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03:0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研究》。

第一篇: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研究

摘 要:今年对于石油行业的私企和外企今年的招聘人数更是屈指可数,对于2016届毕业生是最为寒冬的毕业季,在石油行业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的自身素质的高地尤其是学业水平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前景,本文就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也就是学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学业帮扶、高校就业、学风建设

为全面了解学生的学风情况,准确掌握同学们的想法,特制定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风情况,了解同学们对教学的要求,提高同学们对学校的认识与认知。从对同学进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做了认真的统计,对学生的学风情况得到了初步了解。

关于学风决定因素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认为是教师教风和学生自身原因。统计数据可以表现出教师和学生自身自控能力对学风的重要性。对于教师的教风目前确实存在教师上课不严厉、敷衍等现象,同时学生的自觉性更占有决定性因素。

针对考试作弊现象,由于目前学校加大了监考力度,从无人监考模式到一个教室三个监控,考试完后再调取录像抽查,学生在考试作弊方面并不敢过多的用心。可从调查中显示,学生目前很好的看出作业抄袭以及旷课问题的严重性了。殊不知作业抄袭其实也是一种学术不道德的一种现象,作业是检查学习成果的日常方式,对于作业学生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敷衍了事,一个作业10分钟完成,学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娱乐和干其他事上,等到考试前却没发现花了更多的时间用在突击上,以至于考试并不理想。

同时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并没有与任课老师进行交流以及沟通,所未掌握的问题也并没有进行咨询。学生和老师的配合和交流对学风的建设是至关重要,毕竟老师才是教学的传授人。

学业困难学生的产生原因

关于引起学业困难学生的产生原因,学校一直在找原因并开展多种形式,总体来说有一下几个因素:

一、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从高中的高强度学习状态中过度到大学自由式学习中来,并没有将高中刻苦学习的动力带来,反而受到不正确的理念,并没有将学习放在了第一位上。同时当学习落后以后更是自暴自弃,放弃学习,并没有奋发争上。

二、专业兴趣不浓厚

三、自控能力较差

四、教师授课方式

目前部分教师并不是单纯的教学岗,往往承担着很多科研项目,对上课只管教课并没有关注到学生学习到了如何的程度。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惧怕的点名很多教师进行,同时对于作业较差以及明显抄袭的学生也未进行管教和处理,反而往往将问题出现的原因归于辅导员的不严厉管教。其实对于教学更多的责任在于教师,学生的时间更多的还是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比辅导员做三四个小时的深度辅导要有作用的多。同时目前还出现一些老师因为评教标准以及评教措施过于局限,害怕学生给予差评,所以在上课期间“哄”着学生,不敢过于要求学生。在考核中害怕学生给予差评,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学生也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趋于应付。

五、时间分配不合理

学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过少,多数学生将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归咎于以课外活动繁重、学生工作较多。此时学生并没有将主次分清,错把副业当主业。同时更多的还是学生自觉性交叉,活动往往是借口,懒于学习才是主要原因。

六、心理原因

目前心理原因逐渐成为需要高校关注的重点问题。

第二篇:帮扶困难学生就业

帮扶困难学生就业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规模急剧扩大,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特殊的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力量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与指导者,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就业劣势,应该如何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是当今教育乃至全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劣势

根据2007年6月份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本专科学生中,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和城市低保家庭,他们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既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又没有可依靠的社会关系,只能靠自身的努力,比同龄人承受着更大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压力。具体来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存在焦虑、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问题。

一方面,许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前

途感到担心,有时想起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甚至一毕业就要失业,觉得学而无用,但又没有其他道路可以选择。另一方面,他们背负着父母甚至乡里更大的期望,担心对不起父母辛苦的劳动、殷切的期望,于是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情绪和自暴自弃的想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卑的原因主要来自经济和学习两方面。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在同学间巨大的贫富差距中受到严重的打击,无形中把贫穷当成了他们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道墙,这道墙阻碍着他们与别人进行人际交往。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不愿意与同学、老师交往。另一方面,有许多原本在高中很受老师关注的学生在进入大学生后显得普通,他们甚至常常会拿自己的弱项与别人的强项比较,从而不能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缺乏自信,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2.缺乏社会资源。

