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招破解网络课堂教学“下网难”问题
七招破解网络课堂教学“下网难”问题
开化县实验小学 张志刚.在小学高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主题探索活动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其中,“下网难”的问题也困扰着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
“下网难”问题,其具体的表现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极易被网上的游戏、动画等因素吸引,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当老师采用黑屏、广播等技术手段提醒他们进入下一环节教学时,教室里就会响起一片惋惜哀叹不满声,教师很难顺利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下一环节的教学上。
最近三年,我们将该问题做为一个课题来研究。针对“下网难”问题,除了加强日常管理之外,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平衡术
“下网难”的问题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源”有关。学生在网络搜索过程中,学生总是对有趣的内容过于在意而对技术学习有所忽视。以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下《网上赏西湖》为例,学生对该课的兴趣有两类。一类是对西湖风光等搜索内容的兴趣,二是对“多重关键词”、“逻辑运算”、“搜索引擎”等各种搜索技术的兴趣。在很多时候,对这两种内容的兴趣应该没有隔阂,能够互相促进。但是,由于信息技术本身的工具性特点让操作日渐隐后,对一般学生而言丰富多彩的信息对感官产生强烈刺激,造成兴趣偏移,这对后面的总结评价引导带来了困难。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注意区分内容、技术两类兴趣的不同,在学习“兴趣”不同内涵上给予一定程度的调节平衡,进行恰当地激发或抑制。教师如挑夫,要找到技术与内容的平衡点,如以技术为主要学习方向的教学,教师可先建立局域网站点,对内容信息筛选后再供学生浏览学习,就可将学生的兴趣较好的迁移到技术信息上来。
二、连环问题法
我们认为:主题探究式教学要与情境教学结合使用,情境教学要“激趣”更要“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目标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兴趣所在选择一组完整、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连环性问题背景,使学生产
生并维持学习的需要。我们的研究案例《查找资料更方便—搜索引擎》通篇教学只采用了一个情境(校NIHI流感板报的设计比赛),情境中创设的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入,从网页搜索到图片搜索再到老年搜索,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形式多样、步步深入,更重要的是能不断刺激学习主体,持续激励学生去实践、去探究,去总结。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时情感体验是很饱满的,既有成功的体验,也有竟争的快乐。学生在问题的推动下,他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结果和答案,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当教师提出结束下网环节进入总结评价时,正合学生的下怀,自然就保证了教学环节的顺利过渡!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就“活”起来了。
三、抛砖引玉法
我们认为,“下网难”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课堂“引导性”问题。小学生年龄小,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是跟着感觉走。当学生进入网络自主探究时,极易被网络中的其它信息所吸引,当教师控制学生机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自然是千般不愿啦!我见过一位老师,他设计了一个辩论赛的动画FLASH,当自主探究将要结束时,他在大屏幕上播放了FLASH动画,那诙谐的音乐,精美的画面,很快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位老师巧妙地将评价与总结环节设计成辩论赛的形式,让学习者觉得下一环节的活动会比当前的活动更精彩,更加吸引人,自然毋须教师多费口舌了。教师是理性的,学生是感性的,我们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应感性地走近学生,设身处地的选择课堂组织方式与方法,避免出现象“下网难”这类“放手不难,引导不易”的课堂教学问题。
四、分层分组教学法
我们认为,造成“下网难”的问题还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有关。每位学生他的成长背景不同,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镇、还有的家长将电脑网络视为“洪水猛兽”,学生没有接触和学习电脑的机会,这样在课堂中就表现出学生自身信息技术知识不全面,知识结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上网探索同一任务时,有的学生将之视为“小儿科”,保质高效地完成任务,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小学生自制力不够,很多的小朋友自然是沉醉网络其中难以自拔了;有的学生则是几番努力仍然“寻隐者不遇”,无奈之下,破罐子破摔,再加上其它同学的怂恿,也会玩上了网络游戏,两耳不闻窗外事了。我们的应对策略是:深入了解与分析学生的情况,实行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分层教学为每个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做”学习任务,有
利于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分组教学中各位学生的角色定位,则有力保障了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顺利完成和教学过渡,达到了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范例纠偏法
我们认为:“下网难”的问题还与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认识有关。不少学生认为,学习信息技术等同于学习电脑,目标定位在学习电脑和软件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把信息技术课变成单纯的技能训练课,而实际上信息技术课要培养的应该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学生在进行网络探究时,自认为是电脑高手,对教师的探索主题不投入、不热心,不深入分析给定的问题,自行其事,这样在上交作品评价小结时只能装聋作哑。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设计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设计,营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中要重视范例分析,要让学生通过范例分析明确从操作技能到解决问题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形成能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六、乾坤大挪移法
