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完善分析
关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完善
分析
摘要:随着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的增多,加大对各个领域的对接,协同发展多个领域,在经济领域中对最终实现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运用,加快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不仅满足了职工在离岗之后的基本生活需求,也是组成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一体化进程 河北省 职工养老 完善
在我国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人们对养老问题越来越重视,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不断加强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力度。因此,在京津冀地区,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状况
养老保险制度是指,政府或者单位通过法律或者合同的形式,使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劳动者在老年丧失劳动能力且退出劳动力队伍后能够得到基本生活保障。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1997年统一开始实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养老意识的增强,人们不断改革和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制度,使其更加的全面、合理。而2011年7月起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对于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二、京津冀地区发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养老保险全球化发展
随着不断加深的经济全球化程度,各国之间也不断加强关于养老保险之间的合作,在一些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各国间养老保险的合作得到了更好地发展。在西方国家之间,跨国就业的现象越发的频繁,政府间也不断增加了对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视程度,不断的通过法律的形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各国间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体化发展。
(二)有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共同体”在区域协作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也加快了区域养老保险的一体化进程,对促进区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加强对河北省养老制度的完善,将有助于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京津冀地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一体化,有利于增加河北省对创新人才的吸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在京津冀地区的运行状况
(一)相关规定
虽然京津冀地区属于区域经济共同体,但是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导致在养老金发放的数额之间存在差异。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就需要使企业职工在缴纳养老金和领取养老金方面更加的规范化。
(二)相关法律责任
我国各地的养老保险制度虽然都是根据社会保险法等国家相关政策统一来进行制定的,但是由于我国各地的社会环境不同,在各地的相关法律责任也就存在着很多的不同,这就阻碍京津冀三地的一体化进程。
(三)社会统筹问题
由于城乡分割、区域分割等现象,造成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多重分割的现象,导致了城镇职工如果流动在不同的统筹地区,就难以续接原有的养老保险关系,这不仅造成了社会资金的浪费,也阻碍了职工的流动,不利于京津冀地区的发展。随着社会统筹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缓解经济发达地区在人口、交通等方面的压力。
四、河北省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的措施与对策
(一)专门设立河北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规定
就目前来说,河北省在关于养老保险制度上面有一些相关的文件,但是总体还是依据在1998年制定的《河北省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来实行的,这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各企业详细规定养老保险制度。另外,由于河北省目前还没有规定违反规定时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与北京、天津两地在立法上就难以实现统一,阻碍了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二)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在2014年之后,河北省的各企业都是在退休之后再缴纳年金个税,这样一来,职工的年金个税企事业单位就不用代为缴纳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企事业单位的劳动成本。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年金制度,不仅可以为城镇职工带来福利,还有利于稳定发展社会的养老事业。
(三)破除观念壁垒
目前,京津冀地区行政分割现象的存在,导致了一体化进程发展的缓慢,也阻碍了京津冀三地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发展,存在矛盾。由于行政区划这种传统观念的存在,导致三地政府在面对区域经济共同体的认识上没有达成统一,这就难以实现一体化的发展。京津冀地区间应该互惠互利,实现共同发展,达成观念上的统一,破除观念壁垒,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进程。
(四)简化三地间养老保险的转移手续
首先,京津冀三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社保管理中心,对各地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信息统一管理。其次,流出地政府应该及时在社保管理中心对于流动职工的个人账户进行结算,并详细记录,不得截留。最后,流入地政府核对流入职工的个人信息,并按规定定时发放。于此同时,还需要设立“转入门槛”,这是为了防止有人为了享受更好的养老待遇,而故意从经济不发达地区转入经济发达的地区,使养老保险制度更加的完善。
五、结束语
