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近大家:老师孙其峰
走近大家:老师孙其峰
雒三桂
白梅双鸠
秋艳
春柳鸣禽
人物简介
孙其峰,男,1920年1月生于山东省招远县;当代著名画家、书法篆刻家及美术教育家。194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师从徐悲鸿、黄宾虹、李苦禅、王友石、汪慎生、溥松窗、秦仲文等名家;擅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兼通画史、画论;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现为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西泠印社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多年美术教学与实践中创立出一套完整的花鸟绘画教学体系,对中国当代美术产生重大影响。有《孙其峰画集》《花鸟画谱》《孔雀画谱》《中国画技法》《花鸟画构图手稿》等多种画册、著作行世。2009年12月,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传道授业 有教无类
1979年秋天,还在广州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著名画家陈永锵和方楚雄结伴到天津访学,在孙其峰先生的指导下研习花鸟画,二人一住就是三个月,与先生结下深厚的师生之情。1995年10月,孙其峰先生绘画艺术研讨会在烟台召开,二人又一起参加会议,见到久别的先生。得知先生招远老家离烟台不远,就与先生相约第二天去先生画室拜访。第二天,二人乘车往招远走,沿途风景秀美,目不暇接,一路走一路观赏,上午11点左右才到达先生在招远的画室。远远的,他们看到一个年迈的身影站在院子门口,正在朝来路张望。走近一看,正是先生。二人非常感动,急忙下来与先生相见,由先生领着进院子。陈永锵随口说了一句:“您在这里久等了!”先生没说什么,先生的三儿子孙季康悄悄凑到陈永锵耳边说:“我父亲已经在门口站着等了两个小时了。”听见这句话,陈永锵顿时觉得惭愧无比。到了画室,三人畅谈,谈到高兴时,先生从墙上摘下京胡拉起京剧,拉到兴处,不自觉沉醉其中,摇头晃脑,陈永锵和方楚雄也被先生的兴致感染,跟着先生摇晃起来。吃完午饭,先生开始为二人作示范,怎样起笔,怎样运笔,怎样收笔,怎样用墨,怎样构图,等等。下午四五点钟,二人向先生提出告辞,先生从画案下拿出一卷纸卷,慢慢打开,原来是一卷已经画好的作品。先生说:“我有一个要求,用我一张作品换一张你们的作品。”二人听了,以为听错了,等明白先生的意思,高兴得不知该说什么好。自己是先生的学生,先生却要用自己的作品来换他们的“作品”,说是换,其实就是送,用这种方式鼓励学生,以前还从没有听说过。后来先生回到天津,陈永锵和方楚雄又到天津看望先生。说起所学专业,先生说:“你们画花鸟画,一定要下大力气学书法,还要学篆刻。”陈永锵说自己正在学,感到有些问题需要解决。先生为他解答,并想示范一下,就在桌子上找没刻过的石头,找了一会儿没找到,便拿过一块自己的常用印,直接将印文磨掉,开始为二人示范。陈永锵和方楚雄见了,惊讶得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先生却浑然不觉,兴致勃勃地为二人讲怎样打墨稿,怎样凑刀,怎样修整,等等。后来陈永锵说,那个情景他一辈子都忘不掉。那一刻,他懂得了什么叫老师,什么叫崇高。他说自己不愿意带学生,因为自己做不到像先生那样。
先生对自己的学生从来都是倾囊相授,不论自己年纪多大,身体多么不好,都尽量坚持为学生当面示范。先生是解放前入党的老党员,“文革”期间受到冲击,不能教学,即使如此,也尽量找机会对学生加以指导。1969年夏天,担任绘画系主任的先生刚从“牛棚”里出来,赶上学校实行教学改革,先生带着学生来到北京市顺义县著名的地道战故地焦庄户村,住在老乡家里,白天一起写生,晚上闲聊天,学生陆福林喜欢书法,却买不到字帖,先生趁机加以鼓励。回到天津后没几天,先生就将写好的两份字帖给陆福林送了过来。陆福林接过来一看,见先生先在纸上打好红格子,上面写上字,下面空着好让陆福林临摹,字帖的内容都是当时形势下允许写的,如毛主席诗词中的句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等。不仅写了字帖,还专门写出点画的起笔、运笔、收笔等,非常适宜初学。细心的陆福林将这些手迹珍藏了起来,一直到今天还基本完好无损,成了他最看重的宝藏。
即使是一般画家最为看重的出名机会,先生也从来都把学生推在前头。1979年,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反映绘画艺术的电影《中国花鸟画》,导演王均壮请先生担任艺术顾问。拍摄过程中,导演要求先生出镜讲解并作示范,先生却推荐了学生霍春阳等人,凡是讲解画理、出现人物形象的时候,都让霍春阳出镜;而需要具体示范的时候,先生才对着镜头做示范,只见手画,不见人影。这部纪录片在全国播放之后,广大美术爱好者都记住了霍春阳,却并不知道画面中做示范的是先生本人。
