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困惑与释惑
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困惑与释惑
尊敬的各位领导,校长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三班学员,来自于建南镇乐福隆基希望小学的罗运洲。我们三班经过昨天的分组讨论和集中讨论,确定由我代表三班发言,在讨论时,大家一致认为,面对当前形势,在实际工作中,着实感到有太多的困惑和无奈,校长工作的艰难,责任之重,压力之大,所面临的问题之多,一直困扰着我们。近年来,我们无时无刻不为教育所迷,为安全所忧,为管理所困。但经过这三天的培训学习,我们释然了!所以,我代表三班发言的题目是:《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困惑与释惑》。如有不妥,请各位领导和同仁们批评指正。
(一)困惑
一、农村中小学校长没有自主办学权。
农村中小学校长没有自主办学权,不但想要的人才进不来,而且连最基本的教师编制都不足,不想要的庸才送不走,对于那些慵懒散的老师,既不能扣工资奖金,也不能炒他的鱿鱼,简直是带着镣铐跳舞——有其名而无其实。
二、学校究竟是教学为中心,还是安全为中心。
平时大家都在吼: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但现实中,学校真的是以教学为中心吗?有一幅标语: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是校长头上的一座大山。因为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为了安全,校长费尽了心思。安全问题,各级警钟长鸣,对学校来说已到了比教学还重要的程度。我们学校每天都要安排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并将安全教育材料整合成备课资料。基本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月月讲,日日排查,月月总结上报,成天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校长受的是处分,轻则记过降薪,重则撤职开除。在平安创建中有一句标语:“看好自已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干好自己的事”,我们是“锁好校门,管好师生,还不一定办得好自己的事。”这是我们三班校长们的心声,哪还有精力去操别的心哟!
三、留守儿童关爱不够,缺乏专业心理辅导教师。
农村中小学家长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高于百分之六十,而留守儿童又会受到伤害:一是留守儿童的监护权缺失。父母监护的缺失,委托监护人没有全面履行监护职责;由于儿童心智的不成熟和自控能力弱,容易放纵自己,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且易染上不良的社会习惯。二是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受到严重侵害。在农村校园,教师们缺乏对留守儿童进行相应的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及生存教育。另外,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不足,条件简陋,直接导致农村的学生跟城市的学生相比没有竞争力。
四、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师流动量大,留不住人才。
我们处于偏远乡镇的学校,每年教师的流动量很大,学校留不住人才,校长们对留人可谓伤透脑筋。
(二)释惑
我们三班的全体学员在分班讨论中深刻学习并理会了市委沙书记在校长培训开班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沙书记指出,教育事业受全民重视,校长是守住党的思想阵地的光荣使者,讲政治,忠诚为先,讲责任事业为上,讲大局务实为要,讲规矩,廉洁为本。正是沙书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有了目标、方向。明白了,教育必须要做到三线,即,安全守底线,发展争高线,改革不掉线。我们感觉到:利川市委市政府对教育问题是相当重视,而且逐步扩展到偏远贫穷地区和留守儿童,老百姓所期望的真正教育普及时代已经定将很快实现。党校黄校长要求我们能够站在高点,守住底线,他为我们武装了头脑,使我们的理想信念宗旨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杨局长要求我们要认清形势,守住底线,不能糊涂,主动担当,我们明白了校长必须要跟着时代走,不能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校长。
田校长更是结合实际,深入浅出,高屋建瓴的演讲让我们明白了校长如何才有思想、思路,明白了校长的三忌,做校长的原则,明白了对优秀人才的流失其实不可怕。
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这样一段话: 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体会,这样的大师,既是学
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正是有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正是有了这三天的校长培训学习,我们释惑了!我们教师的待遇有了大幅提高,我们有了自豪感,有了信仰,才不会对教育迷茫,才能够静下心来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最后,我套用总书记的一句话:“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校长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谢谢大家!
