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市委办发〔2004〕56号)

时间:2019-05-14 08:5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市委办发〔2004〕56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市委办发〔2004〕56号)》。

第一篇: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市委办发〔2004〕56号)

【发布单位】杭州市

【发布文号】市委办发〔2004〕56号 【发布日期】2004-05-12 【生效日期】2004-05-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

(市委办发〔2004〕56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4年5月12日

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浙委〔2004〕1号)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市委〔2004〕12号)精神,切实提高我市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加快都市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现就我市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农民劳动和创业技能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努力培育适应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农业要求的劳动者,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基本目标

2004年至2006年,在培训体系的培育上,通过资源整合,考核认定一批市级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达到适应需求、服务农民、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要求。在农民素质提高上,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失地(农转非)农民培训5万人、已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培训15万人、“绿色证书”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20万人;同时,通过院校培训,使3000名以上的农民获得大中专学历。

其中,2004年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失地(农转非)农民培训2万人,已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培训5万人,“绿色证书”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7万人。

三、组织领导

建立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培训领导小组)。由市委分管农业的副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农办、经委、建委、旅委、劳动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农业局、林水局、贸易局、科技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农办。各区、县(市)要相应建立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四、职责分工

培训工程分四类。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由市农办负责,市妇联配合,市劳动保障局帮助提供社会用工需求信息,并协助做好受训农民的考核发证与就业推荐工作。二是失地(农转非)农民培训和已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由市劳动保障局负责,会同市经委、建委、农办、旅委、妇联等相关部门抓好落实。三是“绿色证书”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由市农业局负责,市林水局、科协等部门配合。四是青年农民和农村管理骨干的学历教育及农村职业高中生的技能培训,由市教育局负责。

各类农民培训在市培训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市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农民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与综合协调。主要职责:拟订全市农民素质培训政策;制定实施方案;会同市财政局提出全市培训经费安排方案;承办市级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的认定;负责《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合格证书》(以下简称《培训证书》)的管理;组织对培训质量的监督检查、考核验收;编发培训信息;指导区、县(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工作等。

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市农办负责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主要职责: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培训指标的分解落实;拟订全市培训计划;审核各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情况和补助经费;会同劳动保障等部门抓好《培训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鉴定和发证;指导区、县(市)农办组织培训;协助市劳动保障局抓好已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等。

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失地(农转非)农民和已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分解落实指标;拟订全市培训计划;审核各地在二三产业就业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情况和补助经费;抓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发证与监督检查;指导区、县(市)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协助市农办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等。

市农业局会同市林水局、科协等部门负责农业适用技术和“绿色证书”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分解落实指标;拟订全市培训计划;审核各地“绿色证书”和农业适用技术的培训情况和补助经费;抓好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和农广校的管理;协助教育部门抓好农民“双证制”教育;指导区、县(市)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等。

市教育局负责农民学历教育(含农民“双证制”)和职业高中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抓好培训师资的认定、调配与培训;分解落实指标;拟订全市培训计划;指导区、县(市)相关部门按培训规划组织实施等。

市经委、建委、旅委协助市劳动保障局抓好本系统就业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

市财政局、人事局、贸易局、科技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共同配合抓好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对本地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负总责。由各区、县(市)农办(农业局)牵头实施本地农民的素质培训工作。负责制定本地农民的培训政策和培训计划;落实本级培训经费;负责农民培训券和上级补助经费的发放;负责农民培训经费的结算;负责农民学籍档案的管理和《培训证书》的管理;负责区、县(市)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的认定和各类农民素质培训机构的管理;定期向市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本地农民培训情况。

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和人民政府(办事处)是实施培训的基层单位,应协助抓好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掌握辖区农民的培训、使用和需求情况;制定与区、县(市)培训政策相应的管理办法;按要求投入农民培训经费,确保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积极组织和动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全面落实上级下达的培训计划任务。

农民素质培训机构负责农民学员的招生、培训和就业推荐工作;按照要求,分别向市和区、县(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培训情况、受训人员技能使用情况和推荐录用情况;抓好农民培训的档案管理。

