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措施 全力破解组建工会难问题
强化措施
全力破解组建工会难问题
随着工会组建工作的不断推进,截至目前,全市机关、事业及国有、集体企业已基本实现工会全覆盖,职工入会率也达95%以上。但非公企业特别是小型非公企业建会难度较大,大部分非公企业主对组建工会不理解不支持,认为组建工会就是要掏自己腰包,上交工会经费;有的则认为组建工会后,工会组织职工拆自己的台,与自己讲待遇、谈工资。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非公企业组建工会工作异常艰难。为切实抓好非公企业建会工作,不断提高非公企业建会覆盖面。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1、党工共建,借力推进。积极向市委汇报,通过出台关于加强党建带动工建等相关文件和召开全市“党工共建”工作现场经验推进会等形成,推动非公企业建会工作深入开展,同时,将工会组建率、职工入会率纳入基层党组织的实绩目标考核,与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奖惩考核挂钩,实现党工组织建设携手共同推进。8月份,组织对党工共建工作情况进行实地检查考评,对工作出色,完成任务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对措施不力,完成任务不理想的单位给予批评,并限期完成,确保务必完成2012年党工共建工作目标。
2、量化目标,奖惩推动。继续实施工会组建与发展会员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及奖励制度,明确职责,建立工会干部联系工会组建工作制度,按照行业相近区域相邻等特点,将工会组建工作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年底,组织对工会组建工作进行检 查考评,对按时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的给予一定奖励,对完成质量不理想或不完成任务的,将进行通报并取消评先争优资格。
3、突出重点,合力攻坚。明确工会组建工作重点,对于反复动员而不理解不愿意不支持建会工作的钉子户,主动寻求工商局、地税局、统战部、工商联等部门的援助,抽出专门时间,以抓好区域性、行业性和非公企业工会建会工作为重点,强力实施“百日攻坚”建会行动,扎实推进工会建会活动深入开展,确保建会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4、典型示范,整体推进。非公企业建会工作按照统一组织,分类指导,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办法,先组建,后规范。注重培育选树先进典型,对那些支持建会工作,建会及时,工会工作运转正常的基层工会组织,在政策上、经费上等方面给予倾斜,并进行表彰,同时,在《河池日报》、河池有线电视台等主要媒体进行宣传,不断扩大工会建会影响力,在全市努力营造良好的建会工作氛围,形成群策群力推进工会组织建设态势。
5、创新形式,完善建会。继续推进“双措并举、二次覆盖”建会模式,以建立工会联合会、联合基层工会等形式,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建设,对于规模小、职工少的非公企业,可以按照区域相近,行业相似的特点,将2至50个小企业联合起来,建立联合基层工会,同时,不断健全乡镇(街道)工会、村(居)工会,完善楼宇工会、一条街工会、市场工会等建会形式。进一步提高建会覆盖面。
6、加强建会,规范管理。在抓好非公法人企业组建工会工作的同时,督促各县(市、区)总工会选派专门人同,负责抓好“全国小型非公法人企业数据库应用管理软件”的使用管理工作,确保数据库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审核。2012年,重点核实完善10 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数据,逐步补充10人以下非公有制企业数据。各县(市、区)总工会以全总数据软件管理系统提供的企业名录(2008年末数)为基础,逐一排查核实企业建会情况,并及时将2011年前新增的非公有制企业数据录入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
总之,工会组建工作坚持党政重视,工会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政策引导,服务推动的办法,强化工会组建数质并重,不断提高建会覆盖面,进一步解决“牌子工会”、“影子工会”等工作难题,确保基层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第二篇:破解非公党建组建难问题
破解非公党建组建难问题
破解党组织组建难题,要以破解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党员难为着眼点,有效解决非公经济组织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党员少不够建的问题。输入一批。教育和引导企业主认识到,党员在困难面前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引导企业招聘员工时做到党员优先,逐步提高党员在职工中的比例。培养一批。各级非公经济党组织加大群团共建力度,通过群团组织推荐、职工推荐、企业主推荐等方式,选拔一批优秀团员青年、优秀职工、优秀妇女干部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重点培养对象,不断拓宽党员培养渠道,强化党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寻找一批。继续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将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将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为内容的“双找双培”活动,积极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加大在个体工商户聚集地寻找党员工作力度,把触角延伸到商场、超市、市场、车站等,不断壮大党员队伍。通过“输、培、找”等工作方法,不断壮大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数量,为破解党组织组建难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典型带动。
要继续开展“五个先锋”和“三亮三比三争创”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创新活动方法、活动手段和活动载体;在非公有制经济党员继续深入开展好以争做创业发展先锋、爱岗敬业先锋、诚信经营先锋、促进和谐先锋和奉献爱心先锋的“五个先锋”党员和在全市商场、集贸市场和商业零售单位中广泛开展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诺,比技能、比服务、比奉献,创满意窗口、创优质品牌、创服务标兵为内容的“三亮三比三争创”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教育广大党员立足岗位,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党员办实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技术攻关小组”、“一名党员一面旗”等活动,使党员受教育、员工受欢迎、企业主支持。通过这些新颖的活动载体,有效体现党员作用,塑造党员新形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有力的促进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吸引更多的企业中层领导、技术骨干、普通员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力破解非公企业发展党员的难题。
第三篇:如何破解就业难问题
如何破解就业难的问题
