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破解非公党建组建难问题
破解非公党建组建难问题
破解党组织组建难题,要以破解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党员难为着眼点,有效解决非公经济组织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党员少不够建的问题。输入一批。教育和引导企业主认识到,党员在困难面前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引导企业招聘员工时做到党员优先,逐步提高党员在职工中的比例。培养一批。各级非公经济党组织加大群团共建力度,通过群团组织推荐、职工推荐、企业主推荐等方式,选拔一批优秀团员青年、优秀职工、优秀妇女干部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重点培养对象,不断拓宽党员培养渠道,强化党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寻找一批。继续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将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将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为内容的“双找双培”活动,积极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加大在个体工商户聚集地寻找党员工作力度,把触角延伸到商场、超市、市场、车站等,不断壮大党员队伍。通过“输、培、找”等工作方法,不断壮大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数量,为破解党组织组建难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典型带动。
要继续开展“五个先锋”和“三亮三比三争创”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创新活动方法、活动手段和活动载体;在非公有制经济党员继续深入开展好以争做创业发展先锋、爱岗敬业先锋、诚信经营先锋、促进和谐先锋和奉献爱心先锋的“五个先锋”党员和在全市商场、集贸市场和商业零售单位中广泛开展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诺,比技能、比服务、比奉献,创满意窗口、创优质品牌、创服务标兵为内容的“三亮三比三争创”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教育广大党员立足岗位,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党员办实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技术攻关小组”、“一名党员一面旗”等活动,使党员受教育、员工受欢迎、企业主支持。通过这些新颖的活动载体,有效体现党员作用,塑造党员新形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有力的促进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吸引更多的企业中层领导、技术骨干、普通员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力破解非公企业发展党员的难题。
第二篇:“三抓”破解非公企业党建“三难”
“三抓”破解非公企业党建“三难”
**市针对非公企业难点,把握非公企业特点,注重非公企业热点,积极探索和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通过“三抓”破解非公企业党建“三难”,促进企业大发展、职工得实惠、党建上水平。
一是抓组建,着力解决党组织覆盖面小的问题。镇区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讨论辖区内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全市选派500多名党建工作联络员,不定时的走访企业、员工,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签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委任状,做到一个党建工作联络员服务好一个企业支部;把组建工作重点放在规模企业,采取独立建、联合建等方式,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目前单独建立党支部的587个、联合建支的90个。
二是抓管理,着力解决党组织活动开展难的问题。坚持把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相融合,把企业需要、业主支持、职工拥护、党员欢迎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标尺。建立健全镇领导联系企业、联席会议、检查考核、评先评优等四项工作制度,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采取“兼、选、派”等多种形式,把政治上坚定、业务上过硬、熟悉党的工作、善于协调各方关系的优秀党员,选派到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阵 1
地建设,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六有”党组织活动场所(有党员活动室、有牌子、有党旗、有党员学习资料、有会议记录本、有党员电教设备),扎实开展党员服务教育和管理工作。
三是抓载体,着力解决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在非公企业党组织中扎实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即:把企业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能手,把企业中的生产经营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员工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业主共同进步。积极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亮牌示范等活动,增强党员的光荣感、荣誉感,推动企业党员争先锋、做模范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各非公企业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公司党支部在职工中广泛开展争做“四优”职工(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职工评价优)活动,在党员中开展“比学习、比干劲、比创新、比贡献”活动,切实彰显了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篇:破解非公党建五难的做法
