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联席会议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4 06:4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度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联席会议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度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联席会议汇报材料》。

第一篇:2011年度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联席会议汇报材料

XXX县国家税务局2011年度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联席会议汇报材料

上季度有关指标异常整改情况及布置工作落实

(一)申请代开普通发票纳税人情况反馈

第三季度我局普通发票代开,有2户3份单笔超50万元,其中2份是为农业生产者代开自产农产品,共计销售额187万元,1份是为外地商贩代开中草药材,销售额75万元,已按规定,征收了增值税。

(二)截止第三季,我局有达标未认定一般纳税人17户,四季度已这17户中的10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其余7户为免税企业,提交了不认定一般纳税人的申请。

(三)小规模纳税人零申报及一般纳税人零负申报情况核查。

前三季度,小规模纳税人零申报率与去同期基本持平,而一般纳税人零负申报率上升约3个百分点,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今年经济景气度不如去年同期,二是新认定一般纳税人36户,注销12户,年初一般纳税人是127户,新认定和注销占比较大,对一般纳税人零负申报率影响较大。

(四)开展了对加油站的纳税评估工作。

(六)税源监控行业建模工作完成情况

—1—

在前三季度完成白云石、制糖行业税源监控管理指南及计算机监控模型的基础上,第四季度又完成了磷工行业税源监控管理指南及计算机监控模型。二、三季度税源与征管状况概况

(一)组织收入总体情况

2011年三季度,按照市局下达总局任务考核口径统计,我局组织征收入库税款3226万元,同比减收21万元,下降0.62%;1至9月累计入库税款10750万元,同比增收2039万元,增长23.41%,完成年度税收任务的45.74%。主体税源机制糖9月末库存14.23万吨,现市场售价约为7300元/吨,预计四季度可实现增值税款入库1.3亿元,因此完成全年组织收入任务有保障。

(二)三季度各税种情况分析

1.国内增值税增幅持续下滑。受宏观经济调控和其他因素影响,三季度国内增值税增速放缓,7-9月入库增值税2543万元,同比减收377万元,下降12.91%。

2.消费税二季度入库25万元,同比减收20万元,下降44.44%。

3.企业所得税大幅增长。三季度企业所得税承接上半年良好态势,继续快速增长,三季度入库企业所得税入库558万元,同比增收316万元,增长130.58%。

—2—

4.车辆购置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第三季度入库62万元,同比增长163.16%。大幅增长的原因是,从2011年7月1日起,县级国税部门可办理小车购置税征收业务。

(三)收入预测准确率情况

2011年第三季度按市局预测口径统计,平均预测准确率98.98%。

(四)增值税整体税负情况

第三季度,我局总体增值税税负为2.46%,比二季度的2.02%,略有提高,比去年同期的2.64%,略有下降,如剔出机糖销售比去年同期推迟的因素,第三季度我局增值税整体税负与去年同期对比,是提高的。

我局管辖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共涉及23个明细行业,其中高于全区平均税负的有12个行业,低于全区平均税负的有11个行业。与去年三季度相比,共有13个行业税负提高,10个行业税负下降。

(五)、征管质量情况

三季度,我局税务登记率、税种登记率、准期申报率、准期入库率、累计入库率、滞纳金加收率、逾期申报责令限改率、逾期申报处罚率、数据质量更正率,网上认证率,均达100%。

财务报表电子报送率达93.45%,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率

—3—

达91.60%,小规模纳税人电子申报率达93.08%,以上三项指标均比二季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本季度未发生新欠税。

(六)税务登记管理状况

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县国税系统税务登记3408户,与二季度末相比增加110户,其中:企业新办登记增加15户,个体户新办登记增加97户,个体户注销登记减少2户。第三季度末非正常户1户,比二季度末增加1户;停业状态个体户13户,比二季度末增加5户。

第三季度末,一般纳税人146,比二季度末增加7户。三、三季度税源与征管状况一体化工作开展情况 我局现有在职税务人员78人,比国税成立之初的122人,减少了36%,管理全县3400多户纳税人,其中个体工商户3000多户,企业400多户。

为解决好税务人员少、人力资源分散,税收工作任务重的茅盾,县局领导班子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对全县局税源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实行抓大,控中,放小的策略,把税收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并把纳税服务和纳税评估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抓实抓好。

(一)合理设置税源管理机构,科学分配人力资源 全县局设置3个税源管理部门。

—4—

税源管理一股设7名税收管理员,负责管理149户一般纳税人,人均管21户,其税收占全县局税收的90%以上,是整个县局的重点税源,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是风险等级较高的行业,主要包括制糖、缫丝加工、造纸、制药。

在税源管理一股内,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分重点税源管理组,风险税源管理组,工业性加工、修理修配管理组及商业批发零售管理组,实行分类的管理模式。

税源管理二股设12名税收管理员,负责对小规模纳税人、以及房地产、金融保险、邮政通讯、建筑安装、非居民企业等所得税纳税人的管理,分管的纳税户共3270户。

对小规模纳税人中的个体户和集贸市场税收实行分片管理,实行定期定额征收,通过银行划扣税款的征管方式。

税源管理三股设5名税收管理员,负责纳税评估与税务事项审批认定调查。

(二)以信息管税为导向,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 我局以信息管税为导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加大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过去人盯户的传统管理模式,把握税源规律。

通过组织专业税源管理团队,深入企业,了解行业生产经营规律,组织编写了《轻烧白云石制造行业税源监控管理指南》、《制糖行业税源监控管理指南》、《化工行业税源监控

—5—

管理指南》,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监控模型,充分利用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的信息,以及第三方信息,对税源进行纳税风险监控,及时发现纳税人少交税的风险疑点,为开展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提供了可靠的案源。

