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
浅谈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活动空前活跃,由此引发了诸如交易纠纷、“空心村”、一户多宅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应当正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宅基地使用权,用益物权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using right of rural homestead circulation flourished, resulting in such as transaction disputes, “hollow village”, more than one house and so on a series of questions.We should face up to the transfer of the right to use rural homestead reality, innovation,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in-depth study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use right transfer system.Keywords: land use right, usufructuary right
中图分类号:D92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村民住宅的流转活动也空前活跃。然而,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事实上已无法有效管理一些地方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和变更。一方面,政府对农村建房普遍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指导,许多城市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地区,农村人均宅基地普遍存在利用粗放、严重超标和过剩闲置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利润的驱动,出现了集体和农民利用宅基地进行“以地生财”的隐形交易,形成了地下宅基地市场。由此就引发了诸如交易纠纷、“空心村”、一户多宅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应当正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创新。
一、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农村宅基地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继承法》也有规定,继承人对房屋等遗产有继承权。但是对房屋以下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以及使用年限,现行法律法规均无规定和正式说明。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中明确规定,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但限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用途,不得流转作商业性房地产开发。随后,国土资源部根据该决定精神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34号)再次强调要重点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宅基地的监督管理。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这一具体规定,强调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进一步限制,即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向城镇居民流转。
而在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在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方面,虽依然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但是体现了农民对宅基地房屋的用益物权,为宅基地制度的改革预留了空间。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是现代物权发展的必然体现。
现代物权法由过去单纯的强调归属转向对利用价值的追求。只有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才能将资源流向有效的利用主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农民住宅一旦建成以后,房屋、宅基地和房屋所有者之间就形成了无期限、无流动、无价格的固定占有、使用关系。如果房屋所有者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原房主不想再占有这处宅基地,他只能选择无偿将宅基地让出,放弃作为农村集体中的一员该得到的福利,而不能将该福利转化为经济收益。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城市住宅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让农户做出这样的选择显然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民移居后,空置的房屋不能转让、出租,现成的财产变不成钱,对经济状况本就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是很痛心的。没有移居的农民发展农业生产、从事一些经营活动融资或者得重病花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钱救治,却不能用房屋抵押获得贷款,将花费在房屋上的死钱用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物不能尽其用,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实现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充分利用,除有明确的归属外,流转是实现价值的有效途径。
(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是盘活大量潜在宅基地供需的要求。
20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由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由农村流向城市,使流出地的宅基地长期闲置;有的家庭父母有宅基地,子女也有宅基地,而实际却生活在一起,空闲了宅基地;有的在城里购买了房产居住,而户口依旧在农村,同样出现了空置的宅基地。因此在这些地区大量出现“空心村”。随着我国城市化措施的出台,尤其是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和深入推进,农村空闲宅基地将变为潜在的市场供给。据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分析资料估计:今后20年全国每年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地区。而以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153m2计算,每年将均有18.36万 hm2的农村宅基地可能闲置不用。
(三)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村市场的发展
城市居民到农村从事生产、经营,或退休返乡生活等,既可以为农村带来急需的资金、技术,还可以引入先进的知识、观念,对改变农村面貌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有的农村已把吸引城镇居民到农村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式,因此,完全阻止其购买宅基地,不尽合理。而一旦国家政策有条件地允许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则不仅促进宅基地的流转,也会促进农村市场的发展。