一、要求难落实 针对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工作状况难掌握的问题,以创建 “五 好”企业党组织为载体,建立非公党建工作情况的动态监测机 制。实行“ „登记申报、年检年报‟制度”,要求非公经济组织 申请注册时,一并提供从业人员中的党员状况;年检时,将本 单位的党组织状况、党员状况一并作为备查内容。登记注册及 年检机关随时发放《公司法》《党章》等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资料。同时督促所有有正式党员 3 人以上的非公经济组织单 独建立党组织,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督促职工 50 人以上的企 业要有党员,职工 100 人以上的企业要建立党组织。这就使党 的工作从企业的源头开始了渗透和覆盖。坚持把加强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与经济工作任务同步下 达,与党员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同步考核,与评比先进单位和先 进个人同步表彰,做到党建工作的成效与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实 绩挂钩,对工作不力、关心支持不够、办事拖延推诿的实行黄 旗警告,严格追究责任,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积极整合辖区内外党务工作者人才资源,积极建立非公企 业党务骨干内“培”、下“派”、外“聘”机制,着力把企业 中的业务技术骨干党员、具有丰富党务工作经历的离退休党员 干部等培养成企业党务干部,打破由原来企业党组织内部产生 党务工作者担任党建负责人的单一模式,破解了非公企业党务 工作力量不足或薄弱的实际问题。从区直单位选派党员干部到 规模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业挂职,重点在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服 务企业发展方面开展帮扶工作。对其他企业实行分级党建工作 指导员、联络员责任制,区委选定基层党委非公企业党建联系 人,基层党委选定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员选定每个 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联络员,层层抓好落实。实行“党务工作者规范化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的内容主 要包括:在全面实行“双推一选”的基础上,逐步实行非公经 济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扩大选人范围;非公 经济组织如要解聘党务工作者,必须事前向上级党组织报告等。
二、业主难支持 针对非公企业业主是影响党建工作重要因素的特点,转变 部分业主和经营管理者对建立党组织存有“兴趣不高,怕影响 企业经营”的心态,开展以“争创促进企业发展先进党组织、争创支持党建工作先进业主”为主题的“双争创”活动,积极 引导各企业党组织与业主从双方的共同点出发开展工作,实行 “业主教育管理制度”,强化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提出了 对优秀业主进行表彰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创业光荣”的导向; 在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中,各街道和有关部门党(工)委通过领导班子成员包片联系,直接与业主进行面对面沟通。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大张旗鼓宣传非公企业 党建工作在企业健康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学习《党章》 和新修订的《公司法》,鼓励企业党组织理直气壮的开展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优秀企业主入党,增进了与业主的感情,增强 了企业主支持党建工作的自觉性,消除了非公企业主对在企业 开展党建工作存在的不必要担忧。注意推荐优秀业主担任行业 组织、个私协会等社会组织的负责人,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党员业主实行以企业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双重管理的办 法。每年集中组织对党员业主的民主评议,并注重广泛听取职 工群众和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意见。派专人上门办公,宣传政 策,同时组织与企业经常打交道的街道社区两级和经济部门的 党员干部经常深入企业协助宣传,释疑解惑,并帮助其解决招 工、水电等实际问题,打消企业主的顾虑;组织未建立党组织 的企业主到区内党建工作基础好、氛围浓的非公企业现场观摩,了解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促使企业主思想真正 转变,充分认识非公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三、党员难覆盖 针对党员先进性发挥不明显的问题,“党员激励制度” 实行,增强党员彰显先进性的内驱力。根据岗位特点,明确非公经济 组织党员的责任区,设定优秀党员“示范岗”,鼓励党员立足岗 位创业绩。在此基础上,要求每年按 15%左右的比例民主评定 优秀党员,并于次年按月发放优秀党员津贴,增强党员荣誉感,形成良性导向。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数量比较少、中青年人员比较多的特 点,该区根据企业的需要,对于企业中要求进步的优秀职工,由企业党组织根据个人的表现进行重点培养,建立入党积极分 子培养计划,全程跟踪培养。并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的要求和程 序,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 伍。同时,在全区广泛开展“四争一建”活动,搭建活动平台,引导企业业主增强党建意识,支持党建工作,并积极鼓励企业 业主向党组织靠拢。把发展非公经济的党员作为党员发展工作 的重点,优先发展生产经营骨干、技术骨干入党。提出了“双 向培养”措施,有重点地把非公经济组织中的技术、经营、管 理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术、经营、管理骨干,实 现“党员人才化”和“人才党员化”。根据新时期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积极探索实行“一信、一站、一证、一卡、一策、一访、一评” 的“七个一”管理模式,即张贴《致流动共产党员的公开信》,建立党员联络服务站,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党员“一联一” 活动联系卡,提供 1 条致富信息,走访企业党员,民主评 议企业党员。并建立健全了“一联一”党员帮联制度,促进非 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走向规范化。
