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屋下整村搬迁安置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屋下整村搬迁安置工作所面临 的主要问题
1、“先宽后紧”的宅基地安置问题。新屋下的搬迁安置工作由来多年,但前后宅基地安置政策或者做法没有一贯性,有“先宽后紧”现象。高陂大搂安置没有全部按照“拆一栋主房安排一宗宅基地”和“一户一宅”的政策来操作,新农村建设点的安置更是带有农户自愿的性质,只要你愿意出钱就能获得建房宅基地。这种做法导致了部分农户占有多宗宅基地的现象。现在的整村搬迁的安置有严格政策安置政策。在宅基地价格高涨的情况下,新屋下那些没有得到宅基地或者没有得到更多宅基地的农户心理失衡。因此,疏导好安置户的宅基地安置失衡情绪是做好新屋下整村搬迁安置工作首要问题。
2、“先放后收”的新农村建房问题。新农村安置点的建房起初没能通盘考虑新屋下的整村搬迁安置工作,没有提出“先拆先选”“先选先建”安置建房原则,直到2008年才提出“先拆后建”的要求,把拆房作为建房的前提条件,使得部分因经济困难没能在2008年前建房而一时又不愿意拆房农户的宅基地长期被闲置。随着建房成本的上升,他们认为吃了亏,并把责任归咎到政府没有做到一视同仁,提出要政府给予经济补偿。
3、增加宅基地安置地问题。部分农户认为5亩地没能满足现有现有农户的安置愿望,要求增加5亩地来做好整村搬迁的安置工作。
4、年迈父母不愿随儿媳居住问题。由于代际差,多数老人不愿意和儿媳居住在一起,提出要安排宅基地他们单独建房居住,或由政府安排廉租房来让他们安度晚年,他们愿意自己掏钱。
5、村小组财务公开问题。要对村小组2006年以来的征地收支包括新农村安置点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要向农户公开。
6、先征地后拆迁问题。在时间安排上,村小组提出先把征地工作完成好,再集中精力启动拆迁工作,包括评估单位的选定。不要那边搞征地,那边又来搞拆迁,这样做不仅时间精力上疲于应付,而且有可能激起群众不配合情绪。对评估单位的选定有相当一部分农户提出要“先评后选”,即先由多家评估单位对一栋房子进行评估,哪家评估单位评估的高就选定哪家评估单位。
7、先拨款后拆迁问题。组长肖修涣提出要把政府给新屋下村小组的所有征地款、工程款等款项全部下拨后再来启动整村拆迁安置工作。
新屋下整村搬迁安置工作小组
2012年3月28日
第二篇:合心村整村搬迁协议书
墙头镇合心村珓杯丘自然村整村搬迁
协 议 书
编号:
搬迁人:(以下简称甲方)被搬迁人:(以下简称乙方)为认真做好合心村珓杯丘自然村整村搬迁工作,根据《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条例》和《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工程(象山段)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实施方案》及象政专[2011]85号《县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精神等有关政策、法规,甲、乙双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有关房屋搬迁补偿安置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乙方被搬迁房屋的基本情况
乙方被搬迁房屋座落,产权性质属,房屋结构属,房屋层数,房屋建筑面积m,房屋用地面积m。(详见评估报告)
第二条乙方实行迁建安置分期落实的方式,第 期。
第三条乙方房屋搬迁补偿费结算
1、房屋结构主体补偿:乙方房屋建筑面积m,按元/m计算,计人民币元;m,按元/m计算,计人民币元;m,1 2222222
按元/m计算,计人民币元。合计人民币元。
2、附属建筑补偿金为人民币元(见评估报告)。3、内装饰及室外附属设施补偿金为人民币元(见评估报告)。
4、水电及电话、电视移机等补偿为人民币元。5、其他补偿金为人民币元(内容见评估报告)。以上五项合计补偿人民币元。
第四条 乙方房屋搬迁及临时借用房租赁费补偿元,甲方补助乙方搬迁费元,临时房屋租赁过渡费元,二项合计人民币元。
第五条 奖励
乙方在年月日前签订搬迁协议的,甲方奖励给乙方人民币元,在年月日前腾空的奖励给乙方人民币元。
第六条 安置及用地面积结算
乙方被搬迁房屋实际用地面积m,确权(认)用地面积m,房屋建筑占地面积 m,可安置用地面积m,超过m,按元/m计算。其余面积m,按元/m计算。安置用地面积m,低于扣除m,按元/m计算,合计人民币元支付给乙方。安置用地地址座落。22222222222
2第七条 甲方支付给乙方房屋搬迁的补偿费用总计为人民币(大写)元,其中腾空奖励费和搬迁费元,待在年月日前腾空后兑现。
第八条 在本协议签字时,乙方应向甲方移交有关房屋、土地征件,由甲方统一向房管、土地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第九条 乙方保证在年月日前腾空,交实施单位拆除。
第十条 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如违反本协议的按《条例》、《方案》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本协议未尽事宜,可由甲方双方商定后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及附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办。第十二条 本协议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
第十三条 本协议连同附件共页,一式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备案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工作单位:
电话:
受委托经办单位:
经办人:
联系地址:电话:
年 月 日
第三篇:内控部门所面临问题
SAP系统上线初期,系统内的权限管理往往并不引起重视。大家关注更多的是系统能否顺畅运行、数据是否准确,财务帐是否能对得上等等。随着SAP应用的日趋深入,公司业务的不断重组、用户工作岗位的频繁变动、岗位职责的扩大与组合等内部权限管理问题就慢慢突显。比如:
■ 没有清晰的授权原则,不能确切的说明为何授权或授何种权
■ 随着系统使用,用户权限被逐渐放大甚至失控
■ 职责分离体系不能被有效建立和执行
■ 超级管理员权限管理不规范
■ 权限不经测试系统直接在生产系统中分配
■ 权限申请变更没有规范的流程
■ 对人员岗位调动或公司间调动没有及时的做权限变更
