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03:5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析中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析中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

第一篇:试析中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

试析中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

安工大附中

裴春梅

文章摘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己是普遍共识。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在中学师资队伍中占多数的女教师。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主要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本文就是针对以上几点,着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经实际调查和有关资料显示,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主观能动性差,教育态度、方法上有偏差,有的女教师还存在着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失调现象以及一些不良情绪、情感。

女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由于部分女教师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正确,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且人格和能力方面的缺陷,也容易使她们产生心理问题。客观原因主要有:

(1)过高的角色期望导致的心理冲突,包括角色传递者间的角色冲突和角色间冲突。(2)繁重的工作压力,教育学生的压力、升学的压力、考评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压力。(3)复杂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为:时代要求与传统观念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解决问题的途径:首先,需要女教师从自身做起,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不断提高自我。这主要是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些切实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其次,需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关心她们的心理健康,为她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后,从社会人的角度加以分析,要求社会各界给予女教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以促进她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素质教育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优秀教师,除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育技巧,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为教育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透过教育历程影响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好学生。

根据日前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国内中小学教师心理所作的大型调查,51.23%的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问题;有关研究还表明在同等情况下,中学教师队伍中人数较多的女教师其工作压力比男教师更大。很多女教师因此出现心理问题,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患上心理疾病。2001年7月31日,陕西一名25岁的女教师,就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导致严重心理疾病,而服毒自杀。种种迹象表明,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主观能动性差

把教师职业只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在工作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对工作不热情,缺乏职业自豪感,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感到心理不平衡,理所当然地当着学生面发牢骚;自我成就感差,常处于自卑、自责状态,对前途悲观失望,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工作效率低;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爱心,不愿与学生交流思想、做朋友,实行的往往是“滞后教育”,等问题出现了再去亡羊补牢;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利用职权,收受学生的恩惠,让家长为自己谋私利。

二、教育态度和方法上的偏差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部分女教师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仍很陈旧,缺少创新的心理品质,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采用僵硬、呆板、教条化的教育方式,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与不同需要。只教书、不育人,把课上完就行,对学生在课余的一切活动,都不闻不问。要么管得过多、过杂,充当教育警察的角色,将学生的一切言行举止都纳入自己的管教范围。对学生有明显的成见和偏见,不能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实施赏识教育。对学生的错误,常常主观定论,不作深入调查了解,随意批评和惩罚,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反驳和异议,给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消极影响。

三、不良情绪、情感

人是情绪化的产物,这一点在部分女教师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由于女性自身的心理特点,易敏感,好冲动,对自己的情绪缺乏必要的调控能力,容易把个人情绪带进学校,遇到不顺心的事,便将不良情绪转嫁到学生身上,冲学生发火,惩罚学生,甚至出现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同时,情绪的感染作用也会使学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降低教育效果;对待学生有明显的情感偏差,从主观上把学生分成不同等级,厚此薄彼,鄙视、漠视差生,偏袒、宠爱优生、特生。

四、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失调

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女教师工作成绩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的女教师存在自私、妒忌、固执、多疑、懦弱、消沉等不良个性,在交往中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对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协作共事;对学生不能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对家长一味指责,随意训斥,认为他们没有配合学校管教好孩子。

另外,女教师中患有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和更年期综合症的人数也较多,这些症状的存在,会对她们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主观方面

个人的人生观、思维方式、工作态度、知识能力水平、人格特征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有正确人生观的女教师会在崇高的职业理想推动下,对学生充满爱心,工作积极主动、责任感强、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不畏艰难,正确对待挫折,能够体味到生活的乐趣,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水平高。反之,一个不热爱教师职业的人,就必然缺乏事业心与责任心,消极地对待工作,常常敷衍了事、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为一点小事也会耿耿于怀、牢骚满腹,导致心理不平衡,更不可能有开拓精神。有的女教师知识能力水平较低,思维方式单一,爱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容易产生焦虑、忧郁、消沉、沮丧等不良心理。

二、客观方面

1、过高的角色期望

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如果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或者面对多种角色期待不能顺利地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难以同时做好各项工作。女教师所面临的角色冲突主要有两种:

(1)角色传递者间的角色冲突。指不同的角色传递者对同一角色对象有着相互冲突的期望,使角色接受者产生左右为难的情况。

在当今多变的社会里,价值观趋向于多元化,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对女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无形中增加了她们的工作压力。《扬子晚报》2002年3月就刊登过一篇《“减负”将教师减哭了》的文章,讲述的就是不同角色期望给女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

(2)角色间冲突。指同一角色接受者同时扮演数种角色。而这些角色各有不同的规范与期望,使角色接受者无法调适来完成所有角色的义务与期望。

在学校,女教师和男教师一样,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言人、学生的朋友、知己和心理保健医生等多重角色;在家庭,要求是贤妻良母、孝顺女儿和子女的家庭教师;在社会,要做一个模范公民,或者是其它社会活动的成员和组织者等。当她们难以胜任这些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时就会出现内在冲 突。

2、繁重的工作压力

随着中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他们的个性缺陷及问题行为日益突出。当代学生的自我意识也逐步增强,在大环境的负面影响下,学生的偏差行为越来越严重,且普遍具有“抗教育”性。要求女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学生问题,这已成为她们职业压力的主要原因。另外,中学阶段的升学压力相对较大,现有的对女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偏颇,各级领导总是以学生成绩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不科学,好班的教师光芒四射,差班的教师却难以抬头;奖惩制度不健全,各种考核、评比增多,使她们在体力和精力上感到难以承受,高压力的工作结果必然降低工作效率,影响身心健康;与他人的不良人际关系及家庭中的不和谐因素,往往也会使女教师产生对立、消沉、厌倦等不良情绪,并引发嫉妒、孤独、畏怯等心理,甚至严重的心理疾病。

3、复杂的社会影响

市场经济发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情味日渐谈薄、下岗的威胁等都会给女教师造成心理压力,影响她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各种先进技术的出现使女教师长久以来的知识优越者地位被冲击;时代要求与女教师原有认知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差距逐渐加大,女教师再教育机制的不够完善;传统的教育方法,甚至女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都在不断接受冲压,使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几乎处于极限。有的女教师成就动机较高,可是现实中的成就感不像其它职业那么明显,繁重的工作和超负荷的付出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必要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种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会导致心理失衡与失调,产生心理问题。

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自我方面

心理健康的女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并悦纳自己,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不为他人的议论所左右,善于一分为二的评价自我。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抱负水平,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如果目标过高,就会产生挫折感,降低自信,而目标过低,轻而易举就能实现,也不会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其次,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一颗平常心,能甘于清贫、淡泊名利,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有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再次还要具有自制力,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缓解各种压力给自己带来的困扰,理智的支配自己的行动,要善于接纳他人,用心理换位的方法多为他人着想。这样不仅能够克服个性缺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还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同时良好的人际氛围还可以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要适应时代对知识女性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和专业知识。通过学习所任学科的知识,提高知识能力水平,改进落后的思维方式,不断完善自我、丰富自我,了解学科新动向,紧跟时代潮流,增强自信心。通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能够面对现实,化解冲突与挫折,提高情商水平;同时也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改善师生关系,提

