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概要(模版)
浅谈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
2010年05月-26日 来源:网络 作者:刘荣春 张庆亮 于小伟 点击:
字号:T | T
随着建设新型国家重大战略构想的提出,全国各地纷纷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探寻适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路径。文章试图以南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案例,寻找适合各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共性。
1南昌市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意义
创新体系建设是当代技术与经济突飞猛进的产物。随着南昌市经济迅速发展,必将面临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紧迫任务,对科技创新也提出了更高和更为迫切的要求。区域创新体系,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将新的区域经济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入区域经济系统,推进创新的制度组织网络。其功能是推进区域内新技术、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新的系统功能,使区域内的经济资源得到更为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区域创新体系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区域创新体系一般分为区域知识创新系统、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区域科技服务系统、区域环境支持系统和科技投融资系统。
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正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围绕南昌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把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作为地方科技及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更加理性和科学地认识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南昌科技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作为南昌市创新的推动“网络”,区域创新体系主要由两类要素组成:一是组织要素。主要包括:企业、公共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及基础设施,它们是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二是政策制度要素。包括政府创新战略、与创新相关的制度框架(如知识产权制度、科技评价制度、政府补贴政策等)、政府的参与调控方式、技术市场等,这些要素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有关法律规定和科技计划等形式作用于创新组织要素,是调控创新活动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虽然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与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市相比,其一,在发展总量和发展速度上都存在差距,总体规模偏小;其二,高技术含量的名牌拳头产品较少,有较大带动效应的引进项目少;第三,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未从根本上解决。南昌市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也极其明显:(1)直接科技活动产出对企业竞争力产生直接影响的专利批准数低,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少,综合科技意识薄弱。(2)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企业与高校和科研单位之间研究与开发合作联系较弱,大多数企业没有R&D活动,大多数大中型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3)科技资源分散,合作程度低,科研机构与高校之间封闭性较强,科研机构和高校自行研究项目多,科研机构、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不充分。(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科研基础条件薄弱。(5)社会生活信息化程度低,直接妨碍了科技信息的流通、传递和吸纳。(6)科技与经济“两张皮”仍没解决,高水平的研发能力和潜力没有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
南昌市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以区域体制机制创新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南昌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创新,以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发展高科技、推进产业化为目标,形成以高校和重点研究院所为依托的原始创新体系,以促进知识技术转移为目标的创新服务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制度创新和环境建设为重点的政府宏观管理调控体系,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社会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
南昌市区域创新体系的指导思想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坚持技术创新为主的战略选择,以产业集群为对象,构建知识、技术创新、传播与学习的网络平台;集中资源,在优势领域加强技术创新与使用各方的合作;加速制度创新,提高政策激励水平,促进企业和研究机构与高校的技术创新;以相关产业领域的创新与产业化计划为基础,将创新的知识、技术流动平台作为南昌区域创新的政府优先行动,在南昌逐步建成一个体系完善、结构合理、资源丰富、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能实现主体联动、资源流动、市场推动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的创造和转化。2南昌市区域创新体系实施大开放主战略
南昌市区域创新体系主要由全市范围内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介机构、政府和金融机构所组成,这些机构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及新产品而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区域创新网络体系,全市区域创新体系要按照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和技术跨越战略的总体要求推进六大体系建设。(1)以重点发展产业集群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地方产业集群,强化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要立足促进南昌市产业结构优化和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高,突出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形成以促进创新和发展为核心的新型空间格局。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活力所在。目前,南昌市已初步形成了制造业、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工程、软件工程等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南昌市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布局应定位在以下两个方面: ——以发展新材料及精细化工、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工程、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农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科技产业为重点,建设中部地区制造业核心基地。在已有产业的基础上,一方面着眼于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壮大重点产业集群规模;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结构优化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增强南昌产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成为三大主导科技产业和沿海产业发展的配套产品基地;同时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发展资源和农产品深加工工业,重点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及深加工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市场竞争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大力促进以技术开发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形成产学研联合机制,抓好一批试点企业,使大中型企业(集团)成为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各类中介组织和地方政府,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投入、产出以及收益的主体,是创新体系的核心。积极推动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
