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宁主任在全省企业两化融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06:0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震宁主任在全省企业两化融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震宁主任在全省企业两化融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陈震宁主任在全省企业两化融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震宁主任在全省企业两化融合工作

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0-11-01 00:00:00】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同志们:

这次全省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部署,回顾总结全省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情况,分析面临的形势,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和主要举措,组织动员全省各类企业更加深入有效地推进两化融合,并以此引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这是继五月份与省委组织部共同举办全省市县区分管领导专题培训班之后,着力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又一重要活动。今天上午,与会代表参观了苏州工业园区IP融合通信基地、金龙客车、保税区物流中心等现场,基层的创新实践将有助于大家拓展思路,正确把握工作的切入点。我们希望点上的经验能在全省范围逐步推广,以企业为主体,将面上两化融合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下面,我着重就工作回顾、形势分析以及下一步总体思路和关键措施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近年来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的积极进展

去年下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刻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给我省经济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未雨绸缪、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关键举措,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组建又恰逢其时,系统上下对这一点首先形成了共同认识。今年以来,我们把加快两化融合放在全年十项重点工作的首 位,围绕‚发展产业、服务企业‛的工作宗旨,把企业两化融合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从试点示范抓起,由点到面稳步推进,使这项重要工作在多年发展成果积累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试验示范工作进展良好。针对两化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客观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着力推进‚1+7‛试验示范区(一个国家级试验区、7个省级示范<试验>区)建设,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推广。一是推进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南京市是全国首批8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之一,我们支持帮助南京市制定实施方案,积极探索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新模式。目前,南京市的试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了工业优化分离模式、数据库平台开发模式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模式,为产业高端化和技术创新自主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二是推进省级示范、试验区试点。确定苏州工业园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江阴市、常熟市、无锡市惠山区、常州市武进区和南通船舶产业集聚区、宜兴环保产业集聚区为省级首批两化融合试验区,制定了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评价指标,规范和指导示范、试验区建设。各地依据评价指标,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有效地开展示范试点工作。苏州工业园区着力实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建设,建成了SaaS(软件即服务)公共服务平台、软件评测平台、IP融合通信平台、嵌入式软件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发展载体;江阴市着力打造特色RFID(电子标签)产业园区,以两化融合促进企业内涵式发展;常熟市试验区以江苏龙芯梦兰科技有限公司为核心,初步形成从芯片设计到计算机整机产品的自主创新品牌产业链;惠山试验区政产 学研合作成效显著,校企信息化合作项目达40项;武进试验区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区县;南通船舶产业集聚区围绕数字造船积极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组织船企开展CIO(首席信息官)论坛,帮助企业提升信息化研发水平;宜兴环保产业集聚区以水处理技术标准制定和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全面开展环保产业标准工作的先行先试,取得了多项成果,示范引导作用十分明显。

(二)试点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委及时出台了《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和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评价标准及项目指南。经综合考核评价,已认定示范企业17家、试点企业78家。各地示范和试点企业把两化融合作为实现企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实施试验示范项目,促进了企业创新,增强了核心竞争力。苏宁电器集团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打造高效供应链,推动了经营管理创新,包括香港22家、日本7家在内的1106家连锁店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在向构建全球化信息体系目标迈进;徐工集团实施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基本实现各业务环节全覆盖,成本核算到单台设备,车间排产由周计划分解到半天,综合效益明显提高;熔盛重工集团公司实施‚设计数字化集成技术‛项目后,实现了船舶主导产品无纸化设计,三维造船设计(CAD)覆盖率达95%,产品设计周期缩短30%,综合效率提高20%以上,企业资源总利用率提高10%以上。焦点科技公司、江苏风云网络公司、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三宝科技集团和中国绸都网等一批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面向广大企业提供服务,服务范围不断拓展,规模实力迅速壮大,从一个重要方面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 点。

(三)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去年以来,各级经信部门积极组织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实施两化融合试点项目,我省列入工信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倍增计划‛项目39项,项目总投资近6亿元,其中贴息贷款资金近3亿元;7个省级试验区获得国家资助项目28项,获得国家资助1.7亿元。我委在积极推进项目实施的同时,通过财政专项引导资金资助58个地方项目1.6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4亿元。苏州、江阴、常熟等市专门设立了两化融合财政专项资金。通过经信系统和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两化融合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工程机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煤矿管理一体化系统、钢铁企业物料跟踪与优化调度系统、造船工程管理系统等一批项目技术起点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具备了产业化条件,对提升企业和行业两化融合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两化融合服务平台作用逐步发挥。在抓好试验(示范)区和试点(示范)企业建设的同时,各地高度重视构建两化融合服务平台,十分注重依托这些平台引导企业从信息化单向应用走向集成创新,推动企业开辟电子商务新领域,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延伸。目前,江苏绸都网、焦点科技等电子商务企业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成为国家物流公共平台试点,这些先行单位的共同点都是致力于帮助企业提高效率效能、拓宽营销渠道、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资源整合。各地注重结合产业优势,积极发展服务于特色产业和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信息服务平台,面向环保节能、船舶海工、纺织服装、工程机械、港口物流等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通信、光伏太阳能等产业链的信息服务平台已具有越来越广的覆盖面,对企业的研发、营销及信息资源共享都产生了良好效应。各地还注意在纺织服装、轻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领域运用信息服务平台推广两化融合新技术,加快装备智能化、流程一体化、管理精细化步伐,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工信部领导和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多次来我省对两化融合进行调研考察,充分肯定了我省企业两化融合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南钢集团、徐工集团、中烟公司徐州分公司加快企业两化融合的经验已在全国得到推广。

在近些年企业两化融合的实践中,全省上下已经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一是企业两化融合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信息技术和工业软件在企业研发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研发设计能力和效率,加快了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步伐,尤其是产品全三维建模、数字样机、虚拟仿真、协同设计等新型研发模式的推广应用,使研发设计水平实现了大跨度跃升,对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起到了基础性、关键性、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二是企业两化融合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保证。信息技术融入研发、设计、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带动企业技术开发、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全面创新,将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加快企业两化融合,实现集成创新与协同,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才能得力有效地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企业两化融合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加快两化融 合不仅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产品升级的基础工程,而且是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是江苏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我省具有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总体水平相对较高,信息产业规模较大、发展势头特别强劲的优势,只要制定符合省情实际的两化融合相关政策,以企业为切入点,扎实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就可以为转型升级开辟新路径、构建新机制,使整个工业经济在调整转型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关于企业两化融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引领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势不可挡的浪潮,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与航天技术在内的新兴技术群,引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生着广泛、深刻、重大的变革。推进新形势下的企业两化融合,就必须对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总体走势有一个概要的了解。