据了解,中国2003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其中学生700万人、退役军人和农转非占300万人,全国失业人口1400万,新增和失业人数总计2400万人。另外,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的估计,2002年离乡离土的农民工约为9460万,离土不离乡的约为1.3亿人,加起来农村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约有2亿多人。再加上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很多的工厂倒闭,大量的劳动力闲置。使的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的突出。
就业难的主要人群有大学生,农民工,下岗职工,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变成了政府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难题。第一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一定问题。我们的教育是两个体系: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和成人高等教育体系。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实际上引导大家走上了一条路:就是上高中、考大学当本科生、研究生进而做博士生。这一条道虽然培养了众多研究型、应用型的人才,却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千差万别的需要,特别是岗位性、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导致了目前大学生“过剩”、蓝领技术工作要从国外进口的现状。现在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上都相类似,在专业的设置上不能紧跟市场的需求,比如眼下很热门的会展经济、体育经济,需要大量专业对口的就业者,但是我们的高校根本就没有专门设置过这样的专业以满足市场的要求.要让毕业生们转变就业观念,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制定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政策,同时要积极研究就业市场的新变化,培养“供销对路”的新型人才,才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终办法。第二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首先应尽快立法废除现行的户籍制度,取消对农民工的身份歧视,依法确认农民工平等劳动者的合法身份;其次,强化劳动监察执法职能,严厉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和不按《企业最低工资规定》支付工资的行为;第三,建筑领域应认真遵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关于《切实解决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用人单位必须以法定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第四,劳动监察部门应制定《农民工的举报和投诉办法》,规定举报和投诉的管辖、解决问题的专设机构、解决问题的期限等问题,为农民工的举报和投诉提供便利;第五,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该将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作为一项法律援助的重要内容,应为农民工追讨工资的诉讼提供法律援助。第三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问题;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在提供实用技能培训、小额资金贷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加大力度;企业对他们也不能存在着“甩包袱”的想法,要积极帮助他们拓宽就业门路;而下岗人员自身也要调整好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挖掘自身潜能,争取尽快重新融入社会。只有三者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就业问题是个关乎民生的大事,是能否稳定社会安定繁荣的一个基本保障。如何破解就业难问题,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以及出谋划策。
第四篇:破解扶贫贷款难问题
破解扶贫贷款难问题
笔者近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建档立卡贫困户申办扶贫小额贷款难、银行资金放贷难,出现贫困户急需用钱而银行钱用不出去的现象,影响了精准扶贫进程。
要破解扶贫小额贷款难问题,就要找出银行资金难以贷出的原因。
银行按照其规定的贷款程序,在进行扶贫小额贷款的信用等级评定时,因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不符合准入条件而无法放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贫困户无明确的生产经营项目,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具备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
二是贫困户户主年龄超过了60岁,不符合银行规定的20~60岁之间可贷款条件。
三是少?灯独Щг谧窦褪胤ǚ矫娲嬖谖侍猓?有的资质信誉度不够,有的存在不良信用记录。因此,通过不了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扶贫小额贷款申办不下来。
破解扶贫小额贷款难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首先,当地政府和单位驻村工作队应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对贫困户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资助其发展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扶贫产业,并形成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达到可贷款的条件,具备充足的贷款偿还能力。其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主可以易名,改成家庭其他年龄在20~60岁之内的家庭成员,让符合条件的成员办理小额扶贫贷款手续。
最后,当地政府应出台精准扶贫优惠政策,设立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精准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危房改造贷款、异地搬迁贷款等给予免息补偿,以减轻银行的压力,防控贷款风险,降低银行贷款门槛。
(作者单位:湖北省赤壁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第五篇:申论热点破解“审批难”问题
湛江中公教育
申论热点:破解“审批难”问题
背景链接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简政放权均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着较大规模取消下放审批事项工作告一段落,“审批多”难题基本得到解决,解决审批难的问题将上升为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2015年2月初,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重点解决审批环节多、时间长、随意性大、公开透明度不够等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为人民群众服务水平。