(三)加大纳税评估力度

今年第三季度,除按时完成市局下达的纳税评估任务外,我局自行选案下达的评估任务就有3户。本季度共评估8户,发现少缴税3户,查补税78.94万元。

(四)办税流程标准化

为更好的公开办税程序,提高办税效率,促进税务人员更快更好的掌握办税服务厅各项业务流程,方便纳税人了解办税流程,XXX国家税务局组织业务骨干编写了办税服务流程,将办税服务厅日常业务以流程图的形式概括反映出来,并配与文字说明。同时,也为实行AB岗制度、定期轮岗、换岗制度创造了条件。

(五)国地税联合办税,提高办税效率

XXX国税局坚持与县地税局联合办税,实行国税局、地税局办税服务厅按照“谁受理、谁办证、谁审核、各自录入”的原则,联合受理纳税人申请办理税务登记。纳税人只需到国、地税其中一个办税服务厅申请,符合条件的,由受理机关发放盖有国税、地税公章的税务登记证件。每天交换电子 —6—

文档数据,每周交换一次纸质资料。

今年9月,XXX国税局与县地税局联合制定了《XXX蚕茧烘烤站税收管理指南》、《XXX采石行业税收管理指南》、《XXX砂场税收管理指南》,联合征管,互通信息,提高了办税效率,方便了纳税人。

对共管户中的个体“双定户”开展联合征收管理,即国税局、地税局联合成立个体共管户“双定”工作领导小组和个体定额核定工作小组,加强对个体共管户“双定。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局三季度,财务报表电子报送率为93.45%,与达标率95%尚有差距,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纳税人不够重视,其次是管理员动员工作没有做到位。第四季度,我们将加大力度做好催报工作。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行业监控数据的采集力度,充分利用市局已经建立的行业监控模型,进行税源的监控,为纳税评估和稽查选好案,降低纳税人少交税的风险。

2.做好重点税源征收入库工作。我县2010至2011柞季机糖的销售,在时间上比去年延后,要重点做好对机糖增值税申报入库的跟踪监控工作,防止企业人为的将销售收入确认时间后移,造成税收入库滞后。

—7—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8—

第二篇: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制度(试行)

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制度(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防范纳税遵从风险,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的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机制,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根据税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以下简称监控分析工作)是各级税务机关利用信息对税源与征管状况进行分析,形成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的工作机制,并针对纳税遵从风险采取监控管理的系列活动。监控分析工作制度是规范各级税务机关、各部门之间税源管理职能及协作的工作准则。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三条 省级及省以下税务机关应成立监控分析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征管数据分析应用小组),组织专门人员从事此项工作。

第四条 监控分析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本机关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定期召开会议,审议制定监控分析工作制度和措施,部署和督导相关工作。

第五条 监控分析工作小组是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小组由各业务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监控分析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检查和指标体系的维护以及监控结果的发布等日常工作。工作小组办公机构设在各级税务机关征管科技部门。

第三章 工作机制

第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要建立监控分析工作纵向互动机制。

税务总局负责制定全国监控分析工作战略规划和总体目标;建立监控分析指标体系;下达全国性风险预警指标;确定分阶段风险监控方向,部署监控分析工作任务;建设监控分析工作应用系统,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和纳税遵从风险特征库;发布监控分析结果,指导各地税务机关开展监控分析工作;组织实施对各地税务机关监控分析工作情况的检查、考评与通报;负责回复下级税务机关反映的有关问题。

省、市局负责制定本级监控分析工作规划和目标;根据上级发布的监控分析指标和数据,结合实际建立本级征管状况监控指标体系、纳税评估模型和纳税遵从风险特征库;发布监控分析结果,确定风险监控重点,下达风险处置任务,组织实施本地区监控分析工作的检查和考评;落实上级下达的监控分析工作任务并反馈有关情况。

县局、分局(所)和税收管理员负责根据上级发布的风险预警指标和风险处置工作任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

第七条 各级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要建立监控分析工作横向联动机制。

政策法规管理部门负责税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税收政策执行状况的监控分析工作;

税种和专业管理部门分别负责税种管理、大企业税收、国际税收等监控分析工作;收入规划核算部门负责税收经济分析、行业税负分析、重点税源预警分析等监控分析工作;

纳税服务部门负责纳税服务工作状况的监控分析工作;

征管科技部门负责综合性征管、税源管理和科技手段等状况的监控分析,并承担监控分析工作统筹协调职责;

税务稽查部门负责涉税案件的查处工作状况的监控分析和以查促管工作。

电子税务管理中心(信息中心)负责监控分析所需数据的抽取、提供和数据维护等技术支持工作。

本条所称税种和专业管理部门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内设货物和劳务税、所得税、财产和行

为税、大企业税收管理、国际税务管理等部门。

第八条 各业务部门在开展监控分析工作时,需要基层落实、涉及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任务应通过工作小组整合,形成综合性工作任务,报领导小组审批后统一下达;属于各税种或专业管理部门工作任务由该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其他部门予以密切配合;相关业务部门提出的监控分析工作任务与其他部门交叉的,由工作小组负责协调,不得重复下达。

第九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第三方信息)的共享机制,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体制、机制;规范、发挥税务代理机构在税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第四章 指标设置