建立健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成果转化基地。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人,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转制科研机构或大企业,集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组建工程实验室和行业工程中心,着重明晰产权,加快股份制改造,实现企业化运作;不断提高工程化研究开发的试验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不断推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系列新产品,推动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接受委托承担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和试验任务,进行工程技术的辐射和推广,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积极开展国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成为企业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水平的重要技术依托;积极培养适应高科技产业化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家,培训不同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科技成果的推广人才,为科技成果产业化造就产业大军;积极创建若干高新技术企业,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提高技术配套和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能力,使之成为企业自主研发和承接、转化科技成果的基地。
(3)科学研究和高等学校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
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促进科研院所之间、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之间的结合和资源集成,加强社会公益科研体系建设,发展研究型大学,努力形成一批高水平的、资源共享的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基地。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不仅在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知识的产出和传播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且在促进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上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富有创新意识和活力的研究型大学往往是新知识凝聚的载体和创新人才聚集的地方,能够促进新技术、新企业的产生,并能够通过孵化、培养,使科技型小企业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像硅谷、北京的中关村等,都是依托著名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发展起来的。依托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人才智力资源,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构建新的科学研究体系。围绕南昌市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知识、技术储备要求,通过竞争择优,在市域范围内重点高校、重点科研机构优势集成的基础上,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建立一批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科学研究中心,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骨干科技人员队伍,从事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重大公益性研究,形成南昌市知识创新系统的核心。
(4)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科技中介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科技中介机构能力不足已经制约了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进一步拓展,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已经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进一步完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体系。建立技术经纪人事务所,加强技术经纪人管理,积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技术信息和技术诊断等服务。建立南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专门负责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转化项目的认定和优惠政策的落实,对认定项目提供工商、财税、风险投资、融资担保、项目推介、贷款贴息、土地、用电、户口等一条龙服务;并以项目为纽带,做好科技界、企业界与金融界之间的对接。建立一个以高新技术成果与高新技术企业产权转让为主导业务的南昌市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中心,通过资本运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解决融资难题,为科技企业股权投资、产权交易拓宽融资渠道,为创业资金的资本套现探索退出机制;加强综合性和行业性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积极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撑。
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及多种类型的企业孵化器建设,使其成为培育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的摇篮。进一步提高南昌创业者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和能力,在有条件的科技产业园区逐步建立综合性创业服务中心,并扶持其中的佼佼者成为国家级中心。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建立高校创业孵化器,积极推进知识人才创业。针对软件开发、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科技成果转化对技术平台的特殊要求,建立若干专业性孵化器。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闲置的厂房、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建立企业内孵化器。各类孵化器要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服务手段的同时,引入新的运行机制,重视社会和金融资本的引入,把知识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等要素资源结合起来,实现技术成果的及时转化和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5)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在投入中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直接投入、税收优惠等多种财政投入方式,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坚持科技三项经费有偿与无偿使用相结合,科学事业费要为科研提供保障并支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一般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产品销售额的比重达到1%以上,大型企业要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5%以上。