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六韬》的管理思想

时间:2019-05-13 22:0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析《六韬》的管理思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析《六韬》的管理思想》。

第一篇:分析《六韬》的管理思想

《六韬》虽题为吕望所作,实际上当成书于战国中后期,是宋代颁定的《武经七书》之一,是先秦兵书中集大成之作,受到历代兵家的重视,曾被译成西夏文,在少数民族中流传。《六韬》继续了以往兵家的优秀思想,又兼采诸子之长,所以思想内容很丰富。在哲学思想方面反对巫祝卜筮迷信活动,提出了“板反其常”的重要辩证法思想,并论述了“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太强必折,太张必缺”,“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等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同天下”、“天下同利”,强调“重民”、“利民”、“爱民”,认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要求君主清静寡欲,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不和民争利。在军事方面主张“伐乱禁暴”,“上战无和战”,强调“知彼知己”,“密察敌人之机”,“形人而我无形”,“先见弱于敌”。要求战争指导者“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机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战略战术。本文将侧重对《六韬》的管理思想进行初步探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彰显民本思想,主张执政为民

主张“同天下”、“天下同利”,强调“重民”、“利民”、“爱民”,认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也。”有大智的人不炫耀他的聪明,有深谋的人不显露他的谋略,有大勇的人不只凭血气之勇,图大利的人不只顾自己利益。为天下谋利益的天下人都欢迎他,使天下人受害的,天下人都反对他。天下不是那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想取得天下的人,就象猎取野兽一样,天下人都有分享猎物的心,也好象同船渡河一样,渡过了,大家就达到了共同的目的;失败了,大家都受害。这样做,天下人都只有欢迎他的理由而没有反对他的理由了。

“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不掠夺人民利益的,可以取得人民的拥护;不掠夺别国利益的,可以取得别国的拥护;不掠夺天下利益的,可以取得天下的拥护。不掠夺人民利益的人,人民归向你,这是人民给你的利益;不掠夺别国利益的,别国归向你,这是别国给你的利益;不掠夺天下利益的,天下人归向你,这是天下人给你的利益。所以这种方法妙在使人不可见,事机秘密妙在使人不可闻,胜利妙在使人不可知。

《六韬•顺启第十六》论述夺取和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是要和人民的利益一致。指出摘要:“大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仁盖天下,然后能怀天下;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卜;权盖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故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杀天下者,天下贼之;彻天下者,天下通之;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处之。”器量盖过天下,然后才能包容天下;诚信盖过天下,然后才能约束天下;仁慈盖过天下,然后才能怀柔天下;恩惠盖过天下,然后才能保有天下;权力盖过天下,然后才能不失天下;遇事果决不疑,就象天体运行不能改变,就象四时变化不能更易一样。这六个条件具备了,然后就可以治理天下了。所以为天下人谋利益的,人民就拥护他;使天下人受祸害的,人民就反对他;关心为天下人谋生存的,人民就怀念他的恩德;杀戮天下人的,人民就要毁灭他;顺应天下人意愿的,人民就归向他;造成天下人穷困的,人民就仇视他;使天下人丰衣足食的,人民就依靠他;使天下人遭受危难的,人民就逃离他。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君主。在《守土第七》中指出摘要:守土之要在于“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不可疏远宗族,不可怠慢民众,安抚近邻,控制四方。君主必须发展经济,讲求富国之道,国不富就谈不上行仁政,不行仁政就不能团结宗亲。疏远了宗亲就会受害,失去了人心就会失败。

仁义就是“敬其众,合其亲”,就是尊重民意,团结宗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尊重民意就能得到人民拥护;团结宗亲就能得到他们的敬爱。这些就是行仁义的准则。

《国务第三》指出摘要:“为国之大务,爱民而已”。“爱民奈何?利而无害,成而无败,生而无杀,和而无夺,乐而无苦,喜而无怒。” 要给和人民利益而不要损害他们,要促进人民生产而不要破坏他们,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而不要杀害他们,要给和人民实惠而不要掠夺他们,要使人民安乐而不使他们痛苦,要使人民喜悦而不使他们愤怒。“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和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不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给了人民利益;不耽误农时,就是促进了人民的生产;不惩罚无罪的人,就是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少收赋税,就是给了人民实惠;少建宫室台榭,就能使人民安乐;官吏清廉不苛扰盘剥,就能使人民喜悦。反之,假如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耽误农时,就是破坏了他们的生产;人民无罪而妄加惩罚,就是杀害;对人民横征暴敛,就是掠夺;多修建宫室台榭,就会增加人民的痛苦;官吏贪污苛扰,就会使人民愤怒。“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 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统驭人民要象父母保护子女,兄长保护弟妹那样,见其饥寒就为他忧虑,见其劳苦就为他悲痛,施行赏罚就象自己身受赏罚一样,征收赋税就象夺取自己的财物一样。这些就是爱民的道理。

《赢虚第二》指出摘要:“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冶,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君主不贤则国家危亡而人民变乱;君主贤明则国家太平而人民安宁。所以国家祸福在于君主贤和不贤,而不在于天命的变化。

以尧为例,说明君主如何才算“贤圣”摘要:“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希奇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甍、桷、椽、楹、不斫,茅茨偏庭不剪,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粝梁之饭,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绩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慝,表其门闾,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赈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帝尧为君主时,不用金银珠玉装饰,不穿锦绣华丽的衣服,不观赏珍贵稀奇的物品,不珍藏古玩宝器,不听淫佚的音乐,不粉饰宫庭墙垣,不雕饰甍桷椽楹,不修剪庭院茅草,以鹿裘御寒,以布衣遮体,吃粗粮饭,喝野菜汤,不因劳役而误农时,约束心志而从事清静无为。官吏中忠正守法的就升迁爵位,廉洁爱民的就增加奉禄。人民中有孝敬父母、抚爱幼小的就敬重他;尽力从事农桑的就慰问勉励他。区别善恶良莠,表彰善良人家,提倡公正节操,以法制禁止奸邪诈伪。对厌恶的人,他有功必赏;对喜爱的人,他有罪必罚。赡养鳏寡孤独之人,救济祸患伤亡之家。至于帝尧自己则是生活俭朴,征用赋税劳役很少,所以天下万民富足安乐而没有饥寒的面容。百姓敬爱他象景仰日月一样,亲近他象亲近父母一样。

二、如何做一个成熟的管理者?

