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者首先要追求内心和谐

时间:2019-05-13 21:4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管理者首先要追求内心和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管理者首先要追求内心和谐》。

第一篇:企业管理者首先要追求内心和谐

三种和谐铸就成功企业管理者

--

-----------《和谐拯救危机》观后感

我看了这个节目《和谐拯救危机》,我心里一片澄明。我很感动:有那么多有识之士在为了拯救人类而努力,如净空法师等人许哲等人。人类是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根,才导致社会的混乱,混乱的是社会是现象,而根源是人心。能力和命运形成的良性循环。

关于和谐,有三个层次:人内心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三种都和谐,人生就幸福愉快,否则就会痛苦。我想,最难的就是人内心的和谐,《和谐拯救危机》让我看到了修炼内心和谐的方法和途径:老祖宗那里有我们需要的一切。

企业管理者生活在社会,首先要认识自己,求得自己的身心和谐;然后追求家庭和谐、企业和谐、社会人与人关系和谐;最后与自然的和谐,乃至国家的和谐,求得真正的智慧。通俗的讲一句话:人和自己,人和人,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

首先要认识自己,求得自己的身心和谐

净空法师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解释目前世界各种灾难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法师的理念;‘ 灾难是由人类的妄想、分别、执着,以及人类的贪、瞋、痴、慢、造成的’。也就是说,人类贪婪、争夺、竞争、的行为意识、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破坏和谐与自然的‘磁场’。世界金融危机不断,自然灾害不断,军事冲突不断,就来源于此。如果人人都学习儒、释、道文化,净化人们的心灵、礼让三先,环境自然就会改变,世界就会和谐,各种危机就得到拯救。

不久前,在报纸上曾经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重视人的内心和谐》。文章提到温家宝总理去医院探望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在谈到和谐社会建设时,季老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对此,温总理说:“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文章在引用了上面季老和温总理的两段讲话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出:“实现人的内心和谐,首先在于自我调节”;同时举例强调:“实现人的内心和谐,还在于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 人的内心和谐或不和谐,实际上是内心的一种感受与体验,就是通常说的心态,也可称作心境。人的心态,无疑属于“内因”。人的心态当然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外部环境,只能属于外因。毛泽东说得好:“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显而易见,人的内心和谐或不和谐,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的心态,而不是外部环境。

二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就像有的多大学生接受了别人的资助,连一句道谢的话都没有。很多的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也引起了很多争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很多人已?不知道感恩父母了。我们想一想,一个人连父母这么大的恩德都不能记在心上时时去报答的话,那么对于陌生人的资助,对于社会、国家的帮助,他又怎么可能记在心里,念念不忘呢?在西方发达国家,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事实:一些残疾人受到了政府特别的照顾,政策给他们倾斜很多,但是这些人不仅没有感恩之心,反而还造出一些假的证据,以期从政府那里获得更多的资助。这也是因为他们没有孝心这个根基。

《管仲论相》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怎么样来看一个人。

管仲在年老的时候躺在病榻上,齐桓公来向他请教说:“仲父啊,眼见您病得这么厉害,那您去世以后,我们请?来做宰相比较合适呢?”管仲非常聪明,他知道齐桓公实际上心里已?有人选了,于是他就故意问:“大王啊,您觉得?做宰相比较合适呢?”齐桓公说:“易牙这个人怎么样?易牙这个人对我非常好,非常忠心。有一次,他跟我聊天,问我说:'有什么东西你没有吃过吗?'我回答说:'天下的山珍海味、飞禽走兽我都尝遍了,只有婴儿的肉我没有吃过。'结果他回到家里就把自己亲生的孩子给杀死了,还用他的肉烹制了非常好的佳肴,来供奉给我。你看,易牙这个人爱我比他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多,对我是不是很忠心啊?这样的人是不是可以做宰相啊?”管仲听了之后摇了摇头说:“大王啊,人情所挚爱的莫过于自己的儿子了,而这个人居然为了讨你的欢心,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杀掉了,这不是杀子奉君王吗?他的背后肯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这个人你绝对不能用。”

