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航导弹之父中国在研究全球攻击超音速巡航导弹(★)

时间:2019-05-14 06:4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巡航导弹之父中国在研究全球攻击超音速巡航导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巡航导弹之父中国在研究全球攻击超音速巡航导弹》。

第一篇:巡航导弹之父中国在研究全球攻击超音速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之父中国在研究全球攻击超音速巡航导弹

中国巡航导弹的研发生产主要集中在066基地,也就是湖北三江航天——中国飞航式海防导弹生产基地,最闻名的代表产品就是中国的“飞鱼”C801/802/803系列飞航式导弹。所以中国巡航导弹的发展也应是脱胎于801系列而来的。说到中国巡航导弹发展秘史,不能不提到中国巡航导弹之父——刘石泉,现已是066基地党委书记。

中国湖北三江航天(066基地)是1969年8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下成立的,原来是作为我军海防型号的批生产基地。

早在1974年,在一些项目停建、缓建的情况下,基地的第一代领导和总设计师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瞄准世界先进前沿,提出了跟踪研制开发当时在我国还属空白的第一代巡航导弹武器的设想。这一设想,得到了王震副总理及有关领导人的认可。

80年代初,066基地研制的“红鸟”产品正式命名,并被列为国家重点型号。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这一产品在4大要害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并研制出“红鸟”巡航导弹结构产品、模样产品、初样产品以及地面装置。1987年末,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兴致勃勃地听取了“红鸟”产品研制情况汇报,观看了阵地技术表演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数年后,“红鸟”产品在空军14试验基地首试长空,当神剑直插目标、戈壁长风扬卷起成功的捷报,三江人失志不渝的报国情怀便尽展于这一历史时刻。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红鸟”巡航导弹的精度与射程均有限,射程约550公里,精度圆概率误差约50米,外形参考飞航式导弹C801系列。“红鸟一型”于1992年少量装备部队用于实战测试和练习,并未真正形成战斗力。

1991年,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密集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精确命中伊拉克的电视画面深深地震撼了全世界。做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迫切需要一种像美国战斧那样的精度与射程的巡航导弹来对抗面临的威胁!

1993年早春,066基地主要领导通过与军方接触,为“红鸟二型”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这时候,一个中国巡航导弹划时代的领军人物刘石泉加入到“红鸟二型”的预研队伍中。就在方案论证的要害时期,1994年3月基地原型号总设计师病故,年仅31岁的刘石泉很快就挑起了“红鸟二型”巡航导弹研制大梁,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拿出了“红鸟二型”总体方案技术论证报告。这是一份务实而有创新的报告,它鲜明地提出“不求局部最优,但求整体最优”的设计原则。然而事情并不一帆风顺,就在原“红鸟一型”产品创造了“十发十中,十全十美”的佳绩的同时,1995年2月24日“红鸟二型”发动机的首次试车就失败了。谁都清楚,发动机是一个武器型号的要害。出师不利的阴影笼罩在许多科研人员的心上。刘石泉顶着巨大的压力,一次又一次查阅资料,分析故障的原因,终于在喷管这一环节上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并在以后攻克了技术上的难点,改进后发动机试车获得了圆满成功。终于迎来了“红鸟二型”试验产品的首次发射。那是1996年8月底的一个凌晨,西北空军14试验基地。

这次试验的成功,直接引起了中央及中央军委领导的关注和重视。1996年11月5日和1997年5月6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上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上将在京接见基地领导时,赞许地称“红鸟一型”及“红鸟二型”是国家的“撒手锏”武器。他们还殷殷寄语,“红鸟二型”的研制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符合中央军委“质量强军”的战略要求,中央领导都很关心,希望抓好“红鸟二型”的精度问题,加快研制进度,攻克技术难关,尽快定型装备部队。

1997年10月6日,“红鸟二型”02批一组首发飞行取得了极为理想的结果,该型号几乎就要顺利叩响“红鸟二型”定型的大门。然而,谁能想到,在短短的十几天后,“红鸟二型”02批一组第二发飞行试验却失败了。产品升空后数十秒,就一头栽进茫茫戈壁。为了分析故障的原因,他亲自深入沙漠,开始了搜寻残骸的工作,而这无异于大海捞针,但是越多搜寻到残骸,分析的结果就会越准确。

