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泛素结合酶UbcH1 0与肿瘤(文献综述)
泛素结合酶UbcH1 0与肿瘤
(文献综述)
陈世敏 罗南萍(综述)刘贤锡(审校)泛素结合酶UbcH10(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s,UbcH10)又称周期蛋白选择性泛素载体蛋白E2.C,属于泛素结合酶E2家族的成员⋯,是肿瘤相关的泛素结合酶口j。在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途径中,E2蛋白的作用将来自El活化酶的泛素转至具有E3连接酶活性的特异的底物蛋白的赖氨酸残基,泛素化的靶蛋白被26s蛋白酶体识别而降解.该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对调控蛋白质的动态平衡起关键作用而且对调控细胞进展(不论正常细胞还是肿瘤细胞)起决定性作用。特异性干涉UP—S的某一环节已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创新性抗肿瘤治疗方法。
UbcH10的结构与功泛素结合酶UbeH10又称周期蛋白选择性泛素载体蛋白E2.C,UbcH10基因位于染色体20q12.13,核苷酸长度783bp,其编码蛋白氨基酸组成179个,分子量19.6KD,属于泛素结合酶磁家族的成员,是第十个被识别的泛素结合酶。行使功能时通过1 14位活性位点的半胱氨酸形成硫酯键与泛素链接。活性位点的半胱氨酸替换为胱氨酸形成的突变体在接受泛素时仍具有活性但不如野生型效率高。晶体结构检测显示,UbcH10的氨基末端外延紊乱而且在活性位点附近的赖氨酸残基上有一个保守的3(10)一螺旋。相关突变体的分析证明氨基末端外延的存在与缺失对泛素复合物的形成几乎没有影响,而活性位点附近的赖氨酸残基却起着重要作用。泛素依赖的蛋白质水解破坏有丝分裂周期蛋白是细胞完成有丝分裂进入下一细胞周期有丝分裂问期所必需的。该过程是在周期蛋白选择性泛素载体蛋白E2一C和有丝分裂后期促进复合物/循环体(APC/C)的催化下完成的。APC/C是一个包含周期蛋白选择性泛素连接酶活性的20s粒子,作为E3连接酶催化泛素向特异性底物蛋白转移,有序地促进关键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降解,进而驱动细胞周期的进程。通过替换催化位点的半胱氨酸为丝氨酸改造的显性阴性化的UbcHlO突变体转染哺乳动物细胞能抑制周期蛋白A 和B的破坏,阻止细胞停留于有丝分裂期,抑制有丝分裂后期的开始,研究者推测该过程可能是通过封闭负责姐妹染色体分离的泛素依赖性蛋白质的水解而起作用的,是细胞退出 有丝分裂期的正常调整”】。Lin等 通过对人泛素结合酶UbcH10的结构与功能分析也发现UbcH10是有丝分裂破坏事件的基本介导因子。UbcH10显性基因的阴性化能阻止有丝分裂周期性蛋自的破坏和泛素化并且导致细胞集聚在有丝分裂期。细胞分裂后期促进复合物(APC/C)多泛素化进程决定底物降解次序 ],也就是指APC/C通过有序的促进关键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降解使有丝分裂和Gl期相关联。最新济南军区总医院实验诊断科(250031);山东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250012)研究表明,E2酶UbcHlO独特的氨基末端控制着APC激活的开始并增强对APC检测点的调控 ]。研究者报道是UbeHlO独特的氨基末端联合UbcH10中特定的APC/C作用位点限制了APC的底物选择活性和检测点的调控。UbcH10除了作为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体系的重要成员调控细胞周期进展,还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分化等生命活动。
UbcH10与肿瘤的发生
Yoshiaki Okamoto等在研究泛素结合酶E2对肿瘤发生的潜在作用时,发现在17个E2基因家族成员中UbcH10基因的表达水平在许多正常组织中非常低,但是在大多数肿瘤细胞株中却表达增强。而且在来源于肺、胃、子宫和膀胱的原位肿瘤中UbcH1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并在随后的体外实验中发现UbeH10能促进细胞生长和肿瘤的恶性转化。这表明UbeH10与肿瘤的发生和肿瘤的进展有关。随后,Pallante等报道,UbeHlO在未分化甲状腺癌中过度表达 J,Lee等指出,UbcH10可作为未分化甲状腺癌的潜在诊断标志物。Lin等报道了在食管腺癌中E2C的表达和抑制效应 J。Berhngieri等报道指出,UbcH10在恶性乳腺癌中过度表达,而且UbcH10的表达可能是恶性乳腺癌预后的有用工具 “。Lei Jiang等在星型胶质瘤细胞中检测到UbeH10的过度表达,Donato等指出,UbeH10的表达分析是星型胶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工具。我们对结肠癌肿瘤组织中UbcH10的检测也得出同样的结果,UbcH10不仅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且与肿瘤的转移侵袭能力相关。总之,UbeH10基因的表达可以作为不同器官肿瘤增殖和侵袭性状态的有效指示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是一类细胞周期性疾病,即是一类渐进性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破坏的疾病。我们推 测UbcH10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离不开其对细胞周期进展的调控作用,而且过表达的UbcH10还可以促使细胞绕过体内的纺锤体装配检测点驱动细胞周期进程。UbcH10与肿瘤的治疗
高度保守的真核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在蛋白质的动态平衡中担任关键角色,并且是调控正常和肿瘤相关细胞进程的关键。UP.S级联反应的特性为针对底物蛋白的特异性干涉提供了丰富的靶分子目标,因此也产生了一种很有前途的创新性抗肿瘤治疗方法。首先是经典的蛋白酶抑制剂Bortezomib(Velcade)在近期已经获得了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调控的认可。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一系列精确定义的步骤组成,包括泛素活化酶(Els),泛素结合酶(E2s)和泛素连接酶(E3s)。UbcH10作为E2家族成员之一,自然也就成为肿瘤药物治疗开发的靶Et标之一。Wagner等首先报道,抑制泛素结合酶UbcH10的过表达 和基因扩增是人用siRNA选择性沉默UbcHlO转录导致UbcH10表达减少,结果表明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增殖却并不诱导细胞死亡。当结合DILS/TRAIL受体拮抗剂时,针对 UbcH10转录的siRNA戏剧化的增强了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而不是增殖中的原代人上皮细胞或成纤维细胞。随后Berlingieri等【l叫发现通过RNA干扰封闭ubcH1O的蛋白质合成能抑制卵巢癌细胞株的生长,从而打开了基于UbcH10合成和/或功能抑制的某些卵巢癌的治疗前景。在我们针对结肠癌细胞株的体外实验研究中发现,通过RNA干扰封闭UbcH10的蛋白质合成能抑制细胞的增殖和降低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随着UbcH10对肿瘤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研究逐渐从体外实验水平向体内实验水平和临床应用研究的过渡,针对UbcH10的干扰和抑制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临床分子靶点抗癌药物。研究参考文献
[1].放射免疫学杂志2009 第22卷第4期 J of Radioimmunology2009,22(4)
第二篇:新闻稿--企业文化与拓展结合
企业文化再升级
------拓展相结合
