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针织产业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4:0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象山县针织产业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象山县针织产业调查报告》。

第一篇:象山县针织产业调查报告

象山县针织产业调查报告

中共沙市区委书记

马秋平

五月下旬,根据省委组织部安排,我到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挂职学习,时间半年。

象山位居长三角地区南缘、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因县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全县由象山半岛东部和沿海656个岛礁组成,陆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6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25公里,素有“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和天然氧吧之美誉。北部象山港为著名深水良港,南部石浦港是国家级中心渔港和二类开放口岸。全县辖10镇5乡3街道,总人口53.7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3.9平方公里,人口20.7万人。

象山县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7.1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4%、48.7%、35.9%;财政收入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00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2.5亿元、农业总产值65.3亿元、自营进出口13.8亿美元。

“海纳百川、勇立潮头”是象山精神的精髓,“桥海兴县、工业强县、旅游富民、和谐惠民”是象山发展的四大战略。近年来,象山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三连冠”、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渔文化之乡、中国梭子蟹之乡、中国海鲜之都、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和省文明县城、省建筑之乡、省教育强县、省文化先进县、省旅游经济强县、省科技强县等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象山人敢于创新,扬长避短,走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滨海特色产业体系。海洋装备、船舶制造等临港产业蓬勃兴起,滨海旅游异军突起,象山建筑名扬海内外,现代渔业保持领先水平。尤其是针织产业集群快速发展,2004年,象山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针织名城”称号。

象山地处交通末端,当地不产棉花,并不具备发展针织产业的天然优势。是什么因素成就了象山“针织名城”的地位?象山的经验对沙市针织产业集群的壮大有何教益?利用难得的挂职学习机会,我首先就这个问题作了一番调研。

一、概况

象山针织行业始创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发展于八九十年代,转型于21世纪初。发展到现在,针织行业已经成为象山最具优势的行业和出口创汇的支柱行业,象山已发展成为浙江省针织服装重点生产基地,全国知名的针织产业集群区,全国最主要的针织服装生产基地之一。继2004年获得 “中国针织名城”称号之后,2006年,象山针织行业协会被国家人事部、中国纺织协会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2006年,象山县针织产业被宁波市确定为区域名牌培育示范产业;2009年象山县被确定为“宁波市高档针织服装产业基地”。

目前象山拥有针织企业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0家,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企业

48家、超5000万元企业9家、超1亿元企业16家、超10亿元企业1家。

2006年—2009年象山规模以上针织工业主要经济指标

销售总量

(万件)

销售总产值(万元)

出口总额(万美元)

自营出口(万美元)

实缴国税总额(万元)

实缴地税总额

(万元)

2006年

35953 653877 77223 42429 13855 7892

2007年

41011 753967 85952 50232 17465 10873

2008年

38300 813434 91687 66879 19133 11352

2009年

35000 832300 65580 65500 18235

2445

象山针织服装以出口为主,95%的产品外销到130余个国家和地区。象山针织拥有中国名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浙江省名牌2个,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在内的100多个世界名牌在象山定牌加工生产。象山有10家针织企业进入全国针织业50强。象山针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国内一流,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欧洲、日本生产设备,面料生产水平稍逊广东,染整、成衣水平直逼日本、韩国。

二、特征

(一)规模大。象山针织具有纺纱40多万锭、织布200多吨/日、漂染300多吨/日、印花50多吨/日、后整理300多吨/日、成衣5亿件/年的生产能力。针织行业全口径产值120多亿,规模以上产值83亿,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25%;针织产品出口交货值占全国近10%。巨鹰集团是象山针织的龙头企业,年产值20亿,其中针织主业15亿。针织产业已经成为象山名副其实的工业支柱,象山已经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针织生产基地。

(二)集群度高、产业链条完整。象山针织企业大多集中在爵溪、丹城两地,主辅企业成龙配套、相互衔接,已经形成了包括纺、织、染、印、绣、制衣及辅助材料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很多龙头企业(如甬南公司),有自己的工业园,引入少则几家多则十几家上下游配套企业,相当于本企业车间,生产流程即使外包,也非常便捷、流畅。企业处理外贸订单,从打样到交货,一般几天时间,最长不出一个月。没有相当完整的产业链条,没有产业链条在地理上的相对集中,没有较高的产业集约水平,不可能对市场有如此快捷的反应。

(三)市场广阔。象山针织的市场份额情况大致是:亚洲40%、欧洲25%、北美17%、非洲10%、拉美和大洋洲8%。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优势,使象山针织在国际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时,也能处变不惊。

(四)技改、研发投入大。近几年,象山针织每年技术改造投入都在5-8亿元,确保每年有新设备投产、有新技术应用、有新产品面市。恒大企业一次性投入1.6亿,引进意大利全自动漂染设备、瑞士后整理设备,把象山针织的染整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企业普遍比较重视研发工作,在政府引导下,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与东华大学、上海针织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了五大中心,即高档针织面料中心、染整中心、印花中心、信息中心、针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巨鹰集团成立了宁波市首家针织研究院,斥巨资从意大利、德国、英国引进了先进的研发、检测设备。这样高强度的投入,较快地缩短了象山针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打造自主品牌、进军高端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象山针织经过几十年发展,在国内同行业具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一是产品价值链有待提升,目前主打产品是文化衫、T恤衫,出口产品均价不足3美元,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二是自主品牌有待培育,90%以上产品为贴牌、定牌生产,巨鹰公司自主品牌水平是最高的,也仅达到15%;三是国内市场有待开拓,95%的产品外销,外向依存度过高,尚未形成成熟的内销策略和健全的内销网络。象山针织以全县25%左右的产值、45%左右的出口总额,提供10%左右的税收,经济效益明显逊于其它工业行业,与以上三个因素密切相关。

三、嬗变

象山针织企业,从作坊到乡镇企业、从大集体到股份制企业,经历了初创、中外合资(合作)、产权制度改革等阶段。象山针织市场,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外,经历了计划调拨、委托出口、自营出口等阶段。象山针织产品,从低级到高档,从单一到系列,经历了仿制、贴牌、创牌等阶段。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充满传奇,也充满艰辛。

象山针织的发源地在爵溪。爵溪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交通极为不便,清朝曾是犯人流放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不能“靠山吃山”、难以“靠海吃海”的爵溪人,想到利用本地剩余劳动力发展纺织业,但既无技术,更无设备,只知道上海纺织厂效益好。于是爵溪人在宁波请到上海师傅,借车把上海师傅拉到象山,再用轿子把上海师傅抬到海边小镇爵溪,由此点燃了象山针织成长的“星星之火”。得益于强烈的致富意识,象山人从此踏上了由传统农渔业向现代工业进发的康庄大道。

