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农村金融调查报告现状与问题-广州金融工作局

时间:2019-05-14 06:5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州农村金融调查报告现状与问题-广州金融工作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州农村金融调查报告现状与问题-广州金融工作局》。

第一篇:广州农村金融调查报告现状与问题-广州金融工作局

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1 广州市农村金融调查报告:现状与问题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一、广州市农村金融需求现状

从需求类型来看,农村的金融需求可以划分为生产性需求、生活性需求和公共事业需求。结合本次调研的重点,这里主要关注广州市农村区域(包括镇、村)范围内农户与工商户(包括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现状。

1.农户与工商户均有较强的融资需求

①问卷结果显示,无论是以打工、种植、养殖为主要收人来源的农户,还是工商户,都有较强的融资需求。在对“近三年来,是否向别人或者信用社借过钱?”问题的回答上,246 户农户选择“是”,占有效样本数(570)的43.2 % ;工商户当中有99 户选择“是”,占有效样本数(186)的53.2 %。相对而言,工商户比农户有更强烈的融资需求。

2.亲友是主要的借货渠道,由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有限

从农户借贷的渠道来看,首要借贷对象来自亲友,问卷结果显示,在曾经成功获得的借贷中,227 个被访农户选择的渠道是来自“亲友”,占有效样本数的92.7 % ;其次是“村集体”,这里的村集体通常是指经济社,经济社贷款的范围只限于本社社员,放贷利率一般参照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或略有上浮。经济社为了控制贷款风险,贷款额度通常不高于借款家庭的年底分红;而“银行”、① “广州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课题组主要由广州市社科院农村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组成,课题组由广州市社科院李江涛书记带队,成员包括吴重庆、谈锦钊、黄玉、伍晶、柳立子和刘朝华。本报告执笔人为黄玉、伍晶。

本项课题的调查包括间卷调查和座谈会两个部分。从2008 年12 月至2009 年1 月,共召开17 场次的座谈会,参与机构和人员涉及省、市金融办等政府相关部门,农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广州市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以及基层镇政府、商会、村委与农户等,在此对协助调研的机构和有关人员表示感谢。问卷调查部分依据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按照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类型等标准选取分属于从化、花都、增城三个区(市)的四个镇,分别为从化市的良口镇、太平镇;花都区的狮岭镇;增城市的新塘镇。在镇区范围及其下辖的两个村实施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 份,最终的有效问卷是765 份。问卷样本的分布是:②

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2 “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户实际获得的借贷中所占比例有限,分别只有4.5%和3.7%的农户从银行、农村信用社获得贷款;农户利用其他渠道借贷比例最低,只有2.9 %(见表1)。

工商户最主要的借款渠道同样是亲友,76.5 %的工商户选择亲友作为借贷渠道。与农户借贷相比,银行、信用社在工商户借贷中的比例增加,有18.4 %和14.3 %的工商户的借贷渠道包括了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这说明农村工商户比农户要更易于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私人钱庄在工商户借贷渠道的比例上有所提高,10.2 %的工商户选择私人钱庄作为借款渠道之一。从座谈会获取的信息可知私人钱庄的利率水平比较高,有的甚至月息高达10 % , 这通常发生在贸易型的工商户在需要短期资金周转时向私人放贷者寻求借款(见表2)。

3.建房、经商分别位列首要借货用途

从借贷用途的结构来看,农户借贷的用途依次为:建房、供子女上学、生产投资、婚丧嫁娶、养老、看病、经商、购买大型家用电器。建房通常被视为生活性消费,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广州市工业相对发达的镇,例如此次调查的狮岭镇、新塘镇,农户建房除了自住之外,还往往用于出租作为厂房或者外来人口的宿舍,因而建房亦有生产性活动的特征。另一方面,农户借贷用于教育支出的选项甚至高于生产性投资,说明农户在子女教育方面负担沉重(见表3)。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3

工商户的借贷用途相对集中,主要用于经商和生产投资,另外,建房也 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他生活性用途则非常有限(见表4)。.借款规模以小额为主,较大借货规模的需求难以获得满足

问卷结果显示,根据最近一笔借款的具体情况,农户借贷规模集中在1万元以下的区间内,有76户农户实际借款金额在这一范围内,占有效样本数的48.4 %。其次是1万元到5万元的借贷规模(占43.9%), 5万元以上的借贷规模最少,只有7.6%。从实际借贷金额与期望借贷金额的比较看,5000元以上的贷款,实际的借贷比例都低于农户期望借贷的比例,且随着借款规模的增加,实际与期望之间的差距也在增大,说明农户较大额的金融需求受到的信贷约束更大,更难以满足(见表5)。

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4 工商户的借贷规模集中在1 万元到5 万元的范围内,这一区间的比重达到59.7 %。与农户相比,工商户的借贷规模需求更高,有21.9 %的工商户期望借款金额在5 万元以上,然而满足的比例只有9.0 %,工商户借贷规模的满足度同样是不容乐观的(见表6)。

总之,经由此次农村调查所呈现的是广州农村的种养专业户、中小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融资的困难,他们多是依赖自有资金和亲友借贷来寻求发展,大大限制了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中小企业是农民创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向城镇聚集的重要途径,以本次调查的狮岭镇为例,本地农户约60%-70%从事皮革皮具的生产和贸易,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并未得到金融环境的足够支撑。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保证方式是财产抵押,囿于较小的资产规模,抵押担保方式限制了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规模。对于农村种养户,由于农业生产的天然弱质性(高风险、低收益、小规模、周期长),导致其更难于从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商业性金融资本的一般取向是远离农村和农业。要消减农业生产的弱质性、改善农业的发展,将工业化、商业化的要素引进农业走农业产业化的现代农业道路是一种基本思路。现代农业需要金融的支持,需要农业产业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另外,中小企业、种养户的借款多是以小额的、短期周转性资金为主,在当前正规信贷约束的条件下,只能经由多种渠道,比如赊销和赊购,这种商业信用在中小企业、种养户当中普遍存在,通过与上游企业的赊购、与下游企业的赊销关系,来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发展所需的中长期借款需求则难以得到满足。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5

二、广州市农村金融供给及其存在的问题

农村金融供给包括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民间金融两大类。在正规金融领域,金融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正规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的赢利主旨导致其在农村的网点缩减、服务退化,正规金融机构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