进一步加强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市、区级科技三项经费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并逐年增加;每年市财政安排一定额度的基本建设拨款,专项用于技术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创业投资事业。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来南昌设立创业投资机构,鼓励上市公司、大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及其他社会法人组建领域的或综合性的创业投资公司,形成创业投资机构群。由省市政府注资,吸引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金,支持科技人员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探索建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鼓励上市公司和国有大企业购并高科技风险企业,发展网上技术成果与产权交易,降低场外股权协议转让的交易成本,为高科技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进一步加强科技与金融机构的紧密联系。采取多种措施,吸引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项目的信贷投入,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采取金融租赁、商业票据、信托、买方信贷、银团贷款等多种金融工具间接融资。进一步加大国内外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政策调控,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6)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在信息、网络等技术支撑下,由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设施和仪器装备、科学数据与信息、自然科技资源等组成,通过有效配置和共享,服务于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坚持平台的硬件建设同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平台的重点建设同科技发展需求相结合、政府宏观调控同市场机制相结合、平台建设计划同科技项目计划相结合、自主发展同与区外合作相结合、公共财政重点支持同社会共同支持相结合的原则,整合与集成现有资源,用增量投入激活存量,优化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布局和配置,建立竞争、有序的发展环境,提高利用效率,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作、内外衔接、共建共享的格局。
——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加强已建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增强其科技创新能力、研发和孵化功能。在此基础上,再建若干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争取使其中1—2个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中试基地建设。建成汽车、医药和食品、新材料、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和家电等五大支柱产业的中试基地。
——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建设。重点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为协作网成员单位,对2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实行协作共用。增加投入,解决仪器设备数量少、档次低、设备不配套的问题。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收集和集成资源数据、环境数据、文献数据,建立分级分类科学数据库,抢救濒临散失的科学数据。解决科学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与分发的技术和体制问题,实现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和信息共享,建立科技文献、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对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实行有效整合和资源共享,加强科技成果、人才、供需信息、转化设施与设备、技术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特色区域和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重点在信息服务、半导体照明工程、现代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制药、软件工程等领域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培训基地。
[责任编辑:飞翔论文编辑部]
第二篇:乳山市信用体系建设路径选择浅析
摘 要:十八大以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日益受到关注,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方式也逐渐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乳山市以本地实际为基础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对政府主导的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信用体系建设;信用管理体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进一步指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信用体系的建设关乎市场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环境的重要名片,因此如何选择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就成为地方政府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诚信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公共性的增强,诚信同时又具有了法律性质。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诉求,而且是具有丰富内涵、多重属性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我国以政府为主导成为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模式,如厦门等城市主要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明确了工作机构,建立了相关制度,并积极推进信用信息的应用。上海市“企业诚信创建”活动突出以创新机制促诚信建设的原则推进,按照企业自愿申报和协会推荐,行业协会审核、专业机构鉴定和公众评议、信誉公示,动态检查和考核多措并举的方法开展。同时借助政府新闻网站、诚信企业展示平台、诚信创建企业查询平台等多个渠道,全面展现企业动态信息、展示诚信企业、曝光企业不诚信记录。
总的来看,目前虽然各地在诚信体系建设形式和载体创新上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问题依然存在。事实证明,在政府主导的诚信体系建设中,数据资料由工商、质检、税务等职能部门掌握,而目前各部门信用信息系统条块分割,信息尚无法整合共享。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行业法规和管理制度,出于内部的行业管理和业务保密的考虑,行业系统接口的千差万别,限制了信息共享,这也成为制约诚信建设实效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政府主导下的诚信体系制度设计,一方面要积极打破部门“垄断”,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建立合作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得区域诚信体系的建立对政府、企业和社会都有好处,真正实现多方信息共享,多方合作共赢的局面。
乳山市诚信体系建设概况
2013年,乳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诚信乳山建设年”活动,开展了“八项教育”活动,建设了“五大平台”,开展了“七项专题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诚信氛围,推动“诚信乳山”观念深入人心,活动成果丰硕。与普遍存在的问题相同,乳山市诚信体系建设还是存在数据资源整合不够的问题,单位或部门间数据共享程度很低,信息透明程度不够,形不成全方位多层级的信息体系,对个体不能形成立体化、实体化的诚信信息描述,这就导致诚信监督机制难以生效,诚信产品或者诚信惩戒机制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乳山市诚信体系建设路径选择