在《中国花鸟画》拍摄的过程中,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领导想要把先生调到中央美院工作,先生没有答应,却推荐当时还在教中学的张立辰和郭怡琮,二人从此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骨干教师。先生还向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大力推荐当时还在北京幻灯片厂工作的张世简先生,张世简先生因此得以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人生的命运也从此改变。先生无私地帮助过很多人,只为学校教学考虑,而从不考虑个人私利。学校缺乏花鸟教师,先生向学校建议把在女四中教中学的萧朗先生调到学校来。对方单位不放人,先生就去做工作,用一个本校毕业的研究生对调,才将萧朗先生调入美院,为此在“文革”期间还遭到了某些人的攻击批判,说先生用一个好助教换回一个“牛鬼蛇神”。上世纪50年代先生担任美术学院师范系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想方设法聘请当时被冷落的北京、天津著名画家到天津美院授课,包括秦仲文、李智超、溥佐、王颂余等,使学院的中国画教学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壮大。那时,北京、天津一些解放前以卖画为生的老画家因艺术市场衰败,生活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将他们调入美术学院,既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又充实了美院的教学力量,一举两得。王雪涛先生在荣宝斋工作,家里人口多,工资低,生活困难。先生向院里申请了一笔经费,专程到北京请王先生为美院画一批教学用示范画稿,王雪涛先生十分高兴,一口气画了30张。先生带回天津后,又向院里申请了一笔经费,请王雪涛先生又画了30张。这60张画作至今仍然保存在天津美院的图书馆里,成为天津美院的一笔重要财富。
先生对学生无私传授,有教无类。除了天津美院的学生,先生还有许多社会上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都是绘画爱好者,只要想学画,先生从不拒绝。在招远居住期间,招远的绘画爱好者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少人借此机会到先生的归园向先生请教,先生来者不拒,无不悉心指点。先生曾总结自己对学生的态度有三点值得欣慰:一是倾囊相授,惟恐学生学得不深不透,惟恐自己知道的没有传给学生,所以总是兢兢业业地备课、辅导;二是不主张学生长期学自己的画法,不让学生老是跟在自己后面走,而提倡学生择善而取,择优而学,开阔眼界,自取所需;第三,先生向来不怕学生超过自己,希望看到青出于蓝的好学生。为了学生的成就,先生甘愿当学生的上马石。先生认为,一个好教师应该在较短时间内把学生领进“家门”,而后还要像送客一样把学生送出去,而且告诉他们应该去“投奔”哪里。
先生不但对学生百般爱护,对曾受教过的老师更是念念不忘。在北平艺专读书期间,汪慎生先生曾教过先生。那时先生因家中贫困,买不起像样的纸墨颜料,汪先生经常资助一些给先生。解放后,由于各种原因,先生与汪先生失去联系,自己家庭也长期处于困难之中,却从不忘记报答老师的恩情。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艺术市场好转,先生的画作也日渐受人尊重收藏,手头逐渐宽裕,就开始寻找老师们的家属。联系之后,先生不仅每年都给老师们的家属寄画,还亲自带着钱到北京来家家拜访,每家送去5000元以表心意。
严师慈父
除了教学生画画,先生更重视教学生做人。而先生之教学生做人很少说教,总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学生们虽然慈爱有加,呵护备至,但在绘画学习上却从来都是严格要求。
先生在北平艺专读书时,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去见徐悲鸿先生,徐先生对他说:你拿三刀纸去,把这三刀纸画完再拿画来让我看。这是告诉先生,画画必须勤奋实践,有一定的熟练度才能把画画好。后来先生常常像徐先生一样要求学生勤奋画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王玉山跟随先生学画,先生提出两点要求:第一,来家里不能带东西;第二,必须带画来。这给王玉山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先生常说:“一切事情都不能成为不画画的理由。2000年,王玉山的儿子王希考上中央美院附中,学费很高,王玉山有些吃力,先生听说之后,每年都给王玉山一万元。