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渌口镇中学数学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2015年11月27日九方)
株洲县渌口镇中学数学课程基地建设
成果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株洲县渌口镇中学始建于2007年,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608人。于2012年通过评审获得株洲市课改样板校称号。我校数学教研组2013年3月被评为株洲市优秀中学数学教研组。2013年下期我校成功申报了株洲市数学学科基地。2014年开始研发富有我校特色的《趣味数学》校本课程。
二、课程模型构想
我校于2012年确立了课堂教学模式为“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教研组一直采用了“五段教学法”,并与我校“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几年来,基本上形成了有我校特色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通过几年的积累,已经初步形成了我校数学学科的学案集。把国家课程进行了校本化。
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个性化成长,我们从校情、学情出发,从2014年起,研发了数学校本教材《趣味数学》共三册,上册《小初中衔接》、中册《夯实基础》、下册《智慧之花》,适应七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有效学习。
其中《小初中衔接》,把小学和初中知识进行无缝对接。促使了小学生到初中生的平稳过渡;《夯实基础》面向中层次学生,注重了基础与技能的训练;《智慧之花》面向高层次学生,侧重超前学习与思维训练。
三、建设规划设计
我校计划从2014年至2016年三年时间内,完成义务教育初中三年的数学校本教材的撰写,并完成数学学案的修改与完善。在株洲县义务教育区域内发挥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辐射性作用,促进我校内涵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第一年:2014年,制定了三年工作规划,制定了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建设了五个“中心”:课堂改革中心,资源开发中心,培养培训中心,文化形成中心,课题研究中心。各组积极开展活动,做好了校本教材撰写的前期工作。建设了一个数学工作室209室。建立了一个数学文化长廊。形成了学生数学的学习乐园。
第二年:2015年,撰写了校本教材《趣味数学》七年级上、中、下册,并做成了书。利用青少年宫时间认真组织开展了数学学科兴趣活动。组织数学老师认真学习动画制作、几何画板使用,视频、音频剪接等。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大胆尝试我校“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课件、学案、教学设计。
四、课程资源研发 我校从2012年开始,就进行数学学案的制作,经过四年的努力,我们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数学学案。我校多位数学老师参与了株洲县教育局组织的数学学案编写工作。
从2014年开始,我们进行了个性化校本教材研发。依据我校的校情与学情,我们研发了七年级《趣味数学》上、中、下册,上册《小初中衔接》、中册《夯实基础》、下册《智慧之花》,适应七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
五、资源、硬件使用
1.搭建有效的数学自学平台。各班级建设好博客空间,师生在空间内进行数学交流、学习。2.建设好学校网站,将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课件、教学设计、微课等上传到学校网站,为师生提供自学、交流的平台。
3.学校、班级建设好QQ群。师生分别在群内进行学习互动,资源共享。4.充分利用我校的课程资源
我们利用青少年宫活动时间,开设了数学第二课堂。如:趣味数学课、美妙图形电脑制作、几何动画制作、几何体手工制作、测量与计算、数学游戏、生活中的数学故事等。
5.我校于2015年下期在初
一、初二年级课表中专门开设了一节数学校本课程,用来学习我校特色的数学校本教材,并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六、学科特色彰显
我们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倡导分层次教学,分层次布置作业,学有用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从培养学生兴趣开始,几年来,学科特色初步形成,在株洲县数学教学中,我校初三毕业会考连续五年获得株洲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我校自2012年以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深入研究有我校特色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并积极参与学校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交互式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的研究,四年来,我校数学组老师团结一致、虚心好学、潜心课改,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12年王维老师代表株洲县参加株洲市数学说课比赛获得株洲市二等奖,2013、2014年刘彩霞老师代表株洲县参加株洲市数学说课比赛先后获得株洲市二、一等奖,2014年曹争艳老师代表株洲县参加株洲市微课说课比赛获得株洲市二等奖。先后有吴爱军、刘彩霞、黄水清、陶卫平等多人参加株洲县教学比武,获得了株洲县教学大赛一等奖。老师们有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
在数学奥赛方面,竞赛成绩逐年提升。2014年,我校初
二、初三数学奥赛成绩均获得株洲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七、模型构建展示
我校把宿舍楼209室定为数学教研活动室。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我们利用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带领学生手工制作几何模型,把纷繁复杂的几何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我们利用信息课,教会学生电脑制作,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几何图形,把几何图形变化形象的展示出来。
