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05:0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一篇:为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为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和部署,2013年12月30日召开了县金融工作座谈会,此次会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县金融服务地方、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建行支行2013年金融支持地方经济方面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2013年整体经营情况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建行支行一般性存款余额为15.47亿元,较年初新增4628万元,增速3.08%,其中对公存款39887万元,较年初下降4400万元;贷款本年累计发放3.6亿元,余额43666.08万元(未含公积金委托住房贷款3000万元、信用证683万美元、海外代付229万美元),较年初新增1707.79万元,增速4.07%,高于我行存款增速1个百分点,其中公司类贷款余额39800万元,较年初新增550万元。

除此之外,未纳入人民银行信贷报表统计口径的其他企业融资还有: 1、2013年为锂业股份有限开立信用证用于购买原材料(锂矿石等)68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302万元;

2、为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代付(6个月)22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442万元人民币;

二、2013年支持地方经济的主要措施及作法

2013年,建行支行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人民银行、金融办、银监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认真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克服困难,服务大局,调整贷款结构,在继续加大对县域内大型骨干企业、和民生领域类医院等客户支持的同时,以“金融支持中小企业”为中心,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主要作法是:

1.早安排、早部署、早见效。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短平快”的特点,建行支行在2010年底就制定了2013年中小企业发展计划,确定了目标客户对象,开展了“迅雷”调查行动,由行领导带队将公司条线、风险条线人员混编成三组,对辖内的中小企业进行了走访和摸排,初步确定了中小企业客户贷款培育对象;同时与县经信局联合召开了银政企联谊座谈会,向有关企业介绍了建行的中小企业政策和信贷产品,相关客户提出了其自身需求和相关问题,通过银政企三方面对面交流,沟通了信息,消除了企业的疑虑,为银企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如通过走访和座谈,支行筛选了金皇乐爽鹿业有限公司、民建饲料有限公司、科宇服饰有限公司等12个客户作为目标发展客户和培育对象。2.领导带头、高层决策,再寻商机。在初步确立了中小企业客户发展目标对象后,支行及时向市分行领导进行了汇报,已求得上级行领导的支持。对此建行市分行领导高度重视,身先士卒,轻车简从,带队对支行的小企业客户进行了实地调研。如市分行一把手罗德发行长在听取了支行的汇报后,便亲自到支行,实地走访了美丰工业园区、银华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洪城新区等企业,在对相关企业考察后,现场决策,对部分客户的资金需求作出了答复,对支行提出了明确要求。

3.整合资源,统一调配,高效为企业服务。针对支行对中小企业服务客户经理缺乏的现状,新增小企业客户经理一人,同时支行从创建活动出发,在人员缺乏的情况下,整合资源,将公司大客户经理、风险经理与小客户经理一道,纳入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团队,对筛选的中小企业贷款分组作业、统一审核,有效的提高了申报效率,得到企业的好评。仅2013年一季度支行上报省分行准入客户5户,获批3户,实现新增投放1200万元,为创建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4.适时调整信贷结构,有保有压、有进有退,实现中小企业贷款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创建质量。针对中小企业经营情况变化快、风险想对较大的特点,支行以区域、行业、产品、客户等多维资产组合管理,做好行业细分与区域比较优势的结合、客户需求与产品组合安排的结合、业务综合收益与客户风险状况的结合;加强监测考核,实施资产组合结构管控,不断优化小企业信贷结构,实行“一户一策”,确保贷款质量。2013年,支行在加大对部分优质中小客户信贷扶持的同时,对部分存在风险隐患或不符合信贷管理要求的客户实行了退出机制,全年共退出客户3户,贷款金额1430万元。

三、支持地方经济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支行面对大型企业“金融脱媒”的现状,积极开阔思路,调整信贷结构。2013年针对舍得曲酒股份有限公司贷款减少6000万元的严峻形势,支行积极应对,确立了“金融支持中小企业”为思路的路子,认真贯彻落实信贷政策,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以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加大有效信贷投入为目的,取得了较好成绩。近年来支行中小企业客户数、贷款额均大幅增长,2010年支行较2009年新增小企业贷款客户6户,新增贷款额3430万元;2013年较2010年新增客户7户,新增贷款3990万元(以上数据未含退出客户3户,退出金额1430万元),截至2013年12月末,支行小企业贷款客户数12户(其中:含2户审批通过,未放款客户),贷款余额8250万元。实行了中小企业贷款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支行,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服务中小企业为出发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县金融办组织的金融机构服务水平测评中,取得服务质量、服务技能、服务效率、服务态度四项全部第一的成绩,赢得了广大中小企业客户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赞誉,同时原支行行长鲍勇同志也评选为县委、县政府表彰的金融系统先进个人。

