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赖以生存的基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民主党派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在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点体会。
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民主党派基层领导班子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建设好基层组织,不断开拓党派工作新局面,关键在于要有一个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热心党派工作的领导班子。
从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有些党派基层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存在老化问题。从党派成员年龄结构上来看,成立较早的党派,成员的老化现象较严重,有的党派离退休成员已超过一半,这些老成员,虽然非常热爱自己的组织,也想为组织干些工作,但是总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我们一些年轻的成员对组织热心程度不够,虽然这些成员在组织能力、业务能力、群众基础等方面都表现较为突出,但是具体工作中,主要受本质工作的影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探索搞好基层组织工作的新方法。因此,使基层组织工作没有创新,不活跃,不能很好地调动广大成员的积极性,工作一般化的多,开拓创新的少。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碍于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二)、基层组织发展还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发展成员是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中的一项经常性、重要性的工作。近年来,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工作,坚持贯彻“三为主”的方针,坚持在工作中发展,发展是为了工作的原则,成员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各党派在界别范围内发展的成员,还是比较正常、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界别以外范围发展成员显的力度不大,这样形成结构比较单一,虽然能体现特色,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派如何更好的发挥参政党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献计出力,就显得缺乏各方面的人才。为了更好地履行参政党的职能,我们一定要在改善党派成员专业结构上加大力度。
发展成员和巩固成员素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近年来,我们在发展成员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在巩固成员素质方面做得非常欠缺,应该把发展与巩固相结合。党派成员大多是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较精通,但是政治理论素质并不高,对统一战线知识、民主党派的历史和使命等问题了解得并不那么深,这就很难正确的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深刻含义,更谈不上履行好参政党的职责。
(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生活形式内容单一
基层组织活动是党派成员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活动是为完成党派所肩负的任务服务的。组织活动质量直接关系到党派凝聚力。在新的形势下,党派基层组织活动应从封闭、单一逐渐转变为开放、多样的,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生活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组织生活也改变了以往以读报为主,内容枯燥的活动方式,但是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如:基层组织生活创新不够,不能吸引广大成员;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组织活动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这些都影响着组织活动的质量。
(四)、中共党组织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关系不够密切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基层,密切党盟关系,是党派基层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中共()号文件的逐步贯彻落实,中共党组织对我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统一战线工作有了进一步重视,统一战线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存在一是个别单位党组织对统一战线政策理解不深,没有把民主党派当作真正的朋友对待,不愿意让优秀人才加入民主党派;二是民主党派成员积极主动争取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的支持与帮助做的不好,在基层组织工作中,一方面,民主党派成员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单位的中心工作,实事求是提出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向党组织汇报工作情况,协调关系,争取党组织对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二、对策
(一)、搞好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
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领导班子建设关系到民主党派的形象和工作开展。要积极选拔符合条件而又较年轻的同志进入新领导班子,使领导班子逐步实现年轻化,增强活力。要把走上领导岗位的新同志帮一把、送一程,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领导岗位的工作,理顺各种关系,熟悉各种情况。新上任的同志要谦虚务实致远,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必须选择政治素质高,熟悉统一战线理论、方针,能和本单位党组织合作共事,业务能力强,热心盟务,群众基础好的,有奉献精神,特别是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同志担任。领导班子成员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心党派工作,作风民主,为人正派,团结同志。联系群众,有改革精神的同志担任,班子要定期召开基层委员或支部委员会议,讨论决定基层的重大事务,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选拔和培养新的中青年骨干,以便在今后充实进领导班子或向上级推荐。
(二)、抓好基层组织发展工作
组织发展工作主要在基层支部,为了保证质量,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发展是为了工作”和“在工作中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三为主”的方针,注意处理好质量与数量,发展与巩固,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着重发展政治素质好、知识层次高、有代表性、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对具有高级职称,影响较大的学科带头人,年龄适当放宽。在发展中要用活,用足%。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本党派的特点和优势。对重点人物的发展,必要时民主党派的主要领导要亲自出马做工作,要有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的精神,只有在源头上重视建立和完善发现人才机制,才能保证民主党派成员的素质。
