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退免增值税额的解析(共5篇)

时间:2019-05-14 09:1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退免增值税额的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退免增值税额的解析》。

第一篇: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退免增值税额的解析

退税文库】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退免增值税额的解析

2017-09-19季翔出口退税

本文通过对某纺织公司出口销售中期末留抵税额的实例分析,提出将销售中出口外销的部分视同内销按正常销售渠道分两个步骤进行计算的方法,并对出口销售中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进行分析。

一、生产企业自营出口退免增值税的政策剖析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的规定,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销售环节增值税,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的自产货物应予免征或退还的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已纳税款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同时,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其中: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期初留抵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1.如果当期应纳税额﹥0,即“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无留抵税额,不存在向税务部门申请当期免抵退税额。

2.如果当期应纳税额﹤0,即“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的退税前留抵税额,应向税务部门申请退税,但退税的具体金额取决于期末的退税前留抵税额与当期(可理解为本月)按规定税率计算的免抵退税额的大小比较。如果前者小于或等于后者,则当期应申请退税额为期末的退税前留抵税额,其差额部分已经抵扣;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当期应申请退税额为当期(可理解为本月)按规定退税率计算的免抵退税额。因为从国家税源的角度,不可能退还超出当期按规定退税率计算的税额,其差额部分留待以后分期抵扣,即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3.如果当期应纳税额=0,表明既无退税,也无需交纳增值税,当期应申请的退税金额正好已经全部抵扣。

二、案例分析

例:某纺织公司是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一般纳税人生产企业,销售纺织类产品,出口产品实行“免、抵、退”政策,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外币核算采用交易日即期汇率,增值税退税率13%。2015年一、二月份分别发生如下业务:

一月份:出口纺织类产品FOB价40万美元,汇率6.20,内销600万元;本月采购材料价格500万元,货已验收入库,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福利部门领用8万元自产产品用于发放职工(上年度期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无留抵税额)。

二月份:出口纺织类产品,FOB价35万美元,汇率6.22,内销480万元;本月采购材料价格600万元,货已验收入库,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在建工程建筑物领用18万元外购货物成本。本月出口退税凭证不全。

现逐月计算其应纳所得税额,并编制相关分录,计算过程如下:

(一)一月份

按常规方法计算:当期应纳税额:(600+8)×17%-[500×17%-40×6.20×(17%-13%)]=28.28万元>0

当期免抵退税额=40×6.20×13%=32.24万元

当期应计入成本税额=40×6.20×(17%-13%)=9.92万元

当期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32.24万元

由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余额在贷方,表明当期免抵退税额已经全部抵扣,因此本月应纳增值税不再退税也无留抵税额(福利部门领用8万元自产产品用于发放职工视同销售货物)。为更好理解内、销项过程中如何抵扣,我们可以将出口外销的部分视同内销或按正常情况下的应交税费分两个步骤进行计算处理:

1.出口销售视同内销或正常情况下:

当期应纳税额=(600+8)×17%+40×6.20×17%-500×17%=60.52(万元)>0

2.根据政策规定应享有的退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40×6.20×13%=32.24(万元)两者合计,差额部分仍应交纳60.52-32.24=28.28(万元)。

从上述分解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期免抵退税额32.24万元已经全部抵扣于当期应纳税额中,因此不必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

同时,针对常规计算方法中当期应纳税额的公式计算中扣减40×6.20×(17%-13%)的部分,可以做如下理解:自营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销售环节增值税由于退税率的不同,是全额或部分征税,对于不予免征或退税部分仍应交纳增值税额,因此,可以将计算公式:当期应纳税额=(600+8)×17%-[500×17%-40×6.20×(17%-13%)]=28.28(万元)变为:(600+8)×17%+40×6.20×(17%-13%)-500×17%=28.28(万元),其中40×6.20×(17%-13%)是由于不能享受退税理应计入成本并予以交税的金额,虽然只对顺序作了简单调整,但使处理流程更明晰。

在编制会计分录时,首先考虑的是针对不能退税应纳入成本的部分,借:主营业务成本──自营出口成本──纺织品 992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99200