当今社会,一个人的发展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许多社会资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这些资源包括家庭背景、富有程度、人脉、信息,等等。如果在校大学生拥有这些资源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无疑会对个人的就业起到推动的作用。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在这方面显然处于劣势。我们虽然不能将这种现象绝对化,但它已经在现实环境中蔓延开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联系就业

单位时,总体上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就业信息少、渠道窄、选择的余地不大,导致就业相对困难。

3.缺少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机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比较拮据,进入大学后很多课余时间花在了勤工助学、做家教和各种名目繁多的兼职工作上。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用来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担任学生干部,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锻炼自己。这造成他们没有闪亮的学生干部头衔,个人能力得不到发展,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受挫能力较弱。

另外,就现有学校所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来看,大部分工作都是一些文字性或清洁类的工作,没有把助学岗位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相反,学生花费许多时间在勤工助学上,从而减少了学习的时间,而这些工作无助于他们专业能力的提高。交际能力和专业能力较弱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不能被更好地为用人单位所接收。

4.就业成本受到限制。

现如今,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要求毕业生们在求职的过程中全面搜寻招聘就业信息、制作简历,然后跑招聘会、投递简历、购衣物装饰外表甚至跨省求职,这个过程需要高昂的费用。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支付不起这笔费用,不得不放弃一些面试机会,从而错失了很多就业的良好机会。

从这点讲,就业成本缺乏是阻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辅导员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地位

辅导员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一线指导师和服务者。教育部、人事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做好2008年就业工作的通知中重点要求,高校要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2]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辅导员通过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长期接触,掌握他们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的特长和喜好,清楚他们的专业能力,熟悉他们的心理特征,是就业工作中最理想的一线指导老师。

三、辅导员如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断修订和完善国家资助体系,相继研究和出台了一系列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方法,逐步建立了以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绿色通道”为主体的多元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以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目标。[2]这政策更多地是从经济的侧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但如果仅如此,不考虑他们完成学业后的发展,不考虑他们在就业起点、就业竞争力,以及他们今后对社会的贡献的话,这种扶助理念和目标显然是有欠缺的。因此,应从就业上寻求根本解决高校在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方法,真正实现资助的目标和效果。

1.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清目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新的就业观念。

辅导员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客观分析就业形势和政策,从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引导他们充分估计就业难度,正确为自己定位,引导他们把个人愿望与自身的实力用人单位的要求、总体的就业形势等结合起来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帮助他们积极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多元化、多形式的就业观。

2.减轻就业压力,做好就业心理辅导工作。

(1)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辅导员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客观评价自我,正确看待竞争,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了解自身的兴趣、专长、才能,清楚自己的能力程度,使他们淡化“精英情结”和“自卑情结”,对照市场对毕业生的条件要求来主动完善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辅导员要鼓励他们抛弃“贫困”观念,自立自强,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就业中的困难和挑战。

(2)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辅导员要引导他们通过合理的科学的途径进行心理宣泄,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心理健康,以应对将来的就业和求职;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减少不必要的忧愁和烦恼,放松心理压力;鼓励他们遇到事情多向同学或老师倾诉,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以及时解开心理困惑。

3.加强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1)注重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辅导员现在是大多数高校就业课的实施者,要积极推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习和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学校各类社团组织的作用,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通过开展以提升和拓展就业能力为主题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同学校勤工助学部门一起尽量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或专业能力结合起来设置勤工助学岗位。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知识讲座、就业咨询、就业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明确职业理想,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根据就业需要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竞争、开拓创新和生存发展意

识,以尽早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规划好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及早给自己定位。