精明的象山人从一开始就明白,依靠计划调拨,他们的针织企业竞争不过上海,无法做大做强。于是象山的业务员背着自己的产品,瞄准国有外贸公司,四处托人,争取加工订单,终于在1982年4月,与浙江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合作,委托出口一批棉毛衫到日本,做成了象山针织的第一笔外贸生意。从此象山针织搭上了国际市场的快车,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态势。1985年,爵溪工业产值突破亿元,成为宁波市第一个亿元镇。得益于难得的市场意识,“夹缝求生”的象山针织不仅在起步之初站稳了脚跟,而且为以后的商海博弈积累了经验。

随着外贸业务的扩大,港澳、美国、澳大利亚客商纷至沓来。具有较强开放意识的象山人再次抓住机会,积极与外商合资合作,联营办厂。1987年11月,甬南企业与澳门南光成立了宁波市第一家合资公司,并率先拿到自营出口权。得益于对外合资合作,象山针织不仅实现了出口自营,摆脱了对国有外贸体系的依赖,完成了从“借船出海”到“扬帆出海”的跨越,而且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实现了从硬件到软件的脱胎换骨。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象山针织又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变革—企业改制。当时,很多针织企业走完了作坊—村办企业—乡镇企业—县直企业的发展历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虽然不是正规的国有企业,但却具有国企的通病: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机制不活。在别人为“姓资姓社”困扰、争论的时候,“勇立潮头”的象山人又抢先迈出一步。1989年10月,原象山针织总厂改制为宁波宏利集团有限公司,改制10年,产值每两年翻一番,至2000年,宏利即成为省重点骨干企业、出口创汇明星企业、全国500强企业。1994年,原象山针织厂改制为浙江巨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历史的原因,该公司改制比较波折,前后改了三次,直到成为真正的民企。现在,巨鹰已经身居象山针织龙头老大地位。得益于彻底的而不是敷衍的、实质的而不是走过场的企业改制,象山针织企业实现了体制机制上的蜕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生龙活虎。

四、转型

今天的象山针织,刚刚经历过世界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又一次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早在2007年下半年,外向度极高的象山针织企业就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寒意,到了2008年,更是遭遇了订单下降、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夹击,许多针织企业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个别企业甚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但是,经历过亚洲金融

危机、出口退税调整等多次市场风浪考验的象山针织企业,再一次快速作出反应,舍弃利润,保住市场。在中国服装出口增速创下6年来最低的2008年,象山针织品出口额达6.6亿美元,同比增长32.3%。

在从容应对、挺过危机的同时,象山针织企业痛定思痛,开始认真思考行业转型的问题。从巨鹰、甬南、富宏、鹏程等龙头企业采取的措施看,转型路径大致有五:

(一)打造完整垂直产业链。巨鹰、富宏在新疆投资兴建了棉纺基地,既在源头控制了原料,最大程度避免棉花价格波动对利润的影响,又加强了对整个生产流程的监控,提高了产品质量。

(二)切入价值链上端。巨鹰集团关闭了2个成衣厂,压缩了三分之一的成衣产能,集中资金建设了年产2万吨的高档面料生产线,面料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利润率大大高于成衣,目前面料销售额已占到公司销售总额的50%。甬南公司与福建、广东的针织面料生产企业联合,开发了功能性、复合性高档面料,具备了承接小批量、高附加值的针织服饰产品能力,原来生产一件针织内衣价格在15元左右,现在生产的印花、绣花休闲女时装售价提高到40元至50元。在龙头企业的引导下,很多针织企业已经从低档出口业务中退出,转而生产女装、休闲装、运动装等高档服装。

(三)拓展内需市场。为减少出口依赖,顺应扩大内需的政策,象山针织企业抱团“进军中原”,纷纷到内地设厂。巨鹰、福甬、恒大等一批企业联合投资12亿元,在河南开封尉氏县建设纺织服装城项目,计划年产高档坯布3万吨、印花1万吨、制衣6000万件。鹏程制衣也在江西万年县建设了生产基地。

(四)发展自主品牌。象山针织企业正致力于打破以贴牌、加工业务为主的格局,扩大自主品牌产品产量。巨鹰集团自主品牌产品比例已经达到15%。甬南公司自创品牌伟绅(WINSONG)系列内衣获“浙江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针织产品”等称号。富宏集团在注册了“富帆”牌棉纱、线,并以自主品牌出口国外市场之后,又创立了“富迪努”针织服装品牌。象山针织协会还创立了“象之恋”区域品牌,运用联合创牌的方式,提高象山针织产品知名度。

(五)开辟多元业务。针织产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象山一批龙头企业开始寻找并涉足新的发展领域。巨鹰、甬南、富宏等企业已开始介入信息、船舶、新材料、房地产等行业,并初有建树。

五、启示

沙市针纺织产业集群作为省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之一,发展方兴未艾。2009年,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针纺服装生产量和销售约占全省20%左右。集群现有各类企业18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家。产业集群企业中,棉花加工企业32家,年加工能力4.5万吨;纺纱企业7家,产能37万锭;织布(含针织)36家,针纺布年生产能力2.2万吨;印染企业3家,年加工量1.6万吨;制衣企业105家,年生产能力8000万件;另有服饰配件、包装、纺机配件、纺织浆料、印花糊料等生产企业11家。

沙市针织与象山针织在规模、技术、设备上的差距显而易见。借鉴象山经验,需要作结构上的对比。

一是产业链对比。两者都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但产能上,从棉花加工到成衣,象山前小后大,呈金字塔形;沙市则前大后小,呈倒金字塔形。两者纺纱能力不相上下,织布能力相差3倍,漂染能力相差5倍,成衣能力则相差6倍。简言之,两地销售的产品,象山以面料、服装为主,沙市则以棉纱、坯布为主。

二是主体对比。象山拥有一批处于产业链末端的龙头企业,具有明显的带动、导向作用;沙市的大型企业大多处在产业链前端,服装企业除红叶针织稍具规模外,其他企业规模尚小。

三是市场对比。象山产品以出口为主,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国内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沙市产品则以内销为主,面临着国内强势对手的激烈竞争。

四是品牌对比。象山拥有“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沙市的“宇风”内衣,目前还是“湖北省名牌”;象山的贴牌、定牌业务来自世界一流品牌,委托沙市加工的都是普通品牌。

在针织行业方面,象山资源禀赋、发展历史都不及沙市,却能后发制人,形成如此气候,象山政府推进产业经济的实践提供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一)着力培育市场主体。象山政府坚持“无大不强、无小不活”的理念,长期开展企业梯队培育工作。一是实施扶优扶强政策,按照“强势型、实力型、潜力型”三类标准,对企业进行分类评估、分类扶持,推动企业开展“创亿元、上台阶”活动,通过要素支持、管理咨询、政策引导、上门指导、资本运营等措施,培育了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骨干龙头企业。二是推进小企业成长工程。建立了5个小企业创业基地,选择100家规模以下重点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在政策、资金、环境、培训等方面予以倾斜,既为产业链完善提供了坚实保障,又为规模企业发展培养了强大后备军。