此后,刘石泉与同事们更是加倍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地抓产品质量,经过半年多的预备,1998年再次进场试验,终于取得了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红鸟二型”经过飞行试验基地和使用部队最后的综合测评,各项战术指标目前在国内同类型号中是最好的,均已达到设计要求,其中,根据实际试验得出的精度数据平均值比设计精度又提高了好几倍,达30米精度。其各项指标比“红鸟一型”产品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它成为我国同类产品中近10年来改型最为成功、耗时最短、费用最低的一个型号。从而创造了我国航天武器研制史上的一个奇迹。1999年5月8日,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震动世界!美国的赤裸裸地战争威胁以及台独的挑衅更加刺激了中国开始加紧研发部署巡航导弹的进程。但限于当时没有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和高精度数字地图系统,红鸟二型在战时的精度大打折扣,所以除了在空军14基地有少量测试外,真正实战部署的红鸟巡航导弹不超过50枚。

为了提高中国二炮导弹打击精度,中国启动了“北斗导航卫星计划”,“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央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第三颗北斗卫星的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前苏联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后,在世界上第三个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系统的建立对我国国民国防和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同时,2004年高精度水下定位导航系统研制成功,也为红鸟巡航导弹的海基型和潜射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5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套水下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在水深45米的水域,该系统的水平定位精度达到5厘米,测深精度为30厘米,将过去传统水下定位精度提升到了亚米级。水下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国际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水下定位高技术。用于水下目标跟踪和定位、水雷对抗、水下搜救和水下哑弹爆破等。

我国研制的水下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不仅可以从水上对水下目标跟踪监视和动态定位,还具备水下目标导航、水下目标瞬时水深监测等功能,与国外同类系统相比有所创新。这种新一代水下“指南针”,如同陆地GPS代替传统大地测量技术一样,将开辟海洋测绘和海洋军事技术的新纪元。

正是由于各系统的突破,以上两项重大科技成果使中国巡航导弹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2004年8月,在“红鸟二型”基础上全新设计的“红鸟三型”远程战略巡航导弹高精度命中靶标,当时导弹直中靶心,引发官媒重点报道!“红鸟三型”可以接收美国GPS、俄国GLOSSNA、北斗导航信息。数字地图采用最新全球普绘高度地图(精度等高线+/-0.80M,三个月更新一次,以亚洲和美洲精度最高。

“红鸟三型”射程约2500公里公里,设计精度10米以内,定型实验时命中精度达到了罕见的米级,导弹直中靶心,堪称亚米级精度,当时国防部曹刚川部长亲临现场嘉奖!“红鸟三型“海基型也称DH-10A,是一款外形与“战斧”极为相似的远程战略巡航了全新技术,射程和精度大为提高,达到实战部署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基本持平。

景象匹配正确定位概率的实验研究为中国巡航导弹的实战部署划上了完美的句号。巡航导弹在末端的精确命中要靠多种制导模式,如景像匹配或者人工电视制导。景像匹配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中国与世界一样面临同样的难题。二炮第4研究所和相关单位早在2000就展开了相关理论研究,并取得了定成果。

景象匹配的理论分析结论揭示了景象匹配正确定位概率与实时图的信噪比和独立像元数的关系.文中通过对真实影像数据的景象匹配的结果统计给出了正确定位概率与信噪比和独立像元数的关系。然而这个问题的转化为实际成果却是2006年才完成的。其中一名女研究员贡献突出,该技术荣获2006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根据美国正在发展全球攻击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形势,中国正在积极开发最新的一种红鸟-2000型尾段超音速隐身巡航导弹。该型导弹可能会采用地球高清楚全数字地图、多种接口API模块以及中国联网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估计射程增加到4000公里,可满足全球攻击能力。

第二篇:研究称中国2030年将成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研究称中国2030年将成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分析评论腾讯财经[微博] 2012-12-11 00:23

北京时间12月11日凌晨消息,智库机构美国国家情报协会周一公布的一份针对全球发展趋势的最新评估报告指出,受到能源独立发展趋势的部分带动,中国将在2030年之前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先的经济霸权,但是美国还会继续是不可取代的世界领袖级国家。报告也指出,和其他高度依赖原油收入的国家一样,俄罗斯的经济强势和全球影响力将会被削弱。

