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口较少民族汇报(怒族)

时间:2019-05-14 09:5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人口较少民族汇报(怒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人口较少民族汇报(怒族)》。

第一篇:关于人口较少民族汇报(怒族)

关于福贡县怒族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

中共福贡县委、福贡县人民政府

(2006年5月28日)

尊敬的多吉才让主任委员及各位随行领导:

在这满目苍翠、万物葱茏,充满勃勃生机的美好时节,多吉才让主任委员和各位领导一行,在百忙之中不辞辛苦,莅临我县调研、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全国人大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关心和厚爱,增强了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值此,我代表中共福贡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协以及全县9万人民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现将我县人口较少民族——怒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县情

福贡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北靠贡山,南接泸水,东临维西,西与缅甸联邦毗连,全县总面积为2724.64平方公里,固定耕地面积9.96万亩(旱地8.08万亩,水田1.88万亩),辖六乡一镇,57个村委会,92666人,是一个典型的边疆、民族、宗教、贫困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边疆:地处边防一线,边境线长142.218公里,有7棵界桩(27---33号);民族:境内有20多个民族,以傈僳族、怒族为主体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3%;宗教:信教群众5.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68%;贫困: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 1 重点县,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28亿元,人均产值仅2458元(不到3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866万元,财政自给率仅为6%;全县8万多农业人口中还有低收入贫困人口7.4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4.7万人,贫困面、贫困程度及返贫率居全省各县之首。高山峡谷:境内群山耸立,江河纵横,山高、坡陡、谷深,全县固定耕地面积近10万亩,其中坡度在 25度以上的占了85%以上。

二、福贡县怒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历史发展过程

据有关资料记载,福贡怒族就其历史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在16世纪以前,还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主;二是16世纪以后,怒族的家族公社组织走向瓦解,出现了私有制经济和家长奴隶制的社会形态,并进入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三是1912年至1949年云南地方政府及国民党设治局统治时期,随着汉、白等先进民族逐渐进入怒族地区经商落籍和铁制工具的输入,促进了怒族内部私有制的发展,从总体上来讲,解放前福贡怒族还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过渡时期;四是解放以后,福贡怒族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二)地理条件

福贡怒族群众主要居住在怒江两岸的碧罗雪山、高黎贡山海拔1200米至2200米的山腰和半山腰地带,主要分布于匹河怒族乡老姆登、知子罗、沙瓦、瓦娃、架究、托平、棉 2 谷、果科、普洛等9个村委会,还分布于子里甲、上帕、鹿马登、石月亮等4个乡镇的5个村委会,总人口有1.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2%。其中,匹河乡是全国唯一的怒族乡,怒族人口有9929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5%,占全县怒族人口的58.8%。怒族聚居地区大多数属于大山区、石山区,山高坡陡谷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难度大。

(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扶贫攻坚、兴边富民、“两免一补”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使怒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一是经济较快发展。全县怒族人口人均经济收入684.8元,人均有粮311公斤,绝对贫困人口由原来的14119人下降到了7010人,下降面达49.6%。

二是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十五”以来,根据国家政策和省、州的要求,在怒族地区实施了“四通五有一消除”为目标的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5年来,共修建田间排灌沟渠77188.6米,开发整理土地2500亩,改造中低产农田地2338.15亩;14个怒族村有12个村已经有通村公路,通路里程132.4公里;安装80KVA变压器4台,架设输变线路10000米,通电率85%;完成安全饮水项目13个村,受益738户3100人。

三是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十五”以来,国家采取安居 3 工程、温饱工程等特殊措施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使怒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较好成效。5年来,怒族地区共建设完成安居房588户,实施了4个整村推进和1个安居工程、1个温饱村,受益260户1080人,发放小额贷款120万元,使1200户4800人脱贫。对5个村进行易地开发扶贫,受益 224户853人;其中,跨地州安臵36户117人,县内山头搬山脚188户736人;对11个村进行了消除茅草房工程,受益1017户4169人。