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也要因课而异。我们国内的探究性学习,大部分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课堂上的时间又太少,除掉教师复习旧知,学习新知,布置任务以外,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来探究呢?这么短的时间探究,又有怎样的效果呢?如浙摄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六下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学生自主探索活动,学生任务都较为繁重,我在处理教学时将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课内的着重点在讨论与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国外的一些案例,少则一个月、一个学期、多则一个学段,这点我们要向国外学习,避免自主活动出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现象。
七、攻心法
“下网难”的问题,还与教师魅力有关,同样的教学设计,由不同的教师去教学,它的效率和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异。信息技术教师任课班级多,班均课时少,很多学生甚至连信息技术教师的姓名都记不住,又谈何教师魅力感召呢?信息技术教师不防深入到学生当中,和学生交朋友,改变自身形象。如在信息技术教室中开辟信息技术教师的业绩园地,让学生了解教师,感受教师的个人魅力,进而对教师产生崇敬之心。这样信息技术教师形象在学生眼里会和语数教师同样
高大,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就表现为比较“服管”了。
总之,新课程呼唤智慧型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真诚友善地对待学生,有效管理和组织课堂,同时要善于思考,积极探索,活用以上策略来激发或维持学生恒定持续的学习动机。课堂是一个解不完的结,我们是西行在课改路上的取经者,惟有保持一颗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才能接受教育大潮的洗礼,昂立潮头!
作者个人介绍
省份:浙江省
学校: 开化县实验小学
姓名:
张志刚
职称:小学高级
电话: ***
电子邮件:zjkhzzg@163.com 通讯地址:浙江省开化县实验小学 个人介绍:
张志刚,男,1974年9月出生,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文化程度。从教18年来,始终耕耘在教学第一线,通过自学考试先后取得大学专科、本科学历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18年来,和其他教师一起,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与新课改共同成长,曾先后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会员、省英特尔未来教育优秀培训者,衢州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市信息技术教育先进个人,市网络管理先进工作者,开化县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开化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等荣誉称号。共有二十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正式刊物上发表,其中论文《小心步入网络平台下课程整合的误区》在第二届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案例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并在核心期刊中央电教馆主办《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上发表,得到了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
第二篇:如何破解就业难问题
如何破解就业难的问题
据了解,中国2003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其中学生700万人、退役军人和农转非占300万人,全国失业人口1400万,新增和失业人数总计2400万人。另外,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的估计,2002年离乡离土的农民工约为9460万,离土不离乡的约为1.3亿人,加起来农村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约有2亿多人。再加上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很多的工厂倒闭,大量的劳动力闲置。使的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的突出。
就业难的主要人群有大学生,农民工,下岗职工,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变成了政府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难题。第一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一定问题。我们的教育是两个体系: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和成人高等教育体系。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实际上引导大家走上了一条路:就是上高中、考大学当本科生、研究生进而做博士生。这一条道虽然培养了众多研究型、应用型的人才,却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千差万别的需要,特别是岗位性、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导致了目前大学生“过剩”、蓝领技术工作要从国外进口的现状。现在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上都相类似,在专业的设置上不能紧跟市场的需求,比如眼下很热门的会展经济、体育经济,需要大量专业对口的就业者,但是我们的高校根本就没有专门设置过这样的专业以满足市场的要求.要让毕业生们转变就业观念,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制定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政策,同时要积极研究就业市场的新变化,培养“供销对路”的新型人才,才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终办法。