齐桓公听了之后说:“易牙不可以,那么竖刁总可以了吧。竖刁这个人对我也很忠诚,他为了取悦于我,不惜把自己变成了太监,进宫来陪我玩,他爱我胜过了爱自己的身体,这个人是不是可以用呢?”管仲听了之后,仍然是摇了摇头说:“大王啊,这个人也不能够用。人情所珍惜的,莫过于自己的身体了,而竖刁这个人为了取悦于你,不惜自残以求荣,他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目的,你一定要小心他,不能够用这个人。”

齐桓公听了之后说:“既然易牙和竖刁这两个人都不行,开方这个人总可以了吧。开方对我也很忠心,他本来是卫国的公子,但是他到了齐国很多年,都没有回去探望一下父母亲,即使是他的父母亲过世,他都没有回去,这个人爱我胜过了爱自己的父母,是不是可以信任了呢?”管仲听了之后,还是摇了摇头说:“大王啊,人生在世对自己恩情最大的人,莫过于自己的父母了。而开方这个人连自己父母的恩情都不能够报答,怎么可能真心实意地侍奉您呢?他这是绝亲以干禄,和自己的父母亲离别,而来求得一点点的富贵荣华。这个人也是不可以用的。”

后来齐桓公没有听管仲的劝告,结果自己死得非常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看人要看根本,要看一个人是否有情义、有恩义、有道义,那就要“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这个用人的方法在日本的企业中一直延续至今,当企业要想把一个人提为中层领导的时候,一定要去探望这个人的父母,看看这个人在家是不是孝子。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拔人才的方法。在《孝?》上也有这样两句话:“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也就是说你不爱自己的父母亲,却爱其他的人,这是与性德相违背的;“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不尊敬自己的父母亲,却尊敬别的人,这也是和礼相违背的。

三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类自身问题)、资源问题(自然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而在洁净环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少安全用水,每天有数以万计人的死与水污染有关,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造成这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个方面不可忽视: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二是人类对技术的控制能力不够;三是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四是价值偏见。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还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为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 集天地之灵气,采万物之精华,勇敢的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善待万物,就象善待我们的朋友;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们的家园!人类渐渐从噩梦中觉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令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人类应如何对待大自然?人类该怎样与自然和谐共处呢?与自然相通相依,协调一致,和谐共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要思想。建立生态环保型社会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无数森林的乱砍滥伐使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因此,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家园毁于我们人类自己手中。人类啊,行动起来吧,让我们节约一滴水,保护一棵小草。让天空依然明净,让河水依然清澈,让小草依然碧绿,让花朵依然鲜艳,让阳光依然灿烂,让地球依然生辉!痛定思痛,我们应该选择一条理性发展的道路,呼唤绿色文明,呼唤科学的决策方式,呼唤科学的生产方式,呼唤科学的生活方式。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吧!

第二篇:浅论监狱人民警察如何实现内心和谐

当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矛盾凸显的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加剧,社会矛盾增多,物化、庸俗化、冷漠化、无责任化、虚假化的社会现象蔓延,人们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加大,使得人们容易产生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态。特别是,当事不如人意时,更容易产生焦躁、郁闷、消极、悲观、失望、激愤甚至仇视等情绪,如果调整不好,对己、对人、对社会都

会产生消极影响。可以这样说,今天的人们随时随地都面临着调节自己的心态、不断促进内心和谐的现实需要。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维护者和实践者的监狱警察,不断调节自己的心态,实现内心和谐,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充分发挥个人潜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在履行监狱工作使命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保障,更是成就监狱事业的动力源泉。

