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创建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06:3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普通高中创建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普通高中创建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普通高中创建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普通高中创建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组成部分,是落实和保障在校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途经。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在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和排球项目的优势,以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在全校构建排球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并在该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使排球特色大课间活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它特有的功效。

一、创建排球特色大课间活动的缘由

传统的课间操内容仅限于跑步或做操、自由活动,其形式机械、呆板。这种“一刀切”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看似很整齐划

一、组织得力。其实,不仅其体育锻炼的效益低下,而且还严重禁锢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格格不入。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中最活跃的阶段,他们渴望在群体中实现自我,喜欢大胆的尝试和冒险,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其次,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时间紧迫,他们希望体育活动,但是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处于上午或下午的中间时段,为了不影响活动后文化课的学习,他们更渴望参加运动量适中、娱乐性强、不受场地和器材限制的体育项目。而排球运动具有很强的大众性特点,排球场地设备简单,比赛规则容易掌握。既可在球场上比赛和训练,亦可以在一般空地上活动,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训练程度的人。参加排球运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弹跳、反应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而且能培养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素质。通过排球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培养普通高中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二、排球特色大课间活动的实践

(一)完善机构,健全组织

学校设立大课间体育活动领导办公室,形成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政教处督查,体育教师组织协调,班主任管理,副班主任辅助的组织网络,齐抓共管,层层落实。这也使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得到了保障(上午9:50—10:20下午:16:10—16:30)。

(二)规范制度,强化管理

学校要求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大课间活动,建立 “行政值日制、班主任管理制、体育教师帮扶制”等,以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求活动的开展做到“四落实”、“五到位”、“责任到人”。“四落实”指活动器材落实、场地落实、时间落实、带班教师落实。“五到位”指领导监督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体育教师指导到位、安全检查到位、学生人人参与到位。“责任到人”指行政值日要到活动现场巡视,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正副班主任要组织本班学生及时、有序参加活动,严格管理;体育教师全面负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指导等事宜。

(三)制定方案,措施得力

根据排球技术的组成部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校排球大课间体育活动把学生分三个层次进行:能比赛的同学、技术动作基本掌握的同学(能原地传球、垫球和扣球)、能垫球的同学。各班根据学生技术水平将学生分成六组进行练习和比赛,并将名单交体育组备查。组织形式主要以分组练习、游戏和比赛为主。比赛每一月进行一次,由体育老师组织,抽调各班体育骨干担任裁判。班级比赛内容为:15人不间断垫球、15人不间断传垫扣球、6人制排球赛。个人比赛内容为:对墙垫球、对墙传球、对墙一传两垫、两人一传一垫、两人一垫一扣。同时规定,每个人或组最多只能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每个人或组在本学期内不能重复参加一个项目的比赛。这种分层次的组织形式,使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在比赛中也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和了解,从而发展了他们的身心,提高了大课间活动的效率。

另外,在体育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思想认识;要加强学生排球技术的辅导和体育骨干的培养,鼓励他们在活动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练习中,可以向班主任推荐合作学习的方法:1,合理分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2,分配练习任务;3,组内练习,互相合作;4,组间比赛,互相竞争。这样也可以有效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同时,可以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

(四)全面评价,扶优促差

改变以往课间操考核方法的单一性和主观性,构建以出勤、纪律、运动负荷等为主要评价内容,以教师评、自评、互评、抽测评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在课间操活动的情况进行更全面、更细致、更合理的人性化考核方法,对学生参加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制定评价表和体育大课间活动出勤登记表,评价表由体委每周一到体育组领取周末报到体育组,体育组老师对课间操的评价表定期收集整理,建立学生和班级课间操活动表现记录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内容。出勤登记表由体育组老师每天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定期汇总。其中政教处的检查直接与班级和体育教师的考评挂钩,体育教师的检查结果主要与班级考评挂钩,班主任老师的检查主要与班级学生的日常行为百分制考核挂钩。检查结果按周汇总,并通过班主任例会及时通报。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和班级要给予表彰奖励,对表现差的班级要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助其找出差距和原因,并迎头赶上。

三、普通高中开展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

(一)加强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

排球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在我校蓬勃开展,怎样结合学校的实际,深化课题研究,在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涵与发展的研究上进行提升,完善课程内容,特别是组织、管理和地方特色教材,使其系统化并且有实效性,能在同类学校及本地域有推广运用的价值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空间和方向。

(二)应抓好阳光体育大课间宣传推动工作

有认识才有行动。学校应加强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宣传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可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橱窗、黑板等大力宣传有关体育健身知识;还可以号召班级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大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三)推动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排球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当前学生成绩、升学率依然还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校长们如何取舍,如何平衡,如何真正贯彻落实《中央七号文件》精神,这都需要社会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让校长坚定明确办学理念,引导他们真心实意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深刻认识到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不断转化成学校的办学思想,以及成为全体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及班主任)的观念和具体的积极行为。这是体育大课间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建立完整有效的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使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的指挥棒。要保证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持续正常开展,必须建立完整有效的活动评价制度。它应该包括如下几方面:

1.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落实大课间活动的检查评价。并将其视为评定学校办学质量的成绩之一。

2.学校对班级落实大课间活动的检查评价。并作为文明班或教师工作的评定条件之一。3.班级将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参与表现作为综合素质及体育课分数评定条件之一。4.建立班级内小组评价制度,让学生互相参与评定与监督,促进相互学习提高。5.定期让学生个人进行大课间活动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参与的自觉性。

(五)在活动组织形式和方法上要不断创新

创新是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活力之源和不懈动力。体育教师要勤于观察和思考,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闪光点”,要充分调动体育骨干、体育干部、班委会成员的积极性,大胆探索出适合本班的准备活动、练习方法、组织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加有序和有效。

参考文献

[1]陈颖悟,熊百华,刘晓忠.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曲宗湖.确保一小时,促进学校体育整体改革 [J].体育教学,2004年第6期 [3]季浏,胡增荦主编.体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4]吴昊.浅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几点新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第2期

[5]甘亦农,许晓春.实施主题性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理性探索[J].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第12期

第二篇:精心打造轻松驿站——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精心打造轻松驿站

——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年来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校园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新兴产物,它是学校体育活动的有力补充,具有时间充裕、内容丰富、参与面广、形式多样、强度适量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当然,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有完善的组织机制,规范的制度管理,周密的方案设计、理念的开拓创新,高度的安全意识和紧密的家校联动作保证,只有这样,我们的大课间活动才会永褒青春,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体育、终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终生体育体质快乐自主锻炼

长期以来,学校的课间体育活动仅限于做操。虽说是韵律操,富有时代气息,但好几年一成不变,学生早已厌倦,致使锻炼效益低下。这有悖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显示了体育活动的人文缺失。

于是,面对“以人为本、和谐为主”的社会总体发展趋势,根据“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随着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体艺2+1活动的蓬勃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应运而生。

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广、强度适量等特点,它对缓解学生的身心疲劳,陶冶学生的情操,加深师生、同学之间的情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为学生创造了一片多彩的锻炼天地,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实现了体育与艺术、休闲与锻炼、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统一,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赞誉。

下面,我以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实践为例,谈谈我对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和思考。

一、机制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首要保证

1、完善机构,健全组织。学校设立大课间体育活动领导办公室,形成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体育教师组织协调,班主任管理,副班主任辅助的组织网络,齐抓共管,层层落实。

2、规范制度,强化管理。学校要求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大课间活动,学生活动情况计入校“四项竞赛”,建立 “行政值日制、班主任管理制、体育教师帮辅制”等,以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学校要求活动的开展做到“四落实”、“五到位”、“责任到人”。“四落实”指活动器材落实、场地落实、时间落实、带班教师落实。“五到位”指领导监督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体育教师指导到位、安全检查到位、学生人人参与到位。“责任到人”指行政值日要到活动现场巡视,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正副班主任要组织本班学生及时、有序参加活动,严格管理;体育教师全面负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指导等事宜。

二、精心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坚实基础

1、制订方案,周密有序。

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首先要有详细的活动方案,只有精心设计才能使活动顺利地开展。学校特意邀请一批有创意的体艺教师、学生与家长成立了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开发小组,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发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项目,安排各班出入场次序,落实场地,分派体育教师等。力求做到规划合理,内容新颖,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利用红领巾信箱,向学生广泛征求意见,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时时散发时代的活力。

方案规定: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为40分钟。分两个时段,前10分钟先集中做操,再进行自编的校园集体舞,后30分钟各班按规定路线到指定的区域进行活动。下雨天则在教室里做各班自编的室内操,开展棋类活动,轮流去乒乓球室打乒乓(因为象棋和乒乓都是我校的传统项目,学校大力开展,多次在市里获奖,故比较普及)。

各年级的具体安排如下:

一、二年级: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踢毽子、滚铁环、接力赛、大渔网、丢手帕、过山车、打保龄球、太空漫步、下棋等。

三、四年级: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呼啦圈、板毛球、原地纵跳摸高、羽毛球、乒乓球、足球、十人集体跳绳、踩高跷、原地投篮、定向运动、下棋等。

五、六年级: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2分钟罚球线投篮、抛实心球、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摸高、3分钟投篮、羽毛球、乒乓球、对墙垫排球、十人集体跳绳、接力赛、足球、下棋等。