发展与巩固相结合。对党派新的成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大对新成员的培训力度。在学习内容上,首先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思想和行动,把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形成凝聚力量,团结奋进,通过学习,使广大成员树立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增强时代政治素质,忠实履行参政党的职能,实实在在地为执政党出谋划策,分忧解难。其次,学习民主党派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了解党派与中共合作的历史。了解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
(三)、抓好基层组织生活
基层组织生活要符合时代要求,基层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只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才具有吸引力、凝聚力、才有利于支部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党派的整体素质。
组织盟员学习是组织生活的基本内容。要在党派内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风气。基层组织生活在保证一定时间的基础上,学习内容主要是中共十六大精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党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学习形式要多样化,讲求实效,联系实际,重在提高认识。
围绕本地区、本单位中心工作开展盟务活动是基层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有为才有位”。基层组织只有在中共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配合基层单位的中心工作,积极推动成员搞好本职工作和各项社会服务活动。并就本地区、本单位中心工作提出质量较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支部的整体作用,才能受到中共的重视。
基层组织生活应当与时俱进,形式多样,才能充满活力,通过不同形式活动的开展,缓解了成员的紧张的工作压力,拓宽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形成共识,再通过基层组织中的政协委员把建议提交政协会议,充分发挥参政党的作用。
(四)、要密切民主党派与中共党组织的关系
基层干部和成员要发扬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风雨同舟,并肩战斗的光荣传统,为建立互相信任、密切合作、团结融洽的关系而努力,党派的基层组织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工作中,要主动争取党组织支持,多通气、多协商、多为本单位做实事、做贡献。以自己的行动和成绩,赢得党政领导的重视和群众的信任,努力使自己成为本单位建设和安定团结的依靠力量。
基层组织对本单位的重要决策,要大胆地反映问题,实事求是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为本单位工作献计出力,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赖以生存的基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民主党派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在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点体会。
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民主党派基层领导班子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建设好基层组织,不断开拓党派工作新局面,关键在于要有一个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热心党派工作的领导班子。
从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有些党派基层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存在老化问题。从党派成员年龄结构上来看,成立较早的党派,成员的老化现象较严重,有的党派离退休成员已超过一半,这些老成员,虽然非常热爱自己的组织,也想为组织干些工作,但是总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我们一些年轻的成员对组织热心程度不够,虽然这些成员在组织能力、业务能力、群众基础等方面都表现较为突出,但是具体工作中,主要受本质工作的影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探索搞好基层组织工作的新方法。因此,使基层组织工作没有创新,不活跃,不能很好地调动广大成员的积极性,工作一般化的多,开拓创新的少。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碍于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二)、基层组织发展还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发展成员是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中的一项经常性、重要性的工作。近年来,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工作,坚持贯彻“三为主”的方针,坚持在工作中发展,发展是为了工作的原则,成员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各党派在界别范围内发展的成员,还是比较正常、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界别以外范围发展成员显的力度不大,这样形成结构比较单一,虽然能体现特色,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派如何更好的发挥参政党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献计出力,就显得缺乏各方面的人才。为了更好地履行参政党的职能,我们一定要在改善党派成员专业结构上加大力度。
发展成员和巩固成员素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近年来,我们在发展成员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在巩固成员素质方面做得非常欠缺,应该把发展与巩固相结合。党派成员大多是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较精通,但是政治理论素质并不高,对统一战线知识、民主党派的历史和使命等问题了解得并不那么深,这就很难正确的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深刻含义,更谈不上履行好参政党的职责。
(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生活形式内容单一
基层组织活动是党派成员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活动是为完成党派所肩负的任务服务的。组织活动质量直接关系到党派凝聚力。在新的形势下,党派基层组织活动应从封闭、单一逐渐转变为开放、多样的,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生活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组织生活也改变了以往以读报为主,内容枯燥的活动方式,但是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如:基层组织生活创新不够,不能吸引广大成员;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组织活动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这些都影响着组织活动的质量。