四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五”以来,全县完成26所怒族聚居村学校危房改造工程,改造面积达10736m2,受益学生1101人;全县7个怒族村安装了远程教育接收设备,远程教育开通率达50%,为边远地区的怒族学生提供了与外界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条件;怒族人口基本实现了“普六”和“扫盲”目标。在14个怒族聚居村修建了13个村卫生室,受益3834户16103人,全县共有15355名怒族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怒族总人口的91%,怒族群众看病就医的条件日益得到改善。在5个怒族聚居的乡(镇)修建了文化站,怒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整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结合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14个怒族村全部安装了电视地面接收站,广播电视覆盖率40%,受益 1612户6770人;14个怒族村均修建了简易篮球场,怒族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民族整体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五是怒族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扶贫开发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使怒族地区干部群众深切感 4 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看到了前进的目标和希望,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涌现了一批脱贫致富的怒族带头人。

怒族地区虽然在前进,在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无论是建设的速度,还是发展的水平与外地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差距越拉越大,目前仍然是全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民族地区之一。全县共有怒族农业人口3322户,16874人。按国家核定的标准计算,至今全县还有绝对贫困人口(年收入668元以下)7010人。制约怒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一是自然条件差,灾害频繁。怒族地处边疆偏僻之地,远离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交通闭塞,地势陡峭,地形破碎,属典型的山区县,陡坡地多,平缓地少,人均耕地1.24亩; 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怒族群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十分突出。

二是受历史因素影响较大,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也是历史的沉淀,怒族地区从解放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但生产力难以实现相应的跨越,社会发育程度和生产力水平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三是各项基础设施薄弱。受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加上长期以来投入不足,导致交通、农业、教育、卫生等各项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有445户2009名怒族群众没有实现通电;有60%的怒族群众不能接收广播电视;大部分村卫生室达不到标准,不能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有2个怒族聚居村 5 没有通公路;有60%的怒族群众没有安全的饮用水,还有大部分怒族群众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服务。

四是文化教育落后,发展办法不多。怒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4.7年,比全省平均受教育年限6.3年低1.6年,比全州平均受教育年限5.59年低0.89年。由于文化教育落后,广大怒族同胞发展办法不多,全县90%以上的怒族群众都从事农业生产,从事二、三产业和服务行业的较少,怒族同胞增收难度大。

五是发展和脱贫难度大。怒族群众大多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差,开发难度大的深山区、大山区、高寒山区。有些怒族群众聚居区已丧失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就地脱贫无望,必须易地脱贫。

(四)基本经验

在抓好怒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做法和经验,最主要的有三条:

一是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县所有的怒族聚居区都是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灌溉困难、水土流失、灾害频繁是共同特点,也是贫困的根本原因。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不能稳定脱贫。为此,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四通五有一消除”为目标,切实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怒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今后还必须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化工夫、下本钱。

二是因地制宜选择发展路子。我县怒族聚居地区在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等方面有同有异,选择的发展路子也各不相 6 同。在高寒山区发展畜牧业,半山腰发展经济林木,江边河谷一带发展交通运输和服务行业。匹河怒族乡重点发展了茶叶和荞麦种植、加工。这些都是因地制宜选择发展路子的例子。根据自己独特的条件和优势,只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选准发展的路子,就能够加快怒族同胞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是配套扶持、综合推进。怒族地区的贫困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怒族同胞脱贫很大程度上要靠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因此,靠单项措施不能搞好脱贫;山、水、田、林、路、电各项措施不协调、不配套,也不能搞好脱贫。“十五”以来,根据国家的有关扶持政策,匹河怒族乡实施了“四通五有一消除”,成为实行配套扶持、综合推进的成功之举。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必须坚持配套扶持、综合推进,才能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脱贫人口致富。

三、贯彻落实国务院《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的基本情况

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促进我县怒族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抓机构。2003年我县就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发改委、扶贫办、财政、农业、林业、畜牧、教育、卫生等部门组成的怒族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

二是抓规划。根据国务院《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结合《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兴边富民行动计划”,7 在认真分析,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四通五有三达到”的扶持目标,编制了《福贡县人口较少特有民族(怒族)发展专项建设五年规划(2006—2010年)》。规划内容涵盖了14个怒族村的农田水利、交通、人畜饮水等经济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广电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