王玉山不要,先生和师母就说:“这不是给你的,是给王希的,要他好好学习,你也能抽出时间来多画画。”王玉山听了,眼泪差点掉下来。在先生的眼中,学生能画好画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学生的作品如果入选全国大展,先生就会给学生画一张画作为奖励。2003年,首届中国花鸟画艺术大展在北京举行,王玉山有一张作品入选,先生听了非常高兴,就把自己入选的一张四尺整纸的大画送给王玉山作为奖励。先生一辈子献身美术教育,一直把上课放在首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先生的学生们与先生之间情若父子。学生马新林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向先生讨教。后来正式师从先生研习花鸟画。在先生的悉心指导下,马新林的花鸟画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马新林的心中,先生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父母去世之后,就将先生当成了自己的父亲。每年的腊月三十,他都要到天津去陪先生过除夕。
先生与学生郑隽延之间的感情也非常深厚。郑隽延学医出身,非常喜欢绘画,上世纪60年代末拜先生为师学画,今天他不仅是医术高超的医生,更是一位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家。郑隽延忠厚善良,对待先生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而先生也十分信任他,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与他商量,师生之间的融洽情感为当世少见。先生与另一个学生宋同太也情同骨肉,不但为同太刻过一方小印,还经常为同太改画,亲手指点,使同太的绘画水平迅速提高。
跋涉的求道者
孙其峰先生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非常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譬喻,将美术概念或者理念给学生传达出来。先生天性乐观豁达,有山东人特有的幽默感,经常出其不意地用幽默而平实的语言讲出深刻的道理。他常说:我不怕死,不想死,但也不找死。虽然是玩笑话,其中却包含着先生的生死观。在描述写生与创作的关系时,先生说写生就像把钱存到银行里去,而创作是从银行里取钱。平时应当多存钱,到取来用的时候才够用。要是平时不存钱,急用的时候就会捉襟见肘了。学画不要“走着瞧”,应该“瞧着走”,画者知此,大有好处。先生学书法有一个座右铭,叫“过河拆桥,登岸弃舟”,正道出书法学习的必经路程。
有人向先生询问,从事艺术的人,面对古今中外,优劣妍媸各不相同的无数作品,应该怎样选择?先生半开玩笑地回答说:瞻前顾后、东张西望、挑肥拣瘦、“损”人利己。先生学画,不分南宗北宗,学书法也不片面推崇碑或帖,凡是好的都喜欢,这种态度一直没有改变,一直延续到现在。先生将自己的这种态度叫做“见好就收”。
先生曾为自己写过一个座右铭:“生活上得过且过,治学上贪得无厌。”先生还有一印曰“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并自拟边款说:“吾自奉、自省、自修,每以此八字为座右铭。知足、知不足,古人闲章已有之。以不知足自律者,我其为滥觞者欤?”客有问先生“知足、知不足、不知足”之意者,先生说:我生活上知足,治学求是则恒不知足;年已耄耋,每恨腹中空空,所以说“知不足”。
先生十分重视对艺术本体的研究。在他看来,科学是为了求真,而艺术则是为了求美。科学求真,因此不能任意而为;艺术求美,则必须任意而为。艺术不是科学,因此不能让自然科学思维左右艺术思维。我们在讨论绘画的时候,不要去注意什么画得对或者不对,而应注意美或不美、好或不好。艺术是为了求美,所以一切弱、乱、死(刻板,不生动)、粗等都是艺术的大敌,在其他艺术门类中也同样是大忌。“粗”与“精”相对,什么艺术都不能粗糙,艺术更应精益求精。一味追求所谓的豪放、宏达,最容易犯“粗”的毛病。
先生认为,艺术各个门类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书法、绘画和篆刻之间的关系。而三者之间的关系核心就是矛盾关系。用墨的浓淡、干湿,用笔的轻重、提按、方圆、逆顺、刚柔,构图上的有无、聚散、计白当黑,颜色上的冷暖、厚薄等等,无不体现着一种相辅相成的矛盾关系。正是这种矛盾而统一的关系构成了中国绘画的多彩多姿。而这种矛盾关系,又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中国艺术中,任何取消矛盾的努力都只能给艺术本身带来负面影响。如古代的馆阁体书法。