1.调查探究,了解下情;言路畅通,公正无私

在论述君臣之礼时说摘要:作为君王最重要是能洞察下情,作为臣民,最重要是能谦恭驯服。君主要洞察下情,就不能疏远臣民;臣民要谦恭驯服,就不能隐瞒意见。君主要普施恩德,臣下要安分守职。普施恩德,要象天空那样覆盖万物;安分守职,要象大地那样稳重厚实。

君主要安详稳健而气质宁静,要柔和有节而胸有成竹,要善于和臣民协商新问题而不固执已见,对人要谦虚而无私,处事要公正而不偏。

管理者要“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止,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神明之德,正静其极。”不要轻率接受,不要简单拒绝。轻率接受,轻易丧失主见;反面拒绝,轻易闭塞言路。君主要象高山那样,使人仰慕效法,要象深渊那样,使人莫测其深。英明正确,镇静公正,就是准则。

强调管理者“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则明不蔽矣。

眼睛贵在能看清事物,耳朵贵在能听到消息。头脑贵在能考虑周详。如能使天下人的眼睛都去看,就没有看不见的事物;使天下人的耳朵都去听,就没有听不到的消息;使天下人的心思都去考虑,就没有考虑不周的事情。四面八方的情况都汇集到君主那里,君主自然就能洞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2.勤奋为善,善于决断;清正廉洁,是非分明

“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意思是说,见到善事却怠惰不为,时机到来却迟疑不决,知道不对却泰然处之,这三种情况就是先圣治国之理废弃的原因。能柔能静以待己,能恭能敬以待人,能强能弱以接物,能忍能刚以待机,这四种就是先圣治国之道能推行的原因。所以正义胜过私欲,国家就昌盛;私欲胜过正义,国家就衰亡;勤恳胜过懈怠,国家就吉祥;懈怠胜过勤恳,国家就会灭亡。

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以为我军众多就轻敌,不要以为任务重大就拚命,不要以为身居高位就轻视别人,不要固执己见而违反众意,不要把诡辩游说当成真理。

三、管理者的用人之道

1.有关人才的标准

《六韬》提出了有关人才的六条标准。它们是摘要:仁爱、正义、忠实、诚信、勇敢、智谋。《六韬•六守第六》中提出了“仁、义、忠、信、勇、谋”的人才标准;《六韬•论将第十九》中进一步阐述了将帅应该具备的五种素质和应当避免的十大缺点错误,即所谓“将有五材十过”摘要:

太公曰摘要:“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摘要: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并进一步阐述道摘要:“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好利者可遗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缓者可袭也,刚毅而自用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欺也。”勇敢而轻于牺牲的,可以激怒而战胜他;急躁而急于求成的,可以持久作战拖垮他;贪婪而好利的,可以贿赂他;仁慈而流于姑息的可以袭扰疲惫他;聪明而胆小怕事的,可以胁迫他;诚信而轻信别人的,可以欺骗他;廉洁而近于刻薄的,可以轻悔他;多谋而犹豫不决的,可以忽然袭击他;坚强而刚愎自用的,可以用言词奉承他(使他轻举妄动,疏忽大意,然后打败他);懦弱无能而好依靠别人的,可以愚弄他。2.有关人才的考察识别

如何来考察某人是否具备这些标准呢?《六韬》从实践的观点出发,主张给予他们不同的环境条件看他们的实际表现,并据之作出判定摘要:“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用今天的话,就是使他富裕,看他能否不逾越礼法;给他高位,看他能否不骄不傲;付和他重大任务,看他是否能坚定不移地去完成;授权他去处理新问题,看他是否能不隐瞒欺骗;让他身临危难,看他能否临危不惧;使他处理忽然事变,看他是否能从容应对。富裕而不逾越礼法,就是仁爱;尊贵而不骄傲,就是正义;能坚定不移地完成重大任务,就是忠实;处理新问题能不隐瞒欺骗,就是诚信;能够临危不惧,就是勇敢;能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就是有智谋。

《六韬》认为,人民不尽力于本职,就不是好人民;士不忠诚,就不是好的士;臣不直谏,就不是好臣;官吏不公平廉洁保护人民,就不是好官吏;宰相不能富国强兵,妥善处理各项新问题,确保君权的稳固,整饬群臣的纲纪,核查名实,严明赏罚,使万民乐业,这就不是好宰相。

《选将第二十》专门论述选择和考验将领的方法。太公曰摘要:夫士外貌不和中情相应者十五摘要:有贤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而无诚者,有好谋而不决者,有假如敢而不能者,有悾悾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肃而反易人者,有嗃嗃而反静悫意者,有势虚形劣而外出无所不至、无所不遂者。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和中情相应者也。

有的外似贤良而内实不肖,有的外似善良而实为盗贼,有的外似恭敬而内实不逊,有的外似谦谨而内不至诚,有的外似精干而内无才学,有的外似浑厚而内不老实,有的外多计谋而内不果断,有的外似果断而内无作为,有的外似老实而内无信用,有的外似动摇而内实忠诚,有的言行过激而作事却有功效,有的外似勇敢而内心惧怕,有的外表严厉而内实平易近人,有的外貌严厉而内心暖和厚道,有的外表虚弱、貌不惊人,但受命出使没有到不了的地方,没有完不成的任务。那些外貌不扬,而内在品质好的人,往往为天下人所看不起,却独为圣人所器重,一般人不知道他们内在的才华,非有高明的见识,是不能看清这些人的实情的。这就是士的外表和内在才华不相一致的情况。

那么,到底如何识别这些人才呢?

太公曰摘要:知之有八征摘要:一日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和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一是提出新问题,看他知道得是否详尽清楚;二是详尽追问看他应变的能力;三是用间谍考察,看他是否忠诚;四是明知故问,看他有无隐瞒,借以考查他的品德;五是让他管理财物,看他是否廉洁;六是用女色试他,看他的操守如何;七是把危难的情况告诉他,看他是否勇敢;八是使他的酒,看他能否保持常态。这八种考验方法都用了,一个人的贤和不贤就能区别清楚了。