■ 临时用户权限使用后没有进行及时回收
■ 使用单用户单角色进行权限管理
…………
SAP权限管理人员所面临的问题就产生了:
■ 哪些用户拥有关键事务或敏感权限(SAT)?
■ 哪些用户拥有的TCODE存在权责互斥(SOD)?
■ 哪些用户拥有超级权限?
■ 哪些用户拥有跨公司权限?
■ 用户本身有哪些权限,可以申请哪些权限,不应该拥有哪些权限?
■ 调岗或离职用户及时清理了吗?
■ 系统中用户信息和备案信息是否保持一致?
■ 能否及时出具审计所需权限报告?
…………
如此等等问题是权限管理人员难以判断的,盲目操作的结果将导致用户权限的混乱,进而产生管理困难甚至无法管理,管理成本不断增加,业务风险不断加大。
第四篇:国企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国企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08国贸吴敏20082211121100
31进入新世纪,国企改革仍面临很多问题,下面列举以下六大问题,有待逐步解决。
一、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外的国有企业脱困问题突出,难度很大三年改革和脱困目标的实现,指的主要是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一般不包括国有非工业企 业和国有小型工业企业。1997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为16874户,其中亏损 的为6599户,占39.1%。当时说的要摆脱困境的就是这6599户。而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只占 全部国有企业的一小部分。据财政部相关资料,1998年底,全国国有企业(不含国有金融企 业)共23.8万户。可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占国有企业的比重不到十分之一,所以,脱困 的范围有限,绝大部分国有企业脱困问题没有解决。
国有企业脱困和改革是密不可分的。企业经营陷于困境,亏损严重,生产经营不能正常运 转,工资发不出去,人心涣散,企业改革肯定很难深入下去,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很难顺利进 行,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当然,企业可以围绕脱困搞一些改革,但是,大量陷于困境的 国有企业,企业负债率高(不少企业已超过100%)、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技术落后又缺乏技 改资金等,都是企业很难自己解决的。这需要政府的援助、政策的支持。有些脱困,比如该 破产关闭的企业按正常程序退出市场,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本身就是改革的内容。可见,脱 困和改革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的任务还很重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进展慢,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认识不统一,思想 障碍大。有些人经常挥舞“私有化”、国有资产流失大帽子吓唬人,使一些地方不敢积极推 进国企改革,有些地方只敢偷偷摸摸地搞放开搞活转制。事实上,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 越慢,国有资产流失越厉害,财政的包袱就背得越重。因为在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市场开 放后除了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特别是其中大型企业)外,一般国有企 业由于其经营机制一下子难以适应,竞争不过民营企业,容易陷入困境,甚至出现亏损,不 少国有企业在放权让利中出现“内部人控制”,蚕食国有资产,以致出现国有企业承包一轮、国有资产流失一轮的可怕局面。
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的政策也不利于顺利推进改革,比如,国有小型企业“一卖了之” 是不对的。但是,有的批评文章竟提出只有扭亏无望的企业可以卖,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党 的政策一直明确,用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出售也是其中一种形式,主要是要按 中央政策,卖得公平,市场定价,安排好职工。又如不能把国企改革笼统地说成“国退民进 ”。因为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经济是有进有退,国有资本要在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前述四 大行业和领域集中和发展,而不是只退不进。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尽管在前述四大行 业和领域国有经济要发展,要前进,但是,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是还会降低的,在 市场化程度高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和领域(而不是所有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国有经济逐步减少 或退出后,是要让民营经济替补和发展的。如果在这个意义上,说国退民进也是符合实际的。
要加快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这后一点是必须明确的。
