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的思考
关于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的思考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仅仅局限于专科层次的布局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对高级技术技能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为了独立学院自身的发展,还为了职业教育专科层次毕业生能够继续深造,独立学院必须举办高职本科。从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来看,独立学院的独特优势为其举办高职本科提供了可行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今天,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要以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培养目标,同时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引入“双师型”教师力度等。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
一、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的必要性分析
(一)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6号),独立学院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我国独立学院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当时教育部改革,为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国家鼓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举办独立的学院。独立学院创办后大规模招生,满足了一部分高考分数相对低的学生上本科学校的愿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传统上走普通教育路线的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对高级技术技能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迫切需要向职业教育靠拢。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将它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便产生了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的构想。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是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职业教育专科层次毕业生继续深造的良好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完整体系包括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等,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等专业人才的使命。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高职专科培养的人才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技能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而且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职业教育专科层次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愿望就更为强烈。独立学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毫无疑问是职业教育专科层次毕业生继续深造的良好途径。
(三)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经验的明智之举
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定位非常明确,就是以职业的需求和要求为指导思想,提供一种跨专业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德国“二元制”的应用科技大学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应用科技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强,因此一毕业就深受德国工商业界的青睐和欢迎。”我国的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这一点与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大致是相同的。既然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能够极大地促进德国的经济发展,那么当独立学院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说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是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经验的明智之举。
二、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的可行性分析
(一)内部条件分析
1.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高职本科大体一致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由此可以看出,独立学院主要为地方和区域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高职本科是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一种。“高等职业本科教育”是教育部为了适应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紧缺的国情,结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体系。高职本科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可以看出,独立学院和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大体一致,都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点为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提供了可行性。
2.独立学院学生独特的能力结构为其举办高职本科提供可行性
独立学院一般在各省市本科第三批次招生录取,极少数在第二批次招生,主要生源是一批未能进入公办本科高校而又希望接受本科阶段高等教育的学生。按照高考分数划入这一群体的学生,高考录取时基本处于本科最低档。介于普通高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独立学院,其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比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要强一些,技能操作能力水平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不相上下。正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也有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较为接近的技能操作能力水平,所以独立学院学生这种独特的能力结构为其举办高职本科提供了可行性。
(二)外部条件分析
1.国家政策对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给予支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其中特别提出的“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而应用技术大多和职业教育关系密切。对于一贯走普通教育传统路线的独立学院来说,国家的政策无疑给独立学院指出了一条新道路。政策暗示了国家希望独立学院能够充当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沟通的桥梁。也就是说国家政策对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给予了一定的支持,这为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提供了可行性。
2.母体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为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提供可行性