(四)、中国共产党党组织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关系不够密切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基层,密切党盟关系,是党派基层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中国共产党()号文件的逐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对我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统一战线工作有了进一步重视,统一战线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存在一是个别单位党组织对统一战线政策理解不深,没有把民主党派当作真正的朋友对待,不愿意让优秀人才加入民主党派;二是民主党派成员积极主动争取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的支持与帮助做的不好,在基层组织工作中,一方面,民主党派成员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单位的中心工作,实事求是提出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向党组织汇报工作情况,协调关系,争取党组织对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二、对策
(一)、搞好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
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领导班子建设关系到民主党派的形象和工作开展。要积极选拔符合条件而又较年轻的同志进入新领导班子,使领导班子逐步实现年轻化,增强活力。要把走上领导岗位的新同志帮一把、送一程,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领导岗位的工作,理顺各种关系,熟悉各种情况。新上任的同志要谦虚务实致远,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必须选择政治素质高,熟悉统一战线理论、方针,能和本单位党组织合作共事,业务能力强,热心盟务,群众基础好的,有奉献精神,特别是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同志担任。领导班子成员应认真贯彻执
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心党派工作,作风民主,为人正派,团结同志。联系群众,有改革精神的同志担任,班子要定期召开基层委员或支部委员会议,讨论决定基层的重大事务,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选拔和培养新的中青年骨干,以便在今后充实进领导班子或向上级推荐。
(二)、抓好基层组织发展工作
组织发展工作主要在基层支部,为了保证质量,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发展是为了工作”和“在工作中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三为主”的方针,注意处理好质量与数量,发展与巩固,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着重发展政治素质好、知识层次高、有代表性、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对具有高级职称,影响较大的学科带头人,年龄适当放宽。在发展中要用活,用足%。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本党派的特点和优势。对重点人物的发展,必要时民主党派的主要领导要亲自出马做工作,要有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的精神,只有在源头上重视建立和完善发现人才机制,才能保证民主党派成员的素质。
发展与巩固相结合。对党派新的成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大对新成员的培训力度。在学习内容上,首先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思想和行动,把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形成凝聚力量,团结奋进,通过学习,使广大成员树立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增强时代政治素质,忠实履行参政党的职能,实实在在地为执政党出谋划策,分忧解难。其次,学习民主党派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了解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历史。了解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
(三)、抓好基层组织生活
基层组织生活要符合时代要求,基层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只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才具有吸引力、凝聚力、才有利于支部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党派的整体素质。
组织盟员学习是组织生活的基本内容。要在党派内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风气。基层组织生活在保证一定时间的基础上,学习内容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精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党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学习形式要多样化,讲求实效,联系实际,重在提高认识。
围绕本地区、本单位中心工作开展盟务活动是基层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有为才有位”。基层组织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配合基层单位的中心工作,积极推动成员搞好本职工作和各项社会服务活动。并就本地区、本单位中心工作提出质量较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支部的整体作用,才能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重视。
基层组织生活应当与时俱进,形式多样,才能充满活力,通过不同形式活动的开展,缓解了成员的紧张的工作压力,拓宽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形成共识,再通过基层组织中的政协委员把建议提交政协会议,充分发挥参政党的作用。
(四)、要密切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关系
基层干部和成员要发扬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风雨同舟,并肩战斗的光荣传统,为建立互相信任、密切合作、团结融洽的关系而努力,党派的基层组织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工作中,要主动争取党组织支持,多通气、多协商、多为本单位做实事、做贡献。以自己的行动和成绩,赢得党政领导的重视和群众的信任,努力使自己成为本单位建设和安定团结的依靠力量。
基层组织对本单位的重要决策,要大胆地反映问题,实事求是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为本单位工作献计出力,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赖以生存的基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民主党派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在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点体会。
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民主党派基层领导班子的作用没有
充分发挥出来
建设好基层组织,不断开拓党派工作新局面,关键在于要有一个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热心党派工作的领导班子。
