居民楼26栋、710户、7.8万平方米,实现入住230户,完成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硬化、亮化道路8公里;危房改造45户已全面启动。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做到“五个强化”。即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责任主体、强化科学规划、强化宣传引导、强化部门联动。
二是坚持“三位一体”,搞好“六个结合”。即搞好与城镇建设的结合、搞好与工业园区的结合、搞好与农家乐项目开发的结合、搞好与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的结合、搞好与乡村文明行动的结合、搞好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结合。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三大环节”。即注重基础设施配套、注重资金监管、注重质量监督和手续完善。
总之,虽然我镇的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距区委、区政府要求,与兄弟乡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受资金、土地等方面的制约,在工程建设进度、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进展较慢。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考核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群众入住率上下功夫,确保在建社区尽快实现入住,努力打造全区农村社区建设精品示范工程,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五篇: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化
农村社区治理与村民自治
摘要:农村社区治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农村社区的特点,总结农村社区管理与改革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工作,就成为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社区;农村社区存在的问题;农村社区民主建设;村民自治;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建议 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何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弹性的制度平台。它围绕如何形成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构建,注重通过整合资源、注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认同感。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社区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实现农村社区建
设的发展和提高,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社区是相对于城市社区而言的,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人群比较单一;二是居民一般以农业生产为主,自我服务意识较强;三是生活简单,人际关系和谐,乡村文化色彩浓郁:四是组织意识程度不高,形式单一化。由于农村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社区服务管理的现状、方式和效应也就有所不同,因而正确认识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服务管理功能,将对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农村社区民主建设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农村社区建设的地位日总要,农村社区民主建设的提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产物。农村社区民主建设突出的是民主二字,指的是在农村社区建设中,要把政府指导和群众的参与结合,全方位的发展农村!那么如何更好的进行农村民主建设呢? 1.全面推进村民民主选举
按照相关法律及各地法规,由村民直接选举或罢免村干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委会成员。民主选举既是农村社区民主建设的关键,有事搞好社区民主建设的基础。民主选举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2.全面推进村民民主决策
民主决策,就是按照有关的法律规章,在农村设立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村中大事和村民共同关心的问题,按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定。凡是涉及到村民利益的问题,村民委员会都必须通过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村民会议是本村村民参与最多、规模最大的会议能够很好的表达出村民们的要求和愿望,同时也是实行村务决策的有效组织形式,有效的保证了当地村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3.全面推进村民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就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共同管理村内事务,维护村内秩序。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民主管理主要体现在通过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让村民就村内事务发表意见,直接参与管理;并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及法规,再结合本地的实际问题,全村村民讨论指定章程,让村民和村干部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制定出合理的规章维护秩序,经济管理。村民也要有具体的村民行为准则,主要涉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公共秩序、治安管理、精神文明等各个方面。农村社区的民主管理还应确立以家庭为主体、以村庄为本位、发展乡村社会的农村管理制度;确立村庄的集体自治权,放弃原有的以村民个图权
利为中心的权利设置体系,变成以农户为中心实现村民权利自治!
