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市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厦门市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排污权储备和出让行为,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的意见(试行)》(闽政[2014]24号)、《福建省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管理办法(试行)》(闽环发„2014‟15号)、《福建省环保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的意见》(闽环发[2015]6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排污权储备,是指市、区政府通过无偿收回、按投资比例收回、回购等形式,将排污权指标纳入政府储备的行为。
本办法排污权回购,是指由市、区级政府财政出资,由市、区两级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机构通过排污权交易市场购买排污权指标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排污权出让,是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以拍卖、挂牌和竞价、协议出让等形式,将政府储备的排污权出让给排污单位的行为。
第三条 现阶段实施排污权储备和回购、出让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
第四条
环保部门负责排污权的储备和出让管理。财政主管部门负责排污权储备和出让资金收支的监管。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排污权储备和出让价格的监管。
第五条 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负责排污权的储备和出让。排污权储备和出让实行市、区两级账户管理,通过管理账户级别确定储备排污权权属。市级账户储备排污权由市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管理,储备排污权出让收入归市财政;区级账户储备排污权由区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管理,储备排污权出让收入归区财政。
(在区级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机构成立之前,市、区两级账户暂时由市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统一监管。区级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机构成立后,市、区级排污权储备账户实施分级管理。)
第六条 排污权储备和出让应符合区域总量控制要求,必须将排污权储备和出让工作纳入福建省排污权储备综合管理系统管理,并与污染减排核查核算、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排污许可证等制度相结合。
第二章 排污权储备
第七条 政府排污权储备来源和方式:
(一)排污单位破产、关停、淘汰、取缔的,其无偿取得的排污权,无偿收回;有偿取得的,通过交易或者协议出让的方式由政府回购收储。属于厦门区域内异地搬迁的,其排污权不纳入收储,优先用于搬迁后项目建设,多余的部分由迁出地所在区政府收储。
(二)“十二五”以来至《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实施之日(2014年5月23日)前排污单位关停部分生产线获得的富余排污权,无偿回收政府储备;《意见》实施之日后排污单位关停部分生产线获得的富余排污权,在缴纳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后,可申请政府原价回购或通过市场交易出让。
(三)自环评批复之日起超过五年未开工建设的新(改、扩)建项目,以及停止建设放弃使用的已购排污权指标,属政府储备排污权出让的由政府按照出让价格70%回购;属市场交易获得的,由排污单位在排污权市场上出售,出售价格高于原价部分作为排污权有偿使用收入收归国库。
(四)对新(改、扩)建项目环境评价文件批复的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低于原估算买量,或在建设期间因适用污染物排放标准更新而必须进行提标改造,形成的富余排污权,无偿取得的由当地政府无偿回收。有偿取得的,属当地政府出让的部分,由原出让的当地政府原价回购;属通过排污权交易市场取得的。可由企业自愿出售,出售价格高于原价部分作为排污权有偿使用收入收归国库。
(五)在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的前提下,由政府投入集中式污水治理设施、工业污染深度治理设施获得富余排污权,按政府投入比例收回排污权,纳入储备。
(六)排污单位自愿放弃的可交易排污权指标,或排污单位直接出售给政府的排污权指标。
第八条 按照责权对等和储备排污权效益最大化原则确定储备排污权权属:
(一)根据《厦门市工业区布局规划图》(见附件)确定储备排污权权属,市规划图中没有规划工业区的行政区排污权储备量全部纳入市级账户管理。
(二)市规划图中有工业区规划的行政区,政府投资建设的集中式治理工程产生的储备排污权,按照5:5分成纳入市级账户和区级账户。
(三)政府回购的储备排污权,属市财政出资回购的,划入市级账户管理;属区财政出资回购的,划入区级账户管理。
(四)无偿回收的储备排污权,按照储备排污权来源审批级别确定权属,来源于市级审批项目的储备排污权,划入市级管理账户;来源于区级审批项目的储备排污权,划入区级管理账户。
第九条
当交易市场排污权价格低于上季度我市相应排污权指标加权平均价的50%时,市、区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应启动排污权回购程序。
第十条 排污单位可申请政府回购排污权指标。排污单位申请政府回购排污权指标时,须提供排污许可证和获得排污权指标交易凭证,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机构按不高于上季度我市相应排污权指标加权平均价的70%实施回购,并按照回购出资方确定储备排污权权属。
第十一条 按照《福建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逾期未申请重新办理的,核发排污许可证环保部门应当依法注销排污许可证,并通知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机构收回其排污权指标作为政府排污权储备。
第三章 排污权出让
第十二条 按照权属确定储备排污权出让对象范围。区级账户储备排污权原则上只能出让给本行政辖区建设项目,市级账户储备排污权可出让给厦门行政区域所有建设项目。当市级账户储备排污权不足时,区级账户储备排污权应服从市政府调配。
第十三条 储备排污权出让遵循以下原则:
(一)建设项目所在行政区区级储备排污权先行出让保障,不足由市级储备排污权补足。
(二)工业企业减排、破产、关停、淘汰、取缔形成的储备排污权,应优先投放市场。
(三)先储备的排污权先出让。
(四)跨区级行政区出让的,需符合受让区域环境功能达标要求。
(五)来源于火电、造纸、印染、皮革、合成革、水泥、建筑陶瓷等实行行业总量控制的储备排污权,按照该行业所重点控制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只出不进”的原则进行出让。
第十四条 储备排污权出让优先保障厦门市重大项目建设。主要包括:
(一)市级以上重大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含工业园区集中供热项目)、民生工程;
(二)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
(三)厦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污染物产生指标达到国家清洁生产标准一级水平的建设项目
第十五条 发改部门应及时将重点建设项目通报给同级环保部门,环保部门应根据项目建设新增排污权指标需求和排污权交易市场供需情况,制定储备排污权出让计划。
第十六条 为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在市、区排污权储备量有富余的前提下,可采用协议出让方式投放储备排污权。协议出让价格要求如下:
(一)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民生工程、污染物产生指标达到国家清洁生产标准一级水平的建设项目等有利于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建设项目,协议出让价格按照福建省初始排污权指标有偿使用费收费标准执行。
(二)厦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市政府发改部门发布产业目录为准)、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协议出让价格按照上季度我市相应排污权指标加权平均价的50%执行,但不得低于福建省初始排污权指标有偿使用费收费标准。
第十七条 当交易市场排污权价格比上季度我市相应排污权指标加权平均价高50%以上时,市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应协调各区储备机构向排污权市场投放储备排污权,确保我市排污权价格相对稳定。
第十八条 储备排污权禁止出让给印染、化工、合成革和人造革、造纸、电镀、建筑陶瓷、燃煤火电、水泥、合成氨、平板玻璃等重污染行业建设项目。
第十九条
储备排污权不得用于《厦门市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准入特别措施(负面清单)》中规定的限制发展类、禁止发展类建设项目。
第二十条 区级储备排污权出让程序如下:
(一)区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拟定排污权储备出让计划,经同级环保部门审查后,报设区市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
(二)设区市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审查后,经设区市环保部门同意后,反馈给区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并报省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备案。
(三)区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委托交易机构出让储备排污权。
第二十一条 市级储备排污权出让程序如下:
(一)市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拟定排污权储备出让计划,经设区市环保部门审查后,报省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备案。
(二)市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委托交易机构出让储备排污权。
第四章 实施与监督 第二十二条 市、区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应将排污权储备、出让信息及时录入全省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管理信息系统。
市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应加强排污权交易数据的维护管理,逐月汇总排污权交易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公示,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第二十三条 各级环保、财政、发改部门应建立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的联动监管机制。环保部门负责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的监管,财政部门负责排污权储备和出让资金收支的监管,并根据排污权回购的需求提供资金保障,纳入预算管理。年度排污权回购资金超出预算时,由环境保护部门向财政部门申请追加专项资金。发改价格部门依据《福建省物价局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我省初始排污权指标有偿使用费收费标准核定及有关事项的复函》相关条款规定,负责对排污储备和出让价格实施监管。
第二十四条 政府储备排污权出让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中的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由各级政府授权同级储备管理机构委托交易机构代为执收,资金通过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收缴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二十五条
排污权储备出让收入扣除省级分成后,按照储备排污权权属确定储备排污权出让收入归属。市级账户排污权出让收入归市财政,区级账户排污权出让收入归区财政。
第二十六条 排污权储备出让资金使用按照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环保厅《福建省排污权有偿使用收入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执行,专项用于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排污权监管能力建设、交易平台建设维护、污染减排项目等方面。
第二十七条 对存在以下情形的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及相关责任人,视情节轻重,分别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约谈告诫、暂停出让等:
1.未按规定及时上报储备和出让信息的; 2.未按规定收储、出让排污权的 3.拒不接受检查、弄虚作假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试行,有效期为两年。国家及省政府对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管理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篇:浙江省储备成品粮管理办法(试行
【法规名称】浙江省储备成品粮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颁布文号】浙政办发〔2010〕107号 【颁布时间】2010-08-16 【实施时间】2010-08-16 【正 文】
浙江省储备成品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储备成品粮管理,保障粮食应急供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浙江省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和参与储备成品粮承(代)储、经营管理、监督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储备成品粮,是指省、市、县(市、区)政府用于调节所辖行政区域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并纳入地方储备粮规模总量的成品粮储备。
第四条 储备成品粮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省政府下达计划。各市、县(市、区)可以根据当地实际适当增加成品粮储备数量。
第五条 储备成品粮的品种应当适合当地居民口粮消费习惯和应急需要,一般为国家标准三级及以上的晚粳米或中晚籼米,不得以原粮或半成品粮折合顶替储备成品粮。
本省区域内国家指定的重点城市,储备成品粮的品种、规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
第六条 省政府下达的储备成品粮计划由市、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储备成品粮的行政管理。
第七条 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以下简称承储企业)按照《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承担储备成品粮承储业务和日常管理工作。承储企业仓容不足的(包括不适宜存储成品粮造成的仓容不足),可以委托具有一定规模、具备相应储存条件、诚实守信的粮食加工、批发经营企业或经营户(以下简称代储企业)代储储备成品粮。