四、典型案例

支行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以客户需求为出发,急为企业所急,想为企业着想,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赞誉。如:省明塬机械有限公司系县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公司以研发、生产、销售液压破碎锤为主,该公司于2010年8月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投资8000万元新建5000台液压破碎锤/年,公司在成立之初由于基建开发商未履行全垫资的承诺,导致其流动资金暂时紧张,投产期延后。该公司在向他行申请贷款未果的情况下,找到建行,建行对此高度重视,行领导亲自考查该公司并与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座谈,在项目尚未投产的情况下作出准确研判,特事特办;支行在积极申报的同时,针对该公司系新建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尚未办妥无抵押资产的情况,积极为该公司联系担保公司,解决了贷款过程中的担保问题,在该公司获省分行准入的当日,便完成申报文件,次日便得到市分行对该公司800万元授信批复。从该公司向我行申请贷款到发放贷款完毕,前后仅10余天,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该公司项目也按期投产,建行的行为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赞誉,目前该公司经营正常,产销两旺。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建行支行在支持地方经济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受县内重点企业贷款减少影响,(2013年减少贷款6000万元、公司水电固定资产贷款分年还款700万元合计6700万元)支行贷款增幅和增长额度不大,受建行信贷政策的影响,对农户小额贷款及以房屋产权为抵押的个人类贷款暂不能办理,使我行贷款增长点较少;

2.受市分行“斯来福”事件的影响,从2013年9月起,省分行暂停分行(含)的小企业贷款新增业务,致使我行下半年无贷款新增,其中已准入、审批通过的2户,1100万元贷款亦暂不发放。目前,斯来福公司的不良贷款已移交,2012年省分行将对分行开放小企业贷款新增业务;

3.客户需求与建行信贷管理政策之间存在矛盾。如建行对行业的选择上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县内部分有需求的客户不符合建行政策要求;

4.对中小企业客户的服务手段和渠道需进一步加强,金融创新有待进一步提高。2012工作安排的初步思路

虽然我行2013年贷款新增不理想,但我们对全县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对信贷业务的发展充满信心,也请县委县府相信我行强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决心和努力。

1、继续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1).我们坚信,“发展有风险,但不发展就会有危险”。坚定贷款投放是第一要务的工作思路,加强与县委县府和省、市分行的请示汇报,争取对项目的支持和信贷规模倾斜。

(2).加大力度,支持地方重大项目建设。对全县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密切跟踪进度安排,及时主动提供信贷服务,积极争取上级行支持。

(3).对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企业如舍得、电力等,协调解决好信贷规模等关键事宜,大力支持其壮大发展。对涉及社会民生的学校、医院给予资金支持,支持其有效改善就医环境和就学环境。

(4).在支持小企业发展上,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目前在市分行的积极努力下已得到有效解决,对此,我行将继续坚持以发展中小企业为中心的思路和决心,对小企业要“弯下腰”,“倾注真情”,建立“痛感机制”,做小企业的“贴心人”。我行已确定2012年将新增对5-10户小企业进行贷款投放5000万元-1亿元,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5)继续做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优选项目楼盘,2012年拟投放个人住房贷款5000万元。(6)加大对文化产业的研判力度,找准信贷切入点,有效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7)继续主动在前期嵌入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为招商引资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2、争取上级行支持,开通个人助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贷款品种,继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提升内部核心竞争力,以公平、公正的手段参与市场竞争。

3、加强安全运营,防止事故、案件的发生。

4、全力以赴为政府、企业和市民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履行好建设银行作为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

为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和部署,2013年12月30日召开了县金融工作座谈会,此次会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县金融服务地方、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建行支行2013年金融支持地方经济方面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2013年整体经营情况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建行支行一般性存款余额为15.47亿元,较年初新增4628万元,增速3.08%,其中对公存款39887万元,较年初下降4400万元;贷款本年累计发放3.6亿元,余额43666.08万元(未含公积金委托住房贷款3000万元、信用证683万美元、海外代付229万美元),较年初新增1707.79万元,增速4.07%,高于我行存款增速1个百分点,其中公司类贷款余额39800万元,较年初新增550万元。

除此之外,未纳入人民银行信贷报表统计口径的其他企业融资还有: 1、2013年为锂业股份有限开立信用证用于购买原材料(锂矿石等)68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302万元;

2、为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代付(6个月)22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442万元人民币;

二、2013年支持地方经济的主要措施及作法

2013年,建行支行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人民银行、金融办、银监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认真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克服困难,服务大局,调整贷款结构,在继续加大对县域内大型骨干企业、和民生领域类医院等客户支持的同时,以“金融支持中小企业”为中心,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主要作法是:

1.早安排、早部署、早见效。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短平快”的特点,建行支行在2010年底就制定了2013年中小企业发展计划,确定了目标客户对象,开展了“迅雷”调查行动,由行领导带队将公司条线、风险条线人员混编成三组,对辖内的中小企业进行了走访和摸排,初步确定了中小企业客户贷款培育对象;同时与县经信局联合召开了银政企联谊座谈会,向有关企业介绍了建行的中小企业政策和信贷产品,相关客户提出了其自身需求和相关问题,通过银政企三方面对面交流,沟通了信息,消除了企业的疑虑,为银企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如通过走访和座谈,支行筛选了金皇乐爽鹿业有限公司、民建饲料有限公司、科宇服饰有限公司等12个客户作为目标发展客户和培育对象。

2.领导带头、高层决策,再寻商机。在初步确立了中小企业客户发展目标对象后,支行及时向市分行领导进行了汇报,已求得上级行领导的支持。对此建行市分行领导高度重视,身先士卒,轻车简从,带队对支行的小企业客户进行了实地调研。如市分行一把手罗德发行长在听取了支行的汇报后,便亲自到支行,实地走访了美丰工业园区、银华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洪城新区等企业,在对相关企业考察后,现场决策,对部分客户的资金需求作出了答复,对支行提出了明确要求。3.整合资源,统一调配,高效为企业服务。针对支行对中小企业服务客户经理缺乏的现状,新增小企业客户经理一人,同时支行从创建活动出发,在人员缺乏的情况下,整合资源,将公司大客户经理、风险经理与小客户经理一道,纳入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团队,对筛选的中小企业贷款分组作业、统一审核,有效的提高了申报效率,得到企业的好评。仅2013年一季度支行上报省分行准入客户5户,获批3户,实现新增投放1200万元,为创建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4.适时调整信贷结构,有保有压、有进有退,实现中小企业贷款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创建质量。针对中小企业经营情况变化快、风险想对较大的特点,支行以区域、行业、产品、客户等多维资产组合管理,做好行业细分与区域比较优势的结合、客户需求与产品组合安排的结合、业务综合收益与客户风险状况的结合;加强监测考核,实施资产组合结构管控,不断优化小企业信贷结构,实行“一户一策”,确保贷款质量。2013年,支行在加大对部分优质中小客户信贷扶持的同时,对部分存在风险隐患或不符合信贷管理要求的客户实行了退出机制,全年共退出客户3户,贷款金额1430万元。

三、支持地方经济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支行面对大型企业“金融脱媒”的现状,积极开阔思路,调整信贷结构。2013年针对舍得曲酒股份有限公司贷款减少6000万元的严峻形势,支行积极应对,确立了“金融支持中小企业”为思路的路子,认真贯彻落实信贷政策,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以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加大有效信贷投入为目的,取得了较好成绩。近年来支行中小企业客户数、贷款额均大幅增长,2010年支行较2009年新增小企业贷款客户6户,新增贷款额3430万元;2013年较2010年新增客户7户,新增贷款3990万元(以上数据未含退出客户3户,退出金额1430万元),截至2013年12月末,支行小企业贷款客户数12户(其中:含2户审批通过,未放款客户),贷款余额8250万元。实行了中小企业贷款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支行,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服务中小企业为出发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县金融办组织的金融机构服务水平测评中,取得服务质量、服务技能、服务效率、服务态度四项全部第一的成绩,赢得了广大中小企业客户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赞誉,同时原支行行长鲍勇同志也评选为县委、县政府表彰的金融系统先进个人。

四、典型案例

支行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以客户需求为出发,急为企业所急,想为企业着想,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赞誉。如:省明塬机械有限公司系县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公司以研发、生产、销售液压破碎锤为主,该公司于2010年8月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投资8000万元新建5000台液压破碎锤/年,公司在成立之初由于基建开发商未履行全垫资的承诺,导致其流动资金暂时紧张,投产期延后。该公司在向他行申请贷款未果的情况下,找到建行,建行对此高度重视,行领导亲自考查该公司并与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座谈,在项目尚未投产的情况下作出准确研判,特事特办;支行在积极申报的同时,针对该公司系新建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尚未办妥无抵押资产的情况,积极为该公司联系担保公司,解决了贷款过程中的担保问题,在该公司获省分行准入的当日,便完成申报文件,次日便得到市分行对该公司800万元授信批复。从该公司向我行申请贷款到发放贷款完毕,前后仅10余天,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该公司项目也按期投产,建行的行为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赞誉,目前该公司经营正常,产销两旺。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建行支行在支持地方经济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受县内重点企业贷款减少影响,(2013年减少贷款6000万元、公司水电固定资产贷款分年还款700万元合计6700万元)支行贷款增幅和增长额度不大,受建行信贷政策的影响,对农户小额贷款及以房屋产权为抵押的个人类贷款暂不能办理,使我行贷款增长点较少;