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国家诚信建设有关文件的精神,个人征信和组织征信都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个人征信未来将由人民银行主导以居民身份证为载体,地方政府操作空间不大,而组织征信则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目前广东、江苏等省份已开展试点。基于以上情况,乳山市信用系统建设过程中可以选择以企业征信为基础,逐步扩展到其他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信用征询体系,重点从四方面推进:
(一)加快推动信用法制建设。加快全市信用立法进程,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框架内,从我市实际出发,制定信息采集、信息披露、信用评级、信用奖惩、征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有关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为开展信用征信、信用公示、信用评估和信用咨询提供法规和制度保障。规范企事业单位和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信用活动,把公共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发布、使用管理和信用评级、信用评估活动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二)深化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总结“诚信乳山建设年”宣传教育经验,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宣传诚信典型的同时,加大对政策法规和失信成本的宣传,通过深入开展机关干部培训教育、道德讲堂宣讲教育、诚信观念提升教育、文艺演出主题教育、文明典型示范教育、公益广告宣传教育、志愿服务实践教育、校园活动引导教育等专题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
(三)建设市域信用征询平台。作为诚信乳山建设的核心载体,信用平台将整合工商、国税、地税、公安、人民银行等部门基本信用信息、荣誉信息、失信信息等形成基础数据库,纳入其他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部门的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开发诚信数据应用载体。
1、开发征信系统客户端。通过有限安装的方式为获得授权的用户安装直接与系统数据互通的客户端,主要实现信息查询和录入功能。一是方便有关信息提供和审核部门的信息录入和更新操作,确保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部门授权仅限于本部门信息的修改操作,权限之外的信息视情况授权查询;二是为领导决策提供基本信息,可开通全面数据查询服务,并提供分类索引及统计服务等拓展功能。
2、建设市域信用网络平台。以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建设信息发布网站,主要实现信息查询、信息发布、互动交流、社会监督功能。通过在网站设置信息发布、政策法规、信用案例、光荣榜、黑名单、项目跟踪、投诉举报等模块,设置部门数据更新进度、故障反馈、意见建议等互动通道,实现各部门信息的动态发布、有关政策的宣传、守信和失信案例的宣传、诚信企业和失信企业名单的公开、市内重点项目及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进等功能,接受社会对发布的信息及有关主体的监督举报,对各单位信息更新进度、系统漏洞更正及系统完善等接受社会监督。
4、建立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税金缴纳、金融信贷、往来账款、财务核算、数据统计、劳动保障、合同管理、中介承诺、资信评估等信用信息管理。在企业成立、转制、退出的全过程,建立包括遵章守法、获得荣誉、受到处罚等内容的诚信档案。依据上述各类信用资源,建立企业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数据库,由中介机构对企业信用进行等级评定,评定结果作为企业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信用凭证。
(四)建立监督管理和失信惩戒机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对失信者及失信行为进行惩罚,使失信者付出与其失信行为相应的经济和名誉代价。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因失信对其他法人和自然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除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外,还要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罚。严肃查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不作为或乱作为行为。对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法定职责中出现的违纪违法行为,要采取行政或法律手段予以追究。实行“黑名单”制度,将制假售假、经济诈骗、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偷逃税款、做假账的企业和出具虚假报告的中介机构列入“黑名单”,并对严重失信的企业进行剖析,将其失信行为、造成的危害和惩罚结果向社会公布。将公民失信行为记入其信用档案,纳入征信系统,在就业、市场准入、贷款等有关方面提高“门槛”,使其一处失信,多处受制。注重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对“诚信建设”的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推动诚信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诚信体系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规范社会经济行为的内在要求,我市市域信用征询系统的建设必将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力量,也必将为仁爱乳山增加新的城市名片。
作者简介
王斌(1980-),男,山东省乳山人,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方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第三篇:生猪区域品牌建设--以湖南为例论文_生猪区域品牌建设--以湖南为例论文
摘 要:近年来生猪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严重制约了生猪行业的发展。对于生猪生产大省的湖南,同样面临着生猪产品质量低、国内和国际知名度低等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区域品牌相关理论,通过湖南生猪产业的纵向和横向发展分析,提出湖南生猪区域品牌建设的战略定位及其对策。论文关键词:湖南生猪产业 区域品牌 差异化
一、相关理论综述 区域品牌的概念表述不同。凯文.莱恩.凯勒(2003)认为,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可以称为区域品牌。里克.莱兹伯斯等(2004)认为,区域品牌的历史和产品品牌的历史一样悠久。罗海成和王秉安(2002)认为,区域品牌是该区域中某一产品或某一类产品的品牌,它不一定只为区域内某一特定企业所拥有和专用,而经常是为一群生产经营该产品的企业所共同拥有和使用的品牌。吴程或(2005)等认为,区域品牌是指在个别行政地理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产业产品。在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的联系与区别上,国内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作了阐述。廖建起(2006)认为: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作为两种不同的品牌形态,它们在市场经济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它们在品牌主体、品牌效应、对载体的依赖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祝洵(2006)认为:与品牌相比,区域品牌创建体现两个因素:区域性和品牌效应。夏曾玉和谢健(2003)认为: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特性相比,在品牌所有者的数量、原动力数量、品牌效应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区域品牌不同于地方品牌,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甘峰明(2005)认为:区域品牌与地方品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界定:一是它们划分的标准不同,二是受益范围不同,三是区域品牌侧重从经济学的角度,而地方品牌侧重从管理学的角度。
