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范文模版)
关于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在对河道管理单位内建设项目进行防洪影响的评价时,需要编制相应的评价报告,通过对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根据整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评价主要是为了保证防洪体系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进而保证河流领域的整体利益,促进整个经济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对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来避免建设项目的施工使防洪体系遭到破坏。本文分析了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工作人员应注意的问题,并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防洪 评价报告 编制 过程中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TV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0-0-02
一、基础资料收集
编好两座大桥的防洪评价报告,除了要依据国家、部、省、市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外,还应对水系河道现状及相关规划文件进行全方位的收集。在实际操作中,水系河道现状情况交待不清,水系情况应从大到小,从流域到支流,河道断面应从左到右、从下到上,附以图片、现场照片交待清楚;相邻水利工程及其他工程要经过实地调查,资料要详实准确;流域、河道整治规划及实施情况的交待,要多方位收集资料,对现状、规划、整治的实施情况要加以对比说明,结论要准确明晰。
二、设计资料整理说明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人员对各种设计资料首先自己要理解,原有资料丰富的要简化、整理;原有资料缺少的要理解、描述;介绍项目设计情况时,要突出重点,突出主体工程设计,主体工程跨堤、穿堤设计。
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介绍
工程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往往处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深度通常不足,根据要求,施工组织设计通常包括工程工期安排、施工工艺和工序、施工布置、施工机械和器具、施工交通、施工废弃物处置、度汛安排等内容。同时,由于编制人员缺乏施工经验,对一些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要提高,也难以达到进行施工影响分析的深度要求。因此,施工组织设计要理解具体做法,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施工组织设计介绍要条理清楚、语言顺畅,要图文并茂。
四、河道演变情况分析
在对项目基本情况,包括各桥梁概况、桥梁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现有水利工程及有关水利规划等作了介绍后,应进行河道演变分析,主要包括各桥梁所在河段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近期演变分析及演变趋势定性分析。随着防洪评价业务的拓展,应注重学习理解河势内容分析的重点;要注意平时积累,平时要注重对河道整治工程、河道流域规划等资料进行收集;同时要学习外部资料以弥补河道演变情况分析内容。
五、专家要求
防洪评价报告通常由水利行业内部专家进行评审,随着防洪评价报告编制体系的日趋完善,现阶段专家对报告的要求也日渐提高,通过参加报告编制过程和参加报告专家评审会,明显感到专家评审要求很高。若根据桥梁的桥型布置和相应工况水位进行桥梁数模计算分析,工程建成后,桥墩最大阻水面积必须在5%~8%,同时必须采取较为严格的补偿措施。若超过8%,肯定是不予评审的。专家对报告书的要求呈现三方面发展趋势:注重桥梁施工方案及相应评价内容;注重汛期桥梁施工,汛期桥梁下部结构不得施工,跨汛期施工要有相关度汛方案专项审定;注重细化河道断面影响补偿方案,要进行专项设计且经专题论证。
1.工作时间短,业主催得急
项目往往在发改委立项批复后,进行可研时才开展防洪评价工作,建设单位因急于进行可研评审,留给报告编制单位的工作时间往往非常短,签订合同后的一个月就要拿出防洪评价报告,这期间还要收集很多资料,还要进行地形图、河道纵横断面测量,还要进行数学模型分析等,时间相当紧张。
2.对专家意见较多的补救措施的注意事项
2.1对工程侵占河道行洪断面的补偿。补偿断面扩大,一般不建议河底清淤或挖深,应对岸坡切滩或削坡;对于侵占较多的,需做退堤工程,以弥补河道行洪断面。
2.2对河道边坡护砌的补偿。对于比降较小的河道,一般根据经验,工程上游护砌30~100m、下游护砌50~200m,护坡高程从坡脚至常水位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以上采用草皮或生态护坡。
2.3对防汛道路的补偿。防汛道路属于三级道路,路宽不小于6m,净空不小于4.5m。桥梁跨河道,堤顶需预留空间以满足今后对堤防达标的实施,并满足最小4.5m净空要求。如桥梁无法满足净空要求,需对桥址处堤防达标建设后,再在背水坡增做防汛道路,坡度不大于8%。
2.4对桥墩局部冲刷防护,一般采用抛石措施,抛石厚度根据冲刷最大深度确定,抛石顶高程与规划河底高程齐平,抛石范围在桥墩周边,半径一般取桥墩直径的2~3倍。
六、做好建?O项目防洪影响评价的建议
1.要注重基本情况的介绍
只有基本情况介绍清楚,才能判断防洪影响情况。为尽量避免评审专家提出基本情况介绍不充分或不太清晰的问题,除了要注意收集大量的资料外,还要实行“拿来主义”,去伪存精,进行甄别,同时要善于挖掘资料。有时受工程设计阶段、工程规模等因素的制约,甲方提供的材料十分有限,这就要挖掘资料,使报告丰富起来,要充分利用本单位的资料库,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2.加强对评价单位的管理
防洪评价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占有主要地位,评价中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的结合,包括水利方面的知识、规划、管理、设计、法律等方面的内容。评价单位众多,很多单位并不具有一定的资质,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做好审查工作,对评价单位的专业技术及能力进行分析,保证最终评价结果的质量。同时,由于在进行评价工作时需要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相应的人才管理方面也应加大重视,保证对人才的培养,吸纳各地的优秀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每个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特点,通过共同的努力来完成对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的目标。
3.规范防洪评价报告的审查机制
评价报告在设计上,必须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提出相应的意见。在对评价报告进行编制时,由于现实存在很多干扰因素,很难保证报告的公平,同时对于水利行业的利益也很难得到保证。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实际情况不同,在审查建设项目时应结合真实情况,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在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时,要公开进行,按照法律的要求进行严格的行政审批。对审查和批准手续必须严格审理,以使评价报告达到一定的标准,使最终的评价结果能够具有实质意义。
4.要注重加强沟通和学习
要加强与水利局等行业内资深专家的联系与沟通,要加强向编制防洪评价报告经验比较丰富的单位学习,报告送审前,先请报告编制单位内部人员审查,严把质量关,同时,请水利相关专家进行预审。
5.要注重把握工作进度
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主动与业主沟通,遇到影响报告编制进度的问题要多与相关单位联系,要提请业主适时组织召开由水利、交通、设计、勘测等单位共同参加的协调会。
总而言之,评价是整个工作的核心部分,评价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质性,不能过于敷衍,涉及到的实际数据应进行严格的测量,保证其真实可靠,避免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应保持建设项目与防洪体系稳步进行,二者不产生冲突,在进行建设的同时,也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避免洪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永华,刘国梁,丁昌春.呼口大桥防洪评价雍水及回水计算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01:10-13.[2]林阗.涉河项目防洪评价指标评判标准研究[J].水利科技,2016,01:7-10.[3]简淑仪.桥梁防洪评价计算及综合评价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11:5-8.[4]阙云龙.松花江某音乐主题公园的防洪影响评价[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12:30-33.