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席卷全球,推动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促进人类文明步入信息文明新时代。两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大批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相当一部分大企业也受到重创,美、欧、日等各国纷纷提出‚IT救市‛计划,以信息技术抢抓发展先机,加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力图占领战略制高点,谋求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美国奥巴马政府2009年提出的经济振兴计划行动纲领中指出‚美国将以比其他国家运行更快、分布更广泛的无线网络,在移动创新上领先;通过宽带来实时跟踪和管理他们的能源 消耗,确保美国在清洁能源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奥巴马认为‚‘智慧地球’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其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依托物联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欧盟提出‚2020战略‛,利用建设信息社会的契机力争在整体上超越美国。近期又发布了《数字议程》五年计划,总体目标是通过基于高速和超高速互联网及互操作应用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日本相继制定和实施了e-Japan战略、e-Japan战略Ⅱ、u-Japan战略,去年7月,日本又推出了《i-Japan战略2015》,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以人为本且充满活力的数字化社会‛,让信息技术如同空气和水一般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由此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变革,实现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自主创新,催生后金融危机时代日本经济社会的新活力。韩国总统李明博去年主持了《IT韩国未来战略》研究,决定投资约1万亿元发展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实现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为韩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世界500强企业无一不是信息化应用的先锋,他们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全球化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配送与分销、销售与服务,实现了全球范围内最优配置资源。国际数据中心(IDC)的研究报告显示,世界500强企业中,信息技术投资超过生产设备投资的企业达65%~70%,而企业信息化投资的回报率则高达10倍以上。管理信息化通常能使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提高60%~200%,报表周期缩短90%以上,同时优化了管理流程,实现了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减少了决策的盲目性。2010年全球500强榜首企业美国连锁零售商沃尔玛,其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管理着全球15个国家8000多个 店铺的销售、采购、库存等情况;空客A380飞机基于跨国异地设计制造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分散在法、德、英、西班牙四个国家研制生产基地的信息共享集成与研制流程的协同,实现了分散在30个国家的1500家零部件生产商和供应商之间的网络协同,形成了飞机协同研制与配套采购的新模式。

从国内情况看,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要求,国内广大企业对两化融合的认识明显提高、推进力度也相应加大,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信息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及融合性产业不断出现,生产要素信息资源互相整合,加快了企业集成创新,发展进程已逐步从企业对信息技术的离散化单项应用阶段,扩展到对各业务环节全面覆盖、渗透融合、综合集成应用的新阶段。上海市作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率先建立了4个研究中心和10个重点实验室,围绕两化融合重要产业门类,以关键信息技术和共性解决方案为切入点,开展技术研发和攻关,为两化融合的深入推进提供技术支撑和储备,促进两化融合关键技术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广东省的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着眼通盘谋划珠三角,运用信息技术打通‚孤岛‛,通过实施‚6个100示范工程‛(在新显示、新能源、新光源,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以及软件产业等‚四新一软‛高增长行业,推动高端增值业务和各种创新应用业务;大力发展数控、高精、高速及纳米级制造技术与设备;加快推进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发展基于三网融合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新兴产业;突出发展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机床电子、娱乐玩具电子、船舶电子等新型优势产业。)、构建公 共服务和创新共性平台等举措,带动‚广东制造‛全面升级。其他省份,包括中西部地区也同样在大力推进企业两化融合,湖南省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工程在全国先行;安徽省成立新农村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着力解决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信息获取和农残检测等关键技术。

从省内情况看,尽管我省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工作力度较大,成效也较明显,但与起步更早的省市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总体上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一些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没有站在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推动这项工作;少数地方对两化融合基本情况底数不清,缺乏长远规划,组织机构不落实,没有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相当数量的企业信息化水平仅处于部分业务应用阶段,集成应用、业务协同基本没有开展,在研发设计和营销分销环节两端更显薄弱,致使一些企业长期以来始终处于加工制造产业链低端。此外,不同行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差异较大,也是明显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层层级级的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对策、切实加以解决。

三、关于企业两化融合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两化融合不仅是国家战略,同时也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推进两化融合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两化融合放在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位置,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的集成创新与协同应用,实 现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和基本方针,我们提出全省企业两化融合‚135‛行动计划,实施以‚百企示范、千企试点、万企升级‛为内涵的‚百千万‛工程,明确全省企业两化融合一年、三年和五年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和任务。

2010年,确定200家试点(示范)企业,力争达到300家,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初步建立省、市、县(市)三级企业两化融合的试点(示范)工作体系,从制定规划入手,深入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工作。设立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三方合作组成的两化融合技术研发中心,针对行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确定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产业和技术升级问题,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建立企业两化融合专家库,深入研讨不同企业两化融合的解决方案。

2012年,确定100家示范企业、1000家试点企业,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全面推进万企升级。健全省、市、县(市)三级企业两化融合的试点(示范)工作体系,形成有效的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机制,基本实现‚百千万‛工程目标。

2015年,实现成套设备和传统产业整机产品信息化率分别超过40%(广东计划到2012年成套设备信息化率达30%),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60%(我省目前约20%),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60%(我省目前约40%)。

四、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的关键 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紧跟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潮流,认准发展目标,创新思路举措,务实高效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工作。

(一)加强调研分析,科学制定企业两化融合规划。从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律看,一个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我省虽然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但总体水平不够高且南北差距很大,苏北部分地区尚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信息化程度也相应较低。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抓紧制定‚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各地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对本地区企业两化融合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进行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省‚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全省企业两化融合‚135‛行动计划和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科学制定本地企业两化融合‚135‛专项规划,明确方向目标,扎实向前推进。要紧密结合本地区两化融合现状,通过对标找差距,抓紧出台有针对性的企业两化融合相关政策,引导广大企业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全省企业尤其是重点骨干企业要根据‚135‛发展目标,制定本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目标规划,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两化融合进程。

(二)坚持示范带动,积极探索企业两化融合新模式。两化融合工作必须坚持面向企业、服务企业的方向,以示范试点为引领,创新机制、创新模式,着力提升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一是抓好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围绕我省11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示范企 业和示范项目为抓手,重点支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产品研发、内部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等,为各行业企业提供标杆、示范和样板。省级层面专项资金以示范企业的示范项目为支持重点。二是细分行业深化应用。按照行业细分,根据不同行业的信息化需求、发展层次和路径流程,探索精细、精准、深度融合的企业两化融合模式,在做好企业的节能、安全、环保、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打破信息‚孤岛‛,加快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推进信息系统在行业的深度应用,组织产学研联合体对同行业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突破瓶颈,打造不同行业两化融合领军企业。三是创新企业两化融合的运作模式。要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中心,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快信息化的集成与协同,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其重点包括建立高效的新产品设计系统,创立以知识库为内涵,以模块化为基础,以协同化为纽带的数字化系统设计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产品理念为指导,发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及信息反馈等综合因素作用,推进新产品研发,确立产品开发、设计、制造、验收、使用、维护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形成产品系列化的市场竞争模式;运用信息化系统优化整合资源,加快集成应用,形成资源配置高效、生产管理精益、客户服务满意的现代经营模式。以上三个方面内容,需要各地引导企业特别是示范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加快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经营管理、节能环保安全以及综合集成的信息化进程,在此基础上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改善公共服务,提升企业两化融合服务平台整体 水平。要加快生产性信息服务业发展,关注分行业服务,建立为行业企业提供生产、经营精细化管理服务的第三方信息化服务平台;要关注供应链服务,建立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活动相关信息的第三方信息化服务平台;要关注物流环节服务,建立为企业提供物流管理相关信息服务的第三方信息化服务平台;要关注综合咨询服务,建立为企业提供相关技术、管理或培训等信息化专业咨询服务的第三方信息化服务平台。各地要鼓励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分离内部信息技术开发部门,面向全行业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支持有条件的生产制造企业向信息服务专业化和生产服务一体化方向发展。

