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组织规程
【法规名称】 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组织规程 【颁布部门】
【颁布时间】 1995-04-28 【正
文】
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组织规程
第 1 条
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以下简称本所)隶属于教育部,掌理关于中国医药之整理、研究、实验与改良事宜。
第 2 条
本所置所长,综理所务,并指挥监督所属职员。
第 3 条
本所置秘书、研究员(相当于教授)、副研究员(相当于副教授)、助理研究员(相当于讲师)、助理员(相当于助教)、编辑、组员。
第 4 条
本所得聘请对中国医药富有研究及经验之专家为顾问,并得置有关业务推进之各种专门委员会。
前项顾问及委员均为无给职。
第 5 条
本所视情形许可,得附设诊所、药圃、制药厂,其组织规程均另定之。
第 6 条
本所置会计员,依法办理岁计、会计事务、并兼办统计事务。
第 7 条
本所置人事管理员,依法办理人事管理事务。
第 8 条
本规程所列各职称之职等及员额,另以编制表定之。
第 9 条
本所得接受团体或私人捐赠仪器、图书,并视捐赠情形报请教育部依照有关法令核奖。
第 10 条
本所为学术研究之必要,得与各医学院、医院及有关机关临时合作。
第 11 条
本所每届年终,应将全年工作概况及下年度工作计划,分别造具书表报请教育部核备。
第 12 条
本规程自发布日施行。
特种考试公务人员甲等考试口试办法
第 1 条
本办法依特种考试公务人员甲等考试规则第四条第三项之规定订定之。
第 2 条
本考试之口试,典试委员会视考试类科、应考人数、著作发明性质,分组进行。每一类科以设一组为原则,每组由典试委员一人,口试委员二人组织之,以典试委员为召集人,口试委员中应有一人为应考人原送审著作、发明之审查委员。
前项口试委员由考选部会商典试委员长,就具有典试委员资格者遴聘之。
第 3 条
口试项目如左:
一应考人著作发明内容及有关问题。
二应考人之专业学识及实际经验或应考人对应考类科有关政府政策之认识。
三应考人之行政才能及领导能力。
四应考人之才识、气度、言辞及仪态。
五应考人之外国语言能力。
口试评分表如附表。
第一项口试项目,典试委员会得视实际需要,酌予增减,并得按考试类科分别规定评分比例。
第 4 条
各组之口试委员应于举行口试前,会商发问范围,拟定主要问题。必要时,并得指定专题以书面解答。
第 5 条
口试成绩以六十分为及格。各组之口试委员单独评分,每一应考人之得分,以该组委员评分总和之平均数为实得分数。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员之评分不满六十分者,其口试成绩为不及格。
第 6 条
每一应考人口试时间以二至三小时为准,必要时得增减之。
第 7 条
各组之口试委员如遇有应考人为其配偶或三亲等内之血亲姻亲,或与应考人有现任机关首长及直属长官与部属关系,或研究所毕业论文指导教授及同届所长之师生关系者,应行回避。
应考人于参加口试时,如发现有前项规定应行回避之情事者,应即陈明。
第 8 条
典试委员、口试委员及办理试务人员,对于口试应考人及其评分,应严守秘密。
第 9 条
本办法自发布日施行。
第二篇: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研究人员遴用规则
【法规名称】 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研究人员遴用规则 【颁布部门】
【颁布时间】 1998-11-25 【正
文】
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研究人员遴用规则
第 1 条
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以下简称本所)研究人员之遴用,除法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规则办理之。