第二篇: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参考目录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参考目录概述
1.1项目背景
1.2评价依据
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基本情况
2.1 建设项目概况
2.2 河道基本情况
2.3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2.4 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河道演变
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3.3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防洪评价计算
4.1 水文分析计算
4.2 壅水分析计算
4.3 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
4.4 河势影响分析计算
4.5 排涝影响计算(如有)
4.6 其它有关计算(如有)
(专题研究如有可另附)防洪综合评价
5.1 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5.2 与现有防洪防凌标准、有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
5.3 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5.4 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5.5 对现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水利工程与设施影响分析
5.6 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5.7 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5.8 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工程影响防治措施与工程量估算结论与建议
第三篇: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我国 2004年8月施行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提出了《 评价报告 》 编制参考目录 , 已经对报告的编写作了很详细的规定 , 经过多年实践,报告编制体系规范化、专业化日趋完善。由于防洪评价规范中还有不少属经验、半经验公式,一些参数的选取正常与否,往往成为影响计算结果的敏感因素。限于防洪评价建设项目类别、河道的水文条件与环境因素等条件的制约,加之编制人员对河道资料收集不全、对设计方案理解不透彻、对施工方案缺乏研究以及河道演变情况分析不全面,致使编制的评价报告容易出现存在诸多问题,结论也和实际情况往往有所偏差。因此,针对部分单位编制的 《 评价报告 》 存在的问题 ,开展防洪评价报告编制中有关问题的探讨,对有关编写内容、方法和深度提出一些建议,提高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1、河道基本情况
在防洪评价中,河道的的基本情况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和重点部分,也是整个报告中最受人关注以及最核心的部分,把河道的基本情况研究清楚,才能够根据实际资料做出正确的计算,合理科学的判断防洪影响情况。在这里,河道的水系及河道断面情况应该要进行详细的介绍。
工程位置应以从大到小的空间顺序介绍。先交代清楚工程所在行政区域位置,图要包含比较显著的城市位置。紧接着交代工程所在河段位置及其与上下游水文站及河道测淤断面的关系。因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防洪评价重点资料收集
水文气象:水文泥沙、气象、地形地质资料,河段防洪标准及洪峰流量、洪峰水(潮)位。
规划资料:收集河道综合、防洪、治导线、岸线、河道(口)整治、航道、采砂等规划,以及项目所在河段规划实施情况等。
水利工程与其他设施:河道、堤防、水库、涵闸、泵站、水文站点、桥梁、码头、港 口以及取水、排水、航道整治等工程位置、规模、设计标准、设计水位、功能、特点及运用要求等情况。
(2)高程系统需谨慎处置 检查水文资料、工程项目高程系统是否一致,高程系统尽量与工程可研报告一致,应说明报告采用的高程系统。
(3)可研报告、工程设计要详细推敲
认真研究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报告、有关审查意见批文、技术规范等。对建设项目与防洪相关的地点、建设目的、建设规模、防洪标准、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等详细说明全面掌握。
工程平面布置:重点说明滩槽工程项目的布置特点,对于桥群,要清晰表述拟建桥与上下游桥梁桥墩之间的对应关系。图应包括桥位上下游河段地形(高程)、水边线、左右岸堤防(工程)及桥梁平面布置。
工程立面布置:对于桥梁工程项目,结合桥位实测断面,介绍桥墩布置、桥梁下弦高程、洪水位等参数。实际报告编制中制作一张A4大小图幅,横坐标范围包含左右岸,纵坐标范围包含最高洪水位至河道深泓点高程。
对于有堤防河段,应附工程与大堤衔接局部图。项目如是大桥,图要清晰标注跨堤下弦高程、堤顶高程、桥墩与堤脚线距离。若是并桥建设(或与既有工程相距仅百余米),要把既有桥相关数据交代清楚。
2、河道演变情况分析
河道演变分析一般应包括涉河建筑物所在河段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近期演变分析及演变趋势定性或定量、半定量分析。分析 内容应包括:河段内深泓、洲滩、汊道、岸线等的平面变化、纵剖面变化及河床冲淤特性等。河道演变情况的分析需要查阅众多的资料,需要河道的历史演变过程分以及河道在近年来的演变进行分析,对河道未来的演变趋势进行科学的讨论。
(1)河 道历史演变
从流域的地质成因、地貌特点出发,利用水利史志中历史洪水 调查等已有分析成果,分析河道的形成及演变过程和特点。
(2)河道近期演变
应根据有关历年实测资料套绘平面变迁图和断面变化图,分析河段内深泓、洲滩、汊道、岸线 等平面变化、断面变化及河床冲淤特性等;无实测资料时可根 据历年河道整治情况、现状运行情况定性分析河势变化,总结河床演变的主要特点、规律和原因(3)河道演变趋势
根据河道历史、近期演变情况,采用经验公式进行河流稳定性分析,结合穿越段水利规划实施安排,对河道未来的演变趋势进行 定性或定量分析(包括河道的平面变化、断面变化、河床冲淤变化等);类比同河道上下游或同流域已建 类似工程,分析工程建设 后河道河势变化,对河道演变趋势进行预估。
①平面变化
主要通过河势图(最好是CAD或类似软件绘制正规图,图例、比例尺标注清楚)分析,有规划治导线的河段要将其套汇在河势图上。亦可以结合上下游附近实测大断面深弘点变化进一步分析确定河槽范围。
②河道冲淤发展趋势分析
除进行冲淤量分析外,尽量增加同流量水位的变化。
3、设计洪水及洪水位计算(1)设计洪水
洪水计算应进行“资料系列”可靠性、一致性及代表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洪水频率分析计算(注意在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频率曲线时,可能会导致几场大洪水与拟合线偏离较大,但这几场水往往影响百年一遇洪水的确定,应人工拟定频率曲线)。对桥位河段已有相关设计洪水成果时,应加强对比,合理选择。
(2)洪水位计算
基于洪水位数据的关键性,应采用曼宁公式、能量方程(计算水面线)、数学模型等多种方法相互校核;若桥位附近有水文站或水位站,可采用比降法进一步校核洪水位成果。
设计洪水位的选用,应遵循不利原则:当河段有设计水平年成果时,要采用该成果,即对防洪不利;冲刷计算时,要用现状实测断面资料进行计算,即对工程冲刷不利。
4、冲刷最大水深计算结果合理性的分析
(1)与洪水断面最大水深的对比,计算的一般冲刷后最大水深应大于测量断面最大水深。(2)300年一遇冲刷后最大水深大于100年一遇的情况,但河床冲刷深度有时反而小了。这种由于经验公式计算所导致的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分析。(3)河槽绝对冲刷深度(最大冲刷水深-现状水深)应大于滩地绝对冲刷深度。
5、冲刷计算关键参数选取(1)河槽部分