2.受市分行“斯来福”事件的影响,从2013年9月起,省分行暂停分行(含)的小企业贷款新增业务,致使我行下半年无贷款新增,其中已准入、审批通过的2户,1100万元贷款亦暂不发放。目前,斯来福公司的不良贷款已移交,2012年省分行将对分行开放小企业贷款新增业务;

3.客户需求与建行信贷管理政策之间存在矛盾。如建行对行业的选择上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县内部分有需求的客户不符合建行政策要求;

4.对中小企业客户的服务手段和渠道需进一步加强,金融创新有待进一步提高。2012工作安排的初步思路

虽然我行2013年贷款新增不理想,但我们对全县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对信贷业务的发展充满信心,也请县委县府相信我行强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决心和努力。

1、继续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1).我们坚信,“发展有风险,但不发展就会有危险”。坚定贷款投放是第一要务的工作思路,加强与县委县府和省、市分行的请示汇报,争取对项目的支持和信贷规模倾斜。

(2).加大力度,支持地方重大项目建设。对全县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密切跟踪进度安排,及时主动提供信贷服务,积极争取上级行支持。(3).对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企业如舍得、电力等,协调解决好信贷规模等关键事宜,大力支持其壮大发展。对涉及社会民生的学校、医院给予资金支持,支持其有效改善就医环境和就学环境。

(4).在支持小企业发展上,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目前在市分行的积极努力下已得到有效解决,对此,我行将继续坚持以发展中小企业为中心的思路和决心,对小企业要“弯下腰”,“倾注真情”,建立“痛感机制”,做小企业的“贴心人”。我行已确定2012年将新增对5-10户小企业进行贷款投放5000万元-1亿元,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5)继续做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优选项目楼盘,2012年拟投放个人住房贷款5000万元。(6)加大对文化产业的研判力度,找准信贷切入点,有效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7)继续主动在前期嵌入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为招商引资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2、争取上级行支持,开通个人助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贷款品种,继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提升内部核心竞争力,以公平、公正的手段参与市场竞争。

3、加强安全运营,防止事故、案件的发生。

4、全力以赴为政府、企业和市民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履行好建设银行作为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

第二篇:科学审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在宏观上加以整体把握,又要在微观上付诸实施。在当前特殊的经济形势下,审计监督作为保证政府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保证财政资金合理有效使用的一个重要措施,促进政府及部门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手段,要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的战略部署,促进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推动常熟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审计工作新跨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突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结合审计工作实际,要努力达到以下四个具体目标,使审计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跨越。一是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审计理念,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紧密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深刻分析审计工作存在的差距与潜力,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的“四个理念”:一是服务中心,树立发展是审计第一要务的理念;二是以人为本,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三是突出绩效,发挥审计在经济运行中建设性作用的理念;四是立足预防,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理念。在审计事业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思想解放和思想统一,在推动科学发展上进入认识和实践的新境界。二是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按照“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要求,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引导审计机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着力提高科学决策、服务发展的能力;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善于学习、开拓创新的能力;依法审计、执审为民的能力。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精神力量、实际能力和职业素养,努力建设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业务精的审计队伍。三是审计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紧扣“四个优先”(理念优先、服务优先、和谐优先、形象优先),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主要问题,深刻分析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做好“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这篇文章。针对当前面临的突出诸多问题,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充分发挥好审计在解决和缓解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建设性作用,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四是审计机制进一步创新。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改革思路,进一步创新审计理念、审计模式、审计方法、审计管理以及审计干部考核、奖惩机制,提高审计机关行政效能,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推进审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树立大局观念,找准审计工作定位

以科学发展观指引审计工作,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找准审计工作地中心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审计工作的根本要求,必须一以贯之地加以坚持。审计工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常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保增长、促发展”目标这个中心工作,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从战略上找准审计的定位,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常熟“保增长、促发展”战略目标中的作用。一是要把握大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形势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审计机关的担子会更重,这是最根本的一个大局。审计机关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正确的方向,不断增强做好审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为常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提供强有力的审计支持。二是要融入大局。融入大局就是要在常熟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来统筹规划审计工作,使审计工作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与人民群众的期望有机结合。审计机关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中的职责,切实把审计的各项工作与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用审计的科学发展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服务大局。审计的目的就是要服务发展、保障发展、促进发展,通过发展保证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体现为人民服务。审计工作要紧紧抓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扎实开展工作。