第二篇:农村校长的困惑
农村校长的困惑
农村校长难当,是因为农村学校硬件设备欠缺、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生源素质偏差、学校无其他经费来源等等。
一是为经费所愁。有钱的家好当,无钱的家难当。现在的农村学校校长,大多数是当无钱的家。不熟知教育情况的人,以为学校是政府拿钱,校长不用操钱的心。其实不然,教学设备添置、校舍维修等,基本未纳入预算,要依靠各级政府拨款解决,而这些款往往不能到位。学校硬件设备不完善或是个“空白”,急需添置,导致农村学校课程改革陷入了困境。还有教师的福利奖金、办公经费、水电费等。现在,农村学校除了办公经费之外,几乎无任何财源,学校举步维艰,校长常常为经费而犯愁。
二是为安全所忧。安全重于泰山。安全问题,各级警钟长鸣,学校已到了比教学更重要的程度,天天讲、日日查,校长成天提心吊胆、如履薄冰。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课间玩闹时磕磕碰碰,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现在的学生安全隐患很多,极小概率事件总是在所难免。上下学途中被车撞、食物中毒、流行疾病、打架斗殴、运动摔伤、还有突发疾病等等,叫人防不胜防。一旦学生在学校出了大的安全事故,家长、学校、校长三方都难以承受。家长痛失的是孩子,学校付出的是巨额赔偿,校长受的是处分,轻则记过降薪,重则撤职“双开”。
三是为管理所困。如何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农村校长所面临的一大困惑,许多农村学校仍以抓学校常规管理,应用原有的老模式进行管理,形成新课程教学、旧模式管理的局面。校长的工作主要是对各方面相对成熟的成人,校长如何激发教师内在的活力和工作热情,使之对工作具有责任感和成就感,并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投入工作。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严重,许多优秀教师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基础差的学校流向基础好的学校,这种“抽水机效应”的调动,极大影响农村学校办学质量,也危极农村学校内部的管理。新的财务机制要求,不能将公用经费用于教师福利、教学奖金、班主任补贴等,这将以何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另外,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给校长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教师聘任制、教师末位淘汰制、职称方面的竞聘上岗等。竞争中,必然有教师二聘,甚至落聘,他们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工作热情锐减,更增添了校长管理的压力。有的教师工作得过且过,吃老本。对于这些老师来说,校长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公办法,往往采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竞聘上岗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矛盾加剧,给校长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和挑战。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校长最需要什么
农村中小学校长最需要什么
对农村中小学校长来说,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根据十多年的农村学校工作经历,笔者认为,他们最需要的应是如下几个方面:
需要学习机会
新的教育理念下,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作为学校领导班子的班长---校长,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自我提高,才能引领学校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流的学校。然而,现实却给了农村中小学校长一个不怎么公平的待遇。首先,工作量大,很少有时间学习。绝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学任务跟普通老师相当,再加上学校管理工作,一个人顶两个人用。比如说:乡中心学校校长,一周的课时数通常为10节,而一般教师最多的也只有15节;村小学校长的工作量更可怕,他们一个人包一个班,一周至少也得上20节课。这样的校长还能有时间去自己“充电”,去更新和提高自我吗?其次,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培训时,很大程度上关心的只是一线教师的教育,却很少组织校长的学习(除任职资格培训外)。再次,作为农村中小学校长,每次接到上级有关学习的通知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教师的需要,安排“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之类的教师去参加培训,自己几乎没有参加学习的机会。于是出现了校长专业知识滞后、教师教法乱套、学校发展目标迷茫、经验型管理普遍的现象。因此,每年安排适当的培训学习机会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一项需要。