第八条 储备成品粮的调用权归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启动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并作出应急调用决定时,承(代)储企业应当执行同级粮食安全应急指挥机构的指令,按政府指定的价格组织应急供应。
第九条 承储企业应当落实应急调用所需的运输车辆、人力物力。
第十条 储备成品粮所需资金由承(代)储企业向农业发展银行贷款解决或企业自筹解决。农业发展银行提供的贷款应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并接受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监督管理。储备成品粮所需的各项财政补贴费用由当地财政部门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商定。启动粮食安全应急预案所发生的必要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解决。
第二章 代储管理
第十一条 承储企业委托代储成品粮,应当向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报告,并提交储备成品粮代储方案,经书面同意后实施。承储企业对委托代储的成品粮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二条 承储企业应当按照自愿、平等、有偿的原则,择优选取代储企业,并与代储企业签订《储备成品粮委托代储协议书》,明确代储品种、数量、质量等级标准、资金、费用补贴标准、包装规格、轮换、动用、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基本内容。《储备成品粮委托代储协议书》自签订之日起15日内报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备案。
第十三条 代储企业常年经营的粮食最低库存量不得少于《储备成品粮委托代储协议书》确定的储备成品粮数量和本企业正常周转库存之和,并符合相应品种要求。
第十四条 储备成品粮应在当地存放,库点应当符合交通便利、易于购销调等条件。
第三章 仓储管理
第十五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以及各项仓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储备成品粮防火防盗、防汛防台等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第十六条 用于储存储备成品粮的仓房应保持完好,符合基本储粮功能要求,并且卫生、整洁、无污染。承(代)储企业应定期对储备成品粮的仓房进行安全检查和仓储设施维护。
第十七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积极应用绿色、生态、无公害的科学储粮技术,特别是低温、准低温等保鲜储粮技术,保证储备成品粮储存安全。
第十八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按规定建立储备成品粮库存实物台账,并于每月底报送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各县(市、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汇总后于次月3日前报送设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设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汇总后于6日前报送省粮食局。
储备成品粮库存纳入地方储备粮统计,由承(代)储企业按统计制度规定和统计折率折算为储备原粮统计上报。
第十九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成品粮储藏的有关要求,定期检查分析粮情,及时做好粮情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生储粮安全责任事故,应当按照仓储管理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十条 储备成品粮的运输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粮食储备局粮食运输管理规则(试行)》。
第四章 质量管理
第二十一条 储备成品粮按照“包装完整、码垛整齐、数字准确、堆桩安全”的要求,采取仓内包装储存。
第二十二条 储备成品粮一般采用小包装方式储存,包装物、标识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包装、标签标准等有关规定,注明品种名称、等级、净含量、执行标准、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等内容。各项标签应当清晰、齐全、准确。
第二十三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成品粮质量、卫生标准,制定储备成品粮质量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配备必要的检化验仪器和设备,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储备成品粮的质量和卫生抽检,确保储备成品粮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卫生符合食用卫生标准。
第二十五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储备成品粮的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和质量档案管理制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质量等级和卫生标准要求的成品粮,不得作为储备成品粮。
第五章 轮换管理
第二十六条 储备成品粮轮换应当遵循有利于保证数量、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有利于保持粮食市场稳定,以及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原则,做到保持规模、先储先轮、均衡有序,不得轮空。
第二十七条 承储企业自行保管的储备成品粮,由承储企业根据质量、保质期和市场供应等情况提出轮换方案,报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由承储企业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委托代储企业保管的储备成品粮,由代储企业在保证库存数量的前提下,结合粮食加工、批发经营等业务自行组织轮换。具体轮换时间和轮换次数视质量、保质期等情况与委托方协商确定。
第六章 监督检查与处罚
第二十九条 各级粮食、财政、审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加强对储备成品粮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储备成品粮库存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承(代)储企业储备成品粮库存进行检查,每月检查1次以上,并不定期随机抽查1—2次,确保储备成品粮库存落实到位,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十一条 农业发展银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储备成品粮贷款的信贷监管。承(代)储企业对农业发展银行依法进行的信贷监管,应当予以配合,并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
第三十二条 承(代)储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按照《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未规定的事项,按照《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各市、县(市、区)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储备成品粮管理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山西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出让委托书