xxxx年xx月xx日至xx日,xxx公司参加了由xxx总公司组织的秋季拓展训练活动。店内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做好人员工作安排及出行准备工作,同时办公室亦做好宣传组织工作,以期达到寓教于乐的活动目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拓展训练本身旨在培养、挖掘员工的团队意识、执行力度、责任心及思维思考方式的能力。该活动的举行,让广大员工在自身观念认识及能力挖掘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同时结合当前企业文化、店面发展战略规划及发展目标,大家更加紧密团结,为致力于打造行业航母做好充分准备。
也谈从容
“从容”应该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有人说,从容就是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有人说从容就是一种心境,天自高,地自远的心胸;还有人说,从容啊,就是你的心,你看到我是什么样的,就说明你的心态是什么样的。不甘心终于在辞海中,这样解释:【释义】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充裕;宽裕;休息。【典故】《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初刻拍案惊奇》“听小子从容的表白出来。”《西游记》“神僧且从容一日。”
我看重于心态,总是认为但凡所作所为,不外乎是心有所动,行有所为。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有时得忙碌让我们变得急躁,让我们看不清周围到底是什么样子,让我们忽略了亲情、友情,让我们拥有了遗憾。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急躁我们迁怒他人,因为烦躁我们工作错误连连,因为种种,我们总是在自己的围城中忙碌不停,却没有任何的成绩。
一切一切现在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时言语对心态的教化,远远不如我们在言语与行动力上的双管齐下。
第三篇:《防火墙技术与应用》文献综述格式(共)
《防火墙技术与应用》文献综述
班级:四号宋体加粗 学号:四号宋体加粗 姓名:四号宋体加粗
目录 内容要求...........................................................................................................1 2 每部分标号及标题要求...................................................................................1
2.1 关于标号................................................................................................1 2.2 关于样式................................................................................................1
2.2.1 标题1..........................................................................................1 2.2.2 标题2..........................................................................................1 2.2.3 标题3..........................................................................................1 2.2.4 正文.............................................................................................1 2.2.5 其他样式.....................................................................................1
3页眉页脚设置....................................................................................................2
3.1 页眉........................................................................................................2 3.2 页脚........................................................................................................2 4 封面设置...........................................................................................................2
信息安全概论综合作业 《防火墙技术与应用》文献综述
《防火墙技术与应用》文献综述 内容要求
按以下结构撰写:(可以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添加内容)(1)防火墙概述;
(2)防火墙工作原理和结构;(3)防火墙技术发展现状;(4)防火墙的应用。每部分标号及标题要求
2.1 关于标号
按以下方式编号,并套用样式:防火墙概述
--标题1
1.1 概念
--标题2
1.1.1 定义
--标题3
防火墙是一种网络访问控制设备。。
--正文
2.2 关于样式
2.2.1 标题1 左齐,宋体,小3加粗。段前段后空12磅,行距1.25倍。2.2.2 标题2 左齐,首空2字符,宋体,4号加粗。段前段后空6磅,行距1.25倍。2.2.3 标题3 左齐,首空2字符,宋体,小4号加粗。段前段后空0磅,行距1.25倍。2.2.4 正文
小4号宋体,首行空2字,行距1.25倍。2.2.5 其他样式 根据需要添加。
若有插图,则应在图下方加编号及说明,同时必须在正文相应位置加上引用该图的内容。编号及说明采用5号宋体加粗,居中排版。
若有表格,则应在表格上方加编号及说明,同时必须在正文相应位置加上引用该表格的内容。编号及说明采用5号宋体加粗,居中排版。
作者:XXX
第 1 页
共 XX 页 信息安全概论综合作业 《防火墙技术与应用》文献综述
3页眉页脚设置
3.1 页眉
页眉如图3-1所示。
图3-1 页眉设置
3.2 页脚
页脚如图3-2所示。
图3-2 页脚设置 封面设置
作业需要加封面,内容包含名称、个人信息、目录等内容,如图4-1所示。其中目录要求自动生成,包含三级目录,宋体小4号,1.5倍行距。
封面不需要页眉页脚。
图4-1 封面样例
作者:XXX
第 2 页
共 XX 页
第四篇: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文献参考)
白 皮 书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000年二月·北京
前言 一、一个中国的事实和法理基础 二、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三、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四、两岸关系中涉及一个中国原则的若干问题
五、在国际社会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若干问题 结束语
前言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五十年来,中国政府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奋斗。一九七九年后,中国政府以极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和平统一。自一九八七年底以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九十年代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逐步背弃一个中国原则,极力推行以制造“两个中国”为核心的分裂政策,一直发展到公然主张两岸关系是“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严重损害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危害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危害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政府始终如一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图谋。中国政府与以李登辉为首的分裂势力的斗争,集中表现在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还是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问题上。