(四)加强统筹协调,切实加强对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以信息化引领工业化、加快两化融合目标要求上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企业两化融合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细化措施,确保两化融合推进工作有序开展。要正确把握企业两化融合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分管领导分工负责,业务处室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按照已经下发的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工作考核细则要求,督促指导示范、试点企业制定和优化实施方案,加大投入力度,选准切入点,有重点、分阶段扎实推进,形成有规划、有团队、有制度、有项目、有培训、有考核的‚六有‛机制,以示范试点的经验推动面上企业两化融合进程,扎实有力地推进整个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第二篇:陈震宁主任在全省节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震宁主任在全省节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省节能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几年节能工作进展情况,表彰先进,交流经验,部署和落实2010年节能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阶段性节能目标任务。这是在“十一五”期间全省节能工作攻坚决战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精神的贯彻和目标任务的实现事关两个五年计划的过渡衔接。借专题会议的机会,我主要就近年来主要绩效、当前节能工作形势和下一步工作要点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十一五”以来节能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可喜成效。GDP能耗逐年下降,2006年单位3.5%,2007年下降4.28%,2008三年累计下降13%,完成“十一五家考核,连续两年被确定为超额完成等级。预计额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4.6%的目标,累计下降率超过国家规定的80%进度目标。这些成绩是在工业化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偏重、交通建筑和生活用能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这是省委、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85%,“十一五62.5%,经国2009

”前年下降”节能目标的年超省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各地区、各部门强力推进、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节能工作主管部门对长期以来在节能战线上辛勤工作并干有实绩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回顾总结近几年在推动节能工作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全省上下主要落实了以下工作举措:

(一)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节能减排工作,省政府专门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及节约能源办公室。各地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共同推动节能目标任务的落实。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加强节能减排的政策文件。把加强节能减排列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点课题之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市、县全面小康建设指标考核内容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指标体系,标明确、责任落实、奖惩分明、的节能目标管理体系,实行工作考核考评能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省政府工作目标落实到各市和有关部门。加大财政对节能工作的投入,省级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由2006能)。2009年市、县级财政设立的节能专项资金也达到亿元。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一级抓一级、3000万元增加到形成了一级考核一级3亿(含建筑节“目”2.11“一票否决”。把节年

(二)健全节能管理基本制度。一是建立单位GDP能耗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十一五”以来,我省先后制定出台《江苏省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暂行办法》、《关于建立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的意见》、《江苏省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江苏省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定期发布各市政府和“千家企业”、“百家企业价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制定出台《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对新增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项评估和审查。南京、无锡、徐州、苏州、盐城、扬州、镇江、泰州等地都制定出台了实施细则。三是进一步完善重点耗能企业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和能源管理岗位备案等制度。扬州、苏州、淮安等市在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扬州市经信委在全市重点耗能企业中开展“双百双十”(创建百家节能管理示范企业行动、小”企业关停行动、开展十大节能专项行动、进技术行动)节能行动计划,大力实施监管、循环、优化”等六个一批节能重点工程,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规范运作上水平。

GDP能耗等指标公报,对省辖市”,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二是建立实施固定资产投百家“五推广十项节能先“限制、改造、淘汰、有力地推动了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按照“调高、调优、调轻”的要求,坚持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的“两高两低”产业。“十一五”以来,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由2005年的35.8%分别上升到2009年的39.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比高3.8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0%、22%和21%,软件业销售收入增长30%业准入。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近两年,全省对2000多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一批项目因能耗过高被否决,对投资业主不合理用能情况予以及时纠正。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十一五”停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792.2万吨,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2900万吨左右,关停小火电687.59万千瓦,化工”生产企业4631家,淘汰小锅炉约1200多台,了供热范围内的小锅炉淘汰工作。

(四)组织实施重点工程。突出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围绕实施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重点工程,推动节能技术改造。“十一五”以来,累计组织实施节能改造项目1200多项,形成节能能力1400万吨标准煤。水

2005年提2009年,66%、“小基本完成以上。严格产以来,累计关关闭淘汰

泥行业纯低温余热发电、钢铁行业高炉压差发电、低热值煤气发电、加热炉蓄热式燃烧技术等一大批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在全省得到广泛应用,水泥企业通过实施纯低温余热发电改造可满足企业三分之一的用电,沙钢、南钢余热、余压发电占企业用电量40%以上。全省连续四年建成15万千瓦能效电厂,提前一年完成了标。推进节能发电调度,实施278亿千瓦时以上,实现节能量能产品惠民工程”在我省的实施,申报,春兰、新科、苏州三星等国家列入首批启动的节能空调器推广目录;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2009节能空调51.37万台。组织实施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程,近两年共推广中央财政补贴节能灯

(五)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制节能规划入手,深入开展千家企业和百家企业节能行动,通过实施节能改造、加强管理、淘汰落后用能设备等综合性措施,充分挖掘节能潜力,户百家企业分别实现节能量2006-2008年三年累计实现节能量总体上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能行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重点耗能企业能源

”建设60万千瓦能效电厂的目“以大代小”,2009140万吨标准煤。抓好国家积极组织江苏高效节能产品3家企业230个型号产品被670万支。

工业领域,从能源审计、编2008年全省65户千家企业和141万和120万吨标准煤,656万和330万吨标准煤,”节能目标;在千家、百家企业节“节“十一五年替代发电年,全省居民新购列入推广目录的高效107

审计,有力地促进了工业企业节能上水平。截止2009年,先后有1500多家企业完成能源审计。2006-2008年三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7.32%、7.65%、10.35%。全省各地的有关部门在建设领域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强化建筑节能全过程监管。在设计阶段100%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基础上,施工过程中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持续上升,已达23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太阳能热水器的比例已达改造30万平方米目标任务。交通领域制定了《江苏省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江苏省公路水路交通节能规划》,通过推广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工具、强化节能驾驶宣传培训、推广使用替代燃料技术等推进交通节油。公共机构方面,在全国率先编制出台了《江苏省省级机关“十一五”节约能源规划》,制定出台了公共机构能源统计、能效公示、能源审计和能耗分项计量实施细则,建立省级机关能耗网上报送制度,开展能耗分项计量试点和既有办公建筑能源审计与诊断工作,组织实施节能改造项目。

(六)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苏省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明确的总体目标,先后分两批确定

92.3%,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共有50%;、《江苏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优化运力结构,11个公共机构建筑“十一五”以来,个城市、按照《江20个园区、全省新建住宅统一设计安装完成省政府确定的住宅节能

155家企业作为循环经济试点,扎实推进苏州工业园、江苏春兴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柏科(常熟)电机有限公司等10个国家级试点单位的试点工作,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循环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形成了一批具有江苏特色的企业和产业园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省共有1700多家企业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去年共减免增值税12.2亿元,减免所得税减污、增效”为目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的微观基础。按照《江苏省清洁生产确的重点、目标和时序进度,围绕化工、纺织印染、轻工等重点行业,分批组织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全省共有5500多家企业完成审核并通过验收,形成节能量100多万吨标准煤,企业主要污染物削减

(七)强化节能执法体系建设。节能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两个政府规章,《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修订工作已经启动。会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了《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一批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限额地方标准。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在原省节能监测中心基础上组建省节能监察中心,除个别地区外,12个省辖市以及溧阳、98%亿元。以“十一五制定出台《江苏省建筑金坛、“节能、降耗、不断强化循环经济”行动纲要》明“十一五”以来,20%。

高邮、江阴、,位居全国前列。全1.9仪征、兴化等10多个县(市)都组建了节能监察机构,运用省级节能专项1000万元资金支持19个节能监察机构添臵和更新监测设备(仪器),大大改善了节能监察装备条件。节能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按照省下达的节能监察计划,加强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用能设备执法监督。2009年,全省各级节能执法机构完成综合监察执法用能设备7161台(套),发出整改通知书后用能设备2715台。