(二)着力推进品牌建设。象山政府非常重视“品牌带动战略”的实施,从特色农产品到工业名牌,从旅游风景区到区域产业特色,都由政府直接宣传、推介,地方因此获得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企业因此获得了一大批国家、省、市名牌。象山政府专门出台了品牌扶持政策,推动企业实现了“无牌”—“贴牌”—“创牌”—“名牌”的转变,还创立“象之恋”区域品牌,凡是产品达到质量标准的企业,都可申请使用该商标。

(三)着力开拓“两个市场”。象山针织成功的决定因素是市场空间广、市场份额大。象山政府每年牵头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推介会、展销会,每年上门走访大客户,为企业拉市场;企业一方面在日本、美国、欧洲设立营销部、研发部,巩固和拓展海外市场,一方面抱团进军内地,挤占国内市场。

(四)着力打造服务平台。象山政府在制定针织行业发展规划、出台针织行业扶持政策、建设针织产业园区的同时,还打造了几个针织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一是成立针织行业协会,该协会是象山最大的行业协会,在政府指导下负责针织企业自我管理;二是斥资成立针织产品检测中心,为企业产品送检提供便利、降低成本;三是成立针织名品展示中心,在繁华闹市

设立地方产品集中展示的窗口;四是建设针织品市场,政府投资,免租免税,推动地方产品内销。

(五)着力改善发展环境。象山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引进、信贷支持、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等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全力为企业营造宽松良好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公务员而言,并不仅仅体现在几个政策文件、几篇领导讲话中,也不仅仅体现在作风层面,它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种境界,对企业家而言,则象呼吸空气一样自然。

以上几点,对内地、对荆州、对沙市来说,不算特别新鲜的经验,相同的事情,我们都做过。只不过,有些理念我们有认识、有领悟,但思想还不够解放;有些工作我们有尝试、有探索,但手脚还不够放开;有些政策我们制定过,但落实不力;有些措施我们实行过,但力度不大;有些机遇我们面临过,但没有抓住。

或许,这才是象山经验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第二篇:产业调查报告

产业调查报告范文

开展产业调查但不知道如何写调查报告,没关系,下面请看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产业调查报告范文,内容仅供参考。

篇一:产业调查报告范文

为了大力全方位推动我县山野菜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使山野菜行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对*市山野菜产业进行调查的通知》的要求,责成农委牵头,会同药品监督管理局、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卫生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对全县山野菜的采集、加工及销售等情况进行为期一周的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山野菜生产、加工、销售情况

**县地处***南部山区,境内山高林密,沟谷纵横,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森林野生植被完好,为山野菜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可利用的经济植物50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山参、黄芪、平贝、细辛、鹿茸、刺五加等200余种中草药和松茸、蕨菜、薇菜、榛蘑、黑木耳等山珍产品。

**县山野菜平均每年总量在3500吨(鲜)左右,包括蕨菜2200吨、薇菜650吨、榛蘑100吨、滑子蘑200吨、刺嫩芽70吨、黄瓜香30吨、黑木耳50吨、松茸8吨,出产季节分别为5月中旬5月末刺嫩芽,5月末6月蕨菜、薇菜、黄瓜香,7月9月榛蘑、滑子蘑、松茸、黑木耳。我县山野菜保存和加工方式比较简单,保存方式多为盐渍和晒干两种;加工方式为晒干,人工挑选剪根,不使用其它添加材料。县内生产、加工山野菜的企业有二十多家,其中有十六家在工商局注册,有十四家企业注册了商标品牌。山野菜原料及成品销售方式有直接销到外地客商手中和代销两种方式;销售地点有日本、韩国、香港和国内各地,日本、韩国消费者对我县的山野菜给予高度评价。近两年采集山菜给农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一个劳动力一年跑山可增加收入近万元,占农村农庭总收入2030%。

二、山野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野菜是一种无化肥、无农药残留污染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天然绿色食品,可以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使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山野菜成为现代都市人的美味佳肴。从而促使了我县山野菜产业大踏步发展,但同时也使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1、分散,重采轻管,存在破坏现象。我县山野菜大部分生长在交通不便的重山密林中,缺乏合理的保护措施,在群众性采集过程中,毁灭式、掠夺式的采集,致使有的物种几尽枯竭,造成了严重破坏,制约了对野生菜的永续利用和商品开发。

2、开发利用的研究较薄弱。由于野生菜分布和种类的多样化,使得它的育种、管理、采收、贮运、包装、保鲜及系列食品的加工,未形成规范化,许多宝贵得不到利用。

3、的利用率低。我县可食野生菜开发利用率仅为其的3%左右,由于野菜生长的特性及部分品种的耐贮性较差,在采集、装运过程中,也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和浪费,降低其利用率。

4、加工企业信息不灵,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主要是我县的一些山野菜加工企业由于信息不灵通,不能及时把握国际市场的经营销售动态,进行盲目收购、加工,致使产品积压亏损惨重。再加上加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产品质量差,花色品种单调,因此产品缺乏竞争力。而且,我县出口的大部分山野菜为腌制品和晒制品,用大罐包装,只能作为他国的再加工原料。

三、对山野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统一规划保护。可食山野菜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涉及多地区、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它不仅与食品工业相关,而且涉及到农业、林业、医药、商业、外贸各个方面。因此,应该把野生菜列入国家食品产业来进行开发,建立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域,建立野生菜种子苗圃,保护及收集珍稀和濒危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菜。

在生产上,应实行分区采收或间隔采收制度,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避免因盲目开发而造成野生的枯竭。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要积极进行人工集约化栽培,建立原料基地,并逐渐实现基地良种化、区域化,使在质量、品种、规格和数量方面有相对稳定的保护,既为山野菜食品的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又可有效地保护。

2、加大山野菜的研究力度。首先,山野菜的开发利用应在充分研究其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应对种子进行研究。除开发新型可食野生菜品种外,还应对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品种进行研究,以便实现人工栽培,并保持原有的野生风味。此外,要加强对野生菜的营养、疗效及保健功能的研究。加强对采后贮运、保鲜及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并同步研究其配套加工设备。

3、综合开发、提高的利用率。在山野菜的开发中应树立综合开发、物尽其用的指导思想,避免浪费。首先是积极探索山野菜的主体开发。自然界中植物很少单独存在,多数是群落组合存在于各地,一种植物常常伴随着其他植物。因而在开发时,要考虑相关的可食野生菜的开发;其次,要考虑综合利用,比如果实、根、茎、叶、花的利用,可从中提取食用色素、香精、香料、果胶、淀粉、甜味剂等特殊营养成分,从而提高野生菜的利用率。

4、联合开发、改造技术、拓展深加工领域。积极进行技术和引进,改造现有加工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完善加工工艺,改进包装装潢,制定必要的质量标准,加强产品质量的测定,建立国际标准化的体系。

目前,我县的山野菜加工制品有干制品、盐渍制品等,多为粗加工,品种单调,档次较低,应该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如开发速冻制品、野生蔬菜汁、保健食品、野生蔬菜粉、野生菜的发酵食品等等。这样,野生菜的研究、开发、利用才能成为具有我县特色的新产品,并更快走向世界。

