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申报汇报

时间:2019-05-13 05:5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申报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申报汇报》。

第一篇: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申报汇报

与经典同行 为生命奠基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申报汇报

一、项目基础

(一)学校概况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历史积淀厚重,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在这里,古典神韵与现代文明相因相生,自然气息与艺术氛围相得益彰!

在省赣中这所传统与现代和谐发展的学校里,江苏省优秀教师集体、江苏省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语文教研组更以自己独特的姿态在教育教学的舞台上舞出了一所名校名师团队的风采。在这支优秀的队伍中,先后涌现出来一位江苏省首批名教师,四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七位语文特级教师,三位全国模范教师,四位市名师,还有一批市级学科带头人和省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二)名师引领

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莫立刚校长倡导构建“高中语文和谐课堂”,通过“和谐之美”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将以莫立刚校长主持的“港城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妙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和辐射到教育教学中,进而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生基础

校“荠菜花文学社”成立于1985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阅读写作热情,每年有近百名学生获国家及省市级作文比赛大奖。2007年文学社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中学生文学社”,2007-2011年连续被共青团中央学校部评为“作文教学先进单位”。

建设语文课程基地是我校借助语文组厚重的教学科研实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确立的发展方向。语文课程基地建设将通过经典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

二、项目概述

(一)课程哲学

教育的过程是提升受教育者生命价值的过程。受教育者是一个具有能动发展需要与可能 的生命整体,而不是只能被动接受、由他人根据需要或目标去塑造的客体,更不是“物”。这个生命主体应该具有认知能力、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以“生命教育”为课程开发的哲学依据。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依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对语文课程应担负的人文教育目标和知识能力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开发出既能科学有序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又能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语文经典探究课程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是用生命去体验、用思想去感悟,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体地说语文课程开发就是要促进学生“立人”、“立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本课程旨在通过开发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经典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即通过从经典中精选和建构语文课程内容的过程,使语文课程内容更具有开放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使学生的主体生命更充盈,更丰厚。

(二)课程目标

1.营造语文特色鲜明的教学环境。2.开发富有文化内涵的课程资源。3.重视基本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4.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5.形成凸显学生主体的课程行为。” 6.构筑学生言语发展的创新途径。

(三)建设内容

1.硬件建设

打造一流的基地硬件设施——遍布校园的经典载体、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五大语文课程功能室、一场、一苑、一园。

①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经典文学氛围,校园内路桥山石、亭台楼阁命名及楹联已顺利完成,班级和宿舍文化建设将强调经典主题性,多维度、立体式展现经典文化特色。

②在学校南区教学楼各楼层打造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如儒家文化研修室(重点设“《论语》”研修)、先秦散文研修室、唐诗研修室、宋词研修室、唐宋八大家散文研修室(重点设“曾巩”研修)、明清小说研修室(重点设“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研修)、现代诗歌研修室(重点设“徐志摩、闻一多诗歌”研修)、现代小说研修室(重点设“鲁迅小说”研修)、现代散文研修室(重点设“朱自清散文”研修)、现代戏剧研修室(重点设“曹禺戏剧”研修)等,将各项研修主题相关书籍、资料充实到研修室中,把全校语文教师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分派到不同的研修室,在方便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指导和开展专题语文教学。③着力打造五大语文课程功能室。将图书馆一楼改建为文学音像观摩室、视频音像制作室、古代文字与软笔书法研习室、文学创作成果展示室,并改造小报告厅,使之成为语文多功能教学实验教室。

④将学校大礼堂改建为经典教育剧场。

⑤在校史馆内开设省赣中语文名师风采苑,将名师成果集中展示,以带动教师整体发展。⑥在校史馆南面建设经典文化园(以雕塑、碑刻等形式呈现)。2.模型建构

语文课程模型建构,主要体现将学生经典欣赏、诵读、学习、表演、探究与语文素养的陶冶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让学生能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动者和母语的传承者,形成审美体验,提升语文素养,为生命注入永不枯竭的文学源泉。

着力建构六大学习的平台: ①经典文学诵读平台

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项目组,组建“黄海潮”诵读社,编制《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定期举办“传统节日与经典名篇”等诵读节、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②经典文学研修平台

成立经典研修活动项目组,组建“怀仁”国学馆,以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为依托,开设经典研习课程。

③经典文学创作平台

成立经典创作活动项目组,在“荠菜花文学社”基础上组建“沙旺河”古典诗词创作社团等,体现个性化创作。

④经典文学表演平台

成立表演活动项目组,组建“海洲湾”表演社,与学校艺术组合作,将经典文学推上校园舞台。

⑤书法艺术展示平台

成立汉字文化研习活动项目组,组建“夹谷山”书法社,将经典诗文以书法艺术呈现。⑥活动视频制作平台

在“荠菜花文学社”新闻社基础上组建“荠菜花”小记者团,及时将语文课程基地各项活动以音像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并快速予以报道。与赣榆电视台合作,打造“经典欣赏”等电视专题节目。

3.资源开发 开发经典语文课程资源就是要让学生亲近经典,阅读经典,内化经典;就是要让经典浸染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各个研修室与各个功能室将充分发挥其功能,让学生的活动有足够的硬件依托。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中经典篇目分到各个研修室和各个备课组来用心设计、精心打造,使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形式呈现,如经典诵读、经典研修、影像观摩、课本剧表演等。

三、项目创意与效能分析

(一)项目创意

1.从学习环境创设来说,学习空间拓展,视频制作、影像观摩等,把语文学习与当代媒体发展技术、教育现代化技术紧密结合;

2.从学习内容来说,国家课程与传统经典、阅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学习内容的丰富性,与学科学习构成了互补性;

3.从学习方式来说,以主体式研习和探究为主,转变了传统语文学习方式;

4.从课程资源来说,传统经典领域、书法艺术领域、新媒体领域、现实生活领域,多元开发,以语文作为视点整合;

5.从队伍建设来说,六大中心,有专业领军人物,每个专项有语文教师团队引导,专项资源开发,专门方向研究,专业框架设计,定期交流展示,有利于教师形成专业特色;

6.从创新途径来说,引领学生生命发展,拓展课堂,学生能够多样化学习,终身学习,为他们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必然会形成创新意识。

(二)效能分析

1.深化教学改革。语文课程经典探究学习将促使教学方式发生重大转变,能切实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态。

2.促进学生成长。语文课程经典探究学习将使在古典文学上有天赋的学生得到发挥的空间,使他们在自己的特长上终身发展,从而涵养人生,丰富生命。

3.推动队伍建设。语文课程经典探究学习将促进教师专业的深度发展,整体提升语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4.形成学校特色。语文课程经典探究学习将充分开发多种课程资源,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彰显地域文化魅力。

