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破解村干部“三难”问题(定稿)
积极破解村干部“三难”问题
近年来,为提高村级干部整体素质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拉萨市曲水县从选任渠道、培训模式、保障待遇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机制破解村干部“难选、难当、难留”问题,有效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拓宽选用渠道,破解村干部“难选”问题。通过上级选派、村级选拔,乡镇调任等方式,把那些靠得住、有文化、有本事、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中,突出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近年来,曲水县共选派24名干部进入村“两委”队列,今年又选派17名干部当选为村第一书记,大大地增强了村干部队伍,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改善培训模式,破解村干部“难当”问题。针对村干部知识面窄等问题,曲水县在整合多方资源后,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丰富培训内容。通过开设理论知识、政策法规、种植养殖等专题内容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理论素养和政治责任意识,增强了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同时为村干部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曲水县相继组织村干部培训500余人次,参加区、市培训96人次,赴其它地区及区外培训60余人次。
提高保障待遇,破解村干部“难留”问题。为进一步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村党支部书记安心做事。曲水县在对全县17个行政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误工补贴等相关措施。结合区、市给予的误工补贴,县财政每年拨付37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提高村干部的误工补贴和发放绩效考核奖金,同时,对离任村干部按任职届数一次性给予1000元—4000元的离任补助,提高村干部误工补贴后,曲水县村干部误工补贴人均将达到1万元左右,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两倍多,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100余名在职和离任村干部受益。
第二篇:鹤峰县:“三管齐下”破解村干部“三难”问题
鹤峰县:“三管齐下”破解村干部“三难”问题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鹤峰县大力实施“书记破难点”工程,以村干部“难选、难当、难留”为突破口,采取产业聚人,培训育人,机制留人的方式,促使村干部沉下心来做事,真心实意谋发展。
产业聚人,破解村干部“难选”之忧。一是大力兴办产业,提高人才储量。县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拓展万寿菊、茶油、高山蔬菜等涉农项目20余个,半年新增规模以上专业合作社30家,实现就地就近就业2万余人,新发展农村党员200余名。二是助推产业发展,激发人才活力。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村级组织根据市场行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强茶叶、烟叶、蔬菜、林业、畜牧五大绿色产业,鼓励农村能人,特别是农村党员围绕五大产业领办专业合作组织73个,使全县“双带”型能人总量达到1100余人,“双带”能人型村干部达到村干部总数的85%以上。三是鼓励创业致富,引导人才回流。由县委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招商引资暂行管理办法、创业贴息贷款管理办法、党员贷款优惠办法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促使400余名在外人才回乡创业。通过产业聚人,农村人才总量得到较快增长,村级组织后备干部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有效破解了村干部“难选”的问题。
培训育人,破解村干部“难当”之苦。一是理论培训强党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依托县乡党校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分级分类对农村党员开展轮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他们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学历培训强素质。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村党组织书记学历
提升计划,组织40周岁以下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中专、大专学历教育,使年轻村党组织书记的学历层次得到极大提升,高中中专和大专以上学历比例分别达到90%和60%。三是技能培训强本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作用,增强村民实用技能,今年以来,各远程教育站点点播烟叶、茶叶、无公害蔬菜等种植产业技术片600余小时,培训2万人次,村民实用技术提升显著;同时,依托县职校、县农广校和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村干部农业技能,40周岁以下的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具备初级以上职业资格。通过培训育人,村干部的思想、素质、能力都得到全面提高,“双带”能力进一步增强,先锋模范作用更加明显,有效破解了村干部“难当”的问题。
机制留人,破解村干部“难留”之愁。一是建立村干部工资逐步增长和基本保障制度,用待遇留人。2012年,全县投入财政资金400万元用于改善村干部工资待遇,投入68万元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投入67万元补助离任村主职干部,采取财政补贴一点、自己投入一点,为村干部办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二是创新《村级组织星级管理办法》,用事业留人。按照《办法》的规定,评为四星级及以上的村主职干部,在评先表模、项目资金支持和公务员招考或企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三是健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用感情留人。县乡领导经常性地与村干部进行交心谈心,定期和不定期地走访慰问在任和离任村干部,对因家庭或个人遭受重大不幸或自然灾害陷入困境的进行帮扶。通过建立健全机制,让村干部从内心愿意为村里做事、为村民服务,从而有效破解村干部“难留”的问题。
第三篇:如何破解就业难问题
如何破解就业难的问题
据了解,中国2003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其中学生700万人、退役军人和农转非占300万人,全国失业人口1400万,新增和失业人数总计2400万人。另外,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的估计,2002年离乡离土的农民工约为9460万,离土不离乡的约为1.3亿人,加起来农村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约有2亿多人。再加上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很多的工厂倒闭,大量的劳动力闲置。使的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的突出。