当然,随着季节的变换,师生的建议活动的内容不定期更改。每个班级也可根据本班实际与学校进行协调,给班主任和学生一定的选择余地。

去年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发出了开展“与奥运同行冬季长跑活动”的号召,学校结合大课间活动,发动全校师生(包括一二年级小朋友)长跑,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支持。上学期我们还结合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艺2+1活动;实施开展了校园集体舞大赛等,不但强了身,健了体,也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场地器材,合理规划。

为了使活动更富成效,我们尽可能合理划分活动区域。由于学校刚刚搬迁,一切都是新的,令人心旷神怡,体育场地也多,250米田径场、小型足球场、4个标准化的篮球场、排球场、健身器材区、投掷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学生活动平台区、学生活动区等应有尽有。

根据这个实际,我们把整个校园分成46个活动区(20个基本在雨天也可以练习,这不包括教室),实行分区活动,区域管理。我们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从事喜爱的体育活动。这种结合场地器材进行优化运动的举措,激发了孩子们的运动热情,愉悦了师生的身心,当然也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我们精心制订活动轮流表,以一星期为一个周期,让不同年级学生选择不同的活动项目进行,当然练习场地和器材也相应进行轮换,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运动技能,为实现自主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活力源泉

创新是生命的源泉,如果大课间体育活动也像课间操一样一成不变,必将失去对广大师生的吸引力。因而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对学生和教师作些调查,接受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对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背景音乐等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活动的质量。

如接力赛,为了使学生百炼不厌,我们想出了许多方式:迎面接力、往返接力、运球接力、搬运接力、跳绳接力、推车接力、障碍接力、背人接力、转呼啦圈接力、传球接力,其中六年级还开展了投篮接力,使接力赛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

由于新校舍的顺利搬迁,使得我们在球类运动的开展上变得游刃有余。我们开设

了6间乒乓球室,外聘职业教练来校传授技艺,成绩斐然,多名学生在市级比赛中获奖,2名学生还被送往省队。篮球运动最近特别火,4副新颖的标准篮架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极大的吸引力,大课间活动中篮球场的热度总是最高的。为了激发学生的篮球兴趣,我们还开展了班际篮球赛,组织同学们观看NBA比赛。足球场上同样热闹非凡,我们的女足姑娘英姿飒爽,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集体舞是我校的一个品牌项目,早在8年前就已蓬勃开展,2003年还获得了慈溪市校园集体舞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为了更好地推动校园集体舞项目,学校计划每学期教学一套新的集体舞,这就要看我们多才多艺的体艺老师们了。

四、安全防范,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保障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全校师生每天在同一时间开展的大型集体活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所以要特别重视安全管理,更应重视安全教育。尤其在分班活动时对各位老师的组织管理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正副班主任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活动安全教育,并做到有效管理。要切实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忌开展放羊式的自由活动。要组织人员定期检查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确保安全使用,真正做到“四落实”、“五到位”、“责任到人”,以减少和避免校园运动事故的发生。

五、家校互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无限延伸

校园体育活动氛围的创设,社会是环境,学校是主体,家庭是基础。学生对体育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彰显出最大的整体效益。

今年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们邀请家长观摩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们一同参与。那热火朝天的情景相信到现在还深深地留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我们还联系社区,充分利用社区的运动资源,为学生在节假日创设一片运动的天地,让孩子们置身于浓浓的体育文化氛围之中。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至今虽只半年,但已成为最受全校师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已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

大课间体育活动正如初生的婴儿,需要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共同培植,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大课间体育活动一定会展现出更迷人的魅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3、《教育科学研究通论》福建教育出版社喻立森著

4、《中小学教育科研导论》苏州大学出版社王少东著

5、《大课间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甘亦农史品南蔡军著《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11期

6、《浅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几点新认识》 吴昊《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2期

7、《课前10分钟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王建杰《中国学校体育》2008年1期

8、《学生体质下降,我们是怎么做的》王振强《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5期

9、《积极投身到阳光体育中去》李小伟《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5期

第三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课题设计)执笔:蔡亚萍

一、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通过对近十多年来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心肺功能、耐力素质持续下降,肥胖学生增多,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同龄青少年身高与日本相比差3-5厘米,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召开了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明确要求“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制定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我国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维健康的基本理念,并将课外体育活动列入了学校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体育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体育与社会(家庭)结合,体育与文化结合,最终达到育身和育心的结合,确保每位学生受益。

我国围绕“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配合学校体育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启动了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提出了“每天活动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育人目标。要求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在校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而且真正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情绪的良好体验,个性的独立发展,人际关系的平等和谐,从而达到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发现自我、塑造自我,从中获得极大的成功和满足。那么,每天一小时让学生活动什么?怎样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快乐?怎样保证组织活动的有序和安全?已成为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高度关注的问题,同时成为每位体育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