需要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当前,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各方面的资源都很不平衡,有一些是因历史原因造成的,但后天分配中一些人为的不均衡我们完全可以避免。比如:在人力资源上,从国家的编制配比,就可以看出城乡学校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农村小学的师生比为1∶23,而城镇小学的师生比为1∶21。正是在这样的编制配比指导下,2004年全国农村在校学生人数占了全国学生总人数的65.61%,而农村教师却只占全国的63.34%,从这一数据我们就不难看出城乡教育人力资源的失衡。于是出现了农村小学一个教师包一个教学班,城镇学校两个甚至两个多教师负责一个班的不均衡现象。人力方面的不均衡,不仅量上存在不均衡,还有质方面也存在悬殊。一般情况下,能力出众的教师,都被城镇学校留下了,剩下的才分配到乡村学校。又如:财力方面,同样是免除了学生的学杂费,以笔者所在的县2007年春季学期为例,农村学校每生每学期只拨了75元杂费和公用经费,而城镇学校却给了90元。还有各种教学设备的配置也是一样,农村小学总比城镇小学要少受益些,如此等等。我们不但没有因农村学校起点低而得到弥补,反而人为地加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这无疑是拉大了城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因此,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是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又一需要。
需要人事调配自主权
农村小学,由于群众居住的分散、交通的不便,只能分散办学。一所乡镇中心校要负责全乡十多所甚至二十多所村校的管理,学校间的教师变动几乎年年都有。近年来,虽然党和国家一直在提倡政企、政校分开。但一些县乡领导仍经常干涉学校内部正常的人员变动,使得学校的人员优化组合无法实现,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某某中学需要的是物理教师,而分下来的却是中文专业的;许多乡中心校变成了乡镇领导夫人或亲友的“收容所”,你没有亲戚或好友在乡政府做领导,再有本事,也难到乡中心校工作。学校内部的人员调动,实质上是县乡领导送人情、拉关系的礼物,校长已经完全被架空。因此,人事调配的自主权既是学校内部人员优化组合的保证,也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一大需要。
需要公平的评价
评价,是当前新课改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什么课堂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却没有真正做到公平、客观和公正地评价校长,更很少组织专门的优秀校长评比活动。即使有,也是为了评比而评比。不到学校检查,不问校长的具体表现,只看书面材料。这样的评价不但没有起到促进学校发展作用,反而助长那种不做事光靠吹捧来提升自己的不良风气。因此,农村中小学校长也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对校长的工作进行经常性评价,以调动校长的工作积极性。
农村中小学校长,他们就代表着农村的学校。据近年来的教育统计反映,农村学校在全国占有85%的比例,学生占全国的六成五以上。为此,对于以上所提的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需要,应当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有责任对一些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的习惯行为进行整改,尽可能地满足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需要,使之乐于治校,无怨无悔地献身于教育。
编后
尽管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增加,农村教育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但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水平,在整体上与经济发达地区与大中城市相比,差距仍在进一步拉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农村中小学校长最需要什么”,也许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所在地区不同,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不同,所在学校的状态不同,他们的需要自然有所区别。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就是农村教育需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关心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农村教育鼓与呼,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希望工作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教育管理者把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周刊作为自己的家园,充分反映和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中心校 石有清)