三、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分析
(一)目前宅基地使用权自主流转的方式、途径
1、出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农村耕地逐步减少,加之农地的收益甚微,许多农民将自己住房的一部分用来出租以获取租金,承租人将其作为住宅、办公、仓库或其它经营服务场所。这样,农民在出租房屋的同时也出租了宅基地使用权,承租人在居住的同时也获得了土地使用权。目前,除一些经济尚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外,此类流转形式几乎遍及城乡结合部、都市村庄、县城和中心集镇等经济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如西安市南郊高校聚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区,租金已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出租房屋已成为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流转方式。
2、买卖。近年来,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在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后在城市购买商品房而将原农村住宅连同宅基地出售给他人居住;农民“农转非”后留下的房屋和因婚丧嫁娶一户有多处而又长期闲置的房屋等都会进行买卖。即让渡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根据“房地一致”的原则,由于房屋所有权的转让,宅基地使用权也因此而转移。此外,在城市新区建设热浪的冲击下,一些有远见的农民或经营者在城市近郊可能发展为新区的地段买下部分宅基地,而在新区建成后将其高价出售也成为宅基地使用权买卖的一种新走势。
若允许农村宅基地和住房流转,对于留在本地务农的农民,通过出租多余住房,可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对于异地承包、规模经营的农民,可通过购买或租赁当地农房,降低生产成本。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一方面可通过出售或出租住房,增加一条融资渠道,所获得的宅基地收益可以成为农民进城的资本,也使这种转移更为彻底,加速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在城郊结合部租赁廉价的农民房屋,打工的农民可以降低城市务工生活成本。
(二)流转现状引发的实际问题
1、尽管国家对宅基地的管理实行严格的审批制,但在宅基地的审批过程中,擅自多批宅基地给村民的现象严重,政府无法宏观调控,导致宅基地的管理严重失衡。许多地方一户多宅、超面积住房、违法占地建房等现象非常普遍,这不仅干扰了国家对宅基地的正常管理,而且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2、长时间私自转让宅基地使用权存在社会隐患,造成管理混乱。由于暗箱转让,购买农民宅基地的居民与出让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民之间往往仅凭一纸转让协议就决定了宅基地的转让,而相关部门却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制止,只能听之任之。其结果,一是村集体组织无法知道本村宅基地的实际使用人是谁,造成管理混乱。二是由于农民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原始取得是无偿的,相对价格低廉,有较大的市场价值空间,再加上转让是暗箱进行的,无须进行登记,无须交纳相关费用,给炒作宅基地使用权的人以可乘之机。三是农村集体组织的宅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地使用权实际已经流失,而与法律规定相悖的这一社会事实,将长时间存在。
3、由于缺乏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法律规范,尤其是宅基地使用权的登记制度,实践中转让方与受让方的权利义务不清,导致流转的法律纠纷和经济纠纷不断,交易安全得不到保障。有些农民在出让宅基地使用权后,遇到征地、拆迁等情况,想收回宅基地使用权,但购买方已付清钱款,且投入相当资金重修或建房,拒绝接受,于是引发纠纷,甚至打官司;有些卖掉自己宅基地上房屋的农民在城里生活困难,闹回村里要求重新批地;还有些势力强大的村强行收回已被村民卖掉的宅基地,买方财地两空。此类强制腾退、返还财产的执行案件,由于关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且往往数额较大,法院在执行中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有的案子反反复复执行了几年,还是执行不了,消耗了大量的司法资源,还容易导致矛盾激化,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
四、促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合法化的对策及建议 就目前不规范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来看,为了保障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宅基地的配置效率和集约利用程度,就必须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和有偿流转的相关对策。
(一)提高农民对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思想认识 如今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在进行其房产交易的同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宅基地也随着在交易,只认为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这是因为农民是典型的“经济人”,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其行为方式往往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这也是城乡结合部土地市场如此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强农民对集体土地流转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深刻认识到“房地一体主义”这一基本原则以及其他土地(流转)常识。(二)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有偿、有期限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现行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无偿、无期限使用制度日益暴露出弊端。如果再贯彻无偿、无期限制度势必影响宅基地资源的合理分配,造成宅基地资源的紧张,进而占用耕地。所以 ,应参照城市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对农村居民取得宅基地象征性的收取费用,对宅基地的闲置和浪费,收取较高费用。另外,他物权的存在都是有期限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参照城市住宅用地使用权期限为70年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期限也应规定为70年 ,自农民申请宅基地获得批准之日起算,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
(三)尽快着手和加强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明晰宅基地产权