长期以来,学校课间体育活动仅限于学生做操,并且多年来同做一套广播体操。其内容单一乏味,形式呆板,学生早已厌倦。从学生做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敷衍了事。这不仅使体育锻炼的效率低下,还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我们还发现,我校学生活动单一,除了传统的跑跑跳跳,学生只会在教室里看书聊天做作业,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将会是令人担忧的大事。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也开展学校课外活动,一星期一至二节,但由于活动课没有系列的活动序列,也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效果也不佳。看着这偌大的学校,看着这偌大的运动场,看着这群可爱的学生,我们萌生了搞“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理论思考

1、概念界定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课间活动形式,它以基本体操或器械操、集体舞、民间体育、素质练习及体育游戏等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它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大课间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二是在学校中,是指学校大课间实施的问题由学校来决定,经校长、教师、专家共同分析形成实施方案,在学校中实施。三是基于学校,是指大课间实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开展的各类活动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让学校的资源更充分的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力释放得更加彻底。

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模式是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活动中对项目与内容的设置、场地的安排、时间的安排、各活动点的辅导与监督、学生与教师的评价与考核、人员之间的配合等有机结合,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具有学校特色,同时又可供其他学校借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形式。

2、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卜弋小学实际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模式,以指导今后的活动开展。

(2)通过改变传统的课间操活动模式,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社会体育项目引进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人人享有体育乐趣,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培养健全的人格,最终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促进全体体育教师乃至于所有教师体育教学观念、教育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教育艺术水平的提高。

(4)营造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氛围,打造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特色。

3、实施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学生乐意参与,运动中有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活动的内容与音乐结合,与场地结合,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运动水平、个性差异结合,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活动时时间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地点落实,措施落实。

三、研究内容:

1、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与内容的研究。

通过访谈、问卷,了解学生的体育实际、体育爱好,根据不同年龄段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再结合本校的场地、器材、设施和师资情况,研究确定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相应项目,项目与内容的选择突出健身、安全、趣味、多样。

2、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与指导的研究。

由于全校师生在同一时间上一堂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其组织管理较复杂而又严密,因而,在活动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时间的安排上,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与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统一安排。

(2)活动的组织上可考虑统一安排与学生自主选择的有机结合。(3)管理与指导上要充分挖掘教师的特长,建立一支由班主任、艺术老师、专任体育教师、科任教师组成的管理与指导队伍。在各活动点的辅导与监督,体育老师与领导、科任教师、班主任之间的配合要默契、到位,使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井然有序,活而不乱。

3、建立观察评价机制的研究。

观察评价机制以活动观察为主要依据,既包括对学生参与的评价,又包括对指导老师等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它不同于传统的体育达标测试,要综合考虑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感,以及活动中的方式方法的选择。主要由班主任与体育老师,指导老师共同组成,并要纳入《健康与体育》课程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考虑教师的活动设计,组织,指导是否有效、有序,考虑教师的参与度。

4、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的研究。

(1)要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通过广泛宣传、不断增强师生的体育健身意识;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迅速掀起校园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2)要寻求家长的支持,增强家庭的体育健身氛围。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组织教师广泛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学习有关专业报刊,浏览专业网页,收集整理相关教育资讯,丰富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资源。

2、行动研究。通过开展教学,组织活动,把课题研究和行动研究紧密结合。在活动中开展研究,以研究促进活动,并在研究中不断反思,总结,调整,最终实现课题的预定目标。

五、保障措施

1、为确保“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实施和持续发展,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管理,明确职责。

2、完善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确保活动的需求。

3、将活动资金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将教师的参与情况与考核挂钩。

六、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07/12-----2008/01)确定课题组成员,组织学习有关理论,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文献研究阶段(2008/02-----2008/04)调查分析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调查教师的体育、艺术特长,组织理论学习,研究制订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项目,制定具体的组织、管理、指导方案。

3、行动研究阶段(2008/05-----2010/10)根据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开展教学实践,组织各类活动,并根据课题研究开展情况,及时组织交流、研讨活动,积极撰写论文、总结。

4、分析总结阶段(2010/11-----2010/12)做好总结与材料的收集归类,撰写研究报告,组织结题认证。

七、成果呈现形式:

课题研究报告、活动方案、活动照片等。

八、研究组织 组

长:蔡亚萍 副组长:张

员:刘伟明、朱红亚、秦

霞、王小红、吴敏、孙

锋、吴政平以及各班主任。

第四篇:浅谈农村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实践(李清兵论文)