这份评估报告是为期四年的情报搜集和分析的产物,其中的结论可以说同时为乐观以及悲观的预期提供了均等的支持。这个委员会向美国国家情报机构的主管们提供信息,被认为在长期战略分析中有深入的参与。

报告中对2030年全球倾向一个值得注意的预测是,委员会认为壮大的全球中产阶级群体将会有更大的影响力,他们有更好的教育背景,普遍享有健康福利,能使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新的通讯技术。报告称,“全球中产阶级增长的构成有了结构性转变。随着数十亿人的脱贫,他们将会逐渐获得新的个人权力,这将是第一次,世界人口的绝大部分不再是贫困的,中产阶级将成为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中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最重要部分。”

报告同时警告说,到2030年将会有一半世界人口居住在新鲜饮水严重缺乏的地区,也就是说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将是全球国家安全努力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孔军)

第三篇: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责任

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责任

学院年级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全球气候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权主义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气候变化问题。进入 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气候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气候异常和大规模的气候变化,进而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国际社会在经济、政治、科技、贸易等方面形成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国际气候条约体系,联合治理该问题。中国也深知气候问题的危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履行的自己该履行的责任,颁布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来为世界环境问题作出贡献。

关键词:全球气候问题;环境危机;负责任;政策

随之温度上升和重度雾霾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发生,气候变化问题渐渐被大家谈论起来,甚至是国际上召开的有关的全球气候的重要会议例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责任的也成为国人关心的话题。全球气候问题到底有哪些呢;气候变化会产生什么问题呢;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责任;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是什么呢?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定义

全球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气候变化的影响据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刚刚过去的1998年至2007年是有记载以来最暖和的十年。我们却清楚知道全球气候变化为人类及生态系统带来的灾难:极端天气、冰川消融、永久冻土层融化、珊瑚礁死亡、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旱涝灾害增加、致命热浪等等。现在,不再是科学家在预言着这些改变,从北极到赤道,人类已开始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挣扎着求生存。

二、全球变化问题的影响

或多或少我们每个人都在受气候问题的影响,如夏日温度炎热、干旱等。但是大都数人都不太清楚环境问题的后果。全球变暖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主要影响在这几大方面:

1、农业 长期以来,人们希望全球变暖能够对农业产生积极的效果,因为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阻止光呼吸上。而光呼吸对数种作物的破坏负有责任。最近的研究证实在全球范围内这是一个负面的影响。有科学家说“更大范围的实验显示,天气温度的升高、更长时间的干旱及其二者的副作用,如近地臭氧气体的高浓度,将可能在未来的数十年内带来农作

【1】物的根本性的减产。”

2、缺水

全球海面上升造成淡水污染的威胁,将影响海岸地区的饮用和灌溉用水。蒸发作用的增加使得水库的作用减少。极端气象的上升致使更多的水降落在变硬而无法吸收它们的泥土上,造成更多猛烈的洪水,而没有起到润湿土地或恢复地面水位的应有效果。在一些地区,残退的冰川威胁到了水的供应。更高的温度降需要更多的水以作降温之用

3、健康

升高的气温对死亡率由两个方向相反的直接作用:冬天更高的气温将减少寒潮造成的死亡,而夏天更高的温度将增加热量引发的死亡。全球变暖令疟疾等传染病的传病媒介能够更广泛地散布。在贫穷国家,传染病的感染宗数可能因此上升;在富裕国家,这类传染病可能已为抽干泽地、喷洒杀虫剂等手段所消除和控制,国民健康未必会因此而受损,但防疫措施的花费可能会因此而大大增加,带来经济负担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在五年内连升两位,2008年已经成为世界第四,而以经济总量为基础的国家实力也在不断上升,德国可再生能源研究所的一份报道显示,201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40亿吨,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以89亿吨的排放量位居榜首,远超二氧化碳排放量60亿的美国。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日趋重要。一个国家享受了发展的实惠,也要正视发展中应偿付的代价,一个国家的能力越大,相应的责任也应越大,这是一个正义的原则,正是在普遍认同这一原则的前提下,人类才能有共识的和谐发展而不是被一两个国家的暴虐引向毁灭;正是在普遍认同这一原则的前提下,中国才能在融入世界体系中获得与之力量向匹配的尊重和发言权。对正义的责任的认同是全球对话的基础,也是各国间处理全球问题上良性互动的前提。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定要担起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责任,这不仅会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还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事。