(八)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省级组织开展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企业、农村、学校、军营、政府机构、科技、科普和媒体等十个专项行动。2008年,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开展能源紧缺体验、严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普及使用节能产品、培养自觉节能习惯等十个方面的具体措施。认真组织开展每年一次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去年宣传周首日,围绕“推广使用节能产品,消费需求”这一主题,举办高效节能产品广场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公众对高效节能产品的认知度,为引导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产品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各地根据国家和省统一安排,也组织开展了若干内容丰富的活动。总结近年来节能工作,有以下几条值得肯定的基本经验。一是坚持把节能作为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

1000余家,监测各类425份,淘汰落20个部门在全省范围内促进扩大,启动家庭社区、青少年、手和突破口,引导全社会深刻认识节能工作的特殊重要性;二是坚持“以发展促节能,以节能保发展”的基本理念,特别注重节能工作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可持续性;三是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切实增强节能工作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四是坚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三管齐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三种手段,确保相关工作举措的实效性。上述几点已经为实践证明既可行又有效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在今后工作中仍应继续坚持和深化。

二、今年节能工作面临的总体形势和主要目标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任务的达标年,也是科学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今年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国际主要经济体出现好转迹象,国际组织普遍调高了经济增长预期。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逐步巩固,市场信心明显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将继续显现。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基础、工作基础都比较好的省份,江苏经济复苏步伐可能会相对更快一些,这也意味着,有利于节能工作的积极因素将相应增加。从世界范围看,各国都十分重视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现。节能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与政治经济紧密地交织联系在一起。从国内情况看,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把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抓手,促进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政府对节能环保领域持续大规模的投入,实施节能减排项目、节能环保设备税收优惠政策,推进“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调动了全社会节能的积极性。省委省政府把节约优先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对节能工作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关注节能的氛围日益浓厚。通过“十一五”前四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节能政策体系和基本制度,能源统计、计量等基础工作得到改善,工作基础在不断巩固。全面分析当前形势,我们既要看到有利的可以带来机遇的一面,也要看到严峻的可能带来挑战的一面。从节能工作基本规律看,“十一五”前四年通过加强管理、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等措施,直接节能潜力已得到较大程度挖掘,随着单位能耗基数的降低,节能工作呈边际效应递减趋势,边际效果越来越低,难度越来越大。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看,由于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并且长期形成的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部分“两高”行业在一段时期内仍将以一定速度继续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仍很尖锐。从能源消费走势看,随着工业经济总体形势回暖向好,综合能耗逐步回升,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累计增幅从一季度的-6.4%,逐季提高到四季度的

3.0%。从去年

10月份开始,全省电力消费保持了2位数增长,今年1-2月,全省用电增长25.3%,其中工业用电增长27.2%。随着经济形势企稳回升的基础逐步巩固与加强,能源消费量也将随之反弹,节能工作压力将越来越大。从工作层面分析,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工作位臵不够突出。尽管各方面都认识到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于节能不如减排来得直观,一些地方在处理发展与节能的具体问题时,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做规划、上项目考虑节能不够,部分市对节能财政投入较少,二是配套法规不够健全。《节约能源法》虽已颁布实施,但配套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还没有建立。我省虽建立了能评制度,但由于缺少上位法支撑,政出多门,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和权威性。三是不健全,目前仍有市虽挂牌设立了节能监察中心,但力量薄弱,不能有效开展节能执法监督。全省大部分县部分地区节能主管部门节能工作专职管理人员偏少,工作疲于应付。能源计量、考核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总体要求,作的具体目标是单位2010年节能工作,节能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个省辖市没有成立节能监察机构,有的(市)尚未建立节能监察机构。统计等基础工作滞后,GDP能耗比上年下降节能统计、监测、2010年我省节能工4%左右。做好继续把节

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突出问题是执法体系1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能作为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抓手,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十一五”节能目标如期完成,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条线工作应有的贡献。

三、更富成效地开展各项重点工作

首先要落实目标责任。分解下达节能目标、实施严格的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是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的重要保证。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节能目标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市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同时要求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对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市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等级为未完成的市人民政府,要求在评价考核结果公布后一个月内,向省政府做出书面报告,并提出限期整改措施。近期,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分解下达各市2010年节能目标,并将于上半年先后组织2009年千家企业、百家企业及市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各地要将节能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到部门、基层和重点企业,同时,要做好考核的各项准备工作,把考核作为促进节能工作深入开展的有力手段。

第二要推进结构调整。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必须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着力抓好科技服务、工业设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培育。二是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产业建设项目和传感网示范工程,围绕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施重大产业发展项目。着力培育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组建重点领域产业战略联盟。努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形成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重点打造无锡传感网产业等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一批省级示范基地。着力构建创新支撑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突出抓好电力、水泥、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关停工作。到2010年力争淘汰全部水泥机立窑。深入推进化工行业整治工作,推进化工企业入园进区。

第三要实施节能技术的攻关与推广。据测算,“十一五”前三年,我省通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取得的直接节能效果对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的直接贡献率超过25%。近几年,我省节能技术进步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耗能产品单耗明显下降,耗能设备能源效率进一步提高,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省的能源利用效率仍有较大差距,技术节能的

潜力和空间依然很大。当前,推进节能技术进步面临良好机遇。一方面,我省是节能环保产业大省,近几年,在高效清洁燃烧、工业余热利用、高效电机节能等方面,攻克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如水轮式冷却塔风机、稀土永磁电机、无油螺杆压缩机、串级调速技术等,并实现转化应用,为节能技术的推广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支持节能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强。各级政府支持节能的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增加,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明确,企业购臵并实际使用《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节能节水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投资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结转抵免,企业从事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项目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给予“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为此,我们必须乘风乘势,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加大力度推进节能技术进步。一要狠抓节能技术推广。引导用能单位采用先进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组织推荐和专家审核的基础上,我们在这次会上印发了《江苏省重点推广节能技术目录》,有关企业还将在会上介绍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各地要结合本地区产业特点,选择一批应用面广的技术,采取召开技术

推介会、展示会以及通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种形式加以应用、推广和普及。今年,我们还要选择一批技术先进、推广应用面广、节能效果显著的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组织实施示范项目,创建一批示范工程,带动创新型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化应用。二要组织实施节能改造工程。突出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纺织等重点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大力组织实施以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节约和替代石油、能量系统优化等为重点的节能改造工程,加快实施进度,尽快形成节能300万吨标准煤能力。三要推动高耗能行业工艺升级改造。如合成氨造气工艺升级改造、湿法炼焦改干熄焦工艺、隔膜法烧碱改为离子膜法工艺等,均可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

第四要加大节能管理力度。一要继续推进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还未进行能源审计的,今年必须完成。二要引导和推动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通过评价、公示能耗指标,分行业树立1-3家能耗先进标杆企业。三要加快建设和改造完善大中型钢铁、化工、水泥企业能源管理中心。通过整合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对企业能源生产、输配和消耗实施管控一体化的动态监控和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这也是“两化融合”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切实加以推进。四要加强节能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按照《节能法》的要求,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及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单位,要在现场调查,组织实施用能设备能效检测的基础上,责令限期整改。在这次会上,我们安排了扬子石化、徐矿集团、华昌化工等3家企业作交流发言。应该说,这3家企业在加强节能管理方面都有自身的特色。扬子石化公司大力开展装臵对标、追标、创标活动,将先进企业作为标杆,深挖装臵节能潜力,提升装臵技术水平,并通过设立总经理节能绩效改进奖励基金对节能工作典型进行奖励,激发了基层员工节能工作的积极性。徐矿集团把节能作为“硬考核”,对基层单位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实行节能“一票否决”,凡节能指标未完成的,扣减当年年薪,对节能成绩突出的单位和效果明显的项目予以奖励。华昌化工建立能源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把整体节能思想贯彻到企业所有职能部门工作中,将节能工作量化、具体化,对企业各产品和主要耗能设备确定了详细的考核指标,每月对岗位操作人员实行节奖超罚。以上做法值得借鉴。