从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有些党派基层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存在老化问题。从党派成员年龄结构上来看,成立较早的党派,成员的老化现象较严重,有的党派离退休成员已超过一半,这些老成员,虽然非常热爱自己的组织,也想为组织干些工作,但是总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我们一些年轻的成员对组织热心程度不够,虽然这些成员在组织能力、业务能力、群众基础等方面都表现较为突出,但是具体工作中,主要受本质工作的影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探索搞好基层组织工作的新方法。因此,使基层组织工作没有创新,不活跃,不能很好地调动广大成员的积极性,工作一般化的多,开拓创新的少。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碍于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二)、基层组织发展还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发展成员是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中的一项经常性、重要性的工作。近年来,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工作,坚持贯彻“三为主”的方针,坚持在工作中发展,发展是为了工作的原则,成员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各党派在界别范围内发展的成员,还是比较正常、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界别以外范围发展成员显的力度不大,这样形成结构比较单一,虽然能体现特色,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派如何更好的发挥参政党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献计出力,就显得缺乏各方面的人才。为了更好地履行参政党的职能,我们一定要在改善党派成员专业结构上加大力度。
发展成员和巩固成员素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近年来,我们在发展成员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在巩固成员素质方面做得非常欠缺,应该把发展与巩固相结合。党派成员大多是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较精通,但是政治理论素质并不高,对统一战线知识、民主党派的历史和使命等问题了解得并不那么深,这就很难正确的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深刻含义,更谈不上履行好参政党的职责。
(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生活形式内容单一
基层组织活动是党派成员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活动是为完成党派所肩负的任务服务的。组织活动质量直接关系到党派凝聚力。在新的形势下,党派基层组织活动应从封闭、单一逐渐转变为开放、多样的,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生活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组织生活也改变了以往以读报为主,内容枯燥的活动方式,但是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如:基层组织生活创新不够,不能吸引广大成员;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组织活动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这些都影响着组织活动的质量。
(四)、中共党组织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关系不够密切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基层,密切党盟关系,是党派基层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中共()号文件的逐步贯彻落实,中共党组织对我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统一战线工作有了进一步重视,统一战线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存在一是个别单位党组织对统一战线政策理解不深,没有把民主党派当作真正的朋友对待,不愿意让优秀人才加入民主党派;二是民主党派成员积极主动争取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的支持与帮助做的不好,在基层组织工作中,一方面,民主党派成员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单位的中心工作,实事求是提出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向党组织汇报工作情况,协调关系,争取党组织对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二、对策
(一)、搞好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
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领导班子建设关系到民主党派的形象和工作开展。要积极选拔符合条件而又较年轻的同志进入新领导班子,使领导班子逐步实现年轻化,增强活力。要把走上领导岗位的新同志帮一把、送一程,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领导岗位的工作,理顺各种关系,熟悉各种情况。新上任的同志要谦虚务实致远,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必须选择政治素质高,熟悉统一战线理论、方针,能和本单位党组织合作共事,业务能力强,热心盟务,群众基础好的,有奉献精神,特别是要有较强
第四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济南市民建市中总支
周如辛
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的细胞,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组织基础。开展好组织活动既是加强党派建设,增强组织吸引力、感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强化政党功能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增进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组织之间沟通、友谊与团结的主要渠道。目前,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基层组织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把支部真正建设成自我教育的学校,团结互助的集体,参政议政的桥梁,培养人才的基地,是摆在民主党派面前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进入新世纪,我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时代。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格局中的民主党派也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变革和发展。各党派的基层组织是完成党派政治任务的基础,伴随着自己党派新任务和使命的确定,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就我市民建基层组织来看,自2001年换届以来,一批热心党派工作、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成员进入领导班子,基层组织在功能发挥上有了明显提高。相当一部分基层组织活动进入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但是,应当看到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派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受客观条件限制明显,个别支部活动时冷时热,不确定因素太多,有的支部主任为开展一次活动上下奔波、多方联系,终因场所经费等问题不到位而流产;有的成员入会动机、目的有问题,想法不现实,认识有误区,有待引导统一。综合分析基层组织在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民主监督是我国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不同于人民群众的一般性监督,它在监督范围、层次和方式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特殊性,体现了民主党派的优势。但是,在部分成员中,对党派基层组织的民主监督职能认识不足或有意回避。一些人认为,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事,基层组织用不着去做,而且民主监督是栽刺而不插花的事,搞不好,容易得罪有关部门和领导,费力不讨好。因此,对民主监督,还是明哲保身,躲着走比较稳当。显然,这些认识是错误的、有害的,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另外,党的各级统战部门应加大支持党派基层组织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力度,从制度上、组织上给予保障。