我们于一九九三年八月发表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系统地论述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的由来、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有关政策。现在,有必要进一步向国际社会阐述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和政策。一、一个中国的事实和法理基础
一个中国原则是在中国人民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关台湾的全部事实和法律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八九五年四月,日本通过侵华战争,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霸占了台湾。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昭告各国,中国废止包括《马关条约》在内的一切涉及中日关系的条约、协定、合同,并将收复台湾。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应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一九四五年,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八月,日本宣布投降,并在《日本投降条款》中承诺“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十月二十五日,中国政府收复台湾、澎湖列岛,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民国从此结束了它的历史地位。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
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以来,虽然其政权继续使用“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政府”的名称,但它早已完全无权代表中国行使国家主权,实际上始终只是中国领土上的一个地方当局。
一个中国原则的产生和基本涵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当天即向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后又致电联合国,声明:国民党当局“已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的与事实的根据”,完全无权代表中国。外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与台湾当局断绝或不建立外交关系,是新中国与外国建交的原则。
中国政府的上述主张受到当时美国政府的阻挠。尽管一九五○年一月五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及其他盟国承认一九四五年以来的四年中国对台湾岛行使主权,但是同年六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为了孤立、遏制中国,不仅派军队侵占台湾,而且抛出“台湾地位未定”等谬论,以后又逐步在国际社会策动“双重承认”,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对此,中国政府理所当然地予以坚决反对,主张和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正是在中国与外国发展正常的外交关系中,在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产生了一个中国原则。上述主张构成了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涵义,核心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一九四九年后的三四十年间,台湾当局虽然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全中国的合法地位,但也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有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制造“两个中国”和“台湾独立”。这说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两岸的中国人在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根本问题上具有共识。早在一九五八年十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进行炮击金门的战斗时,毛泽东主席就向台湾当局公开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也是你们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一九七九年一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
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严正立场和合理主张,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理解和支持,一个 中国原则逐步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一九七一年十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驱逐了台湾当局的代表,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一切合法权利。一九七二年九月,中日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并且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的立场。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目前,161个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它们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并且承诺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处理与台湾的关系。二、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石。经由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中国政府自一九七九年开始实行和平统一的方针,并逐步形成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这一基本方针和有关政策的要点是:争取和平统一,但是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积极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早日实现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通过和平谈判实现统一,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统一后实行“一国两制”,中国的主体(中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统一后台湾实行高度自治,中央政府不派军队和行政人员驻台;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不需借助外国力量。