一、关于内心和谐的主要内涵

所谓人的内心和谐,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内心活动处于平衡自然、协调统一的状态,并对外界事物抱有平静适度、热情友善的态度。用温家宝总理的话说,“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内心和谐是一种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具体体现在:对待自己,坚持自省、保持清醒。对待他人,包容,理解、尊重、帮助、赞美、诚信。对待社会,宽容大度、尽职尽责,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包容的心态面对新生事物,以积极的姿态紧跟时代步伐,常怀感恩之心和责任之心,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对待困难,坚韧不拔,知难而进。对待挫折,百折不挠、决不言败。对待荣誉,欣喜有度、不骄不躁。

二、监狱警察内心和谐的基本要求

就监狱警察来说,内心和谐就是要加强修养,进行经常性的心理调节,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观察世界,以平和宁静的心态思考问题,以乐观豁达的情怀对待生活,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待工作。用理性引导偏激,让冷静战胜浮躁,以恬淡取代痴迷。其基本要求是:

(一)监狱警察对待自己的心态要和谐

作为一名监狱警察,要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潜质应有清醒的认识。要有自知之明,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信,更不能夜郎自大。根据实际,准确定位自己的志向和目标。同时还要做到“四个反思”,一是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认识,看是否与时代和社会发展同步,做到与时俱进;二是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看是否符合监狱警察身份的要求,有没有失范的行为;三是经常反思自己的业务能力,看是否胜任本职工作,并与监狱事业的发展相适应;四是经常反思自己的心态,看自己的内心是否和谐。唯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励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朝着自己确定的志向和目标,坚实地迈进。

(二)监狱警察对待他人的心态要和谐

监狱警察要正确的对待他人,与人为善、见贤思齐。一是以诚待人,以信对人。孟子曾经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就是说,襟怀要坦坦荡荡,讲话要实实在在;赞扬人不华丽溢美,听意见要虚心认真;策略灵活不世故圆滑,内外有别不故弄玄虚。确实做到诚恳待人,平等待人。有了这种诚恳待人的态度和作风,就容易取得别人的理解和信任,就容易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就会使自己的内心经常处于和谐的状态。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不讲诚信,说和做严重脱节,这样的人,其心态,不可避免地要经常处于一种疑虑、猜忌、烦躁、愤懑的状态,那么就不可能实现内心和谐。因此,监狱警察应把诚信真正成为自己内心的价值尺度。二是以大局为重,不以自我为中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个性和特色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个人的特色和个性应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与他人和谐相处为原则,把个人融入团体之中。想问题,办事情,应从大局出发,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多做点换位思考,把自己和他人放在大局中,寻找处理相互关系的平衡点,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可以和睦相处的人。三是善于合作,理性竞争。一个人应该善于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学会同不同风格的人合作。对于不好相处和合作的人,需要宽容、忍让;需要理解、谅解;需要和而不同、不同能和。团结好相处的人做好事情,团结不好相处的人搞好关系,这可能是一种无奈但又是一种充满智慧的选择。合作与竞争是当今社会生活的一种常态,竞争并不是一件坏事,可怕的是恶性竞争与无序竞争。因此,监狱警察应以公平价值为取向,文明竞争、理性竞争,在竞争中和谐,在和谐中合作,作为一种美好的追求。

(三)监狱警察对待困难和挫折的心态要和谐

监狱警察对待困难,要知难而进;对待挫折,要愈挫愈奋。一是遇到困难不泄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诸如:工作条件差、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工作难度大等等。面对难题,人的心态尤显重要。实践反复证明这样一个命题:遇难而退,悲观泄气,放弃努力,就会山穷水

尽;知难而进,坚韧不拔,用智慧战胜困难,就会柳暗花明。因此,监狱警察要敢于正视困难,面对诸如:普通罪犯和特殊罪犯并存、罪犯维权中合法和非法手段并用、罪犯的可改性和难改性交织、执法风险和执法难度加大等复杂局面和难题,要有迎难而上的气魄、战胜困难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斗志、解决难题的智慧。二是遭受挫折不消沉。世间原本少有笔直平坦的道路,人