二、随着成员结构的变化,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也产生了新变化。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经济时代、知识时代、信息时代,人们的文化水平、知识水平、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层出不穷,相应党派成员也呈现出新特点:一是高级专业人才、高级管理人员开始成为新成员的主力,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界代表人士在民建可以适当发展,其质量正日益提高,三是入会成员的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四是新成员的思想比较活跃,参政议政意识相对较高。随着成员结构的变化,基层组织在组织形式上就要适应成员变化的需要,方式上要有利于成员的活动并要有所创新,内容上要有利于成员特长的发挥。
三、随着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等公有制经济体制不断改为股份制或非公有制经济,其从业人员所在单位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从业人员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竞争日趋激烈,时间变得越来越紧张。过去参加党派活动请个假就可以走,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现在都要与经济收入、个人利益挂钩。因此基层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开展活动?如何加强与成员的联系?如何加强与单位党组织和法人代表的沟通,帮助成员协调好关系?这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力求组织活动适应新要求。
四、基层组织缺乏应有的活动场所。这一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党派基层支部开展活动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党派成员分布在社会各行各业,基层组织的主委副主委也都是兼职,找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往往很困难,有时一个总支部开会,半天的时间竟被迫三易其开会场所。足见基层组织开展一次活动实属不易,举步维艰。据了解,有的省市区已尝试给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设立会员活动室,以解决基层组织活动没有固定场所的问题。但这种做法目前我市尚未普及。
五、基层组织活动缺乏经费这一老问题在新形势下更加突出。随着社会的进步,成员社会层次的提高,成员对基层组织的活动形式要求更加多样化,如通过适当地联欢、茶话会、考察等形式活跃氛围,增进感情。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需要基层组织有一定的活动经费来支撑,否则,只能维持在传统的一坐一学的古板方式,从而降低了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基层组织负责人,长期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组织工作,为搞一次活动,个人不但赔上宝贵时间、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精心部署,而且通讯费、交通费等联系成员的费用都自己垫付,甚者还要为活动经费出去“化缘”。这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基层组织负责人的负担,也是基层组织活动减少的一个原因。
六、组织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亟待健全。目前,尚未探索出一套适合基层组织实际且有效的制约机制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管理办法,致使基层组织各项活动经常出现上有部署、下有安排而计划难落实的尴尬现象;上级组织也缺乏对基层活动及时、有效的监督和服务。
针对以上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调研,借鉴其他省市区的做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提高基层组织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认识。民主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它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一起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求必须加快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民主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实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民主党派一项被历史赋予的工作职能。可以说,民主党派存在价值就在于看到执政党看不到的问题,说出执政党说不到的话,监督执政党监督不到的事。因此,民主监督不仅是民主党派一项重要的政党职能,而且是会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基本途径。
二、整合基层组织,使其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基层组织的成员的划分和组合中,应结合成员的年龄结构、行业性质、成员特点、在职与退休、区域分布等,遵循人数适中,话题相近,方便活动,利于管理的原则,进行科学整合、调适。使成员走到一起能引起共鸣,思想交流能便于沟通。从而使基层组织形成合力,成为具有战斗力的集体。民建济南市市中区总支自换届以来进行了这方面的有益探索。他们把总支划分为机关支部、文体支部、综合商业支部和老年支部。每个支部设主任、副主任1至3名,挑选政治素质较高、热心会务的人担当此任。这样划分充分考虑了成员的职业背景、行业特点和年龄因素,使成员在思想上、感情上都具备一定的认同感,从而使支部活动在较多的“共同语言”的基础上取得最佳活动效果。
三、理搭配领导班子,选好班长。一个基层组织搞的好坏,领导班子很重要,班子中的班长尤为重要。调研发现,一些好的基层组织大都有一个好的班子,有一个好班长。相反,那些长期活动不起来的基层组织,原因之一是领导班子成员搭配不科学,整体效率低下。有的仅仅是因为有一定职务被拉进领导班子,不起什么作用,成为花瓶摆设。所以,在班子的搭配中要讲求科学,“一把手”必须具备领导能力,不仅要有为大家服务的奉献精神,而且还要有热心党务工作的政治觉悟和方便的工作条件。同时,班子中其他成员应是具备不同能力、不同类型的人,优势互补,形成最佳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四、挖掘和利用老会员资源,充分发挥老会员作用。应该让老会员参与他们愿意而又力所能及的活动。要跳出“老会员多,支部难开展”的思维定势,提出“老会员不是包袱,老会员是宝”的新理念。在会内形成尊敬老会员的良好风气。除每年对老会员走访慰问外,还应安排一些特殊时间为老会员特地设计组织各种活动。研究表明,老年人在经验、知识、熟练技能、潜在能力等方面具备综合能力优势,特别是70岁左右的老会员,形成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年龄层。我们应挖掘和利用老会员这一年龄层的珍贵资源,经常请老会员讲党派会史,介绍早期私营企业管理、介绍历史见闻、交流医疗保健知识,让新会员接受传统教育,把党派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五、创造条件,为基层组织争取适当的经费。基层组织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一是成员党费,二是个别成员或成员单位的赞助。成员的党费可以说杯水车薪,靠赞助的费用缺少稳定性,吃了上顿没下顿。基层组织要把活动搞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经费来源。我省有的市区已经实行了按成员人头数量拨付活动经费的做法;有的党派还实行了给基层组织拨付一定数量调研经费的尝试,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作为基层组织,一方面要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争取有所作为,因为有作为才会有地位;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上级组织和当地统战部门的帮助和支持。