————转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校长工作点滴
农村中小学校长工作点滴
广东省乐昌市两江镇中心学校徐良永
摘要: 办好学校,教师是基础,校长是关键。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校长不仅是学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学校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知识时时刻刻都在充实着我们,学校管理也离不开不断的学习、创新。在学校管理中不断地借鉴他校成功的经验为己用,创造性的工作,争取走出一条农村中学的办学之路。
众所周知,办好学校,教师是基础,校长是关键。陶行知先生很早就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学校之间的差距,往往反映出校长之间的差距。校长不仅是学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学校的决策者和领导者。由此可见,校长对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10天的培训,在聆听多位名校长的精彩发言的同时,我为各位校长精彩的发言,切实可行的治校方略而折服,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知识时时刻刻都在充实着我们,学校管理也离不开不断的学习、创新。在学校管理中不断地借鉴他校成功的经验为己用,创造性的工作,争取走出一条农村中学的办学之路。要做好农村小学的校长,确实不简单,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点体会:
一、提高认识,现代的教育理念
当前,摆在农村学校面前的困惑很多,例如:学校的办学思路比较僵化;管理上墨守陈规;教育经费的短缺,生源减少等,面对这些问题,作为校长一定要认识到位,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带领教师克服困难是校长应尽的责任,如果一味的沉浸在困难之中,便会被困难压倒。在工作中,引起我注意的是,全县教育形势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大致相同,而校长们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感却让我感到,在困难面前要迎难而上,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因此,在面对困难时,校长首先要抱有坚定的信心,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在观念上彻底摆脱等、靠的思想,以全新的观念,现代的教育理念全力以赴地投身于教育改革中,为探索教育改革之路做贡献。
二、以人为本,做教师的贴心人
以人为本就是要有诚心。“诚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
不那么容易,这也是一个校长必备的素质和心态,但是往往有的校长就是在诚心上失去了“人心”“群心”最后不得不自动下台。诚心,就是想为教师所想,急为教师所急,做教师的贴心人,处人处事要一分为二,公平、公正,不求亲疏远。例如,我校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教师,由于他身体条件的原因,造成他性格比较暴躁,经常导致发生体罚学生之事,学校班子经常要为解决此事伤透了脑筋,有一次由于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结果以教鞭来教训学生,打得这位学生脸上发肿,家长闹到学校与这位老师要评理,局面非常僵硬,我们找这位教师说理,可他却虽认错了一点,但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家长一方不肯罢休,经过再三调解,最后总算平息了这件事,我就按照《教师师德行风若干条例》处理了该教师并扣了有关奖金,但此后
这位教师一直来对我耿耿于怀,说我不关照自己的教师,偏袒学生家长,相当一段时间不理睬我,对于这位教师,我能理解他的身体原因,但不能同情他体罚学生的手段,在学校需要适当岗位时,我给他调离了岗位,减少了他与学生之间经常接触的矛盾,开始他还以为我有意刁难他,后来他慢慢想通了,觉得这是组织上对他的照顾,现在他对所做的工作十分认真,埋头苦干,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处理得比较融洽。