上述方针和政策,贯彻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立场和精神,也充分尊重了台湾同胞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江泽民主席在一九九五年一月发表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时,明确指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才能实现和平统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迄今,两岸敌对状态并未正式结束。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实现两岸统一,中国政府有权采用任何必要的手段。采用和平的方式,有利于两岸社会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和团结,是最好的方式。中国政府于一九七九年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的方针时,是基于一个前提,即当时的台湾当局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同时,中国政府考虑到长期支持台湾当局的美国政府承认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也有利于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在实行和平统一方针的同时始终表明,以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并无义务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制造“台湾独立”的图谋和干涉中国统一的外国势力,是为争取实现和平统一提供必要的保障。采用武力的方式,将是最后不得已而被迫作出的选择。
对台湾而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标志着承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可分割,这就使两岸双方有了共同的基础和前提,可以通过平等协商,找到解决双方政治分歧的办法,实现和平统一。如果否认一个中国原则,图谋将台湾从中国领土中分割出去,那就使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不复存在。
对美国而言,承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就要切实执行中美两国政府之间的三个公报和美方的一系列承诺,就应当只与台湾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的关系,反对所谓“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阻挠中国的统一。反之,就破坏了中国政府争取和平统一的外部条件。
对于亚太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而言,台湾海峡局势一直与亚太地区的安定密切相关。有关各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有利于中国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符合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的利益。
中国政府积极地真诚地努力争取实现和平统一。为了争取和平统一,中国政府一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举行两岸平等谈判。充分考虑到台湾的政治现实,为了照顾台湾当局关于平等谈判地位的要求,我们先后提出了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两党谈判可以吸收台湾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等主张,而始终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中国政府还提出,可先从进行包括政治对话在内的对话开始,逐步过渡到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解决正式谈判的名义、议题、方式等问题,进而展开政治谈判。政治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第一步,先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共同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发展进行规划。一九九八年一月,为寻求和扩大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中国政府向台湾方面明确提出,在统一之前,在处理两岸关系事务中,特别是在两岸谈判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也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政府希望,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双方平等协商,共议统一。
为争取和平统一,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全面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自一九八七年底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至一九九九年底,到中国大陆从事探亲、旅游、交流的台湾同胞已达1600万人次;两岸间接贸易总额超过1600亿美元,台商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协议金额及实际到位金额分别超过了440亿美元与240亿美元;两岸互通邮政、电信取得了很大进展;两岸海上、空中通航也取得了局部进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为了通过商谈妥善解决两岸同胞交往中所衍生的具体问题,一九九二年十一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在此基础上,两会领导人于一九九三年四月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并签署了几项涉及保护两岸同胞正当权益的协议。一九九八年十月,两会领导人在上海会晤,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两会商谈是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的。实践证明,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找到两岸平等谈判的适当方式。香港、澳门回归中国以来,港台之间、澳台之间原有的各种民间往来与交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和发展。