四、项目保障

(一)项目的组织功能构架 学校成立 “课程基地创建领导小组”,由莫立刚校长任组长,并聘请李震等语文学科专家为顾问。在此基础上,组建语文课程开发总项目组,由王经军副校长任组长,下设若干子项目组,实行总项目负责人负责制。

(二)资金投入

学校将全力以赴保障语文课程基地建设,将课程基地建设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学校前期投入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有序推进各个场馆设施建设。

1.2012年1月,各活动项目组组建工作启动。

2.2012年2月,校园、班级、宿舍经典文化氛围营造。计划投资50万元。3.2012年3月,实施经典主题研修室改造。计划投资100万元。

4.2012年4月,文学音像观摩室、视频音像制作室、软笔书法研习室、文学创作成果展示室和语文多功能教学实验教室等改造工作启动。计划投资150万元。

5.2012年5月,经典教育剧场改造工作启动。计划投资100万元。

6.2012年6月,省赣中语文名师风采苑及经典文化园建设启动。计划投资100万元。

(三)社会支持

1.我校语文学科教学形成自身特色,具有绝对优势,语文教科研成绩得到市县教育局领导充分认可,他们对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语文课程基地充分认同,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2.我校与诸多专家学者、乡土作家有着广泛的交流,他们将对课程基地的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将在项目的顶层设计、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

①拟聘请大学教授,尤其是研究国学的著名教授作为导师团成员。定期来学校作国学等方面的学术报告,让学生与大师实现面对面。

②拟聘请省内外著名作家或赣榆乡土作家来学校作创作方面的报告。

③同龄人引领。拟邀请本校近年考入名校的大学生,来校开讲座,与学生交流。

五、时序进度

1.2011.10~2011.12:启动课程基地建设,完善规划,制订计划。

2.2012.01~2012.10:实施语文基地各项设施建设,做好课程基地教师的培训和促进课程基地课程开发与语文教学的相互融合。

3.2012.11~2012.12:完善课程基地各项工作和总结阶段性成果,为下一阶段提升课程基地做好规划。

4.2013.01~2014.12:推进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提升基地层次,形成各类物化成果。

第二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专题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答辩材料

追求有色语文课程 涵养生命诗意成长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地建设背景

1.语文现状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育教学虽然出现了新的起色和亮色,但是,因为应试教学目前仍有较大的市场,一些老师仍以固有的思维习惯、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习热情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开发,语文学习处于比较浮躁和功利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急需建设一个能传递正能量的语文课程,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为学生精神发展奠基。

2.发展机遇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信息化和开放化更加凸显,语文课程改革到了关键期和转型期,亟待创建一种适应这种变化的课程模式。恰逢常州市正在大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我校申报江苏省语文课程基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二、项目建设基础

1.学校独特的地域环境

学校地处常州名巷——青果巷,巷内有各个朝代的民居建筑、有一百多位名人曾居住于此(李伯元、吴祖光、赵元任、周有光、盛宣怀、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史良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校开展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学校悠久的文化积淀

学校九十多年办学历史,文化精髓一脉相承,青果满园竞秀。目前,正处于着力推进三年主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致力于“彰显‘青果’特色,追求本真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发展、成功、幸福的成长环境,引领学生规划人生、发展自我、提升生命质量。在发展长河中,积淀了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语文课程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3.实力雄厚的语文师资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答辩材料

我校语文组是学校示范教研组,曾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常州市优秀教研组、常州市青年文明号,在常州语文界有较大影响力。由语文组主办的“青果文学社”曾获常州市优秀文学社团。组内现有教师10人,其中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1人,市语文骨干教师2人,市语文教学能手、新秀3人。语文学科教学教育硕士4人,曾主持或参与8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研究。

三、项目建设核心追求

综合以上考虑,我们确立了建设的语文课程基地的核心元素,即充分利用校园“有色”的语文课程基地。具体来说,有如下几层涵义:

有生命底色——语文课程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是生命流淌的印记,涵养学生生命,是具有生命底色的课程。

有个性亮色——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意在提升师生语文素养,发展师生能力特长,让学生和教师在语文课堂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彰显独特个性。

有校本特色——青果巷百年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学校地处青果巷内,本身就是古巷文化的一部分。九十年办学历史,培养了无数精英,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风格,基于青果巷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语文课程,将充分彰显这一特色,使学校发展再展辉煌。

有自然本色——语文即生活,拒绝浮躁,追求宁静自然。课堂教学应具有自然本色,即“行”如流水,“魂”然天成。构建朴实、本真、自然、和谐、美好课堂教学,方能真正体现语文滋味,累积语文正能量。

四、项目建设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语文学习室

录播教室、E学习教室、数字化教学研究中心等。

(二)语文环境建设

青果名人题字碑、文学社专栏墙,文学长廊,书法展厅、读书角、语文课程基地网站等。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学习。

(三)语文课程体系建设 1.构建了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着眼学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答辩材料

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拟定并完善本校三年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性语文达成目标,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2.完善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依据教育部对语文教学的指导建议,结合现有国家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的地域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精髓,开发适宜的语文校本课程,完善现有语文课程的内容体系。

(四)推进了语文实践活动建设

1.青果古巷寻访活动

学校地处青果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学校将充分开发并利用这一资源,着力推进语文教学重点项目,即“畅游古巷,徜徉语文”语文实践活动。该活动将按照主题,开展系列项目,如:古巷语文寻访项目、名巷名人演讲项目、名人传记写作项目、古巷民俗研究性学习等等。

2.文化名人寻访活动

学校青果文学社是常州市优秀文学社团,在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的同时,将完善制度,走内涵发展之路,建设成为具有古巷元素的市级示范文学社团。

3.青果社团活动

4.举办校内语文教学互动论坛

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内语文教学主题观摩答辩活动,一次不同学科的主题互动论坛活动,并汇集思想,总结经验。

5.构建区域语文教学合作模式

在成功举办2012初中语文区域合作论坛的基础上,更新思想,创新模式,继续举办区域合作论坛系列活动,并逐步扩大范围,扩大影响。

6.策划高校研学联合发展机制

通过牵手上海师大、南师大、江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名师,策划“研学”一体的发展机制,开展高校参与下的“研学”联动发展项目。

(五)构建了语文数字平台

1.建设语文数字化教学平台

第三篇:江苏省优秀课程基地申报答辩说明书完整稿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

申报答辩书

(参考内容)项目名称学校公章

完整版

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中学

一、学校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通大附中”)作为南通市人民政府教育重点工程,是市政府投入4.3亿元巨资按江苏省五星级普通高中标准新建的一所南通市新城区配套高中。