分类代码:A

浅谈农村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实践

作者:李清兵

单位:古浪县大靖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

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体育大课间实践活动,通过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分析,以及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的探索,提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资源开发的途径与方法,为同行在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借鉴。本着我校实际,学校扎实开展了“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我们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宗旨,把阳光体育活动与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和谐校园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水平,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步伐。我们的大课间体育以跳绳为主要项目,兼及广播操、眼保健操、长跑、篮球、排球、踢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跳远、赛跑、仰卧起坐等。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要确保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长期有效的开展,一是上好体育课、带好训练队、搞好体育活动,争取领导重视;二是争取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持;三是加强对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 争取团队、学生会等组织的协助和配合;四是希望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各级领导对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五是加强舆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活动氛围;六是加强“大课间”活动的科研力度,促进兄弟学校交流学习;七是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改善硬环境,建设软环境。通过以上举措,确保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分类代码:A 浅谈农村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实践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学校体育是具有多种功能的一种教育,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除体育课外,还有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在原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活动形式,它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学校体育的完整体系。

根据研究显示,学生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会使大脑的血流增加,出现大脑疲劳;长时间繁重的室内课程,会使学生的压力增加,精神紧张。大课间体育活动正是学生在学习之余的调剂,通过丰富的活动,不但能使学生得到身体的锻炼,同时也得到精神的释放。通过多元化的内容,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学校课余体育文化生活。

新的《体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也提到了如何开发课外体育资源,书中指出“课外,泛指早晨课前、课间和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等。要开展课前和课间体育活动,改变只做课间操的单一内容。”因此,大课间体育活动正是需要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活动,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最有利的教育模式,它能为学生主动地、生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创造了条件,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

二、我校的研究实践活动

本着我校实际,我校扎实开展了“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我们坚持“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宗旨,把阳光体育活动与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和谐校园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水平,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步伐。

(一)大课间活动主题:

1、口号:“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2、活动内容:以跳绳为主要项目,兼及广播操、眼保健操、长跑、篮球、排球、踢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跳远、赛跑、仰卧起坐等。

3、活动时间:大课间30分钟,上午眼保健操、广播操时间,下午第三节课后活动40分钟。

(二)组织领导及实施人员

为切实加强对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年级班主任为成员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明确工作责任制,确保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不折不扣的施行。

班主任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活动的组织、规划、监督、落实。

体育教师、科任老师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责任人。

(三)活动计划

1、各班必须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并不得以任何方式占用,如有违反班级不能评优评先,主要责任人与绩效工资考核挂钩。

2、各班班主任老师和体育委员一个月与本班体育教师联系一次,对身体素质不好的同学要进行督促锻炼。

3、学校根据班级课外体育锻炼实施情况对班级工作进行考核。

4、体育组必须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进行指导,严格执行《国家学生健康标准》工作细则对学生健康做出评价。

(四)活动步骤

1、上课前班主任必须到班带领学生整队进场,到达操场后在指定位置集合。退场时也需整队退场。遇雨由班主任负责看堂自习。

2、体育教师负责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班主任带领体育委员领器材并做好登记,下课前5分钟体育教师协同班主任集合队伍,班主任清点器材并及时归还。

3、学生在场班主任必须全程陪同在指定地点进行规定项目练习,并且负责学生的安全,也可根据学校的竞赛活动和安排进行自主练习。

4、班主任做好因病请假学生的工作,每班可选派3名责任心较强的学生负责本班的安全巡查工作,对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做出预判和排除。

(五)活动要求

1、认真组织开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及省、县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确立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以“花样跳绳”活动为主要特色的创建活动,拟订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目标和规划。

3、加强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的工作职能教育,使全校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学校以“花样跳绳”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课间体育创建活动,发动学生积极、有序、有效地参加“花样跳绳”等体育活动。

4、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活动,提高全体教师有关“花样跳绳”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校大课间体育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5、各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以“既分工,有合作”的态度,做好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创建工作。

三、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践的一点收获

近年来,我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体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大力推进和实践体育大课间活动,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阳光体育运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开足开齐了体育课。学校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齐了体育课,任何科任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

2、营造了全员活动的氛围。全校开展以“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校园体育运动,在开足开齐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带领和鼓励全体学生,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 体育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之中。

3、认真组织好每天的眼保健操和大课间操活动。采取跳绳、跑步、做广播操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安排在下午第三节课后进行,活动项目由跳绳扩展到了跳校园集体舞、跑步、球类活动、体育游戏、跳皮筋、踢毽子等各种形式的多元化运动。

5、由体育组负责组建了各班跳绳队、田径队、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等运动竞赛团体,达到人人有运动项目的目的,同时带动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6、学校在每年国庆节前成功举办了秋季田径运动会。这既是体育运动精神的发扬,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锻炼效果。

四、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我们需要把它当做一个大课题来做,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组织实施,才能保证其顺利开展呢?