第十条 监控分析工作通过设置监控分析指标实现。监控分析指标由相关业务部门根据本部门监控分析工作需要分别提出,经所在部门(成员单位)领导审核同意提交工作小组整合,报领导小组审批后统一发布。

第十一条 各业务部门负责对所提出的监控分析指标进行说明和解释。指标说明内容应包括监控分析指标名称、指向、口径、计算公式、数据来源、发布时限等。

第十二条 工作小组负责收集各业务部门提交的监控分析指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和规范,形成标准化指标体系,提请各业务部门确认,报领导小组审批后统一转交电子税务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实施数据抽取和技术支持。

第十三条 监控分析指标可结合经济发展、税收政策、税源变化和征管措施等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根据监控分析主题需要分期发布。

第五章 系统应用

第十四条 省以上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信息集中条件,建设统一的监控分析应用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监控分析,并实现各系统的信息共享。对能够固化的指标要固化到应用系统中并实现自动生成和逐级钻取,以提高监控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对于暂时不能固化的,应创造条件,规定权限,由各业务部门自行抽取分析使用。

第十五条 各业务部门需要在监控分析应用系统中实现的监控业务,应将相关业务需求提交工作小组,由工作小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业务和技术实现论证,报领导小组审批后纳入系统予以实现。

第十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监控分析应用系统由工作小组办公机构统一掌控使用。访问权限和访问接口标准由工作小组统一制定,系统所需设备资源和相关技术维护由电子税务管理中心(信息中心)负责。各有关业务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系统使用。

第十七条 各有关业务部门如需新增系统使用权限,应向工作小组提出申请,经工作小组组织论证并报领导小组批准后施行。

第六章 结果应用

第十八条 监控分析结果要有效用于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等各管理环节,形成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面、线、点有机联系、逐级递进、双向反馈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各地税务机关要根据税务总局发布的监控目标、监控分析结果,结合实际,将本地区的情况与全国平均水平、同类地区、同行业水平和历史同期等情况进行比较;将发现的问题逐级分析到具体纳税人和具体管理环节;对监控分析结果明显偏离全国或本地区、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要重点分析,及时查找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及时堵塞征管漏洞。

第十九条 监控分析结果实行按月分析、按季发布制度。发布时限为每季度终了后15日内。电子税务管理部门(信息中心)应在每月10日以前将监控分析数据提交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应于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分析报告,经领导小组审核后统一发布。

第二十条 各有关业务部门负责每月对职责范围内的监控分析指标进行分析,提出分析

报告,由工作小组汇总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对监控分析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第二十一条 各级税务机关监控分析工作小组要根据监控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督导检查工作方案,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并通报结果。

第二十二条 各级税务机关要将监控分析中发现的问题落实到具体部门、岗位和责任人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工作制度和操作办法。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的探索和实践

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的探索和实践

2011年04月11日来源:广东省国税局

为适应税收征管创新的发展趋势,佛山市国税局顺德区局以提高税收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基层信息化应用能力,防范税收风险为目标,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探索和实施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以下简称“监控分析一体化”)。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实现了税源与征管状况信息的联动监控,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了税源管理“新格局”。

一、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的必要性

(一)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是改变粗放型管理,提高税收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需要。

截至2010年12月,顺德区局共管辖纳税人98670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9004户,小规模纳税人74305户,非增值税纳税人5361户;全局人力资源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相对不足,基层干部人均管户近700户,基层“人少事多”矛盾日益尖锐。为此,有必要通过树立“信息管税”理念,建立一体化监控分析模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分析异常数据、排查预警信息的水平,更好实现税收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二)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是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基层信息化应用能力的需要。

一方面,受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征管技术手段、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等因素制约,当前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各级推出的征管系统包括CTAIS2.0、省局税收征管辅助系统、佛山市局工作平台,以及出口退税、金税工程软件等,各类查询监控功能达400多个,存在着系统分散、标准口径不统一、查询功能较复杂、信息难以共享等问题,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也容易产生“政出多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内容全面、项目统一、功能强大的预警监控新体系,使得国税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数据,进而有效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三)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是防范税收风险和减少工作差错,为税收管理员提供工作指引的需要。

随着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观念,提高税收风险防范的预见性,及早发现和解决各类苗头性问题。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就是要在数据收集、存储和管理的基础上,建立风险信息的链条式监管模式。通过固化预警模型和指标,将基层好的征管经验进行规范化、指标化,提高各类数据信息组织、分析和利用的能力,实现监控理念从简单的“事后发现纠正”转向“定期分析预警”。

(四)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是适应税收征管创新的发展趋势,继续保持国税工作先进性的需要。

经过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已初具规模,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征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09年,总局在拟制《全国中长期税收征管工作规划(2010-2015年)》中,首次提出了各项征管工作要突出“信息管税”的理念;在随后召开的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上,“信息管税”也被确定为当前和今后税收征管与科技工作的工作思路;在年底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总局肖捷局长将“积极探索实施信息管税,稳步推进税收征管方式变革”的内容,作为2010年六方面主要工作之一;到2010年2月份,总局正式出台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以信息管好税源和征管。为此,顺德区局按照上级工作精神,积极探索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

二、顺德区局探索和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的做法

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顺德区局围绕上级“信息管税”要求,专门成立攻关组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讨论;2010年初,结合佛山市局要求,对信息管税进行重新定位,提出了“一体化”工作思路开展监控分析工作;2010年6月,在认真总结前期探索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出台了“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总体方案和配套制度。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主要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搭建“层级化”管理框架