然后针对当期免抵退税额=40×6.20×13%=32.24(万元),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3224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22400

最后针对本期应予交纳的增值税额,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282800

贷:银行存款 282800

(二)二月份

当期应纳税额:480×17%-[600×17%-35×6.22×(17%-13%)-18×17%]=-8.632<0(退税前留抵税额,其中在建工程建筑物耗材属于增值税非应税项目,不可以抵扣,需要转出)

由于当期应纳税额﹤0,表明是应收款项,即应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根据当期免抵退税额与期末留抵税额的比较:当期免抵退税额=35×6.22×13%=28.301(万元)>8.632(万元),应申请当期退税额:8.632万元;

当期应计入成本税额=35×6.22×(17%-13%)=8.708(万元)

许多人对当期免抵退税额应该是35×6.22×13%=28.301(万元),而最终应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8.632万元金额不能理解,质疑其差额部分19.669万元(28.301-8.632)的去向。我们仍可以进行两步骤的分解:

1.出口销售视同内销或正常情况下:

当期应纳税额=480×17%+35×6.22×17%+18×17%-600×17%=19.669(万元)

2.根据政策规定应享有的退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35×6.22×13%=28.301(万元)

两者合计,差额部分为28.301-19.669=8.632(万元)。

从上述分解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期如果不享受免抵退税额的规定,应向税务机关交纳19.669万元,而当期免抵退税额28.301万元全部抵扣后,该部分应纳税额已经不存在,并应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差额部分8.632万元。分录如下:

首先,针对不能退税应纳入成本的部分,借:主营业务成本──自营出口成本──纺织品 8708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87080

然后,针对出口抵减内销的差额部分19.669万元,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9669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96690

最后,针对本期应予以退税的增值税额,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8632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86320

但由于本月出口退税资料不全,期末留抵税额8.632万

元结转下期继续抵扣。因此,不存在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

税额及申请退税,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自营出口成本──纺织品 8708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87080

三、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涉及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的处理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是指出于生产加工的需要,生产企业从国内免税购进的原材料及从国外购进的进口加工料件,由于购进时分别按照一定的比例已经免征进项增值税,因此在申请退税时应予以扣除。

具体计算公式为: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以例中1月份业务为例,假设中淮纺织公司一月份出口纺织类产品FOB价40万美元,汇率6.20,该公司采用交易日即期汇率核算,内销600万元;本月国内采购材料价格500万元,已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另外,当期海关核准免税进口料件10万元人民币,货已验收入库,福利部门领用8万元自产产品用于发放职工;增值税退税率13%(上年度期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无留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10×13%=1.3(万元);免抵退税不得免抵退税额抵减额=10×(17%-13%)=0.4(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40×6.20×(17%-13%)-10×(17%-13%)=(40×6.20-10)×(17%-13%)=9.52(万元)(扣除10万元是由于在进口时已经核准免税进口料件,不能重复计算);

则:当期应纳税额:(600+8)×17%+9.52-500×17%=27.88(万元)>0;当期免抵退税额=(40×6.20-10)×13%=30.94(万元);

当期应计入成本税额=9.52(万元);当期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30.94(万元)。

第二篇: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扩大外贸出口,推行代理制,国务院决定,对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实行“免、抵、退”税的办法。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实行“免、抵、退”税的范围。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各类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的办法。

对1993年12月31日前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税办法继续执行到1998年12月31日。期满后也实行“免、抵、退”税的办法。

二、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应予免征或退还的所耗用原材料、零部>等已纳税款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 “退”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货物占本企业当期全部货物销售额50%以上的,在一个季度内,因应抵顶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时,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部分予以退税。

三、实行“免、抵、退”税办法,仍执行《国务院关于调低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国发〔1995〕29号)规定的退税率,并按照出口货物的离岸价计算“免、抵、退”税额。

四、本办法自1997年1月1日起实行。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对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的办法,是出口退税管理办法的重要改革。各级人民政府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积极支持这项改革。各有关部门要注意密切合作,及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认真总结经验,为逐步扩大“免、抵、退”税办法的实施范围,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创造条件。