通大附中的规划与设计体现“以人为本、功能完善、生态和谐、既有传统文明,又有时代感的,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园林化”的思想,凸显“数码校园、生态校园和人文校园”的现代教育理念。

打造精英教育:学校采用“小班化”教学,每班学额在40人以内;实行寄宿制,为学生在校生活提供高标准住宿条件;“学院式”管理,充分利用市内优质高中资源和南通大学教科研优势,采取课程选修、社团活动、研究小组、学术讲座等形式发展学生特长;每年举办艺术、科技、体育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举办专家讲座、开展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构建智慧校园:落实人文化理念,即实施将科学、人文、艺术整合于一体的智慧教育;建设数字化校园,即构建基于互联网和云技术下的数字校园、数字教室和数字移动学习终端;创设探究型课堂,即推进课堂中互动、探究,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实施目标化管理,即实施目标定额、科学管理、系统决策和持续改进。

通大附中在创建一流的现代化办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过程中,旨通过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的建设,借助南通大学的教育科研优势,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现代科技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了解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为今后创造性地参与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二、项目创意

(一)项目创意

我校拟建立的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其理论依据是:自然科学的数学化过程是现代人类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自然科学是人们对自然的能力认识和改造,它主要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和天文学。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研究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重要学科。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数学本身高度的抽象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使自然科学的数学化的前景越来越明显。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从自然科学发展前景更可看出:数学化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自然科学数学化主要是指各门自然科学日益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本门学科的事物和现象的量、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和现象质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方式。可以将自然科学数学化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总结为:过程的程序化,探究的数字化,结果的模型化,表达的数学化。本课程基地的建设就是围绕以大量实验、观测为主要途径,以数学建模为主要方法进行设计和建设,从而营造基于数据、构建模型、发现规律的科学过程。

近代,随着自然科学各部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数学的自身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新计算技术的出现,使自然科学的数学化进程不断深化和扩大。

我们可以大概看下各个学科与数学关联程度是多么的紧密。(以下内容可以结合幻灯片口语化简单介绍)

走得最远的物理学已变得同数学难舍难分;爱因斯坦在曼黎几何中找到了广义相对论的基础;1925年海森伯将矩阵方法用于原子结构的研究,创立了矩阵力学;薛定鄂应用微分方程的斯图姆维尔理论创立了原子结构的波动力学。此外,群论用于结晶学和基本粒子,复变函数解析函数理论用于量子理论,以及基本粒子的几率分布的研究都取得了极大成功。最近杨振宇教授又指出规范场理论可以和纤维丛理论一一对应。1950年爱因斯坦曾对物理下过这样的定义:它的范围是我们全部知识中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那一部分。随着物理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的愈加复杂、对物质运动规律的愈加深入,它所需要的数学方法愈加高深。因此,虽然物理曾经是,并且继续扎根在实验定律上,但随着科学的抽象性日益增长,数学的“点”和简明性正一步一

步地在基本物理学的概念形成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化学的数学化在20世纪不仅改变了上世纪“一元方程”的状况,而且由于量子力学的渗入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该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出现了诸如量子化学、结构化学、化学统计学、计算化学等新的化学分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数学方法的运用,微分方程应用于化工过程的描述和控制,又产生了化学反映动力学。数学方法进入化学领域后,使传统的实验描述的化学面目一新。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许多复杂的化学计算成为可能,从而更加速了化学从实验科学向理论科学和精确科学的过渡。目前,利用微观粒子行为的配场理论,分子对轨道对称性理论以及价键理论,结合电子计算技术和数学方法,化学家真正改变着通常运用试错法已成功地在电子计算机上预测了甲硼烷分子的若干不同结构和化学性质,并获得诺贝尔奖。

生物学的数学化是最明显的。上世纪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还处于不可能的状态,而今面貌全变,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建立以来,从物理学时代向生物学时代的过渡就开始了。生物学向理论科学转变,使它对数学的要求更加迫切了。优尔泰拉在扑杀害虫模型中应用了微分方程。进化论和实验设计发展了数学统计,人口和种群理论依赖于概率论,遗传结构离不开抽象代数,胚胎学,形态发生学,动物行为学可能在的突变理论中找到理论基础。生命摇篮DNA依赖于代数几何学。哈代绘出了群体遗传学的基本法则等等。这一切都说明数学正在向生物界大举进攻。从只相信眼睛观察到生物学的数量化,使数学方法几乎渗透到它的每一个角落。统计生物学、数学生态学,数学遗传学,数学生物分类学作为其中四大分支,从60年代起,这四大分支每年都有国际研讨会召开。全世界以生物为主的杂志已达40多种。生命现象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生物学所应用的数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更加明显。

从以上事实可以清晰看出:数学化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从认识角度看,自然科学数学化有坚实基础,作为纯数学,它是对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研究,而自然界到处有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存在,就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言,总是从定性研究开始,进一步走向深入,发展到精确化,定量化阶段,从而使科学进入真正成熟的时期。

根据以上论述,构建以数学为主干,自然科学为分支的综合性课程基地是站在更高视野上的一次大胆尝试,这不但需要课程基地硬件设施的现代化,系统化,更需要打造一批具有综合眼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教师队伍,进而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上培养出一批思想先进,能力强大的学生。

明根据以上的设计思想,我们课程基地的建设目标可以用以下这课树状图来说

一、树根部分:构建课程基地的思想与工具

二、树干部分:构成课程基地的课程与课室

三、树冠部分:拓展课程基地的科学与效能

以上内容具体能否请范校按成校要求撰写下。

三、建设内容:

根据建设思想,我们准备把课程基地建设成: 1.建设下联上扩的课程基地

基地课程设臵首先应该全面服务于高中理科基础课程教学,应该成为师生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阵地,应该能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应该利于学生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概念、规律、原理构建科学的模型,应该提供丰富而又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如图1,在纵向向下提供初高中衔接的科学课程资源,向上提供与高中理科衔接的选修、竞赛和大学先修实验课程资源等;在横向提供与高中阶段科学学科相联系的拓展实验课程资源,远期包括英美的高中课程资源;同时还能提供一些基于探究性或课题研究的新型学习资源,如自制的探究性小实验或现代技术支撑下的实验课程。可见,课程基地是立体的、多维的,基于问题解决的方案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和开放性实验课程资源库。