三、中国的一贯主张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核心框架和最有效的机制,其所确立的原则和模式应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为此,一方面要推动关于长期合作行动的公约对话取得进展,另一方面京都议定书下关于2012年后发达国家进一步减排指标的谈判最迟要在2009年达成协议;

(二)应对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两者目标一致、实现手段相同,应相互协调、两相促进。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为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地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也将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技术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不可或缺,具有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各国在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大现有技术的推广和利用,特别是要尽早落实气候变化公约关于技术转让的规定,建立切实有效的机制;

(四)统筹把握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系,两者要同举并重,一手抓减缓一手抓适应。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优先的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问题;

(五)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应互利共赢,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开展双赢合作的成功典范,应根据需要对这一机制加以必要的简化和完善,使其继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四、中国对待全球气候问题的措施

中国在对待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灾害频发的问题上,中国本着负责任态度制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虽然《京都议定书》中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减少排放的义务,但中国还是认真负责地采取了包括增加科技运用、增加森林覆盖率等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等14部委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的贡献。

【2】

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大国,中国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承担在气候变化问题中的责任与义务。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详细描述了我国政府的策略:第一,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二,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第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第四,实施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第五,加强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第六,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体制和机构建设。第七,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研究及能力建设。第八,加大气候变化教育与宣传力度。【3】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在全球治理中融合各国利益的契机,同时,气候变化问题解决策略中的复杂性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既然中国在此中必然要扮演重要的角色,那么,处理得当,这一过程与经验将成为中国现代国家重构中的重要推动力量,这无疑考验着我们的远识和智慧。当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中国一国之力可以解决,应对全球变化问题是世界各国的责任,各国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面对问题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The Independent, April 27, 2005, 【2】《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 2009年6月 【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6月4日 【1】

第四篇:报告称全球10大空气污染城市7个在中国

报告称全球10大空气污染城市7个在中国

[导读]由亚行与众多专家完成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昨日发布,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个。

1月12日,武汉城区被雾霾笼罩。(点击查看高清组图)

1月12日,北京三里屯附近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下。(点击查看组图)

全国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

时长:6'7'' 来源:央视网

北京空气质量已连续5天严重超标,其他多地也持续受到雾霾天气困扰。环保部14日紧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继续强化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基础上,突出抓好工业烟粉尘、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

当日,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称,中国500个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多位专家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治理P M 2.5超标,应尽快在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采取措施,顶层设计治本之策。

严令

各地控污染物排放

记者了解到,14日,北京市气象局继续发布最高级别的霾橙色预警。北京仍维持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4日10时,城区和南部地区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简称PM 2.5)小时浓度仍在每立方米250微克以上,远超过2012年颁布、2016年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每立方米35毫克(一级天)和75毫克(二级天)。

从北京到天津,从河北到山东,从河南到广西,我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正在影响人们的生活。据新华社此前报道,京港澳高速公路长沙—湘潭路段上,13日的早上8点到下午5点的9个小时内,连续发生40多起交通事故;北京、济南、石家庄、南宁等城市各大医院里,呼吸内科、过敏源测试科等接诊人数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飙升了7至8倍。

不仅地方多管齐下,环保部也在14日晚间披露,当天在一份紧急通知中,要求各地以防治细颗粒物为重点,切实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在继续强化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基础上,突出抓好工业烟粉尘、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在重点地区建立最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排放限值制度和新建项目污染物总量倍量替代制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要建立和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增强区域治污整体合力。

环保部承认,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和气象预报分析,目前,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仍在持续,多地遭受严重污染,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环保部对此称,要落实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的应急预案。要根据污染级别,建立响应机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行动,切实减轻污染对人民群众健康的不利影响。

恰在同一天,在大气能见度较低的北京北四环,一场由亚洲开发银行、清华大学等主办和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财政部等官员、专家参与的跨国研讨会聚焦了中国的环境问题。该研讨会上发布的《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中文版报告提出,尽管表示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地运用财政和行政手段治理大气污染,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仍有7个位于中国。

“中国面临的环境挑战可以说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复杂,”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哈米德·谢里夫(H am idL.Sharif)说,“虽然中国环境在许多方面已经得到改善,但是由于环境压力增大,整体形势仍在恶化。在中国的环境形势达到转折点之前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原因