第五要广泛动员全社会节能。各级节能主管部门在抓好工业节能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节能,综合协调,全面推进节能工作。建筑节能方面,要严格实行节能设计标准,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积极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广泛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加强建筑全过程节能

审查,确保所有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交通节能方面,要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严格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限制高油耗汽车发展,鼓励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公共机构节能方面,要加强政府机构的示范带头作用,制定出台政府机构和公共建筑能耗定额,加快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深入开展节约型政府机构创建活动。要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及时把节能政策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信息传递给广大民众、企业,营造浓厚节能氛围,增强全社会节能意识。

第六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省是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工作基础较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走得更好更快一些。一要开展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企业活动。尽快制定出台标准,年内要在省级以上试点单位中,组织评定20家左右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有特色、能耗、水耗、资源化、再利用水平国内领先的示范园区、企业。二要组织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以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为抓手,推进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应用推广。围绕能量、水资源梯级利用,工业废水、废气、废渣资源化,产业链生态化延伸及链接、电子废弃物清洁资

源化、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绿色设计、再制造等10个领域,加快推进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化应用,建设一批有推广价值的示范性工程。三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围绕重点行业、流域,组织500家企业开展新一轮清洁生产审核。编制出台《重点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有重点推动一批先进适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推广应用。研究制订《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指南》和《清洁生产服务机构规范管理办法》,规范审核质量。编制《江苏省清洁生产典型案例》,在全省进行示范引导。同时尽快组织编制《全省“十二五”清洁生产行动计划》。四要抓好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指导督促有条件企业高水平、高质量编制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实施方案,报工信部审查,引导试点单位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争取国家专项扶持,尽快形成批量化产品再制造能力和产业规模。五要推进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信部等部门《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工作方案》,省市层面都应在机械、电工、仪器仪表等行业选择重点企业进行试点。

第七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是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技术、装备和服务保障的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紧密结合并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把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不仅是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的现实需要。围绕落

实《江苏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各地特别是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盐城及宜兴等重点地区要按照《规划纲要》明确的目标和发展重点,做好规划的对接和资源整合,抓紧修改完善自身的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将规划内容具体落实到企业、项目和平台。关于节能环保产业推进工作,省里还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这里重点提示一下与本次会议主题密切相关的发展节能服务业问题。近几年,我省节能服务业发展迅速,已由咨询、检测、培训为主,拓展到设计、审计、评估、诊断、合同能源管理等领域,全省注册节能服务机构已达120多家。但是,与节能服务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远远不能适应节能工作的需要。美国是节能服务业最发达的国家,2008年节能服务业产值超过50亿美元,近五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日本是全世界推进节能最先进的国家,通过施行“领跑者”、“节能型产品销售商评价”、能效标识等制度,推进节能产品开发应用,成为全球节能产品生产大国,节能服务业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加快节能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节能服务业发展。一要培育和发展节能服务机构。打造公益性节能服务平台,鼓励节能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的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二要大力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引导技术研发、设备生产和投融资机构,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开展节能服务,推行金融租赁等多层次、有特色、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三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按照市场规律和服务对象需求,创新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第八要提高法制建设水平。节能工作中的法律障碍,既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也有法律制度本身不完善和难以操作的问题,还有执法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今年在加强节能法制建设方面,要着力抓好三件事:一是完善节能法制体系。抓紧修订《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完善节能基本制度,将这几年节能工作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运作机制等法规化、制度化。同时,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配套标准。与国家即将出台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办法相衔接,逐步建立完善全省统一规范、分级管理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二是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对已建的节能监察执法机构,要进一步充实人员,提高素质,完善监察监测手段,未建立节能监察机构的市、县要排出时间表,尽快建立。三是进一步加强节能执法监督。把用能设备和产品能耗情况、重点耗能企业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情况、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等作为重点,加大节能监督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用能的单位和企业限期整改,对不按规定整改的违法

行为公开曝光,严厉处罚,倒逼用能单位增强依法用能意识,显著改进节能工作。

四、更加到位地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

去年,我省进行了省级机构改革。最近,省政府批准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三定”方案,明确了18项职能,其中一项重要职能就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工作职责的具体表述是:综合分析全省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负责全社会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全社会节能及工业、通信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促进的规划、计划和政策措施,参与编制环境保护规划。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和节能评估审查工作。组织指导环保产业发展。指导全省墙体材料革新和发展散装水泥工作。承担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节约能源方面的具体工作。目前,部分省辖市经信委已挂牌运作,各地要加强工作进程和具体做法上的交流借鉴,尤其是要从当地实际需要出发,明确界定基本职能,重点强化主要职能,为今后长期顺畅、高效开展工作打下体系和机制基础。

全系统各级机构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将“三定”方案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切实做到职能不缺位、工作更到位。

一要履行综合协调职能。节能减排工作涉及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民用等领域和社会各个方面,涉及产

业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协调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各级经信部门,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完善综合协调机制,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行业协会及专家的作用,进一步形成推进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是开展重大问题研究。要认真研究经济形势变化对节能的影响,做好节能形势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认真谋划“十二五”节能是今年一项重要工作。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十一五”节能工作,深入分析后危机时代节能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研究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的潜力、举措,进一步拓展思路,高水平、高质量编制好“十二五”节能规划,为推进“十二五”节能工作打牢基础。

三要创新工作思路举措。在经济转轨时期、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推进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作。要时刻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要着力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致力于建立“疏”、“堵”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促进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体系和工作载体。

四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做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增强服务

基层意识,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提高工作效率效能,为企业、基层和群众提供节能工作优质服务;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基层一线,全面及时地掌握第一手情况,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办事规则和程序,把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贯彻到工作各个环节,在社会上、群众中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

同志们,做好全社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职能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务实、锲而不舍的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促进这项事关结构调整、发展转型的重要工作继续走向纵深,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两化融合企业总结

两化融合建设总结

作为促进新型工业化企业升级转型的创新途径,两化融合最终的践行者是企业。如何更好地推进两化融合,对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受多品种、小批量和复杂产品结构的离散制造特征、市场竞争不规范、管理基础薄弱和比较粗放等因素的影响,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普遍较低,总体仍处于从单项覆盖到集成提升的过渡阶段,信息化应用深度与广度不够、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较低、不同规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标准等问题均有待解决。

1.两化融合目标

两化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公司产业转型与升级,在制定两化融合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公司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战略规划。为了充分遵循工程机械行业特点和两化融合基本原则,提出了两化融合战略目标:利用信息化技术改进公司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检测、市场供销和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公司核心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公司全球化战略落地,发展工程机械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振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

2.两化融合实施路线与成果

针对中联重科集团型制造企业的特点,在两化融合实施规划时提出了集团和事业部两个层面的实施思路。其中,集团层面以集团管控为核心,通过办公自动化、财务业务一体化、内控风险管控等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商业智能平台为主要建设对象,提高办公效率、实现全集团有效监控;事业部层面以产品为核心,通过产品研发、供应商管理、产品制造、产品销售、物流及售后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建设对象,以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售后服务质量。