第二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首先应尽快立法废除现行的户籍制度,取消对农民工的身份歧视,依法确认农民工平等劳动者的合法身份;其次,强化劳动监察执法职能,严厉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和不按《企业最低工资规定》支付工资的行为;第三,建筑领域应认真遵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关于《切实解决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用人单位必须以法定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第四,劳动监察部门应制定《农民工的举报和投诉办法》,规定举报和投诉的管辖、解决问题的专设机构、解决问题的期限等问题,为农民工的举报和投诉提供便利;第五,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该将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作为一项法律援助的重要内容,应为农民工追讨工资的诉讼提供法律援助。第三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问题;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在提供实用技能培训、小额资金贷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加大力度;企业对他们也不能存在着“甩包袱”的想法,要积极帮助他们拓宽就业门路;而下岗人员自身也要调整好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挖掘自身潜能,争取尽快重新融入社会。只有三者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就业问题是个关乎民生的大事,是能否稳定社会安定繁荣的一个基本保障。如何破解就业难问题,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以及出谋划策。
第三篇:破解扶贫贷款难问题
破解扶贫贷款难问题
笔者近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建档立卡贫困户申办扶贫小额贷款难、银行资金放贷难,出现贫困户急需用钱而银行钱用不出去的现象,影响了精准扶贫进程。
要破解扶贫小额贷款难问题,就要找出银行资金难以贷出的原因。
银行按照其规定的贷款程序,在进行扶贫小额贷款的信用等级评定时,因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不符合准入条件而无法放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贫困户无明确的生产经营项目,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具备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
二是贫困户户主年龄超过了60岁,不符合银行规定的20~60岁之间可贷款条件。
三是少?灯独Щг谧窦褪胤ǚ矫娲嬖谖侍猓?有的资质信誉度不够,有的存在不良信用记录。因此,通过不了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扶贫小额贷款申办不下来。
破解扶贫小额贷款难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首先,当地政府和单位驻村工作队应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对贫困户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资助其发展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扶贫产业,并形成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达到可贷款的条件,具备充足的贷款偿还能力。其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主可以易名,改成家庭其他年龄在20~60岁之内的家庭成员,让符合条件的成员办理小额扶贫贷款手续。
最后,当地政府应出台精准扶贫优惠政策,设立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精准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危房改造贷款、异地搬迁贷款等给予免息补偿,以减轻银行的压力,防控贷款风险,降低银行贷款门槛。
(作者单位:湖北省赤壁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第四篇:申论热点破解“审批难”问题
湛江中公教育
申论热点:破解“审批难”问题
背景链接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简政放权均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着较大规模取消下放审批事项工作告一段落,“审批多”难题基本得到解决,解决审批难的问题将上升为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2015年2月初,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重点解决审批环节多、时间长、随意性大、公开透明度不够等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为人民群众服务水平。
此次《通知》重点在“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和“强化监督问责”部分提出10条具体举措,涉及以下方面:
推行“一口受理”。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受理,申请量大的要安排专门场所,对每一个审批事项都要编制服务指南,列明申请条件、基本流程、示范文本等,不让地方、企业和群众摸不清门、跑累了腿。
实行限时办结。建立受理单制度和办理时限承诺制,各部门受理申请要出具受理单,依法依规明确办结时限,不得以任何理由自行延长审批时限,防止审批事项久拖不决。探索对多部门审批事项一个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同的“一条龙”审批或并联审批,让审批提速。
严格规范办理。各部门要对承担的每项审批事项制定工作细则,明确审查内容、要点和注意事项等,严禁擅自抬高或降低审批门槛,避免随意裁量。
湛江中公教育
坚持透明办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所有审批的受理、进展和结果等信息都要公开。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对申请人的告知义务,及时提供咨询服务。
推进网上办理。要求各部门积极推进网上集中预受理、预审查。加强国务院部门间、中央和地方间信息资源共享,尽可能让地方、企业减少为审批奔波,切实方便群众。
深度解析 [审批难的影响] “审批难”给政府公信力带来的损害不言而喻。
一是“审批难”严重干扰市场和社会运行规律,抑制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创新活力的释放;二是“审批难”带来办事难,审批过程如同迷宫,环节多、手续繁、材料多、时间长,让公众摸不清门,找不到路;三是“审批难”因审批部门裁量度宽和公开性差,形成权力寻租的空间,成为腐败的温床,威胁到党和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这些问题与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精神格格不入。
[权威论述]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和抓手。——李克强
办个事、创个业要盖几十个公章。这既影响了效率,也容易有腐败或者叫寻租行为,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所以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
——李克强