产权明晰是流转的前提。应加强宅基地的登记工作,依法确定宅基地的权属范围,明晰宅基地使用权的产权主体,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做好流转的管理,不断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我国《物权法 》第十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薄时发生效力。”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已经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 ,我国对宅基地使用权实行的是登记生效主义,并且未区分城市和农村,应是城乡一体化登记制度。所以,应当加强登记的规范化建设。对宅基地闲置、浪费问题,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采取在规定标准以内的予以登记发证,对超标准部分,要求缴纳资源占用费,采取限期拆除等措施。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宅基地流转问题
姓名云剑升龙
人文学院
关于宅基地流转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是指建了房屋、建过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的土地、建过房屋但已无上盖物,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备建房用的规划地三种类型。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公民个人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不能抵押。研究农村宅基地问题,可以发现宅基地流转中的得失与利弊,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进我国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
2010年8月,我就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走访了附近的几个行政村,向当地的村干部与村民询问了宅基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在我走访的村子里,以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马店新村最具代表性。马店新村有村民539户,共计1407个人口,是当地一个比较大的行政村。该村耕地面积达941亩,其中水田828亩,地势比较平坦。马店新村以轻纺业为主,共有剑杆布机600多台,袜机300余台,家庭手工业发展迅速。该村充分利用现行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相互转让宅基地或空余房屋,扩大家庭手工业的规模,大大促进了马店新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剩余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在这次的走访调查中,我对马店新村的宅基地流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1.处于不断扩张势态的家庭手工业需要房屋空间的支撑,连续的房屋有利
于家庭作坊的扩大与发展,马店新村存在着宅基地的转让买卖事件。
2.马店新村是由拆迁在后形成的新农村,因而存在着大量的宅基地,这是
宅基地流转的基础。
3.由于宅基地申请要求严格,程序复杂,以及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宅
基地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从几年前的3万元一间涨到现在的10万元一间,还是有价无市。
4.马店新村的宅基地转让基本上是同村之间的转让,很少出售给不是本村的村民。
5.从该村来看,宅基地买卖正规化,转让合同越发正式且合理合法,法律
意识比较强,因而宅基地转让所引起的法律纠纷很少。
宅基地流转问题其实是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我国的宅基地使用权有四大特征,包括以下内容:
l.依法取得。农村村民获得宅基地的使用权,必须履行完备的申请手续,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取得。
2.永久使用。拥有宅基地使用权的公民,使用权没有期限,由公民长期使用,长期不变。可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厕所等建筑物,并享有所有权;在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树木,发展庭院经济,并对其收益享有所有权。
3.随房屋转移。宅基地的使用权依房屋的合法存在而存在,并随房屋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房屋因继承、赠与、买卖等方式转让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宅基地使用权也随之转移。在买卖房屋时,宅基地使用权须经过申请批准后方可随房屋转
移。
4.受法律保护。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否则,宅基地使用权人可以请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占有、赔偿损失。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宅基地流转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出村进城,外出务工人员大都定居城镇,于是农村就出现了许多废弃的房屋。据一个房产机构称,经济发达乡镇的农村可利用住房闲置率为6%,中等发达乡镇的农村可利用住房闲置率为4%,一般乡镇的农村可利用住房闲置率为1.5%。由此可见,农村宅基地资源,各种建筑资源浪费严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宅基地的流转可以节约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
其次,农村家庭手工业发展迅速,这在东部尤为明显。而其生产扩大往往受到机器安放与产品堆积空间太小的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使家庭作坊有机会发展,这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和社会就业压力。
此外,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后,各地农村将“包装”村民房屋,改善村容村貌作为工作重点之一。而新农村中往往存在长期无人居住的空房或危房(这些可视为新的宅基地),对这部分房屋的修缮,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若对之弃之不理,则又是影响整个行政村的村容村貌。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可以使这部分无用之地真正成为有价值的土地,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
当然,宅基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地,体现了“居者有其地”的理念。如今城乡贫富差距并不小,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必然会有很大一部分农民丧失居住地,导致农民流离失所,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同时宅基地作为产权,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因而宅基地市场化将不可避免的掀起新一轮的炒地热,哄抬宅基地价格,将有限的宅基地资源集中到少数强势群体手中,为强势群体乘人之危提供便利,成为强势群体手中一只会下金蛋的鸡。这样无限制的流转,必然是强势群体剥夺弱势群体的利益,导致农民阶级权益的流失。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草率地决定宅基地流转与否,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实事求是得说,在现今这种风气下,完全无限制的宅基地流转,很有可能会给大部分农民造成悲剧,影响社会稳定。若禁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则又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个人认为应允许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但应在小范围内流转,即只允许在农村人口之间转让,非农村户口的人不得买卖宅基地。这样既能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能活跃农村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也能减少一些矛盾的产生。在宅基地流转过程中,国家也应加强监控力度,使之合法合理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1.《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该如何流转》 陈建明 陈忠浩