我们把数学的起源与发展做成宣传图片,张贴在文化墙上、布置在209室,让学生对数学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八、教师基地展示 1.教研组建设
我校教研工作由教科室主任直接负责。分年级设立了数学学科组,由副年级长直接领导本组工作。对教研组工作实行周检、月检、期评等考核。学校制定了优秀学科组长奖、月考核奖、教育教学奖励制度、各项竞赛奖励制度等。2.教研活动开展
我校数学教研活动的开展,从研究我校“三三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并设计了“目标导学、前置练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环节。形成了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潜心钻研教材,并积极开展校本教材制作,从收集材料开始,进行整理、加工,于本期进行编辑,已经出版了《趣味数学》三本书,供七年级同学学习。
为了提升数学教师使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教研组长刘彩霞每期都会作专题培训讲座。要求数学老师人人过关。
我校从2012年开始,每学期都开展教学比武。数学老师人人都要上达标课,各学科组上竞赛课,人人学会做微课、录像课。先后有吴爱军、刘彩霞、刘林、李彩红、王维、曹争艳、黄水清、陶卫平等老师获得了省市县级课堂教学大赛、说课比赛等大奖。
我校非常重视师徒结对,并开展“传帮带”活动,年轻教师茁壮成长。3.教研成果应用
吴爱军、龙禧禧、刘林等老师承办了株洲县中考研讨会数学专题复习。吴爱军、龙禧禧、刘彩霞老师等多次承担过株洲县的送教下乡活动。在2013年下学期,我校承办过课堂教学改革对外交流课。
在2014年暑期,由株洲县教育局组织的全县数学老师培训中,我校有刘林、刘彩霞、唐立钢三位老师分别作了《变式教学》、《PPT课件制作和几何画板的使用》、《小组文化建设》专题讲课。
自2012年以来,我校和均坝学校结成帮扶对子,互相学习交流,免费为均坝学校提供数学教学资源,培养、培训老师,三年来,均坝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逐年提高,学校管理 水平明显好转。我校被株洲市评为结对帮扶先进单位。
2015年,我校和株洲县五中结成课改联盟,共同商讨初中与高中的教育教学的无缝对接。四年来,我们学校的学生升入五中后,表现优秀,成绩突出,我校已经成为株洲县五中的优秀生源基地。
第二篇:渌口镇中学人防知识讲座讲解
渌口镇中学人民防空知识讲座 时间:2011年11月1日 地点:学校操场 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主讲人:彭育林
人民防空作为一种防御手段,是与空袭兵器相伴而产生并随之发展起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兵首次对军事目标实施空袭,同时也袭击了非军事目标,迫使参战国对国家设施和居民安全采取防护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空袭与反空袭的斗争更加激烈。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略防空,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和战争全局的问题,涉及到全国军民和各个领域。能否有效的防御敌人空袭,对于军队生存,国家转入战时体制,稳定战局,保存国家战争潜力和支持战争,都有着巨大影响。目前,世界各国都建立了民防体系,颁布了民防法规。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湖南省实施人民防空法办法》、《株洲市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管理办法》、《株洲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为我国我省的人民防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
一、什么是人民防空? 人民防空,是指为防备敌人的突然空袭和消除空袭所造成的后果而进行的群众性军事活动。
二、人民防空的目的是: 积极预防敌人的空袭,和敌人的空袭作斗争,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努力使国家的经济免受战争破坏,减少损失,保存战争潜
力,有力开展反侵略战争。
三、现代战争空袭和防空特点:
由于现代军事科技的迅猛发展,军队的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战略思想、编制体制、作战方式均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突袭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手段,其特点是:①空袭的突然性空前增大。②空袭的范围不断扩大。③空袭的手段全面增多。④空袭的破坏性更加严重。⑤防空的任务更加艰巨。⑥平民的伤亡大幅度增加。据史料记载,第一次世界大战,军民伤亡比例为20 ∶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 1 ∶ ,越南战争是1 ∶20 ,现代战争专家估计将达到1 ∶100。
四、人民防空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防空(简称民防与武装力量防空(可称军防一起构成整个国家的防空体系,缺一不可。其作用是:①民防是国防建设和国家防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民防是保存战争潜力和积极支持战争的重要措施。
五、人民防空的指导思想: 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六、人民防空的防护重点: 城市是人民防空的重点。国家对城市实行分类防护。
七、人民防空工程
人民防空工程包括:为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
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防空工程对人员的防护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以重庆市为例,在抗战初期,由于没有足够的防空洞,平均每颗炸弹炸死22 人,到1937 年8 月15 日以后,由于有了可容纳一半人的防空洞,平均每颗炸弹只能炸死 1 个人。
八、通信与警报
人防通信,是人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防指挥的神经系统,对保障迅速准确地传达消息,发放防空警报信号和顺畅地指挥防空袭击有着重要作用。
防空警报,是人民防空领导机关向全体人民发出的统一号令。防空警报器按能量转换方式,分为电动、电声、气动、电光等几种;按警报器的音响信号声压的大小,分为大型、中型、小型警报器;按警报器使用条件的不同,分为固定式和机动式两种。此外,手摇警报器、汽笛、广播、电台、电视、电灯信号、电话信息、鸣钟敲锣等,都可作为报警的辅助器材。