就业难的主要人群有大学生,农民工,下岗职工,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变成了政府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难题。第一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一定问题。我们的教育是两个体系: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和成人高等教育体系。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实际上引导大家走上了一条路:就是上高中、考大学当本科生、研究生进而做博士生。这一条道虽然培养了众多研究型、应用型的人才,却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千差万别的需要,特别是岗位性、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导致了目前大学生“过剩”、蓝领技术工作要从国外进口的现状。现在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上都相类似,在专业的设置上不能紧跟市场的需求,比如眼下很热门的会展经济、体育经济,需要大量专业对口的就业者,但是我们的高校根本就没有专门设置过这样的专业以满足市场的要求.要让毕业生们转变就业观念,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制定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政策,同时要积极研究就业市场的新变化,培养“供销对路”的新型人才,才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终办法。第二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首先应尽快立法废除现行的户籍制度,取消对农民工的身份歧视,依法确认农民工平等劳动者的合法身份;其次,强化劳动监察执法职能,严厉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和不按《企业最低工资规定》支付工资的行为;第三,建筑领域应认真遵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关于《切实解决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用人单位必须以法定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第四,劳动监察部门应制定《农民工的举报和投诉办法》,规定举报和投诉的管辖、解决问题的专设机构、解决问题的期限等问题,为农民工的举报和投诉提供便利;第五,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该将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作为一项法律援助的重要内容,应为农民工追讨工资的诉讼提供法律援助。第三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问题;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在提供实用技能培训、小额资金贷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加大力度;企业对他们也不能存在着“甩包袱”的想法,要积极帮助他们拓宽就业门路;而下岗人员自身也要调整好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挖掘自身潜能,争取尽快重新融入社会。只有三者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就业问题是个关乎民生的大事,是能否稳定社会安定繁荣的一个基本保障。如何破解就业难问题,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以及出谋划策。
第四篇:破解扶贫贷款难问题
破解扶贫贷款难问题
笔者近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建档立卡贫困户申办扶贫小额贷款难、银行资金放贷难,出现贫困户急需用钱而银行钱用不出去的现象,影响了精准扶贫进程。
要破解扶贫小额贷款难问题,就要找出银行资金难以贷出的原因。
银行按照其规定的贷款程序,在进行扶贫小额贷款的信用等级评定时,因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不符合准入条件而无法放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贫困户无明确的生产经营项目,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具备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
二是贫困户户主年龄超过了60岁,不符合银行规定的20~60岁之间可贷款条件。
三是少?灯独Щг谧窦褪胤ǚ矫娲嬖谖侍猓?有的资质信誉度不够,有的存在不良信用记录。因此,通过不了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扶贫小额贷款申办不下来。
破解扶贫小额贷款难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首先,当地政府和单位驻村工作队应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对贫困户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资助其发展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扶贫产业,并形成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达到可贷款的条件,具备充足的贷款偿还能力。其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主可以易名,改成家庭其他年龄在20~60岁之内的家庭成员,让符合条件的成员办理小额扶贫贷款手续。
最后,当地政府应出台精准扶贫优惠政策,设立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精准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危房改造贷款、异地搬迁贷款等给予免息补偿,以减轻银行的压力,防控贷款风险,降低银行贷款门槛。
(作者单位:湖北省赤壁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第五篇:三难问题
西固镇关于解决“三难”问题的实施方案
为了改善我镇机关条件,激发机关干部工作热情,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经镇政府研究决定,充分利用我镇的空置建筑,改造食堂、厕所和洗浴等设施,彻底解决好我镇“三难”问题,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突出“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讲求实用、干净卫生”的原则,充分利用镇机关闲置建筑,采取改造升级及改建的办法建设食堂、厕所和洗浴等设施,进一步改善我镇机关干部工作生活环境,激发机关干部工作热情,更好的服务群众,为“五新”西固建设而不懈努力。
二、领导机构
为了彻底解决“三难”问题,保障资金的落实,督促工程进度,经镇政府研究决定,特成立“三难”问题建设领导小组。组 长:党瑜博 副组长:高世龙
成 员:丁万平武忠孝 孙建勤 付建军 李晓莉
三、建设内容及标准
1、食堂:我镇机关食堂共有面积157.5m,并实现了操作间、餐厅分离。⑴操作间:面积22.5m,有洗碗池、换气扇、墙
22面切瓷砖,灶火口外置,需改造、添置内容为:对灶台上14m的墙体砌白色瓷砖;对原有的水池进行加大,并设置水龙头;对原有案柱包砌瓷砖;④购买双制式冰柜一台,消毒柜一个,电磁炉一套,灭蚊器一个,四置式碗架一套,垃圾桶一个;⑤对后木门包置防鼠铁皮门。⑵餐厅:面积为135m实现了吊顶、地面铺有瓷砖,就餐桌椅8套,可容纳80同时就餐,并配有专人碗柜。下一步需解决问题:购置灭蚊器2个,配置中央空调1台。⑶其它:①对房屋屋顶进行处理,解决漏水问题;②安装窗户纱窗;③对室外墙体进行重新粉刷,对室内墙面刷蓝色墙裙;④室外洗碗池安装自来水管,并建设雨棚20m。
从此,解除干部一日三餐的“后顾之忧”。
2、厕所:利用原计生院西面两孔窑洞,分别建设男、女卫生间,总面积57.75m,其中,男厕面积9m×3.5m=31.5m,女厕7.5m×3.5m=26.25m。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公共厕所的设计要以满足文明、卫生、适用、方便、节水、防臭等功能为基本出发点,对厕所内部进行全部吊顶,墙面、地面全部贴瓷砖,更换防盗门,建设铝合金窗户加设防护网。⑴男厕:在男厕内7米建设墩坑6个,小便池5个,并划分单元空间的隔断板,外2米处建设洗手台2个。⑵女厕:在女厕内5.5米建设墩坑4个,外2米处建设洗手台1个。⑶化粪池:在窑洞后建设二隔式化粪池30米m。⑷其它:对室
22,2外墙体进行全部粉刷,对原有瓷砖进行清洗修补。
3、洗浴:利用原计生院两孔窑洞,分别建设男、女洗浴间,总面积52.5m,男、女间面积各为26.25m。均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供水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分别安装浴霸进行采暖。男、女浴室在内测4.5各安装太阳能4个,安装喷淋头4个,外室3米内购置复式衣柜个1个,设置沙发各4套。并完成全部墙面、地面贴瓷砖,统一吊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