2.《浅谈农村宅基地流转》 冯一飞 杨鸿鸣 许鹏
3.《禁止宅基地转让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孟勤国
4.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马店新村档案,
第三篇:浅谈宅基地使用权问题
浅谈宅基地使用权问题
法学091 陶淑俊 200950725110
从1994年开始,有多名画家购买宋庄农民的住房,目前画家村居住有近1500名艺术家,其中有200多人购买了农民的住房。由于北京房价的不断上涨,“画家村”住房的价格也一路攀升。最初上百平方米农家住宅不过一两万元,而现在需要要二三十万元。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少农民在出售住房后反悔,向法院起诉要求宣告房屋买卖合同无效。马海涛诉李玉兰案就是著名的一件案件.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民集体成员为建造自住房屋及其他附着物而占有和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权利.宅基地使用权不仅是农民的一项重要财产权,同时也是农民的生存保障权.它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地,承载着农民的最低生存保障.此案中的宅基地使用权只能归农民集体成员所有,所以李玉兰本身就没有拥有农家住宅的权利.开始的住宅买卖就是不合法的.一般在房屋买卖过程中多数买房人是善意购买的,主观过错很小,与作为买房人的农民相比,明知农村宅基地住房不允许买卖,却为了经济利益将住房卖给城市居民,占有主要过错.出卖多年后又以违法出售房屋为由主张合同无效,故出卖人应对合同无效承担主要责任.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就会助长农民见利忘义.当初农民卖房子时都是闲置房,看着房价涨了就想将房子要回去.然后又拿出去卖.这样有损买房人的利益.所以我认为,如果在法律允许的基础上,能够稍有规章变动,使得农民能够自己自主经营自己的财产,出售、出租闲置私房,使有限的宅基地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就能减少很多关于宅基地所有权归属问题的争论,而且能够保证多方面的公民权利,将利益最大化.
第四篇:论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论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摘 要:宅基地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重要部分,当然宅基地使用权也是农民生活权利之必须,但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能否进行交易、流转仍旧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就目前的国家对宅基地的相关政策法规来看,禁止宅基地流转的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造成一系列的诸如“宅基地隐形流动和违法用地”等的问题。
关键词:宅基地 宅基地使用权 流转自由
国家所能依靠能够促进稳定发展的根本是合理的土地制度,土地制度是人民拥有的权利为土地权利,这项权利同时也是人民所拥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因为这涉及到人民的基本生存问题。①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对农民的生存保障功能是该制度最显著的意义。我国相关法律对该项土地权利进行了特殊规定,并将这项权利属性定性为用益物权,但其仍是被严重限制的物权。
目前,关于宅基地使用权能不能自由流转,这个问题在理论界仍然存在很多分歧,当然,对这一权利问题的研究讨论跟现实的实现还相差甚远。文章通过分析宅基地基本属性,结合实际,探索出宅基地使用交易的方式方法,最终为立法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一、宅基地使用权概述
(1)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
我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物权形式就是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指的是农村居民为了建造自己的房屋,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占有、使用而享有的权利。②在我看来,农村宅基地的定义应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宅基地的权利归属集体所有,农户只具有使用权;第二,完全具有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和资格,才能作为该项使用权的主体;第三,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才能获得;第四,需要被进行统一分配才能取得;第五,仅被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适用。
(2)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征
1、权利主体的身份性。依据《物权法》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使用权人须有身份上的要求,但是,要能享有这种使用权,他必须具有特殊身份,即集体经济组织人员的身份。如果丧失了这种特殊的人员身份,那么,他就丧失了因为身份关系才能取得的这种使用权,此时,集体经济组织也就有权收回这种权利。
2、权利客体的特定性。宅基地使用权的对象只能是集体所有的土地。同时,经过相关规定知道只有耕地才能作为宅基地使用权的客体,耕地的用途不能背任何组织和个人擅自改变,更不能私自将耕地改变为自己的宅基地。
3、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的法定性。宅基地的取得需进行严格的法定程序,当然,申请资格是必须具备的。其次,必须履行法定手续,以户为单位,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此时,才能取得宅基地使用权。
4、宅基地使用权的限制流通性。目前,基于进行社会保障功能这一作用,对于宅基地上所拥有的权利来说,只能由宅基地使用权人享有,其他人不能擅自享有。该种使用权的流转在现行法律规定中是被受到严格限制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随房走,房随地走”;第二,宅基地使用权必须跟宅基地上所附着的房屋等不动产一起发生物权变动;第三,不得单独出租宅基地使用权,仅能让其附随住宅一起出租。③由此可知,现行的法律规定对于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采取较为严格的限制。
二、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村房屋交易的“隐形市场”存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劳动力向城市集聚,同时驱动着城市向城郊农村地带不断进行扩张。而在交通特别便利,有着优越工业基础条件的城区,宅基地流转活动是最为繁盛的,并且其流转速度和规模也正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因现行法律和政策是禁止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的,农房交易只能在地下暗中进行,所以一个存在于制度之外的巨大的隐形流转市场已经悄然形成。