高教育效果,从有效的教学中,获得成就感,促进双方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方面

由于自身的职业和心理特点,有些女教师在谈及心理健康问题时关心的对象往往只是学生,而忽视了自身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领导应像关心女教师身体健康那样关心她们的心理健康。以预防为主,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及组织相关心理卫生保健活动。做好她们心理健康监督和调节工作。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要及时请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诊断和治疗。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制度和法规时要遵循教育规律,同时也要遵循心理健康规律,使教育评价和竞争机制更加合理化,改变重智轻能的不良倾向,让女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她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予以宽松的工作环境,正确对待她们的缺点和错误。鼓励、支持女教师的学习和教改活动,以充分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社会方面

女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她们作为社会人,其影响比一般人更加广泛和深刻,同时她们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因此营建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缓解女教师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教师从古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到今天培养新世纪的接班人,都被人们寄予厚望。认为她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是最光辉的事业,将她们视为知识与道德的化身,要求她们具备作为一个角色人所需的各种能力,却忽视了作为平常人所共有的七情六欲和喜怒哀惧。很多女教师因为来自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而难以调节平衡,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这就更需社会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

另外,适当提高她们的待遇,给予她们应有的期望和尊重,对其所面临的困难,及时有效地帮助解决,也有助于促进女教师的心理健康,让她们以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出心理健康的下一代。

第二篇:浅析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思考

浅析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思考

内容摘要:高校女教师为现代知识女性的一个重要群体在获得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承认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相当一部分高校女教师已处在“亚健康”状态,她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程度不容乐观。充分认识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促使高校女教师保持心理健康、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为高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校女教师

心理健康

原因

对策思考

21世纪,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特殊作用已被广泛承认并有了新的诠释,女性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但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成为影响女性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女教师为现代知识女性的一个重要群体在获得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承认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而高校独特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明显的职业特征,使得高校女教师具有了自身独特的心理。因此,如何使高校女教师保持心理健康、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为高校的发展贡献力量已成为当前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我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实施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在上海高校女教师中,时有“失眠”现象的占44.8%,时有“身心疲惫”之感的占58.6%,时有“烦躁易怒”情绪的占54.9%,常感到“体力不足”的占48.2%。专家认为,相当一部分高校女教师已处在“亚健康”状态.她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程度不容乐观,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在河南省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调查中有心理问题者占被调查者29.1%,调查表中的scl 90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广东、上海、贵州等地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调查分析中都报道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高于男教师,故应引起重视。综合各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出新时期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高校女教师和男教师相比具有较高的忧虑性和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许多的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具有更高的焦虑倾向。调查显示,高校女教师比男教师情绪易激动,易生烦恼,心神动摇不定,易受环境支配;常产生矛盾,比较难照顾到大体;且忧虑抑郁烦恼自扰,具有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低于男教师。

其二,高校女教师与其他行业的女性相比,人际关系的敏感、抑郁和焦虑表现更为突出。

其三,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随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且年龄越大的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有研究结果显示,高校35岁以下女教师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个因子的分值均高于35岁以上女教师。

其四,高学历女教师和具有中级职称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有研究结果显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具有中级职称的女教师,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的分值均高于具有本科及以下学历和具有高级职称及中级及其以下职称女教师。

二、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现代社会的压力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方面,高校女教师受过多年的教育,事业心较强,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社会也要求高校女教师在女性中扮演“强者”、“成功者”形象。高校女教师又要承担与其他女性同样的家庭角色,同样受来自社会传统等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在高校女教师的思想中仍占一席之地。当事业与家庭不能两全时,大多数高校女教师表示如果自己因工作而减少了对家庭的照顾甚至牺牲家庭,会感到内疚并自责。同时,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女教师表现出当其抱负得不到顺利实现时就感到前途渺茫,安于现状、不愿或不敢改变现实,因而心理负荷比较沉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虽然高校女教师受过较高层次的知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或减少女性性格中的常见的不良特征,如被动、消极自卑、目光短浅、虚荣心和嫉妒心强等特征。也有部分高校女教师忽视自身修养和人格塑造,使自己性格中存在一些不良特征,构成了阻碍自己成功的因素,也影响了自己的心理健康。

2、女性生理特点和心理成熟度的制约。目前,我国知识女性一般在30岁左右生育,此时正是为事业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但是大多数女性为了生育和家庭而不得不暂时停止事业的进程,从而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尤其是已婚已育的高校女教师,其大部分时间被紧张的工作、家务劳动占用,完全属于自己的轻松时间实在是很少,使她们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矛盾导致了高校女教师心理压力增大。另外,由于年轻女教师涉世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的认识较为单纯,挫折耐受力差,容易受人际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和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的困扰,更容易发生各种心理问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工作业绩的显现,年轻女教师的自信心逐渐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断提高,使其能从容地对待挫折和失败,心理水平不断提高。

3、高校女教师提升自身学历和职称过程中形成的压力。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教师不再是学生的唯一信息

源,传统上的教师权威意识下降,教师在社会上及学生中的地位受到挑战。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对高校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高校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师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女教师在完成当前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必须不断给自己充电并获得高一级学位。这就给本来就承受着高负荷的女教师又增添了更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同时,在高校,职称代表着教师的专业水平,代表着社会对教师的认可水平,代表着教师可以获得的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因此,高职称就成为高校教师关心、渴望和追求的重要目标,也必然导致教师之间产生激烈的竞争。由于中级职称女教师对高级职称的渴求更直接、更现实,也更为迫切,因此更容易发生各种心理问题。

4、高校的发展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高校女教师带来的压力。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教师资源比较紧张,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量日益加大。这样使高校教师没有工作与休息、上班与下班的严格界限,一直处于几乎没有放松状况的紧张之中。同时,由于一些高校领导和主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太注意解决教师心理问题,而且多用机械的数字化指标来评价和看待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因此高校教师,尤其是女教师一方面要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还要为生计、前程奔忙,久而久之,便在内心积存下难以排解的心结。

5、高校女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所带来的压力。高校女教师的知识丰富,有较强的自信心,但社交范围以校园师生为主.涉及面相对较窄,因此,对自己的内部特征和感受比较重视,坚持自己的行为标准和信念,重视对自己行为的观察和分析,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人际关系处理的不当也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对解决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高校女教师作为女性中的优秀分子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试和缓解,势必会阻碍自身乃至高校的进步和发展。因此,解决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1、社会应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女教师的心理健康

现代女性在获得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承认的同时,面对新的挑战和压力。社会因素的困扰和制约也必须承认,适合女性发展的公正的社会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因而职业女性在工作中的成就往往被贬低。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社会的思维定式往往是允许女性在很好地完成家庭职责的基础上,去追求社会目标,否则将面临巨大的家庭和社会压力,或者使女性处于事业与家庭都要兼顾的超负荷状态,最终因不堪重负而挫伤女性的进取精神,或者导致家庭矛盾增多,夫妻感情恶化,使女性在事业上增加沉重的额外心理负担。