(3)开展就业技能和技巧训练。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析职业及专业的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求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主动适应职业岗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掌握择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求职材料的制作、面试技巧等。

4.做好推荐工作,拓宽就业渠道。

辅导员要特别重视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推荐工作。在引导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择业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对这个特殊群体予以特别的注意和关爱,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重点推荐工作,积极拓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渠适,挖掘用人单位资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与用人单位接触的机会,使用人单位真正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秀的品质和才能。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联系一些对口的用人单位,在向用人单位介绍情况时,要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意志坚强、能吃苦等优点,主动向用人单位介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用人单位通过学校的推荐,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优势,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早就业。

第三篇: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

对学业困难学生帮扶

李旭峰同学是江西萍乡人,个子娇小,在班里与其他同对象:10级土木四班学生

李旭峰

学较少交流,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身边基本上没有要好朋友,不少学生多次反映他有些自闭倾向。李旭峰同学自开学以来经常迟到且在课堂上看小说,偶尔会趴课桌上睡觉,造成学业有严重困难。

对于他的情况,我曾多次找他谈话,通过交流也能体会到他对学业的焦虑紧迫感,有上进心是最重要的。首先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让其认识现实,再者,动员班级较好的学生对他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带动李旭峰同学学习积极性,最后,为改变他的“独来独往”的作风,班委起带头作用,与他一起上课下课回寝室,所有班级活动都不能缺少他,以上是对李旭峰同学的帮扶策略,效果如何,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观察,指正。

对学业困难学生帮扶

对象:10级土木四班学生

徐良斌

徐良斌同学是江西上饶广丰人,家庭殷实,在班级与同学和睦相处,为人落落大方,然而学习成绩却不尽人意,由于该同学从大一时就在课堂上玩手机,不认真听讲,造成学业落下太多,日积月累,现在他也是有些“无力回天”的感觉。

针对徐良斌同学的特殊情况,通过谈话交流与班委放映,基本上可以认定该同学是有上进心的,学习积极性高,但学习意识和学习态度不够,对于以上情况,有以下对策:1.劝其换手机,把多功能手机换成低级诺基亚,或是直接换成小灵通。2.增加对徐良斌同学的谈话次数,及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3.建立“一对一”学习帮扶小组。

通过以上解决方案,不断督促徐良斌同学的学习。目前,该生的学习态度明显改善,具体成果还要在以后的日子好好观察,并及时纠正其错误。

第四篇:高校就业形势仍严峻 民办院校显露尖尖角

高校就业形势仍严峻 民办院校显露尖尖角

2006-3-31 2:56:00阅读539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呈现出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的发展趋势,优秀的民办高校已经成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有专家曾指出,中国民办高校的竞争力主要看教育是否优质,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不高。因为,就业率的高低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全国民办院校就业力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就业率是表征,就业力是本质,在当前及今后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民办院校核心竞争力就是民办院校的就业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历来都是学生和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而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是炙手可热的话题。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校连年的大规模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并呈现出“两高一低”的现象:一高是指毕业生总人数高: 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二高是指待就业毕业生总人数高: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已经达到了79万;一低是指毕业生签约率低:据教育部的统计,2005年应届毕业的338万普通高校学生中,在毕业时的签约率仅为33%,即使到了2005年末,仍有近1/4的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工作。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由于民办高校在办学体制上的特殊性,与公办普通高校相比,其学生就业从观念到实践能力都有所不同,其毕业生就业率稳步前进,甚至超过了大部分公办高校。能把每届学生顺利推荐就业,是民办高校吸引学生、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正如西安外事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朱顺德所说,“过去,招生是学校的生命线;现在,就业是学校的生命线。”

一、康庄大道稳步前行

目前,民办高校以其灵活的机制和敏锐的感应能力,进入了一种和市场经济全方位融合的生机勃勃的高速发展状态。并且,在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其毕业生出奇的“走俏”,其一次性就业率往往超过95%,少数甚至达到了100%。那么,民办高校就业率何以如此之高?