桥位所在河段河床为非粘性土,可采用《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02)64-2修正式进行一般冲刷计算,公式如下:
0.900.66Q2简化式 hP1.04AdQCBC1Bcghcm(1)
修正式hcm——桥位断面最大水深(m);
(2)hcq——桥位断面河槽平均水深(m);
计算断面应为天然情况下桥址处计算冲刷不利的断面。从规范公式结构分析看出,简化式冲刷不利的断面系桥位断面最大水深hcm最大的断面;修正式冲刷不利的断面系桥位断面hcm/
hcq比值大的断面。
典型案例计算表明,一般冲刷水深受河槽最大水深点(地形)影响很大。滩地一般冲刷受地形影响更为突出,可见,由于地型存在沙坑等突变情况,局部最大水深可能异常,计算结果可能存在不合理情况,是否需要分析调整,要慎重。
(2)局部冲刷计算
局部冲刷受河床粒径、桥墩尺寸及布置影响很大。①河床粒径的影响
局部冲刷水深与不同粒径关系,局部冲刷深度随粒径增大而减小,d50从0.01mm到0.1mm变化范围时,局部冲刷深度变化幅度较大;从0.5mm变化到1mm,局部冲刷深度约增大了约0.5m,d50大于0.5mm后,局部冲刷深度随粒径的变化而变化幅度减小。
②桥墩尺寸的影响
在桥跨不变(或不作大的调整)情况下,局部冲刷深度随主槽桥墩尺寸增大而变大。当然,在不同河床条件下其变化规律不一。
6、壅水计算
对工程施工临时建筑物占用河道过水断面的项目.不能只进行工程建成后的壅水计算,忽视了施工期壅水分析计算;但实际上施工期的壅水影响可能更大,应 引起重视。
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壅水影响分析时,应注意其计算范围能否涵盖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及模型进出口边界稳定所需的河道范围,有无考虑附近河道水文测站的布设情况;计算网格尺寸、开边界控制条件等是否合理。一般情况下开边界条件:上游采用流量控制,下游采用水位潮位控制。同时,模型的率定和验证应采用不同的水文测验资料分别进行,其误 差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1)公路规范壅水计算参数选取 公路规范壅水计算公式为:
ZK2(Vm2Vom)2g
①几个变量计算取值范围
Vom为天然状态下桥下平均流速(m/s);
Vm为桥下平均流速(m/s),VmKpQp/j; Vp为设计流速; 三者取值范围要一致,如:
Vp采用主槽流速,则Vom和Vm也要取主槽数据。
(2)铁路规范壅水计算参数选取 铁路规范壅水计算公式为:
Z(VMV)
式中:Z—桥前最大壅水高度,m;
—系数,根据河滩路堤阻挡流量和设计流量的比值; V—断面平均流速,m/s; 22VM—桥下平均流速,m/s;
分析发现:“河段特征”与“河滩路堤阻挡的流量和设计流量的比值”两条件许多情况并没有交集,以黄河为例:按“河段特征”条件,一般应该取0.1~0.15;但按“河滩路堤阻挡的流量和设计流量的比值”条件,现状由于基本要求全桥跨,桥墩阻水比例一般都小于10,应该取0.05左右。
分析认为:铁路规范编制前(2000年前),建桥技术不是很发达,河滩上修建路堤的情况比较多,一般情况下阻水比值与河段特征基本能对应上;但现阶段,由于跨河桥梁基本要求全桥跨,应该按桥墩实际阻水比值选用。
基于黄河干流、渭河中下游河床以淤泥和颗粒直径小于1mm以下为主,建VVp议重点采用m公式计算,其中VP采用河槽值。
7、对河道、堤防等的冲淤情况和影响分析
涉河建筑物实施后可能对所在 河段河势稳定和防洪产生较大影响或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重要防洪工程的项目,要进行定性分析、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的试验研究分析。
对涉河建筑物的防洪影响综合评价,应加强现场查勘和资料收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突出评价重点。分析计算与后面的综合评价一致,对河道冲淤、堤防冲刷、河势稳定、防汛抢险等应进行的重点论述分析。对河道的影响需要从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对堤防稳定的影响、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对河道相关规划的影响等。同时,项目建设也不应对第三人水事权益产生影响。而项目本身的防洪安全也需要进行分析评价。
8、施工对防洪影响分析
施工期占用河道行洪断面,施工防洪的影响分析是报告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要加强对施工防洪的总结归纳,对不熟悉的施工方案,应该实事求是进行调查以及查阅资料,对施工方案的设计技术人员进行访问调查,加深对施工方案的认识,以便能够提高对施工防洪的影响分析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施工方案要是编制报告中的重要环节,在对施工方案设计内容介绍时要条理清楚,用具体的图画说明,以便对施工影响进行深度分析。
9、防治与补救措施问题
由于防洪评价报告的作用主要还是体现在洪水之后的防治补救措施中,因此,在防洪评价报告中应该注意对防治补救措施的讨论,也即是应该根据河道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有技术性以及经济行的防治补救措施,最好是能够有数据图表的支持,用客观的数据加强措施实施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针对涉河建筑物影响的防治与补救措施,是防洪评价报告最重要的内容,也是防洪评价的主要目的。但在实 践中往往出现防治与补救措施不配套问题,出现防洪影响分析计算结论与防治补救措施不一致、防治补救措施不具体、没有相应的工程量及估 算、防治与补救措施没有设计图、防洪与补救措施没有针对性等问题。
在防洪评价报告的实际编制中,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级专家的交流,了解报告内容的要求,同时注重细节的把握,在该用图表说明的资料那就一定要用图表进行说明,对报告中的重点以及分析不能漏缺,保证报告的完整性。
10、结语
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千差万别,报告编制前,应对建设项目涉及的专业进行初步了解,并收集相关的行业规范,报告编制工作中,重点关注对河道、自身安全、第三人水事权益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建设项目有不同的着眼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防洪评价应从实际出发,提出合理有效的穿(跨)越方案和补救措施,达到加强河道管理的目的,防洪补救措施能够将降低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以保证河道的正常运用和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作者简介:郑利民1961年11月出生,男,汉族,河南叶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防洪、灌溉、水资源、生态环境研究。邮箱zlm09@126.com,电话***。
参考文献
[1]《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水利部办公厅办建管[2004]109号);
[2]徐新华,夏云峰.《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研究及解读》.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梁国亭,防评报告编制过程中重点与关键点及易出错等方面的若干问题,研究报告,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2013 [4]李友起,陈宝中,衣秀勇,防洪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海河水利,2006(05)[5] 刘福田,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问题探讨[J].江淮水利科技,2008(01)
第四篇:对编制防洪影响评价论证报告的几点认识
对编制防洪影响评价论证报告的几点认识