中国传统绘画一直强调形神兼备,将形与神看成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最常看到的却是形神的不能统一,大多是有形无神。先生自己的小写意花鸟创作就遵循这个传统。在北平艺专读书期间,先生受到了较为严格的西洋画法训练,有非常雄厚的素描造型基础,同时先生从小就练习书法,有雄厚的中国书法笔墨基础,因此先生能够娴熟地将西方造型基础融入到中国传统的笔墨之中。先生的小写意花鸟给人以一种“新”的感觉,这种“新”的基础就是中国传统笔墨对西方造型精华的巧妙吸收。这一点在先生的禽鸟造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先生既精花鸟,又擅长山水,因此凡见于田野、山乡、林间、篱下、池塘、园圃、书斋、案头的花卉、蔬果、野草、山禽、小鸟、家禽、游鱼等,无不被先生摄入画面之中,让读者从画中感受到生活的欢悦与美好!
先生的花鸟绘画都贯注着先生的真情。他曾说,石涛提出的“运情摹景”,就是要把写景与运情结合起来,在对自然景色的描摹中注入画家自己的情感。而先生的花鸟绘画是先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纯真天性的体现,无处不体现着先生的赤子之心和细腻的生活感受。天性的快乐与对自然的热爱使得先生笔下的花鸟呈现出勃发的朝气,即使年过耄耋,这种朝气仍然没有丝毫的衰减。我们从老人的画中感受到的是生命无尽的欢快与跃动。在先生笔下,我们可以看到踞高远瞩的雄鹰、疾飞的小鸟、在松枝间跳跃的松鼠、戏水的鸳鸯、听雨的鹌鹑、凝视水面的翠鸟、怒放的野花、盛开的腊梅、摇落的野果、萧瑟的秋枝、欲放的蓓蕾„„大自然的生机汇集在先生的笔下,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令人向往!
先生反复教导学生,继承传统要会去粗取精,参酌造化,最后得意忘形,自成一格,不与人同。但学习、研究前人的典范作品一定要注意规格。不要急于走风格。基础越厚,道路越宽。先生认为,新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的,搞点与别人不同的东西并非难事,难的是要有内涵,要能够体现真、善、美。所有新的东西都会变成旧的,但所有好的东西不会变成坏的,坏的东西也不可能变成好的。“好”的标准虽然会随着时代的不同有所变化,但“好”与“坏”总是有区别,艺术家的努力方向应该是求好而不是求新。先生非常强调艺术创作的自然。古人将“自然”视为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即张彦远所谓“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因此先生说作画要在有意无意之间。“有意”指安排、组织、刻画的着意之处;“无意”则指在效果上让人觉得是无意的、自然的。“有意以处之,无意以出之”。凡“有意”者,就会过火,人工造作的痕迹明显;而“无意”者则自然而然,浑若天成。因此,先生十分重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本身不是艺术,只是创造艺术品的素材。师造化不是克隆大自然,而是经过发“心源”的创造。笔墨、构图、设色等不能只从师法造化中来,更应从师法古人中来。学画须师法造化,学书法也要师法造化。画家师法的是形神兼得,书法家师法的是得意忘形。画家的师法造化多注意“形而下”的方面,书法家的师法造化则更多地注意“形而上”的方面,即所谓“观道”,二者有同有异。
先生长于书法,功力深厚,尤善篆书、隶书与草书。对于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先生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并在自己的绘画中有意加以探索。书法各体中,草书、行书与小写意绘画的关系最为紧密,先生也特别注意将草书、行书笔意运用于创作之中,以充分发挥中国绘画的书写性,使其作品更加韵味深厚。用行书笔意写出的枝干流美鲜活,生动多姿;而用草书笔意书写出的作品则苍劲浑茫。先生十分认可古人书画同源的观点,认为书法可以入画,画也可以入书法,运用得当,二者可以相得益彰。
先生反复告诫学生们,只能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成为画家,靠名人,靠吹捧,靠提拔都不行。孙过庭在其《书谱》中提到有一种人“身谢道衰”,大概就是指的这种没有真才实学,靠人提拉和吹捧的人。现在流行自称“大师”,或把平庸包装成“天才”,都是一种市场行为。如果有一天画画的全都穿着“大师”外套,戴着“某某王”的桂冠,那是十分可笑的。历史是无情的,它会不客气地揭掉这些伪“大师”的桂冠。先生还告诫学生们,一个画者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最好是干巴巴两个字:画家,切不可与“百万富翁”、“名人”、“达官”等粘连。