五、实施方法

(一)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持有本市农村户口(包括因土地征用、撤村建居而农转非户口)、年龄在18周岁至45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培训采取本人自愿报名、村级推荐、乡镇审查,区、县(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的方法,由各级农民素质培训机构分期分批实施。

(二)培训基地。市级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在公开申报的基础上,由市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根据《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认定办法》的规定,在全市范围内认定。经认定的市级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应接受市培训领导小组的监督管理,并在宣传资料或相关新闻媒体上公告包括专业设置、培训范围、培训条件、收费标准等详细信息。各区、县(市)可结合本地实际,认定一批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要积极引导园区、企业、科研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培训。

(三)培训内容。培训分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业技术培训和学历培训等部分。按照实用高效和符合农民需求、市场需求、用人用工单位需求的原则,灵活选择,逐步调整。

引导性培训主要包括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城乡经济发展趋势、基本权益保护常识等。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包括经营管理、计算机应用、家电和机械修理技术、建筑技术、制造技术、餐饮技术、社会服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种养殖技术和加工技术、市场营销知识等的培训,重点是易操作、见效快、适合对路的致富实用技术。农业技术培训主要包括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的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增强农民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等知识的培训等。学历培训包括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双证制”教育,着重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民。各地可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内容。力求通过培训,使每个农民掌握1-2门就业、创业技能与农业适用新技术,为有效实现增收打下坚实的思想和技能基础。

(四)培训方式。在注重实际技能的前提下,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区分不同对象和不同专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培训。如长短班相结合、老师与学员之间双向互动、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和远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及“订单式”培训、“定向型”培训和委托培训方式等。

各地要协助各农民素质培训机构挑选属地企业作为培训的实习基地,使农民边学习、边实践,缩短学习周期,增强培训效果。农民素质培训机构要加强与当地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劳动力需求信息,提高就业率。要采用空岗申报和“企业订单,政府买单”的方式,积极鼓励有条件实施职业培训的园区、企业举办以招收本地农民工为主的各种定向委托培训班。(五)师资选配。农民素质培训机构的基础课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各地在职务评聘、专业技术考核、福利、评选先进等方面应给予普通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专业课教师要选聘有相关知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或高级工、技师担任,确保培训质量。要积极鼓励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企业的各类科技人员发挥专长,参与培训授课。要加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师资和校长的培养。每年对农民素质培训机构行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一次集训。

(六)培训考试。采取培训与考核分离的方式,客观公正地评价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以保证对学员考核和对培训工作评价的客观公正性。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理论考试一般在教学点进行,由培训指导老师实施。操作考试由各区、县(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可委托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实施。市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巡考制度,加强培训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七)培训标准。考核、颁证以“具备从业能力”为依据,突出人的技能培养。要通过培训,切实增强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和增收能力。国家已有职业标准的,各农民素质培训机构(企业)要按照标准实施培训。暂无职业标准的新开设专业,农民素质培训机构根据专业需要提出申请,报市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后实施。

六、培训管理

(一)规范学籍、档案和资料管理。各区、县(市)必须建立受训农民的学籍档案和资料管理制度。参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的农民,经考试合格,颁发《培训证书》。《培训证书》作为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资历证书,在本市范围内具有与劳动部门颁发的其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同等效力,用人单位不得歧视。对各类企业举办的员工技能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农民经区、县(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考核鉴定也可颁发《培训证书》。

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实行多证制。参加素质培训的农民,在获得《培训证书》、“绿色证书”的同时,经考试达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由劳动部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学历教育的农民,经考试合格的,由教育部门颁发国民教育学历证书。