生之路更是布满坎坷,走弯路、受挫折在所难免。问题是在遭受挫折之后如何对待?古今中外一些成功人士,对待人生挫折的态度是值得借鉴的。如美国前总统林肯,他在当选总统之前30年里,经历过失业、经商失败、爱人死亡、精神失常、发表演讲失败、竞选国会议员失利、角逐副总统失败等难以数计的挫折,但他毫不泄气,愈挫愈奋,勇往直前。这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我们监狱警察队伍中,也有不少警察,在遭受挫折后,不气馁,不消沉,汲取教训,加倍努力,奋发向上,用智慧谱写新的篇章,重新赢得了组织的信任,群众的好评。因此,监狱警察在挫折面前,应当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百折不挠,决不言败;决不能遭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从此消沉,甚至颓废,一事无成。要知道,只有经受住风雨,才能见彩虹。三是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不抱怨。公平公正,作为一种整体目标和价值追求,不容质疑。但现实生活中绝对公平公正往往不易做到,如评价不公、待遇不公、执行制度不公、处理不公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由多种必然和偶然因素形成的现象,一时也难于消除,解决这类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监狱警察,当遭到误解、受到委屈、遇到不公正的对待时,应当风物长宜放眼量,始终保持豁达的情怀,不作过度的反应,不当的攀比,不发过多的怨气,通过正当的途径,陈述自己的理由,诉说自己的请求。同时,要相信是金子总有发光时,只要自己追求过,努力过,就无怨无悔。

(四)监狱警察对待事业的心态要和谐

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的工作质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的文明与进步。这说明监狱事业既崇高又神圣,既光荣又艰巨。因此,做为一名监狱警察,应不但强化职业负责的理念和维护稳定,造福社会的敬业精神,为监狱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一是常怀责任之心,致力于职责,尽力于事业。责任之心,是一个人立身与做事的基本条件,一个常怀责任之心的人,就会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献,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充分享受工作带来的自豪感、成就感、愉悦感。一个不怀责任之心的人,就会对工作的内容、工作的形式、工作的环境等缺乏更多的视觉的认识与调整,就会把工作当作一种负担,就会缺乏工作的热情与激情,自然就会丧失工作的乐趣。因此,监狱警察应常怀责任之心,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本职岗位,施展才智,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二是利用现有的资源把事情做成,而不是消极等待。在监狱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每个岗位,都会有成就事业的条件和平台,关键是如何认识和把握,用个形象的说法,就是如果有了桔子,就做桔子汁,就别再嚷嚷怎么没有苹果、香蕉啊?因此,监狱警察应当认真寻找和把握本职工作的过程与促进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结合点,不见异思迁、不好高骛远、消极等待,充分利用岗位现有的条件,做点事情,做成事情。比如:或者留下一点声音,或者留下一点思想,或者留下一点财富,或者留下一点记忆等等。充分利用岗位现有的资源,发展自己,这不仅会使自己价值最大化,而且还会不断促进自我价值的提升。三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监狱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要以包容的心态面对监狱体制改革中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出现的问题,不要抱怨、指责、逃避,而是要用建设性的精神去正视问题。同时,对监狱事业的发展与进步,要保持足够的信心和耐心,这是因为解决问题,需要条件、需要时间、需要等待。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监狱警察,应以积极的态度,有一份心,尽一份力,为监狱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增辉添色。