4.全面推进村民民主监督
只要是村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或是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私情,应该向村民公开,听听村民们的意见和建议。凡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村务动摇采取一定的形式让村民知道,从村民的角度看问题,站在村民的角度考虑问题,切身实际多为村民考虑,村民通过一定形式的监督村中重大事务,对村委会的工作及村干部的行为实行监督,建立一些村委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更好的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5.大力培育农村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
要培养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就是村民组织起来做好,自己管理好自己,做好监督工作!自我教育就是坚持党的方针政策、上级指示和村委决定,通过宣传、解释、传达!三个方面自我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农村社区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中国农村社区的最大变化莫过于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社区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
善,这些方面有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从社区建设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业生产发展速度的减缓,乡镇企业发展面临一定的问题,从上世纪末期,随着我们城镇的发展,农业投入与产出效益比率明显的下降,城市中务工收入明显高于农业收入因此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下降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乡镇企业自身发展模式的相对落后,也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困境。
第二,农民外出务工任然有些障碍。促进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政策落实可能有些还不是很到位,一些地方和一些企业在进城务工的劳动力的就业,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方面有可能还不是很到位。农村劳动力对于用工信息渠道不是很畅通。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第三,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寄,1978年为2.57:1,1985年下降到1.86:1.此后,扩大到1997年的2.47:1,1999年的2.65:1,2003年进一步扩大到3.23:1。1998年到2003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仅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量的15%。多数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实际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了5:1乃至6:1。
第四,经济发展中的环境破坏严重。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受到各种乡镇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工业污染严重。另外,乡镇
企业布局也不是很合理,不仅造成污染治理的困难,而且污染物处理也是一个大问题。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形式,是党和政府推进农村政治体制改革,领导和支持广大农民自己能够管理自己,完善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措施,是当前中国农村的治理模式,是国家在农村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下村民奥一大自主管理本村的事务!在我国,自制形式主要包括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行政自治和群众自治,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基层的民主制度,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变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一. 村民自治的发展历史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社区的发展 大致可以划分为三阶段:
(一).村民自治的探索阶段
我国农村社区的村民自治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80年代初,广西罗城、宜山等一些地方农民自发组织成村委会,以取代正在迅速瓦解的生产大队,生产队组织等,后来村委会社会职能逐渐的扩大,在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兴办公益事业,制定一些村规,维护村里的治安上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成为了村民进行自我管理的自治性组织。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颁布的新《宪法》明确了村委会的法律地位。1986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也颁布了《关
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更加强调要发挥群众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之前,除了个别的地方,全国农村大多数地区设立了村民委员会了!
(二).村民自治的发展完善阶段
1987年法律的颁布了,农村村民自治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1988年6月,民政部开始在全国的村里实行乡村的选举,村民自治进入了制度化运作阶段。1990年,民政部又发布了《全国农村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指导纲领(试行)》,对村民自治示范活动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1994年10月,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冠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多项制度,从而使全国的村民自治活动开始走向规范和制度化。到1995年底,全国村民在村民自治示范单位的影响下,自治活动不断的深入也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到1998年6月,全国共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相继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三).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阶段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强调要扩大基层民主。199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1988年11月4日经过届九届
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提议通过新的村民组织法的颁布实施,村民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04年国家更加进一步强调了管理工作。目前村民自治已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村里都推行了保障民主监督的村务公开制度。
二、村民自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区自治
(2)村民自治是一种小范围、低程度的自治。村民自治的性质是群众自治
(3)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基本内容是以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群众评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
(4)村民自治在涉及本村村民利益的事务同时也不可避免要设计政府下派的任务。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既处理村务又要处理政务,但不同的是他们自主处理村务,通过政府授权处理政务。
推进村民自治,完善农村社区治理,必须坚持以党的领导和支持,村名当家作主推进农村社区发展!完善村民自治的体系,推进村民自治的全面发展!处理好村委会与乡村政府的关系,处理好村委会与党组织的关系,让新农村更好的发展!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建议
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在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队伍建设、优化社区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和繁荣社区文化等方面有进一步发展提高。
1、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要合理利用政府职能,各级政府要通过争取整合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把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覆盖到城乡基层。
2.科学规划管理。必须科学规划,系统全面地制定建设规划、村镇规划、产业规划等。建设规划必须把长期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合理规划设置社区建设,找准各自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特色,理论联系实际地科学规划管理。3.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多多完善一些基本设施,为社区公益事业多做一些贡献,让村民能够享受到这些福利。
4.加强社区组织队伍建设。农村居民委员会是农村最基层的自治组织,在农村社区服务管理中具有核心的组织领导作用。要真正体现社区自治的原则,做到依法管理社区,就要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有所改进和提高。要完善社区组织设置,要加强社区队伍建设,提高社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能力,要不断加强支部、居委会班子培训,提高其思想素质与工作能力。加强农村社区组织队伍的建设。
5、大力发展社区经济。社区经济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只有社区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搞好社区服务、推进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6.积极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对农村社区管理体制进行不断地发展创新。要针对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农村群众居住环境等特点,积极强化社区服务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
7.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区文明和谐发展,是当前农村社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创建文化宣传月、文明和谐村镇、文明和谐社区、农民特色文化演出等活动,弘扬农村文明道德风尚,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努力满足农村社区文化发展的需要,从而大力提高社区群众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
8、发挥驻城乡社区单位的作用。积极引导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帮助社区改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学校、培训机构、幼儿园等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积极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社区通过优化环境为驻社区单位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