2.建设多维互动学习的课程基地

课程基地全面、科学而富有创造性地建构理科课程基地的整体框架。我们认为课程基地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国家课程内容为基础,以校本课程为特色,以大学先修课程为延伸,搭建一个云端数据库,两个平台即实体和虚拟平台,体现三个系列即科学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装备四类馆室即基础实验室、媒体实验室、科学技术馆和科学生活体验馆,从而建成以高中科学学科为主要内容,并与数学、技术、生活紧密联系的综合性的实验与建模课程基地。它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师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究科学规律、形成科学探究思想、开发科学校本课程。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数学素养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思维与实践相结合、数学与科学相结合。师生可以自行探究或共同开发或改进实验仪器;通过整合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和网络远程教育功能,学生可以进行菜单式自助学习;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翱翔在苍茫的宇宙,也可畅游于微观世界;在体验馆学生可以体会到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科学。课程基地的建立能让学生在现实的探究实验或生活体验环境和虚拟的交互中自主学习,让学生感受多维、立体、多感官刺激的高效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图2 课程基地功能馆室拓扑图

3.建设学习资源丰富的课程基地

我们认真规划了高中理科课程和校本课程,加强五大自然学科的联系,努力挖掘综合课程资源,为提

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而努力着。基地将加强与高校的联系,聘请专家为基地的发展作指导,与高校或科技馆等单位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引进大学部分探究实验,紧密联系生活建立科学生活体验馆,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并建立现代科学实验室和科技馆,为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和帮助,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4.建设促进师生成长的课程基地

课程基地建设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通过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将会大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水平。基地教师团体首先是科研型团队,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教学科研研究也在基地,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长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课程基地建设将立足于服务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同时依据以上四点指导思想,具体建设31个多功能课室:

当然有些课室已经根据国家基础课程建设完毕,下面我就把具有我校特色的功能课室简单介绍一下:

1、数学建模实验室

一、数学建模实验室的意义

数学实验,是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等实践活动来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形式。这种学习方式,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课本上的或老师叙述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得经验,逐步建构并发展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活动过程。而这一系列过程,在数学实验室的环境下,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数学实验室有四大十分明显的意义:

1、激发兴趣

2、学会思考

3、容易真懂

4、提高效率

二、数学实验室的目的

适应因现代技术而引起的数学、数学应用和数学教育环境的深刻变化,根据实施《课程标准》的需要,创建一个既能更准确的反映数学的本质,又能为教师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和学生的学习探索,提供一个支持平台,为此充分力求利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广泛数据资源,建设移动数学实

验室,具体目的:

1、为数学或与数学密切相关的教学单元或专题,提供更好的课堂环境。

2、为数学教师提供备课,教学研究或学术讨论,提供实验资源和宜人的场所。

3、为满足科学教育的建模提供工具平台。

4、为学生的数学专题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数字物理实验室

一、物理数字实验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总的来说要求采用先进的音视频传输技术,以声像并茂、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将单调乏味的物理实验生动地用声音、图象、影视、动画呈现在师生屏幕或银幕之上;将原来繁琐的数据处理用系统自带的软件进行自动采集和处理数据。以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研究实验的改进的途径。增强学生在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地讲应具有以下功能:

实时传输:音视频实时传输,师生在完成自身实验的同时可从电脑屏幕上观看其他任何一组同学的实验情况,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互动交流。

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把某个学生的实验及数据处理结果作为示范呈现在银幕上向其他学生进行讲解;也可以把学生分为任意的小组,让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

文件交流: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送或接收学生的文件,也可以让小组内全体学生用文字及图片进行交流。

语音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电子对讲向老师提问,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点对点或点对面的语音交流和广播。

信息交流:教师可获取任意一个学生的实验信息到自己的计算机上,也可以把学生机界面变成自己的界面,对单个或全体学生进行网络教学和广播。

在线作业:教师可以在线布置、查阅并批改学生作业,学生可以在线做作业,并及时查看自己的成绩、老师的修改结果和评语。

课件交互: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系统自带的多媒体课件,也可以通过网络向全班展示自己或学生制作的优秀课件。

电子画板:教师可以将电脑屏幕当作黑板使用,直接绘制各种文字、图形、标记等,通过网

络让学生实时观看教师写画的内容。

报告打印:学生可以按照要求打印出实验报告。

3、生化创新实验室

设计思想: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所列举的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选修课题涉及面广,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和试剂种类繁多,实验室的设备安置和环境布置都要适应这种变化。高中的生物实验多数是以小组的形式来组织的,面对面的座位安排或者建设适合2-4人共同试用的实验分区将更方便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更有利于实验活动的开展。

主要内容(学科细分):基因工程,DNA和蛋白质技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该实验室既能够满足学生完成基础性的实验操作和简单的观察类实验,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又能支持完成较复杂的鉴定和分析类实验,如DNA的粗提取和鉴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等;同时还可以进行高新技术和设备才能完成的实验如DNA片段的扩增和电泳实验等。

4、数字地理通用教室

一、设计思路

1.通过数字星球系统、平面投影的结合,为地理教学、科普活动、环境教育提供先进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2.通过数字化立体地形与数字星球的联动的演示系统阐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很好的将地球是圆的,以及很好的体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整体环境变化的影响,极大的提升学生的空间感。

3.通过演示数字化立体地形,可以让学生们直观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情况,大洲地形、地理特征,山脉河流概况,以及全球气候特征,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让学生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并可深入讲解以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4.通过观察中国政区图、中国政区拼接组合模型等产品,了解中国的疆域、海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接壤情况和中国的行政区划,并可通过实际动手拼接对中国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形成更直观的了解。

5合理利用空间,为日常教学、公开课、评课、集体备课提供必要条件。

6.营造整体地理学科环境氛围,整体设计以教学为本,配合空间设计手法,实现数字地理专用教室学科特色,艺术特色!