国家规定的人防音响警报信号为:预备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种。预备警报信号为:鸣36 秒、停24 秒、反复3 遍为一周期,时间3 分钟。空袭警报信号为:鸣6 秒、停6 秒、反复15 遍为一周期,时间3 分钟。解除警报信号为:连续鸣响3 分钟。
九、警报试鸣
为使市民熟悉和了解防空警报信号,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检验、测试防空警报设备的性能和鸣放效果,提高防空警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株洲市人防办每年在近郊四区进行防空警报试鸣。
每年的11月1 日为我市警报试鸣日。
十、群众防空组织
《防空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人民防空的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群众防空组织。
群众防空组织,战时担负抢险抢修、医疗救护、防火灭火、防疫灭菌、消毒和消除沾染、保障通信联络、抢救人员和抢运物资、维护社会治安等任务;平时协助防汛、防震等部门担负抢险救灾任务。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还在扩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在为所欲为,发生战争的危险性是存在的。我们一定要增强战备观念,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提高人防意识,依法保护人防设施,关心、支持人防事业,积极履行人防义务,为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农村初中数学课程建设汇报材料1
农村初中数学课程建设
我校为一所苏北农村初中,硬件设施较差。73名教职工中数学教师10人,其中35岁以下占70%,经验不足时弱点,但年轻教师极具活力。根据省厅《关于启动实施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校情和发展需求,现确定实施“农村初中数学课程建设”。
一、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省、市教育改革与发展文件精神,以课程资源建设与优化课堂教学为重点,引进优质学校资源,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教方式转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素养,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项目申报基础
(一)课程建设概况:课程建设启动以来,课堂呈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积极氛围,合作学习、探究解难、动手实践渐成风尚。
(二)援建学校情况:灌云县实验中学是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初中,多次获市教学质量综合奖。31名数学教师中获省技能大赛一等奖1人,市基本功或技能大赛一等奖9人,市县名师13人。团队教科研能力强,数学课程建设水平较高。
三、建设内容
(一)营造数学文化氛围
1.用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名字命名学校的教学楼、校园主干道,干道边建数学家雕塑,校内创设数学文化墙,数学走廊、数学乐园正在筹建中。
2.教室内配备现代教学设备,墙壁张贴数学家画像和数学名言警句,建数学图书角,建立数学展示台。
(二)搭建数学验证平台
1.创建一口数学实验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网络等现代教学设备,几何画板、Flash、office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软件;配足教具、教学模型、测量器材等教学仪器;添置桌凳、仪器橱、消防设施等必备器材。
2.建一口师生教具、学具制作室,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及数学模型,使学生直观感知和验证教学重难点知识。
3.建一口供50名学生使用的学生体验室,利用教具、学具及数学模型区探索一般的数学规律。4.实验室、制作室、体验室除作为数学学科使用外,还可以拓展到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
(三)建设自主学习模式
1.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创设“四二”课堂教学法(即四个教学环节:温故知新、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案例点评;二个拓展环节:分层训练、课堂反思),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互教互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依据校情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数海探航》,开展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等教育;自编数学学习报《数学的海洋》,进行学法指导、趣味数学等学习研讨。
(四)拓展数学学习途径
1.创建师生数学活动日,开展数学阅读、学具制作、数学沙龙等探究活动。2.建立数字化网络交流平台,拓展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校际交流渠道。
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实验探究、实践探究、模拟探究”的三探究学习阶梯。4.组建班级数学社团(数独社团、学具制作社团、方法与测量社团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依托帮扶学校开展师徒结对、跟班学习、集体备课、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2.借助视频,开展网络听课、互动评课、远程指导等教学活动。3.借助参观、培训和进修,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六)整合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
(1)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如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文遗产)来创设情境,利用数学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2)教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从中学会如何用数学的观点去处理学习及生活中的问题。