1.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重建农村金融的新载体

在广州,提供农村信贷的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

国家金融体制改革之后,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其市场定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业务范围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无异,基本形成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商业的局面。伴随这一转变,农业银行大范围撤并了县域内的机构网点,严格限制贷款权限,大都只存不贷,导致农村资金向城市外流。2008 年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在广州地区有营业网点297 家,而分布在镇一级的网点为57 家,占19.19 %。

农业发展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的产物,农业发展银行主要履行政策性银行的职能。2004 年,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保障以粮棉油收储为主体业务的同时,增加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截至2008 年10 月,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各项贷款余额为27.5 亿元。由于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不直接涉及农户和中小工商户,业务范围狭窄,其信贷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渗透率、覆盖面相当有限。

农村邮政储蓄的功能是吸收农村储蓄资金,通过将储蓄资金转存人中央银行,以转存利率与吸储利率的差额作为其收益来源。只吸储食利、不放贷成为农村邮政储蓄运营的基本特点。2003 年以来,中央人民银行调整邮政储蓄转存款政策,下调存款利率,推动邮政储蓄将吸收的资金投放到市场上去。在这种政策导向下,广州邮政储蓄近年来开展了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试点,意图按照商业运作原则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不过,从此次调查在镇一级邮政银行网点的访谈可以获知,在邮政储蓄改名为邮政储蓄银行之后,其着力点在于增加金融服务的项目与范围,镇一级网点尚未开展放贷.业务。在商业银行、政策性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6 银行之外,广州市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是金融支农的主要机构,其下辖18 家信用社和营业管理部,650 多个营业网点遍布城乡,营业网点位居广州地区同业首位。截至2008 年底,广州农信社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19 亿元,其中涉农贷款235 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3 %,其信贷支持的村镇覆盖率达90 %以上。

然而,作为“金融支农主力军”的角色,广州市农信社在21 世纪初的八年间,其金融支农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自2000 年以来,农信社贷款规模不断增加,但从涉农贷款规模与结构的变化来看有两个特征:其一是涉农贷款的增长远低于贷款规模的增长,涉农贷款所占比例呈下降态势,其中农户贷款甚至负增长;其二在涉农贷款的结构中,农村工商业贷款占据主要份额,这说明农村工商业相对更符合商业资本市场化运作的逐利要求,农村工商业目前及未来都会是广州农村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见图1)。

历史上,农信社的网点直接深人到村一级,但随着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之后的金融改革,乡镇以下的网点基本取消,同时基层网点的贷款权上收,镇一级营业网点不具备审批权(在工商业较为发达的镇,如狮岭镇、新塘镇,镇级营业网点可以开展放贷业务)。据良口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农户如有贷款需求,需要到从化市农信社办理,镇的营业网点的主要功能是吸储。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7 由此可见,正规金融机构投向农村的金融供给是相当有限的。这方面的原因除了由于农村金融交易分散、小额的特点所导致的高昂成本之外,信息不对称是一种主要原因,正规金融机构由于缺乏对事前、事后信息的充分掌握,不仅不了解借贷者的风险特征、还款意愿,也无从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为了控制贷款风险,抵押和担保就成为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过滤机制,用于区分出安全型贷款者。农村担保机构的缺位、物权改革的滞后、农村土地及其土地上附着物不能充当抵押财产的现状,均造成正规信贷的约束。要改进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的金融供给,必须设计出能够改善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使得正规金融在农村的贷款风险获得有效控制。

由于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领域的有限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导作用亚须由政府来承担。在地方政府的权限范围内,广州市政府要充分把握政策空间,推动构建符合农村金融需求特点的新型农村金融载体,为农村工商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2.非正规民间金融对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需要积极引导

非正规金融在广州农村的显著性恰是对正规金融有限性的一个直接反映。与正规金融相比,非正规的民间金融更能够切合农村的金融需求。民间金融可分为两类,一是亲友借款,二是各类民间金融组织。

亲友借款是广州农村最重要、最普遍的非正式借贷形式,亲友借款是依据血缘、地缘等关系纽带形成的互助性合约借款。从此次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可以获知亲友借款一般是无息或低息,借款期限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无需抵押和担保,甚至大部分连借据都无需具备,因借钱发生纠纷的比例也相当低。亲友借款的获得,依靠的是农户的社会资本和信誉度,而借款的偿还则依赖农户对社区共同体的归属感、责任感,以及共同体内部的非正式规则。作为互助性借款,亲友借款具有便利性,但借贷规模有限,受制于社会网络内部的财富水平。并且亲友借款往往应对的只是农户、工商户的非系统性风险,在面临社区内部的系统性风险时,亲友借款就不再有效。

其他民间金融组织包括具有互助性质的各类合会、标会等金融组织,以及市场化赢利性的私人钱庄和放贷者。与浙江温州、乐清等地活跃的农村民间金融互助组织相比,广州市农村此类的民间金融互助组织非常不发达,几乎不存在。广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8 州农村的非正式金融以私人放贷为主,这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性金融,借款的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而定,往往高于正规金融机构。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非正式金融具有信息优势,凭借熟人社区的信息传递,能够准确、低成本地判断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并且贷款的监督和管理成本亦比正规金融低得多。不过,广州农村此类的民间金融尚缺乏正规的组织形式,其存在与经营运作欠缺合法性。

总的来看,在正规信贷约束的条件下,民间金融对于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具有重要作用,社区网络的信用与监督机制,减少了正规金融的信息不对称、信贷风险。但是,民间金融受到资金规模和组织形式的限制,对农村金融需求的满足程度是有限的。从政府的角度,一方面是要充分认识农村民间金融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农村社区自愿互助的金融组织的作用与意义,同时给予适度的规范和引导;另一方面是要积极为民间金融提供合法化的投资渠道,为开拓农村金融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进而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揭开序幕。

(李江涛 黄 玉 伍 晶 吴重庆 谈锦钊 柳立子 刘朝华)