(五)监狱警察对待得与失的心态要和谐

得与失问题,原本就是和谐的对立与统一,俗话说:有得必有失,只是看得与失的比重,来求证我们的取舍。也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得有失的。因此,作为监狱警察,要理性平和的对待得与失,既要因得到而知足,也不要因失去而惋惜。否则,生活就会失去和谐,人生就会失去韵味。一是宠辱不惊,淡化得失。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最终又将赤条条地离这个世界而去。无论是谁,最终都要还原于土地。人皆因平凡开始,最终又回到平凡。小人物是这样,大人物也是这样。这是人生的法则,也是人生的规律。因而,一切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是身外之物,过眼烟云,实在不必看得太重。《红楼梦》里说:“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这虽然有些消极,但其中内涵的人生哲理是很深刻的。人生在世的确需要达观、超脱、豁达一些,不必为利益得失、职务升降等而耿耿于怀、戚戚切切。人的一生既有得意,也有失意,这都是人生之常态。因为,一个人的命运既决定于自己的主观努力,也决定于客观的外在环境和机缘,后者往往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因此,在得失面前应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观天上云卷云舒。”二是淡泊私利,志逾鸿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的利益有关。因此,我们不能一概否定个人的利益,不能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但是,人类并不是某一独特利益垄断的天下,而是许许多多利益共享的天下。一个人在考虑和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也要顾及别人的利益和国家的法律规范,不能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更不能视法律法规如儿戏,为所欲为,贪赃枉法。如果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对个人名利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甚至勾心斗角,不惜损害集体、伤害同志、危害国家,那无疑是很不好的,甚至是有罪的。作为一名监狱警察,决不能利益当先,为名利所困惑,被名利所驱使,更不能见利忘义。应当时时注意,用高尚的精神境界来稳稳地驾驭着自己的名利之心,把主要心思和精力集中到为社会为事业作奉献上,靠奉献赢得名利,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志逾鸿鹄,行若赤金”。“志”就是有远大、高尚的追求,“行”就是有坚毅、纯洁的品位,作为一名监狱警察应当具备这样的修养和素质,这才是一个人内心和谐的最高境界。

三、监狱警察实现内心和谐的主要途径

人的内心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高境界。那么作为一名监狱警察如何做到内心和谐呢?

(一)立德修身,是监狱警察实现内心和谐的根本

古人说:德,国家之基也。可见,推崇德治是中国的传统。道德对社会具有积极的规范、教育、导向作用。所以,道德历来成为人们修身养性、完善自我乃至治国安邦的重要工具。做事先做人,为人重修德。一个自身和谐的人,是一个重于修德、以德为本的人。因此,监狱警察要实现自身的和谐,必须在立德、自律、修身上下功夫。一是要立德。德,指思想政治素质,它包括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包括事业心、理想、信念、情操等。由于监狱警察在特殊岗位上承担着特殊的责任,因而监狱警察的道德较之于一般公民而言,其要求更严,标准更高。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高度来认识立德。以个人立“德”,立的是“小德”、“私德”;以人民立“德”,立的是“大德”、“公德”。立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伴随人的一生,它依赖组织教育、同志的帮助、舆论的监督,更要靠自身的努力。因此,监狱警察应从加强学习入手,理解“八荣八耻”的丰富内涵,熟知“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谦诚态度,反躬自省,不断进取,努力把自己修炼成为一个内心和谐的人。二是要自律。自律,就是要能够自觉地遵循法度,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以“八荣八耻”规范自己的言行,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认真履行职责。作为一名监狱警察要真正做到严以律已,还必须“五官”端正:“眼不偏”,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地域看发展,不偏不倚看他人,视野开阔看全局;“耳不软”,既要有从谏如流的胸怀,又要有辨别真伪的能力,不偏听偏信,能容逆耳之言;“嘴不浮”,讲话实在不浮夸,敢讲真话、心里话。同时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手不长”,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告诫,不该拿的不拿,不该要的不要;“腿不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干工作,做事情,就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出实效。同时要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三是要修身。监狱警察要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洁身自好,修身养性,把道德实践,当作确立道德信念、提高道德水准、陶冶道德情操、形成文明道德风尚的必经途径,把“八荣八耻”的要求内化成为自觉行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坚持学习,是监狱警察实现内心和谐的动力之源