3.有关人才的使用

《六韬》主张,作为君王,应当推崇德才兼备的人,抑制无德无才的人,任用忠诚信实的人,除去奸诈虚伪的人。严禁**的行为,制止奢侈的风气。并进一步提出应当警惕六种坏事,七种坏人。即“六伤、七害”(见《六韬•上贤第九》)。所谓“六伤”包括摘要:大修宫室池榭,搞游玩观赏,歌舞行乐者;不从事农桑,意气用事,仿效游侠,违犯禁令,不服教导者;营私结党,排挤贤智,蒙蔽君主者;自高自大,气焰嚣张,里通外国,不尊重君主的者;轻视爵位,藐视上级,并以替君主冒险犯难为耻辱者;强宗大族争相掠夺,欺压贫弱者。所谓“七害”包括摘要:第一,没有智略权谋,为了获得重赏高官,强横恃勇,轻率处战,企求侥幸立功的,君主切勿用他做将帅。第二,有名无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掩人之善,扬人之恶,到处钻营取巧的,君主必须慎重,不能和他共谋大事。第三,外表朴素,衣着粗劣,自称“无为”,实是沽名,自称无欲,实是图利,这是虚伪的人,君主切不可亲近他。第四,冠带奇异,衣着讲究,博闻善辩,空谈高论,以此装点门面,处在简陋僻静的地方,专门诽谤时俗,这是奸诈的人,君主切不可宠用他。第五,谗言谄媚,不择手段,以求官爵;鲁莽拼命,不计后果,贪取俸禄;不顾大局,见利就行,高谈阔论,取悦人主,对于这种人君主切不要任用他。第六,凡从事雕文刻镂、技巧华饰的奢侈工艺而妨害农业生产的人,君主必须加以禁止。第七,用骗人的方术,奇异的技艺,巫盅左道,符咒妖言,迷惑善良人民的人,君主必须禁止。做君主的方法要象龙头一样,高瞻远瞩,洞察一切,深刻地观察新问题,审慎地听取意见。对应该斥责的人不加斥责,奸臣就会兴风作浪;当杀的而不杀,大乱随着就会发生,当用兵讨伐而不讨伐,敌国就会强大起来。

《六韬•举贤第十》主张排除干扰,选贤任能。提出了“实当其名,名当其实”的举贤之道。太公在回答文王“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的迷惑时说摘要:“举贤而不能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假如君主认为一般人所称赞的是贤人,一般人所诋毁的是不贤的人,那么党羽多的就会被任用,党羽少的就会被排挤。这样奸邪势力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用虚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愈加混乱,国家也就不能避免危亡了。

“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根据各级官吏应具备的条件选拔贤能,再根据各种官职应具备的条件考核在职人员,甄别其才智的高低,考查其能力的强弱,使其德才和官位相当,官位和德才相当。这就把握着举贤的原则和方法了。

四、如何激励士气

1.极力的目标是达到统一意志

《六韬•兵道第十二》从用兵的角度提出了统一一直的重要性。指出摘要:用兵的规律,没有比统一意志更为重要的了,军队能统一意志,就能行动自由,所向无敌了。能否具有这种力量,都在于君主的所作所为。2.激励的关键在于惩恶扬善,赏信罚必

《六韬•赏罚第十一》论述了奖惩的原则和要领。奖赏是为了鼓励好人好事,惩罚是为了惩戒坏人坏事。想奖赏一人以鼓励百人,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应该做到摘要:用赏贵在守信,用罚贵在必行。如能对于你所见、所闻的事都做到赏信罚必,那么,那些你所未见未闻的事,也都自然会潜移默化了。赏信罚必就是诚信,诚信可以畅行于天地,上达于神灵。

《六韬•将威第二十二》指出摘要:“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入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其当路珍贵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主将以诛杀地位高的人来树立威信,以奖赏地位低的人来体现明察,以严明惩罚来作到所禁必止,所令必行。因此,杀一人能使全军震动的摘要:就杀他,赏一人能使万人欢喜的,就赏他。诛杀,重在诛杀地位高的人;奖赏,重在赏赐地位低的人。能诛杀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物,说明刑罚能及于最上层;能奖赏到牛僮、马夫等饲养人员,说明赏赐能达到最下层。刑罚能及于最上层,赏赐能达到最下层;这就说明主将的威信能够贯彻上下了。3.合理授权,身先士卒

《六韬•立将第二十一》中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管理学原则摘要:一是用人不疑,合理授权,二是上下同心,身先士卒。

要想打胜仗,君主就必须给将军授权。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摘要:“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摘要:“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并要求其“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只有这样,士卒才能尽其死力而战,以取得胜利。

“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鹜,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意思是说,国事不应受外部的干预,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内遥控指挥。臣怀二心就不能忠心耿耿地侍奉君主,将帅受君主的牵制,疑虑重重就不能专心专意地去对付敌人。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听命于主将,临敌决战,意志统一。这样,主将就能上不受天时限制,下不受地形限制,前无敌人敢于反抗,后无君主从中牵制。就能使有智谋的人都为他策划,勇敢的人都为他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快马奔腾,兵未交锋而敌已降服。战争取胜于国外,功名显扬于国内,官吏都得到晋升,士卒都得到奖赏,百姓欢欣鼓舞,将帅没有罪过。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要“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应该怎么办呢? “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土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和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署、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将帅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张伞蓬,这样就是礼将;将帅不能以身作则,就无从心得士卒的冷暖。越过险阻地形,通过泥泞道路,将帅必先下车(马)步行,这样就是力将;将帅不身体力行,就无从心得士卒的劳苦。军队宿营就绪,将帅才进宿舍,军队的饭菜都已做好,将帅才能就餐,军队没有照明,将帅也不照明,这样就是止欲将;将帅不能克制自己,[和士卒共甘苦,就无以心得士卒的饥饱。由于将帅能同士卒共寒暑、共劳苦、共饥饱,所以全军官兵听到前进号令就欢喜,听到停止号令就愤怒。即使面临高城深池,箭石如雨,士卒也能争先登城,[野战时,刚一交锋,也都能争先冲击。并不是士卒愿意牺牲,乐于伤残,而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感到将帅关怀在他们的冷暖、饥饱,体贴他们的辛劳。

第二篇:《六韬》的管理思想

《六韬》的管理思想

《六韬》虽题为吕望所作,实际上当成书于战国中后期,是宋代颁定的《武经七书》之一,是先秦兵书中集大成之作,受到历代兵家的重视,曾被译成西夏文,在少数民族中流传。《六韬》继承了以往兵家的优秀思想,又兼采诸子之长,所以思想内容很丰富。在哲学思想方面反对巫祝卜筮迷信活动,提出了“板反其常”的重要辩证法思想,并论述了“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太强必折,太张必缺”,“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等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同天下”、“天下同利”,强调“重民”、“利民”、“爱民”,认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要求君主清静寡欲,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不与民争利。在军事方面主张“伐乱禁暴”,“上战无与战”,强调“知彼知己”,“密察敌人之机”,“形人而我无形”,“先见弱于敌”。要求战争指导者“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机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战略战术。本文将侧重对《六韬》的管理思想进行初步研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彰显民本思想,主张执政为民