第二篇:广州亚运会金融服务报告-广州金融工作局

广州亚运会金融服务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召开。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后,在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举世瞩目的盛会。自广州亚运会开始筹备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和各金融监管部门驻粤机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下,广东各金融机构把加强支付环境建设、提高现金供应能力、改进涉外金融服务、增强信息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理能力、加强金融系统安全保卫作为工作重点,努力营造安全、便捷、高效的亚运会金融服务环境,为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亚运金融服务工作组织协调得力

2010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与广东省金融办共同牵头,联合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监局和广东保监局、亚运举办、协办城市地方金融办(局)、第16届亚运会合作伙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保集团)以及广东省内主要金融机构,成立“第16届亚运会金融服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统筹和协调亚运期间有关金融服务与保障的各项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

在协调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全省各金融机构建立了亚运金融服务工作机制。一是合理调配各成员单位的资源,根据工作性质将亚运金融服务与保障工作划分为七大类,成立对口工作组。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各金融机构相应网点分布、本外币经营业务统计表,便于亚运赛事期间的指挥调度。二是确保各成员单位热线电话正常运作,增设协调小组办公室亚运金融服务与保障中英双语、24小时热线监督电话,实时听取公众改进意见,受理公众投诉金融机构业务。三是设定《第16届亚运会金融工作简报》报送时间、格式、统计指标等,建立协调小组内部信息通讯机制,定期发送至广州亚组委,广东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广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和小组各成员单位,以加强成员单位的信息沟通。

支付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广东金融系统以银行卡受理环境、银行账户服务、金融lC卡等方面为主要着力点,推进亚运会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形成了适应亚运期间境内外机构和个人支付需求的支付便利、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的支付环境。

(一)建立支付环境建设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亚运会支付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由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牵头,成员单位包括亚组委、广东省金融办、广东省公安厅、中国银监会广东监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亚运赛事城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等。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广州亚运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形成推动亚运支付环境建设工作的联动合力,确保广州亚运会支付环境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成立支付清算系统亚运安保工作领导小组。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成立了支付清算系统亚运安保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支付清算系统亚运安保工作。辖内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各商业银行也相应成立了支付清算系统亚运安保工作的组织机构,为亚运会安保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

为确保亚运期间银行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积极协调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和各商业银行认真评估亚运会期间银行卡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银行卡相关系统技术标准稳定、信息安全、联网通用。截至2010年10月末,广东地区联网商户超过19万户,POS终端30万台,ATM机具3万台。其中,广州、佛山、东莞、汕尾等市的银联卡受理商户达到11.3万户,联网ATM、POS分别达1.95万台和18.9万台。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组织金融机构大力推动POS机具改造,以亚运会相

关重点商户入网、“刷卡无障碍”街区和景区建设、个体工商户批发及零售业务推广等项目作为工作重点,确保亚运赛事期间银行卡支付渠道便捷通畅,基本实现了刷卡无障碍。截至2010年10月末,广州市的银行卡应用基本达到国际亚运城市的水平,亚运场馆及周边地区的商业服务网点、重点商务区、商业街区、旅游景区能够受理人民币卡和外卡的特约商户普及率分别达到95%和90%。亚运赛事城市新布放的外卡受理终端确保可以受理符合EMV标准和PBOC 2.0标准的银行卡,确保外卡受理的顺畅。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亚运会期间广州、佛山、东莞、汕尾等市直联POS业务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合计分别为1415.9万笔和19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8%和88.6%,银行卡成为亚运城和亚运会场馆首选的支付手段。

(三)提高银行账户服务水平

一是为境外机构和个人提供便利的账户服务。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就境外机构开立临时账户问题作出专门制度安排,与广州亚组委多次协商,研究解决了亚运会期间境外媒体、参赛队伍、亚运场馆等有关单位人民币结算账户开立、使用和管理等问题。二是简化了广州亚组委出具亚运会临时来华机构办理开户证明文件的手续。设定“亚运期间来华申请开设临时存款账户的境外机构名录”表格格式,作为亚组委初具亚运会临时来华 机构办理开户的证明文件。三是设置亚运账户服务“绿色通道”。指定专人审核、专人打证,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客户在一个工作日内将开户许可证手续办理完毕。

(四)大力推广应用金融IC卡

一是营造多方共同推广金融lC卡的政策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印发了《广东省金融lC卡发展规划(2010-2012年)》,明确了全省金融lC卡业务发展的指导思路、发展策略、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二是研发新型金融lC卡产品。2010年6月,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广东益民旅游休闲服务公司推出了国内首款预付芯片卡。此款预付芯片银行卡具备电子现金功能,可通过PBOC 2.0非接触式机具实现小额快速支付。三是推动金融lC卡的多行业应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选择行业卡发展尚处于空白或初级阶段的城市作为重点突破口,大力推动省内各商业银行发行金融lC卡。

截至2010年9月底,广东累计发行PBOC 2.0标准金融lC卡达65万张,主要产品有广深铁路牡丹lC卡、国民旅游休闲卡、牡丹长隆卡、工银亚运卡等,应用领域集中于快速小额支付领域。

三、现金供应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组织省内各金融机构大力规范货币流通秩序,积极营造良好的现金流通环境,促进了广东现金供应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圆满完成了“总量保障、结构合理、票面整洁、放心使用”的亚运现金供应服务目标。

(一)建立广州亚运会现金服务工作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建立了辖区人民币券别调剂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商业银行联席会议,加强对商业银行人民币调剂工作的监督。同时,建立辖区商业银行存取款预约制度,加强了发行库库务管理,增强了现金供应的计划性,提高了现金供应服务效率。

(二)保障广州亚运会零钞供应

一是加强零钞投放管理。加强与公交、地铁公司和超市的沟通,根据需求制定合理的零钞供应计划,确保供需平衡。二是加大小面额钞票投放力度。亚运会期间,广州全市共投放现金344.5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投放36.28亿元,以20元以下券别为主,各券别零钞储备充足,使亚运城及亚运场馆周边网点零钞兑换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三是加大硬币投放力度。亚运会期间,广州金融机构向地铁公司日均投放1元硬币达40余万元,保障了地铁售票系统正常运作。