先生以耄耋之年仍然勤学不辍,勤奋好学的精神令人深深感动。退休之前,先生画鸟的种类还较少,而且动态不多。退休之后,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研究绘画,画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画鸟,出现了很多新面貌。先生所居住的万科花园自然环境比较好,院子里经常有山喜鹊、戴胜等鸟类飞翔,先生就随时细心观察,收获颇多。先生特别研究了鸟类的飞行姿态,所画鸟类逐渐开始在画面上飞翔。先生曾经说自己人老了,画也有变化,变粗了,变简了,也变得更精彩了。年过九十,调整心态,主动和衰老对抗,每作一画,都用心改进,觉得有许多进步。从前画喜鹊、斑鸠,都不画飞着的,怕画不好。后来下狠心画飞的斑鸠、喜鹊,一口气画了上百张,既画速写、默写,也参考别人的佳作,结果斑鸠和喜鹊都飞了起来,连近似的山喜鹊等鸟也飞了起来。89岁的时候,先生还托人买了一本怀素的《自叙帖》来临写。先生又总结自己近几年的画作说:一是花鸟与山水的结合更密切、更自然了;二是虽不敢说完全进入了孙过庭所说的“思则老而愈妙”之境,但思考问题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能把过去所学过的一些哲学、辩证法与自己的艺术实践结合起来。
有人问先生怎样评价自己,先生回答说:“囿于古,病于巧,困于形,笔胜于墨,法多于情,所幸者自己尚有此一点自知之明。”
先生耄耋之年尚且如此努力,作为晚辈,我们没有怠惰的理由,而先生就是我们的好榜样!
第二篇:画家孙其峰介绍
孙其峰简介
孙其峰原名奇峰,别署双槐楼主、求异存同斋主,是中国当代成就卓越的画家、美术教育家。1920年1月生于山东省招远县,194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曾先后从师于徐悲鸿,黄宾虹、李苦禅、王友石、汪慎生等名家。擅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兼通画史、画论,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绘画系与工艺系主任、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职。现为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西泠印社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天津市海河印社社长,北京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一些大型展览,并在日本、美国、西德、法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在北京、南京、天津、大原、济南等地举行个人画展或书画展。有《孙其峰画辑》《孙其峰画集》《花鸟画谱》《孔雀画谱》《中国画技法》《花鸟画构图手稿》等多种画册、著作行世。孙老艺术修养全面,绘事、书画篆刻功力精深,为全国艺术界所共誉。
第三篇:《走近老师》教案
《走近老师》 教案
课题:走近老师 授课人:陈喆
授课时间:2016年11月8日
教学目标:1.走近老师的心灵世界,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
2.学会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发现老师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会与老师沟通和交流。
3.认识老师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亲近老师、尊重老师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处理好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学习老师身上的优点。教学难点:了解老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和性格特点。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表演法)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的‘你’指的是谁呢?”(通过听歌曲,让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过程,肯定老师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
二、讲授新课:
课堂活动
活动一:了解教师职业
结合教材第60页“运用你的经验”,思考:
(1)在以上三个不同时期,老师在你心目中的印象有变化吗?(2)回忆并分享老师对你成长的帮助。
根据老师的要求,思考教材中所设的两个问题。问题提示:
(1)一般说来,在三个不同时期中,我们对老师的印象会有变化。(2)本问题主要帮助学生感受老师在我们成长中所发挥的作用。活动二:欣赏老师画像
课件展示一幅老师的画像,同学们从画像中感受老师的特点。讨论得出:老师职业具有奉献精神。研读教材
阅读教材第61~62页的内容,思考:(1)教师是个怎样的职业?