三是抓落实。根据“国家扶持,省负总责,县抓落实,整村推进”的要求,我们采取了安居工程、温饱工程、易地开发、消除茅草房等综合扶贫措施。2001年以来,共投入匹河怒族乡各项扶贫资金700多万元,实施了安居工程、温饱村工程、易地开发、消除茅草房等扶贫项目。共完成安居房建设1041户,受益人口达4372人,使46%的农村人口搬进了新居。实施通电工程4件,解决了2个村委会、8个村民小组、345户1580人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实施人饮工程2件和道路建设2件,改善了2个村委会6个村民小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农副产品运输条件。实施水利工程3件和农田建设410亩,改善了原有水田300亩的灌溉条件,解决了新开水田200亩的农用水,为贫困群众增产打下了基础。学校和卫生室建设,改善了4个村10个村民小组儿童读书和群众就医条件。

四、贯彻落实国家民族政策,为较少民族经济发展提供权益保障的基本情况

在贯彻落实国家民族政策,为较少民族发展提供权益保障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县人大、8 县政府、县政协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协调和领导。

二是强化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画、标语等多种载体,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和民族基本知识教育,特别是注重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使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了解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尤其是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关心和支持。

三是抓好落实。结合福贡实际,切实抓好国家民族政策的落实工作,如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计划、“两免一补”、“奖优免补”等国家民族政策。2005年,完成“兴边富民行动”项目投资3.3亿元,落实“两免一补”经费 万元受益学生 人,兑现“奖优免补”

元。

五、加快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两点建议 一是加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议国家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是从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好特殊政策和措施。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情况特殊,需要制定和实施特殊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税收、信贷、物资供应、资源开发、项目资金扶持等方面制定并实施好特殊政策和特殊措施。

六、请求国家帮助福贡县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长期以来,福贡的干部群众在艰苦的环境中团结奋斗,开拓前进,为巩固边防建设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福贡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特定的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发展较为滞后,面对全国全省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新形势,福贡加快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加严竣,仅靠我们自身的力量没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外部力量的进一步推动,福贡与内地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我们恳请国家根据福贡的县情实际,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我县的帮扶力度,切实加快福贡的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上实行上级财政扶持补偿政策。我县生态恶化,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不了过量的人口压力,全县10万亩耕地面积中,坡度超过25度的占85%以上,现有的耕地分布区、人口聚居区基本上均属河谷生态恶化区。因此,请求国家给予扶持,将我县海拔1570米以下人为破坏严重地质灾害频繁的区域,列为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重点区进行重点治理,以根本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给予相应的生态移民扶持政策,并对福贡县国家级保护区12.2万公顷,按每公顷每年100元的标准补助1212.4万元。

二是对福贡基础教育给予特殊优惠政策。我县农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较深,农民子女上学难问题尤其突出。在现行的“两免一补”中,由于县财政困难,我县的“一补”是 10 按以2000年为基数,对全县4000人食宿生月补助50元/人(年补助200万元的标准),对半寄宿学生8000人,月补助15元/人(年补助120万元),全年按320万元进行定补(省级扶贫报帐资金补助59万元,县财政安排261万元)。因近年学生人数增加,增生无法增补,加之物价上涨,学生生活标准下降(全食宿生下降到月均33元),目前的生活标准无法保障学生健康的基本需要,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将6000人的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提高到每月80元,共需增加补助280万元,半寄宿制的8000人从人均15元提高到40元,共需增加补助200万元。以上两项共需增加“一补”支出480万元,请国家给予专项补助。