黄文新 周小芳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依据水利部、国家计委《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下简称《有关规定》),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建设单位编制立项文件时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文件:申请书;建设项目所依据的文件;建设项目涉及河道与防洪部分的初步方案;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及该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及措施;说明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对于重要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还应编制详尽的防洪影响评价报告。自1992年建设项目审查管理实施以来,水文部门等单位都按要求编制了许多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仅笔者就编制近二十份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相关报告经湖北省水利厅或孝感市水利局有关专家评审。2004年水利部制定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以下简称《编制导则》),成为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编制导则》实施以来,对报告编制发挥了重大的指导作用,由于《编制导则》不可能面面俱到,部分条文较为简化,导致对具体条文理解产生歧义。由于编制报告的资质、水平有差异,掌握资料的多少情况不同,编制深度深浅不一,报告内容难以统一。在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常见的建设项目进行分析,提出防洪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供评价人员参考。
在编制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在防洪影响评价工作中除执行《编制导则》外涉及其它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具体编制要点为:
一、概述:概述一般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价依据、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二、项目背景:项目背景应阐明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总体建设规模、项目前期工作概况及防洪影响评价编制单位受委托后进行防洪影响评价编制工作的基本情况。
三、评价依据:评价依据应列出以下内容:(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2)有关规划文件,包括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综合规划及防洪规划、岸线规划、河道(口)整治等水利规划。(3)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4)有关设计报告的审查意见、批复文件等。
四、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阐明评价报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所采用的基本资料、分析、计算及试验手段等,简述防洪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
五、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包括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等。
六、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概况应介绍与防洪影响评价有关的涉河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包括下列内容:(1)涉河建筑物的名称、地点和建设目的;(2)涉河建筑物的建设规模、特性、防洪标准;(3)涉河建筑物的设计方案,包括总体布置、结构型式、与河道堤防的连接方式、与其它水利工程交叉或连接方式、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及建筑设施情况等;(4)涉河建筑物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布置、施工交通组织、主要施工方法、施工临时建筑物设计、施工工期安排、施工期度汛方案和措施等,对于涉及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取土和弃土的工程,还应包括施工取土和弃土方案。
七、河道基本情况: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包括以下内容:(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河流水系、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和工程状况;(2)河道概况;(3)水文、泥沙、气象特征;(4)河道边界条件;(5)地形、地貌、河道地质情况;(6)现有防洪(排涝)标准及相应的洪峰流量、洪峰水位。
八、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现有水利工程情况包括河道、堤防、水库、涵闸、泵站等水利(防洪)工程的位置、规模、设计标准、设计水位、功能、特点及运用要求等基本情况。
九、其它设施情况包括桥梁、码头、港口、输电线、输油管道、取水、排水、航道整治等设施的位置、规模、设计标准、设计水位、功能、特点及运用要求等基本情况。
十、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应简述与防洪影响评价有关的水利规划内容及实施安排,包括以下方面:(1)综合利用规划、防洪规划、岸线规划、河道(口)整治规划等;(2)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具体规划要求;(3)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规划实施情况;(4)建设项目运用期内因规划实施引起的防洪形势、标准等变化情况。
十一、河道演变:河道演变主要介绍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特点,结合河道地质情况,分析其近期河床的冲淤特性和河势变化情况,明确河床演变的主要特点、规律和原因,对河道的演变趋势进行预估。河道历史演变概况:历史演变过程应利用已有分析成果,简述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特点。河道近期演变分析:河道近期演变分析应根据有关实测资料,分析河段内深泓、洲滩、汊道、岸线等平面变化、断面变化及河床冲淤特性等。
十二、河道演变趋势分析:河道演变趋势分析应根据历史、近期河道演变情况,结合水利规划实施安排,对河道将来的演变趋势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包括河道的平面变化、断面变化、河床冲淤变化等。
十三、建设项目对河势稳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进行,其内容除需满足上述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试验的有关要求外,还应包括:(1)分析项目实施后总体流态和工程影响区域局部流态的变化趋势;(2)对分汊河段,应分析建设项目是否会引起各汊道分流比、分沙比的变化;(3)通过各代表断面和代表垂线流速、流向的变化情况的统计分析成果,分析建设项目对总体河势和局部河势稳定有无明显的不利影响;(4)结合河道冲淤变化的计算或试验成果,评价建设项目是否会影响河势的稳定;(5)对工程施工临时建筑物可能影响河势稳定的建设项目,应根据有关计算或试验成果,分析工程施工期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对河势稳定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可结合河道演变分析成果或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做定性分析。