二、湖南生猪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横向发展分析 在国内各大省份中,湖南一直是生猪产业大省。从表1可以看出湖南年猪肉产量长期居于全国第二的位置,仅低于四川省,同时湖南生猪输出量也占全国较大比重。从表2可以看出,湖南生猪年产量逐年增加,从2001年的5496.3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6242.4万吨。但是与生猪产量第一的四川省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四川省2001年的生猪产量为5774.9万吨,比湖南多出283.6万吨。但四川省2007年的生猪产量达到7471.4万吨,比湖南多出1229万吨。同时与河南省相比,2006-2007年,虽然湖南生猪年出栏数量高于河南,但是年猪肉产量却低于河南省,这不难看出湖南省的生猪产品品质不如河南省,目前还处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因此如何实现湖南生猪行业的快速发展并提升湖南生猪品质,是湖南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当前湖南虽是全国的生猪产业大省但还不是生猪产业强省。如何提升湖南生猪产业规模,提高区域竞争能力,已成为湖南做大做强生猪大产业的必然要求。表1 各年猪肉产量 单位(万吨)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表2 历年肉猪出栏头数 单位(万头)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二)纵向发展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湖南生猪年猪肉产量从1996~2007年有大幅度的提高。1996年湖南生猪年猪肉产量仅为310.4万吨,2007年这一总量增加到449.6万吨,增加139.5万吨。湖南生猪产业年产量有了显著的提高,生猪产业在湖南农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但是湖南生猪年产量的增长速度缓慢,年增幅一般在20万吨以内,并且有些年份生猪产量波动比较剧烈。可以看出从2003~2007最近五年,湖南生猪年平均增长量仅为12.97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仅为28.3%,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湖南生猪产品市场竞争力低,开拓新市场乏力,市场份额小,离湖南创生猪产业强省还有一段距离。如何提升湖南生猪产品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湖南生猪产业的增长速度,已成为湖南生猪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表3 湖南1996-2007各年猪
肉产量 单位(万吨)
三、湖南生猪区域品牌建设的实施
(一)湖南生猪区域品牌的战略定位 湖南生猪区域品牌的定位,应归属于行业定位的范畴,它有自己一些独特的特点。因此,湖南生猪区域品牌的战略定位应结合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以创造顾客价值为核心的品牌定位的流程,从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建立差异化的市场形象两个方面着手。1.湖南生猪区域品牌的目标市场选择 湖南生猪区域品牌的目标市场应选择以产品质量为导向,追求绿色、健康食品的消费者群。虽然当前这一群体的市场容量不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消费者群体的市场潜量是巨大的,消费者追求高品质的消费品是市场发展的主流趋势。湖南生猪区域品牌选择追求绿色、健康食品的消费者作为目标市场,有利于摆脱过去湖南生猪产品长期以来的质次低价的市场形象。2.塑造湖南生猪区域品牌差异化的市场形象 湖南生猪区域品牌应以“绿色、健康”作为品牌的核心定位。关于绿色不应该从狭义上理解为纯天然和无污染的产品,而应从广义上理解“绿色”是指产品品质高,安全、环保的产品。“健康”是指标有品牌产品的质量始终如一,产品无化学残留,对身体无害。消费者迫切需要吃上健康、安全的猪肉。建设湖南生猪区域品牌,首先应该高起点定位湖南生猪区域品牌。绿色、健康的品牌核心定位,不仅树立了湖南生猪区域品牌“绿色”的差异化市场形象,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同时强调标准化,保证湖南生猪产品的质量始终如一,提高湖南生猪区域品牌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品牌品质,获得消费者对湖南生猪区域品牌的品牌忠诚。
(二)湖南生猪区域品牌的创立 1.导入CIS识别系统塑造湖南生猪“绿色”区域品牌 CIS识别系统由MIS、BIS和VIS三部分组成。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工程,三者缺一不可。具体而言,通过政府的支持引导,以生猪加工型龙头企业为核心,同时整合养殖户、经销商,饲料加工企业等利益关系方,使各利益关系方都树立绿色的品牌文化信念,同时制定各利益关系方为实施绿色品牌形象应遵守的相关方针和措施。同时从生猪供应商到分销商各环节设计绿色标志、绿色包装、绿色认证。向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传达绿色的品牌信息,赢得消费者对湖南生猪区域品牌定位的认可,塑造差异的区域品牌形象。2.促进湖南生猪及相关产品的标准化 标准化在农产品的应用中相对较困难,再加之湖南生猪的养殖大部分还是靠传统的家庭分散养殖完成。因此,要树立湖南生猪产品的区域品牌,必须推进湖南生猪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具体而言,一方面,可采用龙头企业、生猪产业协会、农户联合的形式,由生猪行业协会把各分散农户联结起来,实现各农户的标准化养殖,从生猪选种、饲养方式、猪病防疫、日常管理采用统一标准。相关饲养品种和饲养技术由生猪加工型企业提供,同时企业对农户出栏的生猪进行统一收购。收购价格均高于饲养普通品种生猪的价格,提高各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快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政府对生猪的规模化养殖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体从事生猪的规模化养殖,对优质品种生猪养殖提供有力条件。同时加快生猪养殖基地的联盟,以建立行业协会的形式,沟通市场信息,统一行动,维护生猪市场稳定,推进湖南生猪生产的标准化和品牌化进程。3.以质量创湖南生猪优质区域品牌 湖南生猪要创立区域品牌,必须严把质量关,以顾客需求为核心,实施生猪产业链的全面质量管理。从生猪繁育、饲料加工、生猪养殖、产品加工、市场销售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把质量关。因此要创立湖南生猪区域品牌,必须把提升湖南生猪产品质量作为第一要务。只有湖南生猪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得到提升,湖南生猪区域品牌才能经受住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4.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整合湖南生猪大产业链 湖南生猪区域品牌资产给整条生猪产业链的农户和企业带来品牌的增值效应,需要整条生猪产业链的利益关系方共同营造。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区域品牌建设流程首先应秉承“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依靠政府引导,以生猪加工与销售龙头企业为中心,围绕湖南生猪区域品牌这个核心,建立利益关系方紧密联系的战略联盟形式,共同做大做强湖南生猪区域品牌,提高湖南生猪的整体市场竞争力。5.实施高
价定价策略强化区域品牌形象 高价在消费者心目中意味着高品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湖南生猪区域品牌以高品质产品立足市场,同时以绿色、健康、标准化定位湖南生猪区域品牌,树立了差异化的市场形象,消费者乐意购买品质高的湖南生猪产品,也愿意为湖南生猪区域品牌支付高价格。同时高价格在消费者心目中而言意味着高品质,消费者认为值得信赖,因此又可以进一步提升湖南生猪区域品牌形象,形成市场的良性循环,提升湖南生猪区域品牌市场价值。6.整合营销传播湖南生猪区域品牌 创立湖南生猪区域品牌,必须借助于整合营销传播方式对湖南生猪区域品牌的核心定位进行长期的宣传。具体来说,在生猪产业链的饲料加工、生猪品种选择、生猪养殖、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各个环节围绕湖南生猪区域品牌优质、绿色、健康的品牌核心价值定位,运用农业报纸杂志,政府公关,农产品贸易展销会等各种信息传播方式从多方面传播统一的品牌形象,不断冲击消费者,引导消费者树立对湖南生猪区域品牌的积极感知,加强消费者对湖南生猪区域品牌的认知,逐步提高消费者对湖南生猪区域品牌的偏好度和品牌忠诚度。7.加强湖南生猪营销网络建设 营销网络是实现产品所有权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并实现产品价值从消费者转移到生产者的关键。湖南生猪要创区域优质品牌并提高在国内和国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应充分利用各种农业会展的机会展示和推销湖南生猪产品和生猪区域品牌。除了参加一年一度的湖南农博会,还应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展销会,以直接和各地的生猪产品分销商联系,推动湖南生猪进入国内各个市场。同时,政府还应积极组织相关生猪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参加国内外的展销会,利用展销会这个窗口向外界展示湖南生猪区域品牌的价值内涵。展示湖南生猪优质、绿色、环保、健康的品牌文化定位,树立湖南生猪区域品牌的差异化形象。促进各地肉类产品分销商积极销售湖南生猪产品,突破各地方保护壁垒,增强湖南生猪区域品牌的市场渗透力,做大做强湖南生猪区域品牌。参考文献 凯文,莱恩,凯勒著,李乃和等译战略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里克,莱兹伯斯等.品牌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姚延婷,基于陕西绿色果品产业集群的“陕西苹果”区域品牌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6月 罗海成,王秉安,中小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廖建起,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关系[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甘峰明,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5