我认为,要确保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长期、有效的开展,我们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上好体育课、带好训练队、搞好体育活动,争取领导重视。我认为要想让领导重视就得通过体育教学让领导改变体育课就是“放羊式”教学的错误认识;通过学校运动会、体育比赛等活动的组织让领导看到师生的活力和校园体育文化的魅力;通过带好训练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让领导看到希望和出路;通过自身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让领导充分重视起学校体育工作。只有通过这些途径让领导满意,才能获得领导对大课间活动的支持,那么场地、器械等硬件设施就可以得到添置和更新,从而正常有序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和活动时间保障。

2、争取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内容繁多,复杂,尤其是体育大课间活动,紧靠分管领导和体育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学校领导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处于领导、指挥、协调地位;体育教师在大课间中多数是扮演的是参谋、协助、引领、研究者的角色,我们也可以看成器材管理员、活动组织员、场上运动员、场上教练员、场地安全员、场地器材员的角色;而班主任才是真正的组织实施者,大课间活动中许多事情都要靠班主任去实施、配合、检查、督促,所以体育教师要经常同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得到班主任有力协助、配合和支持。同时也要注意发挥其他老师、特别是体育、音乐、舞蹈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教师的作用,让他们组织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让艺术、信息等各学科教师共同负责全校活动设计,实现学科资源整合,活动中如何感受音乐节奏美、自编操的动作编排、班级队形和学校整体队形的设计和变化等,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所以需要多方面配合。

3、加强对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 争取团队、学生会等组织的协助和配合。体育委员、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得力助手,又是学生会、团委会以及各班组织各项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他们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他们的培养,对顺利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应该定期对体育委员、体育骨干进行培训、指导,为他们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4、希望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各级领导对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我们可以按照“教育引导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活动与安全相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中考(或素质教育)相结合”等五个结合的原则,成立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主管副校长分管,成员由学校各科室、班主任、体育教师及校医组成,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

5、加强舆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活动氛围。由于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导向下,不少学校并没有把体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并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我们还应结合学校现有的运动资源和根据自身的体育传统,逐渐形成自己的体育特色,培育自己学校的体育精神,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 围,使学生自觉地参加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6、加强“大课间”活动的科研力度,促进兄弟学校交流学习。我们也建议教育研究部门加强对“大课间”活动的研究,各地的教育培训部门能够加强对体育和艺术专职教师以及班主任相关业务的培训,以便发挥“大课间”活动最大的效益;各兄弟学校之间也加强“大课间”活动经验的交流、体育器材的交换使用与共享„„从而使“大课间”活动能够体现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使其内容丰富多彩,组织与活动形式各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适合于各式各样的学生参与。

7、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改善硬环境,建设软环境。我们迫切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落实经费投入,在可能的情况下扩大我们学校的体育场地、添置体育器材、改善体育设施,确实解决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够用问题。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将“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对中小学的综合督导内容及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同时也要把“大课间”活动列为对学校日常工作的检查、校长年终考评以及有关的工作评比内容之中,定期进行检查和督促。

总之,作为一线体育教师的我们,不能只将我们的目标放在45分钟的体育课上,我们要充分利用大课间的宝贵时间,拓展每一位学生的锻炼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S]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

第五篇: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拓展,结题报告

篇一: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拓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拓展 农五师八十一团学校杨静

自从我校学习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区下发了《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之后,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保证了我校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使学生从繁忙而又紧张的室内课堂中解脱出来,参加体育活动,达到真正的育人育体的宗旨。可是,对于一所西陲边缘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团场学校来说,我校的体育设施资源非常有限,根本满足不了现有学生的需求。但是,我校的课程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的空间。可见,合理开发体育活动资源尤为重要。为此,我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各种课程资源。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正是利用了校内课程资源(包括老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体育场地等),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加强了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以下是我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与课外体育活动拓展的一些见解:

一、合理开发教师资源,实现学科资源整合。

老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老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大课间体育活动除了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实现各学科教育资源的整合。例如,活动期间,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握,离不开音乐教师的教导;在编排民族舞蹈的时候,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掌握,也离不开舞蹈教师排练;大课间期间,对于班级秩序的管理,离不开班主任老师。可见,开展这些活动光靠体育学科是不够的。此外,还要积极开发校内场所和设施,如图书室、实验室、老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社团活动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没有校内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成为奢谈。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热情参加体育活动。新课程强调,学校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并按自己的需要设计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很好地利用了学生这一重要资源。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团队精神,增强学校凝聚力,增进师生情感,团结奋进,丰富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同时对发展学生体能,增进身体健康,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素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学生积极向上和豁达乐观的健康生活方式,消除脑力疲劳,减轻紧张的课堂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三、开拓课外体育活动,创造活动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兴趣,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养成锻炼的习惯,我们安排了长短跑,篮球、羽毛球、踢毽、乒乓球、体育游戏等。通过参加活动学生得到了锻炼。小型竞赛是非常适合少年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深受学生欢迎,不仅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而且活跃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荣誉感及集体主义精神,我们根据季节变化开展比赛,以单项分散为主,有班级队列比赛,小足球比赛,跳绳,长跑比赛,广播操比赛等。同时,创造性的开展一些有特色体育活动,例如:1有趣的瓶子。(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空矿泉水瓶子,可用砸、滚、拼、搭等方法进行活动。如:保龄球、砸瓶子、换物接力、盖房子、把瓶子当成障碍或目标进行游戏、掷远、套圈等);2神奇的报纸。(每位学生准备一张报纸,可用顶、翻、踩、折、掷、踏石过河、纸飞机、过障碍、接力跑、翻斗龙等);3各种动物的爬、走、跳。如:狗熊爬、鸭子走、螃蟹爬、虾子 退、青蛙跳、兔子跳等,可练习,也可进行小型比赛;4短绳游戏。(每位学生准备一根短绳,可用夹、甩、拉、拼、折等方法;5用短绳做游戏。如:踩蛇尾、抓尾巴、拼图、掷准、拉力赛等);6游戏(贴烧饼、跳皮筋、阳光伙伴等);7长绳。(每班两根长绳,可进行各种方法的长绳练习。如:单人单跳、双人单跳、加减跳、童谣跳、双绳跳等);8素质练习。如:立定跳远、扶膝直腿走、踮脚尖走、高抬腿走、高姿俯卧撑、连续深蹲、原地高抬腿。

四、合理安排校园场地,严格监督学生安全。每班班主任必须到本班活动场地,选择、设计分散活动内容,组织安排本班学生站队和活动。分散活动时以推荐内容为主,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体育老师负责本年级班级的场地安排,并对学生的站队、广播操、分散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活动必须由班主任到场负责管理,做必要的技术指导。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体育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遇到阴雨天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由班主任自行在教室进行室内游戏(器材自备)。

以上所述是我的一些见解。总之,开发校内课程资源,要遵循实效性、因地制宜等原则,尽可能多地用最少的资金和精力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一切有利于有效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培养创新精神;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篇二: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拓 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的开发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拓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贯彻《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派生出来的新概念,它已经不是“踢踢腿”、“弯弯腰”、的课间操了,而是逐渐发展成一门有系统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为目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一门新生的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体育课的延伸,也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才干与开拓精神。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早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以及校内外各种体育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除了要复习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师所提出的其他锻炼内容之外,学生还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锻炼内容。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不仅要依靠体育教师、班主任与班级学生干部,而且还要依靠从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大批体育骨干与积极分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并通过实践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要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方法要丰富有内涵、有创造性。

大课间要结合地方特色、民族特点、学生生活实际、锻炼兴趣、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大课间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融体育、美育、艺术于一体,既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能愉悦学生的身心,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校的大课间活动经过组织培训整合,内容较丰富、多样、趣味性强。在各班自主活动项目基本成型的基础上,全校进行了一次大整合,这样就把大课间活动的框架搭了出来。成型后,各班又不断进行深加工,力图做精做细。我校大课间活动的基本流程是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井然有序地进入操场。1-3年级可背三字经、顺口溜、歌谣进场,4-6年级可背唐诗、宋词、名言进场。自主活动的音乐响起,各班在相应的区域内进行特色项目展示,在指定位置,各班活动的内容五彩纷呈,有舞蹈、武术、阳光伙伴合作跑、花样跳绳、踢毽子、校园秧歌舞、呼啦圈、游戏、乐乐球、儿童健身操等。

大课间活动每天都要进行,而且时间长,人数多,不好控制,容易发生意外。所以大课间活动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引起注意:

1、首先老师要提高安全第一的意识,尤其是班主任和体育老师。

2、场地设施的安全隐患问题。场地设施包括场地的合理布局,设施本身的安全功能等等。

3、运动项目的安全问题,运动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它的趣味性、可行性、对场地的要求等等,比如:低年级学生喜欢玩“老鹰抓小鸡”“摸瞎子”等一些游戏。但是在大课间活动时这些游戏由于学生多是不方便开展的,安全的隐患比较大,所以更应该注意安全问题。

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要结合是实际,进行整合、拓展、延伸。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形成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但是开展要体现体育的开放、自主性、愉悦性,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我认为:

从形式上以班级或者年级按项目以及兴趣自由结组;还可以设置提高组(以小组形式组织,打破年级和性别界限等);周至少两小时的课余体育活动时间;从内容上可以开展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等的竟赛活动;还可以设置一些有民族特色的项目,如独轮车、腰鼓、飞碟、武术、轮滑、舞蹈、溜旱冰、花样跳皮筋等项目。