十四、水文分析计算:对没有防洪、排涝标准和防洪规划的河段,应进行有关水文分析计算。水文分析计算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资料的审查与分析;(2)资料的插补和延长;(3)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有关参数的选取及其依据;(4)不同频率设计流量及设计水位的计算成果;(5)成果的合理性分析。如所在河流已有规划或设计防洪标准,则可以直接引用或内插计算。一般建设项目自身的防洪标准要求高于所在河段的防洪标准,评价单位应根据有关资料对防洪标准进行复核计算。水文分析计算方法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
十五、对占用河道断面,影响洪水下泄的阻水建筑物,应进行壅水计算。对跨河桥梁和建筑物局部壅水计算,分别采用《渡桥水文》推荐的经验公式及一维河道水面线两种方法进行建桥壅高水位计算。
(一)壅高水位
根据《渡桥水文》(中国铁道出版社,1993年)中的公式: Zm=(Vm2-V02)式中: ——河滩过水能力系数;
V0——河道断面平均流速(m/s),为设计流量被全河过水断面积(包括边滩和河滩)除得之商;
Vm——桥下平均流速(m/s)。
(二)河道水面线推算
水面线采用天然河道一维恒定流方法进行计算,将计算河道划分为若干河段,上下相邻两断面间的水位采用下述方程求解:
式中:
Z、Z下——计算河段上、下断面的水位;
上、下、V上、V下——分别为计算河段上、下断面动能校正系数、流速;
S、Q——计算河段上下断面间距、断面流量;
——计算河段上,下断面平均流量模数。可用代替;,R为水力半径,n为河道糙率;
——为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在求解过程中,下断面水力要素为已知,可通过迭代依次求解上断面水位。
糙率选用依据主槽和边滩分别采用。
(三)壅水曲线全长Ly可通过下列经验公式近似估算:
Ly=2 Zm/ I0 I0为桥址河段天然水面坡度,其他符号意义同上。
由于上述经验公式有其适用性,要求对采用的经验公式进行适应性分析,明确计算参数的选取依据,计算工况标准。
十六、对河道的冲淤变化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规范推荐的经验公式结合实测资料,进行冲刷和淤积分析计算;冲刷计算是河道演变冲刷、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的叠加。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冲刷河滩和主河槽应根据流量分配情况分别计算,可采用推荐的经验公式结合实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冲刷计算中,参数的选取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大,应说明参数选取的依据,并对计算结果应进行复核。
(一)一般冲刷计算:采用《铁路工程水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推荐的计算公式。其中,粘性河床一般冲刷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hp—一般冲刷后水深(m);
A—单宽流量集中系数,为
B—河宽(m);H—平均水深(m);Q—设计流量(m3/s);
u—桥墩下水流侧向压缩系数,其范围为0.85-1;
Bc—过水净宽; hmc—断面最大水深(m);
Hc—平均水深(m);
IL —冲刷范围内粘性土的液性指数,其范围为0.16-0.19。
(二)局部冲刷深度计算
局部冲刷是指墩台阻挡水流后,水位抬高进而向下淘刷河底土壤的过程,它是在一般冲刷线之下产生的局部冲刷坑(所计算的冲刷深度是指一般冲刷线之下的冲刷坑深度)。选用粘性河床的局部冲刷计算公式(公式源自《水力学与桥渡水文》中国铁道出版社)。
粘性河床的局部冲刷计算公式为:
当≥2.5时, 当<2.5时,式中:hb—局部冲刷深度;
B1—桥墩迎水面宽度(m);
K£—桥墩形状系数;
IL—冲刷坑范围内粘土液性指数,其范围为0.16-1.48(一般取水利部门资料,为0.89);
V—一般冲刷后墩前行进流速(m/s);
E—与汛期含沙量有关的系数,此处取值0.45;—床沙的中值粒径;
hp—一般冲刷后水深(m)。十七、二维水流模型
二维水流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主要用于计算海洋、河流或湖泊在一定条件下的水位和流速的变化情况,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量化数据。与传统的物理模型不同,二维水流模型不需要搭建真实的模型,而是通过数学计算,推测出水位和流速的变化。通过修改参数,可以很方便地通过二维水流模型计算出各种条件下的水位水流变化情况。随着计算机速度的提高,现已经普遍采用二维水流模型来进行水利工程的评估工作。相应地,对二维水流计算问题采用了有限体积法的数学表示。为了既能精确地拟合不规则区域边界,又使有限差分的计算能在规则的网格上进行,在非恒定流的平面二维数值模拟中,采用了近年来得到广泛注意的边界拟合坐标法,天然水体具有形状复杂的计算区域和水下地形,采用无结构的网格以适合这一情况,并能方便地根据工程应用的要求局部地和适应性地加密网格。本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计算,有限体积法又称有限控制容积积分法,即把计算区域按划分的网格离散为若干点,以这些点为中心,把整个计算区域划分为若干互相连接但不重叠的控制体。在有限体积计算中,将基本方程对每一控制体进行积分,得到一组以控制体特征量平均的物理量为未知数的代数方程组,同时沿x、y坐标方向对方程组进行离散,形成的离散方程与有限差分法相似。由于采用守恒型的微分方程并对每一计算单元进行质量和动量守恒形式的离散,使微分方程包含的守恒性质在每一个控制容积上都得到满足,并保持各单元界面两侧相邻控制体的计算输运通量相等,因此,在整个计算域上也能保持其守恒性。限于篇幅,本文不多赘述,如有需求,作专题讨论。
十八、排涝影响分析计算:排涝影响分析计算的主要内容有:(1)现有排涝设施的结构尺寸、设计内外水位、运行方式、设计排涝流量等基本情况;(2)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有关参数的选取及其依据;(3)根据建设项目的壅水情况,对现有排涝设施的排涝能力进行计算。
十九、其它有关计算:《堤防设计规范》(GB50286-98)9.3.1规定,桥梁、渡、管道等跨堤建筑物、构筑物,其支墩不应布置在堤身设计断面以内,当需要布置在堤身背水坡时,必须满足堤身设计抗滑和渗流稳定的要求。对可能影响现有防洪工程安全稳定的建设项目,还应进行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的渗透稳定、结构安全、抗滑稳定安全复核等计算。
二十、综合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所在河段的防洪任务与防洪要求、防洪工程与河道整治工程布局及其它国民经济设施的分布情况等,以及河道演变分析成果、防洪影响评价计算或试验研究结果,对建设项目的防洪影响进行综合评价。防洪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有:(1)建设项目与有关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2)建设项目是否符合防洪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3)建设项目对河道泄洪的影响分析;(4)建设项目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5)建设项目对堤防、护岸及其它水利工程和设施的影响分析;(6)建设项目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7)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8)建设项目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二十一、建设项目与有关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建设项目与有关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应包括建设项目与所在河段有关水利规划关系分析和建设项目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分析,简述建设项目与所在河段的综合规划及防洪规划、岸线规划、河道(口)整治规划等水利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项目的建设是否符合有关水利规划的总体要求与整治目标。建设项目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分析:分析建设项目对有关水利规划的实施是否产生不利的影响,是否会增加规划实施的难度。