山西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出让委托书
编号:
山西省排污权交易中心:
根据《山西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实施细则(试行)》相关规定,经 环境保护局核准,现向贵中心提出污染物为(标的物名称),数量 吨(大写)出让申请。本单位承诺:
1、严格遵守《山西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实施细则(试行)》和贵中心相关规定。
2、对提交的所有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
3、我单位授权 先生/女士(身份证号码:)为本单位授权代表,全权处理本次出让有关事务,其在此次出让过程中的签字与本单位公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特此申请。
委托单位(盖章): 授权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附件:《山西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出让审核意见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第四篇:南京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南京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
和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宁政规字〔2015〕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15年1月5日
南京市主要污染物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行为,充分发挥市场在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8号)、《江苏省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苏环规„2013‟02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第二阶段重点任务的意见》(宁委发„2014‟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坚持“资源有价、使用有偿,总量控制、许可排污,市场调节、适度溢价,公正公开、规范管理”的原则。
—1—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工业企业、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和医疗、宾馆餐饮服务单位(以下统称排污单位)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以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 按照国家、省下达的污染减排考核目标和本市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建立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确定区(流)域、主要行业以及重点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和削减措施。分配初始排污权和组织排污权交易必须符合区(流)域和主要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重点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科技示范项目的建设。
第五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协调本市行政区域内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排污权交易提供场所、信息、咨询、见证等服务。
第六条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不免除排污单位污染治理、污染损坏赔偿的责任和依法缴纳排污费等相关税费的义务。
第二章 排污权指标管理
第七条 市分配各区(园区)工业、规模化畜禽养殖类排污权指标之和不得超过本市总量控制目标,区(园区)核定给排污单位的初始排污权指标之和不得超过本辖区总量控制目标。
对区(园区)排污权指标的分配原则上按照区(园区)实际排放状况、产业发展规划、污染负荷强度、污染减排目标以及环境质量改善要求等进行综合分析;对排污单位初始排污权指标的核定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本市排污权指标有效使用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5年。排污权指标有效使用期限内,排污单位对排污权指标拥有使用、出让和抵押等权利。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排污单位可以购买排污权指标:
(一)排污单位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需要新增排污权指标的,应当通过排污权交易方式购买新增排污权指标;
(二)排污单位现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齐全的,应当通过排污权有偿使用的方式购买初始排污权指标;
—2—
(三)排污单位现有项目有短期(不超过9个月,下同)排污权指标需求的,应当通过排污权租赁的方式购买短期排污权指标;
(四)排污单位排污权有效使用期满的,应当通过排污权延续的方式购买排污权指标。
排污单位购买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新增排污权指标必须符合环境准入和区(流)域、行业总量控制的相关要求。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排污单位可以出让其经有偿使用的富余排污权指标:
(一)排污单位限产、转产、关闭或者调整产业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实施深度治理的;
(二)排污单位迁出本市行政区域的;
(三)排污单位排污权指标短期闲置的;
(四)其他可以出让的情形。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排污单位经有偿使用获得的富余排污权指标进行回购:
(一)排污单位限产、转产、关闭或者调整产业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实施深度治理的;
(二)排污单位迁出本市行政区域的;
(三)建设项目规模和工艺发生变化的;
(四)建设项目购入排污权指标满两年未进行建设的,或者停止建设的,或者未能通过环评审批的;
(五)其他可以回购的情形。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收回排污单位未经有偿使用的富余排污权指标:
(一)排污单位因限产、转产、关闭或者调整产业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实施深度治理的;
(二)排污单位迁出本市行政区域的;
(三)排污单位环境违法行为被责令关闭、取缔的;
(四)其他应当收回的情形。
第十三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需要,建立排污权指标政府储备库,对排污权指标保持一定比例的
—3—
储备,调控本市排污权交易市场和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政府储备排污权指标来源主要为:
(一)分配初始排污权时预留的;
(二)通过回购或者收回获得的;
(三)其他途径获得的。
第十四条 通过排污权有偿使用获得的初始排污权指标半年内不得出让;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得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新增排污权指标在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前不得出让,因故不再使用的可以申请政府回购。