(2)宅基地自发流转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及与现实的不相容。虽然,国家关于流转制度的法律规范性很强,而且一些矛盾的解决也有法可依。但是,在农村以及乡镇,关于这方面的法律规定非常少,矛盾依然不能得到解决,而且目前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而在现行法律法规中,规定更多的是宅基地所有权,对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少之又少。而与国有土地相比,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等一些基本权能并没有被法律法规所规定。
2、宅基地被擅自流转,在严重冲击地产的同时,也对耕地的保护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农村宅基地被擅自无序流转,在削弱政府调控地产市场的能力的同时,对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控制也难以有效地进行,长此以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将逐渐成为“纸上规划”,最终将造成土地利用的低效率。
3、农村宅基地非法流转引致交易风险。
三、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意义
(1)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
1、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今年来,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到城市打工、居住的现象不断增多,人们的宅基地也已经被大量闲置。然而,由于这些宅基地的取得方式并不违法,导致这些闲置的土地无法被集体组织收回,最终导致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而这些现象的出现更加便利了宅基地流转隐性市场的形成,最为严重的是造成机体土地收益的减少。但是,如果土地能被自由交易,那么他们就可以拿自己的宅基地进行流转交易,当然,这种交易必须是在法律控制范围内,而不是毫无秩序的进行。笔者认为,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而且一定程度上的农村、农民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此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等一系列现代化因素的不断实现,要想达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一目的,宅基地被自由交易势在必行。
2、房地一体原则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国家、集体享有土地所有权。个人仅仅对土地上的附着物,即房屋、车库等享有所有权,对土地没有所有权。这就使得房屋所有权加土地使用权形成了我国房地产产权结构,为了避免房屋所有权人对土地使用权产生错位,我国实行房地一体原则,即“地随房走,房随地走”的原则。④
(2)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可行性
1、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不会导致农民失去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不能单纯依赖土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属于国家责任,不能通过剥夺农民的权利来实现。同时,土地的价值并不会因为宅基地的流转而有所降低,反而很可能提升很多。而加强农村住房保障虽然需要国家限制宅基地使用权进行流转,但在市场经济不断开放和发展的今天,国家这种善意的行为可能已经使土地对农民的基础作用被大大削弱。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将农民纳入到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来,才能真正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2、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不会导致耕地减少和影响土地安全。首先我们要明白耕地减少的原因是由于各级政府的乱批项目,乱搞开发,征收征用土地无度和城市建设中不合理的规划,盲目圈地造成的土地浪费。宅基地申请须经法定程序,政府完全有能力控制宅基地总量。同时,宅基地使用的流转并不一定会影响土地安全,农村宅基地闲置,劳动力向城市涌入,导致城市建设用地扩大,所以只有让闲置的宅基地进行流转才可以缓解城市的用地矛盾。而限制了宅基地的流转,这种做法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土地安全,解决土地矛盾。
四、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完善建议
(1)创新立法理念,构建法律支撑,发现流转新制度
以保护宅基地归属性为重点,建立了中国现行的宅基地使用权体系。在我看来,要想符合现代物权发展趋势,有关方面的法律需要被修改,尤其是关于宅基地使用权方面,同时这也能更好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那么,要如何修改该方面的法律法规呢。在我看来:
第一步,需要不断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阻碍宅基地流转的产权制度需要被改革。为了探索出这种权利使用的多样化方式,还应该对该权利物权变动等方面法规进行修改。
第二步,做到分配制度被逐渐构建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协调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
第三步,宅基地流转的配套措施应当被逐步完善,建立宅基地地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使得乡镇土地利用管理制度被更好地完善,宅基地流转的规模和方式被更合理地确定,进而促进宅基地按规划被有序流转。同时,为了适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应适时地进行研究,在坚持“群众自愿,政府适度干预”的原则下,分区域、有差别、按步骤地有效推进。
(2)建立阶梯式流转模式,逐步推进宅基地自由流转
为建立健康有序的宅基地流转市场,必须加强对当前土地流转市场的整治,为了能更好地完善确权以及登记发证手续,农村宅基地使用情况调查需要被加快组织开展,最终大力推动公寓式农民住宅建设。
任何一种权利都应当是完整的,物权也应当是完整的,宅基地使用权作为物权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从实际出发,宅基地使用权的保障性只应被体现在它的初始取得阶段,不应当被贯穿于该权利存续的始终。但是,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弊端也被逐渐地显现出来。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充分发挥宅基地使用权的作用,土地所存在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并没有被完全适当的释放出来,这有一部分是因为我国现行法律不完善而造成的。法律应当是以有效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财富为目的,而限制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并不能达到这一目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被作为一项涉及亿万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制度,仍有太多的方面需要被改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为人民谋利益。为了充分实现农民的权利,保护农民的利益,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合理的制度,最终做到有法可依。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9.②王利明.物权法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275.③陈霄.农村宅基地利用与抵押调查研究问卷分析.西部论坛.2010,20(3).8-16.④陈雨菡.关于宅基地抵押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制与社会.2010(1).89-90.>参考文献:
[1]龙翼飞、徐霖.对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调整的立法建议――兼论“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法学杂志.2009(9).[2]廖阳、刘晓君.农村宅基地统筹型流转模式实证研究――基于关中地区294户农户调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王崇敏.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制度的现代化构建.当代法学.2012(5).[4]曹泮天.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5]徐涤宇.物权法热点问题讲座.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6]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7]房绍坤.物权法・用益物权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杨明刚.允许农村宅基地有限流转利大于弊.检察日报.2005.
第五篇: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初探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初探
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了允许农村土地使用权以多种形式进行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中央为什么要再次强调这一问题?近年来农村土地使用权在流转过程中存在些什么问题?如何依法有序地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成为当前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土地使用权;农业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助推器
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夕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考察工作时强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一基本思想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并非新事物,2005年我们就已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那么,中央为什么现在又要进一步强调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近年来农村土地使用权在流转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揭示其内部规律,找出问题根源,引导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序流转?本文将试图潍坊市为例对上述问题加以初步探讨。
一、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稳定和完善集体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既是党的一贯政策,也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农业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现实需要。中国目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经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随着农村新形势的发展,随着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需要,现行土地承
包制已出现一些不适应。主要是把土地等生产要素分散在一家一户,制约了土地规模经营。据全国政协常委李德水介绍,在中国南方、中西部以及丘陵地带,人均耕地较少,土地承包时又要肥瘦搭配,一家三五亩地都被分割成七、八个甚至更多地块。这种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难以推广使用先进科学技术,也无法与大市场全面对接。建设现代农业,必然要求采用现代的科学管理办法组织管理农业,由贸、工、农一体化的规模经营方式,取代千家万户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使农业经营逐步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而现实的问题是:由于承载着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的土地分散到千家万户,如果没有合理的流转,就很难形成规模。各地实践表明,通过流转,土地向种植大户、能手和企业集中,使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得以迅速发展。如潍坊下辖的昌邑市宋庄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通过租赁、转让等流转形式,为金丝达集团集中土地1万多亩,用于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绿化苗木,带动当地发展绿化苗木10万多亩;而辖下的诸城市烟草公司近年来积极探索规模化、农场化种植的路子,在部分乡镇租赁农户承包地建立烟叶农场,目前,农场总数已达57处17510亩。
2、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可有效解决目前农村想种田的人无田可种、不想种田的人又不能不种的问题,促使土地向种养能手、经营大户集聚,吸引工、商、贸企业加盟投资经营农业,有利于建设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基地。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发展种养业、加工业,有效地打破当地传统农业狭小封闭的区域界限,促进农业的对外开放,改造提升当地的传统农业,拉长产业链。同时,通过示范基地、农业园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潍坊辖下的安丘市辉渠镇夏坡村300个农户将东山500亩荒岭簿地租赁给镇烟站,发展黄烟生产,农户获得流转收益48.5万元,亩均970元,经济效益翻了一番多;
而辖下临朐县上林镇张阁店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瓜、果、菜生产,每亩年增加收入7000多元;辖下的昌乐县卧陀镇一些种烟大户,租赁本村或邻村农户土地,每亩每年300元,被租赁户摇身一变成为雇工,月收入800元左右。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3、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的现实需要。土地使用权科学合理地流转,促进了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优化了农业种养结构,加快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从而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量大质优的农产品和丰富的剩余劳动力,增强了农业龙头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升级。如潍坊辖下的诸城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在农村建立“原料生产车间”,变“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运作模式为“公司加农场带农户”,直接吸收农民当工人,从源头上打造产业化、标准化链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