母体学校是独立学院师资来源的主渠道。在初创时期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至少有1/3是由母体学校在职教师兼任的,有1/3聘用了包括母体学校在内的退休教师,另外1/3才是独立学院自己的教师。母体学校最优质的资源就是它的品牌效应。独立学院在创办初期,借助母体学校的品牌效应来进行大规模招生。独立学院借鉴母体学校的教学传统,有效利用母体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少走好多弯路,这极大地促进了独立学院的发展。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需要良好的教学传统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而母体学校正好为独立学院提供了优质的教学传统和教育资源,这一点为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提供了可行性。
三、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的对策
(一)以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培养目标,严格按培养规格培养学生
高职本科主要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就要根据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教发[2003]8号文件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主,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因此,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要以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规格是学校对所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标准的规定,指受教育者应达到的综合素质,是学校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依据,是学校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三方面的具体要求。“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人才培养规格也将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际操作技术的能力。所以独立学院培养的既不是纯粹研究型的人才,也不是纯粹职业技能型的人才,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理论基本够用、实践动手能力更强、直接为社会建设服务的新型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要严格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培养学生。
(二)专业设置突出应用性,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优化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既然以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培养目标,那么在专业设置方面,独立学院就一定要突出应用性的特色。需做到:一是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设置应用型专业,注重理工结合;二是培育特色专业与营造专业特色;三是面向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设置专业,把社会需求状况、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作为专业设置的首要依据;四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向与新特点,调整改造老专业,发展新专业,以新兴交叉学科和应用专业为重点,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教育和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做大做强需求量大、适应面广的专业。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对于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充分强调综合性、灵活性和选择性。在注重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将专业理论学习与现代实践技能培训融为一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独立学院要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优化,需做到三点:一是在理论教学内容上,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二是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强化内容的综合性和设计性;三是在素质拓展方面,突出专业素养的提升。
(三)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引入“双师型”教师的力度
“在师资引进方面,独立学院要充分结合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和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优质的教师队伍结构对于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独立学院来说,退休教师多半年龄大,应届毕业研究生年纪轻轻,中年骨干教师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严重缺乏,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教师队伍年龄格局。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双师型”教授,是指既要具备高等院校教师的基本素养,又要达到企业工程师的基本要求,要求学术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双师型”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专业的实践操作技术能力,是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中流砥柱”。而独立学院缺乏的中年骨干教师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常常是“双师型”教师的典型代表。“双师型”教师的严重缺乏,对于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来说,是致命的硬伤。因此独立学院举办高职本科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加大引入“双师型”教师的力度。
独立学院必须拥有一支自己的高质专任教师队伍,同时可以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社会人士授课,做兼职教授,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建立能进能出的师资队伍流动机制,将水平不高、能力不强或者不适合当老师的流动出去,努力引进一批高职称、高学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充实专任教师队伍。“独立学院要重视自有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议其比例占到师资队伍总数的3/4左右,兼职和外聘教师占1/4左右,因此,独立学院人事部门应积极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努力创造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引进制度,建立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为学院的内涵式发展服务。”当独立学院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批优质的教师队伍时,就为自身举办高职本科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Z].2008-02-22.[2]杨荣.德国“双轨制”应用科技大学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借鉴意义[J].河池学院学报,2014(04):76.[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Z].2003-04-23.[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6-22.[5]何春林.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48-49.[6]钱国英,徐立清,应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2007:80.[7]刘毅,罗腊梅.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7):34.
第二篇:独立学院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思考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思考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是独立学院的热门专业,随着市场的饱和及生源变化,独立学院的艺术设计的生存和发展值得思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 艺术设计 发展独立学院发展概况