第 2 条
本规则所称研究人员包括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及助理员。
本所所长为当然研究员。
第 3 条
助理员须具有左列资格之一:
一在国内外大学医学、药学、生物化学、生物学、化学或其他与医药有关学科毕业得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证书成绩优良者。
二国内外医药专科学校毕业,从事医药或研究工作三年以上,并有中国医药研究著作或发明者。
三经考试院举办之中医师考试及格,执业三年以上,声誉卓著,并有专门著作或发明者。
四对中国医药典籍深有研究并有有价值之著作或发明者。
第 4 条
助理研究员须具有左列资格之一:
一在国内外大学或研究院所研究前条第一款各学科之一,得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证书成绩优良者。
二任助理员三年以上,成绩优良,并有专门著作或发明者。
三在国内外大学修习第一款规定学科之一得有学士学位,并曾在公立医院或卫生机构从事医药研究工作五年以上成绩优良者。
四具有讲师资格,对于中国医药确有研究并有著作者。
五曾任助教四年或高级中学教师五年以上着有成绩,并从事中国医药研究而专门著作或发明者。
六国内外医药专科学校毕业,从事医药或研究工作六年以上,并有中国医药研究著作或发明者。
七经考试院举办之中医师考试及格,执业六年以上,声誉卓著,并有专门著作或发明者。
第 5 条
副研究员须具有左列资格之一:
一在国内外大学或研究院所研究第三条第一款各学科之一,得有博士学位成绩优良并有有价值之著作者。
二曾任讲师三年以上,主授与医药有关学科着有成绩,并从事中国医药研究有专门著作者。
三任助理研究员三年以上,成绩优良,并有专门著作或发明者。
四具有前条第一款资格,继续研究中国医药或执行专门职业四年以上,有特殊成绩,在学术上有相当贡献者。
五在国内外大学修习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学科之一得有学士学位,曾在公立医院或卫生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并从事医药研究工作八年以上,成绩优良,对于中国医药确有研究者。
第 6 条
研究员须具有左列资格之一:
一曾任副教授三年以上,主授与医药有关学科成绩优良,并从事中国医药研究有专门著作者。
二任副研究员三年以上,成绩优良,并有专门著作或发明者。
三具有前条第一款资格,继续研究中国医药或执行专门职业四年以上,有创作或发明,在学术上有重要贡献者。
四在国内外大学修习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学科之一,得有学士学位,曾在公立医院或卫生机构担任高级职务,并从事医药研究工作十年以上,成绩优良,对于中国医药确有研究者。
第 7 条
对于中国医药之研究有特殊贡献而其资格不合于第五条或第六条之规定者,经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出席委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决议,得任本所副研究员或研究员。
第 8 条
第三条 至第六条所称之学校,以国内外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学校经教育部认可者为限。
第 9 条
本所研究人员之聘用期间,第一次试聘一年,第二次续聘一年,以后每次续聘均为二年,于聘约载明之。
第 10 条
本所研究人员应于到职后一个月内检具履历表、学经历证件、著作或发明品及其他证明文件,由所核转教育部审查。
第 11 条
本所研究人员薪给比照大学及独立学院专任教师薪俸之规定办理。
第 12 条
经教育院审查合格之研究人员得依本所组织规程第三条之规定比照相当等级教师支领学术研究费。
第 13 条
本所研究人员到职后,应配合业务方针及计划拟定研究项目从事研究,每年必须提出研究报告一次。
第 14 条
研究人员之成绩于到职满一年后,每届年终由所长根据研究报告考核之。
第 15 条
研究人员成绩考核结果,由所造具清册连同研究报告,报教育部核定后执行。