顺德区局将监控分析一体化的核心——征管数据分析预警监控工作,划分为“征管状况分析、征管质量(执法)预警监控、税源管理评审”三个层次,实现对预警数据的风险分类,形成从宏观分析到微观预警的税收管理新格局。

1.开展宏观的税收征管状况分析监控。主要结合上级发布的监控分析指标信息,针对全局性、宏观的税收信息,开展征管基础、申报征收、纳税服务、经济税源结构及集中度、行业和地区税负以及政策执行风险、综合性税收风险和专题性税收风险分析,以发现系统性的税收征管、执法和服务风险,对阶段性、地区性、行业性的整体重大风险进行监控分析。包括:一是编制《征管月报》,目前已编印了25期,涵盖了“基础数据、税收收入、纳税服务、征管质效、分类管理、政策业务、出口退税”等7大类20个固定分析项目;二是明确监控分析工作方案和机制,明确了征管状况月度、季度分析制度化流程;三是固化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项目,设计成28份分析固定报表,并对表格的查询功能进行完善。

2.推行全面的征管质量(执法)预警监控。主要针对具体的纳税人办税事项和税收执法行为,设置执法监控重点项目和日常征管监控项目,共收集145个预警监控项目需求,涵盖了税务登记、认定监控、发票管理、金税工程、所得税管理、小规模管理、出口退税、分类管理、执法监控等方面内容,按照业务逻辑对应关系进行自动比对,以发现税收执法的风险点和纳税人履行税收义务的程序性风险点。

3.深化分类型的税源管理评审分析监控。主要结合顺德区局税源分类管理办法,根据纳税人不同规模和风险侧重点进行科学分类,区分不同企业采取相应的管理工具、办法和手段,深入评估企业的真实纳税能力和纳税遵从度,以发现纳税人实体纳税义务的执行情况,健全完善税源监控分析机制。包括:一是对大企业实行“服务型管理”,定期开展“风险

把脉”和“税收体检”,包括出台了大型企业联系服务制度,制定了大型企业行业税源分析报告模板,明确了房地产大型企业风险管理重点。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中型企业税源监控,重点做好企业生产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对投入产出、申报数据、财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评审。在中大企业方面,在原有评审软件3个K值(单位原材料产值比、单位工人产值比、单位能源产值比)基础上,结合财务指标、销售额和税负变动及实地采集数据的分析。在中小企业方面,确定了中小工业企业监控额平均参数值,结合电费产出比、税负等指标开展异常企业核查评估。三是加强小规模纳税人监控额管理,通过优化协税网络、完善定额和监控额计算软件、建立23个行业最低生产能力模型等措施,强化小型企业经营能力监控,引导基层加强定额、监控额管理。

(二)成立“专业化”分析队伍

顺德区局在全局范围内着手吸收各层面、各领域、各专长人员,打造一支区局主导、分局联动、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化数据监控分析队伍;各基层部门也相应成立组织架构,从人才结构上保障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共同提升全局整体监控分析能力。主要职责包括:一是负责定期开展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应用工作,查找税收征管的系统性、地区性风险,并出具分析报告;二是负责全局纳税人涉税信息和税收执法的预警监控工作,建立征管质量(执法)预警监控有关制度,规范预警监控项目体系,下发风险提示或风险排查任务,定期对预警监控情况进行分析、反馈和落实;三是负责结合税源分类管理办法,整合各系统的评审监控信息,通过人机结合方式进行分析,并对高风险纳税人开展税收分析、异常质询、纳税评估。

(三)开发“电子化”信息平台

顺德区局推进各层面信息技术平台的开发,整合各系统的查询、分析和监控功能,为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对内部和外部税收信息的统一提炼、加工、整理和利用。

1.开发信息化支持工具。整合了400多个查询功能,优化了94项预警监控模块,目前已开发应用了21项监控项目,推进监控分析项目确定、软件开发和监控功能与任务发布系统的对接;完善了大型企业管理、评税易、中小企业监控额管理软件,以及继续优化了小规模监控额、定额管理软件的参数设定。

2.建立监控分析指标体系和风险特征库。按照税收风险管理要求,明确了宏观征管状况监控的分析内容和指标,建立了税源分类管理风险评级指标。通过构建监控分析的三级指标体系,逐步明确征管质量(执法)预警监控异常识别标准,以及完善信息分析方法,提高关键风险点披露准确性,为建立监控分析指标体系和风险特征库做好前期准备。

3.强化信息采集。按照税收征管需要,拓宽税收信息采集渠道,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第三方信息)共享机制,例如:工商信息对碰、电费产值比对、顺德“龙腾”企业信息互通等,进一步丰富监控分析基础信息源类型,及时准确采集企业真实涉税源数据,从源头上防范由于征纳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纳税遵从风险。

(四)应用“自动化”任务发布系统

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必须落实数据分析结果的反馈,需要建立能够实现风险信息“下发-提示-流转-处理-反馈”功能的任务发布系统,实现封闭的链条式任务管理。为此,顺德区局借助自主开发的文书流转软件,实现对异常数据的流转跟进。在区局层面,分析人员接受上级局下发或开展自主分析发现异常信息后,通过文书流转软件统一检索异常数据,并将异常数据生成待办任务,再由基层分局跟进和反馈核实情况;在分局层面,对于已纳入该系统的监控分析项目,直接按照系统下发的数据进行分发办理、汇报跟进、反馈比销。