三是提高对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由于贫困,我县农村广大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十分突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但由于我县贫困面大,收入水平低,自我保障能力弱,每年每人50元的医保经费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我们恳请国家提高我县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由目前的国家补助20元/人、省补助20元/人提高到国家补助60元/人、省补助20元/人,加上农民个人自负10元,总体标准达到90元左右。并加大县乡村三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四是加大对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我县地处边疆,有142.218公里的国境线,19条出境通道,民族众多,信仰基督教的群众占全县总人口的68%,共有教堂325所,有的 11 村寨全民信教现象十分突出,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用社会主义思想牢固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增强各族群众对境外敌对势力和宗教势力的反渗透能力,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请求国家给予资金扶持,在“十一五”期间加强对全县57个村委会的农村文化阵地相关设施建设,每村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块体育健身场,需投资30万元,全县共需投入1710万元。同时,请国家投入资金对傈僳族、怒族民间传统文化加强保护与开发。重点扶持以“石月亮”、“亚哈巴”、“莫刮”“达比亚”、“起本”、“刮克”等六支民间民俗文艺团队建设,要求每支团队建设扶持100万元,共600万元。

五是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长期以来投入不足,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十分滞后,尤其是交通方面通达能力较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我们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福贡交通建设的投入,一是根据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请求将县境内129公里的沿江干线公路改建成二级公路,提高通达能力,缓解行路难问题,并为怒江大电开发创造进入条件;二是我县已被列为省州小城镇开发旅游重点县,根据全县小城镇建设规划,县城规模必须向江西发展,因此,必须建设上帕大桥,以适应县城扩建和发挥小城镇辐射功能,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三是尽快建设福维公路。福贡至维西三级公路, 全长89.287公里(其中福贡境内43公里),是怒江峡谷腹地与东部地州相连接实现一日游三江的重要通道,对促进全县乃至全州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2月省政府在丽江召开的旅游现场会上,12 已把福维公路列为“四纵四横”“八路一桥”中的重点建设项目,请求省里给予大力支持,解决所需建设资金,使工程早日开工建设。

各位领导,我县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虽然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坚信,只要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导,在国家和省州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推动我县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第二篇: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存在问题和困难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情况汇报

省民委经济发展处:

根据你委甘族发电[2008]13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县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有关材料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的保安族、撒拉族属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止2007年底,全县有保安族人口2954户、14872人,主要聚居在大河家、刘集、柳沟、吹麻滩等乡(镇)的甘河滩、大墩、梅坡、高李、团结、肖家、四堡子、斜套等94个行政村。撒拉族有1523户、8679人,主要聚居在大河家、刘集、吹麻滩等乡(镇)的陈家、周家、四堡子、韩陕家、克新民、康吊、陶家、沈家坪等99个行政村。保安族和撒拉族群众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部分从事商贸业。

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省上下达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时,对我们民族自治县安排了一定的配套资金,但由于我县属国列省扶的少数民族贫困县、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县财政十分拮据,难以落实配套资金,直接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展。

2、省上有关部门在安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时,对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太迟,对2007年上报批复的项目,到2008年下达资金计划,对实施项目、保证项目按期建成发挥效益增加了一定难度。

3、由于我县是国列、省列贫困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量跟不上全州的平均水平,群众生活困难,大部分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加之我县保安族、撒拉族聚居区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脆弱。属高寒阴湿地区和干旱山区。扶持保安族、撒拉族加快发展资金十分有限、任务艰巨。

4、由于我县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保安族、撒拉族)发展规划是2004年编制的,2006年批复实施。但从今年以来,由于物价持续上涨,特别是砂石料、钢材等原料涨价、民工工资提高等因素,致使规划项目实施难度增大,有些项目根据批复下达的资金难以实施,已经实施的项目无法进行验收。

5、我县保安族、撒拉族分散居住在全县16个乡(镇)的102个行政村,在省上批复的规划中,未将我县较少民族保安族、撒拉族聚居的刘集乡团结村等31个村列入项目村,致使全县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致富制约因素较多、难度较大。

二、民族博物馆项目的投资及预算

保安族民俗文化博物馆,新建全框架结构博物馆楼一栋,建筑面积5842.88平方米,总投资126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20万元,其他资金842万元。该项目基础工程已完成。

三、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保安族、撒拉族发展的意见、建议

1、根据《甘肃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相关规定,建议以后安排项目时,取消地方配套资金,以确保项目及时开工,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同时,尽量早下达资金计划,安按规划下足投资额,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2、2006、2007年扶持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资金主要用于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后的发展中,请求省民委领导协调省直有实力的部门、发达地市、省属大企业对口帮扶等对我自治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从调整产业结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对我县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我县保安族、撒拉族聚居区乃至全县经济社会的更快发展。