篇二:产业调查报告范文

为全面落实县四次党会议精神,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助推“三个**”和新农村建设,切实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根据县政协xxx年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组织开展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现状

从1xxx年开始,我县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发展规划》为引领,通过持续努力实现了农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农业增长方式实现较大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较大提高。到xxx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亿元,比xxx年增加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60元,比xxx年增加3687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比xxx年增加7%。

(一)产业化基本情况

十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覆盖了三次产业。初步统计,全县现有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的企业55家。其中,本地注册企业41家(含3家国企),外来委托、订单生产企业14家;组建农民专合社82家,发展产业型协会21个,农产品营销经纪人63人。

在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获省级认定的扶贫龙头企业1家,市级认定重点龙头企业17家;通过国家级认证示范社3个、省级示范专合社12个,市级示范社13个;获省市优秀农业经纪人4个。

1、企业经营型。按产业类别分,现有生产型企业有26家;加工类企业26家;旅游类企业3家。共流转土地、建立产业基地

万亩,发展订单农业9万亩,带动农户达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47%。其中,(1)生产销售企业中,种子生产繁育10家,水果蔬菜生产销售3家,畜牧养殖销售11家,水产养殖销售2家,年生产销售:种子840万公斤,水果蔬菜万吨,生猪万头,珍禽97万只,禽蛋3350万枚,分别占全县总产的100%、5%、10%、13%、%。实现收入亿元。订单农业面积9万亩,流转土地万亩,解决就业3500人。

(2)收储、加工销售企业26家中,粮油类14家,食品7家,蚕丝1家,虫草加工1家,猪毛生化加工1家,林产2家。年收购、加工销售大米7万吨,油脂万吨,肉类万吨,(本地原料)特色食品万吨,分别占全县总产的53%、40%、30%、15%。

(3)观光旅游企业3家,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万人。

2、专合组织型。截止xxx年底,全县共发展农民专合社81个,注册资本6275万元。其中,水果种植20个、畜禽养殖26个、蔬菜种植13个、水产养殖10个、养蜂2个。合作社入社成员5460户,流转土地万亩,带动农户11600户。xxx年,实现销售总额5125万元。

3、协会、经纪人型。全县登记注册的产业化经营性协会共21家、会员3025人,农产品经纪人注册会员63人。产业协会中,从事生产销售的16家,技术指导型协会3家,专业销售型2家。

xxx年,生产型协会实现销售收入4500万元;农产品经纪人销售总额达5125万元。

(二)产业化优势与特点

1、区域化布局初现,组织化逐渐提高。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发展机制,我县立足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了杂交种子、绿色蔬菜、无公害优质水(干)果,可溯源生猪、优质獭兔、无公害水产等10类产业基地,以及“十点五线”休闲农业区。

同时,全县于xxx年通过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推进县”认定。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18个,无公害农产品总产达万吨,分别占粮食、油菜、水果、蔬菜总产的%、%、%、%。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十年努力,建成水稻、油菜种子基地万亩,并成功申报为“四川省油菜种子繁育基地县”。

2、内培外引齐头并进,多元投入助推跨越。目前,55家龙头企业中,本土企业41家,年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引进产业化企业14家,实现生产总值达亿元。带动本县及周边地区农户

3.2万户;81家农民专合社,年收购销售额达亿元,是十年前的35倍。

3、三产融合互动,产业向纵深发展。在加快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的同时,农产品加工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中,年收购加工粮油达万吨,肉类万吨,(本地原料的)特色食品吨,分别占全县总产的55%、30%、15%。

4、产业特色鲜明,名优品牌崛起。全县现有注册商标18个,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13家。并培育出“**贵妃枣”、“略坪蔬菜”、“长荣”蜜柚,“汉农”野猪肉、“茂露”山地鸡、“垚垚”、“名凤源”野鸡蛋、贵妃鸡蛋、“昌益”绿壳鸡蛋、“福民”黑鸡蛋等品牌。外销农产品统一包装率达到了30%以上,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不断提高。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问题:

(一)重视不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县级推动力度小。1998年以后,全县再没有类似的产业化规划,对产业化的发展也没有提上政府的重要议事范畴,未有研究、部署和推进措施;二是近年成片、成带发展农业产业化成效不明显,新农村示范基本上是在原有产业基础和规模上搞重点工程打造,真正推动农业产业化、助农增收不很明显;三是乡镇“重项目轻基础”。对农业项目实施重视,对“一村一品、一镇一色”的发展缺少研究和分析,真正助推农业产业化的乡镇较少。

(二)龙头不强。表现为:真正的产业化龙头少、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不高。本土企业中,仅有16家评为市级龙头,无国家省级的产业化企业;在26家生产型企业中,除种子业10家、果蔬销售3家、生猪养殖11家、水产养殖2家与农业的生产有较强直接关联外,26家加工、3家旅游观光企业与农业生产仅为生产者与收购者的关系,几乎没有定向(订单)生产联系;二是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附加值低。全县特色农产品品种多、产量小,无法满足企业的加工生产,无公害粮油有条件但无参与的企业。贵妃枣、优质梨优势明显,也仅服务于集团消费,没有真正接受市场检验。生猪(年出栏万头)、小家禽(年产875万只)量足质优,但主要依靠鲜卖,无精深加工,“6115”工程的推动没有全面的支撑体系。

(三)规模不大。我县的农业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发育不够,集中连片少、集约化

程度低;养殖业同样如此,规模化养殖比例低。因此,农产品批量供应能力差,在市场中形不成气候。以致没有一个省市级的批发市场;其次,乡镇间产业化基地建设不平衡,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再者,产购间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生产技术和服务管理水平质量不高。缺乏合同履约管理、监督机制,企业与农户还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龙头与农户间联系松散。

(四)投入不足。虽然“三农”投入逐年加大,但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来说,投入显得严重不足。

1、投入结构不尽合理。xxx年新农村建设本级安排1650万元,但用于农业产业培育的资金不到21%,用于引导企业发展的资金为零。

2、争取的上级建设项目中,针对农业产业化的比例极少(除了特批专项)。

3、金融支持乏力。由于农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专合社等经济组织贷款缺乏金融部门支持。

4、民间资金对农业的投入,由于土地集中困难,难以进入。同时缺乏民间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政策措施。

(五)合力不够。品牌效应利用不突出,没有充分发挥**名牌效益,在水果、蔬菜、大米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例如枣子就有“万佛”、“调元”、“观音”等多个品牌;二是农口部门优质服务市场未能体现“**”特色、优质农产品没有固定的销售窗口,有也仅限于大的公司行为,折射出市场发育不全和服务市场、服务产业化的宣传意识不强;三是机制不佳。企业、专合社与农户之间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签订订单后:农民按价高销卖无视合同、企业随行就市低价收购不执行保护价政策,企业原料短缺和农产品卖难同时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农业”履约率偏低;四是专合社管理不规范,大多数合作社没有有效发挥组织。