(五)制定“规范化”方案制度

按照流程化要求,顺德区局出台了18项管理办法和流程,建立了监控分析一体化制度体系,解决了“多头产生评估、多头下发任务、多头指挥基层”的问题。主要制度包括:一是建立了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机制。拟定了《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实施方案》、《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机制》、《征管状况分析项目表》等制度,明确了风险提示信息。二是制定了征管质量(执法)预警监控工作方案。制定了《征管质量(执法)预警监控工作实施方案》、《征管质量(执法)预警监控工作机制》等制度,规范了分析结果的应用要求。三是完善了税源管理评审办法。完善了《税源管理评审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进一步归纳提炼企业的主要风险,完善各类企业的纳税能力和遵从风险的评审办法。

三、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的主要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实现了税源与征管状况信息的联动监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树立了风险管理“新思路”

在没有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改革以前,基层分局缺乏系统性的风险防范意识,税收管理员普遍存在“职权大、事务多、监督弱”的问题。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后,通过建立全局的信息采集、交换、查询和应用机制,有利于加强内部风险点的挖掘和应用。2010年上半年,结合内控机制建设,全局共梳理各类业务和行政的风险点101项,整理防范措施284项,提出完善建议257项,有效提高了风险防范的能力。同时,还将风险管理纳入目标管理的部门考核,对管理对象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监控,全局税务管理自查自纠和持续改进的能力明显提高。

(二)推进了信息化建设“新发展”

在传统税务管理模式下,虽然也有税收信息化需求,也积累了实现信息管税的一些经验,例如建立评估数学模型、下发税负异常企业名单等,但由于分析监控手段的分散单一,造成数据应用不充分、监控分析不到位等问题难以解决。在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下,搭建起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对“数据流”的统计分析监控,方便区局分析出分局“面”上的风险点,也有利于分局分解到每个行业“线”上的风险点,或者每一户企业“点”上的风险点。例如:通过文书流转软件加强对“投入产出值异常数据”、“申报监控异常数据”、“工

商数据对碰不成功”、“双定户申报额连续3个月超过定额30%”等项目监控,全年下发预警监控任务10435条,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建立了税源管理“新格局”

与传统的税源管理模式相比,重点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数据的浅层次应用向深度加工利用转变,区局根据需要下发预警信息跟进、征管工作通报、政策风险防范等内容,指导基层更好开展征管和服务;二是任务的分散处理向集中管理转变,区局统一任务下发的“出口”,避免了“单兵作战”和“零敲碎打”,例如:征管科作为征管业务协调中心,2010年共统筹开展评估企业1215户次,查补税款和滞纳金1.37亿元;三是监控的不定期向常规化转变,区局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改变了以往异常数据下发比较随意、不够系统的现状,实现了日常征管监控工作固定化、常规化。

(四)提升了税收管理“新水平”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税务部门开展税源监控比较被动,往往只是依赖纳税人单方提供数据进行监控分析,容易导致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足,较难实现管理科学化、精细化。通过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大大完善了部门协作机制,促进税源监控水平进一步提升。在2010所得税汇缴中,顺德区局利用信息对碰重点分析“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减免税优惠备案企业、所得税申报弥补亏损”等五类指标,及时整改企业390多户次,共征收所得税23.73亿元。同时,抓住了税源监控“牛鼻子”,推动税收收入质量提升,2010年共组织收入174.9亿元,同比增长13.4%;全区工业企业税负为3.0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0.16个百分点。

四、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的主要体会

(一)必须认识清楚税源管理是目的,管理员制度是主体,监控分析一体化是手段的内在关系。

按照现代管理理念,对信息的管理就是要形成采集、整理、传输、共享、分析和应用信息的思维方式,打破以往依赖上传下达和按指令办事的工作机制,实现把信息作为各管理部门、管理环节相互间沟通、协调和决策的桥梁纽带作用。税源管理是整个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和基础,管理员制度是实现税源管理的重要依托,监控分析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在税收信息化新形势下,涉税信息工作流成为税源管理的核心。因此,完善税源管理体系,必须以管理员制度和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作支撑和保障,落实好股室职责调整为税源管理提供科学人力配置,加快推进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纵向互动和横向联动,发挥监控分析一体化作为信息管税的核心手段,以保障税源管理信息化、专业化、立体化的稳步推进。

(二)必须突出税收风险管理。

税收风险管理,是指以最小的税收成本来降低风险和消除隐患的一种管理手段,由目标确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评价和修正五部分组成。以风险管理理念为思

想基础,才能在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中,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预测、识别和评估税收风险,并将税收信息进行分类,从纳税人规模、经营状况、申报情况等方面进行识别,综合确定各风险行业、风险企业和风险等级。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和纳税服务防范税收风险,堵塞征管漏洞,真正实现税收征管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

(三)必须真正使信息数据“流动”起来。

在税收信息化条件下,纳税人发展变化快、经营流动性大、业务类型多样,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就必须明确信息数据流在税收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信息采集。要坚持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从信息采集的质量、数量和方式等三个层面入手,提高数据源质量。二是信息整理。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工作平台,规范统一的信息分析预警指标,逐步实现集中统一的数据风险特征库。三是信息应用。要充分发挥信息管税的技术优势,坚持“人机结合”方式,对“海量”企业涉税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有效服务税源管理。

(四)必须做到公平税负和目标考核。

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就是要通过建立行业数据模型,对同一行业的纳税人经营情况和申报数据进行比对监控,排查税收异常点、风险点,及时堵塞相关征管漏洞,从而解决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税负不均衡的问题。同时,要尽量做到目标考核,制定严格考核方案。比如:在信息数据处理方面,专门制定了信息采集完成率、企业分类准确率等考核指标;在税源监控方面,一共制定企业税负、评估补税金额、所得税盈利面、小规模达标认定率等20多项指标。通过有效激励,进一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高效地完成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