3、编制《积石山县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建设规划》时,由于我们受思想观念、工作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没有规划一些能够带动全县经济增长的更大的项目。请求省民委领导对我们少数民族贫困县给予更大的关心,帮助安排一些后续发展项目,增加扶持资金总量,促进我县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4、请求省上将我县较少民族保安族、撒拉族聚居的刘集乡团结村等31个村列入项目村,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项目实施、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更大的倾斜支持。

5、由于我县民委是今年分开设臵的新单位,现与卫生局、物价局等5个单位在同一办公楼办公,办公条件差。特请求把民委自身建设列入预算。

6、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机会少,项目管理人员对业务知识了解不够,在工作过程中带来不便,请求省民委加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7、建议协调国家和省直有实力的部门、发达地市、省属大企业对我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使我县保安族、撒拉族群众尽快摆脱贫困,稳定解决温饱,早日实现小康。

8、建议加大对我县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提高特困自治县财政包干基数、增加财政补贴、全面落实自治县干部职工的工资待遇及有关增资方面的政策,恢复民族自治地区财政包干基数逐年递增10%的政策。

9、建议对自治县筛选论证上报的重点项目,尤其是生产性、经营性、财源性项目优先安排建设,优先安排资金,使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并建议以后安排项目时,取消地方配套资金,以确保项目及时开工,早日建成发挥效益。

10、请求采取特殊的具体的政策,对我们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各民族干部、各种专业人才、妇女和乡村干部给予大力培训,特别是每年选送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省级及沿海发达城市的国家机关挂职锻炼,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干部队伍及专业人才的健康快速发展。

11、请求在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录聘用工作人员时,对我县少数民族考生在名额和条件上适当予以放宽,与其他 民族考生区别对待,特别对保安族、撒拉族给予倾斜照顾。

12、建议协调在国家和省级民族院校高立保安族、撒拉族民族班、民族预科班,给我县人口较少民族下达专项指标,定向招收保安族、撒拉族学生,以提高我县人口较少民族学生进入重点院校就读的机会。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职业高中设立人口较少民族班,招收我县的保安族、撒拉族学生。同时增加自治县人员编制特别是教师编制,给予专项考录政策,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

积石山县民族事务委员会 2008年12月22日

第三篇:景星乡“十一五”人口较少民族工作总结

墨江县景星乡“十一五”扶持人口较少民族

(布朗族)发展工作总结

景星乡“十一五”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扶持和帮助下,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打基础、调结构、兴科教、强素质”的发展思路,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以改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核心,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脱贫致富为目的。通过五年的发展建设,我乡三个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聚居村发展建设工作取得了实效,促进了布朗族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乡情

景星乡位于墨江西部,距县城75公里,国土面积439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19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727人,其中农业人口21915人,占96.4%。居住着哈尼、布朗、拉祜等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其中哈尼族占54%,布朗族占11.2%,全乡439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100%是山区,有耕地面积51588亩。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478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301万元,比上年增8.5%;乡镇企业收入实现1195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300万元,比上年增27%;各项贷款余额为1650万元,比上年增24%;财政收入达242万元(含烟叶税收返还199万元),比上年增28%;全年支出240万元,比

万元,其中:发改部门投入502万元,民委、上海等部门投入1744万元。其中:产业建设投入540余万元;基础建设投入860余万元,新农村建设投入1000余万元。以 “七个着力于、七个开创”为重点,全力推进布朗族村的各项发展。

(一)着力于改革促农,开创农村进步新跨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化发展种植茶叶、烤烟等经济作物和发展林产业,最终实现产业发展规模化、专业化,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价值。

农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组织 一是投入近105万元扶持建盖了正龙、山碧两村茶叶加工厂和改建太和村茶厂,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解决村委会无钱办事问题;二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由村级组织牵头成立了正龙村、太和村两个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协会(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从而使茶产业逐步走向科学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升产业附加值,提高群众驾驭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推进自然村“大组制”管理