二十二、建设项目是否符合防洪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根据建设项目设计所采用的洪水标准、结构型式及工程布置,分析项目的建设是否符合所在河段的防洪标准及有关技术要求,分析建设项目是否符合水利部门的有关管理规定。
二十三、建设项目对河道泄洪影响分析:根据建设项目壅水计算和冲刷计算结果,分析工程对河道行洪安全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对施工方案占用河道过水断面的建设项目,还需根据施工设计方案及工期的安排,分析工程施工对河道泄洪能力的影响。
二十四、建设项目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对跨堤、临堤以及需临时占用防汛抢险道路或与防汛抢险道路交叉的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汛抢险影响分析。其主要内容应包括:(1)根据建设项目跨堤、临堤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断面结构及主要设计尺寸,分析是否会影响汛期的防汛抢险车辆、物资及人员的正常通行;(2)根据建设项目的施工平面布置、施工交通组织及工期安排情况,分析工程施工期对防汛抢险带来的影响;(3)分析建设项目是否会影响其它防汛设施(如通讯设施、汛期临时水尺等)的安全运行。
二十五、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分析建设项目运行期和施工期的设防标准是否满足现状及规划要求,并对其所采用的防洪、排涝措施是否适当进行分析评价。
二十六、建设项目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根据建设项目的布置及施工组织设计,分析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是否影响附近取水口的正常取水、临近码头的正常靠泊等第三人的合法水事权益。二
十七、补救措施:建设项目影响的防治措施:建设项目影响的防治措施(含运行期与施工期)应包括:(1)对水利规划的实施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建设项目的总体布置、方案、建设规模、有关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补救措施;(2)对河道防洪水位、行洪能力、行洪安全、引排能力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布置、结构型式与尺寸、施工组织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的补救措施;(3)对现有堤防、护岸工程安全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布置、结构型式与尺寸、施工组织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的补救措施;(4)对防汛抢险、工程管理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工程布置、施工组织、工期安排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补救措施;(5)对河势稳定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工程布置、结构型式、施工方案及施工临时建筑物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补救措施;(6)对其它水利工程及运用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工程布置、结构型式及施工组织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补救措施;(7)其它影响补救措施,包括对第三人的合法水事权益影响的补救措施等。
二十八、防治补救措施的工程量:对防洪工程的影响须提出明确的影响内容和范围,采取防治与补救措施,并对工程量进行初步估算。
二十九、结论建议:总结归纳防洪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关建议。其主要内容应包括:(1)河道演变规律、发展趋势及河势稳定性的分析结论;(2)建设项目对各方面影响的评价结论;(3)须采取的防治补救措施;(4)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关建议。
三
十、附录内容包括:(1)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河势图;(2)建设项目所处地理位置示意图;(3)现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水利设施位置图、规划图;(4)涉河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主要结构图;(5)涉河建筑物所占行洪断面图;(6)河道演变分析所取断面位置图、各种平面变化和断面变化套绘图;(7)计算分析和试验取样点(含取样断面)位置图;(8)水位影响等值线图;(9)流速影响等值线图;(10)断面流速分布影响图;(11)主流线影响图;(12)工程前后流场图;(13)冲淤变化图;(14)补救措施工程设计图;(15)其它有关图纸。
三
十一、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根据前述所有分析计算结果,对建设项目对规划、防洪标准、河势稳定、河道路行洪、水利工程、水利管理、防汛抢险及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与综述。评价结论与建议和内容应针对《有关规定》审查内容和《编制导则》规定的要求及相关内容进行评价,不应缺项。评价结论应明确,避免使用容易产生歧义或模凌两可的词汇,如影响较小、不大,有一定影响等,提出的补救措施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并易于建设单位实施。
(作者单位:孝感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第五篇:安全评价报告编制问题与对策
安全评价报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安全评价报告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安全评价;评价报告;问题与对策;不符合;不深刻;不明确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识码:C 1引言
对于高危行业,如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筑项目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等行业的安全评价工作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必须做的工作,这是一项国家正在建立并将逐步完善,旨在从根本上控制、消除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生产的一个长期的、有效的制度。政策、法规、相关技术标准是安全评价的依据;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针对性是安全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