(二)抓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各区、县(市)要引导从事相同培训项目的农民学员建立专业协会,通过协会形式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形成集技术指导、信息交流、产品流通、物资供应为一体的网络化格局。加强同每个参加培训农民的联系,掌握学员的技能使用情况,搞好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积极发挥农村信息网的作用,及时为农民提供企业用工、生产服务、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信息。各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要承担受训农民就业的安置推荐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发挥作用,协助做好培训后的就业推荐工作。要注意培育劳务基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同国外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对吸纳失地农民就业的企业,各地应参照吸纳下岗工人就业的政策实施补助,努力为自主创业的农民提供政策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在为受训农民办理执照和各类经营许可证时应给予优先照顾。在村干部的选拔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人员的聘用时,应适当给予优先。在制定贷款、承包、新项目推广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各地要鼓励农民参加高一等级职业资格的培训与鉴定。

《培训证书》有效期限为8年,到期应接受规定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其他已明确有效年限的资格证书,按有关规定执行。

七、资金筹措与使用

各区、县(市)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培训。各乡镇(街道)也要安排资金用于农民培训。各类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本单位农民工的培训予以支持。

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民培训,其中70%直接补助农民。其余经费用于对区、县(市)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考核奖励、《培训证书》和培训资料的印制等。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和截留。

农民按照自愿、实用、就近、方便的原则和招生范围选择培训点参加培训,政府资助或补贴的培训费用以发放培训券或刷卡等方式结算,不能兑现和转让。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捐资参与农民培训工作。允许对农民素质培训机构的冠名权进行拍卖,募集培训资金,有偿为企业定向培训熟练的技术工人。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有关部门及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要把农民素质培训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积极支持和大力扶持。各级要保证培训经费的落实并加强对培训经费使用情况和培训质量的监管。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在专业设置、培训方式、收费标准、就业推荐等方面营造有利于劳动力转移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

(二)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各成员单位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市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印制宣传资料,把培训政策、培训机构、培训课程、培训方式及培训收费等方面的信息送到千家万户。各区、县(市)和乡镇(街道)要在培训的招生、教学、使用等环节上给予大力支持,在指导培训机构做好农民素质培训宣传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村干部和信息员的作用,讲清政策,明确培训的科目、途径和手段,帮助农民克服对培训存在的畏难情绪和“既怕花钱学不好,又怕学了用不着”的思想,逐步培养农民参与培训、善于培训、乐于培训的意识。

(三)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各级各单位要根据全市农民素质培训的目标任务,围绕提高农民就业技能这个根本,结合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要加强对各类培训的业务指导,做到培训一批,就业一批,努力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各区、县(市)的培训工作在本意见下达后全面展开。6月15日前,各区、县(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市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总结

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总结

2014年,我校紧紧围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的目标任务,牢牢抓住市农办提出的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培训要求,共办了8个培训班,培训了402人次,取得了较好的培训结果。现总结如下:

1、重服务:培训过程中,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及农村妇女素质提升培训。在办班前,在联办乡镇干部的支持下,学校相关教师通过书面调查和电话访谈征求当地农民的意见,了解他们心中所思所想,找到他们的真正需求,做到培训有的放矢,不白话空谈。培训中,我校教师经常与学员沟通,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想法看法,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正因为做到了心中有学员,今年我校开办的培训班都深受学员欢迎。

2、重质量:培训过程中,我校以培训质量为中心,采取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及多种培训技能相结合的模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在家庭农场主培训班上,我校采取课堂授课和现场观摩等形式,比如,组织学员到 “花之语”农场进行实地参观,不仅提高了学员对农场主理论知识的了解,还增强了他们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大大促进了学员学以致用的能力,尽量让他们把科技知识宣传应用到田头地角,真正步入科技致富奔小康的健康发展循环轨道。农村妇女素质的提高对整个农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校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为目标,在多个乡镇举办了妇女培训班,通过对妇女们进行法律知识讲座,提高她们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通过对妇女们进行来料加工、月嫂、面点等实践知识的培训,让她们学到一技之长,鼓励了她们创业的积极性;通过组织腰鼓排舞的培训,帮助她们参加各级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像xx镇就获得了市排舞一等奖的好成绩。可以说,我校的培训不仅提高了农村男劳动力的经营技能,还提高了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和创业技能,丰富了农村妇女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她们的精神自信,对她们的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改观。

