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安全生产的“三个意识”
强化安全生产的“三个意识”
什么是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对我们而言又有什么重要意义?首先,安全生产意识就是我们在生产过程中面对各种各类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环境条件时表现的一种戒备心理和处理观念。记得刚入职后师傅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在生产岗位上,操作技能可以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掌握,但基本的安全意识从这一刻起你就必须具备。追溯过去,有多少次生产事故是因安全意识的淡薄而引起,又有多少惨痛的教训让我们现在想起都心有余悸。由此可见,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下面我就自己的一点认识,浅谈一下我们所需强化安全生产的“三个意识”。
第一,要强化风险预控意识。风险预控就是要体现预防为主的核心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作为直接参与生产的一线员工,我们增强自身风险预控的自觉性、明确作业风险和预控方案是尤为重要的。为了切实巩固我们的风险预控意识,我们必须认真做好生产风险辨识活动,对正常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确定其风险的大小,并做出相应的预控措施,对风险较大的要进行重点预控。鉴于有些风险不能被及时认识和发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的风险预控意识,随时发现,随时预控处理,以防后患。
第二,要强化职能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职能责任意识,我们首先要保证严格地执行岗位操作法、工艺卡片和操作规程,加强班组内部岗位及上下游部门的联系,密切注意并控制各项工艺参数在指标范围内。保持良好的岗位责任意识,要严厉杜绝一切违章作业和误操作。认真地执行巡检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事故风险、隐患。认真地完善操作和优化工艺,规避风险并稳定生产。这些,是我们的职能,也同样是责任。我们每个人入职都要签订一份安全生产责任书,它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清楚地明确自身岗位的安全责任。通过督促、激励的方式,让我们不断提高岗位的安全意识,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确保现场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第三,要强化宣传再教育意识。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就是要围绕生产的重点项目、任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以提升员工的安全技能与职业素养。我所说的宣传再教育意识,就是要我们具备知识再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自发的宣传和沟通,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反应链,让更多的人在潜移默化中牢固安全生产意识。我们可以通过互助互动的形式,号召全员协作,利用微信、论坛或面对面交流等手段,向更多人宣传“坚守红线、安全法治”意识的深刻内涵。我们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由个人或班组传播扩散,以小的单元体网联出大的循环圈,真正构建出“人人宣传,人人教育”的良好氛围。
安全生产大于天,任重道远莫松懈。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并强化安全生产的“三个意识”,才能不断提升自我的安全保障能力。我们只有把安全放在心里,将责任扛上肩膀,才能撑起煤制油的美好明天。
第二篇:紧抓三个方面 强化三种意识
紧抓三个方面 强化三种意识
市开发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向纵深推进
日前,市经济开发区召开的“加快创新跨越,实现两个率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会议。会议要求与会部门、单位进一步认清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立足实际解放思想,立足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职能创先争优,从对外开放的角度审视胶州、定位胶州,在今后的招商引资和民生建设上多做努力,促进胶州科学发展、赶超跨越。
会后,市开发区党委、管委结合近期的工作就会议精神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和讨论,并以紧抓新项目奠基、新环境凸显、新点子落实三个方面,强化三种意识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向纵深推进。
紧抓新项目建设,强化争先意识
要牢固树立经济发展是开发区永恒的主题这一观念,不断增强全区争优、争先意识。要继续坚持“一月四促”项目推进机制,实施“一企一策”,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狠抓企业服务,强化招商引资,加快项目推进。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并举”,加快全区转型升级,推进开发区在全市大发展中创新跨越。
紧抓新环境凸显,强化大局意识
要牢固树立良好的环境是发展的温床这一理念,全区上下要拧成一股绳,充分认识到“三城”共建、打造优美、和谐环境直接关系到全区、全市各项工作举措的落实、投资发展环境的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要在三城共建过程中,主动发扬“白加黑”、“五加二”、“超常规”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协作、特别能创新”的“六个特别能”工作精神,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服从工作需要,重点解决当前仍然存在的一些“工作纪律不严、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作风不实”等比较突出的作风问题,统一思想,切实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以“三城”共建为契机,全面行动起来,进一步改善城区、园区环境面貌,打造集优良的生态、人文和创业环境于一体的开发区。
紧抓新点子落实,强化责任意识