5、通用纳米实验室

纳米实验室是跨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性创新实验室,开展各学科与纳米科技相关的探究性学习和实验。

实验室需要教学型扫描隧道显微镜及教学型原子力学显微镜

6、多功能光学实验室

激光实验室是研究激光应用的基础实验室,激光器件与激光技术及应用、光通讯及光纤技术、激光医学和激光生物学、激光推进器开发研究。建立激光器件与激光技术及应用实验室、光通讯及光纤技术实验室和激光生物学实验室、激光推进器实验室。

场馆功能:

1、激光器件与激光技术及应用实验室:主要涉及高功率短波长激光、白光激光器和激光显示技术的研究。研究内容:(1)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2)全固体激光器;(3)短波长蓝光、紫外和真空紫外激光;(4)小型高效白光(RGB)激光器;(5)新型激光显示技术。

2、光通讯及光纤技术实验室:光纤通信是指以激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的通信方式。

7、环境生态实验室

能定量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如PM2.5等,水和土壤中某些物质的含量

模拟环境生态在不同条件下的演变方向,提供相应实验手段,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8、数字气象站

天气变化与人类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影响巨大,人类对大气科学的研究、掌握和使用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青少年的气象知识传播,气象科学教育也摆到了相应重要的位置。高中《地理》用一个单元的篇幅,介绍大气运动和水的相变产生的风、霜、雨、雪等天气现象,使学生掌握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为了优化校园科技教育环境,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技意识,活跃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强他们的地理实际观测能力,同时也为了满足地理教学的实际需要,我公司研制开发了专业的校园气象观测站。

在校园里建立气象站不仅使同学们掌握了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同学们学习自然地理的兴趣和热情,了解更多的气象科学知识。

校园气象站由各种传感器和自动气象站监测仪组成,传感器种类可由用户在一定范围内自行选配,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扩展接口选择联接个人计算机、打印机、控制器等设备,使整个系统的功能大大增强。

9、环幕展示厅

是一种能表现水平360度范围内全部景物的特殊形式展厅。人们站在圆形观众厅的中央区域,被四周环绕的广阔画面所包围,再加上全方位立体声效果的配合,能产生极强的身临其境感。可以应用在环境展示等方面;运用环幕系统这一曲面投影显示形式,播放宇宙与地球,地质灾害等视频资料,在课程导入方面起到非常震撼的效果,课程导入部分往往是一堂课能否汲取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幕系统給受众营造一种环抱感,突出体现宇宙的浩瀚与沧海桑田的变迁!

由于特色课室比较多,这里我就简单的介绍以上几个。

四、预期效果分析

1、建立数字网络化的基地互联网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由于我校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是一个横跨5大基础理科课程的综合型基地。打破各科壁垒,实现探究资源和成果的互联互通,就必须有一个能时刻将基地各个模块联系的高效系统。建立高速互联网,并与云端存贮,云计算,云授课等新型技术手段相结合,不但可以将课程与学生实时相连,也可以将课程与课程无缝对接,更可以将基地的外延拓展到无限的时空中。这样不但能把课程基地内的众多的模块整合,也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这充分的符合了自然科学不可割裂的学科本质,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网络的无限化,促使师生参与科学体验的传统方式被打破。原来只有等实验课时才到实验室去做实验的模式,将因为遍布校园的高速互联网而改变,学生可以通过无线数字终端,实时接入基地网络,观看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并采用各种数字媒体手段进行科学探究、分析、研讨并获得结论。同时教师也从平时的带领与指导的角色上,退变成学生科学活动的引领者,陪伴者,帮扶者。由于网络方式的发散性特质,将需要教师设计更多的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可能性,关联性,甚至教师本身也可能成为

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参与者,这对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是效能显著的!

2、建立基于数字化基础实验室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自然科学的探究中,实验是其重要内容,实验是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实验是学生探究并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会把实验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成结论并应用于实践。基地将在学校原有的实验设备基础上建立健全规划好现代数字技术基础实验室,为学生基础模块的实验探究、实验改进、小实验、实验自主学习等打好基础。同时也因为数字化手段的引入,可以将学生观察的现象,探究的过程,实验的结果等重要信息快速而完整的记录在网络媒质中,并可以实现基于现代科技手段的探究方法,这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实验课程,提升实验课程的品质。在数字化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将可能摆脱实验过程中无谓的一些效能空耗,而通过精准的数字实验手段,直接窥探到现象的内在本质,提高实验探究的效能。

3、建立媒体实验室改变学生探究手段,提升学习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将现代教育技术引进基地建设是时代的要求。基地将建立以传感器、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媒体实验室,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受益于技术的发展,运用传感器实验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实验方案、实验思路。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拓展了学生学习时空,为学生提供了菜单式学习,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信息素养。

4、建立现代前沿科学实验室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广阔视野 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被点燃后将不会满足于基础探究,他们渴望新科技、新技术,渴望探究的延伸和拓展。我们将引进纳米材料工作室,高能光学探究室,高低温新材料探究室,并与高校、社会资源对接,建立现代科技实验室,引进高校部分实验及先进的实验设备、交叉学科实验仪器,与高校和社会科研机构联合,聘请专家指导,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资源,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作为教授基础课程的教师,将会因为前沿科学实验馆室的建立,不断的提升对自然科学的认识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二次发展!

5、建立现代科技生活体验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发思维灵感

生活中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科学问题或现象,如:新材料、绿色出行、低碳环保、污水净化、建筑结构、家庭中新型电器、公共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中某些新装臵、新型通信工具等等,学生渴望亲身体验或用有关原理解释。基地将建立科学生活体验馆,可以将学生生活周边的自然科技情景放到体验馆,让学生能有亲身体验的机会,能根据自然科学原理解释现象,并运用自然科学原理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周围的生活,学以致用。基地将建立现代科技馆。在科技馆,学生能看到最新的科技的进展、应用,体会到科技在各学科、生活领域中应用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组织参与与现代科技同步的科技活动,如机器人比赛、“登月舱”的设计与实验,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生物培养等;展示一些科技产品的内部结构,让学生解释自然科学原理,甚至可以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从而提高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最终我们将把课程基地建设成:

1、模块化建构、数字网络化云端联系构建综合基地模式

基地的建立最终为课程的实施服务,因此教学环境的建立也应该对应课程标准中模块的设臵,知识重难点的设臵也来源于课程模块,从而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具有针对性、高效性,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模块式构建也利于基地本身的发展,基地的建立和发展不可能一步到位,模块式构建不会影响其他模块内部的完整性,使基地可以积件式发展完善。在各模块分系统建立的过程中,更加注意相互的联系。以高速数字网络为框架,用新技术,新手段,把学生的观察过程、探究方式、结论获取、创新发明等利用云技术、云存储进行内延外扩,让学生在发散的数字网络化空间中,充分得到发展。

2、数学引领、各学科综合,提升基地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学生的学科学习不是独立的。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活动,特别是数学与自然学科的综合,鼓励学生把自

然科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研究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现象是必须的。高中理科学习,虽然不可能脱离理科实验探究的基础,但是过程的程序化,探究的数字化,结果的模型化,表达的数学化都极大的以数学手段加以呈现。反之数学的理论探究又优化着其他理科探究的方式方法。因此我校成立数理学院,就是要打破数学与各理科课程间的壁垒,将实践与理论进行高度的统一,让学生在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的活动中,发现自然现象中隐藏的基本规律。从而提升科学视角与水平。同时在课程基地的建设中将学科互联互通,形成综合型强的跨学科的课程基地,让学生在基地的活动中能成长为具有广度与深度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在自然科学的探究中对科学与经济、社会互动作用的认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高校、社会资源对接促成新型社会化课程基地