3、优师资:我校自身具有很强的师资优势,校内共有13位教师,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教师有10人,其中本科以上13人,硕士研究生2人,在读研究生2人。绝大多数都是经验丰富、知识技能高且认真负责的教师,对农民素质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专业性强的农业技能培训,我校采取聘请外单位的专业教师或专业从事人员助力培训工程,对我校的培训起到了很强的填补作用。例如,在家庭农场主班,我校聘请了专业家庭农场主进行了建设和发展家庭农场经验介绍;在村级财务管理专业培训班,我校聘请了纪委党风办主任作了“如何履行好村监会的职责”的讲座;在妇女维权班上,我校聘请律师进行关于妇女维权方面的法律知识介绍。通过校内外师资相结合,极大地优化了我校的培训教师资源,对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普遍提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和新农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篇: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全科组办发〔2006〕6号)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全科组办发〔2006〕6号 【发布日期】2006-06-26 【生效日期】2006-06-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

(全科组办发〔2006〕6号)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根据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的要求,农业部、中国科协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现转发给你们,请相关部门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二○○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根据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的要求,特制定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

一、主要任务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紧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大力开展农民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努力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主要任务是:

1.帮助广大农民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意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经营管理意识;树立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遵纪守法、反对愚昧的新风气;推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2.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生产和生活能力。提高农村公众了解科学文化常识、适应现代文明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的能力;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和城镇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

3.建立适应建设新农村和培养新型农民的要求,符合我国“三农”实际、具有时代特点的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体系和机制;搭建农民教育培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整合、开发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并实现共享利用。

二、组织实施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的安排,农业部、中国科协为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牵头部门;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广电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工程院等部门为责任单位。

为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成立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和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任组长,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陈凤秀和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高勘为副组长,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的相关司局负责同志任协调小组成员,各司局确定有关处室的负责同志任协调小组联络员。协调小组每年召开1~2次碰头会议,研究协调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会议纪要,由相关部门落实。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负责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日常联系,处理日常工作。

三、2006年工作安排

2006年,由协调小组统一组织、各部门共同开展以下工作:

1.6月初,提交各部门讨论、修改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推进工作实施,并于今年底完成各自工作任务。

2.“七一”前后,配合“节约能源”主题,举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启动仪式及相关科普活动。

3.下半年,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依靠广大专家,开展工作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

4.10月份,举办农民科学素质与新农村建设论坛,交流经验,探讨思路,提出下一步推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意见。

5.总结地方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成功做法,向社会推荐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农民科学生产和文明生活的有效模式。

四、2006年各部门工作要点

2006年,各部门在共同组织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总体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农业部

1.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通过科技下乡、技术服务、科技直通车、农民科技书屋、农业广播电视等方式,向农民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全年培训农民争取达到1亿人次以上。

2.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绿色证书培训。在全国有关县实施以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为培训重点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在全国大范围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培训骨干农民1000万人。

3.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阳光工程为载体,对农村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民开展转岗就业培训。通过中央财政扶持,对350万农民开展短期职业技能示范培训,对1000万农民开展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遵守法纪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4.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培养为核心,全年在200个县培养20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400万户。

5.组织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对400万新增沼气用户开展沼气使用和沼气综合利用知识培训;对全国1800万沼气用户开展安全生产和节能教育;新培训和鉴定沼气生产工4万人。

6.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今年培养具有中专学历的农村实用人才10万人;加大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力度,引导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7.实施乡镇企业蓝色证书培训工程,开展乡镇企业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管理人员和企业家培训,全年培训100万人。

8.建设农民科技书屋。以革命老区为主,在1000个村建设1000个农民科技书屋,向每个科技书屋无偿赠送400册科技图书和100张光盘。编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列宣传挂图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农民实用法律和政策常识》、《农村生产经营常识》、《村庄规划与建设》等4个培养新农民系列读本。

(二)中国科协

1.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通过转移支付项目资助支持10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0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0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和100名农村科普带头人,引导、鼓励和帮助他们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2.组织开展“百名科技大王进仪陇”和“百名科技大王进井冈山”等科技致富能手下乡活动。