安全评价的目的旨在通过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评价对象的生产工艺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的基础上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必要的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笔者在统计对比湖南地区的几家评价机构出具的不同类报告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安全评价导则,分析得出当前安全评价报告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2安全评价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2.1不符合 2.1.1格式不符合
安全评价报告的封面、盖章、签字和附录等在各安全评价导则中都有很明确的规定,且各导则有着不同的要求。笔者认为应该严格按照不同导则的标准完成规定项目,评价机构不能自己另创一套。但某些机构的报告中不管是安全预评价,还是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还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现状评价,其封面,盖章,签字,附录等一律按《安全预评价导则》的规定格式定稿,这样做显然不符合其他评价导则的规定与要求。2.1.2内容顺序不符合
在各导则中对于报告的内容顺序,有着明确的规定。其规定的顺序是科学合理的,不仅便于编制与审核,也不易导致漏评。但统计中有些报告不按规定顺序编排,前后顺序颠倒。如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报告中,常有将“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后果预测”写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之前。2.1.3打印、排版和装订不符合
安全评价各导则对安全评价报告的打印、排版和装订工作均作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但统计报告中常常出现页码前后颠倒,标题编号错误,字号大小不符合相关规范,错字、别字较多,单位(外文)符号不规范和表格错位等现象。2.2不深刻
2.2.1对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使用范围理解不深刻 安全评价是关系到被评价项目能否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安全标准,生产活动过程能否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关键性工作。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被评价项目的具体情况为基础,以国家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行业技术标准为依据。这就要求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必须深入理解引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关条款的真正含义,否则,将会导致错误的评价结论。在有的安全评价报告中,不能结合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标准条文,甚至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引用不足。如在对氯乙烯储罐、天然气球罐、氧气球罐作评价时没使用GBl2337—1998《钢制球形储罐》;在对储罐区作评价时没使用GBl7681—1999《易燃易爆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验收技术要求》等标准。再如在加油站评价报告中“加油站内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房间应采取通风措施”等涉及“爆炸危险区域”的有关规定,某些报告错误地认为“爆炸危险区域”即加油站内所有房屋。导致评价结论失效。深刻理解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相关行业技术标准条款的含义,是评价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的基础工作,否则会导致误判,使评价结论失真。
2.2.2对安全评价的要求与评价方法的选取原则理解不深刻 进行安全评价时,首先是针对被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特征,搜集有关资料,对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其次是对众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单元进行筛选,针对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重要单元进行重点评价。由于各类评价方法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与使用条件,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选用评价方法。这就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在当前的评价机构中,很多从业人员并不具有安全工程或相关专业背景。因此某些评价机构编制的报告常常是“一个模本”,漏评(项目覆盖不全)和系统相关评价系数选取失当等现象。如某家评价机构编制的一张安全检查表几乎应用在了其所出具的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报告中;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的安全检查表只适用于纯粹做销售的单位,对有灌装液化或压缩气体过程的单位就不合适。如果未能深入分析牵强附会地调用,便导致对评价项目的针对性不强或者说没有针对性。再如某评价机构出具的《氯化石蜡生产企业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只在“危险物质固有危险特性中”照抄了《安全技术说明书》有关氯气内容,在随后的定性、定量分析中再也没有出现有关氯气的任何内容。液氯被《剧毒物品品名表》(GB58-93)列入第1类A级无机剧毒物,《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中也榜上有名。因此在整个氯化石蜡生产过程中,液氯应作为评价的重点。但在此报告中出现漏评。还有,在某些评价报告中,应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时,常常出现L、E、C取值错误,如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的取值时,某些报告常取一些自己认为合理的数值,如4,5,7,8等等,甚至还有诸如4.5,7.5等数据的出现。而该方法中只规定了7种可能性的分值,分别为0.1,0.2,0.5,1,3,6,10。错误的取值将直接导致D(危险性分值)的失真,最终影响到评价结果。类似的取值错误也经常出现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危险评价法”中。
2.2.3对评价导则中的“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理解不深刻