学习不仅是社会进步,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人达到内心和谐的力量之源。只有孜孜不倦刻苦学习的人,才能使思想不断升华、灵魂不断净化、思想境界不断提高;只有孜孜不倦刻苦学习的人,才能使知识与学问不断丰富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和本职工作的规律认识不断深化、适应竞争社会的生存本领和适应本职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只有孜孜不倦刻苦学习的人,才能保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否则,思想观念就会陈旧,精神世界就会空虚,能力素质就会下滑。因此,监狱警察要达到内心和谐,就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一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视学习为一种觉悟、修养、境界和责任,把知识当成可以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随时可以增值的无形资产。珍惜时光,减少应酬,排除干扰,挤出时间多学习,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三伏盛夏,始终做到学习不间断。二是要确立学习重点。作为一名监狱警察应当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监狱工作和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学习科学知识以及解决自身实际问题所需的知识。三要善于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吸收、消化中深化,在深化中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切实使自己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进步。以通过学习,来达到与时俱进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素质之目的。

(三)积极实践,是监狱警察实现内心和谐的关键

无数事实说明: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精神的形成,是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升华的。因此,监狱警察要达到内心和谐,必须身体力行,积极实践,自觉行动。一是要在日常生活小事中以内心和谐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实现内心和谐,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日常生活琐事中处处留心,看自己是否把注意力放在积极的事情上;看自己独处一地一时一事的行为是否影响情绪,是否与内心和谐的要求相违背,看自己是否最大限度地减少引发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只有这样,才会有好心情,去享受处事的过程,愉悦每一天。二是要在本职工作中时刻以内心和谐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实现内心和谐,离不开社会的实践。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一个人才能逐渐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离开了社会实践,人的行为就无所谓善恶,自然就谈不上培育内心和谐了。本职工作,是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监狱警察要在职业的实践中,确立内心和谐理念,按照内心和谐的要求,塑造知足、感恩、达观的心态,塑造喜悦、乐观、向上的心态,使自己经常处于积极的情绪当中,做到开启心灵,永驻芳香;洗涤心灵,保持高洁;人自为本,尽心尽责。同时,要在本职工作的实践中,经常查找影响自己情绪和心态的消极因素,找到培育自己和谐心态的最大切入点,努力使工作、生活、情感达到有机统一,意识与行为达到有机统一。三是要善于用以内心和谐的要求,来思考、分析、判断每天面对的各种现象和各种信息,明辨是非,去伪存真。通过思考,来不断提高自己调节心态的能力。

监狱警察实现内心和谐,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不懈、始终不渝地进行修炼,用自身的和谐去促进社会的和谐。

第三篇:关注内心和谐 共建和谐社会

关注内心和谐 共建和谐社会

——观电视剧《老大的幸福》有感

最近,电视连续剧《老大的幸福》在央视一套、八套和各地卫视频道黄金时段热播,吸引了数亿电视观众的目光。该剧以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表现,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而我也完整地收看了这部电视剧,观后之余,给了我以内心的震撼,引发了我对于“内心和谐之重要意义”的思考。

《老大的幸福》这部电视剧将镜头对准一个普通老百姓,描述了憨厚老实的足疗师傅老大的简单平凡的生活。以一种看似平常的笔触探究了人内心和谐的魅力。片中傅老大是个无私、大度、善解人意的人,无论在家庭的纷争、感情的磨砺还是利益的诱惑中,他都云淡风轻,乐于牺牲,勇于奉献,恬静隐忍。他以自己的独特经历与处世方式,教给了身边人与观众如何实现自身和谐与健康的方法,如何拥有豁达开朗的胸怀,及时化解生存矛盾与现实困难,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同时,电视剧还通过商界拼搏的傅家老

二、官场挣扎的老三等人的惨痛教训,使观众深思人生的意义与底蕴,明白人生幸福的真谛与本质,进而超越现实纷争,获得心灵永久的宁静与和谐。

构建和谐平安社会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不过大多数人在谈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时,往往较多关注的是外部力量对于规范社会秩序的影响力,很容易忽视人的内心和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意义。而实际上,人的内心和谐才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也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高层境界。

季羡林先生曾说过:“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在于每个人自身内心的和谐。”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处理这些关系的前提则是人的内心是否和谐。