3.修订《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标准》,增加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有关内容。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十佳示范案例评选活动;开展第三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培训工作。

4.通过示范引导、经验交流等方式,指导基层开展“一站(科普活动站)一栏(科普宣传栏)一员(乡村科普员)”建设。

5.协调组织农村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共享利用工作。

(三)中组部

1.认真开展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加快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步伐,为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培训创造条件;大力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增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切实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继续加强骨干队伍建设,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认真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在全国推开创造和积累经验。

2.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四)中宣部

1.组织协调中央重点新闻媒体,面向农村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传播科学知识,推广介绍农村适用技术。

2.举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村送文化、科技、卫生知识。

3.资助中、西部地区建设1500个村级图书室,为每个图书室赠送包括农业科技、生活科普知识在内的农村实用图书3000册、光盘200张。

4.开展向农民工送文化科技活动。为广大农民工送去科技类图书及音像资料,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五)科技部

1.支持以省为单位继续开展“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全年共培训农民1000万人次以上。其中,重点培训活动包括:以农民企业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重点的科技培训,5万人次;开展青年星火带头人培训,15万人次;开展农村技术“二传手”培训,4万人次。

2.推进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农技110为重点,推广一批农村科技服务创新机制和新模式;以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区域成果转化中心为重点,培育一批农村科技服务中介,引导支持一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健康发展;把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建设一批农村科技服务示范体系。今年将选择5个左右的大学和院所进一步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3.开展农村科普活动和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建设。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好“科技活动周”、“科技列车延安行”、科技下乡等科普活动;加强“《星火科技30分》电视节目千县联播”等农村科普载体建设;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发展好一批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和科普示范基地。

(六)教育部

1.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今年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500万人。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和职业学校)实验实习设施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培养培训能力;广泛开展城乡合作办学和东西部合作办学,扩大农村学生接受优质职教资源的规模和比例;加大对农村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使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接受职业教育。

2.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继续实施“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争取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每年达到3000万人次以上,其中技能培训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动员组织城市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面向已进城农民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农民工提高转移就业的质量和收益。

3.大力加强农村成人的实用技术培训。继续实施“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面向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参与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依托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利用广播、电视、卫星、互联网等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扩大广播电视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试点工作;结合“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的建设和应用,利用“全国农科技网联”和中央农广校、中央电大燎原学校的力量,发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普通中小学以及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争取年培训规模超过5000万人次。

4.积极开展对农村成人的文化生活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5.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一批典型经验,带动面上工作。

(七)人事部

1.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三支一扶”计划),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

2.今年5月至9月,组织开展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摸清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现状,对各类人才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汇总。

3.配合中组部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调研,起草相关政策文件。

4.在适当时候,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表彰活动。

(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1.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培训800万人,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2.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选择部分市、县启动技能扶贫工程试点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3.组织实施“2006年春风行动”,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宣传,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维权能力和城市生存发展能力。

(九)广电总局

1.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大力宣传各地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工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积极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宣传工作,搞好“培训?就业?增收”的典型报道。

3.大力宣传各级各类培训和技术服务机构、培训教师、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典型。

4.大力宣传各地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模式、规范项目实施、提高培训质量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十)全国总工会

1.启动“为农民工送文化行动”。安排1000万元资金,联合教育部、劳动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在全国建立200多个流动电影放映队和31所农民工业余学校。

2.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素质教育工作。每一所农民工业余学校每年至少完成5000到10000名农民工的培训任务。

3.积极筹备建立全国工会数字电影院线。通过数字电影的播放,使为农民工送电影活动成为有影响的工会工作品牌,为农民工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十一)共青团中央

1.开发农村青年人才资源。联合农业部等部门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联合科技部做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配合科技部门开展“星火计划和科技扶贫20周年活动”;评选表彰第十一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和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召开中国青年乡镇企业家第七届会员大会。

2.提升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开展技能培养、政策宣讲等活动;召开现场观摩会,命名表彰一批优秀农村青年培训基地、中介组织和就业创业带头人;启动“农村青年发展基金”项目,成立“农村青年创业导师团”和“农村青年创业项目库”,以小额贷款、项目援助、技术指导等方式,为创业青年提供切实帮助。