关于完善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需要结合目前京津冀地区的现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各政府间要积极的探讨,共同合作,相互配合,最终实现京津冀三地间一体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武萍,隋保忠,陈曦.耗散结构视阈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运行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5,05:173-183
[2]薛惠元,宋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内部收益率测算与分析[J].保险研究,2015,09:117-127
[3]赵应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原因分析与对策选择[J].北京社会科学,2013,03:73-81
[4]叶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的难点探究――基于灵活就业者缴费能力生命表的分析[N].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05:61-65+108
[5]郑晓姣.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完善[J].河北企业,2014,08:54
第二篇:2014河北省公务员最新时事:京津冀医疗卫生一体化
2014河北省公务员最新时事:京津冀医疗卫生一体化
时事政治:京津冀一体化需要大的战略规划,也需要小处着眼,甚至需要公共服务先行。让北京的大医院去河北广开分院,就是一个突破口。
最近,京津冀一体化被舆论热切关注。在官方热议功能疏解、产业转移、对接合作的同时,民间已经自发形成了河北楼市投资热潮。
相对于目前舆论热议的楼市先热等各项议题,也应该看到,京津冀一体化也应该是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在一体化进程正式启动之初,就应考虑推进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资源的一体化配置。
具体到医疗卫生领域,有关方面不妨尽快出台政策,引导鼓励北京的大医院到河北开设分院。
据北京市卫计委统计,截至2012年底,除驻京部队医院外,全市共有三甲大医院59家。而301医院、协和、同仁等若干家大医院,可以说是全国知名。在“全国人民到北京来看病”的现实情况下,北京的大医院不堪重负,北京也承担了较大的人流压力。
一方面,医疗卫生资源本应在疏解之列,无论是北京还是北京的大医院都需要减负;另一方面,则是河北方面的优质医疗资源不均衡,除了石家庄三甲医院较多,其他地方则相对不足。比如保定有1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北京的一半常住人口,却只有7家三甲医院。如果,河北承接来自京津的各种功能转移,人口与医疗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将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疏解到河北,不是用行政命令,让那些大医院搬离北京,这样做伤筋动骨,影响太大,而且也会影响北京市民的医疗福利。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联手合作,用政策引导、激励北京的大医院到河北去开分院。
这是对各方都有利的好事。对民众,这当然是好事一件;对医院,则是一次发展的良机;对北京,这有助于分流就诊压力和职能疏解;对河北,则弥补了公共医疗服务的不足。
事实上,现在也不乏有类似的成功案例。比如,同仁医院亦庄分院成立十余年以来,不但起到了医疗资源均衡的作用,分流了大量院本部的就诊人流,而且已经成为辐射大兴、廊坊一带的一个医疗中心。据报道,301医院也已经在河北涿州建立基地。3月底,北京市卫计委表示,北京将鼓励、推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京外周边地区发展。目前,市卫计委正在研究具体方案。
如今,从多方报道来看,京津冀一些下属辖区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舆论也多着眼于行政职能的疏解、产业转移。但从本质上来说,京津冀一体化乃是区域资源的一次大的调整、重构,而并非单纯的经济现象,以及简单地人口转移,各项制度和公共服务的配套与衔接,至关重要。
京津冀一体化既需要大的战略规划,也需要小处着眼。在鼓励大医院到京外发展上,北京态度非常明确,这也需要河北方面做好相关的承接与配套。政府职能要真正到位,人性化的举措做到家,才能让人们愿意去河北,让转移到了河北的人在当地安居乐业。由此来说,京津冀一体化甚至需要公共服务先行。让北京的大医院去河北广开分院,就是一个突破口。热点推荐
99元冲刺班,你没看错!
2014河北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教材 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免费讲座 2014年河北公务员报名指南全攻略
河北站 http://hb.offcn.com/?wt.mc_id=bk10887 保定站 http://baoding.offcn.com/?wt.mc_id=bk10887
第三篇: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现状分析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现状分析
2014-03-19
摘 要:作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体,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在取得覆盖范围扩大、基金积累额增加等成绩的同时也出现多问题,本文主要根据2005年以来的统计数据,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企业年金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形成适应不同群体但又相互衔接的制度平台。其中由基本养老险制度、企业年金制度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支柱构成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体,主要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积累制,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主体共同负担。
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现状分析
自国务院2005年底发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以下称《规定》)以来,我国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以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为中心,在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做实个人账户。
(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1.覆盖范围。随着《决定》的出台,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都逐渐纳入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来。2006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6%,其中,参保农民工人数为1417万人,占全部参保人员7.5%;企业参保人数为16857万人,比上年增长7%,占全部参保人数的90%。截止到2011年末,制度覆盖率增长到79%,农民工参保人数上升到所有参保人员的14.6%,比2006年提高了近七个百分点,上升趋势明显。