第 16 条
本所研究人员之退休,抚恤比照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抚恤条例之规定办理。
第 17 条
本规则未规定事项依照所内一般规定办理。
第 18 条
本规则自发布日施行。
第三篇:国立高雄技术学院筹备处组织规程
国立高雄技术学院筹备处组织规程
第 1 条
教育部依大学法第二条规定,筹设国立高雄技术学院,特设国立高雄技术学院筹备处(以下简称本处)。
第 2 条
本处之任务如左:
一关于国立高雄技术学院教育计划之拟订事项。
二关于国立高雄技术学院校地、师资、建筑设备之规划及兴办事项。
三关于国立高雄技术学院经费预算及编制员额编拟事项。
四关于国立高雄技术学院其他有关筹备事宜。
第 3 条
本处设左列各组,分别掌理前条所列事项:
一行政组。
二工务组。
三教务组。
第 4 条
本处置主任一人,综理处务,由教育部聘任或聘兼之。
第 5 条
本处置秘书、组长、研究员、副研究员、技正、编审、助理研究员、技士、组员、研究助理、管理员、办事员、书记。
第 6 条
本处设人事室,置主任一人,依法办理人事管理事项。
第 7 条
本处设会计室,置会计主任一人、组员一人,依法办理岁计、会计及兼办统计事项。
第 8 条
本处得聘顾问若干人,必要时并得设各种专案小组。
第 9 条
本处人员之职称及员额,另以编制表(参阅中华民国现行法规汇编八十三年五月版(十八)11239-11241 页)定之。
第 10 条
本处于国立高雄技术学院成立时撤销之。
第 11 条
本规程自发布日施行。
第四篇: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专利申请及研发成果技术移转实施要点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專利申請及研發成果技術移轉實施要點
中華民國97年1月23日中所資字第0970000247號
一、本所為有效管理及運用科學技術研究發展計畫所獲得之智慧財產權或研發成果,依據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十二日行政院院臺科字第 0950080312 號令修正「政府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中華民國九十年五月二十三日主管會報第415次會議核定「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發成果權益處理要點」,以促進研究發展、增進社會福祉,特訂定本要點。
二、研發成果之定義
本要點所稱研發成果,係指本所依法進用之人員因職務上研究發展所產生之知識、技術、著作、在所內製成之成品,因而取得之國內、外專利權、著作權、其他智慧財產權以及所有衍生之權利。
三、專利及技術移轉權益委員會之組成
本所為辦理本項業務應成立專利及技術移轉權益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利權委員會),委員5至9人,由副所長、各組長組成,並得邀請相關專家,副所長擔任召集人。
四、專利權委員會之職掌如下
(一)審議智慧財產權申請或取得技術移轉及授權之有關事項。(二)審議專利、著作權及其他智慧財產權所得之分配事項。
(三)審議專利、著作權及其他智慧財產權所生權益之管理及運用事項。(四)其他有關專利、著作權及智慧財產權事項。
五、研發成果之歸屬
(一)研發成果中之著作權,除電腦硬體設計、電腦軟體及其手冊、說明、基因資料庫等衍生著作外,屬於著作人。
(二)本所人員於職務上所產生之研發成果,除前項之規定外,屬於本所。(三)本所人員於非職務上所產生之研發成果,在研究發展過程中未使用本所之資源,或已有之研發成果者,屬於發明人、創作人或著作人(以下簡稱研發人)。(四)本所人員擬使用本所之設備或已有之研發成果為非職務上之研究者,除第一項之規定外,應先取得本所之同意,並與本所訂立契約,約定研發成果所有權之歸屬及權益收入之分配。
六、研發成果之審查
(一)研發成果依第七點
(一)、(二)款規定申請專利者,應由本所專利權委員會就其產業上利用性、新穎性、進步性(或創作性)、市場性及交互授權之可能性評審推薦。