三、充分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在审计目标上,根据经济环境、经济形势发生的新变化,把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审计的首要任务,把审计监督重点转移到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上,把审计关注点移位到检查财政部门促增长、保稳定政策措施落实上来,为深化财政预算制度改革服务。在具体的实施中,围绕“保增长、促发展”的要求,注重对加大投入和扩大内需资金的跟踪问效;注重对财政扶持的产业和项目进行跟踪问效;注重对新增财力、镇级财力、公有资产安全完整、土地出让金收入管理的跟踪问效;注

重对财政行政经费预算管理绩效的跟踪问效等。要进一步加强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性资金和项目审计,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审计检查检测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实施的效果、国家宏观政策执行效果、财政资金使用效果、效益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紧扣“三个重点”:一是紧扣重点部门单位,二是紧扣重点项目,三是紧扣重点专项资金(基金)。

2、以促进提

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继续加强政府公共工程及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加强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把审计项目财务收支与审计工程质量、建设程序、项目管理、投资效益结合起来,把揭露查处问题与分析研究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投资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努力做到抓住重点、审透热点、突破难点、减少盲点,力求在揭示损失浪费、重大决策失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最大限度地为政府挽回经济损失,提高工程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3、以促进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坚持以完善制约与监督机制、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廉政建设为出发点,继续在健全配套审计工作制度、规范运行、创新审计方法、完善评价标准上下功夫,继续实施审计与纪检专项审计制度,重点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效”机制,搞好试点工作,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力度,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促进领导干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积极探索有效的审计组织方式,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效益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考察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任前审计、离任审计,积极推进任中审计。

4、关注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涉农民生审计。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关注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强化审计监督,在安排审计任务时,更多地考虑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一些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好农村教育培训工程资金、农村环境整治工程资金等专项审计、数字电视转换等专项审计调查。推进以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农村建设,关注农村教育、农村环境整治状况、支农资金等使用情况、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关注社会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尤其是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情况。

5、继续探索,着力推进绩效审计。审计工作不仅在查处违法违规问题方面履行好职责,还要在促进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方面,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上发挥作用。探索开展效益审计,就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把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的利益作为审计部门的根本利益。正确处理真实、合法、效益三者的关系和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效益审计的范围,以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

6、以“人、法、技”建设为重点,抓好审计队伍建设。以作风效能建设为抓手,以建一流审计队伍为目标,加大审计人才培养使用力度,加大引进审计实用人才和高级人才的力度。合理安排好审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和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实务培训,处理好审计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引进人才的关系。推进依法审计,落实审计质量控制的各项措施,全面实施计算机审计和经验总结,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

第三篇:为进一步强化信息

为进一步强化信息、调研工作,充分发挥发改委参谋服务职能,提升发改委整体形象与知名度,加强对全委人员编写信息、撰写调研报告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实行全委信息调研责任制

全委所有科室人员都要积极参与信息编写和调查研究。综合科每月至少编发一期发展动态,每人每月至少编写上报(发表)2篇信息,其他科室每人每月至少编写上报(发表)1篇信息。各科室在发改委网站上的板块至少每周更新2条以上的信息。各科室每年至少完成1篇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所有信息必须经分管主任审阅后上报,对县以上部门报送的信息必须经主任审阅。

二、实行信息调研定期考核通报制度

办公室负责每季度对全委信息调研工作进行一次统计,每季度进行一次累计总评,并向主任办公会汇报后在全委通报。

三、实行信息调研积分奖励制度

全委人员(含各副主任)完成信息调研工作任务(其中,综合科为每人每年40分,其他科室每人每年20分)后的超额部分,实行积分奖励。

(一)积分办法

1、论文、调研报告、运行分析及广播、电视新闻(2000字以上),国家级(A1)40分,省级30分、市级15分、县级6分、委《发展动态》、委网站3分。

2、信息与通讯(500字以上),国家级20分、省级15分、市级8分、县级4分、委《发展动态》、网站2分。

3、简讯(500字以下),国家级10分、省级8分、市级4分、县级2分、委《发展动态》、网站1分。

4、各科室人员提报的信息和调研文章,被县领导批示的加计10分,被市领导批示的加计20分,被省领导批示的加计50分。

5、转载、编发的他人稿件,记相应等次稿件四分之一的分值。多人合作稿件,积分按署名作者人数平均分配。

(二)奖励办法

奖励标准为每分1元。完成责任目标任务的,每年按积分奖励一次;未按责任目标完成任务的,原则上取消其评先树优资格,并按其与任务目标的差额在年终精神文明奖中扣除相应奖励。