2.基金收支以及结余状况。2005年以来,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随着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善,征缴力度的加大,征缴收入呈显著上升趋势,基金积累迅速增长。200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收入为5093亿元,基金支出为4040亿元,当年累计结余为4041亿元;截止到2011年底,基金收入比2005年增长231%,基金支出比2005年增长215%,基金结余更是增长382%。
3.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进展情况。我国自1993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长期以名义账户的的形式运行,引致“空账”问题,严重影响制度的健康可持续运行。做实个人账户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不仅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首先在辽宁、吉林、山西等11个省试点,后逐渐在全国31个省份建立起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
(二)企业年金发展状况
作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制度,自2006年下半年开展市场化投资运作以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2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可知,2007年-2012年之间的年平均收益率为8.35%,其中2007年当年加权平均收益率达到41%,上证综指达到6124点巅峰。截止2012年底,有5.47万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惠及1847万职工,基金累计结存达到4821亿元。
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05年以来,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态势良好,覆盖率提高,基金收支稳定增长,越来越多的离退休人员享受到了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方面
1.覆盖面窄,参保率不高
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要扩大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使得更多劳动者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但截止到2011年底,制度覆盖率只达到达到79%,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个人参保率低,到2011年底,其仅占全国28391万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的7.4%。由于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不足,工作不稳定且收入低,从当前实际情况看,要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困难。
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面临财务风险
我国“未富先老”的现状使得国家财政和企业承担了巨大的养老压力,养老基金收支缺口每年呈扩大之势。其次,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向部分积累制过渡的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从社会统筹账户向个人账户透支的方式来弥补基金缺口,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形成大量转制成本。另外我国还存在资渠道单
一、收益不高、保值增值困难等问题。养老保险基金的保障功能决定了其应该按照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顺序进行投资,为了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国家对其投资运营实施了较为严格、谨慎的数量监管,绝大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
(二)企业年金方面
企业年金制度在国外发展相对比较成型,而在中国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对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需求和城市就业人口而言,还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基金积累和参与人数,行业、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矛盾仍然存在,多数集中在大中型企业和沿海地区。其主要是受我国市场竞争环境缺少公平,国有大中型垄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绝对优势等宏观环境因素制约,大大削弱了很多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
(三)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方面
由于我国国商业保险还处于发展阶段,居民的风险和保障意识还不够强,而且我国国的税收政策属于先征后免模式,不利于激励劳动者参与这一层次的养老保险计划。
参考文献:
[1]赵少华。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程回顾[J].科教文汇。2008
[2]尹建设。浅议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监管体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
[3]张静。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9
作者: 张丽云 来源: 《商情》2014年第5期
第四篇:开滦集团融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调查报告
开滦集团融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调查报告
开滦集团公司办公室调研组
2010年4月,河北省委组织开展了以“发挥环京津区位优势、推动河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的“百日调研”活动,开滦集团办公室起草的《融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迈出企业转型发展新步伐》专题报告,得到省委政策研究室的高度重视,并在《调研呈阅》上刊发。
开滦集团始建于1878年,至今已有132年的煤炭开采历史,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资源型企业。老区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等制约企业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开滦集团紧紧抓住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快的难得机遇,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2009年两年营业收入增长了