(三)提高流通中人民币票面整洁度

一是加大发行基金原封新券调入和投放力度。截至10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调入原封新券同比增长115.1%,投放同比增长41.8%。二是加快建设现金处理中心。为提高亚运期间现金的处理效率,广州各主要商业银行陆续建立大型的钞票清点中心,配置中小型清分机具,对回笼的钞票进行集中清点整理。三是积极做好残损人民币回收工作。广州各主要商业银行对回笼的现金进行全面清点挑残,严格按照标准做好回笼券整点工作;现金自助机具使用的钞票均为经过清分设备处理的已清分完整券;营业网点设立残损人民币兑换窗口及绿色通道,方便市民和游客快速办理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在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亚运赛事城市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得到明显提高。2010年10月末,广州、佛山、东莞、汕尾宜流通钞票比例同比分别提高7.2、5.5、6.8和9.1个百分点。

(四)深入开展反假货币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商,形成反假货币合力,继续保持打击假币高压态势,巩固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指导下,广东省内各商业银行大力提高柜台现金岗位工作人员的反假货币业务综合素质,切实做好反假机具等现钞处理设备使用、日常维护和技术升级等环节的管理工作,对使用的现钞处理设备及时进行技术升级。

四、涉外金融服务快捷便利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外汇管理部门和省内各金融机构着重提升个人结售汇、本外币兑换等涉外业务处理能力,有效满足了境内外机构和个人的外汇金融服务需求。

(一)制订亚运会期间特殊外汇管理政策方案

结合广州亚组委、亚运会合作银行提出的需求,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制订了亚运会期间的特殊外汇管理政策方案。根据方案,亚运会期间实施的特殊外汇管理政策包括:允许亚组委将亚运会相关收入结汇后、直接存人亚组委人民币专户;允许亚组委收取少量外币现钞并结汇,为境外参赛团队、媒体、技术官员缴纳相关费用提供便利;允许亚组委不通过捐赠外汇账户办理境外捐赠资金的汇人及结汇手续,结汇人民币资金直接存人亚组委人民币捐赠专户;明确亚运会期间来华境外机构临时外汇账户开立、变更、撤销及结算等有关业务的操作手续;简化亚运会期间境外个人的购汇手续。

(二)制订个人结售汇系统特别应急预案

为避免亚运会期间由于个人结售汇系统出现速度异常缓慢或局部联络故障、导致个人结售汇业务无法办理,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制订了特别应急预案。根据预案,在系统出现故障或拥堵等特殊情况下,银行机构可以不通过个人结售汇系统办理个人结售汇业务,但需对业务信息做详细的台账登记,并在系统恢复正常48小时后补录信息。

(三)提高本外币兑换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本外币兑换环境建设的协同推进机制。2010年7月,广州市人民政府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广州本外币兑换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搭建了外汇管理、经贸、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平台,为建立银行网点、外币代兑机构、特许货币兑换机构“三位一体”的本外币兑换组织体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推动本外币兑换业务特许试点。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制定《广东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业务特许试点的实施方案》,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办本外币兑换特许经营业务。2010年9月13日,广州艾西益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对外营业,成为广东首家获批经营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的试点企业。三是营造良好的本外币兑换服务环境。在硬环境方面,广州各主要商业银行均开辟了亚运服务和外币兑换专用窗口或绿色通道,完善了本外币兑换统一标识设置,在显著位置公示当日外币兑换牌价及兑换种类,增加了自助外币兑换机等设备。在软环境方面,专门配置具备多语种服务人员,提供多语种外汇业务办理指引,延长亚运场馆附近网点营业时间,开展多种外币兑换服务。

(四)推进电子银行个人结售汇业务试点

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积极争取总局的指导和支持,推动电子银行个人结售汇业务在广东先行试点。2009年6月以来,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相继在广东推出该项业务,大大提高了个人结售汇业务的办理效率,为亚运会期间个人办理结售汇业务提供了便利。

五、金融业信息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理能力明显增强

广东金融系统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为目标,建立健全金融业信息安全协调机制,开展风险评估检查、信息系统应急演练等专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保障了亚运会期间金融网络和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一)建立金融业信息安全协调机制

一是建立广东金融业互联网信息安全应急协调机制,统一组织和协调对全省金融机构相关互联网系统及网站的重点安全防护及网络安全应急处理服务。二是建立广东金融业跨部门应急协调机制,制订应急协调预案,明确了应急协调机制的目标和原则、适用范围、安全事件分类分级、组织体系、应急协调流程以及相关单位的职责。

(二)开展金融系统信息安全检查

为提高亚运会期间广东金融业网络及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组织全省金融系统从2010年3月开始自主开展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检查,并于9月份组织对全省金融机构亚运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进行现场检查。一是组织开展中国人民银行驻粤分支机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评估内容涵盖管理、系统、网络和机房环境四方面。二是对广东省内部分地市中心支行进行了现场检查,充分使用技术手段发现风险漏洞,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对省内各金融机构的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应急资源准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三)开展金融业重要应用系统应急演练

通过开展中国人民银行信息系统、商业银行信息系统、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银行卡系统应急演练,强化了全省金融系统应对突发案件的能力。

六、金融系统安保维稳措施扎实有效

广东金融系统通过建立安保维稳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安全排查整治和安保应急演练,确保整体安全防范措施到位,为亚运金融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一)建立金融系统亚运安保和反恐协调工作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与广州亚组委等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加强信息通报及交流,加大对重要目标和关键部位的巡查力度。同时,向广州各金融机构发布指引,明确要求加强亚运期间金融系统安保和反恐工作的管理。根据要求,广州各金融机构均制订了亚运会期间安保工作方案、信访稳定工作方案,建立了7×24小时值班制度和数据统计监测制度。

(二)开展金融系统亚运安保检查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对货币发行库区等重要部位开展全面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广州各金融机构组织所辖营业网点开展亚运前夕安全大检查,确保整体安全防范设施到位,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做到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无阻。

(三)开展金融系统亚运安保的应急演练

为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完善亚运会期间突发事件和重特大事故的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了一系列应急处理演练。广州各金融机构普遍成立了应急小组,建立了涉及系统故障、安防工作、服务突发事件等方面的应急和处置预案,并开展了涉及资金调拨管理、支付清算等方面的应急演练,以确保有能力及时、高效处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黄桂良王磊)