要牢固树立解放思想是开发区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一信念,全区上下要紧密结合形势变化,及时对工作任务作出改进和创新,提出能够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的“金点子”,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精力,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理念、思路和举措的创新和落实。同时,进一步秉承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考核激励的工作机制,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增强实干意识,谋划工作力争做到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
第三篇:从三个方面强化民主意识
从三个方面强化民主意识
文忠民在2月13日《光明日报》中撰文指出,强化民主意识,一要把民主作为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探索形成符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的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管理的民主水平。二要把民主作为工作方法。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当领导就是要采取命令主义的、行政化的方法。这个认识是不对的。现代化建设时期,在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我们要学会民主的领导办法,紧紧依靠群众,努力聚集民心,把群众的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三要把民主作为领导艺术。面对一个问题,领导可以想出一个或几个办法来解决。可是,如果发扬民主了,就可以有几百个、几千个办法来解决。领导干部的领导艺术,就是把难题交给大家,让大家集思广益,一起出主意想办法,用民主的方法、商量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的过程中解放思想,拿出最智慧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第四篇:强化安全落实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强化安全落实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二十二车间顾丙银
11月4日下午,二十二车间机修人员在设备检修时,发生电机倾倒伤人事故,11月10日,车间召集全体员工学习公司对本次事故的处理决定并展开深刻讨论。本次事故的发生再次给我们的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特别是一年内车间发生两次人员受伤事故,我们需要深刻反思,认真学习领悟《总经理在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查找出原因所在,切实做好安全落实工作。
首先,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的工作需要得到落实。本次事故的发生再次证明了“你不重视安全,事故就会重视你”的道理,我们需要在思想意识上对安全重新定位,摆正心态,把安全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任务,任何时候都来不得松懈。我们要通过加强安全培训、安全考核和举办各种安全活动来逐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提升安全工作氛围,打破“常在河边走,岂能不湿鞋”陈旧观念,让大家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时刻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对待安全工作。
第二,安全培训、考核的工作要得到落实。培训考核要做到系统化、全面化,要循序渐进具有周期性,培训过的内容要定期进行回顾,不能像狗熊掰棒子,学一点忘一点。首先,我们制定培训学习计划,对以前培训过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各项化工安全规范等内容进行重新培训学习;其次,我们要通过上网查相关资料和加强与其他部门沟通交流,来丰富安全培训内容,开拓自己视野;第三,我们要创新培训方式,逐步增加视频、照片等一些感官化比较强的培训;第四,我们要多举办应急演练等各种安全活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不断完善安全规程的工作要得到落实。车间已经生产了近四年,各种操作规程比较全面,我们现在要做就是完善各种安全操作规程,查看是不是符合实际,特别是我们车间有许多相同的设备,这时我们就要看细节。打个比方,我们需要拆除四个相同罐上的相同电机,这时我们就要注意挂葫芦的位置和吊装带捆绑位置,位置不同电机吊装时偏移方向就不同,操作就应该不同。同样,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以前没预料到的状况,这时我们要学会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安全分析,立足实际,科学、全面的剖析存在的隐患并及时消除,做好记录。
第四,安全工作需要常反思、总结。在不断的反思、总结过程中,查找存在的不足,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收获,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工作,重在落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立足实际,牢记总经理对安全的指示精神,把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车间安全管理水平。
第五篇:强化规矩意识 自觉“三个担当”
强化规矩意识
自觉“三个担当”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
戴**(2016/9/8)
提纲:“两学一做”的基本内容是学习党章党规、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学习的根本要义在于“做”。做一名合格的国企党员,必须做到:政治担当、责任担当、道义担当这“三个担当”。
无规矩,没方圆。党的章程和规章制度就是共产党人的规矩。党纪严于国法,党员务必强化规矩意识,自觉履行政治担当、责任担当、道义担当,方能成为一名合格党员。
作为一名党员,务必要有政治担当。政治上的担当就是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有坚强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作为一名党员,务必要有责任担当。责任上的担当就是要自觉履行党员的基本义务,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企业重组发展、项目经营管理实践中,都要积极带头、勇于探索实践。
作为一名党员,务必还要有道义担当。道义上的担当就是要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引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为先进文化的守望者、实践者和发展者,在组织的进步和发展中,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