六、加强与中共基层党委的沟通联系,为基层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级组织和中共基层党委要经常为基层组织提供一些参政议政信息,做到知情出力,不断提高成员参政议政水平。其次,要构架基层组织之间的桥梁,为基层组织之间的横向联谊创造条件,适当建立一些专门委员会,作为基层组织的有益补充。再次,党派成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本领,才能在参政议政的舞蹈上施展才能,提出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在与基层地方党政领导的决策产生矛盾时,应该用充分的理论根据和大量的事实材料加以证明,阐明观点,切忌简单化,做到“忠言不逆耳”、“良药不苦口”。对群众中的消极因素,也应多做工作,尽可能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基层地方党政领导的决策和决策的贯彻执行消除阻力。最后,基层组织既要注意在组织开展支部活动时树立参政党形象,增强组织活力与凝聚力,还要在所联系的群众中不断发现和培养一些有较高综合素质、热爱党派组织的积极分子,适时地发展和吸收高素质的新成员,以保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吸收新鲜血液,使基层组织不断完善和发展。
总之,基层组织活动必须以坚持灵活、实效为目的,不管采取哪种活动方式,都应与提高会员思想觉悟,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服务当地中心任务,优化发展环境联系起来,使基层组织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真正把党派的每一个基层支部都建成为广大成员展示自我、开拓创新、努力学习、全面提高的大课堂。
第五篇:基层民主党派开展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民主党派开展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功能,是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也是我国政治体制和民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与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经济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的监督共同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机制。发挥好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作用,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也有利于推动参政党自身参政能力的建设。
长期以来,民主党派的三项职能——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政治协商中,民主监督作为首要职能存在。但在实践过程中,民主监督一直是民主党派的“软肋”。和其他监督形式比起来,党派的民主监督存在诸多瓶颈,尤其是基层党派的民主监督尤为突出。
一、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
司法监督有程序、行政监督有规章、舆论监督有阵地、共产党党内监督有纪律,可以说这些监督基本上都能名副其实,唯独民主监督是“软监督”或“虚监督”,基层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更多体现为随意性。主要原因有:
一是基层党派的民主监督缺乏制度法规保障。
1989年出台了全国政协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1995年全国政协委员会修改了《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2004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2005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xx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等,这些执政党的党内文件或人民政协的内部文件,对政协的民主监督在总的原则、监督内容与方式上作出相关规定,但没有实施细则,比如监督程序、监督职责等都缺少可操作性的规范、章程。而民主党派通过政协这一主要平台开展民主监督也意味着在监督程序、监督职责等方面缺少可操作性的规范和章程。二是基层党派的民主监督具有“双重依赖”特征。
一方面依赖共产党的“肚量”。长期以来,关于民主监督,共产党领导人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特别是要听得进逆耳之言,容得下尖锐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广纳群言,以收众益。而民主党派领导人也曾提出:“民主监督,我看就八个字:你有肚量,我有胆量”。致使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实现程度,基本取决于共产党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虚心接受程度。中共党组织及其领导人愿意听取批评建议时,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就发挥的好,反之则不然。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成效更多依赖党委政府的“肚量”。另一方面依赖政协平台的作用发挥。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履职的重要机构、组织和平台,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在政协组织的各种活动中,通过在政协的全会、常委会、各种协商座谈会、约谈会、提案、社情民意、民主评议中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来体现监督。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与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都包含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实施情况,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落实情况,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解决落实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开展反腐倡廉等情况,政协提案、建议案和其他重要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参加政协的单位和个人贯彻统一战线方针政策、遵守政协章程、执行政协决议情况等方面。政协民主监督的内容、形式、工作程序、工作机制对民主党派开展民主监督具有重要影响。政协的民主氛围浓厚,民主监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工作成效规范,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就能发挥有效作用,监督成果更易被党委政府采纳。
三是缺乏民主监督专门机构或组织。
基层民主党派目前的机构设置与把民主监督作为民主党派主要职能的政治要求极不相称,导致基层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随意性、分散性和应时性,缺乏宏观上的筹划、整体上的布局和任务上的安排。各党派行使民主监督职能的组织化程度偏低,缺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所必要的指导能力、动员能力和执行能力。二、监督运行机制不完善,民主监督缺少必要的程序建设
(一)民主监督前,知情渠道狭窄,信息流通不畅。
知情是民主监督的先决条件。基层党派获得关于党委和政府重大事务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双方不定期召开的协商座谈会,但仅仅就这一渠道,信息流通也有明显的逐层递减趋势。在中央层面,中共与民主党派相互交流的次数多并且有保证,而在基层,双方的协商讨论却不够。一些职能部门,对重大决策和重要人事任免,通常是在方案已定即将公布之时,才拿出来向民主党派负责人征求意见,这种带有突发性的告知方式,使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民主党派对党委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的知情范围有限,参与决策的机会不够,了解情况不真,掌握材料不实,影响民主监督的效果。(二)民主监督过程中,监督手段单一,缺乏与其他类型监督的结合,无法形成监督合力。