评价通则中的“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并不是说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越安全越先进就越好。而是要从实际的经济、技术条件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在有的评价报告中过高地强调安全性,忽略了经济合理性。如某报告不管企业危险性大小,是否涉及火灾、爆炸区域,建议企业的电力系统一律采用TN-S系统和防火阻燃电缆(线)。企业照此整改,运行成本将大大增加,从实际考虑也确实无此必要。现在的安全评价主要工作还处于国家法律、法规与标准的符合性审核阶段,当前的技术手段还不能精确地进行事故发生概率预测和事故后果模拟实现。因此国家对硬件要求的基本原则是满足相关规范与标准即可。如果以最高最优的安全标准要求中、小企业,虽降低了评价机构的风险,但加大了企业的负担,也影响安全评价的声誉。2.2.4其他问题
在统计的安全评价报告中,关于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普遍较简单;验收评价报告中缺少必要的施工记录及试运行记录等资料;附件审查不严:有的报告缺少必要的附件,企业提供的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书、消防证明、防雷检测报告等附件常有虚假情况等。2.3评价结论不明确
安全评价报告作为企业领取安全生产(或经营)许可证的必要条件,其评价结论将直接关系到生产能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有时会涉及到一些部门、集团或个人的经济利益。在评价时,从业人员必须以国家和劳动者的总体利益为重,坚持科学公正的原则,在充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结合经济技术的合理可行性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整改要求和建议。整改建议和评价结论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如在《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中规定,评价结论分为下列三种:a)符合安全要求;b)基本符合安全要求;c)未能符合安全要求。而统计报告中的很大一部分结论为“在满足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后,能够达到a级”,这等于没有下评价结论。3对策
3.1对已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学科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
安全评价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例如,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中,压力管道、储罐、反应器众多,工艺流程复杂,要想全面地找出其危险源并对其危险性作出分析评价,化工专业知识及系统安全工程专业知识都必不可少,对评价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但在目前的评价机构中,很多人员并不具有安全工程或化工专业背景,人员素质莨莠不齐。
某行业的专业知识不能全部代替相关的安全知识,由于被评价对象的复杂性,情况各不相同,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也将非常广泛,每个人都很难做到精通,甚至很大一部分都不熟悉,因此系统学习安全科学知识是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必由之路。3.2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立稳定的评价队伍
针对安全评价的专业性质,国家已实施了安全评价师制度。但由于安全工程专业的新兴性与安全评价工作的初级性,很多从业人员都是通过非正常程序进入这个行业的。对此,建议相关机构提高进入安全评价行业的门槛,取消当前流行的评价师挂靠制度,以此建立一支高素质、懂专业、相对稳定的评价队伍。
3.3认真研究安全评价导则,严格执行“导则”的规定 安全评价导则是针对某项评价活动的一个规范性文件,对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众多的细节问题均作出了详细的说明,是保证安全评价质量与安全评价报告规范的基础。因此,在评价与报告的编制过程中,要认真研究相关导则的内容,严格执行导则规范、标准。以期评价的科学合理性。报告的规范化并不等于说报告应成为八股文,其中很多内容需要评价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专业知识,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有针对性地具体的危险性分析,据实得出自己的结论。总的说来,格式要固定,内容要各异。
3.4加强从业人员道德修养,增强责任感,严把质量关 安全评价是关系到被评价项目能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能否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关键性工作。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进行生产活动的工作。因此这个过程涉及到一部分人的个人利益。如果评价人员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很容易出具虚假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报告。因此要求广大从业人员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投入工作,增强责任感,严把质量关。认真作好每一份安全评价报告。4结束语
本文基于对评价报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家相关规范,指出目前评价报告编制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并相应提出了解决对策。但评价对于我国来讲,还是一项新兴的工作,其发展与完善还得业界人士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评价通则,2003 [2]王广亮.安全评价及其在我国的实施[R].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组报告集,1990年卷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编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M]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4]王显政等.安全评价[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5]何华刚,裴先明.化工安全评价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3,10(1):56-59 [6]王得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释义[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7]周国泰主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8]谢鸣一等.安全系统工程[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9]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综合组)编.安全生产检查导则[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10]ILO.Major Hazard Control.ILO,1988 [11]王广亮.化工、石化生产装置安全评价的模式与方法[J].化工劳动保护,1998,19(5)
[12]易静知等.湘潭碱业有限公司安全现状评价报告[R].湘潭市融城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005,103-107 [13]蒋军成,郭振龙编著.工业装置安全卫生预评价方法[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