3.开发优势农产品市场。参与举办中国(温州)特色农业博览会;举办“新农村新青年”中国青年农产品经纪人发展论坛。

4.提高农村青年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青年基层组织建设,以项目建设、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为重点,强势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全面建设,促进农村各类青年协会社团蓬勃发展;在农村青年中心成立青年科普协会,培育发展农村基层各类青年专业技术协会、市场中介组织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村青年组织化程度及当地农村青年科学素质提升的互助能力。

(十二)全国妇联

1.全面部署、动员组织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召开全国省区妇联主席工作会议,下发全国妇联《关于动员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2.加强农村妇女科学教育培训。实施“5123”培训计划,重点开展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女经纪人、龙头企业带头人等妇女骨干培训和西部地区农村妇女科技知识培训;依托陕西杨凌农林科技大学,培训200名农产品女经纪人;依托10万所农村妇女学校,开展农村妇女生产技能培训;重点确定50个妇女劳动力转移项目县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订单培训。

3.抓点示范,引导农村妇女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创建200个国家级“巾帼示范村”,2006年首批试点“巾帼示范村”62个。大力扶持“妇”字号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一批女能人协会、女经纪人协会和各类妇女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4.开展“科技牵手、资金牵手、项目牵手”行动。重点开展“科技牵手”,深化“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推动科技志愿者与女能人、女能人与妇女牵手,促进农村妇女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在三峡库区启动100万妇女创业循环金项目,组织“女企业家三峡行、虎林行”活动,为三峡库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带订单、带项目、带资金。

5.开展女农民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组织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以及为女农民工提供服务,营造关心女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6.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依托,以巾帼科普队、巾帼文明队、农村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等为载体,开展喜闻乐见的科普知识进农村家庭活动。

7.深化“巾帼文明生态庭院”创建活动,引领农村妇女建立科学生产生活方式。

(十三)中国工程院

1.组织院士和知名专家参与有关部门开展的深入基层、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活动。

2.与有关方面联合开展农民培训方面的高层次学术研讨。

3.针对农业教育、科研、推广工作者和行政干部开展建设新农村科普知识讲座。

五、有关要求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为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一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部门职能工作。二要密切联系,加强交流。各部门要经常沟通工作进展情况,相互之间积极配合,协调开展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三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积极做好农民素质行动的宣传、监督、评价工作。四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发广大农民的参与意识,自觉参加到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中,形成上下联通互动的局面,切实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的实施意见

永委办发〔~〕48号

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属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xxxx”重要思想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认真做好~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根据永委办发〔~〕138号文件精神,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周密部署,科学安排,确保任务的完成~年全县计划培训农村劳动力1.51万名,通过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和转岗就业能力。其中“转业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5000名,由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务工农民”的岗位技能培训5500名,由县经贸局组织实施;“专业农民”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00名,由县农业局、扶贫办、科协及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预备劳动力培训1600名,由县教育局组织实施。各有关培训部门要建立健全培训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思路,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与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确保任务的完成。各乡镇要做好调查研究和宣传发动工作,及时将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名单上报有关培训单位。

二、拓宽渠道,多方筹资,健全培训的投入机制

健全“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投入机制,~年县财政专项安排250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劳动、科技、教育、扶贫等部门和乡镇要拓宽筹资渠道,多方筹集培训资金,努力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投入。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智力投入保障机制。实行政府买单培训制度,凡是低保对象、残疾人、欠发达乡镇农民、低收入农民和城市化过程出现的“失土农民”及各类参加技能培训取得技能证的农民,政府予以适当经费补助。

三、整合资源,严格管理,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

充分整合人事劳动、农业、工业、教育等部门现有的培训资源,建立教师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制定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认定办法,根据合理布局、面向社会、公平竞争、方便农民的原则,认真开展培训基地的资格认定,并将确认的培训基地的专业设置、培训能力、培训条件等情况在全社会进行公布,方便乡镇、部门和农民选择培训场所。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标准的要取消资格。有关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部门要加大对培训基地的扶持力度,鼓励培训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企业的设施和场地作为实习实践基地。鼓励各经济主体购置设施设备,投资创办专门为培训机构配套的实习实践基地。