四、活动难开展 为确保新建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开展正常活动有阵地,专 门落实区委组织员、基层党委组织委员和党建工作指导员,不 定期的通过上门走访、电话抽查,对上级党委提出的“五个有” 落实情况及党组织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根据抽查的 实际情况,定期刊发《组工通讯》向各基层党委进行通报。在 此基础上,督促全市非公企业开展以深化“一员双岗”制度为 主要内容的非公企业党员季度绩效考核,坚持非公企业党员议 事(恳谈)会和新三会一课制度,创新党组织与党员“双听” 通道等活动新载体。实行“党组织活动保障制度”,为党组织活动创造应有的条 件。在保障党组织活动经费方面,建立党建工作专项基金,使 用重点向非公经济组织倾斜;规定党组织活动经费按 5‰左右 的比例列入企业管理成本,实行税前扣除;对非公经济组织的 党费,实行足额上缴、全额返还。在保障党组织活动时间方面,实行灵活的“学时制”,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状况灵活安排党员 每月的两个学时。在保障党组织活动阵地方面,要求单独建立 党组织的非公企业都要建立独立的支部活动室,同时在街道和 工业园区建立区域性党员活动(服务)中心,为无活动室的非 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特别是无党组织的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员提 供公共服务。
五、组织难加强 积极建立了党建全覆盖工作机制,根据企业实际和党组织 组建原则,按照明细分类,强化指导的思路,在实践中,我们 采取了“独立建、联合建、依托建、帮带建”等组建方式,收 到了较好的效果。“独立建”即有正式党员 3 名以上的企业,独 立建立党支部; “联合建”即按照“地域相邻或行业相近”的原 则,对党员不足 3 人的企业,组建联合党支部; “依托建”就是 依托私企协会等组织,建立独立或联合党支部; “帮带建”即对 党员不足 3 人又不便联合建党组织的,由镇村社区的党务干部 或党员兼任支部书记,待企业党员数量够时,再由企业独立建 党支部。区、街道、企业三级层层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台帐,每 季度进行一次集中维护,动态掌握非公企业党建情况,为组建 取得准确、翔实的资料。突出重点。将组建重点由规模以上企 业转向员工 30~50 人的企业,努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对规 模以上企业,每季度区委组织部与统计部门联系,掌握全县规 模以上非公企业变化情况,对新增的企业及时组建。对 30-50 人的企业,每半年与区工商局联系,结合台帐更新,符合条件 的及时组建。强化责任。在组建过程中,实行基层党(工)委 包建制度,明确具体责任人,限期组建。区委组织部对各地组 建进展情况,一月一督查,半年一通报,一年一总结。创新组 建。针对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难、工作覆盖难的问题,分别实 行 “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制度” “党建工作志愿者服务制度” 和,消除党的工作覆盖的盲区。要求职工在 25 人以上且暂不具备建 立党组织条件的,都要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或有党建工作志愿 者进行服务。党建工作指导员一般由上级党组织从现职党员干 部中挑选,鼓励离退休和退居二线的党员干部主动担任,指导 员结合各自派驻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在党组织工作内容和活 动载体上大胆创新,进一步巩固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成 效,带动了所在镇、街道或工业区企业党务工作者履职能力的 提升,提高了全市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市委组织 部和各镇乡街道党委还先后举办了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培训 班,并组织学员实地参观了非公党建工作示范企业;志愿者则 采用公开招募、志愿报名、组织认定的方法确定,可一人一企 或一人多企。
第四篇:强化措施 全力破解组建工会难问题
强化措施
全力破解组建工会难问题
随着工会组建工作的不断推进,截至目前,全市机关、事业及国有、集体企业已基本实现工会全覆盖,职工入会率也达95%以上。但非公企业特别是小型非公企业建会难度较大,大部分非公企业主对组建工会不理解不支持,认为组建工会就是要掏自己腰包,上交工会经费;有的则认为组建工会后,工会组织职工拆自己的台,与自己讲待遇、谈工资。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非公企业组建工会工作异常艰难。为切实抓好非公企业建会工作,不断提高非公企业建会覆盖面。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1、党工共建,借力推进。积极向市委汇报,通过出台关于加强党建带动工建等相关文件和召开全市“党工共建”工作现场经验推进会等形成,推动非公企业建会工作深入开展,同时,将工会组建率、职工入会率纳入基层党组织的实绩目标考核,与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奖惩考核挂钩,实现党工组织建设携手共同推进。8月份,组织对党工共建工作情况进行实地检查考评,对工作出色,完成任务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对措施不力,完成任务不理想的单位给予批评,并限期完成,确保务必完成2012年党工共建工作目标。
2、量化目标,奖惩推动。继续实施工会组建与发展会员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及奖励制度,明确职责,建立工会干部联系工会组建工作制度,按照行业相近区域相邻等特点,将工会组建工作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年底,组织对工会组建工作进行检 查考评,对按时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的给予一定奖励,对完成质量不理想或不完成任务的,将进行通报并取消评先争优资格。
3、突出重点,合力攻坚。明确工会组建工作重点,对于反复动员而不理解不愿意不支持建会工作的钉子户,主动寻求工商局、地税局、统战部、工商联等部门的援助,抽出专门时间,以抓好区域性、行业性和非公企业工会建会工作为重点,强力实施“百日攻坚”建会行动,扎实推进工会建会活动深入开展,确保建会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4、典型示范,整体推进。非公企业建会工作按照统一组织,分类指导,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办法,先组建,后规范。注重培育选树先进典型,对那些支持建会工作,建会及时,工会工作运转正常的基层工会组织,在政策上、经费上等方面给予倾斜,并进行表彰,同时,在《河池日报》、河池有线电视台等主要媒体进行宣传,不断扩大工会建会影响力,在全市努力营造良好的建会工作氛围,形成群策群力推进工会组织建设态势。