从理论上讲,参政党监督的形式是多样的,它可以通过人大、政协、各级政府部门等途径对执政党和权力机关实施民主监督,但在实际运行中,却有很大差距,比如缺乏与人大、司法等权力性监督形式的结合,使民主监督失去权力支撑,没有刚性;缺乏与共产党党内监督的结合,削弱民主监督的政治性;缺乏与社会舆论监督的结合,使民主监督不能真正并广泛的反映社情民意,失去足够的社会影响力。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由于缺乏与权力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横向合作,影响了民主监督的制约力和民意支持。(三)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结果得不到反馈,且缺乏评估考核。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属于非权力性监督,缺乏制约力,各民主党派以发言、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方式对共产党及其政府履行监督职能。对于民主党派的提案,提出的意见、批评和建议等,一些职能部门及其领导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拖着不办,监督结果得不到及时反馈和跟踪落实,监督最终只能是不了了之。同时,任何权力都需要监督,包括民主监督自身也需要监督,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对民主党派监督效果和作用的评价标准,对监督绩效既没有外部评估,也没有内部考核,无法激发民主党派自身的监督积极性。要突破基层民主党派开展民主监督的瓶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推进自身建设。
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要求,也是完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要求。作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主体,民主党派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党意识,健全各级组织,培养党派成员的参政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对执政党的监督作用。二是增强政党意识。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民主党派一切言论和行为从民族、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清醒的认识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的角色定位,正确认识自己在国家政权生活中的政治地位、政治权利、政治责任。1989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将民主党派确定为“参政党”,1993年宪法修正案中明确了参政党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充分证明民主党派享有在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民主党派的一切正当活动和权益都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同时也必须承担作为政党的政治义务。参政党拥有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宗旨的政治纲领,拥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坚实的群众基础,拥有自己的领导核心、组织和纪律,与执政党在政治权利上是平等的。所以,民主党派应该明确自己姓“政”名“党”,作为全面参加国家政权建设的政党组织,绝不能把自己降低为经济组织、文化团体。要树立“立党为公”、“参政为民”的理想,以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人民的利益为己任,敢于并善于维护自己政党独立及其成员组织的合法权益,为实现本党的政治纲领而勇于承担更大的政治责任。民主党派只有真正形成自己是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的观念,才会自觉履行作为参政党的各项职能,主动积极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对共产党的监督才能摆脱“怕越位”的心理束缚,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三是激发组织活力。
第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是党派组织的领导核心,其工作能力、社会影响力直接决定了民主党派职能作用的发挥。首先,基层领导班子成员要善于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增强政党意识,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参政议政能力以及党务工作的管理能力,形成一支民主党派的专职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党务管理专门人才队伍。其次,增强领导班子的内在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坚持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原则,凡是遇到分歧的重大问题,从全局出发,集体讨论,加强协调,同时各党派重要领导人要通过自己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不断扩大参政党的社会影响力。再次,加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力度,为民主党派长远发展夯实基础。完善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任用机制,为优秀的党派成员能尽快地走上领导岗位创造条件,注意吸收政治素质好、参政能力强,拥有多学科知识的中青年人才,建立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知识结构合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第二,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重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依托基层组织活动,调动党派成员民主监督积极性,使基层组织成为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各项职能的重要阵地。力争使每一个基层组织都能建立起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带好一批骨干分子,把发展组织同巩固健全组织以及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相结合,有计划地发展教育成员和锻炼干部。注重与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合作共事,主动联系沟通,选择能够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优势的课题,积极组织成员开展调查研究,整合资源,有效发挥基层组织的群体优势,为党委、政府提出来自社会基层的、操作性强的、真实客观的意见和建议。四是提升参政能力。