高校女教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新世纪的高级专门人才和人类生息繁衍的双重使命,她们在教育及教育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在培养、育人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政府应制定各种政策在社会上加强现代性别意识的宣传,转变陈旧的性别观念,使机械论的男女平等观向人性化的男女平等观转变,不断提高高校女教师的地位;各级领导各级妇联应为高校女教师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职业保障,减轻她们的工作压力,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配合高校女教师,使高校女教师在一个被爱、被理解、被尊重的氛围中工作,以提高工作积极性。

2、高等学校及学校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高校及学校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对高校的进步和发展、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学校领导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应给女教师营造一个平等、安定的环境,重视女教师的生理和社会特点,适当减轻她们的劳动强度,维护她们的基本权益。注意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在制定教学、科研相关的工作指标以及职称的评定等各方面做到公平且切实可行,从而激发女教师的成就动机,而不能简单地用冷冰冰的数字化指标对其进行评价;扩大女教师的参与权和决策权,积极听取她们的意见,让她们真正感觉到地位的提高.使她们身心愉悦;同时,学校及相关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娱乐活动,及时帮助女教师缓解压力;建立女教师的心理档案,关注女教师的心理健康;要实行人性化管理,理解和尊重女教师,尤其要关心她们的家庭生活,帮助她们解决家庭困难,排除她们的后顾之忧。

3、高校女教师要有意识地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1)高校女教师要掌握心理放松技术。放松训练是降低教师心理压力的最常用的方法,高校女教师要加强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注意劳逸结合,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从容面对压力,合理宣泄情绪,适时释放心理紧张,缓解心理压力,从而有效地解决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通过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调节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消除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从而增进心理健康。而目前高校女教师普遍缺乏必要的运动,在《上海高校女知识分子地位研究》中调查表明:有57.7%的人每月锻炼身体不到1次。

(2)高校女教师要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塑造健全的人格。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于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别人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女性的社会价值如何,取决于女性自身。高校女教师要想在教师职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正确地认识自我与社会,应该对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有一个稳定而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树立信心,增强竞争意识,充分认识到女性自身的优势,融人到集体中,从他人那里获得肯定、理解的愉悦,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看到他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人格发展的方向。

(3)高校女教师要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心理学上社会支持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有了它,就知道有可以信赖的人在尊重、照顾和爱护自己。当一个人遇到心理压力时,能够从这种社会支持中获得有效帮助。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高校女教师要确立合理的工作目标,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要走出家门,走出家庭圈,走出校门,走出同事圈,加强横向纵向联系,积极主动地扩大人际交往,形成各种层次的朋友群体,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学会与更多的人交流思想和情感,增进相互之问的沟通与理解,使烦恼和苦闷及时得到排解。

(4)高校女教师及时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在遇到无法自我排解的心理问题,高校女教师要及时向受过严格训练的专业咨询人员寻找心理学帮助和指导,以便使心理问题尽早得到消除。

【参考文献】

1王伊丽 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j.武警学院学报,2003,19(15)

2李常健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7(3)

3赵艳丽 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4

4李宝峰 河南省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4

5刘卫萍 钱旅扬 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6,(4).2

第三篇: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姓名:田畅学号:20111104496班级:生态班

任课老师哈斯

摘 要: 了解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师范类大学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心理问题发生率为71.12%【1】。学习压力、情感挫折、父母婚姻、家庭经济、同学关系等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应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 键 词: 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引言:WHO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不仅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 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2】。也有观点认为, 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标准的社会行为。还有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能和情感上与他人心理状况不相矛盾的范围内, 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 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面对的竞争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日益增大, 导致了大学生在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理想现实、交友恋爱、求知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各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日益突出。而师范学生作为教师队伍的后备军, 即将从事教师事业,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正所谓“救人者当能自救”。所以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1.健康的标准

可以说,迄今为止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事实上,心理健康与否其界限是相对的,企图找到绝对标准是非常困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掌握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把握标准?我们认为应掌握三个标准,即相对性、整体协调性和发展性。我们在研究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时,应

将目光投向发展的健康观,即更多的大学生在发展中面临许多人生的课题,心理危机与心理困难也都是在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3】。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2.1 学习兴趣小,缺乏动机。迫于就业和父母的期望而选择了不喜欢的师范学校和专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缺乏学习兴趣, 只是把志向水平定位在能够毕业,找份好工作等,缺少向更高层次努力的内在驱动力,导致学习动机减弱。同时,又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也容易导致其后悔、焦虑等不良情绪,继而产生学习上的障碍。

2.2 形成认知偏差,难以适应现在的生活。由于个体对外界输入的信息,不能够正确加工,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因此大多数学生在新的大学校园中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偏差。现在的大学生多为家中独子,她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多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步入师范院校后,女生数量众多,竞争比较激烈, 无论是学习、举止容貌还是家庭背景,都存在比较心理,好猜忌,对很多事情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恰当的判断.一旦遭遇挫折,容易产生退缩心理,无法接受现状,形成了认知上的偏差,钻牛角尖,可能产生极端的行为.以新闻为例,在近几年的大学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由于适应不良和逃避现实而产生的案例,或是具有攻击倾向,或是厌世自杀。

2.3 存在交际障碍,处理关系不够成熟。人际交往是新世纪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人格完善的重要因素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师范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总体上不是很理想,具调查研究表示, 大部分学生感到没有知心朋友,交往困难,大约半数的学生与同班、同宿舍的人处理不好关系,室友之间常有敌对、憎恶的情绪。这些人际交往上的障碍往往是由情绪和个性等方面因素引起的。

3.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师范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89.43%的师范院校大学生存在轻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其中31.13%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于以往研究的结果,即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占总数39.3%;中度心理障碍学生占总数8.7%【4】。问题主要表现为: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忧郁、偏执、敌对、精神病性, 焦虑、恐怖、躯体化。无论从轻度排序, 还是中度排序基本上都是如此。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多于女生;存在年级差异,三年级学生多于一年级学生;存在专业差异,文科生多于理科生。

师范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 也好于非师范类学生, 这与师范院校普遍开设5心理学6等必修课程, 以及完善有效的学工体系和丰富健康的校园学生文化有关#心理健康与自评总体健康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提示心理健康已成为大学生全面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4.分析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们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与师范院校学生的特点有关。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未来职业是教师,师范院校对学生要求很高,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从师素质和过硬的教师技能。这必定给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带来巨大压力。教师素质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比如: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训练还不能

提高,一定会导致个体的心里焦虑。所以才有89.43%的师范院校大学生存在着各种轻度不良的心理反应。对于中度以上如此大的比例,我们认为除了自身的因素外,与目前师范专业的就业难有直接关系。师范生普遍反映担心未来的就业问题。如果当不了教师,自己学习的内容就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只有学业极其优秀才能找到工作,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学习压力。以往研究也发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为“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