其次,平时对于生病教师,或困难教师都要做到尽心尽责地帮助他们,使他们懂得组织上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同样也会换来对校长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我相信,只有诚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位教师,校长的工作就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学校也就会像大家庭一样温暖,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廉洁治校,树立廉洁的形象
当校长当然不比当官的有权和有钱,但是校长毕竟还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和一点审批权,如何用好校长的权力当然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但我认为当校长必须要做到廉洁,因为校长是为人师表的带头人,校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这所学校的形象,都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在调动教师、评职、评优过程中,难免个别教师搞些小恩小惠的东西,校长在这些时候更要把握原则,俗话说:“吃人家的东西嘴软,拿人家的东西手短。”这事如果不把握好,今后就很难开展工作,还有对于学校的一切收入
和职评、聘任教师、评优评先等都要公布,进行校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这样才能树立廉洁的形象,才能取得教师的信任。
四、脚踏实地,要有勇于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就是要勤,勤就是不怕辛苦、不怕累,为学校的发展,脚踏实地勇于奉献的精神,校长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早上班,迟离校。这已成了我的习惯。农村小学校长更不比城市小学校长当得容易,既要抓质量,又要重经济,既要抓中心校又要重片、完小,既要赢得上级领导的重视,又要得到村级的支持。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学校更为突出,所以当校长的就要脚勤、嘴勤、手勤,经常下片、完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及时反映学校发展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这样才能得到各级领导对学校工作的倾力支持。
除此之外,校长还应有宽广的胸怀,学会放权,分清小事、大事,学会抓大事,切不可事无巨细,允许身边的同志犯小错误,善于团结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听得进不同意见,经受得住挫折。校长要加强与上级的联系,要有良好与外界沟通的能力,赢得家长的配合。校长还要为老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使教师们心情舒畅、情绪安定、形成合力。
当然,当好农村中小学校长还需要更多方面的要求和更高的能力水平等,但最起码的要做到以上几点,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调动更广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得到各级领导对你工
作的支持,才能使学校能稳步地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对学校的好评。
作者姓名:徐良永
详细通讯地址: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两江镇中心学校
联系电话:***
邮编:512238
工作单位:广东省乐昌市韶关市两江镇中心学校
:
第五篇:大一学生靠读书释断奶期困惑
大一学生靠读书释断奶期困惑
—年轻人阅读调查
“年轻人读书,就好比迎着朝阳走路。”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在年轻人成长的道路上,书,无疑是最便捷、最无私的导师之一。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更普遍的读书现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把书当良师,当名医,有困惑时去寻求帮助;一种是不知道读什么书、不知道怎么读书,于是在图书馆里随便翻阅,盲目地读书。对于此,我们倡导一种良好的、理性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式,使有计划地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恰逢世界读书日,本期聚焦校园中几个与书有关的镜头,给爱读书的大学校园里的年轻人一点启思。
一、“断奶期”的困惑
对大一新生而言,大学校园里的一切都很有趣。每年9月,学校里处处可见带着新奇目光、稚气未脱的“小豆包”(大一学生),一副对新生活踌躇满志的样子。
“信不信,‘小黄蜂’们不久就会群体感染‘大一新生综合征’。”大二女生阿雯对大一新生军训后集体涌入食堂霸占座位的凶狠劲儿甚为不满,她的上铺李佳胸有成竹地断言。作为“过来人”,她们会意地相视一笑。
生活不能自理,月初生活费就挥霍一空;大一课不多,想做兼职又无从下手;校园社团林林总总,如何选择是一个难题;师兄师姐貌似都挺“牛”,图书馆里的“学霸”们自信满满,自己的未来却白茫茫一片……阿雯和李佳对这些“症状”都不陌生,其中李佳更曾是“重度并发症患者”,不止一次跟爸妈哭诉要休学。