第三篇:广东保险行业协会-广州金融工作局

2009年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工作回顾与

2010年发展思路

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

2009年,在广东保监局指导监督下,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认真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坚持“有为才有位”的工作理念,在行业自律、宣传、队伍管 理、诚信建设、保障消费者利益等方面充分履行职能,积极开展工作,取得 了一定成绩。

一、2009年工作回顾

(一)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加强财产保险自律。车险自律方面,2009年组织会员公司共同签订 《广东省机动车辆保险行业自律公约》和《广州地区家庭自用机动车辆保险理 赔自律公约》,明确了全面贯彻落实车险“见费出单”制度、保费批改全额转 账制度、车险保单提示电话查询制度和车险赔案信息网上查询制度,明确了 自律要求,同时督促各车险公司建立赔案信息客户查询网页,并由协会将网 址面向社会公布。继续做好广州市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配合广东保 监局以及省公安厅制订全省快处快赔机制工作方案,促进该项工作在全省的 推广实施。在非车险自律方面,省协会2009年制定实施了《广州市大型商业 保险投标业务事前合议办法》,并在各地级市参照推广执行。

二是加强银邮保险业务的自律。根据广东保监局和广东银监局联合下发 的《关于深化银保合作、进一步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通知》(粤保监发 [2009)126号)文件要求,省协会继2006年11月组织签署《广东省人身保险行业银行邮政代理保险业务自律公约》后,根据市场新情况,于2009年7 月份重新组织会员公司签署了保险行业银保业务自律公约,以适应市场环境 的新变化。为形成行业合力,同时协会与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及驻粤商业银行 围绕共同签署我省银保业务行业自律公约密切配合积极协商,在规范银保业 务代理行为、坚决取消手续费“小账”、加强相互沟通等方面增强了共识。

三是开展保险兼业中介业务的行业自律。2009年,协会积极配合广东保 监局开展汽车流通企业、汽车维修企业代理保险业务整顿规范工作,迅速在 协会网站首页开设了“广东省车险兼业代理机构查询”专栏,用以向社会公 布了与经营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建立了规范代理合同的车险兼业企业名单,对于拒不与保险公司签订规范的代理业务合同的车险兼业企业,由省协会通 过协会网站后台将其名单予以行业公示。

(二)加强行业宣传,扩大行业影响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各类大型主题保险宣传活动,扩大行业影响,提升行业形象,加强保险消费者教育,提高公众保险意识。

一是开展新《保险法》宣传。通过编印10多万册《新(保险法)宣传 册》、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专题宣传周活动、与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举 办专题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与广州日报社联合举办高峰论坛等方式开展新 《保险法》宣传。特别是“广东保险业贯彻新《保险法》高峰论坛”得到了 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国保监会法规部杨华柏主任、省政府金融工作 办公室叶穗生副主任、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庭丁海湖庭长等领导出席,各会员 公司高管约160人参加。

二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人身保险知识宣传活动。省协会编印了10多万册 《人身保险知识宣传手册》,以“3·15消费者维权日”为契机,统筹人身险 会员公司免费向消费者派阅。

三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车险理赔服务客户体验日活动。2009年5月起,省协会组织各财产险会员公司在全省各地开展车险理赔服务客户体验日活动,各产险公司分设展位向客户展示车险理赔标准服务流程,派发《广东省车险 理赔服务知识宣传手册》。

四是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沟通,搭建保险行业宣传平台。省协会与省人民 广播电台合作开办《保险全策》广播节目,支持《投资快报》开办保险专 刊。同时,举办保险行业新闻媒体座谈会,适时举办新闻发布会,及时向媒体提供专题宣传文稿,积极配合媒体采访。

(三)重视人才建设,加强队伍管理

严谨负责地做好电子化考试工作。为确保考试不出问题,2009年省协会 制订实施《广东省保险代理从业人员基本资格电子化考试交叉监考制度》,召 开由各地市协会会长、秘书长和资格考试考务工作人员参加的全省保险代理 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工作会议,对电子化考试工作进行总结部署,并开展考务 工作培训。同时,严格实施考试管理责任条例,与地市协会签订考试管理责 任状,利用2008年建立的考场远程实时录像监控系统进行考场监控。

扎实推进保险营销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一是组织发动会员公司,调动营 销员队伍报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扩大继续教育工作 的参与率。二是严把教材质量关,不断丰富教材内容,创新开展教材归类分 级工作。协调合作单位加大在对教材开发方面的人才和经费投入,多次组织 举办培训课件专题评审会,确保教材内容符合我省继续教育培训的实际需要。在此基础上,2009年省协会对继续教育课程内容进行归类分级,将继续教育 课程按照内容分为四类,每一类课程按难度递增分为三级,按课程内容与课 程难度将继续教育课程分为四类,更好地适应了不同从业方向、不同从业年 限、不同职务层次保险营销员的特点和需求。三是不断扩大继续教育工作的 覆盖面,启动商业银行保险代理业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制订保险人才奖励办法。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 要(2008-2020年)》,把行业发展与人才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才 作用,推动我省保险业科学发展,先行先试,2009年下半年,省协会出台了 《广东保险人才奖励办法》,对于保险行业评先奖优活动进行予以制度化管理,规范了奖项设置、评选条件、评选程序等事项,明确了奖励待遇标准。

认真贯彻执行从业人员行业管理制度。为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行业管理,规范行业人才流动秩序,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协会认真执行历年来制定的 《广东省保险营销员管理实施细则》、《广东省保险营销员流动管理办法》、《广东省保险公司员工流动自律公约》,稳妥实施行业“黑名单”制度。

(四)运用调解机制化解合同纠纷,保障消费者利益

2009年,省协会继续认真做好保险信访工作,积极受理各类咨询、投诉 与举报,通过调解委员会为保险消费者排解保险理赔纠纷。2009年全年共向 保险公司制发信访转办函35件,退还保费金额52余万元,赔付金额1518余 万元。

二、2010年发展思路

结合协会实际,省协会提出2010年协会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学习贯彻新 《保险法》为主线,以开展行业自律为核心,以提升协会服务水平为要务,以 加强自身建设为基础,积极主动履行协会职责,切实担当好行业监管助手,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为我省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继续抓好行业自律工作