篇三:产业调查报告范文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情况,提高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以降低物流成本,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我们分别走访调研了部分物流企业、工业企业、专业市场业户,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现就我区物流产业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物流指标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区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为代表的物流业,适应工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xxx年全区公路货运量 4940 万吨,货运周转量 96693 万吨公里,注册营运性货运车辆 4021 辆,吨位 15801 吨,挂车 294 辆,吨位 9092 吨,总载重达到 24893 吨位。据统计,xxx 年物流业增加值为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占全区 GDP 的比重达到 %,占服务业的比重达 17%。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 %。

(二)、物流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从事物流产业的市场主体260余家,依附四大专业市场130余家,依附工业企业110家,依附商贸企业和为三农配送20余家。但在工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的共81家。其中依附沙发材料市场的有证物流业户41家,依附沙发市场的有证业户23家。全区从事危化品运输的物流物业7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从事物流产业的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

(三)、物流市场主体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我区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中,注册资金 300 万元以上(含)的仅有众智达、安顺、恒业、山运 4 家,其中众智达物流的业务主要是对原企业(催化剂公司)服务的,依存度较高。安顺物流主要为兴鲁化工和齐鲁石化服务的,依附性也很高。恒业物流主要以上海、广东、无锡、西安五条专线为主。山运物流主要是依靠为主要业务。这些企业拥有的车辆只有几十部。xxx 年全区纳税过 100 万的物流企业仅4家,分别为众智达物流、大地公司、安顺物流、恒业物流,数量仅占纳税过百万服务业企业的 6%。4 家企业中,纳税都不足 500 万元,除众智达外,其余不足 200 万元。除了这几个较大的物流企业之外,大多数物流企业只有几部车辆,更为甚者很多物流企业只有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个门头,主要是配货业务。依附于沙发市场的配货站达80余户,但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车辆,只是搞配货业务。依附于沙发材料市场的物流业户41家,大多数是只有一到三部车辆。

(四)、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随着我市鸿运、良乡、王舍物流园的建立,我区第三方物流队伍迅速发展,初步形成零担、专线、联运、快递、危化品运输等络覆盖全国。宏信化工、催化剂公司、兴鲁化工、永大化工、凤阳彩钢、华安新材料等企业物流逐步向第三方物流拓展,加快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银座、利群等商贸连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设施整合改造,投资新建了一批配送中心,带动了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

(五)、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为物流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四大专业市场持续的繁荣和发展,带动了为市场服务的物流业。据不完全统计,这四大专业市场物流圈能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各种专线、零担、联运络辐射面越来越大,越来越灵活和便捷。我区的支柱工业企业采取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的方式,释放了大量的物流,也带动了第三方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成本。

二、我区物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企业对现在物流认识不够。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对现在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理解不够清晰,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在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物流服务业的推进和发展。大多建立在低水平的无序竞争运营之中。

(二)、从宏观上没有统一的规划。物流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产业布局缺少统一、科学规划。各物流公司各自为政,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比比皆是,这样不但浪费了有限的土地、人力、资金,分散了我们的整体实力,影响了我们做大做强的物流产业,还削弱了物流产业的竞争力,使我区的物流产业形成了现在的“铺天盖地的多,顶天立地的少”的不利局面。

(三)、物流企业成本上升,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运营成本加大。随着土地、人力、燃料等不断升高,加上市场竞争激烈,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由xxx年的3040%上升为去年的5565%。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利润状态下运行,缺少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的税收管理和税赋不甚合理。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实际经营中,综合性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相互重叠,很难区分运输和服务收入,税务部门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征税。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物流企业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又要缴纳8%的土地使用税,合计缴纳总收入25%的税收。过高的税负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增加10%20%,从而使物流得不到更有效的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些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便选择政策优惠的地区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四)、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结合得不够。

(五)、管理不到位,物流企业诚信意识缺失。由于我区目前还没有对物流产业实施统一的管理,职能部门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因此致使政府对物流产业管理的不到位。由于管理不到位,再加之各种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措施不配套,使的物流企业盲目相互压价,无序恶性竞争。服务质量低,不讲诚信,代收货款占为己有时有发生,无照无证经营现象存在。

三、对我区物流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成立统一领导管理机构,强化管理。成立以区分管领导为组长,由经信局、发改委、交通局、贸易局、地税局、工商局、公安局为成员的统一管理领导小组,集中对物流产业进行整治和管理。为我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领导管理体制。在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基础上,聘请物流专家对我区的物流的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产业布局、产业发展重新进行规划,制定中长期物流产业规划,按照规划逐步发展实施。

(二)、优化物流产业的政策发展环境。现在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是制造业主辅分离,向物流企业释放物流。调查中发现,现在发展比较好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从大型制造企业自身剥离出来的企业物流实体,这类企业具备满足制造企业专业化生产所需要的配套服务,形成生产前物流供应服务与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相匹配,与生产后商贸物流相接轨的供应链一体化整体服务功能,从而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支持制造企业主辅分离的政策环境,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xxx)51号),推动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的服务功能。尽快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让物流企业享受有关差额税收政策。按照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和公平赋税的原则,将物流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代理等环节的营业税统一调整为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严厉打击公路三乱,免除企业不合理负担。

(三)、加强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物流标准化是加强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现在物流的重要支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重点培养一批龙头骨干物流企业,以提升和带动我区物流产业整体水平。与其他城市联合,重点支持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平台间信息交换标准,完善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推动跨区域、多领域的信息络联盟合作。

(四)、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支持高等院校与物流企业合作,通过采取物流人才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开展物流专业培训,有针对性的培训行业内能够统筹规划和服务与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鼓励企业和学校合作,支持企业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方便,增强大学生就业的能力。成立物流行业协会,强化自律意识,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和水平,推动物流产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

第三篇:杭州桐庐针织产业文化调研-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杭州桐庐针织产业文化调研

组长:蔡福锐

成员:胡盼

何鹏

胡国军

俞翔

2012年08月

杭州桐庐针织产业文化调研报告

--走进桐庐针织产业,体验针织企业文化

关键词: 针织产业 生产工艺流程 桐庐横村 针织产品

摘要:“针织产业是浙江省桐庐县横村镇工业经济中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特色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横村镇已经形成了以绢丝针织系列产品和针织小三件产品为主,集毛纺、染整、织造于一体的纺织集群块状经济,横村镇也由此而成为桐庐县的工业重镇和浙江省重要针纺织产品出口基地,并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针织名镇’称号。”

一.课题介绍

1.调研主题与课题由来

由来:暑期到来,又是一年的良好暑期实践的机会。我们软工0903的几位同学希望能够自发的组织起一次团队的暑期实践。在交流中,我们期望能够符合今年暑期实践的主题。同样也是希望能够进入杭州或者杭州周围城市的企业进行考察和访问,真正的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其中一名组员提出他家乡桐庐的针织产业非常闻名,成为了他们当地的支柱产业,而且他们当地有着许多的针织企业。因此我们决定,由他作为向导,带领我们走进桐庐的针织企业,领略桐庐的针织产业给桐庐带来的变化。