(2)在当代,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职业要求?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及职业要求。活动三:风格不同的教师
阅读教材第63~64页的内容,思考:(1)老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风格?(2)我们怎样对待老师的不同风格?(3)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有什么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到,了解老师风格是走近老师、亲近老师的重要前提。
三、拓展空间(小组讨论)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学习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知识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比老师知道得还多。那么,我们还需要老师吗?
四、课堂小结
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学习。设计意图:总结所学的核心观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第四篇:6-1走近老师
第六课师生之间第1课时走近老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德情感。能力目标:能够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学会与老师友好相处。知识目标:了解老师职业特点,尊重老师的“不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教师职业特点。难点: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2016年6月23日,龙卷风突袭盐城市阜宁县新沟镇,计桥幼儿园3层教学楼被掀掉房顶,围墙被刮倒,二三十厘米粗的杨树被折断,多间教室的门窗被吹掉。在此次龙卷风中,6名教师用身体死死堵住支离破碎的教室门,护住了班上的孩子。120名儿童中仅有7人受伤,这6名老师均不同程度受伤。
看了这段新闻,你有何感想? 学生谈感悟。师:在危急关头,这6名老师用血肉之躯护住学生,任凭冰雹、砖石、玻璃砸在自己身上,多么值得尊敬的老师呀!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老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自己的老师——走近老师。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2.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5.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6.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7.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我们要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了解教师职业
探究一:教材P60运用你的经验(1)如果让你形容遇到过的老师,你会怎样描述?(2)在不同年龄段,你眼中老师的形象有变化吗?为什么?(3)与同学交流:大家眼中的老师形象一样吗?为什么?(4)老师在我们的人生中所起的作用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提示:(1)略。(2)有变化,因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不同年龄段老师的形象也会有变化。(3)不一样,因为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好老师的形象。(4)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老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探究二:教材P61相关链接 从孔子、陶行知的言论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认识到教师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教书育人。
探究三:教材P62探究与分享(1)上图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教师职业。关于教师职业,你还了解哪些?(2)你如何看待身边的老师?(3)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你心目中的好老师?答案提示:(1)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工作时间、教师的工作方式;等等。(2)如:在我身边的老师,他们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有丰富的学识;等等。(3)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等等。知识模块二风格不同的老师
探究四:教材P63探究与分享(1)比较各自喜欢的老师在风格上的差异。(2)你如何看待这些差异?答案提示:(1)有的老师幽默风趣、富有激情;有的严肃认真,不苟言笑;有的注重教学的艺术性;有的侧重教学的实效性;有的注重书本知识、理论教学;有的注重社会实践教学;等等。(2)这是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的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对于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都应予以尊重。探究五:教材P64探究与分享及方法与技能(1)有的同学认可过去的老师而不接受现在的老师,有的只认可某一位老师而排斥其他老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试给出具体的方法和建议。(2)在完成第(1)问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分享教材“面对风格不同的老师”。答案提示:(1)因为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师的形象。我们喜欢的老师,风格可能不尽相同,加之,我们与某一老师相处时间较长,有较深的情感;等等。解决办法:①主动和老师交往,拉近师生距离;②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③寻找接纳老师的理由;等等。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每年的教师节,晓君同学都要给教过自己的老师发送祝福短信。她这样做是因为,老师:①传授我们文化知识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③是我们的良师益友④是最完美无缺的人(C)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一腔热血育桃李,三尺讲坛写春秋。”这句诗的寓意是(B)A.对父母长辈的敬重和爱戴B.对老师奉献精神的赞美C.对园林工人的表扬和歌颂D.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肯定 3.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的法律是(D)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在学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风格不同的老师。这些老师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主要是由于(D)①年龄、学识、阅历的不同②性格、情感的差异③思维方式的差异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有的同学喜欢真实坦率,从不掩饰自己所犯错误的老师;有的同学喜欢见解独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老师;有的同学喜欢幽默开朗,风趣激情的老师??(1)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你是如何看待的?