第四篇:幼儿园小班教学策略的创新――以区域活动为例
幼儿园小班教学策略的创新――以区域活动为例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幼儿园又是孩子接受社会教育的初级学堂,邓小平主席曾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也充分体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由于幼儿园孩子年级过小,其教学策略自然不同于青少年,近年来各种教育策略创新也层出不穷,本文以区域活动为例,就幼儿园小班教学策略的创新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字:幼儿园;教学策略;创新;区域活动
传统的小班幼儿教学模式通常是由教师统一教授一些生活常识,培养孩子一些自理能力和简单的课业知识。这样的统一授课虽然较好管理,但未免抑制了幼儿个性的发展。而现在教学策略的创新,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下面将以区域活动为例,探索幼儿园小班教学的创新。
一.幼儿园小班教学策略创新的意义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年纪比较小,通常在进幼儿园之前一直呆在父母身边,而小班教学正是使孩子从家庭生活过渡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的一个过程。因此小班教学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一般采取以教为主,养为辅的教学策略,即帮助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也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和想象力等等。此阶段幼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小班教学要以相对生动一些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幼儿,比如故事引导、音乐教学等等。
二.幼儿园小班教学策略创新的途径――以区域活动为例
区域活动是指一种小范围的开放性教育,是通过各种材料、活动等是幼儿感知表象的一种教育方式,它能够使幼儿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图画,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出来,也以更加轻松的方式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
(一)智力游戏区
所需材料:游戏场地,分成两组进行游戏比赛。
原因:此年龄段幼儿对亲人的依赖感较强,处在陌生的环境往往会出现一些恐惧心理,直接表现就是沉默寡言,不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对新环境有很强烈的排斥感。
活动效果:此活动可以培养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可以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和与他人的交流沟通能力,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减少在陌生环境中的孤独感。
(二)科学区
所需材料:教师可以在区域能放上不同颜色的纸,在展示板上放上做好的撕纸图案。
原因:此年龄段的幼儿由于接触事物不多,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局限性,因此想象力特别丰富。这个时候,我们只要适当的给予一些提示,幼儿就能发挥无穷的想象。
活动效果:撕纸活动不同于剪纸,对于幼儿来说,安全性比较高。撕纸活动既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更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建构区
所需材料:此区域可以放置一些玩具积木。
原因:对于此年龄段的幼儿,玩具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而搭积木对幼儿来说也是个学习的好方法。
活动效果:此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构思、整体意识以及空间意识,激发幼儿的创造潜力。
(四)阅读区
所需材料:一些带有卡通人物的图片或简单书籍,让幼儿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图片或者书籍。
原因:此阶段的幼儿往往对一些卡通人物感兴趣,通过卡通人物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活动效果:幼儿在观看这些卡通书籍时,幼师可以结合着图片内容,将一些礼貌用语或者道德故事融入其中,如: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等,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能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角色区
所需材料:放一些模拟的商品,让幼儿自主扮演买家和卖家。
原因:此阶段幼儿对社会的感知比较薄弱,代入感也不强。
活动效果:大家都知道,学习是由模仿开始的,而此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也可以培养幼儿对社会的基本认识,更可以建立幼儿的基础社会价值观,增强对社会的融入感。
(六)表演区
所需材料:用播放器播放一些活泼的儿童歌曲或播放一些舞蹈视频。
原因:幼儿对节奏感强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比起空乏的语言,韵律的程度比较高。
活动效果:此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更能使幼儿身心愉悦从而培养其开朗的性格。
(七)美工区
所需材料:教师在此区域放上空白的图画或白纸以及彩笔,让幼儿自主为图画着色或创作图画。
原因:此阶段幼儿对事物的集中力薄弱,但其对色彩鲜明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活动效果:此活动可以培养孩子对色彩的认识和对事物的敏感度,塑造幼儿的审美能力,又能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八)运动区
所需材料:幼师可以在此区域放入篮球、特定高度的篮筐,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投进去一个球算该组一分,以此累计。
原因:现阶段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不会为他人着想,团队意识更不用提,通过运动来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活动效果:通过一点时间的投篮比赛,每组的幼儿都会为自己的队友加油、鼓掌,即在游戏中培养了幼儿的团队精神。
(九)沙水区
所需材料:教师可以在此区域放置几个纸箱子,分别画上物体的形状,让幼儿比一比谁能先把手里的事物投放到正确的箱子中。
原因:此年龄段的幼儿分辨能力还很模糊,正是学习对事物认识的好时机,如此客观将行为模式和知识融入到活动中,能加强幼儿的无意识记忆。
活动效果:此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对形状的认识和对事物分类的条理性,也能够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总 结:
教学策略的创新对幼儿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而区域活动也是教学策略创新的实现方式之一,区域活动材料成本都不算高,实现起来没有太大的困难,但却会使儿童的接受程度得到很大的改善。传统教学往往是统一教学、发展共性,从而抑制了幼儿的个性发展。从以上范例不难看出,区域活动可以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以更加生动的形式给幼儿提供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在游戏中得以学习、在参与中认知能力得以提高,在轻松的环境中激发幼儿的创造力。综上所述,区域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个人表达能力从而使幼儿能够更加积极的、健康的、快乐的成长。因此,我们要在教学策略上保持创新,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出最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廖晓萍.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认识与建构幼儿园区域活动.学前教育研究,2010,(4)
[2]孙亚琴.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科学经验的自主建构.学前教育研究,2010,(6)
[3]曾惠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J].新课程,2011(4).