三、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台湾分裂势力蓄意破坏一个中国原则。一九八八年,李登辉继任为台湾当局的领导人。当时他多次公开表示,台湾当局的基本政策就是“只有一个中国而没有两个中国的政策”;“我们一贯主张中国应该统一,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但是,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李登辉逐步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相继鼓吹“两个政府”、“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台湾已经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现阶段是‘中华民国在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而且自食其言,说他“始终没有讲过一个中国”。李登辉还纵容、扶持主张所谓“台湾独立”的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使“台独”势力迅速发展、“台独”思潮蔓延。在李登辉主导下,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实际的分裂步骤。在台湾政权体制方面,力图通过所谓的“宪政改革”将台湾改造成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以适应制造“两个中国”的需要。在对外关系方面,不遗余力地进行以制造“两个中国”为目的的“拓展国际生存空间”活动。一九九三年以来,连续七年推动所谓“参与联合国”的活动。在军事方面,大量向外国购买先进武器,谋求加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企图变相地与美、日建立某种形式的军事同盟。在思想文化方面,图谋抹杀台湾同胞、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意识和对祖国的认同,挑起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误解和疏离感,割断两岸同胞的思想和文化纽带。
一九九九年以来,李登辉的分裂活动进一步发展。五月,他出版《台湾的主张》一书,鼓吹要把中国分成七块各自享有“充分自主权”的区域。七月九日,他公然将两岸关系歪曲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企图从根本上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破坏两岸关系、特别是两岸政治对话与谈判的基础,破坏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李登辉已经成为台湾分裂势力的总代表,是台湾海峡安定局面的破坏者,是中美关系发展的绊脚石,也是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麻烦制造者。
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对于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湾分裂势力的种种分裂活动,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一九九五年六月李登辉以所谓“私人”名义访问美国后,中国政府果断地开展了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并对美国政府公然允许李登辉访美、违背美国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所作的承诺、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行为,提出了强烈的抗议,进行了严正的交涉。这场斗争显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和能力,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台湾同胞进一步认识到“台独”的严重危害。李登辉在国际上进行分裂活动受到沉重打击。部分“台独”势力被迫放弃了某些极端的分裂主张。国际社会进一步注意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必要性,美国政府还明确承诺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中国政府和人民进行了更加坚决的斗争。针对台湾分裂势力企图通过所谓“法律”形式落实“两国论”的活动,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明确指出,这是一个更加严重和危险的分裂步骤,是对和平统一的极大挑衅。如果这一图谋得逞,中国和平统一将变得不可能。这场斗争形成了海内外中国人同声谴责“两国论”的强大声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美国政府也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对台湾“三不支持”的承诺。台湾当局被迫表示不会依照“两国论”修改所谓“宪法”、“法律”。
但是,台湾分裂势力仍在企图以所谓“制宪”、“修宪”、“解释宪法”或“立法”等多种形式,用所谓“法律”形式实现在“中华民国”名义下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图谋。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台湾分裂势力一贯图谋破坏中美关系,挑起中美冲突和对抗,以便实现他们的分裂图谋。
事实证明,台湾海峡局势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危机。为了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也为了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中国政府仍然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不变,仍然坚持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不变,仍然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是,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中国政府和人民完全有决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容忍、决不姑息、决不坐视任何分裂中国的图谋得逞,任何分裂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四、两岸关系中涉及一个中国原则的若干问题
中国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海峡两岸并非两个国家。台湾当局支撑其制造“两个中国”的主张,包括李登辉提出的“两国论”的所谓理由无非是:一九四九年以后海峡两岸已经分裂分治且互不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未统治过台湾,一九九一年以后台湾也已产生了与中国大陆没有关系的政权体制。这些理由是根本不能成立的,也绝对不能得出台湾可以“中华民国”的名义自立为一个国家和海峡两岸已经分裂为两个国家的结论。第一,国家主权不可分割。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上,只能有一个代表国家行使主权的中央政府。如前所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已经享有和行使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的主权。虽然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由此,中国拥有对台湾的主权也从未改变。第二,国际社会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第三,台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外国势力干涉和台湾分裂势力阻挠的结果。海峡两岸尚未统一,这种不正常状态的长期存在,并没有赋予台湾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和权利,也不能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律地位。目前的问题是台湾分裂势力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要改变这种状况,而这正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的。