涉及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

14日,北京市环保局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本次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原巡视员李新民14日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坦陈,把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控制在1200万吨以内,才能满足适合户外活动的“三级天”要求;但“十一五”末期较“十五”末期减排二氧化硫超过10%之后,每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仍然达到2200多万吨,仍然远远超过1200万吨,“和二氧化硫一样,其他污染物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排放水平,短期内仍不能满足群众的舒适度和健康需求”。

“大气污染涉及到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规划等方方面面,短期内针对‘重污染’天气而采取的临时性应急措施无济于事。”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说。李新民则表示,近十年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都未得到明显改善。亚洲开发银行等发布的报告则表示,上述所有污染物来自工业点源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一方面,大部分二氧化硫排放均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炼钢、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这些行业占二氧化硫总排放的85%以上,大大高于它们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另一方面,由于包括PM 2.5等多种污染物,机动车尾气会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而过去几年,民用机动车(即非军用车、公务车和私家车)的数量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私家车年增长率更是达到20%。

具体到PM 2.5,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告诉记者,大型城市PM 2.5严重超标与以下因素相关:一是最远达到几百公里之外的植被遭到破坏,裸露的表土大量增加,沙尘远距离运输到城市;二是城乡结合部继中心城区之后大兴土木,以北京为例,五六环外尘土飞扬;三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污染物排放,包括燃煤锅炉、机动车尾气、炒菜油烟、加油站和家居装修的挥发物等等;四是周边城市重化工业污染物排放,如周边城市对北京PM 2.5排放的贡献度接近四分之一。

建言

顶层设计治本之策

“这么高的人类活动强度,这么多的环境历史欠账,熬过这么几天,来年还会遇到这种‘破天气’。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夏光认为,要建设宜人、宜居、宜游、宜商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布局、工业结构、管理水平都要进行全面调整。这个调整过程,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

亚洲开发银行上述报告显示,总体上,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比中小城市严重得多。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人口在100万至200万之间。此外,在中国局部地区,污染物相互作用,并且与来自附近城市和工业区的污染叠加,形成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因此,随着烟雾、阴霾、酸雨发生频率增加,这些区域的环境质量总体上在下降。

郝吉明指出,这几天,除PM 2.5之外的其他大气污染物也是超标的。PM 2.5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其他大气污染物经过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而二次生成的。但由于PM 2.5被炒得很热,实际上,“只治理PM 2.5,是治标不治本”。

除发达地区外,一位与会并发言的中国官员预计,当前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于东部地区10个百分点;未来五到十年,西部地区城镇化率有望赶上东部地区。谈到如何避免重蹈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的覆辙时,该官员表示,不主张在西部地区建设北京、上海那样的特大型城市。他建议,要发展“关中—天水”“成渝”“北部湾”三大城市群,在大型城市周边建设若干个小城市,周边再点缀若干个小城镇,这有助于突破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瓶颈。

李新民则建议,尽快在顶层设计层面提出大气污染“治本之策”。一方面,随着未来十年城镇化率的持续提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物排放源防治的水平,一定要跟得上城镇化进度。另一方面,环保部门不能只当生态修复和事故处置的“消防队”,也不能只当严防死守环境风险而疲于奔命的“守门员”,环境保护必须充分介入到工程审批、发展规划、经济政策之中,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这样既节约了财政资金,又能建设好“美丽中国”。

记者梁嘉琳北京报道

相关专题: 我国中东部地区遭遇严重雾霾天气

第五篇:遥感技术在中国湿地的研究

遥感技术在中国湿地的研究

(李梦桃 资工11003班

学号:201007641)

摘要: 对中国湿地以往的研究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予以回顾,讨论遥感技术近年来在中国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过程中的应用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遥感技术在土壤上的应用。

关键词: 遥感技术 中国湿地 应用 意义 引

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列为世界三大生态系统,享有“地球之肾”的美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湿地是指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或过湿的土地与生长栖息于其上的生物物种构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它不仅在净化环境,调节气候,改善人类居住条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众多的动植物,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中的鸟类,两栖类等生长栖息之处,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自然土地资源。由于湿地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兼有水,陆生态位,因而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同时具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群而成为天然的物种库。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国家之一,而且还有独特的高原湿地。近些年来由于人口与土地资源等原因,中国湿地已经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开垦,或受到干扰和破坏,及时准确的掌握湿地资源的现状和动态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随着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逐渐称谓研究地球表面变化研究的主要手段。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等特点,为湿地环境状况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源;地理信息系统有较强的空间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能准确分析和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动态分析。因此遥感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对遥感信息处理,分析的强有力支持,使遥感技术成为宏观检测最重要的手段。