课外体育活动,主要使让校园“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把校园营造成为孩子们欢乐和谐的乐园,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充满乐趣的体育活动中逐渐强壮起来,让学生在快乐幸福的环境里逐渐茁壮成长起来。总之,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课外体育活动两者都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为目的,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篇三: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 拓展课外锻炼

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 拓展课外锻炼 作者:梁晓庆

单位:昌邑市饮马镇赶仙庄小学 摘要:结合《体育课程标准》,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及课外体育活动有力更新的标准,健康、创新、和谐。以此为研究目的结合实际情况,在传统的活动基础上,创新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完全体现出大课间体育活动这种新型的体育组织形式的创新所在,健康所依,和谐所赋。它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体制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竞赛、游戏等形式开展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教师的创新思维。为培养素质人才奠定夯实的基础。关键词:创新 健康和谐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我校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课后安排25-30分钟的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学校传统的课间操活动进行改革,改变了学校课间操长期固守的一种模式,使得其时间延长、项目增加、内容丰富,充分使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达到强身健体、休息调整等功效。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好落实“阳光体育”工程,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实施活动的方法所在。首先,以操健体。

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孩子长身体的黄金时期,此时适当、适时、适度的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大课间体育活动,处于学习之间,在长久的坐姿以后起到放松是作用。有的学校“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薄弱,只重视与升学有关的知识传授,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殊不知没有身体放松的疲劳战术,对提高学习成绩有着适得其反“成效”。有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一些活动更能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体力。

其次,以操益智。

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师生走到操场上,阳光下,共同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这期间,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受到启发,从而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转变,让教学与教师一样充满活力;另外,学生在研究新游戏,新活动时,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参与思考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由“让他学”到“他要学”,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再次,以操促德。

游戏与竞赛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很受少年儿童喜爱,他们求知欲旺盛,求胜心切,喜欢鼓励和表扬。根据这些特点,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教师们设计了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体育活动的内容游戏化、乐趣化。在集体竞赛中,跨班级跨年级甚至到课外活动竞赛,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更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那么就是这样一个全体师生的系统工程,就需要学校明确认识,统一思想,积极配合指导,针对现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和学校基本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对学生,作为农村体育教师应多利用开学前期,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简单的、基础的体育知识宣传,鼓励学生利用课文活动时间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让他们在比赛中享受快乐,形成良好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们在课间活动中的“活跃”得到保证。

对于教师,要唤醒他们的重视体育、热爱体育的意思。学校应根据情况适当地安排体育课,并组织老师参加教师体育活动,如乒乓球、篮球比赛等,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到体育活动的益处。让他们经常组织学生比赛,让他们带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共同享受运动的快乐。要想搞好大课间的组织,学校必须要有严谨的纪律和统一的规则要求。指定场地、特定限量的器材在班主任带领下进行活动,体育老师可以在体育课上提前训练好学生的课间活动内容。学校在当天表扬队伍整齐的、遵守纪律的活动起来最投入的班级,采用每天一小评、每周一大评和学期总评。

总之作为农村体育工作者、体育教师我们应该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有团结协作意识和不断创新的勇气。其实大课间活动好比盖高楼大厦,我们要从基层给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只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和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大课间活动很快就会走出初级阶段。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奋斗吧!让将来中国孩子更加活泼、聪明、健康、强壮。让祖国的将来体育事业更加出色。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下载普通高中创建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普通高中创建排球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特色小镇的思考与实践

    小镇更新的思考与实践 ——在传承历史与创新未来中建设枫泾特色小镇 枫泾历史沿革 据《枫泾镇志》记载,早在南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枫泾南栅(华亭塘口)已成村落,建有“仁济......

    创建特色学校实践与思考

    创建特色学校实践与思考 ——襄阳区龙王镇明德小学杨全忠 创建特色学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校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学校得以健康......

    高校体育教学排球课程教学思考与实践

    高校体育教学排球课程教学思考与实践 摘要:排球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阐述了北京林业大学排球课程教学......

    我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我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淮安市袁集乡初级中学 张家兵 在全国中小学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其目的是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奔向大自然,沐浴在阳光下,积极参加......

    特色校园文化创建的探索与实践

    特色校园文化创建的探索与实践在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白云、白云飞满天,满天飘荡青春的誓言„„理想职业从白云开始!”的歌声每天都在校园激 情回荡。每当开学毕业典礼、各......

    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作者:陈小波,刘东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发布时间: 2008-7-15【摘要】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目标、教......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探索与思考党建重点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早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进......

    创建学习型科室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标题:创建学习型科室的实践与思考创建学习型科室的实践与思考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摆脱陈旧思维方式,变革理念,打造企业极具创新力的武器,机关科室在创建学习型企业当中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