坚决反对以公民投票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台湾分裂势力以“主权在民”为借口,企图以公民投票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这是徒劳的。首先,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无论在国内法还是在国际法上,都已经是明确的,不存在用公民投票方式决定是否应自决的前提。其次,“主权在民”是指主权属于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而不是指属于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区的人民。对台湾的主权,属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而不属于台湾一部分人。第三,历史上台湾从未曾成为一个国家;一九四五年以后,台湾既不是外国的殖民地,又不处于外国占领之下,不存在行使民族自决权的问题。总之,自一九四五年中国收复台湾之后,就根本不存在就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台湾的前途只有一条,就是走向与祖国大陆的统一,而决不能走向分裂。任何人以所谓公民投票的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其结果必将把台湾人民引向灾难。
“两德模式”不能用于解决台湾问题。台湾有些人主张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分裂为两个国家后又重新统一的所谓“两德模式”来处理两岸关系。这是对历史和现实的误解。战后德国的分裂和两岸暂时分离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不同:第一,两者形成的原因、性质不同。一九四五年德国在二战中战败,被美、英、法、苏四个战胜国依据《鉴于德国失败和接管最高政府权力的声明》及其后的波茨坦协议,分区占领。冷战开始后,德国统一问题成为美苏两国在欧洲对抗的一个焦点,在美英法占领区和苏联占领区分别相继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被分裂为两个国家。显然,德国问题完全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而台湾问题则是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是内政问题。第二,两者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不同。德国的分裂,为二战期间和战后一系列国际条约所规定。而台湾问题,则有《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关于日本必须将窃取于中国的台湾归还中国的规定。第三,两者存在的实际状况不同。在美苏两国对抗的背景下,两个德国都分别驻有外国军队,被迫相互承认和在国际社会并存。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李登辉上台前的台湾当局和李登辉上台初期也承认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一个中国原则也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因而,德国问题与台湾问题不能相提并论,更不能照搬“两德模式”解决台湾问题。
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中国政府主张两岸谈判最终目的是实现和平统一;主张以一个中国原则为谈判基础,是为了保证实现谈判的目的。而“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两国论”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不是谈统一,而是谈分裂,当然不可能被中国政府接受。只要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台湾方面关心的各种问题。中国政府相信,台湾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对外活动空间,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等,都可以在这个框架内,通过政治谈判,最终在和平统一的过程中得到解决。
所谓“民主和制度之争”是阻挠中国统一的借口。近些年来,台湾当局一再声称,“大陆的民主化是中国再统一的关键”、“两岸问题的真正本质是制度竞赛”。这是拖延和抗拒统一的借口,是欺骗台湾同胞和国际舆论的伎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不断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理想而奋斗。按照“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和平统一,允许海峡两岸两种社会制度同时存在,互不强加于对方,最能体现两岸同胞的意愿,这本身就是民主的。两岸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应构成和平统一的障碍。而且,中国政府注意到台湾与香港、澳门的不同特点,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之后,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的内容,可以比香港、澳门更为宽松。台湾当局企图以“民主和制度之争”阻挠统一,妄想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十二亿多人实行台湾的政治、经济制度,是毫无道理的,也是不民主的。“要民主”不应成为“不要统一”的理由。两岸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分歧的实质,绝不是要不要民主之争、实行哪种制度之争,而是要统一还是要分裂之争。
五、在国际社会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若干问题
中国政府对于国际社会普遍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表示赞赏。我们于一九九三年八月发表的《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在第五部分“国际事务中涉及台湾的几个问题”中,阐述了在有关与中国建交国同台湾的关系、国际组织与台湾的关系、与中国建交国同台湾通航、与中国建交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等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在此,谨重申有关立场和政策。
台湾无权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只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后,联合国组织中的中国代表权问题已经获得彻底解决,根本不存在台湾当局加入联合国的问题。台湾当局声称联合国2758号决议只解决了“中国代表权问题”,没有解决“台湾的代表权问题”,要求“参与联合国”。这是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行径,是绝对不能允许的。联合国的所有成员国,都应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及有关联合国决议,遵循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准则,不以任何方式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及只能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其他国际组织。