2008年,公司对两化融合工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整体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实施策略,制定了分阶段的两化融合可实施路线。其中,两化融合布局阶段持续时间从2009年到2010年,重点完成了数字化研发制造协同集成创新平台的搭建,建设重心为生产设备数字化、园区主干网络建设、OA、ERP和PLM等集团设计、生产、办公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两化融合集成阶段持续时间从201 1年至2012年,围绕ERP为核心,两化融合工作延伸至供应链、物流、销售、服务、运营、内控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上,建设重心为SRM、MES、EWM、CRM、资金管理、合并报表、信用销售等核心管理信息系统;两化融合创新阶段从2012年至今,以市场、客户为核心,应用移动应用、物联网技术、内存计算等新技术,探索两化融合对业务模式创新的推动能力。

通过合理规划和有序实施,已构建出行业领先的工程机械全产业链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了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与资源融合,取得了在产品全生命周期集成应用、业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系列成果。

3.两化融合实施经验

在两化融合的发展历程中,企业两化深度融合阶段的驱动力不仅是“业务需求推动两化融合建设”,还有“两化融合推动业务模式创新”,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技术促进企业生产、运营、服务的管理模式创新,实现面向市场和客户的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模式的变革,加速公司从传统生产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完成公司从“企业信息化”向“信息化企业的转变。

企业两化融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系统工程。企业应该遵循“建设、深化、优化、创新”的方针,从“业务支撑、业务融合、业务创新”三个层次支撑企业战略的实现,不断深化应用、优化流程、创新模式,加强数据集中管理,实现系统流程与企业内控的高效结合,逐步达成企业管理精细化、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制造精益化、物流供应敏捷化和决策支持智能化。企业两化融合的最终目标是支撑企业管理的创新变革和企业战略的落地,因此两化融合工作开展需以公司核心经营管理理念为指导,遵循企业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做好合理的规划和实施计划。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正处于从“生产型制造”向“智能化制造”、“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升级过程,行业两化融合应以产品信息化、制造智能化和服务物联化应用为突破口,通过两化融合推动企业经营重点从生产向采购、营销、物流、金融、租赁、销售、维修、养护、二手交易、回收拆解等服务环节渗透,促进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创新融合。

在两化融合的工作过程中,完备的信息标准化体系和完善的信息化梯队建设是企业两化融合成功的关键要素。通过构建数字化研发制造协同集成平台,全面梳理公司数据资源,统一制定了公司信息编码标准。通过建立公司信息门户、数据仓库、SOA架构分别实现了平台间的界面集成、数据集成、业务集成,完成了公司总部对下属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横向互通。同时,通过内外部技术培训、关键用户参与、关键业务流程梳理等方式促进业务与技术知识的共享,实现信息化技术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的相互学习与融合,打造了一支行业领先的内部两化融合顾问团队。

云端协同:E2OPEN协助联想提升全球供应链运营

2005年,联想成功合并IBM个人事业部,这是联想迈向国际化道路的重大突破。然而联想从一个本土化的公司转变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供应链网络的复杂程度一下子增加了数倍。过去本土化的电话、邮件、传真的沟通方式已无法满足全球化供应链运作的需求,这给联想的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带来极大的困扰。

首先,联想拥有300家以上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有大有小,IT基础有高有低。另外,这些供应商遍布全球,IT系统的传输协议多种多样。新的系统需要不仅能够满足供应商对信息交互的高低要求,同时能够支持各种系统集成。

其次,联想的产品中很大部分是由ODM代工生产,这些ODM与供应商一样也是全球化的。这样,联想同时面临供应终端与生产终端的全球分布。联想需要根据不同供应商与ODM代工厂的多个物理分厂或分仓库的规模来确定采购批次、订货策略以及送货策略。

再次,面对合纵连横的供应链网络交互,联想的订单处理量将随着终端的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新的系统需要确保订单处理过程的绝对准确、便捷和清晰;

最后,在联想的集中采购运作机制下,确保联想与ODM代工厂以及零部件供应商间清晰的财务结算。

联想首先部署了E2open任意端到端的云平台,提供无缝信息共享、流程管理、协同突发事件管理/异常管理。支持企业和合作伙伴间任何负载格式和任何协议的数据交换(不论技术复杂程度如何)。在云平台中,联想提供了传统EDI和Web EDI的方式,并提供各种行业交互的集成支持。供应商根据与联想的业务量和订货方式的不同,并结合自己的信息化需求,选择交互的方式。目前联想已经与占PC业务量70%的大型供应商比如Intel、Microsoft等实现了100%的自动化。

通过利用E2open的云平台和部署资源,联想目前实现了以下业务收益: 供应商上线需要的时间减少了85%,相关的IT成本降低,供应商集成相关的IT管理成本大幅度降低,由于降低了交易成本并提高交易便利性,供应商上线的意愿更高、速度更快,云端系统性能可靠的,能快速应对业务变更,且全球可用。

基于自身供应链的要求与特点,联想在供应商实施了平台化链接后,也将包括Wistron在内的20多个国际知名ODM厂商和自主工厂全部链接在E2open的平台上。至此,联想通过E2open实现了供应端与制造端的链接。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支持联想集中式采购的运作——不论最后成品计算机在何处生产(内部生产或是外包生产),都能在香港的采购中心利用自动化的采购流程直接掌控战略性部件的采购。

传统的、单一的供应商协同平台+采购或订单处理系统的方式,是当前比较普遍的前端供应链系统的解决方案。但在E2open的平台上,联想非常创新的实现了供应终端和制造终端的同个平台交互。E2open的解决方案为联想提供了以下功能:订单到支付(Order-to-Case)和采购到支付流程(Procure-to-Pay)的自动化和跟踪,无需人工修改和数据汇集,支持离散订单、一揽子订单、计划协议等多种订单形式,支持联想与其供应商和合同制造商间的全流程采购订单协作,支持与重要供应商间的保密定价协议。

联想与E2open合作设计并搭建了一个创新的全球供应链协同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联想实现了从采购到销售的端到端的协同,有效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同时精简采购执行流程,实现虚拟的软件许可证的采购运作;通过这个平台,联想的整条供应链链路变得清晰而简单,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大大提高,不仅让联想拥有了供应链成本优势,而且也增强了联想与合作伙伴的粘性;通过这个平台,联想已然从繁杂、无序的供应链执行的事务中脱离出来,越来越扮演着供应链协调、控制以及优化的角色。总之,这些创新的云解决方案提升了联想的运营业绩,同时减低了成本。

SRM系统实现徐工采购闭环管理

作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导者,徐工在过往的发展历程中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稳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随着产业竞争的加剧,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机械行业利润空间受到了挤压,盈利增速低于销售增长幅度,当竞争对手正在积极应对成本压力,通过内部整合和外延式发展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不断壮大自己,试图通过性价比优势抢占国际市场时,徐工集团也面临到了压力。面对大环境的变化,要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位置,不断提升盈利能力,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尤为重要。

首先在采购模式上,徐工集团根据不同物料种类采用不同的采购模式,比如对于大宗物资,通用性较强,采购量比较大的物资,在集团层面成立专业的物资供应公司来负责全集团范围内的集中采购和供应商管理,同时采购业务人员基本上从分子公司挑选,这样既保证了集中采购的杠杆效应,也减少了集中采购带来的效率影响;对于比较分散的物资,由分子公司和供应公司配合管理供应商准入过程,在源头上保证供应商的质量,具体的采购执行过程由分子公司自行执行。