5、创新形式,完善建会。继续推进“双措并举、二次覆盖”建会模式,以建立工会联合会、联合基层工会等形式,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建设,对于规模小、职工少的非公企业,可以按照区域相近,行业相似的特点,将2至50个小企业联合起来,建立联合基层工会,同时,不断健全乡镇(街道)工会、村(居)工会,完善楼宇工会、一条街工会、市场工会等建会形式。进一步提高建会覆盖面。
6、加强建会,规范管理。在抓好非公法人企业组建工会工作的同时,督促各县(市、区)总工会选派专门人同,负责抓好“全国小型非公法人企业数据库应用管理软件”的使用管理工作,确保数据库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审核。2012年,重点核实完善10 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数据,逐步补充10人以下非公有制企业数据。各县(市、区)总工会以全总数据软件管理系统提供的企业名录(2008年末数)为基础,逐一排查核实企业建会情况,并及时将2011年前新增的非公有制企业数据录入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
总之,工会组建工作坚持党政重视,工会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政策引导,服务推动的办法,强化工会组建数质并重,不断提高建会覆盖面,进一步解决“牌子工会”、“影子工会”等工作难题,确保基层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第五篇:如何破解就业难问题
如何破解就业难的问题
据了解,中国2003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其中学生700万人、退役军人和农转非占300万人,全国失业人口1400万,新增和失业人数总计2400万人。另外,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的估计,2002年离乡离土的农民工约为9460万,离土不离乡的约为1.3亿人,加起来农村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约有2亿多人。再加上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很多的工厂倒闭,大量的劳动力闲置。使的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的突出。
就业难的主要人群有大学生,农民工,下岗职工,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变成了政府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难题。第一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一定问题。我们的教育是两个体系: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和成人高等教育体系。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实际上引导大家走上了一条路:就是上高中、考大学当本科生、研究生进而做博士生。这一条道虽然培养了众多研究型、应用型的人才,却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千差万别的需要,特别是岗位性、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导致了目前大学生“过剩”、蓝领技术工作要从国外进口的现状。现在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上都相类似,在专业的设置上不能紧跟市场的需求,比如眼下很热门的会展经济、体育经济,需要大量专业对口的就业者,但是我们的高校根本就没有专门设置过这样的专业以满足市场的要求.要让毕业生们转变就业观念,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制定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政策,同时要积极研究就业市场的新变化,培养“供销对路”的新型人才,才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终办法。第二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首先应尽快立法废除现行的户籍制度,取消对农民工的身份歧视,依法确认农民工平等劳动者的合法身份;其次,强化劳动监察执法职能,严厉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和不按《企业最低工资规定》支付工资的行为;第三,建筑领域应认真遵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关于《切实解决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用人单位必须以法定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第四,劳动监察部门应制定《农民工的举报和投诉办法》,规定举报和投诉的管辖、解决问题的专设机构、解决问题的期限等问题,为农民工的举报和投诉提供便利;第五,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该将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作为一项法律援助的重要内容,应为农民工追讨工资的诉讼提供法律援助。第三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问题;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在提供实用技能培训、小额资金贷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加大力度;企业对他们也不能存在着“甩包袱”的想法,要积极帮助他们拓宽就业门路;而下岗人员自身也要调整好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挖掘自身潜能,争取尽快重新融入社会。只有三者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就业问题是个关乎民生的大事,是能否稳定社会安定繁荣的一个基本保障。如何破解就业难问题,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以及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