二、现阶段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对潍坊市各县区的调查情况看,受经济发展状况、劳动力转移情况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土地使用权在流转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农民存在思想疑虑。认识问题是制约目前各地土地流转缓慢的主要原因。突出表现在,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土地的依附性,一些农民想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而又心有疑虑,害怕彻底失去土地。当其外出打工或无力耕种时,往往选择私下协商代耕,临时性转包,甚至粗放经营也不愿意放弃土地经营权。就连地处中心城市郊区的农民都反映:有了土地,生活就有退路,即使从其它行业赚不到钱也可以回来种田,将来年纪大了,还可依靠土地养老,心理踏实。这些思想的影响,阻碍了一些地方的土地的流转。
2、部分基层干部存在怕烦怕难的情绪。近年来,有些地方的农业规模经营没有太大进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的基层干部为难和怕
麻烦。觉得土地都包给农民了,中央又强调土地流转要遵循自愿的原则,没有必要去自找麻烦,因而缺乏主动出击的意识,没有积极主动地做好引导服务工作,在土地流转的条件和时机成熟上没有起到“推一把”的作用。
3、土地流转的操作程序不规范,农民缺乏合同意识。目前的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相互之间的转包、转让往往以口头协议的形式进行,不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未通过流转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纠纷隐患较多。口头协议的随意性造成接包方缺乏长期经营的打算,舍不得增加投入,积极性不高。潍坊辖下的安丘市调查表明,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只占10%,绝大多数只是口头约定、君子协议,留下了许多隐患。
4、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不健全。目前各地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中介组织较少,流转信息传播渠道不畅。个别地方尽管建立了流转中介组织,但真正按市场经济法则进行土地流转的并不多。流转市场发育不良,中介组织匮乏,信息不灵,导致流转不畅。调查中,潍坊辖下的坊子区的一些农民反映,由于缺少中介组织,往往出现转让者找不到合适的受让者,而需要者又找不到出让者,极大地制约了土地流转。
三、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建议与对策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还没有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必须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动力不断创造土地流转的需求,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的依法有序流转,更好地发挥土地流转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助推器”作用。
1、尊重农民话语权,让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真正受益。农民在流转过程中往往是弱者,他们缺乏必要的合同法知识,缺少对土地升值的预见性,甚至缺少话语权。举例来说,在经济发达的一些地方,有农民与企业签订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按当时的土地产出效益
为基数确立了补偿标准。但土地在不断增值,农民却不能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往往引发纠纷,甚至发生严重的冲突。因此,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应该一方面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话语权,提供多种流转方式供农民选择;另一方面要合理评估土地价值,增强合同的科学性、严肃性,既保证农民能够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又能保证土地转让期间的稳定,发挥土地规模经营的效果。
2、遵循土地流转原则,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土地承包工作政策性极强,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依法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维护稳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关键。一是坚持“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要长期坚持。二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背农户意愿,强迫流转。做到以人为本,科学推进。三是要坚持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农村土地承包者拥有土地收益和处分权。在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中,流转收益要归农户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从中截留、扣缴收益,不许与民争利,确保农村稳定。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经营者不能损害生态和生产环境,不能搞掠夺式经营和随意改变土地的用途。
3、搭建流转载体,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诸城市枳沟镇、昌邑市宋庄镇等地在实践中,探索性地的建立起有助于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由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土地托管中心”、“土地代管站”、“托田所”等机构,从事介绍流转对象、帮助审查接包方资格、提供有关业务咨询等。中介组织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信息网络,及时登记汇集可流转土地的数量、区位、价格等信息资料,定期公开对外发布可开发土地资源的信息,接受土地供求双方的咨询,提高土地流转交易的成功率。在双方协调一致前提下,中介组织帮助办理流转手
续,同时为承租者提供信贷、技术、物资等服务,妥善处理土地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三方的合法权益,从而使土地流转与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双赢。
4、规范运作,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土地流转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必须健全制度按规范程序进行。土地流转关系确定后,应当签订合同,并报农业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和村集体组织备案。要统一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实行微机化管理,加强指导监督,对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按照农业部《流转管理办法》要求,进行规范完善。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管理,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库,做好登记、审批、备案、合同签证、档案管理、信息发布工作。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仲裁制度。对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的执行和纠纷的处理进行跟踪、调解和仲裁,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公平、公正、合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完成于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