主题:走访桐庐的针织企业,拍摄与观看针织产品的生产流程。通过考察企业的生产,了解桐庐针织的产业链;通过访问在厂工人或者周边的居民,了解针织产业对人民生活和周边环境的影响。2.调研目的

走进桐庐的针织产业,了解针织产业对桐庐经济发展与人民的影响,在调研实践中全面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采。走进蓬勃发展的企业,了解企业文化。通过实践与调研,增强自我的的社会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沟通能力。

二.调研队伍

来自软件工程0903的同班5人团队。

组长:蔡福锐

组员:胡盼 胡国军 何鹏 俞翔

网上资料查找与汇总 何鹏 俞翔 胡国军 实地考察 全体成员 照片拍摄 胡国军 访问 全体成员 访问资料汇总 蔡福锐 胡盼 调研总结以及报告撰写 蔡福锐 胡盼 胡国军 调研心得与体会 全体成员一人一篇 答辩PPT制作 何鹏 俞翔

三.关于针织

针织是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再经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的工艺过程。针织物质地松软,有良好的抗皱性与透气性,并有较大的延伸性与弹性,穿着舒适。针织产品除供服用和装饰用外,还可用于工农业以及医疗卫生和国防等领域。针织分手工针织和机器针织两类。手工针织使用棒针,历史悠久,技艺精巧,花形灵活多变,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和发展。

四.针织企业在桐庐的聚集地

桐庐的针织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针织名镇”,横村镇。在横村,集中了1000多家大大小小的针织企业。95%以上的毛针织企业为单纯的外贸加工出口型企业,是世界针织名牌服饰的重要生产基地。

五.关于桐庐横村及其针织产业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桐庐县横村镇已经成为全国大型的围巾、帽子、手套“小三件”和毛衫等毛针织产品的生产、出口、加工基地。全镇初步形成了“块状 产业”特色,具备了规模优势、外贸优势、人才优势、加工优势,产品远销欧洲、中东、中亚、北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的外销量达80%以上。横村95%以上的毛针织企业为单纯的外贸加工出口型企业,是世界针织名牌服饰的重要生产基地。

改革开放后,大大激活了横村人民投资创业激情,以“针织为龙头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思路逐步形成,并走向成熟。1987年,全镇工业总产值率先突破亿元大关,创汇超千万美元,被誉为浙江省出口创汇'状元镇',2005年,由于针织块状经济凸显,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针织名镇”荣誉称号。近年来,横村镇始终坚持工业立镇和工业强镇战略,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提升,一手抓招商引资,在做强针织块状经济的同时,协同发展皮件、精细化工、塑料电子、五金机械、建筑材料和生物技术等产业,做大经济总量。2003年,横村镇跻身全国小城镇社会经济综合发展千强镇,2004年又跨入浙江省百强乡镇行列,2005年,横村镇财政收突破亿元大关,一举成为桐庐县第一强镇,2006横村位列全国千强镇434位。目前,横村已成为浙江省外贸商品出口重要基地之一。

六.桐庐针织产业的主要生产产品,与产品的出口、内销

在横村,95%以上的毛针织企业为单纯的外贸加工出口型企业。大部分针织企业单纯以出口为止。每年都能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曹典、韩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接到订单。桐庐的针织企业,能够根据海外客商的不同需求而设计生产,同时也可来样来料定点生产。每年的夏季,正是他们生产的高峰期,他们需要加班加点生产以赶在冬季前赶制出一批一批货物。

小产品,大产业。在横村,针织行业早已是该镇经济的“半边天”。而所谓小产品,正是围巾、帽子、手套“小三件”,随着针织产业规模的扩大,横村镇已形成了以绢丝针织系列产品和针织“小三件”产品为主,集毛纺、染整、织造、印花于一体的现代纺织产业集群,而随之,针织生产必备的横机、缝纫机等机械产业也在横村迅速发展。不仅是小三件,随着装备改进、工艺的提升,毛衫、毛线服饰的工艺也大大提升,以毛针织为主的服装产业在横村也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当地的织染、毛纺的生产产品作为针织的生产原料直接销售给当地的针织厂外,真正的针织完成品基本不作内销。从富伟针织厂胡经理了解到,他们的订单完全是国外订单,不做内销,其他部分小型工厂确实有国内上海、义务等地的部分订单,不过这些订单数量小,要求的货品也少。从网上的数据,居民的访问口述来看,桐庐横村针织生产以外贸出口为主,接受国外订单,生产,外销。

另外,针织生产的主要原料是毛线,这也同样刺激了外地(像义乌)毛线的进口,带动附近地区的毛纺产业。针织生产的主要物品是毛线废料为主的固废,也同样带动了固废回收公司的发展。例如,我们访问的富伟针织厂的固废主要交由宁波市北仑环保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处置。

七.针织产品生产工艺与流程(以毛针织为主,制线、织染未做详细调查)

(工艺流程与图片都考察和拍摄来自于富伟针织厂)毛针织“小三件”针织生产工艺:

原料  倒纱  织造  缝造  整烫  包装  入库

原料:

以羊毛兔毛等毛线为主,另外还有晴纶、涤纶、人造丝、大肚沙、冰岛毛、圈圈纱等各种纱线。大多是根据需要制成织布,原料中的织线还需要经过倒纱。此处原料已经经过印染处理。

倒纱:

将杂乱原料线料通过倒纱机旋转成线团,以供横机织造使用。

织造:

针织生产的主要步骤之一。将经、纬纱线在织机上相互交织成织物的工艺过程。在织造时经纱应具有适当均匀的张力,并按照预定规律与纬纱交织,构成一定的组织、幅度和密度的织物。这里需要的机械主要是横机,随着工艺提升,电脑横机也随之诞生,部分针织企业已经转由电脑横机生产。图为电动横机。

缝造:

对织造好的织物使用缝纫机进行剪裁、缝合、补缀,缝制上标签等。

整烫:

使用蒸汽高温将衣服不平整的部位进行工艺处理达到外观平整和局部工艺处理后更立体更美观。主要的使用机械是整烫机。

包装:

对最终成品打包,封装,装入纸箱中,贴上货物标贴,最终入库。

八.针织产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 1.跟印染无关的针织产业实现了环保与低污染甚至无污染。

与印染无关的毛针织产业,主要生产的废物是以毛线、织物组成的固体废物。另外电动横机的轰鸣声还会造成一定的噪声污染。以下是工艺流程中可能产生的废物与污染。

原料  倒纱(噪声、固废) 织造(噪声、固废) 缝造(固废) 整烫  包装(固废) 入库

从中可以看出,整个过程正无工业废水排放,主要产生的废物是织物边角料。根据胡经理口述,这些边角料会做回收,不燃烧。部分无用的毛线边角料将会交由回收公司处理。通过走访车间,也路过了许多针织厂,我们发现他们对噪声污染的控制都做的相当不错。而且在针织企业集中在横村的经济开发区,厂房集中,附近居民较少,对日常的生活影响小。在几家密集的厂房外头,筑造起了围墙,虽然不知道这些围墙是否专门用于隔离噪声,但是多少对附近少数的居民的平静生活有一定作用。针织生产的各类原料和产品都属于易燃烧品,不管大小企业,对物品的堆放都有严格,必须放置在规定的区域内。灭火器随处可见,防火措施做的十分到位。从富伟针织厂的验厂资料来看,他们会定期举行灭火培训与指导。