第五篇:宁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宁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丁耀民
一、宁波区域创新的创始条件
1、区位条件: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的东海之滨,居全国大陆海岸线的中段,长江三角洲的东南隅,宁绍平原的东端。北临钱塘江、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上虞、嵊县、新昌,南濒三门湾,陆域南接台州市的三门、天台两县接壤,东与舟山市(舟山群岛)隔海相望,由于宁波市沿海地区的区域位置条件,决定了宁波区域特色是开放性、外向性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
2、资源条件:沿海资源,境内海岸线总长830公里,岛礁面积256.3平方公里;山资源,西有仙霞岭山脉东脉,天台山和四明山;平原资源,境内东北部和中部系宁绍平原冲积平原,低山丘陵间有小块河谷平原;水资源,境内主要水系甬江为省内七大水系之一;气候条件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但人均土地面积低于浙江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宁波人均土地只有2.6亩,相当于浙江省的73.6%和全国23%。由于宁波区域在历史上“地少人多”,决定了外出经商的人较多。根据传统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要素,但宁波区域创新的特点,不是通过资源性扩张的经济增长,而是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使区域经济增长。
3、政策因素:宁波区域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政策因素不一致,但主要归纳为两种发展形式:以政府政策为导向的体制内供给型强制性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和以自发经济组织为导向的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宁波区域创新一方面与国家实施的优惠政策有关。从1984年4月宁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1987年国务院批准宁波为计划单列市,享受相当于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988年宁波被批准为“全国较大的市”,有了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权力,1993年宁波又被列入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1994年,中央又明确宁波市为副省级城市,中央政府放权给地方政府的自主权,而地方政府通过制度供给使经济制度得以变迁,从旧体制向新体制演进。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乡镇企业比较发达,而不少乡镇集体企业实际上是带红帽子个私经济,同市、县、乡政府对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有关,特别是鄞县、慈溪、余姚等北三县的县域经济的优势比较明显。
4、文化因素:宁波是我国开埠较早的城市,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在宋代设有市舶使,又是近代沿海城市开放口岸,传统的经商意识浓郁,虽然在清初曾受“海禁”,但开放性。浙东文化成为近代宁波帮产生的思想基础之一。受浙东学派的“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宁波帮的工商文化思想对宁波区域经济甚至对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工商业的产生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为中国近代化进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海外宁波帮继承和深化了近代宁波帮的经营思想传统,又积极反哺家乡的教育和经济建设事业。宁波现代港城文明则是宁波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又一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文化精神。宁波文化以浙东文化为主线,与宁波商帮文化和海洋文化相融合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主干和以现代港城文明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共同构成了宁波区域文化,也决定了宁波区域创新具有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性。浙东区域文化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习惯及意识形态等统称为文化的东西即非正式制度安排,也是宁波区域的制度创新的重要的内容,宁波区域的经商传统使宁波人更容易接受 1
市场经济,政府一但放松管制,其释放的能量是巨大。
5、经济结构:国有、集体、个私、外资混合经济结构,从宁波市1999年所有制结构结构来看,国有经济占22.1%,集体经济占19.8%,个私经济占34.8%,外资经济占14.2%。乡镇企业作为沿海江浙地区发展的增长点,成为宁波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持,在全市工业产值上五分天下有其四,而宁波的经济总量中60%是县域经济的份额,其中乡镇企业是功不可没的。宁波区域的个私经济在全国很有名气,2001年在总产值、销售额、出口交货值上宁波在浙江省11个地市占5 个第一位,而且在对外招商引资发展也比较快,已经占到了浙江省的25.3%。国有经济通过有进有退,使国有资本从低层次产业向高层次产业集中,1998年与1995年相比国有企业数减少了319家,减幅达53%,但总资产却增长了92.3%。
6、产权结构:宁波是较早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城市,呈现出多元化的产权结构。70年代末,宁波的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开始兴起,通过80年代的发展,个私经济基础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给乡镇集体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1996 年开始宁波对乡镇企业进行改制,使乡镇企业和个私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从1998年开始宁波对县区一级的国有集体进行改制。到2001年底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基本上完成了改制。宁波区域的所有制结构出现了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企业向股份制为主的多种实现形式转变;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强;三是各种所有制结构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弥补、共生共荣。
二、宁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几点对策
1、制度创新
(1)政府体制创新:一是政府政策行为创新。继续推行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共生共荣的生存政策,使不同所有制企业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共同享受均等的国民待遇,削减审批事项,降低中小企业、私营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的门槛。政企分开(政府职能与企业的职能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国有资本管理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事业单位的职能分开、中介组织从政府和事业单位分离出来,把政府的部分服务职能移交给中介组织来承担);建立政策运作工具体系,有效地运作和落实政策。特别是把政策实施作为运行政策进行服务的过程,建立政策研制、解释、传递、辅导、执行的工作班子和政策操作技术人员,培育一批政策服务技术官员。二是政府法律行为创新。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要求一切经济活动和竞争都要在科学严谨的法规框架内有序地进行。利用宁波较大城市的地方法规的立法权对法律法规的制定,健全行政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建立行政法律监督体系,使之符合国际惯例。三是政府运行机制创新。建立信息化和“电子政府”,政府政策的透明度与WTO规则市场开放原则接轨,进行政府上网,办公自动化,进行行政理念现代化;进行政务公开,根据法律文件规定贯彻政府透明度和公开性原则,公开政府重大决策,公开重要法规规章,公开行政行为的标准,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使宁波地方政府成为“阳光下”的政府;决策科学化,充分利用“外脑”的参谋作用,为行政首长科学决策服务,减少决策失误和“拍脑袋”工程,通过民主化进行科学决策。四是政府廉洁形象创新,以开放促改革、从官本位向人本位转化,从政府管理的强制性命令政策向依法办事转化,从体制上消除“权力寻租”的源头,首先要制约行政权力,使政府的权力从市场中退出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机制,特别是对“一把手”的制约和分权。