(作者为佛山市顺德区国税局局长)

第四篇: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外部涉税信息分析报告-改01

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外部涉税信息分析报告

为落实税务总局信息管税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涉税信息提取和分析利用,按照总局领导要求,我司初步梳理形成了《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外部涉税信息清册》,现提交领导小组审议并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清册所涉及的信息主要是指用于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需要从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金融机构、行业管理以及个别大型国有企业(如:煤水电等能源与资源行业生产供应企业)等外部组织获得的信息。根据信息用途,我们初步梳理了包括登记认定、税收分析、税源监控和其他四大类共99条信息,涉及35个部门和单位。其中:登记认定类20条,税收分析类20条,税源监控类56条,其他类3条。

为便于观察与分析,我们将这些信息按照信息来源、状态等属性初步划分为信息名称、信息来源、应用范围等12个维度,并就各个维度的内容一一作了标注(详见后附清册)。目前,这些维度可以通过电子表格实现多维度组合展现。

二、具体分析

(一)从信息利用的税收征管环节分析

1、登记认定:登记信息主要从工商、质监、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获得,主要用于户籍管理,查找漏征漏管,适用于各税种管理,故在对应税种税基不再列明;认定信息主要从科技、民政、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卫生等部门获得,主要用于对货物劳务税和所得税 1

享受税收优惠资格纳税人的认定。

2、税收分析:该类信息主要从统计、商务、建设规划、工商、发改委、交通等部门获得,主要用于税收经济宏观监控分析及行业税收监控分析预测等。

3、税源监控:主要来源于银行、财政、大型国有企业、国土、房管、城建等部门,主要用于对重点行业、企业和重点税源项目的动态监控,各税种的税基比对和纳税评估参考,以及非居民所得税的源头控管。

4、其他: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源与社保、证监会等部门,主要用于社保费的征管。

(二)从信息与税基关联度分析

为便于分析利用,我们根据涉税信息与税基关联程度和重要性等要素对上述信息的优先级做了初步划分,共分为A、B、C、D四级。其中:

A级:主要指与税基关联度密切,应用范围大,重要性强,可以直接对应到税种,拟优先取得的信息。共47条,涉及22个部门,占统计信息的47.5%。例如:纳税人银行开户、资金流向信息,煤、电、水、气等能源资源消耗信息,房地产管理相关信息等。

B级:主要指与税基联系较为密切,应用范围较大,对测算税基和实施管理有较好参考作用的信息。共 46 条,涉及20个部门,占统计信息的46.5%。如:法院的破产清算、拍卖信息,工信、商务等部门的软件企业资格认定信息等。

C级:主要是指不直接对应到税种,与税基关联程度相对不高,应用范围较小,可暂缓取得的信息。共 6条,涉及4 个部门,占统

计信息的6.0%。如:规划部门的建设用地规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外籍人员就业信息、社保费缴纳信息等。

(三)从法律法规支撑状态分析

关于获取外部涉税信息法律规定,我国散见于不同的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从税收法律层面看,税收征管法中提及了获取第三方信息的要求,规定了税务机关与工商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传递制度、税务机关对银行信息的查询权、税务机关从车站、邮局、码头等相关部门获取涉税信息权等。但这些法律规定存在内容宽泛、条文分散、约束力不高、操作性不强等缺陷。从部门规章层面看,主要是通过规范性文件等做出的一些规定,如《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工商登记信息和税务登记信息交换与共享问题的通知》、《关于深化扩大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和应用试点的通知》等(详见涉税信息清册说明)。从目前清册中列举的信息看,仅工商、质监等部门的11条信息由 8个规范性文件作为支撑,占全部99条信息的11.1%,其他绝大多数信息的提取都面临着缺乏明确法律法规规定、或法律级次低等困境。

另外,无论是征管法还是部门规章等,还面临着与其他法规或部门规章保密规定的冲突问题。如金融、统计部门、电力等能源资源管理部门都有不同程度的保密规定,是各级税务机关无法有效取得涉税信息的主要障碍。

(四)从信息提取主体分析

从目前的信息来源和应用主体构成上看,涉税信息的提交或取得主体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部门。我们在本清册中根据信息提取部门所需信息的状况进行了简要标注。今后,随着信息的进一步集

中和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势必要求信息的使用单位采取“一家取得,多家共享,上级取得、各级共享”的原则,以适应信息运行的规律。因此,采取尽量由总局集中提取,然后再向下分发共享的方式是比较适宜的。属于特定地域产生、需要全国共享的信息可由和省、市、县等级分头提取并上报总局实现共享,如证券交易开户信息、大小非股权转让信息由上海、深圳两地主管税务机关提取,以避免省级及省以下各级税务机关各自为战等弊端。

(五)从交换时限分析

根据外部涉税信息的形成与变化规律,我们暂将上述信息分为按年(半年)、季、月和适时提供三大类。其中按年提供的39条,主要是登记认定类、税收分析类信息,侧重于所得税和户籍管理;按半年、季、月提供的共31条,主要是税源监控类信息,用于货物劳务税、所得税评估或监控;适时提供的共 29条,主要是指根据信息发生的时间需适时传送的信息,如工商、质监登记以及重点流动税源变化信息。

(六)从实现方式分析

目前,各级税务机关取得外部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靠搭建信息交互平台,通过网络实时传送;二是靠U盘等移动介质实现。目前,各地主要采取的方式多为后者。