对于某些允许地区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政府已经基于一个中国原则,根据有关国际组织的性质、章程和实际情况,以所能同意和接受的方式对台湾的加入问题作出了安排。台湾已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以“中国台北”的名义,分别参加了亚洲开发银行(英文名称为TAIPEI,CHINA)和亚太经合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TAIPEI)等组织。一九九二年九月,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理事会主席声明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后,台湾可以“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单独关税区”(简称“中国台北”)的名义参加。世贸组织在审议接纳台湾加入该组织时,应坚持上述声明确定的原则。上述特殊安排,并不构成其他政府间国际组织及国际活动仿效的模式。
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能向台湾出售武器,或与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军事结盟。凡是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应本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不以任何形式或借口向台湾出售武器,或帮助台湾生产武器。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二十多年来,美国承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为自己带来了美中建交、两国关系发展和台湾局势相对稳定的利益。令人遗憾的是,美国一再违反自己在“八一七公报”中对中国作出的庄严承诺,不断向台湾出售先进的武器和军事装备。现在,美国国会又有人炮制所谓《加强台湾安全法》,还企图将台湾纳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和对中国安全的严重威胁,阻碍了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同时也危害了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对此,中国政府坚决反对。
中国政府以一个中国原则对待台湾的对外交往活动。台湾当局极力在国际上推行所谓“务实外交”,扩大所谓“国际生存空间”,其实质是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中国政府理所当然地要坚决反对。同时,考虑到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中国政府对台湾同外国进行民间性质的经济、文化往来不持异议;并在一个中国前提下,采取了许多灵活措施,为台湾同外国的经贸、文化往来提供方便。例如,台湾可以“中国台北”的名义继续留在国际奥委会中。事实上,台湾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保持着广泛的经贸和文化联系,台湾同胞每年到国外旅游、经商、求学和进行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活动的人员多达百万人次,年进出口贸易额高达2000多亿美元。这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不影响台湾同胞从事民间的对外交流活动,并未影响台湾正常的经贸、文化活动的需要。
中国政府保障台湾同胞在国外的一切正当、合法权益。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维护台湾同胞在国外的正当的、合法的权益。中国驻外国使领馆一向把加强与台湾同胞的联系、倾听台湾同胞的意见和要求、保障台湾同胞的利益作为自己的责任,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海湾战争中,中国使馆帮助滞留在科威特的台湾劳务人员安全撤离险境。日本阪神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使领馆及时抚慰受灾的台湾同胞。柬埔寨爆发内战后,中国使馆积极帮助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台湾商人和旅游者安全转移和撤离。上述事例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台湾同胞的关心和照顾。在海峡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同胞更能够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充分共享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的尊严与荣誉。
结束语
中国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各民族相互融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形成了崇尚统一、维护统一的价值观念。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虽然经历过改朝换代、政权更迭,出现过地方割据,遭遇过外敌入侵,特别是近代史上曾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每一次分裂之后都复归统一,并且都赢来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反抗外国侵略台湾的斗争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中国人民倍加珍视得来不易的民族独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并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努力奋斗。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深深地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植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这就是中国必须统一。中国政府希望国际社会始终如一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希望美国政府切实履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关于台湾问题的各项原则和自己作出的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庄严承诺。
随着中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全中国人民迫切期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不能允许台湾问题再无限期地拖下去了。我们坚信,在包括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摘自2000年2月22日的《人民日报》
第五篇:音乐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
实际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在这个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为音乐教学提供了便利。音乐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也越来越灵活多样。作为音乐课改路上的一员,将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用好、用活,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有效整合,一直是我的追求。下面谈谈信息技术运用于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感触。
一、通过信息技术的力量,拓宽师生的知识面,拓展音乐技能。作为一个农村音乐教师,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几乎都来自于教材和教师,可以说,教师音乐修养的高低,制约了学生在音乐上的发展,面对着知识面日益扩大的学生,我们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为我们提供了音乐信息的强大支持。几乎平时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答案。