面向市场需求,办学机制灵活

曾有记者采访、考察了广东地区的一些民办高校,得知他们的毕业生就业率高,主要得益于其灵活的办学机制和面向市场的就业导向,“船小好掉头”这一点,是大部分公办院校与之不能相比的。

面向市场需求,随时调整专业设置,是民办院校提升就业率的“杀手锏”。一般来说,民办院校不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计划控制,所设置的都是在就业市场上非常热门的专业,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随时改变各专业招生人数的比例。据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董事长林永平介绍,该校在招生时,仅确定每年招生的总数,而各专业之间的人数比例却没有硬性限制。一般来说,学生先按照自己填报的“名义”专业考入学院,但在报到时,各科系在报到现场“摆下擂台”,向前来报到的学生介绍自己专业的课程、就业方向、优势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理性思考再进行专业的“二次选择”。“由于每个专业都很热门,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各专业间冷热不均的现象。”

另外,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是民校的另一“招数”。例如,广州大学城建学院同广州建筑集团、天马集团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利用企业资金,培养企

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保持了培养人才与企业产业间的“无缝连接”。一般到了入学次年结束时,院校就业部门就帮学生联系好单位,确定好岗位,第三年就针对岗位技能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对此,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新民说,公办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培养人才的任务,不会把提高就业率这样的短期目标放在第一位。在专业设置上,不少基础学科的市场需求低,但关系到国家科研和学术发展的后劲。中大的定位是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而民办高校显然是偏重应用的。

求职心态务实,就业选择多样

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通常都更加务实,也大大地降低了就业难度。

中青世嘉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两家民间机构曾对北京、上海、陕西等19个省、直辖市近6年来的民办高校毕业生进行了一项历时8个月的抽样调查,并发布了一份《中国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公办高校特别是名牌高校的学生基于自己就读学校的牌子,心理期望值更高,缺乏“下嫁”到“差单位”的心态。相比之下,民办高校学生则实际得多,期望值相对较低,就业选择更趋务实。由于他们一般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更注重在工作中培养实践能力,以更快的适应社会,因此,往往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这也是社会上民办院校毕业生走俏的重要原因。

另外,在回答“如果在你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这一问题时,67%的毕业生选择了“从低层次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这显示出民办高校毕业生已具备积极的求职心态。另有2004年广东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公办高校毕业生由于薪金期望值相对较高而与单位失之交臂;而由于民办高校毕业生的薪金期望值普遍与市场定位和用人单位实际给出的水平比较吻合,因此更容易在竞争中胜出。

对许多公办高校学生而言,国家机关和外企常常成为他们择业的首选。但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呈现多样化,其中有48.05%的人选择进入私营企业。另外,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忠诚度较高,跳槽率较低。只有36%的毕业生有过跳槽经历,超过一半的毕业生从事的还是第一份工作。

高校主动出击,校企联网就业

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质,大部分民办学校采取“主动出击,外引内联,上下合作,广开门路”的就业政策,在全国各地建立少则几十个,多达上百个的就业实习基地,与全国成百上千家企业建立长期联系,形成了庞大的就业网络,数以万计的学生在这些企业找到了位置,于是使得这些民办高校的就业率一路飙升,甚至超过公立高校的就业水平。

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和中青世嘉教育机构等曾联合对58个城市的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民办高校面向市场办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就业网络,因此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普通高校。而中国校友会(cuaa.net)网发布的一份“中国民办高校就业率排行榜”显示,北京吉利大学、西安外事学院的就业率已经达到了100%,排名并列第一,北京城市学院列第三,其他各学校就业率也都在95%以上。

当然,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民办高校的就业现状也存在着美中不足的地方,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于目前民办高校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的局限性。比如说,民办高校生源结构多元化,且基础参差不齐,一些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及择业心态存在一定的问题,像自卑、急于求成、就业观念落后、消极依赖心理等等,这些都