其次为了更好的实现徐工采购模式的多样性和敏捷性,做到徐工上下游的紧密协同,提高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供应链信息化就迫在眉睫。徐工集团希望通过采购供应链平台的建设,对内强化采购交易流程的控制,实现公司内各采购业务单元之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交互,对外实现科学寻源和与供应商的协同采购、信息交互,同时通过这一平台建设规范采购管理,贯彻科学高效的战略采购管理理念,达到提高采购协同效率、规范优化采购流程、开源节流、降低采购成本的目标,实现采购流程的优化,持续降低采购成本,优化供应商队伍,提高采购对生产的保障水平,提高客户的服务水平,打造徐工集团高效敏捷的极速供应链。

在决定实施SRM系统后,徐工开始了详细而周密的选型过程,在系统选型时首先考虑的是系统实施商对徐工业务需求的理解以及根据特定需求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解决方案的整体的性价比,以及该系统的集成性。经过多轮的考察和评估,最终,徐工选择了明基逐鹿来为徐工实施SRM系统。

从2008年至今,已经有16家子公司实施了SRM产品,整个SRM项目应用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供应商寻源认证、询报价管理、交流平台管理、供应商绩效管理、内外部质量反馈协同、采购协同管理(包含按PO,排程,库存交货的模式,供应商送货管理,对账管理等等),以及和SAP、ERP等系统的全面集成,基本上涵盖了从战略采购到采购日常执行的全部过程。

经过项目的多期实施,徐工建立起了覆盖物资供应公司和各个生产制造企业的、面向集中采购模式的整合供应链体系,SRM系统作为徐工供应链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徐工整个供应链的可视性和透明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企业的生产提供多种采购作业模式,敏捷应对。通过SRM系统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徐工的采购价格成本,同时让VMI,JIT等运作模式有效的执行,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库存周转率,降低了库存持有成本的同时,减少了生产停工待料的风险,提高采购人员作业效率、降低企业的采购运作成本,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率。

第四篇:陈震宁主任在全省工业质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陈震宁主任在全省工业质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0-12-01 13:47:13】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同志们:

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加强产品质量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作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重要批示,2009年又在张德江副总理关于质量工作的请示信上再次批示“质量工作重在落实、重在持之以恒、重在严格管理”。温家宝总理指出“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2009年,张德江副总理在江苏召开了部分省市质量工作座谈会,我省梁保华书记出席会议,罗志军省长在会上做了汇报发言。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重要批示精神,深入研究、全面部署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质量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指导意见》、《2010年质量工作要点》等指导性文件,组织开展了质量提升、产品达标、诚信建设等试点示范,9月初,工信部等七部委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工业产品质量信誉论坛,张德江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论坛还举行了“中国工业企业全球质量信誉承诺倡议”活动,我省阳光集团等156家企业向全社会发出全球质量信誉承诺倡议,庄重承诺共同致力于以质量信誉提升中国制造的形象。种种情况表明,全社会重视产品质量的氛围正在形成,并日益浓厚。全省工业质量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召开,既适时又必要。工信部科技司领导莅临指导,这是对我省工作和本次活动的肯定和支持。刚才,常熟市介绍了地方政府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抓好工业质量工作的体会,中国世界名牌企业阳光集团、获全国质量管理奖的南通醋纤、全省质量经营优秀企业代表徐工集团、优秀企业家代表昆山好孩子集团宋郑还董事长分别介绍了他们以质兴企,不断追求卓越、打造自主品牌的做法。这次会议表彰的一批质量经营优秀企业、优秀领导者和优秀工作者,为我省树立了一批质量标杆企业。借这次专题会议机会,我着重就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提高对产品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水平,进一步增强抓好质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产品质量好坏,既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又是民众生活质量与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张德江副总理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把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作为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举措,着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着力加快质量技术进步,着力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着力严格质量监督管理,努力把工业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很难想象,一个产品质量低下、假冒伪劣商品横行的国家或地区,经济能够持续发展。我们要从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安全和谐、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切实维护国家和民族工业形象的高度来认识提升产品质量的极端重要性。

(一)抓好质量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好字优先,好中求快,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好就是讲质量,好就是讲效益。不注重质量提升,靠低成本占领低端市场,必将大量消耗资源,企业不可能有持久的效益。产品质量低下,必然给生产企业带来质量损失,既可贵又有限的资源将在用户手中变成一堆没有价值的东西,低质量实际上就是对资源的浪费。要提高发展质量,必须抓好产品质量。要向质量要效益,降低质量损失,降低资源消耗,把提升工业质量竞争力作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把工业质量工作融入经济发展大局,作为工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工作,与经济运行、创新改造、节能减排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二)抓好质量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江苏正处于这一阶段的关键时期。工业转型升级要围绕大力推进产业的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以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以自主创新占领制高点,以集约发展增强竞争力。工信部提出的质量工作要求突出了开发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四个重点,这对江苏工业转型升级同样重要。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高端化必须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质量攻关和质量提升,只有这样,产业的健康发展才有希望。推进产业规模化,则必须实施质量取胜战略,提高商誉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推进产业品牌化,就是要加快培育更多在国际国内知名度高、美誉度高的名牌产品,提高名牌产品占江苏工业经济的比重。

(三)抓好质量是造福民众的一大实事。产品质量涉及大众,事关民生,尤其是食品、药品质量更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大事要事。没有好的产品质量,群众利益、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没有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有可能受到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近年来,毒奶粉、苏丹红等恶性质量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工业产品的整体形象。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惟利是图,制假售假,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健康安全,产品质量问题已经到了不抓不行、非重抓不可的地步。我们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要让群众能够吃的放心,用的称心,住的安心,生活舒心,就必须下大力气抓好产品质量。

三、具体落实可行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

质量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开拓的重要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创造性地开展。工业系统抓产品质量工作要立足自身实际,发挥系统优势,找准切入点和立足点,突出质量关键环节,整合管理技术手段,做出特色,做出实效。

(一)切实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通过销售产品给客户获利,其产品质量就应该对客户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责任。提高产品质量,企业是责任主体。不重视产品质量的企业不可能发展壮大,不重视产品质量的企业经营者也不可能是称职的企业家。广大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必须承担起产品质量的社会责任、法律责任。首先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质量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企业领导对企业的质量工作负全责,要确定企业质量目标,建立健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行。第二要分解落实责任。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检验、储运销售、售后服务等各关键环节,严格质量控制和质量把关,建立质量追溯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进行检验,不得无标生产,建立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确保产品出厂检测合格、计量准确,不合格产品不出厂。第三要加强售前售后服务。严格执行国家三包制度。面向市场接受用户、社会和政府的全方位监督。

落实企业质量责任,必须把诚信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要推动企业积极响应工信部开展的中国工业企业全球质量信誉承诺活动,引导和促进企业增强质量诚信意识,加强自律,践行诺言。今天会上我省又有108家企业郑重倡议加入全球质量信誉承诺活动,务必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加快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完善社会诚信约束机制,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开展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公开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开展质量信用激励。

(二)充分发挥品牌经济的积极效应。品牌是社会对一个产品的认可和肯定,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越响,市场价值越大,获得的差别利润也就越多。在实施品牌战略,发展品牌经济方面,我们要做的工作起码有这样几点:一是把名牌品牌创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培育计划,完善奖励扶持政策,促进要素资源向品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倾斜。坚持品牌创建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名牌品牌的技术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美誉度。加快构建知名品牌