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普遍,个体之间差异很大。研究发现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多于女生。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师范院校男女比例失调,女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平均超过了65%,男生成为弱势群体,势必影响其心理的发展。其次,未来职业的预期对于男生也是不利的。毕竟男生做教师被人们认为是没有出息的工作。而女生做教师反而被人们尊重,社会舆论也倾向与女生当个教师是非常不错的。这多少影响了师范院校男女生之间心里的平衡。但是研究发现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年级差异,三年级学生多于一年级学生,这与以往研究是不一致的。以往研究证实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一年级最多(14.84%),其次为四年级(9.85%),三年级为8.98%,二年级最少(6.07%)【5】。我们认为一年级大学生比以往的适应能力高很多,大学的课业负担比高中轻很多,就业还不是目前要考虑的,而三年级大学生与毕业越来越近,就业问题成为了首先思考的问题,目前的就业问题成为大学生不良的应激源,而且是持续作用,同时也增加了考研的压力,应该说三年级问题多是合乎现实的。我们也发现了专业之间差异的存在,文科生多于理科生。以往研究也发现专业性差异,这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前途担忧的程度不同,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的差异有关。理科专业比文科专业更需要智力参与,而文科机械记忆的东西多一些。理科学生更相信理科教学教师的作用。当然问题是复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5.相应对策

一是师范院校应尽快开设心理健康课或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室。使在校师范大学生及时了解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如遇心理障碍可以及时到心理诊室咨询和治疗。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其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与危害、促进其进行自我提高与自我完善。要帮助他们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使其能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 最终在社会中实现我价值。

二是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组织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 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增强自信心。活动中要注意结合师范专业特点, 对学生进行教师技能培训和师德教育, 使其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精神风貌。

三是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实践证明, 心理咨询是较为有效且颇受学生欢迎的心理疏导和服务方式。因此, 在师范院校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开展心理咨询, 既是我们心理学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 又是全面提高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必要措施。

四是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帮助那些存在一般性心理困扰的学生实现自我成长。通过心理学知识的普及, 运用专业的心理辅导技术, 有针对性地对存在同类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通过邀请心理学专家作报告等方式, 帮

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五是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控体系。要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为主体, 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控系统, 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第一手资料, 以全面提高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六是转变教育观念, 让学生主动适应全面开放的现实社会, 增强心理承受力。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正迅速向我们走来,各种思想、文化、意识、观念都在全方位冲击着我们, 更新自我、更新理念, 敢于竞争是我们每一位师范大学生无法回避的现实, 必须以健康的心态去积极面对。总之, 提高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既是他们自身适应当今现实社会的需要,也是其未来职业的客观要求。21 世纪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备健康向上、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当代师范大学生。对于国家来讲, 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心理工程。

参考文献:

[ 1]饶乐之, 王晓柳.教育统计学[ 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2]卢纹岱.Spss for w indow s 统计分析77 [ 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3]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R].教社政[ 2001] 1 号.[ 4] 项红雨.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J].中国校医, 2003, 17: 69-70.[ 5] 李鲁.社会医学(第2 版)[ 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5-9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姓名:田畅

学号:

论文题目: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任课教师:哈斯

教师评语:

课程论文20111104496课程论文成绩: 任课教师签名:2012年11 月

第四篇:山区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改进对策

山区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改进对策

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那么,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又如何呢?本人通过对城乡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当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偏远贫困山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更令人担忧。因此,提高山区教师心理素质、积极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贫困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艰巨任务。

一、现状山区教师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以及整个山区基础教育的发展。通过对山西省国家级贫困县市偏远贫困山区的660多名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发现,山区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较低,整体素质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调查发现,山区教师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尤其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知识和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辅导的知识了解甚少,调查中有70%的教师未经过系统正规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学习,也没有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更不知道相关的理论与技能。有13.8%的教师居然对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陌生......(本文共计2页)[

第五篇:中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在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也逐渐从知识学习转向技能培养,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不同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体现。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实现“知识学习”向“技能培养”转变的关键,实验教学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效率的高低。

通过实验课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但对实施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实验课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往往被淡漠。设备缺乏,课时不足,实验研究较少,机械化重,实验标准化要求较高等原因都导致了生物实验教学开展起来困难重重。实验课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是等等问题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实验课教学的停滞不前已影响生物教学整体的改革与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改进生物实验课教学提出个人见解。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打折”现象

人教版的生物教材编辑的得很精致,设置了“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实验”、“探究”和“模型建构”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

验探究的机会。目前,很多老师虽然嘴里能把新课程理念讲得头头是道,大讲特讲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真正的实验教学却偏离了应有的方向。下面以我校(省重点中学)为例,讲述高中生物实验的开设情况。

实验名称 开设情况 主要原因

必修1 分子与细胞(1)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开设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开设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没开 《省教学指导意见》不作要求

(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没开 选做

(5)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没开 黑藻实验材料没有,《教学指导意见》线粒体的观察不作要求

(6)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没开 只做教师演示实验

(7)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开设

(8)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没开 只进行课堂实验设计

(9)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没开 《省教学指导意见》不作要求

(10)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开设

(1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开设

(12)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开设

(13)细胞大小与物质的运输的关系 没开 《省教学指导意见》

不作要求

必修2 遗传与进化(1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没开 实验比较简单

(15)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开设

(16)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没开 《省教学指导意见》不作要求

(17)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没开 实验时间较长,难操作

必修3 稳态与环境(18)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没开 实验比较复杂

(19)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没开 实验时间较长,只进行课堂实验设计

(20)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群密度 没开 野外活动实施困难

(2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没开 学校缺乏无菌培养条件

(22)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没开 野外活动实施困难

(23)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没开 考纲不作要求

(2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没开 实验时间较长,统一实施困难

由上表可知,人教版的生物必修的三册教材共有20几个实验,一般的学校只开设7-8个实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打折”现象非常严

重。

1、实验内容增加,教学课时不足与旧教材相比,高中生物新教材增加了较多的实验内容,其中考试大纲要求的必修模块的学生实验有19个。学校要在规定的模块教学时间内完成各个实验教学,实施中存在困难,部分地区在高二才开设生物课,各地区生物学科开设的课时有差异,个别学校还削减了生物学科的课时,教学课时不足对生物实验教学影响较大。

2、教育观念陈旧,实验教学工作纸上谈兵

教学创造性太弱,唯书本而教

长期以来,生物实验都是照方抓药,教师和学生都已养成了惰性,缺乏实验创新和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只能教教材,而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些教师使用新教材显得不适应,现在的新课程教材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变化较大,新教材为了提供学生更多的科学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有些实验没有现成的实验方案,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可是,部分老师由于本身缺少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方法,起初按照新课程理念上了几堂探究课后,就觉得这样上课,课堂秩序难控制,一堂课下来教不了多少东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加上刚开始时,学生的实验设计思维能力差,常常启而不发,教学进程很不流畅,使老师很灰心,结果还是恢复到老师一言堂。问题由老师提出,假设由老师产生,实验方案由老师设计,实验由老师去做,现象由老师描述,结论由老师得出,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变成了老师的探究表演,追求结果的一致性和唯一性,学生只是被动地看、听、记,表面上是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完成了知识性的教学任务。但这样的生物实验没有悬念,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没有发现时的快乐,体验不到科学的魅力。加上有些学校的实验设备不完整和老师图方便的心理,结果很多探究实验改成了课内的书面实验设计。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很多知识很抽象,而实验教学能够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是目前学校仍然看重学生的升学率,分数仍然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很多老师为了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分数,一味的追求学生的成绩,很多实验只讲不做或是根本不讲,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师缺少对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生物实验