总结来说,跟印染无关的针织产业污染小,使用的能源基本都为电能,环保清洁。产生的废物边角料大多回收利用,少部分危险品或者无法回收的废物会与废物回收公司签订协议由他们专门负责回收。这样的针织轻工业,不仅能带动周边经济,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而且能够有效保护当地的环境,实现了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2.织染行业被严格控制,污水排放需要经过严格处理,统一排放指定河流。通过走访,在横村,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织染企业。他们主要从事腈纶染色、绢丝染色、成衣染色等织物印染的生产活动,而毛纺与针织生产必要的原料织物一部分是先要经过印染处理,因此织染印花行业是针织产业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可惜我们得到这样的机会走进一家这样的织染公司考察他们的车间并且得知他们的生产工艺。但是我们可以得知,印染行业必定会产生废气、废水,而当地的织染企业是如何处置这些的呢?根据知情的居民描述,横村政府对于废水废气排放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污染必须经过严格处理后才能排放到制定的河流中。而且关键的是,近几年来,桐庐县政府严格的限制了织染企业的数量,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已经不审批新的织染企业。当地政府高瞻远瞩,在扩大针织产业规模与产值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保持了当地良好的环境。

根据同学的说明,我们在车上也路过了专门排放污水的河流。

在远处观察发现,河流并没有泛黑变色,从肉眼可见水质保持非常良好的状态。而且这条河流主要用于淘沙,不作为居民用水。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入这条河流,对岸边植被与水里的动植物没有太大的影响。

我们两次来到桐庐,给我们影响很深的一点就是这里的环境非常良好。绿化广阔,山林植被茂密。横村老居民区干净整洁。新兴的桐庐镇道路宽广,到处可见绿化带。而我们走进厂房密集的农村地区时发现这边树木繁茂,农作物生长良好。坐车欣赏着清澈、宽广,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富春江,我们不惊感叹,桐庐还真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九.针织产业的转型升级

横村毛针织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已经有30年的历史,他带给横村巨大的改变,影响了一代甚至两代的横村人。许多当地人生活、工作与此息息相关。针织业富裕了一批又一批的横村人,许多横村富裕了的居民搬离了农村,迁往桐庐更加繁华的地方。曾经是主要劳动力的当地居民们许多已经离开了这方面的岗位,几年前,横村镇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工就有四五万人,超过了全镇户籍人口,现在只有1万外来务工人员,除了用工荒导致工人难招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横村的不少针织企业用上了电脑横机,一个工人可以管上五六台,每台电脑横机工作效率是手摇机的4倍。

装备与工艺的升级是工业发展的必须道路,电脑横机的诞生,在近几年改变了针织产业,大大提高了劳动功效和产品质量,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近几年用工荒的问题。横村的针织产业也逐渐的从手工劳动力向机械自动化转型。

“横村镇已经成为全国大型的围巾、帽子、手套“小三件”和毛衫等毛针织产品的生产、出口、加工基地,95%以上的毛针织企业为单纯的外贸加工出口型企业,是世界针织名牌服饰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出现全球金融危机下,横村镇的毛针织业曾凭借稳定的国外客户资源和 优良的产品品质挺了过来,虽然这里并不缺少订单,但是过于单一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模式,直接导致其针织业饱受国际市场变化影响,为他人做“嫁衣”的局面多年 未曾改变。”(来自网上新闻稿)

因此,横村当地的企业在保持较高利润的加工外销业务外,更加注重自主品牌的培育,借此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如今,横村镇针织企业已拥有了“米兰鸥”、“心梦圆”、“莎靓”等20多个自主品牌,他们在全国开设品牌店的步伐也越迈越大、越迈越快,从而走上了由加工制造到自主创新的升级道路。

“不仅如此,为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横村针织业的整体竞争力,镇党委、政府在鼓励企业自创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建区域性行业品牌的有效途径。目前,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已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着手建立相关组织,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背景的横村针织业区域性品牌将呼之欲出。届时,当地一些原来没有自己的品牌,或者虽有品牌但根本没有影响力的中小企业,可以借着这张集体“名片”闯荡市场,拓展销路。“(来自网上新闻稿)

而区域品牌也是横村当地探索升级出路的方法之一。由区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竭力退出“横村”这个有力的区域品牌。

“目前,总规划用地面积150亩、首批60亩的横村镇针织品专业交易市场也正在紧张施工中,力争今年底将建成一期工程,并力求通过市场建设带动针织业的内销和品牌建设,从而真正把传统针织产业转型升级文章做深、做透,让桐庐横村针织业成为传统产业华丽转身的新样板。”(来自网上新闻稿)

十.参考文献

富伟针织厂验厂资料

文章《浙江桐庐横村:毛针织产业升级箭在弦上》--中国纺织报

文章《杭州桐庐横村打造中国针织产业“梦工厂”》

文章《桐庐针织企业巧解转型升级之痛》

中国针织网 http://knittown.gaokor.com/

桐庐政府网 http://

文章《桐庐横村:打响针织产业升级攻坚战》

http://www.xiexiebang.com/was/portals/news/news.jsp?unid=20120517-33559573E7DA1A1FDF8C-11

第四篇:针织学感想

《针织学》这门课程已经学习结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对针织这门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与展望它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的编织技术的发展针织新产品不断涌现为解决教学内容和实验手段滞后于学科发展的问题就应该有科研为教学服务针对针织学科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不断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用科研成果提升针织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结束了本课程的学习还有遗憾的地方就是没有实践动手的部分这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增加动手实炎等环节,相信针织产品设计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针织学学习心得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针织学

专业班级: 纺工091班

学生姓名: 黄朝建

学生学号:

200900608020

任课老师: 黄继伟

2012年06月16日

针织学学习心得

在上个学期,完成了《机织学》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和掌握了机织的基本知识,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等;现在,本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也就意味着这一学期学的《针织学》即将告一段落;通过这一个学期对《针织学》的学习,多少有些想法和感触,下面就说说下随想把。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日益提高,着装理念也悄然发生了新的变化,由过去传统的注重结实耐穿、防寒保暖转变为当今的崇尚时尚自由、运动休闲,强调舒适合体,随意自然又美丽大方,更加青睐于个性与时尚;在当今社会潮流下,能够完美结合的针织服装恰恰迎合了现代人对服装的需求。事实也证明,近几年来,针织面料以它独特的织物风格特性在流行服饰中的比例不断上升。针织服装质地柔软、吸湿透气性能好、具有优良的弹性与延伸性,穿着针织服装能满足人体各部位的弯曲、伸展。穿着者会感觉到非常舒适、贴身合体、无束缚感、并且能充分体现人体曲线。如今针织服装在时尚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两门课程的学习,发现它们有着各自不一样的特点。