四、搭建平台,强化服务,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技能培训单位要将培训与输出结合起来,加强与用工企业的联系,广泛搜集用工信息,争取用工订单,扎扎实实开展订单培训,为农民提供培训、输出一体化服务。积极筹建农村劳动力市场,定期举办劳务输出供需见面会和本地用工招聘会,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充分运用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下山移民工程等载体,大力推进劳务输出。努力加强同永嘉在外商会联系,把他们作为了解所在地用工信息的重要窗口,平时定期进行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构筑劳动力转移的广阔平台。认真维护进城农民的合法权益,依靠县法律援助中心,及时解决农民工在进城打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五、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完善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组织机构和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劳动力素质培训目标考核责任制,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工程实施工作纳入各有关部门的重要考核内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工作督促指导,通过总结检查、责任考核和必要的奖惩,充分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对培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并予以通报批评。严格规范行业培训标准,对劳动技能培训要严格按照国家技能等级证书要求掌握的技能,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确保培训质量。全面实行农民培训考试考核制度,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的,才能发给培训合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中共xx县委办公室

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年4月7日

第五篇:实施培训工程,促进农民增收

实施培训工程促进农民增收

彭宏任洁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内容提要: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科技文化素质低,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不能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农业职业技术院校要建立和完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农村科技进步,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农民素质培训增收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教育水平较低且分布不均衡的欠发达国家,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农村,如何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已成为关键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中指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这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农业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农业技术培训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义不容辞地要承担起农民培训的任务,为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中明确指出:“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农村农民的收入差距的绝对数更是惊人。据统计,到2002年底,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民的3.11倍。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调查数据,200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仅为2366元,而同期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人均年工资已超过1万元。在这些数字的背后,农业成为效益低下的脆弱产业,农村成为贫困的代名词,农民成为最大的弱势群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农村和农业生产的现状及农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归纳起来,近年来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有:

1.1 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目前城乡差别、工农业剪刀差仍然存在,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工农业的差距,城乡差别也在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屡屡加薪,高薪外企的不断进入,带动了国内企业薪金的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而农产品价格却一直处于低弥状态,农村居民比较收益明显下降,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1.2 受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由于广大农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虽然包

产到户后,增强了农民的自主性,但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信息不灵,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民不知道种什么,怎么种,种出来的产品也不知道怎么卖。

1.3 我国农业劳动力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按受不同教育程度的1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计算,在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口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占52.2%,其次是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4.2%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占13.3%,不识字的占10.3%,我国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15%左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1.4 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比较低。据统计,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只有39%,每年6000多项能应用的科技成果推广不到1/3。由于劳动力素质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先进的科学技术得不到充分应用,大部分劳动力不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仍然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方法从事农业生产。造成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农村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农产品产量低、品质差,市场竞争力不强,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1.5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足,我国建国以来培养的100多万农业科技人才,目前只有50万左右尚留在农业战线,平均每万农业人口中科技人员仅6.6人。致使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难以推广。

1.6 由于农村收入低,造成了恶性循环,一方面,文化素质稍高的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农村教育水平偏低,农民子女考上大学等继续学习的机会少,有的考上了,但由于经济问题而无法就读,即使上了大学,毕业后也是千方百计跳出“农”门,造成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文化素质日益降低,2.新形势对农民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要求。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据统计,2002年全国共转移农村劳动力2385万人,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有12.5%。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每年需要转移1000多万农村人口;同时,每年没有升入高一级学校的约600万初高中毕业生迫切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实现转移。去年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每年要超过1亿人次,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每年要超过200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对农业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作出贡献。

2.2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农民增收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是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的那部分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全国平均纯农户仍占农户总数的62%。受农产品价格低迷和农业结构调整影响最大的是这类纯农户。农业职业教育要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转型服务,要为效益农业、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社区文化建设服务;为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服务。加强与发展规模、效益、特色、生态、有机农业相适应的农业培训将是新时期农业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2.3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队伍为前提,因为