从发展的角度考虑,今后除少数分散采集、属于地域性较强的零散信息或暂时无条件实行网络的地区利用移动介质传输等替代方式外,应尽量采用从总局层面搭建统一的平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方式。

三、建议与打算

(一)纵观本次梳理的外部信息的现状,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取得信息的法律支撑问题。日前,我司为修订完善我国的征管法,翻译完成了美、韩、法、德等国的税收征管法律。从国外的经验看,上述各国都无一例外地将获取外部涉税信息作为本国税法中最为重要和集中的核心内容,并予以了明确清晰的法律规定。如美国税法用65个条款、6.2万字,专门规定了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多个主体应向税务机关报送涉税信息;韩国的《课税资料提交及管理法》中明确规定政府各机关、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部门共需向税务机关提交84套涉税信息报表,涉及面广且实用性强。例如:该法规定第一项即各级政府机关要定期向税务机关提交“买方发票合计表”,为税务机关实现全面的发票稽核比对和核准税基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撑。

近年来,各地在实践中摸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税的好做法、好经验。如向金融部门提取纳税人资金流向信息、向医保部门提取医保划卡信息等,在加强税源控管、组织增收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次整理的99条涉税信息中,有不少属于这种情况。但主要问题是,目前各地采取的上述行为主要是依靠部门或个人之间的关系分头获得的,缺乏系统的、明确的法律规定支撑。故当务之急是要借助征管法修订契机,在征管法修订过程中增加涉税信息提交的法律规定,明确向税务机关提供涉税信息的相关义务和罚则。

(二)考虑到征管法修订需要一个过程,在征管法修订出台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将涉税信息清册提交给各业务司局征求意见,完善补充信息提取内容。

2、成立由总局领导牵头,有关司局参加的“外部涉税信息提取与交换公关小组”,指定牵头部门,申请立项和专项经费,组织人员编写业务需求,研究实现方式,建立信息提取与交换的数据平台。

3、积极与外部相关部门协作,从实用角度入手,加大外部信息共享力度。根据信息的优先级,选择金融、电力、房地产管理、烟草等部门,从总局层面加强与上述部门沟通,分别以总局下文或联合发文的形式明确信息提取要求,以满足各级税务机关税源监控需要。

4、继续督促各级税务机关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协调,积极采取通过地方政府发文的形式,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资源,共同搭建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2010年4月18日

第五篇:税源分析监控实践与探讨

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重点税源监控在税收征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成为影响税收任务完成的“定盘星”。作为市直地税征收管理机关,*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局目前共负责市直990户企业的地方税收征管工作,其中:第一产业2户,第二产业75户,第三产业913户。为加强税源管理,堵塞征管漏洞,确保均衡入库,我们根据本局情况,把年税收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税源均作为了重点税源管理,切实加强日常跟踪、分析和监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税源管理体制。现结合*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局两年多来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作一些探讨。

一、加强重点税源分析监控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全面征管与重点管理相统筹。在抓好各种税源管理确保组织收入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的基础上,加大对交通运输、通信业、房地产业等重点行业的监控力度,定期到纳税户实地了解情况,掌握其经营状况和收入、成本、价格、利润等财务情况,强化日常管理。二是分类管理与强化评估相统筹。加强税源监控管理,实行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利用数据集中和“一户式”信息管理优势,对纳税人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指标纵向比对、同行业纳税人涉税指标横向比对,全面推进纳税评估,客观判断纳税人申报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严格执法与重点帮扶相统筹。各相关科室要在对重点税源的监控过程中严格贯彻落实《征管法》及相关税种法律法规,认真做好宣传辅导和税收优惠事项的审核报批工作,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纳税人,及时给予审批;不符合减免条件的纳税人,取消享受税收优惠的资格,确保减免税适用政策准确、程序规范,全面提升税收征管水平。四是优化服务与帮困减负相统筹。要求管理员对重点企业管理服务做到“三有三不”,即:“政策辅导有记录、问题咨询有解答、困难申请有落实”;能一次办完的不让纳税人多次办,税务机关内部能够收集加工的数据信息不让纳税人重复报,税务机关能负担的征纳费用不增加纳税人负担。以分析为推动,促进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五是事前分析与事中、事后监控相统筹。凡进入重点税源名单的纳税人,明确专人负责,按户建立税源监控信息库,相关信息随时了解及时更新;税收管理人员经常性地深入重点税源企业,了解和掌握经营情况,并对企业同期相比增减幅度异常、大起大落的情况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工作预案,以保证税源监控的最终实效。*年,我们通过对年纳税10万元以上138户重点税源的监控管理,征收入库税款2.155亿元;今年前10个月, 通过对年纳税10万元以上117户重点税源的管理,征收入库税款2.492亿元,起到了保证均衡入库稳定税收任务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重点税源分析监控,一是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对各科税收计划进行调整分配,确保经济与税收的良性循环。二是有利于发挥部门优势,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依据。三是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加强税收薄弱环节和小税种的管理。四是有利于依法治税,公平税负,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二、重点税源分析监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尚未实现各部门的优势组合上下联动

现今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工作主要归计财科负责,由于缺少及时的信息交换和协同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形成管理部门催报催缴、征收部门审核征收、计财部门负责填报三头不见面的局面,造成重点税源监控人员不能及时、准确、直接地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和税源变化,而将税收入库情况的统计分析当作税源监控工作来做,就数字论数字进行事后分析,而对其入库数据的合理性、实际税源规模等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对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也不能及早发现,因此,很难达到对重点税源实施全面监控的目的。