第三章 排污权有偿使用
第十五条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和初始排污权核定技术导则,对排污单位现有项目核定初始排污权,征收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全面落实排污权有偿使用,为排污权交易创造条件。
第十六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管排污单位初始排污权的核定和有偿使用费的征收,并对区(园区)实施业务指导和监督。
区(园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排污单位初始排污权的核定和有偿使用费的征收,定期将本辖区排污权有偿使用情况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抄送同级价格和财政部门。
第十七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符合区(流)域和行业总量控制目标的前提下,以排污单位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为依据,按照现行排放标准和限值,结合行业平均排放强度控制要求以及排污单位近三年实际排放状况,对排污单位逐个项目核定排污权指标,确定排污单位初始排污权。
工业排污单位初始排污权的核定参照《南京市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初始排污权核定办法(试行)》执行,其他排污单位初始排污权的核定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执行。
第十八条 初始排污权的申报和核定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排污单位填报初始排污权申报表,连同相关证明材料一并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4—
(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污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在15个工作日内出具初步审核意见,明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各项目排放量、排放控制标准、核定依据以及意见反馈相关要求等;
(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污单位反馈意见进行复核,并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初步核定意见,对反馈意见逐项予以说明;
(四)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经排污单位确认的初步核定意见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五)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公示反馈情况逐项调查、复核,并在1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排污单位下达初始排污权核定意见,并告知办理排污权有偿使用的相关要求。
第十九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初始排污权核定意见及时办理排污权有偿使用手续,取得初始排污权,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一)排污单位填报《南京市排污权有偿使用业务申请表》,连同相关证明材料一并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初始排污权申请数量不得超过核定数量;
(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污单位的有偿使用申请进行审核,并在5个工作日内通知符合办理要求的排污单位签订排污权有偿使用协议,确定初始排污权数量、有效使用期限及缴费方式等;
(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与排污单位签订《南京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协议》,出具《南京市排污权有偿使用费缴款通知书》;
(四)排污单位按照协议规定和缴费通知书,在5个工作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取得缴费凭证;
(五)排污单位取得缴费凭证后,应当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排污许可证。
第二十条 排污权有偿使用费按照以下规定征收:
(一)排污权有偿使用根据全市总体计划逐步推进,收费标准分步实施,第一年按照收费标准的40%执行,第二年按照收费标准的70%执行,第三年起按照规定标准执行;
(二)排污单位购买排污权可自主选择一次性缴费(一次性缴清有效使用期限的全部费用)或者分缴费。凡一次性缴费的,在第一款收费
—5—
标准基础上,再给予20%的优惠。
第四章 排污权交易
第二十一条 本市排污权交易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在全市统一交易平台上实施。
第二十二条 排污权交易的主体分为出让方和受让方。
(一)出让方主要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拥有可出让富余排污权指标的排污单位;
(二)受让方主要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需要新增排污权指标的排污单位,有短期排污权指标需求的排污单位。
第二十三条 本市排污权交易采取公开竞价、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一)排污单位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新增排污权指标达到交易控制标准的必须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购买,未达到交易控制标准的以及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可以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购买。交易控制标准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总量控制要求明确。
(二)排污单位经有偿使用的富余排污权指标原则上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也可以申请政府回购;
(三)装机总容量30万千瓦以上省管电力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按照江苏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排污权交易必须符合以下范围控制要求:
(一)涉及水污染物的排污权交易仅限于在同一流域内进行;
(二)工业排污单位不得与其他排污单位进行排污权交易;
(三)火电行业(包括其他行业企业自备电厂,不含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部分)原则上不得与其他行业进行大气污染物的排污权交易;
(四)环境质量未达到控制目标的地区不得参与增加本地区相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排污权交易;未完成减排任务的地区和排污单位不得参与增加此类污染物的排污权交易。
第二十五条 本市排污权交易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每次按照排污权指标的类别设立相应交易场次,每个场次按照意向受让方的数量设立N-2个
—6—
交易轮次(N为此项指标的意向受让方数量,3≤N≤20)。每个轮次竞价交易前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布该项排污权指标的出让数量、购买数量和意向受让方数量,当排污权指标可出让数量为零或者意向受让方少于3个时,该项排污权指标交易活动终止。