教育部于2003年4月印发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对独立学院进行了定义:“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一些普通高校按公办机制和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他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不属此范畴。”[1]《意见》对独立学院提出了“积极支持、规范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下,独立学院得到了蓬勃快速的发展,据教育部公布的2009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名单,全国有独立学院达318所,就广东来说现有独立学院已发展至17家,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地区。
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独立学院将要接收合格评估,独立学院的发展将面临着三条路:停止招生办学;被母体学校回收;通过评估,成为普通民办高校。显然,第三条路是独立学院的唯一出路。若能成功转设成普通民办高校,就意味着要脱去母校的光环,要保证招生生源,就只能靠办出特色。目前,好一部分考生在填报独立学院志愿时母体学校的分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我们学院的母体学校是华南师范大学,很多学生表现出比广大、广商二级学院的优越感;有两个应聘教师放弃了另一个薪资更高的二级学院来了我们这里,他们坦然是看中了母体学校。可见,母体学校确实发挥了光环效应。在未来的几年里,尤其是全省、全国生源紧缩的时候,只有办出了特色,打造出品牌实力的学校才具竞争力。艺术设计教育在独立学院的发展
独立学院具有较灵活的办学思路和模式,其专业设置可以紧跟市场,抓住市场导向,而不受国家任务或现有师资的限制。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事实上设计艺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智能军装到可以播放MP3的休闲装;从环境设计到室内装饰;从极富感观冲击的进口大片到创作的动漫、FLASH;从欣赏电影电视到会议展览„„在一个愈来愈投入视觉隐喻的世界里,设计艺术恰到好处地为这一需求提供了途径,也因此日益成为大众理解并乐意投资的一种视觉货币。[2]因此,设计人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在这种需求的指引下,各大公办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迅速遍及全国。独立学院由于其师资引进和用人较灵活,其生命线在于生源,于是对市场导向更具敏锐力和适应性,在市场的引导下,短短几年时间都纷纷开设起艺术设计专业。这种蓬勃发展的态势,将会较快地填补市场缺口,减弱设计人才在市场的紧俏性,市场对设计人才趋向饱和。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人口出生率的影响,至2015年高考生源将大幅度减少,在这种形势下,招生将会给独立学院带来很大的压力。艺术设计专业要在独立学院中长期发展,就要办出特色,保证报考生源,否则,只能面临被取缔。艺术设计在独立学院的发展思考
艺术设计教育如何在独立学院中长治久安呢?笔者就以下方面进行了思考。
3.1加强师德教育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校运转最重要的一个群体,师资水平、素质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独立学院教师没有编制,也不可能熬到编制,教师与学校之间是非常自由的雇用关系,教师的归属感没有先天的基础,加之受市场经
济利益的驱使,教师的精力难于集中于教学本身。而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决定其专业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容易让某些老师借其学科特点,片面地强调所谓艺术的个性和特点,出现“教师放课,学生逃课”的现象。学科特点导致常规管理难度很大,若像其他专业一样严格管理课堂,紧盯课堂,将会严重地束缚艺术设计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这种对课堂教学的不信任将会引起好老师的极度反感,这种过强的外力作用法不适用于艺术设计教育管理。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责任心和使命感,并采取一些激励机制、加强学院文化建设,提供人性化的后勤服务等措施,加强教师对所在独立学院的归属感,这种内化作用更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特点抓好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效果。
3.2加强考试制度改革
艺术设计是重实践,视觉感官很强的专业,课程作业不仅仅依靠文字来表达,更重要的是通过图纸、手绘效果图、机绘效果图、模型等进行形象展示。艺术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像其他学科那样用统一的概念、定义、定律、推理及运算方法传播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求异、个性化,寻求不同的创意思路。[3]死记硬背的考试模式在各艺术设计院系都不常用,常见的是以课程作业为依据进行打分。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有应付了事的现象,因为艺术设计的作业不像理科、工科,其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好坏之分,于是教师在作业评定中,对基本完成作业要求的学生给了60的感情分,因为形式上的补考和重修并没有实际意义,反而给教师带来后续的麻烦(催交作业、批改作业等)。也有的“富家子弟”请枪手,凑够作业数量完事。
考试制度是指挥棒,要保证教学质量,改革考试、考核制度至关重要。针对艺术设计教学的特殊性,应加强过程指导和监控,学生定期提交阶段性成果,由老师进行指导和评价,这样一方面避免学生最后提交冒充的作业,另一方面,教师的启发性指导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更具针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3.3加强校企合作 构建工作室教学模式
在现阶段,生源是独立学院的生命线,有生源才有学校的发展,而就业率是影响招生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受社会的认可,不迎合市场的需求,学生不能解决就业问题,招生指标就会被限制,而作为考生,在选报学校的时候同样关注学校的办学质量、品牌、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使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后就能投入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中,而不需要再通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培训,这种来就能用的人才方受到企业的欢迎。接触企业,将企业项目或课题引入到课堂中,往往是学生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提高。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就是企业环境的模拟,工作室通过接单、参赛、真题真做、真题假做等方式带领学生进行企业项目研究和设计,在工作中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掌握设计流程和方法,契合企业运作模式,培养真正企业合用的人才,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4课程安排及教学管理应遵循艺术设计教育特点
独立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社会热门专业于一身,独立学院通常是“综合学院”,管理者对艺术设计教育的不理解,导致课程安排的不合理性。艺术类课程安排一般以单元制为主,以保持每一阶段学生学习思维的连贯性,[4]课程的安排也以半天或一天集中安排为主,这种课程安排与学院公共课程的安排方法产生了矛盾。为了节约资源,公共必修课如马列、形势与政策、体育、计算机基础、英语等采取大班教学方法,把几个班甚至是几个系的学生统在一起上课,为了满足公共课的教学,无奈把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安排时间切得七零八落。这种不以艺术设计学科优先的排课方式,无视艺术设计学科特点,不以专业课程为重的课程安排方式无疑是本末倒置,节约的资源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
价,长期以往将得不偿失。
3.5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过程就是创意表达的过程,因此艺术设计类教学较其他学科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只会绘图,那就等同于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职业学院的培养模式,就体现不出其竞争力。在设计人才的需求中,创意能力强的学生最受欢迎,设计岗位远比做绘图岗位薪资待遇高。设计能力包括创意性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研究能力。创意性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的集中、概括、联想、创造新形象的能力,是指学生在旧元素的基础上加工改造,组成新元素,创造一种新形态的能力。创意性设计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设计实践和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寻求新颖独创的设计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如苏格拉底的问答式、孔子所用的举一反三式以及西方近年来巴勒士的问题解决式等等,这些都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方法。[5]