四、信息调研考核范围

1、国家级考核范围包括:《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改革报》、《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研究》、《求是》、《半月谈》;电视台、电台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级网站。

2、省级考核范围包括:《大众日报》、《山东经济纵横》、《农村大众》、《齐鲁晚报》、《党员干部之友》、《支部生活》;电视台、电台指山东省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省级网站。3、市级考核范围包括:《济南日报》、《济南时报》、《济南经济》(相应降低一个奖励等次);电视台、电台指济南电视台、济南人民广播电台、市级网站。

4、县级范围包括:《新平阴》、《通讯与调研》、《平阴信息》、《政务信息》、《信息与调研》、《玫瑰文苑》、《平阴文艺》、《发展动态》(相应降低一个奖励等次);电视台、电台指平阴县电视台、平阴人民广播电台、县级网站。

五、信息调研工作考核说明

1、发表信息和调研文章的载体,报纸、刊物以原件为准,电视台、电台用稿以用稿通知单为准,网站以下载页面为准,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兑付。

2、未经审阅擅自对外发表信息、言论并造成负面影响的,不予奖励且责任自负。

第四篇:强化金融支撑 加快跨越崛起

强化金融支撑 加快跨越崛起

—全市1-8月金融工作情况汇报

市政府金融办(2011年9月6日)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金融工作创造性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坚持服务和服从全市经济发展大局,不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区域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运行总体呈现出速度加快、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局面。

全市金融工作开展情况

一、信贷投放持续快速增长。截至8月末,我市共有12家银行,银行网点274个,实现了全市乡镇(街道)银行网点全覆盖。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投放额295.52亿元,同比增长32.53%,净投放额51.41亿元,占任务64.26%,增速自去年以来有18个月位居全省第一。

二、证券、保险业有序竞争。7月末,全市证券营业部总开户数19605户,较年初增加1578户,上半年交易额 66.7 亿;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1亿元。其中,财产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8 亿元,人身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3亿元。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各类农作物190万亩,牲畜1.3万头,投保农户63万户(次),提供了5.5亿元的风险保障,已决赔付183万元。

三、微型新型融资主体蓬勃发展。民间资本得以规范引导,在支持“小个农” 融资等领域发力强劲。小贷公司增幅全省第一、总量居中。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申请筹建35家,批准筹建23家,开业17家,总资本超10亿元,截止目前已开业小额贷款公司累计贷款达8.9亿元,支持小个农达3400余家,上缴税收达800万元;融资性担保公司势头强劲。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筹建14家,开业9家,总资本11.8亿元。目前已开业担保公司注册资本7.64亿元,在保余额17.38亿元。预计截止今年底,我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开业将达15家,总资本达14亿元。

四、银企对接工作有声有色。4月11日,召开了以“调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全面转型”为主题的池州市2011年春季银企对接会,此次对接会全市11家银行共对接153个项目,对接金额达45亿元。6月13日举办了2011年园区(开发区)银企对接会上,共对接44个项目,对接金额达14.7亿元。7月25日举办全市金融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暨银企对接会,银企签约涉及10家外贸企业和6大商业银行,共达成协议14个,贷款额度达14.7亿元。

五、上市工作开展如火如荼。召开了全市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会议,会上对全市上市工作作了统一部署和安排,成立了由市长亲任组长的池州市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举办了两次企业上市知识讲座,编印并向企业赠送了《上市工作指南》。联合省内知名股权投资机构开展为期21天上市后备企业工作调研,建立了涵盖16家企业的全市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加强对上市后备企业工作调度,召开了全市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全市3-5年实现3-5家企业上市的工作目标。

六、风险投资基金“引设”并举。今年来,引进省内外近80家各类基金来池考察投资,建立了来池境外股权投资机构档案库;《池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业经市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通过;池企自己的风投基金也即将设立,计划于本月上旬签订池州市宏基创业投资发展投资基金合伙协议,并同时注入首批资金,皖江池州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合伙协议已基本商定。

七、金融创新成效显著。开展全市金融创新竞赛活动,积极推介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产品。出版并赠阅《金融知识ABC》。利用“池州金融网”电子信息平台宣传优势,充分发挥池州市“e点通”金融超市作用,截至8月末,通过金融超市实现银企对接项目10个,授信金额8420万,其中担保公司实现对接项目18个,对接金额为11200万元。

八、区域金融体系日益健全。今年来,本市已进驻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分支机构4家;安徽青阳九华村镇银行已开业,池州市贵池民生村镇银行已召开出资人大会,东至村镇银行材料已报省银监局;光大银行在池设立分支机构材料已报银监会待审批。证券机构2家,保险机构15家,其中产险7家,寿险8家。小额贷款公司已开业17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已开业9家。池州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