第二十六条 购买、出让排污权指标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排污单位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排污权指标购买(出让)申请,填写《南京市排污权交易业务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通过的出具排污权交易业务联系单,并将排污单位购买(出让)申请和联系单一并提交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其网站公开发布出让排污权指标的相关信息,意向受让方在信息公告期限内办理交易登记手续,意向受让方按照规定缴纳交易保证金;
(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规范程序组织排污权交易,组织交易双方签订排污权交易合同,下达《南京市排污权交易缴费通知书》;
(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织交易资金结算:受让方在排污权交易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将交易价款支付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专用账户,其交纳的交易保证金按照相关约定转为交易价款;向符合交易价款划出条件的出让方划出交易价款;将政府储备指标出让收入划入市级财政环保专项资金账户;
(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标准收取交易服务费,向交易双方出具排污权交易确认单。对未被确定为受让方且不存在违规违约情形的竞买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退还其缴纳的保证金;
(七)受让方(出让方)取得排污权交易确认单后,应当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环评审批手续,申请或者变更排污许可证。
第二十七条 排污单位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富余排污权指标回购申请时,应当填写《南京市排污权交易业务申请表》,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和材料。
第二十八条 排污权租赁由排污单位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南京市排污权交易业务申请表》并提供相关材料。排污权指标租赁必须在同行业(水污染物在同流域)排污单位之间进行,仅限于当
—7—
使用。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参与排污权交易:
(一)被市级及以上实施环境保护区域限批的区(园区)在解除限批之前不得安排本辖区排污单位参与限批污染物的排污权交易;
(二)被实施环境保护挂牌督办的排污单位摘牌前以及被实施环境保护限期治理期的排污单位整改验收通过前不得参与排污权交易;
(三)未落实排污权有偿使用的排污单位不得参与排污权交易;
(四)排污权交易过程中有违规违约行为的排污单位一年内不得参与排污权交易;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 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一)排污单位在公开竞价交易中未能购足排污权指标但超过应当购买数量的70%时,可以在公开竞价交易后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购买不足的指标,也可以选择参与下一次排污权交易;
(二)排污单位超过合同规定时间仍未支付交易价款的视为违约,其通过公开竞价交易取得的排污权指标将自动取消;原出让方出让的富余排污权指标改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回购;
(三)排污单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强化污染治理,污染排放明显低于规定标准的,其富余排污权指标在规定标准提高前享有持续出让的权利;
(四)排污权交易优先安排排污单位出让富余排污权指标,当排污单位可出让富余排污权指标不足购买数量的80%时,不足部分由政府储备指标出让;
(五)排污单位应当认真履行排污权交易的各项规定和交易合同的各项约定。排污单位出让富余排污权指标应当提前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出让排污权指标的证明文件。
第五章 价格与资金管理
第三十一条 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区污染治理成本、环境资源稀缺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费标准,报省价格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8—
第三十二条 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排污权交易市场年平均价格与当年的有偿使用费标准相差达到30%以上,市价格主管部门启动动态调整机制,报省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三条 排污权交易价格,原则上不得低于当年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
(一)购买价格:按照受让方公开竞价当日排污权指标竞买成交价结算;
(二)出让价格:按照出让方公开竞价当日排污权指标加权平均成交价结算;
(三)回购价格:按照排污权指标原购入价的105%结算。
第三十四条 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和政府储备指标出让收入纳入环保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
(一)排污权有偿使用费由属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市价格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征收。每年2月底前,区(园区)财政部门应当将本辖区有偿使用费上决算数的30%上缴市财政,其他纳入本区(园区)财政预算管理;
(二)政府储备指标出让收入全部纳入市级财政环保专项资金管理。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和政府储备排污权指标的出让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使用财政票据,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三)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和交易资金统筹用于污染防治,纳入现行设立的环保专项资金管理。指标回购、交易体系建设和交易服务费等,由财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统筹安排。
第三十五条 排污权交易保证金和交易服务费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参与购买排污权交易的排污单位应当在信息公告规定的期限内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缴纳交易保证金,数额按照“指标购买数量×交易指标有偿使用征收标准×30%”计算;
(二)参与排污权交易的排污单位应当在签订排污权交易合同后3个工作日内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缴纳交易服务费,收费标准由市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报省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后执行。
—9—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建立排污权有偿和交易制度,是环境资源领域重大机制创新和制度改革。市、区(园区)相关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环境资源有价的理念,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排污单位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污染治理,积极参与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