众所周知,独立学院是“贵族学校”,学费是普通公办院校的三倍,能就读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生源大多来自珠三角地区,据本系学生数据的调查,有不少学生家长是个体户、中小型企业家,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这为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学生创业是带动就业的一个有效途径,一个学生创办公司,会吸收几个甚至十几个同学作为员工,产生以一带几的群带效应。通过开设经管类的选修课,邀请社会企业家开讲座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以笔者所在独立学院为例,其办学定位为经管类院校,并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艺术设计在课程设置方面,就可以结合学院的专长,利用学院的资源,如师资、ERP实验室等,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或通过社团效应,给学生提供创业学习、演练和交叉学科学生合作的平台。经济系的网上销售技术,与艺术设计系的网页设计技术进行结合,强强联手进军当今热门的网购平台,将会体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新的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3-05-15(01).[2][4]楼慧珍.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和中国高等设计教育发展的对策.东华大学学报.2003年12月第3卷第4期
[3] [5]纪向宏 张品.论艺术设计教学的特殊性.中国轻工教育.2004.4
第三篇:关于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的若干思考
关于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的若干思考
摘要:独立学院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化的过程出现的新生事物。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实体,必须重视并加强共青团工作。本文阐述了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的定位,分析了存在的新问题,并对加强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思考
独立学院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化的过程出现的新生事物。近几年来,我国独立学院发展迅速,已成为本科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实体,必须重视并加强共青团工作。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定位
共青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是党开展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参与高校建设方面肩负着光荣职责,具有独特的优势。服务于党的生存和发展,保证党的历史使命完成是共青团的根本使命。围绕着这样一个功能定位,独立学院共青团组织着眼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和独立学院工作的特殊要求,紧紧围绕学院行政和党委的工作部署来开展工作,对青年学生实现组织教育功能。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出产物,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目标、生源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等都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
2.1 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削弱了共青团的地位和作用,给共青团工作印上了利益色彩,要求共青团工作有所创新并与之适应
独立学院采取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独立学院的运作经费主要靠按办学成本收费来维系,参与办学的社会团体或个人往往急于获取回报,在独立学院的运行机制中管理渗透着经营的原则,期望共青团工作多选择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或是“能提升学院知名度”的活动来组织和开展,还未认识到共青团工作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使得独立学院对共青团工作重视不够。这就要求共青团要结合独立学院办学特点创新工作模式、设计工作载体,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2 独立学院生源特点增加了共青团工作的难度,要求共青团工作更加灵活
与一本和二本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具有思想活跃,创新和自我意识较强、兴趣广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有较为强烈的参与意识等优点,缺点是基础不扎实,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自制能力、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不够。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共青团在工作内容、机制、方法、形式和手段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
2.3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引导着共青团工作的方向,要求共青团工作更加突出实践
独立学院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这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加突出实践环节,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第二课堂”。因而,突出实践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第二课堂就为共青团工作指明了方向。加强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3.1 把握方向,以实践为载体,加强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共青团是广大青年的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这既是共青团的性质,又是共青团的功能。共青团要始终坚持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开展一系列实践性强、参与度高的社会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占领思想阵地,引领校园文化。
3.2 夯实基础,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
独立学院办学历史不长,共青团的制度建设相对落后,办学实践中,许多独立学院的共青团组织制度大多照搬母体高校,缺乏对自身新办学体制的适应性。因此,在实践的道路上独立学院应通过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努力增强共青团的管理辐射能力,明确和进一步完善共青团工作的三级管理体制的形成,完善各级团组织的岗位设置。与此同时,独立学院还应切实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做好各级团干部的培训工作,努力构建一支理论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开拓创新能力强的独立学院团干部队伍。
3.3 打造特色,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加强精品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的新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组建不久,起步晚,底子薄,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特色化建设是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推动力。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并不在于面面俱到,而在于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专长。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办学的首要任务,独立学院主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本科人才,共青团组织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通过组织诸如辩论赛、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实践性强、辐射面广的团学活动,积极搭建各类人才发展的舞台,努力拓展第二课堂。通过积极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沟通交流能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