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是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基本途径,是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存在价值的重要体现。提升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是实现多党合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主党派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第一,提高政治把握能力。民主党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加深了解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理论,坚定与共产党一起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共同奋斗的信念。第二,提高民主监督能力。首先要提高各民主党派对民主监督的认识,明确民主监督的性质、目的、坚持的原则以及所起的作用等等,树立自觉监督的意识;其次,密切所联系群众的关系,主动加强调查研究,力争做到既对问题做批评、揭露,又积极探索改进工作和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既要及时反映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和批评,又要分析、综合和提高。民主党派所提出的各项意见、批评和建议,都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保证监督的质量和水平。第三,提高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能力。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与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合作共事,合作共事的结果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又照顾到参政党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合作共事能力主要包括协商能力和团结能力:一方面,各民主党派与地方党委要推心置腹地协商,提出自己的意见,交换不同的意见,最终取得共识;另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权机关中的领导干部要平易近人,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五是完善监督机制。
在制度建设方面,坚持以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地方党委可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的指导下,出台《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补充条列》或《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补充办法》,在明确民主党派监督权责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民主党派监督的对象、时间、目的、作用、范围、内容、形式以及效力等等。为民主党派的监督工作提供可操作性强的行为规范,突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重要性和约束力,保证各级组织和部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了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主动接受监督并对监督作出反馈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人士的制度》、《市长与委员座谈会制度》、《党委政府领导与民主党派领导谈心谈话制度》,在这些制度章程中加入《关于做好政党互相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对民主监督意见的反馈办法》等,对地方党委和政府机关如何对待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做出职责与程序上的明确规定。逐渐完备民主监督的配套制度,制定《特约监督人员工作条例》、《重大决策监督实施办法》、《民主党派和政府职能部门对口联系制度》等等。规范落实政府职能部门与民主党派的沟通联系,规范民主党派开展活动向党委报批程序,进一步畅通民主党派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渠道。政协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秘书长会议应完善对各民主党派参加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政协内部重要事务等的协商和监督。完善党政督查部门对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意见办理情况的督查力度。此外,还可以建立一套《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考核办法》,使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做到赏罚分明,避免民主党派成员有监督也好,没监督也罢的吃“大锅饭”现象。
六是建立民主党派监督机构。
在各民主党派中分别设立民主监督工作委员会或民主监督小组,负责本党派民主监督活动的组织、领导以及监督人员的管理培训。在政协设立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联合机构或民主监督小组,加强与地方党委、人大、政府的沟通对接,指导各民主党派的监督活动,制定监督规划,选定监督课题,明确监督范围,考核监督结果。七是规范民主党派监督程序。
第一,扩大各民主党派的知情度。从机制上扩大民主党派在地方政治生活中的参与程度。通过选拔和安排更多优秀民主党派干部担任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职务,使更多的民主党派成员直接参加到地方政权当中,置身于具体管理事务之中,加强与执政党干部的合作共事,全方位地参与权力活动的全过程,深入知情。规范重大情况和重大问题通报制度,有关会议、重大活动邀请民主党派参加,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及时向民主党派通报。改变通报程序,变事后告知为重大决策前征求意见,坚持在重大问题上先协商后决策,使民主党派更多地了解决策内容和相关的信息。目前民主党派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靠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提供,比较被动。要在方法上增加信息获取的主动性,创新信息获取方法,主动拓宽自己的知情领域,通过问卷调查、上门走访、建立民意调查网络和热线电话,自己组织社会跟踪调查等,主动收集信息。第二,用好政协平台。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党委、政府和各阶层群众之间的枢纽作用,由政协组织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依照政协职能,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对政府的工作及作风进行民主评议,把相关批评意见和建议,直接提供给相关部门参考。通过政协这一高层、制度化的表达渠道,使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真实的反映在公共政策之中,使执政党和政府的工作更贴近老百姓的实际。第三,注重监督结果的反馈评估。建立和健全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反馈机制,对民主党派的意见、批评和建议,有关单位和部门要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地方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并切实改进,对不能采纳的部分也要作出回复,并讲明不予接受的原因;民主党派对回复不满意的,可再次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有关部门和人员应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不能认真接受民主监督的部门和人员,上级领导要进行批评和纠正。通过建立和完善反馈机制,促进对民主党派所提意见和建议及时、认真、负责地回应,以增强民主监督的约束力和有效性。同时,为了能够合理客观的考核评估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效果,定期向社会发布民主党派对一段时期内的党委政府重大事务和重大问题的监督情况,公布民主党派在履行民主监督职能过程中的程序、结果,接受社会的监督。八是注重与其他监督形式相结合。
加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与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执政党党内监督等权力性监督的相互配合,在加强民主党派与政府部门对口联系制度以及特约监督员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规范的民主党派监督机构或监督小组与人大、行政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联系通道,定期进行专题性的联合监督。不断加强同纪检部门和组织部门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开座谈会、共同研究确定监督的课题、对象和范围,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联合调研。促进民主党派的意见、建议转化为权力部门的“刚”性措施,提高监督质量,增强民主监督的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