第三十七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落实以下监督管理职能:
(一)掌握国家、省对本市污染减排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相关要求,按照最新排放标准和控制目标,及时调整区(流)域、主要行业、重点排污单位的排放总量;
(二)建立规范、透明的排污权指标审核制度,完善排污单位富余排污权指标的审核认定办法,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不得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排污单位以及未经审批的建设项目核定排污权;
(三)加大对排污单位的总量核算和执法监管,对超排放总量排放的单位一律依法查处。加强排污许可证的管理,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八条 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落实以下监督管理职能:
(一)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和排污权交易服务费标准;
(二)加强价格监督管理,规范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行为,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
第三十九条 市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落实以下监督管理职能:
(一)建立环保专项资金,将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和政府储备指标出让收入纳入专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
(二)加强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和政府储备指标出让收入的使用监管,保证重点减排工程和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
第四十条 社会公众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活动享有知情权,有权投诉或者举报违法行为。
第四十一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排污单位的执法监管,依法对超排污权指标排放的排污单位实施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10—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主要污染物,是指现阶段国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四项主要污染物。市政府可以根据国家政策以及本市环境质量改善的需要,调整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污染物种类;
(二)排污权,是指排污单位对环境容量资源的使用权,是经核定、允许其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排污权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确认,排污权的有效使用期限与排污许可证有限期限一致。排污单位现有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齐全项目的排污权又称排污单位初始排污权,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核定和办理;
(三)排污权指标,是指排污单位按照规定在某时间段内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许可量,以吨为基本计量单位。排污单位排放减少、长期不用的排污权指标以及短期闲置不用的排污权指标又称富余排污权指标,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出让和租赁;
(四)排污权有偿使用,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排污权指标有偿分配给排污单位的行为;
(五)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排污单位之间或者排污单位与政府排污权储备管理部门之间在指定排污权交易平台上进行的排污权指标购买、出让、回购、租赁等行为。
第四十三条 2015年1月起对本市行政区域内工业排污单位新增排污权指标开展排污权交易,2015年7月起对本市行政区域内工业排污单位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其他排污单位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执行时间另行规定。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5年2月10日起施行,国家、省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有新的特别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
—11—
第五篇:二氧化硫排污权暂行管理办法
大连市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暂行管理办法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通过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以最低费用实现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使全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实现通过经济手段促进污染治理,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大连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结合大连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一)本办法适用于大连市行政区域内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活动。
(二)二氧化硫排放权是指大连市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境保护部门)下达给各排污单位的排放指标,以《大连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证》中的排放总量指标为准。
(三)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是指根据区域环境容量和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在保障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的二氧化硫排放配额的买卖活动。
(四)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实施。排放权交易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其它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时限依据环境管理需要由市环保局另行公布实施。
二、管理部门及职责
(五)环境保护部门对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其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发展与改革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排污权指标交易基准价格和排污权指标交易价格,并依据指标稀缺程度、减排任务完成情况、污染治理成本等因素定期调整;财政主管部门负责设立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专项账户,并监督管理专项资金的使用。