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必须由直接参与的人去实现,没有一批高素质的,并掌握了先进的文化科技知识的农业从业人员,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得到推广。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应充分重视培养青年后继农民、培植一定规模的专业农户和先导农户,为农村和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4 农村社区的社会化终身教育的要求。农村社区的社会化终身教育随农村城市化进程日趋活跃。在农村社会转型的动态发展中,农村职业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动态变化,与基础教育相结合,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实现农村社会化终身教育。

3.农业职业院校在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3.1 认识不足。一是农业职业院校本身对农民培训作认识不足,存在只抓学历教育,忽视培训工作的现象。认为农民培训收费低经济效益不高,组织困难,效果不显著。二是各级领导认识不足,在只注重政绩的风气影响下。对农民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宁可投入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建设可供上级检查验收的示范园区,对几万元的农民培训费用却没人愿意承担。

3.2 经费不足。由于农业高职院校属于新兴的农业教育事业,国家对农业高职教育没有投入和资金支持也没有特殊的保护政策。农业职业院校没有专门的培训经费,培训费收高了农民又负担不起。

3.3 师资不足。一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目前,农业高职院校师生比偏低,教资严重不足,多数教师超负荷工作,有的教师每个学期都上新课,已无法应付全日制的正常教学,所以培训工作也就无暇頋及。二是多数农业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亟缺。无法承担农民培训实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开班授课也只是纸上谈兵。

4.搞好农村培训,促进农民增收

4.1 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农业高职院校要主动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联系,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关政策和要求,沟通信息,争取培训任务。同时,要逐步建立农民工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中介、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全程全方位服务的组织形式,密切学校与劳务市场、用工单位的联系,密切培训与就业的联系,加强服务,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促培训。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委组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已开始实施,该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为目标,保证受训农民转移就业。“阳光工程”将分三个阶段实施。2004-2005年,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年培训250万人;2006-2010年,在全国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万人;2010年以后,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使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总体上与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辟了新时期、新阶段农业职业教育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的光明之路。充分发挥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

训中的主力军作用,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操作规程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臵培训课程,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

4.2 搞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我国目前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较低、文化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低,与现代农业相配套的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信息闭塞,农业生产管理落后,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广大农民,普遍缺乏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大量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有限的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要明确“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代新型农民;具备一定的产业开发能力,成为农业产业经营业主;具备一定的组织形式,成为专业协会的骨干会员;具备较强的技术辐射作用,成为中坚农户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训目标定位,积极参与以“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为主导的农民职业技术培训。要充分利用农业职业院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努力为农村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和涉农二、三产业中懂经营、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人。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及发展乡镇企业所需要的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类培训以短期、单项的技术培训为主,可以到学校来学习培训,学校应常年办班,农民随到随学,学完回去后就可以用。也可以派老师到基层办班,以县或乡为单位组织办班。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为推广农业高新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4.3 搞好农村干部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大批能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能力带领广大农民致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这一点以往“农干班”形式可以参照,通过行政的手段,与组织、人事部门配合,要求分管农业的乡镇领导干部、村主干,定期到农业院校参加培训。培养一支有理想、有能力、掌握高新农业技术的,能带领广大农民致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4.4 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致力于力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党的十六大明确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列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并强调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农业职业院校要积极实行更加开放、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继续推进学历教育与培训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结合,推动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资料

[1]李春红,高职教育如何适应WTO 《教育与职业》20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3]刘桂林《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4]《黄炎培教育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

[5]娄玉琴:《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职业技术教育》1998年第1期

[6]田建荣:《关于高等教育学术性、职业性问题的思考》,《厦门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7]路明著,《农业教育50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4

附:

作者简介:彭 宏,1959年4月出生,1982年7月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学专业,现任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教师,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联系电话:手机:***办公室:0591-5322528宅:0591-3114067

下载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市委办发〔2004〕56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市委办发〔2004〕56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