(2)企业体制创新。首先是市场机制的创新。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
结构步伐,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产权改革进一步完善,建立有效的市场交易和市场竞争规则,加快要素市场建设,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制度,统一市场,切实规范市场秩序;其次是民营企业机制再创新,利用宁波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和加入WTO的机会,对民营经济体制进行再创新。通过家族型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发展,使民营企业能自主创新、规模扩张和直接融资;通过专业集贸市场向现代市场发展,使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网络化和品牌化;通过低层次的专业化产业区向科技品牌型的新型产业组织发展,使区域特色经济或块状经济进一步形成,将会给民营中小企业转化为新一轮的体制压力和动力。
(3)金融体制创新。金融创新首先要进行金融观念的一场变革,对金融风险度、金融服务成本、金融资产进行观念上创新,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其次对金融体系进行创新,宁波区域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在金融的体系上形成了以多元化结构、多层次的现代金融体系,外资金融机构登陆宁波,但适合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通过金融体系创新形成科研、技术开发、产品创新、技术转让及产业化的高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衍生工具的创新,是宁波金融创新的重点。
(4)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社会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创新,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仅仅局限于城镇,广大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建立,其中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已经从公有制企业向非公有制企业和自由职业扩展,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中仅仅是大病统筹,职工的门诊医疗保障也仅仅局限于机关事业单位,直接影响到企业职工的生活保障,也是宁波区域现阶段政府的最主要工作。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同时与 WTO规则的市场开放原则不相适应,要争取建立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就业机制来切实解决失业问题。迎接数年后WTO真正的挑战。在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的同时,发展现代金融、咨询、旅游和软件媒体等高技术来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结构性失业,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减少磨擦性失业,同时切实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迎接世贸组织的挑战。
2、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入股、期股、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等办法,引进适用性人才、培养本地人才、留住外地高素质人才,把企业塑造成真正的创新系统的主体,同时分配制度的创新是激励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人的创新动力来源于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最能激励人的积极性的是体制、机制和分配制度的创新,而其中以分配制度的创新是现阶段最直接的创新方式。通过科技产业化,建立起金融、税收、分红、报酬等政策杠杆体系及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投资体系。由于企业内部缺乏,而大量的科技力量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因而建立起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运行机制是技术创新的真正目的。宁波区域的高新科技术园区作为技术的孵化器所起的创新作用还不够明显。此外,商业化目标、商品化生产,是当代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专利技术、专用技术和技术贸易的迅速增长,推动了技术转化为商品的生产能力。
3、管理创新
利用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理区和旅游服务区进行服务和管理创新,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上要利用与市场接轨的新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创新;在新城区的管理上把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通过委托授权进行市场化运作;在旅游服务区管理上,重点发展山、海、水、文化的优势,创建四个不同特色的风景带,以溪口--雪窦山国家级风景区为中心包括四明山
脉在内的名山风景带、正在创建国家级风景区的东钱湖包括天童寺、阿育王寺景区的佛教旅游风景带和正在策划 “江南第一古城”的慈城镇为中心包括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姆渡、保国寺、上林湖文化旅游风景带及以象山海滨风景区为中心包括周边沿海的海洋旅游风景带。
4、知识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年代的到来,知识已经成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甚至整个社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科教兴市”是知识创新的标志,而教育产业化、企业知识化则是知识创新的主题。宁波区域经济发达、市民收入高,对高等教育需求比较大。但宁波的高等教育现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目前只有宁波大学是综合性的高等院校,学科的设置和研究生的学位相对落后,需要在教育体制上创新,从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角度不断提高教育档次,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以合同制、聘用制的创新方法对在分配和贡献上建立起一整套管理和办法。在教育模式上大力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能力”与“学历”、“专业”和“就业”上进行教育体制的创新,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多学科、综合性的分析动手能力,这样可能扩大就业的选择范围,提倡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随着跨国公司企业并购风的到来,双语人才、计算机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和国际金融人才在“本土化”的经济浪潮中将大量就业;从企业知识化来看,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经济,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是企业知识创新的基本途径,知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起到主导作用,职业知识创新和非职业知识创新同时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知识创新的量化和激励,吸引优秀的创新人才,激发起全员创新的热情,使企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加强对企业知识资本管理,建立知识管理体制,对知识进行评诂、考核和激励,设立知识主管,与国际接轨,并且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