主张“同天下”、“天下同利”,强调“重民”、“利民”、“爱民”,认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也。”有大智的人不夸耀他的智慧,有深谋的人不显露他的谋略,有大勇的人不只凭血气之勇,图大利的人不只顾自己利益。为天下谋利益的天下人都欢迎他,使天下人受害的,天下人都反对他。天下不是那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想取得天下的人,就象猎取野兽一样,天下人都有分享猎物的心,也好象同船渡河一样,渡过了,大家就达到了共同的目的;失败了,大家都受害。这样做,天下人都只有欢迎他的理由而没有反对他的理由了。

“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不掠夺人民利益的,可以取得人民的拥护;不掠夺别国利益的,可以取得别国的拥护;不掠夺天下利益的,可以取得天下的拥护。不掠夺人民利益的人,人民归向你,这是人民给你的利益;不掠夺别国利益的,别国归向你,这是别国给你的利益;不掠夺天下利益的,天下人归向你,这是天下人给你的利益。所以这种方法妙在使人不可见,事机秘密妙在使人不可闻,胜利妙在使人不可知。

《六韬•顺启第十六》论述夺取和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是要与人民的利益一致。指出:“大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仁盖天下,然后能怀天下;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卜;权盖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故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杀天下者,天下贼之;彻天下者,天下通之;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处之。”器量盖过天下,然后才能包容天下;诚信盖过天下,然后才能约束天下;仁慈盖过天下,然后才能怀柔天下;恩惠盖过天下,然后才能保有天下;权力盖过天下,然后才能不失天下;遇事果决不疑,就象天体运行不能改变,就象四时变化不能更易一样。这六个条件具备了,然后就可以治理天下了。所以为天下人谋利益的,人民就拥护他;使天下人受祸害的,人民就反对他;关心为天下人谋生存的,人民就怀念他的恩德;杀戮天下人的,人民就要毁灭他;顺应天下人意愿的,人民就归向他;造成天下人穷困的,人民就仇视他;使天下人安居乐业的,人民就依靠他;使

天下人遭受危难的,人民就逃离他。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君主。在《守土第七》中指出:守土之要在于“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不可疏远宗族,不可怠慢民众,安抚近邻,控制四方。君主必须发展经济,讲求富国之道,国不富就谈不上行仁政,不行仁政就不能团结宗亲。疏远了宗亲就会受害,失去了人心就会失败。

仁义就是“敬其众,合其亲”,就是尊重民意,团结宗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尊重民意就能得到人民拥护;团结宗亲就能得到他们的爱戴。这些就是行仁义的准则。

《国务第三》指出:“为国之大务,爱民而已”。“爱民奈何?利而无害,成而无败,生而无杀,与而无夺,乐而无苦,喜而无怒。” 要给与人民利益而不要损害他们,要促进人民生产而不要破坏他们,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而不要杀害他们,要给与人民实惠而不要掠夺他们,要使人民安乐而不使他们痛苦,要使人民喜悦而不使他们愤怒。“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不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给了人民利益;不耽误农时,就是促进了人民的生产;不惩罚无罪的人,就是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少收赋税,就是给了人民实惠;少建宫室台榭,就能使人民安乐;官吏清廉不苛扰盘剥,就能使人民喜悦。反之,如果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耽误农时,就是破坏了他们的生产;人民无罪而妄加惩罚,就是杀害;对人民横征暴敛,就是掠夺;多修建宫室台榭,就会增加人民的痛苦;官吏贪污苛扰,就会使人民愤怒。“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 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统驭人民要象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妹那样,见其饥寒就为他忧虑,见其劳苦就为他悲痛,施行赏罚就象自己身受赏罚一样,征收赋税就象夺取自己的财物一样。这些就是爱民的道理。《赢虚第二》指出:“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冶,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君主不贤则国家危亡而人民变乱;君主贤明则国家太平而人民安定。所以国家祸福在于君主贤与不贤,而不在于天命的变化。

以尧为例,说明君主如何才算“贤圣”:“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甍、桷、椽、楹、不斫,茅茨偏庭不剪,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粝梁之饭,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绩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慝,表其门闾,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赈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帝尧为君主时,不用金银珠玉装饰,不穿锦绣华丽的衣服,不观赏珍贵稀奇的物品,不珍藏古玩宝器,不听淫佚的音乐,不粉饰宫庭墙垣,不雕饰甍桷椽楹,不修剪庭院茅草,以鹿裘御寒,以布衣遮体,吃粗粮饭,喝野菜汤,不因劳役而误农时,约束心志而从事清静无为。官吏中忠正守法的就升迁爵位,廉洁爱民的就增加奉禄。人民中有孝敬父母、抚爱幼小的就敬重他;尽力从事农桑的就慰问勉励他。区别善恶良莠,表彰善良人家,提倡公正节操,以法制禁止奸邪诈伪。对厌恶的人,他有功必赏;对喜爱的人,他有罪必罚。赡养鳏寡孤独之人,救济祸患伤亡之家。至于帝尧自己则是生活俭朴,征用赋税劳役很少,所以天下万民富足安乐而没有饥寒的面容。百姓爱戴他象景仰日月一样,亲近他象亲近父母一样。

二、如何做一个成熟的管理者?

1.调查研究,了解下情;言路畅通,公正无私

在论述君臣之礼时说:作为君王最重要是能洞察下情,作为臣民,最重要是能谦恭驯服。君主要洞察下情,就不能疏远臣民;臣民要谦恭驯服,就不能隐瞒意见。君主要普施恩德,臣

下要安分守职。普施恩德,要象天空那样覆盖万物;安分守职,要象大地那样稳重厚实。君主要安详稳健而气质宁静,要柔和有节而胸有成竹,要善于与臣民协商问题而不固执已见,对人要谦虚而无私,处事要公正而不偏。

管理者要“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止,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神明之德,正静其极。”不要轻率接受,不要简单拒绝。轻率接受,容易丧失主见;反面拒绝,容易闭塞言路。君主要象高山那样,使人仰慕效法,要象深渊那样,使人莫测其深。英明正确,镇静公正,就是准则。

强调管理者“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则明不蔽矣。

眼睛贵在能看清事物,耳朵贵在能听到消息。头脑贵在能考虑周详。如能使天下人的眼睛都去看,就没有看不见的事物;使天下人的耳朵都去听,就没有听不到的消息;使天下人的心思都去考虑,就没有考虑不周的事情。四面八方的情况都汇集到君主那里,君主自然就能洞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2.勤奋为善,善于决断;清正廉洁,是非分明

“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意思是说,见到善事却怠惰不为,时机到来却迟疑不决,知道不对却泰然处之,这三种情况就是先圣治国之理废弃的原因。能柔能静以待己,能恭能敬以待人,能强能弱以接物,能忍能刚以待机,这四种就是先圣治国之道能推行的原因。所以正义胜过私欲,国家就昌盛;私欲胜过正义,国家就衰亡;勤恳胜过懈怠,国家就吉祥;懈怠胜过勤恳,国家就会灭亡。