2.5倍,利润总额增长了2.3倍。2009年非煤产业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2.8%。在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比2008年上升了109位;被评为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品牌500强企业,中国企业成长100强第7名。
一、抓住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历史性机遇,精心谋划、科学制定经济转型战略
开滦集团地处环渤海经济开发区腹地,毗邻京津冀大城市群,铁路、港口运输十分便利。环渤海经济带已经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增长极。唐山市背靠京津、面向沿海,在我省落实两环互动战略中处于核心位置。我省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实施11个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唐山市发展沿海经济、推进唐山湾“四点一带”战略,为开滦集团发展提供了产业对接、优势产业向沿海积聚、承接京津先进技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等多方面的难得机遇。
为此,开滦集团围绕融入京津冀,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确定了四个方面的立足点:一是依托于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二是充分利用国家、河北省的产业政策;三是融入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调整转型之中。四是学习借鉴国内外资源性城市企业经济转型成功的经验。
构建了经济转型的思路和模式,主要体现为强化“六大转向”,推进“一基五线”建设。
“六大转向”是:㈠从以煤为主的一元发展战略转向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多元发展战略。㈡从以产量增长为导向的资源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向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的科技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㈢从着眼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转向融入区域经济的城企互动发展模式。㈣从单区域挖潜型发展模式转向以总部经济为基础的多区域发展模式。㈤从封闭式整合发展模式转向开放式横向战略合作发展模式。㈥从传统粗放型管理方式转向以精细化、科学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一基五线”是:“一基”是煤炭基础产业,“五线”是煤化工产业、现代物流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文化旅游和房地产业、节能环保产业。
二、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发展替代产业和新兴产业
经济学理论认为: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是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开滦集团紧紧依托京津唐的区位和经济优势,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发展临港产业的经验表明,临港区域是发展煤化工产业、物流产业的最佳区域,具有多方面的成本优势。开滦集团的煤化工产业、物流产业在京唐港、曹妃甸港已具有较强的产业发展基础。特别是开滦所处的唐山市,是国家二级物流节点城市,是河北省“一带两通道”的中心城市之一,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是物流大通道。为开滦集团发展煤化工、现代物流等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唐山市是典型的重化工城市,也是河北省第一经济强市,区域内钢铁、电力、装备制造、化工建材已形成产业集群,为发展煤化工、现代物流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开滦集团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也得以发挥。
针对环渤海经济带各省市产业结构的趋同化现象比较突出的实际,河北省、唐山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其核心要求是,推进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传统产业的提升优化,新兴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开滦集团依托京津、加快经济转型,必须提高产业层次,发展替代产业和新兴产业。为此,开滦集团把煤化工、现代物流产业作为“一基五线”现代产业格局中重点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
(一)煤化工产业
开滦煤化工产业从2003年6月开始起步。到目前,已拥有迁安中化煤化工公司、唐山中润煤化工公司、考伯斯开滦炭素化工公司三个煤化工公司。生产规模为年产焦炭940万吨,20万吨甲醇、20万吨苯加氢、30万吨煤焦油加工处理能力,成为全省综合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长、节能减排措施最优的煤化工产业园区。开滦煤化工产业是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主要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明显特点:
1.强强联合、竞争力强。通过煤-钢联合、煤-气联合,引进资金和技术,与国内首钢、唐钢、北京燃气、美国考伯斯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上下游企业的优势互补。
2.产业链条长。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形成了苯加氢产业链,煤焦油深加工产业链、甲醇—聚甲醛产业链等三条产业价值链和40多种煤化工产品。
3.规模化、园区化、基地化。迁安、京唐港、曹妃甸三个煤化工工业园区均按照国内一流的现代工业园区标准布局,具有规模经济、产业链经济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
4.技术含量高。全部采用6米顶装焦炉型且全部配套干熄焦装置;煤焦油加工采用美国考伯斯技术,在国内工艺最先进;聚甲醛采用韩国技术,煤气制甲醇等都是国内、国际领先技术,制甲醇驰放气回收利用和污水生化处理再利用获得国家专利。
5.节能减排优。投资3.8亿元建设的干熄焦项目,年可回收能源折标煤20万吨,利用余热产生蒸气332.5万吨,发电6.25亿度。随着煤化工所有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园区内废水、废气、废渣实现了循环利用零排放。
6.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联合北京化工大学成立了煤化工研发中心,正在加快研发煤化工自主技术。与北京化工大学开展校企合作,已培养了200余名煤化工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下一步的发展定位和工作重点。