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组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村组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管理、建设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行了大村合并管理制,即村民小组比较集中或10户以下的村民小组合并管理,重新推选一名自然村村长和两名副村长。三个村共合并6小组,由57组变为51组。

增加粮食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

(三)着力于产业兴农,开创农民增收新途径

按照“抓死烤烟、提升茶叶、壮大畜牧、推进林产、服务水电、培育蚕桑、发展核桃”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在规模上做大,品牌上做响、技术上做精,经营上做活,扶持上做强的方式,不断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我乡重点抓好烤烟、茶叶、畜牧三个产值均上千万的产业。烤烟 到2010年三个村发展种植426户2876亩,产量8650担,产值656万元。其中:正龙村种植75户586亩,产量1750担,产值133.3万元;山碧村种植171户1319亩,产量4000担,产值302.2万元;太和村种植180户971亩,产量2900担,产值220.7万元。茶叶 三个村投入扶持资金415万元,发展种植茶叶5700亩(正龙1700亩,山碧1600亩,太和2400亩),现已投产面积2000余亩,预计产值达20万元。畜牧 一是投入40余万元,扶持发展养殖大户50户。二是投入50余万元用于规范化厩舍建设,三个村预计产值达275万元。核桃 三个村投入扶持资金17万元,发展种植核桃850亩。蚕桑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安排,逐步培育产业发展思路,正龙村、山碧村发展种植蚕桑150余亩。

(四)着力于市场活农,开创经济繁荣新篇章

按照“准确定位、科学规划、优化环境、富化资源、强化市场”思路,全面繁荣农村市场经济。紧紧围绕我乡小集镇发展规划,集公益性、商业性、文化性为一体,以政府建基础、市场开发的思路,投入30余万元,实施正龙街市场改造工程,并已竣工投入使用。项目的实施,优化市场环境,推进集镇建设,有效

龙村小学综合楼建设200平方米;2008年投资8万元,实施了正龙村194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投资22万元,实施了正龙村文化室、卫生室综合楼建设296.4平方米。新农合户参保率99%,人参保率86%。新农保户籍人口参保率66.2%,实有人口参保率84.3%。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做到情况清、底子明。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尽量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广泛开展政策进教堂、科技进教堂、法律进教堂、文化进教堂“四进”活动,坚决打击非法宗教活动,营造安定团结的良好发展氛围。四是广泛开展以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诚信意识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发放“百姓明白卡”1000余份。

(七)着力于党建强农,开创组织建设新气象

按照“思想建设有提高、组织建设有力量、队伍建设有壮大、制度建设有保障、作风建设有表率”的“五有”目标,重点抓好四个载体:一是深入开展“五进五看”活动,推进科学发展。即“进机关看表率、进支部看形象、进站所看服务、进村寨看发展、进农户看变化”。二是广泛开展“五抓五解决”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即“抓能人,解决无人带头的问题、抓队伍,解决无人办事的问题,抓经济,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抓活动,解决人心不齐的问题、抓民生,解决社会稳定的问题”。三是全面实施“四个一”工程,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即“一人一棵树、一户一间房、一寨一公厕、一村一场地”。四是开展好“七个一”联系活动,强化作风建设。即“联系一户、走访一次、主意一个、实事一件、送书一册、劳动一天、慰问一百”。

第四篇: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举办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青年干部培训班的通知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举办全国22个人口较少

民族青年干部培训班的通知

法规分类 > 法律法规 > 中央法规 > 团体协会文件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法规名称】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举办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青年干部培训班的通知 【颁布部门】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国家民族事务委员

会办公厅

【颁布日期】2006-07-0

5【是否有效】 有效

【批准部门】

【失效日期】 【法规文号】中青办联发〔2006〕11号【实施日期】2006-07-05 【效力级别】团体协会文件 【批准日期】

【全文】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举办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青年干部培训班的通知 中青办联发〔2006〕11号