基地的建设是开放的。我们目前已和南通大学签订合作意向。基地将积极与社会课程资源对接,除了与高校积极联系外,还要用好报刊、电视、科技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以及工厂、社区、农村、科研院所等资源。充分开发和引进社会教育资源,逐步建立基地内、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五、项目保障、社会支持及时序进度

(一)项目保障与社会支持

1、把课程基地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成立学校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校长室总体设计、规划,以数理学院为统领,五大理科教研室分模块设计,然后再进行统筹规划,利用现代网络与云端技术确保课程基地建设互联互通,正常运作、务求实效。

3、每年的学校财务预算依据规划实施方案确定的课程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划拨专项资金,确保建设经费的及时投入运作。

4、与高校、市科技馆、博物馆等单位洽谈合作意向,争取资源的共享和技术支持。

(二)时序进度 1、2014年04月至06月 研讨申报;组建理论项目组,对现行数理学院各

科按模块进行梳理,找出各理科课程重难点及突破手段,同时寻找到各学科交叉点,理清基地建设理论架构。专家组对所建设项目进行再论证,确定最终项目,细化基地建设工作组,开始实施基地项目建设。2、2014年07月至12月 搭建网络框架,建设数字化基础实验室、媒体实验室、现代科技馆、科技生活体验馆、探究实验室等主要馆室。3、2015年01月至06月 总结各馆室运作情况,并作相应改进。与高校、社会资源合作,开发课程。

第四篇:申报“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校”汇报材料

申报“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校”汇报材料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3日 来源: 浏览: 160 次 评论:0条

申报“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校”汇报材料 郴州市第六中学

郴州市六中为市教育局直属初级中学,现有62个教学班,学生3700人,教职工235人,其中高级教师87人。多年来,学校坚持“现代化,示范性、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目标,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在我市基础教育领域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2010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湖南省文明单位”、“湖湘名校”、“湖南省基础教育研究示范学校”、“湖南省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湖南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湖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郴州市中小学两项常规管理工作先进单位”、“郴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学校”、“郴州市校本研训示范校”、“郴州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学校”、“郴州市十佳文明学校”等。

根据《关于开展郴州市教育科研基地建设学校评选的通知》(郴教科字[2014]10号)要求,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教育科研的规范化建设,促进教育科研更好地为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现结合我校实际,特申报“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校”。有关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带头参与科研,“科研兴校”意识鲜明。学校一直以“科研兴校”为打造湘南品牌学校的强大引擎,积极依托科研推进学校发展。成立了以郭洪波校长为组长,李淑琼副校长为副组长,教研室领导、年级组和学科备课组组长为成员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郭洪波校长、罗柳莉书记、李淑琼校长、吕贞校长、教研室主任等都是现有科研课题主持人。学校教育科研经费投入充足,在委派教师外出培训考察、改善教学硬件条件和教研成果奖励等方面,都竭尽所能,不余遗力。(近两年学校派出参加各类国培、省培的教师已逾185人次,还有校本研训的网络培训是几乎人人参与。这三年,学校花在教师培训上的经费相当于过去十年的总和。)

学校先后拟定了《郴州市六中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郴州市六中教师培训工作方案》、《郴州市六中校本研训工作方案》等,为校本研训规划出宏伟蓝图和实施措施,使研训有目标、有步骤、有实效。学校加强对学科教研的指导管理。利用教职工大会、暑假校本培训等时机,学校领导经常向教职工宣讲课改形势和课改理念,请进上级专家进行科研培训。学校还将校级领导分派至各个学科组,负责对学科研训活动进行全程指导和管理。学校教研工作管理有序、实施得力。近二年内学校先后申报成为“湖南省基础教育研究示范学校”、“ 郴州市十佳文明学校” “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学校”、“市校本研训示范校”等。

二、校本研训特色鲜明,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确立了“立足整体,均衡提升;立足常规,追求实效;立足长远,保障未来”的教师培养总思路,构建出“专家引路,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三维培训空间,以“引进来,走出去,重实践,重总结”为主要培训方式,建立了“互帮互学,师徒结对”的教师培训框架和多样式、多渠道的培训平台,走出了一条强师魂、提师能、扶新手、育名师的特色之路。

学校建立了“在质深教师中打造品牌,在中青年教师中造就骨干,在青年教师中推出样板”的分层培养机制。选拨富有教学经验和实干精神的学科骨干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建立了学科研训的骨干教师队伍。每年借助“名师讲坛”、“骨干示范课”、到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担任兼职教师等方式,推介名师,打造品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借助各级各类教学比武、说课评课活动,培养能手,确立骨干,扩大中坚力量;借助“岗前培训”、“师徒结对”等活动,训练新手,培养后续人才;通过“听课会诊”、“以强扶弱”的方式,帮扶教学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师。这些分层培养的方式方法,使学校师资既有阶梯式的发展目标,又有整体性的提升效果,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清晰,打造出了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现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接近40%,硕士研究生8人,学校领导班子连续十三年被评为“市教育系统优秀领导班子”,学校党总支历年均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名优教师,近三年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教师已有20人之多,2013年十二名教师被确立为市级骨干教师。

三、科研制度建设完善,校本研训追求实效 学校建立并完善了《郴州市六中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郴州市六中校本研训工作方案》、《郴州市六中教师培训工作方案》、《校本教研制度》、《教师帮扶培养制度》、《集体备课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校本研训规章制度。学校还设立了一系列研训奖励制度,每学期评选表彰“优秀教研组”、“执行教学常规十佳教师”、“优秀教案”、“优秀班主任”、“课改积极分子”等。学校将教师的工作业绩直接与职称评聘、岗位设置、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等挂钩,教师个人教学比武、论文、培训、公开课、下乡送教、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等都进行量化考核,奖优罚劣,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学校设有教学副校长,直接领导教学教研工作,教研室队伍健全,结构合理,配有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研员等,各司其责,又分工合作;教研室管理职责明确,教研工作精细而务实。学校每年的教研工作丰富多彩而严谨有序。每期召开诸如质量监测成绩分析、学科组长培训、学科考核、新课改培训等若干次全校性教育科研工作大会。学校先后多次组织备课组长、学科教师,远赴香港、洋思、许市、长沙、株洲等省内外名校,开展教学观摩等研训活动,并及时组织考察成员座谈交流、上汇报示范课,汇编各类考察报告集,以收集考察学习之收获。学校不定期组织新进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党员教师比武课、“新课改新课堂”展示课以及各种学科研训展示活动等。学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到2013年12月止,包括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在内的所有学科都已获得过省市级教学比武一等奖荣誉,其中数学组、物理组、历史组、信息组还获得国家级比武一等奖。