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以为我军众多就轻敌,不要以为任务重大就拚命,不要以为身居高位就轻视别人,不要固执己见而违背众意,不要把诡辩游说当成真理。

三、管理者的用人之道

1.关于人才的标准

《六韬》提出了关于人才的六条标准。它们是:仁爱、正义、忠实、诚信、勇敢、智谋。《六韬•六守第六》中提出了“仁、义、忠、信、勇、谋”的人才标准;《六韬•论将第十九》中进一步阐述了将帅应该具备的五种素质和应当避免的十大缺点错误,即所谓“将有五材十过”: 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并进一步阐述道:“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好利者可遗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缓者可袭也,刚毅而自用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欺也。”勇敢而轻于牺牲的,可以激怒而战胜他;急躁而急于求成的,可以持久作战拖垮他;贪婪而好利的,可以贿赂他;仁慈而流于姑息的可以袭扰疲惫他;聪明而胆小怕事的,可以胁迫他;诚信而轻信别人的,可以欺骗他;廉洁而近于刻薄的,可以轻悔他;多谋而犹豫不决的,可以突然袭击他;坚强而刚愎自用的,可以用言词奉承他(使他轻举妄动,疏忽大意,然后打败他);懦弱无能而好依赖别人的,可以愚弄他。

2.关于人才的考察识别

如何来考察某人是否具备这些标准呢?《六韬》从实践的观点出发,主张给予他们不同的环境条件看他们的实际表现,并据之作出判断:“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

也。”用今天的话,就是使他富裕,看他能否不逾越礼法;给他高位,看他能否不骄不傲;付与他重大任务,看他是否能坚定不移地去完成;授权他去处理问题,看他是否能不隐瞒欺骗;让他身临危难,看他能否临危不惧;使他处理突然事变,看他是否能从容应对。富裕而不逾越礼法,就是仁爱;尊贵而不骄傲,就是正义;能坚定不移地完成重大任务,就是忠实;处理问题能不隐瞒欺骗,就是诚信;能够临危不惧,就是勇敢;能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就是有智谋。

《六韬》认为,人民不尽力于本职,就不是好人民;士不忠诚,就不是好的士;臣不直谏,就不是好臣;官吏不公平廉洁爱护人民,就不是好官吏;宰相不能富国强兵,妥善处理各项问题,确保君权的稳固,整饬群臣的纲纪,核查名实,严明赏罚,使万民乐业,这就不是好宰相。

《选将第二十》专门论述选择和考验将领的方法。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贤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而无诚者,有好谋而不决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悾悾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肃而反易人者,有嗃嗃而反静悫意者,有势虚形劣而外出无所不至、无所不遂者。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也。

有的外似贤良而内实不肖,有的外似善良而实为盗贼,有的外似恭敬而内实不逊,有的外似谦谨而内不至诚,有的外似精干而内无才学,有的外似浑厚而内不诚实,有的外多计谋而内不果断,有的外似果断而内无作为,有的外似老实而内无信用,有的外似动摇而内实忠诚,有的言行过激而作事却有功效,有的外似勇敢而内心惧怕,有的外表严肃而内实平易近人,有的外貌严厉而内心温和厚道,有的外表虚弱、貌不惊人,但受命出使没有到不了的地方,没有完不成的任务。那些外貌不扬,而内在品质好的人,往往为天下人所看不起,却独为圣人所器重,一般人不知道他们内在的才华,非有高明的见识,是不能看清这些人的实情的。这就是士的外表和内在才华不相一致的情况。

那么,到底如何识别这些人才呢?

太公曰:知之有八征:一日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一是提出问题,看他知道得是否详尽清楚;二是详尽追问看他应变的能力;三是用间谍考察,看他是否忠诚;四是明知故问,看他有无隐瞒,借以考查他的品德;五是让他管理财物,看他是否廉洁;六是用女色试他,看他的操守如何;七是把危难的情况告诉他,看他是否勇敢;八是使他的酒,看他能否保持常态。这八种考验方法都用了,一个人的贤与不贤就能区别清楚了。

3.关于人才的使用

《六韬》主张,作为君王,应当推崇德才兼备的人,抑制无德无才的人,任用忠诚信实的人,除去奸诈虚伪的人。严禁**的行为,制止奢侈的风气。并进一步提出应当警惕六种坏事,七种坏人。即“六伤、七害”(见《六韬•上贤第九》)。所谓“六伤”包括:大修宫室池榭,搞游玩观赏,歌舞行乐者;不从事农桑,意气用事,仿效游侠,违犯禁令,不服教导者;营私结党,排挤贤智,蒙蔽君主者;自高自大,气焰嚣张,里通外国,不尊重君主的者;轻视爵位,藐视上级,并以替君主冒险犯难为耻辱者;强宗大族争相掠夺,欺压贫弱者。所谓“七害”包括:第一,没有智略权谋,为了获得重赏高官,强横恃勇,轻率处战,企求侥幸立功的,君主切勿用他做将帅。第二,有名无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掩人之善,扬人之恶,到处钻营取巧的,君主必须慎重,不能与他共谋大事。第三,外表朴素,衣着粗劣,自称“无为”,实是沽名,自称无欲,实是图利,这是虚伪的人,君主切不可亲近他。第四,冠带奇特,衣着讲究,博闻善辩,空谈高论,以此装点门面,处在简陋僻静的地方,专门诽谤时俗,这是奸诈的人,君主切不可宠用他。第五,谗言谄媚,不择手段,以求官爵;鲁莽拼命,不计后果,贪取俸禄;不顾大局,见利就行,高谈阔论,取悦人主,对于这种人君主切不要任

用他。第六,凡从事雕文刻镂、技巧华饰的奢侈工艺而妨害农业生产的人,君主必须加以禁止。第七,用骗人的方术,奇特的技艺,巫盅左道,符咒妖言,迷惑善良人民的人,君主必须禁止。

做君主的方法要象龙头一样,高瞻远瞩,洞察一切,深刻地观察问题,审慎地听取意见。对应该斥责的人不加斥责,奸臣就会兴风作浪;当杀的而不杀,大乱随着就会发生,当用兵讨伐而不讨伐,敌国就会强大起来。

《六韬•举贤第十》主张排除干扰,选贤任能。提出了“实当其名,名当其实”的举贤之道。太公在回答文王“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的疑惑时说:“举贤而不能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如果君主认为一般人所称赞的是贤人,一般人所诋毁的是不贤的人,那么党羽多的就会被任用,党羽少的就会被排挤。这样奸邪势力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用虚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愈加混乱,国家也就不能避免危亡了。