教学,教师对实验教学缺乏研究。教师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等能力普遍较差,对如何组织实验教学和对实验教学的课型研究不足。尤其是探究性实验,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实验指导能力和实验技能,在这方面教师显得力不从心。

新课程实施中,一方面由于生物教师的课时多、工作量大,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实验课前教师很少抽出时间预先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预测不足。在上实验课时,教师遇到某些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困难,难以掌握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对学生的指导缺乏针对性,很少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选修I: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如“腐乳的制作”、“果酒、果醋的制作”、“泡菜的制作”等教学内容都能充分体现“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新课程理念,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程标准只要求从其中选择5~7个内容研修,即可达到要求,获得2学分。但是,由于教师对该模块的实验不够熟悉,现代仪器设备多数教师几乎从未接触过,目前,许多学校不开设选修1,失去了设置选修1模块的意义。

3、实验要求提高,课堂实施困难高中生物新课程提高了学生实验的要求,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方法、理论指导和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设计、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等)。有些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如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理论的指导,完

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实验设计等环节,然而,课堂中教师在讲述实验原理、归纳讲评学生提出的问题之后,学生用于实验操作的时间已不多了,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进一步探究。

4、班级人数过多,实验教学难以开展目前,高中班级人数普遍较多,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有些班级多达60~70人,造成组织管理和指导上的困难。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对实验设计科学严谨、具有创新性、实验操作准确、实验结果明显的学生不能做到及时表扬,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教师只好让个别小组做实验,使原本应该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活动演变成个别学生的探究,“面向全体学生”成了一句空话。

5、实验教学设备简陋,实验条件不足,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学校似乎不太可能将有限的教育经费优先用于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生物实验室的规划蓝图总是停留在承诺中,显现于建设图纸中,难以变成现实,仅有的实验室无非就是一间教室里摆放了若干标本

农村中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实验设备陈旧,跟不上形式的现象。虽然在以前国家已经统一在农村学校配备了齐全的实验设备,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目前很多实验设备已经损坏导致不能使用,或者是已经过时,不能再继续使用。而农村中学的经济能力有限,不能实现自行改善教学设备的愿望。导致不仅学生不能动手操作实验,教师也不能进行演示实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实验经费缺乏生物实验室原本应该按照学校办学规模进行建设,但近年来高中大规模扩招,人数和班级增多,而实验88 生命世界生 命 教教 育育室并没有增加,由于场室紧张,教师不能按照教学进度进行实验教学。实验室还常因为学校的场室不足,临时作考试场室和教室

用。

实验设备本应在财政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配置,但很多学校没有增加实验设备和改善实验条件,导致实验不能正常开设。如生物培养箱、干燥箱等生物常用的仪器设备部分学校都没有配备,生物实验常用的有机挥发性的、强酸强碱性的试剂,应该在通风橱配制,但由于通风橱设备比较贵,许多学校也没有购置。条件较差的地区和农村学校,连学生分组实验用的锥形瓶和试管都不足。

一些药品市面上不容易购买,还有部分药品价格比较高,学校财政支出困难,造成教师只让学生看实验录象,以讲代做的局面。

6、学校领导对生物实验教学普遍不够重视,认为实验员通常就是收拾实验用具、准备实验材料、维持实验室卫生的专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有些学校把不能胜任其他岗位工作的人员安排到生物实验室工作,甚至聘请根本没有生物专业技术的社会人员担任,实验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未引起重视,严重挫伤了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当然也有个别发达地区的学校吸收了生物专业本科毕业的教师担任生物实验员。总的来说,生物实验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层次较低,知识陈旧,观念落后,工作责任心不强。

省、市、区县各级教育机构比较重视生物教师队伍的培训,但面向生物实验教师的培训几乎没有,即使偶有机会,许多学校也通常以经费不足等为理由,不派实验教师参加培训,使实验教师失去学习提高的机会。

实验员配备跟不上学校办学规模,目前无论是初中或者是高中,实验课都占了相当多的课时,而且实验准备工作相当复杂,一些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配备一个实验员是不够的。还有一些学校的生物教师同时也兼任实验员,由于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难以兼顾,实验课通常不做实验,改为教师讲述和学生看实验录象。7.实验教学和考核体制还不完善

新课标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但历年高考实验试题的考察反映出不同地区的学生得分率不同。2010市教研室翟林来我区指导高考生物复习时提出我区生物实验题平均得分率明显低于其他区县,就说明我区对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指出各区县实验得分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我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不同地区对实验教学的实施存在着差异。更说明我市对实验教学的实施体制还存在着问题,这个问题直接体现在实验教学中没有明确考核细则,或者说实验教学考核细则没有落实。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学校方面:

2.1 实验装备配套标准无法落实

生物实验教学的专项经费不足,好多农村学校实验条件差,设备缺乏,教师难以正常开设实验课。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药品的处理,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和研究的教学过程。实验室、仪器设备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先决条件。良好的设备和用具是实验及效果的保证之一。很多农村中学没有实验室,甚至连显微镜都没有或配置数量不足。现在,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旧的实验室装备配置和规范实验教学的相关标准已滞后了,致使许多生物实验无法正常开展。有些学校,教师则干脆在“纸上”应付上级部门对实验教学的检查。

2.2 师资配备严重失衡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前些年,生物学科不被重视,生物学教师地位很低,很多考生不愿报考生物学教育这一专业,造成生物学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教师不是生物专业毕业,存在现学现教现象,没有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未掌握中学生物实验课的类型、内容要求、基本方法和操作,因此实验课基本上不能开设。

2.4评价制度跟不上

现在虽然教材有了大的变化,但作为检查教学效果的评价制度还未跟上,考查中还很难评价学生真正的实验技能,使得一些实际操作技能确实强的考生与平时基本上不做实验的考生应试时并无多大的差别,这样客观上助长了一些教师教学中在黑板上讲实验,一些学生一到考试前就背实验的错误倾向。

教师方面:

新课改的一大方向就是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体现在生物教学

中就是实验内容的增加。新课程标准中围绕10大主题都有相应的实验要求,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中解脱出来,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大量的实验让教师有措手不及之感,而学生也无从快速地适应教师教学的转变,加之有些教师盲目跟风,导致实验教学走形式化,学生不但没有学好知识,技能培养更成为了口号,在有的学校还出现了以演示实验来代替学生动手操作的现象。不得不说,实验内容的增加和教师适应能力及课时之间存在了一定的矛盾。

考功利性太强,为应试而教

高中生物教学往往直接受高考指挥棒的左右,老师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高考的功利性,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甚至把“做”生物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从应试层面来看,对一些识记性内容的掌握并不一定要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有时通过考前突击,完全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例如,2006年高考江苏卷第34题就明显具有这样的特点。