此次《通知》重点在“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和“强化监督问责”部分提出10条具体举措,涉及以下方面:
推行“一口受理”。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受理,申请量大的要安排专门场所,对每一个审批事项都要编制服务指南,列明申请条件、基本流程、示范文本等,不让地方、企业和群众摸不清门、跑累了腿。
实行限时办结。建立受理单制度和办理时限承诺制,各部门受理申请要出具受理单,依法依规明确办结时限,不得以任何理由自行延长审批时限,防止审批事项久拖不决。探索对多部门审批事项一个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同的“一条龙”审批或并联审批,让审批提速。
严格规范办理。各部门要对承担的每项审批事项制定工作细则,明确审查内容、要点和注意事项等,严禁擅自抬高或降低审批门槛,避免随意裁量。
湛江中公教育
坚持透明办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所有审批的受理、进展和结果等信息都要公开。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对申请人的告知义务,及时提供咨询服务。
推进网上办理。要求各部门积极推进网上集中预受理、预审查。加强国务院部门间、中央和地方间信息资源共享,尽可能让地方、企业减少为审批奔波,切实方便群众。
深度解析 [审批难的影响] “审批难”给政府公信力带来的损害不言而喻。
一是“审批难”严重干扰市场和社会运行规律,抑制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创新活力的释放;二是“审批难”带来办事难,审批过程如同迷宫,环节多、手续繁、材料多、时间长,让公众摸不清门,找不到路;三是“审批难”因审批部门裁量度宽和公开性差,形成权力寻租的空间,成为腐败的温床,威胁到党和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这些问题与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精神格格不入。
[权威论述]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和抓手。——李克强
办个事、创个业要盖几十个公章。这既影响了效率,也容易有腐败或者叫寻租行为,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所以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
——李克强
要严格落实任务和责任,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要把职能转变工作纳入考核,建立长效机制。改革要公开透明,把取消、下放和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李克强 [存在的问题] 行政审批改革之所以能够牵动社会神经,是因为直接影响到很多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的效率和感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要是解决“审批多”和“审批难”两个问题。随着较大规模的取消下放审批事项工作告一段落,规范和改进保留下来的审批权、彻底解决审批难的问题,成为主要矛盾。
一方面表现为“摸不着门”“找不到人”“往返跑”等痼疾。去政府部门办事,窗口单位不是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让人不知道怎么办,不知该到哪些部门和科室去办的现象时有发生。
湛江中公教育
另一方面,一些行政审批还存在流程设计不科学、责任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比如,一些部门审批管理越权、混乱;有的部门以工作规范为由,人为造成审批过程中手续繁琐、环节稠密、周期漫长、部门众多;有的一项行政审批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层层分解、流程复杂等。
此外,行政审批透明度不高,自由裁量权过大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部门的审批条件、申请材料、流程环节缺乏统一标准;有的部门审批条件中弹性较大的规定比较多,如“合理布局”“其它需要提交的材料”等;还有的行政审批落实到各个部门后,基本上处于“由业务处室自己制定政策,自己审批,自己事后监管,自己收费”的内部封闭运作状态。
[改革的意义] 通过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可以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同时,可以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高效、廉洁、法治、责任和服务型政府,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全球化发展和开放型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大力度减少行政审批,是行政管理改革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当然也是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发展壮大的基础。政府把一些事放出去了,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才能把这些事接过来;政府在微观领域退出来了,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才能进得去;也只有如此,政府的职能才有转变的可能,而基层技术层面的行政创新和社会管理创新才有更大的空间。
[对策措施] 从改革的效率维度上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需公众参与。
将行政审批项目公之于众,避免公权力自说自话,从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中,吸纳足够的智慧,帮助管理者作出合乎公共利益增进的政策选择。
从改革的纵深维度上看,必须积极推进行政审批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规范政府执行程序,加强政府行政监督,突出政府行政服务。行政审批项目的设立、调整,必须在法治框架之内进行,在注重实体正义的同时,重视程序正义,保障“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破解“审批难”,审批改革再续力 2.破解“审批难”须壮士断腕 [开头示例]
湛江中公教育
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今年进入第三个年头。剑指“审批难”,是政府自我革命的进一步深化,是推进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关键一环,彰显了约束自身权力、打掉部门利益的坚定决心,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打下坚实地基。
[结尾示例] 破解“审批难”,需要权力部门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把简政放权真正“简”到实处、“放”出实效,而不是犹豫不决、患得患失,甚至采取变通方式,进行“软抵抗”。只有做到令行禁止,力戒下层部门在落实上“打折扣”,才能切实缓解审批难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化解“审批难”不致沦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