“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根据各级官吏应具备的条件选拔贤能,再根据各种官职应具备的条件考核在职人员,甄别其才智的高低,考查其能力的强弱,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与德才相当。这就掌握着举贤的原则与方法了。

四、如何激励士气

1.极力的目标是达到统一意志

《六韬•兵道第十二》从用兵的角度提出了统一一直的重要性。指出:用兵的规律,没有比统一意志更为重要的了,军队能统一意志,就能行动自由,所向无敌了。能否具有这种力量,都在于君主的所作所为。

2.激励的关键在于惩恶扬善,赏信罚必

《六韬•赏罚第十一》论述了奖惩的原则和要领。奖赏是为了鼓励好人好事,惩罚是为了惩戒坏人坏事。想奖赏一人以鼓励百人,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应该做到:用赏贵在守信,用罚贵在必行。如能对于你所见、所闻的事都做到赏信罚必,那么,那些你所未见未闻的事,也都自然会潜移默化了。赏信罚必就是诚信,诚信可以畅行于天地,上达于神灵。

《六韬•将威第二十二》指出:“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入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其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主将以诛杀地位高的人来树立威信,以奖赏地位低的人来体现明察,以严明惩罚来作到所禁必止,所令必行。因此,杀一人能使全军震惊的:就杀他,赏一人能使万人欢喜的,就赏他。诛杀,重在诛杀地位高的人;奖赏,重在赏赐地位低的人。能诛杀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物,说明刑罚能及于最上层;能奖赏到牛僮、马夫等饲养人员,说明赏赐能达到最下层。刑罚能及于最上层,赏赐能达到最下层;这就说明主将的威信能够贯彻上下了。

3.合理授权,身先士卒

《六韬•立将第二十一》中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管理学原则:一是用人不疑,合理授权,二是上下同心,身先士卒。

要想打胜仗,君主就必须给将军授权。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并要求其“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只有这样,士卒才能尽其死力而战,以取得胜利。

“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军中之事,不闻君

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鹜,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意思是说,国事不应受外部的干预,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内遥控指挥。臣怀二心就不能忠心耿耿地侍奉君主,将帅受君主的牵制,疑虑重重就不能专心专意地去对付敌人。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听命于主将,临敌决战,意志统一。这样,主将就能上不受天时限制,下不受地形限制,前无敌人敢于抵抗,后无君主从中牵制。就能使有智谋的人都为他策划,勇敢的人都为他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快马奔腾,兵未交锋而敌已降服。战争取胜于国外,功名显扬于国内,官吏都得到晋升,士卒都得到奖赏,百姓欢欣鼓舞,将帅没有罪过。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

要“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应该怎么办呢? “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土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署、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将帅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张伞蓬,这样就是礼将;将帅不能以身作则,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冷暖。越过险阻地形,通过泥泞道路,将帅必先下车(马)步行,这样就是力将;将帅不身体力行,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劳苦。军队宿营就绪,将帅才进宿舍,军队的饭菜都已做好,将帅才能就餐,军队没有照明,将帅也不照明,这样就是止欲将;将帅不能克制自己,[与士卒共甘苦],就无以体会士卒的饥饱。由于将帅能同士卒共寒暑、共劳苦、共饥饱,所以全军官兵听到前进号令就欢喜,听到停止号令就愤怒。即使面临高城深池,箭石如雨,士卒也能争先登城,[野战时],刚一交锋,也都能争先冲击。并不是士卒愿意牺牲,乐于伤残,而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感到将帅关怀在他们的冷暖、饥饱,体贴他们的辛苦

第三篇:erp管理思想分析 (6)

全写是 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汉语是--企业资源规划!是一种现代的企业管理软件或者说管理思想!

ERP系统的概念及其管理思想

本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IT分析公司Gartner Group Inc.根据当时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发展和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要,预测在信息时代今后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即将发生的变革,并提出了企业资源计划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这个概念。

近几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IT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人类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构成了影响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三服力量: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简称3C)。过去在工业经济时代通过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的大型企业已难以取得今天市场上的竞争力,过去在工业经济时代的商业规则、“科层制”管理模式和以MRPII应用为主的管理手段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企业的发展,甚至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为了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要进行管理思想上的革命(Revolution)、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上的重组(Reengineering)、管理手段上的更新(Reform)(汉普公司称之为3R),这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以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革命和以ERP系统应用为主体的管理手段革命。

一、ERP系统的发展历程

ERP系统是一种主要面向制造行业进行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一体化管理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为了完整地了解ERP这个概念,需要首先回顾一下ERP系统的发展历程。

在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工业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制造业。工业经济时代竞争的特点就是产品生产成本上的竞争,规模化大生产(Mass Production)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方式。由于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大生产给制造业带来了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不能准时供应或供应不足;零部件生产不配套,且积压严重;产品生产周期过长和难以控制,劳动生产率下降;资金积压严重,周转期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使得企业经营计划难以适应。总之,降低成本的主要矛盾就是要解决库存积压与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关键问题,1957年,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APICS)成立,开始进行生产与库存控制方面的研究与理论传播。随着六十年代计算机的商业化应用开始,第一套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软件面世并应用于企业物料管理工作中。在七十年代,人们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把生产能力作业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中,同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加入来自车间,供应商和计划人员的反馈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计划的平衡调整,从而围绕着物料需求计划,使生产的全过程形成一个统一的闭环系统,这就是由早期的MRP发展而来的闭环式MRP,闭环式MRP将物料需求按周甚至按天进行分解,使得MRP成为一个实际的计划系统和工具,而不仅仅是一个订货系统,这是企业物流管理重大发展。

闭环MRP系统的出现,使生产计划方面的各种子系统得到了统一。只要主生产计划真正制订好,那么闭环MRP系统就能够很好运行。但这还不够,因为在企业的管理中,生产管理只是一个方面,它所涉及的是物流,而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还有资金流。这在许多企业中是由财会人员另行管理的,这就造成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与存贮,甚至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降低了效率,浪费了资源。于是人们想到,应该建立一个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去掉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减少数据间的不一致性现象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管理,要求把财务子系统与生产子系统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系统整体,这使得闭环MRP向MRP II前进了一大步。最终,在八十年代,人们把制造、财务、销售、采购、工程技术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并称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统,英文缩写还是MRP,为了区别物料需求计划系统(亦缩写为MRP)而记为MRP II。MRP II可在周密的计划下有效地利用各种制造资源、控制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但它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它最显著的效果是减少库存量和减少物料短缺现象。