三、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仍然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应是股权相对分散、均衡的,不应一股独大。按照这一要求,今后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时,要尽可能多吸收非国有资本入股,包 括积极吸收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并占相当的比重,即使是属于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 四大行业和领域,多数也不一定由国有股绝对控股,而可以相对控股,有的甚至可以采取持 金边股的办法,以改善股权结构。少数需保留国有独资或国有股绝对控股的,也要象上海广 电集团那样,由多家国有投资公司大体均衡地共同持股,避免一家说了算,以利于政企分开、持股者相互制约、形成较合理的治理结构等。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今年以来,上市 公司国有股减持碰到种种困难说明了这一点。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公司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方面改革,是国有企 业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脱胎换骨的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真正攻坚战。如果能在 2010年前基本完成,可算是取得巨大的成绩,中国大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将大大提高。到 那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能 确立起来了。
四、加紧探索和建立国有资产有效的管理体制
第一,改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管理为分级所有、分级管理。我们国家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国有企业至今还有近20万个,国有企业的资产(实际上应为资本)实行统一所有,由国务院 代表国家统一行使所有者职能是不现实的,实际上也做不到。特别在实行分税制以后,更显 得不合理。地方财政投资办企业,怎么其资产又变为国务院所有了呢?这是说不过去的。应 当承认由哪一级财政投资兴办企业,其资本即为该级政府所有。由中央财政投资兴办的为中 央政府所有,由省级财政投资兴办的为省政府所有,市、县、乡级也是如此。这不但有助于 清晰产权,也有利于形成发展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多元投资主体,改善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
第二,国有资产管理应实行管资产、管人、管事统一。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体是计委管 立项,经贸委管日常运行,财政部管资产登记,大型企业工委和组织部门管人事任免。这些 部门都可以说自己是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对企业发号施令,但是企业一旦出了问题,各部 门又可以互相推诿,不承担责任。这样的体制显然是不顺的。政府应有专门的机构,专司国 有资产的管理,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且管资产和管事管人相统一,不再多头管理。
第三,完善三个层次的管理形式。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允许和鼓励地方试点,探索建立国 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形式。这几年各地在探索中涌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和深圳的做法,它们分别建立地方国资委——国有资本经营机构如投资公司、控股公司等——企业或公司这 三层次的国有资本管理和营运体系。第一层次,实现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这对不同所 有制的企业是一视同仁的)同国有资本所有者职能的分离;第二层次,实现国有资本管理监 督职能同国有资本经营职能的分离,地方政府将国有资本的经营权以授权方式交给控股公司 或投 资公司,专门从事国有资本的营运;第三层次,众多的企业或公司,国有投资公司或控股公 司通过出资对企业或公司参股或控股,取得所有者权益,实现了出资人最终控制企业同企业 作为独立法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分离。
五、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仍然任重道远
这几年,国家采取一些重大措施,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企分开。2000年,国家撤消了内 贸、煤炭、机械、冶金、石化、轻工、纺织、建材、有色金属等九个国
家局,党政军机关与 所管理的企业脱钩工作已陆续展开,取消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级别等。但是,直到现 在,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的任务远未完成,有几个重大问题还有待逐步解决。
第一,政府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现象时有发生,国有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状况仍有待消 除。由于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体制尚未很好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由政府多家部门分头管理 国有资产、营运和管理干部任免等现状很难有根本改观。国家往往运用权力照顾国有企业特 别是困难企业,在市场准入、融资、外贸经营权、兼并破产等方面相当突出,甚至国家对国 有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使非国有企业感觉受到不公正待遇;不少地方政府还搞市场封锁,保护本地落后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国家又常常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进行 低水平重复建设等,还要求企业承担办社会的职能。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按照世贸组织 规则,对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包括外资企业,要一视同仁,国家不能再用行政权力对国有 企业予以特殊照顾。这就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企进一步分开。