第三篇:出口企业退(免)税申报注意事项

出口企业退(免)税申报注意事项

(201312)

一、文件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退(免)税申报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61号)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65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12号)

4.《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

二、出口企业退(免)税申报注意事项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退(免)税申报办法的公告》(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61号)(以下简称61号公告)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有关问题的公告》(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65号)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出口企业在退(免)税申报过程中有如下注意事项:

(一)自2014年1月1日起,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出口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的货物劳务,在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增值税、消费税免税申报时,不再报送《免税出口货物劳务明细表》及其电子数据。出口货物报关单、合法有效的进货凭证等留存企业备查的资料,应按出口日期装订成册。

(二)企业出口货物劳务及适用增值税零税率的应税服务在正式申报出口退(免)税之前,应通过广州市国家税务局网上办税大厅2号窗口或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进行预申报。如果审核发现申报退(免)税的凭证没有对应的管理部门电子信息或凭证的内容与电子信息不符的,企业应按下列方法处理:

1.属于凭证信息录入错误的,应更正后再次进行预申报;

2.属于未在“中国电子口岸出口退税子系统”中进行出口货物报关单确认操作或未按规定进行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操作的,应进行上述操作后,再次进行预申报;

3.除上述原因外,若发票认证后超3个月或在“中国电子口岸出口退税子系统”提交报关单信息超3个月仍无电子信息的,可填写《出口企业信息查询申请表》(见附件1),将缺失对应凭证管理部门电子信息或凭证的内容与电子信息不符的数据和原始凭证报送至主管税务机关,并按《出口企业信息查询申请表》的序号将对应的原始凭证复印件装订成册,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

(三)出口企业在预申报和生成正式申报数据(含生产企业在生成明细和汇总数据)时,必须选择远程申报。

(四)出口企业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采集退税申报明细数据时,对存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12号)附件21《退(免)税货物、标识对照表》以及65号公告附件3《生产企业出口视同自产货物业务类型对照表》所列业务之一的,必须在“业务类型”中勾选相关标识。

由于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业务类型”未完整,因此符合《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第九条第(四)项规定的生产企业,申报符合该规定的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明细数据时,必须在出口退税明细数据“备注”栏中录入“XTHH”。

(五)在61号公告生效后,因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暂未升级,生产企业在申报过程中需注意:

1.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只能录入单证收齐(不包括61号公告生效前已按原办法申报的单证不齐或者信息不齐的明细)的免抵退税申报明细。

2.生产企业在预申报及正式申报时都需按单证收齐录入,在预审后若有电子信息缺失的明细记录不得进行正式申报。

3.生产企业在增值税申报时需按实际发生额填列当期出口收入,需根据当期免抵退税正式申报(单证收齐、信息收齐)的出口销售额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并填报在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二)》“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栏(第18栏)及《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栏(第25栏)。

进出口税收管理科

2013-12-23

第四篇:出口企业退(免)税申报管理

出口企业退(免)税申报管理

尊敬的纳税人: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在您办理本事项之前,我们为您提供了一份相关事项告知书,请您仔细阅读了解:

简要描述

企业当月出口的货物须在次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免抵退税相关申报及消费税免税申报。

企业应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上的出口日期为准,下同)次月起至次年4月30日前的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收齐有关凭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货物增值税免抵退税及消费税退税。逾期的,企业不得申报免抵退税。

出口企业和其他单位出口的货物,如果原材料成本80%以上为黄金、铂金、银、珍珠、天然钻石、工业用和人造钻石、宝石、翡翠等原料组成的,应执行该原料的增值税、消费税政策,上述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退税率为该原料海关税则号在出口货物劳务退税率文库中对应的退税率。

政策依据

《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24号)

应当携带和提交的材料目录

生产企业

1.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除按纳税申报的规定提供有关资料外,还应提供下列资料:

(1)主管税务机关确认的上期《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2)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2.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增值税免抵退税申报,应提供下列凭证资料:(1)《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及其附表;(2)《免抵退税申报资料情况表》;(3)《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4)出口货物退(免)税正式申报电子数据;(5)下列原始凭证:

①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以下未作特别说明的均为此联)(保税区内的出口企业可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区出境货物备案清单,简称出境货物备案清单,下同); ②出口发票;

③委托出口的货物,还应提供受托方主管税务机关签发的代理出口货物证明,以及代理出口协议复印件; ④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3.生产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货物以及列名生产企业出口的非自产货物,属于消费税应税消费品(以下简称应税消费品)的,还应提供下列资料:(1)《生产企业出口非自产货物消费税退税申报表》;

(2)消费税专用缴款书或分割单,海关进口消费税专用缴款书、委托加工收回应税消费品的代扣代收税款凭证原件或复印件。

复印件需注明与原件一致,企业加盖公章。

外贸企业

1.《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汇总申报表》; 2.《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进货明细申报表》; 3.《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出口明细申报表》; 4.出口货物退(免)税正式申报电子数据; 5.下列原始凭证

(1)出口货物报关单;

(2)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出口退税进货分批申报单、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提供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的,还需同时提供进口货物报关单,下同);

(3)委托出口的货物,还应提供受托方主管税务机关签发的代理出口货物证明,以及代理出口协议副本;

(4)属应税消费品的,还应提供消费税专用缴款书或分割单、海关进口消费税专用缴款书(提供海关进口消费税专用缴款书的,还需同时提供进口货物报关单,下同);(5)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办结时限:三分局,十五个工作日 回复文书:退税申报汇总表

如果您还有任何税务方面的问题,可咨询您的税收管理员,也可拨打12366纳税服务热线,您还可以登录上海税务门户网站www.xiexiebang.com、我局税企服务平台http://www.xiexiebang.com进行查询和提问。

上海市奉贤区国家税务局

上海市地方税务局奉贤区分局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第五篇: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2015

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优化服务,提高出口退(免)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外贸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出口货物劳务及服务增值税和消费税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已按规定办理出口退(免)税资格认定的出口企业和其他单位(以下简称出口企业)。

第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以下简称省国家税务局)负责本地区出口企业分类管理的组织实施。具有出口退(免)税审批权限的国家税务局负责所辖出口企业管理类别的评定工作。

第四条 国税机关应遵循客观公正、标准统一、动态调整的原则,科学地对出口企业进行分类管理。第二章 管理类别及标准

第五条 出口企业管理类别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

第六条 上一内,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出口企业,管理类别可评定为一类:

(一)年末净资产大于当年已办理的出口退(免)税总额。

(二)纳税信用等级为B级以上。

(三)能主动配合国税机关实施出口退(免)税管理,能按规定收集、装订、存放出口退税凭证及备案单证。

(四)出口企业内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出口退(免)税风险控制体系。

(五)未发生过违反出口退(免)税相关规定的情形。

(六)省国家税务局规定的其他风险可控的条件。

第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出口企业,管理类别应评定为三类:

(一)自首笔申报出口退(免)税之月起至评定当日未满12个月,或尚未申报过出口退(免)税。

(二)上一内,累计6个月以上未申报出口退(免)税。

(三)上一内,纳税信用等级为C级。

(四)上一内,发生过违反出口退(免)税有关规定的情形,但尚未达到税务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标准的。

(五)存在省国家税务局规定的其他失信情形。

第八条 上一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出口企业,管理类别应评定为四类:

(一)纳税信用等级为D级。

(二)发生过拒绝提供有关出口退(免)税账簿、凭证、资料等情形。

(三)因违反出口退(免)税有关规定,被税务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过的。

(四)海关信用管理类别认定为失信企业。

(五)外汇管理的分类管理等级为C级。

(六)存在省国家税务局规定的其他严重失信情形。

截至评定之日,出口企业因骗取出口退税被停止出口退税权期限届满后未满2年的,管理类别应评定为四类。

第九条 被评定为一类、三类、四类以外管理类别的出口企业,其管理类别应评定为二类。第三章 分类管理措施

第十条 管理类别为一类的出口企业,在出口退(免)税申报相关电子信息齐全并经预审通过后,即可进行正式申报,申报时不需要提供原始凭证,对应的原始凭证按规定留存企业备查;管理类别为二类、三类的出口企业,在申报出口退(免)税时,应按规定提供原始凭证、资料及正式申报电子数据;管理类别为四类的出口企业,在申报出口退(免)税时,除提供上述原始凭证、资料及正式申报电子数据外,还须同时按规定报送收汇凭证。

第十一条 管理类别为一类的出口企业的管理措施。

(一)国税机关受理该类企业的出口退(免)税正式申报后,经核对申报信息齐全无误的,即可办理出口退(免)税。

(二)在国家下达的出口退税计划内,可优先安排该类企业办理出口退税。

(三)国税机关可向该类企业提供绿色办税通道(特约服务区),并建立重点联系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并定期联系企业,及时解决其有关出口退(免)税问题。

(四)该类企业属于外贸企业的,国税机关应定期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稽核、协查信息对其申报的出口退税进行复核,对复核有误的,应按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 管理类别为二类的出口企业的管理措施。

(一)对该类企业申报的出口退(免)税,国税机关应先审核电子信息,再抽取一定比例的原始凭证进行人工审核。抽取比例应不低于该类企业每个申报批次所附原始凭证的20%。

(二)该类企业属于外贸企业的,对其申报的出口退税,国税机关应先使用出口货物报关单电子信息和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信息审核办理退税,再定期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稽核、协查信息进行复核,对复核有误的,应按规定处理。

(三)国税机关每年评估该类企业的退(免)税的户数,应不低于所辖有出口退(免)税申报业务的该类企业总户数的3%。

第十三条 管理类别为三类的出口企业的管理措施。

(一)对该类企业申报的出口退(免)税,国税机关应先审核电子信息,再抽取一定比例的原始凭证进行人工审核。抽取比例应不低于该类企业每个申报批次所附原始凭证的60%。

(二)该类企业属于外贸企业的,对其申报的出口退税,国税机关应使用出口货物报关单电子信息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稽核、协查信息审核办理出口退税。

(三)国税机关每年评估该类企业的退(免)税的户数,应不低于所辖有出口退(免)税申报业务的该类企业总户数的5%。

(四)对该类企业申报的出口退(免)税,每年国税机关应抽查不低于20%的对应备案单证及收汇凭证。

第十四条 管理类别为四类的出口企业的管理措施。

(一)对该类企业申报的出口退(免)税,国税机关除审核电子信息外,还应逐笔人工审核对应的原始凭证。

(二)该类企业属于外贸企业的,对其申报的出口退税,国税机关应使用出口货物报关单电子信息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稽核、协查信息审核办理出口退税。

(三)该类企业属于生产企业的,对其申报出口退(免)税的自产产品,国税机关应对其生产能力、纳税有关情况核实无误后,方可办理退(免)税。

(四)对该类企业申报出口退(免)税的外购出口货物或视同自产产品,国税机关应对每户供货企业的发票,都要抽取一定比例发函调查。

(五)国税机关对所辖该类企业,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出口退(免)税评估。

(六)该类企业自评定之日起,2年内不得评定为其他管理类别。

第十五条 国税机关通过预警评估发现管理类别为一类的出口企业已办理的退(免)税存在骗税疑点的,应按规定进行核查,发现问题的应按规定予以处理。

国税机关发现管理类别为二类、三类、四类的出口企业申报的退(免)税存在骗税疑点的,须按规定排除相关疑点后,方可办理退(免)税;已办理的,国税机关可按照所涉及的退税额,暂缓办理该企业其他已审核通过的应退税款,无其他应退税款或应退税款小于所涉及退税额的,可由出口企业提供差额部分的担保。相应疑点排除后,国税机关方可办理暂缓的退税或解除担保。第四章 评定工作要求