对就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另外,受各种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的用人单位往往将民办院校的毕业生作为候选人员,也造成了这些毕业生受到冷遇的现象。随着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些小问题势必会迎刃而解,这些瑕疵也将逐渐消失。

二、上下齐心促进就业

虽然我国高考录取率已接近50%,但是仍然有大量的高中毕业生无法进入普通高校的大门。而在满足适龄青年求学的需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等方面,民办高等教育都将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因此,为保持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的良好势头,不仅各民办院校在努力探索实践,教育行政部门也对此密切关注,同时也需要各界社会人士的支持与建议,群策群力,将我国民办教育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国家政策支持

为促进办学力量多样化,我国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部门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国家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采用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并使全社会都能认识到,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应运重生和蓬勃发展,是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纵观世界上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以及发展中国家(如智利和韩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进程,我们不难发现,政府和私立高教部门之间,大体上都经历了从“控制”到支持和从“反控制”到争取资助的历史转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民办高校的兴起是我国经济、教育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开发民间教育资源,改变高校单一国有化模式,实行公、私立教育并举,已是我国发展高教事业的重要战略。

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民办高校要积极鼓励,引导民办高校与当地的市场经济发展、公立高校的教育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出民办高校的优势来,这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

谈到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线联平认为,并不只体现在资金投入方面,主要的是在政策指导和信息提供方面给予支持。让民办学校获得国民待遇,与公办学校处于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同样的信息渠道,这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有关专家也指出,要解决民办高校所面临的不公平问题,不仅需要立法,还须有政府权威性的管理和评价,定期公布收费标准、校舍面积、师资力量、就业率等硬指标的比较结果,将优劣明示于社会,才能使特权失效,营造优胜劣汰的公平竞争环境。

鉴于此,国家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并加大了建设和管理力度,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优惠保障,如上海市成立了“民办高校设置审议会”,组织有关专家对民办高校的办学人员、办学经费、办学条件等内容逐项进行验证、审议,把好质量关,为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另外,已经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即将出台的《民办教育法》为民办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这无疑将对我国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针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黄河科技学院院长胡大白指出,目前民办学校在待遇上仍然继续受到歧视,包括观念歧视和政策歧视等,不少人认为民办学校是个人学校等。另外,在政策、贷款、征地、招生、学生待遇等方面,说的是“公办民办”一个待遇,实际上是两个待遇,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在办事过程中对民办学校吃、拿、卡、要,甚至故意刁难,这些都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之所在。因此,她提出建议,全国人大应加大对《民办教育促进法》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民办学校的利益,把国家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好,落实好,切实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贯彻实施。她建议各级人大机关应充分发挥立法和法律监督职能,督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独立的民办教育管理机构,统一协调民办教育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另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文源指出:“尽管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校得到了国家法规的支持,但我个人认为对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实践应当认真严格规范。”他还强调:“首先应对现有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校进行规范化管理,应分类明确其身份。一类可归类为公办学校利用其‘品牌’和师资、管理等无形资产与非政府资源联合开办的民办学校;另一类是体制改革试点校和重点中学初中转制那部分,这类学校本身就属于公办学校性质,要么彻底脱钩为民办,要么回归为公办。” 因此,对民办院校的规范管理也是一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还需要国家及教育部门的进一步规划和努力。

院校自身努力

在国家大力支持的同时,我们国家的民办高校也一定要在看到成绩和差距的同时,走好自己的路。积极建立和发展面向第三产业的学科专业,“面向市场”、“适应社会”、“节约经费”是民办高校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在教育实践上引起巨大的变革,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构造并树立系统的现代教育观念,是现代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于是,民办高校要扎扎实实地办学,不懈地努力,主要围绕着如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一专多能、紧贴市场需求的人才,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并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等问题造就职业英才。同时,在硬件设施基本完善后,逐步控制学校的规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上面来,努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条件保障。