共青团内蒙古、黑龙江、福建、广西、贵州、云南、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省)区委组织部,民(宗)委(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组织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局: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团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培养人口较少民族青年干部的指示,提高人口较少民族青年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民委决定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青年干部的培训力度,并拓展内地与港澳青年社团组织及青年工作的友好往来和交流,于今年在北京、香港、澳门、珠海、深圳五地联合举办“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青年干部”培训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重点,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学习贯彻共青团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快人口较少民族的全面发展;参观考察港澳青年组织与青年社团并与青年领袖座谈,学习借鉴港澳地区社团工作的有益经验;邀请中国银行驻港澳分行领导介绍港澳经济发展情况,拜访港澳中联办。

二、培训人数、地点和时间

1.培训人数:共50人(见名额分配表)。

2.培训地点:中央团校。

3.培训时间:2006年9月16日-9月29日。

4.时间安排:北京4天,香港3天,澳门3天,珠海2天,深圳2天。

三、培训对象

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青年干部。

四、培训方式

采取专题讲座、研讨与交流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并辅以境内外参观考察。

五、培训要求

1.请各省级团委组织部,民(宗)委(厅)按要求落实参训人员。

2.请在2006年7月25日前电话报名,并将《中央团校学员报名表》和身份证复印件传真给中央团校轮训部,以便港澳方面尽快发出邀请函,办理出境手续。

3.请尽快将《中央团校学员报名表》和身份证复印件以及三张2寸免冠近照一同寄至中央团校轮训部。

4.请参训学员持我部寄去的相关文件在当地办理《因公往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通行证》有关手续。

5.请勿选派因各种原因不能坚持全程学习的同志参训。

6.请学员自带少数民族服装、乐器和民歌光盘。

7.为了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学员一律不得带家属和亲友参训。

六、培训费用

1.培训费、资料费以及相关费用由团中央和国家民委专项拨款补贴。学员承担部分培训费用(2800元)。

2.学员往返交通费和在京食宿费自理,回原单位报销(本地-北京、北京-本地,轮训公寓住宿标准:40元/人·天)。

七、报到事宜

1.报到时间:2006年9月16日(全天报到)。

2.报到地点:中央团校轮训公寓二层服务台。

3.乘车路线:北京站乘地铁至公主坟站换乘323、374路公交车至万寿寺站;北京西站乘374路公交车至万寺站;首都机场乘至公主坟方向的民航班车至北京电视台下车向南(顺车方向)800米即到。

4.联系人:王恩蔚、龚巧。

联系电话:010-88567290(电话、传真)。

轮训公寓二层服务台电话:010-8856810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5号。

邮编:100089。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国家民委办公厅

2006年7月5日

第五篇:新平县民政局关于对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区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

新平县民政局关于对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区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

根据《关于对我县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察的通知》(新政督„2011‟4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局对玉溪市委市人民政府玉发„2009‟4号《关于加快我市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实施以来所开展的扶贫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区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力度的领导,我局专门成立了以局长方有亮同志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领导为成员的新平县民政局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区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明确职责、狠抓落实

按照玉溪市委市人民政府玉发„2009‟4号《关于加快我市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民政局的主要职责是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区的异地扶贫搬迁和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根据明确的职能职责,我局积极采取措施,强化落实手段,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区的扶贫工作力度。1

(一)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工作

新平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民族县,境内群峦叠嶂,峰高谷深,受长期复活的红河深大断裂和哀牢山深大断裂的影响,哀牢山沿线一带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较高,是群发型、链发型地质灾害的典型区域。受哀牢山地质结构特征影响,地质灾害频发,先后发生2001年“6〃2”洪涝灾害、2002年“8〃14”特大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2005年平掌“8〃7”滑坡地质灾害、2007年漠沙“8〃4”泥石流、“8〃27”滑坡等,共造成10余万人受灾57人死亡23人失踪67人受伤,房屋损毁5530间,直接经济损失达4.5亿元。而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正是我县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地区,给少数民族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为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轻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我县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地区民族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共投入资金14300.2万元(其中,县级财政4075万元,乡镇财政85.12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612.51万元,群众自筹资金8527.57万元),实施11个乡镇52个村委会93个自然村2197户8788人的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