按照我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根本的是:提高产业效率,做到节能减排。为此,开滦集团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将煤化工产业定位为做大做精做优。技术路径是:巩固提高煤焦化产业,加快发展煤气化产业,跟进煤液化技术。做大:就是打造节能、环保、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煤化工科学示范园区和全国最大的独立煤化工企业;做精:就是要与石油化工、盐化工等化工产业进行技术对接,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精细化工;做优:就是工艺优、节能减排措施优。
发展重点是: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后续产业和高端产品的生产与开发,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精细化工。加快建设曹妃甸煤制气、百万吨级煤焦油加工和京唐港聚甲醛、己二酸等项目。到2012年,建成以“焦炉煤气-甲醇-聚甲醛”;“粗苯-苯加氢-己二酸-尼龙66”;“煤焦油-初加工-精加工”;煤—气化—乙二醇;煤—气化—煤制天然气为代表的五条化工产业链。2010年煤化工产业收入达到150亿元,2011年达到200亿元。“十二五”末,达到500亿元,进入行业五强。
(二)现代物流产业
现代物流产业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是国家和河北省、唐山市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开滦集团地处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唐山市境内,毗邻京津大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开发腹地,在京唐港有自建业主码头,有自营铁路和大量闲置厂房、土地等资产,发展物流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过去由于缺乏体制机制平台,开滦的物流产业优势没有发挥出来,2003年物流收入为19.84亿元,2007年为32.5亿元。2008年开滦集团调整发展战略将现代物流产业列为支柱产业,依托区位优势和自身的产业基础,加大了发展力度,目前已经形成了煤炭流通加工、物资仓储加工配送、运输服务物流、国际物流四大业务板块,实现了物流产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08年物流产业收入达到103亿元,同比增长了306%;2009年物流产业收入达到275亿元,同比又增长了167%。在2009年中国物流企业百强评比中位列第九名,荣获中国物流信息化奖和信息先进企业奖。开滦物流公司是中国煤炭行业首家“国家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中国物流试验基地”、“中国煤炭物流领军企业”和“河北省物流领军企业”。2010年,开滦集团物流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宽,预计物流产业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
下一步的发展定位和工作重点。
发展定位:做大做高做强。“做大”:就是打造国际化物流企业;“做高”:就是技术含量高,管理水平高,信息化程度高;“做强”:就是优化结构,利用外部资源市场进行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发展重点:发展煤炭专业物流、第三方物流、逆向物流、电子商务等,并向汽车物流板块、空港物流延伸。投资26亿元建设曹妃甸开滦国家级数字化储配煤基地、京唐港开滦煤化工综合服务物流园区和唐山开滦古冶物流中心。规划到2012年物流产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十二五”末达到1000亿元。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是制定并落实京津冀一体化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京津两地部分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充分考虑产业梯度差异,减少产业趋同或相近带来的冲突,统筹我省产业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做好产业对接。
二是加快整合重组煤焦化企业、提高煤焦化产业集中度。我省煤焦化产业集中度不高,装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建议由煤焦化龙头企业牵头,加快我省焦化企业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装备水平,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焦化产业集团。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我省物流企业规模小、分散、竞争力弱,建议加快物流企业整合重组,提高竞争力。并加快推进物流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物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第五篇:京津冀一体化中燕郊优劣势因素分析报告
优势
·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
燕郊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核心,与北京仅一河之隔,它地处于北京、天津区域的附近,是北京、天津、唐山的“金三角”,它距天津180公里,距秦皇岛280公里,距首都机场是25公里,所以燕郊有一个半小时上天,两小时入海这么一个美称,就是它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位置,燕郊才有今天的发展。按照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规划,位于“东部发展带”的关键节点,与朝阳CBD、亦庄高新区、通州新城、顺义天竺空港工业区遥相呼应。拥有通燕高速、京哈公路复线、迎宾路、燕顺路、京秦铁路等进京通道,实现了与北京的全面对接。到北京国贸中心30分钟,到首都机场15分钟。北京930路公交车直通区内,正在规划的北京地铁M6线将延伸至燕郊,正在建设中的密涿支线高速穿区而过,京沈高速擦肩而过,还将计划修建北外环路、神威北路、南外环路三个进京通道。交通发达,与周边形成集高速、铁路、公路并举的立体交通网路。
·优良的环境
优良的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燕郊开发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燕郊座落于燕山南麓,地理位置东经116°46′36″—116°51′34″,北纬39°53′18″—39°57′22″,处于潮白河冲洪积扇中部,域内大部分地势平坦。燕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目前,区内全部实现通路、通电、通讯、通暖、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工业蒸汽、燃气、宽带网和土地平整的“十通一平”工业配套标准,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到200多亿元。并建有标准化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先进设施,拥有北京、河北两套通讯网络,享有双回路供电保障。建区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74倍,财政收入增长了54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11倍。在2000年以前,财政收入不到1亿元,从突破1亿元以后,基本上是每5年翻两番。2010年全面实施热力改造工程,敷设供热管网32.5公里,新建改扩建热力站73座,对区内串联式暖气住宅进行采暖分户改造;完善路网结构,新修和改造道路9条,总长25公里;推进田辛庄11万站建设;铺设通讯管线30公里、燃气管道13公里;新增绿化面积38万平方米;不断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兴达影视城、第七小学、汇福学校、文化大厦体育场、蓝天幼儿园等项目已经竣工。完成了10.28平方公里新扩区面积的规划,启动了全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等各项规划设计工作,完成了《燕郊三维可视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全区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正在加速向富有现代气息的中等城市转型,燕郊镇获得全省重点镇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监测评价第一名。