下一步金融工作计划

下半年金融工作总体思路是缓解企业融资难,帮助支持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做实办好全市金秋银企对接活动,确保完成80亿投放任务;

二是全力推进企业上市,大力发展和运用风投基金,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力争年内有两家企业上报材料,明年IPO;

三是推进金融工作创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力争助保金等金融产品覆盖全市以及首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成功发行。加大银企对接工作力度,推进池州市“e点通”金融超市建设,服务中小企业和“小个农”;

四是撬动民间资本,大力发展“草根金融”。实现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开业2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开业15家;推进贵池民生村镇银行、东至村镇银行、光大银行池州分支机构建设。

第五篇:高职院校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路径探讨

高职院校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路径探讨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吴一鸣 哈满林

摘 要:本文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要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三个方面展开,着重探讨了高职院校如何从找准办学方向、创新办学思路、提高办学水平、凸现办学特色入手,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关键词: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路径

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要求

以服务为宗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高职院校存在的基础,是高职院校自身价值的体现,也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每个地级市至少设置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格局[1]。本土性与职业性、技术性一起,成为高职院校的三个最重要特征。高职院校也因此成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机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提供人才支撑。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新兴行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数控技术、材料技术的生产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由对熟练劳动者和初级人才的需求,转化为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要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是提供技术支持。高职院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契合最为紧密,既要推动自身科技创新,在发明创造、先进工艺、先进技术等方面为本地行业和企业提供支持,又要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成为本地行业、企业或其他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田”和“孵化器”。三是参与新农村建设。高职院校担负着直接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重要职能,不仅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量专业对口的高技能人才,而且要主动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现技能单一的传统农民向技能型劳动者的转变。

四是促进地方教育协调健康发展。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地区间、行业间发展并不均衡。做强做优地方高职院校,是在更高水平上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地方教育协调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高职院校办学因其本土性、职业性、技术性,必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上满足现实需求。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实际办学中,有诸多方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一是办学定位不够明。职业教育发展不能背离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办学必须考虑能够为地方和行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贴近地方和行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如何对接行业、企业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上的目标定位并不是很清晰。体现在具体培养方向上,是趋向于高等教育,培养通用型、基础型的人才,而不是趋向于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二是办学思路不够清。高职院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满足市场需求。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上重视不够,缺乏经费投入导致流于形式。而且,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未认真考虑市场需求,普遍设置社会热门程度高和办学成本低、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人才短缺”和“人才过剩”两种现象并存。三是办学水平不够高。师资力量是决定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基础。高职院校必须要有一支结构优化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中职学校升格而成的,其原有的教师在质量和结构上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新进的教师绝大多数是从

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产实践和技术应用能力相对缺乏,课堂讲授很难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虽然,许多高职院校聘请和引进了一批善于实践的企业中高级技能人才,但仍是杯水车薪。

四是办学特色不够显。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地方性”、“职业性”两个方面,“地方性”就是紧密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性”就是培养人才的职业素质高、实践技能强。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趋向于小而全、小而散,人才培养趋向于理论知识的教授,与地方行业、企业互动不够,道德教育和技能培养不够。

三、高职院校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途径

(一)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指针,找准办学方向

一要正确理解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高职院校在发展认识及具体办学定位上,要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类型。其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既有层次上的差异,更有类型上的不同,不能以建设研究型大学为目标,而是要与本科院校错位发展。否则,必然带来学术型人才大量过剩而技术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造成社会人才结构的失衡[3]。

二要紧密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个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等的不同,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方向、规划目标也都有着较大的差别。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的相适应不仅要体现在静态上,同时还要体现在动态上。高职院校要了解当地经济的特色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密切关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及中长期发展目标,把握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做到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培养能够受到当地市场、企业所欢迎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三要准确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和重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突出地方特色,依据地方经济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的发展程度、不同行业岗位职业群的具体要求来定位,通过关注本地市、县经济发展的主打方向与重点产业,把握本地今后一段时间内所需专业性技术人才的产业定位和行业方向,进一步明确自身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

(二)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支撑点,创新办学思路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遵从职业教育规律、凝炼发展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增强育人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全世界高职教育发展的共同取向。高职院校唯有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不断创新办学思路,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实现创新,形成自己的活力和竞争力。

一要从战略层面做好规划。规划“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办学思路,应上升到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考虑。要坚持从学校的自身实际出发,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发,从培养职业人才的需要出发,尤其应重视研究依托行业产业求发展问题。要加强学校资源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倍增、放大的作用。