人的内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和谐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能使人们的才智得到全面发挥,使社会全体成员各尽所能,使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可见人内心的和谐就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但是我个人觉得和谐的心灵力量才是最为根本也是最重要的。试想一个心态不平衡的人,总觉得别人有负于他、社会有负于他,他能以和谐的心态去应对他人、处理社会关系吗?纵使社会对于规范秩序的外部力量再强大也无法敌过不和谐的心魔。《老大的幸福》中傅老大正是以一种知足常乐、助人为乐的和谐心境来处理与别人、与兄弟姐妹、与社会的关系。唯其如此,他才把自己的职业——足疗师看得无比的高尚,因为他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人的内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更高境界。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人与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或许只是客观的和谐,而论及人的内心和谐才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一个高层境界。如果没有人内心的和谐,社会的和谐注定只是表面的或低级的。

很多人或许把《老大的幸福》仅仅是当作一个单纯的电视剧在观看,谈笑之余也许留不下什么,而它留给我的感触却很深。

《老大的幸福》教给了我要有一颗好学之心,因为学习是提高个人修养,增加智慧的基础。只有通过学习,人才可以开阔视野、理解他人,更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习是夯实自我和谐的基础。

《老大的幸福》教给了我要有一颗责任心,因为责任感能让人变得更加有秩序。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当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并敢于担当。要学会对别人负责,对家庭、社会和国家负责,也要学会对自己负责,一个人人都有责任感的国家将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讲责任凸现和谐自我的作用。

《老大的幸福》还教给了我要常怀一颗宽容之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宽容之心包容他人,谅解他人,那么人和人心灵的距离将会更加拉近,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才能有更好的环境,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宽容锻造和谐自我的品格。

《老大的幸福》从人的内心和谐视角来探讨社会和谐,以一种深刻而生动的笔触传递了一种“关爱他人,关注并积极践行心灵、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并从中得到自我满足”的高尚幸福观。

若生活中的我们都能以傅老大般宽容的心去包容身边的人和事,能用发现幸福的眼睛去对待你和我,从心底产生和谐之感,那么,相信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社会的时代不会很远,社会将会实现真正的和谐!

第四篇:幸福感来自内心和谐美文

何谓幸福?有人说,“幸福就是三句话:能笑,能吃,能睡”;有人说,“幸福有三个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有人爱”;有人说,“幸福就是快乐,快乐胜过黄金”;有人说,“幸福就是健康”;有人说,“幸福就是发现你最爱的人最爱你,发现他们值得你爱,你也值得他们爱”。

毋庸讳言,有幸福就有痛苦,没有痛苦也就没有了幸福,这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幸福和痛苦,是辩证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也就是说,为了避免疾病的痛苦,就要锻炼身体,只有这样,才能有健康的幸福;为了避免坐牢之苦,就要遵纪守法。

由此想到了季羡林先生说过的“内心和谐”。幸福,除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外,更重要的是“内心和谐”。所谓内心和谐,就是古人说的“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知足常乐”。对已经得到的很满足,又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努力工作。

清人胡澹淹的《解人颐》中,有一首打油诗《知不足》,很好地诠释了内心不和谐的种种表现:“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食又思衣。身着绫罗和绸缎,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和四妾,又怕无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南面做皇帝。一朝登上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更问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还嫌低!”语言虽然夸张,但却刻画出了某些欲壑难填者的嘴脸。

贪婪使一些人心理失衡,致内心不和谐。结果守着成堆的赃款,整天提心吊胆,哪有什么幸福可言?一朝东窗事发,锒铛入狱,那滋味正如一位贪心官在狱中写的:“在这里真是度日如年,不,度分如年,度秒如年……”

对普通公民来说,内心和谐则幸福常在。

第五篇:和谐的追求

拒绝形式主义

————读《 和谐的追求》有感

学校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叫《和谐的追求》。闲暇时翻阅,颇有感触。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书了。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无非就是让我们博览群书。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充实幸福。