遥感技术的方法与原理

2.1对于湿地研究的工作方法

对于湿地的遥感调查,以遥感信息为主,利用遥感技术(RS)波段多、视域广、信息丰富、现势性强等优势,结合已有的地质、水文、土地、湖泊、河流、海洋及环保等与湿地有关的信息资料,采用全球定位系统野外定点方便、精确度高的特点,并采取多源信息相互印证的工作方法,室内解释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解释资料与已知成果相结合,提高了遥感解译的效果和质量。

首先,收集遥感数据和其他专题资料,对遥感数据进行几何纠正、融合、镶嵌和分福等处理,得到具有统一地理坐标、相互配准的多元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各时相湿地的的初步解译结果;然后,结合野外勘察,建立详细解释标志,验证各期湿地初步解译结果,经室内再解译、分析判断、修改补充和整理,获得各期湿地信息提取结果,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技术提取湿地的变化信息,并对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对导致湿地变化的原因进行研究探索。湿地数据处理包括遥感图像几何纠正、图像增强、图形镶嵌等,其主要技术流程包括多时相遥感影像以及其他GIS数据源的坐标配准、湿地信息分类提取、统计分析以及空间分析等。

2.2湿地地物光谱的测量和特性分析

遥感信息的分析识别主要依据地物反射光谱随波长变化情况,即地物反射光谱特性,地 物反射光谱特性是应用遥感图像区别地物目标的物理基础,不同的地物具有不同的反射光谱特性,因而,湿地地物反射光谱的测量分析也是进行湿地遥感应用研究的重要基础,我国科研工作者在此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在中国最大沼泽湿地—三江平原沼泽区,沼泽湿地面积约110多万公顷,占全国沼泽面积的十分之一,是中国沼泽分布最广,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此进行的沼泽湿地地物光谱测量分析,对湿地地物的识别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中国最大的野生芦苇区—新疆博斯腾湖苇区湖滨湿地面积约为4万公顷,年产芦苇25万吨,且芦苇株高、径粗、叶茂、纤维长,是优质的造纸原料,在此开展的芦苇光谱特性测量分析,为高精度的芦苇分类识别及生物量的估测奠定了基础;中国重要的海滨湿地—江苏海岸带滩涂湿地总面积为756万公顷,约占全国海涂总面积的20%,这一沿海滩涂的地物辐射测量对海滨湿地资源结构的分析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在这些测量分析中得出:湿地植物光谱与盖度、长势有关外,背景环境(微地貌、排水情况)等也有影响;可从光谱反射差异上分辨出植被类型—小叶樟、蒲草、甜茅、苔草、芦苇等[1];在以芦苇产量估测为目标的芦苇反射光谱测量中,符合大多数绿色植物反射光谱特性规律,在可见光区光谱反射率不超过10%,随着波长增加到40%,在近红外区达40%以上。但芦苇叶片的多少、大小等对反射均有影响,不同的生态群落(旱生、湿生、混生等)、叶绿素含量等也导致光谱反射率的差异,由此,可分辨出不同类型和长势等级的芦苇,为芦苇生物量的估测提供了依据[2];在可见光区,芦苇、水、稻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均比较接近,但在近红外区有的升高、有的降低,反射率曲线幅度离散,这种现象为选择陆地卫星近红外波段图像进行芦苇资源调查提供了依据;在海滨滩涂的辐射测量中得出,在0.8~1.1um波段,各种滩涂类型辐射值之间差异较大,可分出草滩、泥滩、粉砂滩等,为海滨湿地空间结构及生物资源分析打下了基础[3]。

2.3湿地土壤含水量的反演

土壤湿度的遥感监测主要从可见光到近红外(380~2500nm)波段,通过建立土壤湿度与反射率的关系对土壤水分进行估计[4]。Bowers等指出,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水分与水分吸收强度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5],当土壤的含水量增加时,土壤的发射率就会下降。Bowers等[6]还指出,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时,土壤的光谱反射率在整个波长范围内降低,尤其在760nm,970nm,1190nm等水分吸收波段,反射率下降更为明显。对于植被和土壤来说,这是由于入射辐射在水的特定吸收带处被水强烈吸收所致。