二要从实施层面加快推进。企业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缺少积极性,这是高职院校工作中最头疼的问题。这一问题,与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有关,更与学校自身实力不强、缺乏吸引力有关。高职院校应更多地研究增强自身吸引力的问题。学校设置专业和课程不能单纯地考虑自身教学的需要,要多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角度考虑专业和课程设置,与企业及行业共同开发为产业、行业、企业所需要的专业和课程,增强专业和课程的吸引力。学校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学校教学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特别是行业培训人才的需要,增强软硬件设施的吸引力。学校教学组织及实习安排要既能保障教学需要,又能适应企业生产用工需要,使学生真正成为企业所需的顶岗职工,使学生持续不断的实习成为企业用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学生实习的吸引力。学校要帮助企业培训职工,开发推广技术,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教育和技术服务,增强学校服务的吸引力。

(三)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动力,提高办学水平

一要建立适合高职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搞好“三个对接”[4],即育人理念与企业用人理念的对接、实践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的对接、评价标准与企业质量标准的对接。要做到三个紧贴,即紧贴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紧贴岗位设置课程,紧贴用人单位需求培养人才。要坚持四个面向,即坚持面向社会开放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同时为社会提供服务,面向教学过程开放着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面向世界开放学习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知识,面向未来开放抓好企业、行业发展的提前量[4]。二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并重与统一,注重技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结合与融通。为弥补教师动手能力差、实践课教师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能力。同时,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要力争实现与企业的人才资源共享,减少教师引进、培养等重复劳动和相应成本。要力争实现与企业的人才资源共享,减少教师引进、培养等重复劳动和相应成本。与企业人才在师资上共享程度越高,说明学校和社会、企业融合度越高,学校的美誉度越高[5]。

三要建立高质量高效益的实训基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资金少、技术薄弱、师资匮乏、办学条件较差,大多都未能建立起完整高效的实训基地体系,造成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瓶颈。高职院校要在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国外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要大力提倡走校企、校所(研究所)、校场(农场)共建联办的道路,实现共建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共建实训,基地,既是校内实训基地的有益补充,又有利于引导学生与社会接触,也有助于各个高职院校随时掌握人才市场变化规律,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是地方性高职院校直接为当地经济服务的有效形式。

(四)以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凸现办学特色

一要明确高职质量观就是就业质量观。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要让人民满意就必须提高就业质量,没有就业质量就谈不上是职业教育,因此,高职教育质量观就是就业质量观,就业质量应该也必须成为衡量高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6]。高职院校必须要在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指导工作,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力,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要重点打造地方特色专业。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实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发、设置与调整专业的机制,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优化专业结构。专业建设要突出地方性,建设一批定位明确、社会适应性较强、就业前景良好的品牌特色专业,逐步形成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链和专业群。专业建设要突出职业性,遵循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规律,构建满足职业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完整性课程体系,增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要努力实现毕业生的“德技双馨”。一个员工在企业是否成功,技术能力固然是基本要求,但其工作态度和品德却是成功的关键,没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员工的技术能力就不能充分发挥,而且会给企业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从事某一职业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应注重思想品德和人文艺术素质教育,使毕业生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还具有较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成为德技双馨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任君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研究[J].高等工 程教育研究,2006(1).[2]刘爱平.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对位供给”[N].湖北日报理论周刊,2006-8-3.[3]董大奎,刘钢.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模式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7(7).[4]王尧.乘势而上,突出特色,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J].宁夏教育,2008(7).[5]周群.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4).[6]冯俭.就业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之基[N].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07-12-5

下载为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进一步强化部队管理

    为进一步强化部队管理,提高灭火救援作战能力,加强部队安全防事故工作,防止各类事故案件的发生。7月2日下午,略阳大队组织全体官兵召开当前部队管理安全工作形势分析会,共同对当前......

    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规范管理行为,优化管理流程,实现“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依据......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支撑能力五篇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支撑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的进步,科技创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012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产品生产保......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的意见2010年07月15日 17时02分39主题分类: 计划物价 资源能源“气象”“经济社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

    整顿金融秩序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热点话题八:整顿金融秩序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热点追踪】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11 !!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强化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王岐山与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座谈时强调 稳中求进 防范风险 强化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人民日报 》( 2012年07月21日 02 版) 本报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许志峰)中共中央政治......

    为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激发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坚定吉林煤矿监察局党员干部队伍秉公办事、廉洁执法的自觉性,打造务实、高效、廉洁、公正的执法部门形象。2月27日......

    为进一步强化我校师德建设工作

    2010年辉县市四中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德建设工作,弘扬和培育新时期教师职业精神,塑造一支师德高尚、敬业乐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