(2006江苏)34.以下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

(1)请将下列实验名称与材料、试剂、用具的对应关系用连线表示,每项只准选择一次

实验名称 材料、试剂、用具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黑藻 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斐林试剂

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碘液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载玻片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乙醇

由于高考应试的功利心理,导致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时,只要求机械记忆仪器名称、实验步骤、现象要点和结论,把生动活泼的实验活动,变成僵死呆板的条条,抹杀了学生学习生物时的个性思维,学生只是简单地从识记中获取知识,学习毫无开创性可言。3.教学创造性太弱,唯书本而教

长期以来,生物实验都是照方抓药,教师和学生都已养成了惰性,缺乏实验创新和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只能教教材,而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些教师使用新教材显得不适应,现在的新课程教材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变化较大,新教材为了提供学生更多的科学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有些实验没有现成的实验方案,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可是,部分老师由于本身缺少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方法,起初按照新课程理念上了几堂探究课后,就觉得这样上课,课堂秩序难控制,一堂课下来教不了多少东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加上刚开始时,学生的实验设计思维能力差,常常启而不发,教学进程很不流畅,使老师很灰心,结果还是恢复到老师一言堂。问题由老师提出,假设由老师产生,实验方案由老师设计,实验由老师去做,现象由老师描述,结论由老师得出,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变成了老师的探究表演,追求结果的一致性和唯一性,学生只是被动

地看、听、记,表面上是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完成了知识性的教学任务。但这样的生物实验没有悬念,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没有发现时的快乐,体验不到科学的魅力。加上有些学校的实验设备不完整和老师图方便的心理,结果很多探究实验改成了课内的书面实验设计。

其次,我国教育延续的是千年以来的封建式教育模式,重知识轻技能,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重实验结果而轻视过程,新课标则要求教师重过程,在这个转变中,因教师缺乏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往往实验成为一种表演秀,在有的课堂中,实验并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而是为了完成任务,保证开出率,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则还是停留在重结果轻过程上。

学生方面:

为了掌握了解目前学生对高中生物实验的认识和学习情况,我在我校高二年级选取了4个理科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现将调查结果统计(说明:由于存在一些客观因素,笔者只在本校做了调查,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只做参考)和分析如下:

1、你喜欢上生物实验课吗?

A 非常喜欢 B 喜欢 C 一般 C不喜欢

2、生物实验课中,你更喜欢哪种类型的实验?(可多选)A 探究实验 B 验证实验 C演示实验 D课外实验

3、你上实验课的3 主要动力是什么?

A 对实验内容感兴趣 B为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C 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D为了取得好的成绩

4、在上实验课之前,你对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是怎样预习的?

A 看教科书 B 看教科书与辅导资料相结合 C 上网看相关视频D不预习

5、你经常能认真独立的完成实验吗?

A 全部能 B大部分能 C少部分能 D不能

6、通过实验课学习,你认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帮助吗? A 帮助很大 B有帮助 C一般 D没有帮助

7、通过实验,你能掌握每节实验课的原理和方法吗? A 全部掌握 B大部分掌握 C少部分掌握 D基本没掌握

8、你觉得生物实验课堂的气氛如何?

A 课堂气氛活跃,能积极配合教师参与实验过程 B课堂气氛一般,能配合教师完成实验操作

C课堂气氛沉闷,不大愿意配合老师完成 D课堂嘈杂,学生随意实验根本不配合老师

9、实验结束后,你会自觉收拾实验台吗?

A 每次都会主动将实验台恢复原状 B 有时会收拾

C 在老师的告诫下收拾 D从不收拾

10、你每次实验的成功率高吗? A 成功率很高 B成功率一般 C 成功率很低 D每次都不成功

11、对每次实验的现象和结果你会认真分析并得出结论吗? A 每次都会,即使失败了,也会找出其中的原因 B 如果实验验成功了,才会分析并得出结论

C 只对自感兴趣的实验进行分析

D 不分析,操作完成就行了

12、在小组实验中,你的合作情况是? A 积极配合组员,融洽完成实验

B 合作一般

C 有时各做各的 D 不太合作

13、你能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吗?

A 能 B 大部分能 C 少部分能 D不能

14、你认为书写实验报告的意义是什么?

A 提升能力和培养科学素质养 B 对实验的总结、分析 C 掌握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D 没有意义,可以不写

15、你认为实验对提高你的生物成绩有帮助吗?

A 有很大帮助 B有帮助 C 帮助不大 D 没帮助,浪费时间

16、你对现在实验课安排的看法是?

A 课时太少 B比较合适 C太多了,占用了大量时间

D 没什么想法

17、你希望生物实验课的评价方式应该是? A 动手操作,笔试和日常表现

B 动手操作和笔试 C动手操作和日常课堂表现 D日常课堂表现

18、你对生物实验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A生物实验内容枯燥,操作步骤繁琐,难度大

B 老师授课方式不恰当,不能引起学生兴趣 C觉得生物实验没有意义

D 学校生物实验设备不完善,不能满足要求 请你对生物实验课提出宝贵的建议: 摘录如下:

希望多重视实验,请增加课时;多开一些趣味性实验;增加一些自主动手的实验;多一些操作和探究实验的时间安排和条件的创设;多做一些野外开放性实验;增加实验器材;安排一些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加强学生自己对实验步骤的理解和探究,不要机械操作;对

实验操作定期考核、对实验加强要求;删掉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实验;不能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开设实验等等。

总结:从问卷调查表中能看出,目前存在学生对生物实验目的认识不明确及重视程度不够,反思其原因,可能不能片面的怪学生,这和学校、教师对中学实验的认识和处理的方式有莫大关系。学生由对开设生物实验很欢迎但到最后比较失望,实验过程中兴趣的减退是造成实验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但分析学生为什么不感兴趣,这可能与我们教师长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分不开;与现行高考指挥棒的引导分不开;与现行教育制度的急功近利分不开。当今学生学习的节奏太快了,负荷也太重了,根本没有大量的时间去进行自主探究实验,迫于实际压力慢慢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精力去思考、探究、揣摩、操作那些耗时费力不讨好的生物实验了,因为根本就缺少正确的和必要的评价机制。所以如今大多数教师和大多数学生依然奉行“背实验”这一“捷径”,这使学生不得不过分依赖于教师和书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的欲望,也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失去了教材中实验编写者的初衷,也失去了它本来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本来是素质教育重要阵地的中学生物实验课程不得不被现实所裹挟而“夹着尾巴做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成了空谈。

再从学生角度来看,新课标对实验的要求标准较高,不仅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实验原理,还要求学生能正确实验,在实验中观察现象,通

过现象而得到结论。以“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实验教学要求为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用具,在该实验中涉及较多的实验用具,每一样教师都需一一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并正确使用;在实验步骤上,从参考图到显微镜到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或永久装片都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进行;在实验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过程,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还需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区别。但从课时和学生的基础上看,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这就让教师在传统和新课标之间犯难了。