在非车财险业务方面,省协会将重点抓好《广州市大型商业保险投标业 务事前合议办法》的执行工作,同时做好广东保险业纯风险费率的宣传及正 式应用实施工作。在车险方面,省协会争取尽快建成全省车险信息平台并投 入使用。要继续组织会员公司认真执行广东保监局今年已制订实施的车辆见 费出单制度、车险赔款全额转账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同时要适时组织会员公 司就以上制度的执行情况开展自律检查。要认真配合广东保监局持续开展车 险兼业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省协会要组织会员公司签署《广东省车险兼业代 理业务行业自律公约》。银保业务方面,省协会将在广东保监局的指导下,配 合广东保监局继续做好与广东银监局,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及广东各大商业银 行的沟通磋商,寻求银保手续费争议的解决之道,争取组织保险行业与商业 银行业尽快共同签订银保业务自律公约。

(二)认真做好行业宣传工作

一是继续宣传和学习新《保险法》。二是组织会员公司和地市协会,集思 广益,群策群力,主动策划或根据广东保监局、省协会的统筹安排,做好各 类主题宣传活动。要利用新闻媒体。三是争取会员公司人、财、智方面的支 持配合,尝试与新闻媒体合作举办行业宣传活动或者开办行业宣传栏目、节 目,占领宣传制高点,扩大宣传覆盖面。

(三)坚持不懈地加强电子化考试组织管理

督促各地市协会严格执行交驻监考制度,加强对交驻监考人员的培训和 管理,保证监考质量。省协会秘书处将指定专人负责加强对地市考试场景的 视频监控,加大地市协会巡考频率。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对在考务组织、考 场管理等方面有失职行为的坚决追究相应责任。

(四)完善行业服务标准,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2010年,省协会将对《广东省人身保险行业服务标准》、《广东省机动车 辆保险理赔服务质量标准(2009版)》进行修订,以使之更好地适应新《保 险法》的相关规定。

(五)贯彻落实《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实施细则》,规范从业行为

省协会将把宣传贯彻《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 《细则》)作为2010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组织各级协会和各会员保险公司 认真学习,促使全体从业人员熟悉条文、掌握内容,领会《细则》的基本内 涵及具体要求。二是积极组织开展配套积极宣传。三是完善业务规章制度,把《细则》贯彻到保险业务经营全过程中去。组织会员公司结合当前行业和 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根据《细则》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 《细则》进一步细化分解到承保、理赔、财务管理、资金运用和销售服务等关 键环节和重点岗位,切实把《细则》贯彻到业务流程中去。四是加强监督检 查。省协会2010年将组织检查组对部分地市保险业及部分保险会员公司宣传 贯彻落实《细则》的情况进行重点抽查。

(六)认真做好保险信访工作

省协会将继续运用保险合同纠纷调解机制,认真受理各类保险投诉,努 力化解保险纠纷,保障消费者及当事保险公司正当权益。同时,将从补充人 员、整合力量、夯实基础、完善制度等方面着手,一方面探求调解与仲裁两 种方法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方式,实现调解机制作用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扩大信访工作范畴,创建“大信访”工作格局,不仅将保险理赔纠纷扩展至 包括投保、续保、退保等在内的保险业务纠纷,同时将保险代理人代理合同 纠纷、产寿险违规名单行业发布工作等事项都纳入信访部门工作范畴。

(七)推动地市保险行业协会的筹建

全省目前仅有汕尾、阳江、惠州、揭阳、潮州五个市没有成立保险行业 协会。省协会将积极协调上述地市保险行业及时申请成立市级保险行业协会。

(八)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省协会2010年将根据广东保监局的决策部署,适时开展理事会换届筹备 与实施工作,并以此为契机,稳妥实施省协会有关制度机制的改革。(戴志恒)

第四篇:2010年广州房地产金融运行情况与2011年展望-广州金融工作局

2010年广州房地产金融运行情况与2011年展望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

一、2010年广州房地产金融运行情况

(一)房地产贷款增速先升后降,各月新增额波动较大

2010年12月末,广州房地产贷款、开发贷款、购房贷款余额分别为3537.64亿元、1405.70亿元和2131.95亿元,同比增长20.0%、19.8%和20.1%,增速同比分别降低9.1个百分点、上升3.0个百分点和降低18.6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开发贷款、购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自2007年11月达到高位后持续回落,2009年初跌至最低点后开始回升,于2010年4月达到新的高位,其中购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大幅回升,已超过2007年的最高水平。2010年5月以来购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迅速回落,而开发贷款余额的增速继续回升直到9月才有所下降。2010年以来各月的房地产贷款新增额波动较大。1月房地产贷款新增余额急剧增加,当月新增开发贷款、购房贷款分别为73.37亿元和93.89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新增额在2月下降明显,3—4月回升明显,5—7月迅速回落,8—10月出现小幅回升,11-12月再次回落。

(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较快,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额较2009年同期减少

2010年12月末,广州市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986.65亿元,同比增长18.8%。2010年1—12月,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618.49亿元,比2009年同期减少137.59亿元(见图2)。其中,发放新建商品房贷款359.91亿元,比2009年同期减少160.87亿元;发放再交易商品房贷款258.58亿元,比2009年同期增加23.28亿元。

(三)大户型住房贷款占比下降,但仍处高位

2010年1—12月,批准的个人住房贷款中,大于144平方米的大户型贷款占32.7%,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大于120平方米小于等于144平米的住房贷款占比为11.2%,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大于90平方米小于等于120平方米的住房贷款占比为28.7%,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小于等于90平方米的小户型贷款占比为27.4%,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批准的大于144平方米的住房贷款占比持续下降,10 N12月该类贷款占比为27.0%,较7—9月下降1.6个百分点。

(四)公积金住房贷款同比增速持续回落

2010年12月末,广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308.56亿元,比年初增加37.43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低于商业购房贷款增速6.3个百分点。6月以后住房公积金贷款新增较多,6—12月新增额达30.98亿元,占本年新增额的82.8%。住房公积金贷款与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比于2009年4月达到最高点17.0%,以后开始回落,2010年12月末该比为15.5%。