除以上常规研训活动之外,学校今年起集中开展“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学科课例研讨展示活动,以打造研训特色,落实研训实效。“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学科课例研讨展示活动具体实施方法为:1.以学科组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学科教研展示活动,抽签决定展示时间。一年内所有学科组完成至少一次的展示活动。2.研训内容和形式由各学科组自行决定,每次展示活动不少于六人参加(不包括旁听者),参与者在活动中围绕同一主题承担不同性质的任务,分工协调,共同完成。3.各学科展示活动必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展示的活动富有研讨性、实效性,同时在活动形式和操作技术上有可借鉴价值。4.各学科展示结束后须将所有教案、课件、教学反思、评课稿、活动总结等资料,以电子稿方式发送至教研室邮箱存档。5.每次展示活动向全校开放,其他学科老师到场观摩。

至目前为止,学校已有语文组的“借景抒情诗鉴赏”课例研讨、物理组“物理概念课教学研讨”、地理组的“地理位置专题教学研讨”进行了展示,获得了极大的反响。这些活动都围绕某一教学主题,采用“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的形式,进行比较式教学探讨。每个展示活动一般历时二个小时,除当场展示两到三节微型课外,还有上课者的说课反思、三个评课员的评课,教研组长还需将整个活动的前期研磨过程完整介绍给前来观摩的现场观众。因此,每个学科的课例展示活动其实是一个融备课、研课、上课、说课、评课一体化的完整研训过程,前前后后的准备时间不少于二个月,期间历经全组成员的多次反复研磨。教师们一致认为,这种研训展示活动具有鲜明的研究性、合作性和时效性,它是实实在在的教学研究,是植根于教学特点和教学需要的务实化研训,是扎扎实实对教师研训能力的促进。其过程虽然充满艰辛,但大家都有一种累并收获着的感觉——收获了在合作中成长的快乐。

“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学科课例研训展示活动,是我校为进一步推进教研教学改革,促进教研校本化和教研管理优质化而创设的研训新模式。这一活动的开展,充实了研训内容,丰富了研训活动形式,扩大了研训交流平台,落实了研训实效,促进了教研组的组织协调能力、集体合作能力、学科研究能力和成员专业素质。这是我校探究学科组建设新途径,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科学化发展的积极尝试。

四、档案建设详实周全,研训资料丰富完备

学校建有网络专页,及时发布学校教育教学各项信息资料。学校每半月出一期《校情周报》,报道学校新闻和教育教学亮点。学校十分重视研训材料的收集整理,档案资料齐备。编辑有教育教研经验汇报文稿、教师获奖论文集、教学比武教案集、课例研讨展示活动资料集、学科评优申报材料集、学期研训简讯集、学科计划活动集、学科研训记录本、集体备课记录本、学科考核成绩统计、教师外出考察汇报稿集、研训工作记录,等等。这些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不仅记录了学校教育教学所走过的历程,而且为以后的教育科研起到借鉴参考作用。

五、课题研究成果丰富,科研条件先进优越

学校各教研组都承担过课题研究,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组参与的“十一五”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都获得过省级阶段性成果奖。语文组的省级课题《古诗文特色教学与人文素养的养成》、德育组的省级课题《初中生网瘾问题的对策研究》已进入最后的结题准备工作。语文组该课题已于2012年获得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德育课题中期验收获一等奖,语文组新立项的《读课文,学写作》课题研究也已进入“十二五规划”市级研究项目之列。12年11月,我校成功申报为国家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以师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已经启动,百余名教师成为此项活动的先行先试者。

学校办公条件、教学设备、功能室装备等硬件资源建设均领先于全市同类学校。学校与湘南学院、市电大建立了长期研训合作,为湘南学院实习基地,不定期为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提供观摩课。学校现为“湖南省教师培训基地校”、“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校”,语文、英语、物理、生物、地理、历史都已成为“教师培训基地校”培训学科,一批学科骨干已登上了市级骨干培训班讲台授课。

六、科研成果日益丰厚,教学质量稳居前列

学校教研成果丰厚,仅近三年内,学校已有30人次在全国、省、市各级教学比武中获奖,教师教研成果(论文、课例、课件、试卷分析等)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202篇(每皆整理编印成学校教研成果集)。语文、物理教研组被评为省优秀教研组,英语教研组被评为“湖南省新课改实验先进单位”,数学教研组被评为“湖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012年我校获评“市校本研训示范校”。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也初见成果,语文组的“古诗文精读”读本在市首届校本教材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学校于2012年被为“湖南省经典诵读特色学校”。

学校中考7A人数和一、二中公费保送人数连续多年保持在全市领先位置,2013年中考再创辉煌:7A比例41.3%,单科A的比例均超过60%,数学、物理、政治达70%。2012年、2013年学校连续获得“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优胜奖”。

七、开放办学广泛交流,示范引领作用彰显

学校实行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内外交流,在推介自我的同时也广收博取,给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接待过香港爱德基金会、澳门新华学校、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中小学校长、长沙金海中学、长沙雅礼雨花中学、长沙南雅中学、常德崇德中学以及本市嘉禾、桂阳、永兴、北湖等县区兄弟学校共计30批次的观摩交流活动。我校与汝城岭秀中学的“手拉手”活动自1996年起,至今十九年从未间断,累计送课68节。2011年又与新疆托克逊县中学结成帮扶对子。近几年,还先后选派胡任华等近十名教师到市十五中开展教学帮扶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英语组以英语基地校建设为契机,积极参与各项培训、示范、交流活动,三年内全体英语教师参与培训90余人次,承担接待香港专家来校考察观摩,上交流研讨课20余节,在与香港专家近三年的频繁交流中,不仅使我校英语教师队伍迅速成长,也为全市英语基地校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主动承接省市组织的各类专家报告会和学科竞赛,近三年来,学校承办的大型学术活动即有:洋思中学刘金玉校长报告会、全市有效教学暨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全市农村中学校长培训班、全市初中新课标培训活动、全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艺等学科教学比武等十四项活动,多个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及湘南学院学员也经常来校观摩。先后迎接了魏书生、刘金玉、郑桂华、马智君、廖小平、杨永光等名师专家的莅临指导。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让老师们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增长了才干,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2011年9月,在郴州市初中有效教学暨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上,学校作《扬帆奋进创特色,凝心聚力铸品牌——郴州市六中实施有效教学工作汇报》典型发言。

2012年12月,在郴州市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学校作《积极推进,稳步实施,坚定不移地走深化课改之路》典型发言。