关于促进民办院校稳定发展具体实施措施,有关专家也进行了探讨,为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他们指出,民办院校首先要办出质量和特色,以培养大批合格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办学宗旨。其次,要加快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第三,要坚持多样化办学,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需要。第四,要拓展以学养学,滚动发展之路。第五,要积极推进“外引内联”,不断增强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最后,要将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把民办高校评估提上议事日程。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线联平也指出,专业设置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特色,民办院校的设置专业一定要搞市场调查,作人才需求特色分析,要考虑各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岗位的特殊要求。由于现代化企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与专业性含量加大,所以,高职毕业生只有具有高水平的职业素质和操作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另外,线联平还强调要加强对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要介绍与他们所学专业相对应的岗位知识,并随时关注该行业的发展状况,按照实践要求有的放矢地安排课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热情。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就业上合理定位,避免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后果。

民众舆论支持

民办学校于上世纪90年代初大量涌现,并以迅猛之势风靡全国。近些年来,民办学校经过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越来越高,但社会认同度还是普遍不高。民办学校的发展,需要有个从小到大的过程,有一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民办学校有自己的优势,并且随着教育的发展,公办与民办在办学条件、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差别会越来越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民办教育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先天优势,必然会使其得到很

大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近300万的考生中,有40%进入了高职和民办大学。可以说,民办大学以其特有的优势正逐步被家长和学生接受,其社会认同度已经开始明显提升。相信随着民办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人们一定会越来越认同它,会越来越乐意接受它。因此,就目前来说,广大的社会民众应该正确看待我国民办高校的在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要正确对待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给民办高校一个宽松的民众舆论空间,让其能够在宽松的舆论环境下健康、平稳的发展,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添砖加瓦。

来源:人民网 闫金慧

第五篇: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管理办法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管理办法

各班级:

为加强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一、每学期初由辅导员对上学期各班不及格情况进行统计,确定一般帮扶学生和重点帮扶学生名单。

二、辅导员组织同学报名,并确定提供帮扶的同学名单。

三、学院公布结对子情况、相关负责人名单,并签订相关协议。

四、辅导员组织重点帮扶学生填写学习情况登记表,了解他们的自身原因和努力方向。

五、提供帮扶的同学要针对性地对帮扶学生进行分析,制定帮扶计划,不仅包括课程中疑难问题的解答,还要从思想上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化和感染,帮助他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建立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等。

六、提供帮扶的同学要具体落实到学习各个环节的指导和监督,如上课出勤情况、作业检查和辅导、每周学习状况分析并做好相关记录等。

七、提供帮扶的同学每周向辅导员提交《学生帮扶活动记录表》汇报帮扶结对情况,学期末及时撰写工作总结及工作体会。

八、重点帮扶学生每个月必须向辅导员上交思想汇报,报告本月的思想和学习状况,由分管的辅导员负责谈话一次。

九、辅导员负责将重点帮扶学生相关信息通知任课教师并与任课教师沟通其学习情况。

十、严格执行“一周一汇总、一月一公布、一期一评比”制度,建立健全相关文字档案材料。

十一、学院成立专门的检查督导组,每月组织帮扶工作会议,了解进展和问题。

十二、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院级及以上奖学金获得者有责任提供帮扶。

十三、即若拒绝提供帮扶,实行拒绝提供帮扶一票否决制,则取消学年评优、发展入党、获得勤工助学、助学金等资助,学生干部就地免职,党员同学民主评议不合格并将相关材料归入本人档案。

十四、帮扶学生必须接受帮扶者的检查和监督。对拒绝接受帮扶同学,要根据情况进行全院通报批评和请家长到校座谈并签订承诺书。

十五、学院根据帮扶结对效果,每月评选优秀提供帮扶同学,给予一定的精神及物质奖励,且在评优、发展入党、学生资助等方面优先考虑。

十六、各班帮扶工作将作为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的评优表彰相挂钩。

十七、学院鼓励有条件的同学组织开设重修学科公开课程。

十八、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解释权归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下载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