(二)由本所代辦申請專利時,計畫主持人、發明人及創作人,應無償提供必要之資料與說明,並協助承辦人員撰寫申請專利說明書及相關文件。
七、計畫主持人、發明人、創作人及著作人應負下列義務或責任:
(一)在提出申請專利前,不得公開其研發成果。對相關研發資料,應詳細記載,妥善保存。任何相關機密資訊,應負保密義務,並應採取必要之保密措施,不得擅自利用,洩露或提供第三人使用。
(二)應保證其所完成之發明、創作或著作,絕無竊取他人營業秘密、抄襲或仿冒他人智慧財產權情事。
(三)對其研發成果不得就已取得之專利權或著作權(含未獲專利權委員會審定而自行申請者)之有效性,自行或唆使第三人提出任何異議或相反主張。(四)如有第三人針對研發成果所取得之專利權提出異議或撤銷程序時,應無條件協助本所進行任何必要防禦程序,以確保有關權益。
(五)專利權或著作權遭他人侵害時,應無條件協助本所進行專利權或著作權侵害可能性之鑑定分析,以確保本所及利害關係人之合法權益。
(六)如有故意欺瞞研發成果或申請專利情事,致使本所、相關專利權實施廠商或承製廠商遭受損失,或經第三人提起訴訟及請求賠償時,應連帶負責賠償本所及相關廠商之一切損失,及承擔一切法律責任。違反上述規定者,本所得視情節輕重加以適當處分。
八、智慧財產權之申請
(一)研發人得就其研究成果報請處理智慧財產權之申請相關事宜,填寫本所研究成果専利申請表(附件一),經由本所專利權委員會先行評估該智慧財產之運用及商品化之可行性,並考量經費之負擔,作為提出申請與否之依據。(二)研發人亦可自費申請,並在取得權利後,由本所決定是否代管該項已登記之權利,若本所決定代管此項權利者,應對研發人等補償費用,包含申請維護及其他相關費用,其後之智慧財產權之維護適用本要點第十點之規定。
(三)研發人不提出申請,若產學合作或契約有事先約定者,得同意外界自然人、法人或廠商代為申請,並於取得智慧財產權之登記後,由本所依預先訂立之契約約定辦理申請費用之補償,給予優先授權或以無償或有償方式讓與該代申請人。前二項所定之代申請情形,應以本所之名義提出申請。
九、智慧財產權之申請及維護等相關費用
其申請費用、核駁申復(至多三次)費用、上訴費用、年證費用及其他必要費用,均由本所全額支付。但核駁案須經本所專利權委員會同意後,始得進行申復或提起上訴或不予答辯等程序。第四次以上之核駁申復費用,由發明人、創作人先行墊付,其取得專利權者,墊付費用由本所全額負擔。
十、智慧財產權之維護
智慧財產權依法應繳納年費或維持費者,如於取得專利公開後三年內未實施移轉或授權,本所經專利權委員會審議後得為下列其中一項之處置。(一)將權利以有償或無償方式讓與研發人或其他適當機構。(二)停止繳納年費或維持費。
(三)繼續繳納年費或維持費,並逐年審議。
十一、研發成果權益收入之分配
(一)屬於本所研發成果之權益收入。於扣除申請、維護及其他相關費用後,得以獎勵金方式提撥分配予研發人員或其研發團隊百分之八十,本所百分之二十。
(二)本所人員於職務上所完成之著作,本所得優先無償使用或出版。
十二、技術移轉之申請條件
研發成果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即得申請技術移轉相關作業。(一)廠商以書面向本所表達技術移轉意願者。(二)計畫主持人書面申請者。(三)本所考量值得主動推廣者。
十三、技術移轉及授權
(一)本所就其管理之研發成果,得對其他政府機關、廠商、其他團體或個人為技術之移轉或使用之授權,以有償方式為之,並簽定本所技術授權契約(附件二),就其用途、授權地區、授權期間、再移轉或其他事項為適當之限制。(二)前項所稱有償方式,包括以簽約金、衍生利益金、技術作價、股本交互授權、技術合作或其他業界通用方式,作為技術移轉或授權之對價者。
3(三)技術移轉對象,得依我國法律設立之本國公司為原則。必要時由計畫主持人或發明人提出書面說明(附件三),經過專利權委員會審查後,得將研發成果委託或授權適當廠商或研究機構代為開發。
(四)技術移轉應以公開方式徵選廠商,除於本所所在地公告外,並應兼採以下一種或多種方式為之: 1、刊登日報。2、於本所網站公告。
3、函請相關產業公會轉知廠商。
公告徵求廠商之期間不得少於七日,廠商索取申請表件及本所受理廠商申請之截止日,應為公告日起算之第二十日。
(五)技術移轉公告後,有一家以上廠商申請時,專利權委員會即應召開廠商評選會,就廠商所提申請表件資料進行評選。必要時,並得邀請廠商代表備詢或赴工廠(公司)實地訪察。評定獲選廠商名單時,應徵廠商應行迴避。