·有利的政策环境
燕郊面临着加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从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来看,国家今年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推进城镇化、调整产业结构等一系列工作部署,为燕郊开发区加快城市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京津冀之间区域合作的愿望更加的强烈,燕郊运作的一些重大的对接工程、合作项目更容易得到上级的支持和京津方面的配合;北京市提出的2010年“集中精力聚焦通州,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这是继“CBD东扩”以后北京又一次将城市规划布局向东倾斜,燕郊完全可以凭借自身比较优势,打“时间差”、“效率差”、“成本差”,尽收“不是北京胜似北京”的效果。此外,2010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的批准,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燕郊高新区成为与昆山国家高新区齐名,全国仅有的两个由县级市管辖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设在镇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为燕郊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政策优势。
·主导产业不断提升,发展势头良好
前期开发区已经初步形成信息电子、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和旅游休闲五大主导产业。燕郊开发区已跨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已引进国内外投资项目500余个,项目总投资140亿元人民币,其中注册外资项目140个,累计利用外资5.2亿美元。目前,港中旅燕郊海泉湾、首尔园、安邦财险金融后援中心、燕郊航天科普城等一大批大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两城两中心”正在深入规划,燕郊公园周围将建设商业中心,北部迎宾路两侧将建设商务会展中心,幸福渠以北正在谋划燕郊科学城,承接北京的高端科技资源,南部依托港中旅燕郊海泉湾项目将建设健康城,成为承接健康产业的高端园区。这些项目都将对燕郊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交通规划前景好 首条京津冀轨道交通区域快线平谷线已确定将穿过三河市。平谷线开通后,从北京平谷经三河西、燕郊北等站点,四五十分钟就能进入北京中心城区。
根据规划,平谷线全长72公里,其基本走向初步敲定:从北京市东四环东风北桥出发,沿途经过北岗子、曹各庄北和宋庄,出北京在河北的燕郊北和三河西分别设站,再到北京的平谷马坊,经马昌营到平谷西,之后到平谷和泃河湾站。河北段站位设置细节正在征求意见。目前北京市区内开通的地铁和城铁平均站间距在1公里左右,列车运行时速为35公里,可以解决短途通勤的需求,但不能满足中长距离城市之间的沟通。相比之下,区域快线列车最高时速能达160公里,且站间距大,运行速度会大幅提高。
按照规划,未来,包括平谷线在内,北京将建成约1000公里区域快线。“交通要真正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官。”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说,轨道交通将成为路网重要骨架,区域之间将形成高铁、城际铁路、区域快线、城市轨道几个层级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
劣势
·三条地铁延长不在2015年计划中
据央视报道,为了解决河北燕郊等地居民对北京的通勤需求,正在道路交通和轨道交通上进行“一体化”规划。目前北京正在打通平行于京通快速路的另外一条进京道路—西起朝阳区和通州区交界处、东至北京市市界的徐尹路,今年年底完工通车。年内还将开工建设京秦高速,力争2017年开通。这将缓解京通快速的通勤交通压力。
在地铁方面,北京地铁6号线也将延伸到河北燕郊;大兴线通至河北固安;房山线通至河北涿州。
6号线东延到燕郊的消息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14年有媒体曾报道,地铁6号线二期东小营站(目前运营站更名为潞城站)已经预留出东延的条件,该站距离河北燕郊约几公里。昨日,北京地铁建设总公司以及廊坊政府方面均未确认该消息。
但据专家分析,地铁线向外延伸并不意味着“一线直达”,以上线路可能会采取不同的联通方式,比如城际换乘城市轨道的方式,城际轨道和城市轨道的运营主体会不同,前者将由铁路部门运营。
另据记者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获悉,今年的地铁建设计划中并没有6号线东延、大兴线以及房山线延长项目。
·专家观点:可通过城际轨道接驳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北京的交通怎么与河北、天津有机地协同发展,这在城市规划业界也是难题。
城市规划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文国玮认为,北京的城市面积以及各方面承载量已经很大,要避免轨道交通的延伸给北京带来更大的人口以及交通压力。他建议,北京的轨道交通与周边地区的“接驳”,可以采用城际轨道甚至是更高一级的国家铁路。
他分析称,首先要考虑地铁的运营特性,城市内的轨道交通,一线最长的运营里程不宜超过40公里,超过40公里就会影响到运营调度及其他一些问题。此外,地铁向外延伸也要考虑其运载旅客量是否可以保证其日常运营,根据北京周边的几个“居住腹地”人员结构来看,通勤需求旺盛,但其他时段交通需求很低,这就很难保证地铁一天的运营效率。
“没必要非得把地铁修出去,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地铁的功能覆盖。”文国玮说,轨道交通工具有分级,国铁、城际、城市轨道各有各的功能,一般在城市与城市之间采用国铁或者城际列车,这在国际上也是比较通用的。他建议,河北、天津与北京的轨道接驳,可以用城际轨道,而不是将地铁直接修通到河北。
·一体化难度仍大
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京津冀方面笔墨不多,主要有“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一句话。
但是即便是这一句话,要实现起来难度还是很大。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创新中心专职副主任田学斌指出,调研发现,上海起初与周边地区也有很多断头路,很多产业和资源也不是愿意被转移到周边,但是现在上海的地铁修到了周边的昆山,主要原因是上海发展遭遇了土地等瓶颈。他认为,下一步北京地铁修到河北也只是时间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目前北京已经开通近3个月的北京地铁六号线2期,距离河北燕郊只有一条河。北京的平谷距离市中心区,比河北燕郊距离北京市中心更远。北京市区到平谷的地铁目前初步拟定经过河北燕郊,不过尚待国家发改委批准。