四、预期效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素养。2.加强合作交流研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3.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带动区域共同发展。
五、序时进度
第一阶段(2013.4~2013.9)课程理论准备阶段
1.利用文献研究法,丰富教师的理论基础,提升其课程建设素养。
2.通过专题讲座、专著阅读、主题论坛等,进一步强化数学课程建设的理论建构,完善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启动数学课程基地建设。
第二阶段(2013.9~2014.6)课程主体实施阶段
1.依据教材、师生水平和能力实际,广集数学资源。2.进行教材二度开发,组织课程基地建设实践。
3.强化实践过程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建设方法策略。
4.组织成功案例研究,逐步完善农村初中数学课程建设的模型构建与理论体系。5.成立校际合作研究小组,组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带动片区及周边学校共同进步。6.推广课程建设经验,辐射其它学科。第三阶段:(2014.4~2014.6)课程总结提升阶段
1.汇编研究成果(调查报告、研究论文、案例集、个案集等)。2.组织课堂教学展示、师生活动展示等。
第四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专题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答辩材料
追求有色语文课程 涵养生命诗意成长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地建设背景
1.语文现状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育教学虽然出现了新的起色和亮色,但是,因为应试教学目前仍有较大的市场,一些老师仍以固有的思维习惯、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习热情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开发,语文学习处于比较浮躁和功利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急需建设一个能传递正能量的语文课程,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为学生精神发展奠基。
2.发展机遇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信息化和开放化更加凸显,语文课程改革到了关键期和转型期,亟待创建一种适应这种变化的课程模式。恰逢常州市正在大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我校申报江苏省语文课程基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二、项目建设基础
1.学校独特的地域环境
学校地处常州名巷——青果巷,巷内有各个朝代的民居建筑、有一百多位名人曾居住于此(李伯元、吴祖光、赵元任、周有光、盛宣怀、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史良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校开展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学校悠久的文化积淀
学校九十多年办学历史,文化精髓一脉相承,青果满园竞秀。目前,正处于着力推进三年主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致力于“彰显‘青果’特色,追求本真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发展、成功、幸福的成长环境,引领学生规划人生、发展自我、提升生命质量。在发展长河中,积淀了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语文课程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3.实力雄厚的语文师资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答辩材料
我校语文组是学校示范教研组,曾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常州市优秀教研组、常州市青年文明号,在常州语文界有较大影响力。由语文组主办的“青果文学社”曾获常州市优秀文学社团。组内现有教师10人,其中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1人,市语文骨干教师2人,市语文教学能手、新秀3人。语文学科教学教育硕士4人,曾主持或参与8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研究。
三、项目建设核心追求
综合以上考虑,我们确立了建设的语文课程基地的核心元素,即充分利用校园“有色”的语文课程基地。具体来说,有如下几层涵义:
有生命底色——语文课程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是生命流淌的印记,涵养学生生命,是具有生命底色的课程。
有个性亮色——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意在提升师生语文素养,发展师生能力特长,让学生和教师在语文课堂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彰显独特个性。
有校本特色——青果巷百年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学校地处青果巷内,本身就是古巷文化的一部分。九十年办学历史,培养了无数精英,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风格,基于青果巷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语文课程,将充分彰显这一特色,使学校发展再展辉煌。
有自然本色——语文即生活,拒绝浮躁,追求宁静自然。课堂教学应具有自然本色,即“行”如流水,“魂”然天成。构建朴实、本真、自然、和谐、美好课堂教学,方能真正体现语文滋味,累积语文正能量。
四、项目建设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语文学习室
录播教室、E学习教室、数字化教学研究中心等。
(二)语文环境建设
青果名人题字碑、文学社专栏墙,文学长廊,书法展厅、读书角、语文课程基地网站等。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学习。
(三)语文课程体系建设 1.构建了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着眼学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答辩材料