《和谐的追求》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虽然我只是把它粗略读完,这本书就像一声惊雷警醒了我,我将用它的理论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践行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书中提到形式主义是苏霍姆林斯基深恶痛绝的,而现实是现在有种种打着他的旗号而违背他的根本意愿的说法和做法。

我们现在的课程改革有很多地方越来越走上了形式主义,大搞花架子,从根本上忘记了教育的本质。似乎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有角色扮演、有小组讨论、老师少讲学生多活动就是好课堂。甚至有人认为,老师多讲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诸如此类,真是让人为之汗颜。我们应当对课改进行反思,单纯地让学生多活动老师多启发,不利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本身是来接受知识的,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一根本问题。学生本身没有知识储备,怎么能够启发他?

形式只是一种手段,过于追求形式就会漠视实质,教学就会出问题。遗憾的是,不少领导和老师对课改理念、课改要求作了片面理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致使教学形式与课改理念完全背离。正所谓“真理多走一步就成了谬误”,对课改理念和课改要求的正确理解始终是关键,在对它们错误理解下的错误行为,只能产生错误的结果。

当前我们学校实施“三线五步”教学模式就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很多老师说数学教学用这种模式怪好,可是语文教学,真的能这样吗?正所谓“教无定法”,更何况语文教学。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可以推广,可以学习,但我们不能拾了芝麻,丢了西瓜,本末倒置。如果没有蓬勃发展、共存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有效性恐怕是难以实现的。我们的心灵和视野应该是开放的,不要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一味地抱着形式主义不放,而是要认清课程改革的实质之所在。

不应当忘记,一个人的个性形成要经历许多阶段,形成的初期阶段,与教师指望的远景目的相距甚远,但是如果这些初期阶段是通过独立思考和生动的感受的途径达到的,这才是到达远景目标的可靠保证。

合理的教学安排是使全体学生,包括优等生和后进生生都能达到最满意的进步。只有学生中的每个人都能给班级生活带来某种自己的、独特的东西,这样才能促进集体生活的多姿多彩。

基于此,我们更要拒绝形式主义。

下载企业管理者首先要追求内心和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管理者首先要追求内心和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心平静,永远的追求 2015年年终阅读总结

    内心平静,永远的追求2015年年终阅读总结 为什么读书?我不止一次问自己,可以有很多原因。但是如果说终极原因,就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估计这也是很多读书人共同的追求。 现在已......

    潜心追求 构建和谐乐园

    潜心追求 构建和谐乐园 ———追寻班级建设的奥秘 要让集体的每个成员都能够最充分展示其天资。———苏霍姆林斯基 如果说学校是人的肌体,那么班级就是构成肌体并使她显现生......

    提升执法能力,追求“和谐执法”

    打好四项基础,推动“和谐执法” 崂山分局中韩派出所治安民警常方奎 “2.10”全区公安工作会议总结了过去,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基层治安案件执法民警,新的一年我要努力提升执法......

    今朝:追求语文教学的和谐

    追求语文教学的和谐 王金钊 江苏省姜堰市梁徐中心小学 225526 *** 【摘要】和谐是一种美,也是一种艺术。和谐教学是教师应追求的理想境界。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实现教......

    和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追求

    和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追求背景: 关键词: 和谐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随着党的 “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口号响亮的提出,“和谐” 一词成了出现频率极高的文字, 备受众人关注......

    加强军校学员的心理疏导关注个体内心的和谐(五篇)

    强化警校学员心理疏导 促进个体内心和谐发展 摘要: 心理疏导是指根据青年警校学员的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原理,有针对性地对各种心理问题加以疏通和引导,以此达到......

    追求卓越,构筑和谐发展的乐园

    追求卓越,构筑和谐发展的乐园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教职工,向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感谢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校工作......

    理想的人生是聆听内心的声音,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推荐阅读)

    理想的人生是聆听内心的声音,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 01 一个人成为他自己了,那就是达到了幸福的顶点。 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出一段藏传佛教导师宗萨仁波切给窦靖童剃发的视频。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