第十六条 出口企业管理类别评定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应于每年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公布后1个月内完成。完成管理类别评定工作的次月起,对出口企业实施对应的分类管理措施。

第十七条 由县(区)国家税务局负责评定出口企业管理类别的,应于评定后10个工作日内将评定结果报地(市)国家税务局备案;由地(市)国家税务局负责评定的,县(区)国家税务局须进行初评并填报《出口退(免)税企业管理类别评定表》(见附件),报地(市)国家税务局审定。

第十八条 出口企业管理类别评定完成后,国税机关应在评定后的15个工作日内告知出口企业,并主动公开管理类别为一类、四类的出口企业名单。

各省国家税务局可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以及与相关部门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合作备忘录、协议等规定,逐步公开管理类别为二类、三类的出口企业名单及相关信息。

第十九条 出口企业对管理类别评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向评定国税机关申请复评。评定国税机关应按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进行复核。

第二十条 国税机关应提高税源管理部门、纳税服务部门、稽查部门、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质量和效率,建立相应的信息通报制度,及时传递出口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纳税评估情况、税收稽查立案及处理情况等信息。

第二十一条 国税机关发现出口企业存在下列情形的,应自发现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内,按以下规定对出口企业管理类别实施动态管理:

(一)管理类别为一类、二类、三类的出口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发生变化的,应及时组织评定并相应调整管理类别。

(二)管理类别为一类、二类、三类的出口企业发生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管理类别直接调整为四类。

(三)管理类别为一类的出口企业未按规定将原始凭证留存企业备查的,管理类别直接调整为二类。

(四)管理类别为一类、二类的出口企业因涉嫌骗取出口退税被立案查处尚未结案的,暂按管理类别为三类的出口企业管理,待案件查结后,依据查处情况调整管理类别;管理类别为三类、四类的出口企业因涉嫌骗取出口退税被立案查处尚未结案的,暂按原类别管理,待案件查结后,依据查处情况调整管理类别。

出口企业管理类别发生调整的,国税机关应按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程序办理。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均含本数。

第二十三条 各省国家税务局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和细化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以出口企业申报退(免)税时间为准。

下载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退免增值税额的解析(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退免增值税额的解析(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出口货物退(免)税操作指南(生产企业端)

    出口货物退(免)税操作指南(生产企业端) 1. 出口退(免)税认定 1.1 开业认定 1.1.1 申请条件及时间要求 1.1.2 申请资料 1.1.3 办理程序 1.2 变更认定 1.2.1 申请条件及时间要求 1.2......

    生产企业出口退(免)税培训课件WORD版

    生产企业出口退(免)税培训课件 苏州市国税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处 一、出口退(免)税基本知识 1、出口货物退(免)税概念 出口退税是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在国......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申报汇总表及附表

    闵 行 区 国 家 税 务 局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及附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附表 申报说明企业名称: (企业盖章):所属年月:年月......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管理(五篇)

    第二十三章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管理 一、单项选择 1、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应根据( )和出口货物适用退税率计算。 A、出口货物销售价格 B、出口货物到岸价......

    《出口退(免)税企业自查参考提纲》[五篇]

    附件2 出口退(免)税企业自查提纲 一、自查对象 (一)自营或代理出口外贸企业(以下简称“外贸出口企业”); (二)自营或委托出口生产型企业(以下简称“自营生产出口企业”)。 二、自查年......

    出口企业退(免)税认定变更审批表

    出口企业退(免)税认定变更审批表 尊敬的纳税人: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在您办理本事项之前,我们为您提供了一份相关事项告知书,请您仔细阅读了解: 简要描述......

    出口退(免)税最新政策解析与筹划(讲义)

    出口退(免)税最新政策解析与筹划(讲义) 王文清 一、一年来出口退(免)税政策调整的导向 引导大家从总体上,对一年来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认识,简要概括国家调整政策的目的、意义及......

    深圳市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

    关于印发《深圳市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的通知 『字轨文号』深国税发〔2010〕72号 『发文单位』深圳市国家税务局 『发布日期』2010-05-25 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