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拟定并完善本校三年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性语文达成目标,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2.完善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依据教育部对语文教学的指导建议,结合现有国家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的地域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精髓,开发适宜的语文校本课程,完善现有语文课程的内容体系。
(四)推进了语文实践活动建设
1.青果古巷寻访活动
学校地处青果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学校将充分开发并利用这一资源,着力推进语文教学重点项目,即“畅游古巷,徜徉语文”语文实践活动。该活动将按照主题,开展系列项目,如:古巷语文寻访项目、名巷名人演讲项目、名人传记写作项目、古巷民俗研究性学习等等。
2.文化名人寻访活动
学校青果文学社是常州市优秀文学社团,在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的同时,将完善制度,走内涵发展之路,建设成为具有古巷元素的市级示范文学社团。
3.青果社团活动
4.举办校内语文教学互动论坛
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内语文教学主题观摩答辩活动,一次不同学科的主题互动论坛活动,并汇集思想,总结经验。
5.构建区域语文教学合作模式
在成功举办2012初中语文区域合作论坛的基础上,更新思想,创新模式,继续举办区域合作论坛系列活动,并逐步扩大范围,扩大影响。
6.策划高校研学联合发展机制
通过牵手上海师大、南师大、江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名师,策划“研学”一体的发展机制,开展高校参与下的“研学”联动发展项目。
(五)构建了语文数字平台
1.建设语文数字化教学平台
第五篇:卢龙镇中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教学计划
卢龙镇中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教学计划
劳动技术教育在普通中小学实施,使学生既学习某些技术又参加一定劳动和技术实践,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文明的劳动习惯,了解现代化生产的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掌握相应的多种基本技能,为今后打下从事各种职业基础,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理论与实践,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并使二者结合起来,同时也把传授知识和育人结合起来,特制定劳动技术教育教学计划。教育目的:
1、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必须具备教学育人、教学改革、劳动实践,实施“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实践活动。
2、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为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通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综合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要确立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农村全面建
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和科学性、实践性、效益性相统一的原则。
5、开展勤工俭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劳动观点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促进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一个有效措施,现时期农村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学要求:
1、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热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有理想、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艰苦奋斗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增强学生服务农村群众,服务农村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当地条件和农业生产特色,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进行农业科技实践,优良品种繁育,先进科技示范实用技术人才培养。
2、按照劳动实践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劳动实践技能教育教学计划,按要求设置课程和安排课时;学生要有教材和学习资料,全县中小学必须全部开设综合劳动实践课,有教案、有评估、有总结。
教学内容:
一、坚持实用性原则。中小学理论课教学以种植养殖技术为主,包括农作物种植技术、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林果种植技术、家禽家畜养殖技术、综合劳动实践课,以上各内容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开展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各科教学内容要依据劳动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般以基础知识为主,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可能多的现代化的技术劳动,暂时条件不具备的就搞些手工劳动,学校要创造一切可能条件,搞些小实验农场,学习科学种田的本领,把当地种田的先进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积极地进行科学实验,种好种子田、试验田、高产稳产田,使学生感到农业生产大有学问,实现农业现代化大有奔头,从事农业劳动大有作为。