要严格落实任务和责任,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要把职能转变工作纳入考核,建立长效机制。改革要公开透明,把取消、下放和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李克强 [存在的问题] 行政审批改革之所以能够牵动社会神经,是因为直接影响到很多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的效率和感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要是解决“审批多”和“审批难”两个问题。随着较大规模的取消下放审批事项工作告一段落,规范和改进保留下来的审批权、彻底解决审批难的问题,成为主要矛盾。
一方面表现为“摸不着门”“找不到人”“往返跑”等痼疾。去政府部门办事,窗口单位不是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让人不知道怎么办,不知该到哪些部门和科室去办的现象时有发生。
湛江中公教育
另一方面,一些行政审批还存在流程设计不科学、责任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比如,一些部门审批管理越权、混乱;有的部门以工作规范为由,人为造成审批过程中手续繁琐、环节稠密、周期漫长、部门众多;有的一项行政审批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层层分解、流程复杂等。
此外,行政审批透明度不高,自由裁量权过大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部门的审批条件、申请材料、流程环节缺乏统一标准;有的部门审批条件中弹性较大的规定比较多,如“合理布局”“其它需要提交的材料”等;还有的行政审批落实到各个部门后,基本上处于“由业务处室自己制定政策,自己审批,自己事后监管,自己收费”的内部封闭运作状态。
[改革的意义] 通过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可以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同时,可以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高效、廉洁、法治、责任和服务型政府,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全球化发展和开放型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大力度减少行政审批,是行政管理改革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当然也是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发展壮大的基础。政府把一些事放出去了,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才能把这些事接过来;政府在微观领域退出来了,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才能进得去;也只有如此,政府的职能才有转变的可能,而基层技术层面的行政创新和社会管理创新才有更大的空间。
[对策措施] 从改革的效率维度上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需公众参与。
将行政审批项目公之于众,避免公权力自说自话,从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中,吸纳足够的智慧,帮助管理者作出合乎公共利益增进的政策选择。
从改革的纵深维度上看,必须积极推进行政审批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规范政府执行程序,加强政府行政监督,突出政府行政服务。行政审批项目的设立、调整,必须在法治框架之内进行,在注重实体正义的同时,重视程序正义,保障“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破解“审批难”,审批改革再续力 2.破解“审批难”须壮士断腕 [开头示例]
湛江中公教育
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今年进入第三个年头。剑指“审批难”,是政府自我革命的进一步深化,是推进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关键一环,彰显了约束自身权力、打掉部门利益的坚定决心,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打下坚实地基。
[结尾示例] 破解“审批难”,需要权力部门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把简政放权真正“简”到实处、“放”出实效,而不是犹豫不决、患得患失,甚至采取变通方式,进行“软抵抗”。只有做到令行禁止,力戒下层部门在落实上“打折扣”,才能切实缓解审批难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化解“审批难”不致沦为一句空话。
第五篇:积极破解村干部“三难”问题(定稿)
积极破解村干部“三难”问题
近年来,为提高村级干部整体素质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拉萨市曲水县从选任渠道、培训模式、保障待遇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机制破解村干部“难选、难当、难留”问题,有效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拓宽选用渠道,破解村干部“难选”问题。通过上级选派、村级选拔,乡镇调任等方式,把那些靠得住、有文化、有本事、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中,突出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近年来,曲水县共选派24名干部进入村“两委”队列,今年又选派17名干部当选为村第一书记,大大地增强了村干部队伍,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改善培训模式,破解村干部“难当”问题。针对村干部知识面窄等问题,曲水县在整合多方资源后,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丰富培训内容。通过开设理论知识、政策法规、种植养殖等专题内容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理论素养和政治责任意识,增强了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同时为村干部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曲水县相继组织村干部培训500余人次,参加区、市培训96人次,赴其它地区及区外培训60余人次。
提高保障待遇,破解村干部“难留”问题。为进一步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村党支部书记安心做事。曲水县在对全县17个行政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误工补贴等相关措施。结合区、市给予的误工补贴,县财政每年拨付37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提高村干部的误工补贴和发放绩效考核奖金,同时,对离任村干部按任职届数一次性给予1000元—4000元的离任补助,提高村干部误工补贴后,曲水县村干部误工补贴人均将达到1万元左右,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两倍多,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100余名在职和离任村干部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