(五)个人住房贷款执行的利率水平较2009年提高

2010年1—12月,新增个人住房贷款仍主要执行下浮利率。新增的个人住房贷款金额中,执行利率下浮区间在[0.7,0.85)的占70.6%,比同期降低14.7个百分点;执行利率下浮区间在[0.85,1)的占16.3%,比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执行基准利率的占3.8%,比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执行利率上浮区间在(1,1.1]的占7.0%,比同期提高5.9个百分点;执行利率上浮区间在(1.1,1.3]的占2.1%,比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执行固定利率的占0.2%,比同期降低0.2个百分点;执行利率上浮区间在1.3以上的占0.0%,与同期持平。

二、2011年广州房地产金融运行展望

(一)短期内市场成交量将会下降,年内新增个人住房贷款执行的利率水平或继续提高

201 1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

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预计政策将对市场的需求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短期内将造成成交量的下降,同时,新增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水平将继续提高。一是本次调控虽然没有对首次置业贷款提出新的要求,仍按照原有规定执行,但实际上,在政策出台前,商业银行因信贷额度紧缩和自身提高资金利润率的要求,已自发上调房贷利率或取消房贷利率优惠。多家银行表示今年留给房贷的额度有限,从提高自身资金利润率的角度出发,不会再对首次置业的贷款购房者给予原来一刀切的八五折利率优惠,而是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和客户情况采取不同利率定价,从总的趋势看,优惠利率应该会越来越少。二是在广州等部分城市,本次调控要求对“已拥有一套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能够提供当地一定年限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一套住房。如果这类购房需求属于第二次使用贷款的,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最低首付款比例将从原来的50%提高到60%。有调查显示,尽管二套房首付只增加一成,对实际支付能力影响不大,但对心理影响非常大:部分改善型置业者受付款压力和房价下降预期影响,会暂缓购房,投资者也可能会因杠杆比例提高而暂缓行动,观察市场动态。三是本次调控还要求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售房,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投资和投机需求。

(二)加息使购房者的房贷成本和开发企业的财务成本加大

自2010年10月起至2011年2月初已连续三次加息,一年期贷款利率累计提高0.75个百分点,3~5年期贷款利率累计提高0.69个百分点,累计升息幅度在14%左右。加息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联合效应,使部分购房者预计未来房价可能松动,可能推迟购房计划,已购房者提前还款的意愿加强。同时,加息也增加了开发企业的融资成本,特别是对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加息将会明显增加其贷款利息支出。(何达之)

第五篇:监督总站检查问题汇总(广州局)(范文模版)

监督总站检查问题汇总

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组织上海局监督站、南昌局监督站、广州监督站对沪昆客专杭长进行了联合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汇总如下:

一、公司层面共20个问题

㈠ 安全质量及施工管理文件内容不全,制定下发不及时。1.未制定大型施工及特种设备管理办法。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尚未正式颁布。

3.对《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10】162号)等文件未及时转发。4.工程部变更设计管理办法引用文件已经作废。文件修订不及时,建设单位应定期对管理文件有效性组织评审。

5、铁路交通事故报告说法不统一,内容不详细;营业线施工要求不详细。

㈡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1.未按照公司制定的《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要求,形成月度工程质量例会纪要。

2.《工程质量管理办法》中规定建设单位质量工程师每周对工地进行巡查,实际每月进行一次。

㈢安全质量检查 1.公司组织检查的问题需要及时整改的问题没有及时下发问题通知单,而是统一下发问题通报,问题整改的时效性较差。2.问题整改回复内容简单,未一一对应,无整改完成的附件或影相资料,整改回复资料无现场监理复查签字确认及建设指挥部确认的签字及盖章确认。

3.对个别未完成整改的问题没有跟踪整改,问题库没有实行滚动整改,没有实现闭合管理。

4、安质部现有8人,其中4人为正式,4人为借用,要注意与施工单位存在利益关系人员有关管理要求。

5、隧道初支钢架连接点太多,钢板连接质量如何检测建设单位提要求。(设计院隧道专册现场明确要求连接钢架采用焊接,节点上下均应用钢板补强)

6、桥梁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施工、监理单位应该把关。(主要反映在多数承台的沉降观测点未设置)

㈣工程管理

1.没有提供CPⅠ、CPⅡ精测网成果资料。

2.仅集中组织了一次项目设计交底,没有按照项目进展要求定期开展。

3.施工组织设计审查不及时。杭长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查9月30日才进行,与现场施工情况对照相对滞后。

4.监理进场人员数量变更较多,要注意高承诺低兑现情况,超过限制规定要纳入不良行为记录。5.求见开工报告审查批复。

6.施工图审核的结论性意见应当由公司做出。7.CFG桩的桩头处理没有按要求实施环形切割。

8.建设单位需提供各施工单位履约情况,细化到作业关键技术工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九大员),监理单位的履约情况。

二、1.墩身临时脚手架施工不规范。竖杆直接垫砖立在原状土上;钢管间距最大2.3m,(规范要求1.3m)超过规范要求;没有按要求设置剪刀撑;人行步梯缺横杆扶手。

2.模板与作业平台相连,模板刚度不足且未提供检算资料,模板对拉螺杆未紧固。(监督站上月检查明确要求对拉螺杆紧固要有明确的技术交底。)

3.钢筋加工场,钢筋加工场材料标识牌内容不准确,进场数量与代表数量不一致,半成品无标识牌。(钢筋笼主筋弯曲未能调直就直接焊接)

4.钢筋加工场,桩径2m钢筋笼安装的声测管采用焊接连接,与钢筋采用铁丝绑扎固定,不顺直不牢固。

5.承台沉降观测点安装不符合要求,个别已设置两个点还有4个点的。(现场还有歪斜情况)

6.现场已灌注的13号墩,同条件养护试件未进行标注,无测温记录;