1、织物的结构组成

针织物:是由纱线顺序弯曲成线圈,而线圈相互串套而形成织物,而纱线形成线圈的过程,可以横向或纵向地进行,横向编织称为纬编织物,而纵向编织称为经编织物。

机织物:是由两条或两组以上的相互垂直纱线,以90度角作经纬交织而成织物,纵向的纱线叫经纱,横向的纱线叫纬纱。

2、织物组织基本单元:

针织物:线圈就是针织物的最小基本单元,而线圈由圈干、圈柱、沉降弧呈一空间曲线所组成、同时,有些还有延展线和悬浮。

机织物:经纱和纬纱之间的每一个相交点称为组织点,是梭织物的最小基本单元。

3、织物组织特性:

针织物:因线圈是纱线在空间弯曲而成,而每个线圈均由一根纱线组成,当针织物受外来张力,如纵向拉伸时,线圈的弯曲发生变化,而线圈的高度亦增加,同时线圈的宽度却减少,如张力是横向拉伸,情况则相反,线圈的高度和宽度在不同张力条件下,明显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因此针织物的延伸性大。

机织物:因经纱与纬纱交织的地方有些弯曲,而且袛在垂直于织物平面的方向内弯曲,其弯曲程度和经纬纱之间的相互张力,以及纱线刚度有关,当梭织物受外来张力,如以纵向拉伸时,经纱的张力增加,弯曲则减少,而纬纱的弯曲增加,如纵向拉伸不停,直至经纱完全伸直为止,同时织物呈横向收缩。当梭织物受外来张力以横向拉伸时,纬纱的张力增加,弯曲则减少,而经纱弯曲增加,如横向拉伸不停,直至纬纱完全伸直为止,同时织物呈纵向收缩。而经,纬纱不会发生转换,与针织物不同。

4、织物组织的特征:

针织物:能在各个方向延伸,弹性好,因针织物是由孔状线圈形成,有较大的透气性能,手感松软。

机织物:因梭织物经,纬纱延伸与收缩关系不大,亦不发生转换,因此织物一般比较紧密,挺硬。

5、织物组织的物理机械性:

针织物:织物的物理机械性,包括纵密、横密、平方米克重、延伸性能、弹性、断裂强度、耐磨性、卷边性、厚度、脱散性、收缩性、覆盖性、体积密度。

机织物:梭织物的物理机械性,包括经纱与纬纱的纱线密度、布边、正面和反面、顺逆毛方向、织物覆盖度。

根据工艺特点的不同,针织生产可分为纬编和经编两大类。

正面线圈:凡线圈圈柱覆盖在前一线圈圈狐之上的一面,称为正面线圈。反面线圈:圈狐覆盖在圈柱之上的一面,称为反面线圈。

纬编针织物特征:一个线圈横列由一根或几根纱线的线圈组成。

经编针织物特征:每一个线圈横列由一组(一排)或几组(几排)纱线线圈组成。织针:纬编针织物用织针有舌针、复合针、钩针三种。

舌针成圈过程:1退圈,2垫纱,3闭口,4套圈,5弯纱,6脱圈,7成圈,8牵拉 钩针成圈过程:1退圈,2垫纱,3弯纱,4闭口,5套圈,6脱圈,7成圈,8牵拉 纬编基本组织:平针组织,罗纹组织和双反面组织。纬编变化组织:变化平针组织。双罗纹组织等。

纬编针织物结构表示方法:线圈图,意匠图,编织图,三角配置图。纬编针织机种类:圆纬机,横机,圆袜机。

经编基本组织:单面编链组织、经平组织、经缎组织,重经组织、双面的罗纹经平组织等

经编变化组织:单面的变化经平组织(经绒组织、经斜组织)、变化经缎组织、变化重经组织,一级双面的双罗纹经平组织。

经编花色组织:少梳桎经编组织,缺垫经编组织,衬纬经编组织,缺压经组织等 经编针织物结构表示方法:线圈图,垫纱运动图与穿纱对纱图,垫纱数码,意匠图。

经编针织机:特利柯脱型经编机,拉舍尔型经编机,特殊类经编机(钩编机、缝编机、管编机)

学完《针织学》这门课程,虽然可以说基本了解了针织的一些基本内容,基本理论,但对于工艺、设备的东西还是了解得比较浅,而且有些知识确实比较难,加之没有实物的参观,也一定的限制了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了解和巩固;老师上课对知识的讲解也相当的详细,能很好的与学生沟通交流且善于调节上课的氛围,课堂效果相当不错,深受欢迎。

针织物的发展前景:

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服装观念的加强等诸多因素都时时刻刻影响着服装的发展。针织服装作为服装中的一大类也正在逐渐发展、变化着。

国际上绿色环保的呼声和情绪愈加高涨。面对这一现状,针织面料上对环保的要求也愈加苛刻,同时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在绿色壁垒的冲击之下,研究新型环保针织面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生存发展的要求。

同时,更重要的是由于纺织业对劳动力依赖性很大,使得中国的低工资成本占有明显优势,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份额和成熟的技术配套,未来全球针织业将会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发展。而作为纺织、成衣业的中上游产业,随着海外先进技术的不断引入,针织业正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并形成区域性针织基地。总体上来讲针织业的发展前景良好。

下载象山县针织产业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象山县针织产业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象山中学

    象山中学 滔滔东海之滨,巍巍塔山脚下,座落着象山县唯一的省一级重点中学——象山中学。学校创办于1942年,已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130余亩,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现代教育设......

    油茶产业调查报告

    油茶产业大有可为 --关于我市油茶生产经营现状的调查报告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组织开展油茶生产发展状况专题调研的有关精神和省林业局的安排,近日我局组织了相关同志对有关乡......

    动漫产业调查报告

    动漫产业调查报告 关于动漫产业发展的市场调查报告 一、引言㈠调查背景及目的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

    生物医学产业调查报告

    生物医学产业调查报告 2011.7.X X X 此次我们2008级生物医学工程学生产业调查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课堂讨论,一部分是在实习基地参观实习。通过实习了解公司经营方向、客户......

    养鸡产业调查报告

    发挥传统优势挖掘增收潜力——关于培壮我县养鸡业的调查与思考畜禽业是我县农业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养鸡业在我县传统的畜禽业中占主导位臵。做大做强养鸡业不仅可以丰富全......

    传感器产业调查报告

    关于传感器产业调查报告 材料物理张培1043011023 传感器作为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湿度)或化学组成(如烟雾)的一种物理装置或生物器官,从发现开始就一直......

    2009.04.10象山发展临港产业等方面的情况介绍

    象山县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2009年4月) 尊敬的李书记、董县长,三门县各位领导: 这次李书记率领三门县党政代表团来象考察,我们感到十分高兴。在此,我谨代表象山县政府,向代表团的......

    针织车间管理制度

    针织车间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就是为各生产人员提供行动指南,使各位员工在工作中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令公司的一切生产活动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每位员工在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