另据了解,目前天津也预备修建天津蓟县到北京平谷的快速铁路,另外北京到唐山的快速铁路,也将在天津宝坻区接入天津市区,这样天津到北半部到北京将有两条快速铁路。
此外,天津到北京正在考虑修建新的城际铁路,该铁路将连接北京新机场,加上目前开通的京津城际、京沪高铁,未来京津之间将有5条快速铁路或高铁。
不过,这些高铁线路之间到底是怎么样的关系,如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是一个问题。
比如天津到北京新的城际铁路将达到北京新机场,但是北京新的机场线,以及北京地铁8号线3期、4号线远期,京九高铁都会到北京新机场附近,这些是否可以与北京到廊坊的城铁整合起来,还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房产独大的双刃剑
今年年初,“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被正式提出,要求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
燕郊位于潮白河东畔,西与通州区隔河相望。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作为河北省距离北京最近的区域,燕郊无疑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从距离上看,燕郊距北京天安门仅有30公里,甚至比北京的房山、顺义、密云区更具区位优势。
事实上,从楼市表现来看,燕郊早就与北京实现同步。2010年,当北京通州区因“城市副中心”的利好而房价大涨之时,燕郊楼市也出现量价齐升。这里作为距离北京最近的河北属地,聚集了很多在北京买不起房的上班族。随后,燕郊楼市又随着通州泡沫的破裂而转入低迷。但这种“同步”只是表面,作为起步最早的一座卫星城,燕郊始终没有真正融入北京发展。原因在于:燕郊没有承接北京的外溢产业,而只是承担了为北京提供“住所”的作用。
但是现在,各种房地产项目营销大厅仍然是燕郊的独特风景:只要在路旁稍作停留,便有数个皮肤黝黑、手拿传单的销售人员上前推介房屋,直至把你引入某个销售大厅。
“现在中央已经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对燕郊绝对是利好,趁现在房价还没涨起来,最好赶紧出手。”在燕郊著名的大盘“天洋城4代”的营销中心,销售员如此介绍。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燕郊多数房地产项目的销售说辞。作为燕郊老项目的“天洋城4代”,位于燕郊开发区东部,102国道以南,总规划建筑面积达480万平方米,是燕郊有名的大盘。该项目曾于去年12月27日开盘,开盘均价在12500元/平方米左右。直到今年3月,销售人员给出的报价仍然在上述水平,且目前仍有约一半的房源尚未售出。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燕郊的其他几个大盘之间,如首尔甜城、孔雀城、富地广场等。多数项目的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不仅价格没有上涨,而且除个别楼层的优质户型已经售出外,这些项目均有足够的房源可供选择。记者走访时发现,很多在三、四年前交房的小区,目前还有大量的毛坯房存在。还有部分从未入住过的简装房屋处于出售状态,但销售情况不佳。
据悉,燕郊楼市多年来受到各种利好消息刺激,如统一区号、统一区划等,使得燕郊楼市在震荡中逐渐产生疲态。所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实质性利好落地之前,燕郊楼市恐难有起色。
即便如此,燕郊楼市的供应仍在加大。以横穿燕郊的102国道为界,随着北侧项目的开发殆尽,开发重点已经转向国道南侧的广阔区域。记者发现,国道南侧是大量的农田,其中有不少已被围栏挡住,即将进入开发阶段。当地人介绍,在燕郊开发区的区划范围内,102国道南侧还有着大量土地,如果这一区域全部实现开发,其体量几乎相当于再造一个燕郊。
客观地说,燕郊的“房地产先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正如昆山之于上海。但决策部门有意识地忽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人口支撑,而放大房地产市场的价值,则是造成“蝴蝶效应”的根源。
房地产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迅速带来大量的土地出让收益和房地产税收,同时也可以对其他产业形成挤出效应。
在发展之初,燕郊只看到了“环首都”的房地产红利,而忽视了其他更为长远的利好。如今燕郊开发区的经济模式,几乎可以用“畸形”来形容。一方面,“房地产独大”形势已定,基建滞后,产业空心,“高新技术”的定位更是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就房地产市场而言,空置率高企,市场需求乏力,但供应仍在增加。在这种“畸形”情况下,要纠正经济结构,承接北京产业外溢,难度可想而知。
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提速,对于众多环北京的城市来说,意味着大蛋糕的开切。如何从观念的根源上避免“房地产先行”,颇为值得重视,尤其是在固安、涿州、保定等地跃跃欲试地想步燕郊后尘的情况下。
在北京的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在北京周边置业。燕郊和北京通州只隔一条潮白河,十年前,伴随着北京城迅猛扩张的脚步,燕郊楼市开始苏醒,二三十万在北京工作的人,携家带口的在燕郊居住。开始钟摆式的上班生活。而今,每天往来京燕之间的人口数量,多达40万,燕郊成了名副其实的“睡城”。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各类问题相继浮出水面,与北京之间的各种壁垒也日益凸显,跨省上班难、跨省就医难、孩子上学难、治安管理难等问题在北京周边愈演愈烈。“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许多“跨省京漂族”发出这样的呐喊。如此大的开发体量,能否真正被消化? 3月中旬的一次大规模“堵车”事件,正在暴露出这个区域的潜在问题。
从3月15日晚到3月16日晚,燕郊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堵车”事件:102国道、燕顺路、迎宾路、行宫大街、燕灵路等主要路段均全线瘫痪。由于是周末,3月16日晚,从北京返回燕郊的汽车在102国道上排成了长龙,长时间纹丝不动。近年来,北京人口外溢现象明显,与燕郊一河之隔的通州区人口增加,京通快速路拥堵已成常态。每天早晚高峰期间,102国道燕郊段都会发生拥堵。
北京的功能疏解外溢给燕郊带来冲击较大的还有早高峰的交通压力。有的老人每天早晨五六点起来,去公交车站给自己的孩子排队,好让到北京市上班的子女多睡一会儿。从燕郊到北京市区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燕郊很多公交车在早高峰发车最密集的时候,不到一分钟发一趟,但是排队的人还是相当多。102国道本来是七八公里的路,拥堵的时候能堵上两三个小时。
另外,虽然有几十万北京人在燕郊生活,但是他们在北京办的医保在燕郊却不管用。由于异地就医有“保”难“报”现象日益凸显,医保的不对接成为制约北京人移民燕郊的瓶颈。
在燕郊,当地也有投资60多亿元建的三甲医院,医疗水平也比较高,但医院里空空荡荡,没有多少人看病。由于燕郊的医院和北京的医疗保障体系没有挂钩,在燕郊居住的北京人在当地就医无法享受公费医疗和大病统筹。北京的医保在那里根本没法报销医药费,于是这些人不管路上多么拥挤,也得跑到北京来看病。
跨省就医能不能比较方便地结算,是京津冀一体化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采访中多位燕郊“京漂族”告诉记者,享受北京医保的他们异地看病,即便可以享受医疗保险(放心保)异地转诊制度,选择一至三家异地定点医院报销一定比例的费用,但还不能像在北京一样即时结算,且报销比例也有一定差距。