3.加强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1、强化培训,树立全面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是强化校长培训。校长是学校办学理念与方向的最终决定者,校长的理念出现问题,整个学校的办学方向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利用各种时机,强化对校长新课程理念的培训,进一步树立全面育人的科学理念,使学校教学的各门学科实现同步推进。

二是强化教师培训。生物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重要职责。我们要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使他们对于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中体现新课程理念具有更加全面与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三是强化课改培训。各种教学研究活动,都应该成为灌输新课程理念、实践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阵地,要将新课程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教育管理者与教学工作者的内心,以全面的育人理念引领生物教学工作。

2、学校应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完善实验教学设施

随着生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造成现有实验条件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状况,致使影响实验的开出。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不断提高,学校实验教学的硬件条件正在不断完善,所以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一方面应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理解和支持,在管好、用好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能投入一定的经费购买必要的设备、仪器、药品等。另一方面,广大生物教师也应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现有设备的作用,在困难情况下能基本完成好大纲所规定的实验内容。

(二)、多方争取,加大教学器材投入的力度。

一是向教育主管部门争取。作为学校一级单位,要加强办学设备投入,主要途径还是要向教育主管部门争取,特别是地处农村的边远学校,在这方面的缺口较大。学校负责人要将本学校生物教学设备的配置情况,以及与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的差距,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时汇报,力争取得政策上的扶持与投入上的倾斜。

二是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除了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尽量争取之外,对于一些投入规模不大的生物教学配套设备仪器,学校可以从办公经费、三产收入和场地租金等项目中,统筹安排调度可用财力,依靠自身的力量,逐步、适量地添置一些教学设备,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求。

三是拓宽合作互补的途径。一般来讲,即便某一地区在生物教学设备投入等方面存在不足,但是在整体布局安排规划上面,会建立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在这一个区域之内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可以在教学资源相互补充方面进行尝试,提高运用率,实现资源互补。

3、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实现师资质量的大幅提升。一是优选学科带头人。生物学科师资力量不足和业务能力偏低,是普遍存在的现实,当务之急是先要培养出一批 “领头羊”,可以在县级层面、区域层面分别建立起学科带头人评选制度,从现有的生物教学师资当中确定一批培养重点对象,以他们为龙头,向所在学校、区域的生物教学工作与师资力量进行辐射,以点带面,实现共同发展。

二是强化业务性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强化生物师资培养规划,利用教师进修学校、区域中心校等载体,多开展一些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研讨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方式,提高基层生物师资的业务水平与履职能力,也可以通过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为生物教师业务研究活动搭建良好平台,同时还要建立起生物师资培训的长效机制,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三是均衡区域性资源。大部分优质、专职初中生物师资集中在县城或是重点学校,师资配备呈现出不平衡性。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建立起一些双向交流机制,让城里面的生物骨干教师到边缘农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为农村生物教学工作补充优质的师资力量,同时担负起师资培训二传手的责任,还可以选配一批农村生物教师到重点学校进行跟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为农村学校培养高素质的生物教学力量。

没有教师的科学素养,就难以言及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教师要摆脱仅带着书本走向学生的传统观念,主动地、积极地、不断地通过自身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将科学探究方法引入教学,并由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书到用时方恨少”,教师应通过阅读专业类书刊,如《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生物学杂志》等,从中汲取大量营养,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解决教学中的困难。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资源、互联网资源。尤其是互联网上有着丰富多彩的生物学教学信息和多样化的呈现形式,运用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生物学实验的丰富情景和操作平台,不仅使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教师,而且为学习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可能【1】。

此外,生物学教师应和同专业教师、生物学名师及各级教研员保持较好的联系,互相交流,共同成长。应抓住一切可以锻炼自己,提

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机会,如参加各种培训和各种比赛。同时,应注意多研究学生、教材、教法、学法,多总结、反思,做研究型教师。

3.优化实验教学模式。

恰当的教学模式是完成好实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演示实验由教师完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但学生没有动手机会。验证性实验则多是操作模仿式,这种教学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素质的培养。教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应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课的管理中,既重结果,更重过程,使学生在参与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或对原有实验方法、实验材料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在科学探索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得到态度、意识、能力的培养,获得综合性、协调性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首先,教师要处理好“平等交往”的师生关系,即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多与学生交流,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多关心和照顾“弱势群体”,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主体地位真正的得到弘扬和发展。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尽量地深入到学生中参与活动,从中不仅可以多帮助和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还可从中特色生物“人才”,同时增进师生感情。其次,教师也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职能,既坚决改变过去那种“独霸课堂”的陋习,又要反对过分放任学生,谈“讲”色变。我们应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实实在在地构建崭新的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精心点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引导,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首先,要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在以往的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上课就带着学生做实验,等实验结束了,学生还不知道实验的目标,因此,实验教学效率也就相对较低。明确实验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是否达到了目标。因此,实验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就应向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如在“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的实验教学中,在实验之前教师就应向学生明确“通过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当学生实验后再以是否理解了小肠的结构特点来审视实验过程。

其次,关于实验准备,以往很多教师在实验前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忽视了学生在实验前的准备,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只要一遇到问题,学生就会将思考的重点放到多个方向上,有时教师为了向学生解释和实验相关的知识,占据了实验时间而导致实验效果受到影响。以“探究酸雨的危害”的实验教学为例,在实验前,教师需引导学生了解酸雨的成分、ph值、形成过程、所选择的小麦种子也要符合要求,如此,实验才能顺利进行。再如在“模拟‘血型鉴定’”的实验中,对于“血清、血型、输血”等知识,如果学生在实验前没有了解,实验中就会产生诸多问题,自然就会影响实验的进行。

对于实验组织管理,重点要小组管理上着手。对于一个班级,教师只能从整体上进行调节和组织引导,很多时候无法深入到每个学生中,此时小组长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而且,有的实验周期长,并非一天两天就能完成,而且也不一定要在学校的实验室才能完成,此时,小组内是否都按实验要求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小组形成合力,为了得到实验结论而认真实验。

1.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

2、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实施课改中,不必急于组织教学或开展活动,活动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纪律、行为规范、集体感、荣誉感以及课改理念等思想教育,让学生尽快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和新型的学习理念。

3、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学生间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生物水平等基础上(可以求助于班主任协助),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同时明确组员间的分工,确定好每个小组的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和监督员等(角色可定期更换,以便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必要时可提前培养小组长,提高小组长的协调,分工等能力,以便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4、制定相应的规则

实施课改中,老师与学生可共同制定一些相应的班级规律、学习规则,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取向,学会自我控制。

5、.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6、找准讨论的“点”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能否找准问题的“点”,将直接影响着“讨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昼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等内容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进行相互交流,在讨论中获取知识。

7、讲究提问的艺术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应注重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注意①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而明确,问题宜小不宜大,做到先易后难,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进行探讨;②巧妙设计问题情境,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增加学生对问题的亲切感,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

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合理营养”时,我先列举班上某一同学的一天饮食情况,分析其合理性,后提问:你最敬重的人是谁?你能为他(她)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吗?如果能,怎么设计更合理?