十四、技術移轉廠商之資格
技術移轉徵選之廠商,至少應具備下列資格條件:(一)廠商業別。(二)應具備之專門技術。(三)應有之機具設備。
(四)應有之研究或技術人員人數。(五)與本所無片面毀約不良記錄者。
前項資格條件由計畫主持人或廠商提出,經專利權委員會同意後確定。
十五、技術移轉廠商之證明文件
申請技術移轉廠商應填妥本所技術移轉廠商申請表(附件四)及技術移轉廠商開發計劃書(附件五),並檢附公司相關證明文件影本,向本所申請。其公司證明文件應包括:(一)經濟部公司執照。
(二)工廠登記證或營利事業登記證。
(三)經會計師認證之最近三年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四)營業稅或營利事業所得稅最近一期之繳款收據聯。
前項
(三)、(四)款之文件,新設立廠商得經本所同意後,免繳或減繳。
十六、技術移轉廠商拋棄被授權之處理原則
獲選廠商於正式簽訂技術移轉合約前,書面聲明拋棄被授權權利時,本所得就前一次應徵廠商中再予評選或另行公告。
十七、本所委託其他單位執行計畫成果之技術移轉權利金之分配
技術移轉所得權利金及衍生利益金,由承接委託計畫主持人、本所人員參與人、發明人或創作人及本所依下列比率分配:
甲:執行研究計畫之單位為公、私立學校、公立研究機關(構)者
(一)委託計畫主持人及相關人員(如計畫主持人、本所參與人員、發明人或創作人為多人,則平均分配或自行訂定比率分配):百分之七十至七十五。(二)委託計畫主持人服務單位:百分之五至十。(三)本所:百分之二十。乙:其他研究發展之單位
(一)委託計畫主持人及相關人員(如計畫主持人、本所參與人員、發明人或創作人為多人,則平均分配或自行訂定比率分配):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二)委託計畫主持人服務單位:百分之五。
(三)本所:百分之五十至六十(如為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成果,由本所與合作廠商依出資比率分配)。
專利權遭受侵害,因進行司法救濟程序所需之費用,由接受技術移轉廠商先行墊 付,於分配利益金時,得將前述金額先行扣除,再以餘額依所訂比率分配。
十八、研發成果之推廣
研發成果之推廣及技術移轉業務,本所得委託或授權其他單位辦理,其相關作業及收入處理,依雙方之約定。
十九、研發成果之發行
研發成果之著作授權出版發行,準用第七點至第十八點之規定。
二十、委託或合作研究
(一)本所得接受其他自然人、法人、團體或政府機關之委託進行研究,或共同進行合作研究。
(二)前項所定之委託或合作研究,應以契約約定研發成果之歸屬,及權益收入分配比例,涉及跨單位合作研究必須獲得本所同意,關於本所依契約約定得享有之簽約金、衍生利益及其他權益收入,適用第十一點第一項之規定。(三)第一項所訂之委託或合作研究,依委託單位契約書或本所合作研究契約書(詳附件六)時,均應事先會知會計室,並經所長同意後方可簽約。
二十一、本所人員參與外界計畫或擔任顧問
(一)本所人員經所長或上級主管機關許可參與非本所執行之研究計畫、或接受外界委託擔任顧問,凡涉及第五點、第七點及第八點所定者,應依本要點之規定處理,並告知邀約單位(自然人、法人、團體及政府機構),第十三點之規定適用之。
(二)本所人員將研發成果提供外界使用,並以入股或其他方式參與利益分配時,應先取得本所之同意,利益分配依第十一點執行之,第十三點規定適用之。
二十二、對違反本要點事項之調查及處置
(一)本所對於違反本要點規定之情事,得進行必要之調查,並於調查完成後,提請有關單位實施必要之處置。
(二)本要點應函轉各組室,凡本所人員未遵照本要點規定所引起之法律責任,自行負責。
二十三、本要點經所務會議通過,並經所長核定發布後施行,修訂時亦同。
第五篇:国立台湾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研究所
國立臺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
博士班資格考試辦法
1.76年10月08日所務會議通過