搬迁工作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重点在搬迁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上下功夫,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在保证水、电、路三通的基础上,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科学制定新搬迁安置点建设规划,合理安排村庄道路、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建房用地,还户均补助一定数额的建房资金,免费提供具有彝族、傣族元素、风

格、特色的两种民居样板模式方案,供搬迁户选择,达到帮助搬迁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目的。同时,我们还充分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把异地扶贫搬迁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退耕还林结合起来,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统筹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做好项目衔接和技能培训工作,鼓励和引导搬迁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面对人地分离的现实,因地制宜,在原址退耕还林,发展竹子、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在新村子有的发展养殖业,有的经营小卖部,有的到集镇做生意,有的外出打工,挣钱门路多了,经济收入也就增加了。通过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地区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和完善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新平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有关党建工作的要求,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消除了党员空白小组,农村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不断建设完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实现全县覆盖,作用日益突显;党

员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农村经济社会保持持续较快发展。总体上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亮点频现,成效明显。但是,新平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地区还存在基层组织活动场所旧、小,党员活动难开展,基层组织债务大,基层组织活动开展不规范等一些现实问题,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针对存在的困难情况,近年来,我们积极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和完善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一是加大贫困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资金投入。2009年以来共安排505万元资金立项建设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少数民族贫困村村级活动场所29个,使贫困村村级办公和活动场所有了明显改善;

二是加大贫困村村级债务清偿工作力度。为有效控制新增债务,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维护好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地区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利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共安排564.87万元清偿64个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地区村级组织因建设活动场所所欠债务,使贫困村长期背负的承重债务得以化解,村干部不谋村级发展而是忙于因化解村级背负债务不断到各有关单位要钱要物的现象得到了杜绝。

三是不断监督指导各贫困村级做好村务政务公开工作。为使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地区村级组织村务政务公开

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使村务政务公开工作成为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宣传阵地,我们每年组织工作人员不断深入贫困村做好村务政务公开的指导和督促工作。

四是切实抓好贫困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由于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地区群众受文化水平、见识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对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认识不足,为加深对选举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在2010年的第四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过程中专门派出工作人员到贫困村对一些群众和干部做选举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少数民族群众提高认识,真正选举出能办事、会办事,能真心实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村两委班子成员。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打算

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地区扶贫工作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联动支持,我局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将按照明确的职能职责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为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集聚地区扶贫工作竭尽所能进行帮扶。

新平县民政局

二○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下载关于人口较少民族汇报(怒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人口较少民族汇报(怒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分落选考生及部分人口较少民族预科征集志愿工作将于8月3日进行

    高分落选考生及部分人口较少民族预科征集志愿工作将于8月3日进行 时间:2014年08月03日来源: 为解决部分高分落选考生升学的愿望,做好人口较少民族预科升学工作,我院本着以考生为......

    民族创建活动汇报材料

    三合中心小学民族团结创建活动汇报材料 三合中心小学,始建于1930年,学校现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4平方米,校内有会议室、电子白板室,微机室、教学仪器室,2013年我校积......

    民族社区汇报材料

    促进民族团结 构建和谐社区 ——华林山社区民族工作情况汇报华林山社区地处华林山北坡,东起雷坛河,西靠下西园,南临华林坪社区,北接文化宫南部后门,占地面积约0.7平方公里。社区......

    2011民族村汇报材料

    寺上村经济发展扶持项目 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北石槽镇寺上村党支部书记郑志标,现就我村2011年经济发展扶持项目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

    《1.2人口和民族》教案第一课时

    《人口和民族》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以及我国的人口特点和人口政策。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和......

    中国的人口与民族课件

    中国的人口与民族这一节则是从人文角度讲述中国人口的现状,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增长曲线和人口分布的特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的人口与民族课件,欢迎阅读。中国的人口与......

    民族调研汇报(五篇范文)

    汇 报 提 纲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11年9月14日 按照市人大通知要求,现将我县民族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全省唯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材料汇报

    贵州省第四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 汇 报 材 料 紫云自治县宗地民族中学 紫云县宗地民族中学位于贵州省紫云县城东南隅,地处麻山腹地。这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民都是苗族,有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