7.承台凿毛方法不正确,混凝土没有过到强度就开始拉毛,正在凿毛的承台保护层范围未进行凿毛。

8、墩身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与周围环境无温度观测记录。

9、特种设备,检查吊车作业人员没有持特种上岗证上岗,驾驶室无特种设备操作规程。

10、个别墩承台顶面控制水平超标,对角高程差达到4cm。

11、地质资料与渣样对不起来,未进行泥浆参数测试。

12、未进行试桩工艺试验。

㈡路基CFG桩施工

1、临近既有线施工CFG桩钻机缆风绳地锚,现场用2个混凝土块做地锚,没有进行埋深固定。

2、CFG弃土应及时清理。

3、桩位间距超标,个别到达30cm。

4、CFG桩施作路基面积水。

5、CFG桩泵送压力、电流值参数不完善,重新做工艺性试验。

6、沪昆场路基底层换填c类土表层扰动、污染,CFG桩头凿除后重新检测密实度。

7、设计地质确认的频次应明确。

8、CFG桩头未采用水平切割。

㈢特大桥 1、362#、361#墩泥浆池已满,未及时清运。(杭长两单位通病是泥没有有效分开循环池和沉淀池,造成泥浆漫流)。

2、正在施做的366#墩,墩身连接筋保护层厚度达到10cm,超过设计5cm指标要求。

3、部分墩钻孔桩与护筒中心定位不准确,护筒偏斜(特别是榨山河靠河的孔桩352#墩),垫木直接搭在护筒上,未固定。4、366#墩墩身钢筋笼安装时无作业平台,无防倾覆措施,同一断面钢筋接头超过50%。5、369#承台露出原地面太多;墩身钢筋笼未采用地锚、剪刀撑等固定措施,存在安全隐患。6、352#墩开工影响主河道。7、364#墩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系安全带、戴安全帽高空作业。

8、三局管内承台接茬钢筋采用水泥浆涂刷钢筋防锈,没有依据出处,涂层配比和厚度无参数。9、361#、362#墩钻孔桩施工泥浆池泥浆外溢,未及时清理。10、359#、360#墩承台基坑积水。11、374#、375#等墩身模板施工无脚手架和作业平台,监理人员无法检查验收钢筋和模板。

12、承台顶面与墩身链接处混凝土未凿毛,而是直接拉毛。

㈣隧道

1、钢拱架后钢筋网片外露搭接长度不足(设计要求应外露1~2格)。

2、实测拱架连接筋间距2米,而设计值要求间距为1米。

3、隧道技术交底书中要求开挖2~3米支护一次,按照新规定为Ⅴ级围岩开挖一榀支护一榀。交底内容未更新。

4、钢拱架背后喷射混凝土回填不实。

5、火工品管理不规范,起爆器随意放在现场,未有效管控。

6、锁脚锚管方向不垂直。

7、CD法施工未施作临时仰拱,存在安全隐患(现场设计反馈应设置临时仰拱)。要求停止撑子面施工补做临时仰拱

8、隧道天沟排水系统不完善,路基排水系统不完善。

9、顶部钢架长度超过规定4米一单元要求。

10、无进洞登记管理。

11、五牌一图中无隧道纵断面图,不能反映全隧道围岩和地质情况,现场施工全貌。

三、㈠安全方面

1.隧道进洞人员管理系统中标明的进洞人员数量、姓名与实际不符。

2.隧道仰坡处理不到位(应补充锚杆),排水设施不完善,未与既有排水沟连接。

3.隧道出口掘进已经50米,洞口及明洞段初支未全部封闭。应及时施作二衬混凝土。

4、特大桥,桥梁施工便道临近村庄处未设隔离设施,不符合安全规程要求;钻孔桩周围应设置围避设施。

5、吊车无起吊倾角控制报警装置,现场停放的吊车小钩无钢丝绳防落措施。

6、隧道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书是老板做的假证。

7、空压机发电机组无防雨棚,柴油桶临时机组存放,存在将安全隐患。

8、平达梁场侧路堑工程未按规定分级开挖分级支护。

9、特大桥现场所用发电机无防护栏,无值守人员。

㈡质量方面

1、三分部路堑没有按照分级开挖、分级防护的要求施做,无临时排水设施,排水系统不完善,二级平台没有临时排水设施。

2、锚杆框架梁的锚杆定位不准确,个别在框架外边缘。

3、特大桥:桥梁钻孔桩施工泥浆池未区分制备池与沉淀池,个别墩泥浆处理不及时,泥浆外溢污染农田。现场泥浆测试数据与记录的数据不一致,记录数据不真实。

4、现场未制作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

5、检孔器变形,1米孔径桩的检孔器直径为97cm。

6、个别孔位偏差12cm 还是mm ?

㈢隧道工程

1、隧道喷射混凝土不平整,钢架保护层厚度不足4cm。

2、隧道:现场钢架制作焊接节点放到了拱部中心,单元长度超过4m,为满足4m人为焊接短工字钢不足1m。对焊接质量要求进行检测。(设计现场提出来钢拱架焊接节点上下也要加设钢板补强)

3、隧道设计超前小导管长度4.5m,现场实测长度有3.3m很多;部分小导管注浆孔加工错误,未预留止浆段。4.钢架连接螺栓有缺少。

5.初支喷混凝土缺少初喷工艺,钢架背后喷射混凝土有脱空情况。

6、隧道沉降观测点上悬挂风管,影响监控量测精度。

7、隧道控制爆破的质量不理想,现场看不到进行了钻爆设计的工艺结果。

8、五牌一图中无隧道纵断面图,不能反映全隧道围岩和地质情况,现场施工全貌。㈣设计问题

1、隧道管棚加钢筋设计有说明,但位置不明确。

2、锚杆框架梁嵌入岩层的深度无具体说明,锚杆抗拔力的指标无要求。

3、路堑边坡挂网喷砼植生土,需要明确配比。

4、短路基设计问题。

5、简支梁支座设计未能及时提供。

6、桥梁桩基础施工是否安要有试桩,设计要有明确规定。

监理站

1、立交,未制作同条件养护平行试验试件,现场找到6号墩有1组监理试件无测温计录。(要求按平均检验要求履行好职责)。

2、建设单位现场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没有按要求拍下整改前与整改后的对比照片。

3、没有单独形成整改报告报建设单位,而是在施工单位的报告上盖章完事了,无整改复查责任人,无签名。

4、现场对施工用机械设备管理检查不严格,无操作规程和特种作业许可证管理要求。

对参建各方的要求

1、参建各方对存在的问题按各自的责任,分别提出整改措施,按整改措施进行整改,要求要有整改前后的对比照片,必要的影像资料,整改回复情况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统一向广州质量安全监督站进行回复。

2、要建立问题台帐明确规定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

下载广州农村金融调查报告现状与问题-广州金融工作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州农村金融调查报告现状与问题-广州金融工作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