对于家住燕郊在北京上班的人来说,医保不能对接给他们带来了很大不便。由于几年来人口急剧增多,教育等资源配套不健全也严重影响着生活的质量。
早在10年前,燕郊只有一所三河市第六小学,随着当地的人口不断增加,当地每年小学生增加2000多人,初中生增加1000多人,每年要新增2000人的教育容量,才能满足这个需求。开发区最近又扩建了几所小学,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当地人口的需求。几乎所有的学校,学生都超出正常数量,教室都比较拥挤。
多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各类问题相继浮出水面,燕郊与北京之间的各种壁垒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交通拥堵、教育和医疗资源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是燕郊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除京城的行政壁垒外,在整个京津冀版图内,燕郊始终未能找准自身定位,这也成为产业接续的障碍。
大量“候鸟”的存在,导致房地产成为燕郊的主要产业。据悉,除了位于燕郊开发区东外环路的华润雪花啤酒厂外,整个开发区以房地产企业为主。燕郊的建筑、房地产销售、二手房经纪等细分行业,不仅吸纳了除“候鸟”外的大部分就业人口,也成为开发区的主要收入来源。
“房地产经济”是燕郊发展模式的真实写照。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位相比,似乎并不吻合。
据悉,在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初,燕郊曾花费不少精力,力图从北京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但该项工作进展缓慢。与此同时,考虑到环保问题,燕郊传统的建材业已接近“歇业”。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房地产独大”与“产业空心化”才是燕郊真正的“痛”。这不仅不利于当地经济健康发展,而且不利于燕郊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利于燕郊承接北京的外溢产业。
分析人士认为,通过对产业空心的填补,实现人口的安置和稳定,将是燕郊问题的主要解决之道,也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路吻合。不仅如此,对于京郊的其他城市,以及大量房地产供应过剩的中小城市来说,这都是解决房地产乃至经济问题的一把重要“钥匙”。
·“产业空心化”尴尬
大部分北京人都知道,如果从首都最繁华的CBD大望路乘坐城际公交930路,大约50分钟就可以到达被称为“睡城”的河北燕郊,尽管它原本的称谓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遍地的房地产项目承载了数十万人的“北京梦”。
2014年2月,中央正式提出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
不过,除了房价上升,燕郊却至今并未体会到协同发展的滋味。随着北京房价的快速上涨,众多无法圆梦北京住房的普通人只能安家于此,奔袭在燕郊与首都之间。大量刚性需求让燕郊占据了“环首都”的天时地利。
大量房地产项目拔地而起,房价水涨船高,而其他产业却不见踪影。大量的上班族们无法在此满足工作需要,燕郊成为只能“容纳睡眠”的城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逢贤对《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置评说:“多年前我去燕郊考察,那里的房价维持在每平方米4800到5200元左右的合理区间。但是2014年11月份我去考察的结果是,燕郊住宅单价已经上涨到12000元。这已经到了不合理的区间。”
据徐逢贤观察,燕郊除了房地产业以外,基本没有其他较大规模的产业。1992年8月燕郊正式成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意味着这个京边小镇在10年前给它的定位就是高科技产业导向,而非房地产导向。
“燕郊几乎没有成规模的高科技产业。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中,燕郊应该创造宜居城市的环境,这样可以吸引北京一部分的人口溢出。北京应该引导一些高科技产业进入燕郊,提高对外开放度,以此提高各个产业的市场容量。”
有分析认为,在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下,北京等地随着产业升级与转移,势必会让燕郊等环首都小城镇受益。但这种转移也意味着带来污染的可能。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在北京谈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时也表现出这种担忧:“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已提出要承接产业转移但不要污染转移。”他认为,大城市相对于小城市污染更容易治理且治理成本更低。如果把污染转移反而会造成污染分散化,从而造成大面积的区域环境恶化,治理成本更高,治理难度更大。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三地都应进一步积累城市管理经验,将城市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尽量在城市内部解决,当地污染问题尽量就地治理,而不能简单的“疏散污染”。
·配套服务设施缺失 不仅仅是产业空心化的尴尬,各种不能协同一致的缺憾也时刻困扰着“睡城”。每天都奔波在两地之间的宋雪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抱怨:“现在北京到燕郊的公路拥堵状况有增无减。几乎天天都堵车。”她觉得北京与燕郊之间应该修通更多条高速公路以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
但是,大量存在的“断头路”从物理层面就割裂了协同发展的计划。据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统计,河北通往京津两地的“断头路”,总里程达2300公里。其中有多条连接燕郊北京的公路,比如被媒体多次报道的燕郊北部的密涿支线高速,河北省最有名的“断头路”之一,是连接三河市与京津的一条快速通道,向东连不上天津,向西跨不过潮白河。
实际上,在本次全国两会上关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全国政协委员、沧州市政协副主席何香久也就交通难题提出建议,尽早实现全区域公交“一卡通”。他说,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应该统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立足于改变区域内放射状、树状路网的不合理结构,强化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多位居住在燕郊的人士则更加期望北京到燕郊地铁项目能早日落地。“多年以来,燕郊很多房地产项目开盘都以开通地铁为噱头销售。但是喊了这么多年从没有见到具体项目落地。”
每逢暴雨,燕郊部分街道肯定被淹.公交拥堵,交通压力难缓解,北京的功能疏解外溢给河北带来的冲击比较大,比如交通的压力。近10年来,作为北京的“卫星城”,河北燕郊为首都分流了大批人口。然而,北京往返燕郊的11条公交线路、2000班次,日输送乘客12万人次,依然难以满足30余万上班族的每日往返。京通快速路被这每日往返的30万人压得喘不过气,早晚高峰的堵车是家常便饭。燕郊很多公交车在早高峰发车最密集的时候,不到一分钟发一趟,但是排队的人还是相当多。102国道本来是七八公里的路,拥堵的时候能堵上两三个小时。甚至不少市民和网友纷纷反映,太不方便了!没有系统的公交站点、无法准时发车、末班车收车时间太早,如此情况,燕郊已是持续已久,问题突出。