到90年代中后期,现实社会开始发生革命性变化,即从工业经济时代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面世的。在ERP系统设计中考虑到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也考虑了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仅组织“大批量生产”,还要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在这两种情况并存时,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制定计划。

二、ERP系统与MRPII的区别

ERP是在MRPII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企业管理系统,为了进一步弄清ERP系统的概念及其主要功能,需要弄清ERP与MRPII之间的区别。

1、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的差别

MRPII主要侧重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ERP系统在MRP 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Supply Chain)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这些环节包括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

2、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的差别

MRP II系统把企业归类为几种典型的生产方式来进行管理,如重复制造、批量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按库存生产等,对每一种类型都有一套管理标准。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企业为了紧跟市场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及看板式生产等则是企业主要采用的生产方式,单一的生产方式向混合型生产发展,ERP则能很好地支持和管理混合型制造环境,满足了企业的这种多角化经营需求。

3、在管理功能方面的差别

ERP除了MRPII系统的制造、分销、财务管理功能外,还增加了支持整个供应链上物料流通体系中供、产、需各个环节之间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支持对工作流(业务处理流程)的管理。

4、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的差别

MRP II是通过计划的及时滚动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它的实时性较差,一般只能实现事中控制。而ERP系统支持在线分析处理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售后服务及质量反馈,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等通过集成来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效绩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

此外,在MRPII中,财务系统只是一个信息的归结者,它的功能是将供、产、销中的数量信息转变为价值信息,是物流的价值反映。而ERP系统则将财务计划功能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到整个供应链上,如在生产计划系统中,除了保留原有的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计划外还扩展了销售执行计划SOP和利润计划。

5、在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的差别

现在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内部各个组织单元之间、企业与外部的业务单元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ERP系统应用完善的组织架构,从而可以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应用需求。

6、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差别

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ERP系统得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信息进行集成管理。ERP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支持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E-business、E-commerce)、电子数据交换EDI,此外,还能实现在不同平台上的互操作。

三、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尽管如此,ERP系统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ERP系统虽然考虑了企业怎样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怎样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但并未从根本上考虑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持续创新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迅速变化对企业生产流程与业务管理流程动态调整的要求。目前的ERP系统一般是以一种预先固定好的模式结构提供给用户,企业在建立其管理系统时,一是软件无法灵活地适应地个性化的企业管理流程要求,这就不得不要求企业管理流程需按ERP系统中的固有模式去运作,否则要经过二次开发才能使用;二是一旦ERP系统实施完毕,企业在需要进行管理与业务流程重整时,很难真正达到从组织结构、生产流程、业务流程全面重整的效果,即现有的ERP系统结构与功能制约了企业的动态重整过程。因此,ERP系统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将管理模式与软件系统相分离,以期实现企业的动态重整过程。

第二,ERP系统的发展起源于制造业并主要应用于制造业(工业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可以说ERP的先进管理思想在制造业管理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ERP系统可以应用于非制造业,如ERP中的财务管理、分销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功能,这时将难以完整地体现ERP的先进管理思想。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服务业是社会经济的主导行业,ERP在服务业的应用,特别是在跟踪客户服务和实现在线客户服务(如同国外HelpDesk类软件系统的功能)方面,难以实现对客户服务需求的快速响应和高满意度。

第三,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价值主要是有形资本(包括实物与资金)与无形资本的价值,在工业经济时代后期,人们认识到人力资源及其资本价值。而今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已开始成为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企业智力资本价值,人们认识到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获取、加工处理、共享使用等)的重要性。ERP系统在企业内部或企业供应链上如何建立知识管理体系与管理手段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第四,ERP系统虽然提供了对工作流(Work Flow)的管理,但ERP系统中的工作流与ERP系统功能组成的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并没有紧密融合在一起,从而没有形成对业务处理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随着IT技术与现代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ERP系统的功能还将不断发展。ERP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必将会推动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必将极大地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ERP系统的成功应用模式

北京汉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张后启 博士

一、信息技术应用的“黑洞”

计算机是在六十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它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先进性可以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与管理创新。人们预期,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企业将会极大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然而事实表明,在九十年代以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可见的经济效益。

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在整个八十年代,美国企业在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即IT)应用上投资了10,000亿美元。尽管投资巨大,但白领人员的生产率在整个八十年代实质上并没有发生变化。在1975至1985这十年期间,蓝领工人数量减少了6%,实际产出增长了15%,表面上看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1%。但在这同一期间,白领工人数量增长了21%,与实际产出增长15%相比,生产率下降了6%。这些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经济学家们称之为“生产率悖论”,而众多的企业则认为他们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投资掉进了“黑洞”。另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八十年代,我国企业在应用MRP II系统方面已投资过80亿元人民币,但是应用成功率不到10%,达到预期目标的更是寥寥无几。

在当前全球企业投资IT应用已超出其他资本品投资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尤其不合情理。毫无疑问,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潜能是存在的,但问题是如何才能释放这种替能。这需要我们首先分析一下信息技术应用失败的原因。

二、信息技术应用失败的原因

信息技术应用没有释放其替能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总是沿用旧的或业已存在的方式做事,而不是注重工作应该怎样做,然后考虑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实现它。办公自化系统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应用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梦想“无纸化办公”,其结果导致更多的纸张使用。不管报告是否有价值,报告愈来愈多,格式愈来愈漂亮。人们不惜化去数天时间去写报告并绘有精美的图表等以期高一级管理层对自己工作的认可或批准。因为在办公自动化软件上修改文字和图表实在太容易以致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进行修改完善以使得到每一级管理层的欣赏。问题就在于处理办公事务的流程和方式没有改变。

在应用信息技术为顾客提供服务方面,也会经常导致一些问题。运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直接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方式和处理流程,将会对很多不合理或无效的工作(也许手工业务处理方式下必须存在)进行计算机自动处理,由于人们必须按照计算机的要求工作而不是按照顾客的要求办事,从而有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不如手工方式。人们经常认识到对流程进行一些改变是有益的,但往往因为要改变计算机系统的成本太高和太费时间而被搁置。因而人们经常认为信息技术应用会导致不灵活而不是灵活,信息技术应用根本达不到预期想象的效果。

第四篇:思想分析

思想分析

尊敬的营党支部:

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本连人员思想在大体上比较稳定,但存在一些小情况。为了准确把握全连的思想情况,切实掌握全连思想动态,增强政治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确保部队内部安全稳定,尤其是假期安全顺利。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采取汇报分析等方法,对全连思想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现将全连当前的思想分析情况汇报如下:

一、临近期末,学习压力非常大,还有三门考试,而且快放假了思想比较浮躁。全连都在认真学习,但学习积极性不高。基本上是因为考试的压力才去学习的。主要是各方面事情太多,比如体能考核给大家压力太大,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那些事情上面,学习落下一些以后在想补回来不太容易。所以所有的学习任务都挤到了期末。很多人临近期末感觉学了一学期的课还跟新课一样,就等着划重点、给题以后背题。

第五篇:思想分析 文档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兵退伍既是军营生活的终结,也是人生旅途中的新起点。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的冲击和挑战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部队官兵思想。对于官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潮,官兵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给合当前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对于老兵退伍工作开展得好坏,可以看出一个中队干部的管理水平。对于,做好当前老兵的退伍工作,既是中队干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当前退伍老兵的思想分析

一是未实现个人愿望的失落心理.临近退伍的老兵,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几年来的军旅生活作一番回顾和总结。对于每个即将面临退伍的老兵来说,肯定是自己在部队服役期间把自己的愿望实现了,自然就满心欢喜;如果说自己的理想没有一个或者是多个达到,哪心里肯定就会一些不平衡。然而对于各式各样的忧烦萦绕在心头,认为自己的前途无望,觉得对不起父母,无颜见家乡父老等等。这类委屈感、失落感、吃亏感的存在,妨碍了退伍老兵在服役期间的得失以及自我价值的正确评判,然而就会把社会规范、部队纪律规定视为与个人利益相对立的东西,采取公开或不公不开的方式,违反条令条例,甚至触犯法律法规。其突出特征就是“对着干”,其行为不受理智控制,在工作中,对自己所谓看不惯的上级领导产生一种情绪上的反感,与领导唱对台戏,对组织上安排的工作,不服从、不执行,软拖硬顶,最后导致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是社会上“安置难”、“就业难”.当前面临老兵退伍当中,大部分人员是来自农村,区域经济的相对落后,对自己回老家之后能不能找到工作感到心中没底,加上大多数战士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继续留在部队里面有个好的发展。

三是对工作的松懈心理。大多数同志在退伍前,都能够珍惜在部队的最后时光,保持过去的工作热情和干劲,站好最后一班岗。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志在面临退伍前认为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的,再干已没有必要,个人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则可能认为自己就这样了,再干也是白搭。说“受苦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四是对军营产生留恋心理。绝大多数退伍同志在结束军旅生活时都会对军营依依不舍,充满了留恋的感情。军营里虽苦犹乐的生活、充满刺激的训练,在大脑皮层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同志间互帮互学、互谅互让的同志爱、战友情,在心田里留下了缕缕温馨。这种留恋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但总是沉湎于过去,也容易使人裹足不前,延缓对新环境的适应。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是要摸清思想底数。在老兵退伍工作展开前,中队干部特别是主官,要有计划地与中队满服役期的老战士逐个谈心.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服现役期满士兵的情况,摸清每个老战士对走留的态度,家庭的实际情况,个人有什么要求和困难。谈心时,要想方设法摸准真实情况,掏得心里话,谨防“高姿态”的大话、套话、假话和根据往年的退伍原则和数量,结合中队长远建设的需要,提前商拟走留对象名单。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种人员的思想工作,力求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把矛盾化解在平时,保持士兵思想稳定,为展开退役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二是注重为老兵分忧解难。面对即将退伍的老兵,由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心灵正处于一个非常脆弱的时期,这时就需要带兵人要将心比心,针对退伍老兵在退伍期间的心理特点,加大与退伍的老兵们交心谈心活动,对他们在服役期间为部队建设、社会稳定和当地经济发展所做的奉献给予充分肯定。同时,通过个别谈心,认真倾听战士的心声,及时掌握他们想什么、有什么样的要求、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了解后,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他们真正体会到部队的温暖和领导的关心,从而使他们自觉地站好最后一班岗。

三是讲究管理方式方法,尊重老兵的意见。对服役期将满的老兵,往往自尊心比较强,所以在对他们最后一个阶段时间进行管理时,要讲究方式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他们。因为老兵都是至少经过两年以上的部队教育训练并多次参加灭火作战和抢险救灾工作,有着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真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中队建设的主动性。对于一些偶然犯错误的同志要采取个别批评他们,四是要积极开展活动。为充分发挥官兵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潜能,在老兵退伍期间,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配合活动,开展“学老兵、敬老兵、赞老兵”活动。(1)是学老兵政治觉悟;(2)是学老兵业务技能;(3)是学老兵奉献精神;(4)是学老兵管理方法。多措并举、稳步推进,使部队生活始终保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局面,同时也分散一些老兵的思想,不要让他们有太多的时间来想同一个问题,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得到稳定,从而为退伍期间部队的安全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载分析《六韬》的管理思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析《六韬》的管理思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外管理思想案例分析[精选五篇]

    中外管理思想案例分析 --用儒家思想解决我与老师的矛盾 动物科学学院080621041余振洪 (个案案由)在去年的院主席团竞选过程中,经过了笔试和残酷的面试之后,自己终于进入了最后一关......

    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史 各章思考题答案要点(参考) 第一章、儒家管理思想 1.如何理解孔子提出的“重义轻利”的管理原则? ①孔子主张“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见得思义” (《论语·阳......

    一季度思想分析

    XX市公安消防支队XX中队 一季度思想情况汇报材料 根据支队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同时结合我中队工作的实际情况,在3月26日中队党支部召开会议就现在官兵思想情况进行了分析,主要......

    官兵思想情况分析

    xxx第一季度官兵思想情况分析 20xx年xx月xx日,xxx组建,中队共计人员xx人,干部xx人,士官xx人,上等兵xx人。在大队领导的带领下,以党组织建设为主线,以加强经常性思想工作位抓手,牢固......

    职工队伍思想分析

    心港物业公司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分析心港物业公司现有职工22名,在全体职工中有共产党员13人;管理岗15人,操作岗7人,平均年龄达到37岁;女职工10人;职工中大本以上学历4人,大专学历9人,......

    二季度思想分析(范文)

    XX消防支队XX中队 二季度官兵思想情况汇报材料 为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全面掌握干部政治思想动态,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部队高度稳定,6月25日,我中队组织全体官兵召开了二季度思......

    党员思想分析

    党员队伍思想政治状况定期分析制度 定期分析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是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条件。党支部可以通过座谈会、个别谈心、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党员干部思想状......

    三季度思想分析

    XX市公安消防支队XX中队 三季度官兵思想情况汇报材料20XX年第三季度,XX中队全体官兵在支队党委的指引下,在中队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进、锐意进取,在狠抓部队管理和执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