李佳被第二志愿、北方的一所理工科大学中文系录取。这里没有她想象中那么美丽的大学建筑,更没有浓郁的人文学术气氛……一切都那么不如意。
转机往往偶然得像灵光乍现。“卓越的大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因此,每个本科生除了与同学交往外,都应该与一位甚至几位大学教师建立起这样那样的联系。”一天,李佳在图书馆里随意翻阅到一本书,被跃入眼帘的句子所吸引,她特意记下了书名:《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哈佛大学生成功访谈录》。
有意思的是,该书作者、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莱特教授,每学期都会给新生布置一项作业:熟悉一位教授,并让他了解你。新生们并不能了解其中之意,莱特便循循善诱:即使只成功一半,八个学期下来,也能熟识4位教授,他们能帮你推荐实习岗位、工作机会、撰写留学推荐信……
口语出众的李佳很快便获得了外教Jenny的青睐,Jenny的韩国老公对李佳很欣赏,邀请她当自己的带薪学生助教。这是李佳记下那句话后,大一下学期交出的“成绩单”。
“大学里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齐全的设备,有多少古老的爬满爬山虎的教学楼,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好更为宝贵的资源——老师和同学。”李佳在日记本里写道。
其实,李佳从那本书里,还学到了很多,包括:参加小组学习,是克服内向和孤独症的必杀技;重视与不同背景的学生交朋友,学会理智地欣赏别人;掌握使自己终身受益的学习技能,远胜于死记硬背等。
“正是这本书,使我的‘大一新生综合征’痊愈了。”在李佳看来,该病并不可怕,属于完全可以“自救”的病症,大可及早防治,对症药方很多,“摆满了图书馆的一整面书架”。
二、职场之道并不复杂
在高校周围的书店里,卖得最快的往往是各类备考资料。在湖南大学旁经营一家小书店的李老板证实了这一观点,“复习资料最好卖,求职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畅销书销路还可以。”
“指导大学生早早开始职业规划是件功德无量的事。”豆瓣网友“刹那含永劫”在阅读《求职,从大一开始》后评论道:“不仅是学生,辅导员看看也是好的。”随着就业压力增大,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普遍提前,除了少数有条件的高校针对大一学生就开设了职场规划公选课外,更多高校里,即使是辅导学生就业的老师,也未必能给予学生切实帮助。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挑战求职:当代青年求职指南》、《天下无墙》……在书店和图书馆,这类“励志书”随处可见。武汉大学图书管理员江老师介绍,这类实用书籍借阅率很高,推荐购买率也高居荐购单首位,“充分反映出学生内心的求职压力,这类书不见得对求职起到多大作用,但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正如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所说:“勇往直前吧,跌倒吧,你会从地上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除了态度和信心,大学生还能从此类书籍中了解职场。
“技校生往往拥有一技之长,比如厨师专业的毕业生善于炒菜,模具专业的毕业生懂得设计模具。这种技术上的专长就是他们求职时的核心竞争力。”在沉迷求职类指导书籍一段时间后,豆瓣网友“梦想家的现实”顿悟了:大学生只有明确及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求职中脱颖而出。无论什么专业,只有学好学精才能找到好工作。
“真正靠谱的求职类书籍,不会单独谈求职这件事,不会让大学生从大一就开始找工作,也不会故弄玄虚大谈职场‘潜规则’。”某高校就业指导老师朱炜一针见血地指出,“它应该谈如何从大一开始为毕业求职作准备,如何通过大学四年的‘厚积’实现毕业求职的‘薄发’。”
很多专家指出,“别放大职场‘黑洞’,别迷信职场指南”。在他们看来,职场问题很常见,答案也并不复杂,无非就是考验做人之道,依靠朴实的做人道理足以应对。“如果你愿意,可以买几本放家里,让它们扮演《十万个为什么》的角色,遇到具体的困惑时翻一翻”。
找到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尽全力把它完成好,这便是成功。无数求职类书籍都在反复强调这一不变的真理。做人之道,也莫过如此。
三、“玻璃房”中的突围
“我就像一个趴在玻璃上的人,前途一片光明,但又找不到出路。”这是青年教师王跃的QQ签名,也是他心情的形象写照。顺利留校后,王跃本以为可以一心埋首科研,结果发现,讲课、写论文、成家生小孩、供房、人际交往……这些琐事令他手忙脚乱。
一个周六下午,在图书城附近的咖啡馆,王跃参加了“青年教师读书会”。王跃直接抛出了两个问题,“到底为什么工作?工作就是为了生存,那理想呢?”
一桌寂静。“我给大家读段文字吧,我烦心时常读。”一位女教师从包里拿出本书: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面对生活,我们不必心存恐惧。要去爱你的生活,爱你的工作,爱你做的事。不要去刻意追求所谓的安全感,不要过多关注能从你做的事中获得什么。应该要爱它,认真地做它,在这过程中就能得到回报和快乐。”在清静的咖啡馆里,王跃焦躁的内心如被老棉布轻柔抚过,温暖而心安。