2.3.4.5.6.7.798081878990年年年年年年010312051209月月月月月月100621121125日所務會議修訂通過 日所務會議修訂通過 日所務會議修訂通過 日所務會議修訂通過 日所務會議修正通過 日系務會議修正通過
8.93年01月13日系務會議修正通過
9.93年06月15日系務會議修正通過
1.考試時間:
(1)博士班一年級結束,必須參加當年暑假舉行的資格考試。但亦可提前於博士班一年級寒假參加資格考試。若需延後者(一年為限),需經指導教授同意。
(2)一年內舉行兩次,分別在暑假與寒假。考試前一個月,需先登記;未登記者無考試資格。
2.二科共同科目:
(1)材料結構學(包括晶體結構學2題、X-Ray3題及TEM 3題,共8題選考4題,每題25分,共100分。)
(2)材料熱力學(包括基本熱力學3題(必選),冶金熱力學與高分子物理化學共4題選考2題,每題20分(5題),共100分)
3.二科專業科目:
金屬組:物理冶金、材料機械性質(包括材料破壞學20%)陶瓷組:陶瓷物理、陶瓷製程
高分子組: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學
電子組:電子
一、電子二
總共考四科,各科獨立計分(滿分100分,及格70分),第一次考試,若有不及格之科目,可就不及格之科目重考;重考之科目
若仍有不及格者退學。資格考試採密封作業,於所務會議時拆封,且不針對個案討論成績。(成績四捨五入到整數)。
4.本資格考試,最多僅能考兩次,且在三年內完成;即博士班三年級暑假時,就需通過資格考試。
5.出題辦法:依題庫出題。
國立台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
博士班資格考抵免辦法
87年06月20日所務會議通過
89年12月11日所務會議修正通過
90年09月25日系務會議修正通過
93年01月13日系務會議修正通過
93年06月15日系務會議修正通過
95年06月30日系務會議修正通過
96年04月14日系務會議修正通過
一、本所直升博士班而在校成績前五名者(以基礎核心課程A取最高
分兩科,專業課程B取最高分四科,共六科平均),則免資格考。若未修核心課程二科者,則無法列入成績排名。如放棄直升,而於修畢碩士學位再考入本所博士班就讀者,免資格考得予保留。
二、曾修過本所下列課程而成績符合下列規定者,可抵免該科的資
格考試:
1.材料熱力學或材料動力學或高分子物理化學或固態物理,四科至少修二科。(抵免資格考之材料熱力學)
2.電子顯微鏡學或X光繞射學或晶體結構學,三科至少修二科。(抵免資格考之材料結構學)
3.相變態學或差排理論或金屬凝固學,三科至少修二科。(抵免資格考金屬組之物理冶金)
4.材料機械性質及材料破壞學(抵免資格考金屬組之材料機械性質)
5.陶瓷物理或機能性陶瓷材料概論或陶瓷複合材料。(抵免資格考陶瓷組之物理陶瓷)
6.精密陶瓷膠粒製程或陶瓷熱製程或電子離子材料電化學。(抵免資格考陶瓷組之陶瓷製程)
7.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性質概論(抵免資格考高分子組之高分子物理)
8.高分子合成(高等高分子化學)及高分子分析學(抵免資格考高分子組之高分子化學)
9.光電材料或磁性材料或半導體製程技術,三科至少修二科。(抵免資格考電子組之電子一)
10.電子構裝技術或半導元件物理或電子陶瓷材料,三科至少修二科。(抵免資格考電子組之電子二)
以上十組組課程,各組修課成績需有一門達前50%(另一門需及格)或有二門均達前70%者,可抵免資格考試,未能抵免資格考之科目者,需按現行資格考辦法參加筆試。請依照修課人數對照表。
三、博一生(本校外系所考進本所者)亦適用本辦法第二條。
四、原外校的博一生,若曾修過本所核心課程或資格考試指定專業
科目,且獲本校承認學分者,亦適用本辦法第二條。
五、若碩士班時已修過上述八組課程,但未能通過抵免者,可於博士班時再
選修一次(但不計入本所畢業學分)。
六、開放本所碩士班學生參加博士班資格考,若通過考試,則進入
博士班就讀時,可免資格考(以一次為限)。
七、博士班學生修習資格考相關科目以修課二次為限。第二次修課
程成績及格時(符合資格考抵免辦法之規定)亦可提出抵免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