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歌曲《青春舞曲》一课时,由于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新疆,不了新疆的生活环境和风土人情,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我通过网络搜集了有关的内容:服饰图片、节日盛景、新疆舞蹈、当地乐器以及另外一些新疆的乐曲等等,剪辑成小影片,在课前循环播放。维吾尔族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风情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歌曲非常短,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学会唱后,可以利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将学生的演唱配上伴奏录下来,然后播放,全班欣赏,使学生
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再如《众人划桨开大船》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此前,学生很少接触过分声部歌曲,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我利用幻灯片课件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唱歌曲。
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一直以来,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也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而充满美感的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民乐奇葩》时,本单元提供的信息量,从音响时间上看比较少,七首乐曲仅23分30秒,但从民族学。乐器学方面看信息量较大。所以课前先上网搜集七个少数民族的简要历史、生活地域、民俗特点等。课上用最短的时间给学生最美的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把少数民族的乐器图片、民族服饰、风土人情等的片段剪辑下来,配上乐曲,让学生边看边听,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特定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领域中,有《音乐与人物形象》这一欣赏课。为了能让学生更快地了解管弦乐组曲《图画展览会》中《两
个犹太人》的两个音乐主题,我通过电脑播放乐曲《两个犹太人》的来历,然后Flash动画讲述出与音乐相符合的情景片断:展示一个富人、一个穷人的情景,可怜的穷人在富者面前不住战栗和苦苦哀求,富人冷酷无情、盛气凌人,使学生对乐曲的两个音乐主题有了一定感性直观的认识,并自然感受出它们所表现的性格特征。学生们都集中注意力欣赏着,并不由自主的表演了起来,享受着音乐的乐趣,表达了个人的情智。
三、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从对于美的形态的直接感受开始的,齐奥尔夫斯基说过:“不懂艺术的工程师是个蹩脚的工程师,不善于幻想的设计师,不配称的设计师„„不论你的身份如何,你的生活应当具有丰富的精神内容,都应当善于发现和欣赏美的艺术。”以上论述都说明感受美与欣赏美能活跃人的思维,启迪人的智慧,促进人的灵感与顿悟,有利于发挥人的创造才能。
在音乐课上教唱京剧是一个新课题。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听京剧完全是觉得好玩热闹新鲜,但是基本上是不会很感兴趣地去学习它,欣赏它,也不能体会京剧不同于歌曲的那种独特的唱腔、它那深奥而复杂的板式、结构、独特一样的发声用气方法等。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使他们对于京剧所蕴含的丰富多彩、深层次的美根本无法体会。我在教学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梨园春秋》时是这样安排的:首先,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戏曲的艺术魅力,先带京剧脸谱走圆场出场,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利用校园网找到相关资料,紧随画
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贯穿其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以丰富的信息量将京剧中不同行当、不同脸谱、以及不同戏曲家的演唱风格用最直观的手段让学生们欣赏,同学们面对如此丰富的戏曲画面目不暇接,不但聆听了不同剧种、不同行当的优美唱腔,又直观的欣赏了那五彩缤纷的戏剧服饰和具有夸张性的人物脸谱造型,大大调动了积极性。由这些简单的片段很快就明白了京剧四大名旦、锣鼓经等知识。并且在创设的情景中让学生进行了《唱脸谱》角色的模拟演唱,感受和理解戏曲的内在美。感受戏曲音乐的艺术特点,培养了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切实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这样一来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四、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这些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已被充分重视,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音乐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听音乐,还要通过联想,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体验、创造和表现音乐。多媒体信息的情景性则能启发、引导学生去自由自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我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实验音乐《阳春三月》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些反映春天欣欣向荣的生活情景的画面,然后让学生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表现出劳动人民轻松愉悦的情境。然后,又播放了小河、耕牛、山坡、柳树、小草等画面让学生自己想象,入情入境地去体会,根据画面所表现的,学生们扩散思维,又创编出了许多精彩的歌词和音响。通过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而且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把音乐符号变得生动起来,使整个音乐作品具有了生命力,极大的丰富了音乐的色彩,丰满了音乐的形象,丰润了音乐的涵义。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教师预设的语言和画面到主动自由的去想象美,创造美。
总之,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是一种创造性地教学和研究的过程,是追求音乐教学的最优化,它在极短时间内信息技术的传输、存储,提取或呈现大量的图像、声音、活动影像信息,达到实用而完美的程度,从而使音乐教学变得简易、新型,学生可以交互、愉悦的学习,它满足了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受到美的熏陶。
20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