1978年Philip等[7]就指出,在光谱的可见光波段,潮湿的土壤与干燥的土壤相比,反射率明显下降,所以在下雨的时候,湿的地方光线总是很暗。而Liu和Baret等[8]的研究表明,土壤光谱反射率在一定的土壤水分临界值之下时随土壤水分的继续增加而增加,而这个临界值通常大于田间持水量。

2.4土壤含水量的光谱反演

湿地土壤由于土壤含水量的不同,具有多种土壤形态,从湿地干土到含水量较大的淤泥,从河岸的滩涂到湿地水体中的悬浮泥沙,都具有不同的光谱响应特征,影响水体的光谱响应。1968年Ben-Gera,Dalal相继利用近红外波段的吸收系数准确的测出土壤含水量。1991年Ben-Dor修改了NIRA方法,使其适用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土壤分析。遥感技术在湿地的实际应用

我们结合天津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本着重点突出、确保监测质量、有所创新、不断拓展遥感应用领域的原则,充分利用航天遥感多源、多时相的优势,开展天津市2001 湿地保护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工作。

鉴于目前没有湿地保护分类国家标准,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做如下分类:1 .泻湖湿地;2 .河流湿地;3 .湖泊湿地;4 .海岸滩涂;5 .人工湿地;6 .沼泽湿地;7 .干枯河流。从遥感解译统计数据看,市内六区湿地面积2001 年比1 999 年减少49.9 公顷,年均减少 5.2 % , 全市干枯河面积为7354.2 公顷,除市内六区和宁河县外,人工湿地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我市大型水库遥感解译数据看,水库占地面积远大于实际水面面积,其中,北大港水库占地面积为 16400.0 公顷,实际水面面积为 13455.3 公顷,于桥水库占地面积为 11042.0 公顷,实际水面积为 5925.1 公顷,七里海水库占地面积为 5321.0 公顷,实际水面面积为 5081.0 公顷,团泊洼水库占地面积为 16377.0 公顷,实际水面积为 5117.2 公顷。尽管这次遥感动态监测基本涵盖了市域陆地各种湿地(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水域除外),但遥感监测湿地总面积仍比规划数据少 33008.1 公顷。

卫星遥感湿地保护动态监测数据表明,天津市湿地主要由坑塘洼地构成(含水库、湖泊和人工湿地等),占天津市域湿地总面积的75 %,其次是有水河流,占湿地总面积的11 %,干枯河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4 %,而干枯河占河流总面积的25 %,部分干枯河内已经种植了农作物。

近年来,天津市域湿地萎缩,湿地污染加重,湿地生态遭到破坏。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多方面原因,天津自然界长期演变形成的湿地正在不断退化和丧失。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水库、塘坝拦截了客水,使洼淀的水资源不能及时补充,各地大规模兴修农田水利,城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海河流域降水减少,水污染对湿地环境的严重影响等,因此,如何尽快摸清我市湿地现状,查找湿地环境恶化成因,制定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湿地规划,已经成为天津湿地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卫星遥感影像包含大量城市信息,只有将城市遥感监测、解译数据信息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卫星遥感在城市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遥感应用才能实现从信息提取到信息管理、信息分析和辅助决策的转变。

4.遥感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在30多年的时间里,各种遥感数据源都广泛地应用于湿地的研究中。从对湿地范围的变迁、生态系统的演变进行的宏观监测,到湿地组成成分的遥感信息提取、湿地环境因子的反演等,都不断地拓展和探索着遥感数据的应用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实地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在对湿地水体的信息提取,湿地土壤湿度的监测、湿地植被的精细分类以及湿地类型的划分方面作如下展望:

1)遥感技术应用于湿地研究方面的数据源呈现多源化。多源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及其相互之间的融合使用将成为湿地遥感技术研究中的发展趋势;而利用多元遥感数据,发展复合分类法技术,有助于湿地因子提取和湿地分类精度的提高,将进一步促进遥感影像分类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

2)高光谱技术在湿地植被生物量估测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3)建立湿地土壤含水量与湿地边界的相关性分析,并通过湿地含水量的反科学界定的湿地范围。