第二,改革审批经济体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入新世纪,各方面对原来的审批经济 体制反映强烈,要求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呼声很高。一般认为,改革的目标是改审批经济 为企业自主投资决策。对于国家鼓励和允许的项目,应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 承担风险”的原则,由企业依法自主投资,政府不再审批。
第三,打破行政和部门垄断。当前我国行政和部门垄断还相当严重,这很不利于公平竞争 的市场环境的形成。
六、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显重要,但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缺口大,亟待解决
改革的深入,要求加快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今后的目标是,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 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养老保障制度,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也 很重要。要依法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统筹层次。进入新世纪 后,我国面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逐年增大的严峻局面。有关部门预计,光是“十五”期 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为29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为325亿元。建立可行、稳 定 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机制和有效营运、严格管理的机制,日显重要。特别是扩展新的筹资 渠道,更为紧迫。政府已经决定,通过变现部分国有资产以及将利息税等收入充实社会保险 基金。还可考虑通过发行国债、提高社会保险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等办法,充实社保基金。在 社保基金管理方面,最重要的是防止挪用和被个人与部门侵吞。可以考虑吸收象智利等国成 立多家独立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有效管理的成功经验,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还有,在逐 步把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纳入失业保险的同时,对目前城市出现的部分贫困群体,城市居 民最低生活费标准需要尽快普遍建立起来。
深化国企改革,除了要着重解决以上六大问题以外,还要深化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 改革,以便形成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分配能多能少的机制。还要加强企业管理。管理能出效益,科学管理是企业搞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 一个重要特征。所以要把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和加强管理很好结合起来。
第五篇:移民搬迁深得人心面临问题值得关注
移民搬迁深得人心 面临问题值得关注
2014-8-18 8:36:00 陕西统计局
为深入了解陕西搬迁移民生活状况,准确掌握移民搬迁政策的落实情况和移民生活情况,省统计局组织社会经济调查队在11个县区(户县、耀州区、陇县、临渭区、华阴市、蒲城县、宝塔区、略阳县、西乡县、绥德县、洛南县)开展了农村搬迁移民生活状况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65份,收回率99.3%。调查结果显示,移民群众对安置政策、生活状况的满意度非常高,移民的生产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
一、搬迁移民生产生活基本状况
1、移民搬迁深得民心,社会保障较为完善。
接受调查的绝大多数家庭对移民搬迁政策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搬迁后的生活条件改善非常满意,对今后及未来的生产生活充满信心。调查显示,移民对政府搬迁工作评价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38.9%和50.2%,评价一般和不满意的分别仅占7.4%和3.5%;对迁入地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42.6%和48.1%,感到一般和不满意的分别仅占6.0%和3.3%;对搬迁地今后经济发展、家庭收入提高,认为非常有信心的占28.2%,比较有信心的占55%,一般和没有信心的分别占13.2%和3.6%。
在社会保障方面,参加医疗保险的共有2804人,参保率达96%;实际领取低保的135人,占4.6%,2013年人均领取低保金1087.85元;参加养老保险1816人,占62.2%,已经领取养老保险的302人,人均领取养老保险金1039.31元。
2、移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家庭收入与搬迁前相比大幅增加和有所增加的分别占5.4%和49.3%,有所减少的仅占7.7%;搬迁后比原居住地生活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和有所提高的分别占35%和52.5%,有所下降的仅占2.3%。