其实,不少青年教师的“镇案”书籍,并不是本研究领域的巅峰之作,而是能令自己心思澄明的“闲书”。这些书散布在不同的图书分类里,但有个共同点,用王跃的话说就是——起着灵魂导师的作用。
“不管是大学,还是毕业留校后的‘后校园时代’,生活主题都可概括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情绪。当下许多书籍,都提供了不错的解决路径。”武大高等教育学研究所所长胥青山强调,看书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知行合一,“将从书本中习得的‘突围’路径,在实际生活中反复实践,从而固化为一种适合自己的良好习惯。”
胥青山还列举了一些适合青年教师借鉴的书,如《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等。
与同事王跃的困惑不同,曾蕾纠结于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她热爱讲台,热爱学生,把满腹学问和满腔热情都倾注在学生身上,但学生期末评教给出的评价并不高。
曾蕾的“教学导师”为她举了一些例子:在法国现代史课程上,杰拉尔德·米德为学生构思了一个程序,邀请学生踏上重返18世纪末叶之旅;在琼·古德温有关言论自由的课程中,学生可以扮演最高法院的法官,决定一个棘手但现实的案子;在另一门叫“新兴经济学”的课中,学生就新兴经济形势下如何做生意向一名假想公司的执行总裁提供建议。
曾蕾豁然开朗,导师告诉她,这些案例出自《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
“并非每一位优秀的学者都是卓越的老师,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在书中,贝恩教授的这一观点,让一度沮丧的曾蕾又踌躇满志起来,曾经模糊的路渐渐清晰。(通讯员 肖珊)
四、学业与荷尔蒙的博弈
武汉大学做的一项大学生恋爱家长态度调查显示,随着孩子年级的增加,家长的支持率随之增长;一般而言,女生家长显得更为迫切。而家长不支持大学谈恋爱的理由中,“影响学业”高居榜首。
度过了大一的“断奶期”,不少大学生面临的人生命题变成了:学业、恋爱。而如何在二者中抉择、博弈,显然让年轻的学子伤透脑筋。
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的大二女生吴思思,大一就确立了出国留学志向,并报读了双学位班。这意味着,从周一到周五,她忙本专业学习,周末则连上两天双学位课程,课余时间啃GRE。对一心学习的吴思思来说,GpA(学习总成绩)就是悬在头顶上的利剑,她的心情常随着考试成绩忽高忽低。
林杰是吴思思双学位班的同学,来自学习压力巨大的金融试验班。与绝不旷课的吴思思不同,他上不上课的唯一标准是“兴趣”。从大二上学期开始,他养成了每天必去图书馆的习惯,其想法是——沉心阅读专业书籍,培养科研所需的严谨和执著精神,打造核心竞争力。令吴思思不太服气的是,被林杰忽视的许多课,他考得并不差;他重视的那些课,必然会考第一。
“读大学前,我看了卡尔·纽坡特的《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其中的许多道理经实践证明非常‘霸道’。”林杰介绍了一些运用得心应手的原则:不必通读全书、在某方面比所有人出色、适时放弃能将损失减小到最少。
“如果不谈一场恋爱,大学就白读了。”这是在当下大学生中最默许的“潜规则”之一。而如何处理恋爱和学业的关系、暗恋他人羞于启齿、女友为何移情别恋等,这些烦恼的解决办法都“有书可循”,许多公众人物都曾对此进行详细论述,如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信》(系列)就是一例。
“首先,谈恋爱没有应该不应该的问题。如果你的功课都不及格,或感到整天时间都不够用,那还是应该先把学业稳定下来再说。如果你已经谈了恋爱,也要随时注意不要因谈恋爱荒废了学习。”李开复首先给出了大学生谈恋爱的准入资格,这让那些在GpA与恋爱间博弈的学子舒了一口气。“如果做得恰当,谈恋爱对学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恋爱可以提高情商,可以帮助你学习如何照顾别人,如何考虑别人的想法,如何练习自控。”
从名著中也能悟出解决之道,令心头之痛迎刃而解。
章瑞是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大三学生,失恋后专门从图书馆借来《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失恋后,两周就写出了这本著名的小说,拿破仑行军打仗都将它带在身边。”章瑞看完书后,对女友起先很爱自己、最后却选择他人的行为释然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质,而这种特质可以同时吸引多个人,就像夏洛蒂一样,她被维特的才华横溢、活力所吸引,同时欣赏未婚夫的稳重和有涵养。”
“那些传统经典中的好文学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有涵养与情趣;而圣哲格言,在为人处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引,不致使我们陷入困惑的黑暗之中。”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余光也强调了大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提高自身软实力的必要性。
五、职场之道并不复杂