产品群,着力打造品牌强省。二是把做强做大品牌经济与做强做大企业紧密结合起来。从江苏的产业特点和比较优势出发,重点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冶金、建材、纺织、食品、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具有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特征的行业推动名牌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推动强强联合,加快品牌效应的扩张和渗透,加快培育和发展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三是把发展品牌经济与推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名牌品牌带动辐射作用,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强化与名牌大企业、大项目的配套合作,拉长优势产业、名牌产品产业链,形成一个品牌叫响一种产品、带动一个产业、集聚一批企业的发展格局。四是把品牌创建与规范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在大力创建的同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假冒名牌行为,为品牌产品发展保驾护航。真正做到创出一批品牌,强盛一群企业,发展一片产业,振兴一方经济。

(三)全面提升质量保障能力。坚持质量工作与技术进步工作的有机结合,以技术进步促进和保障产品质量的提高。一是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产品开发的设计和工艺评审,攻克核心技术,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二是切实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加快用信息技术、先进工艺和精良装备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质量保障措施,切实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能力。三是大力组织重大质量攻关。围绕影响工业产品质量的行业共性难题,制定实施质量攻关计划,采取企业投入为主、政府适当补助的方式方法,产学研共同参与,尽快解决制约产品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开发适销对路的重大新产品,提升工业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四是着力夯实产品质量基础。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鼓励企业建设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导和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掌握产业技术标准话语权,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适时开展产品达标备案活动试点,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强化产品竞争力。五是加强企业技术质量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建设各类检测验证机构,组织申报国家技术评价实验室工作,加强工业技术评价实验室建设,鼓励企业依托国家技术评价实验室开展产品研发和产品质量改进与提升工作。

(四)注重培育质量管理标杆企业。这次会议表彰了一批工业企业质量经营优秀企业、优秀领导者和优秀工作者。他们是全省质量管理的优秀代表,各地和各有关方面应认真总结他们的创新实践和新鲜经验,并积极加以倡扬和推广。全省各级各类企业要以这些标杆企业为榜样,引导企业树立更高的价值追求,以客户满意为最高价值,促进卓越绩效标准的宣贯和实施,积极推行精益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提高质量保证能力,有效降低质量损失和资源浪费。要大力开展“质量标杆对比”活动。通过典型示范,由点到面,带动全省工业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要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把质量教育、质量攻关、群众活动等工业质量基础工作纳入评价标准,打造江苏工业质量工作特色和亮点。

(五)认真组织各种有意义专项活动。一是组织开展质量培训教育活动。依托省质量管理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继续组织开展各个层次、各有侧重的质量教育工作。对企业领导者主要是质量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的培训,对企业员工主要是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对质量队伍主要是质量理念和理论、现代管理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的培训。要在工业系统努力形成企业领导质量意识强,质量队伍素质高、业务过硬,企业员工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的新局面。二是大力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抓好群众性质量活动是促进企业全员参与质量工作的有效方法,也是我省工业系统开展质量工作的直接抓手。工信部在新的形势下,提出要在工业系统推行“三个一”,即:每个员工每年学会一种质量工具、改进一个质量问题,减少一个废品,这是对群众性质量活动提出的具体要求。要继续通过组织好全省性的QC小组成果发布活动,引导企业领导进一步重视合理化建议,调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质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组织推动、激励政策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支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价值。三是深入开展创建用户满意服务活动。努力创造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最高标准的质量观。工业产品售前售后服务是工业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工业企业服务环节开展创建用户满意服务活动,根据用户满意程度来评价服务质量,对企业树立以用户满意为核心价值、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都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通过创建活动,推动企业健全服务体系,开展服务质量承诺,促进企业内部广泛开展岗位技能练兵比武,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落实企业三包责任,推动工业企业质量水平的全面提高。

(六)着力提高工作组织化程度。当前,市、县两级新一轮机构改革已基本到位,各地要研究新情况,建立新机制,谋求新突破,实际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三落实”。一要政策落实。把加强产品质量工作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战略任务来抓,要把提高质量作为各级政府制订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产业政策、行业规划、技术标准、政策扶持等手段为提高产品质量创造环境和条件。二要组织落实。既要协调落实好质量管理部门、相关监管部门和工业部门的质量职责分工,又要在工业系统内部落实职能处室的任务,明确其工作职能,按工信部《关于落实各级工业主管部门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到定位科学、分工合理。三要责任落实。努力构建政府指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业诚信的责任体系,真正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级政府无疑是一个地区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者,有关执法监管部门理应承担起质量监管责任,工业部门则要高度负责地履行质量工作指导督促职能。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社会方方面面,特别是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形成推进质量工作的整体合力。

同志们,这次会议对工业质量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各项重要工作,积极行动起来,把工业质量工作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坚持不懈地强化有关措施,努力开创工业质量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江苏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总结2

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总结

我司信息化是将印刷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加工生成公司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公司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公司全面、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我们一直在并且也将持续下去的一项重点工作。

再生产方面,我司ERP系统已经全面实现了从原材料购进、投产,产品印刷、入库,设备维护,人事信息等各种企业经营数据的一体化和数据化;实现的生产数据的清晰、流畅。生产数据的信息化使我司可以及时更加市场情况调整产品的生产,减少了库存物资资金占用量,提高了公司对市场的反应力。同时,生产信息的数据化,还大大提高了管理者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不仅保障了公司生产的顺利进行,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财务方面,公司的ERP系统使得企业管理效率低、数字混乱、账目不清的情况得以改善。该项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公司内部的管理效率,并且通过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突破,向资源计划管理、研发管理、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制造管理等各方面延伸。使得我司在加快技术创新,实现技术改造的同时,提升了企业的管理创新,实现管理改造。ERP系统实现公司资源的流动记账.我司领导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公司目前所有人财物状况,把人、财、物等资源有效协同,以实现高效、健康、稳定的发展。

在部门沟通方面,我司利用企业OA加快的信息的传递速度,缩短了公司行政事务的处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公司利用信息平台积极与外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市场动向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在与外界沟通的同时发布自己的企业概况、产品信息,创建新的供销渠道,树立企业形象。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我司的运营成本,提高管理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司的信息化建设将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下载陈震宁主任在全省企业两化融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震宁主任在全省企业两化融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情况的汇报 连云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1年7月13日) 尊敬的俞军主任、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代表: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承办全省新材料产......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情况介绍要求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情况介绍要求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相关情况介绍应包括: 1、企业基本情况; 2、企业的两化融合组织体系; 3、企业发展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信息化环......

    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推进两化融合

    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推进两化融合 本钢信息化工作经验介绍 前言 本钢的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总结各方经验的基础上,丰富自身的发展。经过企业内部技术改造、企业各项配套......

    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工作总结

    一、企业基本情况 xx公司位于xx,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公司于xx年xx月xx日设立,已有xx年的历史。公司专业从事xx,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也是xx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注册资本xx万......

    关于企业两化融合情况的调研提纲

    关于企业两化融合情况的调研提纲 一、上半年企业信息化总体情况 (一)基础建设情况 1、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进展,如建设投入和运维投入的情况。硬件、软件、网络和服务投入的......

    主任在全市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市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是在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它肩负着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承......

    主任在全市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市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是在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它肩负着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承......

    在全镇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镇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为有效提高全镇劳动保障监管工作水平,按照市统一部署,经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和网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