(七)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实施分级管理。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行使下列职责:
1、负责组建大连市排污权交易管理办公室;
2、负责建立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管理具体程序及实施细则;督促排污权交易中心定期发布有关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信息;
3、负责各区域二氧化硫总量指标分配及核定;负责市控重点排污单位二氧化硫总量指标分配及核定;
4、负责国家、省、市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的新改扩建项目排污权申购审核;负责各区市县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大于等于10吨/年的新改扩建项目排污权申购审核;负责各区市县环境保护部门审批、且二氧化硫排放权跨区域交易的新改扩建项目排污权申购审核。负责全市所有
出让排污权审核。
5、负责指导、监督区、县(市)环境保护部门排污权交易工作。
(八)区、县(市)环境保护部门行使下列职责:
1、负责本辖区内除市控重点排污单位外的其它排污单位二氧化硫总量指标分配及核定;
2、负责本辖区内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小于10吨/年的新改扩建项目排污权申购审核;负责本辖区内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大于等于10吨/年的新改扩建项目排污权申购初审;负责本辖区内环境保护部门审批、且二氧化硫排放权跨区域交易的新改扩建项目排污权申购初审。
3、负责本辖区内申请纳入排污权交易体系的出让排污权初步审核;
4、负责对本辖区内各排污单位的二氧化硫排放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三、排污权交易
(九)排污权交易的主体为大连市辖区内纳入排污权交易体系的可出让方、申购方和排污权交易中心。
可出让方是指通过实施工程治理减排项目、结构调整减排项目和监督管理减排措施,在完成削减任务后,有多余指标可供排污权交易的排污单位。
申购方是指因实施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等,需要获取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许可权的排污单位。
排污权交易中心指拥有市政府排污权交易特许经营资质、在市环境保护局指导下从事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专门机构,是排污权可出让方和申购方交易的指定平台。
(十)20××年×月×日前,所有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硫的现有排污单位均可申请纳入排放权交易体系,并无偿获取二氧化硫排污权证。排污单位纳入排污权交易体系后,可参与排污权交易。20××年×月×日起,所有列入市政府及各区市县政府减排计划文件的现有排污单位均必须申请纳入排污权交易体系。20××年×月×日起,所有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硫的排污单位,必须获取排污权,且必须采用排污权交易方式获取二氧化硫排污权证。20××年×月×日起,所有无偿获取的二氧化硫排污权证必须转变为有偿获取。
鼓励现有排污单位按基准价格直接申购有偿排污权证。
(十一)无偿获取排污权指标的排污单位,随着国家、省、市下达的减排目标,有义务采取有效措施完成相应减排任务,且减排任务内二氧化硫总量指标由排污权交易中心无偿收回。通过有偿获取排污权指标的排污单位,仍必须执行国家、省、市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但按当年交易价格计算的所有收益归排污单位所有。
无偿获取排污权指标的排污单位如发生关闭、破产等情
况,其排污权由排污权交易中心无偿收回。对列入市政府总量减排计划,且按期完成关闭任务的,可酌情奖励,但奖励金额不得高于按当年基准价计算的总价的50%。通过有偿获取排污权指标的排污单位发生上述情况时,其排污权由排污权交易中心按当年基准价回购。
无偿获取排污权指标的排污单位实施搬迁改造的,若搬迁后二氧化硫总量指标需求降低,则在满足其搬迁后二氧化硫总量指标需求的前提下,剩余排污权由排污权交易中心无偿收回;若搬迁后二氧化硫总量指标需求超过原有排污权指标,则超出部分二氧化硫总量指标按交易价格有偿申购。
(十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出让多余的排污权指标。
1、无偿获取排污权指标的排污单位,通过实施工程减排或监督管理减排,超额完成减排任务的(减排任务由市环保局根据国家下达的减排目标负责定期调整,并对外公布);
2、有偿获取排污权指标的排污单位,实施工程减排项目、产业结构减排项目或管理减排项目,实现减排的;
3、有偿获取排污权指标的排污单位,发生关闭、破产等情况的。
出让价格采用排污权指标交易基准价格。
(十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申购排污权指标。1、20××年×月×日起,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所有新建项目;20××年×月×日起,未获取新建项目总量
指标确认书的所有新建项目; 2、20××年×月×日起,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所有新增二氧化硫总量指标的改扩建项目(仅需申购增加部分排污权指标);
3、未按期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限期治理任务的排污单位。
4、未按期完成减排任务的所有无偿获取排污权指标的排污单位;
5、经市环保局检查认定,获取的排污权证中二氧化硫总量指标低于实际排放总量,且差额超过20%的排污单位。
申购价格采用排污权指标交易价格。
(十四)排污权交易程序包括出让程序和申购程序。具体排污权交易实施细则由市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并实施。
四、其它规定:
(十五)市财政安排一定启动资金,用于排污权交易管理部门收购排污权。排污权交易中心的交易资金统一纳入在银行设立的排污权交易资金专用账户。排污权交易资金收益主要用于排污权收购、奖励、排污权制度完善、污染减排治理奖励及补助、环境质量改善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面。交易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十六)参加排污权交易的排污单位必须具备法人资格(含其他组织和个体经营者)。排污单位获取排污权后,不免除承担其他的法定义务,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有关法
律法规规定。
(十七)排污权交易中心排污权的来源除通过市场化方式取得外,还包括通过采取法律、法规及政策等综合措施取得的可交易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十八)鼓励工业企业向重点发展区域集中,引导各工业园区尽快完善环境基础设施。
(十九)企业通过异地购买或调剂二氧化硫总量指标的建设项目,若在我市排放二氧化硫污染物,需缴纳二氧化硫排污增容费。增容费征收标准按当年基准价的30%一次性征收。(排放指标带入我市,影响我市环境质量)
(十九)排污单位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的,一经环境保护部门发现,实施处罚、曝光,并限期6个月实施整改。限期整改期间,排污单位应缴纳超总量排污费。整改后一年内,若再次被环境保护部门查实超总量排污,环境保护部门可责令企业限期治理,限产限排或责令企业购买差额排污权。
(二十)对未完成减排任务的区市县环保局,市级环境保护部门有权暂停该区域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新改扩建排污权交易工作。
(二十一)环境保护部门应定期汇总并公布纳入排污权交易体系的排污企业排污状况。
(二十二)交易豁免范围等事宜由市环保局根据环境管理需要确定,并公布实施。
五、附则
本办法由大连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20**年*月*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