与此同时,搬迁移民在子女教育、交通出行、看病就医、文化生活方面的便利程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调查显示,55.4%和35.5%的移民在搬迁后认为子女教育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和有所改善;有所下降的仅占1.4%;56.1%和41.2%的移民认为在搬迁后交通出行非常方便和比较方便,不方便的仅占0.3%;搬迁后所在地看病就医非常方便和比较方便的分别占44.8%和48%,不方便的仅占2.8%;认为搬迁后文化生活非常丰富和比较丰富的分别占22.3%和45.1%,不如以前的仅占0.6%。
3、移民的生产方式发生明显转变。
由于生活环境发生新的变化,搬迁移民在生产经营方式上也发生了明显转变,从原来的耕种土地为主转变为发展多种经营为生。城镇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建设,不但提高了城镇化水平,而且使保洁员、服务员、家庭保姆等就业岗位成为一些移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调查显示,移民前家庭收入中外出打工收入和务农收入分别占39.2%和53.7%;而移民后外出打工和务农分别占62.6%和28.9%。
二、搬迁移民家庭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很多移民户表示,住在哪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有保障,致富有盼头。“能致富”是移民搬迁户最关心的问题。目前搬迁移民家庭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产业支撑不力和后续服务脱节等方面。
1、就业问题:部分移民就业困难,务工不稳定。
“稳得住、能致富”是目前移民搬迁工作的关键问题。一些移民在搬迁后耕地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失去土地,无法像原来一样从事大规模种植业、养殖业,加之又无一技之长,就业机会不多,合适工作难找,致富能力不强。在问及搬迁移民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时,有24.2%和42.9%的移民分别认为是就业困难和务工不稳定。从调查问卷中外出务工人员行业分布看,大多数集中在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建筑施工、矿山开采、餐饮服务等行业。
2、收支问题:部分移民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生活消费需要。
调查显示,移民家庭2013年人均纯收入为6127元,比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低376元。在问及“您家当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64.1%的移民认为是收入低,开支大。特别是家中有子女在读大学的移民,很多是通过借钱或申请助学贷款等方式解决学费问题。当问及“您家现有收入能否满足基本生活消费需要”时,仅有9.6%的家庭认为可以满足,67.1%认为基本满足,23.3%认为无法满足。
3、发展问题:生产资金缺乏,急需科技支持。
移民自主创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资金和技术。户县某移民村干部反映,一些搬迁户因建新房欠外债,甚至有集体欠外债的现象;还有一些移民想通过贷款发展种植、养殖业或办企业,但因金融贷款门槛太高而无法实现,缺乏资金成为制约部分移民投资创业的“瓶颈性”障碍。另一方面,现阶段促进移民致富的决定因素,已不只是土地、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
三、对移民搬迁工作的建议
从避灾避险、脱贫致富、安居乐业,到促进区域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在经济、政治和文化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移民搬迁的意义逐步走向深化。移民搬迁的成功实施,不仅仅是实现移民的空间转移,而更重要的是为移民创造可持续的生活与生产环境。围绕建设移民幸福新家园、统筹城乡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总体目标,特提出以下建议:
1、因地制宜促进优势产业发展。
把搬迁安置小区建设与农村社区、现代农业园区、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发展相结合,按照设计合理、方便生产、功能完善原则,着力构建一批以移民安置居住为主,兼顾集镇规划发展、农产品营销、生态旅游观光等第三产业综合开发为主的新型社区;依据移民搬迁政策,加大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把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以提高移民搬迁工作整体效益,保障搬迁移民稳定就业和脱贫致富。
2、加大移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移民自我发展能力。
构建搬迁移民教育培训体系,以培训专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为重点,实施包括特色产业技术、市场需求技能等在内的素质教育和技术培训,拓宽其视野,转变其就业观念。同时要把提升劳动力素质与壮大当地产业和扩大劳务输出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移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提高移民劳动力素质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移民后顾之忧。
加快推动移民区基本公共服务完全覆盖,统筹解决就业服务、教育文化、户口变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切实为移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建立移民社区管理机构和基层服务组织,使移民政策管理延伸下去,不脱节;确保各项移民优惠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使搬迁移民尽快从生产生活上融入新的环境,与当地群众实现和睦相处、和谐共居,真正做到移民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