4)湿地植被群落精细分类技术的研究。

5)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和自然因素的干扰,已经造成了许多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湿地资源的严重丧失,大片的自然湿地逐渐分离破碎[9],即使在我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三江平原也已经没有了集中连片的湿地[10],自然湿地在景观上的斑块化和功能退化已经既成事实[11-12],因此,湿地的研究与保护刻不容缓。

我局遥感应用成果,得到了有关部委和天津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成为市政府实施电子政务、数字城市战略,获取城市资源环境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我们将密切注视卫星遥感技术的最新进展,紧紧结合城市管理和城市信息化建设需要,努力创新,通过开展卫星遥感新技术、新方法的试验和示范应用,不断拓宽卫星遥感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领域和范围,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机制和途径,逐步建立城市遥感动态监测和评价体系,为城市信息化、政府科学决策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兴汉.卫星图像在三江平原沼泽资源研究中的应用。见: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遥感

技术研究与应用资料汇编.科技文献出版社,1984,233~238.2.丁 志,刘培君,张 琳.新疆博斯腾湖芦苇光谱特性及其在芦苇资源考察中的应用.见:中

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遥感技术研究与应用资料汇编.科学文献出版社,1984,245~251.3.唐文周,孙国清.利用陆地卫星图像和数字资料对江苏海岸带进行了分类的研究.见:中国

科学技术.遥感技术研究与应用资料汇编.科学文献出版社,1984,252~260.4.Priyabrata S,Rabi N S,Bhabani S D,et al.Estimation of soil hydraulic propertites using

proxinmal spectral reflectance in visible,near-in-frared,and shortware-infrared

(VIS-NIR-SWIR)region [J].Geoderma,2009(152);338-349.5.Bowers S A,Smith S J.Spectrophoto metric determination of soil water content[C]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n Proceedings ,1972,36:978-980.6.Stoner E R,Baumgardner M F.Characterristic variations in reflectance of surface soils [J].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1981,45:1161-1165.7.Philip H S,Shirley M D。Remote sensing:the quantitative approach[M].Berkshire: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Book Company,1978:147-168.8.Liu W D,Baret F,Gu X F,et al.Relating soil surface moisture to reflectance[J].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02,81(2/3):238-246.9.刘红玉,张世奎,吕宪国,等.三江平原流域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2):289-295.10.刘红玉,张世奎,吕宪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挠力河流域湿地景观变化过程研究[J].自

然资源学报,2002,17(6):836-841.11.汪爱华,张树清,何艳芳.RS和GIS支持下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动态变化研究[J].地理

科学,2002,22(5):636-640.12.刘红玉,张世奎,吕宪国.三江平原湿地景观结构的时空变化[J].地理学报,2004,59(3): 391-400.

下载巡航导弹之父中国在研究全球攻击超音速巡航导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巡航导弹之父中国在研究全球攻击超音速巡航导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子商务在中国——行业最新研究文章

    电子商务在中国——乱中求变 同学,你逛过商场吗? 已经猜到你的回答了,你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我:“那还用说!” 那么,你逛过网上商场吗? 如果你的回答依然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是紧紧把......

    中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立场与政策

    中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立场与对策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及当今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谈判中......

    中国在面临经济全球化时应如何把握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面临经济全球化时应如何把握机遇和挑战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在特定的......

    《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读后感

    《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读后感谢燮G20峰会刚刚在美丽的杭州闭幕,中国为准备这样的盛会,不仅仅是中国作为东道主、杭州作为主办城市的努力,从更高的视角来看,这......

    道教与佛教在中国的现状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道教与佛教在中国的现状研究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考生姓名:王静 考生所在单位:邢台市内丘县平安小学 准考证号:05550410017......

    2PSE在中国石化的研究与应用

    2PSE在中国石化的研究与应用.txt25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2PSE在中国石化的研究与应......

    中国古典音乐在钢琴演奏中的美学研究

    中国古典音乐在钢琴演奏中的美学研究 中国古典音乐通过钢琴演奏,能够更鲜明和灵活地被听众所接受,是一种全新艺术的展现,突破了用东方古典乐器所展现出的民族气息,赋予中国古典......

    必胜客在中国发展的营销策略研究

    必胜客在中国发展的营销策略研究 1.必胜客背景介绍 1.1必胜客的诞生与全球发展 1.2必胜客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1.3百胜国际餐饮集团简介 2、必胜客中国营销现行策略分析 2.1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