(2)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能只接触一种风格的老师,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做?(3)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答案提示:(1)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进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2)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师的形象,我们喜欢的老师,风格可能不尽相同。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我们要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3)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等
第五篇:走近老师教案
第六课
走近老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了解老师工作的特点。
2、能力目标:增强与老师的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树立正确对待老师表扬与批评的态度,自觉增进师生情谊。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全面认识老师、理解老师。
2、教学难点: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和错误。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框
我们的老师很特别
1、新课导入
采用关于老师的谜语导入,通过猜谜语集中学生注意力,由谜底“老师”自然导入本课的主题。
师:在上课的开始,我们来猜几个谜语。(桃李芬芳满天下,传道授业解惑人)
(他在九月十日出生,他一生只有一个职业,但种类却不少,他的子女有男有女,比任何人的子女都多)
(有一种人不管四季,家中的小天地里堆满的只有桃子和李子,而不用花钱,花的是心血,但是他并不是农民)
生:谜底是老师
师:没错,就是老师,是老师把我们从懵懂引向成熟,使我们从无知变得学有所长,是老师,领着我们看到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广,梦想可以有多大。我们第五课已经学了《为他人开一朵花》,那么今天让我们为老师开一朵花,一起(走近老师)板书。
2、新课讲授
师:从大家上幼儿园开始,老师就走进了大家的生活,大家对老师的印象也有所不同,下面,请**同学朗读这篇《不老先生》,我们一起看看他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对“先生”的相貌、性格描写的语句。
一、为老师画像(板书)
师:大家找到那些对先生的描写? 生:略
师:董微微的老师有这些特点,那么在你们心目中,印象最深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呢?现在,大家就为他来画个像,然后告诉大家你画的老师有哪些相貌和个性特征。(给学生3分钟进行画像,选择两位同学发言。)
师:从两位同学的描述中大家可以得到一点,那就是
1、(我们的老师很特别,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板书
师:接下来,大家就来概括一下每位老师的特别之处,完成教材59页的表格。(选两位同学的展示)
师:我们现在知道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那是说所有的老师都没有共同之处了吗?
生:不是
师:是的,老师除了有自己的个性,(2、还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是无私、奉献、诲人不倦、辛劳等)板书
师:在我们的眼里,老师很特别,那老师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接下来就来读一读老师心语,走进老师的内心。
二、老师心语(板书)
生:阅读60页《幸福,是一种感觉》
师: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老师每天的工作很辛苦,但是又很幸福。所以说,(1、老师,既辛苦又幸福。)板书
师:老师为什么辛苦,为什么幸福,这就要从老师工作的特点和作用中体现。(课本上没有,需要学生记笔记)
老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心灵的保健医生,是我们的朋友和榜样,是辛勤的园丁,是爱心天使,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甘为人梯。老师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传授给学生,用特有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老师工作的过程是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老师的工作充满着辛苦,也充满着幸福。
活动:接力赛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61页的接力赛,比一比哪一组写的又多又好。输了的一组唱一首歌给大家。(唱歌可以留到最后)
师:这些赞美之词再多也不为过,因为还有更多的大爱感动着我们,谭千秋、张米亚、张丽莉,他们都是最伟大的老师。所以,(2、我们要尊重老师)板书,尊重老师的劳动,对老师礼貌,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
六、课堂小结
请一位同学做课堂小结,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师结语: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全面的了解老师,尊重老师,最后,师生团结一心。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