(二)重点税源分析监控的标准缺乏科学性全面性

当前重点税源户认定基本采取以年纳税额作为认定标准,这种认定标准虽能保证监控的收入额足够高,但企业上纳税额仅是一项历史和静态的数据,无法反映今后的发展变化趋势,另外采取以年纳税额为标准无法确保监控的行业、类型面足够广,不能全面反映整体的税源结构特点,势必会形成重点税源变化同整体税源变化脱节甚至背离的现象。

(三)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基础数据的真实性、价值性有待提升

目前,计财部门对重点税源信息的掌握主要依靠征收部门传递的企业的数据、信息,对税源的掌握只能停留在纳税人所提供的税务登记资料、纳税申报资料以及企业财务报表等有限的静态基础资料上,由于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报表漏填、缺项或逻辑错误时有发生,而且有的纳税人反映的财务状况也不真实,加上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发展规模等最具征管监控价值的动态资料掌握不全,缺乏全程动态监控机制,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税源信息及经营动向,直接影响了税源监控的质量和效率。

(四)计算机技术在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工作中的应用需要扩大

尽管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不断加大了对计算机硬件的投入,实现了从纳税登记、税款征收到税款划解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但信息化应用水平仍然不高,重点税源监控手段基本上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人工管理上,计算机运用的网络化水平较低,没有与银行、财政、工商、企业等部门做到横向联网,未能实现信息共享;计算机的智能化水平也较低,系统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工作尚处于“原始”阶段,信息处理分散,不能适应纳税人在信息时代经营业务迅速变化和转移的流动性和隐蔽性,导致税源监控的缺位。

三、加强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专业培训,造就高素质的重点税源管理队伍。

只有建立一支既懂经济理论知识、税收业务知识,又熟悉经济税源情况变化、熟悉统计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税收分析队伍,才能保证重点税源管理工作质量。因此,要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专业能力、宏观经济掌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培训,多方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充分利用视频系统、内部网络,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长短期培训结合等形式,加强对基层税收管理员、分析员和兼职分析员的系统培训。另外,还要及时总结、推广、交流工作经验,不断开拓管理思路,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建立联动机制,增强各部门各环节的互动交流。

重点税源管理作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过程主要包括管理、分析、实施三个环节,在实际操作中牵涉到征、管、查各方。目前,税务机关在税源管理环节上不同程度存在相互脱节或衔接不畅的问题,不仅制约了税源管理信息的共享以及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而且已成为进一步强化当前税源管理工作深度的一个制约因素。因此要进一步规范《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办法》,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既强化个人责任,又注重部门责任,将税源管理分析和实施三个不同环节统筹考虑,尽快建立起由税收管理员、征收部门重点税源管理人员和计划财务部门相关人员共同承担,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良性联动机制,形成信息共享、衔接紧密、良性联动、有机统一的工作格局,及时发现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切实推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

(三)尊重客观规律,实现重点税源标准的务实性。

实行重点税源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日常管理增加税收收入。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统一,税源构成状况不一样,所以,各单位在确定重点税源标准时也不应“一刀切”,而应因地制宜,使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本单位税源状况相协调。建议确定重点税源标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是税收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税收收入的贡献率相对突出;二是具有一定的行业特点,或是当年全局工作或上级确定的监控重点,全民或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三是确定实时或临时重点监控户:即将当年非重点税源户中每月新增税收收入额超过一定数额或新开企业投资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企业纳入监控户管理。

(四)加大投入,创新重点税源分析监控的新途径。

一要进一步完善经常性的分析监控方法,利用各税种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方法、时间序列趋势分析预测方法、回归模型建立方法等,来判断税收增长与企业发展是否协调、税收征管是否到位、税收政策执行是否准确。二要实现重点税源监控信息处理系统与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以便直接利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处理和上报,避免信息资源的浪费,减少工作量。三是要完善与各部门尤其是国税、工商、统计等部门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实现企业一次申报,数据多次利用,从而实现对重点税源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四要加快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对纳税人、税款、其他数据的比较分析和进行数据挖掘的功能。

下载2011年度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联席会议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度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联席会议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税发[2010]23号:关于印发《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制度[试行]》的通知

    国税发[2010]23号: 关于印发《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制度[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进一步加强税源与征管状况......

    一季度征管状况分析

    章贡区2010年一季度征管状况分析 为落实好“信息管税工作思路,有效利用地税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征管数据,查找漏洞,强化管理。根据省局(2009)157号、市局(2009)140号文件《关于加强......

    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

    所谓税源监控,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系统规范的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对税源进行全方位监测、管理和信息跟踪,并分析预测税源发展变化趋势,有效防止税款流失的一系......

    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

    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 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2007-12-14 22:50:4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2)所谓税......

    税收征管状况分析报告(范文大全)

    税收征管薄弱环节分析报告 一、 十大考核指标 十个考核环节分别是税务登记、申报状况、零负申报、入库状况、收入状况、发票管理、欠税管理、滞纳金加收、查补欠税和预警评......

    谈谈税源监控在税收征管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全)

    谈谈税源监控在税收征管中的地位与作用郭东颖目前,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方,有不少基层地税干部职工反映,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和税收征管日益规范化,税收计划任务变得......

    浅议重点税源监控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浅议重点税源监控分析的途径和方法来源:本网原创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7日 背景: 放大 字体 缩小 重点税源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力,其经营状况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地方税收......

    加强“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工作的几点建议

    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工作专题报道之二-----关于加强“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当前各项工作非常繁忙特别是收入任务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县局安排这次“加强税收征管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