在高校周围的书店里,卖得最快的往往是各类备考资料。在湖南大学旁经营一家小书店的李老板证实了这一观点,“复习资料最好卖,求职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畅销书销路还可以。”
“指导大学生早早开始职业规划是件功德无量的事。”豆瓣网友“刹那含永劫”在阅读《求职,从大一开始》后评论道:“不仅是学生,辅导员看看也是好的。”随着就业压力增大,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普遍提前,除了少数有条件的高校针对大一学生就开设了职场规划公选课外,更多高校里,即使是辅导学生就业的老师,也未必能给予学生切实帮助。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挑战求职:当代青年求职指南》、《天下无墙》……在书店和图书馆,这类“励志书”随处可见。武汉大学图书管理员江老师介绍,这类实用书籍借阅率很高,推荐购买率也高居荐购单首位,“充分反映出学生内心的求职压力,这类书不见得对求职起到多大作用,但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正如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所说:“勇往直前吧,跌倒吧,你会从地上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除了态度和信心,大学生还能从此类书籍中了解职场。
“技校生往往拥有一技之长,比如厨师专业的毕业生善于炒菜,模具专业的毕业生懂得设计模具。这种技术上的专长就是他们求职时的核心竞争力。”在沉迷求职类指导书籍一段时间后,豆瓣网友“梦想家的现实”顿悟了:大学生只有明确及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求职中脱颖而出。无论什么专业,只有学好学精才能找到好工作。
“真正靠谱的求职类书籍,不会单独谈求职这件事,不会让大学生从大一就开始找工作,也不会故弄玄虚大谈职场‘潜规则’。”某高校就业指导老师朱炜一针见血地指出,“它应该谈如何从大一开始为毕业求职作准备,如何通过大学四年的‘厚积’实现毕业求职的‘薄发’。”
很多专家指出,“别放大职场‘黑洞’,别迷信职场指南”。在他们看来,职场问题很常见,答案也并不复杂,无非就是考验做人之道,依靠朴实的做人道理足以应对。“如果你愿意,可以买几本放家里,让它们扮演《十万个为什么》的角色,遇到具体的困惑时翻一翻”。
找到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尽全力把它完成好,这便是成功。无数求职类书籍都在反复强调这一不变的真理。做人之道,也莫过如此。
六、“玻璃房”中的突围
“我就像一个趴在玻璃上的人,前途一片光明,但又找不到出路。”这是青年教师王跃的QQ签名,也是他心情的形象写照。顺利留校后,王跃本以为可以一心埋首科研,结果发现,讲课、写论文、成家生小孩、供房、人际交往……这些琐事令他手忙脚乱。
一个周六下午,在图书城附近的咖啡馆,王跃参加了“青年教师读书会”。王跃直接抛出了两个问题,“到底为什么工作?工作就是为了生存,那理想呢?”
一桌寂静。“我给大家读段文字吧,我烦心时常读。”一位女教师从包里拿出本书: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面对生活,我们不必心存恐惧。要去爱你的生活,爱你的工作,爱你做的事。不要去刻意追求所谓的安全感,不要过多关注能从你做的事中获得什么。应该要爱它,认真地做它,在这过程中就能得到回报和快乐。”在清静的咖啡馆里,王跃焦躁的内心如被老棉布轻柔抚过,温暖而心安。
其实,不少青年教师的“镇案”书籍,并不是本研究领域的巅峰之作,而是能令自己心思澄明的“闲书”。这些书散布在不同的图书分类里,但有个共同点,用王跃的话说就是——起着灵魂导师的作用。
“不管是大学,还是毕业留校后的‘后校园时代’,生活主题都可概括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情绪。当下许多书籍,都提供了不错的解决路径。”武大高等教育学研究所所长胥青山强调,看书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知行合一,“将从书本中习得的‘突围’路径,在实际生活中反复实践,从而固化为一种适合自己的良好习惯。”
胥青山还列举了一些适合青年教师借鉴的书,如《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等。
与同事王跃的困惑不同,曾蕾纠结于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她热爱讲台,热爱学生,把满腹学问和满腔热情都倾注在学生身上,但学生期末评教给出的评价并不高。
曾蕾的“教学导师”为她举了一些例子:在法国现代史课程上,杰拉尔德·米德为学生构思了一个程序,邀请学生踏上重返18世纪末叶之旅;在琼·古德温有关言论自由的课程中,学生可以扮演最高法院的法官,决定一个棘手但现实的案子;在另一门叫“新兴经济学”的课中,学生就新兴经济形势下如何做生意向一名假想公司的执行总裁提供建议。
曾蕾豁然开朗,导师告诉她,这些案例出自《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
“并非每一位优秀的学者都是卓越的老师,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在书中,贝恩教授的这一观点,让一度沮丧的曾蕾又踌躇满志起来,曾经模糊的路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