2013年9月,在郴州市庆祝第29个教师节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学校作《立足均衡,整体提升,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典型发言。

2011年6月《湖南教育》刊发“教育有梦”——青年校长系列访谈之四《校园应该成为师生的“快乐老家”——访郴州市六中校长郭洪波》。2013年《湖南科教新报》、《郴州日报》先后发表《追求卓越,铸就品牌名校》、《名校是这样炼成的》等专题报道,宣传推介了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做法和经验。2013年9月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授予“湖湘名校”称号。

郴州市六中

2014年5月

第五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情况的汇报

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加强爱国主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安新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省委六届八次全会、市委八届六次会议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县现有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安州烈士塔、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均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未成年人近80万人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规范基地运做,健全管理体制。

走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发展的保证。近年来,我县十分重视制定加强教育基地建设的法规制度和实施意见,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

(一)、制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实施意见。2005年我县出台了《关于加强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权利义务以及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意见还明确规定,成立以宣传部常委部长为组长的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组织和协调这项工作。

(二)、加强教育基地的内部管理。近年来,我县在狠抓教育基地硬件建设的同时,丝毫不放松对基地的软件建设,狠抓三支队伍建设。一是领导班子队伍。县委对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不适应的班子进行调整,把开拓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干部充实到基地领导班子里去。2005年,委派宣传部一名副部长到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兼任馆长。二是讲解员队伍。各基地均与大中专院校挂钩,通过聘请有关专家到基地为职工讲课或由院校代培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三是抓好“四老”队伍建设,即老党员、老干部、老八路、老民兵队伍。这些人员是亲历者,见证人,其口传历史,详实感人,战斗经历惊心动魄,使人油然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通过颁发革命传统教育证书,请他们担任学校校外辅导员等形式,发挥他们的优势和长处,通过现身说法,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强化教育参观的保证制度。为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抓好以青少年为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县还出台了必要的规定加以保证。一是对我县中小学生有组织参观实行免票规定。近年来,超过百万名中小学生到教育基地进行了参观。二是建立双项考评制度。为了深入推进教育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我县建立了双项考评制度,对基地与学校进行双项考评。基地考评学校的组织程度和遵守社会公德的程度,学校考评基地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规范水准,相互促进、相互监督,使依托基地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扎实、有效。

二、整合教育资源,突显爱国情怀。

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近年来,我县采取多种手段和形式,不断拓展教育内容,整合教育资源,突出“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主题,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合理规划,发掘教育资源。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举世闻名;安州烈士塔安葬安新县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革命烈士。他们光辉灿烂的事迹,不仅是安新县的历史资源,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和材料。我们抓住这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以“弘扬革命传统,彰显雁翎精神”为宗旨,狠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规划工作。在教育基地的改造和修缮过程中,请军博专家对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重新进行了高品位的总体规划,聘请雕塑家赵首全设计制作了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雕塑群。此外,还修建了“嘎子村”、“打包运船”表演等馆区。

(二)、广泛发动,共建教育基地。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模式,广泛发展社会共建,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2003年,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被命名为“安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带头发起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现在已与河北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辽宁电视台等20个政府机关、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工矿企业等签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议。

(三)、精心策划,开展教育活动。近年来,我县结合基地自身工作特点,精心组织开展了多次主题鲜明、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活动,定期举行“党团活动日”、“成人仪式”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基地成为中小学缅怀先烈,树立理想和“探索人生意义”的活动基地及第二课堂。各类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宣传活动的开展,受到广大参与者的好评一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三、突出主旋律,寓教于乐重“无声”。

工作中,坚持作到了“三贴近,三突出”。

(一)、贴近历史,突出革命传统教育。近年来,我县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借鉴吸收外地先进经验,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改陈扩建,丰富教育资源,使之更加贴近历史,突出革命传统教育。2005年,投资100余万元对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进行了改陈扩建,使纪念馆的面积由原来的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平方米,在陈列内容上吸收学术界的新成果,丰富了展出内容,增加了实物展品,并借助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实景和模拟进行逼真展现,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人民游击战争的辉煌战绩。

(二)、贴近主题,突出爱国情感教育。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基地的资源优势,组织团委、妇联、教育等部门广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主题活动。每年组织新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每逢“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十.一”等节日,组织党团员举行入党、入团、入队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主题班会等活动,结合相关纪念日举办“学雷锋”、“祭先烈”、“党在我心中”等活动,突出未成年人的爱国情感教育。

(三)贴近现实,突出理想信念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为中小学上门服务,贴近现实生活,突出未成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每年组织教育基地义务为中小学开办革命英烈讲座,作专题报告、国旗下讲话,参与中小学的文体活动,担任课外辅导员工作。近几年,先后为100余所中小学举办各类讲座、演讲共300余次,观众20万人次,深受群众欢迎。

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我县积极探索基地发展的新路子,按照有关规定,对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的投资体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在不改变纪念馆原有属性的基础上,创立了“民办共助、民营县管”的模式,为纪念观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活力。

截止目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铁映、何鲁丽、回良玉等分别来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视察指导工作,并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下载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申报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申报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研基地建设汇报材料5篇

    清秀小学创建以校为本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清秀小学 高庆涛 以学校为中心进行教学研究,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这是适应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

    阳光小学申报嘉兴市教科研基地汇报材料

    阳光小学申报嘉兴市第六届教科研基地汇报材料 嘉兴市阳光小学是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直属的一所公办小学,学校目前有15个教学班,570多名学生,33名教师。学校自2007年建校以来,就提......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开展人才调研工作的汇报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开展人才调研工作的汇报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本校积极开展校友联系工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我校自1941年建校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我们......

    气象局申报**省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汇报材料

    **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自在我局落户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服务、方便青少年为宗旨,以增长青少年科普知识为目标,不断建立健全制度,完善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科普基地对外宣传力度......

    气象局申报--省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汇报材料

    气象局申报**省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汇报材料 **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自在我局落户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服务、方便青少年为宗旨,以增长青少年科普知识为目标,不断建立健全制度,......

    xx申报“党支部建设示范点”汇报材料

    xx申报“党支部建设示范点” 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XX现有正式党员39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1名、支部委员3名。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自开展创建“党支部建设示范点”活......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情况的汇报(小编整理)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情况的汇报 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加强爱国主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安新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省委六届八次全会......

    建设校本研训基地学校汇报材料

    丰富内涵抓研训 提升质量促发展 ——校本研训基地学校汇报材料 建设小学 2012年12月 丰富内涵抓研训 提升质量促发展 ——校本研训基地学校汇报材料 营口市站前区建设小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