3.4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强工作机制创新
在实践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各种资源,是共青团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当前,独立学院共青团普遍面临资源短缺问题,单纯依靠自身有限的团内资源,无法满足和适应共青团事务日益社会化运行的需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已经成为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的一个必然需要和要求。独立学院共青团应在优质资源的利用上显示特色。一要充分利用母体资源,母体高校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管理资源和品牌资源,通过民办机制的运作,合理利用、扩张、盘活和优化这些资源,二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独立学院作为地方性大学,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以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开展团的工作,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提升共青团的能力,壮大共青团的实力,形成社会关注、共青团活跃的良好格局。共青团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物质支持,在独立学院财政支持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共青团要维持日常工作和开展各种活动需要大量的经费和成本,必须接受社会的经济帮助,多渠道、多形式地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为独立学院团工作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3.5 结合专业,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出发点,加强毕业生就业渠道建设
就业工作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是独立学院的中心工作之一。作为联系社会较为广泛的组织机构,共青团应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联系积极配合就业部门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创建工作,切实帮助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与此同时,共青团部门还应积极配合上级团组织,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西部计划和大学生“村官”的宣传和报名工作,以及联系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举办大学生就业招聘会等。
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青团的政治属性和高校的育人要求决定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共青团组织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更是独立学院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共青团组织是独立学院的重要组成机构,共青团工作是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独立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共青团工作必须紧密围绕学院建设与发展目标,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功能,在工作中积极探索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提高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水平,努力开辟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的绚丽华章。
参考文献:
[1]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中青发[2005]4号)[Z].2005.[2]叶兴仁,刘妍等.论共青团工作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7,(05).[3]陈海娟.创新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的路径选择[J].中国电力研究,2009,(18).[4]李晓菊.独立学院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J].文艺生活,2011,(04).[5]刘洁.独立学院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首都教育学报,2010,(04).
第四篇: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一.以教育为先导,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努力做到全程化,即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结合.阶段性是指毕业前的集中教育,连续性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不同的就业指导内容.学员通过就业讲座就业指导课等形式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法律制度及国家的有关规定,心情愉快的步入社会,走向人生下一个奋斗目标的起点;另一方面帮助毕业生掌握求职的基本文字能力及如何准备求职的相关资料,应付招聘单位的各种面试,提高综合素质 ,同时借助就业情景演练 ,提高毕业生的应变能力.二.以制度为保证,完善就业工作机制.1.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就业工作由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自从实行”一把手”工程以来,我院成立招生就业办公室作为就业工作的专门职能部门,明确一名副主任专门负责就业工作;
2.形成长效就业工作机制.我院就业工作基本型成员就业工作小组统一领导,院招生就业办公室组织协调,院团委(学生工作办公室)通力合作,专业管理部具体落实,班主任直接负责的全员参与责任明确高效运转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机制.3.完善了就业工作评估考核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就业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4.在签约高峰期坚持是性就业工作预警等级制度和责任联系制度,定期统计通报各专业各班级毕业生就业情况(包括就业率和院校排名),以 督促相关部门和责任人推进就业率的提高.三.以网络为平台,延伸就业工作臂膀。
我院积极建设就业信息工作平台,形成了较完善的信息发布和传递工作网络,并以制度加以保证。企业可以方便查询我院毕业生资源,学生也可以方便的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用人条件。
四.以市场为导向,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1.积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参加各类校企人才合作座谈会、走访各人才服务中心,组织参加省内外各类人才市场,对毕业生进行跟踪回访,目的是和用人单位建立长期良好的联系,主动让用人单位了解我们的毕业生。
2.举办行业或地区专场招聘会,积极推介我院毕业生。
3.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主动征求企业的建议,为培养适用性和应用性人才提前做好准备。
第五篇:独立学院简介
独立学院简介
一、独立学院的定义:独立学院是指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不同于以往普通高校按照公办机制、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它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
二、独立学院的特征:独立学院有三大特征:一是一律采用民办机制,所需经费投入及其它相关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学生收费标准也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二是实行新的办学模式。重点是突出一个“独”字。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三是实行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
三、独立学院的招生:独立学院完全以独立的个体参与招生,和母体高校无关,其招生计划数不在母体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数内,其录取分数线也是独立划出的,和母体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无关。
四、独立学院的收费:由于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因此收费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