8、制定具体的讨论细则

讨论前,教师要宣布此次讨论的具体要求和细则,逐渐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如①纪律要求: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需要一定纪律来维持的,只有纪律才能使课堂得安全、有序,引人入胜;②时间要求:教师要据具体的内容和学情,制定合理的活动时间,既要给足时间,又不能白白浪费时间;③小组成员的分工要求:每次活动一开始,小组内部必须明确组员分工,责任到人,做到自主中合作,合作中自主;④结果呈现方式要求: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具体目标以及结果的具体呈现方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的对策

利用当地资源,加强农村特色校本实验课程的开发,开展实验活动

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已构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结构。校本课程的提出,使学校能够真正参与课程管理,拥有课程管理的自主权。学校基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管理和决策,能够充分体现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农村生物学教师要以此为契机,转变观念,大胆实践,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大力开发校本实验教学资源。使学生 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农村学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参加农事活动,养过鸡、鸭、猪,帮助种植过水稻、蔬菜等农作物,菜农的孩子知道怎样整畦,怎样播种,怎样松土,怎样防治病虫害;一位饲养过猪的孩子亲眼目睹了小猪仔的诞生。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在某些方面有特殊经验的学生,把农村孩子的这些宝贵的经验运用到学习上来。应优先发展这部分学生成为兴趣小组成员,最终成为老师的助手。在实验中,由小助手担任各组的组长,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学生中有很多的生物实验教学材料可以利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可叫学生带各种各样的种子。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布置学生带甘薯、甘蔗、柑橘、花生、小白菜、黄豆、绿豆等材料。另外,蚯蚓、鼠妇、田螺、小鱼、青蛙、等小动物亦可布置学生准备,但要提醒学生,要爱护小动物,不要破坏其栖息环境,实验完毕要将这些小动物放归大自然。

3.5 创建植物园,培植实验材料

建立学校的植物园。教师和学生们种菜、种豆、种花,扦插甘薯茎,割韭菜,体验什么是无性生殖;播下玉米、菜豆、小白菜等植物的种子,观察和种子萌发的过程;设置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通过给植物浇水、施肥、松土,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及生长过程;

对玉米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将甘薯的叶作为光合作用的材料,提取甘薯中的淀粉等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也让学生体验了收获的喜悦。亲近周围自然环境,增进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获取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学会在活动中自我管理并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的田野或山上,采集动、植物标本。教师可在现场对所采集的植物整体标本进行分类,让学生回忆旧知,重心认识和区别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网状脉、平行脉、直根系和须根系等,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然后带回标本指导学生通过整形、压平、干燥、装贴等步骤进行处理,制作成腊叶标本,供课堂教学观摩之用。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季节,指导学生捕捉供蝈蝈、菜粉蝶、蟑螂、蝼蛄等昆虫,经过针插、展翅、干燥、保存等过程制成标本,充实课堂教具。通过这些生物学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技能。

3.6 勇于创新,改进已有实验

4.积极进行中学生物实验的开发

①生物教材常规实验可在实验材料、实验条件、实验方法上进行创新。

在生物实验的开发中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探究、发现新的实验材料。例如“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所用到的材料是新鲜的黑藻,黑藻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沉水草本植物。而我们的学校却是在海岛上,海岛上淡水植物品种很少,没有实验要用的黑藻。这样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就无法开展,后来我们就发动学生,让学生尝试用新的实验材料进行替代。学生选择了很多材料,如鸭跖草的蓝色花瓣及其雄蕊花丝的表皮毛、黄瓜嫩茎的表皮毛等,结果发现菠菜叶的表皮细胞实验效果明显,而且材料容易获得。通过这个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观察能力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②将教材常规实验进行拓展形成拓展实验。

拓展实验是在常规实验基础上,利用常规实验所包含的原理、思想、方法,利用新材料,借助新情景进行创新实验设计,解决、探索新问题。这类实验在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中经常出现,如2000年全国理科综合卷中“验证Ca2+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2001年全国理科综合卷中“验证生长素只能从植物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2002年全国理科综合卷中“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的错误实验分析及正确实验设计”所涉及到的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都渗透在教材的某些常规实验中。所以将课文常规实验进行拓展形成拓展实验,在生物实验开发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③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形成探究性实验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围绕实验目的,进行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大脑风暴”,让学生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交流。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完成实验过程。并让学生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将课文的重点、难点得到落实,同时使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

④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进行生物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建设和管理,是国家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它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极大的责任和一定的自主权。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进行生物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这是中学生物实验开发新的增长点。例如我校处在海岛,大海为校本实验

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我们就利用海洋资源开发了《鱼类标本制作》、《贝类标本制作》、《潮间带生物区系调查》、《水温对紫菜生长的影响》等实验校本课程,极大的丰富了中学生物实验的内容,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学校办学特色形成。

⑤积极开展生物实验型研究性学习

当前,“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课程概念成了越来越多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缤纷多彩的生物界,为生物实验提供了宽阔的研究领域和实验课题。以生物实验为切入点的研究性学习,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学生物实验开发的重要内容。如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在课堂中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实验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打破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思维定势,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懈的进取精神。

要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发动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易得的物品来代替实验器皿,废弃的易拉罐、饮料瓶、包装袋、包装盒等都可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用泡沫塑料可以制作简易的昆虫展翅板,用透明无色的百事可乐塑料瓶可以制作昆虫标本盒,用废纸板箱可以制作简易保温培养箱。观察花的基本结构,可以用学校或周围正在开放的紫荆花来代替春天才开放的桃花。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只滴一滴唾液在载玻片上,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可以不用生理盐水和牙签,细胞不重叠,实验效果好。

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这一探究实验,将带叶的茎改为带有白色茶花的枝条,白色花瓣被染成带有红点的花瓣,实验效果特别明显。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实验,特别是探究性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生物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我们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争取在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方面适应新课改要求。

下载试析中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析中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 古文、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瑰丽文化中内容最丰富,思想最深刻的宝贵遗产。搞好中学文言文教学,是全体语文老师肩负的使命和神圣职责,也是......

    做心理健康的女教师

    做心理健康的女教师(讲座稿) 为让学校女教师有个健康的心理,汤市完小开展了“做心理健康的女教师”的知识讲座,女工委员、全体女工参加了讲座。本次讲座由工会主席黎孝辉, 女......

    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赵翠莲 摘要: 中学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学的提高发展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中学必修课之一。音乐教学对于中学生智力的开发,情操......

    中学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中学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叶孝彬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教学理念的改变,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农村思想品德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本人长......

    浅析西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及对策

    浅析西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及对策【论文关键词】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改革 建议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师访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梳理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校虽地处乡镇,但与城市中学相比,学生视野狭窄,阅读量低,语言表达水平普遍较差,学生作文水平普遍较低。学生在写作时的主要困难:一是“无米下锅......

    农村中学的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学的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 浪桥中心学校---李润 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已成为21世纪中学生物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但对实施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实验课教学在农村初......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的儒学大家孔子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学、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虽说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