二、坚持实践性原则。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并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劳动实践课以劳动实践为主,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安排劳动。劳动要尽可能和教学结合起来,用理论知识指导劳动实践,通过劳动实践扩大和加深理论知识。劳动实践和思想教育相结合,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生产劳动实践过程。让学生实际亲自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以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并发展操作能力。
三,坚持实效原则。实施劳动实践教育,要以尽量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目的,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改善办学条件。因此,进行劳动技术教育,要按照各地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而宜。同时尽可能把学校掌握的新科学技术知识向社会推广,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还要把生产劳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技能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了解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现代生产组织管理的一般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管理的现状及改革的趋势,要追求社会效益而不流于形式,图有其名。
四、教学时间安排。总要求是:每个学生每学年有一周的综合劳动实践课,一周实践基地操作课。各学校根据各年级年龄特点和时令季节及当地的基地的实际情况,要科学安排、综合考虑,确保教学课时的落实,与实际相结合,决不能违背客观实际原则。实践活动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分期、分批、分类组织实施,不搞集中、突击活动,使劳动实践教育扎实有效。
教学评价:
县教育局每学年对我校进行一次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评价,评价内容分四个方面:
一理论教育评价:按照《劳动技术教育大纲》是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校有理论教材、教学计划、经验总结、教师教案、有记录等,根据情节分别被评为优、良、差三个等级。
二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评价:包括四个方面:劳动课教学评价、劳动基地管理与勤工俭学评价、家庭劳动教育评价、学生劳动教育质量评价。学生劳动教育质量评价是学校劳动教育工作评价的主要方面。评价方法是:劳动实践课看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有无完善记录、制度是否健全、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活动记录;劳动基地管理是否有专人负责、资金投入情况、劳动基地的建设情况及基地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家庭劳动教育情况通过发放问卷,有学生家长给予子女评价,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的要求;劳动实践教育质量评价:按年级的不同情况考察学生劳动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劳动实践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学生在当地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程度如何,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程度和家长对学校评价如何。通过抽查和座谈访问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价。以上评价均以优、良、差三个等级评价。
注意的问题:
为使劳动技术教育教学扎实有效,并达到上述目的与要求各学校在基地建设和劳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服务方向上面向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应为本地经济建设和各项建设服务,促进本地经济建设的发展,使教育与经济建设形成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学校必须从单纯的“升学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指导思想中摆脱出来,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为当地经济发展培育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正确道路上来。
2、在教育目标上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四有”人才。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在学校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既能动脑,又能动手,为毕业后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城乡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3、在培养途径上,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教育结构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正确道路,打破封闭式的办学状态,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4、在教育管理上,依照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劳动技术课,依照规定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做到按不同年级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各年级教育内容和开设的专业,尽可能保持相结稳定。同时也应加强生产劳动的经营管理,逐步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